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举报
开通vip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重 庆 市 涪 陵 区 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局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涪陵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涪陵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新任务、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实施途径,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涪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向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前...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重 庆 市 涪 陵 区 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重庆市涪陵区旅游局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涪陵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涪陵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新任务、新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实施途径,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涪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向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制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一是通过编制“十二五”规划,更好的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二是总结“十一五”时期涪陵旅游业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促使涪陵旅游业顺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谋划涪陵区旅游业“一带两区”空间布局,为未来涪陵旅游业顺利发展搭好战略框架。 四是构建涪陵区旅游业重点项目体系,作为未来五年涪陵旅游业的主要支点,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五是提出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以便更好的落实涪陵旅游业战略部署,实现“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 “十二五” 时期,是全面推进涪陵区旅游业的战略提升期、机遇叠加期、黄金发展期,也是加快培育旅游重要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大区建设的关键时期。《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涪陵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涪陵区旅游行业要适应新形势,站在新起点,认真贯彻实施规划,把旅游业推向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涪陵经济的重要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努力奋斗。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一五”旅游发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涪陵区旅游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在促进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旅游产业规模增幅加大 “十一五”时期,全区旅游经济指标从质和量上均有所提升,旅游业呈现较快21增长态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02.2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0.66%和38.35%。“十一五”时期,涪陵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6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05亿元, 年均增长23.12%和19.86%。从旅游接待总人数及旅游总收入两大产业规模指标来看,涪陵旅游业在“十一五”时期较“十五”时期,增幅继续扩大。 二、旅游产业格局更加成熟 “十一五”时期,涪陵旅游产业格局发展更加成熟。从旅游产品、市场渠道、旅游内外交通等方面看,旅游产业格局更加清晰、成熟。主要表现在:逐步开放的景区6家;全区星级饭店8家,星级农家乐13家;拥有旅行社9家、旅行社分社1家、旅行社营业部6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518人,间接从业人数近6000人;涪陵通往景区道路的总里程达到约180公里,其中,“十一五”时期改扩建道路约110公里,涪陵至各景区的道路全部实现硬化要求,部分道路达到等级。 三、旅游资源开发加快推进 “十一五”时期,无论在旅游项目投资金额还是旅游项目建设品质上和“十五”相比都有很大的飞跃。项目建设总投资9.5亿元,比“十五时期”增加7亿元。新开放的景区有大木花谷、美心红酒小镇、沙溪温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地下核军工洞等;武陵山国家森 2 林公园、石夹沟景区被评定为3A旅游区;沙溪温泉景区、大木花谷景区被评定为2A旅游区,全区A级景区总数达到4家。旅游景区的加快发展增强了涪陵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区旅游资源开发已呈强劲势头。 四、旅游行业管理逐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十一五”时期,全区旅游行业管理更加务实,逐步规范。首先,在旅游规划管理工作上,规划先行,指导旅游开发建设,建立项目评审专家库和规划评审小组。其次,涪陵景区、饭店进行标准化管理,多数景区、饭店提档升级,旅游中介数量有所上升。第三,在旅游安全上,加强全区旅游安全基础工作,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排查和治理旅游安全隐患;严格执行旅游安全法规,开展旅游行业安全知识培训、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强化保险意识。 第二节 “十一五”旅游发展主要经验 “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形象进一步树立,地位进一步增强,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领导重视是根本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将旅游工作纳入重点项目,成立专项领导小组,促进旅游专项工作全面完成,2010年将每年100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调整为每年300万元;专门制定鼓励旅行社组团优惠办法。从资金到政策,旅游工作得到一定保证。 二、交通建设是基础 “十一五”时期,为了进一步提高涪陵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以公路为主的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有效连通景区与主要交通干道,同时推动了落后地区资源的开发,有力促进全区旅游综合发展。 三、景区开发是龙头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来抓。