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尝试教学法数学教学

尝试教学法数学教学

举报
开通vip

尝试教学法数学教学尝试教学法数学教学 江西省水县大桥镇中学 吴天益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 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 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

尝试教学法数学教学
尝试教学法数学教学 江西省水县大桥镇中学 吴天益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 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 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 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 学 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 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 ?过C作 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 连结AC, 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二、引入新课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 所要不得 研究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 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 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 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 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 三角形,要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 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 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 后思考) 四、变式练习 1.再看看第四种画法,可知,已各条件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一平分,这种情况下它是 不平行四边形? 阅读课本上的判定定理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求证最简便?(应该用判定定理 一) 2.变式题 - 1 -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练习第1题)(口述证明,不要示书面证明)(问要不要添辅助线?) ?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补充) ?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家相等及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 四边形?(引导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图思考,然后回答不是平行四边形。因为边角不能证全等 三角形) ?自学课本例1思考:此例证明中,什么地方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什么地方用 “判定”定理? 观察下图: 平行四边形ABCD中,<A、<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边于E和F,求证:AE=FC(怎样证最简便?) 五、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平行四这形的判定有哪些方法?试列举之。 2.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中最基本的是哪一条?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有什么关系?同一个证明题中应注意什么地方用判定, 什么地方性质? 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傅成殿 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大局,是一堂课的“先行组织者”, 是作为诱导学生自学的一种手段而设计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把从教材中获取的新知 识进行尝试性的运用。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两方面:一是在心理方面,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激发学生自学课本的兴趣,引起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试一试”的迫切愿望。二是通过 尝试练习,获取学生自学课本的反馈信息,为教师画龙点睛式的讲解提供针对性的依据。因 此对出示尝试题不能轻视,应该考虑好出示形式,掌握好出示的时机,做到由准备题或基本 训练自然过渡到尝试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自学例题。 那么如何设计尝试题呢?一句话,“以旧引新”。因为尝试题是准备题或基本训练题的发 展结果,是旧知识发展为新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设计尝试题时,要充分研究新旧知识 的联结点,搞清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再去设计准备题和尝试题。这样就能充分运用已有知识 学习新知识。设计的尝试题要与新课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数字;也 可以将结构略加变化,但难度相当;还可以要求稍高于例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在实 践中我还摸索出了引出尝试题的一些做法 1.改变数字,变换文字,引出尝试题 例如:648+376是一道万以内的连续进位加法题。在学生做完隔位进位准备准备题 678+516后,将516改变为546,自然引出尝试题:678+516——678+546. 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将准备题“植树小组栽了28棵白杨,栽的梧桐比白杨多1/4,栽 梧桐多少棵?”中的1/4换成百分数25%,就成为尝试题。转换自然、变化得当,真是水到 渠成。 - 2 - 再如准备题:一个图书馆有科技书1000册,比故事书少1/5,有故事书多少本?将“少” 变“多”,一字变化,引出尝试题,促进学生对比,引起学生反思,形成思路,找到解法。 2.开门见山,引起注意,出示尝试题。 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減法,进行基本训练后,就可直接出示尝试题1/2+3/4,启发学生‘这题谁会做?”学生困惑时,适时引导自学。这样,学生学习要求迫切,目标明确,注意集中, 兴趣浓厚 3.铺路架桥,扩展变换,形成尝试题。 这就是在基本训练或准备题的基础上,通过相机诱导,及时点拨,疏通扩展成尝试题。 如学习整数三步混合题运算可由两步混合运算扩展而来。将准备题78+25×3中的78扩成26×3或156?2等即成尝试题:26×3+25×3,156?2+25×3…… 再如学习“几倍求和”的两步题时就可由一应用题扩展而成。有红花20朵,黄花60朵,红花和黄花共有多少朵?(准备题),将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扩展成“黄花是红花的3倍”即成尝试题。这样出示尝试题,学生能看清“线路”,把握“脉络”,深化结构,孕伏思路。 4.先行分解,进而组装,组成尝试题。 这就是先弄清例题是由哪几部分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进而设计准备题,再将准备题“装 配”成尝试题。如学习例题38+25就可分解设计为两道准备题:26+20=56,36+5=41,装配得到尝试题:36+25=61。 再如学习两步应用题,就可出示两道有密切联系的一步应用题作为准备题,然后引导学 生组成尝试题。 (1)油桶有油500克,用去300克,还剩多少克?(2)每天用油50克,6天用油多少克?(准备题) 组装成:油桶有油500克,每天用油50克,用了6天,还剩油多少克?(尝试题) 这种出示形式,有利于对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认识,加深对结构的了解,把握题目发展“脉 络”,找到解法。 5.提出问题,改变问题,呈现尝试题。 这就是通过给出的几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尝试题,或通过改变准备题的问题编成尝试 题呈现出来。 如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应用题时,就可出示如下两个条件:梨子40千克,苹果80千克。要求学生提问题,当学生提出“苹果是梨子的几倍”的问题呈现尝试题:商店 有梨子40千克,苹果80千克,苹果是梨子的几倍? 再如准备题:图书馆有儿童故事书36本,连环画是它的4倍,连环画有多少本?将问 题改变为“连环画和故事书共有多少本?”就成为几倍求和的两步应用题的尝试题。这样出 示形式训练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学生能领会题意,熟悉结构,为自学例题扫 除了一些障碍。 6.根据关系,展开编题,编出尝试题。 这包括根据问题、算式、线段图等之间的关系,编出尝试题。 (1)根据问题编尝试题。如出示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多少朵?”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 后,再告诉学生红花有4束,黄花有7束,让学生编出一道应用题即为“两积之和”结构应 - 3 - 用题的尝试题。如:红花有4束,每束3朵,黄花有7束,每束有4朵,红花和黄花共有多少朵? (2)根据算式编尝试题。如根据算式78×3+16,就能引导学生编出“故事书有78本,科技书比它的2倍还多16本,科技书有多少本?”这样的几倍求和的两步应用题的尝试题。 (3)根据线段图编尝试题,这可以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口述图意,写下口述内容,即为 尝试题。 引导学生编出“几倍求差”的尝试题:菜场有大豆1000千克,黄瓜是它的3倍,黄瓜比大豆多多少千克? 7.依据例题,安排操作,推出尝试题。 有些例题可以通过操作来设计引出尝试题这样能使依据直观,加深印象,形成规律,深 化认识。如学习得数是5的加算式,先让学生摆小棒得出各个算式,然后推出尝试题:?+?=5,并问:怎样有规律地、一个不漏地写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呢? 8.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导出尝试题 如教比例尺时,教师持出一张地图设问引出尝试题,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00千米,你能从地图上算出从南京到北京需要几小时吗?学生困惑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学课本,就能解 决这个问题。 9.教师设疑,唤起注意,“抛出”尝试题。 例如教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在黑板上随意写出十个数,教师判断说出哪些数 能被2整除呢?学生感到惊奇,教师反问设疑:为什么样这些数能被2整除呢?(尝试题)自学课本后你就会做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探讨了设计及出示试题的多种形式,意在使尝试教学法的课堂 结构多样化,立体化,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以便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但需注意的是,尝试题的设计及出示是同旧知识的训练密切结合起来的,是相互渗透的。因 此在出示尝试题后要注重比较,揭示准备题或基本训练题与尝试题的联系及区别,让学生加 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及结构的认识,从而为学生顺利自学课本,解决尝试题打好基础。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戴汝潜 对于“邱学华和尝试教学法”我早有所闻。1996年,我为山东教育出版社主编“全国著 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与研究丛书”,约请邱学华撰写《邱学华小学数学教学法探究》,并由我 亲自写该书的研究篇,使我接触了“邱学华和尝试教学法”的大量材料。同年10月,我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之托,参加全国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的专家鉴定 组。1998年10月,我应邀参加了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的全国协作区第九届尝试教学法研 讨会。这一切,使我对“邱学华和尝试教学法”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为在中国大地上产生 自己的教育理论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为邱学华几十年的求索精神而感动,我为广大教师对 尝试教学法的热情而感到震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有一句意味深 长的、颇具哲理的至理名言:“人和其它动物的不同点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 - 4 - 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这里的意思是说 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终生学习,不停地使自己变成一个“人”,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潜 能。“寻求走向完人的理想道路”。很明显,这条道路的“金钥匙”就是“尝试成功”!人类 的第一项划时代的技术发明——“钻木取火”不就是光辉的范例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如 果,我们的祖先燧人氏就该算是“尝试成功”的鼻祖了。当然,这里并非要作什么考证,只 是要说明今人理应珍爱“尝试成功”的宝贵。 很自然地,建立在“尝试成功”理论上的尝试教学法也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这里邱学 华先生潜心研究近20年的成果,更是千万位人民教师精心探索、实践的一朵奇葩。改革开 放20年来,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新思想、新方法,然而,真正经受住理论和实践检验,并为 广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的并不多,尝试教学法就是少数几个“至今仍保持旺盛生命力”中的一 个。这个教学法是中国特级教师自己的创造,也是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的一部分。 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活标本,具有鲜明的“实践——认识 ——再实践”的活力,从一开始在受教育者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伴随着其一生成长的认知 之树的良种。 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以尊重主体的学习地位、满足主体的“需要——创造”之意愿为 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无限的生命力。 尝试成功和尝试教学法提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别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法活动中学习本质, 即在正确的教育导向下,“为成功去尝试”、“尝试能成功”。学习成为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的 幸事。 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遵循了心理学家关于儿童认知活动是在已有的思维“图式”的基 础上逐步“同化”与“顺应”完成的这一原理,已有图式成为尝试的前提,也是尝试成功的 基础因素。 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适应了教育家的忠告: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阅读对我们是最重要 的。而阅读的基本方式就是尝试成功。 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体现了“知识可传授、能力只有通过训练”的道理,尝试过程本 身就是训练,从而成为一种培养能力的力法。 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以受教育者自主学习为主,从而找到了落实差异教育的好途径。 当然也为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范式。 值此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教育肩负着前所未有历史使命,而这个 使命使我们难勾画出明晰的设计蓝图。只是推断出四个方面的特征: (1)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应该必将得到充分的重视; (2)掌握获得知识的钥匙; (3)学会创造; (4)自学接受对教育的制约,成为社会的人。 根据未来教育上述特征,我们可以十分乐观地为尝试教学法定位。 总之,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的大量理论研究和广泛实践的群体创造,具有很多的长处, 也具有很好的发展潜质。当然也不是说十全十美了,特别是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摆脱传统模式 的影响,突出学生主体活动方面,想念在今后的实践中会有新的创造,使之进一步得到完善; - 5 - 如果能够编写体现尝试教学法的教材就会更有利于推广、普及。