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

举报
开通vip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6标段测绘方案设计与实施 摘要: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HCZJ-6标段为双线无碴轨道,速度目标值为 350km/h,无碴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对测量要求非常严格。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是相对于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而言,客运专线铁路的平顺性要求非常高,轨道测量精度要达到毫米级。其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与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完全不同。我们把适合于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体系称为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把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简称“精测网”...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6标段测绘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设计与实施 摘要: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HCZJ-6标段为双线无碴轨道,速度目标值为 350km/h,无碴轨道客运专线运行的高平顺性、高舒适性对测量要求非常严格。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是相对于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而言,客运专线铁路的平顺性要求非常高,轨道测量精度要达到毫米级。其测量方法、测量精度与传统的铁路工程测量完全不同。我们把适合于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体系称为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把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简称“精测网”,精测网包含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三网合一”: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坐标高程系统的统一;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起算基准的统一;线下工程施工控制网与轨道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的坐标高程系统和起算基准的统一;坐标高程系统和起算基准的统一;测量精度的协调统一;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测量精度的协调统一。 高铁测量工作的内容: 线路平面高程控制测量,线下工程施工测量,轨道施工测量,运营维护测量以及沉降观测。平面控制测量方法:GPS测量:用于建立CP?、CP?控制网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分为勘测高程控制测量、水准基点高程测量、CP?控制点高程测量。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高程控制网应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在勘测阶段,不具备二等水准测量条件时,可分两阶段实施,即:勘测阶段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线下工程施工完成后,全线再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建立水准基点控制网。 本文介绍了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变形观测的方法以及详细流程,并简单介绍了现场放样的方法。 关键字: 高铁,测量,设计,实施 HCZJ-6 Shanghai-Hangzhou high-speed rail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solutions Lot Hangzhou, Shanghai-Kunming Railway Passenger and Cheung Sha Abstract: HCZJ-6 tenders for the two-lane track, the speed target is 350km / h, Passenger Ballastless high smooth running, high comfort, very strict requirements on the measurement . Passenger rail millimeter measurement accuracy, measurement methods, measurement accuracy requirements are high, but precise measurement is generated in this context, it i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high-speed railway has been carried out. Especially a problem if the settlement will affect the duration, of laying, of fine tuning, of track irregularity, of comfort, safety of operation. Therefore, precise and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high-speed rail is to build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high-speed, precision measurement, programKeywords: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高铁发展的现状以及精密测量的重要性........................... 1.2 线路概况......................................................... 1.3 工作内容......................................................... 第2章 平面控制测量 2.1 平面控制点点号编排 .............................................. 2.2 平面控制网布设要求 .............................................. 2.3 选点及埋石....................................................... 2.4 GPS网精度指标、观测要求 .......................................... 2.5 GPS外业观测 ..................................................... 2.6 国家点联测 ...................................................... 2.7 GPS框架网(CP0)数据解算与检核 .................................... 