目前,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地下核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遗址公园、沙溪温泉度假区、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御泉河、雨台山等景区已具备一定规模,旅游吸引力辐射到重庆乃至全国,在全区景区开发建设上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实现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设想,促使全区旅游产业格局更加稳定、成熟。 四、宣传营销是关键 “十一五”时期,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迎北京奥运游长江三峡”营销活动和“雨台山?中国西部旅游创意论坛”;鼓励区内外旅行社组织游客到区内旅游景区旅游;进一步加强与报刊、电视、广播、电台的联系,在《中国旅游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巴渝都市报》等报刊杂志宣传涪陵旅游,大大提高了涪陵旅游的知名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涪陵旅游的整体形象正逐步树立起来,强势有力的宣传促销活动,成为涪陵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政策引导是动力 “十一五”时期,区委、区政府响应国务院号召,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区经济的重要产业和让游客 3 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了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涪陵区对组团来涪旅游的旅行社实行奖励的暂行办法》,吸引大量游客来涪旅游,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 六、部门配合是保障 “十一五”时期,涪陵区旅游局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主动与区级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寻求支持与配合。各部门立足各自的 工作职责 党支部工作制度和职责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工作职责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财务部工作职责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 和管理权限,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引导全区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创优活动,树立大旅游、大产业观念,齐心协力打好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战,为全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三节 “十一五”旅游发展主要问题 一、旅游业发展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涪陵旅游资源价值认识不到位,二是对涪陵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三是对发展涪陵旅游业的巨大潜力认识不到位。由于对涪陵旅游业认识不足,导致未真正把旅游产业作为一项战略产业来优先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基础设施不完善 涪陵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落后,旅游公路等级不达标;旅游码头建设滞后;游客集散中心尚无;停车场规划不足;游客、市民的公共游憩空间规划不足;旅游标识系统缺失,这严重制约了涪陵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旅游业发展产业基础不雄厚 涪陵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数量不少,但资金投入不足,开发档次普遍不高,“散、小、弱、差”问题突出;星级旅游饭店数量偏少,接待能力相对有限;旅游交通运输滞后;旅行社规模小、实力弱;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缺乏具有地域特色、高附加值的系列旅游商品。 四、旅游业发展宣传营销不重视 全区旅游宣传营销经费投入不足,一是政府主导性投入旅游宣传营销不够,二是企业投入的宣传营销经费比例较小;宣传营销的规模不大,“十一五”期间,全区旅游宣传营销所开展的节庆活动影响不大、效果不显;宣传营销的方法陈旧,手段单一,影响力小,缺乏专业的 旅游营销人才,旅游整体形象整合不够,旅游品牌形象不鲜明。 五、旅游业发展机制体制不灵活 旅游资源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现象明显,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手段弱、工作机制不灵活。甚至出现文物、宗教、林业、旅游、市政、水务等相关法律与条例的规定相互打架,各相关部门依据相应法规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合力,旅游发展相对缓慢。 第四节 “十二五”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涪陵区旅游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未来五年,只要抢抓大好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就能实现全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一、面临的机遇 (一)国家确立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发〔2009〕41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了将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地位和发展目标。 4 (二)重庆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渝委发〔2010〕35号文件出台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渝办发〔2010〕372号文件出台的重庆市“一带五区”统筹城乡旅游专项改革试验的实施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有助于全区旅游快速发展。 (三)涪陵具有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涪陵是重庆经济“一圈两翼”的战略支点,是重庆旅游“一心两带”的战略支点,有发展旅游的独特地理优势;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10〕37号)为发展涪陵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势头明显。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绿色生态、低碳环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需求的日益增长,旅游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展空间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二、严峻的挑战 (一)周边旅游发展步伐加快。重庆市近年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区遍地开花。丰都、武隆、南川等地旅游发展劲头十足,具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旅游吸附力,在分流客源市场、招商引资方面给涪陵旅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二)区域地理交通优势削弱。重庆市道路交通的建设和改善,使得主城等地游客直接取道丰都、武隆等地,涪陵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地的突出作用日渐削弱,旅游发展面临边缘化威胁。 (三)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缺失。资源开发规划执行不力,资源动态管理力度弱,无序开发情况严重,危及涪陵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产业要素建设滞后。