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历史论述题(专题)-中考历史论证题

初中历史论述题(专题)-中考历史论证题

举报
开通vip

初中历史论述题(专题)-中考历史论证题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部分一(分封制)司马炎(晋武帝)代魏后,认为曹魏失权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宗室拱卫中央皇室。鉴于宗族无力勤王的史实,在尚未统一全国时,就进行分封诸王,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分封诸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

初中历史论述题(专题)-中考历史论证题
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中国古代史部分一(分封制)司马炎(晋武帝)代魏后,认为曹魏失权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宗室拱卫中央皇室。鉴于宗族无力勤王的史实,在尚未统一全国时,就进行分封诸王,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分封诸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册 三年级上册必备古诗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下载人教社三年级上册数学 pdf四年级上册口算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pdf (1)材料中“分封诸王”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名称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从“分封诸王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参考 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填图题岩土工程勘察试题省略号的作用及举例应急救援安全知识车间5s试题及答案 :(1)分封制。(2)观点:分封制巩固了统治。论述: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观点:分封制威胁中央集权统治。论述:西周分封诸侯,造成日后周天子面临诸侯割据混战局面束手无策,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到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严重削弱了西晋中央政权的势力,西晋从此衰落。二(商鞅变法)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观点: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富裕强大。论述: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通过奖励军功生产、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等措施,使得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论: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说明变法是富国强兵之道。三(秦始皇)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的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问题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摘自《中华文明》解说词(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秦始皇。(2)观点1:由秦汉帝国开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论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各民族团结一致。汉武帝在位时,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局面。此后,中国历史虽然经历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割据时期,但最终会重新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例如:隋朝重新统一南北,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隋唐300多年大一统的局面;元朝于1279年重新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元、明、清600多年大一统局面;民国时期,我国虽然经历过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但最终还是实现了国家统一。观点2:秦始皇的统治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基础。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还通过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和货币以及文字,修筑贯穿全国的驰道,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秦始皇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系列措施,奠定了我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基础。四(汉武帝)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观点: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论述: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实行监察制度、北击匈奴、通使西域、统一思想,从而实现了西汉王朝的大一统,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尤其是其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不仅成为西汉王朝的正统思想,而且成为延续两千多年的汉文化的主流形态。结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使得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五(丝绸之路)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后来才知道,凯撒穿的天衣是用中国丝绸缝制的,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观点:丝绸之路架通了中西交往的桥梁。论述: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等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连接起来,成为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结论: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架通了中西交流的桥梁。观点:丝绸之路促进了民族交融。论述:丝绸之路开通后,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回族、维吾尔族、藏族、土族、满族等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六(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由玄奘口授而成,记录他亲历的书籍名称是什么?(2)从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大唐西域记》。(2)观点1: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础。论述:材料中的玄奘和鉴真都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是他们能够成功到达目的地,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西汉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匈奴的扣押,但他同样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他历经十年,终于不辱使命,到达西域,最后回到长安,从而,开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观点2: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主动性、双向性。论述:唐朝的对外交流具有双向性。一方面,唐朝与亚非地区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各国的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唐朝也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发展,使唐朝更加强大。七(科举制)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中国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谈其中一方面即可)参考答案:(1)605年,隋炀帝设进士科。(2)观点1:隋唐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论述: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高低,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做官,以致唐朝初年出现了许多科举出身的名相房玄龄、孔颖达等,因此,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观点2: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隋唐统治者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是录用更多有才学的读书人为中央所用,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从而笼络了许多有才学的读书人。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考试范围仅限于四书五经,规定考生只能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造成读书人为中试,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说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观点3:明清科举制僵化了。论述: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即考生必须按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从而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观点4:制度必须与时俱进。论述:科举制创立初,考试内容较多,而且形式多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确实使中央政府笼络了许多人才,造就了许多科举出身的贤相。但到了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其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观点由朝廷指定,并且文体统一,考生不能自由作答,造成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因为其不能适应对近代人才的需求而被废除,因此说,制度必须与时俱进,才会具有活力,不断完善和发展。八(古代建筑与传统文化)①隋朝大运河,赵州桥气势磅礴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贯穿五大水系,跨长2000多千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2014年6月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雾”;桥身两侧的栏杆、栏板还有雕刻有石狮和龙形等花纹,十分生动精美----“石狮不语观天下,游龙巡水界疆域”。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观点:大运河赵州桥是惊世之作。论述:隋朝的大运河,在已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贯穿五大水系,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赵州桥是,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桥,它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结论:大运河与赵州桥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体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力。