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人之所未道小析苏诗中的新意

道人之所未道小析苏诗中的新意

举报
开通vip

道人之所未道小析苏诗中的新意道人之所未道小析苏诗中的新意 诗歌评论家施补华曾这样评价苏轼:“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 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加形容”,虽然这仅仅是对苏诗在语言特 色、写作技巧方面新颖奇特特点的高度评价,但苏诗带给我们的种种惊喜,哪里仅局限于此? 让我们来翻阅一下苏轼的个人简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但在文学上却富于创 新精神,论词作为豪放派创始人„„”,“创新,创始人”——这已被世人公认的评价,究竟 体现在何处? 其实这两个词主要是针对他对宋词纤细内向文风的改革。自古以来,提...

道人之所未道小析苏诗中的新意
道人之所未道小析苏诗中的新意 诗歌评论家施补华曾这样评价苏轼:“人所不能比喻者,东坡能比喻,人所不能形容者, 东坡能形容,比喻之后,再用比喻,形容之后,再加形容”,虽然这仅仅是对苏诗在语言特 色、写作技巧方面新颖奇特特点的高度评价,但苏诗带给我们的种种惊喜,哪里仅局限于此? 让我们来翻阅一下苏轼的个人简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但在文学上却富于创 新精神,论词作为豪放派创始人„„”,“创新,创始人”——这已被世人公认的评价,究竟 体现在何处? 其实这两个词主要是针对他对宋词纤细内向文风的改革。自古以来,提到唐诗,总给人 一种雄浑、阔大的气势,相比之下,宋词被定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游戏之作。可苏轼给我们举 出了反例: 黑云翻墨未遮天,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诗将夏雨来势猛,时间短暂的典型特征描绘得气势飞动,豪宕阔大,实乃其豪放诗的 代表之作。 因此,苏诗在当时低迷消沉的文坛中,轩起了声势浩大的改革波涛,具有里程碑式的不 朽意义。 要深刻体味苏诗的别具匠心,就需细细品味《饮湖上,初晴后雨》,欣赏苏诗用喻之新 之妙。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显然末句成全诗点睛之笔,否则西湖也不会至今被誉为西子湖了。此联绝妙之处在于, 他用一个人人皆知的美人来作比喻,把西湖之美与早已存留在人们心中的美感沟通起来,形 成一个具体可感的美的实体。西施,是越国美女,在人心中早已是美的象征,正因为她本身 就是美的象征,所以无论她改换哪一种装饰,浓妆艳抹也好,淡扫娥媚也好,总是相称的。 在作者心中,西湖也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天都各有一番风韵。“总相 宜”三字,包括了西湖的断桥残雪、苏堤春晓等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不同景致。所以用西 施比喻西湖,这个比喻好就好在它不光给人一个具体可感的美好形象,而且通过“淡妆浓抹” 给人一种更加细腻,更为具体的美的形体感觉。另外,这个比喻还好在它异常通俗,因为用 西施来比喻美人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西湖秀丽多姿,这也是人人皆知的,但跨越人与物的 界线把西湖与西施比附到一起,把西施的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从中抽象出 共同的美感特征,这种巧是大拙之巧,是一种更为高超的艺术境界,从中体现了苏东坡善于 发掘生活,善于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的非凡技艺。 其实,类似绝妙的比喻还有很多,如用“红装”比喻海棠,以“拨乳”比喻新茶,以“落 鹰、骏马、断弦、飞电”等一系列比喻来形容百步洪,以“赴壑蛇”比喻光阴易逝,以“飞 鸿踏雪泥”比喻行踪不定,凡此种种,数不胜数,怪不得被公认为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 所未道。 一首诗要成功仅靠精彩华美的遣词造句是远远不够的,诗的精神、灵魂才是起决定因素 的,苏轼在角度的切入和主旨的选择方面可谓独具慧眼,典型代表为《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如果稍微翻阅一下那些为数众多的描写庐山的诗章,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是流连或拜倒在 庐山那瑰丽奇迷的山色前,或描摹,或咏叹它那神奇秀丽之景,或以景寓情,借物咏志,在 迷茫云雾、瑰伟山姿之中抒发个人遭遇和情感,至于站在群峰之上,众山之外来概括对庐山 的总体印象,并寓人生哲理于其中,这样的咏山诗就不多见了,而像苏轼《题西林壁》这样 的咏山诗,则更是凤毛麟角。 诗人先面对庐山横看,这时庐山犹如一道山岭自北向南横贯于天地之间,亦宛如云龙 盘旋于鄱阳湖畔,所以从西麓的西林寺正面眺望无数山峰平列眼前,但如变换视角,顺山势 纵观,庐山给人的形体感又变了,只能看到眼前的汉阳峰,尽管庐山有峰七十二,因是纵观, 别的山峰成为其所遮,或重叠于其下,因此巍巍庐山就只见此一峰矗立云霄,比起首句来, “远近高低各不同”更加概括。不仅高度概括了庐山的千姿百态,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领悟出 一个人生哲理:对一个事物的观察,如果站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印象;从不同距离, 不同高度观察,也会得到不同结论,表现了诗人对庐山独具慧眼的观察,同时还浸透了诗人 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 按理说,下面两句应展开具体描绘抒发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情感了,许多有名的游 庐山诗就是这样做的,如徐凝的《题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 长如白冻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就是在概述瀑布给自己的总体感受后,再细描瀑布飞落之 态,但是这种细描或抒情是苏轼所不屑为的,在《题西林壁》中,后两句仍是对哲理的阐发, 而且是更进一层的阐发,因为诗的前两句只是在于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观察角度不同,得 出的印象就会不同,而后两句却要引起人们更进一步的探索,为什么站的角度不同,得出的 印象会不同?诗人的结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一隅,就会不见整体,一叶障目就会不 见森林,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主要原因,因此后两句不仅是前两句诗提出问题的解 答,而且在理性思辨上是前者的进一步升华。这也许就是宋诗所谓的“理趣”吧。 在佩服其敏锐观察力的同时,我不仅要问:“苏轼为什么能把握庐山的不同特征,从而 得出一个别人无法得出的结论呢?”我认为这恰好能用他自己的话来解释:“青山若无素, 偃蹇不可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正因为他有着要识庐山真面目的决心,“往来山南, 此十余日”终于成了庐山的“故人”,既掌握了看山的真谛,也悟出了其中的哲理,这一点 与科学发明的产生是共通的。 无论是在写作技巧上,还是在材料选取上,苏诗都不断地带给我们惊喜,他一次又一次 书写着他的辉煌,有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收获,更有对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的启迪。苏诗真是 一个无穷无尽的大宝藏,一个值得中国人不断开凿发掘的稀世珍宝。 黄思翌 《语文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强调的理念是,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必须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我在 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注意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从而获得有关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的学生对小学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已经具有! 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所以运用教材中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图画,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 说一说,学生就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教学《小山村》这篇课文时,初读完课文,让学生 观察画面,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些是课文讲到的。学生通过观察,纷纷发言。课文中描写 景色的词句,如:粉红的挑花,雪白的梨花,清澈见底的小河。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等,自 然而然地被学生理解,并且能在口头中运用。 语文课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对语言看得见,摸得着。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春天的 气息美,感悟课文中语言的美,在学习完《家园》和《春天》这两单元之后,我组织学!