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选文档)花生栽培讲义(农学09级修改稿)

(精选文档)花生栽培讲义(农学09级修改稿)

举报
开通vip

(精选文档)花生栽培讲义(农学09级修改稿)(精选文档)花生栽培讲义(农学09级修改稿) 第九章 花生 (Peanut) 第一节 概述 一、 发展花生生产的意义 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土豆、番豆等。是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之一(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芝麻)。 花生仁脂肪含量50%,58%,蛋白质含量约30%,还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其中V最多,其次是V,再次是V、V和V,但不含V),ECB1B2B6D所以,花生仁是食品工业和油脂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 花生油品质良好,营养丰富,气味清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精选文档)花生栽培讲义(农学09级修改稿)
(精选文档)花生栽培讲义(农学09级修改稿) 第九章 花生 (Peanut) 第一节 概述 一、 发展花生生产的意义 花生又称落花生、长生果、土豆、番豆等。是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之一(我国四大食用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芝麻)。 花生仁脂肪含量50%,58%,蛋白质含量约30%,还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其中V最多,其次是V,再次是V、V和V,但不含V),ECB1B2B6D所以,花生仁是食品工业和油脂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 花生油品质良好,营养丰富,气味清香,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据测定,花生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33.3%,61.3%,亚油酸18.5%,47.5%,但不含亚麻酸),酸值也较低(4以下),是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优质食用植物油。我国的华北、东南沿海和一些大城市居民偏好花生油,目前,我国花生油年产量230万吨左右,供给缺口达60万吨以上(2008年)。花生油除供食用外,工业上还可作乳化剂、油漆、润滑油(机)和甘油原料。医药上具有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治疗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花生榨油后的饼粕,南方各省(区)称它为花生麸,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左右,还含有7%左右的脂肪和24%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可加工成食品或饲养牲畜的精饲料。同时,花生麸还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据测定,花生麸含有机质85.6%,含氮7.56%,含PO1.37%,含KO 25 21.5%,作有机肥使用,100kg的花生麸相当于16.4kg的尿素,9.7kg的过磷酸钙和3kg的硫酸钾。 1 花生茎叶干物质中含蛋白质12%,14%,脂肪2%,含氮约4.5%,含PO25 约0.8%,含KO约0.23%,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所以花生茎叶不但是优质2 的饲料,而且也是优质的绿肥。 花生根系有根瘤菌与其共生,能固定空气中分子态氮,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 固氮酶 +N+8H+8e+nMg.ATP---------?2NH+H+nMg.ADP+n HPO23234 根瘤菌固定的氮素,除少部分供自身利用外,大部分(约占2/3)供花生植株吸收利用。此外,根瘤菌固定的氮素还约有1/3左右残留在土壤里,具有培肥地力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花生是一种良好的养地作物。 综上所述,发展花生生产和开发花生的综合加工利用,对改善和丰富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出口创汇,加强农业生产后劲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世界花生的生产概况 花生遍布世界各地,但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亚洲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花生总面积的55%~60%左右,非洲约占35%~40%,美洲约占5%,欧洲和大洋洲总计不到1%。近20年来,亚洲的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而非洲和美洲则呈下降趋势。世界花生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的变化情况如表9-1。 表9-1:世界花生生产概况表 2 单位:万公顷、kg/hm、万吨 年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1999 2004 2007 面积 1139 1559 1929 1819 2014 2454.87 2460.7 2281.1 单产 813 820 931 935 1156 1313 1452 1490.3 3485.6 总产 926 1278 1796 1701 2328 3221.9 3572.3 2 2007年世界上花生种植面积最大是印度(670.0万公顷),种植面积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尼日利亚、苏丹、印度尼西亚、缅甸、塞内加而、美国、乍得、加纳,10个国家的种植面积1794.2万公顷,占全世界总面积的78.1%。 2007年花生总产最多的国家是中国(1304.75万吨),总产派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尼日利亚、美国、印度尼西亚、缅甸、阿根廷、越南、苏丹、乍得,前10位生产国总产合计为2981.1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85.5%。 2世界花生单产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单产一直保持6000kg/hm以上的 2水平,其次为马来西亚、塞浦路斯,其花生单产水平均在4000kg/hm以上,但这些国家的花生面积非常小。在花生种植大国中,产量水平较高的国家有美 22国、阿根廷和中国,美国2007年单产为3509kg/hm, 阿根廷为3369kg/hm, 中 2国为3302kg/hm,位居主产国的前三位。《摘自世界农业2009年第2期》 表9-2:世界花生主要生产国生产概况 2 单位:万公顷、kg/hm、万吨 国家 2004年 国家 2007年 种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种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全世界 2460.7 3572.3 1452 全世界 2281.1 3485.6 1490.3 印度 672.0 650.0 967 印度 670.0 中国 472.5 1438.5 3004 中国 468.6 尼日利亚 288.0 293.7 1020 尼日利亚 223.0 印度尼西亚 70.2 145.0 2065 苏丹 92.0 缅甸 58.0 71.5 1233 印度尼西亚 70.0 美国 56.4 193.3 3427 缅甸 66.5 越南 25.9 45.1 1744 塞内加尔 60.7 阿根廷 16.8 41.9 2499 美国 48.4 巴西 9.8 22.1 2255 乍得 48.0 南非 7.2 12.8 1790 加纳 47.0 10国合计 1676.8 2913.9 10国合计 1794.2 占全世界% 61.8 81.6 占全世界% 78.7 3 三、我国花生的布局和生产概况 (一)、我国花生的布局 我国花生生产布局特点是:既相当分散,又相对集中。除西藏、宁夏和 8,40度、东经100度青海外,我国各地都有花生生产。但主要分布在北纬 以东的亚热带与温带地区。据统计,全国种植花生的县(市、区、旗)中, 2种植面积不到667hm(1万亩)的占60%以上,而这些县(市、区、旗)的播种面积和总产,还不到全国种植面积和总产的10%,可见我国花生生产布 2局相当分散。而种植面积667hm(1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旗)占总数不到40%,但其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国的90%以上,说明产区相对集中。 花生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和适宜的生育期,一般年平均气温11?以上,生育期积温超过2800?,年降雨量高于500mm的地区,才适宜花生生长。 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安徽、江西、湖北、广西、吉林、辽宁、江苏、福建、湖南是我国主要的花生产区。 我国花生区划:根据各地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耕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品种类型和今后发展趋势,我国花生生产可划分为7个自然区域。 我国7个花生自然区域新旧名称对照表 区域名称(旧) 占全国总面积 区域名称(新) 占全国总面积 ?北方大花生区 50%以上 黄河流域花生区 50%以上 31% ?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 东南沿海花生区 20% 左右 16% ?长江流域春、夏交作区 长江流域花生区 15% 左右 ?云贵高原花生区 2%左右 云贵高原花生区 2% 左右 0.4% ?黄土高原花生区 黄土高原花生区 0.5% 左右 1% ?东北早熟花生区 东北花生区 4% 左右 0.3% ?西北内陆花生区 西北花生区 1% 以下 4 (二)、我国花生的生产概况 我国是世界花生主产国之一,“十五”期间(2001~2005),我国花生年种植面积在450~500万公顷之间,总产在1400万吨以上,单产在3000公斤/公 公顷,总产1302.75万吨,单产顷左右。2007年全国花生种植面积394.48万 3302公斤/公顷,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居世界第一,单产居世界第九位, 2比世界平均水平(1350kg/hm)高1倍以上。 2009年,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150万亩)的省(区)有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安徽、湖北、辽宁、广西、江西、吉林、江苏等12个, 2009年这14个省(区)种植面此外福建、湖南种植面积也接近10万公顷。 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3.30%,总产占全国的95.98%(详见表9-3)。 表9-3近年我国花生生产统计表 单位:万公顷、万吨、公斤/公顷 省(市、区) 2007年 2009年 种植面积 总 产 单 产 种植面积 总 产 单 产 394.48 1304.75 3302 424.58 1428.61 3365 全国 94.78 373.60 3942 4020 95.67 384.59 河南 79.01 325.55 4121 80.05 337.09 4211 山东 39.15 130.68 3338 40.99 140.07 3417 河北 30.25 76.66 2534 31.41 80.53 2563 广东 23.78 50.96 2143 25.62 59.00 2303 四川 17.27 61.76 3576 19.45 77.86 4004 安徽 13.78 48.60 3527 17.60 57.50 3267 湖北 9.87 25.00 2533 14.83 45.07 3039 辽宁 13.62 32.04 2352 14.52 35.38 2436 广西 15.21 38.27 2516 14.20 36.79 2592 江西 吉林 10.02 22.00 2196 12.69 34.99 2758 9.75 33.84 3536 10.16 35.57 3502 江苏 9.06 21.91 2418 9.60 23.95 2494 福建 7.38 17.13 2320 9.34 22.73 2434 湖南 14省区合计 372.75 1257.99 396.13 1371.12 占全国% 94.5 96.4 93.30 95.98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009 5 2009年种植面积最大和总产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单产最高是山东省。 布和生产概况 (三)、广西花生的分 广西是我国主要花生产区之一,属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现称:东南沿海花生区)。花生在广西分布较广,全区各县均有种植,但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西江及南流江和中部的柳江两岸的丘陵地带。全区以北海市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贺州市,贵港、梧州、来宾和防城港市再次。2007年以前,广西花生种植面积在24万公顷上下浮动,由于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等市甘蔗与花生争地,花生种植面积大小决定于甘蔗与花生的效益比较。2007年以来 广西花生种植面积、总产、单产概况如表9-4。 广西的花生种植面积锐减。 