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doc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doc

举报
开通vip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doc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 第一讲 绪论 一、体裁与体裁的各种形式 何谓“体裁”,一般而言,体裁可以理解成是各种不同的音乐的分类,交响曲、幻想曲、歌剧等等是不同的音乐作品类别。 1、在声乐类别中之可以再分出以下常见的体裁: 大型体裁: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曲、安魂曲等; 小型体裁:歌曲,包括民歌、宗教歌曲、讽刺歌曲、革命歌曲、艺术歌曲、流行歌曲等等。 2、在器乐中可以划分出以下常见体裁: 大型器乐。主要有交响曲、交响诗、交响序曲、交响组曲、交响音画等等; 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 小型的器乐体裁:...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doc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 第一讲 绪论 一、体裁与体裁的各种形式 何谓“体裁”,一般而言,体裁可以理解成是各种不同的音乐的分类,交响曲、幻想曲、歌剧等等是不同的音乐作品类别。 1、在声乐类别中之可以再分出以下常见的体裁: 大型体裁: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曲、安魂曲等; 小型体裁:歌曲,包括民歌、宗教歌曲、讽刺歌曲、革命歌曲、艺术歌曲、流行歌曲等等。 2、在器乐中可以划分出以下常见体裁: 大型器乐。主要有交响曲、交响诗、交响序曲、交响组曲、交响音画等等; 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 小型的器乐体裁:赋格曲、变奏曲、回旋曲、夜曲、托卡塔、谐谑曲、即兴曲、狂想曲等等。 二、音乐欣赏的相关知识 1、声乐的各个声部 根据人的嗓音条件依据音域和音色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以及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上面这些声部可以独唱,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组成重唱合唱的不同类型。如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等。 重唱可以是一种音色的,如男声重唱、女声重唱,也可以是男女声混合重唱。 合唱是由多个声部混合而成。合唱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以及混声合唱。 2、器乐的各个声部 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弦乐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组。 弦乐组常常分成四个声部,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组成。 木管乐器组通常也是分为四个声部,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担任,每一件乐器各两支,即所谓的双管编制。 铜管乐器组常用的乐器是小号、圆号和长号。 打击乐,在管弦乐队中打击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通过敲击发出不同的声响来渲染气氛的。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打击乐类型很多,从制作材料上有金属的、木质的和革制的;从发音来看,有固定音高的与没有固定音高的。 3、常见的各种曲式 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音乐总是在特定的曲式中陈述的,常见的曲式有如下一些: 乐段,这是完整音乐陈述的最小单位,相当于文字语言陈述中以句号作为一个完整单位一样。 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形成AB结构。 三部曲式,这是在音乐中最常见的曲式,它形成一种ABA的结构样式。 变奏曲式,这是一种非常古老,但有持久生命力的音乐形式,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陈述一段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然后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各种各样的装饰性变化。 回旋曲式,回旋曲式的基本结构为ABACADA„„„。这种曲式的特点是,有一个不变的主要主题A,被称为叠部,在叠部间不断出现对比性的插部(BCD等)与之对比。 奏鸣曲式,这是最复杂的一种曲式,总的框架仍然是三部性,但由于其内部的复杂性,常常可以表现一些内涵比较深刻内容。 三、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简况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西方所有的文化历史一样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罗马也可以认为是西方音乐的摇篮。但是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我们今天知之甚少,大概的情况是那个时代的音乐很简单,单声部,基本属于一种民间艺术。古希腊罗马音乐最发达的是它的音乐理论,它对历史后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论上。 2、中世纪 大约从公元5世纪,西方音乐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14世纪,这是西方音乐历史中最长的时段。中世纪音乐主要是基督教宗教音乐,世俗的民间音乐不被重视。这个时期广泛传播的音乐是教堂礼拜歌唱的圣咏、赞美诗。中世纪后期,音乐有比较大的发展,12世纪左右,复调产生,记谱法和唱名法出现,音乐开始在教堂之外的世俗环境逐渐得到发展。 3、文艺复兴时期 15,16世纪这两百年在西方音乐历史上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声乐复调,尤其是无伴奏的多声部歌唱是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风格样式。