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疆地方史教案

新疆地方史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新疆地方史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新疆地方史教案一、学习新疆地方史的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能够掌握新疆历史的基本理论,基本史实,基本限素,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增强热爱新疆,热爱祖国的信念,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疆而贡献力量;学习新疆地方史,首先要掌握以下几点问题:这门课是以马列主义的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力求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分析,评价,对新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作出客观的,科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

新疆地方史教案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新疆地方史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一、学习新疆地方史的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能够掌握新疆历史的基本理论,基本史实,基本限素,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增强热爱新疆,热爱祖国的信念,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疆而贡献力量;学习新疆地方史,首先要掌握以下几点问题:这门课是以马列主义的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尊重科学,尊重历史,力求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分析,评价,对新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作出客观的,科学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所以学习新疆地方史,首先要掌握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新疆目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是中央王朝直接管辖统治的时期,如汉、唐、元、清,还是地方政权管辖统治的时期,如乌孙、高昌王国、喀拉汗王朝、叶尔羌汗国等,它们所统辖管理的地方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版图;第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元一体的,自古以来,在新疆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的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第三,新疆的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开发、共同建设、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各个民族都为新疆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谱写过光辉灿烂篇章。第四,新疆与中原的关系,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统一、团结,进步是主流。这四点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二、学习新疆地方史的要求讲解这门课程中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第一,一定要弄清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要求;把新课内容一定要预习;多看有关这门课的资料;第四;把每次作业都要认认真真地做,对作业内容进行多思考,多脑筋。第五,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主要内容这门课分为三个部分;即古代史: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的爆发;近代史:从鸦片战争的爆发到中华民国的成立;现代史:从中华民国的成立到新疆和平解放。新疆自古代起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部分。新疆的历史是祖国的历史的一部分,同样,先是经历了漫长的无阶级社会,然后过度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来又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得到了解放。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现在,新疆各族人民正为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西域第一节新石器时代一、地理环境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是个广阔富饶的,一个雨量稀少,带有明显干燥地带特性的典型地区。全区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省区。它的东北、北面、西北、西面、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接;东面、东南、南面与甘肃、青海、西藏3省区毗连。这块地方在历史上通称为“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新疆”这一名称是从清朝才开始出现的,古代的西域或新疆的西北边界是在巴尔喀什湖,比现在的新疆还要大的多。古代人使用“西域”这个词时,其界定范围有广、狭二义之分:就广义讲,西域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以及印度北部地区;从狭义说:西域指王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我国历代中央及地方政权所管理统辖的地方。即使后者的范围也比现在的新疆大得多。今天的新疆境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强占我国大片领土以后而形成的。但是,在讲历史上的西域时我们须按照历史唯吻主义的精神,尊重历史事实,因为那时它确实是中国的疆域,不这样讲很多历史问题就说不清楚。“新疆”和“西域”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意思都是一样的。新疆的地貌特征是三大山系包围着两个盆地。三大山系-(1)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是雄于南部,是新疆与西藏的分界线,也是把这两个兄弟区域连接起来的一道纽带,这道山脉往东又同青海西部,甘肃及陕西南部诸山连成一体,所产美玉驰名于世。(2)阿尔泰山是新疆东北部的主要山脉,它从东南向西北延伸,盛产黄金,以此汉文古籍多称之为金山,“阿尔泰”是突厥语,意为金子,所以汉文古籍多称它作金山,形象了它的美丽和富饶。(3)天山山脉从东到西横贯于新疆的中部,自然地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这道山脉之雄伟壮丽,从它的名字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天山上的景色—云多,雪大,是很令人神往的。两个盆地-(1)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盆地中央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2)天上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央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底部石油量丰富。