表9-4广西花生生产概况表 单位:万公顷、万吨、公斤/公顷 1985 1995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7 2009 项目 17.15 20.84 24.06 23.35 22.80 23.65 24.37 13.62 14.52 种植面积 21.95 39.17 49.55 48.09 48.14 51.45 55.13 32.04 35.38 总产 1280 1879 2059 2060 2112 2176 2262 2352 2436 单产 广西花生单产长期以来处于低水平状态,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9年广西的单产为2436公斤/公顷,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2.4%(全国单产 23365kg/hm)。 广西花生低产原因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有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花生生产条件差:广西主要花生区土壤瘠薄,缺少灌溉条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6 ?自然灾害严重:广西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春旱和倒春寒发生,常造成严 重缺苗;夏旱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春花生的开花和结荚;夏季高温逼熟造成养分积累少,百果重低;秋旱严重影响秋花生产量。 ?科学普及工作差,农民科技意识不强。 ?栽培技术落后: A、良种普及率低: B种植密度过稀:仅1.0—1.2万粒/亩; C施肥不足或不施肥 D管理粗放,严重缺苗,草荒严重。 提高广西花生单产的关键技术: ?推广良种,提高种子质量(采用秋植种) ?合理密植:播种密度2.2——2.5万粒/亩 ?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氮、磷、钾、钙合理配施。 ?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全苗。 ?提倡喷化学除草剂,防治草害。 ?条件好的地方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和垄(畦)作栽培。 四、我国花生生产和花生栽培科研的成果及展望(自学) (一)、 我国花生生产和花生栽培科研取得的成就 1. 花生单产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几十年来,我国花生栽培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单产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 7 21949年:1020kg/hm(68kg/亩) 21965年:1050 kg/hm(70kg/亩),比1949年提高2.94%; 21980年:1514 kg/hm(103kg/亩) 比1965年提高44.19%; 21991年:2095 kg/hm(139.7kg/亩) 比1980年提高38.38%; 22005年:3076 kg/hm(205.1kg/亩) 比1991年提高46.83%; 22009年:3365 kg/hm(224.3kg/亩) 比2005年提高9.40%; 2.花生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早期的花生清棵蹲苗技术解决了花生壮苗问题,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70年代初,“花生千斤高产栽培技术及其规律的研究”经过国内专家论证认为:“花生虽属于C作物,但其光合效能接近同等条件下玉米等3 C作物,而且花多、针多、结实潜力大,只要创造条件,加强栽培管理,相4 对解决花多不齐、针多不实和果多不饱等自身生育规律的矛盾,产量定能突 2 破。”在此理论指导下,1972年小面积突破了6000kg/hm(400kg/亩);1979 22年突破7500kg/hm (500/亩),80年代相继突破9000kg/hm (600kg/亩)和 2210500kg/hm (700kg/亩);1991年创下11784kg/hm (785.6kg/亩)的高产栽培纪录,使我国花生单产很快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为引进技术,已成为一向非常重要的花生增产技术,被称之为“花生白色革命”; ?花生配方施肥技术已在全国花生生产中普遍应用; ?花生、小麦双高产栽培规律及配套技术研究; ?花生连作障碍及其对策研究等,对提高复种指数,解决花生连作减产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8 (二)、 我国花生生产和花生栽培科研的展望(内容详见教材P222,自学) 000~2005年之间,种植面积在450—500万公顷之间 1.面积稳中有升: 2 徘徊(2003年面积最大达505.7万公顷);2006~2009年种植面积有所下降至396-438万公顷,预计到2030年,种植面积将达到500—550万公顷(见教材P222和中国花生栽培学P14)。 2.单产将更快地提高 :我国“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花生总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高。今后,我国花生单产将更快地提高。2009 22年达到3365kg/hm;预计至2030年单产将达到4500kg/hm以上。 3.花生栽培科研方向: (1)、加强基础研究:其中包括花生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花生品质形成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 (2)、加强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技术开发,以及花生智能化、精确化栽培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加快花生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花生生产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集约化进程; (4)、加快有机花生生产理论与技术发展。 9 第二节 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 花生的起源及类型 (一)、花生的分类及起源 花生是豆科(Leguminosea),蝶形花亚科(Papilionaceae),落花生属(Arachis)的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到目前为止,已正式命名的落花生属植物已达到22个种(教材为21个),另外至少还有50个未正式发表命名的种(见《花生科技》1990.1.p30)。其中只有一个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L.),其余均为野生种或半野生种。 为异源四倍体或区段异源四倍体,是栽培种花生(Arachis hypogaea.L.) 由二倍体野生种杂交而来,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x=40,包括A、B两个染色体组。而野生种多为二倍体,染色体数2n=2x=20,少数为四倍体。 花生栽培已有几千年历史,许多学者通过考古学、地理起源、人种学、语言学等学科综合研究认为,花生最早起源于南美洲。但起源于南美洲的什么地方,目前尚未有定论。 以前许多植物学家认为,花生属的起源中心可能在巴西紧靠大班奈尔的马托哥罗索(MataGrosso)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可以找到花生属的每一个分类学上的代表类型;栽培花生是在巴西南部的大查科(Gran Chaco)的地方驯化的。但研究这一属的权威分类学家阿根廷科学家克拉波维卡斯(Krapovickas)认为:“花生栽培种更像是起源于东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麓或山麓小丘”。也有学者认为花生可能最早种植于秘鲁。 关于我国花生的栽培历史,《中国花生栽培学》的编者认为:“元末以前(1368年前后)我国已有花生栽培,到明末清初至少已传播至江苏、浙江、 10 广东、福建四省”。而《中国作物栽培史稿》的编者认为:“花生于十六世纪初(1530年前后)由闽粤侨商在葡属摩麓加(今印尼马鲁古群岛)经商者,将葡人从巴西带到东印度群岛的花生种子传入中国苏浙闽粤沿海地区,十七八世纪安徽、江西、云南颇有种植,十九世纪时推广至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从以上资料看,我国花生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400,600年的历史。 (二)、花生的类型(栽培类型) 花生栽培种内的类型,1960年克拉波维卡斯根据开花型不同,通常把栽 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两个亚种;每个亚种又按荚果及其它性状培种花生分为 各又分为两个变种。这一分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基本要点已被国际所公认。其分类系统如下表5: 表9-5:花生的亚种与变种及栽培类型 中名 学名 国际所称类型 我国所称类型 栽培种花生 Arachis hypogaea.L. 栽培种花生 栽培种花生 密枝亚种 Subsp.hypogaea (交替开花型) 1、 密枝变种 Var. hypogaea. 弗吉尼亚型 普通型 2、 茸毛变种 Virginia type Var.hirsuta Kohler 秘鲁变种 龙生型 Peruvian type 疏枝亚种 Subsp.fastigiataWaldron (连续开花型) 1、 疏枝变种 Var.fastigiata 瓦棱西亚型 多粒型 2、 珍豆变种 Valengcia type Var.vulgaris Harz 西班牙型 珍珠豆型 Spanish type 国内对花生栽培类型的分类,195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孙大容等,根据花生品种的荚果形状、开花型及其它综合性状,将我国花生分为:普通型、龙生型、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四种类型。近年来因类型间杂交利用, 11 还出现了一个中间类型(或称其他类型,如珍珠豆型×普通型,或普通型×珍珠豆型的后代均属此类)。这种分类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的优点是:能根据植物学特征、生 P223)。 物学特性及其经济性状类描述各类型。(四种类型的特点详见教材 交替开花,荚果为普通形,果较大。果1、普通型 本类型的主要特征是 壳较厚,网纹平滑,含种子2粒。花期较长,主茎不着生花。分枝性强,能生第三次分枝。生长期较长,春播145~180天。种子休眠期长,一般50天以上。普通型又分有直生型、半蔓生型和蔓生型三种株型。 2、龙生型 本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交替开花,荚果为曲棍形,有明显的果嘴和龙骨状突起,网纹深,含种子3~4粒。主茎不着生花。分枝性很强,有3次以上分枝。生长期长,春播150天以上。种子休眠期长。抗逆性强。蔓生型株型。 3、多粒型 本类型的主要特征是连续开花,荚果为串珠形,果壳薄,含种子3~4粒。主茎着生花。分枝性弱,没有第三次分枝。生长期短,春播120天左右。种子休眠期短。直立型株型。 4、珍珠豆型 本类型的主要特征是连续开花,荚果为茧形或长葫芦形,果较小。果壳薄,含种子2粒。花期短而集中,主茎可着生花。分枝性弱,很少有第三次分枝。生长期短,春播120~130天。种子休眠期短或无。直立型株型。 以广东省农科院为代表的南方分类方法,根据花生的株型、收获方式、荚果大小和生育期长短等特性,将花生栽培种分为:直生型、半蔓生型和蔓生型三个类型。其特点是比较接近生产实际,通俗易记。 12 13 14 栽培上通常还将以上类型,根据其生育期长短再细分为:晚熟种、中熟种和早熟种。 晚熟种:春播全生育期160天以上; 中熟种:春播全生育期130,160天; 早熟种:春播全生育期130天以下。 按种子的大小又可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和小粒种。 大粒种:百仁重80克以上; 中粒种:百仁重50,80克; 小粒种:百仁重50克以下。 二、花生器官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特点 (一) 根系 1.根的构成与形态 花生根系属直根系的圆锥根系,由主根、侧根和次生侧根组成。主根由胚根发育形成,初生侧根从主根上发生,呈四列十字形排列;侧根3出或2出。花生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m左右,但一般主要分布在土表以下40—50cm的土层中;侧根的分布范围直径可达1.5m。花生的根由于有次生生长和根颈部易发生不定根,故抗旱力较强。 (根的形态由实验课完成) 2.根瘤的形成与固氮作用 花生的主根和侧根上长有瘤状结构,称为根瘤。花生根瘤上的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合成植物可利用的铵态氮,供植物利用。一般每公 2顷花生能固定氮素37.5~75.0公斤(2.5~5kg/667m),其中2/3左右供给花生 15 生长需要,1/3左右残留在土中,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 花生根瘤属于豇豆族根瘤菌,除花生外,还可以与豇豆、绿豆、小豆等豆科作物共生。花生根瘤菌在土壤中时不能固氮。当花生出苗后,幼根分泌的乳糖、半乳糖、有机酸等物质, 吸引土壤根瘤菌聚集在幼根周围,根瘤菌进而侵入到皮层细胞,进行分裂与繁殖;皮层细胞受刺激后,发生不正常的细胞分裂,逐步扩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瘤状物———根瘤。 一般花生主茎出现4~5片真叶时形成根瘤,但开花以前根瘤数很少,瘤体也较小,固氮能力弱,不仅不能为植株提供氮素,而且要从花生植株中吸收氮素和碳水化合物来维持根瘤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此时根瘤菌与花生植株的营养关系是寄生关系。(这是花生苗期需要施氮肥的原因。)