文艺复兴是一个声乐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纯净、朴实,对西方音乐的后来发展影响很大。 4、巴罗克时期 巴罗克时期大约是从1600到1750年。“巴罗克”有雕琢、装饰的含义,从建筑和美术行业引申到音乐。巴罗克时期最 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歌剧这样一种重要体裁的诞生,与歌剧一起出现的还有清唱剧、康塔塔等这些大型的声乐体裁。巴罗克时期的另一重要变化是器乐的崛起。这一时期器乐的重要体裁有协奏曲、奏鸣曲、组曲等,在巴罗克晚期产生了西方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批作曲家,如巴赫、亨德尔、维瓦尔迪等等。 5、古典主义时期 18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音乐进入一个成熟时期。古典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器乐的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著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与古典时代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典时代最重要的作曲家。 6、浪漫主义音乐 进入19世纪社会思潮开始变得主观,追求个性,音乐中往往回荡着一种夸张的激情,这就进入了音乐的浪漫主义时代。浪漫主义音乐奉行音乐与音乐之外的事物发生关系,因此所谓的“标题音乐”风行一时,音乐与文学、戏剧、美术,甚至哲学、宗教发生关系。19世纪音乐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西欧之外的所谓“民族乐派”兴起,俄罗斯、捷克、芬兰等地区音乐暂露头角。 7、20世纪现代音乐 20世纪音乐风向大转,出现反传统动向。现代音乐的重要流派有前期的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50年代以后的非常激进的先锋派音乐。总体上来看,西方现代音乐与传统的音乐观念有很大差别,在现代音乐中人们习惯的优美的旋律、协和的和声、稳定的节奏似乎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先锋派音乐,以试验性、探索性为动力,音乐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欣赏音乐中应注意的问题 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谈到怎样欣赏音乐时提到三种聆听音乐的方式,或聆听音乐的三个阶段,即美感阶段、表达阶段和纯音乐阶段。 所谓“美感阶段”就是仅仅凭借音乐本身的感染力,无意识地沉浸在“好听”的音乐中。科普兰认为仅仅这种纯感性的聆听虽然在音乐聆听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全部。 所谓“表达阶段”也即寻求音乐表现内容的阶段。按照科普兰的这种意见,一个音乐欣赏者(特别是初学者)在聆听音乐中也不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尽量去理解音符之外的一些含义。但这种含义绝不是精确的,更不是唯一的,你这样理解并不一定别人也这样理解。 第三种聆听方式是“纯音乐方式”。所谓纯音乐的方式是一种更“内行”的聆听方式,即听者应该主动地去倾听构成音乐的材料和形式,聆听音乐的构成,注意旋律、节奏、和声和曲式,追踪作曲家的思路。 思考与提问: 1、什么叫体裁,西方音乐历史上有些什么重要的体裁, 2、西方音乐历史上有哪一些重要的时期,大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第二讲 艺术歌曲(一) 歌曲是音乐中历史最久远,最便于流传,也最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某些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歌曲的种类很多,有民歌、城市市民歌曲、以及比较高雅的艺术歌曲等等。艺术歌曲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的艺术情趣,代表着较高的知识阶层审美要求的歌曲形式。从历史来看,艺术歌曲的出现与西方新兴阶层的崛起有密切关系,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这一群体的兴起,艺术歌曲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及,成为中产阶级最为喜欢的艺术形式。 德国和奥地利是最重要的艺术歌曲的发源地之一,我们今天所说的作为一种音乐体裁的艺术歌曲,首先是在这些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被称为lied的歌曲形式。Lied在德奥有着漫长发展历史,但浪漫主义以前德国歌曲的一般特征是,要么受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影响,要么是比较单纯朴实的通俗歌曲,它在歌剧和大型器乐体裁的双重遮蔽下,很难发放出真正耀眼的光芒。然而在19世纪lied第一次在历史上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在过去的音乐史记载中,它往往是一带而过,不被重视,但在19世纪却是值得大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特书的一笔了。 欣赏:舒伯特《魔王》 《魔王》是一首叙事歌曲,由歌德的叙事诗谱曲而成。歌曲叙述了一个事件,穿插了几个角色对话,旋律音调比较接近朗诵调风格,在配曲上采用所谓的“通谱体”方式,即音乐不出现有规律的反复,旋律结构相对比较自由。 《魔王》借用了德国民间传说中魔鬼抱走小孩的故事,叙述了在一个风高夜黑的晚上,一个父亲骑着一匹快马,抱着因病而奄奄一息的儿子求医不成,在穿越一片森林回家途中,魔鬼不断来引诱企图带走孩子,孩子的惊叫,父亲的安慰以及最终儿子死于父亲怀中的情景。在这一独唱歌曲中,一共设计了四个角色:旁白、父亲、儿子和魔王。歌曲中旁白一共出现了两次,安排在开始和结束,交代了事件的背景以及最后的结局。 欣赏:舒伯特《圣母颂》 这是一曲优美的宗教歌曲,以甜美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对圣母的深情。这首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与《魔王》的通谱体刚好相反),有三段歌词,并配以相同的曲调。歌曲开始有两小节的钢琴伴奏引子,分解和弦的音型提示了一种静谧和充满幻想的背景。 欣赏: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之“菩提树”与“春梦” 《冬之旅》是舒伯特根据德国诗人米勒的诗歌创作的声乐套曲。