首页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材料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材料

举报
开通vip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材料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材料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察与土木工程系/目录第一部分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和任务2第二部分峨眉山地质实习区域地质概况2第一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2第二节 峨眉山地区的主要地层2第三节实习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2第四节区域主要出露岩石及特征2第三部分峨眉山地质演化简吏2第四部分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路线2路线1(L01)清音电站——龙门硐剖面2路线2(L02)龙门硐电站——龙门硐口剖面2第五部分罗盘的正确使用方法2第六部分地质认识实习安全2第一部分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地质认识实习是我校...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材料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成都理工大学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技术学院资源勘察与土木工程系/ 目录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目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目录1类医疗器械目录高值医用耗材参考目录 第一部分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和任务2第二部分峨眉山地质实习区域地质概况2第一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2第二节 峨眉山地区的主要地层2第三节实习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2第四节区域主要出露岩石及特征2第三部分峨眉山地质演化简吏2第四部分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路线2路线1(L01)清音电站——龙门硐剖面2路线2(L02)龙门硐电站——龙门硐口剖面2第五部分罗盘的正确使用方法2第六部分地质认识实习安全2第一部分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地质认识实习是我校地质类相关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启蒙性质。对于地质学学习者、爱好者,甚至一时兴起者来说,在大自然中进行地质观察是认识地质体及其相关现象最有交的途径,是“实战演习”。只有通过野外实地的地质观察,才能真正认识不同的性质和类型的地质体及其相关现象,加深对地质学概念的理解,巩固和拓展地质学相关知识。野外地质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是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知道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地质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基本的地质地貌等现象加深感性认识,进行实际观察与认知,描述、测量、绘制地质剖面草图等基本技能训练,获得感性认识基础,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图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转化为学习、求知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求知欲的扩张,培养初步认识、描述和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切身感受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根据实际情况,在实习期间主要进行两条基本教学路线的观察:即路线1(L01)清音电站——龙门硐剖面和路线2(L02)龙门硐电站—龙门硐口。对观察线路上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主要观察内容如下:(1)正确使用罗盘进行地层产状的测量;(2)明确褶皱的分类和要素,观察其主要特征和识别标志;(3)观察断层,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性质;(4)观察各地层间的地层接触关系,了解其分类和性质;(5)练习绘制随手地质剖面图;(6)观察并描述玄武岩颜色、结构、构造、成分等特征;(7)学会肉眼观察区分泥岩、页岩、砂岩、灰岩、白云岩等沉积岩;(8)初步认识波痕、平行层理、斜层理、冲刷构造、缝合线构造等沉积构造特征;(9)学会观察古滑坡体;(10)了解河流的下蚀和侧蚀作用,并观察阶地。第二部分峨眉山地质实习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图1-1实习区交通地理图实习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端,纬度29度34分,经度103度25分,属于峨眉山市黄乡管辖。