发源于三大山系的主要河流有:(1)额尔齐斯河,源于阿尔泰山西南部。(2)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西流入巴尔喀什湖。(3)塔里木河,是发源于天山南麓的开都河,阿克苏河以及源于昆仑山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等众多河流,汇合而成的一条大河—我国最大的内陆河,自西向东注入罗布泊。塔里木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干早少于每年平均降水量只有80毫米。二、新石器时代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因为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简单打制的粗笨石器,所以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新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已发现许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这说明最晚在七八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新疆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县;天山北麓的木、奇台、吉大萨尔、伊吾、巴里坤及伊犁河谷;天山南的库车、巴楚、柯评,博斯腾湖沿岸,且末、民丰、于阗、皮山等等。经考古学家对这些遗址上发现的遗物分析研究,认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以大量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在哈密,乌鲁木齐县,木垒县城南郊以及吐鲁番等地,它们均处于天山南北麓或天山中的小盆地上。石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形器、三角形矛、等,与这些细石器共存的还有少量砂质陶器,如圆底、圆形杯、、之属。这些遗物反映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游牧经济为主,有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原始农业。(二)以大型磨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喀什疏附县阿克塔拉、温古洛克、库鲁克塔拉、得沃勒克以及阿克苏县喀拉玉尔等处。石器特征是体形较大,都是磨制。石器工具有石斧、石杵、磨盘、石纺轮、石球、石刀、石镰等。与石器共存的还有大量陶器:罐、钵、盆、瓮、杯、壶等。这些遗物反映那时人们的经济生以农业为主。(三)以彩陶为重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很广,几乎天山南北各地都发现此类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出土陶器有双耳红、彩陶罐、单耳黑陶杯、瓮、盆等。与陶器共存的有磨制石器、小件铜器,这些遗物反映,当时以农业为主的新石器晚期,有的已进入金石并用的时代。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遍布全疆,且从石器型制、打制技术、品类、用途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等方面看,与内蒙、宁夏、青海、甘肃细石器文化相一致。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因居住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同,有的以狩猎、游牧为主,随水草迁徙,居无定所;有的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相对定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已有分工。产品交换已经出现,与内地联系密切。人们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先是母系,随着生产的发展,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古代居民一、古代居民新疆地处亚洲腹部,是古代中西交通孔道,也是历史上各种族、民族迁徙角逐和交汇融合的地方。各种族、民族的迁徙,融合,形成了新疆古代史上复杂的居民关系。从人种学方面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对新疆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墓地、天山阿拉沟墓地、哈密柳树泉不拉克墓地、楼兰遗址东郊墓地、洛浦山普拉墓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香宝宝墓地和伊犁河上游昭苏土墩墓墓地出土的186具古代人头骨的体质形态特点和人种系统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认为这些距今约2000—3800年间的古代居民的种族(人种),从人种学上划分,有来自西方的欧洲人种和来自东方的蒙古利亚人种,以及二者的混合种。据此,对新疆古代居民的种族起源可有如下推测:1.至少在青铜器时代,具有某种古老形态和西方高加索人种成分特征的居民已经深入到新疆腹地的罗布泊地区。2.大约在公元前几个世纪或更早的时候,另一种在体质上与地中海东支类型接近的成分由中亚进入新疆西部,并由西向东沿塔里木盆地南缘逐渐移殖到罗布泊,与那里先期占居的居民汇合,成为古楼兰国人民的基本种族,另一些地中海成分沿塔里木盆地北缘渗入到天山地区和当地的先期居民汇合(如阿拉沟墓地)。3.大约在公元前几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某些以为特征的西方人种成分已经出现在伊犁河上游.甚至更东的天山地区(如昭苏、阿拉沟墓地):4.大约距今3000年或更早一些,蒙古人种成分已出现在东疆地区(如哈密焉布拉克墓地),并逐步向西。那么,新疆古代居民的族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从文献学方面讲,在古代新疆地区活动主要民族有匈奴人、丁零人、乌揭人,月氏,羌人,乌孙人,塞人和汉人等等。乌揭人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最早生活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及我国新疆北段一带;月氏人据“汉书”记载,它们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代以前,势力强大,还击溃乌孙族,杀其首领,占据其地。后来月氏为匈奴击溃,西迁伊犁河流域,将游牧于那里的塞种赶走,占据塞地。在塞地又遭乌孙袭击,南渡锡尔河,征服大夏,建立政权。民国时期有人认为月氏应读肉支。但“史记”,“汉书”的古代注释家并无一人对“月”的读音提出过不同意见,因此,后人认为“月氏”的月应该肉的看法,根据是不充足的。月氏一名的正确读音应该是。我国古籍中将迁往中亚的月氏称大月氏,留牧于祁连山一带的称小月氏。古代印度人称大月氏为吐火罗人。月氏的族属,说法不一。“魏略.西戎传”称其为羌,“旧唐书”以其为戎,一些外国学者或认为属突厥,或认为属阿利安人,也有认为就是匈奴人。还有认为月氏卒书,介于是,羌,突厥之间。根据目前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来看,月氏就是河西地区的老住户,是河西地区养育出来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同时也是河西地区的最早开发者和建设者。乌孙人与月氏族相似,也是原来活动河西,以后迁往伊梨河流域,并对中亚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第一次通西域返回后,增报告说:“臣局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大月氏攻杀昆莫父亲,夺其地,人民亡走匈奴……”,还有《汉书》具体指出,这时乌孙“与大月氏俱在祁连,敦煌间,小国也”。根据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乌孙的游牧地在张掖以西,敦煌以东。