声乐套曲即一组具有内在联系和统一性的歌曲的连缀, 歌曲数量的根据歌词,多少没有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这首套曲一共包含了,,首歌曲,描写了一个孤独的失恋者冬日的四处流浪,表达了作曲家本人居所不定、漂泊四方的迷惘内心。 《菩提树》:是这部声乐套曲的第五首,这是套曲中最为著名的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歌曲为三部性结构,歌曲的第一段以古井旁的一棵菩提树勾起流浪人无限伤感开始。在一段好似枯叶飘零,很有“漂流”意味的钢琴序奏之后,流浪人唱到: 在处理上面歌词时,音乐显得不稳定,调性不断变动,在,小调、,大调、,小调之间不断交替。 再现又回到,大调,再现段中歌词唱到:如今我远离家乡,转眼有许多年,但我仍然唱听见呼唤,到这里寻找平安。 歌曲最后是在“寻找平安”的企盼中结束。 《春梦》 :是《冬之旅》第十一首。这一首歌曲的结构比较独特,描写了流浪艺人三种截然不同的内心活动,从梦境到现实,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的追求。全曲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较大的对比。 第一部分表达了梦中的情景,非常抒情,A大调,活跃的8,6拍子,使人感受到阳光明媚,心中充满喜悦: 歌词唱到:我梦见遍地是鲜花,正像那五月的光景,我梦见那如茵的草地,小鸟发出欢乐的歌唱。 然而画面突然发生了剧变,仿佛中梦中惊醒,刚刚的欢乐一下戏剧性的变成恐惧和失望。 歌词唱到:但雄鸡已在报晓,我睁开我的眼睛,四周是黑暗寒冷,只听到乌鸦的叫声。 在唱这一段时速度加快,旋律变成了朗诵调风格,伴奏音型也发生的变化,调性从明朗的大调转到小调,并出现了一些不谐和的和声。这种情绪马上又转入第三段。 歌词唱到:是谁在玻璃窗上画满了这些枝和叶,你会笑我还在梦中,在严寒的冬天,我却作着春天的梦。 欣赏:门德尔松《乘着这歌声的翅膀》 这首歌曲的结构非常简单,一共分成三段,与歌词的结构一致,每一段旋律重复,属于分节歌形式。采用6,8拍子,具有荡漾飘逸的节奏感,旋律一开始以及随后的的大跳加强了荡漾的韵味,此外钢琴伴奏中快速的琶音更是为歌曲飞翔的效果增色不少: 欣赏:布拉姆斯《沙老头》《徒劳的小夜曲》 《沙老头》:是一首儿歌,选自他的《民间儿歌歌唱集》。在西方童话中,沙老头是白发小老头的睡魔,他把沙土撒进小孩的眼睛里,催他入睡。因此这首歌其实也是一首摇篮曲,歌曲一共四段,分节歌形式,旋律结构很规整。 《徒劳的小夜曲》:属于布拉姆斯歌曲中朴素和具有民歌风格的代表作。这首歌曲的原歌词来自德国下莱茵地区的民歌,作者对原歌词进行了重新整理和在创造。歌词一共有四段,幽默而生动,表达了乡村少男少女在恋爱对歌的情景。 思考与提问: 德奥艺术歌曲产生在什么时期,有什么重要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第三讲 艺术歌曲(二) 除了德奥,艺术歌曲在19世纪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很盛行,也产生了不少佳作。重要的作曲家有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福列、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莫索尔斯基、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等。 欣赏: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 第一曲《田园歌》: 这里描写一对情人漫步乡间的情景。 这首歌曲在整个套曲中是最为朴实,具有民歌风的一首,它活跃但轻柔,充满了朝气。这首歌曲在谱曲上把整个歌词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配以相同的曲调,形成一种单纯的分节歌样式。歌曲以明亮的F大调为基调,中间插入对比性的a小调与关系很远的色彩性降G大调,显得色彩缤纷。 第六曲《无名岛》: 《夏夜》的第二到第五首都是比较动情或伤感的“慢歌”,表达了作者爱情经历的各个不同阶段。终于,在经历了前面四首慢歌之后,在套曲的最后,情绪又回归活跃,在第六首中歌曲回到小快板,六拍子,好像前面的阴霾扫尽,生活又充满希望和光明。 欣赏:福列《梦后》、《奈尔》、《月光》 《梦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歌曲,表达主人公在梦中对爱情的渴求。在平静的钢琴伴奏下,人声唱出了下面的主题: 歌曲分为两段,为分节歌形式,但第二段有比较大的扩展。 《奈尔》:是福列的另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歌曲,歌词作者勒孔特?德?里勒。歌曲情绪非常明朗,快速的钢琴伴奏音型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激情。这首歌曲为三部曲式,第一部分重复了一次,中段在调性和和声上都不稳定和具有较多的变化。 《月光》: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歌曲。歌曲开始有一段较完整的钢琴独奏,这一段钢琴令人想到印象派音乐那种充满东方风情的淡雅情调:这首歌曲人声和钢琴互相穿插,好像两种场景和人物的对话,意味深长,使人对这首歌曲充满遐想。 欣赏:马斯奈《悲歌》 这首歌曲旋律的特点是大的跳进,与半音下行级进,二者有机结合很好地刻画了伤感的情绪。全曲很短小,但组织非常精炼,三部曲式,一气呵成。 欣赏:比才《打开你的心》(西班牙小夜曲) 歌唱是舒展和辽阔的。这个主题重复了一次,进入对比段落。以上两个部分后来又反复了一次,歌曲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欣赏:穆索尔斯基《跳蚤之歌》 在以后歌唱进行中,这三种材料作为背景始终伴随着歌声,起到了很好的烘托这首讽刺歌曲的作用。这首歌曲的另一个特点是衬词的使用,歌中多次用到“哈哈哈”的衬词,非常生动,有力的刻画了歌曲中人物的形象。这首歌曲也是属于叙事歌曲,结构比较自由,但在调性和声的设计上非常具有独创性。 思考与提问: 1、法国艺术歌曲有些什么代表人物, 2、《跳蚤之歌》是谁创作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歌曲, 第四讲 弥撒曲、安魂曲 一、弥撒曲(missa) 弥撒是天主教会最重要的礼拜仪式,因仪式结束时的一句话,“礼毕,请散去”(Ite missa est)而得名。弥撒曲由常规弥撒的五个部分: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构成,最早的弥撒曲产生在14世纪法国作曲家马肖笔下,他的《圣母弥撒曲》是最早的弥撒曲之一。弥撒曲在16世纪达到它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约斯坎、G.P.帕勒斯特里纳等是写作弥撒曲的代表性作曲家。