旅游公路等基础设施发展落后,旅游码头、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接待设施不全,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旅游要素建设的现状,难以满足游客的综合性需求,严重制约涪陵旅游的快速发展。 5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五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对涪陵新的功能定位,优化旅游环境,完善旅游功能,繁荣旅 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先导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发展模式,使旅游业成为涪陵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产业,为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六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 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明确涪陵旅游发展的方向,做好统筹安排,出台有利于旅游发展的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有序参与,培育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扫除阻碍旅游业平稳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二、遵循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细分市场开发策略,推出差异化旅游产品,提升涪陵旅游资源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实施重点战略 充分挖掘涪陵区旅游资源特色,塑造最具号召力的旅游品牌,重点开发旅游景区重点项目,前期要将带动能力强、建设条件好的项目进行重点开发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涪陵进入旅游发展快车道。 四、促进产业融合 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统筹功能,坚持旅游与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提高旅游业集聚产业要素的能力,延伸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链条。 第七节 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把涪陵打造成为巴国故都游览胜地、长江三峡游轮基地、乌江画廊集散中心、重庆东部旅游高地。塑造“神秘巴国故都?魅力休闲涪陵”的旅游主题形象。 到2015年,全区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年均增长3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35.8%;旅游业总收入占到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 6 第八节 空间布局 依托涪陵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按照“一带两区”总体布局和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全区旅游产业发展。 “一带” 即涪陵城市核心旅游带,主要由涪陵江南城区及城郊组成,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依托涪陵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加快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为核心的景区改扩建工程建设,形成以水文化和题刻文化为载体的遗产观光品牌;加快816核军工洞体旅游项目开发,形成以三线建设文化和核文化为载体的工业遗产观光品牌;加快巴国故都?枳城和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公园建设,形成以枳巴文化为载体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沙溪温泉和泽胜温泉项目建设,形成温泉休闲产品;加快水磨滩旅游区和北山旅游区建设,形成运动休闲产品;加快涪陵“两江游”项目建设,形成水上观光休闲运动产品,使涪陵城区成为重庆市最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加快高星级旅游饭店建设,加快旅游购物市场建设,加快城市旅游功能设施建设,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加大旅行社整合力度,培育旅游汽车公司,使涪陵城区成为“一圈二冀”连接带上辐射渝东南旅游的区域性集散中心。 “二区” 即高山生态休闲区和农耕文明体验区。 (一) 高山生态休闲区 即涪陵东南片区,主要包括武陵山乡、大木乡和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整合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大木花谷景区,积极探索景区一体化开发管理模式,着力打造武陵山旅游风情小镇、大木旅游服务基地和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汽车营地等旅游度假和休闲养生基地,大力发展生态休闲、避暑休闲旅游品牌。 (二)农耕文明体验区 即涪陵西南片区,主要包括大顺乡、青羊、蔺市和龙潭镇,依托西南坪上地区优良的乡村自然风貌和保存较好的农耕文明遗风,突出天保大寨、陈万宝庄园、梨香溪特色旅游,结合榨菜加工、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等特色农业,充分挖掘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乡村核心文化内涵,着力开发蔺 7 市、青羊、龙潭三大古镇,发展乡村酒店、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等旅游产品,有力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 第九节 精品线路 以核心旅游区为依托,形成六条特色旅游线路,即巴国文化体验游、长江三峡精品游、乌江画廊览胜游、高山避暑度假游、乡村生态休闲游、温泉沐浴养生游和城郊旅游环线、东南旅游环线、西南旅游环线三条大环线。 一、六大特色旅游线 (一)巴国故都体验游:巴王陵遗址公园-小溪风景名胜区-白鹤水下博物馆-点易园-巴国故都?枳城。 (二)长江三峡精品游:水磨滩-梨香溪旅游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北山旅游区-雨台山风景区-坪西岛旅游区 (三)乌江画廊览胜游:乌江峡谷(三门峡、边滩峡)-小溪风景名胜区-巴王陵遗址公园-816地下核军工洞-大溪河景区。 (四)高山避暑度假游:大木花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风景区 (五)乡村生态休闲游:梨香溪旅游区-天宝湖旅游度假区-青羊湖旅游区-龙潭古镇 (六)温泉沐浴养生游:梨香溪旅游区-沙溪温泉-泽胜温泉-御泉河旅游区 二、三大旅游环线 (一)城市旅游环线 沙溪温泉-泽胜温泉-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雨台山-北山旅游区 (二)东南旅游环线 御泉河-816地下核工军工洞-石夹沟-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巴王陵遗址公园-小溪风景名胜区 (三)西南旅游环线 梨香溪-天宝湖-龙潭古镇-青羊湖-沙溪温泉-泽胜温泉 8 第三章 要素建设 第十节 旅游景区 发挥全区旅游综合资源优势,继续开发传统观光度假型旅游资源,不断拓展社会型旅游资源的领域,开发形成具有山水观光、洞穴探奇、森林穿越、农耕体验、野外考察、名胜游览、文化体验、民俗采风、参观博览、康乐疗养、运动拓展、休闲度假等不同特色和功能的各类旅游景区,推动实现涪陵区旅游产品结构的多元化。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A级景区总数达到10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的景区达到1家。 第十一节 旅游住宿 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思路,建立与涪陵旅游发展相适应的,集旅游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社会旅馆、汽车旅馆、度假酒店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住宿接待体系。 