后来匈奴打败大月氏之前,乌孙部落归附于匈奴,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举族西迁,袭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南走,乌孙遂占据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羌人是西域地区最早的居民之一,羌族最早生活在“河关之西南”(河关在今甘肃临夏与青海交接处),即今青海东南部。此外,从语言上说,苗与羌同属汉藏语系,也反映了这两个民族内在的某种联系。古代羌族有无自称,史无记载。羌很可能是商人对他们的称呼,为后人所沿用。羌字上从羊角,下从人。这表示很可能羌人就是根据他们从事与牧羊业而称其为羌。到汉代,羌族经过先秦一段很长时期的迁徙分化,有的与其他居民相融合,已不属于羌族仍然保留自己的特点,并且他们集中在三个地区:一个是河湟地区,一个是塔里木盆地以南至葱岭的西域诸国,一个是陇南至川西北一带。汉代初期,他们在匈奴奴隶主的统治之下。《魏略》所记“敦煌西域之南山中”月氏与羌族并存,正是反映了这种客观事实。羌族在昆仑山以北西域地区的分布是很广的。他们主要居住于若羌国(今新疆若羌)。西域羌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的迁往它处,更多的留居当地,融入其他民族,成为以后新疆许多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学方面讲,新疆古代居民分别属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二、远古传说和西域岩画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都护府进行政治统治,是新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的标志,而中原与西域的交往却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穆天子传》、《山海经》、《管子》等书,对西域之事也记之甚详。这众多的远古传说,反映了中原与西域人们之间的友谊与交往。西域岩画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在新疆的三大山系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中发现了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有的在洞中,有的在壁石上。有的是彩绘,有的是、摩刻。从画面内容和刻凿绘画技术上看,时间有早有晚。根据岩画的分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在水源丰富、草木茂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山区和河谷地带。如阿尔泰山系的阿尔泰一布尔津一带;天山山脉的哈密、巴里坤、木垒、昌吉、呼图壁、乌苏、精河、温泉以及伊犁河谷诸县;帕米尔和昆仑山的塔什库尔干、叶城、皮山等地。无疑这些画是新疆早期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写照。仔细研究分析这些岩画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就会觉得它十分丰富深刻,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方面:狩猎、放牧、饲养类岩画。生殖崇拜类岩画原始舞蹈类岩画除此而外,还有表现图腾崇拜的、活动的、氏族部落徽号的、与猛兽格斗的、歌颂日月光明的等等。这些岩画为我们今天研究原始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社会、思维、巫术、宗教、舞蹈,雕刻艺术以及民俗,服饰,民族,种族属系等方面提供了可贵的数据。复习题名词解释:(1)“西域”(2)新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简答题:1,新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那些地方?2,简述新疆古代居民的种族情况?3,新疆古代居民的族属情况是怎样的?4,新疆古代居民的语系情况是怎样的?5,我国古代文献中反映中原与西域人们之间的友谊与交往的有哪些书?6,学习新疆地方史的目的是什么?7,新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分几大类?它们是哪些?论述题:1,新疆的地理环境如何?2,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那些地方发现了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表现什么意思?第二章汉代西域汉代包括西汉和东汉。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都洛阳,史称东汉。公元220年,东汉亡。两汉共426年。汉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西域各族人民同中原人民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的基础上,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进行政治管理,从此,西域统一于汉的版图,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匈奴与西域一、西域诸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初年,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居民多是处于相互分割状态的城邦和行国,史称“三十六国”.(补充内容:绿洲上的人们分别拥戴着自己的土王,具有小国家的体制,号称西域三十六国;这些国家的通商活动,似乎非常活跃为此沿着天山南北两路分别开阔了一条贸易路;参考书:“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后来分为50余国。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有若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扞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有山国,焉耆,危须,尉犁,渠犁,乌垒,龟兹,温宿,姑墨,尉头,疏勒。天山以北及东疆地区有蒲类,蒲类后,车师前,车师都尉…等等。诸国人口大者数十万,小者几千人,最小的只有一二百人。西域地区的居民主要有塞人,乌孙人,羌人,匈奴人和汉人,丁零人等。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西域地区的经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定居在城镇和村庄中,史书上称之为“城廓诸国”。塔里木盆地周围的鄯善,戎卢,扞弥,于阗,莎车,疏勒,渠犁,焉耆,龟兹,姑墨以及吐鲁番盆地的车师,葱岭西北的大宛等就属于“城廓诸国”,这里生产麦,,,菽,,葡萄,石榴及瓜果。另一类以畜牧业生产为主,逐水草而迁徙,史书上称之为“行国”。天山以北的乌孙,乌揭,车师后国,怕米尔高原的蒲犁,西夜等,昆仑山北麓的若羌等都属于“行国”,牧养马,牛,羊,驴,骆驼等。那时,西域各国都有自己的手工业。如制玉、制陶、制革、酿酒、毛纺织、金属冶炼,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逐渐有所发展。各国社会内部,统治者有国王,官吏、武士;被统治者有平民、手工业者和可以买卖的奴隶;各国有政权机构、有军队、刑罚和监狱。西域诸国由于戈壁大山的阻隔,分散,闭塞,各自为政,正如史书所说,“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让同学们看第23页的“西域诸国情况”表;)二、汉初匈奴在西域的活动匈奴是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同时也是对古代东方以及古代欧洲的历史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它以蒙古高原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地区,同时也控制着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匈奴族是地跨我国北方和西北的一个民族。关于匈奴族的族源和族属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数十年,迄无定论。