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PAGE4——PAGE1—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前 言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支撑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产业。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均得到大幅提升,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及其他应用领域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将会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产业的带动下,宜春市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呈现爆发式的...

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PAGE4——PAGE1—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前 言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基础产业,是支撑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产业。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和产业规模均得到大幅提升,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及其他应用领域的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将会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产业的带动下,宜春市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在2015年,全市锂电主营业务收入跨越百亿台阶,达到100.13亿元,同比增长99.6%,超过河南新乡,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位。2016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50.8%,实现利税45亿元,同比增长50%。产业规模列全省首位,排名全国地级市前列。截止2017年底,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全市共累计签约锂电项目121个,其中投产项目54个,在建项目31个,进资项目18个。1—12月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60.3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2.10%,利润总额38.03亿元,税金总额10.13亿元,成为了宜春市工业发展中的首位新兴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成为宜春市工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实现战略发展,预计达成1000亿元产值目标,形成涵盖锂矿开采加工、四大关键材料生产加工、电池电芯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完整产业体系。基地布局及定位:按照“332”战略(三个基地、三大中心、两大平台)打造宜春市动力锂电池制造产业基地,锂电核心材料生产加工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建成锂电企业总部办公中心、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国家锂电研发监督检验中心,创建锂电新能源产业金融平台与锂电新能源产业材料采购平台。按照“聚集群、立品牌”的发展原则,以宜春经开区、袁州工业园为核心区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要辐射奉新县、高安市,并带动周边县市区整体发展。围绕原材料开采加工、正负极材料作为基础优势领域,通过核心企业引进与龙头企业扶持相结合,重点发展电池电芯制造、电解液、隔膜材料、充电设备及电池回收等领域,通过资源与资本撬动,择机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发展政策:在参考《关于加快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各细项条款基础上,对比省内锂电新能源相关产业基地、比肩国内优秀产业基地,对产业政策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以适应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更好的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引进外部核心企业,建成国内一流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第一部分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一、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分析锂电新能源产业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制造环节复杂、链条较长;技术投入、资本助力,直接决定了未来产业趋势和企业在锂电新能源产业内的竞争力。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技术链条特点决定了产业结构,形成了原材料开采(矿石)、原材料加工(四大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电池应用(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储能发电及其他)的产业链结构。原材料开采与加工环节主要利用锂、石墨、钴、锰、镍等材料进行化学加工,形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及隔膜材料。电池制造环节主要是电芯的电化学生产加工及PACK和BMS软硬件的开发。终端应用主要有动力锂电池、3C锂电池及储能锂电池等。二、锂电应用领域概况分析锂电池应用的核心领域为消费电子、动力新能源以及储能领域三大类应用;其中,消费电子锂电池应用增速放缓,动力锂电池应用成为核心增量市场,储能用锂电池成为机会市场,智能穿戴设备尚属于潜在市场。1.动力新能源锂电池主要细分市场有低端的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双80低速电动车等,以及高端的电动乘用车、客车、专用车等。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量大,销量逐年提升,过去五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0%,电动自行车复合增长率达到9%,电动三轮车复合增长率达到30%,是具有发展机会的领域。据此可以研判高端动力锂电池需求量呈持续爆发式增长,是未来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提升的增量市场;电动自行车与三轮车处于产能过剩、进入门槛低、质量参差不齐状态,市场以价格战为主,竞争激烈,不建议进入该市场。2.电子产品锂电池主要细分市场有笔记本、手机、照相机等数码设备。消费电子市场增长放缓,增长率约保持在3%,其中手机产量达18亿部,市场饱和导致增速放缓,增长率达6.8%;笔记本产量过剩,产量下滑超过10%。由此判断3C锂电池需求量保持低速增长,是未来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的存量市场;数码设备保有量瓶颈制约了增长速度,市场机会稳定。3.储能用锂电池主要细分市场有储能电站、储能设备等。受制于储能系统经济性影响,锂电当前实际应用量不大,锂电池需求量固定,且增长幅度较小,是未来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机会市场。4.其他领域主要细分市场有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设备等。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约300亿元,智能家电设备市场约1000亿元,市场尚处于概念向成品转化期。因此智能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家电设备市场尚处于起步期,规模有限,是潜在市场。三、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供需链分析1.全球供需现状在锂矿原材料方面,全球多家锂矿开采加工企业产能均无法达到预期,导致锂矿原材料价格上涨。