依托主要中心城区和核心旅游区,加快建设中高档星级酒店。配合李渡新城和江北北山特色文化旅游区的大项目建设,引入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推进中高档酒店品牌化,以高档拉动中低档酒店提档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创建绿色饭店。“十二五”末旅游星级饭店达到17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5家,三星级以下酒店7家。 配合观光和散客的快速发展,加快引进经济型快捷品牌酒店、建立社会化的住宿接待设施,推行旅游住宿业的特许连锁经营和品牌化经营;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旅馆群落。 培育汽车旅馆、汽车营地、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迎合自驾车、房车旅游热潮,配合自驾车线路建设,形成汽车旅馆、汽车营地。针对背包客,开发建设露营地。 第十二节 旅游交通 根据全区“1553” (一个体系、五大通道、五大节点、三级网络)交通体系规划,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重点建设道路、码头、停车场。旅游改扩建141.5公里以上,涪陵城区通往景区道路的总里程达到321.5公里,力争所有直达主要旅游景区的公路达到2级公路以上标准;新建旅游码头1个,改扩建1个;合理规划停车场。到“十二五”末,形成干支衔接、布局合理、四通八达、能力匹配的涪陵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初步构建人民满意的紧凑型旅游交通体系,推动实现涪陵区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通道—枢纽—网络”均衡发展,提高出行效率。 第十三节 旅游中介 充分发挥大型旅行社的资金、品牌、规模、特许权优势,支持其完善销售网络体系,鼓励创新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和资本运作模式,延伸和整合旅游产业链,支持旅游中介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十二五”时期,全区形成1家产品生产能力强、业内联动能力大、旅游服务品质好的4星旅行社,3-5家较有实 9 力的旅行社。大力支持中小型旅行社立足特定旅游消费群体,实行市场细分定位和差异化竞争,走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鼓励和引导中小旅行社创建品牌,诚信经营,规范服务。 第十四节 旅游餐饮 “十二五”时期,充分发挥饮食文化优势,注重开发特色旅游餐饮吸引游客。挖掘地方餐饮文化,开发菜肴新品、精品,做靓涪陵美食品牌,着重打造涪陵榨菜、增幅土鸡、同乐羊肉、大涪陵餐饮品牌,实现特色餐饮品牌高档化、集群化、街区化发展。引进国内外品牌餐饮, 硬件设施加强提档升级力度,在具有特色餐饮的乡镇创建名店、名馆,在城区建设有一定规模、环境优雅、具有特色的旅游餐饮中心区和美食街(城)。 第十五节 旅游购物 立足涪陵多元而独特的枳巴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充分发挥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乌江流域的物流区位优势,结合旅游城市和旅游区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突出地方特色,加快涪陵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与生产,营造良好购物环境,改善旅游购物市场信息渠道,构建旅游产品研、产、供、销运营体系。充分利用特产资源,开发涪陵榨菜、太极药业等知名产品,拉长产品加工链条,形成名特产品系列;弘扬传统工艺,以美心竹木工艺品、竹木雕刻制品、根雕、织锦画、丝绸文化手册、织锦屏风、绢本高纺丝绸画为开发重点,形成具有涪陵特色文化的传统工艺品系列;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对油醪糟汤圆、正元里葛根粉、增福土鸡、同乐羊肉、武陵山老腊肉等食品,按照保质便携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包装;充分挖掘白鹤梁水下碑林和816核军工洞体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开发具有纪念性、珍藏性、灵巧性、创新性的特色产品。构建“一心三点”的旅游购物网,主城区滨江路段设立游客集散中心,集中宣传旅游景区和展销旅游产品,维护旅游购物秩序,保障旅游购物市场信息的通畅,同时分别于武陵山片区、江北片区、坪上片区设立旅游购物分营点,专门从事区域特色产品的产销,依托区域优势有重点、有意识地发展旅游购物一条街、旅游纪念品专业市场或旅游购物中心,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到2015年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要达到6家以上,旅游定点商店(场)要达到8家以上,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 第十六节 旅游娱乐 发挥涪陵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一批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文化精品节目,丰富城市旅游文化娱乐活动,倡导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重点推广非物质文化遗存“巴渝鼓舞”。在涪陵城区和重点旅游景区,充分利用现有文化娱乐设施,集中建设旅游娱乐街区,开发欣赏性、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 第十七节 旅游培训 加强旅游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结合重庆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向重庆市旅游局积极争取,将涪陵确定为重庆市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旅 10 游酒店、餐饮业、旅行社等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技能培训;推广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举办导游员执业资格证考试培训;利用长江师范学院资源,加强旅游管理人才培训。 第十八节 旅游安全 加大安全救援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景区等各种旅游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建立和完善全区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安全监控设施,及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加强领导,完善旅游安全预警信息提示制度,完备各级安全预案并加强预演;提高宣传力度,增强防范意识和应急意识,进一步核实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使旅游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旅游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纳入项目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风险较大的旅游项目实行安全评价制度。 第十九节 旅游公共服务 建设和完善涪陵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和重点景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自驾旅游服务网络、旅游安全及服务质量监控系统。