其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资料缺泛而又纷乱,二是由于研究者对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各有不同的看法,致使人们各自根据自己的观点,采用某种史料,得出的结论当然也就各不相同。最早提到匈奴族源问题的是司马迁。兴起于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一世纪(东汉初),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其后在公元三至五世纪又在中原地区继续活跃了约二百年,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曾发生巨大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当时各诸侯国中原,,匈奴乘机向南发展,活动在阴山河套地区。匈奴凭借这里的有利条件,发展了游牧经济,很快壮大起来。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头曼单于统一了蒙古高原。其政治中心在头曼城。[补充内容:在匈奴族兴起以前,大漠南北曾先后出现过被称为鬼方,荤粥,猃狁,戎民族。根据史书的记载,皇帝曾北逐荤粥。这个记载,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在遥远的古代就与中原华夏各族接触的事实。到了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荤粥与夏族为邻,并且密切的交往。西周时(约前1046—前771年),猃狁活跃起来,经常向周朝进行侵扰,给内地人民造成许多灾难和痛苦。春秋战国之际,荤粥,猃狁,鬼方各族的名称消失了,继之在史书上出现的却是“戎”,“狄”。这种族名的变化,反映了各族互相间关系的变化,包含着众多的氏族或部落的分,合,聚,散的历史内容。今内蒙古阴山一带是匈奴人生息繁衍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军事手工业的基地及向外扩张的根据地。参考书:“匈奴史”]匈奴凭借这些有利的条件,发展了游牧经济,很快壮大起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匈奴开始由原始社会转向奴隶制。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头曼单于统一了蒙古高原。其政治中心在头曼城。秦朝时,匈奴经常越过河套进入内地骚扰,秦始皇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夺回河南地(内蒙古河套一带)。为了防御匈奴骚扰,秦朝以河为塞,筑44个县城,移民到哪里屯垦,同时把原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郡的万里长城,公元前209年,冒顿射杀其父,做了单于,成为匈奴奴隶制国家的创始人。匈奴的政权机构中,最高统治者是单于,其下依次有左右屠耆王等等,他们都是军事首领,分别统领军队,指挥作战。冒顿单于时期(公元前209年-前174年在位),匈奴空前强大起来,先后东破东胡,西败月氏,南并、白羊河南王,北服、屈射、丁今、、薪犁.随后又于公元前177一前176年,大规模西征,攻灭河西走廊的月氏。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到伊犁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小部分未迁者南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受到大月氏人的攻击,一部分塞种分散,另一部分仍留居伊犁河流域。匈奴攻占河西走廊后,继续大规模西征,平定楼兰、乌孙、乌揭及其旁各族,天山南北诸国被匈奴征服。这样,匈奴控制了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南抵长城,北达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结束了我国北方游牧部族互不相属的分散局面,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为后来全国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三、张骞出使西域西汉初期,正是匈奴势力空前强大的时期。匈奴骑兵经常在今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及河套一带袭扰掠夺,先头部队甚至逼近京师长安,给西汉王朝以很大的威协。当时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尚未恢复,西汉政权尚未巩固,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了妥协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社会生产得以恢复,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朝国力空前强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对匈奴政权的反击,对汉朝政权来说,不只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为,他一改过去的妥协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军事进攻。而且因匈奴势力仍强大,汉武帝决定在西域寻找同盟者。汉武帝也正是这么做的。如何对匈奴政权进行反击呢?汉武帝采取的办法是:除派军队正面进攻而外,尽量争取那些曾经或正在受匈奴政权压迫的民族和地区,其中包括匈奴的属部的支持,同他们联合行动。当时汉武帝得知,先前游牧在河西走廊敦煌附近的月氏人,遭到匈奴的攻击,迁到伊犁河流域,他们对匈奴怀有很深的仇恨。汉武帝决定联络大月氏断匈奴右臂,以彻底战胜匈奴。于是招募志愿出使西域的人,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到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也是他针对匈奴政权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张骞同一个名叫甘父的少数民族人一起带领着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出陇西,在经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时,不幸被匈奴人俘虏(fulu),送到匈奴单于庭拘禁十年,“予妻,有子”。张骞不忘自己的神圣使命,终于寻机逃出匈奴,继续西行,到了大宛。大宛派人把他们送到康居,康居再把他们送到月氏。但是这时大月氏已定居大夏,觉得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安定,不想再去攻打匈奴了。无意再同匈奴打仗,张骞未能达到联络大月氏的目的,一年后,启程还朝。他从大月氏出发,改走南道,越葱岭,过于阗,扦弥,精绝,且木,若羌等地,在穿过羌族地区时,又被匈奴扣留,一年之后,乘匈奴发生内乱之机,他和甘父逃出囚禁地,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13年.虽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第一次正式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国家交往。了解到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把汉朝的统一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从陇西出击匈奴,打败河西走廊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从此,河西走廊评定。西汉在那里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这样,就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也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此时,匈奴仍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凭借那里的人力财力和汉朝对抗。为了彻底打败匈奴,汉武帝决定继续在西域寻求同盟者。当时,张骞建议汉武帝与乌孙结盟,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说服乌孙东归故地,与汉结为昆弟,共同夹击匈奴。