如Rockwood公司2015年规划扩产1万吨,而实际状况是2016年才完成扩产;Orecobre规划是2015年完成投产,实际状况是2016年才着手投产工作;AmericanLithium规划是2015年投产,实际状况是扩产中试尚未完成。在锂电池原材料方面,全球电池技术多元化发展,磷酸铁锂产能饱和,三元锂产量存在缺口,为产业基地及各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随着特斯拉兴建Gigafactory,会对三元材料趋势起到带动作用,未来产能缺口将进一步加大。目前的三元锂需求水平是5万吨,实际产量为4.7万吨,当前产能缺口约达2500吨,缺口产值达到约4亿元。在电芯制造方面,电芯企业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利润压缩问题,通过加大产量意图进一步压低生产成本,导致了全球锂电池市场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2016年锂电池电芯出货量为100GWh,而需求量仅为75GWh,截止2017年,锂电池电芯需求量小幅上涨达到约82GWh,而出货量则已达到110GWh,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短期内无法扭转。面向2020年,预计未来产能过剩的情况还将持续。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72万辆(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国销量达到40.9万辆,居世界领先地位;截止2017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已达到约122万辆,其中我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77万辆,占全球销量比例超过60%。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销增长带动了动力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2.国内供需现状在锂矿原材料供应方面,国内锂矿产能不足导致锂矿原材料价格上涨,以2016年锂矿资源产量与供需状况为例,国内锂矿需求量约为78.7万吨,而年产量仅为24万吨,进口量达到55万吨。截止2017年底,国内锂矿需求量约为87万吨,而年产量仅为26万吨,进口量达到61万吨,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部分依赖海外资源的状况未来还将长期持续。锂矿资源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使锂矿资源保障成为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电池技术多元化发展,锂电原材料逐步由磷酸铁锂向三元锂等其他技术路线转变。目前20余家企业已具备规模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能力,产能规划超32万吨;但随着技术发展趋势转向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需求将逐渐下滑,供给大于需求量;三元锂方面,2016年仅主流企业产能已超2.5万吨规模,按三元材料发展趋势,需求量将呈40%增长,未来五年将出现供给缺口。电芯企业为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利润压缩问题,通过加大电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2016年锂电池产量合计68GWh,而需求量仅为50GWh,截止2017年底,国内锂电池产量合计约80GWh,而需求量仅为65GWh,供需差距进一步加大,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未能改变。在锂电应用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受政策与市场引导,产销量领跑全球。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数据统计,以2016年产销量为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1.7万辆,销售量达到约41万辆;截止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9.4万辆,销售量提高到77.7万辆,良好的市场反响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向动力领域转型升级提供了良机。四、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链分析1.动力新能源产业国家技术要求随着动力新能源产业政府补贴退坡现象的出现与《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发布,国家在动力新能源产业提出了对未来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未来技术要求。按行动方案,至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将超过300Wh/kg,由此对动力新能源产业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与带动作用,对未来技术趋势予以引领。为顺应该技术要求,目前国内行业已形成普遍共识与技术改进趋势,即在电芯制造环节开展适度轻量化改进;在技术路线上正由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积极布局以三元锂电池为主的多元化电池技术,并积极投入资金、人力研发新型电池材料技术如全固态电池等;在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正围绕智能化、轻量化、网络化开展多种新材料研究实验。通过以上方式,达成300Wh/kg的技术要求。(1)电池材料轻量化在电池材料轻量化方面,主要通过提高动力电池成组效率和壳体轻量设计两种方式。在提高电池成组效率方面,锂电池企业对圆柱形锂电池进行了研发,相较于以往18650电芯,推出21700电芯,电芯直径变大后,电池支架板和集流片孔变大,相应重量减轻,电池系统中电芯数量减少,同时焊接配件的数量也相应减少。提升空间利用率也是优化模组的重要途径。动力电池PACK企业可以通过改进模组和热管理系统设计,缩小电芯间距,从而提升电池箱体内空间的利用率。此外,使用新材料也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如动力电池系统内的汇流排由铜替换为铝,模组固定件由钣金材料替换为高强钢和铝,也可减轻动力电池重量。(2)三元锂电池布局在电池技术路线布局方面,当前电芯制造企业正围绕现有以磷酸铁锂材料向以三元锂为主的技术路线多元化转型发展,并积极布局研发新型电池材料技术如全固态电池技术等,以顺应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该趋势主要受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天花板效应”影响,而三元锂电池在该方面除首次充放电性能不佳、安全性有待提升外,拥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提升潜力。在三元锂电池技术中,又可分为333型、523型、622型及811型,以上几种类型在技术特点、应用领域方面各有特点。其中333型兼具能量、倍率、循环性及安全性优势,但首次充放电效率低、放电电压平台较低,主要用于3C锂电池,兼顾新能源汽车动力基本需求;523型具有比容量、热稳定性高、生产加工工艺成熟的特点,应用于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汽车领域;622型加工性能好,易于烧结,但循环性能稍差,应用于充电宝、电动摩托车及电动汽车等领域;811型镍含量高、钴含量低,兼顾高容量、低价格的特点,但烧结条件苛刻,易吸潮,且在调浆、涂布环节难于处理,在国内尚属中试前后阶段,应用于小型高比容铝壳电池和高容量圆柱电池。综上所述,333型、523型及622型电池在优劣势方面各有千秋,具有运用领域广泛的特点,是当前企业的主要技术路线。811型锂电池在加工过程难度较大,是当前企业的技术革新方向,同时国际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也采用该技术路线。(3)车用新材料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环节,业内主要通过车用新材料研究、设计改进的方式降低整车重量,以此提升行驶里程。在新材料改进方向上,目前主要以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及碳纤维为主要材料。其中镁合金材料由于加工性强、减震性能好,无明显劣势,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客车领域,高强度钢及铝合金由于延塑性强、轻量化潜力大、可通过设计优化多次减重,适用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而碳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抗拉强度高,未来主要应用于高端乘用车领域。