当然,这是一件大工程需要 多方面通力合作完成,是很难的。 中国人应该学会珍爱自己的同胞,尊重他们的创造,这样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样洋人 才会尊重中国人。让我们从这里起步“尝试之”。 第一步: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 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发挥旧知识的迁 移作用,为学生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是给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让学生进入 问题的情境之中。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还没 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同桌 的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如何解决尝试问题。 第三步:自学课本这一步是为学生在尝试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出示尝试题后, 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 要。老师应提醒学生:“这道题你们还不会做吧,请翻开课本看看例题是怎样做的,再想想 这道题应该怎样做。”自学课本前,教师有时可提一些思考问题作指导。自学课本时,学生 遇到困难可提问,同桌学生也可互相商量。通过自学,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 都跃跃欲试。时机成熟就转入下一步。 第四步:尝试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要环节。尝试练习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 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在哪里,为后面讲解提供信息。学生尝试 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桌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帮助。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下 一步。第五步:学生讨论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要引导学 生讨论,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其实,在对尝试题评议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讲道 理了。学生互相讨论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听教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迫 切要求。教师讲解火候已到,就转入下一步。 第六步:教师讲解这一步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可能是按照 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以后,教师还要进行讲解。 这里的讲解同过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因为现在学生的起点不同,他们已经 自学过课本,并亲自做了尝试题,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只要针对 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也就是在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进行教 学。 第七步: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步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 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得到 了反馈矫正,其中大部分人会有所领悟。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以及把学生 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应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溃这一步对中差生特 别有利。第二次尝试题不能同第一次相似,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它一般同例题稍有变化或采 - 6 - 用题组形式。第二次尝试练习后,教师可进行补充讲解。以上7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 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它也是一个有序的可控的教学系统。 这7步中,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伸阶段,中间5步是主要环节。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提供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教学情况是各不 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的7步基本操作模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 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但“先试后导”、 “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这里略举几种主要变 式。 变式1:调换式把基本式中某几步调换一下。例如,第三步“自学课本”与第四步“尝试练习”可以调换一下。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尝试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加以对 照,检验尝试结果。这样调换的条件是学生解答尝试题有一定的基础,估计独立做尝试题困 难不大。这样调换的优点是学生不受课本束缚,能更主动地去探索,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 发展,同时也符合学生看到尝试题后急于想试一试的心理特点,如果硬要学生按部就班先看 课本再尝试,反倒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变式2:增添式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基本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例如,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出示尝试题后,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模模糊糊,有的 一知半解。这时如果先让学生议论一番,则可以互相启发,有利于尝试练习。这种议论可以 采用三三两两的自由议论式。有些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如小学的自然、中学的理化、数学 中的几何知识或计量知识,可以在尝试练习前后增加一步尝试操作。 变式3:结合式当学生比较熟悉和适应尝试教学以后,基本式的7步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有机地结合进行。如出示尝试题以后,学生可以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动手做尝试题, 即把第三、第四两步结合起来;第五、第六步也不要截然分开,即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可以 结合进行,教师参加学生的讨论,在讨论中把需要讲解的内容穿插进来。这样做比较自然, 既节约时间,又灵活机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结合式应用比较普遍。7步基本教学 程序多在开始时使用,一旦学生已经熟悉,就应该灵活应用。如果还是照套7步基本式,学 生反而会觉得厌烦。“自学课本”与“尝试练习”这两步结合进行,是先看课本再练习,还 是先练习再看课本,让学生自己决定。一部分学生觉得做尝试题有把握,就先做练习再看书; 一部分学生做尝试题有困难,就先自学课本再练习。这种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即按各类学 生的内在需要决定教学程序,不强求一致,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策略。 变式4:课外预习补充式小学高 年级 六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九年级家长会课件PPT下载六年级家长会PPT课件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练习题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和中学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这就产生了一个突出矛盾,即7步全放在课堂里进行时间不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出现了课外预习补充式。 课外预习补充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把基本式的前几步提前到课前作为预习。上一堂课结束 前,教师出示下一堂课的尝试题,可作简单的指导。学生在课外自学课本,解决尝试问题。 下一堂课开始,教师立即检查尝试结果,接着进行“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以及“第二次 尝试练习”等环节。把尝试过程延伸到课外的做法使课内课外协调一致。课外预习是尝试的 开始,学生自己探索,初步解决尝试题;课内是尝试的延续,检验尝试的结果,巩固尝试过 程中获得的新知识;本课结束时,布臵预习,又是下一次尝试的开始。整个教学过程以尝试 为核心,学生始终处于尝试的状态。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超前学习 - 7 - 意识。过去学生在课外只是被动完成上一节课的作业,往往感到厌倦。现在课外是超前自学 下一节课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新鲜好奇,愿意去尝试。 长此下去,学生会增强超前学习的意识,逐步学会自己安排学习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这种超前学习意 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以上介绍操作的基本模式以及4种变式,教师 应按教学的不同情况,灵活安排教学程序。关键在于要体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 本精神。 邱学华 从1983年开始,尝试教学法就开始应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江苏常州市、江西修水县、 四川忠县、湖南龙山县、宁夏灵武县、黑龙江北安市等地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特别在《人 民教育》(1989年第3期)发表了《运用尝试教学法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文章以后,更引起 中学数学教育界的重视。 一、 中学数学应用尝试法的可行性 中学生已掌握相当的数学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应用尝试教 学法带来的许多有利条件。同小学生相比,中学生更容易适应尝试教学法,使用的范围 较少受限制,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 黑龙江省北安农管局建设农场第一中学崔万敏老师,在1987年~1988年度, 同时任初二年级三个班级的数学课,他在其中两个班级用尝试教学法,一个班级用普通 教法,采用等组对比实验。 两个实验班优秀生率 及格率 平均成绩 都明显高于普通班,特别是实验班实验前后的 成绩对比更能 江西省修水县大桥区中学吴天益老师从1984年起试用尝试教学法,八年多来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都得到大面积提高,在全县名列前茅。其中三次初三毕业班成绩见下表: 湖南省龙山县二中是一所偏僻的山区中学,学生大都是土家族。鲁开国老师从1983年起试用尝试教学法,连年都获得好成绩,所教的学生有的还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二、三等奖。 1989年9月按高三年级文科班,该班数学成绩很差(高二期末考试班平均分只有40.3分)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到毕业会考时成绩提高到82.86分,成为全县的奇迹,传为佳话。湖 南省湘西自治州教科所,于1985年在州民族中学初一(60)班试用尝试教学法,该班53名学生全是苗族,其中88.5%是山岖农村子弟,数学基础很差,教师是上届吉首大学才毕业的 女教师。经过一年的试验,期末参加自治州统考,班平均分达88.4,及格率100%,优秀率81.13%,超过了重点中学。 尝试教学法受到中学生的普遍欢迎,湖南龙山县二中实验班的学生反映:"前光听老师灌,下了课知识又还给教师了。现在在老师指导下先做尝试题,不懂可看书、问同学、问老 师,45分钟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减轻了课外负担,学得轻松。"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由于历史 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局限,民族语言差别的影响,一般情感深沉内向、孤僻寡言。过去长期用 "满堂灌"的旧教学方法,学生上课只是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只会照着老师讲的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法则死 - 8 - 记硬背,照例题套,只知坦头做作业,不敢多发问,更不会探究"为什么"、"从何而来"。采用尝试教学法以后,激发学生在胆尝试,尝试得成功以后,提高了自信心,认识到自己并不 笨,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了,有举手回答问题的,有提出问题的, 连胆小从不说话的几个女同学也活跃起来。 从1996年全国第八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开始,开设中学课堂教学观摩,有力地推动了 中学各科中应用尝试教学法,浙江省海宁市、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十堰市等已在初中全面 推开尝试教学法的试验。 二、 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操作模式 由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复杂(有代数、平几、立几等),教材特点不同,因此 操作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应该按照"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灵活变通。根据目前教学实 践的情况,一般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 采用通用的基本操作模式 按照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操作模式运作,特别适用于初中阶段,教材内容较为 简单的课题。这种做法,便于同小学数学教学相衔接,使小学生升入初中阶段有一个适 应期。课堂结构可采六段式结构,每节课时间,中学比小学多5分钟,可增加在"进行新课" 这一段。新授课的结构如下: (一) 准备练习(5分钟左右) (二) 导入新课 (2分钟左右) (三) 进行新课(18分钟左右) 1.出示尝试课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老师讲解 (四) 试探练习(8分钟左右)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六)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应用上述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意,可把六段式结构作为基本框架,根据中学 数学教学的特点,灵活应用。江西修水县大桥区中学吴天益老师把尝试教学法五步基本 程序合并成三步:设疑 ? 尝试 ? 释疑。 (1)设疑:把准备练习、导入新课、出示尝试题合并在一起,作为设疑阶段。这一步 是尝试的准备阶段,经旧引新,铺路架桥,创设情境,设臵疑阵。 (2)尝试:把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合并起来称为尝试阶段。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就 在这一步。先自学课本还是先尝试练习主要看教学内容来确定。以概念为主的内容,可先学 后练,让学生先通过自学课本,尝试理解概念,然后再尝试练习;以应用为主的内容,则可 先练后学,先尝尝"梨子的滋味",再自学课本检验自己是否尝试正确。 (3)释疑:包括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两步,这两步呈交叉状态。学生经过尝试练习, 有的虽会解题但说不清算理,有的一知半解,有的遇到困难,这时应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 和学生的疑点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随之给予画龙点睛的讲解。 (二)课外预习补充式 中学数学应用尝试教学法,从教学实践中看,产生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不 够。