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定稿]10套经典的马原试题(从全国各大名校的网站上下载的)

[定稿]10套经典的马原试题(从全国各大名校的网站上下载的)

举报
开通vip

[定稿]10套经典的马原试题(从全国各大名校的网站上下载的)[定稿]10套经典的马原试题(从全国各大名校的网站上下载的) 第一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2、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和对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 B.大脑一种特殊的生理感应过程 C.用于指导实践的精神理念 D.与“物质”概念相对立的哲学范畴 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

[定稿]10套经典的马原试题(从全国各大名校的网站上下载的)
[定稿]10套经典的马原试题(从全国各大名校的网站上下载的) 第一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2、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和对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 B.大脑一种特殊的生理感应过程 C.用于指导实践的精神理念 D.与“物质”概念相对立的哲学范畴 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6、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 ) A.宗教活动 B.道德活动 C.生产活动 D.艺术活动 7、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 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 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 ( ) A. 夸大个人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承认个人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 否认个人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D. 否认群众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9、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0、资本价值构成是指( )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 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比例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11、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 A(提高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 B.表明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C(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D. 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1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13、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 1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15、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 产主义的首要条件是( ) A.消灭阶级差别 B.消灭城乡差别 C.科学文化事业的高度发展 D.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论( ) A(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总和 C(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D(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 E(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2、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B.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E(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 ) A.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B.机械性 C.形而上学性 D.不彻底性 E.否认自燃规律的客观性 4、“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的依据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创造世界 E.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5、2006 年夏天我国某些地区发生洪灾,造成重大财产和生命损失。有学者指出,当时的气象预 报低估了当地的降雨量,是造成灾害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有学者指出,该地区的植被破坏是 灾害损失的主要原因。这些情况说明 ( ) A.人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能力是有限的 B.人类应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支配地位 D.自然界状况是人类无法认识的 E.人类在自然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 6、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会导致( ) A.绝对主义 B.唯理论 C.经验论 D.相对主义 E.均衡论 7、“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 ) A.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 B.共同的人性 C.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的本质也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E.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表现为阶级性 8、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劳动者在生产上耗费的各种生产资料的价值 B. 维持劳动者个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新价值 D. 劳动者所必需的教育、训练费用的价值 E.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 )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杠杆 C.无产阶级发展、壮大的根源 D.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阶级斗争 E.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暴力手段 10、在共产主义社会,( )必然消失 A.人与人的差别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D.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E.富裕与贫穷的差别 三、 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应用,剩余价值是由机器创造的。 2、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 3、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的。 4、事物的发展过程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这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四、 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请结合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失误和不足。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五、 材料分析题(共15分) 材料1: 哲学史上有不少哲学家是用观念验证某种观念的真理性。例如,斯宾诺莎就认为,认识真理要以真观念为依据。 材料2: 经验主义者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认为凡符合人的感觉的认识就是真理,而与感觉背离的认识则不是真理。 材料3: 波格丹洛夫说真理是'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 请回答: (1)材料1、2、3中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什么? (2)材料3的观点与材料1和2的观点有没有根本区别? (3)在真理标准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什么 第一套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A 2、A 3、B 4、D 5、B 6、C 7、A 8、B 9、D 10、A 11、D 12、D 13、D 14、D 15、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CDE 2、DE 3、BCD 4、BCD 5、AB 6、AD 7、ACDE 8、BDE 9、ABDE 10、BCD 三、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错(1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本质上还是物化劳动和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也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它们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现在工人中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资本家获得了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3分)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2分) 2、错(1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的价格(3分)。但表面现象时,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分)。 3、正确(1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分)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的,而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并通过人自己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社会规律就是人自己行动的规律。(3分) 4、错(1分)。是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而不是真正的回复,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否定之否定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分)这种观点看到了曲折性而没有看到前进性,是一种循环论(2分)。 四、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结合实际,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适当分析。(4分) 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6分) 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3分) 2、(1)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发展的前提。每一对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形势要看主流,同时又不忽略支流。 (5分)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尽管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只是次要的,是支流。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决不能以看到的困难和问题来否定大好形势,由此而迷失方向。 (5分) (3)我们在肯定大好形势的同时,必须承认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发展大好形势。决不能因为主流是好的就忽视支流。如果对存在的问题不认真解决,它就会越演越烈,严重地影响大好形势。 (3分) 五、材料分析题(共15分) (1)材料1、2、3的观点在真理标准问题上都属于主观真理论,都是在主观范围内寻找真理的标准。 (5分) (2)材料3和材料1、2中的观点相比,强调了'社会的全人类的经验形式',但实质上仍是主观真理论,认为多数人的感觉、经验、思想是真理,仍是把真理停留在主观范围,无法确定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一种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际上多数人承认的思想也不一定是真理,有时真理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5分)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分) 第二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特点的统一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 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 B、 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 C、 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D、任何社会中劳动的两个方面 4、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 理论联系实际 5、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6、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 ) 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B、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 C、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7、机器设备成为资本因为它是( ) A、 生产物质资料的手段 B、生产商品的手段 C、 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 D、资本的唯一源泉 8、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9、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一元论和二元论 10、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一个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1、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D、增进人类的福祉 12、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13、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现实的人是指( ) A、有着自己生物组织和器官的自然的人 B、在现有社会条件或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 C、有理性的人 D、在一定生产关系下从事物质生产的个人 1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 资本各部分的构成不同 15、无产阶级政党要从严治党,就必须加强( ) A、党内监督 B、党外监督 C、群众监督 D、民主监督 丰富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它包括(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历史学 E. 法哲学 2、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3、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 ) A.世界是可知的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世界是不可知的 E.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4、“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 把握质和量的统一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E.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由于人的认识( ) A.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B.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受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 D.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E.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6、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 ) A.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对客观世界的批判和改造必须依靠物质力量来实现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改变和创造客观世界 7、小强花 100 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个篮球,商店将其中的 3 元用于交纳税收。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8、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有 ) ( A(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B.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C(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 D.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E(控制发放贷款,减少货币供应量 9、在共产主义社会,( )必然消失 A.人与人的差别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D.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E.富裕与贫穷的差别 10、下列观点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有( )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五德始终 C.一切都服从注定的命运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E.克己复礼 三、 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2、自由竞争产生了垄断,垄断消除了竞争。 3、正确的意识来自于客观存在,错误的意识则源自于人的头脑。 4、社会发展的方向上与大多数人的目的和愿望相一致的。 四、 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结合当前我国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2、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表现与作用。 五、 材料分析题(共15分) 材料1: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之;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材料3: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的意思);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为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第三自然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请回答: (1)材料1认为知识的来源是什么? (2)材料2、材料3同材料1的共同点是什么? (3)材料2与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什么? (4)材料4揭示了知识的来源是什么,知与行的关系是什么? 第二套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2A、3A、4B、5C、6B、7C、8D、9C、10D、11B、12C、 13D、14B、15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 2、DE 3、ACE 4、ABC 5、ACE 6、ACDE 7、BD 8、CD 9、BCD 10、ABCE 三、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正确(1分)。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在流通过程中,等价 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 价值。(3分)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资本家才能购买到生产资料和劳动 力,剩余价值的生产才有可能,同时,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也只有在流通过程中销 售,剩余价值才能实现。(2分) 2、错(1分)。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但垄断并没有消除自由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 更加复杂和激烈。(1分)第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 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3分)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 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1分) 3、错(1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来自对客观世 界的反映(2分)。