2.原材料开采环节锂矿资源主要有卤水锂、矿石锂、海水锂三种类型,目前在锂资源的提取技术上,国内与国际水平相当。矿石提锂工艺相对简单、回收率高,是优选技术路线;而卤水锂与海水锂受制于提锂技术的障碍和设备维护成本,导致产能无法得到保证,使宜春本地的锂矿资源对锂电企业拥有一定吸引力。卤水锂资源主要有盐湖卤水、油井卤水、井卤水等,目前提取技术是将卤水提取转化为可用于生产加工的原材料,但是提取过程中存在设备与材料溶损,技术尚在改进中。矿石锂资源主要有锂辉石、透锂长石、锂云母、锂蒙脱石等,矿石提锂工艺相对简单、回收率高,是优选技术路线;合成的基础锂产品有氧化锂、氢氧化锂、碳酸锂;深加工锂产品有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金属锂、电池级三元锂。海水锂的提取是通过海水浓缩,分离出碳酸锂,但是技术可实现性弱,而且含锂浓度较低不适于工业生产,主要应用于医药产业和新兴材料产业。3.四大材料环节短期内,我国锂电新能源产业依然仰赖现有技术带来的产业规模,企业仍主要通过现有技术获利。国际上已量产应用技术如硅碳、新型添加剂、涂覆隔膜、芳纶隔膜,在国内尚处于研发起步阶段,我国与日韩整体技术差距约在3—5年。图表1 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技术差距分析4.电芯制造环节电芯制造工艺国内外均以三段式为主、技术创新空间有限;材料初加工阶段与电池激活 检测 工程第三方检测合同工程防雷检测合同植筋拉拔检测方案传感器技术课后答案检测机构通用要求培训 阶段决定了电池的生产质量与电池的一致性;电芯加工制造阶段存在技术差异;生产及检测设备投入是企业进入电芯领域的主要门槛;在电池企业不断扩产背景下,优选效率提升潜力更大的圆柱型锂电池。(1)材料初加工阶段材料初加工阶段主要工艺包括正负极配料搅拌制浆、正负极涂布、极片分切、隔膜分切、烘烤成型延伸等,主要设备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分条分切机、及隔膜生产全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生产加工设备占整条锂电生产线比例最高,前期生产设备投入占比高,设备投资是企业进入电芯制造环节的主要门槛,生产成本占比35%—40%。(2)电芯加工制造阶段电芯加工制造阶段主要工艺包括横切卷绕、入壳、极耳焊接、滚槽注液、封口焊接等,主要设备包括自动组装机、自动化激光焊接机及塑封机等。技术路线存在差异性,圆柱形电池主要面向动力领域,方形软包电池面向3C消费电子领域,该环节主要障碍是在电池企业不断扩产的背景下,方形软包电池生产效率提升潜力有限。生产成本占比30%—35%。(3)电池激活检测阶段电池激活与检测阶段主要工艺包括化成老化、包装入库、检验分容等,主要设备包括X光检测机、化成机、分容机等。工艺中分容、化成与检测是激活电池、确定电池产品质量的关键,检测设备价值较高。由于动力电池产品的一致性决定了电池产品的市场销量,企业需要投入资金采购电池产品的检测设备,设备高额投入是该阶段的核心障碍。生产成本占比30%—35%。五、国内外锂电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分析分析锂电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可以发现,锂矿资源是锂电诸多应用产业的核心原材料,在四大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均需要使用锂矿资源加工产品,锂矿开采环节占锂电池生产成本比例约为15%,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根基。四大原材料及电池成品分别占锂电池生产成本比例的60%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比例的30%,使四大材料及电芯制造领域成为促进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良载体。六、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分析针对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政策办法,其中上中游以扶持鼓励为主,下游以规范管理为主,引导技术发展。上中游主要政策包括《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与《动力电池规格尺寸征求意见稿》,同时国家对三元材料解禁也对产业发展造成了影响。通过动力锂电池行业规范及锂电池规格尺寸相关政策的颁布,使锂电新能源产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准入门槛,在生产加工方面带动了锂电池企业对动力电池制造成本的整体控制,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下游新能源汽车制造政策偏向强制性。主要政策包括《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政策的颁布提高了推荐名录的门槛,同时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出现退波,使以往以鼓励为主的政策转为强制性政策方向,也进一步推高了对新能源汽车节能的硬性要求。七、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机会分析1.原材料环节发展机会(1)加大锂矿收储,鼓励海外开发加大对于锂电矿业资源的收储,鼓励有能力的企业收购海外矿业资源,通过原材料供应渠道的多元化平抑原材料供应价格的波动,以此为本地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对海外资源收购的运作模式及国家政策方面,商务部与外汇局均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并购审批政策与外汇支持,为国内企业开发海外资源提供了政策上的可行性。(相关研究详见报告附件)(2)加强原料回收,鼓励循环经济规模庞大的动力锂电市场带来了锂电池回收和下游梯次利用的行业发展机遇,发展锂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投资机会。以锂电池负极材料为例,原料为煤炭与石油工业副产品,有利循环经济,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工业生产中的环境压力。(3)保障矿产供应,助力本地企业发展在锂矿原材料持续涨价、锂电池应用企业对电芯企业价格谈判中持续施压的背景下,电芯企业受到来自上下游的双重压力,导致电池生产成本被不断推高,电芯企业通过加大产能达到平抑、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对宜春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保障持续不断、且价格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有助于本地企业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发展。2.四大材料环节发展机会(1)紧跟材料发展趋势,实现弯道超车锂电池关键材料目前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正由以磷酸铁锂为主要材料向以三元材料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转变。宜春政府可投入建设研发中心,鼓励本地锂电企业投入人力与技术研发新材料业务,缩短与海外产业技术差距,从而在上下游持续施压、电池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中建立起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2)鼓励合作研发,挖掘产品潜力政府可鼓励本地锂电池材料与电芯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合作开展科研项目,通过项目合作挖掘三元与磷酸铁锂产品潜力,拓展企业经营范围,降低产品类型单一的经营风险,同时合作开发的形式还可促进宜春本地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程度,促进本地企业上下游合作与产值落地,可有效增强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竞争力。3.电芯制造环节发展机会(1)鼓励资本运作,快速扩大产能在电芯企业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可鼓励并协助本地电芯企业上市,通过利用资本运作扩大自身体量,一方面可用于缓解企业高额研发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上市募集资金还可用于电芯企业设备采购以提升生产制造自动化水平,助力电芯企业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2)业务多元发展,规避产业风险面对电池产能过剩、海外产品对本地企业冲击等威胁,鼓励本地企业产品向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多元化发展,规避产品细分过于单一的发展风险。