随着花生植株的生长,根瘤数目增多,瘤体变大,固氮能力增强。开花以后,根瘤菌除了从花生植株中吸收必要的营养和水分以外,已能给花生植株提供一定的氮素养分,此时的根瘤菌与花生植株的营养关系是共生关系。盛花期至结荚初期,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强,此时提供给花生植株的氮素养分最多。到花生的饱果期,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很快衰退,最后丧失固氮能力,瘤体破裂,根瘤菌又回到土壤中重新过腐生生活。 根瘤菌固氮机制(略):花生根瘤菌的固氮属于生物固氮中的一种,是一个还原过程。通过根瘤菌产生的固氮酶的催化下,激活分子态氮(N)与氢2 +离子(H)结合成氨,其反应如下 固氮酶 + N+8H+8e+nMg.ATP–-------?2NH+H+nMg.ADP+n HPO23234 生物固氮起主要作用的是固氮酶。根瘤菌固氮酶有两种成分,一种是含铁、 16 钼、硫的钼铁蛋白(Mo.Fe-蛋白)和含铁、硫的铁蛋白(Fe-蛋白)。它们共同存在时才能固氮。因此,凡固氮能力较强的根瘤,其内部汁液呈粉红色。 (二) 茎和分枝 1.茎和胚轴的形态结构(试验课完成) 花生的主茎直立,位于植株中间,通常有15—20个节和节间,基部的节间较短,高度一般为30—50cm,迟熟品种或雨水较多的年份,主茎往往长达75cm以上。 2.分枝的发生规律 花生的分枝由叶腋的腋芽发育而来。从主茎直接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一次或一级分枝;从第一次分枝再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二次分枝;依此类推。普通型、龙生型品种的分枝可多至4,5次;而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分枝较弱,一般只有1,2次分枝,极少有第3次分枝。 按分枝与主茎所形成的夹角不同,可将花生的株型分为蔓生型、半蔓生型和直生型三种。半蔓生型和直生型通常合称丛生型。 花生的第一条和第二条一次分枝从子叶节上的两个侧芽发育而来,对生,称为第一对侧枝,约在出苗后3,5天,主茎 3片真叶展开时出现。第三条和第四条一次分枝由主茎上第一片真叶和第二真叶叶腋间的侧芽发育而成,互生,但由于主茎第一节和第二节之间的节间很短,紧靠在一起,看上去近似对生,所以,习惯上称第三条和第四条一次分枝为第二对侧枝,约在出苗后15,20天,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出现。当第二对侧枝出现时,主茎上有4条分枝,呈十字状,此时花生植株的高度和宽度几乎相等,近似圆形,习惯上称为“团棵”;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称为“团棵期”。 17 花生的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枝生势很强,这两对侧枝及在它们基部发生的第二次分枝构成花生植株的主体,并且是着生荚果的主要部位,一般占单株结荚数的80%,90%,其中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枝占结荚总数的60%以上。因此,栽培上促进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枝的健壮发育对夺取花生高产十分重要。 (三)叶(试验课完成) 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叶和完全叶(真叶)两种。不完全叶包括子叶和鳞叶。花生的两片肥厚子叶和每一枝条的第1节或第1~3节上着生的鳞叶,它们均属不完全叶。 花生的真叶(完全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片互生,为4片小叶的羽状复叶(小叶的形状由实验课完成)。 叶片的感夜运动:花生真叶的4片小叶具有昼开夜闭的特性,称为“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引起小叶发生睡眠运动的原因是小叶叶枕上下半部薄壁细胞的细胞膜透性随光线强弱而发生变化所致。成熟期的花生叶片再不发生感夜运动,可根据这一特性判断花生是否可以收获。 (四)、花序和花 1. 花生的花序(试验课完成) 花生的花序是一个着生花的变态枝,亦称生殖枝或花枝。花序着生在叶腋间。花生的花序是总状花序,在花序轴每一节上着生一片苞叶,其叶腋内着生一朵花,每一花序有2~7朵花。 2. 花生的开花型(或分枝型) 所谓开花型,是指花序和分枝在植株上的着生部位和方式。根据花序在植株上着生的部位和方式不同,花生的开花型分成连续开花型(或称连续分 18 枝型)和交替开花型(或称交替分枝型)两种。 连续开花型的品种,主茎和侧枝的每一个节上均可着生花序,这类品种除主茎上着生花序外,在第一次侧枝的基部第1节或第1~2节可着生营养枝,也可着生花序,以后各节连续着生花序。第二次侧枝的第1节和第2节及以后各节均可着生花序。 交替开花型的品种,主茎上不着生花序,侧枝基部的第1,2节或第1,3节只长营养枝,不着生花序,其后几节只生花序不着生营养枝;然后又有几节只生营养枝不着生花序;如此交替发生。 3.花的结构(花器结构由实验课完成) 花生的花有地上花和地下花之分,二者又各有正常花(可孕花)和不孕花之分。 正常花的花器结构,自外而内由:苞片、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 (1)苞片 2片,位于花萼管基部外侧,绿色,其中1片端部成锐三角形的分叉,称为内苞片;另1片较短,长桃形,包围在花萼管基部最外层,称为外苞片。在花蕾期中,苞片具有保护花蕾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2)花萼 即萼片,5枚,其中4枚联合,1枚分离,其基部联合成一花萼管。 (3)花冠 为蝶形花冠,黄色,着生在花萼之内。由1片旗瓣,2片翼瓣和2片龙骨瓣组成。2枚龙骨瓣联合在一起成鸟喙状向上弯曲,包着雌雄蕊,花开放后仍是紧闭。因此,花生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昆虫传粉的机会很少。 19 (4)雄蕊 10枚,其中2枚退化成花丝,8枚发育成花药。8枚花药中,4枚发育健全呈椭圆形,4枚发育不健全呈圆形。花丝联合成一雄蕊管,着生在花萼管上。 着生于雄蕊管内,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细长的花柱从(5)雌蕊 花萼管及雄蕊管中伸出;柱头稍庞大弯曲,在其下部约3mm处有细毛;子房位于花萼管基部。 4.花生的果针 花生开花受精后,子房基部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大约在开花后3,6 果针。 天,形成绿色或暗绿色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位与其尖端的子房合称 果针有向地性生长,当果针入土3,5cm后,子房柄停止生长,子房在土壤中逐渐发育成为荚果。 (五)、荚果和种子 花生荚果顶端突出部分称果喙或果嘴;荚果各室缩缢部位称果腰;荚果表面凸起的条纹称为网纹。 花生荚果的形状有: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蜂腰型、茧型、曲棍型和串珠型等7种。前5种果型有2粒种子;后两种果型有3粒以上种子。 花生的种子也称花生仁、花生米,着生在荚果的腹线上。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皮也称花生衣;种皮颜色常见有:深红、粉红、紫红、花皮等颜色。胚由子叶、胚芽、胚根和胚轴等组成。子叶两片,肥厚,重量和体积占种子的90%以上;胚芽由一个主芽和两个侧芽组成,位于两片子叶内侧;胚根位于两片子叶之下,胚的末端;胚轴为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由实验课完成) 20 三.花生的生育特性(P225~227) 花生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其开花期和结荚期很长,而且在开花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开花、下针、结荚是连续不断地交错进行,因此,花生的生育期较难准确划分。但花生各器官的发生及其生育高峰的出现仍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规律性,这些变化特点可作为花生生育期划分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从栽培角度出发,一般将花生一生分为种子发芽出苗期(教材称为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教材称饱果期)5个时期。 (一)、种子发芽出苗期 1、 划分标准: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第一片真叶展开为种子发芽出苗期。 2、历时: 南方花生区珍珠豆型品种的发芽出苗期,春播需10,15天,秋播需5,7天。 3、种子发芽出土过程 完成了休眠并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即能发芽。花生种子发芽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成为主根,并很快长出侧根;在胚根生长的同时,下胚轴变得粗壮多汁并向上伸长,将子叶及胚芽推向土表。当子叶顶破土面见光后,下胚轴即停止伸长,而胚芽迅速生长,种皮破裂,子叶张开,当第一片真叶伸出地面并展开时,称为出苗。 一般子叶顶破土面后1,2天即展开,露出胚芽,第一、第二片真叶也随即展开;当第三片真叶张开时,第一对侧枝随即伸出。 花生种子出苗时,因有粗壮的胚轴,顶土能力较强,但花生子叶并不完全出土,具有半出土特性,如果播种过深、土壤板结或播种时种子倒放,胚 21 轴就不能将子叶推至土表,形成子叶留土,由子叶节上生出的第一对侧枝的生长便受到阻碍,直接影响产量。 、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的因素 4 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的因素,内因受种子活力强弱和种子休眠期的制约;外因受温度、水分和氧气的影响。 (1)、种子活力 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活力。活力强的种子不仅发芽率高、整齐,而且幼苗健壮,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发芽能力。 花生种子的活力与种子的成熟度、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等有密切关系。完全成熟的饱满的粒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活力强,发芽势强,发芽率高,幼苗健壮;贮藏时间短、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的种子,内部物质消耗少,不易发生自热和酸化现象,种子活力强。 (2)、种子休眠期 花生种子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类型有关。珍珠豆型、多粒型的种子休眠期很短或无休眠期,收获前遇到土壤温度和湿度较高时也会发芽;普通型和龙生型的种子休眠期较长(100,130天),收获后需要一定的休眠时间播种后才能发芽。产生休眠的原因有:种皮过厚透气性差;种子的后熟作用;种子内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如脱落酸(ABA)、羟基脯氨酸等。打破休眠的方法有:晒种、加温处理、或用乙烯利、激动素等物质处理。 (3)、温度 种子萌发要求一定的温度,不同类型品种萌发、出苗所需温度有一定差异。(详见表9-6) 22 表9-6 不同品种类型花生发芽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品种类型 发芽温度? 最低 正常 最适 最高 多粒型、珍珠豆型 12 15 25,35 ,40 龙生型、普通型 15 18 25,35 ,40 南方珍珠豆型品种发芽最低温度为12?,但以平均温度14~15?时播种较为安全;当温度高于40?时,胚根发育受阻;当温度升至46?是,有些品种不能发芽。 花生种子一旦吸水萌动后,在—1,0?条件下,经6,24小时,受冻率达40%,70%。 (4)水分 花生种子至少吸收相当于种子风干重的50%左右的水分才能开始萌动;从发芽到出苗需吸收相当于种子重量的4倍水分;所以,播种时土壤的含水量要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60%才适宜(《中国花生栽培学》一书认为65%,75%适宜),在此水分条件下,种子吸水和发芽快,出苗齐而壮。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时,种子虽能发芽,但种子吸水、发芽及发芽后根的生长、胚轴的伸长等明显变慢,并时常出现发芽后又落干的现状。但若土壤湿度过大(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上),因氧气不足,种子呼吸困难,发芽率降低,甚至烂种。 (5)氧气 种子萌发时,呼吸作用加强,需要大量的氧气,以促使脂肪转化为糖类,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保证幼苗正常生长。据测定,当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之正常含氧量的3/4时,就会影响幼苗的正常萌发。当土壤水分过多,或土壤板结,或播种过深,造成土壤缺氧时,幼苗长势弱,出土慢,甚至烂种。 23 (二)幼苗期 1、划分标准: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这段时间为幼苗期,或称苗期。 2、历时:南方花生区的幼苗期春播一般经历20,30天,秋播经历15,20天。 3. 幼苗期生长特点 花生幼苗期是侧枝分生、根系生长、根瘤形成和花芽分化的主要时期。苗期的绝对生长量不大,除根系增重量较大外,其余如主茎高、叶面积、干物 ,8cm)。 质积累仅达到全生育期积累量的10%左右(始花时主茎高只有4 (1)根系的生长 幼苗期根系生长较快,除主根迅速伸长外,1,4次侧根相继发生;至始花时主根深度可达60cm以上,侧根条数达100,150条,根系干重可达最大干重的26%,45%。 在根系生长的同时,根瘤亦开始大量形成。但幼苗期根瘤的固氮能力很弱,根瘤菌与花生的营养关系属寄生关系。 (2)叶的生长 幼苗期主茎长出的叶片数一般有7,9片,最多达11片。 花生的第1片和第2片真叶生长的速度极快,几乎同时出现;第3片和第4片真叶每隔2天左右长出1片;第4叶真叶以后由于根瘤的形成和花芽分化需要大量养分供应,叶片生长速度变慢,每周长出1.0~1.5片叶。 (3)侧枝的形成 当主茎第3片真叶展开时,第一对侧枝开始伸出;第5片和第6片真叶展开时,第3条和第4条侧枝相继生出;(当第5、6片真叶展开时主茎上有4条分枝,呈十字状,花生的高度和宽度几乎相等,近似圆形,习惯上称为“团棵”。所以,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生产上称为 24 “团棵期”。)至始花时健壮的植株一般看到有6条以上的分枝(包括二次分枝)。花生幼苗期形成的侧枝为主要结果枝,这些分枝所结荚果占结果总数的 分枝早,分枝健壮,幼苗期至少要形成第80%以上。所以,花生高产栽培要求 一、第二对侧枝,并且要求侧枝长度不宜超过主茎。 (4)花芽分化 花生的花芽分化早而旺,同时分化期也很长。据资料报道,连续开花型的早熟品种,出苗前花芽便已开始分化;交替开花型的中熟品种,长出1,2片真叶时,也进入花芽分化期。 当主茎第5、6片真叶展开时(团棵期),第一朵花的花芽已进入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期。到第一朵花开放 100个花芽。 时,一株花生已形成60, 幼苗期分化的花芽特别是“团棵期”分化的花芽,多数在第1对和第2对侧枝近主茎的节位上,通常在盛花期前开放(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种始花后15,20天内,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始花后20,30天内),基本上都是有效花,饱果率高。始花后分化的花芽,多为无效花。 2.幼苗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花生的幼苗期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短期内能忍受4,8?的低温,在此温度下6天仍可成活,但植株停止生长,也不利于花芽分化。适宜幼苗生长和花芽分化的温度条件为20?左右。适当的低温能延长幼苗期,花芽分化数量多;温度高幼苗生长快,苗期短,开花期提早,但花芽分化总量减少,不利于夺取高产(春花生要求适时早播原因亦在于此)。 (2)水分 幼苗期土壤的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60%为宜。花生团棵以前(主茎5片真叶展开前)比较耐旱,土壤水分降至最大田间持水量的35%,只要花芽分化到减数分裂(主茎第6片真叶展开前)时 25 正常供水,对产量仍无影响。“团棵期”以后,土壤含水量下降至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下,花芽分化便受到影响,产量下降。整个苗期土壤含水量大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就会造成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生长瘦弱,影响开花结果。 (3)光照 花生是短日照作物,短日处理有促进花芽分化和提早开花的作用。据中山大学试验,春花生每天给予8小时的短日照处理,从出苗至始花仅需27天,比自然光照处理(32天)提早5天,比24小时光照处理(34天)提早7天。因此,幼苗期应给予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短日条件,枝条生长才健壮,节间短,花芽分化多。相反,若阳光不足或田间荫蔽,植株分枝少,枝条节间长,花芽分化少,开花迟缓。高产栽培此期不允许出现草荒。 (4)矿质营养 花生幼苗期对N、P、K三要素的需求量不多,分别只占总量的 N:4.7%,7.1%;PO6.3%,8.3%;KO 7.4%,12.3%。但养分不可25 2 缺少,尤其是氮素养分。适施氮肥对促进分枝发生、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以及花芽的分化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高产花生栽培要求幼苗肥追施氮肥。 (5)氧气 幼苗期根瘤的形成和根系的生长都要求土壤有良好的通气条件,水分过多(土壤含水量大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或土壤板结,土壤的供氧量不足,花生根系纤弱,根瘤数量少。 (三) 开花下针期 1、划分标准:从50%植株开始开花至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即盛花期 )这段时间称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 珍珠豆型花生主茎长至8,9片真叶,普通型和龙生型花生主茎长至9,10片真叶时开始开花。 26 2、历时:南方花生区春播花生的花针期一般22,25天,秋播花生的花 ,18天。 针期15 3(开花下针期的生长特点 花针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比较快的时期(仅次于结荚期)。此时期,花生一方面大量开花、下针,而另一方面营养体迅速生长,干物质大量积累。 (1)花针期的营养生长 花针期是花生的营养生长比较旺盛(仅次于结荚期)的时期。 根系的生长:主根长达60cm以上,第一次侧根达160条以上,同时发生第5次侧根,侧根的条数接近最大值。主根上形成大量有效根瘤,根瘤菌固氮能力不断增强(但仍不是最强时期),根瘤菌与花生植株的营养关系为共生关系。 茎的生长:主茎和侧枝的生长都很迅速,各个侧枝的生长先后超过主茎,分枝长度达总长度的70%,80%。 叶的生长:叶片数不断增加,出叶数达到总叶片数的50%,60%,全田开始封行(约在10叶期),高产田的叶面积指数珍珠豆型达1.8,2.0,普通型达1.8,3.0。 干物质积累量:约达到最大干物质重的40%左右。 (2)花针期的生殖生长 花针期的生殖生长主要表现为大量开花和形成果针。开花数通常占总花量的50%,60%,形成果针数占总果针数的30%,50%,并有相当多的果针入土。花针期所开的花和所形成的果针有效率高,饱果率也高,是将来产量的 27 主要组成部分。 ?开花顺序:为自下而上,由内向外依次开放。同一侧枝基部节位上同花序的两朵花开放时间相隔约1,2天;同一侧枝相邻节位上两花开放时间一 ,4天至7,8天;愈晚开的花彼此相隔时间愈长。 相隔3 ?开花特性:“花期长 花量大,不孕花多,有效花少”是花生开花的主要特性之一(详见表9-7)。 表9-7 不同类型花生的花期、花量比较 品种类型 花期 单株花量(朵/株) 占总花量的% (天) 正常 最高 不孕花 果针 荚果 饱果 珍珠豆型 50,70 50,100 ,200 30左右 50,70 15,20 10,15 普通型 100,120 100,200 ,1000 30左右 50,70 花生的花期长,花量多,花期中出现几次开花高峰,但一般只有在始花后15,20天内第一次开花高峰开放的花才有效,以后的几次开花高峰开放的花多为无效花。因此,生产上经常出现“花多果少,秕多实少”的现象。 ( 原因分析:第一次开花高峰开放的花多集中在第1对和第2对侧枝基部4、5节以内以及第一对侧枝的第二次分枝基部几节上,这些节位的花开花早,节位低,果针容易入土,多数能形成饱果。而后期开放的花,开花迟,节位高,果针不能入土,或勉强能入土,也因时间太迟或子房生活力减弱,只能形成秕果,不能形成饱果。) ?花生下针特性:花生的果针有向地性生长把子房送入土中结果的特性。果针向地性伸长并把果针送入土中的过程称下针。花生开花受精后,花即凋谢,一般开花后3,5天就可以看见果针;开花后5,10天,低节位的果针就可以入土;果针入土后子房柄停止伸长子房开始膨大,当子房膨大形成鸡头 28 状幼果时开花下针期结束。 .开花下针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 开花下针期花生对环境条件的反应最敏感,需要适当的高温,湿润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肥水条件。 (1)温度 花生的开花数量与温度高低关系密切。据观察,开花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23,28?,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开花量越多。当日平均温度降至21?时,开花数量显著减少;若低于19?时,则受精过程受阻;但日平均温度超过30?时,开花数量也减少,受精过程受到严重影响,成针率显著降低。 (2)水分 开花下针期是花生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需水量占全期需水总量的50%以上。这一时期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75%为宜,若低于50%,开花数量显著减少,甚至开花中断,但超过80%,也会造成茎叶徒长,开花减少。 花生果针入土除要求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外,还要求有适当的空气湿度,湿润的空气有利于果针伸长和入土。据日本涩谷常纪试验: 100 77 57 空气相对湿度(%) 0.62 0.32 0.02 果针日伸长量(cm/d) (3)日照 花针期适当的短日(8,9小时日照)条件不但能提早开花,还可提高花生的花量。 花针期日照的强弱对花生的开花和植株生长也有显著的影响。光照充足,植株正常生长,节间紧凑,分枝多而健壮,花芽分化良好,花量增加,花期相对集中,有效荚果数增多,容易取得高产稳产;而光照不足,主茎增长, 29 分枝少,易徒长,甚至倒伏,开花延迟,花期不集中,花势弱,有效荚果少,秕果多。因此,花生高产栽培,要求封行不宜过早(主茎10片真叶时封行比较适宜),花针期的叶面积也不宜过大(珍珠豆型始花时的叶面积指数1.8,2.0,至大量下针时3.0左右为宜)。 (4)矿质养分 花针期营养体迅速生长,同时大量进行花芽分化和开花、下针,对矿质养分供应要求较高。植株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占吸收总量:N 17.0%,58.4%, PO 20.8%,58.0%, KO 22.25%,74.7%,早熟品种吸肥已252 达高峰。但此期根瘤菌固氮能力逐步加强,提供的氮素养分越来越多。因此,此期适当追施P、K、Ca肥,能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加花生有效花数。 (四)、结荚期 划分标准:果针入土后,子房膨大,发育成为荚果,这个过程叫结荚。花生从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即盛花)至50%植株上出现饱果为结荚期。南方珍珠豆型花生的结荚期,春播20,25天,秋播20天左右。 1. 结荚期的生育特性 结荚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1)结荚期的营养生长 根系的生长 :结荚期根系继续伸长、加粗,并不断产生新侧根。至结荚期末,主根长度和粗度基本定型,直立型品种侧根数达到一生最大值。此期,根瘤菌的固氮能力达到最强的时期。 茎的生长:在结荚初期生长速度最快,约在结荚末期或稍后达高峰。 叶的生长:叶面积系数在结荚初期达3左右,约在结荚中期达最大值,南方珍珠豆型品种叶面积系数在5.0左右,北方普通型大花生4.5,5.5,并维 30 持到结荚末期;以后由于下部叶片衰老脱落而迅速下降。 也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值,干物质积累量占总量的50%,干物质积累量: 70%。 (2)结荚期的生殖生长 结荚期是荚果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正常情况下,开花量逐渐减少,大批果针入土发育成幼果和秕果,荚果也开始显著增重。此时期所形成的荚果数,一般占总果数的60%,70%,有的甚至达90%以上;荚果的增重量可达最后果重的30%,40%,有的可达50%以上。 花生的结荚具有明显的不一致性。具体表现在?结荚时间不一致,有早有迟,早入土的果针早结荚,迟入土的果针迟结荚,因此,收获时,成熟荚果和非成熟荚果共存,成熟度很不一致。?荚果的质量不一致,收获时荚果中有饱果、秕果、幼果;有双仁果、单仁果、多仁果;有大果、中果、小果,因此,果与果间的含油率、蛋白质含量、果重等相差很大。如何克服结荚的不一致性,提高整齐度,是花生高产、稳产、优质栽培的重要研究课题。 2、花生结荚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荚的作物,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有特殊的要求。据许运天的盆栽试验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花生荚果发育需要的条件主要有 :黑暗、机械刺激、水分、温度、氧气、结荚层的矿质营养以及有机营养供应等。 (1)黑暗 黑暗是花生结荚的首要条件,受精子房必须在黑暗的条件下才能膨大。在大田条件下,果针必须入土才能膨大,悬空的果针因缺少黑暗条件始终不能膨大形成荚果。即使入土的果针子房已开始膨大,但因人为措 31 施使子房已膨大的果针露出土面后,子房便停止进一步发育,不能形成荚果。生产上通常见到在培土前进行除草时,不慎把早入土的果针或幼果露出土面,以后即使培土再将它们埋入土中,这些果针或幼果再不能继续发育。 (2)机械刺激 也是荚果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没有机械刺激,即使其他条件均满足,子房能膨大,但荚果发育不正常。试验指出,将花生果针伸入一暗室中,并定时喷洒水分和营养液,使果针处于黑暗、湿润、有空气和矿质营养等条件下,子房虽能膨大,但发育不正常。如果将果针伸入一盛有蛭石的小管中,并提供以上相同条件,荚果便能正常发育。说明蛭石、土壤等机械刺激是荚果发育的条件之一。 (3)水分 结荚区的土壤含水量对荚果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的影响。结荚期结荚区干燥时,即使根系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荚果也不能正常发育,荚果小或出现畸形果,产量明显下降。据报道,根部区土壤水分适宜,结荚区土壤干燥时,荚果产量和籽粒产量仅分别为结荚区湿度适宜的32.9%和23.5%。 结荚期结荚层的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70%,水分过多,容易烂果;,40%荚果膨大受影响。 (4)氧气 荚果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如果土壤水分过多,荚果发育缓慢,甚至出现烂果烂柄。结荚期结荚层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为宜;此外,土壤过于板结,也不利于荚果发育。 (5)温度 荚果发育所需时间长短以及发育的好坏,与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荚果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5,33?