张骞率随员300多人,携带价值昂贵的金,货物和牛,羊万余头。但是乌孙没有马上答应同汉朝联盟,有一些原因,那就是一方面他们当时还服属于匈奴政权,畏惧匈奴政权的强大;另一方面他们当时对汉朝还缺了解,不知道汉朝的势力如何。这次仍未达到目的,但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联姻。公元前115年.张骞从乌孙回到长安。张骞以高尚的献身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两次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张骞的出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交通路线有了较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继张骞之后,双方来往频繁,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四、乌孙与汉和亲乌孙原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之间。公元前2世纪,在难兜靡为首领时,乌孙被强邻月氏攻破。公元前161年,乌孙在匈奴的支持,攻入伊犁河流域赶走大月氏,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重建乌孙国,王都赤谷城(伊塞克湖东南伊什提克)。乌孙融合了留居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和月氏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乌孙地域辽阔:东接匈奴,北抵康居,西达大宛,南连城郭诸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到达乌孙。由于乌孙内部有王位纷争,加之他们对汉不了解,只是遣使送张骞回汉,顺便了解汉朝虚实。匈奴得知乌孙遣使通汉.准备进攻乌孙。公元前105年,乌孙派使者献马,要求与汉联姻,汉武帝高兴地接受了乌孙的要求,以细君公主出嫁乌孙昆。这不是一般的婚姻关系,而是实行政治上联盟的一种形式,是因为恩格斯在论述中世纪封建主之间的联姻现象时指出:在古代,“…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实力的机会”。汉代和亲的对象只有北边的匈奴和西北的乌孙,比较单纯,而且只限于西汉,和亲总是遣宗室女或宫女出家,汉代的和亲不要求对方遣质子。细君死后,汉武帝又把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军须靡。解忧公主性格开朗,她在乌孙生活了50年,后来把解忧公主的侍女嫁给乌孙右大将为妻。实际上是汉朝政府派驻在乌孙的一个专职女官吏。细君,解忧和冯镣都为汉与乌孙的友好做出了贡献。当然,汉朝乌孙的联盟并不只是表现在这一方面,这种联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就发展成为乌孙对汉朝的隶属关系了。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二节.汉朝统一西域一、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汉朝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西域的道路,同时征服了青海境内的羌人,断绝了他们和匈奴的联系,从而揭开了汉朝统—西域的序幕。公元前l08年,汉朝出兵攻破姑师,楼兰国。公元前102年,汉朝打败大宛。汉朝在取得对大宛战争的胜利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军事部署。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轮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领护,即统领和保护这些地区的屯田事宜.以解决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公元前68年,汉朝派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率兵到渠犁屯田积谷。郑吉率屯田兵和西域各国军队l万多人,再次攻占车师国都交河城。车师王乌贵降郑吉。第二年郑吉分兵300人屯田车师交河。汉朝以功晋升郑吉为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各地。这是使者校尉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62年,汉政府再次派兵屯田车师并置戊己校尉管理屯田。公元前60年(匈奴老单于死,内部王位争夺激烈,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怕遭杀害,派使者与郑吉联系,表示归服汉朝,郑吉当即率龟兹、渠犁诸国兵5万人迎接日逐王先贤掸及其部属1,2万人,把他们护送到京师长安。汉朝封先贤掸为归德侯,匈奴设在西域的“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弱,不得近西域”。)继之,汉朝任命郑吉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南北道各地,号曰“都护”。立幕府,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西汉对西域的治理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在《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西域50余国中,除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山离因距离中原“绝远”不属西域都护管辖外,其余都在西域都护府管辖之下。即天山南北、帕米尔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在西域都护府统辖之下。汉朝对西域的治理,主要有下列措施:(1)派遣官吏:西域都护是汉朝委派管理西域事务的最高官员。西域副校尉是仅次于都护的官员。又称副都护或都护副贰,级别与都护同。他们都由中央任免。都护府的属官有一人,司马(或军司马)、侯(军侯)、千人(带兵头目)各二人,均由都护任免。随着屯田的发展,汉朝从公元前48年复置戊己校尉,也由中央直接任免,秩比二千石。(2)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汉朝统一西域后,西域各地的行政组织仍然保留了原来“国”的称谓。其首领由中央任命原有的国王担任(地方仍由原地方政权首领管理。但国王及各级官吏都必须由汉朝中央政府册封和授予印绶)。汉朝颁发给西域各地方政权的首领和官吏的印绶有两种:一是金印,高级官员;二是,级别较低的官员佩带。(3)实行屯田: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总领天山南北两道,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因此,屯田成为最主要的军事建设和生产建设措施。在汉武帝之时,汉朝势力刚一深入西域,为了解决过往使者的食宿问题,就开始屯田。在(金库尔勒西南),轮台,伊循(今若羌县境),伊吾卢(今哈米)等地设置过十几个屯田区,扩大了耕地面积,基本上解决了驻军,往来使者和商旅的粮食供应问题。三,东汉初期的西域形势自西域都护府设立后,70多年,汉朝对细雨进行了稳固而有效的统治。西汉末年,王莽执政以后,推行民族歧视,引起西域各国的反对。匈奴乘机重新控制了西域。这时候,首先起来反抗匈奴的是莎车王。四、班氏父子在西域东汉初年,匈奴势力曾达到天水、一带地区,造成“,无复人迹”的局面,给东汉王朝以严重的威胁。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汉,此后西域处于北匈奴统治之下。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出使西域。同年,鄯善,于阗,疏勒等国归附东汉。74年东汉又重新在西域设置都护及戊己校尉。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为戊校尉。至此,中断了60年的汉朝和西域的交通又得到恢复。公元75年,汉明帝死,汉章帝命令班超返汉。但班超不回,继续在西域活动,到了公元91年,他的努力下天山南北各地大部归服东汉。东汉政府以班超为西域都护。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123年,的北匈奴呼衍王联合车师进攻敦煌、酒泉等地。汉以班勇为西域长史,将兵500人西屯柳中城。