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峨眉山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由于山势高,使其气候要素从山麓到山顶有显著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致使峨眉山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暧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第二节 峨眉山地区的主要地层峨眉山地区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二叠系中统的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的峨眉山玄武岩组(P3e)、宣威组(P3x),三叠系下统的东川组(T1d)、飞仙关组(T1f)、嘉陵江组(T1j),三叠系中统的雷口坡组(T2l),三叠系上统的须家河组(T3x),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侏罗系上统的遂宁组(J3s)、蓬莱镇组(J3p),白垩系下统的夹关组(K1j),白垩系上统的灌口组,古近系名山组,新近系的凉水井组,以及第四系地层。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深灰色。灰色中一块状灰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含燧石条带或结核,灰岩中普遍含沥青质;产珊瑚、腕足、蜓及苔藓虫化石;海相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e)深灰色微晶、隐晶、斑状、杏仁状等玄武岩旋回层,具柱状节理,底部有厚约1m的铝土质粘土层、泥岩炭质页岩夹煤线等,产植物及腕足类化石;陆相喷发-滨海沼泽相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玄武岩的古风化壳,含有少量铜、铁、铝土矿等,具斜层理、冲刷面等构造;产植物化石;沼泽-河流沼泽相三叠系下统东川组(T1d)主要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具大型板状、槽形、平行层理,冲刷面、波痕、泥裂等;未见化石;河流相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灰白色灰岩与紫红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顶部为含玉髓砾石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具潮汐、包卷层理,重荷模、泥裂、波痕及缝合线构造等;产双壳类、腕足类及遗迹化石;河口湾相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下部黄灰色白云岩夹云泥岩,中部为灰紫色灰岩及泥灰岩,上部以黄灰色白云岩为主夹紫红色膏溶角砾岩,具潮汐层理、渠迹、鸟眼及格子状构造等;产双壳类、腕足类及遗迹化石等;海相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偶夹灰岩团块或薄层,发育微波状层理;产双壳类、介形虫为主的化石;湖泊相白垩系下统夹关组(K1j)砖红色厚—块状砂岩夹粉砂岩及薄层泥岩,底部具底砾岩,具大型交错、平行、槽形层理,波痕、泥裂及冲刷面构造;产介形虫、鱼、恐龙足迹化石等;河流相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砖红色、紫红色中-厚层粉砂岩、泥岩,岩石中含大量的石膏晶粒、膏岩晶洞,具水平层理、小型斜层理和微波状层理;产介形类化石;上部夹少量灰岩、白云岩及薄层石膏;咸化湖泊相第三系古新统名山组(E1-2m)下部以砖红色中-厚层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上部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细砂岩。产介形类及孢粉分石。(半咸化湖泊沉积)表1峨眉山地区地层年代表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代号厚度(m)岩性简述第四系Q0-130冲积、洪积、残积、坡积层第三系上新统凉水井组N1135半胶结的砾石层、粉砂质粘土层。产植物化石。(河流相)中新统(缺失)渐新统始新统古新统名山组Em150下部以砖红色中-厚层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上部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细砂岩。产介形类及孢粉分石。(半咸化湖泊沉积)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g423砖红、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岩,岩石中含大量石膏晶粒,膏盐晶洞。具水平层理、小型斜层理和微波状层理。产介形类化石。上部夹少量灰岩、白云岩及薄层石膏(咸化湖泊沉积)夹关组Kj453砖红色厚-巨厚层状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及薄层泥岩,底部具底砾岩。具大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槽型层理、波痕、干裂及冲刷面构造。产介形类、鱼类、恐龙足迹化石等。(河流相)下统侏罗系上统重庆组蓬莱镇组Jp90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偶夹灰岩团块或灰岩薄层。发育微波状层理。产双壳类、介形类化石。(湖相)遂宁组Jsn370以鲜艳的砖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砂岩、粉砂岩及薄层状泥灰岩。干裂发育。产介形类化石。