(教材为25,30?),低于20?发育缓慢,低于15?停止发育,但温度高于37,39?荚果的发育也 32 受影响。据试验,荚果区土温保持在30.6?时,荚果发育最快,体积最大,重量也最重;若高达38.6?时,则荚果发育缓慢;若低于15?时,荚果则停止发育。广西春花生荚果发育阶段正处于高温期,温度过高不利于荚果的发育,百果重较轻,据我院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试验,徐州68-4在南宁的百果重只有119,143g,而在山东的百果重则有200,217g。如果单位面积的饱果数相同的情况下,山东的单产比南宁高52%,68%。。 (6)矿质营养 结荚期是花生对矿质营养吸收最旺盛的时期。其中吸收的N占全生育期的23.7%,53.8%;PO占全生育期的15.5%,64.7%;KO占252全生育期的12.4%,66.3%。吸收的养分集中供应荚果发育的需要。 除了根系能吸收养分外,果针和荚果也具有吸收矿质营养的能力,现已证明,N、P等大量元素可由根、茎等运向荚果,但结荚区缺乏N或P,对荚果发育仍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结荚区土壤矿质养分供应状况与荚果发育有密 45切关系。结荚区缺Ca,不但秕果增多,而且会产生空果。Ca示踪证明,根系吸收的Ca绝大部分保留在茎叶中,运向荚果的数量很少,只有果针和幼果吸收的钙才能满足荚果发育的需要。 (7) 有机营养供应状况 据广东省农科院试验,在结荚期人工剪叶,剪叶1/2时减产42%;剪叶3/4时减产65%;全部剪叶时减产73%。由此证明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营养的供应状况对荚果的发育也有重要影响。结荚期有机营养供应不足或分配不协调是造成荚果发育不良的原因之一。保持后期绿叶不早衰和植株不徒长,是提高花生饱果率、提高花生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 33 (五)、饱果期 划分标准:饱果期又称饱果成熟期,从50%植株出现饱果至荚果饱满成熟收获这段时间为饱果成熟期。南方花生区的饱果成熟期约30天左右。 1、饱果成熟期的生育特性 饱果期茎叶的增重接近停止,绿叶面积迅速减少,叶面积指数迅速下降;根瘤停止固氮,茎叶中的营养元素大量向荚果运转。荚果迅速增重,饱果数大量增加,是花生生殖器官大量增重时期。这段时间所增加的果重一般占总果重的50%,70%,是花生荚果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荚果的发育过程:花生荚果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荚果膨大阶段和荚果充实阶段。 ?荚果膨大阶段(主要在结荚期完成):从形成鸡头状幼果至荚果大小基本定型这段时间为荚果膨大阶段。主要表现为荚果体积急剧增大,荚果基本定型,但荚果的含水量多,内含物多为可溶性糖,油分很少,果壳木质化程度低,前室网纹化不明显,荚壳光滑,白色,籽仁尚无经济价值。据观察,珍珠豆性品种,果针入土后4,5天,即形成鸡头状幼果,果针入土后第6,20天荚果体积增大最快,果针入土20天后荚果大小已基本定型。 ?荚果充实阶段(在饱果期完成):从荚果大小基本定型至干重增长基本停止增长这段时间为荚果充实阶段。主要表现为荚果干重(主要是种子干重)迅速增加,糖分减少,含油量显著提高,外观上果壳亦逐渐变厚变硬,网纹明显,种皮逐渐变薄,显现出品种本色。珍珠豆型品种约从果针入土20天后开始至在果针入土50,60天停止,在这段时间为荚果充实阶段。 种子的发育过程:稍后于荚果的发育,珍珠豆型品种的种子在果针入土 34 后第10, 35天这段时间增长最快,以后很缓慢,主要是种子内养分的积累变化。 2、饱果成熟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与结荚期相同 四、花生产量的形成 花生产量一般指单位面积内荚果的重量。 2-5 花生产量(kg/667m)=(单位面积株数×单株荚果数×百果重)×10 单位面积株数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数,主要受播种量、出苗率和成株率影响。(播种量因品种、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肥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而异)。 单株荚果数是一个最不稳定的因素,变幅很大,少者只有3,5个,一般10,20个,多者几十个。主要受第一、第二对侧枝发育状况,花芽分化状况以及受精结实率的影响。 果重主要决定于荚果内种子的粒数和粒重。其中粒重与果针入土迟早和结荚期、饱果期营养的供应有关。 五、 花生品质的形成 花生的种子含油量(含脂肪)50%~58%,蛋白质约30%。花生品质的形成实际上是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过程。 据研究,花生荚果发育10天后,有一小部分不溶性有机物开始贮藏;到30天左右,种子的增长基本恒定,渐次进入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等不溶性有机化合物大量转化积累时期。此后,糖类和水分含量显著降低,干物质和脂肪积累迅速增加。至50天左右,含油率达到高峰。(见表9-8) 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果针入土12~16天内,蛋白质含量很低;20~40 35 天积累迅速,40天时达到第一个峰值,随后变慢,至50天后又大幅度增加,约50~60天达到第二个峰值,此后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 -8 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油分和其他有机物质累计情况 表9 (中国农科院花生研究所,1960) 分析项目 荚果发育天数 10 20 30 35 40 45 50 55 含水量(%) 85.5 90.0 78.5 76.0 65.0 59.5 59.5 49.8 单糖(%) 18.0 37.0 4.7 3.4 1.1 0.6 0.7 0.3 双糖(%) 22.3 30.4 17.0 13.2 8.4 6.1 8.3 8.0 脂肪(%) — 14.2 — 28.7 35.5 39.5 46.6 — 荚果干重(g) 0.02 0.08 0.46 0.62 0.76 0.81 0.92 1.24 36 第三节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第一、二对侧枝形成的果数占总饱果数的70%,80%;另外,花生的花量多,花期很长,但一般只有始花后15,20天内开的花是有效花。根据花生的这些生育特点,高产花生的栽培目标是: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前期要早攻主攻第一对侧枝,争取第二对侧枝,力求育成节间密、分枝多、花芽分化多的矮壮苗;开花后要求前期(盛花期前)花量多而高度集中,并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促进果针大量入土,提高结荚率和饱果率。 根据高产栽培目标,花生总的栽培方针是:“前促、中控、后保”,即前期促壮苗,中期调控植株稳长,后期保叶促果饱。具体的栽培措施是: 一、 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 选择适于花生生长发育的土壤和精细整地,是夺取花生高产的第一步。 (一)花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花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严,在有灌溉的条件下,即使是贫瘠的土壤也获得过高产。但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中更易获得高产,同时投资成本更低。 花生生长适宜的土壤条件是:耕作层深厚,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富含钙质,疏松易碎的砂壤土。因为这种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良好,能保证果针顺利入土,形成的荚果表面光洁,壳薄籽粒饱满,品质好,收获方便。除砂壤土外砂土也是一种比较良好的花生耕作土壤。而粘土易板结,下针阻力大,要掺砂或增施有机肥改良土质后才易获得高产;花生在酸性土壤中发育不良,必须施用有机肥或石灰中和,才有利于结荚。 花生忌连作,轮作换茬是花生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要求1,2年轮作一次,否则病害严重,产量锐减。花生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是一种比较 37 好的轮作制度。 广西花生栽培的土壤条件:土层浅薄,质地粘重,酸性强,肥力低。代表土类为: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必须加以改良才能获得高产。改良措施有:深耕、增施有机肥和施用石灰中和酸性。 (二)整地 花生种植前必须精细整地,使土块细碎,土壤松软,才有利于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 1、整地时间要求:春花生在秋冬作物收获后,春雨来临之前进行;秋花生则在夏收后立即进行。广西秋花生通常因雨水较多影响及时整地,整地质量通常较差。 2、整地质量要求:要求做到深耕、平整、疏松、细碎、湿润。据广东省农科院试验,深耕33cm比耕深20cm增产44.7%;比耕深12cm增产64.3%。春花生深耕后要晒白一段时间,播种前再进行二犁二耙,使土壤平整、疏松、细碎、湿润后再播种。 3、起畦、作垄和开沟:高旱坡地垄作不易保水,宜畦作或平作;平整的冲积土或水稻田,宜垄作栽培。播种前一般先开好排水沟,再起畦或作垄,最后开种植沟。 (三)施足基肥 结合深耕整地,施足基肥是花生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花生施肥的主要方法。 施基肥总的要求是:“量足质高” 基肥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有机肥一般是施厩肥、堆 38 肥、饼肥、火烧土(草皮灰)等;适当配合速效N、P、K肥和石灰。 2,80%。300kg/667m以上的高产田,土壤基肥的用量:占施肥总量的70% 2肥力中等时,667m施土杂肥2000kg以上或优质猪牛栏粪1000kg以上;过磷酸钙25kg(或钙镁磷肥30,40kg);尿素10,15kg,氯化钾5,10kg(或草木灰50,100kg);石灰40,50kg。有条件的还可加施麸饼肥25,30kg;粪水150,200kg(8,10担)。 施肥方法:基肥量大时全面撒施或分层施肥;量少时条施或穴施。有机肥、麸饼肥和粪水与磷肥拌匀堆沤两周,播种时再与石灰、尿素、钾肥拌匀,条施于种植沟内,然后播种。 二、花生的播种与全苗技术 在花生的高产栽培中,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全苗,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基础。花生播种应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一)、品种选择 我国北方大花生区,一年一熟,采用的品种多为中迟熟的普通型大粒花生;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花生生育期一般130,140天,秋花生120,130天,宜选用早熟或中熟的珍珠豆型或多粒型花生品种。广西采用的花生品种,除部分干旱地方种植少量的龙生型蔓生花生外,绝大部分种植珍珠豆型或多粒型品种。 2当前,广西强调推广具有高产(250kg/667m)、稳产、高油(含油率54%以上)、耐瘠、抗病的花生品种,要求对青枯病、根腐病的抗病率达到90%以上,对叶斑病、锈病的抗性要达到4级以上。但是,从目前生产上看广西种植的花生品种多而杂,良种推广滞后,普及率较低。据广西农科院高国庆等 39 人报道,广西自20世纪60年代迄今,全区各育种单位共选出花生品种20多个品种(推广面积较大的有广柳、柳油1号、贺粤1号、贺粤2号、合油4 、 梧油1号、梧油4号、37-2、82028-2、桂油28、桂花17、桂号、合油77 花20等)但由于产量优势不明显,始终没有一个能成为广西的主要当家品种。反而引进的粤油551、粤油116、粤油187、汕油27、汕油71 汕油523、中花117(现称中花4号)等品种曾一度成为广西的主要当家品种。目前,汕油27和汕油523仍是广西各地的当家品种。近几年(2003,2006)鉴定的新品种 桂花21、桂花22、桂花27、桂花30和梧油7号,正在推广中。 (二)适时播种(播种期的确定) 1、适期播种的增产效果 选择适宜播种期,在播种期内不失时机地雨后抢晴播种,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环节。 广西的花生栽培制度有春播和秋播两种植期。对春花生而言,适时早播比迟播更有利于培育壮苗,从而可提高单产;秋花生的播种期则要求比较严格,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 据原广西农学院1981年试验,春花生2月28日播种的产量216kg/亩,3月8日播种产量只有174kg/亩,早播比迟播增产38kg/亩,增产率24%。春花生适时早播的增产原因有如下几点: ?有利于培育壮苗 早春地温高于气温,适时早播,幼苗的地下部生长快,根系发达;地上部生长健壮,分枝早生快发,枝壮节密。 ?有效延长营养生长期 早播因苗期气温相对较低,可延长由出苗到开花这段时间的营养生长期,使植株积累更多的养分和分化更多的花芽,为花多果多果饱打下良好的基础。 ?减少雨水冲刷 早播早封行,雨季到来时已封行,可以减少雨水对畦面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下针结荚。 40 ?减少病虫为害,有利于避开锈病高峰期 湿度是锈病流行的主导因素,早播因前期雨水较少,不利于锈病流行(4,7月发生流行),可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秋花生适时播种增产原因分析: 过早播种因高温花期缩短,病害多,尤其是丛枝病和锈病发生较严重,水田地区则因早播多雨,幼苗受涝或渍水生长不良;而播种过迟,则因后期气温低,影响荚果充实而不饱满,故也不能获得高产。适时播种,花生既避 开病害、水害高峰,又能正常开花、结实,因而获得高产。 2、确定花生的播种期的依据 花生的播种期受品种类型、土壤、气候和栽培制度等许多因素制约。春花生适宜的播种期主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土壤湿度来确定,即要求气温稳定在15?