2.8 CPI、CPII GPS网数据解算与检核 ..................................... 第3章 高程控制测量 3.1 水准路线布设 .................................................... 3.2 水准点编号 ...................................................... 3.3 水准点选点 ...................................................... 3.4 水准点标石、标心、埋石 ........................................... 3.5 水准测量观测 .................................................... 3.6 国家点联测 ...................................................... 3.7 计算 ............................................................ 第4章 控制网复测以及施工控制网加密 4.1 控制网维护、控制网的复测......................................... 4.2 平面控制网加密................................................... 4.3 高程控制网加密................................................... 第5章 路基沉降观测 5.1 路基的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5.2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典型示意图................................... 5.3 观测元件的选取和埋设............................................. 5.3 观测断面的设置和观测点数量....................................... 5.4 观测精度指标和频次............................................... 5.5 沉降变形观测线路布置............................................. 第6章 桥墩变形观测 6.1 桥涵变形观测总体原则............................................. 6.2 观测点的布置..................................................... 6.3 观测精度指标、观测频次............................................ 6.4 桥涵沉降变形观测线路布置......................................... 6.5 过渡段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7章 线路施工测量 7.1 线路施工测量方法和内容 7.2 路基施工测量 7.3 桥梁施工测量 第8章 资料提交 8.1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总体原则....................................... 8.2 资料整理提交的种类及时间.......................................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第1章 绪论 1.1 高铁的发展现状及精密测量的重要性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高铁通车运营。到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经达到6552公里,其中,新建时速250 公里,350 公里的高速铁路有3676 营业公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 公里,250 公里的高速铁路有2 876营业公里,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将在2012年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专线网。“四纵”包括京哈客运专线(1860公里)、京沪高速铁路(1300公里)、京广客运专线(2230公里)、上海,宁波,深圳快速铁路(1700公里)。“四横”包括青岛,太原客运专线(770公里)、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1400公里)、成都,重庆,武汉,南京快速铁路(1900公里)、浙赣客运专线(880公里)。作为一种交通方式,高速铁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舒适的、快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项产业,高速铁路在刺激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速铁路行车速度快,列车运行安全和舒适度对轨道的高平顺性和高稳定性要求高;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大量铺设无砟轨道,轨道板的铺设和轨道(道岔)精调都需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量技术做保证,轨道基准点和轨道(道岔)精调需要达到亚毫米级测量精度,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要求1毫米测量精度,轨道板的铺设需达到亚毫米,毫米级的测量精度;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检测过程中的测量很多都属于精密工程测量的范畴;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层次多,领域广,工作量繁重,是铁路建设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1.1 线路概况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基本为东西走向,位于东经112?48',120?18',纬度27?41',30?15'之间。线路横贯浙、赣、湘三省昌、,途经杭州、南长沙三个省会和金华、衢州、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七个地级市。与既有沪昆铁路交叉并行,与杭甬客专、金温铁路、皖赣铁路、九景衢铁路、合福铁路、向莆铁路及武广客专等设计或在建铁路相衔接,全线设有杭州东、杭州南、诸暨、义乌、金华西、龙游、衢州、江山、玉山南、上饶、弋阳、鹰潭北、东乡北、进贤南、南昌西、高安、新余北、宜春东、萍乡北、醴陵北、长沙南共计21 个车站。沿线属丘陵低山地貌,丘陵低山区大多相对高差不大,一般小于200米,赣湘交界处为罗宵山脉,地势较陡相对高差达200,500米。全线水系发育,河流交错。线路需跨越钱塘江、浦阳江、金华江、灵山港、乌溪江、江山港、信江、抚河、赣江、锦江、袁河、浏阳河等主要江河。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HCZJ-6标段为双线无碴轨道,速度目标值为 350km/h。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标段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龙游县、衢江区和柯城区,起讫里程为:DK212+155.08~DK247+173.41,全长35.023km。 