(河泛平原上的河漫湖沉积)中统沙溪庙组上段Js2398紫灰、灰绿、紫红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上,上部夹少量泥灰岩,底部为厚约10m的灰黄色厚层状砂岩。具斜层理及楔状、平行层理等。产双壳类、介形类、植物化石。(河流相)下段Js1178由灰绿、灰黄、紫红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组成,底部为厚20余米的灰白色厚层状砂岩,顶部为含叶肢介化泥岩。具斜层理、平行层理等。(河流相,顶部为湖泊相)下统自流井组Jz211黄灰、绿灰、紫红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中上部夹薄层泥灰岩,底部为厚约0.25m的砾岩。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产介形类植物化石。(湖相)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xj513灰、黄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的旋回层。具多层可采煤层。底部有厚约0.5m的硅质细砾岩。可分五段,二、四段以泥岩为主,含煤;其余2段砂岩为主。产双壳类、植物化石。(河流、沼泽)小塘子组Tx163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劣质煤层或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厚层状硅质石英砂岩。产双壳类及植物化石。(下部滨海-滨海沼泽,上部为河流相)垮洪洞组Tk23深灰、灰黑色薄-中层状灰岩、泥灰岩与泥岩或页岩的韵律层。由下而上,灰岩减少,泥质岩增多。底部为硅质细砂岩。产双壳类、菊石等化石。(海相)中统雷口坡组T1450底部为云泥岩、纹层状及中层状白云岩,中部以灰岩为主,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具微波状层理、斜层理、微细水平层理、鸟眼构造等。产腕足、海百合茎化石。(咸化泻湖相为主)喜陵江组Tj190下部白云岩夹云泥岩,中部为灰岩及泥灰岩,上部以白云岩为主夹膏溶角砾岩及水云母粘土岩。具潮汐层理,渠迹、鸟眼及格子状构造等。产双壳类、腕足及遗迹化石等(海相)下统铜街子组Tt90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顶部为含玉髓砾石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的旋回层。具潮汐层理,包卷层理、重荷模、干裂、波痕及缝合线等构造。产双壳、腕足及遗迹化石。(海河流相)东川组Td200主要由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构成。具大型板状斜层理、槽形层理、平行层理、冲刷面、波痕、干裂等构造。尚未发现化石。(河流相)二叠系上统宜威组Px96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线旋回层。底部为玄武岩风化壳。含少量铜、铁、铝土矿等。具斜层理、冲刷面等构造。产植物化石。(下部湖沼,中上部河流、沼泽相)峨眉山玄武岩Pe230有微或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等类别。具柱状节理。底部为厚约1m的铝土质粘土岩、泥岩、炭质页岩夹煤线等的沉积岩,其中产植物及腕足类化石。(玄武岩为陆相喷发,底部沉积岩是滨海及沼泽沉积)下统茅口组Pm195主要为深灰色、灰色中-巨厚层状灰岩,间夹薄层泥灰岩,含燧石条带或燧石结核。灰岩中普遍含沥青质。产珊瑚、腕足、蜓及苔藓化石。(海相)栖霞组Pq92以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为主,夹少量泥灰岩,上部含燧石结核。灰岩中普遍含沥青质。产珊瑚、腕足、蜓及苔藓虫化石。(海相)梁山组Pl1主要为灰、灰黑色页岩、泥岩,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局部夹煤线,含星散状黄铁矿。产腕足类化石。(滨海沼泽相)石炭系-中奥陶统(缺失)下奥陶统-上震旦统以白云岩为主,中部夹粉砂岩,顶部为紫红、黄绿、灰绿色泥岩、页岩夹粉砂岩及细砂岩。下部产藻类、小壳类化石,中部产三叶虫,顶部产三叶虫及笔石化石。总厚度约2000m。(海相)前震旦系峨眉山花岗岩灰白、肉红色花岗岩。其绝对年龄值约为8.27亿年。第三节实习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壮丽雄伟的峨眉山,位于扬子地台西部边缘,巍然屹立,耸入云霄。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纵纵横交错。根据传统构造地质学的概念,称之为“峨眉山——瓦山断块”,区内有一系列复背斜和复向斜。实习区内褶皱构造主要有峨眉山背斜、二峨山背斜、牛背山背斜和桂花场向斜。断裂构造主要有峨眉山断层、报国寺冲断层、万年寺断层、大峨寺断层、回龙山断层等。峨眉山背斜位于张沟--洪椿坪一带,轴向南北,长约7公里。北端被观心庵断层和万年寺断层斜切而不能北延;南端被峨眉山断层斜切而不能南延。其核部宽缓,出露最老岩层为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不对称,西翼展布约18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倾角10~12度;东翼展布约5公里,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第三系,倾角16~50度,新开寺以东的地层多已倒转。为一轴向倾的斜歪背斜。图1-2峨眉山背斜牛背山倒转背斜(又名挖断山背斜)位于龙门洞雷岩一带,轴向北西,长约12公里。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P2m)。两翼分别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组-侏罗系。其北段黑水岗至雷岩,两翼较对称,倾角15~50度;中段和南段,受牛背山断层和伏虎寺断层的影响,两翼不对称,南西翼倾角35~60度,北东翼倾角60~75度。