生 到学校周围及厦大校园内寻找春天。一路上,学生看到红的花,绿的草,镜子似的芙蓉湖映 照着蓝天、白云、清山、绿树、嘉庚楼群,湖水清澈见底,同学们仿佛置身在课文中描写的 美景中,个个欢呼雀跃。多么愉快的学习活动!学生能不喜欢吗?课后再组织学生交流,说 说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每个学生都有说不完的话。这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开阔 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根据底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我经常让 学生在学习中开展玩一玩,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等活动,使在做中学,学总做,在活动 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如学了《一粒种子》和《啄木鸟》 等课文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完《小山村》一课,画一画自家周围的景色(也可拍照),再向同学介绍。学习完《爱 护》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学生的表达得到锻炼,环保意识得 到加强。学习了儿歌《小露珠》,学生画一画,儿歌内容便体现在画面上。 棋迷、球迷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 即是高度“兴趣”之意。在教学中引起学生参与竞争能调动积极性。我经常创设条件,开展 比赛,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认字比赛,写字比赛,背古诗比赛,说成语接力赛等,学生 跃跃欲试,事先纷纷各显神通,做好准备,竞争激烈,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发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写字教学 中,如果不厌其烦地交代某字从田字格的某处起笔,某处停笔,某笔压在某线上——其自实 是繁琐分析,至于为什么必须这样写,不能那样写,学生却不知道.如果让学生先自己观察,自己分析,尝试着写一写,再与书上范字对照,学生就会发现哪笔写得好,哪笔写不好,该 注意什么。又如写“林”字,为什么一定要把第四笔改成点,不该不行呢?我就先板书一个 “木木”,让学生观察这个字好不好看,怎么写才好看,这样学生就能体验“木”这个字作 为偏旁必须变形。举一反三,学生也能悟出字的问架结构规律,形成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是有效的办法。 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 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 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 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 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 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改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 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 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其内容表现为: 1、课改需要加强各实验区、校之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 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 对话,例如:不同课型的研讨、大型的示范课、沙龙式的教研活动,专题研讨活动,制定课 堂教学的评估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 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 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 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 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 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 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 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家教园地》软盘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 课程理念。 3、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语文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教师在对话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 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 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 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 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 “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 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 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 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 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 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进行了“情境教学”的探究。比如: 在《雨铃铛》一课教学中,老师就设计听各种雨声,展开想象“我听见雨————地下,好 象——————————”的问题情境。学生一下子被有趣的问题吸引住了,进入亢奋的聆 听学习状态中,不仅进行语文思维训练,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迁移,将课内延伸至课外。老 师就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深挖教材的内涵,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 在知识的海洋里。 《太阳》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日出的美丽,感知儿歌的有趣,老师 设计了让学生一起和他们熟悉的丁丁、冬冬看日出的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解决这一疑难。课中,伴随着一 幅幅奇妙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老师的范读入于学生耳,印于学生脑。一系列的日出情 境从视听画多角度将文字与现实生活接轨,把学生放回到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面,抽象的文 字变得鲜活可爱。学生也在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情感,自觉地参与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探究式学习可以说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在这一课题研究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 调查活动例如:收集有关银河的知识、收集车的图片资料、收集公园里的标语引导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自去实践,去搜集证据、整理加工和应用各种信息,去寻 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学会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 识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的科研意识,积极 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 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 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 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 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 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 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 在400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 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 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 识字与写字 1、 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 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 阅读 1、 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 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 8、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 同语气。 