1.2 工作内容 平面坐标系统与原测相同,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椭球体参数采用WGS84椭球(长半轴a=6378137.0 ,扁率1/f= 298.257223563),本标段分带投影如下: CPI范围 投影名 中央 投影面大地 高(米) 子午线 起点 终点 WGS84椭球 119-00-00 NCPI071 NCPI085 70.0 WGS119-00-(70m) 高程系统与设计高程系统一致,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依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要求,按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对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VI标段进行精密控制网布设及测量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框架平面控制网(CP0)布设及测量;(2) 基础平面控制网(CPI)布设及测量;(3) 线路平面控制网(CP?)布设及测量;(4) 高程控制网(二等水准)布设及测量; (5) 与V标范围内施工控制点及VII标范围内施工控制点联测,形成测量搭接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6) 现场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7) 观测数据计算、成果资料的整理等。 第2章 平面控制测量及实测数据处理 2.1 平面控制点点号编排 CP0 GPS控制点因与CPI共点,采用CPI编号,在点之记中注明。GPS B、C级平面控制点分别由“CPI”和“CPII”加3位、4位流水号组成,自杭州至长沙方向编号,点号唯一。 2.2 平面控制网布设要求 CP0点布设:在铁路设计中线两侧不大于10km范围内,按50km左右设置一个,可采用与满足CP0要求的CPI控制桩共点。 CPI点布设:在铁路设计中线两侧50m至500m范围,按4000m间隔布设一个点。为兼顾GPS网形,在实地条件允许时,CPI可在铁路中心线两侧错开布点。 CPII点布设:在铁路设计中线两侧50m至150m范围,最远不超过200米,按600m-800m间隔布设一个点,且相互通视,困难地段至少有一个通视点。为兼顾GPS网形,在实地条件允许时,CPII可在铁路中心线两侧错开布点,并必须考虑路基对通视的影响。当CPI点位满足CPII点位要求时,CPII点可与CPI共点。 无砟轨道平面控制点布设要求 控制网级别 测量方法 测量等级 点间距 备注 CPO GPS 国家B级 50KM 可与CPI共点 CPI GPS B级 4KM一个 长度大于一千 米隧道进出口 各设一对通视 点 CPII GPS C级 600-800m 导线 二三等导线网 400-600m 隧道内 2.3 选点及埋石 CP0、CPI、CPII控制点首先在设计图纸上设计,设计时考虑点的位置,高程面应尽量在线路平均高程面上。外业选点时依据点位设计,选在地质情况稳定、地基坚实,且地下水位较低,利于GPS观测,不易被施工等因素破坏,能长期保存的稳定区域。 (1)点位必须选择在四周开阔的区域,在地面高度角15度内不应有成片的障 碍物。点位不易被破坏。 (2) 点位应选择在交通方便,且利于安全作业的地方。 (3) 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其它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如金属广告牌等)。 (4) 点位须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宜小于200m,并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宜小于50m。 标石坑以选点所确定的位置为中心挖掘,标石坑大小以方便作业为准,其深度要求:CPI不小于1.4m,CPII不小于1.0m。埋石时必须按照设计我要求做。 2.4 GPS网精度指标、观测要求 GPS网精度指标: 无砟轨道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固定误差 比例误系数约束点间的约束平差后如下 : 表4-3 控制网级别 b(mm/km) 边长相对中最弱边边长 误差 相对中误差 a(mm) CP0 5 1 1/500000 1/250000 CPI 5 1 1/250000 1/180000 CP? 5 1 1/180000 1/100000 GPS观测要求: 观测所使用的GPS仪器必须是通过鉴定,标称精度不低于5mm+1ppm的进口双频接收机。 (1)CP0:每个CP0站点与其相邻的CP0站点的连接数不小于3个,联测的GPS永久性跟踪站点与其相邻的CP0站点的连接数不小于2;CP0站点应与IGS站点、国家地壳形变监测站点或国家B级以上GPS永久性跟踪站点进行联测,联测的站点数不少于2。 (2)CPI、CPII:独立基线边长度不得大于15公里。观测的独立时段应重置仪器。CPI、CPII均须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形成大地四边形。在与其它铁路平面控制网衔接处,须有2个以上的CPI控制点相重合,并在测量成果中反映出相应关系。CP?测量在CPI的基础上进行。 GPS观测要求 CP0 CPI CPII 观测模式 静态观测 静态观测 静态观测 卫星高度角 ?15?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20 ?6 ?4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30 ?30 ?20 (min) 独立观测时段数 ?4,其中至少一2 2 个时段是在晚间 观测 时段长度 ?360分 ?90分 ?60分 采样间隔 30秒 15秒 15秒 PDOP值 ?4 ?6 ?8 2.5 GPS外业观测 (1) 作业前,光学(激光)对点器与基座必须严格检查校准,在作业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保持正常状态。对中误差小于1mm。 (2) 天线安置应严格对中、整平,正确量取至仪器指定的天线参考点高度,并须获得厂商提供的参考点至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常数,以便于在随后的数据处理中精确计算天线高。 (3) 天线高每时段测前(必须在开机之前)和测后(必须在关机之后)各量取一次,每次应在相同的位置,从天线三个不同方向(间隔120?)量取,或用接收机天线专用量高器量取,两次量取误差不大于?2mm时,取平均值记入观测手簿。 (4) 测站上所有规定作业项目经认真检查均符合要求,记录资料完整无缺,将点位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5) 在有效观测时段内,如中途断电,则该时段必须重测。因观测环境及卫星信号等原因造成数据记录中断累计时间超过25分钟,则该时段重测。 (6) 每一同步环观测2个时段,不同时段应改变仪器高度,并改变天线方向180度,以获得重复基线,仪器必须严格对中整平,尽量避免因多次安置仪器对重复基线较差带来的影响。 (7) CP0观测应记录测站的气象元素(温度、湿度和气压)。 2.6 国家点联测 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采用WGS 84坐标系统,为与国家及地方坐标系统建立联系,需引入1954北京坐标系和国家2000坐标系。平均约50公里联测一个国家三等及以上国家控制点,且在网中均匀分布。 2.7 GPS框架平面控制网(CP0)数据解算与检核 (1)采用联测的IGS基站(武汉、台湾、上海)的最新ITRF参考框架下的精确已知坐标作为全网的起算数据,其点位坐标精度应优于0.1m。 (2)使用适合长基线精密解算的软件Bernese,采用精密星历进行基线向量的解算;应采用多基线解算模式进行基线解算;计算结果应包括基线向量的各坐标分量及其协方差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采用实测的气象元素进行计算。 (3)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小于10%。 (4)由基线解算重复性得到的基线较差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第“12.4.2”条的规定。基线长度年变化率小于3mm/年。 (5)基线向量的独立环闭合差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第“12.4.3”条的规定。 (6)每一同步环作无约束基线向量空间平差时,选用1个站点坐标为起算基准。无约束平差要进行方差σ2检验和每个改正数的粗差检验。 (7)全网作整体平差时,选用IGS站点的已知坐标作为强制约束条件。平 差后需要进行验后单位权方差σ2检验和转换、形变参数的显著性检验。检验后,应消去不显著的参数,重新进行平差计算。 2.8 CPI、CPII GPS网数据解算与检核 (1)GPS基线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解算,基线解算采用广播星历为原始数据的双差固定解, GPS网基线解算采用LGO 6.0软件,网平差采用鉴定合格的专门软件。软件名称要求在技术总结中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 (2) 每天要对观测数据进行闭合环、重复基线进行计算检核。及时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和质量分析,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方案 要求。单基线解算不合格时,要分析原因。 解算出每一时段的基线向量边后,同一时段观测值的资料剔除率应小于10%; 独立观测边闭合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n×σ、Wy?3n×σ、Wz?3n×σ、W?3n3×σ 上式中:n—闭合环边数,σ—标准差 重复基线较差应小于GPS接收机标准差的2 倍。当检查发现,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应采取补测或重测。 22,,a,(bd)中误差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 σ——标准差(mm); d——相邻点间距离(km),或GPS网的平均基线边长。 固定误差a(取值为5),比例误差b(取值为1)。 当各项要求符合标准后,应以全网有效观测时间最长网点的WGS-84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Δx,VΔy,VΔz)绝对值应小于3σ。 (3) 在三维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基础上,进行三维约束平差。CPI采用框架网CP0点进行三维约束平差;采用坐标转换软件把CPI控制点的三维空间直角坐标转换为平面坐标后,CPII网采用CPI网点分带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第3章 高程控制测量 3.1 水准路线布设 水准控制网应全线一次布网测量;全线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水准路线沿线路布设;全线需要布设基岩水准点和普通水准点,组成统一的高程控制网。基岩水准点搜集国家既有基岩点直接利用; 二等水准测量线路基本沿线路布设成附合水准或闭合水准。以可靠、稳定的一、二等水准点作为高程起算和构成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不能按支水准路线观测。 3.2 水准点选点、编号 基岩水准点可收集国家既有基岩点直接利用。普通水准点:《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要求一般不大于2km一个,并位于离开线路中线50,300m范围内。必须保证地基坚实稳定,不受施工影响,利于标石的长期保存与观测。 下列地点不应选埋水准点: 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区; 土质松软的地点; 距已有铁路50米、公路30米以内; 在修建铁路及其设施时可能毁坏标石的地点; 地形隐蔽不便观测的地点; CPI、CPII点在满足二等水准对点位的要求时,可共用。 独立水准点点号由“BSII”加两位流水号组成,BSIIXX。水准点与CPI、CPII共点时,采用CPI、CPII点号前加“G”,即GCPIXXX、GCPIIXXXX。流水号由东到西从001顺次编排,点号唯一。 3.3 水准点标石、标心、埋石 普通水准点标石采用预制,正四棱柱状标石,桩面尺寸15cm×15cm,底面尺寸20cm×20cm,标石长度为90cm。标石顶面按上图规格压印点号和标注“杭长客专”字样。点号大小依桩面大小而定,字模要预先作好,在预制标石时压印在标石顶面,并涂填红油漆。 普通水准点:标石坑以选点所确定的位置为中心挖掘,标石坑大小以方便作业为准,其深度要求不小于1.4m。采用预制标石在施工时必须先在标石坑底部采用贫混凝土,回填时标石四周分别采用贫混凝土和素土回填,并夯实,做好保护井和保护盖板。 3.4 水准测量 1.二等水准网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以联测的一、二等国家点为起算点,采用经过鉴定合格的专业软件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 2.使用Leica DNA03精密电子水准仪或同精度的其它电子水准仪,2m或3m铟瓦条码水准尺,自动观测记录,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必须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 水准测每千米水准每千米高 限 差 量等级 测量偶然中差全中误 误差(mm) 差(mm) 检测已测往返侧不符合路线左右路线 短高差之符值 或环线闭高差不符 差 合差 值 二等 1.0 2.0 --- 注:L取线路长度,不取水准路线长度。 3(电子水准仪观测顺序如下: 往返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前-后-后-前。 由于水准点之间距离较短,水准点均作为观测中间歇点。 4.观测要求和限差: (1)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 等级 视距(m) 前后视距差(m) 视线高度(m) 积差(m) 次数 二等 ?3且?50 ?1.5 ?6.0 ?2.8且?0.55 ?2 (2)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精度: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3.5 国家点联测 二等水准测量一般150km与国家一等或二等水准点联测一次,困难地区不大于400km,构成附合水准路线。测区内联测设计二等水准点18个。 3.6 计算 以联测的国家一、二等水准点为起算点,采用经验鉴定合格的平差软件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 水准测量计算取位: 往(返)测往(返)测距往(返)测距各测站高往(返)测高高程等级 高差总和离总和(km) 离中数(km) 差(mm) 差中数(mm) (mm) (mm) 二等水0.01 0.1 0.01 0.01 0.1 0.1 准 平差前,应对每一测段的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进行检核,满足要求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平差计算时当水准网的附合路线或环线超过20个时,还应按附合或环线闭合差计算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 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为: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为: 式中,为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单位毫米;为测段长,单位千米;n为测段数;W为经过各项修正后的水准环线闭合差,单位毫米;N为水准环数。 第4章 控制网复测 4.1 控制网维护与复测 控制网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强的工作,控制网维护需要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控制网需要在施工期间进行定期维护和复测。控制网在维护过程中,对丢失和破坏的标石按原测标准用“同精度扩展法”进行恢复或增补。 (1)复测周期 CPI、CPII及水准控制网复测周期应为每年一次,直至工程施工完成交付运营为止。即:在控制桩交付施工单位后,施工单位施工前应进行全网复测;CPIII控制网建网前,应对全线控制网进行复测;工程完工后交付运营前应进行控制网竣工验收复测。 (2)不定期复测 由于点位均在施工沿线,必须考虑丢桩、桩位移动等情况,根据施工过程情况不定期复测。 (3)复测技术要求 复测时采用的观测方法、使用的仪器和精度及平差计算方法应按建网时相应等级的规定进行。 4.2 平面控制网加密 采用四等GPS测量方法施测,施工控制网加密就近符合到CPI或者CPII控制 点,采用固定数据约束平差,根据网形的需要及施工实际情况可取消施工使用不到的CPI和CPII控制点。 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系基线方位角约束点间的边长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等级 a(mm) 数b(mm/km) 中误差(”) 相对中误差 相对中误差 四等 5 2 2 1/100000 1/70000 四等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四等 项目 卫星高度角(?) ?15 有效卫星总数 ?4 时段长度(min) ?60 静 态 测 量 观测时段数 1 数据采样间隔(S) 15 PDOP或GDOP ?10 (1)GPS网布设与观测 根据原控制网为带状线形布设的特点,为保证取得高精度的观测成果,GPS 网观测时要求连续推进,并有很强的网形结构。同步作业图形之间采用边连接和网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在网形设计时做到: 1)每个点有3条及以上独立基线相连接;2)GPS独立基线传递必须是边连接,组成大地四边形或多边形连接;3)在选取独立基线构网时,以相邻点之间的边作为传递边。4)同步观测时段数为1个时段,每时段为至少60分钟。 (2)基线解算 GPS网的数据处理,包括GPS的基线解算和内业平差两方面。采用徕卡自带的LGO7.0软件进行基线解算,利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编制的CosaGPS V5.20软件进行平差计算。观测数据采用徕卡自带的LGO7.0软件进行数据导入、基线解算处理和质量分析。数据剔除率,10%,解算模式采用能够双差固定解。基线解算好后检查基线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导出基线向量为ASCII码文件,作为平差的原始基线向量数据。 (3) 外业成果验算 每天外业观测结束后,随即进行基线解算,并按以下要求进行独立环、重复观测基线的检验。 a.重复观测基线检核 同一条边重复观测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满足: 2ds?2σ 22,,a,(bd) (公式1) 其中:a为固定误差,单位mm b为比例误差,单位mm/km d为基线长度,单位为km 式中:ds为重复观测的基线较差,σ为相应等级的标准差。 b.独立环检验 干条独立基线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 若 W,3n,W,3n,W,3n,yxz W,33n, 其中,n为独立环的边数,σ为相应等级的标准差(按公式1计算)。 c.基线改正数检验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下式: V?x?3σ V?y?3σ V?z?3σ σ为相应等级的标准差(按公式1计算)。 以上各项外业检验,利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编制的CosaGPS V5.20软件进行。 (4) GPS网三维无约束平差 把参加平差的所有独立基线,在WGS-84坐标系下先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主要目的是检验GPS网的内符合精度情况,剔除粗差等。 (5) GPS网二维约束平差加密GPS网采用全标段整体平差的方式进行,以标段内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控制点作为约束点进行本标段加密控制网二维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在WGS84椭球独立坐标系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中应检验基线边方向中误差?2〃、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70000,是否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四等精度要求。 (6) 内业平差成果精度分析 (1)全网共有重复基线数为90条,所有重复基较差均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3.6-1条规定,测设基线的长度较差小于GPS接收机 22标准差的倍(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所有指标均说明全网观测数据质量可靠,成果质量优良。重复基线较差最大边及其限差如下: 表 GPS施工控制网最大重复基线较差 限差/ 合格起点 终点 DX(m) DY(m) DZ(m) S(m) 与否 较差 (mm) 15.1557 -864.7150 -389.2546 -175.7445 964.4363 CPD6120 CPII376 合格 -864.7184 6.9228 -389.2614 -175.7507 964.4432 全网共有闭合环223个,其闭合环的闭合差均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3.6-2条规定。所有指标均说明全网观测数据质量可靠,成果质量优良。环闭合差最大的如下表: 表 GPS施工控制网最大闭合环 DX(mm) DY(mm) DZ(mm) DS(mm) 相对闭 合差合格与闭合环 (ppm) 否 限差 限差 限差 限差 13.20 -28.40 -29.50 43.02 9.55 合格 NCPI081-CPD6310- CPD6304 52.50 30.31 30.31 30.31 全网基线向量改正数均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其中改正数最大基线边为: 表GPS施工控制网最大基线向量改正数 V_DX(cm) V_DY(cm) V_DZ(cm) 合格与起点 终点 否 限差 限差 限差 -0.66 1.45 1.14 CPD6310 NCPI081 合格 1.6 1.6 1.6 GPS加密平面控制网空间三维无约束平差后,全网最弱边 (GCPII377-CPD6201)边长相对中误差为4.66ppm,即1/215000;全网最弱点(CPII406)点位误差为1.15cm。 平面二维约束平差后,全网最弱边(GCPII377-CPD6201)边长相对中误差为8.52ppm,即1/117000,全网最弱点(CPD6301)点位误差为0.42cm;方位角误差最大为1.82″(GCPII377-CPD6201)。全网边长相对中误小于《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70000的要求。所有指标均说明全网观测数据质量可靠,成果质量优良,满足GPS四等的精度要求。 4.2 高程控制网加密 加密高程控制测量应起闭于线路水准基点,采用同级扩展的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1)外业观测:本次高程控制网加密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观测均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执行,实施往返观测。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每千米高差测段、路线往返检测已测每千米高差偶水准仪水准附合路线 等级 全中误差测高差不符值测段高差然中误差(mm) 等级 尺 闭合差 (mm) (mm) 之差 4L4L6L二等 ?1 2 DS05 铟瓦 ? ? ? 注:表中L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单位km。 