在此之后,巴罗克和古典主义作曲家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19世纪作曲家柏辽兹、李斯特、古诺、布鲁克纳,以及20世纪的一些现代作曲家都为这一体裁贡献了许多杰作。 欣赏:帕勒斯特里纳《马尔切卢斯教皇弥撒》 帕勒斯特里纳(1525,1594)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作曲家,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他自幼在教堂唱诗班当歌童,26岁担任唱诗班指挥,一生忠实地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共写有100首左右的弥撒曲和约250首经文歌。 《马尔切卢斯教皇弥撒》使用6声部的复调织体,每一个声部音域都不宽,旋律运动比较平稳,一般不使用变化音,并采用无伴奏的歌唱形式。以上写作特点造就这一首作品朴素、宁静、单纯和透明的音乐风格。 在《羔羊经》这一段,一开始可以听到这样一个主题: 欣赏:贝多芬《庄严弥撒》 这首作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贝多芬的挚友鲁道夫大公升任奥罗莫乌茨城大主教,作为祝贺,贝多芬决定在1820年3月20日大公的就职典礼上献上这首乐曲。比较帕勒斯特里纳的《马尔切卢斯教皇弥撒》,贝多芬的这首弥撒是200多年以后的作品,它以庄严辉煌的气势,表现出贝多芬时代音乐的一些风格特征。 《庄严弥撒》也是五个部分,每个乐章交替自由使用各种形式的独唱和合唱。 选听第一乐章,慈悲经。 与该乐章经文的原有三句歌词相对应,这一段分为三个部分。开始是一个庄严的和弦,使人立刻感受到贝多芬贯有的严肃风格,在不长的器乐前奏之后,声乐进入,三呼“主啊”,合唱与男高音、女高音、女低音交替呼应,合唱庄严宏亮,而独唱则深情地回应;第二部分,在乐队和合唱的背景下,四位独唱者以双赋格形式轮唱“基督,垂怜我等~”;第三部分,再现,又回到第一部分,最后在弱声中结束了这一乐章。 二、安魂曲(Requiem) 有时也翻译成“追思曲”。在罗马天主教礼仪中,还有一种悼念亡灵的弥撒仪式叫安魂弥撒。安魂弥撒与一般弥撒大体结构相似,不同的是安魂弥撒不用荣耀经和信经。安魂曲的结构布局通常比较自由一些,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来设计。写作安魂弥撒曲的作家很多,但也许是由于这种乐曲的性质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情因素,19世纪浪漫主义作曲家对它有特殊兴趣,安魂曲名作大多是产生在这一时期。 欣赏:威尔第《安魂曲》 1873年意大利诗人和小说家孟佐尼(1785-1873)逝世。威尔第在1874年为孟佐尼去世一周年祭日献上了这部著名的《安魂曲》以表示自己的悼念之情。众所周知,威尔第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歌剧作曲大师,他一生作有歌剧29部,其中的许多,如《弄臣》、《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等都是风靡世界,经久不衰的经典名作。但是威尔第不仅仅是一个歌剧作曲家,也热衷于宗教合唱音乐体裁的写作,特别在他的后期,创作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这类音乐,《安魂曲》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欣赏:福雷《安魂曲》 在西方音乐的《安魂曲》体裁中,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雷(1845-1924)的同类作品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他的音乐以抒情性的中小性作品见长,主要写作歌曲、钢琴曲、室内乐,具有法国音乐典雅、细腻的特征。 同以往的一些著名《安魂曲》相比,福雷的这部作品显得很特别,如果说莫扎特的《安魂曲》以庄重和气魄雄浑见长,柏辽兹和威尔第的《安魂曲》以充满戏剧性和丰富多变见长,福雷的《安魂曲》则以优美抒情、淡雅飘逸见长。福雷的作品几乎没有其他作品所有的那种厚重的合唱、强烈的音响,它的最好的片段都是比较清谈的抒情性的歌唱。 福雷的这首作品也有七个乐章,但相比之下,却非常简洁,只有柏辽兹的《安魂曲》长度的一小半,在所有著名《安魂曲》中它可能是最短的。 思考与提问: 1、弥撒曲是一种什么类型的作品,《庄严弥撒》是谁创作的, 2、什么叫安魂曲,列举几个重要的安魂曲的例子。 第五讲 清唱剧 清唱剧(oratorio)是包含了“剧”的大型声乐体裁,由独唱、合唱和乐队共同完成。与歌剧不同的是它没有舞台布景,也没有服装和表演动作。早期的清唱剧主要是讲述圣经中各种圣灵的经历和事迹,或关于神的种种故事。清唱剧的内容虽然是宗教题材,但其中却夹带着一些新思想;如果说歌剧是一种受人文主义影响产生出来的世俗音乐体裁,清唱剧则可以认为是在同一大的思潮背景下,在宗教音乐内部分化出来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 清唱剧虽然产生在意大利,但在18世纪以后德国人在这一领域的成就却最为耀眼。最为重要的是当时身居英国的亨德尔对清唱剧的贡献。亨德尔写了19部清唱剧,著名的有,《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清唱剧在他手中发展到高峰。 巴洛克时期之后,清唱剧一直受到历代作曲家的重视,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体裁。古典时期海顿写有《创世纪》、《四季》;浪漫时期门德尔松写有《以利亚》、《圣保罗》,柏辽兹写有《基督的童年》;20世纪斯特拉文斯基的《俄狄普斯王》、奥涅格的《火刑堆上的贞德》等都是清唱剧的名作。 欣赏:亨德尔《弥赛亚》 《弥赛亚》是亨德尔的一部清唱剧杰作。它产生于18世纪上半叶,此时风行一时的意大利歌剧正在走下坡,特别在英国这样一个新兴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正在发生变化。亨德尔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放弃了他曾经很热衷的意大利歌剧,转而表现更能体现新生的资产阶级的、比较严肃深刻,充满进取和集体精神的宗教合唱作品——清唱剧。 “弥赛亚”在古老的犹太教中原意为“受膏者”,也即解救众生的救世主,整个作品围绕着歌颂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升天。 第44曲:哈里路亚合唱。这是《弥赛亚》中流传最广的一段合唱,在全曲中它是第二大部分的最后一曲。 “哈里路亚”是一句古老犹太语,意为“主啊,赞美你~” 这段合唱的主题是短小动机式的,节奏非常紧凑、干脆和有力: 它既是一段颂歌,也是一段激励人们向前的凯旋曲,全曲情绪激昂,在鼓角齐鸣的烘托下,显示了新兴中产阶级充满朝气,无往而不胜的豪情。 