②(长城和故宫)中国建筑具有悠久得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以长城和故宫为例……明长城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重点设防地段多用砖石砌筑,内填泥土石块,工程坚固,形制结构更趋合理。不但在重略要地加修双城乃至多道城墙,还在长城险要处构筑空心敌台,既能“内卫战卒”又可发炮射箭,大大提高了长城体系的整体防御功能……故宫更是“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作品”,它的建筑形式雄伟、庄严,而且严谨、和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是东方艺术建筑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观点:明长城与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论述:明长城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形制结构上更加坚固合理,整体防御功能大大提高;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而且严谨、和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结论:明长城与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建筑,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和富有创新能力的象征。③(文学,思想,中医,科技)观点:丰富而优秀的中华文化遗产泽被后人。论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东汉时期编著的《伤寒杂病论》有着深远的世界影响。此外,还有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自西汉时成为我国传统主流思想以来,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可见,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许多优秀文化,并得到流传,泽被后人。十(闭关锁国·灭亡)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观点:闭关锁国必致灭亡论述: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只限定广州一地的通商。这种盲目的排斥外来东西,人为地将自己和外界隔绝的政策,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挨打。结论:人为隔绝导致落后,闭关锁国必致灭亡。中国近代史部分十一(中国固步自封)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观点:解放思想是革旧鼎新的关键。论述: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如魏源等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但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固步自封,这些醒世之作收效甚微;而我们的东邻日本却付诸实际,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富强的道路。结论:固步自封只会导致停滞不前。十二(闭关锁国)17世纪中叶,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际,大清王朝最终战胜腐朽的明王朝及农民起义军;但清朝不是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因而建立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发展趋势。标志着封建社会发展鼎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绝非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代表。于是,它拒绝了传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国远隔于世界潮流之外。中国与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摘编自李治亭《康乾盛世与西方文明》(1)材料中,当英国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取代明朝的清朝统治者却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参考答案(1)闭关锁国。(2)观点: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论述:清朝统治者空前强化皇权,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健康发展;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十三(鸦片战争)材料: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武百官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魏源编撰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历史的悲剧在第一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2分)(2)观点:固步自封是清朝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因素。论述: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统治者不能吸取失败教训,不能虚心向西方学习,妄自尊大,盲目排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与变革,沉溺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仍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导致中国社会远远落后于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军又是一败涂地。十二(洋务运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观点: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但洋务派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没有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结论: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泉州质检卷)观点: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论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聘请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1880年10月,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同时设立电报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电讯事业的开始,推动了中国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从而深刻影响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上所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十三(辛亥革命)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先生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观点:①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②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论述: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结论:辛亥革命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③辛亥革命促使民主思想的传播。论述: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景观,如剪发辫、改称呼、着西装等,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进一步迈进。结论:辛亥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十四(红军长征)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观点:红军的长征是艰苦卓绝的。论述:1934年4月,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军将士爬雪山、穿草地,还要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战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论:长征是红军将士克服千难万险的伟大壮举.十五(抗日战争)70多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赢得了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一胜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观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复兴的转折点。论述: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改变了中国任凭列强宰割奴役、濒临亡国的历史;抗日战争第一次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唤醒并振奋了民众与民族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赢得了应有的国家尊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转折点十六(开国大典)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观点: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论述:从国内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从国际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结论:新中国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中国现代史部分十七(改革开放、经济特区)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观点1:建设经济特区有利于中国的繁荣富强。论述: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结论:建设经济特区有利于中国社会现代主义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观点2:深圳特区的发展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论述:1992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比经济特区建立前的1979年增长了144倍,从改革开放前的边陲农业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便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表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十八(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2)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十九(邓小平)1979年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选择了邓小平,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文中惊叹:“一个崭新的中国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观点: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论述:邓小平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全会上提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启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引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世界史部分二十(日本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维新)30年前(注:1865年),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厥能免于垂危”,可是最终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原因是清楚的。