强化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立功能齐全、方便快捷 的全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十二五”时期重点建设景区,打造数字化景区;完善12301旅游服务热线,拓宽游客、景区、旅游执法部门沟通渠道;完善景区、道路、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在区内主要媒体和游客集散地开展旅游公益广告宣传;加强旅游应急管理,建立全区旅游应急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 11 第四章 产业联动 第二十节 旅游与文化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涪陵文化内涵深厚,“十二五”时期,涪陵文化与旅游主要从以下五个层次进行合作:一是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特别是深度挖掘巴文化,为涪陵旅游找到历史文化之魂;二是依托于文化,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旅游景区,要把文化符号植入涪陵旅游业各大要素当中;三是通过文化包装旅游节庆活动、营销活动,比如举办中国涪陵榨菜文化旅游节、中国巴文化旅游节,拍摄揭秘816地下核工程遗址公园的影视节目等;四是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特别是以文化为内涵,开发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比如三线文化旅游纪念品、周易文化旅游纪念品、古代巴国手工艺纺织品等。五是鼓励发展多元旅游文化娱乐,在涪陵城区、主要景区、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如李渡、武陵山、白涛、蔺市等地发展休闲文化场所,如书吧、KTV等,不断壮大旅游文化业,积极响应文旅互动,把文化产业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甚至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可以消除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行政体制障碍,精简机构,把涪陵建设成为以巴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大区。 第二十一节 旅游与体育 “十二五”时期,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将更为紧密,两者之间融合将进一步深化。首先,水上活动、滑雪、滑草、攀岩、探险、极限运动、高尔夫练习等基地的建设,为涪陵旅游培育更高端的游憩方式。其次,参与性体育活动的举办,将为涪陵带来更为广泛的关注。比如开展群众喜爱的各类体育项目,拓展业余联赛市场,发展赛事经济;推出以“体育旅游、快乐城市”为主题的涪陵特色体育健身和体育休闲旅游。第三,一些体育设施可以转变为旅游服务设施、游乐设施。利用区级重点体育设施李渡体育中心,举办旅游赛事或大型旅游活动,充分利用两条风景道,举办坪上趣味马拉松和乌江美景马拉松等赛事,实现旅游与体育的共赢。 第二十二节 旅游与农业 未来五年,涪陵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为总抓手,抓好“两大工程”,实施“三大战略”,建设“四大基地”,发展“五大农业”,为涪陵旅游业特别是观光农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一,打造三大旅游示范村。涪陵旅游业要把农耕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764’新农村建设工程”结合起来,重点打造“同乐羊肉(渝东黑山羊)、”“涪陵榨菜”、“增福土鸡”三个特色鲜明的旅游名村;其二,扶持两家上游农业企业。重点扶持 “渝东黑山羊”、“增福土鸡”两大品牌旅游食品,以特色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旅游食品企业;其三,要把专属原产地、商标品牌与涪陵旅游营销结合起来,通过各类农副产品、旅游商品推介会,强化涪陵丰富的旅游要素结构。特别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传坪上地区淳朴的原生态生活方式、田园牧歌式的生态环境。通过五年的努力,在把涪陵建设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同时,成为重庆乡村旅游大区。 12 第二十三节 旅游与工业 涪陵是工业强区,拥有其他城市没有的工业旅游优势,“十二五”时期以建设三大工业园区、两大基地、六大优势支柱产业为契机,充分挖掘涪陵可以利用的工业资源,如乌江榨菜工业园区、乌江沿岸已关闭的工矿厂房等,重点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点抓好太极和乌江榨菜两个工业旅游产品,以太极集团“退城进园”为契机,对工业园区提档升级,提高旅游吸引力;打造乌江榨菜集团李渡工业园区为工业旅游示范园区。二是改造和利用废旧厂房,利用乌江沿岸产能低下、能耗高已被关闭的工矿厂房,打造文化旅游园区、创意产业基地等。三是旅游设施工业和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鼓励建设具有游艇、游船、旅游房车、索道、游乐设施、数字导览设施,自主知识产权的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饭店游船专用产品等旅游装备和制造业园区。四是积极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工业企业投资旅游业,多方面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涪陵旅游业。 第二十四节 旅游与商贸 旅游业本身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类型,在要素结构上包含商贸的内容。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将带来巨大的客流,为商贸流通提供更多的中间环节。涪陵旅游与商贸结合的重点工作,首先以南门山为核心的百亿级商圈为基础,聚人气、聚财气,突破涪陵旅游购物短板。第二,旅游商品销售基地的建设,在主城区、主要景区以及旅游业发展较好的乡镇如武陵山、白涛、大顺、青羊建设旅游商品商贸中心,满足游客购物需求。第三,加强商贸对旅游的服务功能,提高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引导和刺激来涪旅游者的全方位购物需求。第四,发展涪陵特色旅游商品,“十二五”时期以江南主城商圈和李渡新城商圈为依托,以滨江路商业带和太极大道商业带为轴线,形成兴华东路机电产品一条街,顺江大道特色餐饮一条街,洗墨路农资产品一条街,高笋塘路通讯电子一条街等特色商业街区,为来涪游客购物提供便利条件和服务。第五,举办商贸活动,如榨菜新品推介会,进一步宣传涪陵旅游。 第二十五节 旅游与城建 “十二五”时期,城建与旅游的互动,重点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城市作为涪陵的旅游品牌来打造,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考虑旅游形象建设的需要,比如在城市风貌、城市色彩、城市尺度、城市天际线保护方面,都要通盘考虑,城市标志性构筑物要能体现出涪陵旅游品牌形象,彰显涪陵城市品味和性格;第二,在城市交通、城市绿化、城市景观、城市建筑、城市设施等城市建设方面要考虑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城市休闲功能。第三,在城市建设的景观小品、标识系统等方面,充分体现涪陵的旅游形象,如巴文化符号等。第四,保护涪陵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老城休闲旅游,复兴城市记忆,如保护、修复邱家大院。第五,城乡建设要把握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为大旅游项目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城市绿化、集散广场、卫生厕所等方面为旅游项目做好配套支持。 13 第二十六节 旅游与交通 交通是旅游的命脉。“十二五”时期,加快把涪陵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区域枢纽。进一步发挥涪陵交通的带动作用,增开涪陵至市内及周边各重要旅游地区的客运专列;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旅游航道整治,新建和改造一批重要旅游码头,形成若干条水上黄金旅游线路;完善全区干线公路网络,区内重要景区均以道路状况良好的旅游公路连接,旅游环线公路等级达到2级以上,旅游支线公路等级达到3级以上,重要景区均可半小时内到达该区域骨架公路。把涪陵交通体系建设投资向旅游交通适当倾斜,保障六大旅游交通工程:一是“一 个中心”,要打造集合水陆交通枢纽、交通调度、游客集散等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二是“两条风景道”,要推动乌江画廊及农耕文化两条旅游风景道建设,构建重庆市乃至全国最早建成的风景道体系;三是“三大环线”,通过城郊旅游环线、东南旅游环线、西南旅游环线的建设,把涪陵重要旅游景区串联起来,构建涪陵大旅游环线;四是“四个码头”,在长江建设三个、乌江建设一个旅游码头,能停泊千吨级以上的游艇、豪华邮轮;五是“五大枢纽”,渝涪(三环)高速、沿江高速两大骨架公路建成后,将面临一个交叉点、一纵一横四个出入收费站的现实问题,通过五大枢纽建设,实施过境交通、旅游交通分异管理,提高通行速度与效率,简化自驾游收费程序,使旅游景区能够快速接驳高等级公路、机场、码头,形成通畅的旅游大交通格局。