4.锂电应用环节发展机会(1)鼓励企业技术路线一致性,促进集群建设以数码3C锂电池为发展基础,鼓励推动锂电池规模化生产,企业生产加工专业化、定制化、自动化,逐步拓展新能源汽车专用动力电池业务,以此推动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上下游的本地采购,促进本地产业集群建设,实现集群集约化生产制造。(2)扶植本地自主品牌,吸纳引进外地企业在锂电池应用环节,政府可重点扶植本地自主品牌车企,并积极吸纳引进外地企业在宜春落地,鼓励新能源乘用车、客车的生产研发,逐步实现全产业链布局,增强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大对于下游新兴细分行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将电机电控电容、汽车配件、充电桩及储能企业纳入招商范围。建立电池回收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与回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体系,鼓励规模企业发展电池回收产业。(3)鼓励汽车企业材料创新、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环节,政府可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展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在内的多种新材料领域开展轻量化研发创新;在所适配的电芯上,鼓励本地电芯企业研发适用于国家对未来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三元锂电池产品(重点突破811型三元锂电池技术应用),并用于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图表2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对标案例一、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图表2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在原材料开采加工、正负极材料生产、电芯加工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但是整个产业链尚存在薄弱之处,目前电解液环节缺失,而隔膜材料、新能源汽车制造环节产值相对较低。(注:其中银锂新能源、中宜客车为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二、宜春市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1.经开区宜春市经开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入驻企业较多,规模企业、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且产业链条相对全面、完善;但当前面临产能不匹配的情况,即四大材料企业仍有部分企业主要面向3C市场,而电池企业则主要面向动力锂电池市场。此外还面临产能不足问题,即当前四大材料企业产能无法满足电芯制造企业日常生产需求。在建企业方面,尽管经开区在建企业以电芯制造企业为主,但产业链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同时企业的技术仍以传统的磷酸铁锂锂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注:其中中宜客车为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图表3 经开区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2.袁州区袁州区方面,落地企业有银锂新能源、南氏锂电等,企业主营业务以原材料加工、正极材料生产加工为主,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注:其中银锂新能源为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图表4 袁州区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3.其他区宜丰县、高安市、奉新县锂电新能源产业具有规模化企业较少的特点。以上三地园区规模企业仅有旭锂矿业及江西紫宸,同时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内部循环,但企业体量差距造成了规模企业采购需求无法完全满足,部分依赖外部资源采购的现象,制约了本地产业集群发展。4.发展现状总结总结发现,宜春市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园区建设进度均落后于宜春市经开区、且规划性相对较弱,为促进产业发展,还应优先集中资源,建设精品基地园区,以此带动锂电新能源产业在宜春的聚集,充分实现产业集群集约化发展的目标。图表5 其他市县区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模企业发展现状三、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市场地位分析国内一线企业占近一半产值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在份额方面普遍低于国内一线企业。宜春本地企业在锂电新能源产业中位居1.5至2线,显示出产业链条相对完善而产业各环节链条综合实力不足的特点。矿产原材料方面,海外及国内一线企业包括SQM、FMC、CHEMETALL、天齐锂业、西藏矿业、青海锂业等,其中SQM产能5.5万吨碳酸锂、天齐锂业2017年碳酸锂产能2.7万吨,电池级三元锂产能6000吨,合计产能3.3万吨,几家大型企业占据整体市场约60%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赣锋锂业2017年产能近3万吨、南氏锂电2017年产能2万吨,占据15%市场份额。正极材料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杉杉集团、北大先行、当升科技等,其中杉杉集团2017年正极材料总产能4.3万吨、北大先行2017年正极材料总产能1.7万吨、当升科技2017年正极材料总产能1.6万吨,几家大型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近半。而宜春本地企业银锂新能源(江特电机全资子公司)、艾德纳米及升华科技等2017年产能约2万吨,仅占约6%份额。负极材料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杉杉集团、深圳贝特瑞、深圳斯诺等,其中杉杉集团负极材料产能近6万吨、深圳贝特瑞负极材料产能4万吨,在线产能2万吨、深圳斯诺负极材料产能4万吨,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约60%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紫宸科技、正拓新能源现有产能分别为2万吨、1.6万吨,占据负极材料整体市场份额约10%。隔膜材料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星源材质、上海恩捷、沧州明珠、苏州捷力等,其中星源材质隔膜材料产能达7.5亿平米、苏州捷力8条湿法隔膜产线产能4亿平米、沧州明珠干湿法隔膜产能2亿平米,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约50%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明冠新材料、江西星分子等企业年产能约3000万平米,仅占约1%份额。电解液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广州天赐、新宙邦、国泰华荣、东莞杉杉等,其中广州天赐电解液产能约4万吨,六氟磷酸锂产能6000吨、深圳新宙邦电解液产能约4万吨、国泰华荣电解液产能3万吨,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约40%份额。而宜春本地企业则暂时空缺。电芯制造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高科等,其中宁德时代2017年动力电池产能10.6GWh、比亚迪2017年动力电池产能约8GWh,国内一线锂电池企业(包括动力锂电池、3C锂电池及储能锂电池)产能约80GWh。宜春本地企业远东福斯特等企业2017年动力电池整体产能仅为2GWh,仅占约4%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方面,国内一线企业包括比亚迪、北汽、上汽、长安汽车等,其中比亚迪2017年纯电动汽车销量4.3万辆、北汽新能源2017年纯电动汽车销量10.5万辆、上汽纯电动汽车销量2.2万辆、长安汽车纯电动汽车销量近3万辆,几家企业占据市场约65%份额。宜春本地企业江特电动车及中宜客车厂(均为江特电机下属企业),本地产能未能完全落地,按本地产能落地计算,预计将占据约5%份额。