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则是人脑对物质 世界的歪曲的反映(3分)。 4、错。(1分)社会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分)而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 来,个人的目的和愿望对社会发展的总的合力的形成有所影响,但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不以 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3分) 四、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结合实际,如人民群众关注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 (3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分)。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中国共 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和概括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 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 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勇于并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3分)。 2、(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价 值量进行等价交换(5分)。 (2)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 现出来(3分)。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 配;第二,自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5分) 五、材料分析题(共15分) (1)材料1认为有两个知识的来源,一是'生而知之',即先天的,二是'学而知之',即通过 后天学习获得的。(3分) (2)材料2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生而知之'说,有不学而能、不学而虑的'良能'、'良知'; 材料3继承和发挥了材料1的'学而知之'说,认为人们的知识才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人的 作为(即行动)而获得的。 (3分) (3)材料2的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材料3的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 (3分) (4)材料4揭示的知识的来源是行动和人类文明的进化;知和行的关系是先行后知,以行求 知,然后是知先行后,以知指导行,即行一一知一一行。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包含了唯物、 辩证观点的合理因素。(6分) 第三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 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3、在价值关系中,人的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人只能作为价值客体而存在 B、人只能作为价值主体而存在 C、人既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 D、只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才是价值主体 4、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 ) A、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 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C、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D、 在所有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6、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联系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7、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 )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8、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D、增进人类的福祉 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前提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D、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10、认识的客体是( ) A、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人的主观自由创造物 C、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D、现代科学知识尚未达到的领域 11、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 )是否先进。 A、纲领 B、性质 C、组织 D、成员 12、党领导全国人民制定和修改宪法和法律,因而( ) A、党高于宪法和法律 B、党与宪法和法律平起平坐 C、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D、党的活动不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1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剩余价值( ) A、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被视为成本价格的增加额 14、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5、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正确理解资本本质的选项有(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一定社会阶段上存在的一种生产关系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E、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停滞的主要原因是( ) A、 垄断资本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 B、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削弱了发展经济的力量 C、 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减少了在本国的投资 D、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E、 一定时候一定情况下垄断组织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3、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外,还要( ) A、做思想政治工作 B、做经济工作 C、做人的工作 D、做群众工作 E、做政治工作 4、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 A、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D、可知与被可知的关系 E、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 A、 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 C、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 D、 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 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7、马克思把人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大历史阶段 ( ) A、人的血缘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B、人的土地关系的依赖的阶段 C、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D、个人全面发展的阶段 E、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 8、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 C、我国还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E、我国正处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9、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 ) A、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时发生根本变革 B、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D、依赖于社会存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E、采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的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E、静止是绝对的 三、 辨析题(每题7分,共28分) 得分 评阅人 1、生产力是判断一个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客观依据。 2、自由竞争产生了垄断,垄断消除了竞争。 3、价值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 4、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一样的。 四、 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简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五、 论述题(共16分) 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套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D、2B、3C、4B、5B、6D、7D、8B、9A、10A、11D、12C、13C、14D、15B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CDE,2、ACE,3、ACD,4、BE,5、DE,6、BCE,7、CDE, 8、AD,9、BCD,10、BCD 三、辨析题(每题7分,共28分) 1、错(1分)。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区分社会的性质和面貌(3分)。区分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客观依据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所反映的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进而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3分)。 2、错(1分)。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但垄断并没有消除自由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2分)第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3分)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1分) 3、错(1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3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3分)。 4、错(1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分)但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的,而社会规律要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并通过人自己的活动而得到实现。社会规律就是人自己行动的规律。(3分)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两者的内容、形式和特点都各不相同(3分),但它们又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4分)。 2、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2分)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2分)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2分)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1分) 3、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1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分);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分);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2分)。 五、论述题(共16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6分)。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提出和概括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5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勇于并善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5分) 第四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 说明(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解决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 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 A、使用价值 B、 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4、在价值关系中,人的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人只能作为价值客体而存在 B、人只能作为价值主体而存在 C、人既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 D、只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才是价值主体 5、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A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6、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 ) A、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 B、 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C、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D、 在所有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7、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联系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8、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 )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9、自在世界是指( ) A、自然界 B、客观的世界 C、天然世界 D、主观想象的世界 10、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D、增进人类的福祉 11、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的前提是( )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 D、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12、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有( ) A、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来自人类思维的创造 D、意识是人脑分泌出的特殊的物质 13、认识的客体是( ) A、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人的主观自由创造物 C、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D、现代科学知识尚未达到的领域 14、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15、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 )是否先进。 A、纲领 B、性质 C、组织 D、成员 16、党领导全国人民制定和修改宪法和法律,因而( ) A、党高于宪法和法律 B、党与宪法和法律平起平坐 C、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D、党的活动不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剩余价值( ) A、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被视为成本价格的增加额 18、国体和政体之间是(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9、在认识过程中更具有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0、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正确理解资本本质的选项有(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一定社会阶段上存在的一种生产关系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E、资本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出现停滞的主要原因是( ) A、 垄断资本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减弱了 B、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削弱了发展经济的力量 C、 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减少了在本国的投资 D、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E、 一定时候一定情况下垄断组织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 3、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外,还要( ) A、做思想政治工作 B、做经济工作 C、做人的工作 D、做群众工作 E、做政治工作 4、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 A、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D、可知与被可知的关系 E、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 A、 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 C、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 D、 毛泽东思想 E、邓小平理论 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E、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7、马克思把人的发展概括为以下几大历史阶段 ( ) A、人的血缘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B、人的土地关系的依赖的阶段 C、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D、个人全面发展的阶段 E、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 8、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 C、我国还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E、我国正处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9、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是( ) A、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时发生根本变革 B、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D、依赖于社会存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E、采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的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哲学寓意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E、静止是绝对的 三、 辨析题(每题6分,共18分) 1、 生产力是判断一个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客观依据。 2、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作用。 