1743年5月23日,英王乔治二世出席考文特花园的伦敦皇家剧院的《弥赛亚》演出,当听到这一段合唱时,为音乐的激情所感染,起立肃穆聆听,从此这成为《弥赛亚》演出的一个惯例,在听到这一片段时,听众自发起立,一起高唱,非常壮观。 第45曲 :“我知道我的救世主活着”。歌词大意是:我知道我的救世主活着,他屹立在今天的世界,他的身体被毁,但我们仍然可以看见上帝。这是《弥赛亚》中一段著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是全曲第三大部分的第一曲。 海顿《创世纪》 清唱剧《创世纪》于1797年由德国作曲家约瑟夫?海顿创作。这部作品以《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为基础,德文脚本是由奥地利作家、翻译家和作曲家冯?斯威腾男爵提供,男爵是在听过海顿的清唱剧《临终七言》以后,为其感动,因此请海顿为他写这部新的清唱剧。《创世纪》根据圣经中上帝用六天创造天地万物,第七日休息的叙述,用音乐表现了这一过程。全曲规模宏大,一共有34曲,对应于六天创世而分为六段,但整体上全曲又由三大部分构成。全曲交织着宣叙调、咏叹调、各种重唱、合唱以及交响乐队,表现出创世纪的丰富场景和壮丽画面。 思考与提问: 1、什么叫清唱剧,产生于什么时候,说出几个重要的清唱剧作曲家。 第七讲 交响曲(一) 交响曲是在18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古典时期确立起来的一种大型器乐体裁,通常为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一般认为,交响曲的直接前身是意大利歌剧序曲。大约在1700前后意大利歌剧序曲采用快,慢,快的三段结构,首先是快板,然后是短小的抒情行板,最后是舞曲性质的第三部分,这种结构对于古典交响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公认,德国作曲家海顿是交响曲的创始人,他享有“交响曲之父”的荣誉。海顿创作了100首左右的交响曲,特别是他后期成熟的交响曲,确立了古典交响曲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范式。 古典交响曲的典型范式是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第一乐章一般是一个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一般是一个慢板,与充满生气的快板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第三乐章在往往是一段典雅的小步舞曲,中间插入对比的三声中部,形成三段式结构;第四乐章往往是一个舞曲性格的急板,非常热烈和活跃。 欣赏:海顿《第八十五交响曲》(皇后) 第一乐章,引子与活跃的快板。同海顿的许多交响曲一样,这首交响曲也使用了一个慢板引子,引子很简短,但一开始的气氛很庄重威严,快速的音阶经过句为后面的音乐发展留下伏笔。乐曲很快进入快板,在低音弦乐器有力而富有弹性的节奏背景下,小提琴奏出悠长的主部主题。 在以后的发展中,由前面材料组成的连接部取得了具有对比主题的意义,这种对比由一次向f小调的转调而更加强化,基于这种情况第一乐章没有再出现对比的副部主题,而是把主部主题移到属调上作为副部。这种单主题奏鸣曲式的情形在海顿的作品中是很常见的。 第二乐章是一个变奏曲式,可能是为了满足法国公众的口味,主题采用了一首法国民歌《美丽而年轻的莉赛特》。这是一个端庄和具有舞蹈性格的民歌,三部性结构,一共出现了四次变奏,第二次变奏在同主音小调上。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这是一首具有奥地利民间舞曲风格的乐曲。 第四乐章,欢快的急板。在这一乐章中海顿使用了他发明的一种新的曲式,即回旋曲与奏鸣曲式结合的“回旋奏鸣曲式”。在这一乐章中,一个主题不断回旋往复出现。 欣赏: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原有的标题是:“到达乡村时的喜悦心情”。开始的主题建立在明朗的F大调上,歌唱并充满活力,一反过去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题严肃深沉的气质: 其中第二小节“五音动机”的节奏和音型在以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副部主题是一个抒情歌唱主题,建立在C大调上,与主部主题活泼跳跃形成鲜明对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喜悦的心境: 展开部仍然使用主部主题,但已有缩减,从F大调开始,但很快转向其他调性,“五音动机”在展开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几乎一直贯穿,但并没有出现通常的戏剧性场面,而是轻松热烈的舞蹈场景。 第二乐章:“溪畔景色”。这个乐章有三个基本要素:小溪的潺潺流水;舒展的歌唱旋律;木管偶尔点缀的鸟鸣。以上三个要素合成在一起,一幅情趣盎然的溪畔景色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四、五乐章总谱上注明的标题分别是:“农民快活的聚会”、“雷电,暴风雨”、“牧歌,暴风雨过后的欢乐,感激的心情”。在交响曲中它们是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表现了乡村生活中的一个连贯的事件。 第三乐章是一曲快乐的乡村舞曲,随着舞蹈热烈气氛的进展,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一时间阴云密布雷电交加,这是全曲中唯一一段音响比较强烈的段落。很快天气转晴,交响曲进入第五乐章,气氛立刻松弛,又恢复了欢乐和祥的乡间生活气氛。 欣赏: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第三乐章写了9小节,留下一百多小节的钢琴谱,所以成为“未完成”的交响曲。这部作品的创作年代大约为1822年,何时中断不详。这部作品为什么未完成,一直是众说纷纭,有各种说法,但丝毫不影响它永恒的审美价值。 交响曲第一乐章仍然使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但在开始在低音弦乐器有八小节的慢速引子: 这段旋律给交响曲蒙上一层阴暗的色调,有人形容这是“在黑夜,大地深处冒发出来的声音”,像是庄严的述说,音乐气氛凝固而严峻,仿佛有不可预知的重大事件将发生。 引子之后,在弦乐的窃窃私语的背景下,木管唱出了抒情的主部主题,这是一段安静的、带有几分忧郁歌唱性主题,与阴暗而低沉的引子形成鲜明对比: 主部主题之后,经过短暂徘徊,进入副部主题。副部主题的性格与主部主题很接近,不过移到了大调,由大提琴演奏,音乐显得比以前明亮和温暖了许多。 第一乐章临近结束,引子主题又一次出现,大地深处再一次冒发出叙述者的声音,随着这个声音在缠绵的徘徊中渐渐远逝,在几个有力的和弦中音乐结束。 