四、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支撑体系分析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支撑体系中,人才引进不足、技术研发力不足、企业金融支持不足、行业协会对本地企业支撑力度不足。人才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人才吸引力不足,高端技术人才缺乏。企业应该制定高端人才培育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宜春市政府需开展合作办学,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技术研发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技术研发力不足、技术研发效率不高。企业应设立本地化实验室,同时获得本地科研院所技术支持。金融支持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门槛过高、融资与扩产不匹配、金融支持认知度低。可以通过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奖励、创新项目引导基金、新三板挂牌培育计划、技术性科技担保机构、企业金融保险等方案解决。行业协会支持方面主要问题表现为协会支持力度不足。可通过推动行业政策、标准制定、交流合作活动方法来解决。五、锂电新能源产业对标成功案例分析1.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现状国内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具有区域性极强、伴生性强与有沿海向内陆地区发展的特点,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主要集中于三个地区,即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及珠三角地区。同时近年来出现具备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的地区,如河南新乡、福建宁德、湖南长沙、京津冀等,有伴生性特点、由沿海向内陆地区发展的特点。在几大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北京及深圳属于超一线城市,具有科研院校机构集中、人才聚集度高的特点,同时未针对锂电新能源产业开展针对性的规划,在比较研究中不具备可比性,因此本规划主要围绕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中发展阶段较为类似、同属新兴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的福建宁德、河南新乡及四川广元展开分析。2.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基地(1)新乡锂电发展现状新乡电池产业发展基础较强,是国内最齐全的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国内十大电池出口基地、国内军工电池生产基地、国家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基地。内部市场需求旺盛,包括以新能、力之星、新鸽、新马在内的骨干企业,拥有100万辆低速电动车、电动四轮车、电动三轮车生产能力。产业配套较为完善,拥有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联合北大、清华、武大按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标准建设的电池研究院、国家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国家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新乡锂电制约因素整体规模偏小,龙头企业较少是制约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产业基地中,高于5000万元产值的企业仅占整体园区企业数量的20%,同时园区中80%的企业产值低于2000万元。产业层次偏低,研发创新乏力。新乡市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基地主要应用领域产品以电动自行车、低速电动车为主,该类产品具有市场进入门槛低、价格竞争激烈、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特点。同时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乏力也制约了新乡产业层次升级的步伐。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基地内企业主要业务以浅层次初级代工为主,当地企业品牌发展则相对乏力,在产业集群建设中,企业间合作以初级合作沟通交流为主,较难以实现当地产业集群集约化发展,此外还受到新乡市人口流动性强的特点影响,使得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基地集群效应无法充分发挥。(3)新乡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根据新乡市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数据统计,新乡市在电池与电动车产业发展起步期(2013年—2016年)发展较快,2016年锂电池与电动车产业规模达到315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106%,十三五期间,在所有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中,新乡市以较快的发展增速领先于全国诸多产业基地。(4)新乡锂电新能源产业规划发展目标面向未来五年,新乡设置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其当前产业规模的3倍,计划到2020年,实现产值600亿,其中400亿为锂离子电池领域、200亿为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复合增长率达到约20%。具体工作内容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力争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骨干企业20家,50亿元企业3-5家,100亿元企业1-2家。同时着眼于产业链与应用融合,形成从锂电池到整车的产业创新体系。并着力于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完善以新乡电池研究院为代表的产业协同体系,力争创建10家省级研发平台。(5)新乡锂电支柱企业北京巨匠电池河南有限公司——巨匠锂电池河南有限公司通过河南新乡电池研究院与北汽新能源共同出资成立,企业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企业总部位于北京、生产加工基地落地于新乡,主营产品以生产制造18650锂电池为主。河南新太行电源有限公司——锂电池、车用散热器、智能智造设备研发生产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军用电池、新能源专用车电池、专用工具电池等。(6)新乡锂电发展模式与前瞻性新乡电池与电动车产业确立了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依托本地产业科研优势带动产业战略发展,逐渐产生一批由传统一次电池转型锂电新能源产业的突出企业。在发展模式上,新乡依托本地人力成本优势、较完善的产业配套,通过政府职能转变,落地了一批示范项目。在政府职能转变基础上,新乡着力创新产业服务模式,打造了新能源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向当地企业提供包括产业联盟、开放实验室、专利代理、技术咨询、会计审计、法律事务、人员培训、技术交流及会展中介在内的诸多产业服务。(7)新乡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扶持政策方面,新乡着力解决高级人才匮乏、吸引力不足及流动性大等问题,制订锂电新能源产业高级人才引进、挽留政策。在政策落实方面,新乡由人才分级体系入手,提供差异化的人才引进政策优惠和便利服务。根据人才评级,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户籍迁移、家属落户方面给予优惠和便利服务。同时建立了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企业及人才实现聘用、雇佣关系的平台对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池及延伸产业基地高级人才库。针对本地人才流动性大的特点,对人才引进流失状况进行追踪。3.