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诗宋词元曲有声

唐诗宋词元曲有声

举报
开通vip

唐诗宋词元曲有声唐诗宋词元曲有声 篇一:高三唐诗宋词元曲鉴赏练习(学生版) 高三唐诗宋词元曲鉴赏练习 1、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

唐诗宋词元曲有声
唐诗宋词元曲有声 篇一:高三唐诗宋词元曲鉴赏练习(学生版) 高三唐诗宋词元曲鉴赏练习 1、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这首诗所用的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 1 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答:。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答:。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 ?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 。 ?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 ?《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2 ?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描写的? 答:。 ?―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和―拂‖入手,分析一下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年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作者为写出人们内心情绪的跌宕腾挪,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 ?作者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 3 雪是因为嫌春色来的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添了诗的趣味,试作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李贺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古时一种兵器,似剑的弯刃刀。?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代黄河南北被藩镇割据的五十余州。 ?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 ?第三、四两句用―凌烟阁‖、―万户侯‖问句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作者王维被后人尊称为―‖,后人赞誉其诗达到了― ‖的艺术妙境。 ?张旭的《山中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人云深处亦沾衣‖句中,―沾衣‖为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本诗中的―湿衣‖却是,抒写了 。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 (唐?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什么?诗围绕一个―留‖字,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答:。 ?诗的第三、四句笔锋一转,又引申开去,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一番什么 样的景色?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 11、阅读下列宋诗,简答下列问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5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颂传诵的原因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 。 ?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 13、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 南乡子 (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 6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 ?―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分两路南侵,一路追高宗,直指临安(今杭州);一路追隆佑太后(在当时维系人心,抵御外侮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时人和后世所称颂),直至江西赣州造口,情势危急。南奔民众及沿途百姓深受金兵之害。47年后,任职江西驻赣州的辛弃疾有感于此,在造口墙上写了这首词。行人:指困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鹧鸪: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诗,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答: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名句,常为人们引用。在词中,―青山‖喻指什么?人们引用时又是什么意思? 答: 7 ?―山深闻鹧鸪‖,鹧鸪啼声类似―行不得也,哥哥‖,这里的鹧鸪声是什么人的声音?他们说什么事行不得?你理解的根据是什么? 答: ?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 答: ?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除寓情于景的手法外,作者为便于抒情还主要用了哪种含蓄的表现手法? 答: 1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 梅 花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词的上片―竹外一枝斜‖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下片运用 8 对比,表现了梅花什么品质? 答: 1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 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 ,―清平乐‖是名。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之情。 ?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答: 篇二:2008 高考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语文高考下定义高考日语答题卡模板高考688高频词汇高考文言文120个实词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练习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练习 平和正兴学校高中复习班(班)(座号) 成绩 1、阅读白居易的《白云泉》,回答问题。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这首诗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9 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 。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答:。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10 答: ?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 ?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 ?《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诗题《城东早春》,在诗中作者是如何扣题描写的? 。 ?―清景‖一词很值得玩味,其―清‖字的含义是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和―拂‖入手,分析一下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年是春天到来的标志,还没有芬芳的鲜花,使得在漫漫寒冬 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在焦急等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作者为写出人们内心情绪的跌宕腾挪,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 ?作者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的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添了诗的趣味,试作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李贺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吴钩:古时一种兵器,似剑的弯刃刀。?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代黄河南北被藩镇割据的五十余州。 ?诗的第一、二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 ?第三、四两句用―凌烟阁‖、―万户侯‖问句作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12 。