第二乐章是一个非常优美的慢板乐章,全曲结构为省去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小提琴上演奏的主部主题温柔并富于幻想,尤其是与其他弦乐声部的配合其效果令人心旷神怡。 思考与提问: 1、 什么叫交响曲,交响曲与交响乐有什么区分, 2、古典交响曲的奠基人是谁,古典交响曲有几个乐章,各自有什么一般特点, 第八讲 交响曲(二) 门德尔松《意大利交响曲》 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采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音乐一开始就荡漾着的热情和充满活力的情绪,仿佛使人即刻被意大利阳光明媚的自然景象所感染,充分表达出年轻的音乐家来到南方的美丽国度时那种溢于言表的兴奋之情。 第一主题之后,出现对比的第二主题,轻轻摇曳的音型,由两支单簧管以平行三度吹出,好象更进一步展现出意大利美景的另一画面。 由于音乐的总的基调是写景的,展开部并不强烈,音乐一直保持着它给人留下的美好的印象。 第二乐章是一段慢板,但与第一乐章明亮的色调上形成鲜明对照,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拨奏的背景下,木管低沉的歌唱。据说这是那不勒斯街上缓慢的宗教游行队伍给门德尔松留下的印象。 第三乐章仍然使用了传统的小步舞曲,这段优雅的乐曲使人想到古典主义交响曲的风范。 最后一个乐章中门德尔松使用了意大利古老舞曲萨塔列罗风格的音调,表现作者对喧闹的罗马狂欢节的感受。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果然很不一般。这是一部非常富于幻想的自传性器乐作品,作者原名“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五乐章的幻想大交响曲)”,后来最后定稿出版时颠倒了这个名字:“幻想交响曲,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 在1830年这一作品首演时,柏辽兹为了让听众能更好地领悟他的标题性意图,特别在节目单上写下了这部作品产生的 由来以及为每个乐章加写小标题,以传达所要表达内容的梗概“一个敏感、具有病态神经质和炽热想象力的年轻音乐家在失恋的绝望中,吞服鸦片企图自杀,但鸦片剂量太小,没有被毒死,在昏睡中头脑中出现一些奇异的幻象,这些幻象转变成乐思,形成一幅幅音乐形象。” 第一乐章:“冥想与热情”。根据柏辽兹这个乐章表达的是“他回忆起遇见他所爱的人之前那困倦的灵魂和难以表达的渴望,她以强烈的爱情给予他以宗教般的慰籍”。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长大的缓慢引子,演奏时间几乎占了全曲的三分之一。引子的基本主题若有所思,象是喃喃自述。 之后,在C大调上引出了快板的呈示部主题,这就是著名的贯穿整个交响曲的象征恋人的主题: 在这一乐章临近结束,固定乐思又回到开始的缠绵的恋人形象,同主音大小调的交替突出了梦幻般的景象,整个乐章最后在安静的沉思中结束。 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 e小调《第九交响曲》的副标题“自新大陆”,表达的是一个在遥远异国他乡的游子,对自己祖国的思念之情。 《第九交响曲》一共为四个乐章,虽然没有明确标题,但也有标题含义,因此尽管四个乐章各自独立,但无论在素材使用上,还是音乐在内在表达意念上都有内在联系。 思考与提问: 1、 标题交响曲产生在什么时候,代表人物是谁,代表作品是什么, 2、19世纪有些什么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至少举四个) 第三十一讲 美国爵士乐、摇滚乐 爵士乐的起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美国黑人音乐中产生出来。17,18世纪,非洲黑人大量被贩运到北美洲,在黑人被带到美洲的同时,他们的很有特点的黑人音乐也传播到了北美。这些黑人音乐在美洲流传的过程中,逐渐也融合了一些欧洲白人的传统音乐文化,因此产生出了一些北美黑人独有的音乐形式,如布鲁斯、拉格泰姆、灵歌等等,这些初始的美洲黑人音乐成为后来爵士音乐的源头。 爵士乐的发源地是美国的新奥尔良,这是一个临靠密西西比河的港口城市,最早由法国人占领,大约在19世纪初被美国人买下,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南方的一座繁荣都市和重要商埠。 爵士音乐虽然最早可以追溯到黑人音乐,但最早以音乐演出会形式出现的爵士乐,却是一些新奥尔良的白人乐队演出的乐曲,虽然他们深受黑人音乐的影响。1917年一个来自新奥尔良的被称为“南方爵士乐队”在纽约莱森韦伯咖啡馆进行了首场演出,并灌制了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乐唱片,这是爵士乐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1915,1920年,在爵士乐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事件,它从根本上影响了爵士乐未来的发展。由于南方的经济危机,以及南方种族歧视严峻形势,一大批黑人开始向北方迁徙,迁徙的队伍中包括许多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家,他们来到北方城市,被爵士乐也带到了北方,在北方的黑人居住区的夜总会、酒馆中爵士乐快速的发展和繁荣。然而由于美国的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黑人的音乐总体上还是局限在黑人的文化圈,黑人音乐家无论有多么高的才华,很难有发展的机会,20世纪30,40年代的这种局面严重的影响了爵士乐的发展。30年代爵士乐也被称为“摇摆乐”,摇摆乐队队员一般都具有非常高超的演奏技术和强烈的个性,即兴的演奏在其音乐中具有重要作用。40年代,比波普爵士乐崛起,这种爵士乐的特点是旋律大跳,节奏多变,一般7人乐队,比波普爵士乐也被称为现代爵士乐。 50年代以后,爵士乐逐渐势弱,一种新兴的流行音乐——摇滚乐崛起。摇滚乐与爵士乐有很多相同之处,它也利用了黑人布鲁斯音乐的特点,不过它主要从“节奏布鲁斯”发展而来,即吸取了爵士乐的舞蹈节奏因素,强调持续不断的二拍子的节奏型。二战结束以后,尽管美国黑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仍然实行,但音乐之声是封锁不住的,一些黑人的天才音乐家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白人,黑人音乐进入美国流行音乐的主流阵地已经势不可挡,作为一种发展趋势,摇滚乐作为一名主角站立起来了。这是在这种音乐变革大潮的推动下,在美国出现了流行音乐的第一代巨星,他就是50年代风靡一时的白人摇滚乐音乐家,被成为“摇滚乐王子”的艾尔维斯?普莱斯利。 欣赏:普莱斯利的《伤心旅店》、《温柔的爱我》 《温柔的爱我》则是另一类型的歌曲,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还非常喜爱简洁明快的优美旋律,这首歌曲具有明显的美国白人乡村歌曲的特点。