9、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 写话 1、 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 想。 2、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 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 口语交际 1、 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 综合性学习 1、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 识字与写字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 阅读 1、 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自己的阅读感受。 6、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 习作 1、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 最受感动的内容。 3、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 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 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 口语交际 1、 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 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 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 综合性学习 1、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 识字与写字 1、 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 阅读 1、 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 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 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 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 的理想。 8、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 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 文60篇(段)。 1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 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 习作 1、 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3、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 要,分段表述。 4、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 洁。 7、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 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 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 综合性学习 1、 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 单的研究报告。 2、 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活动总结。 3、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 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 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年级) (一) 识字与写字 1、 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 速度。 3、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 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 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 力的语言。 9、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 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 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 审美情趣。 12、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 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 识。 14、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 写作 1、 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 4、 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 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 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 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 工等环节。 8、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 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 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 口语交际 1、 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 意图。 3、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 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 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 力。 8、 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 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六) 综合性学习 1、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 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 单的研究报告。 3、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 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 4、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 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师生互动 一、生互动的意义 1、.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和学的双 向运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 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 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 动精神。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 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 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则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 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绝不能违反学生的认识和发展规律,“教”只能为学生的“学”服务。 2.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能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加里培林也认为,儿童在早 期的学习中,智能技能的形成是外部操作转化成大脑内容的内化操作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 操作对于儿童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在语文学习中,要学懂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平时 的训练,如果光凭教师的分析,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学会的。经常性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 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 3、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由于对本科教材的钻研和领悟不断深化,因而能在教学艺术上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阅 读教材、理解教材、进行新旧知识间的“正迁移”思维,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 学生在阅读、思索、领悟教材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发现和提出许多教师尚未思考到的疑难 问题,要求教师解答,这对教师有很大的启迪作用,能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进行更深层次 的探索。像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双向提 高”和“双向交流”的势态。教师通过“教”来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让“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增长教学能力。 二、师生互动的内容 1、 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悟情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教师的情感与 知识传授有机组合的外显行为是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协同发生变化的关键。其核心就是调节激 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形成以求知欲为主的需要结构。因此,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 观,充分认识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具备扎实的 科学文化水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热爱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 意识,使师生间产生情感的认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 悦,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 育内容,教学时教师运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去拨动、震撼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就会情 动辞发,捕捉到作者镕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2、 教师的监控与学生的自律 无论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都非常强调组织管理对于教育效能的影响。赫尔巴特早就 郑重指出:“如果不坚定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相对于 成人,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脆弱,具有突出的依赖性和向师性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但是,学生又是迅速发展中 的个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心理可塑性,所以教师在加强纪律约束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 自觉遵守纪律的品质,逐步养成其独立自主、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在教育活 动中,规则是监控和自律的基础,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是建立在一定规则之上的。教师只 有同学生一起不断地建立规则,并引导他们遵守规则,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的尊重和 信任,教学活动也才能真正实现宽松自由和民主平等。有了这样的前提,教师就可以有比较 充分的精力和时间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并从旁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总之,在 教育活动中,既需要教师一定程度的监控,也需要学生的自近代。只不过随着活动的进展和 学生的发展,教师的监控程度愈来愈降低,而学生的自控程度则会越来越增强。 3.教 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 师 生互动要借助于知识的传输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角色不同,行为亦有差异。 教师是学生心智的培育者,承担着对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经验筛选、加工、整理,然后以学 生能够理解、接受、便于掌握的方法传授给学生的职责。由于教育设计、教学决策与技能本 身带有极大的智力创造成分,所以非常需要教师发挥主动施教、愿意施教的热情与自觉性, 需要教师抛弃那种机械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能否做到这一点,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 教师要彻底消除消极应付的教育心理,而代之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以及积极探索的态 度,善于使用简洁明快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努力成为教育改革和高效教学的追求者。当然 知识的传授不是单向的,它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于参与活动和动手操作易于引起学生 求学的乐趣和探索的热情,所以寻求知识的活动化、游戏化,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温馨、 和谐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出现了乐学的热情时,说明其精力已真正投稿到了 教育过程中。 三、师生互动的方法 1、教师导—学生练 师生互动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教师应该更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在关键处点 拨,为学生的练习扫除障碍。 2、学生想—教师导 学生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 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去想,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交流。 3、学生议—教师导 “议”就是让学生讨论,这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打开思路,同时老师参加议论,及时了解 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重点处、疑难处作重点讲解。 4、学生做—学生说 小学生天性好动,课堂中安排学生动手,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5、让学生自己去做 要按懂、会、熟、巧的顺序分阶段有计划地练;要按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到繁, 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进行;练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 处。 