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山 中 (王 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小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作者王维被后人尊称为―‖,后人赞誉其诗达到了― ‖的艺术妙境。 ?张旭的《山中留客》―纵使晴明无雨色,人云深处亦沾衣‖句中,―沾衣‖为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本诗中的―湿衣‖却是。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3 山中留客 (唐?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什么?诗围绕一个―留‖字,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篇三:唐诗宋词元曲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山水田园诗派 ;唐代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 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2、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3、郊寒岛瘦;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 14 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又作―岛瘦郊寒‖,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 3、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4、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5、小李杜;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 15 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6、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7、豪放派;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8、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9、关派作家;京剧艺术源于民间,兴于宫廷,流于全国。关肃霜先生在继承前辈艺术基础上,扎根云南,锐意创新,将京腔 16 京韵的气派与云南少数民族的淳朴气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10、王派作家;王派是王瑶卿创立的京剧旦角艺术流派,是清末以后传人最多、流布最广的旦行流派。王瑶卿是京剧花衫行当的创始人,他集前辈旦行艺术之大成,进行革新创造,开扩了旦行演员的新道路,促进了旦角与生角并驾齐驱的发展,成为京剧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从艺、授艺60年,世称王派。 1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二、思考题 1、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比较。 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的,孟浩然的诗是清淡而韵味悠长的。王孟二人给最大赋予的即是他们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在体合宇宙万物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的中,展现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将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田园诗推上了峰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诗歌美学。??? 2、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 共同特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悲壮慷慨的风格。个性、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差异造成了二人诗风的不同特点:高适悲壮而深刻苍凉,岑参悲壮而昂扬豪迈;高适直抒胸臆,语言朴质,岑参寓情于景, 17 语言瑰丽,想象奇特。二人的共性与个性都表现了时代的主旋律,具有永恒的魅力。 3、请结合作品分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色,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真意。诗人从优美山水景色和对深厚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描写中,将对生活的真意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王维山水田园诗写景如画。诗人善于以画家独特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使其诗作充满了艺术的画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还渗入了空静的禅意,诗人精通佛理,从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创作别具慧眼,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各种艺术手法的大融合,人与自然的大融合,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大统一。? 4、杨炯《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两句借助景物的暗示作用来启发读者的联想,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雪暗凋旗画 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 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 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 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 觉出发:狂风呼啸, 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 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18 5、春江月夜本是良辰美景、离别相思本是人间憾事,诗人为什么要将离别相思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是上展开描写,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几句是写月的,可以看出,作者其实是将月拟人化了,所谓―相思别离‖指的就是扁舟子和明月楼上的思妇,作者把月光拟人化,就好像是挥之不去的愁绪,是扁舟子的离愁,乡愁,相思之情,是明月楼上玉人的思君之情,等等等等,这就是月和相似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离别相思之情传递的媒介。至于诗中的感伤情绪,大抵就是一种思乡的情怀,有相思,有愁苦,等等,如上述几句的相思,后面还有什么―可怜春半不还家‖的句子,都是明显的思乡情怀,故而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想要回家而不得回的愁苦,与思乡之情。 6、古人有―以动写静,愈见其静‖的说法,说说《山居秋暝》一诗,是怎样创造恬静优美的境界的,《山居秋暝》诗一开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是空空的,很容易让人想到空旷、静谧。王维受其母的影响较深,佛教讲究―四大皆空‖,在诗人的眼里,一切胜景浮名都不过是一―空‖而已~傍晚十分,一切都迷蒙起来,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更是一片清冷的秋意~也是为全诗定下了恬淡、清新的感情基调。 19 同时暗点了时间、地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是入声,―照‖是去声。声调由低敛而趋向高放,与月亮逐渐铺洒松林的景况相容。下句前四字全为齿音,末尾―流‖字是舌音,发音由细碎而圆转,让人仿佛听到了月光照射下的清澈的泉水流经石上的潺潺之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响起,在空旷辽远的山间传得很远很远~诗人眼中的明月不似苏东坡笔下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般豪迈奔放,却是疏疏朗朗地从松叶之间倾泻下来,似乎月光可以用心去数一数~―照‖写出月光倾洒的情态。―流‖字却化出了声音。这不能不说诗人精当的炼字功夫。在诗人的笔下,不仅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还呈现出山水画难以表现出的动态美、声音美,这是由于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因此诗人更能精确的感受到自然山水音响的协奏。诗的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从上联的所见之景写到所闻之景。先是闻到竹林中传来的阵阵欢声笑语,再带出浣纱女子归来的情景;莲叶翻滚,传来渔舟荡水之声,原来是渔人乘着月夜去捕鱼。他们从不同侧面写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朴实、勤劳的品质。这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符合当时的生活实际,也陡添了诗的情趣和意味,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联想。在静寂的秋夜雨后,却透露出一种 浓浓的生活气息。的确,人是一切景物中的点缀。人的出现,会使原本美丽的画面更加增添一种灵动、飞扬的色彩和 20 情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种以动写静的写法,更衬出山林的―空‖和―静‖。 