次年,班勇带军队至楼兰,电兹、姑墨、温宿、鄯善,各地都归向汉朝。第三节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一、经济文化的发展自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汉朝统一西域,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在统一机构的行政管理下,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不仅使西域地区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且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1)大兴屯田。汉朝在西域屯田早在公元前105年开始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成立后,屯田地区不断扩大,由轮台、渠犁发展列楼兰、伊循、车师前部、精绝、焉耆,姑墨、赤谷等广大地区。大兴屯田的结果,扩大了耕地面积,解决了军队和来往使者商旅的粮食问题。大量的汉族士兵和田卒到西域屯垦守边,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如铁铧、铁锄、、()等铁制农具扣先进的农耕技术、代田法,有力地推动了西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域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高梁、豆、胡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葱、、黄瓜、胡萝卜、菠菜、等蔬菜:育葡萄、核桃、梨、桃、石榴、杏等水果,还有等饲料作物。张骞出使时.从大宛带回葡萄、苜蓿种子,在京师长安和关中地区种植。此外,胡麻,核桃等农作物也传到内地,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地区的作物品种,改善了我国内地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2)汉朝在西域大兴屯田的同时,也兴建了大量的水利灌溉管道。考古工作者在若羌、罗布淖尔、轮台、沙雅、焉耆等地发现过不少汉代古渠道遗迹。为了保护这些灌溉渠道,各地还有“守堤之兵”。西汉在西域兴修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3)冶铁技术有了发展。西汉统一西域以后,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传入西域,使当地冶铁业有了迅速发展。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库车、民丰、洛浦等地发现了汉代的矿冶遗址。汉代龟兹已能用煤冶铁,制造各种用具和武器供应各地,龟兹成了西域的冶铁中心。冶铁业的发展无疑推动了西域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4)畜牧业是汉代西域地区主要经济部门。各国畜养大量的驴、骡、牛、羊。西域地区的畜牧业当时是相当发达的。汉代,西域的马、牛、驴、骡等牲畜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内地。尤其是乌孙、大宛的马匹通过朝贡和互市的形式大量进入中原,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养马业的发展。这是西域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手工业生产也是重要的生产部类,除金属冶炼外,还有陶器制造、毛纺织、玉、角、骨器皮革加工等。西域各族人民生产的毛织品有毡、毯、斜纹毛布、平纹毛布等。商业也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1)汉朝统一西域后,各国官方普遍使用汉字。二世纪后半期,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的一些国家同时又使用印度北部通行的去卢文。(2)汉代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对内地产生了影响。从现存的石窟壁画中可以见到当时西域的乐器有琵琶、、、、、、、腰鼓、答腊鼓等。还有来自中原方面的、、等。西域音乐艺术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又创造出不少新乐曲。李延年是西汉时乐府的领导者,着名音乐家,他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大型套曲“摩诃兜勒”,创作了28首乐曲,丰富了内地音乐艺术。汉代西域各族信奉萨满教、祆教、佛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有灵魂,而且有永存的、转世的、暂存的三个灵魂,该教认为,宇宙分为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神住天上,人类、鸟兽居人间,阴间是鬼、魔住地。他们相信人间的祸福由神与鬼魔决定。匈奴与乌孙都盛行萨满教。公元前l世纪,萨满教在天山南北各地流行.祆教(又称拜火教、火袄教)。袄教崇拜日月星辰,也崇拜火。袄教在公元前6—5世纪创建于波斯,创建者叫琐罗亚斯德.主要经典是《波斯古经》。袄教创之后不久传入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一带,约在公元前4世纪传入新疆。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佛教教义认为.世界充斥着“苦”,“苦海无边”,人们要脱离苦海,只有信佛修行,渡出苦海,求得解脱。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地。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传播到安息、大夏、大月氏、康居,以至克什米尔地区。又经克什米尔传到天山南部。于阗、龟兹是佛教在天山南部的两个中心。公元l世纪,佛教在和田、喀什等地已有初步发展,近代在和田地区发现的用去卢文写成的《法句经》,就是公元l世纪的佛经写本。汉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洲中部东西,由中国和西方亚欧各国进行陆路贸易的商旅大道。由于中国的丝绸经此路大量西运,因此人们称这条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东自汉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由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自敦煌西出阳关,经楼兰、伊循、鄯善、、且末、精绝、扞弥,于阗、皮山、莎车、蒲犁、无雷,越葱岭到达大月氏、安息,经条支,最后到大秦(罗马帝国)。北道从敦煌出王门关到车师前王庭.沿天山西行,经危须、焉耆、尉犁、乌垒、轮台、龟兹、姑墨、疏勒。西愈葱岭达大宛、康居到(今咸海至里海一号)。{网上下载的补充内容}:1.张骞qiān(约公元前164~前114年)  张骞,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2.班超(公元32~102)东汉外交家、军事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兄班固。超随兄至洛阳,家贫,常为官府雇佣抄写以养家。后为兰台令史,因事免官。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奉车都尉窦固代北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3.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是一条7000英里长,自中国首都长安通往西方直达罗马帝国的贸易之路。历史上,这些路线不但用于丝绸贸易,也包括了许多其它的商品。丝绸之路包括条主要线路,如上图所示,北路西下入黑海,中路西向经由波斯,到达地中海,罗马。南路到达阿富汗,伊朗,印度。东路至长安。这些路都由首都长安出发,经过甘肃走廊,到达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的敦煌。北路经由玉门关,穿过戈壁沙漠颈部,直到哈米,穿过吐鲁番盆地的主要绿周,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的天山,到达里海的海岸。4.东汉班超出使西域王莽统治时,匈奴奴隶主贵族控制了西域,向各族人民勒索苛重的赋税,统治极其暴虐。