靠近背斜核部倾角变陡,并逐步发生倒转。图1-3挖断山背斜桂花场向斜(又名万年寺向斜)位于纯阳殿--桂花场一带。轴向北西,长约30公里,整体向北西倾伏呈箕状。被响水洞断层、灰厂沟断层错为两段:南东段由纯阳殿至桂花场,核部狭窄,其地层最新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两翼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e)。北东翼倾角由5~20度迅速变陡,南西翼受断层影响常发生倒转,在纯阳殿附近向斜仰起并收敛消失;北西段由红岩脚至黄湾,核部宽缓,两翼倾角6~45度。向斜迅速撒开,逐渐过渡为单斜。峨眉山断层分布于峨眉山南东侧。区内长约40多公里,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断面波状。倾角45~70度。北西盘逆冲于南东盘之上。北西盘往往发育拖拽褶皱和派生断层,南东盘地层局部倒转,并伴生一系列小褶皱和小断层。该断层最大断距部位在其核部,断距达3500余米,即北西盘峨眉山花岗岩逆冲于南东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之上。而北东段,也就是位于峨眉断陷盆地北西边缘,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呈断续出露。如:凉水井、四零医院等地。其表现为北西盘上白垩统灌口组逆冲于南东盘上第三系之上,并使之倒转。牛背山断层发育于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南东起于麻柳湾,经两河口、张山,北西至梁坪,长约9公里。其断面南西倾,倾角60度。两盘接触紧密,两河口附近可见下二叠统茅口组(P2m)灰岩发生碎裂现象。属逆冲兼扭性断层。第四节区域主要出露岩石及特征峨眉山地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岩浆岩和沉积岩两大类:1.峨眉山地区的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与喷出岩两大类。侵入岩主要为峨眉山花岗岩,喷出岩为峨眉山玄武岩。峨眉山花岗岩位于峨眉山背斜核部,因遭受剥蚀出露张沟、洪椿坪、石笋沟等处,不整合伏于上震旦统观音崖组之下。在张沟出露面积最大。峨眉山花岗岩属正长花岗岩,呈灰白色、肉红色,似斑状和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中以钾长石居多,含量在50%左右;其次为酸性斜长石和石英,有少量白云母。峨眉山玄武岩形成于万二叠世早期,是大陆裂谷环境下的喷溢产物。峨眉山地区的该套玄武岩,南至大为,东抵沙湾三峨山,西达若篙坪。清音电站剖面实测厚度为258m。以万佛顶为主峰的峨眉山就是玄武岩构成,并形成单面山的构造坡。峨眉山玄武岩根据其结构、构造可分为斑状玄武岩、微晶玄武岩及杏仁状玄武岩等。斑状玄武岩是本区玄武岩的主要类型,呈青灰、灰绿、暗绿色,常具五-六边形粗大柱状层理;斑晶成分为斜长石,基质为斜长石、辉石、绿泥石、玄武玻璃等。微晶玄武岩一般为青灰、浅绿色、绿墨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与斑状玄武岩相似,只是粒度较小而已,常形成细长柱状节理。杏仁状玄武岩中杏仁体含量一般为12%左右,最高达30%-35%,形式多样、大小不一,成分以石英、方解石、绿泥石、蛋白石居多。2.峨眉山地区出露沉积岩有粉砂岩、砂岩、泥岩、白云岩等;此外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即变质岩。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或方解石,颜色为灰绿色、灰色。隐晶灰岩,鲕粒灰岩。主要出露于茅口组(P2m),飞仙关组(T1f)和嘉陵江组(T1j)及雷口坡组(T2l)。白云岩:主要出露于雷口坡组(T2l)和嘉陵江组(T1j)。砂岩、粉砂岩:须家河组(T3x)以后的地层均不同程度含有砂岩,其中夹关组(K1j)含巨厚砂岩。泥岩:夹关组(K1j)、遂宁组(J3s)及蓬莱镇组(J3p)。页岩:主要出于须家河组(T3x),炭质页岩为主。砾岩:夹关组(K1j)和蓬莱镇组(J3p)的分界。第三部分峨眉山地质演化简吏据科学家考证,峨眉山的形成历史是相当复杂的。以下成因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即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莫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的现代地貌。从峨眉山地质地层可以明显看出三个地层不整合面,分别代表了三次褶皱造山性质的构造运动。晋宁运动:这次运动的震旦系喇叭岗组或列古六组同其下的峨边群强烈褶断,并发生区域变质,其中还有大量岩浆侵入。晋宁运动发生在早震旦世及以前。燕山运动:这次运动是新第三系与下白恶统灌口上组间角度不整合现,这个面在峨眉县城西侧体现的很清楚,不整合面上下地层间的交角很大,均在50度-56度之间。发生在晚白垩系—早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是第四系中更新统与新第三系间的角度不整合。这个面在第三系出露的地方均可见。第三系地层呈胶结状态,并发生不同倾斜的褶皱,上覆的第四系为水平层状。峨眉山是一座背斜断块山,西部隶属峨眉——瓦山断块带。其地质发展史和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演化过程如下:早在距今约8.5亿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区还是一片汪洋。早震旦世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同时,在地壳深部引发了大量的花岗岩岩浆侵入,形成峨眉山基底岩系,为以后沉积岩盖层的发展演化,起到“地基”作用。震旦纪中后期到奥陶纪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我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初期,地壳下降甚微,在1亿年的时间里,沉积形成了近1000米厚的以碳酸盐为主的白云岩,即目前一线天、大坪、洪椿坪等地出露的地层。