诗人笔下的景色如此清幽、明净、静寂。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由于母亲的影响,人生的挫折和屈辱,由于诗人的心境极为淡泊、宁静,不含任何杂念,所以一草一木,一泉一石,皆能打动诗人的心,所见的所闻的皆是美之所在,形诸于诗,则是空灵清净、平淡之境。 诗的尾联,诗人大发感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春草就随它衰败吧~如此清幽、恬静、淡远的秋景,自可以留住王孙去静静地欣赏品味,其实这是诗人借《楚辞?招隐士》反其意而用之,意在表明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7、高适《燕歌行》诗,内容丰富,情调也富于变化,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部分(八句):写出师。——写边关告急,唐军奉命出师增援。 第二部分(八句):写战败,——写战斗危急而失利。 第三部分(八句):写战斗结束后战场的凄凉和唐军士兵的思乡怀亲之情,幽怨凄楚。 第四部分(四句):写死斗的结局。——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 21 8、高适在《燕歌行》诗中,对出征战士寄予了何种感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热烈地颂扬了士兵们的英勇爱国精神,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9、高适《燕歌行》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式,把这类诗句找出来,说说这样写有何艺术效果, 在诗歌中,运用对偶,不但有助于诗歌意境形成的,而且有助于提高诗歌的表达效果。这首诗歌一共二十八句,其中有二十句常用了对偶。也就是说,这首诗歌除―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八句外,其余20句均构成对偶。诗人运用对偶,通过对比来更好地表现出诗人鲜明的思想感情。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写战士们浴血奋战,将帅却寻欢作乐,从而揭示了军中阶级对立,暗示了战争的结局。又如,―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这里将征夫与思妇之间 22 相对照,从而突出了相思之苦。这样,诗歌对偶句的大量运用,不仅在形式上使诗整齐匀称、和谐美听,跨越了时空,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很好地表现出自己的思念之情,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情感,启发读者思考。 10、李白《蜀道难》诗是如何运用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来描写蜀道之难的, 尔来四万八千岁 ;夸张,为下面蜀道开通做铺垫.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神话传说想象夸张 ,蜀道的高峰连太阳神见了都调转车头,可以凸显出蜀道之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想象 以虚衬实 衬托现实中人们想要过蜀道更是难上加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夸张想象细节描写,描绘人在青泥岭行走时的紧张得屏住呼吸、回想后怕的情形. 11、试结合作品分析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的巨大艺术成就首先在于它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其次在于他创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李白诗歌并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其作品非常显著的特征之一,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紧密结合使李白诗歌形成自然豪放的特殊风格.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二、李白诗歌的意象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三、李白诗歌的生动、大胆的夸张四、李白的诗歌的丰富奇特的想象五、清新、豪放的语言艺术.《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 23 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为何极具感染力,请从内容和艺术特点两方面作简要分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富贵人家门前飘出酒肉的味道,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缺 少怜悯的社会现象。它以强烈的对比,反差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歌舞升平,脑满肠肥;一方面却是求助无门,冻死路边。 13、《春夜喜雨》一诗作者抓住了春雨的哪些特点展开描写的, 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 1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咏洞庭湖名句,你认 24 为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15、试指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三者的内在联系。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16、《长恨歌》本诗以―长恨‖为题,但第一段却着力于写 25 ―乐‖,最后一段又借助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动人的仙境,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构思, 第一段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最后一段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17、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春蚕‖二句是古今称赏的名句,你认为这两句究竟好在哪里,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 26 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18、李煜《虞美人》词中,用了哪些物象作比喻和象征,它们对表达主观感情、突出作品的主题起了什么作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18、李煜对词的发展有何贡献。 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开文 人抒情词的先河。 19、柳永的《八声甘州》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实笔写眼前情景,以虚笔写别后情景或设想对方的所思所念,分析 27 这种写法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 柳永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本是自己望乡,怀人,思归,却从对面写―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阑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本是虚写,却用―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具体的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倚阑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则又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丰富曲折,文笔富于变化,通过构建多重空间结构,表达出自己细腻而真实的情感。 20、试述苏轼对词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21、试比较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江城子.密州出猎》豪放非凡的气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死别十年,苏轼夜梦亡妻,凄楚哀惋, 2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哲理,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只 28 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23、试结合作品分析李清照词不同阶段的特点。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薄雾浓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 24、李清照《声声慢》写了哪些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其中凝聚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酒,雁,黄花,梧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几杯淡酒哪里能抵挡住冷风的袭击,更不能消除心中的忧愁―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一 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想到大雁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寄寓异乡。然而这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黄花满地,当出盛开时可以插在头上,而如今花已枯萎,再也无人摘取。 