以上,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70%,才适宜播种;秋花生的适宜播种期既要考虑前作的收获期和播种期的温度、雨水条件,还要考虑开花、结荚和正常成熟的温度及雨量条件,即开花期气温不低于22?,结荚期温度不低于20?。根据这些指标综合考虑,广西各地春、秋花生适宜的播种期如表9-9。 表9-9 广西春、秋花生适宜的播种期 地区 春播花生 秋播花生 桂南 立春,惊垫(2/上,3/上) 立秋,处暑(8/上,8/下) 桂中(含桂林市以南) 惊垫,春分(3/上,3/下) 立秋,处暑(8/上,8/下) 桂北 清明前后(3/下,4/上) 大暑,立秋(7/下,8/上) 其他省份的适宜播种期详见教材:P229 (三)保证全苗 1(花生缺苗原因分析 保证全苗是花生高产栽培的基础。但在生产过程中,出苗率低,缺苗严 41 重是造成广西花生低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春花生缺苗一般有20-30%,高者达40-50%。造成花生缺苗的原因很多,但总的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原因。 内因方面:用春花生做种,种子质量差。目前广西生产上的花生种子多采用春植留种,而春花生的种子成熟期条件、晒种条件和贮藏条件都较差。首先,种子成熟期正处于夏季,高温多雨的条件使部分种子在收获前已萌动;其次,在高温强光条件下晒种,种子容易被灼伤;再次,贮种时间过长及藏种技术不当等原因,种子容易吸湿,内部物质转化使种子霉变酸败而丧失发 芽能力,因此采用春植留种常造成严重缺苗。 外因方面:?播种时遇长期低温阴雨或干旱天气:前者使种子缺氧闷死或发芽的种子冻死,后者则使种子失水丧失发芽能力;?耕作粗放:播种时土块过大而架空种子;?病虫鸟兽为害(蚂蚁、蝼蛄、小地老虎);?播种技术不当:盖种过深或过浅以及种子倒放;?种子剥壳过早,造成种子酸败;?肥料浓度过大,肥料直接接触种子。 2(保证全苗的技术措施 针对花生缺苗原因,为了保证一次全苗,栽培上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 (1)精细整地:已在前面介绍 (2)适时播种:已在前面介绍 (3)提高种子质量 ?采用秋植留种 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春播花生采用上年秋植花生种子做种,称为秋植留种或翻秋留种。据原广西农学院试验:秋植种比春植种出苗提早3天,出苗率提高25.1个百分点(春植种发芽率66.3%,秋植种91.4%),产量提高 22238.7kg/667m(春186.8kg/667m 、秋225.5kg/667m),增产20.7%。 秋植留种的种子比春植留种的种子发芽率高的原因分析: A、秋植种子含亲水物质(如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等)较多,含疏水 42 性物质(脂肪)较少,有利于种子对水分吸收和抵抗不良环境条件(低温、干旱、潮湿等)。 B、种子贮藏时间短,新鲜,生活力强。 C、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不易霉变酸败。 所以,秋植的种子生活力强,易萌发出苗,一般出苗率提高20,30%,出苗快3,5天,有利于齐苗和全苗,尤其是春播后遇到不良天气条件时,优势更显著。因此,容易获得高产。 ?晒种 作用: A、增强种皮透性:打破种子休眠; B、减少种子水分含量:提高细胞的渗透压,从而提高种子吸水能力; C、提高种子温度:水解酶活性增强,呼吸作用提高,有利于种子内物质的转化; D、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效果:晒过的种子、吸水力强、发芽较快,出苗整齐,出苗期提早3,5天,出苗率提高20.84,36.34%(试验数据),特别是成熟度差和贮藏时间受过潮的种子,晒种的效果更好。 方法:播种前带壳在土晒场上摊晒1,2个半天,晒种过程中要勤翻动,使种子晒得均匀。不宜在水泥晒场或石板上晒种,以免高温损伤种子。 ? 适时剥壳 花生剥壳后种子吸湿使水分含量提高,酶的活性增强,呼吸强度提高,消耗的养分多,生活力降低;如果剥壳时间过长,甚至还造成种子酸败而丧失发芽能力。所以,要求播种前1,2天剥壳,即剥即播。 ? 精选种子 种子经过精选后发芽率高,发芽势强,出苗整齐。 43 精选种子首先要建立留种田;然后在留种田实行片选、株选、荚选的基础上,剥壳时再进行粒选。选充实饱满、颜色鲜艳、发芽力强的种子播种。 注意:秋植留种的种子饱满度比春植留种差,不能按春植留种的饱满标准选种 。其次注意大、小粒分开播种。 ? 做发芽试验 目的:A、了解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确定这些种子能否做种;B、确定下种量。 要求:适宜做种的种子,发芽势,80%,发芽率,95%(发芽势:发芽后两昼夜内发芽数占总供试粒数的百分比;发芽率:发芽后三昼夜内发芽数占总供试粒数的百分比)。 ? 药剂拌种:拌种的药剂分两类,一类是防虫杀菌或驱避药剂,另一类药剂是根瘤菌或钼肥。 防虫杀菌或驱避药剂拌种:主要作用在于减轻病虫害和鸟兽为害。如播种时用相当0.3%种子量的多菌灵或相当0.5%,0.8%种子量的菲醌拌种,对防治茎腐病、根腐和冠腐病有良好效果;用相当种子量的2%,3%氯丹乳油拌种,对防止地下害虫和鸟兽为害有良好效果。群众用2ml煤油(或桐油400g)拌种10kg,因有异味,可以防止鸟兽和蚂蚁为害种子,对预防蝼蛄和地老虎也有一定作用。 根瘤菌或拌种:能加速根瘤的形成、增强根瘤菌的固N能力。据试验,每亩用根瘤菌50g,加清水300g调和,与种子拌匀后立即播种,增产率达8%,11%。 (注意:花生根瘤菌有专化性、有效性和竞争性等特点,人工选育的菌株对某些花生品种有效,对另一些品种无效,甚至减产。大面积使用某一根瘤菌剂前应先做田间试验。) (4)提高播种质量: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播种时应根据品种、土质、气候和土壤湿度确定播种深度,一般以播种深度3,5cm为宜。旱坡地、砂质 44 土和干旱时播种宜深,水田、粘质土和水分适宜时宜浅播(教材有“干不种深,湿不种浅,深浅一致”的提法);此外播种时尽量避免种子倒放和种子接触高浓度的化肥。 (四)花生的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根据不同土壤、气候、品种、施肥水平和管理水平等条件,保证单位面积内有个体与群体相适应的种植株数,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的播种密度和播种方式。 合理密植之所以能够增产,主要原因是在个体发育良好的前提下,使群体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能充分地利用地力和光能。 (附:如前所述,花生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的株数、单株饱果数和果重三个基本因素构成。这三个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单位面积株数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单株饱果数和果重随着株数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得到不同的产量。 ?在稀植情况下,由于每一个体占有的营养面积较大,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由于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太少,所以,群体的产量并不能提高。 ?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生产力有所下降,而群体的生产力却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单位面积上因株数的增多而增长的生产力超过了单株因密度加大而减少的生产力,所以单位面积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提高。 ?当密度超过了某一范围,单位面积上因株数增多而增长的生产力抵偿不了单株因密度过大而减少的生产力,产量也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见表9-10) 表9-10 不同密度对单株结果数和产量的影响 2 单 株 667m密度 结果数 饱果数 瘪果数 饱果率 结果总数 饱果总数 瘪果总数 产量 (个) (个) (个) (%) (万个) (万个) (万个) (kg) 1.2 20.70 14.80 5.90 71.5 24.84 17.76 7.08 290.8 1.8 14.25 10.25 4.00 71.9 25.65 18.45 7.20 352.6 2.4 12.85 8.60 4.25 66.9 30.84 20.64 10.20 357.6 3.0 9.66 6.45 3.21 66.8 28.98 19.35 9.63 324.1 2从表9-10可见,随密度增大,单株结果数和饱果数逐渐减少,但667m的结果数和饱果数在一定 2密度范围内(2.4万以下)随密度加大而提高,产量也同步提高。当密度超过2.4万株/667m,达3.0 22万株/667m后,在单株生产力下降过多,群体生产力的提高弥补不了单株生产力减少的损失,故667m 45 2结果数、饱果数和产量都不如2.4万株/667m。 一般而言随密度提高,单位面积总荚果数增加,但单株的分枝数、结果数、饱果数下降,百果重也呈下降趋势。) 1、确定花生播种密度的依据 花生的播种密度一般指单位面积上的播种粒数,它与构成花生产量的株数有密切的关系。花生的播种密度必需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栽培水平和种子出苗率等方面,来确定适宜的密度范围。 ?从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和土壤条件)看:高温多湿地区或季节,花生植株生长发育较旺盛、植株较大、密度宜稀些,反之,宜密些;土质较好,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土壤,供给花生植株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多,个体生长繁茂,单株所占据土地和空间较大,密度宜稀些,反之,宜密些。 ?从品种类型看:蔓生型品种由于茎枝匍匐地面生长,分枝多而长,开花结荚分散,单株所占面积大,密度宜比半蔓生或直生型稀。 普通型丛生品种由于熟期晚,个体较大,相应于早熟的珍珠豆型种植密度稀些。 ?从栽培条件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施肥较多,有灌溉条件或生育中后期雨水较充足情况下,种植密度宜稀些;反之,在施肥较少,无灌溉条件或生育中后期雨水较少情况下,种植密度宜大些。 ?从种子出苗率看:发芽率和发芽势低的种子播种量适当增加。 ?播种季节 南方春、秋两熟花生产区还要考虑不同的播种季节。春植花生由于生育期较长,生育中后期雨水较多,个体发育较繁茂,一般密度宜稀些,秋植则因上述条件相反,宜密些。 具体到某一地区,确定花生的种植密度时,要看上述几个因素谁占主导地位,如在同一地区气候、肥力、栽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品种就是影响密度的主导因素。在同一地区品种相同情况下,土质、土壤肥力或栽培条件就 46 是影响栽培密度的主导因素。因此,在实践中应灵活掌握。 2、适宜的播种密度范围 2 从全国而言,适宜的密度范围在1.3,2.5万株/667m。南方花生区种植的珍珠豆型,生育期短,比北方春花生区种植的普通型花生密度大。在目前的 2生产条件下,珍珠豆型花生667m播种密度2.0,2.5万粒,实收株数1.8, 22.2万株;普通型花生667m播种密度1.2,1.5万粒,实收株数1.1,1.4万株。 根据广西目前的生产水平,结合上述各种条件综合考虑,认为目前适宜密度范围: 2中等肥力的旱地667m的种播量:珍珠豆型春播为2.1,2.4万粒(考虑到出苗率为90%),秋播2.2,2.5 万粒;蔓生型1.3,1.4万粒为宜 。 水田地区或肥力较高的旱地播种密度宜比上述密度稀1000,2000粒。 3(播种方式 适宜的密度范围内只有配合良好的播种方式,才能获得良好的群体结构,而达到增产目的。 广西目前花生播种方式主要有双行双粒植、四行双粒植、横行双粒植、单行条播、片栽等几种: 22(1)双行双粒植(0.98万穴/667m;1.96万粒/667m) 这种方式原出于山东省花生产区,故亦叫山东式,这种方式适用于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规格是:畦宽80cm(包括沟30cm),畦高17cm左右,畦上种两行,小行距23,27cm,穴距17cm,每穴双粒。 22(2)四行双粒植(1.12万穴/667m,2.24万粒/667m) 这种方式适宜于较高旱田或地下水位较低的旱地。畦宽140cm(包括畦沟),每畦纵行种4行,小行距23cm,中间行距33cm,构成宽窄行穴距17cm,每穴种2粒。 47 22(3)横行双粒植(1.19万穴/667m,2.38万粒/667m) 一般起成1.7,2.0m(包括畦沟)的畦,横行种植,行距33cm,穴距17cm,每穴2粒。 2(4)单行条播(直立型1.7,2.万粒/667m) 一般起成1.7,2.0m(包括畦沟)的畦,横行植,行距27,33cm,株距10cm,单粒植,畦边可播2粒,以利发挥进行优势。这种方式优点是单株分布均匀,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在密度不大的情况下,单株产量较高,但单粒播种萌芽顶土力弱,易造成缺苗,又因株距较小,在肥水充足时易封行,影响田间通风透光,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较双粒植的有所下降的趋势。 2(5)片栽(直立型1.19,1.7万粒/667m)广西目前大面积用此法 全田只开若干条排水沟,不起畦,旱坡地常用此法,直立型品种一般行距23,33cm,株距17cm,单粒播。蔓生型品种行距40cm,株距23,30cm,双粒播,或株距17cm,单粒播。(这种方式播种密度较稀,亩苗数不足,影响产量,应加以改进。直立型应改为双粒播)。 栽培上要选择何种播种方式,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而定,应因地制宜,不可强求一致。 三、花生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肥料是保证花生丰产的物质基础,过去认为:花生长根瘤可不必要施肥或施很少肥即可,否则“有苗无豆”。这种观点是限制花生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各地高产栽培试验和生产证明,要想夺取花生高产,只依靠根瘤菌固氮是很难以满足花生对养分需要的,必须根据花生的营养特点,N、P、K、Ca合理施用,最终才能实现花生高产的目的。 (一)花生的营养特性 1(花生所需的营养元素 现在已经确定花生在生育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有:C、H、O、N、P、K、 48 Ca、Mg、S 、Fe、Mn、B、Zn 、Cu、Mo、Cl等16种元素。其中C、H、O、N、P、K、Ca、Mg、S 等9种元素需要量大,占花生干物质重的0.1%以上,称为大量元素;Fe、Mn、B、Zn 、Cu、Mo、Cl等7种元素需要量少,仅占干物质重的0.1%以下,最低的只有0.1mg/kg,称为微量元素。16种元素中除C、H、O靠大气提供,部分的N由根瘤菌固定大气中分子态氮(N)供应外,其余的2 都需取自土壤和施肥,花生植株生长发育和荚果形成,需要量最多的营养元素是N、P、K、Ca四大元素。Mo和B对花生的授精与结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花生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 (1)全生育期吸收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每生产100kg荚果吸收的养分量) 花生对各种营养元素吸收的总量,因品种类型、植期、生育期、种植密度、气候、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水分、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异;也随着生物产量的增加而增多。总的规律是: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南方,北方。据山东花生研究所和广东农科院多年测定, 每生产100kg花生荚果所吸收的N 、PO 、KO 、CaO的量,如表9-11所示: 252 表9-11 每生产100kg花生荚果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 2产量水平(kg/667m) 每生产100kg荚果吸收养分量(kg) N PO KO CaO 252 264.7,329.7(山东) 5.0,5.5 0.9,1.0 1.9,3.3 1.6,2.6 266.5,290(广东) 6.0,6.7 1.3,1.4 2.9,3.5 教材综合 5.0,7.0 1.0,1.5 3.0,4.0 2.5,3.0 花生对主要营养元素吸收动态大致有:N,KO,CaO,PO的趋势。花生各225 器官积累的营养量占吸收总量的比例为荚果(占总量的58.24%),叶(占总量的25.73%),茎(占总量的15.03%),根(占总量的1.00%)。 49 (2)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动态 花生生育期中,除种子发芽出苗期需要的养分是由种子(子叶)供应外,其他生育时期期需要的养分,是从外界环境吸取和根瘤菌固氮供给的。 不同生育期的吸肥动态总的规律是:苗期吸收慢,以后随植株的生长吸收加快并达到高峰,达到高峰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不同熟期的品种,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高峰略有差异,早熟品种对各种元素的吸收高峰出现较早(花针期),晚熟品种出现较晚(结荚期);花生对不同元素的吸收,K的吸 、P的吸收高峰早,可能与K的再度利用率高有关。 收高峰较N 花生各生育时期对各种养分吸收动态(教材): 幼苗期:约占吸收总量的5%,10%,其中吸收的KO,PO,N; 225 花针期:约占吸收总量的10%,20%,其中吸收的PO ,KO,N; 252 结荚期:约占吸收总量的40%,50%,其中吸收的KO,PO,N; 225 饱果成熟期:约占吸收总量的20%,30%,其中吸收的N,PO ,KO。 252 (备注:教材的提法与《中国花生栽培学》有差异,表9-12是后者的观点) 表9-12 不同熟期花生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吸收比例比较 生育时 各生育期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 期 早熟品种(广东省农科院) 中、迟熟品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N POKO N POKO CaO 25 225 2幼苗期 7.1 8.3 12.3 4.7 6.3 7.4 10.0 花针期 58.4 58.0 74.7 33.5 20.8 49.8 36.2 结荚期 23.7 15.5 12.4 53.8 64.7 36.9 40.3 成熟期 10.8 18.3 0.6 8.0 8.2 5.9 13.5 3(花生的根瘤固氮与氮肥施用 花生需要施用较多的N、P、K、C四大元素肥料,但由于有根瘤菌固a 氮,所以在氮肥的施用上有其特殊性。多数试验证明,根瘤菌的固氮量约 50 占花生植株总氮量的80%左右,即花生植株所需的氮素营养有4/5是来自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所提供,1/5来自土壤。但从根瘤菌的繁殖和固氮力来看,在苗期根瘤菌与花生还是寄生关系,根瘤菌不但不能固氮,还必须从植株体内吸收碳素和氮素养料;到初花期根瘤菌与花生才成为共生关系,但固氮能力还不够旺盛;要到开花盛期至结荚初期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才达到最强。所以在花生苗期到初花期这段时间,必须通过施肥供给植株足够的氮素营养,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和根瘤菌的良好繁殖,但氮肥施用量也不宜过多,否则会抑制根瘤菌的繁殖,并使幼苗徒长。花生盛花后,根瘤菌固氮力已旺盛,不需再施氮肥了。 (二)花生的施肥技术 南方花生区,由于高温多湿,肥料容易流失,所以施肥技术采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 1(施足基肥(已在本节的第一大点中介绍过,略) 2、追肥 花生追肥是施肥的补充措施,一般占总施肥量的20%,30%,应根据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长情况而定。肥料种类应N、P、K、Ca并重,速效肥为主,速效与迟效相结合。 花生追肥可分苗肥和花针肥。 (1)苗肥 作用:苗肥主要以N肥为主,目的是促进侧枝形成,满足根瘤形成,花芽分化对N素养分的要求。 施肥时间及施肥量: 如果基肥充足,幼苗生长健康,苗肥可考虑不施或少施,迟施。施肥 2时期可推迟至主茎有5,6片复叶(团棵期)进行。667m施3,5kg尿素即可。 51 如果基肥不足或根本不施基肥的,幼苗又生长不良(苗弱、细、黄、 2枝叶硬)的,应早施重施,追肥时期可以提早到4片复叶左右,667m施尿素5kg,过磷酸钙10,15kg,KCl 5,7.5kg,与200,300公斤腐熟有机肥拌匀后开沟条施于植沟两侧,随即结合锄地覆土。 (2)花针肥 作用:为荚果发育提供P、K、Ca养分。 花生开始开花后,植株迅速长大,前期有效花大量开放,大批果针陆续入土结实,这是对养分的吸吸收加剧,但此时根瘤已开始源源不断地供给氮素含养,所以,这个时期除生长不良的田(地)块外,一般不需进行根系追氮,以免造成徒长。但根据花生的果针和幼果有直接吸收P、Ca营养的特点,须注意创造结实土层的磷、钾、钙营养条件。 施肥时期及施肥量:可在开花盛期,大量果针入土前(始花后20天左 2右 ),667m用100,150公斤腐熟有机肥,拌石灰15,25kg,过磷酸钙5,10公斤,草木灰50,100kg(可用5~10kg氯化钾代替),撒施于花生垄上,然后培土使P、K、Ca肥掩埋入结果层内,以满足花生果针入土对上述养分的需要,提高结实率。如果生长太差的田块,可在上述肥料量上再增加尿素3,5kg。 2另外,在花针期667m用2,3%的过磷酸钙液加15g钼酸铵对水60kg喷雾,喷1,2次,有提高结实率的功能。 花生高产栽培时,通常基肥及苗肥N素比较充足,容易造成中后期生长过旺,所以长势过于旺盛的地块要求用有效成份100μl/L的多效唑溶液于花后15天左右喷施;或在始花后30天左右,有效果针已全部入土结成“鸡嘴”果时,用浓度为0.1,0.12%的B溶液喷施,每亩50kg,以抑9 制茎叶徒长,提高结实率和饱果率。此外,茎叶撒施熟石灰也可控制茎叶徒长,方法是在开花下针期,每亩用熟石灰25kg,于清晨花生叶露水未 52 干时撒施。 四、花生的需水规律与排灌 (一)花生的需水规律 1、全生育期需水量 花生全生育期需水总量,受外界环境条件和品种类型不同的影响差异较大。表现为北方比南方耗水量大;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耗水量多。 3据测定,北方春播普通型大花生, 平均每生产100kg荚果耗水116m; 3南方珍珠豆型小粒花生,平均每生产100kg荚果耗水量只需60,85m。南方花生区如果雨量均匀时,花生生育期内降雨量400mm左右,就可以满足花生全生育期的耗水量要求。 2、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 花生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规律是:苗期需水少,随植株生长需水量渐多,从开花至结荚初期需水量最多,结荚后期至成熟期需水量又渐少。表现为“两头少,中间多”的需水特性。 9-13花生各生育期需水情况 生育阶段需水量占全生育适宜土壤需要灌溉的需排水的项 生 目 期的% 水分含量 临界土壤水临界土壤育 阶 段 分含量 水分含量 珍珠豆型 普通型 播种~齐苗 3.2,6.5 4.1,7.2 60,70 40 80 齐苗~开花 16.3,19.5 11.9,24.0 50,60 40 70 开花~结荚 52.1,61.4 48.2,59.1 60,75 50 80 结荚~成熟 14.4,25.1 22.4,32.7 50,60 40 70 * 土壤水分含量单位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 3、需水临界期和花生的耐旱性 花生的需水临界期是盛花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从开花到结荚初期。花生在需水临界期之前,尤其在苗期比较耐旱,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 53 的生长、根瘤的形成;此外,成熟期适当的干旱有利于荚果的发育。水分过多对花生生长不利,苗期水分过多引起根系生长不良而导致“发水黄”,开花下针期水分过多引起茎叶徒长,开花减少;饱果期水分过多引起烂果。 (二)花生的水分管理技术 花生各生育期的水分管理,可概括为“燥苗、湿花、润荚”6个字。 即: 播种至齐苗:发芽出苗期(播种后20天内),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最大 ,70%,以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保证全苗、齐苗;田间持水量的60% 此时的田间持水量不宜低于40%和高于80%。 “燥苗”:是指幼苗期(播种后20,45天这段时间)水分宜少,控制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土壤适当干燥,以利根系和幼苗生长,达到壮苗、枝多、节密,既生长较快,又不过早封行 。此期土壤含水量不得低于田间持水量的40%,也不宜超过70 %。 “湿花”:是指在开花下针期和结荚初期(约播种后45,90天)土壤宜较湿,要求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以利下针、结荚、荚果发育和促进植株营养器官生长;此期田间持水量不宜低于50%和高于80%。 “润荚”:是指在结荚后期和饱果期(约播种后90,120天),要求土壤湿润,,结荚后期的土壤含水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饱果期在50%左右,即满足荚果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又防止水分过多引起茎叶徒长和烂果烂吊(果柄)。此期土壤含水量不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40%,也不宜高于70%。 广西各花生区正常年份情况下,自然降水就可以满足花生对水分的要求,但地区之间年份之间仍有差异。一般桂东北、桂北地区,春季雨水来得较早,雨量也较多,低温阴雨天气比较长,所以在这些地区播种至出苗 54 阶段,关键要注意排水,以免引起水分过多种子霉烂造成缺苗。桂南、桂西南地区,春旱出现的机率较高,春播花生除精细整地以保持较多水分外,播种季节内应抓住雨后天晴抢播,以保证出苗所需水分。 从开花至结荚初期,是花生一生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在无灌溉条件下,此时期雨水量多少和降雨天气分布是否均匀对当年花生产量影响最大。约需150mm的降雨量以上。广西各地夏旱时有发生,有灌溉条件的花生地,宜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有较高的湿度,以保证开花结荚正常。此期受旱,花生花量减少,下针结荚受阻,鸡头果、嫩果多,产量受影响最大。 春花生结荚至成熟期,广西各地正值雨季,雨水偏多,应注意排除积水(尤其水田),以免引起茎叶徒长、倒伏或发芽烂豆造成减产。而秋花生则注意防旱。 五、其他田间管理措施 (一)查苗与补苗 当花生出苗后3,4天,宜及时查苗补缺,补种的种子宜经浸种催芽至露白,然后淋湿补播穴后播种,以利出苗,补播出苗后偏施一次N肥,使全田植株生长均匀。 (二)炼苗与清棵 1、炼苗 炼苗也叫饿苗,蹲苗,是指在幼苗期控制水分,促进幼苗根系深扎,培育良好的根系的栽培措施。 炼苗的作用:由于控制水分的同时也控制了养分的供应,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受到抑制,主茎和第一对侧枝伸长缓慢,茎节短密,形成矮壮苗。当恢复供水供肥后,迟生的第二对侧枝便容易赶上第一对侧枝,生长整齐一致,充分发挥第一、第二对侧枝的增产作用,为花多、花齐和果多、果饱打下基础,也有利于防止后期倒伏。 炼苗的时间:从4叶期开始至“团棵期”结束。 55 炼苗的程度:以土壤干旱不危及植株正常的生理活动为度,即不出现反叶、卷叶现状(土壤含水量相当于最大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 注意:水肥条件好的田块才炼苗;瘦瘠的旱坡地或生长纤弱的幼苗不炼苗,反而要及时施肥及防旱。 2、清棵 是指在深播条件下,花生出苗后用小锄扒开幼苗周围的泥土,让子也露出土面的栽培措施。 目的:促进第一对侧枝的形成与生长。 具体做法:齐苗后结合第一次中耕,用小锄将花生植株周围的泥土扒开,让两片子叶露出土面,使子叶叶腋内的两个侧芽在充足的阳光和空气条件下迅速发育成为健壮的第一对侧枝。