这个时期,大量的低等植被和单细胞动物开始诞生,现在洪椿坪附近的岩石上,尚可清晰地看到藻类的化石遗迹。后期,地壳继续下降,并沉积形成了约1000米厚的砂岩、页岩和白云岩。由于在总的下降过程中,其速度快慢不均,时降时停,甚至间有微小的上升。因此,在从仙峰寺经遇仙寺到洗象池的地层上遗留下岩石交互成层,色彩交错的现象。此地层含有丰富的笔石化石、三叶虫化石和腕足动物化石等。到奥陶纪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形成汪洋中一座孤岛。在其孤岛“生涯”的两亿年里,大地发生了地质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变,变得生机勃勃,万物散发出生命的气息。而峨眉山区却宁静地处于长期的剥蚀之中,故而其地层剖面中缺失了中奥陶世至石炭纪的历史记录,二叠纪地层直接覆盖在早奥陶纪的地层之上。早二叠纪时期(距今约2.7亿年),我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沉积形成了厚度为400—500米的碳酸盐岩层,为峨眉山悬岩、灵洞等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如雷洞坪千米悬岩和七十二洞都出现在这套岩层中,并保存着珊瑚、腕足类和蜓科的化石。延至晚二叠纪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但好景不长,强烈的华力西运动致使它又进入了火海,即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地幔基性岩浆喷溢而出,铺盖了约50余万平方公里,冷却后形成为厚达400多米的玄武岩,即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目前主要分布于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和清音阁等地。二叠纪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纪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沉积形成了约1500米厚的含砾砂石、岩屑砂岩、泥岩等。目前,龙门洞一带岩层即是这一时期的遗存。直至晚三叠纪(距今约1.8亿年左右),受印支运动的影响地势上升,海盆逐渐缩小,直至最终关闭,海水永远退出了峨眉山区。距今约1.8—1亿年左右,峨眉山还是一个大陆湖泊,沼泽环境。经多次转换,沉积形成一套以砂岩、泥岩、粉沙岩为主的含煤地层,现主要分布和出露于山麓地带。到第四纪中更新世,峨眉山气候寒冷,进入冰期,晚更新世,气候渐暖,在断陷盆地中沉积山前洪冲层构造。峨眉山雄姿的真正崛起和秀影的真正形成,是从白垩纪(距今约7000万年)末开始的,是大自然内外营力长期作用的结果。白垩纪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原始水平状的沉积岩层变形、移位,出现了程度不均的褶皱,规模不一的断层。其中峨眉山大断层,峨眉山大背斜又开始发育,峨眉山主体已开始崛起,但当时海拔高度仅1000米左右,成为四川盆地边缘的一座低山,还貌不惊人。时至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升起。这次喜马拉雅运动,强大的侧压力,震撼了整个亚州东部。峨眉山也不断遭受东西向主压应力的挤压,出现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面迅速地抬升,高度已达海拔2000米左右,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峨眉山背斜开初还是一个呈南北向隆起的整体,但是其边缘又发生了一系列的断层,将背斜分割成若干大断块,特别是主压应力在北西、北东方向的“X”分压应力所造成的呈北西向断层,更进一步分割了峨眉山背斜。这为以后峨眉山的进一步迅速崛起和地形地貌的进一步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格局。当发展到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时,不可阻挡的震撼,又使峨眉山出现了频繁的新构造,真可谓“大地颤抖,山崩地裂”,其挤压应力以北西——南东方向的分压应力为主,不仅使峨眉山断层规模增大,而且切割到基底的花岗岩体,使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最终形成今朝之雄姿,与峨眉平原相对高差达2600余米。近数十万年以来,包括金顶的峨眉山主体,即峨眉大断层和观心坡断层之间的三角地带,上升了近1000米,平均每年上升2毫米。纯阳殿凤凰坪一带,即观心坡断层北侧,上升了约500米,平均每年上升1毫米。而山麓外侧,即黄湾、二峨山等地,只上升了约100米,平均每年上升0.2毫米。也正由于山体抬升具有间隙性和各断层抬升速度不同,决定了峨眉山的整个地貌是西南方向高山峻岭,东北方向则为低缓的浅丘平原,以及人们常称的峨眉山是“三大层七小层”,即接引殿为第三层之麓,洗象池为第二层之麓,报国寺为第一层之麓。根据峨眉山沉积的岩层,以及下面的花岗岩计算,两者的厚度相加,峨眉山的应有高度为海拔7000多米,而现在峨眉山的最高峰也不过海拔3099米,那么还有3000多米的岩层怎么不见了呢?一方面是因为峨眉山山体本身,断层纵横,岩层破碎,易于风化侵蚀;另一方面,冰川、流水、大气等因素的剥蚀,致使其高度在增长的同时被减少。尤其是第四纪(距今约200万年左右)冰期的出现(据蕨坪坝冰积物的堆积情况考查,峨眉山至少出现过3次),强大的冰川活动,极大程度地剥蚀着岩层。加之峨眉山区雨量充沛,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也严重地浸蚀、冲刷岩层。各种岩层中,只玄武岩岩层质地坚硬,破碎程度极小,风化作用十分缓慢,所以在峨眉山抬升过程中,被剥蚀掉的是玄武岩以上的3000米岩层,从而被玄武岩覆盖的峨眉山金顶、万佛顶、千佛顶,得以矗立在海拔3099米处。