水准观测的测站限差(mm)见下表: 检测间歇点高差之等级 读数之差 高差之差 差 二等水准 0.5 0.7 1 (2)加密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 加密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2006进行,对部分往测高差不符值超限的测段进行了返工重测,每GB/T12897- 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Δ,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w; MΔ和Mw 按下列公式计算 根据《精密控制网复测成果》评估设计水准点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以《精密控制网复测成果》确定准确无误的设计水准基点为二等水准加密测量的固定点。二等水准加密测量是在设计水准点的基础上测设,以相邻两设计水准点作为加密控制点的固定点进行严密平差,水准平差软件采用南方平差易进行。 高差测量偶然中误差统计表可以看出观测数据满足《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要求,观测数据合格。精度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情况:1)最大高差不符值测段CPII369 至 S6113,往返测高差较差1.92,限差?4 * SQRT(1.01)=4.03,合格。详见附表《二等水准精度统计表》。2)最大闭合差水准路线:[CPI080-S6342-S6340-S6339-S6338-S6337-S6334-S6333-S6332-S6331-S6330-S 6329-S6328-S6327-S6327-1-NCPI082],高差闭合差=-4.92(mm),限差=?4 * SQRT(8.068)=?11.36(mm)路线长度=8.068(km)合格。 3)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 0.53 (mm),规范允许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1(mm)合格,详见附表《二等水准精度统计表》。 4)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0.84(mm), 规范允许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 =2(mm)合格,详见附表《高差全中误差计算表》。 精度统计均满足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水 准的要求,详见附表《二等水准精度统计表》,高程网闭合差详见《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标段施工控制网测量平差报告》。从数据可以看出: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标段高程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成果完全满足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的要求,成果质量合格。 第5章 路基沉降观测 5.1 路基的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位移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过程中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 尽量将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以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按设计要求设置(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4 一般地段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沉降量的依据。 5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准确、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确保观测工作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6 观测断面及测点布置以设计文件为准。 5.2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典型示意图 观测断面的设置、观测内容、元件布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设计断面类型众多,目的和意义以及设置方式基本一致,代表性观测断面示意图如下: 图5.2.1 代表性观测断面示意图 5.3 观测元件的埋设 沉降观测桩(点) 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 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点),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2.0m处。埋设规格见附图5.3.1,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沉降观测桩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测量。 砂浆φ20mm钢筋 5 300级配碎石级配碎石 150 图5.3.1 路基面沉降观测点设置参考图(单位:mm) 沉降板 由底板、金属测杆(φ20mm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49mm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30cm×30cm,厚0.8 cm;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测量。 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图5.3.2 沉降板样式图 剖面沉降管:由测斜管及测斜仪组成,把测点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倾斜角度换算成沉降或水平位移。测斜仪建议选用活动测斜仪,以实现自动或人工观测。管材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管端接口密合。 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表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两头应砌筑观测坑,并加设盖板,以方便观测及对孔口进行长期保护,并做好坑内及其周围的排水。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0.5 m×1.0m。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观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1) 沉降管安装前应进行预接:测斜管采用带导槽的专用套管,相邻两套管应用配套接头管和螺丝预先紧密连接。测斜管接长时应使导向槽严格对正,不得偏扭。然后,在管接头处外部做好对准标记和编号,以确保正式安装时导槽方向不变,且测头在导槽内滑动时畅通无阻。 (2) 安装时,首先将沉降管的端头用封盖密封。然后按照预先做好的导槽对准标记和顺序编号,依次用配套接头管和螺丝对与其相邻的上一段沉降管进行连接,用生胶密封。最后按照设计将沉降管安装到位。在放置过程中,要使导向槽保持准直,并尽可能接近最后的对准位置。 (3)沉降管按要求放到位后,检查导槽方向是否与设计方向一致,如果相差较大,则应加以纠正;如果方向正确,则用测头沿导槽放置于滑降管内来回滑动数遍,以检查导槽是否畅通,如上下自如则说明安装成功。 (4)在周围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随时用沉降仪模拟探头进行检验,以免沉降管变形。 