3、价值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 四、 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 简述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2、 如何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五、 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如何理解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 2、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套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A、2D、3B、4C、5B、6B、7D、8D、9C、10B、11A、12A、13A、14D、15D、16C、17C、 18D、19D、20B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CDE,2、ACE,3、ACD,4、BE,5、DE,6、BCE,7、CDE, 8、AD,9、BCD,10、BCD 三、辨析题(每题6分,共18分) 1、错(1分)。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所 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区分社会的性质和面貌(2分)。区分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客观依据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所反映的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进而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3分)。 2、错(1分)。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从许多个人意志的相互交错、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人的意志都融合在这一总的合力中,都对合力的形成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3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个人包括杰出人物的意志及其活动对历史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作用(2分)。 3、错(1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3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2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它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分)。矛盾普遍性揭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揭示每一事物的过程和特点,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2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一论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他认识论的本质界限(2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坚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2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是反映和创造性的统一(1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实现的1分)。 ( 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第一,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第二,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第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第四,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4分)。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后,深化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同农民结成联盟,民族独立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分) 五、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从经济基础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3分);从封建主义影响来看,社会主义社会在各方面深受封建主义的不良影响,阻碍着社会主义国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从而增加建设社会主义困难程度(3分);从面临的国际环境看,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这种敌强我弱的国际态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2分);从经验来,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探索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2分);从肩负的使命看,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全人类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幸福的崭新世界,任务艰巨,使命远大(2分)。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方向(3分);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分)。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二者的矛盾运动,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势(2分)。 这一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2分)。我 国的生产力相对落后且发展又不平衡,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 基本经济制度,以满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分)。 第五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4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的哲学 B.中世纪经院哲学 C.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3、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和对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 B.大脑一种特殊的生理感应过程 C.用于指导实践的精神理念 D.与“物质”概念相对立的哲学范畴 4、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变化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B.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7、曾经有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 50 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 300 美元,但是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 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不止 20 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 A.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B.事物的运动变化 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D.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8、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 ) A.宗教活动 B.道德活动 C.生产活动 D.艺术活动 9、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 ) 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 10、“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一名言包含的哲理是 ( ) A. 夸大个人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承认个人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 否认个人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 D. 否认群众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1、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 ) A.宿命论观点 B.天命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2、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13、资本价值构成是指( )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 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比例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14、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 A(提高了劳动者的实际工资 B.表明资产阶级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 C(减轻了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D. 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 1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16、全球化从根本上讲是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最主要是( ) A.政治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全球化 D.军事全球化 17、“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郎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 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8、人在价值关系中( ) 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 1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1、恩格斯指出:“经济上 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句话所指的是 (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 哲学的发展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的变化同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22、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首要条件是( ) A.消灭阶级差别 B.消灭城乡差别 C.科学文化事业的高度发展 D.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23、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社会, ( )成为人们的第一 需要。 A.健康 B.安全 C.劳动 D.交往 24、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 ( )。 A.自由发展 B.自然发展 C.完全发展 D.高度发展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A(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总和 C(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D(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思想方法 E(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2、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B.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E(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 ) A.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B.机械性 C.形而上学性 D.不彻底性 E.否认自燃规律的客观性 4、“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欲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的依据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创造世界 E.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5、2006 年夏天我国某些地区发生洪灾,造成重大财产和生命损失。有学者指出,当时的气象预 报低估了当地的降雨量,是造成灾害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有学者指出,该地区的植被破坏是 灾害损失的主要原因。这些情况说明 () A.人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能力是有限的 B.人类应促进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支配地位 D.自然界状况是人类无法认识的 E.人类在自然面前总是无能为力的 6、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会导致( ) A.绝对主义 B.唯理论 C.经验论 D.相对主义 E.均衡论 7、“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 ) A.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 B.共同的人性 C.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的本质也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E.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表现为阶级性 8、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 ) A. 劳动者在生产上耗费的各种生产资料的价值 B. 维持劳动者个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 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新价值 D. 劳动者所必需的教育、训练费用的价值 E. 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9、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几次扬弃包括( ) A.资本家个人所有制的产生 B.股份公司的产生 C.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E.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10、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 )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杠杆 C.无产阶级发展、壮大的根源 D.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阶级斗争 E.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暴力手段 三、 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 2、自由竞争形成垄断,但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3、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的即真理 4、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具有完全相同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五、材料分析题(12分) 马克思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的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请回答: (1)什么是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和否定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法的否定观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第五套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4分) 1、D 2、C 3、A 4、B 5、D 6、B 7、C 8、C 9、A 10、B 11、D 12、D 13、A 14、D 15、D 16、B 17、D 18、D 19、A 20、D 21、B 22、D 23、C 24、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CDE 2、DE 3、BCD 4、BCD 5、AB 6、AD 7、ACDE 8、BDE 9、BD 10、ABDE 三、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错误――1分 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确立了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消灭了生产资料任何私人占有制,使社会化生产走上有组织有计划的轨道,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消灭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方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的物质财富。――5分 2、正确――1分 (1)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但垄断并没有消除自由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1分 (2)第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3分 总之,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而激烈的竞争。――1分 3、错误――1分 (1)“真理是有用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它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分 (2)“有用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认为真理是因人而异。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实践。――3分 4、错误――1分 (1)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2分 (2)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区别。联系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区别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有 一定的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3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发展到基本适合,川流不息,不断地向前发展。――5分 它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发展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体制。――5分 2、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将会被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它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也是以往任何社会不可比拟的。――2分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6分 但资本主义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而且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无法消除,这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性。2分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2分,共12分) (1)辩证法所说的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1分 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1分 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分 (2)辩证否定观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的本质就是否定性。