正是大自然的内外营力雕刻,创作出无数奇特秀丽的景观,把峨眉山打扮得绚丽多姿,使雄、秀、奇、幽、险集于一山之中。第四部分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路线路线1(L01)清音电站——龙门硐剖面教学目的(1)学习观察、判识、描述地质构造(背斜、断层)的基本方法;(2)初步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认识峨眉山玄武岩;(3)练习绘制随手地质剖面图;(4)认识上二叠统宣威组(P3x)与下三叠统东川组(T1d)的接触关系。内容与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1)掌握褶皱分类及要素,观察牛背山背斜横剖面特征并进行描述;(2)观察并描述玄武岩颜色、结构、构造、成分等特征;(3)观察廻龙山断层、挖断山断层,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性质;(4)了解该路线峨眉山玄武岩的岩性、产状和韵律特征;(5)二叠系各组岩性组合;(6)练习绘制随手地质剖面图。路线简介路线重点观察褶皱和断层,并且认识各类玄武岩,共设四个观察点,观察路线单程约800m。路线主要沿清音电站专用公路徒步,公路为磁石路面,注意避免脚底损伤;清音电站——回龙山段北侧为陡壁,注意落石;回龙山下玄武岩询问岩性观察处坡较陡,下坡时应缓慢最后一点部分观察内容位于景区公路边,因坡陡弯急、来往车辆较多,观察及先进应当靠边单行,下河边右岸小路湿滑,河岸沙漠路面狭窄,灌木人生,应当防止摔倒和挂伤。D0101清音电站大门口知识点:地质定点;喷出作用及喷出岩;玄武岩;柱状节理。观察内容(1)观察各类玄武岩:在朗朗上口及往北东方向的小路上,先后出现三种玄武岩,根据其结构和构造特征分为微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和斑状玄武岩。(2)观察玄武岩柱状节理:观察柱状节理柱体直径、断面形态、层节理;利用层节理产状可确定玄武岩层面产状。(3)利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提示:注意上层面和下层面测量倾向方法的区别)。(4)作随手地质剖面图(提示:确定前进方向和地形起伏线、估计观察路线的距离,确定剖面图在记录纸的起始端及作图比例,每次观测一定距离,就画册上一段剖面内容;每一条路线观察,每个点都要做此项工作)。D0102回龙山鞍部正南小路边知识点:平行不整合;古风化壳;断层观察内容(1)观察峨眉山玄武岩组(P3e)底部岩性;(2)峨眉山玄武岩组(P3e)与下伏茅口组(P2m)为平等不整合接触关系;(3)观察回龙山断层:1)断层证据(地层重复、地貌、破碎带);2)确定上盘和下盘;3)测量断面产状;判断断层性质;(4)观察中二叠统茅口组(P2m)灰岩岩性(灰岩特征)。(5)作平等不整合和回龙山断层随手地质剖面图D0103灵仙洞东约50m知识点:褶皱及其几何要素;褶皱的分类;倒转背斜。观察内容(1)观察牛背山背斜特征,认识背斜的要素(提示:褶皱核部、两翼地层及产状、褶皱转折形态、确定轴面及枢纽产状);(2)观察点北东出露的峨眉山玄武岩;(3)观察挖断山断层:断层证据、断层面产状及断层性质;D0104挖断山地质剖面佑护点石碑北方向、平距约50m公路边知识点:平行不整合观察内容(1)观察上二叠统宣威组(P3x)询问接触面下的古风化现象及接触关系;(2)观测宣威组(P3x)的岩性。路线2(L02)龙门硐电站——龙门硐口剖面教学目的(1)初步学习肉眼观察鉴定沉积岩的基本方法,观察、认识沉积构造;(2)学习依据岩性、沉积构造和化石组合类型,划分岩石地层单元,确定地层层弃权,了解沉积环境;(3)观察河流下蚀作用及V型河谷地貌。内容与要求(1)学会肉眼观察鉴定砂岩、灰岩、白云岩(后二者可以通过化学试剂进行区分);(2)初步认识鲕粒灰岩、生物碎屑岩、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膏溶角砾岩;(3)初步认识波痕、泥裂、虫迹、平行层理、斜层理、冲刷构造、渠迹、缝合线构造等沉积构造特征;(4)学习利用沉积构造判断岩层顶底部、确定地层层序(正常或倒转)的方法;认识外动力地质现象(河流下蚀与差异侵蚀、滑坡、崩塌及崩积物、溶洞和泉);路线简介路线重点观察三叠系各组岩性、岩性组合,初步认识一些沉积构造,学习利用沉积构造判断岩层层序、确定地层层序的方法,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共有观察点6个,观察路线单程约1500m。D0201挖断山地质剖面保护点石碑65度方向、平距约145m处河谷底左岸知识点:岩层、岩层面、碎屑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泥岩、页岩),整合接触关系,平行层理,斜层理、冲刷构造。观察内容(1)观察下三叠统东川组(T1d)岩性特点;(2)观察描述右平行层理,斜层理、冲刷构造等;(3)观察和认识不同粒径(粗、中、细)的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特征;(4)观察岩石的差异风化(主要是砂泥岩互层的不同风化);(5)观察东川组(T1d)中的泥裂(在索桥一带)。D0202龙门硐电站北河流左岸公路壁知识点:沉积积的分类、灰岩、重荷模构造、缝合线的构造。观察内容(1)观察各种沉积构造(印痕和印模):波痕、虫迹及缝合线构造;(2)观察认识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3)观察X型剪节理,学会区分层理与节理(在索桥东头一带);(4)观察由差异风化而形成的“石船”现象;(5)远观古滑坡。D0203龙门硐电站铁索桥南50m公路急拐弯东侧小路边知识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泥灰岩、云泥岩、膏溶角砾岩。观察内容:(1)观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与嘉陵江组(T1j)整合接触关系及附近的岩性特征,观察嘉陵江组(T1j)岩性组合特征;(2)观察膏溶角砾岩、格子状构造、石盐假晶。D0204龙门硐电站铁索桥下游方向50m河流急拐弯右岸补充测点,观察内容:(1)认识变形层理;(2)观察直立岩层和河流下蚀现象;(3)观察灰岩、白云岩以及砂岩以及交错层理。