5.4 观测断面的设置和观测点数量 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由设计、施工、监理方在现场核查确定。 5.5观测精度指标和频次 沉降、位移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4mm/30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不低于表4-3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两次连续观测沉降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表5.5.1 观 测 阶 段 观 测 频 次 一般 1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 1次/每填筑3层 填筑或堆载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第1个月 1次/周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1个月以后 1次,2周 第1个月 1次,2周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2,3个月 1次,月 3个月以后 1次,3月 注:1、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次/3天,连续3次; 以后1次/1周,连续3次;以后 1次/2周。 5.6沉降变形观测线路布置 路基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附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5.6.1所示: 图5.6.1 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第6章 桥涵沉降观测 6.1 桥涵变形观测总体原则 1 桥梁变形观测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除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还要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2 桥梁变形观测隔墩(台)布置测点,涵洞逐个布置。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徐变变形观测按每30孔选择1孔进行;其余现浇梁变形观测逐孔设置观测点。 3 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不少于60天。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适当延长观测期。 6.2 观测点的布置 1 桥梁墩台观测点布置 墩台沉降观测点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布置,按设计要求如下布置: 图6.2.1 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 2 预应力混凝土梁梁体徐变观测点布置 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6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每1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置点相同,详见附图。 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置6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置。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 3 涵洞沉降观测点布置 涵洞填土后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每个涵洞测点数4个。涵洞观测点布置见下图: 4 观测点埋设标准样式 桥涵变形观测点按图6-4-1和6-4-2埋设,观测点不锈钢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mm。( 观测点钢筋头,可以为普通钢筋做好防锈处理) ,,,钢筋 锚固砂浆12020 210020 101040 20 40x40x2 6-2-1 桥涵变形观测点设置图 6-2-2 墩身观测标设置 6.3观测精度指标和观测频次 14 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A 墩台观测频次 注:1、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B 预应力混凝土徐变变形观测频次 梁体徐变变形观测频次 梁体测量间隔表 观测阶段 观测周期 预应力终张拉 张拉前、后各1次 张拉完成后第1天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前 张拉完成后第3天 张拉完成后第5天 张拉完成后1,3月,每7天为一测量周期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1次/周,要求安装前、后必须各有1次 无砟轨道铺设期间 1次/周 第0,3个月,每1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 第4,12个月,每3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第13,24个月,每6个月为一测量周期 C 涵洞观测频次 涵洞观测频次见表: 表3-6 涵洞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率 备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梁体施工完成 设置观测点 预应力张拉期间 全程 张拉前后各一次 测试梁体弹性变形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全程 安装前后各一次 测试梁体弹性变形 预应力张拉完成 ?60天 1次/1、3、5天 无碴轨道铺设前 后期1次/周 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全程 1次/天 0-3个月 1次/1个月 残余徐变变形 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 24个月 4-12个月 1次/3个月 长期观测 13-24个月 1次/6个月 注:1、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 6.3桥涵沉降变形观测线路布置 A 梁体徐变变形观测方法 桥梁梁部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5.3.4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个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1 3 5 2 4 6 桥梁梁部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示意图 B 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线路布置 桥梁墩台水准路线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形成闭合水准路线,沉降观测点位布设于墩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图所示: 沉降监测点 基准点 路线 6.4 过渡段沉降观测的具体实施方法 a 过渡段变形观测总体原则 过渡段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 b 过渡段沉降观测点布置 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5,10m处、25,30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c 堤堑过渡段观测断面及观测点设置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d 过渡段沉降观测精度指标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01mm。 