这首歌曲原作是乔吉?普尔登,普莱斯利后来进行了改编,作者在这首歌中将白人乡村歌谣与黑人音乐的韵味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在那个时代这种风味的歌曲非常流行。 欣赏:甲壳虫乐队演奏的《嘿,朱迪》、《昨天 》 甲壳虫乐队(Beatles)是60年代风靡一时的英国乐队组合,以昆虫Beetle 命名表明了它的自嘲和幽默,这个词与英文Beat(打击、节奏)混合而成一个新的单词Beatles成为甲壳虫乐队的标志。汉语也翻译成“披头士”。甲壳虫乐队有两个重要的歌手,约翰?列农和保罗?麦科特尼,他们和乔治?哈里森、钢琴师劳维、鼓手考林?汉顿是最早的组合。这些爵士乐手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在舞台上也肆无忌惮,想尽各种稀奇古怪的办法吸引听众的注意,有时穿着内衣,有时套上马桶坐垫,然而他们的别具一格的前卫表演风格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一段时间领导着爵士乐的潮流。1965年英国官方给予这支流行乐队以极大的肯定,伊丽莎白女王颁给他们MBE奖,这是英国音乐界的最高荣誉。 《嘿,朱迪》产生于1968年,据说是麦科特尼在汽车上随便哼唱出来的一段旋律,但正是这首歌曲成为当时的家喻户 晓的爵士乐经典。 《昨天》由麦科特尼和列农二人合作创作,作于1965年,这首歌曲开始两小节的音调有些特别,调性颠簸较大,含糊而有些似是而非。据说开始有人建议在原吉它基础上加入正统的弦乐四重奏,遭到反对,理由是流行音乐的风格将被破坏。但后来加入少量弦乐的结果却出人意料的令人满意。 老鹰乐队《加州旅店》 老鹰乐队是70年代美国最成功的重金属乐队之一,有5 个人,主要成员是歌曲作家、主唱兼鼓手唐?亨利与歌手兼钢琴演奏吉伦?弗雷。1972年推出第一张专辑《老鹰》,成为乡村摇滚乐的典型。1976年的专辑《加州旅店》使其名声大噪,由于这张专辑,老鹰乐队成功地实现了自己风格的大转变,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成功地是自己跻身于美国70年代摇滚乐队的塔尖。《加州旅店》一开始发行,即取得很好的成绩,销售量达到五百多万张,并于1978年获得年度最佳唱片奖杯。评论认为,《加州旅店》之所以获得成功,以至于被视为70年代流行音乐的代表作,除了音乐的原因以外,更重要地是这首歌曲的风格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这一时代青年对未来迷惘,对人生不知所措的混乱心理,非常准确地吻合于时代青年的精神状态。由于《加州旅店》的极大成功,随着这首歌曲的广泛传播,老鹰乐队也到达了自己在商业和音乐上的顶峰。 席琳?迪昂《爱的力量》 席琳?迪昂(Celine Dion)是90年代最成功的歌手之一,这位加拿大女歌星正是依靠借用希腊女歌手娜娜?姆斯克里的《爱的力量》在37届格莱美奖中获得重彩。《爱的力量》由迪洛治、曼德?拉许、艾普莱盖特三人合作创作,其风格舒展、缠绵、高亢,具有90年代一些歌曲的共性,在电影《保镖》插曲“我会永远爱你”,以及迪昂本人演唱的《泰坦尼克号》插曲“我心永恒”中可以感受到类似的风格。 思考与提问: 1、 爵士乐起源于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摇滚乐呢, 2、 甲壳虫乐队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出现,它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什么, 歌剧 歌剧是戏剧和音乐的结合。最早的歌剧是以古希腊神话为故事题材的。 德国歌剧是莫扎特创造的(=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德国本土的歌唱剧),莫扎特是对德国歌剧真正做出贡献的人。 法国歌剧与德国歌剧的不同: 1、形成所谓的抒情歌曲。特征、题材不同。 2、序曲不同于意大利样式。意大利:快-慢-快;法国:慢-快-慢。 3、法国加入法国人喜欢的芭蕾舞元素,强调热闹华丽炫目奢华多变的舞台效果。 4、意大利中有宣叙调、咏叹调;法国中常常被淡化 歌剧概述 歌剧并非是伴有歌曲的戏剧,而是一种具有戏剧性和音乐风格的艺术形式。前面所谈到的幕间小表演剧、田园剧、牧歌剧中的歌唱都毫无戏剧性,它们仅是些田园歌、牧歌等歌曲。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虽然象威基和班盖里等这样的纯复调音乐作曲家并不十分知晓,他们所采用的纯复调音乐技术不仅用来描绘了戏剧情节、不同的人物角色,而且他们的这种创作形式,已有了综合音乐、戏剧为一体的创作意图,使音乐剧的形成趋于成熟,为歌剧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歌剧的发展 歌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17世纪末】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是以亚?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他于1681年创作的歌剧《善善恶恶》确立了歌剧序曲的典型模式,即“快-慢-快”三段式。这一时期同时也确立了ABA式的咏叹调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此时的音乐常用盛大的场面和合唱,给歌剧带来重音乐、轻戏剧的倾向。这样的倾向使得歌剧在日后的发展日趋僵硬。于是到18世纪20年代,遂有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的兴起。意大利喜歌剧的第一部典范之作是帕戈莱西的《女佣作主妇》(1733年首演),该剧原是一部正歌剧的幕间剧,1752年在 巴黎上演时,曾遭到保守派的诋毁,因而掀起了歌剧史上著名的“喜歌剧论战”。出于卢梭手笔的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师》就是在这场论战和这部歌剧的启示下诞生的。 意大利歌剧在法国最先得到改造,而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吕利是法国歌剧(“抒情悲剧”)的奠基人,他除了创造出与法语紧密结合的独唱旋律外,还率先将芭蕾场面运用在歌剧中。在英国,普赛尔在本国假面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英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在德、奥,则由海顿、狄特尔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将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至18世纪,格鲁克针对当时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应纯朴、自然。