D0205龙门硐口西100m坡上任家小院东侧知识点:标志层及其意义、火山灰沉积岩(水云母粘土岩)、河流下蚀作用、峡谷地貌、地下水、地下水的下蚀作用(1)观察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与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整合接触关系及附近的岩性特征,观察嘉陵江组(T1j)底部岩性组合特征,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观察雷口坡组(T2l)岩性组合特征。(2)观察白云岩表面风化特征,即刀坎纹;(3)认识水云母粘土岩(“绿豆岩”);(4)观察龙门硐悬挂泉,目测泉口与龙门硐的相对高程;(5)观察龙门硐悬挂泉附近的崩积物,初步分析崩积物的形成原因。D0206黄湾大桥附近龙门硐口剖面保护点石碑知识点:平行不整合、化石、炭质页岩、煤层、菱铁矿、滑坡(1)观察中三叠统雷口坡组(T2l)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及附近的岩性特征;(2)观察雷口坡组(T2l)底部硅质石英砂岩、黑色炭质页岩及煤线;(3)远观龙门硐对岸的滑坡体;(4)观察以龙门硐口为界,上下两段河谷地貌(河谷形态、河床堆积物、阶地等),初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第五部分罗盘的正确使用方法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一、地质罗盘的结构:图5-1地质罗盘图5-2地质罗盘仪构造图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如图:(一)磁针——一般为中间宽两边尖的菱形钢针,安装在底盘中央的顶针上,可自由转动,不用时应旋紧制动螺丝,将磁针抬起压在盖玻璃上避免磁针帽与项针尖的碰撞,以保护顶针尖,延长罗盘使用时间。在进行测量时放松固动螺丝,使磁针自由摆动,最后静止时磁针的指向就是磁针子午线方向。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磁针两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针失去平衡。为了使磁针保持平衡常在磁针南端绕上几圈铜丝,用此也便于区分磁针的南北两端。(二)水平刻度盘---水平刻度盘的刻度是采用这样的标示方式:从零度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每10度一记,连续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别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别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测得地面两点间直线的磁方位角。(三)竖直刻度盘----专用来读倾角和坡角读数,以E或W位置为0度,以S或N为90度,每隔10度标记相应数字。 (四)悬锥---是测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挂在磁针的轴下方,通过底盘处的觇板手可使悬锥转动,悬锥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为倾角或坡角的度数。(五)水准器---通常有两个,分别装在圆形玻璃管中,圆形水准器固定在底盘上,长形水准器固定在测斜仪上。(六)瞄准器——包括接物和接目觇板,反光镜中间有细线,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细线,目的物三者成一线,作瞄准之用。二、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一)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即正北方位角A=A磁±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二)地形草测(包括定方位、测坡角、定水平线)1、定方位:目标所处的方向和位置。定方位也叫交会定点。①当目标在视线(水平线)上方时的测量方法。右手握紧仪器,上盖背面向着观察者,手臂贴紧身体,以减少抖动,左手调整长照准器和反光镜,转动身体,使目标、长照准尖的像同时映入反光镜,并为镜线所平分,保持圆水泡居中,则读磁针北极所指示的度数,即为该目标所处的方向。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另一测点对该目标进行测量,这样两个测点对同一目标进行的测量得出两线沿着测出的度数,相交于目标,就得出目标的位置。②当目标在视线(水平线)下方时的测量方法。右手紧握仪器,反光镜在观察者的对面,手臂同样贴紧身体,以减少抖动。左手调整长照准器和上盖,转动身体,使目标、照准尖同时映入反光镜的椭圆孔中,并为镜线所平分,保持圆水泡居中,则读磁针北极所指示的度数,即为该目标所处的方向。按照同样的方法,在另一测点对该目标进行测量。这样从两个测点对该目标进行测量,得出两线沿着测出的度数,相交于目标,就得出目标的位置。2、测坡角:目标到观察者与水平面的夹角。右手握住仪器外壳和底盘,长照准器在观察者的一方,将仪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长水泡居下方。左手调整上盖和长照准器,使目标、照准尖的孔同时为反光镜椭圆孔刻线所平分。然后右手中指调整手把,从反光镜中观察长水泡居中,此时指示盘在方向盘上所指示的度数,即为该目标的坡角。如果测某一坡面的坡角,则只需把上盖打开到极限位置,将仪器侧边直接放在该坡面上,调整长水泡居中,读出角度,即为该坡面的坡角。(与测产状中的倾角相同。)。3、定水平线:把长照准器扳至与盒面成一平面,上盖扳至90°,而照准尖竖直,平行上盖,将指示器对准“0”,则通过照准尖上的视孔和反光镜椭圆孔的视线,即为水平线。   (三)测物体的垂直角把上盖扳到极限位置,用仪器侧面贴紧物体(如钻杠)具有代表性的平面,然后调长水泡居中,此时指示器的读数,即为该物体的垂直角。