29 看到花的憔悴,作者想到了自己。这是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主要写声音,以声音衬情。当作者正在为落花惋惜、为自己忧苦之时,偏偏又下起了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啪啪地响着,一直到黄昏都没停止。我们可以想像出,这雨点虽然是打在梧桐叶上,可在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又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 25、李清照《声声慢》词开头连用了14个叠字,这七组叠字包含着几层意思,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朗朗上口又别有一番愁情,为全词增添了音乐美,另一方面也使词人的悲凄感情进一步增强。 26、试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意象的转化2.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3.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的多样风格。 27、辛弃疾《摸鱼儿》词中所写的―春‖有何象征意义, 这里的―春‖是指他自己。辛弃疾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看着眼前暮春时节即将衰败的花朵一片片落红,触景伤情,联想到着自己青春不再,年纪一天天增长,而抗金复国的梦想却遥遥无期,对时局和朝廷的失望一起涌现。词中―蛛网‖、―长门‖都是这种心情的体现。所以―匆匆春又归 30 去‖是在写他自己。 28、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是如何突出独立于―灯火阑珊处‖的―那人‖的幽独、寂寞的,试作分析。 这首诗写上元之夜,灯月交辉、车马喧闹。观灯女郎,笑语幽香,飘然而过。然而意中人千寻万觅,杳 无踪影,似乎已经绝望了,谁料蓦然回首,竟看见他在灯火阑珊之处。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 篇四:【优化方案】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 词元曲选读》咏物诗四首 练习 Word版含解析 ,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子 规 顾 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1.诗歌的第一句―杜宇冤亡积有时‖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化用典故,子规即―杜宇‖。 答案:诗歌开始第一句使用杜宇冤亡身化子规的典故开篇,点名诗歌的内容是写―冤‖,为下文展开议论作铺垫,也暗中照应了题目。 2.《子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 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3.诗人在诗的标题首列一个―赏‖字,有什么作用, 答: 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是赞赏的意思,题目中 列一―赏‖字,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就十分显豁了。 答案: 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表明本诗是对牡丹的赞 赏。 4.请分析―真国色‖用字炼意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 析。 答案:―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加强语气, 使牡丹的神韵毕现,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如此高的评价才 产生―动京城‖的效应,顺势引出末句。 二、语言运用 5.以―人生‖为对象,依照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内涵相 近,字数与结构相同。 例:如果把人生比作季节,那么, 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答: 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审读例句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效果,用恰当的语 言表达对人生的看法即可。 答案:如果把人生比作歌曲, 那么,便有起承转合,高亢低沉,喜悦悲伤。如果把人生比 作登山,那么,便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起伏升降。 6.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 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 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 ?辛辛苦苦 ?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浩浩荡荡 ?放怀 一笑 ?是亦足矣 ?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吾其归乎 ?流 播四方 (1)上联 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联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内容上,上联与事业有关,下联与思想心态有关; 在句式结构方面,??、??、??、??对仗。再结合句 34 意排序即可。 答案:(1)???? (2)????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芍药 媒妁 韶光B(渐觉 咀嚼 比较 (((((( C(蓬蒿 长篙 枯槁D(芙蕖 渠道 身躯 (((((( 解析:选C。A项,sháo/shuò/sháo;B项,jué/jué/jiào;C项,hāo/ɡāo/ɡǎo;D项,qú/qú/q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树何山著子规 著:附着,这里指栖息 ( B(庭前芍药妖无格 无格:没有资格 (( C(花开时节动京城 动:轰动,惊动 ( D(池上芙蕖净少情 芙蕖:荷花 (( 解析:选B。无格:这里指格调不高。 3.按照下面几句咏花的诗句,依次排列花名,正确的一项是( ) ?素艳乍开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珑。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A(?梅花 ?菊花 ?水仙花 ?荷花 35 B(?菊花 ?梅花 ?荷花 ?水仙花 C(?菊花 ?梅花 ?水仙花 ?荷花 D(?梅花 ?菊花 ?荷花 ?水仙花 解析:选A。注意季节和特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B(?????? C(??????D(?????? 解析:选D。―不仅仅‖后应该是更进一层,所以选?,根据―也只能‖三字可知??相连。这样答案即出。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36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 ?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5.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全诗虽然无一字写―早‖,但处处能体现―早‖字,抓住梅花开放的时节、特点分析即可。 答案: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写―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围绕―早‖字落笔。 6.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 37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是咏物抒怀,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这首诗也是这样。结尾两句语意双关,既写梅花,也写自己。 答案:尾联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 ?莫愁:战国末期楚国人。姓卢,名莫愁,貌美如仙,爱好歌舞。?梁广: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7.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38 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诗歌的三、四两句中,诗 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 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 答案:本诗中三、四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海棠最美最动 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 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 娇娆而妩媚,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美丽。 8.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诗歌的第三联中,诗人抛 开了描写的对象海棠,写美女莫愁懒于粉黛临窗观海棠,善 于画海棠的梁广也迟于动笔,是从侧面描写海棠之美。 答案: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衬托。那美丽勤劳能 39 歌善舞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不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三、语言表达 9.