一、两者相同的地方 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 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 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 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 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 勇敢和善良:小说《卡罗琳的第一百件事》、小说《数星星》;杰出人物《狂人玛吉》、小说 《泽利》、诗歌《妇女》。教材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介绍,旨在教育学生要像他们那样沉着冷 静、不畏困难、勇敢地挑战困难。 2、两者都很重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美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 的一把重要标尺。因为,若阅读能力低就不能理解诸如历史资料、科学报告和经济技术文件 之类的重要资料,就无从下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样,在美国人看来,写作水平差,也势必 影响学术研究、经商和专业工作等。所以,美国语文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我们从六年 级教材《文学宝库》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教材除了课堂阅读外,每个单元还开列了“书架”, 用于推荐书目,简要介绍书目的内容。如第一单元的“书架”推荐了五本书:(1)《整天》(大 卫.麦考德),(2)《代王子受罚的男孩》(悉德.弗莱喜曼),(3)《弗瑞斯比夫人和涅姆鼠》(罗 伯特.C奥布赖恩),(4)《六年级借宿生》(伊芙.邦庭)(5)《聪明人范西利莎》(约瑟夫.谢尔曼 整理)。这些文章指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样,我国的语文教材也很注 重培养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对国内的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进行分析了。 二、两者相异之处 1、两者编排体系不一样。美国的语文教材包括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的内容主要 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而文学类的 内容主要有美国和英国各主要历史时期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欧洲和非西方著名作家的翻译 作品,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等。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语言和 文学并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以文学为主。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将语言知识、文学的学习都 融于“选文”中,没有截然分开的语言和文学两大类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两者也各有特色。 美国的文学类语言教材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编排体系。(1)按文学作品主题编排。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文学宝库》第三单元按“远方的文化”主题编排,“远方的文化”这一单元又细分 为非洲探险、跨越时间、跨越国界三个小主题,分别对应的选文是,非洲探险:科学小品文 《紧闭的门后》,小说《模仿树和叶子》;跨越时间:童话《鸽子王子》、科学小品文《城堡》; 跨越国界:小说《横渡太平洋》、诗歌《东方地平线》、人物纪实《名字:诺姆贝瑞斯》。(2) 按作品体裁编排。如八年级文学教材《文学》(银级)按短篇小说?戏剧、纪实 、散文、诗 歌、美国民间文学、长篇小说分单元进行编排。(3)按历史时期编排。而我国的语文教材大多按作品体裁进行编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言、诗歌、文言文、文学评论等单元。 2.美国语文教材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我国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美国是一个崇尚 创新的国家,其语文教材也很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凸现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是低 年级还是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对此有要求。试以六年级《语言》教材为例,六年级《语言》 教材第十二部分第一单元共有七篇课文,其中第一课介绍调查报告的定义及其结构,第二课 讲解如何寻找调查报告要回答的问题,第四课介绍如何利用资料获取信息,第五课让学生评 估获得的信息、留下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材料,第六课教学生总结概括所获信息,做成笔 记,第七课则要求学生运用分类、缩写、排序等技能组织笔记上的内容,写出提纲,完成调 查报告(或论文)。教材注重“初选课题一重选课题—制定计划—资料分析—调查研究—实验 研究—论文撰写”等研究历程,让学生获得实践研究和学习语言的切身感受。而我国语文教 材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同样是调查报告,最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 给两篇范文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很少像美国语文教材不厌其烦地要学生亲自调查研究。 不过,国人已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上海就较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如上海杨浦高 级中学的《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研究》就搞得比较成功,深受学生的喜欢。 3、美国语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而我国语文教材却未体现。 美国语文教材较重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如六年级文学教材每一个单元之 后都有一个“connection”,即“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这部分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 旨在使学生体会各学科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将各 科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综合思维和多种技能的培养。如,《上尉和他的马》一文的练习设 计,就要求从百科或其他参考资料中查找非洲野生动物的资料;《火星上的罪恶》一文的练 习,就要求学生找出美国的四个时区及其之间的时间差,还要求学生画一幅美国地图,表明 不同时区的位置。我国的语文教材像这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还未曾体现。近年来,上海比较 重视这一点,如今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考试卷(理科)首次出现了跨学科知识的题。题目大意 如下:上海市中学生正在展开研究性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了积极 作用。下面是学生提出的三个课题——上海入骨髓库的心态剖析:上海地区太阳能利用可行 性研究;上海地区降雨酸度情况调查研究。要求:?写出所选的课题名称,并简单陈述理由; ?简要列出你的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该课题最后成果的形式。虽然是理科的综合考试卷, 似乎与本文的行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其体现的一种教育理念却与本文所述的美国语 文教材注重跨学科知识有一致之处,故在此将其提出。尽管学生的答题情况不甚理想,有的 甚至连什么叫“陈述理由”都不清楚,特别是对“研究计划”、“研究方法”、“成果形式”之 类更是回答得千差万别,但它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能为我们的教学及教材编写提供一些 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所以,笔者真心地期待着我们的语文教材多一点“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各国都有不同的国情,各国的教材各有千秋自是理所当然之事。本文尝试着将这两者进 行比较,并非“妄自菲薄”,也并非“崇洋媚外”,只是期待我们的语文教材继续发自己的长 处,同时也借鉴一点别人的优点,以使自己更趋完善。
本文档为【道人之所未道小析苏诗中的新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544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15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