在小学数学中,包括五步教学程序在内的"进行新课"可以控制在15分钟左右,但是中学数学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多、概念多,解题过程时间长,因此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等五步程 序全部放在课内有一定的困难。 - 9 -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通过不断教学实践,逐步总结?quot;课外预习补充式"的教学结构, 湖南省黔阳师范学校舒作伟等老师经过试用,证明这种教学结构是可行的。 "课外预习补充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把尝试教学法五步教学程序的前三步(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尝试练习)放在课外作为预习,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加强教师讲解和课堂作业。 一般结构如下: (一) 导入新课 (二) 进行新课 1.出示尝试结果 2.学生讨论 老师讲解 (三) 试探练习 (四) 课堂作业 (五) 课堂小结 (六) 布臵预习 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五步六段式"的基本框架仍然保留,只是把尝试过程 延伸到课 前,作为预习的内容。 教学实践表明:课外预习补充式的结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时间上的矛盾,而且有着很重 要的教育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和尝试能力。把尝试过程延伸到课外,使课内课 外协调一致。课外预习是尝试的开始,自己从课本中探索,初步解决尝试前;课内是尝 试的延续,检验尝试的结果,巩固尝试过程中获得的新知;本课结束时布臵预习,又是下一 次尝试的开始,这样循环往复,学生始终处于尝试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以尝试为核心,把 课内课外协调统一起来。 2.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课外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时间比较充裕,可以 反复阅读,逐步领会,解答尝试也可仔细斟酌,反复推敲。另外,在课外可以促使学生摆脱 对教师的依赖,逐步独立完成尝试过程。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放在课前预习,大大节省了课堂教 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作业时间,就能保证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不留尾巴到课后,这样就能充 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增强学生超前学习意识。过去学生在课外,只是被动完成教师布臵的上一节课的作业, 往往他们会感到压力,产生厌倦。现在课外是超前自学下一节的内容,学生会感到新鲜好奇, 愿意去尝试。长此下去,会增强学生超前学习的意识,逐步学会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学习时 间,确定学习任务。这种超前学习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5.有利于中差生的提高,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般来说中差生的自学能力较弱, 反应较慢,在课堂里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常感到时间太紧,来不及充分思考,往往是匆匆 忙忙跟着走,脑子里糊里糊涂。现在把自学课本与尝试练习放课外,让中差生有足够的时间 认真自学,反复尝试。这样,在课内,中差生与其他同学就有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起步。 上述各点的组合,热必促成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三、 中学数学应用尝试法的特点 - 10 -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尝试法与小学各科有许多共同点,这里不再重复。以 下仅简单分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特点。 (一) 怎样出示尝试题 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尝试题最好从基本训 练题、准备题上引申出来,组成一条互相联系的知识链。例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节课中编拟如下一组题: (1)基本训练题 作?ABC 使AB=4?,BC=3?,CA=2?。 (2)准备题 ?ABC?AADAB、AC、BC、DC。 (3)尝试题 求:AB:AC和BD:DC, 比较一下AB:AC和BD:DC会有什么结论,为什么? 上述3道题,是一步一步引申出来的。尝试题是在前面2道题的基础上出现的,使学生 不感到突然,为学生解答尝试题作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中学数学有很多数学概念性课题,尝试题可以是一组连续性的思考题。例如《几何》(第 一册)"轴对称图形例2"设计了如下几道尝试思考题: 已知直线MN和MN同旁的两点A和B (1) 如何求作A点关于MN的对称点A′? (2) 连A′B与MN交于点X,部AX+BX=A′B?为什么? (3) 同样作B点关于MN的对称点B′,连AB′与MN交于点X′,AX′+BX′= AB′? (4) 点X与X′是否一定重合?为什么? (5) A′B与AB′是否是A点和B点与X间的最短距离之和? (6) 要在MN上求一点,使它到点A和点B的距离为最短,怎样作图? 按照这些问题为线索,引导自学课本,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尝试练习,师生 归纳小结,把五步尝试过程融汇一体。 有时尝试思考题可以分二次出现,先出现基本题(这是探索知识的尝试),尝试解决后, 再出现变式尝试题。例如,"点的轨迹的定义"教材中的难点,就可分二次出现,先出现下面 3道基本尝试题: ?点的轨迹与点集合相类似。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图形是用点的集合来定义的? ?由学生回答,已知道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是用点的集合定义的。那么, 这三种图形存在着性质和判定的互逆定理吗? ?上面的三种图形是不是点的轨迹呢?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得学习点的轨迹的定义。 (进入自学阶段) 以上是探索知识的尝试。自学课本后,教师接着指导下面的变式尝试。 ?点的轨迹必须同时符合哪两个条件?定义中的命题(1)和命题(2)有怎样的关系? ?定义中的两个命题为什么要同时正确、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命题(1)正确,命题(2)不正确,轨迹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命题(1)不正确,命题(2)正确,轨迹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点的轨迹的定义中的两个命题都可以用它们的逆否命题来代替吗?为什么? - 11 - (二) 怎样组织自学课本 指导自学课本,教师要求学生追根溯源,不重在记公式、法则,而重视推证 过程。每一步要求学生弄懂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注上眉批。书中例题省略的过程 要添出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要求学生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不断向自己提 出问题:这一步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有无其他解法?不这样解行吗? 自学课本如果安排在课前预习,教师也要加强指导,不能放任自流,可以个别了解自学 情况,遇到什么困难,这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课本的过程,要特别关心中差生,了解他们的困难,并及时予以指 导。 尝试题出示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尝试成功的条件,通过自学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特别要引导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如?quot;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节课,板书课题后就出现尝试题: 3x-y+z=2 2x+3y-z=12 x+y+z=6 教师提示学生:请大家回忆一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怎样?能否用消元法解决三元 一次方程组。 经过教师的提示引导,大部分学生很快能根据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积极尝试练 习。尝试练习后,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要求学生分析课本中例题的每一步解法,与同学们自 己解法进行比较。接着师生讨论,共同归纳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路: 三元一次 消元 二元一次 消元 一元一次 方 程 组 转化 方 程 组 转化 方 程 组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尝试,再同例题对照,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解题思路,学生学得轻松 愉快,印象深刻,突出了教学重点,较好地掌握解题思路。在第二次尝试练习中有一道题: x-y-z=5 (1) y-x-z=1 (2) z-x-y=-15 (3) 有些学生根据此题的特点,抓住解题的关键是"消元",灵活运用解法,很巧妙的解出来了: 解: (1)+(2) 得z=-3, (1)+(3) 得y=5, (2)+(3) 得x=7。 以上解法,摆脱了死套例题的机械模仿,显示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 创性。 (三) 怎样组织学生讨论 中学数学概念性强,数学知识之前纵横联系复杂,仅仅解出尝试题是不够的, 还必须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理解算理和掌握解题思路。讨论中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 所欲言,可以互相争论。例如高中《代数》第一册"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这一堂课,出 - 12 - 示尝试题: 已知tga=-3 求2a的各三角函数值。 尝试的结果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法,一真一伪的结果。 其中一部分同学是这样解的: "根据万能公式有 sin2a= = = = csc2a= = cos2a= ; sec2a= tg2a= ctg2a= 。 " 另一部分学生的解答是: " ?tga=-3? ?根据倍角公式及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得: tg2a= ctg2a= ; sec2a= ; cos2a= ; csc2a= ; sin2a= " 第一种解法是根据万能公式解的,从方法到推理计算上都是无可非议的;第二种方法同 学们也一致认为是可行的。为什么两种解法的结果支不同呢?对此争议十分激烈,各自全力 述说着结论成立的理由……,有的地方仍旧争论不下;有的地方则向老师质疑--如何取舍" 正负"符合? (四) 怎样进行教师讲解 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必须十分重视教师的讲解。中学数学的教学 内容多,概念多,算理较深,解题思路复杂,学生自学会有一定的困难。有时尝试虽解 出来了,往往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因此,学生尝试练习后,迫切希望听教师的讲解, 以解决头脑中的疑惑。 教师的讲解要注意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所谓针对性,就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 和学生的疑点进行讲解;所谓系统性,就是要阐明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说什么都要 从头讲起;所谓科学性,阐明数学概念要准确,分析解题思路要清楚,推理论证要严密。教 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掌握分寸。 教师的讲解除了准确、清楚、严密以外,还要注意机智、幽默、风趣,以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学生尝试错了,不要急于讲解纠正,可以故意再出一题诱发学生发现错误。如教学根 式的运算,出示尝试题后,多数学生发生如下错误: 有的老师当时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另出一道题目:15?(3+2),提问这道题 的计算结果。学生恍然大司,立即改正了尝试过程中的错误 - 13 - 湖北省十堰市十三中学 郭健 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其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总结出一个多层次,不断尝试练习的基本模式,即:基本训练题?尝试题?第二次 尝试题?课堂作业题?思考题。尝试教学法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为学生创设一 定的条件。学生尝试就可获得成功,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减轻了学生负担。笔 者认为设计尝试练习的基本模式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在“基本训练题”中抓“衔” 衔即衔接。在基本训练阶段要充分利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新旧内容的衔接。一般地,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旧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类题目要巧妙地设臵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产生好奇心,并看到解决新问题与旧知识有联系。其难度不要大,数量一般在2-4个为宜, 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授“整式的加减”一课时,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去尝试例题或练习 题,而是在设计基本训练题时出了1.什么叫同类项?2.如何表示几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和?3.什么叫合并同类项?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后再做尝试题,多数学生都知道整式的加减实质 上就是合并同类项。这样就增加了他们Ш谜饨诳蔚男判摹?br> 二、在“尝试题”中抓“探” 尝试题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学生的尝试能否成功,关键也在尝试题上,尝试题出得好, 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在“探” 字上下功夫。 尝试题是探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和对知识点灵活运用的试剂。设计尝试题目应突出 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围绕了解、理解、掌握来进行,避免无目的的设计。此外,还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题型一般有以下几类1.与例题同类、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和数字;2.与例题的难度相当,但结构变;3.就以书上的例题为尝试题,其形式也应多样化,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作图题、简答题、应用题、证明题等。在自理尝试题 时,教师一定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可以看书(包括钥匙方法、步骤、格式),从而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初步体会到尝试成功的甜头。 三、在“第二次尝试”中抓“活” 学生经过第一次尝试之后,不能马上判断尝试已成功,其中一部分学生只会对照例题机 械的模仿,仍处于被动之中,在大脑中没有形成一个理性认识,要想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掌握 知识,教师必须再设计一组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二次尝试题,这种坡度题能使学生通过尝试不 公能获得正确答案,磆能总结、推导,题型上要注意多样化,既来源于第一次尝试题,又不 同于第一次尝试题,起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功能。 四、在“课堂作业题”中抓“精” 课堂作业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集中反馈的重要措施,也是检 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手段。因此,必须做好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 当堂校对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当堂的独立作业更深层地理解 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紧扣当堂知识点和题型, - 14 - 力求“精”,做到举一反三,练少胜多,题目多数来源于教材,必要时要由教师自己去精选, 改编。 五、在设计“思考题”时抓“伸” 伸即延伸,通过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再努力探索,大胆尝试,所设计的思考题能巩固本 节课的知识的同时,又可督促学生自学。