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否定的方面才是积极的方面,因为正是由于这种否定,事物才有变化和发展,才有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6分 第六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是( ) 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统一 C、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特点的统一 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食利国的原因是( ) A、 国内食利者阶层日益扩大 B、 大量资本输出获得巨额利息和利润 C、 进出口贸易顺差 D、 通过技术输出获得大量收入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 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 B、 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 C、 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D、任何社会中劳动的两个方面 5、“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 A、先验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 6、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C、 理论联系实际 7、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它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8、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 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10、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 ) 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B、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 C、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11、机器设备成为资本因为它是( ) A、 生产物质资料的手段 B、生产商品的手段 C、 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 D、资本的唯一源泉 12、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3、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一元论和二元论 14、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一个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15、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 A、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D、增进人类的福祉 16、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17、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现实的人是指( ) A、有着自己生物组织和器官的自然的人 B、在现有社会条件或社会关系中的社会的人 C、有理性的人 D、在一定生产关系下从事物质生产的个人 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 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 资本各部分的构成不同 19、“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 A、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相同的 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D、社会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0、无产阶级政党要从严治党,就必须加强( ) A、党内监督 B、党外监督 C、群众监督 D、民主监督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它包括(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历史学 E. 法哲学 2、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3、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 ) A.世界是可知的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世界是不可知的 E.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4、“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 把握质和量的统一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E.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5、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由于人的认识( ) A.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B.不受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C.受主体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 D.不受人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E.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 6、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 ) A. 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对客观世界的批判和改造必须依靠物质力量来实现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E.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改变和创造客观世界 7、小强花 100 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个篮球,商店将其中的 3 元用于交纳税收。在这一过程中, 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 世界货币 8、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有 ( ) A(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 B.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C(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 D.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E(控制发放贷款,减少货币供应量 9、在共产主义社会,( )必然消失 A.人与人的差别 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D.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E.富裕与贫穷的差别 10、下列观点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有( )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五德始终 C.一切都服从注定的命运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E.克己复礼 三、 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应用,剩余价值是由机器创造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后又回到出发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应该运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2、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16分) 材料1: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2: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材料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六至二,一,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请回答问题:(1)分析以上材料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2)分析材料 1 观点的合理性及局限性。 (3)结合3份材料并联系现实分析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第六套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C、2A、3B、4A、5C、6B、7D、8C、9B、10B、11C、12D、13C、14D、15B、16C、 17D、18B、19D、20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 2、DE 3、ACE 4、ABC 5、ACE 6、ACDE 7、BD 8、CD 9、BCD 10、ABCE 三、辨析题(每题6分,共24分) 1、错(1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本质上还是物化劳动和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它们的价值也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它们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现在工人中脑力劳 动的比重不断增加,使得资本家获得了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3分)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 然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2分) 2、错(1分)。在认识过程中,由于主体自身素质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 来说明同一对象,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2分)。但是,科学认识的多重性特点与真理认 识的本质不能混为一谈。真理本质上是一元的,只有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才是真理(3分)。 3、正确(1分)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再次,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4分) 4、错(1分)。是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而不是真正的回复,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否定之否定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4分)这种观点看到了曲折性而有看到前进性,是一种循环论(1分)。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对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一方面,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条件下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表现的。资本主义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出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化成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并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5分 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并经过一段巩固和发展时期后,由于它主要是用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因而逐渐走向了反面,与历史的发展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要采取扬弃的态度。――5分 2、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二者在实践中统一起来: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第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的。――6分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我们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4分 五、材料分析题(16分) (1)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主体,是社会的大多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力量。――5分 (2)材料1 中是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者,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违背民众的意愿,失掉民众的支持,政权就会衰败。材料 1 中的说法肯定了民众的作用,这是合理的思想。但这些思想是就君民关系,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并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维护其长治久安为目的来讲民众的作用,是十分狭隘的。 ――5分 (3)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实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的,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对于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三个“一致性”,即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 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 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6分 第七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 22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 ,(阶级斗争的观点 ,(改革开放的观点 ,(社会实践的观点 ,(事物不断运动变化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3(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4(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人们的主观努力 ,(社会实践 ,(科学活动 ,(思想斗争 5(系统最基本的原则是( ) ,(整体性 ,(区别性 ,(最优化 ,(合理性 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 ,(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照镜子式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普遍性的特点 ,(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特点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实现的 ,(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气候变化 ,(类人猿的生活习性 ,(生产劳动 10(社会有机体直接形成于( ) ,(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 ,(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 ,(阶级斗争的结果 ,(人们之间政治上(道义上的结合 1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军队 ,(政治法律思想 ,(国家政权 ,(社会统治阶级 1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 ) ,(它自身的历史的继承性 ,(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公有制的水平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纯粹是偶然的 ,(是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 ,(纯粹是必然的 ,(有的是偶然的,是的必然的 15(下面哪一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是自然的动物” ,(人是生而自由的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7(唯物辩证法认为( ) ,(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18(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 1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 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 ) 20(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分工协作关系 21(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传统意识 ,(阶级关系 ,(生产方式 ,(政治制度 2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发向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人的价值( ) ,(指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人的实践活动所给予的评价 ,(主要是指人的自我价值 ,(是作为客体的人同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价值关系 ,(它的实现主要靠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所具有的意义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现在( ) ,(两者互为条件 ,(人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 ,(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的发展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水平 ,(人的发展可以超越社会发展的状态 3(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 ,(政治关系 ,(思想关系 ,(物质关系 ,(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 4(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有( ) ,(认清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用阶级分析方法 ,(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古为今用,为现实服务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 ,(是生产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 ,(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 ,(决定生产关系的其它环节和方面 ,(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决定人的本质 6(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的有( )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7(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包括( )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国家政治制度 ,(监狱(法庭(电台(报社等物质设施 8(社会历史是人们创造的,这意味着( ) ,(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历史是英雄们创造的 ,(人们能够创造和改变社会规律 ,(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历史事件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9(马克思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其含义是( )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实践是人存在方式 10(唯心主义认识论( ) ,(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11(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是( ) ,(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 ,(两者是统一的 ,(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区别 ,(前者体现了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性,后者体现了社会历史中的统一性 ,(真理原则应当服从价值原则 12(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 )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是否是新产生 ,(是否尽善尽美是否比旧事物强大 13(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意味着( ) ,(感觉、表象、概念等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 ,(对同一对象人们可能形成不同的认识 ,(人们认识可能会歪曲对象的本来面目 ,(人们永远认识不了世界的真相 ,(人们可能在思想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没有的东西 14(劳动是( ) ,(一种物质实践 ,(专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 ,(社会关系的产生基础 ,(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5(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 )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人为自然界立法 ,(存在就是被感知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16(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统一是( ) ,(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17(“如果资本主义的死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 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违背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18(真理具有( ) ,(具体性 ,(全面性 ,(过程性 ,(客观性 ,(普遍性 19(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20(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21(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原理,会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 ( ) ,(经验论的错误 ,(唯理论的错误 ,(经验主义的错误 ,(教条主义的错误 ,(.