根据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空中。(只填序号)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月州,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语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像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语言的和悬想的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答: 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首句―本是‖一词可知,第 一个横线处应填?,?句―后来‖与之相应。然后是?。?是 总说,然后按照―追述的、语言的和悬想的‖分别对应?与?。 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 10.仿照下面小诗的第一节,再续写一节,要求句式一致, 语意连贯。 时 间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绮锦; 一节一节地剪裁, 制成华裳丽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定要注意仔细揣摩它的句 41 式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它的内容要求。要研究所给句 子内容上的特点,研究句中对应的词语。抓住例句中关键性词语,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根据―剪刀‖―绮锦‖―剪裁‖―丽服‖之间的关系,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类似的词语,如彩笔、画纸、描绘、画卷。可以采用―工具,材料,过程,成果‖的答题模式。 答案:(示例)时间是一支彩笔,生命是一张画纸;一笔一笔地描绘,绘成斑斓画卷。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年年啼血动人悲。____________,何树何山著子规, (2)新茎未遍半犹枯,____________。若欲满盘堆马乳,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答案:(1)杜宇冤亡积有时 若教恨魄皆能化 (2)高架支离倒复扶 莫辞添竹引龙须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4)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3)庭 篇五: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1 42 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一)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一、 古诗词 经典古诗词大全300首五年级必背古诗词50首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0首古诗词中小学生必背古诗 默写(每空2分,共20分) 1(漠漠水田飞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杯销愁愁更愁。 3(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5(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 7(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那金闺万里愁。 8(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10(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鉴赏(40分) (一)阅读杜甫《江汉》,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忧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并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8分) 1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6分) 43 (二)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3(―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8分) 14(―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15(补充空出的诗句的意思。(6分) 太阳忽然下了山,月亮从池边慢慢升上来。 _________________。荷风送香,竹露滴响,真使人感到清幽和舒畅。面对这般清幽美好的夜景,__________。有感于此,竟使我整夜都怀念起老朋友辛大来了。 16(鉴赏这首诗,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理解或评析。(6分,每空一分) 44 这是夏夜乘凉时的即景怀人诗。全诗中心重在―______‖字上,在傍晚乘凉的时候,想念老朋友,可惜眼前没有知音的人,就懒得取琴来弹,辜负了美景良辰,想念着却不能见面,于是只好寄希望于梦中相会,可见诗人的感情是多么的真挚。诗的前二句是点―______‖字。日落用―______‖,月上用―______‖,用字极有分寸。―散发乘凉‖切―______‖字,―开轩‖点明―南亭‖。―荷风‖两句,写夏日傍晚的景物。―风露‖和―______‖相照应,紧扣夏夕。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正面写―怀‖字。全诗从日落写到夜深露重,又写到―终宵‖,层次一丝不乱。 (三)元曲鉴赏 1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朝词人 ,,,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4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你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45 18(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shuò]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泣寒蜇[zh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5分)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买千里马首 有以千金买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 46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请求之 请,愿意;求,寻求 B.君遣之 遣,消遣 C.反以报君反,通―返‖,回来 D.于是不能期年 不能,不能够 E.天下必以王能市马 市,市场 20(翻译以下句子。(14分)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四、语言表达 2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写一段鉴赏文字。(20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提示: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本诗写景的特点;?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全诗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模块检测题(一) 参考答案 一、古诗词默写 47 1(阴阴夏木啭黄鹂2.抽刀断水水更流3.清辉玉臂寒4.海上生明月5.日暮客愁新6.鸟宿池边树7(更吹羌笛关山月8(为伊消得人憔悴9(钟鼓馔玉不足贵10(毕竟东流去 二、11(诗的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四个意象;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的―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12、?同意第一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同意第二种说法,诗中写到―思归客‖―腐儒‖―片云‖―孤月‖―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13、塑造了一个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迈英雄形象;梦,是指赶走金侵略者,收复中原,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理想与愿望。 14、表达了作者虽一心报国,但是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15、散开头发,打开窗户,在凉爽宽敞的地方,躺着乘凉;我想通过弹琴来表达内心的喜悦,又可惜没有知音的人。 48 16、怀夕忽渐夏凉 17(1)宋李清照[2分。朝代1分,名字1分。](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2分](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4分。每答出1个划线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18(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4分)(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2分) 三、 19(A C 20(我要找的是活马,为什么你花了五百金去买一匹死马呢,对死马您都肯花五百金,何况活马呢, 四、21((参考)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篇六:元曲名句欣赏 元曲名句 一画 49 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 (徐再思《双调?