经过15,20天,第一、第二对侧枝健壮成长后,再将扒开的土壤埋回,培土迎果针。 (三)中耕除草 1中耕:南方春花生如果种植后不喷除草剂的一般需手工中耕2,3次,中耕目的一是破除板结,二是除草。中耕的深度,群众总结为:“头道刮(浅锄),二道挖(深锄),三道四道如锈花(细锄)”,即在花生?主茎有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浅锄3-4cm,以破除土壤板结,促进侧枝生长为主要目的,这次可结合施苗肥进行;?第二次在主茎有6,8片真叶是进行,中耕深度达6,7厘米,以除净杂草,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根瘤的形成为目的。如果杂草较多时还需进行第三次中耕在开花下针期培土迎果针前,抓紧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净杂草。 2、除草:花生田(地)锄草有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两种。 人工除草结合中耕进行。 化学除草又分芽前除草和芽后除草。适于花生地使用的芽前除草剂常见有:拉索(甲草胺)、乙草胺、地乐胺、除草醚、敌草隆、扑草净、仙治、速收、灭草灵、豆科威等,在花生播种后出苗前使用。 56 常用的芽后除草剂有:稳杀得、盖草能、禾草灵、威霸等对一年生单子叶杂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但对阔叶杂草无效。如果花生地既有单子叶杂草也有双子杂杂草时,用克草星防治。 (三)培土迎果针 培土迎果针是花生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花生荚果发育需要黑暗、机械刺激等条件,在自然栽培条件下,只有土壤环境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要求。 培土的作用:防除杂草,疏松土壤,缩短果针与地面距离,从而使果针提早入土结荚,提高结实率。 培土适宜时间:全田快要封行,盛花期后大批果针入土前,结合施肥进行。培土时间强调适时,培土过早(提早到初花)妨碍第一对侧枝生长,使基部花芽分化困难,基部开花下针结荚少;培土过迟(大量果针已入土),会使前期果针入土困难,降低结实率,同时培土过迟也因在培土时使早入土的果针碰伤或碰松动而停止发育。 培土的质量要求: 结合施花针肥进行。培土时所培土的土要湿润,疏松细碎,将泥土培近植株基部,以利中部果针入土,培土高度一般5cm左右为宜。很干旱又无灌溉的花生地可只松土不培土,以减少水分蒸发。 (四)防治病虫害 1(病害防治 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的病害常见有根结线虫病、枯萎病(茎腐病、根腐病、白绢病、黑腐病和青枯病之总称,除青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外,其余为真菌性病害)、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锈病和病毒病(丛枝病)等。 目前对广西花生产量威胁最大的病害是青枯病,轻病地发病率为10%,20%,重病地发病率高达50%以上,甚至全田死光,对产量影响很大。 57 目前国内外防治花生青枯病实用而有效的主要措施是:?种植抗病品种(桂油28、协抗青、鄂花8号、中花2号、粤油92、鲁油3号等);?实行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改善田间排灌条件?及时清除病株残体也是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药剂防治花生青枯病。(石灰乳、敌克松、抗枯宁等淋根也有一定效果)。 花生叶斑病主要是褐斑病和黑斑病,属真菌性病害,花生发病后,叶部病斑轻者影响光合作用,重者叶片过早脱落,一般可使花生减产10%,20%,高达40%以上,花生高产栽培措施中“后保”的内容之一是防治叶斑病,保证后期茎叶青秀。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或50%多菌灵1500倍;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2,3次,每次每亩用药液50,75kg。 花生锈病(真菌)对产量的影响视感病迟早,感病早减产严重,感病迟(收获前)对产量影响不大,但对质量有所影响。药剂防治:波尔多液,石硫合剂、代森铵、代森锌、百菌清等药物对它都有效,药剂浓度与叶斑病基本相同。 2(虫害防治 为害花生的害虫种类很多,一般在苗期较常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大蟋蟀等,咬吃幼苗,常造成花生缺苗,防治方法一般播种期采用毒土,毒铒诱杀防治。 花生生长中后期,主要有蚜虫、蓟马、斜纹夜蛾、芫菁(红头虫)、花生卷叶虫等,防治方法用触杀或胃毒粪农药如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5%吡虫啉(大功臣)乳油、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等1000,1500倍液喷杀。 六、花生的收获与贮藏 58 适时收获是花生丰产增收的最后一环。收获过早,荚果不饱满,种子未成熟,含水分多,营养物质少,油分含量和产量都低。据试验早收10天比适时收获约减产28%;收获过迟,荚果过熟收获时易脱落,同时先熟的荚果在土中发芽,同样也达不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据试验,迟收10天比适时收获减产22%。 成熟标准:何谓花生适时收获期,通常用“三看一尝”的方法进行鉴定。即一看植株,二看荚果,三看种仁,一尝种仁。 ?从植株外观看呈衰老状态,顶端停止生长,下部叶片脱落,中部叶片枯黄,上部叶片变黄,叶片在傍晚时不合拢。 ?大多数荚果网纹清晰,用小刀刮去荚壳表皮见纤维层呈赤褐色,荚壳内膜呈现黑褐色油质斑点; ?种子饱满,种皮呈本品种颜色。 ?成熟的花生种子富含油味,不带涩味苦味。 当花生达到以上成熟标准时,即可收获,留种花生可提早5天左右收获,这样种仁油分稍低,有利于发芽。 花生成熟后应抢晴及时收获。收获方法:南方花生区仍采用人工收获。 花生贮藏前要充分晒干,荚果含水量要低于9%,种仁含水量要低于7%,才有利于安全贮藏。刚收获的花生荚果含水量50%左右,大大超过安全含水标准,如不及时晒干,易发霉变霉变质,降低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因而要及时晒干。 花生晒干的方法:?连藤晒至七、八成干时,再脱荚晒干;?花生收获后马上摘果推晒,两者各有优缺点。春花生宜选沙质或泥质地晒场摊晒荚果,水泥晒场要勤翻晒,晒种时要勤翻轻翻,留种用花生最好不在水泥晒场和中午烈日下暴晒,以免高温灼伤种子,降低发芽率。花生荚果晒到摇动时有响声,种仁用手搓时种皮易脱落,表明已干燥,便可入库贮藏。 59 已干燥的花生入库前,应将杂质除净,嫩果拣完,才有利于安全贮藏。花生贮藏的环境条件要求干燥、凉爽、通风。安全贮藏的温度以20?以下为宜,温度,30?时,易发生酸败。花生荚果安全贮藏的临界水分为8,9%,种仁为6,7%,如果贮种环境潮湿,荚果或种仁易吸湿,水分含量超过临界水分含量而发生霉变。而春花生收获时,正值高温潮湿季节,因此,要特别注意贮藏的条件。 贮藏方法:种用花生,晒干选净后,可用干燥、洁净的瓦缸贮藏,缸里先垫上生石灰或草木灰等吸湿物质,后将荚果装入,再在荚果上垫盖一层草木灰,然后加盖,置于干燥阴凉处,并于缸底垫上砖(木)块,防止受潮。 非种用花生,如果条件允许也可按上法贮藏,也可放在楼板上,分成小堆,或用竹围或木板隔成大小不同的仓间,以免受潮。 荚果在贮藏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发现荚果堆内温度增高发热,这是由于荚果含水量过高,呼吸旺盛引起,应立即进行推晒,以降低水分,防止发霉。 60 七、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简介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 地面覆盖聚乙烯塑料薄膜种植花生(简称地膜覆盖)是一项新的栽培技术。目前在北方大花生区大面积推广,增产效果显著。据辽宁省锦州地区农科所等单位试验,覆盖栽培增产幅度13.1%,68.7%。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该省1980,1988年9年累计推广地膜覆盖花生栽培面积40.06万公顷,平均单产5268公斤/公顷,比不盖膜的增产花生1304公斤/公顷, 2增产率32.9%。广西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盖膜比不盖膜667m增花生荚果50,68.56公斤,增产率24.5%,42.4%。因此,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很有推广价值和发展前途的实用栽培技术。 (二)地膜覆盖增产原因 1(提高土温:地膜覆盖后,能够提高地温,特别在晴天情况下,地温的提高更加明显。据原桂林地区全州、灵川、平乐县观察,早春播花生地膜覆盖,晴天土表下5cm增温2,4.7?,阴天增温0.9,2.4?,雨天增温0.3,1.4?。由于耕作层内土温提高,有利于种子萌发,也有利于提早播种,延长生育期。 2(保持土壤水分:盖膜后,土壤蒸发的水分,被薄膜挡住,在薄膜背面形成水滴,再落入土面,如此循环,能较好地保持土壤水分,使膜内保持较适合的土壤水分,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3(保持土壤疏松:盖膜后因雨水不能直接冲刷土壤表面,故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土壤疏松状态,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和侧枝的形成。 4(减少养分流失:盖膜后由于改变了土壤水分循环的流动方向,养分渗漏流失大大减少,提高了养分的利用率。同时,盖膜后由于温、湿度适宜,微生物活动旺盛,也有利于土壤养分分解,供给花生生长需要。 5(改变近地层小气候:盖膜后由于地膜的反射作用,使近地层光量 61 增加,温度提高,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为增强花生的光合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所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可使花生出苗快、苗齐、苗壮;植株生长良好,根系发达,茎壮枝多;开花早而集中,结荚多,饱果率高。而且提早成熟7天左右。 (三)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薄膜选择 0.008mm的超薄地膜最佳;其次薄膜厚度宜越薄越好,厚度0.006, 是0.015,0.018mm的普通地膜,一般的农用薄膜太厚,果针难以穿透效果不好,地膜宽度以95,110cm为宜。 2(选地与整地 为提高盖膜的效果,宜选择肥力中等以上的土地。选好地后要精细整地,要求耕作层达到深、松、细(碎)、平、净。精细整地后按规格起成畦。 3(施足基肥 因盖膜后一般不进行根际追肥,所以要一次施足基肥。施肥量与前相同。 4(适当早播 播种季节比当地露地栽培提早10天左右,同时要选择土壤湿度适当时播种。过干过湿都不利于花生出苗和生长。播种后盖土深浅一致、平整以利盖膜。 5(喷除草剂 播种后应喷除草剂防止杂草,除草剂种类与用量如前所述。 6(盖膜 播种方式上,可采用先播种,喷除草剂后盖膜,待花生子叶顶土时再开孔,这种方法出苗整齐,保水好。另一种方法是起好畦,喷除草剂后盖 62 膜,然后打孔播种,这种方法花生出苗时不用开孔,但播种时比较麻烦,另外出苗也略比全覆盖迟,出苗率略低。盖膜时应将膜贴紧地面,四周压实,避免大风把膜刮破刮走,而影响保温保湿作用。 7(田间管理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有全程覆盖和中途揭膜两种。全程覆盖,不用中耕,不用除草,喷除草剂,施足基肥。中途揭膜的,一般是施基肥不足或不喷除草剂草较多,需揭膜施肥或除草,这种方法在花生开花前揭膜除草施肥。 盖膜的如遇长期干旱,可采用沟灌,使畦面逐渐渗入水分,不宜浸过膜面。 8(废膜回收 花生收获后要将废膜拣净,以防污染土壤。 八、秋花生栽培要点 种植秋花生可扩大花生面积,增加产量,加速良种繁殖,更重要的是作春播留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利于全苗壮苗,提高春花生产量。 广西秋花生产量比春花生低得多,主要原因是开花下针期常遇秋旱所致。所以,一般除作下一年春植留种外,作商品花生大面积种植者较少见。种好秋花生应抓好以下几项技术: 1(选地 秋化生宜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或保水力较强地块种植,以减少秋旱为害,旱、瘦土壤作秋植,产量很难保证。 2(适时播种,适当密植 秋花生过早播种,因高温多湿,病害严重(丛枝病和锈病),也易引起早花、结荚少,但过迟播种,则生育后期易受低温影响,荚果充实度差,产量低。秋花生适宜播种期为:桂北、桂东北可在大暑至立秋(7/下,8/上)播种,桂中、桂南、桂西南大部分县可在立秋前后(8/上)播种。极 63 南的县份可延迟至处暑前后(8月下旬)播种。 播种密度宜比春花生大,每亩有2.2,2.5万粒为适宜。 3(施足基肥,早追肥 由于秋花生生育期比春植短10,15天,苗期短,开花早,所以生长量不够,宜施足基肥和及早追肥,才能使秋花生早生快发,株壮枝多,叶茂开花多,结荚多,产量高。基肥用量与春植同。追肥施用时期宜早,开花结荚后气温渐低,根系吸收减弱,宜采用根外喷施化肥,辅助根系吸收的不足。 4(搞好排灌 秋花生前期雨水多,后期水分不足,应做到前期注意清沟排水,后期遇旱灌溉。 5(加强病虫害防治 凡为害春植的病虫害,秋植中均见到。秋花生的丛枝病和锈病一般比春花生严重,要注意防治,锈病的防治方法出花生相同。丛枝病属病毒病,目前尚无药可治,只有通过调整播种期(推迟)避过发病高峰期播种,此外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出田。 花生丛枝病发病条件:在高温干旱、久旱遇雨或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地,发病严重。另外,在高旱坡地和在土质瘦瘠的砂地发病率也比水田高。 64
本文档为【(精选文档)花生栽培讲义(农学09级修改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0896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4KB
软件:Word
页数:6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2-21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