宁德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1)宁德锂电发展现状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区位优势较强,坐落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理想的生产加工基地。坐拥世界级天然深水港,产业物流优势带动本地产品流通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精准布局周边县域,形成产业集中发展带,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以龙头企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核心带动,材料产业环绕布局,正形成完整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产业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产业集聚区内教育、医疗、商业、金融、物流生产生活公共配套齐全。(2)宁德锂电制约因素制约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方面,包括土地资源的稀缺,全市面积仅1.35万平方公里,主要产业以食品、纺织等轻工业为主。人才的挽留乏力,人才逐步向深圳、上海、台湾转移。以往产业层次偏低,高环境污染使产业发展代价高昂。(3)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根据宁德市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规划数据,宁德市在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起步期(2013年—2016年)发展速度较快,2016年锂电池与相关应用领域产业规模达到25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05%。(4)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规划发展目标面向未来五年,宁德设置的发展目标是其当前规模的4倍,计划到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其中700亿为锂离子电池领域、300亿为电池配套和设备领域。复合增长率达到32%。显示出宁德对锂电新能源产业的乐观估计。针对1000亿发展目标,宁德市主要工作以优化服务,做大做强产业龙头为首要任务。高效培优扶强作为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重要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做大产业龙头。其次优先解决人才流动性强、人才挽留乏力问题,通过人才政策驱动,保持产业核心优势。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导向,完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高地。其次配合科学的产业定位,以优势政策为吸引力,加快打造千亿集群。政策涵盖用地优惠、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等诸多内容。(5)宁德锂电支柱企业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复合正极材料、高温锰酸锂、磷酸铁锂等作为主要产品,是海内外知名的电子产品及动力新能源锂电池供应企业。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车用锂电池产品为主要产品,是海内外知名的电子产品及动力新能源锂电池供应企业。福建杉杉科技有限公司以锂电原材料加工、石墨化、碳化到成品加工为主要业务,是国内知名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横向一体化发展的企业。(6)宁德锂电发展模式与前瞻性在发展模式上,宁德政府转变发展思维模式,通过服务驱动产业发展,践行企业及人才奖励政策,通过简化产业行政审批及产业工作者驻场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方式助力产业发展。同时以龙头企业宁德新能源、时代新能源及福建杉杉为核心引进了包括正负极材料企业、电解液企业及隔膜企业作为产业配套企业,形成了规模化产业集群。(7)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宁德政府的扶持政策方向性较强,受限于稀缺的土地资源,其招商方向主要面向产业内中高端创新型企业,主要政策落实在鼓励企业快速达产、带动企业创新发展、吸引高级人才方面。鼓励企业快速落地达产的主要政策有锂电设备投资补助和企业纳税奖励计划。针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5%生产设备补助,限额2000万元。投产年度起,连续5年按所得税、增值税构成地方留成部分40%奖励。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主要政策有设置国家技术中心获评奖励和省级技术中心获评奖励。对获评国家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国家质量奖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对获评省级技术中心、研究中心、省级质量奖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吸引高级人才方面政策包括对人才进行分类,在认定的A、B、C类人才工资收入个人所得税留成给予100%、50%、30%奖励;对博士后工作站给予经费补助,具体包括每年给予3万元经费支持锂电相关研究;以及面向高级人才留存奖励的落实,具体体现在对签订5年以上劳动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的人才给予15%购房补贴。六、锂电新能源产业不成功案例分析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不成功案例分析以广元市为例。广元市内以锂电正负极原材料为依托,矿产原材料资源丰富,省内拥有128万吨锂辉石储量,2100万吨石墨矿产资源。本地市场储能需求旺盛,广元水利储能市场发达,储能电池市场需求稳定。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与优势明显。但在8年间,广元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滞后,锂电企业仅占基地园区企业数量的6%。2016年锂电产值仅为50亿元,占广元市工业产值10%,无法对本地工业发展起到支柱作用。锂电新能源产业出现了结构性发展失衡、企业入驻进展缓慢、产业链条中原材料加工环节企业缺失、未针对本地应用市场旺盛的储能需求优势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导致无法形成本地产业集群。广元以中西部地区各支柱产业企业集中地区作为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区,加强附近道路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但各支柱产业在发展中,均忽略了小微企业的发展,未建设公用研发中心与孵化平台,无法对小微企业提供产业支持。同时软性配套支持、生活及服务设施建设不足,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日常生产活动不便、企业人员生活不便,制约了锂电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七、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借鉴结合对标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主要特点,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可借鉴点如下:在产业发展目标设置方面,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规模发展目标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补贴退波,以及锂电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潜力,设置均较高,产业基地目标复合增长率设置在30%左右水平较为合理,对未来目标偏向谨慎乐观。在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方面,对标案例产业基地主要以龙头企业带动作为产业发展策略,锂电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发展带动效应明显,可充分挖掘潜力带动宜春产业发展。在政府产业发展职能方面,对标案例产业基地大多以政府服务创新带动产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服务企业是产业基地主要的发展驱动力之一。