沉醉东风?春情》)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 (倪瓒《越调?小桃红》)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张养浩《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 一声画角谯门,半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白朴《越调?天净沙》)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二画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 (张可久《正宫?醉太平》) 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姚燧《中吕?阳春曲》)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白朴《双调?驻马听》) 九里松,二高峰,破白云一声烟寺钟。 (张可久《越调?寨儿令》)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 (胡祗遹《中吕?阳春》) 三画 50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 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 (王和卿《双调?拨不断》) 万顷沧波浮天地,烂银盘寒褪云衣。 (曾瑞《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 (钱霖《般涉调?哨遍?看钱奴》)三千尺侵云粪土,十万家泣血膏腴。 (徐再思《双调?蟾宫曲》)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 (卢挚《双调?阳春曲?珠帘秀》)才社日停针线,又寒食戏秋千。一春幽恨远。 (李致远《中吕?红绣鞋6?晚春》)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附录七?元曲名句集萃《双调?阳春曲?平沙落雁》) 飞来千丈玉蜈蚣,横驾三天白螮蝀,凿开万窃黄云洞。 (乔吉《双调?水仙子?吴江垂虹桥》) 四画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范康《仙吕?寄生草?酒》)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白朴《中吕?阳春曲》) 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贯云石《双调?清江引?惜别》) 51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周德清《中吕?寒鸿秋》)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 (吴西逸《越调?天净沙》)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张养浩《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 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张鸣善《双调?水仙子?讥时》) 无官何患?无钱何惮?休教无德、人轻慢!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陈草庵《中吕?山坡羊?叹世》)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无名氏《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日月闲中过,风波梦里惊,造物无情。 (钟嗣成《双调?凌波仙》) 月缺终须有再圆。圆,月圆人未圆。朱颜变,几时得重少年? 52 (吴弘道《南吕?金字经》) 手执著饯杯,眼阁着别离泪。刚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白朴《双调?驻马听》)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 (白朴《中吕?阳春曲》)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白朴《中吕?阳春曲》)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张可久《正宫?醉太平》) 忆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怨他?吟鞭醉袅青骢马,莫吃秦楼酒、谢家茶,不思量执手临歧话。 (白朴《仙吕?点绛唇》)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关汉卿《窦娥冤》) 五画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徐再思《双调?蟾宫曲?春情》)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无名氏《正宫?塞鸿秋?山行警》) 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蒲道源《黄钟?人月圆》) 叹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两岸分吴越,厌红尘万丈混龙蛇。 53 (汪元亨《正宫?醉太平》) 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 (张可久《双调?落梅风》) 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 (严忠济《越调?天净沙》) 六 画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关汉卿《窦娥冤》)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无名氏《正宫?醉太平》)有声名谁识廉颇,广才学不用萧何。 (无名氏《正宫?醉太平》) 有钱的纳宠妾买人口偏兴旺,无钱的受饥馁填沟壑遭灾障。 (马谦斋《越调?细柳营》)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 (薛昂夫《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杨果《越调?小桃红》)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纪君祥《赵氏孤儿》) 自天飞下九龙涎,走地流为一股泉,带风吹作千寻练。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54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王恽《越调?平湖乐》)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张可久《南吕?一枝花》) 论,半生名利奔;窥吟鬓,江清月近人。 (任昱《南吕?金字经》)红叶落火龙褪甲,青松枯怪蟒张牙。 (一分儿《双调?沉醉东风》) 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 (查德卿《仙吕?寄生草》) 七画 两叶兰桡斗来去,万人呼,红衣出没波深处。 (王恽《越调?平湖乐》)两处相思无计留,君上孤舟妾倚楼。这些兰叶舟,怎装如许愁? (姚燧《越调?凭栏人》) 更蛾眉强学时妆,是老子平生懒处。 (冯子振《正宫?鹦鹉曲》) 杨柳深深小院,夕阳淡淡啼鹃。巷陌东风卖饧天。 (马致远《中吕?红绣鞋》)投至两处凝眸,盼得一雁横秋。 (马致远《汉宫秋》) 苍波万顷孤岑矗,是一片水上天竺。金鳌头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 (王实甫《西厢记》)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王实甫《西厢记》) 吴山越山山下水,总是凄凉意。江流今古愁,山雨兴亡泪。沙鸥笑人闲未得。 (任昱《双调?清江引?钱塘怀古》) 55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徐再思《越调?天净沙》)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噹噹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盍西村《越调?小桃红》) 伸玉指盆池内蘸绿波,刚绰起半撮,小梅香也歇和,分明掌上见嫦娥。 (马致远《仙吕?赏花时》) 八画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颭,爱煞江南。 (张养浩《双调?水仙子?咏江南》)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 (张可久《双调?折桂令》)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卢挚《双调?寿阳曲?别珠帘秀》)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杨果《越调?小桃红》) 篇七:世界请听中国朗诵 曾在水火刀丛惨烈抗争,那疼痛痉挛五千年神经。痛定思痛有时还打寒战,沉睡时 也常常骤然惊醒。举头望明月,寻觅诗句, 汉语何其优美,抑扬顿挫,文字像形表意,言志寄情。屈原泽畔朗诵:问天颂桔,李白仗剑朗诵:钓鳌骑鲸。苏东坡吟圆天上 所有明月,长河载霜色,流往心中。 我怎能忘革命能量之源, 一九二一年七月 开始启动。集合起奔向太 56 阳的队伍, 从井冈山出发一路播种。 而今,中国自信又富强, 看 沧海横流,何足为虑, 看 乱云飞渡,应对从容。 世界,请听中国朗诵。 有人 把深情的语言 凝句成诗, 去寻觅 春华秋实,暮鼓晨钟, 去梦回 铁马冰河,盛世繁荣。 诗,应该发出 国情之声, 诗,可以发出 誓盟之声, 诗,能够发出 振奋之声, 抒发 盛世感慨,下泉之梦, 吟咏 人间正道,天下大同。 世界,请听中国朗诵。 五千年中国人才 流韵丁冬。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大时代文采风骚,何人 能胜? 寰宇,支起耳朵 瞪大 眼睛。 世界,请听中国朗诵。 毛泽东 以―站起来了‖朗诵, 邓小平 以―富起来了‖朗诵, 江泽民 以―三个代表‖朗诵, 胡锦涛 以―科学发展‖朗诵 习近平 以―中国之梦‖朗诵, 十亿期盼,百年梦圆, 千载华夏,万国来贺。 世界,请听中国朗诵。 朗诵过唐诗宋词元曲小令, 而今 朗诵以高天厚土,大漠长风。朗诵东部惊涛,西部峻岭, 朗 57 诵黄果树瀑布,壶口浪峰。 朗诵罗布泊云烟,西昌卫星,朗诵南水北调,西气东送。朗诵 杂交水稻 长出 中国志气,朗诵 三峡大坝 挺起 炎黄之胸。