在危难之时,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治,认为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大清王朝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难免败亡!    ——摘编自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册)(1)材料中,日本实行的“新政”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改革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明治维新。(2)观点: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论述:论述:19世纪前期,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他们因时制宜,通过明治维新变法(采取一系列近代化的措),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富强的道路。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十一(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时代新旧大陆的相遇,最积极的后果之一就是玉米、南瓜、西红柿、马铃薯、番薯、花生等美洲粮食作物输入旧世界。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餐桌,也养活了更多人。欧洲人在这里收获了大量的粮食、赢得了巨大的利润,而他们携带的天花、麻疹病毒,也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观点1: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论述: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新航路的开辟还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和新大陆联系在一起。结论: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世界逐渐变成一个整体,彼此互相影响观点2:物品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论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推动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物品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及冶铁、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瓜果及乐舞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二十二(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观点: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论述:但丁的《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批判了教会,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许多像但丁那样的文化巨人,强调以人为中心,促使人们从神权束缚中解放出来,如达芬奇、莎士比亚。论述: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启蒙运动。众多思想家以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成果为指导,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呼唤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浪潮。二十三(英国革命)英国在近代确立世界霸权,归根到底有赖于其通过制度创新而引领了时代潮流,而当其失去制度创新能力时,霸权的衰落也就在所难免。——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1)文中的“制度创新”指的是什么制度?(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制度创新对一个国家发展的作用,结合材料和和英国的历史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君主立宪制。(2)观点:制度创新可以使一个国家引领时代潮流。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引领时代潮流创造了政治前提。二十四(美国)材料: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领土、科技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美国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摘编自夏东《美国崛起因素考察及启示》(1)(1)材料中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美国崛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2)观点: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论述: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顺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打败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废除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之后又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到20世纪初,其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分)(2)观点1:罗斯福新改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论述: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并且引起了政治危机,造成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为摆脱危机,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其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危机,为此,美国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了《工业复兴法》等多个法令。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观点2:国家(政府)的干预会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发展方向。二十五(科技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登记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21000架。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观点1:科技发明改变人类生活。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汽车、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使人类的交通由陆地发展到空中,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与生活方式。观点2:文明碰撞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科技的发展促使各国经济不断发展,导致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国际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另一极,是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等列强。工业革命根本扭转了中西方的力量格局,为西方注入了新的生产力,中西方经济技术对比发生根本扭转。工业革命之后,欧洲迅速崛起,取代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开始主导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当年,乾隆皇帝尚可将要求通商的马戛尔礼送出国,但半个世纪后拥有蒸汽机的西方厂商们则成为天朝无法拒之门外的不速之客。--陶然《透过一战看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1)为西方厂商们“拥有蒸汽机”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参考答案:(1)瓦特。(2)观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论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崛起,取代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开始主导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而同时期的中国,统治者虚骄自大,固步自封,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拒绝与外界交流,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近代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二十六(世界大战)一战:在某次大战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到处都是残骸,一具具的尸体,死于战场的约1000多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卷入战争的人口在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86%,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300亿美元。这次战争是20世纪初的一场人类浩劫。”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大浩劫。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而爆发的非正义战争。一战涉及范围广,手段极其残酷,从而造成了惊人的人员伤亡,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凡尔登战役法德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历史上素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结论:一战对人类而言,是一场浩劫,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二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被侵略国家终于觉醒。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大联合。观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论述:《联合国家宣言》把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结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整理为word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整理为word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
本文档为【初中历史论述题(专题)-中考历史论证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6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夕夕资料
拥有专业强大的教研实力和完善的师资团队,专注为用户提供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各类模板等,同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格式:doc
大小:6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21-03-25
浏览量: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