特别是在能力培养上起到延伸作用,使之形成一个 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而 在出思考题的时候,设计了解方程0.1x-0.2/0.02-x+1/0.5=3,学生看到后认为先去分母不简便,但又不知如何下手,让他们课外时间看书上的例题7后,多数学生不讲便会了,也使他们认识到解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定要按照步骤去做,必须时要做适当的变形,才能达到目 的。 设计思考题要注意从本班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不搞一刀切,设计时要做到难易适度, 要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要有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还要注意一题多 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另外,设计思考题也是一节数学课的重要 一环,所设计的题目要起到总结全节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 教学的目的。 总之,我们利用精心设计的习题,巧妙的提问,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去尝试问题,思考 问题,使他们时而苦苦求索,时而茅塞顿开,既受到失误的警醒,又有尝试成功的喜悦,这 样学生既学得生动,又学得扎实,逐步达到由不学到爱学,再到会学的境地,从而优化了课 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拙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在《福建教育》发表以后,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许多 教育杂志相继转载,各地教师纷纷试用。同时,我也陆续收到许多读者来信,询问有关应用 尝试教学法的一些具体问题。 这反映了广大教师改革旧教学法,探索新教学法的热情。一种新教学法的产生和成长, 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逐步完善。在这里,谨向热心试用和 支持尝试教学法的同志表示感谢。 下面就各地教师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研究。 (一) 尝试教学法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尝试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但更重 要的还在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是尝试教学法区别于旧教学法的最大特点。 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而没有探索精神,也不大会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尝试教学法把培 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结合起来了。 (二) 尝试教学法与发现教学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发现教学法是国外介绍来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一般做法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所 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尝试教学法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课本,通过尝 试练习,自己去发现解题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尝试教学法与发现教学法是一致的。 - 15 - 国外的发现教学法强调儿童的个人发现,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科书的作用。认为不 管多么高深的原理,只要教学方法得当,都能由儿童自己去发现。同时,由于没有详细介绍 具体的教学,一般教师不易掌握。 尝试教学法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它用尝试题引路,诱使学 生自学课本,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尝试练习后,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 相互作用,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作为形成概念的基础;最后教师讲解,保证 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 (三) 应用尝试教学法为什么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凡应用过尝试教学法的教师,大都觉得这个方法很"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自学能力发展了,教育质量也相应地得到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尝试教学法符 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客观规律,同时又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 点。 注入式教学方法把学生处于"你讲我听"的被动地位,而尝试教学法则把学生推到主动的 地位。这就是尝试教学法之所以"灵"的主要原因。 (四) 尝试教学法要求学生先练,教师再讲,会不会浪费时间? 有些教师担心,教师还没有讲解,学生就做尝试题,题目做错了还要订正,何必兜圈子, 浪费时间呢。对于这个问题,让我们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分析。比如,寻找一个陌生 的地点,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不动脑筋随便跟着别人走,当时虽然一切很顺利,又很省力,可是离开别人 的帮助,自己再去走,又不认识了。 第二种,是自己摸索找路,当时虽然费时较多,也可能要走弯路,但走了一遍,不会忘 记。 第三种,是先学会看城市地图,然后按地图的位臵和路线找到目的地。当然,起初要费 时一点,但学会了按图找路的方法以后,不管什么地方都能迅速找到。而且去同一个地点, 可以找到几条不同的路线。 尝试教学法好比是第三种方法。它不仅使学生学会一种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在学会解 题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掌握数学思考方法,发展智力,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 本领。有了这种能力,不要看现在慢了一点,以后就可以超过别人。一位教育家说得好:知 识是可能被遗忘的,但能力却不会被丢失弃,它将伴随你的终生。 (五) 应用尝试教学法,中差生能适应吗? 最初试验尝试教学法时,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顾虑。总以为教师还没有教,让学生先做 尝试题,对优秀生不会有什么问题,中差生就难适应了。教学实践的结果,打消了我们的顾 虑。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中差生喜欢尝试教学法,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的幅度较大。 学会看书,学会思考,这正是中差生缺乏的东西。尝试教学法能引导学生主动地自学课 本,促使他们进行思考,恰好能对症下药,解决中差生的根本问题。 (六) 尝试教学法的五个步骤是不是一堂课的步骤? 不是。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并不是一堂教学课的全过程,而是"进行新课"这一环节中的 五个步骤。一堂完整的数学课,"进行新课"的前后还有其他环节。 - 16 - 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新授课一般结构如下: (一) 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二) 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三) 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四) 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 (五) 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六) 课的小结(2分钟左右) (七) 怎样编拟和出示尝试题? 出示尝试题是五步教学法的起步,起步得好坏将影响全局,所以编拟和出示尝试题是应 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尝试题是作为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的一种手段。编拟的尝试题要同课本例题相仿,同类型 同结构,难度大致相等,仅是把数目或题材变换一下,应用题的题材最好选用学生熟悉的, 数目不要太大,尽可能使学生能口算。这样,在计算机上不增加学生麻烦,使学生的注意力 集中在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八) 在低年级能不能应用尝试教学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又很有限,所以在低年级应用尝试教 学法有一定的困难。一般地说,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应用,到中、高年级应用效果更好。 但并不是说,在一年级就绝对不能运用。在低年级可以适当应用尝试教学法。但是应用 时要慎重,教 学内容一般安排在后继教材上,学生要具备为解决尝试题所必要的经验和知识。自学课 本时,可以采用教师说,学生跟着看的办法,逐步教会学生阅读课本。 笔者在《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一文中已经指出尝试教学法的局限性,这点还希望 读者注意。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是灵丹妙药,十全十美。它在一定的条件下起着良好的作用, 而在另一种条件下未必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进行教学改革要有科学的态度。另外,试 用一种新教学法不能要求一试就成功,教师要有一个熟悉和掌握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一个适 应的过程。不要受到暂时的挫折而灰心,坚持实践,不断尝试,一定能取得成功。 1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2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3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愤; 4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新精神; 5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6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 17 - 7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8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9及时反馈矫正,作业当堂订正; 10加强动手操作,运用先进技术; 11内容不可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12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按]教学方法改革了,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须改革。旧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 适应尝试教学法的应用,因此在试验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同时创立了"六段式"课堂教学结 构。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程序和六段式课堂结构的结合,教师们简称为"五步六结构",这 种新的教学模式,易学易用,大大推动尝试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一) 传统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教师上新授课的结构,大都采用苏联五十年代凯洛夫《教育学》的五个环节: 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新授;4.巩固练习;5.布臵家庭作业。这个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一般规律,但已不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效 率不高。 这种传统结构,是为传统教学方法而设计的。 如果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先练后讲"为特征的尝试教学法,这种结构就不适应了。 (二) 新结构的设计与实践 在尝试教学法的试验过程中发现,先进的教学方法同陈旧的课堂结构产生了矛盾,影响 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施尝试教学法也发生困难。在试验尝试教学法的同时,对课堂结 构进行了改革。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六段式"课堂结构。一堂数学新授课大体包括六个阶段,以下把每个阶段的作用、要求和时间,逐一加以分析。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要靠天天练,这样做,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中。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 本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基本训练 题的设计要注意为新课服务。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揭示新课题。一般要编拟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 旧引新,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习新教材铺路架桥做好准备。同时,使学生一 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只要花一、二分 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这是新授课的主要部分,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新课,如教师讲解、学生自学、 演示实验等。由于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切不可 - 18 - 东拉西扯,拖泥带水。另外,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宁可少些,但要学得好些。 4.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一般采用几个学生板演,全班学生同时练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特别要了解差生的情况。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馈,通过板演评讲,教师可以重点补充讲解, 解决中差生学习新知识存在的问题。这一步可以说是"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学生课堂独立作业扫除障碍。 5.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提高练习效率,应该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安静 地在课堂里完成作业,这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臵作业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差 生,可为优秀生另外准备"超产题" ?课内补课"的效果特好。 6.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学生做完课堂作业并不是课的结束,因为学生通过亲自练习,发现了困难,需要得到解 决。同时还有一个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业,到底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了。所以,应该 安排这一步,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这样一堂课的安排就善始善终了。 这段时间里,首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再重点归纳小结。 由于学生经过了十分钟左右时间集中练习,再听教师归纳小结,体会就更深了,这能起到画 龙点睛的作用。然后可以当堂公布正确的答案,使学生当堂就知道,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 了,便于课后立即订正错误。如有必要,再布臵适量的家庭作业,也可以预告明天学习的内 容。 从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教学程序,并不是一堂课的全过程。 而是"进行新课"这一阶段中的五个步骤,一堂完整的课,"进行新课"的前后还有其他阶段。 经过试验证明,实行这种课堂结构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 (1)突出新课教学的重点。新授课主要是进行新课教学,新的结构六个阶段全部围绕新 课教学展开,能够保证较好地完成新教材的教学任务。 (2)增加练习时间。新的结构几乎安排一堂课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从基本练习 到巩固练习,再到课堂练习,要求逐步提高,层次清楚。