朗诵 航空母舰 载起 中华之梦, 朗诵 神舟升天 掀起 华夏雄风。 十三亿中国人 同声应和,大声朗诵~ 世界,请听中国朗诵。 地图上 区域脉络 每天变动,记载着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许,这里的朗诵 还夹杂乡音,实践的 却是高科技 联想奔腾。有形或无形,无声和有声,倾听以耳朵,朗诵以心灵。朗诵以我们持续的发展速度,朗诵以我们国力的迅速提升。忆中华之史,思轩辕之梦, 观凤舞九天,看龙飞苍穹。 (停顿2秒) 忆中华之史,思轩辕之梦,观凤舞九天,看龙飞苍穹。 世界,请听中国朗诵…… 篇八:古诗文诵读 古诗文诵读,传承传统文化 杨秀英 每当清晨,阵阵清脆悦耳的诗文诵读声传出教室。这就是我们五年级呈现的早读风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江泽民同志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58 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为了进一步落实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发挥学校这一教育基地的强有力的教育作用,我们学校进行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我校全体师生可谓全员参与,全情投入,诵读热情日益高涨,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了一支强大而有声势的诵读队伍。诵读活动也已成为我校具有深远意义的传统活动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横向比较:世界各国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59 (2)纵向比较:我国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吟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的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中华文化经典源远流长,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也号召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具有远大文化战略眼光的见解,一语道破人文血脉的传承对于民族绵延和进步的重大意义。针对多年来应试教育作祟使得学生人文素养缺损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多背诵古今优秀诗文。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 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注重对青少年一代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熏陶。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古诗文的普及和吟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60 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据此,我教研室自身以子课题的形式特申报并组织《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和语文素养》这一科研课题,以使广大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得以切实的增强。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经典诗文‖的―经典‖是指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意思;这里―诗文‖ 的―诗‖主要是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等,―文‖主要是指四书五经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典籍贤文。―诵读经典诗文‖的―诗文‖主要是就中华诗文而言,但也不排斥遴选国外的精品诗文进行诵读。所谓―经典诵读‖,即指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心灵最清澈时的年龄阶段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也就是从蒙养书的俗文化开始过渡到经典、诗词雅文化的诵读,并引导他们进行浅显的文学鉴赏。―诵读经典诗文‖有时简说为―诵读经典‖,甚至进一步简说为―读经‖,在这种情况下都是特指―诵读经典诗文‖的意思。 (2)几个概念的内涵和关系。―经典诗文‖富于哲理,给人启迪,语言精粹,极富情趣,诵读之后,既利于自己修身养性,又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流畅练达。因此,―诵读经典 61 诗文‖也就与―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语文素养‖有了十分紧密的联系,使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效地结合了起来。本课题虽然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语文素养‖,由于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师生一道成长,教师在与学生的一道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了人文的熏陶和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因此,―诵读经典诗文‖也是十分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和语文素养的,是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中国文化经典源远流长。针对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在―阶段目标‖中要求,1、2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到了5、6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而《论语》中有很多句子早已被简缩为成语,演化成格言警句。《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 62 大量诵读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最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人的一生心灵最清澈的时代。这个时期记住的东西,不会忘记,即使当时似懂非懂,长大后会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和人生经验的日趋丰富,自然而然地进行批判、分析、贯通融汇,自觉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记忆力的黄金年代,在生命中将一 去不复返,也需要‘抢救’。《诵读经典诗文,提高人文和语文素养》这一科研课题也是孩子记忆力的抢救工程。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当前的中小学生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关爱他人,关注社会不够。概言之,对青少年的教育危机乃当今世界最大的隐忧。到哪里去寻找拯救的出路,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中华文化经典源远流长,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1999年春节出席―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号召大家多读经典诗文,以―陶冶情操,加强修养, 63 丰富思想‖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具有远大文化战略眼光的见解,一语道破人文血脉的传承对于民族绵延和进步的重大意义。针对多年来应试教育作祟使得学生人文素养缺损的状况,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亦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首。据此,我们拟以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课题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具体地说,此课题研究之意义主要是: (1)吟诵积极健康的经典诗文,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古诗文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仞。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2)吟诵积极健康的经典诗文,对于学生的高尚情操的培养也大为裨益。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小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 64 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而古典诗歌兼跨德育、智育和美育范畴。读一首诗就好比结识一位朋友,欣赏古代优秀诗文就如同与一批历史上最杰出的中国人对话,无形中在气质上、人格上都受到感染。古诗文可以使我们以一种诗意的眼光去观察、体味多姿多彩的人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掘诗意和哲理。古代诗文中的人生意境可以成为一个人事业发展的深厚土壤。 (3)吟诵积极健康的经典诗文,能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当年,以―兼容并包‖著称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经拒绝聘用一位才华出众的留学生,只因为那位留学生不肯用中文交谈。