※(四)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图5-3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示意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产状及其测量方法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3.岩层倾角的测定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子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五)注意事项1磁针和顶针、玛瑙轴承是仪器最主要的零件,应小心保护,保持干净,以免影响磁针的灵敏度。不用时,应将仪器关牢。仪器关上后,通过开关和拨杆的动作将磁针自动抬起,使顶针与玛瑙轴承脱离,以免磨坏顶针。2所有合页不要轻易拆卸,以免松动而影响精度。3仪器尽量避免高温暴晒,以免水泡漏气失灵。4合页转动部分应经常点些钟表油以免干磨而折断。5长时期不使用时,应放在通风、干燥地方,以免发霉。第六部分地质认识实习安全实习期间,师生自觉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并按有关守则自觉完成实习任务。针对此次实习,特提出如下要求:学生实习前必须按照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预习必要的相关知识,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及要求,认真做好实习准备。全体师生统一行动,不准任何人私自离开队伍。遵守实习时间,按时出勤,不得旷课。严格纪律要求,有急事须向指导教师书面请假,待批准后才能离开,并按规定返回。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时刻注意安全,不准学生到单独行走,至少保证离队伍不超过10m。不准学生租用任何非集体所用的其他交通工具。不准下河游泳,不准酗酒,注意防火防盗及饮食卫生。遵守实习考察计划,全体按时返校。尊重途中遇到所有居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能与当地人发生矛盾冲突。预防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尤其注意防止村庄养狗伤人,山区丛林应该预防毒蛇叮咬。不得徒手下水渡过河流、沟渠。保持实习场地的卫生和整洁,做到文明实习,吃完食物时把垃圾带走。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同学之间要互相关照,不得只顾自己而不顾他人。不得在实习区内玩耍、嬉笑、追逐、打赌,以防无故相碰、意外滑倒和误入危险区域等。在陡壁下行走时注意落石。在道路急转弯处行走时时刻注意来往车辆,行走时靠边单列。不得破坏植物、农作物等。附录1 地质年代简表 年 代 单 位年代符号各纪年数(百万年)距今年数(百万年)主 要 现 象新生代(哺乳类动物时代)第四纪全新世Qh10.025更新世Qp1冰川广布,黄土生成晚第三纪上新世N26212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1早第三纪渐新世E326哺乳类分化始新世E238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古新世E158(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白垩纪K43127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侏罗纪J45152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三叠纪T36182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上古生代(两栖动物与造煤植物时代)二叠纪P38203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石炭纪C522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古生代(鱼类时代)泥盆纪D36313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志留纪S50350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时代)奥陶纪O3443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寒武纪∈8851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隐生代上元古代震旦纪Sn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下元古代前震旦纪滹沱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五台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太古代泰山1980(最古矿物)约335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附录2附录3(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档为【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指导材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精品文库a
海霄科技有卓越的服务品质,为满足不同群体的用户需求,提供制作PPT材料、演讲幻灯片、图文设计制作等PPT及文档优质服务。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21-02-04
浏览量: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