在产业发展平台方面,对标案例产业基地均针对锂电新能源产业搭建了发展平台,通过结合人、产、学、研等平台搭建配合相应政策可有效带动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在产业配套设施方面,对标案例产业基地均针对性的建立了产业配套设施,同时不成功案例中广元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因配套设施问题导致了产业发展迟缓,充分说明配套设施是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应以现状与问题出发针对性扶弱补强。八、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面临问题与挑战综合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现状,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在产业链、招商引资、战略规划、产业吸引力、人才建设、配套设施等方面均面临着问题与挑战。具体表现如下:1.产业链链条产能不匹配,不完善。目前四大材料环节均有企业面向3C及储能锂电市场,电芯制造则以生产动力锂电池为主,同时上下游企业发展不均衡亦导致了部分企业采用外部采购,使本地产值外流。2.招商引资政策不具备持续性。招商政策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政策持续性较差,此外考虑到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企业发展阶段大多处于引进、落地及投产阶段,政策与企业发展阶段的匹配性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3.宜春产业规划与各园区发展方向不协调。宜春市各产业园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其中经开区锂电企业较为全面,而其他产业园区发展进度明显落后,无法迅速形成产业集群组团,暴露出缺乏统一协调定位的问题。4.锂矿石资源作为产业吸引力过于单一。伴随锂电池技术发展,电池技术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带动了原材料的多元化,除锂矿资源外,镍钴锰需求逐渐加大,单纯以锂矿资源作为本地产业优势对企业吸引力逐步减弱。5.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本地锂电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主要以本地宜春学院锂电班实验性培养为主,从人才数量、培养水平、企业用人需求方面均无法短期内满足宜春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中高端人才输送严重依赖外省人才引进,而本地不具备与一线城市相同水平的人才吸引力,中高端技术、管理型人才不足、缺乏领军型人才等问题制约了本地产业发展。6.配套设施发展步调不统一。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仅面向企业生产加工,如本地建设的国家级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面向电芯及新能源汽车企业服务,而针对本地生活、教育等配套稀少。第三部分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竞争力与布局一、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分析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竞争力分析主要从基础设施、软实力、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四个要素来分析,评价要素的二级指标如下:基础设施:区位、交通设施、配套功能设施。软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招商和税收政策、人才储备及相关政策、总部经济及研发机构、高校及教育机构。产业结构:产业基础、产业总量水平、产业链完整性、产业层次、科技创新能力。资源环境: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可用土地面积。经过调研诊断评估,总体来看,宜春市经过逐步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以锂矿为发展基础资源对企业形成一定的吸引力,但自身软实力作为弱势项有待弥补,产业结构不均衡有待优化完善。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估如下图6:图表6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估雷达图图表7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评估从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方面来看,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锂电原材料资源丰富,毗邻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网络建设纵贯南北,锂电新能源产业物流成本优势明显;锂电配套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人才、研发、资金建设逐步完善、产业交流及园区设施相对完备。图表8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雷达图从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地区软实力发展分析,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软实力不足。产业集群化发展初期产业资源聚合效应不明显,对锂电企业及各级技术人才吸引力不强;招商引资目前仅以生产加工成本优势为主;本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等,均直接影响了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使政策无法与企业发展形成合力。图表9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软实力评估图表10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软实力评估雷达图从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结构发展分析,宜春市自2009年开始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已奠定了优良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基础,产业总量水平向上势头迅猛,但现阶段存在的产业链条缺失、薄弱现象影响了产业链完整性与产业的多层次发展。图表11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产业结构发展评估图表12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结构评估雷达图从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资源环境发展分析,宜春市拥有锂电新能源产业关键原材料锂云母矿,市内可用于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土地资源充足、政府配套资金完备;但工业发展时间不长,技术人才严重依赖外部人才引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图表13 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资源环境发展评估图表14 宜春市锂电资源环境评估雷达图二、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劣势分析综合分析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劣势、机会及威胁。优势表现为:1.原材料基础资源丰富。宜春市探明氧化锂储量丰富,可为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提供持续的原材料保障基础。2.产业转移成本优势明显。宜春作为赣西地区主要城市,在土地、水电、原材料方面相比国内一线城市更具成本优势。3.产业发展建设高效。自十二五期间提出建设亚洲锂都目标,至今产业链条已初步完善,产业增速达50%,发展速度优异。4.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本地水电气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完善,对投资者可提供高效的一站式入园落地服务。劣势表现为:1.产业结构尚待均衡发展。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对知名锂电企业吸引力不足,本地产业链结构有待优化。2.本地锂电企业规模偏小。