翻译家傅雷身处逆境时,仍然要求远赴英国的儿子傅聪用中文通信,并对他在信中引述《论语》中的一段话感到欣慰。蔡元培和傅雷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但都把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视为立身之本。他们胸中激荡的爱国主义情思令人感奋。古典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也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古诗中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激励着学生为保卫国家献出自己的一切,―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描绘了山河的壮丽。在反反复复的吟诵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4)吟诵经典诗文合乎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65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敬宜说,中国古典诗文之美,光阅读是不够的,还要出声吟诵,历史上甚至出现过许多吟诵流派。中国古典诗文讲究音律美,只有吟诵才能对其气势、情感和韵味有一番真切的领悟。他早年曾师从国学大师、交通大学首任校长唐文治,对这位桐城派传人辅导学生吟诵诗词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深感受益匪浅。古诗文中有些诗词很难懂,让学生背这些难懂的东西有必要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记得似乎是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有些诗句,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不教胡马度阴山’,很容易懂。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哪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古诗词中确有许多难懂的东西,但是不能因为难懂就不让学生背诵。我们必须像牛吃草一样,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期(15岁以前)把这些虽然半懂不懂、似懂非懂甚至全然不懂但对学生未来人生有重要影响的诗句―吃‖下去,然后用学生一生的阅历、经验去―反刍‖。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切实地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情结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 66 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1(研究的基本方法 (1)本课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确定 我们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全面推进、深入开展诵读活动。学校作为活动的生力军,应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使经典诵读成为持久、长远的大范围活动。本课题虽然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和语文素养‖,由于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师生一道成长,教师在与学生的共同诵读中也同时受到人文的熏陶和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因此,―诵读经典诗文‖也十分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和语文素养,是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外,亲子共读同样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且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单靠在校时间,诵读得不到保证,而让学生在家和父母一起背诵,让父母帮助、督促学生背诵,就能弥补在校背诵不能及时检查反馈的不足,使诵读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而且,用学生的诵读带动家长诵读,能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利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也是建设学习型家庭的需要。师长和学生共读古文经典,利在百代,功在千秋。 (2)研究方法的运用 67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法等。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我城区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收集学生及教师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和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所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经典诵读的论文、著作、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法。强调对我校语文教学以及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语文素养退化,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教学措施,拟定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研工作,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人,使教师将研究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为―经典诵读‖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深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研究的主要过程 (1)研究人员的组成 课题负责人赵凤玲是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从教 68 以来,她倾情致力于课题的研究,长期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己任,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综合素养。她尤其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多年来在学生中播撒经典诗词的种子,并已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是一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厚实理论功底的教研员,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 (2)研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确立课题方案,明确诵读研究的方向 ?厚实文化底蕴,推进诵读研究的展开 ?搭建展示舞台,初显诵读研究成果 三、研究的成果 1(理论成果 从申报课题起,我们的语文评优课就围绕该课题去研究和开展,坚持每个学年都开展 ―经典诗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将诵读、研读经典诗文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这要求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古诗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研究与探索,现将研究的经典诗文教学模式归纳如下: (1)自主阅读课 传统的古诗文阅读逐字逐词逐句繁琐分析理解的教法,造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少、差、慢、费‖的现状。―自主阅读‖模式以学生有组织有步骤的自主阅读为主要特征,体现了自 69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般有以下几个教学流程: ?读正确。学生接触课文,首先要扫清语音、句读障碍。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明诗意。学生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自读自悟,了解诗文大意,理解重点字词。 ?悟诗情。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对课文作进一步的品味、赏析、感悟人文内涵。抓住那些画龙点睛的字词,即―诗眼‖,反复品味推敲,以此举一反三提升诵读古诗词的能力。通过对关键字和重要语句的理解、品味和品读,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真切地体会和感悟诗人的情怀,把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读出味。引导孩子们反复诵读古诗文,让孩子们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进入意境,最后在课文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读的形 70
本文档为【唐诗宋词元曲有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8082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3KB
软件:Word
页数:5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