六是“六条支线”,实现通往重要旅游景区的旅游支线改造升级建设,具体包括雨台山支线、北山坪支线、天宝湖支线、青羊湖支线、石夹沟支线以及水磨滩环湖支线等。 14 第五章 市场开发 第二十七节 开发原则 一、强化旅游整体形象 提升涪陵以巴文化为核心的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推广“神秘巴国故都,魅力休闲涪陵”的旅游品牌形象,围绕品牌形象策划主题产品,加大品牌营销力度,使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二、坚持大手笔、大营销 “十二五”时期,围绕品牌形象,在涪陵旅游市场开发上,要大手笔投入资金,大动作进行营销,在重点目标市场形成轰动效应。 三、打造大产业、大市场 未来五年,涪陵旅游立足于本地市场,积极拓展入境市场,有序发展出境市场。把握大市场需求规律,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条,把涪陵旅游业建设成为内外市场有序联动,及时响应世界旅游发展趋势的大产业格局 四、政府引导、企业参与 以政府引导营销、企业参与投资、政策扶持企业的原则,构筑良好的投入产出分配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营销环节。 第二十八节 开发方式 一、广告宣传 “十二五”初期,面向基础市场,在平面媒体集中宣传,在渝涪高速公路、重庆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要冲设置旅游标识;在一些专业杂志上刊载专题,进行软文宣传;利用一年一度的节庆会议,在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中国旅游报,顺势宣传涪陵旅游,强化“神秘巴国故都、魅力休闲涪陵”旅游形象;完善涪陵旅游宣传品制作,在区内各部门推广旅游标识,倡导区内各单位包含涪陵旅游标识的名片印制。 二、网络营销 在完善“涪陵旅游在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景区联盟、在线销售系统;与网络媒体如重庆旅游网、携程网、艺龙网、芒果网、天涯社区、新浪旅游频道、途牛网、乐途网、驴妈妈等知名旅游网络平台开展深度合作,邀请知名写手,利用最新传播方式,拓宽网络营销渠道,提高网络营销效果。 三、事件营销 善于捕捉涪陵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重大活动中蕴含的旅游推广机遇,策划组织不同类 型、不同层次、不同反响的事件营销活动,增强旅游宣传的生动性和轰动性,主动宣传,顺势营销,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之后,市场营销要及时跟进,充分发挥事件营销的积极作用。 四、节庆会展 重点办好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中国涪陵榨菜文化节、中国巴文化旅游节,打造出一两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在全区起龙头带动作用的节庆旅游品牌。 15 支持各乡镇和重点旅游景区举办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创新节庆举办模式,积极推进政府、社会、市场的结合和旅游、文化、经贸的结合,增强当地的旅游文化魅力和市场吸引力。 五、人员促销 组织人员到目的地客源市场举办旅游展览会,或对目标市场的专业团体,如作家协会、画家协会、记者协会、大型公司企业等登门拜访,使对方及时了解产品信息,增加信任感。促销人员与重点客源市场的代表性单位、团体、企业、家庭建立长期的联系。 六、其他促销方式 设计发行或者赠送画册、明信片、邮票、挂历、台历、音像制品。拍摄以涪陵为背景的电影或电视剧;组织“巴渝鼓舞”巴文化表演艺术团进行巡演交流活动。 第二十九节 开发措施 未来五年,是涪陵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全面推进的重要阶段,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良性机制 涪陵旅游市场开发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搭建良性旅游市场开发机制,调节规范旅游市场。 二、保障资金来源 保障适当的市场开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倾斜;设立涪陵区旅游营销基金,制定税费优惠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营销投入。2011年开始,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专项宣传资金。 三、组建专业队伍 在市场开发队伍建设方面,组建专门的市场营销队伍,形成上下协同、部门联动,共同开发的局面,积极引进优秀营销人才,开展与专业营销团队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场合,做好涪陵旅游宣传及营销工作。 四、明确重点市场 确立以重庆市作为基础市场,进行重点维护。同时,要把国内一线城市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型城市纳入市场开放重点,利用有限资金,进行精准市场拓展。 五、丰富营销手段 丰富市场营销形式,针对目标市场,采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比如话题营销、节庆营销,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成本低、效果佳的特点,特别是要注重网络软营销手段的运用。 16 第六章 重大项目 第三十节 旅游景区开发 一、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主题定位:三峡水文化博物馆 主题形象: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下碑林 建设内容:特色餐饮街区、江上广场、购物中心、水上芭蕾以及其他以水为主题的娱乐项目。 二、“816”地下核工程遗址公园 主题定位:文化遗产型主题景区 主题形象:惊世军工巨洞?激情三线丰碑 建设内容:包括活动拓展区、生态休闲区、接待服务区、怀旧区、时尚康乐区、主题博览区、全景制高点等方面的内容。 三、巴国故都?枳城 主题定位:枳巴文化体验区 主题形象:巴国故都?神秘古国 建设内容:巴王宫、巴国祭祀台、巴国博物馆、巴国练兵场、巴国民俗街等景点项目,结合巴文化与乌江画廊,有序开发旅游地产项目。将巴国故都旅游区建设成为涪陵旅游发展的引爆点、新的增长极和消费热点。 四、武陵山旅游度假区 主题定位:生态旅游度假区 主题形象:休闲福地?避暑天堂 建设内容:整合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石夹沟风景区、大木花谷景区,建设青天峡、金子山、高山花卉等景观项目,开发山地度假别墅、星级旅游饭店、运动休闲设施、特色旅游小镇。 五、青羊湖旅游区 主题定位:渝商文化旅游区。 主题形象:青羊仙湖?古韵庄园 建设内容:青羊湖休闲度假中心、渝商文化主题环线、渝商庄园观光体验中心、古驿道观光休闲中心三个中心,以及陈万宝私家展览馆、私家膳坊、度假庄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等,最终将其建设成为渝商文化寻源地之一;全国著名的传统庄园式建筑观赏地之一;西南地区特种生态养殖业和特色生态种植业观光的首选地;重庆市民古镇民俗风情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区以及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城乡统筹示范区。 六、天宝湖旅游度假区 主题定位:农耕文化体验区 主题形象:休闲胜境,养生天堂 建设内容:以天宝湖2700亩水面和湖岸山丘为核心建设旅游聚集区;建设水上游览设施、游客接待中心、沿湖特色景观带、湖岸休闲度假区等项目。 17 七、沙溪温泉 主题定位:温泉休闲旅游区 主题形象:生态温汤,梦幻乐土 建设内容: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完成城市广场、景观商业区、高品质居住区、景观商业居住建筑区、滨水休闲度假区、商务酒店区、温泉洗浴区功能区建设。使其成为全市 “温泉功能最丰富、配套设施最完善、文化特色最突出、康体疗效最佳、周边环境最优、旅游氛围最浓、旅游人气最旺”的综合性“温泉大都会”。 八、泽胜温泉 主题定位:温泉休闲旅游区 主题形象:城市热汤,休闲天堂 建设内容:包括设温泉洗浴中心、温泉度假酒店、民俗风情街、主题景观广场等四大主体工程。 九、梨香溪旅游区 主题定位: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主题形象:文明君子镇,浪漫梨香溪 建设内容:建设红酒小镇风情片区、蔺市古镇民俗风情片区、梨香溪异域风情休闲片区、滨水生态农业观光片区。