绝对主义的错误 22(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主要表现是( )。 ,、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除异己 ,、一切通过国家的行政命令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实现其服务职能 ,、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 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23(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 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 ,(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24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自由 ,(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25(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人人创造历史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三、 辨析题(每题,分,共25分) 1、 凡是亲眼所见的都坚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 3(主张哲学有党性就会影响哲学的科学性。 4(人的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5(人们愈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受到的约束就愈大,行动也就愈不自由。 四、 材料分析题(每题14分,共28分) 1(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害,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 科学悲观主义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恢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指出材料1与材料2、3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2(江泽民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请依据江泽民的论述,试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七套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6;,,db 11c;,,, 16,,,;, 21;,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d,20,,,21;,22,;,23,,,24,,,25,;,, 三辨析题 1、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3分)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 2、对,观念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同时又具有能动性。 3、错误。,(1)这是误解或曲解了哲学的党性而导致的错误观点。(2)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就是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各种唯心主义。,(3)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是哲学史上的基本事实。因此,坚持分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不仅不会影响哲学的科学性,恰恰是保障哲学科学性的一个基本条件。, 4、(1)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自觉的活动,人的一切创造活动始于人的自觉选择。但是,人在历史实践的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2)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它一经形成又成为制约人们行动的客观力量,因此人的选择只能在客观规律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进行。相反选择就无法实现。并且人的选择还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素质、文明程度与客观因素的制约。 (3)人的自觉选择与历史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5、错。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在实践、认识的过程中只有以尊重规律为前提。但尊重规律并不意味人们只有成为规律的奴隶,人们可充分认识规律的基础从而利用规律。 四、材料题 1、答案要点: (1) 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归罪于科学,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4分 (2) 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技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技的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3分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否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来展开。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十分不开的。因此在发展先进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科技与价值的矛盾,把科学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技、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7分 2、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 (2)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相对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真理永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相对向绝对转化的过程。?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不同的极端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4分 (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真理也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因此,我们的正确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 理,批判“过时论”,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分 (4)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挥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4分 第八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 22 分)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 ,(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照镜子式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3(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普遍性的特点 ,(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特点 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实现的 ,(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气候变化 ,(类人猿的生活习性 ,(生产劳动 5(社会有机体直接形成于( ) ,(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 ,(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 ,(阶级斗争的结果 ,(人们之间政治上(道义上的结合 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军队 ,(政治法律思想 ,(国家政权 ,(社会统治阶级 7(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 ) ,(它自身的历史的继承性 ,(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公有制的水平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纯粹是偶然的 ,(是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 ,(纯粹是必然的 ,(有的是偶然的,是的必然的 10(下面哪一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是自然的动物” ,(人是生而自由的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2(唯物辩证法认为( ) ,(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13(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 14(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 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 ) 1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分工协作关系 16(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传统意识 ,(阶级关系 ,(生产方式 ,(政治制度 1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发向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 ,(阶级斗争的观点 ,(改革开放的观点 ,(社会实践的观点 ,(事物不断运动变化的观点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20(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21(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人们的主观努力 ,(社会实践 ,(科学活动 ,(思想斗争 22(系统最基本的原则是( ) ,(整体性 ,(区别性 ,(最优化 ,(合理性 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的有( )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2(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包括( )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国家政治制度 ,(监狱(法庭(电台(报社等物质设施 3(社会历史是人们创造的,这意味着( ) ,(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历史是英雄们创造的 ,(人们能够创造和改变社会规律 ,(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历史事件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其含义是( )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实践是人存在方式 5(唯心主义认识论( ) ,(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6(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是( ) ,(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 ,(两者是统一的 ,(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区别 ,(前者体现了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性,后者体现了社会历史中的统一性 ,(真理原则应当服从价值原则 7(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 )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是否是新产生 ,(是否尽善尽美是否比旧事物强大 8(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意味着( ) ,(感觉、表象、概念等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 ,(对同一对象人们可能形成不同的认识 ,(人们认识可能会歪曲对象的本来面目 ,(人们永远认识不了世界的真相 ,(人们可能在思想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没有的东西 9(劳动是( ) ,(一种物质实践 ,(专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 ,(社会关系的产生基础 ,(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0(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 )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天命主宰人间世界 ,(人为自然界立法 ,(存在就是被感知 ,(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两个统一是( ) ,(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12(“如果资本主义的死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违背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 ,(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13(真理具有( ) ,(具体性 ,(全面性 ,(过程性 ,(客观性 ,(普遍性 14(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5(矛盾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6(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统一原理,会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 ( ) ,(经验论的错误 ,(唯理论的错误 ,(经验主义的错误 ,(教条主义的错误 ,(.绝对主义的错误 17(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主要表现是( )。 ,、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除异己 ,、一切通过国家的行政命令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实现其服务职能 ,、决定经济基础的变化 ,、 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18(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 ,(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19(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 ) ,(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自由 ,(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20(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人人创造历史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21(人的价值( ) ,(指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人的实践活动所给予的评价 ,(主要是指人的自我价值 ,(是作为客体的人同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价值关系 ,(它的实现主要靠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所具有的意义 2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现在( ) ,(两者互为条件 ,(人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 ,(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的发展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水平 ,(人的发展可以超越社会发展的状态 23(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 ,(政治关系 ,(思想关系 ,(物质关系 ,(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 24(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有( ) ,(认清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用阶级分析方法 ,(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古为今用,为现实服务 2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 ,(是生产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 ,(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 ,(决定生产关系的其它环节和方面 ,(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决定人的本质 三、 辨析题(每题,分,共25分) 1、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科学理论。 2(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3(任何哲学都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肯定了真理的辩证法。 四、 材料分析题(每题14分,共28分) 1、以下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材料: 材料1“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生产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7页 材料2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第694页 材料3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经济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运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2) 结合材料1、2、3,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社会发 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八套答案 一单项选择 1c,,db 6 c;,,, 11,,,;,16;,;;,21,,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d,15,,,16,,;,17,;,18,,,19, ,,20,;,,21,;,,22,,;,23;,,24,,;,25,,; 三辨析题 1、错,分。(,)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论,它的产生表明客观事物的本质是规律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它同不可知论是对立的,但是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分(,)当我们按照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去做事获得成功,这就证明了我们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证明了事物是可以知,这是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分。 2、错,分。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1;被人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知识是重要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1 3、错误,。(1)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不等于说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从古到今,哲学有许多流派。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有的包含了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有的则是形而上学的思想观点。对不同哲学的性质必须作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说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正确地回答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建立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因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错,分。