锂电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宜春市锂电企业规模偏小,研发和设备上投入不足,扩产、技改投入有限。3.本地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锂电专业技术人才流失至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引进政策虽已制定,但机制有待完善,人才引进效率偏低。4.锂电新能源产业缺乏统一规划与前瞻性。当前锂电新能源产业仅以客户需求决定产品规格质量与形状,造成产品质量低下、一致性差,是对资源的浪费,缺乏规划性与前瞻性。机会表现为:1.政府大力扶持产业发展。从2008年以来,政府成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政策为企业提供优惠保障措施,地方行政收费进行减免。2.符合国家对新能源需要。石油天然气及煤炭正逐步被可持续发展的新兴能源所替代,国家扶持为宜春提供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3.动力电池需求带来新增长机会。锂电广泛应用于3C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能源领域,应用端需求接力为锂电提供了市场保障。4.锂电现有技术转移趋势。锂电池现有技术受限于性能瓶颈与政策引导,正由磷酸铁锂向三元转移,为宜春提供了弯道超车机会。威胁表现为:1.锂电新能源产业竞争激烈。国内锂电池企业技术相仿、产品同质化,加之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企业产品利润空间被压缩。2.锂电池产能过剩。国内锂电池企业受到来自原材料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双重压力,追求生产规模,通过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以图维持利润水平。针对产业优势与产业机会,可以制订产业发展策略。一是依托宜春本地原材料资源优势,以动力锂电池的需求为契机,逐步布局完善锂电新能源产业链条。二是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产业建设与具有持续性的政策优惠,吸引锂电企业落地宜春。针对产业劣势与产业机会,可以制订劣势扭转策略。一是以政府牵头规划建设资金、人才等产业公共配套平台,助力本地企业吸纳人才、扩产技改。二是树立龙头企业,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为本地产业链发展形成战略支点。针对产业优势与产业威胁,可以制订威胁化解策略。通过锂电原材料资源的收储,宜春市已经对收储-保护性合作开发-原材料供应进行了市场化的探索,未来可复制已有的成功经验,向本地市场提供价格稳定的原材料,帮助本地企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针对产业劣势与产业威胁,可以制订产业防御策略。一是对本地锂电新能源产业制定充分、有效、具备前瞻性的发展规划,与企业携手抵御产业竞争。二是对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指明企业发展方向与本地战略路线,使政企形成协同、协力。三、产业吸引力与区域竞争力分析结合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对锂电新能源上下游各领域在我国的产业吸引力进行评估,可发现电芯、乘用车和充电桩进入机会较高,其中正极材料及电芯单体领域受益于锂电池及其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驱动,近年持续价格上涨,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1至2016年正极材料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17%,而锂电新能源产业规模也突破1000亿元。在应用领域,以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设施领域受到国家政策推动及市场需求增长影响,呈现出较高的市场吸引力。图表15 锂电新能源产业各发展领域吸引力与宜春市区域竞争力评估综合宜春本地区域竞争力评估,可发现宜春优势集中在原材料开采、原材料加工、正负极材料和电芯单体,是助推近年来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第四部分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一、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分析产业选择主要从产业发展吸引力和基地竞争力两个维度对细分子产业进行评估和取舍。通过产业定位矩阵分析,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当前基础领域为正负极材料、原材料开采与加工,需要做大做强;重点发展领域为电芯制造、隔膜材料、电池回收、充电设备及电解液,战略发展电芯制造,产业配套发展电解液、隔膜、电池回收与充电设备;机会型发展领域为新能源汽车,需要资源与资本撬动。二、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定位策略综合分析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当前基础领域、重点发展领域及机会发展领域特点,确定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定位策略以产业链核心发展策略,配合资源资本型发展策略为宜。未来将以原材料为基础吸引电芯制造企业入驻,重点做强电池单体,并夯实动力电池制造基础,根据资源资本择机撬动锂电应用环节发展,以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SUVA级及A0级乘用车为载体发展,拉动动力锂电池及材料企业入驻。其中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当前基础领域发展向好,受益于宜春本地丰富的锂矿资源及不断优化的云母提锂技术,本地原材料开采加工领域发展强劲,在采购物流运输环节低成本优势明显,带动了本地正负极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企业落地意愿突出。是当前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优势领域。在重点发展领域方面,宜春具备一定电芯制造基础,依托原材料优势存在拉动产业迁移的机会。动力锂电池作为当前增量市场,与核心领域相互依存度高。隔膜材料及充电设备领域受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带动,发展潜力较大。在市场发展潜力及国家政策层面均推动宜春向该领域拓展业务。在机会发展领域方面,新能源乘用车受消费意愿驱动,引领了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近半来自于新能源动力锂电池,对汽车企业存在一定吸引力。而客车业务以订单制为主受到一定区域隐性政策制约,以优先保证本地市场需求为目标。综上所述,宜春机会发展领域受行业转移趋势影响,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三、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1.龙头企业扶持,带动本地产值提升宜春市可对龙头企业提供点对点扶持,帮助龙头企业确定重点项目,针对具体项目明确扶持政策,确定资源配置,开展帮扶工作。起到政府引导企业发展的作用,以此迅速做大做强本地龙头企业,带动本地产值提升。以江特电机为例,通过给予产业政策扶持、政府牵头产能落实,江特电机在产业链各环节产值可提升至300亿元。其中银锂新能源生产线全部投产预计可达60亿元,带动配套锂矿开采环节30亿元;其中中宜客车厂5000辆新能源客车产能,以当前新能源客车采购价预估,可达成约50亿元;按江特电动车当前5万辆新能源SUV汽车产能,可达成约50亿元;并由此带动电芯制造配套产值近50亿元、带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配套产值近50亿元。预计整体可达到近300亿元产值。扶持龙头企业对产值带动效果显著。2.核心企业引进,带动产业配套发展宜春市将通过专业化的招商方式引进锂电新能源企业,着重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开展招商活动,促进重点发展领域发展,强化产业链条;对企业和项目进行评审与遴选,促进产值提升,强化本地配套;强化相关部门机构职能,统筹协调本地资源向核心企业集中,给予扶持政策,促进快速达产,
本文档为【江西省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7.1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is_0902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91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22-04-11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