在西域,当时西部的莎车比较强大,它联合南道一些政权与匈奴相对抗,并保护了汉都护及吏士家属千余人。东汉刚建立,莎车王康就遣使至河西,表示思慕汉家。公元29年(建武五年),窦融承制立康为西域大都尉,统属西域55国。以后,莎车、鄯善、车师、焉耆等国先后遣使朝贡,请中央在西域设置都护。但刘秀因中原初定,无力经营西域,遂送还侍子。此后,西域呈现混乱状态,大部分政权皆役属于匈奴。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窦固等大败北匈奴,占领伊吾卢城,设置宜禾都尉,进行屯田戍守;同时,赶走了北匈奴在车师前、后王国一带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当时,北匈奴势力在北道受到了一定挫折,而南道诸国仍为匈奴所控制。公元73年,班超率吏士36人,首先到了鄯善。班超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率领部下袭杀北匈奴使者一百多人,鄯善为之震服。以后,他又使于阗归附中央。第二年春天,班超废掉北匈奴所立的龟兹人疏勒王,按照疏勒人的愿望,改立疏勒故王子。经过班超的坚决斗争,北匈奴的势力在南道逐一被肃清,使南道诸国摆脱了北匈奴的残暴统治。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汉明帝死,北匈奴又乘机反扑。在匈奴贵族支持下,焉耆等国攻杀西域都护,并联合龟兹、姑墨进攻疏勒。班超孤立无援,处境十分困难,东汉政府命令班超撤退。疏勒人民不愿班超离开,于阗诸国也坚决挽留,班超遂中途返回疏勒。他克服重重困难,团结于阗、疏勒等国,并与乌孙通好,重新稳定了南道形势。公元90年(永元二年),大月氏派兵七万越葱岭进攻疏勒,企图控制南道,班超率诸国兵击退了大月氏的入侵,声威大振,于是乘胜经营北道。次年,北道的龟兹、姑墨、温宿皆归附东汉,班超设西域都护府于龟兹它乾城,亲自坐镇北道;又命西域长史徐干屯疏勒,与北道相呼应。公元94年秋,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七万余人,讨伐对抗中央的焉耆等国统治者,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从此西域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通往西亚各国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无阻。班超在西域的活动,为增进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中原与西域地区政治、经济的联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立下了历史功勋。班超出使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它符合汉族人民要求恢复与西域的关系的愿望,符合西域各族人民要求摆脱北匈奴的奴役,增强与汉族人民的历史联系的意愿。学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1)匈奴(2)月氏(3)乌孙(4)张骞(5)班超(6)西域都护府(7)祆教(8)佛教(9)萨满教(10)丝绸之路。2、思考题;1.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2.汉朝中央政府怎样对新疆地方进行管辖的?3.汉代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说自西汉起,新疆就成了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魏晋南北朝,是指从220年曹丕建立魏国至581年杨坚建立隋朝的这个历史时期。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民族大融合一、西域的政治形势东汉时期西域的统治势力匈奴,其他们统辖的广大区域内遭受连年的天灾,以畜牧经济为基础的匈奴政权受到严重打击。在这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匈奴贵族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内讧,政权分裂为南北二部。(分裂原因)南匈奴归附东汉。由于南匈奴的归汉,北匈奴贵族力量大为削弱。奴隶主的统治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被匈奴长期奴役的、丁零以及西域各族起而进行抗争。这时,东汉政权又对北匈奴进行了有效的政治瓦解和军事进攻,使匈奴政权于公元91年完全崩溃。北匈奴的一部分南下并入南匈奴,一部分西“走乌孙”其后又有一部分人康居,新疆地区留下的匈奴人被西域人称之为“”。184年,中原大地上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在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摇摇。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以豪强势力为基础的封建军阀势力崛起。这些军阀经多年混战和兼并,形成了魏、、吴三个并列割据政权。三国以后虽有西晋的统一,但为时短暂,继之是五胡十六国和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历时300多年的中原大动荡大分裂局面。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辖力量较之两汉时大大削弱。于是,西域原有的几十个地方政权相互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结果,天山以北,有乌孙国和车师国:天山以南有焉耆、龟兹、鄯善、于阗和疏勒五国。天山南北出现了七国对峙的局面:另外,在阿尔泰地区有、坚昆、丁零;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一带有羌等部族势力。这种政治格局给鲜卑,柔然、高车、厌哒等诸多民族在西域这个政治历史舞台上的活动与角提供了条件。二、鲜卑、柔然、高车、厌哒在西域蒙古高原是我国许多北方和西北民族的发祥地;1世纪以前,匈奴族是这个大舞台的主角,2-4世纪东胡,乌桓,鲜卑相继成为主角,在鲜卑族各部相继南迁,并且在黄河流域,河西等地建立起新的活动舞台之后,在5世纪初至6世纪中叶,蒙古高原这个大舞台的主角又转换成为柔然,厌哒和高车,而且他们的实力逐渐向西扩展,在世界政治历史舞台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其中柔然最为强大,厌哒和高车都曾为其统治。柔然以蒙古高原为基地把势力伸向西城,为争夺东西方国际通道,与西域诸国以及厌哒和迁入西域的高车,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厌哒迁入中亚后,逐渐摆脱柔然控制,势力在西域,印度半岛及伊斯兰高原,都有很大发展;迁入西域的高车,仅仅是高车中的一部,他们虽然为摆脱柔然的统治而西迁,但迁入西域以后,并没有彻底摆脱柔然的控制,反而成为柔然,厌哒争夺的重要对象。鲜卑是诞生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古代民族,秦汉时居于今内蒙古东北额尔古纳河以南,到今辽宁西喇木伦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游牧为主,原属东胡古代东胡的余部,从事畜牧,兼营狩猎。当时他们受匈奴役属。【补充内容:汉初,匈奴在冒顿统领下,击败东胡(“东胡”,研究者一般都认为是一种部落联盟,战国后期逐渐强大,征服和控制了大兴安岭一带众多的部落和部落联盟),东湖部落联盟瓦解,原东胡人除一部分被匈奴外,其余部分四散逃亡。其中一部分逃至乌桓山(在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后被称为乌桓,另一部分逃至鲜山(在今蒙古),后自称为鲜卑,并逐渐形成两个不同的古代民族。参考书: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公元l世纪匈奴奴隶制政权崩溃后,鲜卑进入北匈奴故地,占有漠北广大地区,并有匈奴余众10余万帐落(户)。势力渐强。到2世纪中叶(东汉后期),鲜卑大人统一东西诸部,在今山西阳高县北弹汗山建庭立制。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中的拓跋、、、、等部,都相继在北方建立起政权,其中势力最强者是拓跋鲜卑。338年,建立代王。376年代亡。386年,拓跋硅重建代国,改称北魏。柔然又被成为(“魏书)、(宋书)、(北齐书)或作。[补充内容:欧洲史籍中所记“阿哇尔”人,即指柔然]柔然的统治核心为郁久氏,始祖是木骨闾:2世纪20年代,木骨闾为鲜卑奴隶.后免为民,成为骑卒。其子车鹿会雄强勇武,拥有部众.