e 过渡段沉降观测频次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设计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及时观测。 第7章 线路施工测量 7.1 线路施工测量的方法和内容 (1)测量内容:直线控制桩、曲线控制桩、百米桩、中线桩。 (2)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GPS RTK测设。 7.2 路基施工测量 (1)测量内容: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放样、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 (2)测量方法:地基加固范围施工放样和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可在恢复中线的基础上采用横断面法、极坐标法或GPS RTK法施测。桩板结构路基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桩板结构路基施工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测量。 7.3 桥梁施工测量 (1)桥梁施工平面、高程控制网测量 特大桥、复杂大桥,在CP?或CP?控制点下加密的桥梁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桥梁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时,应建立独立的桥梁控制网。 (2)桥梁墩台定位测量 岸上墩台中心点定位可直接利用桥中线两侧的墩旁控制点按光电测距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水中桥墩基础采用水上作业平台施工时,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或交会法进行墩中心点定位。使用方向交会法测设时,应至少选择三个方向进行交会。 第8章 沉降变形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 8.1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总体原则 1 观测资料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 2 人工测试数据,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的测试数据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实时监控。观测中如有沉降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3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 8.2 资料整理提交的种类及时间 1) 测量基本信息(一次性提交) 、观测网图。观测网平面布置示意图及观测网范围内的电子地图,文件格1 式:*.dwg。 2、控制点坐标。各级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文件格式:*.xls。 3、点位属性信息。文件格式:*.xls,文件内容为《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附件四: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4、点之记和点位影像。第一次提供数据时,提供所有测点点之记和点位影像数据;点之记以*.doc格式存放,点位影像以*.jpg格式存放,点之记和点位影像文件名与测点文件名一致,仅扩展名不同;如果测点重建,必须重新提供相应的点之记和点位影像文件。 2) 观测数据(分批次提交),包括以下数据: 1. 电子水准仪原始观测数据。文件格式:*.gsi,*.dat。 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3. 水准平差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 4. 水准平差成果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 5. 控制点高程信息文件。文件格式:文本文件。 6. 工作状况备注文件。文件格式:*.doc。 3)成果文档(分批次提交),包括以下文档,文件格式均为*.xls。 1.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2.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3.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4.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5.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6.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7.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8.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9. 桥梁墩(台)沉降量记录表。 10.涵洞沉降量记录表。 11.隧道沉降量观测记录表。 12.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13.沉降设计值表。 14.断链表。 4)数据提交周期 1.测量基本信息只需一次性提交 2.观测数据和各种成果电子文档每月提交一次。 3.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纸质文档每三个月提交一次。 4.各种成果文档的纸质文档每一年提交一次。 结论 客运专线铁路速度高(200km/h,350km/h),为了达到在高速行驶条件下,旅客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1)严格按照设计的线型施工,即保持精确的几何线性参数;(2)必须具有非常高的平顺性,精度要保持在毫米级的范围以内。要实现客运专线铁路的轨道的高平顺性,除了对线下工程和轨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有特殊的要求外,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精密工程测量体系。德国睿铁公司(RailOne)执行副总裁巴哈曼先生在总结无砟轨道铁路建设经验时说:要成功地建设无砟轨道,就必须有一套完整、高效且非常精确的测量系统——否则必定失败。 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陈花林老师对该论文从选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现状及其中长期发展研究》 ; (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4)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与要求》 ; (5)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
本文档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HCZJ】,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8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