(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真理观。它既否定了真理观上的唯物论,认为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又否定了真理观上的辩证法,认为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 (2)所谓真理的辩证法是指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角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因此,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四、材料题 1、(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社会发展有决定性。人类社会在这方面也像自然界一样,实质上服从同一运动规律。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就体现了社 会规律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人的自觉活动可以认识社会规律、利用社会规律,在历史发展提供的空间上选择最适合本民族发展的道路。社会发展中的客观必须性和主体选择性是的历史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规定性,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的辩证过程。,分 (2)第一,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同样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人类社会总趋势是上升的,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过程中出现过多次王朝复辟,社会主义出现的严重曲折,都充分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分 第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事物发展中都起作用。任何偶然性背后都有必然性在起作用,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开辟道路的,所以,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来实现和开辟道路的,某些偶然事件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所以人类世界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跃退。,分 第三,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因为这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新事物辩证否定旧事物,更有远大的前途和生命力。,分 (3)社会主义是新事物,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经历一个长时间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新陈代谢原理的具体表现,但社会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同旧事物的斗争有一个由弱到强、反复较量、逐步取代或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分 总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就是对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这一历史辩证法的通俗表达,恩格斯、列宁、邓小平的思想都深刻地揭示了这个道理。,分 2、答案要点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尽管如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仍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分 结合中国实际{略}。,分 第九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 20分,请填写答题卡)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 )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最重要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生产力的要素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国体是指( ) A、国家的经济体制 B、国家的政治体制 C、政权的组织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3、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 B、意识的发展 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劳动工具的更新 4、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 ) A、人们的思想意识 B、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C、国家法律制度 D、阶级斗争 5、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 ) A、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B、归纳与演绎的统一 C、可能与现实的统一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 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认识论上的经验论 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 A、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B、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照镜子式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的优劣 B、人口增长的快慢 C、社会风气的好坏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人们历史活动的结果是( ) A、同所有人预期的目的完全一致 B、同大多数人的目的完全一致 C、同少数英雄人物的目的完全一致 D、不与任何人的意志完全一致 10、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11、必然性是由事物的( ) A、根本矛盾决定的 B、外部矛盾决定的 C、次要矛盾决定的 D、主要矛盾决定的 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体系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 13、“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 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 了。”这是( )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4、关于物质、运动、静止的正确提法是( ) A、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同时也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B、 凡物质皆运动,没有相对静止的东西 C、 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统,运动其实也是相对的 D、 人不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15、“我们周围是一个人化了的世界”,这个命题的意思是( ) A、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实践改造过的世界 B、意识是人化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C、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以创造出任何东西 D、社会与自然界完全没有联系 16、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和对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 B、大脑一种特殊的生理感应过程 C、用于指导实践的精神理念 D、与“物质”概念相对立的哲学范畴 17、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根本要求是( )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物质 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20、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 40分,请填写答题卡) 1、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 ) A、剥削阶级的偏见 B、思维方法的片面性 C、私有制度的存在 D、唯心主义正确 E、唯心主义还有欺骗性 2、“实事求是”是( ) A、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C、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 D、批判地继承中国优秀哲学遗产的结果 E、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3、“只有我的感觉在交替变换,只有我的表象在消失和出现,仅此而已,在我之外什么也没 有。运动着„„这就够了”。列宁这段话批判的是( ) A、唯能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E、否定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观点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它( ) A、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不懂得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误把人类对原子层次的认识当作最终的认识 D、割裂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E、不能科学地驳倒唯心主义 5、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 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该理解为(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在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6、下列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有( ) A、日出于东,落于西 B、水往低处流 C、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E、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7、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就要反对( ) A、急躁冒进,盲目蛮干 B、消极悲观,丧失信心 C、循环论 D、直线论 E、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8、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人WTO达成了'双赢'的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9、发展的实质是指( ) 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B、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C、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D、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 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 10、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 A、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D、可知与被可知的关系 E、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11、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社会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 )错误 A、经验论 B、经验主义 C、唯理论 D、诡辩论 E、教条主义 1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 ) A、它是不完全可靠的真理 B、它是已经过时了的真理 C、任何真理都有一定条件和限度 D、任何真理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E、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成分 1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是( ) A、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 B、两者是相统一的 C、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区别 D、前者体现了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性,后者体现了社会历史中的统一性 E、真理原则应当服从价值原则 1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这是因为( ) A、它揭示了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物质的 B、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 C、它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 D、它可以代替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原理 E、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15、历史是由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这个事实并不能抹煞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 A、人们的目的、意识的产生和状况主要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人的意识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是否符合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要求,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任何人的意识、意志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D、人的意志的真正自由,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获得 E、任何意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都不产生任何影响 16、《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 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 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贝(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 C.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比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17、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E.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1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限、长颈于,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9、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仍,功亏一篑 20、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是由于( ) A、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存在 B、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C、剥削阶级欺骗人民的需要 D、被剥削阶级组织革命队伍的需要 E、神职人员谋生的需要 三、 辨析题(每题5分,共 30分) 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惟一特性。 3、正确的意识来自于物质世界,而错误的意识则源自于人的头脑。 4、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5、 生产力是判断一个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客观依据。 6、人类没有选择与改变某一社会形态的自由。 四、 材料题(每题1分,共 10分) 材料1:恩格斯指出:“就一切可能看来,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可能经常以极为轻视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科学史就是把这种谬误逐渐消除或是更换为新的、但终归是比较不荒谬的历史。” 材料2:波普尔认为: “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我所想到的科学知识增长并不是指观察的积累,而是指不断推翻一种科学理论、由另一种更好的或者更合乎要求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史也像人类思想一样,只不过是一些靠不住的梦幻史、顽固不化史、错误史。但科学却是这样一种少有的——也许是唯一的——人类活动,有了错误可以系统加以批判,并且还往往可以及时纠正。” 材料3: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却冷静地说:“如果引力势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从它推出许多结论中,只要有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就必须被抛弃。” 请回答: (1)材料1,2,3在科学理论发展问题上的共同观点是 (4分) (2)比较材料:和2,指出恩格斯和波普尔对科学发展的不同认识。(3分) (3)参照材料2,简要评析波普尔“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地位是它的可证伪性”的观点。(3 分) 第九套答案 DDABD DDDDB ABDDA ADBAB 二、多选 1、ABC, 2、全选 3、ACE 4、全选 5、CDE 6、CDE 7、全选 8、全选 9、ADE 10、BE 11、BE 12、CD 13、ABC 14、ABC 15、ABCD 16、ACE 17. BE 18. BDE 19( ADE 20 、AC 三、辨析题: 1、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 第一,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也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因此,题目所作的论断是错误的。 1 第二,世界上不存在离开本质的现象。因为现象是反映、表现事物的本质的。否认现象和本质的不可分割性,也就否定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必须导致唯心主义。因此,“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的论断是错误的。 2 第三,反映本质的现象是多样的、生动具体的,又是多变易逝的,但任何现象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表现着事物的本质。因此,认为“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它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2 2、错误。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而不是惟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除了实践性这一最显著的特征以外,阶级性、科学性、革命性也是它的重要特征。阶级性是指它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3、错。意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无论是正确还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外部世界的反应,错误的意识是歪曲的反映。 4、对,人的实践改变自然,自实践的过程中也改变着人类自身。 5、错。判断一个社会性质与面貌的客观依据是经济基础。 6、一定的社会形态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体。(1分) 人类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人们必将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变革陈旧的社会形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形态。(3分)但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力,从而人们也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1分) 四、材料题 (1)三者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指出科学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检验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2)波普尔把科学可能错误、可以被否定作为科学的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恩格斯在承认任何今天看来正确的东西都包含着明天可能发现是错误的同时,强调科学史是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和不断证伪的过程。 (3)波普尔着眼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指出科学的发展必须不断批判和改正错误,这对研究科学知识增长规律是有启发的,有其合理之处。但是,波普尔认为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标 志仅在于它是否具有可证伪性,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以致从片面真理引出错误结论。 