自号柔然仍役属于鲜卑。402年,社仑为柔然首领,北渡大漠,打败高车,兼并匈奴部众和其它弱小部落,势力大振,建庭于弱洛水畔(±拉河西支喀尔喀河),自称可汗,建立起柔然汗国。各项制度仿造中原。高车两汉时称丁零。魏晋南北朝之际,丁零中不少部落南迁。北方人称丁零为。因敕勒人乘车逐水草,游牧于草原.而且车轮高大,数至多,故亦称高车.泛指驻牧于色楞格河、土拉河流域及阿尔泰山一带的敕勒诸部:到南北朝时.高车有六部十二姓,其中有袁纥氏(古维吾尔族),护骨氏(古柯尔克孜族);副伏罗氏也是其中之一。487年,柔然豆仑可汗兴兵侵扰北魏边塞,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等反对这次出兵,不从,阿伏至罗和他的堂弟穷奇乘机率部众“西叛”,由蒙古草原经阿尔泰山进入吐鲁番地区的前部(交河)西北,自立为王,建立高车王国。厌哒,其王姓厌哒,后裔则以王姓为国号。印度和东罗马史家称之为白匈奴。5世纪中分布于阿姆河之南:484年,击败波斯,立国号为吠哒.违都于拔底(今阿富干北部伐齐腊巴德)。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柔然、高车、厌哒,为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陆续进入西域,在这块史舞台上相互角逐争战了一个多世纪。一直持续到6世纪中期。6世纪中期,突厥兴起,击败高车,兼并高车5万余户,于552年建立突厥汗国。之后又灭柔然,厌哒,统一了漠北。鲜卑、柔然、高车、厌哒等政权在西域进行的一个多世纪的争霸战争,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但是加速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与交流。致使这些民族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语言与风俗习惯堵多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吸收,甚至血统的相互混杂。这一切,导致了天山南北居民间的一次自然的大融合与某种程度上的同化。这个时期西域的民族融合与同化,明显地表现出铁勒化趋势。这个趋势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是,与铁勒民族血缘亲近,或语言与风俗习惯基本相同的民族相互融合,例如柔然、,厌哒基本上融合于铁勒族中。另一方面是。这个时期居于西域的非高车族人,如康居人,乌孙人、月氏人和部分汉人中的一部分,被逐渐同化于铁勒人中。这就为9世纪40年代漠北回纥转移时主力西迁方向的选定,为今天新疆主体民族维吾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管理这个时期中央政府对西域的管理比较削弱,但这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史实表明,中原对西域的管理却从未中断。比如;(1)220年,曹丕建魏城帝,派敦煌长史张恭为西域戊己校尉驻防高昌,屯垦戍边。同时,还派西域长史,驻鄯善国的海头城。西域长史下设西域校尉和宜校尉分管军务民政。西域诸国遣使朝贡。曹丕对西域各国国王进行册封,颁发印信。(2)265年,司马的西晋代魏。西晋向西域派出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对西域行使有效统治。康居、大宛、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国朝贡如故。(3)301年,前凉建立。前凉完全取代了晋朝在西域的统治。327年,前凉在汉人集中的高昌设置高昌郡,郡下有县,乡、里。这是中原的郡、县、乡、里行政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第一次在西域出现。329年,中原的州、郡、县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域进一步推广。(4)376年,前秦政权代替了河西前凉政权。前秦任命高昌的杨干为高昌太守,并为持节西郎将、凉州刺史、领护西羌校尉,经营西域。西域诸国遣使朝贡.(5)400年,敦蝗太守李嵩建立西凉。任命他儿子李让为宁朔将军、西校尉、敦煌太守,管理敦煌及西域事务。西凉曾在高昌地区建立了一套与内地相同的郡、县、乡、里行政组织系统.(6)401年,北凉建立,在高昌推行了汉晋以来的一套政治制度。(7)鲜卑拓跋氏建立北魏政权后,鄯善、车师、、龟兹、疏勒等一批西域地方政权,遣使往北魏首都平城表示臣同。(8)在南北朝的中晚期,西域的鄯善、焉耆、龟兹、疏勒等与北魏、西魏、北周和南朝的肖梁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上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中原虽出现长期战乱,王朝更迭,但西域各地方政权仍与中原地区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为维护我国的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四、突厥汗国的兴起与分裂突厥是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突厥的族源,汉文史料记载,其祖先是一个以阿史那为姓(突厥可汗都出于这个氏族)。突厥先民最早游牧于叶尼塞河上游,由于匈奴压迫和侵扰,被迫南迁于天山主峰博格达山。5世纪中叶,柔然势力进入准噶尔盆地,突厥被迫迁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贵族锻冶铁器。柔然贵族政权后期,被他奴役的民族不断进行反抗斗争,尤其是高车与柔然之间长达30年的争战,大大削弱了柔然政权的实力。546年,突厥首先征服了游牧于准噶尔盆地一带的铁勒,兼并其部众5万余帐落(户),奠定了突厥强大的基础。552年土门发兵大败柔然,建立突厥汗国。可汗(553—572)时期,首先击灭柔然汗国的残存势力,统一了漠北。当时突厥汗国的版图“东自辽河以西,西至西海(今里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突厌汗国的经济是以畜牧为主,冶铁和制造毡车等传统手工业为辅。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制订刑律,有较完整的官制。突厥汗国的建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结束了3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北部和西部纷乱的割据局面。扩大了我国北部和西部政治统一局面的范围,为开拓祖国北部和西部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突厥汗国建立不久,土门令其弟室点密于567年统10万大军西征。室点密征服西域诸国,又大破呀哒,占有中亚河中地区,隔阿姆河与波斯为界。室点密自立为可汗,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突厥汗国事实上分裂为东西两部。583年,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东突厥与西突厥大致以金山为界。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社会经济农业这时农业发展水平有了提高,居于准葛尔盆地一带的突厥已经懂得制造和使用铁器;乌孙在伊犁河流域早已使用铁铧。在新疆罗布泊出土的木简上记有晋王朝送到西域的一批耕牛和铁犁。西域的气候干旱,水利事业十分重要,西域地方政权很重视水利,设专职官员管理。1957年吐鲁番出土的西凉建初二年文书中,就有平水官员。农作物的品种不少,有大麦,小麦,禾,还有菽,麻,葡萄,瓜果。在高唱,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地已经种植水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西域是我国种植草本棉花的地区。手工业由于棉花的种植,西域有了棉纺手工业。高唱布远销内地,出土文书和实物证实,在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产丝地区有了较发达的制造丝绸的手工业。高昌锦,龟兹锦和疏勒锦是当时西域的
本文档为【新疆地方史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2590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9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9-22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