近期建设为AAA级旅游景区;远期建设为AAAA级旅游景区。 十、雨台山旅游度假区 主题定位:综合型旅游区。 主题形象:天人之际?巴国神山 建设内容:包括巴国神山观光带、祈雨体验区、入口印象区、养生度假区三部分。综合项目的营造和景观设施的建设,使之成为涪陵西南地区知名的养生旅游区、重庆养生度假第一山、重庆城乡统筹示范区。 十一、水磨滩度假区 主题定位:休闲度假旅游聚集区。 主题形象:浪漫水磨滩?涪陵会客厅 建设内容:规划围绕中心水域形成十大功能分区,分别是旅游服务区、房车营地、风情小镇、低碳生活实践区、山地运动度假区、总部会所商务区、水上运动区、原生态休闲区、生态养生区以及山地探险区。吸引不同客源地市场的游客来涪旅游,未来打造成为涪陵会客厅、重庆后花园、西南地区旅游度假时尚休闲的新地标。 十二、北山特色文化旅游区 主题定位:涪陵特色文化基地 主题形象:理学源流?文化之巅 18 建设内容:拟建设面积约4000亩,将依托点易园、点易古镇、北山道院和山顶休闲公园打造北山特色文化旅游区,重视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将其建设成为涪陵旅游文化高地,再现“理学之宗”的文化繁荣景象。 第三十一节 旅游接待设施 一、涪陵区旅游集散中心 集旅游、销售、服务、展示、咨询、洽谈、商务为一体的旅游消费综合场所——“旅游消费专业站场”。 建设规模:8000M2。 二、高端住宿设施 “十二五”时期,规划建设5家五星级旅游饭店,具体规划见表4。 表4.“十二五”时期五星级酒店建设情况一览表 第三十二节 旅游基础设施 一、旅游码头建设 “十二五”期间,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建设江北游艇基地,利用岸线500米,设置5000吨级客运泊位2个,游艇泊位50个,陆域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将糠壳湾货运作业区改造成豪华邮轮停泊基地,利用岸线465米,设置5000吨级邮轮停泊泊位1个,游艇泊位50个,陆域占地面积3.75万平方米。启动改造龙王沱、大东门等客运码头设施以满足城区旅游观光需要,设计年通过能力200万人次。建设蔺市旅游客运码头,规划利用岸线300米,建设5000吨级旅游客运泊位1个,年通过能力50万人次。通过旅游码头的建设和完善,引导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千里乌江画廊旅游带游客在涪陵驻停。 二、旅游道路建设 (一)东南旅游环线,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道路,逐步形成东南旅游环线。重点将双龙旅游公路(白涛街道新龙至武陵山乡上龙,全长13.28 19 公里),建成二级公路;将大木-木根路涪陵段(武隆木根-武陵山森林公园,涪陵段长6公里)建成沥青混凝土三级公路。 (二)西南旅游环线,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新建和改扩建道路,逐步形成西南旅游环线。重点将新妙镇-大顺乡-龙潭镇-青羊镇-马武镇-蔺市镇路段,建成沥青混凝土二级公路。 (三)其他旅游公路 1、水磨滩环湖公路,在已建成7公里环湖旅游道路的基础上,改扩建7.713公里,按照三级公路标准修建,使水磨滩陆路交通线围合。 2、北山坪旅游环线公路,以长江三桥—涪陵长江大桥之间现有北山坪道路为基础,拓宽路面,提高建设标准,达到二级公路标准。该段扩改建工程规模为6公里。 3、雨台山旅游道路,乌江二桥-雨台山景区,全长15公里,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改扩建。 第七章 投资效益 第三十三节 投资规模 根据涪陵的客观实际以及总体规划,旅游业投资包括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及环卫建设、服务接待设施建设、教育、管理、促销及其他投资,预计“十二五”时期,继续加强标杆项目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816地下核工程遗址公园的保护性开发,同时要积极应对休闲度假时代特征,加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巴国故都旅游区、巴王陵遗址公园、天宝湖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部分条件较好的项目完成投资,采取边开放边建设、滚动投资的策略。 “十二五”时期,建设预计总投资163.96亿元左右,其中政府投资32.79亿元、市场投资 49.19亿元、其他方面投资81.98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中道路投资6.09亿元,码头投资4.60亿元;接待设施建设中五星级酒店投资14.5亿元,其他接待设施建设23.20亿元。 20 注:表5中政府投资占到旅游项目总投资的20%、市场投资占到旅游项目总投资的30%,其他投资占到项目总投资的50%来计算;接待设施中其他接待设施建设投资费用按照五星酒店投资费用的1.6倍进行计算。 第三十四节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一)增加旅游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以接待游客为基础,其旅游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占全区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以及就业人员都会随之有所增加。此外,随着旅游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亦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产生间接收益,优化本地的产业结构。预计至2015年,综合旅游收入将超过50亿元,财政贡献扩容至4亿元。(预算理由:按照涪陵区旅游收入50亿统计,旅游业增加值按保守估算比率80%计,增加值为40亿;考虑到鼓励政策,仅把增加值纳入营业税,以5%计,营业税2亿元;以利润率40%计,所得税率按照优惠政策15%计,应缴所得税2.4亿元,财政贡献约4亿元,这也低于GDP统计,比如2009年涪陵GDP300亿,而财政达30亿。) (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产业“一业兴”带动“百业兴”,进而使内需成倍扩大。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 4.3元收入;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相关行业就业机会;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测算,在发达国家,旅游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产值可扩大2.71倍,国民收入扩大1.36倍,投资扩大0.25倍。因此,随着涪陵旅游业的发展,将有效的促进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旅游业和当地传统产业发展的双赢。 二、社会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日益凸显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能够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增进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部门。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特色旅游展示区,不仅可以扩大传统服务业规模,繁荣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宾馆会展、商品生产销售,还可以促进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解决居民就业。涪陵要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培育旅游发展板块需要大量的工作服务人员。因此每年直接新增旅游岗位,为调整产业结构、人才转移创造条件,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21 (三)促进公共事业。以产业辐射带动相关产业高速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收入,为涪陵公共事业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四)提升市场人气。通过旅游项目开发、旅游节庆的举办,有效吸引客源市场,提高涪陵人气度和社会知名度,有助于活力涪陵、开放涪陵形象的展现,吸引外来人才、资金关注涪陵、投资涪陵、建设涪陵,有助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让涪陵“双百”目标早日实现。 (五)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量的企业家、专家和学者通过旅游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我们低成本学习借鉴,加快观念更新,促进我区扩大对外开放有。 三、环境效益 (一)强化环保意识。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对居民和游客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恢复涪陵境域内的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营造更好的森林环境,为产业发展奠定环境基础。 (二)促进生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旅游开发要求加大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改善植被状况。打造乌江沿岸创意基地、文化产业园区,对废弃工矿场址的生态治理,有利于促进生态恢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优化人居环境。涪陵旅游目的地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迅速改善城市、旅游景区、公共道路、水域等空间环境质量,有利于加快建设宜居涪陵、宜业涪陵、宜游涪陵,提高人居生活品质。 22 第八章 政策措施 第三十五节 扶持政策 一、土地利用优化 优先提供旅游开发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实施征地拆迁,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享受与廉租房同等的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旅游建设时序,按照合理合法原则尽量缩短拆迁、征地、流转、租用等事项的办理时间;鼓励“酒店+地产”、“景区+地产”、“温泉+地产”等开发模式。 二、优惠税收调节 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全力争取国家和市上三峡后续发展资金、节能专项资金、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投入专项资金等方面的政策性资金,力争市级及以上工业和信息化、“三类经济”资金争取到位,份额占全市总量的3%—5%,让企业充分享受到相关的优惠、扶持与激励政策,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项目融资扶持 由区政府出资成立国有旅游公司,投资经营旅游大项目;区政府的国有投融资公司优先为旅游大项目企业提供担保;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允许享受中小企业贷款的优惠;项目建设暂遇资金困难时区内金融机构应予以信贷支持;区内金融机构允许大项目业主依托景区经营权抵押、动产抵押、权益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和旅游门票权质押等获取建设贷款。 四、规费减免鼓励 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及相关的建设规费;优先保障投资开发所需的水、电、通讯设施;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已经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免征排污费。 五、产业资金倾斜 旅游产业基金优先扶持旅游大项目建设,提高贷款贴息比例;参照三峡库区后扶产业项目,给予1至3年80%的贷款贴息;大项目运营后实现当年营销目标的可享受市、区两级旅游宣传营销奖励政策。 六、统筹城乡旅游改革试点支持 尝试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为旅游资源一体化改革提供政策支持;位于“一带一区”范围内的旅游大项目享受重庆市“一带三区”统筹城乡旅游改革试点的各项扶持政策。 七、扶持旅游新业态发展 促进游艇、水上运动、高尔夫、登山、攀岩、自驾游、网络旅行社和会展旅游、商务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发展。探索并完善扶持游艇产业发展的政策。 第三十六节 保障措施 一、创新发展体制和机制 (一)建立大旅游发展机制,整合全区各类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23 (二)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组建涪陵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旅委),区长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主任,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委员。旅游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旅游局。 (三)创新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强化旅游行业管理职能,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原则,推行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 (四)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机制,组建国有控股旅游开发经营实体,加快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保证旅游开发经营品质。 二、保障旅游建设资金。 (一)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旅游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品牌宣传等。 (二)对区重点旅游和创新项目给予补助和奖励。对推进旅游业发展贡献突出、成绩显著的地方、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三)认真落实旅游企业所得税税率减按15%计征得政策,旅行社的营业税,计征基数可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实际费用。 (四)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金融部门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以旅游景区收入为抵押向银行贷款。 三、营创旅游发展良好氛围 (一)营造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统筹、调控、规划、宣传、推介、行业管理、督促检查、联系指导等职能,避免政出多门、多层管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三)优化政务环境,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流程,推广网上审批,提高行政效率。 四、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一)积极探索旅游发展目标任务考评机制,把旅游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相关部门与旅游部门联动执法检查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 (三)提高旅游行政执法效率,减少对旅游企业的干扰,减轻旅游企业负担。 五、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一)制定旅游人才培养、培训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整合区内旅游教育资源。鼓励地方院校与区政府采取联合办校、联合办学等形式,依托大、专院校资源,共同培育旅游人才。 (二)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考试、资格认证制度。 (三)对旅游职业短缺人员实行高薪聘请和优惠待遇从区外引进,建立选拔任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动。 24
本文档为【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0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09-01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