第十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 25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 ) ,(阶级斗争的观点 ,(改革开放的观点 ,(社会实践的观点 ,(事物不断运动变化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 )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3(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4(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人们的主观努力 ,(社会实践 ,(科学活动 ,(思想斗争 5(系统最基本的原则是( ) ,(整体性 ,(区别性 ,(最优化 ,(合理性 6(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认识看成( ) ,(人们纯思维的理性活动 ,(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照镜子式的(直观被动的反映 8(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普遍性的特点 ,(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相对性和绝对性相统一的特点 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实现的 ,(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气候变化 ,(类人猿的生活习性 ,(生产劳动 10(社会有机体直接形成于( ) ,(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中 ,(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 ,(阶级斗争的结果 ,(人们之间政治上(道义上的结合 11(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 ,(军队 ,(政治法律思想 ,(国家政权 ,(社会统治阶级 12(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 ) ,(它自身的历史的继承性 ,(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 ,(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 ,(公有制的水平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纯粹是偶然的 ,(是必然和偶然的辩证统一 ,(纯粹是必然的 ,(有的是偶然的,是的必然的 15(下面哪一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是自然的动物” ,(人是生而自由的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7(唯物辩证法认为( ) ,(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18(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 1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 展,这一事实说明 ( )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 ) 20(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 分工协作关系 21(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 ,(传统意识 ,(阶级关系 ,(生产方式 ,(政治制度 2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发向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 A. 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D.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24(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 ) A(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C( 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D( 在所有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25、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的个别现象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人的价值( ) ,(指作为主体的人对作为客体的人的实践活动所给予的评价 ,(主要是指人的自我价值 ,(是作为客体的人同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价值关系 ,(它的实现主要靠个体在创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实践活动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所具有的意义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现在( ) ,(两者互为条件 ,(人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 ,(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人的发展程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水平 ,(人的发展可以超越社会发展的状态 3(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 ) ,(政治关系 ,(思想关系 ,(物质关系 ,(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 4(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有( ) ,(认清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用阶级分析方法 ,(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古为今用,为现实服务 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 ) ,(是生产关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 ,(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 ,(决定生产关系的其它环节和方面 ,(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决定人的本质 6(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的范畴的有( )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7(社会物质生产条件包括( )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国家政治制度 ,(监狱(法庭(电台(报社等物质设施 8(社会历史是人们创造的,这意味着( ) ,(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历史是英雄们创造的 ,(人们能够创造和改变社会规律 ,(每个人的意志都对历史事件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9(马克思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其含义是( )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实践是人存在方式 10(唯心主义认识论( ) ,(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11(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是( ) ,(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的两个基本原则 ,(两者是统一的 ,(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的区别 ,(前者体现了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性,后者体现了社会历史中的统一性 ,(真理原则应当服从价值原则 12(判别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要看它( )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是否是新产生 ,(是否尽善尽美是否比旧事物强大 13、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 商品价值的变化 B. 货币价值的变化 C. 供求关系的变化 D. 市场垄断的状况 E. 市场竞争的变化 14、周转速度的加快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表现为( ) A. 每个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增加 B. 年剩余价值量的增加 C. 预付资本量的减少 D. 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E. 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 二、 辨析题(每题,分,共25分) 1、 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科学理论。 2(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3(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人的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 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肯定了真理的辩证法。 三、 分析论述题(共22分) 1(材料1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害,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材料2 科学悲观主义者认为,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精神堕落(贪图享受等,都是科学的罪过,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应该恢复到不要科学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去。 材料3 科学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甚至可以依靠自然科学去解决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12分)请回答: (1)材料2与材料3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2)指出材料1与材料2、3的区别。 (3)比较材料1、2、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 2、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第十套答案 1;;,,, 6;,,db 11c;,,, 16,,,;, 21;,c b b 二多项选择题 1acde 2abcd 3cde 4abcd 5abc 6abd 7abc 8abe 9de 10bcde 11abc 12abc 13abcde 14bce 三辨析题(判断给1分) 1、错,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实践 2、错,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社会实践2;被人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2 3、这种看法注意到了外间环境对个人成长有重要作用,但夸大了这种作用,并使之绝对化,从而否认了人的能动性。2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面通过内因起作用。2 这说明近朱 者可能赤也可能不赤,近墨者可能黑也可能不黑,关键在于内因。1 4、(1)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自觉的活动,人的一切创造活动始于人的自觉选择。但是,人在历史实践的选择不是主观任意的,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 (2)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于人的自觉活动中,它一经形成又成为制约人们行动的客观力量,因此人的选择只能在客观规律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进行。相反选择就无法实现。并且人的选择还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素质、文明程度与客观因素的制约。 (3)人的自觉选择与历史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5、(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真理观。它既否定了真理观上的唯物论,认为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又否定了真理观上的辩证法,认为真理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 (2)所谓真理的辩证法是指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的条件性,表现为: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一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角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因此,真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四、材料题 1、答案要点: (1) 科学悲观主义与科学乐观主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共同特征是科学单线论,或者说科学至上论。只不过科学悲观主义把一切问题归罪于科学,科学乐观主义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归结为科学。3分 (2) 爱因斯坦的观点不同于科学悲观主义、科学乐观主义,他把科技与人的作用联系在一起,在看到科技的强有力的作用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作用。3分 (3)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挥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否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是一个有机系统。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来展开。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十分不开的。因此在发展先进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科技与价值的矛盾,把科学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技、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6分 2、答案要点 (1)(6/20+12/10+2/4+8×6)/(20,8),1.8(保留一位小数) (2)36/6/4×100%=150% 第十一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古希腊罗马的哲学 B. 中世纪经院哲学 C. 十七、十八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 D.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4、关于物质、运动、静止的正确提法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同时也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B、凡物质皆运动,没有相对静止的东西 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统,运动其实也是相对的 D、人不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5、承认人的意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的观点 C、机械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根本要求是( )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7、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 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或方面的联系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解决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 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产品分配的结果 C、在生产中进行分工的结果 D、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10、杰出人物是指( )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 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 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11、谬误和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是( )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 12、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运行的价值规律( ) A. 只对生产资料的生产起调节作用 B. 只对消费资料的生产起调节作用 C. 只对非公有制经济起调节作用 D. 对整个社会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 13(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食利国的原因是( ) A( 国内食利者阶层日益扩大 B( 大量资本输出获得巨额利息和利润 C( 进出口贸易顺差 D( 通过技术输出获得大量收入 14、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15、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 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认识论上的经验论 16、在真理观上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只讲真理和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D、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 17、商品价格的变化( ) A.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无关 D. 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商品价值变化无关 1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关系,是因为它( ) A. 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 C. 是劳动力的价格 D. 是必要劳动的报酬 19、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依据是正确认识本国 ( ) A、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 B、经济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D、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 20、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 ) A、都有的共同点 B、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C、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 D、没有确定的界限 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的绝对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客观实在性 D、本质的可知性 22、国体和政体之间是(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 系 23、“我们周围是一个人化了的世界”,这个命题的意思是( ) A、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实践改造过的世界 B、意识是人化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C、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以创造出任何东西 D、社会与自然界完全没有联系 24、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25、“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 ) A、彻底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唯物主义给真理下的定义 C、混淆真理和谬误界限的错误观点 D、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辩证观点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2 分,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1、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甜想 B、审时度势 C、量体裁衣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2、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在于( ) A、生产力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 B、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 C、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D、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E、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因为它们( ) A、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矛盾 B、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C、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 D、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E、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 ) A、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 B、共同的人性 C、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的本质也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E、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表现为阶级性 5、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社会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 )错误 A、经验论 B、经验主义 C、唯理论 D、诡辩论 E、教条主义 6、真理和谬误是( ) A、相比较而存在 B、相斗争而发展 C、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D、无确定界限和严格区别 E、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7、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出发点有(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B、人民群众通晓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D、人民群众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的观点 E、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的观点 8、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传递社会经验 B、塑造人 C、推动社会发展 D、信息功能 E、教化功能 9、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0、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E.