这样能保证学生当堂练习,当堂消 化巩固,当堂解决问题,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课去。 (3)改变了"满堂灌"、"注入式"的旧教学方法。新的结构,增加了练习时间,"进行新课 "时间只能控制在15分钟左右,促使教师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做法。 (三)新结构的理论依据 1.系统理论的应用 课堂教学可以看作一个教学系统,课堂结构中的每一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 联系、互相渗透。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认真考虑,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才能有效地发挥这个教学系统的整体效果。 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程序和六段式课堂结构,组成了新授?quot;五步六段式"为特征 的课堂教学系统,在这个教学系统里以"解决尝试题"为核心。 2.反馈理论的应用 - 19 - 新的结构充分应用了反馈的原理,安排了两次集中反馈: 第一次集中反馈--第二次尝试练习。 进行新课结束,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及时传出对新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如发现问题, 教师能及时进行补充讲解,起到调节作用。 第二次集中反馈--课堂作业。 通过课堂练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能够及时反映出来,如果再发现缺陷,当堂就能补救。 3.最佳时间理论的应用 一堂课40分钟,哪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果较好,就是一堂课的最佳 时间。 一般来说,上课后的第6分钟到20分钟之间,这段1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一堂课的最佳时间。因为开始几分钟,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有安定下来;第6分钟 开始,学生情绪已经稳定。又经过课间休息,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第20分钟以后, 学生开始疲劳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 当然,一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如果安排在最佳时间,教学效果就好。传统结构把"检查 复习"放在最佳时间里,是搞昨天的旧知识,可是转入"新授"时,学生已经疲劳了,新课的教学效果就差。新的结构把"进行新课"放在最佳时间里,学生精力充沛,注意力也集中,就 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字”:趣、实、活。 1.“趣”——上课首先要上得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 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是他们的自主行为,如果学生没有兴趣,“无动于衷”,就不可能主动, 参与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2.“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加强双基是我国传统 的精华,在任何时期都不能丢 3.“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学生思维活跃程度是衡量学生是否主动 参与的标志。 “趣、实、活”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 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境界, 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掌握分寸,控制火候。 “趣、实、活”是课堂教学高水平的目标,达到这“三字”境界,必须做到以下十二条: 第一条,及早出示课题,提出教学目标。 上课一开始,立即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开门见山,不要兜圈子。课题出示后,教师 可简要提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也可启发学生自己说:“看 到这个课题,谁来先说说,这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 动参与。从教育心理学看,儿童有了注意方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条,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 课题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应尽快打开课本,引忖学生自学,让学生通过自学 - 20 - 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过去也要求学生自学课本, 只是在教师讲完新课以后,大约在第30分钟,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一看。“今天讲的都在这一页,请大家看看。”到这时,教师已经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已经没有兴趣再看了。这种 “马后炮”式的自学课本仅是形式而已,学生并没有做到自主学习。自学课本要成为学生主 动的要求,最好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问题引路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 解决什么问题。自学后应该检查,及时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条,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我的信 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使学生喜欢学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千方百计地去表 扬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 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愉快、和谐、民主的,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 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反对盛气凌人、生硬粗暴。如果学生见到老师,都像老 鼠见到猫,还有什么生动活跃可言。 第四条,先让学生尝试,鼓励创造精神。 先让学生尝试,就是把学生推到主动位臵,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办法。传统教学模 式大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为什么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了好多年,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是一上课学生还是被动?就是 因为采用先讲后练的传统模式,学生已经定位在被动接受的位臵,怎能主动起来呢!学生尝 试的过程,也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先尝试,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可以尝试出各种结 果,喧就为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促进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而创造精神是新世纪人才最核 心的素质。 第五条,强调主动参与,摆正主体地位。 只提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不够的。参与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参与,教师设框框,学生来 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学生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主动积极地参与。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 动参与,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这 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都捆绑起来,学生如何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允许学生抢答, 允许提出问题,主动上黑板板演,可以走出座位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总之,要把学生当成 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才能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第六条,允许学生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首先要给他们提 问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一堂课可以有几次让学 生提问的机会。自学课本后,教师让学生提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 来”。教师讲解后和全课结束前,都可让学生提问,“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 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可能幼稚可笑,教师千万不能讽刺嘲笑。否则打 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他们就不再举手了。教师要耐心听取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 可以大家讨论,由学生自己回答。 第七条,组织学生讨论,增强合作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 - 21 - 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 学习的表现。学生讨论过程中,各自发表意见,互相取长补短,可以增强合作意识。关心自 己也要关心他人,把我臵身于班级集体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新世纪现代化社 会所必需的交往能力。“学生讨论不起来,启而不发”,这是开始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参 与讨论的能力和大胆发表意见的习惯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起初多采用同桌二人议论的办法; 以后可用全班讨论,听别人发表意见,再互相复述一遍;然后再试着分组讨论,分组人数不 要太多,一般4~6人为宜。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 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坐下。 第八条,控制教师讲话,多留练习时间。 现在上课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师讲话太多,整堂课只听见教师的声音,直到学生做课堂 作业时,教师还要唠叨,一会儿说要注意什么,一会儿说不要做错,不让学生安静一会儿。 教师讲话太多势必占用学生练习时间,当堂做不完只能留到课后去做。这是目前学生作业负 担始终降不下来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个弊病,要控制教师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这样可以留30分钟时间让学生活动。教师讲话太多,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益,相反会使学生 厌烦。学生课堂纪委焕散的时候,正是教师讲话时间太长的时候。只有从教师嘴巴上省下时 间,才能多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 第九条,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 生掌握知识的信息,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学生当堂练习, 当堂校对,当堂订正,这种学习方式进步快。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高效化,因此课堂 教学要及时反馈纠正,练习当堂处理,具体操作方法: 1.当堂巡回批改。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 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 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晓对错,能够立即订正,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2.学生自我校对。 3.学生互批自纠。 第十条,加强动手操作,运用现代手段。 新世纪的小学数学教学尽可能采用新技术,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多样化。小学数学的教 学手段主要有教具、学具、电教手段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教师有教具,学生有学具, 为学生提供数学模型和丰富的感性知识,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学生能够一边操作, 一边学习,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是从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 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新自动手操 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电教手段和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手段 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新世纪数学教育中心将广泛应用。同时,电子计算器也将引入小学数 学课堂。 第十一条,内容不要太多,把握教学节奏。 过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三大弊病:“内容太多,起步太快,要求太高”造成学生负 担过重,教学效率低。有些课的练习形式一个接一个,表面看上去练得很多,事实上是“刀 光剑影一闪而过,倾盆大雨一泻而光”,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多少东西。我的观点是, - 22 - 马马虎虎做十道题,不如认认真真做一道题。 “大运动量、快节奏”的做法并不适合儿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能成立的。根据 儿童心理特点,应该强调“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办法。 第十二条,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 班级授课制带来一个问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过去没有正视这个问题,教 学仍坚持“一刀切,齐步走”的办法,差生跟不上,只能过着挨骂的日子。 学生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实施分层教学,这是对学生 进行因材施教的有效办法。分层教学包括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等,其中主要是分 层练习。使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做到“培优辅差”。 以上十二条是互相联系的,形成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系统 四人小组分工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1、奉行自主推选,责任落实制度。有问题出问题先找负责人。小组连坐。 2、职位安排:作业监督员,纪律监督员,讨论组织者,主要发言人。 3、职位说明: a、作业监督员,负责每天检查小组内作业和监督小组成员不许抄袭作业。 (1)谁没有完成作业或,组织组内人员追讨。如果小组内有人没有完成作业,而负责 人没有尽义那么对监督员的处罚与没有交作业的一起处罚。其他人连坐处罚。 (2)发现作业抄袭,组织组内人员制止。如果小组内有人作业抄袭,而负责人没有尽 义务,那么对监督员的处罚与抄袭作业的一起处罚。其他人连坐处罚。 b、纪律监督员,负责课堂纪律的监控(以不影响其他人为标准,包括课后在教室内也 不准大声喧闹)。可以安排组内其他同学帮忙互相监督。处罚制度与上相同。 c、讨论组织者,组织小组讨论。如果有人不参加讨论或讨论问题与所提问题无关,优 先追究讨论组织者责任。 d、发言代表,主要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及具有优先发言权,如果发言代表无法完整回答 组内意见,组内其他人有权利优先补充。 4、奖励制度,每月根据小组的情况进行奖励,仅奖励几个优秀的小组。评选优秀的小 组以作业情况,纪律情况,讨论情况,及发言情况依序进行评测。(现在还没有量化计分制 度,以后完善。)视情况考虑增加对进步最快小组的奖励。 奖励量化: 1、小组同学作业监督,本组同学检举(未做作业,抄作业),检举者加星,被检举者扣 星。异组检举,检举者加星,被检举者扣星。 2、作业监督员:若本小组同学作业未完成,且未积极督促,则为完成者减星,作业监督 员一起减星,若本组完成很好,经任课教师奖励,本组作业监督员可适当加星。 3、纪律监督员:每次课堂环节转换过程中,或是讨论过程中,最先准备好的小组纪律 监督员可以获得加星奖励,特慢的由任课老师决定减星。 