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 11、劳动是( ) A、一种物质实践 B、专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 C、社会关系的产生基础 D、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E、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三、辨析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判断并说明理由) 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 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 3、“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4(生产力是判断一个社会性质和面貌的客观依据。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 20 分,计算请给出过程) 1、论述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2、一企业一年生产2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2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10万元购买原料,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人均工资40元,每件商品的售价36元。请计算:(1)计算剩余价值率(4分) (2)计算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保留一位小数,3分) (3)计算年剩余价值率(3分) 四、材料题(13 分) 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第十一套答案 一、 单选:DBCDA BDADD BDBCC BAACC CDABC 二、多选:1ACDE 2ACD 3ACDE 4ACDE 5BE 6ABCE 7AC 8ABCDE 9ACE 10ABDE 11 ABCDE 三、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1分 科技的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全球问题,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是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没有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成的,也是科技有所发展但又发展不足造成的。3分 科技本身不具有“原罪”特别,其正负将就取决于使用它的人。1分 2、正确。1分, 这是马克思在论及观念的产生及其本质时所说的一句话。这一论断表明:(1)意识和观念就其内容而言,它来自外部物质世界。所谓“移入人的头脑”就是指通过感觉和思维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把物质的东西变成人脑中观念的东西,也就是达到对物质世界的观念的把握。2分 (2)人脑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反映,不是机械地照映外物,而是人脑对客观物质进行加工改造,人才产生出观念,实现对客观物质的观念把握。人脑改造物质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感性现象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加以改造,从而观念地把握客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2分 3、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1分。 (1)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分 (2)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主要说明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属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2分 4、错1分。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们改造大自然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社会的社会性质的标准。2分。只有社会的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关系中的所有制关系才是决定一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依据。2分 四、分析题 .(1)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满足。 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个人的自我价值只有在个人为社会、他人作出贡献时才能得以实现。 4分 (2)在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发生矛盾时,应自觉使个人的自我价值服从社会价值,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3分 (3)要实现个人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首先,要正确 对待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能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贡献。 其次,要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4分 2、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又是相辅助相成、相互促进的。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指导,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 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 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3分 ?以德治国属于思想建设、 属于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2分 ?德治和法治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法治必须以社会上公认的道德作为其前提和基础;德治也要有强有 力的法律 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下载关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关于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范本关于公司规章制度 的支撑和制约。3分 (4)把以德治国和依法国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2分 五、材料题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 结 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3分) (2)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 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 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 4分) (3)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 夸克 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论。(3分) (4)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 论 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 的事物。(3分) 第十二套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1(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C. 理论联系实际 2(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4、关于物质、运动、静止的正确提法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同时也是运动的存在形式 B、凡物质皆运动,没有相对静止的东西 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统,运动其实也是相对的 D、人不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根本要求是( )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7、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是由( ) A、现实存在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B、属萌芽状态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D、本质相同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解决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 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9、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B、产品分配的结果 C、在生产中进行分工的结果 D、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 10、杰出人物是指( ) 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 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 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 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11、谬误和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是( )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 12、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运行的价值规律( ) A. 只对生产资料的生产起调节作用 B. 只对消费资料的生产起调节作用 C. 只对非公有制经济起调节作用 D. 对整个社会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 13(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食利国的原因是( ) A( 国内食利者阶层日益扩大 B( 大量资本输出获得巨额利息和利润 C( 进出口贸易顺差 D( 通过技术输出获得大量收入 14、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15、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 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认识论上的经验论 16、在真理观上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 )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绝对性 C、只讲真理和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D、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 17、商品价格的变化( ) A.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无关 D. 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商品价值变化无关 1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关系,是因为它( ) A. 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 C. 是劳动力的价格 D. 是必要劳动的报酬 19、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依据是正确认识本国( ) A、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 B、经济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D、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 2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的绝对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客观实在性 D、本质的可知性 22、国体和政体之间是(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23、“我们周围是一个人化了的世界”,这个命题的意思是( ) A、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实践改造过的世界 B、意识是人化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C、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以创造出任何东西 D、社会与自然界完全没有联系 24、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25、“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 ) A、彻底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唯物主义给真理下的定义 C、混淆真理和谬误界限的错误观点 D、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辩证观点 二、 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2 分,答案填写在括号里)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体现了( ) A、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 B、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统一 D、物质存在形式之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E、一元论与多元论的统一 2、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在于( ) A、生产力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 B、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 C、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D、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E、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3、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物质生产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 C、产品分配关系和由此所决定的消费关系 D、人和自然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4(社会形态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 ) A(指出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指出社会形态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C(指出社会形态及其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D(使历史研究成为真正的科学 E(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方法论 5、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社会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 )错误 A、经验论 B、经验主义 C、唯理论 D、诡辩论 E、教条主义 6、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 ) A、它是不完全可靠的真理 B、它是已经过时了的真理 C、任何真理都有一定条件和限度 D、任何真理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E、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成分 7、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出发点有(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B、人民群众通晓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D、人民群众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的观点 E、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的观点 8、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传递社会经验 B、塑造人 C、推动社会发展 D、信息功能 E、教化功能 9、货币的本质是( ) A. 货币是商品 B. 货币一般等价物 C. 货币拜物教 D.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E. 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10、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E.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 11、劳动是( ) A、一种物质实践 B、专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 C、社会关系的产生基础 D、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E、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三、辨析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判断并说明理由) 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在于暴力 2、正确的意识来自于物质世界,而错误的意识则源自于人的头脑。 3、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孟子幼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就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 5(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的作用。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 20 分,计算请给出过程) 1、请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2、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购买原料,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100人,月人均工资50元,每件商品的售价36元。请计算:(1)计算剩余价值率(4分) (2)计算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保留一位小数,3分) (3)计算年剩余价值率(3分) 四、材料题(13 分) 中国古代思想家说,“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试说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原理及上述观点的局限性。并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以此原理为理论基础所提出的根本观点及政治路线。 第十二套答案
本文档为【[定稿]10套经典的马原试题(从全国各大名校的网站上下载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2KB
软件:Word
页数:102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