4、讨论组织员:每次讨论组织得好的小组讨论组织者可加星,特别不好的由任课老师 - 23 - 适当减星。 5、言论发表员:言论发表最积极,且大声清楚的小组可加星。 6、小组内所有成员三科作业都能按时完成(包括回家作业和背书),则小组人人可加一 星。(其余作业本中完成特别好的,由任课老师指定,可以另外加星)。 7、语数英考试小组平均分90以上可以奖2颗星,95分以上可以奖3颗星,满分奖4颗 星。进步者奖1颗星。 8、听写,小组有三人权对,将给小组星星一颗。 9、作文三次得优秀奖奖星一颗。 10、小组讨论,预习并且记录本小组讨论研究的问题并且每个组员都能解答,则一个问 题加一颗星(最多加三颗),具体由任课老师决定。复习并在作业监督员的协调下,加练前 一天的联系,完成好的小组可加一星。 11、作业本三次得优的奖星一颗(一周统计一次,语文,数学) 12、团体比赛得奖者,校级1颗星,镇区级2颗星,市级3颗星,省级4颗星,全国级5颗星。 13、卫生监督:座位四周无纸屑小组加一星,(每天评比)。 14、发言要举手声音要响亮,不举手者扣星;倾听要仔细认真,表现好者适当加星。 (比较优秀的小组组员可以升任为班干部,这个作为班干部评选的其中一个标准。) 【内容提要】本实验研究报告侧重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研究自学信心、自学习惯与人的 发展的关系,着力探讨自学信心、自学习惯、自学能力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并强 调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自学能力是自学辅导教学的核心。 【 正 文 】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的目标愈来愈倾向于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素质的增强。任何人在学校接受教 育后已不可能受用终身了。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继续学习的社会,一个终身受教育、不断自我 发展与提高才能适应于生存的社会。而终身教育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在学 校教育中,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当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十多年来,自学辅导教学之所以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欢迎,这不仅仅是因为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它让人们体验到了通过这种途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众所周知, 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培养新一代从小就学会学习,这首先就 要帮助他们树立自学信心,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这是终身教育的必 然要求,也是当世界教育的潮流,是中外教育家的共识。这样,自学辅导教学既适应了未来 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面临着自我发展、不断完善的新的挑战。 在推广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过程中,不少家长反映:“老师教都不会,学生还能自 学吗?”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家长顾虑更多。这就迫使我们去研究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和 自学能力形成与发展及其相互迁移这一全新的课题。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4 - 1.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初中学生。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班和对比班的确定采取随机 取样的方法,兼顾农村与城市、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 2.实验方式采用自然实验法。 3.研究方法为观察法、问卷法、个案法、追忆法、跟踪调查法和迁移调查法。 4.有关概念的操作定义: (1)信心。信心就是自信的观念,自信的心理能力、心理机能、心理态度等。 (2)自学信心。自学信心是自己坚定地去学会某种东西的能力、抱负、心理状态、坚持 成功的动机。 (3)习惯。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或倾向,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 力和意识监控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习惯是简单的动力定型。 (4)自学习惯。自学习惯是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了的优良学习行为或活动。 (5)能力。能力是使之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必要条件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6)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 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是可以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 是伴随我们终身学习的老师。 (7)数学自学能力结构的9种心理因素:?主动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善于自 练、自检能力;?促进自治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觉探求能力;?加速形成概括能力; ?能动应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研究结果 (一)自学信心的形成、发展及其迁移 信心的形成过程与好奇心、需要、动机、兴趣、意志等有着密切关系,这些都是非智力 因素。过去我们研究自学辅导教学几乎都是研究智力因素,而对非智力因素未敢问津。现在 大家都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就影响是很大的。实践证明自学辅导教学在形成和促进自 学信心过程中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1.探索了自学信心形成的三个层次和主要因素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教师进修学校邱义、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培中心高守仁、通辽市余 粮堡初中丁贵彬等老师总结自学信心的三个层次是:?信念。确信自辅教学在培养自学能力 方面有独特作用。?兴趣。爱好自辅教学。?信心。当自学这种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 习方式成为他的出发点与归宿时就具有了自学信心。 树立和形成自学信心的主要因素是: ?适合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特点,便于自学、能学懂的自辅教材。?自辅教学模式能 最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树立和扶植自学信心上得以 充分发挥。?自始至终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我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座右铭。 2.研究了自学信心形成的过程 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徐克立和湘阴县城关中学陈光祥,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刘伟初、 周世强,内蒙古通辽市敖力布皋中学董玉琴老师认为:自学信心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教 育和实践的产物。由于自辅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通过努力,自学见到了成效,兴趣油然 而生。兴趣的产生又促进了自学的发展,随着自学兴趣和自学能力的增长、新知不断增加, - 25 - 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信凭借自己的力量可以学好数学。这种自我 信念、自我抱负和自信的心理能力的产生和形成,就是自学信心的产生和形成。信心一旦形 成后,就会给学生心理活动以深远影响。信心源于动机,有了自学的动机,有了自学的决心, 就能驱动各种心理因素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学信心从萌芽、形成到定型,有一个巩固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把握扶植,积极诱导,促使其稳定。 3.重点研究了如何培养差生的自学信心 湖南省邵阳市教科所陶兰芳与邵东县教研室唐辉分析学习困难学生自学信心不足的现 象是:?进取心不强,表现为典型的“要我学”。?缺乏兴趣,表现为启而不发,读而不思, 学而不问,练而不会。?知识缺陷逐年累加、基础差,表现在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 力差,严重阻碍自学信心的树立。?学习方法呆板,表现为听天由命。影响学习困难学生自 学信心不足的原因是:自身体验学习多次受挫;同伴之间不求上进的负面影响;外界的关注 不够,甚至受打击;个性特征。培养学习困难学生自学信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矫正阶段(初一上学期):采取情绪感染、归因诱导、语言劝说、帮助成功、全体协 同等措施促使学习困难学生逐步树立信心。 (2)强化阶段(初一下学期至初二下学期):自学信心一旦萌发,便会生根、发展,因此 教师要加强扶植,通过:?外部强化: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以优带差;组织自学;强调 自读;课中辅导;政策优惠。?自我强化:订好计划;强调自比;适当横比;定期总结让学 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发展自学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巩固发展阶段(初二下学期至毕业):主要措施是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大量阅读, 提高自学情趣,巩固自学信心。 以邵东县灵官殿镇茶子山初级中学宁永红老师为例,他任教的135班初一入学时共有学生67人,小学会考中,数学成绩不及格的有42人,把其中最低分的22名学生内定为学习困难学生。他一手抓自学信心的培养,一手抓自学习惯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通过一年的努力,三次会考 中,学习困难学生人平均分由34分的起点,每学期上升13-14分,达到61.9分。这促进了全班数学成绩的提高,人平均分由52.4上升到81.6,在全镇三所中学16个班级中遥遥领先。 邵东县廉桥镇一中彭繁华对116班进行分层教学实验,大胆创新,探索出转化学习困难 学生的新路子,在教法设计上,把自辅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有机结合,照顾学习困难学生, 优化课堂结构。即分层设疑、激发兴趣——分层探讨、启导思维——分层反馈、变式创新— —分层指导、共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每学年会考成绩逐年提高,人平均分由初一47.5分 上升到初三人平均分71.3分。 广东四会中学周世强、天津市程林中学裴丽娟、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中学张辉等老师 也总结了类似的经验。 (二)自学习惯的形成、发展及其迁移 习惯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多次地长期地重复一定的行为或活动。自学习惯不仅表现为外显 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而且取决于内在的心理需要和思维习惯,必须通过规范的、严格的 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使之巩固。 1.自学习惯的内涵与形成特征 湖南平江县李究、方汪涛,江西新余四中欧阳明,山东肥城市汶阳教研室周茂生、李平 - 26 - 云、周翠兰等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将自学习惯分为;阅读 习惯、自练习惯、自检习惯与思考习惯四个主因素。并对这四个因素形成过程中的差异进行 了探索,认为其中的思考习惯是自学习惯的核心,是较难形成的。 培养自学习惯要进行多层面、全过程的训练:?教会学生读书,强调该书必须“三到”, 即眼到、手到、脑到;必须进行圈、点、划、批、摘。?规范练习要求。?进行自我反馈矫 正的训练,做了练习之后及时核对答案。?注重自学方法指导。?培养强动机、浓兴趣。兴 趣是学习最有效、最能持久的动力。湖南新邵县言栗中学黄太平老师总结出,培养自学习惯 要注重分“类”、理“序”、择“法”,培养自学习惯应该从初一抓起,从阅读抓起,从模仿 抓起,从激励抓起,从严抓起,常言道:“少成如天性,习惯成自然”。 自学习惯有以下几个特征:?形成的后天性。?指向的活动性。习惯指向对象性的学习 活动。?表现的情绪性。自学习惯形成后,一旦到了一定场合下,这种习惯就表现出来。? 体验的情感性。自学习惯与学习需要紧密相连着,自学习惯能否顺利形成,也就是需要能否 得到满足。?习惯形成的过程性。习惯形成过程需要带有一些强迫性和自我的坚定性,先苦 后甜。 2.关爱学习困难学生,着力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习惯 天津市东丽区丰年中学刘秀珍等老师指出:学习困难学生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 习困难学生的自学习惯非常困难,但是付出艰辛、汗水和爱心,是可以成功的。 (1)阅读习惯是自学习惯形成的基础,也是关键。而阅读习惯形成的标志在于注意、勾 划眉批的习惯,小结笔记的习惯,阅读参考书的习惯的形成。对学习困难学生首先要培养前 三者。由于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教师监督,课上巡视, 及时提醒。?出示阅读提纲,限时阅完。?及时鼓励和表扬。勾划和眉批是阅读习惯形成的 关键,采用方法:?布臵预习。?循序渐进,逐步引导。要求勾划眉批,找出关键词语。? 结“一帮一”对子。?培养小结、笔记的习惯。 (2)自练习惯的培养。学习困难学生习惯于抄答案,要采用先易后难的办法,引起他们 做练习的兴趣,然后面批,鼓励再做其它练习。 (3)自检习惯的培养。采用下列措施:?教师面批检查。?优帮差结成对子。?利用5 分钟时间测试学习困难学生自练自检能力。 (三)自学能力成长及其迁移 在“九五”规划课题中,随着对自学信心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发展及迁移的研究,进一 步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发展与迁移,因此又收到几十篇试验研究的报告材料,这是“七五”、“八 五”课题成果的延续与发展,深化了自学辅导教学的理论,给自辅教学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1.有关自学能力的理论研究方面 (1)初步弄清了自学能力与自学信心和自学习惯的辩证关系 综合大量的报告材料,概括如下: 自学信心是形成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前提和动力,自学习惯是形成和发展自学能力的 基础和保证。反之,自学能力的成长和提高,促使学习不断获得成功,则可增强自学的信心, 巩固自学习惯。三者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的,其形成过程是缓慢的。关系如下图: 附图{图} - 27 - 自学信心、自学习惯、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较长时间自辅教学实践进行 强化训练,甚至有时要带些强制性才能形成、发展并迁移。 (2)提高了对自学能力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基,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 事、学会交往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 短,科学技术发展如何迅猛,都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自学能力 的形成与迁移是自辅教学的生命线,是自辅教学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基本要素。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自辅实验的教师 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深化课 堂教学改革的新课题进行研究。培养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领域是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 基础。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这样, 自辅教学培养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乃至创新,就自然适应了未来发展的趋势,为发展创新思维 能力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 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3)深入探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理论和方法 阅读是独立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在自辅教学的起始阶段,过 好阅读关,培养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甘肃省兰州市教科所王家华认为,阅读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认知特点表现在语言编 码活动、组织连贯活动、分析概括活动三个方面。数学阅读能力可分为阅读策略、阅读理解、 阅读概括三个成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研究室樊淑燕,佳木斯市六中邢晓莉、祖宴飞, 遵义一中李想,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刘忠义、董恩平,绍东县教研室唐辉,魏家桥中学李准 如,肥城市汶阳中学周茂生等老师都总结了过好“阅读关”进行“三读”(带读、导读、自 读)的经验。 (4)探索培养学生自练自检能力的途径与做法 平江县教研室李究、方汪涛,石浆中学罗沛初,哈尔滨市第八中学周静等同志认为,自 练自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延伸与深化,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读获得的知识,通过 自练加以巩固消化,加深理解。自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练的过程是培 养独立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的过程。自检(当时知道结果)既是检查自 己的作业练习是否正确,也是检验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的是否准确,是自学辅导教学的重要 环节。通过自检,既可增强自学信心,又能及时发现和补救知识的缺漏,促使学习更加扎实。 2.有关自学能力成长及其迁移的效果 广东省四会市教研室陈其弼对初一、初二学生,用高二“集合概念”、高二“二阶行列 式”或“复数概念”进行多次自学能力检测。测试结果表明,自辅班学生自学能力成长均优 于同年级普通班或高一年级的学生。黑龙江安达市八中张永海,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三中潘 宝兰,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培中心高守仁,绍东县教研室石立勋、曾为群,通辽市科尔沁区孔 家镇中学刘虎臣,江苏省东海县青湖中学张玉珩、仇庚延等老师做了大量跟踪调查,发现在 初中阶段通过自辅教学系统培养和训练的学生,其自学习惯和能力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显出 - 28 - 优势,甚至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 四、讨论 (一)过去30多年自学辅导教学研究都是采用与常规教学对比的方法研究自学能力成 长及其对其他学科的迁移,这些研究成果容易测定,但是非智力因素——自学信心、自学习 惯形成是很难测定和科学化的。在这次研究中,同地区或异地区获得相同的因素,就被认为 可靠,相同的因素越多,可靠性就越大,这是我们对非智力因素研究的一种想法。 (二)研究自学信心的实验报告约30篇,较多是取学习困难学生5至20名来进行自学 信心形成和发展的研究,这是对头的。学习困难学生都能形成自学信心,优中学生自然不成 问题了。 (三)研究自学习惯的研究报告约40篇,也和研究自学信心一样,多数是取5至20个 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这次研究自学习惯,主要抓阅读习惯、自练习惯、自检 习惯、思考习惯。阅读习惯是自学能力形成的基础,是经过粗读、细读、精读等慢慢形成的。 做练习的习惯容易形成,但是要他们说出做对做错的原因就很困难,所以自练习惯必须与自 检习惯联系起来。思考习惯是最高层次的构成因素。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现在的教学,把社会交流、善于提问放在首要位臵,这是发展智慧的核心,必面养成 这种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习惯。 (四)自学能力形成及其迁移过去已作过数百次的实验,效果已被肯定了。过去对当时 自学效果研究较多,而对其追踪研究却较少,这次进行追踪的研究是很好的。在中学里形成 的自学能力应该延续到终身。 五、结论 (一)自学信心和自学习惯的形成、发展与迁移是指向自学能力形成全过程的。培养自 学能力是目的,它的成长与迁移又进一步增强了自学信心,巩固了自学习惯,三者是有机联 系、相辅相成的。 (二)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实践证明:必须在自辅教学中 通过后天教育,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尤其是在培养自学习惯时,有时还要带些强制性, 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最佳结合才能形成。 (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习困难学生问题十分棘手,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信 心与自学习惯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实验表明: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学信心与自学习惯是 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形成的。家长的配合、激励以及学生自我强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学会”为“会学”。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学信心,形成自学习惯,这样,就为提高学习 困难学生的自学能力打好了基础,增强了动力。 (四)自辅教学的核心是培养自学能力,这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 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八五”课题研究 结论“自学能力结构的九种心理因素”中,我们就把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看作是培养自学能力 的核心。这说明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 育、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自学能力的形成、发展 与迁移是自辅教学的生命线,是自辅教学适应未来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基本要素,它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就决定了自辅教学研究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正面临着重 - 29 - 大的发展机遇,必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巨 大作用。 (五)自辅教学已由初中发展到高中,由数学单科发展到物理、化学和语文等学科,在 更大范围内产生了正迁移。 异步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 【背景】黎世法,1936年生,江西南昌人,异步教育学创始人、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 授。现任湖北大学异步教学研究和推广中心主任。 从1979年起,黎世法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至今已有28年的 历史,共经历了四个阶段。该实验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全国各地有 5万多所中小学参与实验。 【综述】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 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 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 异步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 1 基于“学情理论”并且不断发展 学情理论。1979年10月至1981年1月,当时就职于武汉师范学院的黎世法在武汉地区43所中学开展了有关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 分析发现,每个优秀中学生的基本学习过程具有十个有序的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环节: 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记忆巩 固-学习检查。其中主要的学习环节有六个: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 错误-系统小结。根据这六个环节的学习功能,黎世法将学生解决每一个学习问题的过程相 应地抽象为六个因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六因素”也可称为“六步学习法”。学生的十个学习环节和六步学习过程贯穿着一条“学生进行系统的自主学习”的主线。每个 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他人”与包括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机器在内 的“他物”所不能替代的。通过这项调查研究,黎世法还概括出了中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十 条学习心里规律,包括内因律、基础律、理解律、运用律、改错律、结合律、精学律、智能 律、脑效律、勤奋律等。 以上述调查结果为基础,黎世法提出了“学情理论”这一概念。“学情理论”指通过分 析研究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而建立起来的学 习理论。 最优化教学理论。由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在于学习的个体性,这就决定了教师“教”的实 质只能是“指导”。1981年2月至1984年12月,经过研究和大规模实验,黎世法进一步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五步指导过程”,即“提出问题-指 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简称“五步指导法”。将教师的“五步指导过程” 与学生的“六步学习过程”综合起来,可以构成“六阶段有效教学过程”(简称“六段教学 方式”),即“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六步学习)-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 - 30 - 从而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实现了有效统一。 “六段教学方式”揭示了一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即教学方式一定要适合学情。根据 这条基本规律,黎世法在“学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情为条件的最优化教学方式和 教学理论。最优化教学,就是要取得在一定的学情条件所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率。 最优化“六段教学方式”又称“六课型单元教学法”,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将教学 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按教学单元进行“六步学习”,就依次形成了 六种课型。教师用“五步指导法”,指导学生“自学”,就形成了“自学课型”;指导学生自 我“启发”,就形成了“启发课型”,以此类推。在小学阶段“六段教学方式”称为“六因素 单元教学法”,是为了突出小学“六段教学”的特点---教学单元比中学小,每一教学单元依 次进行“六课型”教学的周期短、节奏快。 异步教学论。经过系统地分析比较,1985年1月至1989年6月,黎世法提出了人类社 会教学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以个别教学方式为主的古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以班级授课 制为主的近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和以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主的现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最 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属于现代社会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 黎世法认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同步教学”,即一个班全体学生的学习速度与一个 教师的讲课速度同步,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为了区别于同步教学,并突出最优 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的特点,黎世法将其更名为“异步教学方式”和“异步教学理论”。 异步教学的具体特征有:具有明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为学生学习指导者;能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 生的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教师和全体学)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使 教师的“五步指导”与学生的“六步学习”紧密结合进行。以学生的个体独学为基础,充分 运用一切教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异步教育学。1987年7月至今,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是一种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异步教学论”为核心内容的,能有效指导现 代教育实践的现代教育学。 在这一阶段,黎世法重点研究了学生的自主教育过程,发现学生的自主教育过程具有“八 个基本”: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作业、基本综合学习实践成果、 基本思维方法、基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述八个基本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表明 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学生正确 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八个基本”的学生自主教育过程的提出,就将教学活动和教 育活动统一起来了。 2 “六步”实现“个体化学习” 在异步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个体化学习”是一条主线,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按 照“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等阶段进行学习的过程。 自学。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首先,由教师向学 生布臵自学参考提纲,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开通思路,理解课文。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回 了解学情并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与学生研讨学习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 - 31 - 题,除了问教师外,还可与座位前后的同学小声议论。通过自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 去学习新课。这样也便于教师明确指导的重点,解决多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少数学生存 在的非共性问题。 启发。旨在为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有效的联系,寻求和提供恰当的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实质是启发学生自己启发自己。教师可以向全班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多数学生 难以解决的一个或几个带共性的问题。难度比较大的共性问题,可以在全班大多数学生作了 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只能给学 生指出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认识条件和方法,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必须依靠每个学生 自己对有关的认识条件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 复习。复习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继续解决在新单元学习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初步的系统化、概括化, 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将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形成新的技能作准备 的过程。教师布臵复习参考提纲。学生按照教师布臵的复习参考提纲进行复习。教师在指导 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检查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某个问 题还没真正理解,教师可及时地针对这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进行指导。 作业。作业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 极性的过程。为了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异步教学提出了五种作业题:必做题、巩 固题、深化题、提高题、过渡题。教师上课时可以先出示必做题,待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基 本正确地做完了必做题时,教师可将选做题(巩固题、深化题、提高题)同时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任意选择。学生进行独立作业,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并点面结合进行 作业指导。 改错。改错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错误,认真分析作业的错误原因,改正作业错误,掌握正确作业方法的过程。学生的作业没有错误,也要分析总结一下能正确地完成 作业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自改。学生遇到困难, 可请教同座位的同学,或请教别的同学,还可以请教教师。在全班学生都进行了认真自改的 基础上,同学之间进行互改作业。同时,教师巡回有重点地指导学生互改,与学生研讨改错 问题。对于特别重要的作业题,同学之间互改以前或以后,可请一至两位学生对这一重要的 作业题进行讲解。然后,由教师对该题作正确的分析和结论,提高全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除了有一般的作业本外,还要有一本错误作业的重做本,教师要定期 掌握学生作业改错的情况。教师对学生讲解作业的内容要评分,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依据之 一。 小结。小结教学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所学的技能进一步综合化、熟练化,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教师布臵小结参考提纲并进行小结 指导谈话,指示小结方法,学生对教师的谈话内容作重点笔记。学生根据小结参考提纲进行 独立小结。教师进行巡回指导,一边了解学情,一边与学生研讨小结问题。学生根据小结参 考提纲,将课文中的有关重点内容摘录在小结笔记本上,以便思维加工、整理和概括。学生 - 32 - 在小结过程中,如果遇到难点或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要反复阅读和深思课文并认真查阅参 考资料和工具书,如果经过独立思考,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可与座位附近的同学展开小声讨 论,或请教教师。 3 实施异步教学理论不能忽视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异步教学理论正在不断对自身进行着完善和补充。 然而,异步教学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以下几个问题不容忽视:第一,要正确理解“最优 教学方式”中的“最优”二字的科学含意。 最优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绝对最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里所说 的“最优教学方式”指的是以学情为条件的最优化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越符合学生的学情, 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这种教学方式不排斥其他具体教学方法。 第二,异步教学的源头是学情理论,而学情理论所勾勒的通常是最一般或最理想的情形。 因此,要处理好日常教学与理想教学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 第三,认为“认识规律,并按规律形成一套简洁的教学操作模式与方法,然后教师使用 该操作模式,就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会把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因此,要处理好运 用操作模式与复杂的教育教学现实的关系。 第四,异步教学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程度较高,因此,实施异步教学理论,最初阶段必 须重视对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自学方法的训练,否则,必然会困难重重。 第五,实施异步教学不仅仅涉及课堂教学问题,还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和要求按需组织 教学等问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各种必要的教学制度,以保证顺利实施。(北京 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生宋国才/文)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5日第3版 【案例】异步教学的“六段”教学过程 第一段:提出问题。教师可在提出问题之前、之后或过程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解决学习 问题的教学环境。教师从学生现有的一般学习水平出发,依据课程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或 呈现)本节课应解决的主要学习问题。 第二段:指示方法。在教师指示方法时,学生可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教师针对所提出的 学习问题,结合所创设的解决学习问题的教学环境,向学生指示解决学习问题的思路、途径 和方法,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解决学习问题。 第三段:学生学习。学生运用独学和合作学习形式,进行以独学为基础的自主“六步学 习”。通过分析研究课文或观察研究客观事物,直接与课文或客观学习对象对话,运用工具 书、参考资料和一切可利用的学习条件,逐个解决教师提出的学习问题。 第四段:明了学情。重点是明了学困生的学情。在学生开始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要迅 速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巡回察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此时,课堂上呈现出学生一边学习, 教师一边明了学情的景象。 第五段:研讨学习。这一段体现了教师异步指导过程。教师在明了学情的过程中,应根 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指导。此时,课堂上有的学生在独学,有 的学生在两两“对学”(两个学生在一起合作学习),有的学生在群学(三个以上学生在一起 合作学习);教师一边明了学情,一边针对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 - 33 - 第六段:强化小结。经过上述五段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问题基本上得到解 决。这时,师生要用少量的时间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肯定这节课的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功 的感受。 异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用“五步指导法”,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指导学生进行“六 步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完成当堂课的“作业——改错”任务)。其中学生学习、明了学 情和研讨学习三段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是课的主体,占了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异 步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 程的教学过程。(黎世法)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5日第3版 ?访谈 要为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作出新贡献 日前,就异步教学的有关问题,记者访问了“异步教学”理论的创立者黎世法教授。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王鹰摄) 记者:怎样理解异步教学理论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学活动的方法论,或者 说是一种教学理论体系? 黎:异步教学理论的建立基础是学生的基本学情,反映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教 为学服务的教学活动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长期大规模的教育实验表 明,异步教学理论适合中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异步教学理论联系 各门课程的教学实际,带有异步教学理论特点的具体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 宗,不能违背异步教学理论的基本规律。 记者:在教学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每解决一个问题,学习过程的“六因素”是不是都 必须出现,才能完成整个认识过程? 黎:“六因素”体现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认识全过程。如果不通过“六因素”,就不能获 得完整的、正确的知识。有一种情况是,其中的某个因素的实现只有一瞬间,其短暂程度令 人难以察觉,但它也是“六因素”的组成部分。 如果解决一个较大的学习问题,其中有一个小问题无法解决,就要先运用一个小“六因 素”将小问题解决,再解决比它大的学习问题,这就叫做“六中有六”(大“六因素”中包 含小“六因素”)。总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就是一 个“六中有六”的过程。 记者:异步教学理论是针对所有教学行为的,还是只针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的? 黎:异步教学理论是针对所有的教学行为的,既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包括教师的指 导行为。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会发生在课外、校外和家庭之中,而教师的指导行为同样也 会发生在课外、校外和家庭之中。因此,不能说异步教学理论只是针对学校中的课堂教学的, 但可以说它主要是针对学校中的课堂教学的。 记者:作为一种理论规律的抽象,异步教学理论意在“普适”的初衷是否得到了实现? 它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黎:从1981年我们努力推广“六段教学法”起,20多年来,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 治区)的数以万计的中小学实践了异步教学理论。 - 34 - 作为一项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实属不易。但是,这样的努力还 不够,我们将其推广的愿望还远远没有实现。主要原因有:对实验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人 的头脑中还保持着陈旧的、抵触变革的思想观念;许多人对本土教育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视程 度不够;我国还没有健全推广教育科研成果的制度,不少成果,结题颁奖完了,研究也就到 此为止了,等等。 记者:您如何理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黎:这次新课改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改革。这次新课 改“新”在何处?我认为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 管理、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都有新的变革。但我最关注的是教学过程的变革。新课改 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与陈旧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具有本质区别。 如何实施新课改呢?这几年我到不少国家级和省级课改实验区进行考察,听到许多中小 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发出令人担心的感叹——“换课本易,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难”、“理念可 学,一法难求”。 一些学校找不到新的教学方式,就一心一意用老的教学方式上“课改”课,而且习惯了。 要搞好课改,当务之急,首先要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否则,用老的教学 方式实施新课改,长此下去,新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最终将不能真正实现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的目的。历史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很难取得成功或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课程改 革的同时,没有真正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这是非常深刻的历史教训。 记者:异步教学理论与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和所需要的实践之间有怎样的契合? 黎:异步教学理论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的 实际情况,又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种现代课程体系,而异步教学理论正 是一种现代教学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异步教学理论是为实施新课改服务的。 记者:异步教学理论近期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黎:异步教学理论的宗旨始终是为我国的基础教育服务的。异步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 要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将异步教学的理论和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发挥“异步教学方式”的优势,为解决新课程教学操作系统、变革陈旧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 式作出新贡献。(本报记者张滢) 【评说】异步教学 这种理论“土生土长” 切合我国实际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中找寻最佳学习方法,并以此来指导教学,这是“六课型单元教学” 的突出特点。它体现了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认识过程特点的教学规律,是从实际出发建立我 国自己的教学理论的一个尝试。它的特点在于理论源于教学实践并服务于教学实践;积极探 讨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 其全面发展。这种理论“土生土长”,切合我国的实际,是我国教学改革的表率。 ——吴杰,《教学论》,吉林教育出版社 异步教学的创立是教学理论上的突破 教学活动是一个过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最终要落实到学校的教学过程当 中。教学理论是对教学实践的概括,学校的教学实践也会给教学理论带来重大影响。传统的 - 35 - 教学原理、原则和方法的重大缺陷是什么呢?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同步教学,而 异步教学理论在20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异步教学理论的创立是 对教学理论乃至教育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它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适应了当代社会培养 人的需要。异步教学研究,对于构建现代教学理论体系,乃至构建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有重大 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绵涛 教师始终与学生保持着很近的距离 异步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给学生自 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减 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异步教学中,教师融于学生当中, 无时不在与学生交流,始终与学生保持着很近的距离,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一种轻松、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出现了。 ——武汉市武昌区沙湖嘴小学 陈忠姣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5日第3版 - 36 -
本文档为【尝试教学法数学教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01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3KB
软件:Word
页数:9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29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