他的主张和《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等作品对后世歌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19世纪以后】意大利的g.罗西尼、g.威尔迪、g.普契尼,德国的r.瓦格纳、法国的g.比才、俄罗斯的m.i.格林卡、m.p.穆索尔斯基、p.n.柴科夫斯基等歌剧大师为歌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成型于18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ta,意为:小歌剧)已演进、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它的特点是:结构短小、音乐通俗,除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外,还用说白。奥国作曲家索贝、原籍德国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是这一体裁的确立者。 【20世纪】歌剧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纳影响的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玫瑰骑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将无调性原则运用于歌剧创作中的贝尔格(《沃采克》);40年代迄今则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米约、曼诺蒂、巴比尔、奥尔夫、贾纳斯岱拉、亨策、莫尔以及英国著名的作曲家勃里顿等。 法国歌剧 大歌剧不仅是当年音乐生活的焦点,而且是巴黎社交活动的中心。法国作曲家奥柏是大歌剧的催生者之一,作品有《波尔蒂契的哑女》 等。当时的报纸以相当大的篇幅隆重报道刚推出的大歌剧及其制作过程,使社会大众产生了强烈的期待感。从19世纪30年代起,法国大歌剧就具备四大要素:富丽堂皇的布景、别致细腻的编舞、引人人胜的情节和历史题材。所以,史诗般的结构与超长的长度也是大歌剧的特点。写这种类型作品的高手当推迈耶贝尔,法国脚本作家斯克里布写了很多具有大场面的大歌剧脚本,大部分都被梅耶贝尔采用,如《恶魔罗勃》 、《法国新教徒》和《先知》。这些作品融合了音乐、舞蹈、盛大的合唱场面,取材于17世纪欧洲宗教战争等历史事件。深受各地歌剧院的欢迎。 德国歌剧萌芽与兴起 德国的第一部歌剧与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有极大的渊源。 世界上第一部歌剧《Dafne》由Jacopo Peri 作曲,于1598年在佛罗伦萨的贵族高尔西的宫中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这就是人们所认为的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当时被称为Melo dramma(音乐剧),保存下来的乐谱只有其中的四段,其余大部分均已失传。三十年后的1627年,德国作曲家舒茨?海利西将已被翻译为德文的《Dafne》剧本谱曲并上演该剧,虽然乐谱已失传,但它被音乐家们认为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德国歌剧。在17世纪的德国,意大利歌剧受到宫廷贵族们的普遍欢迎。只有极少数城市在支持着本国的歌剧,最重要的歌剧中心是汉堡。在那里,建立了除威尼斯以外欧洲第一家公开的歌剧院。当时德国歌剧台本很多是译自于或模仿威尼斯诗人的,而德国作曲家的音乐则同时受到威尼斯和法国样板的影响。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本国的影响主要来自校园剧和德国独唱歌曲。德国人通常把歌剧称为歌唱剧。到1700年左右德国的歌剧还一直在意大利歌剧的阴影下,歌剧的题材一般都是神话故事。唯一不同于当时意大利歌剧风格的是:这类作品采用的是说白而不是宣叙调。在咏叹调方面,德国的作曲家比较独立,但难免有点像“大杂烩”。他们有时会运用法国的风格和法国舞曲的节奏,有时会把德国和意大利的风格熔于一体,而用的最多的是短小的分节歌,他们一般取材于德国民间的歌曲。 直到18世纪格鲁克的改革,使德国的歌剧逐渐的兴盛起来。19世纪是德国歌剧最辉煌的时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作曲家,最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他把德国的歌剧推到了最顶峰。直到18世纪为止,意大利歌剧对德语地区一直有很大的影响力。不过本土形式也非停滞不前。1644年,西格蒙德?施塔登首创了歌唱剧,以 音乐化的对白代替义大利歌剧宣叙调的地位。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汉堡的白鹅市场歌剧院成为了德语歌剧的中心。 德国歌剧的改革与发展 在歌剧发展了100多年后,有位德国作曲家叫格鲁克他针对亨德尔以前的歌剧,主要是对意大利的正歌剧进行了一次改革。他认为当时的作曲家太注重炫耀自己的技巧,在歌剧中创作了大量的咏叹调,和增加了很多舞蹈场面,除此之外还需要华丽的服装及精美的舞台;弃用了合唱、乐队等表现手段,遭到了当时观众的反感。因此,格鲁克提出了改革的建议。格鲁克的歌剧以其简洁、质朴、自然而令人感动。他歌剧中的咏叹调是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达。格鲁克用自己的改革实践,展现出一个有理想的艺术家的成功探索。他的新的思想和音乐语言,引起了很多作曲家的关注。 在17世纪末就曾受到德国民众欢迎的歌唱剧到了18世纪中叶在德国逐渐兴盛起来了,而且还加入了喜歌剧的成分。德国的喜歌剧刚起步时受到英国的民谣歌剧影响很大。但到后来慢慢的英国味道消失了,变成了纯粹的德国娱乐。这时期喜歌剧的杰出作曲家是约翰?亚当?希勒,他的音乐具有简朴和秀美的吸引力,其代表作为《狩猎》。 当时很多作曲家运用的轻松和流畅的民歌风格直接启发了同时期的莫扎特。歌剧可以说是他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也可以说他是当时歌剧的集大成者,他涉及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歌剧形式,且都留下了不朽的代表作。但他只为德国创作过《后宫诱逃》和《魔笛》等四部德国式歌剧。 莫扎特是继格鲁克之后,给德国音乐注入新的活力的重要人物。但他有不同于格鲁克的观点,他觉得音乐要顺从于歌唱,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要用音乐来表现,音乐在歌剧中占有主导地位。莫扎特是一位戏剧天才,他把18世纪中下叶之前的歌剧风格综合、提炼、加工到自己的歌剧当中,巧妙的将音乐和剧情完美的结合,成就了一部部动人的歌剧,因此,莫扎特各种类型的歌剧,至今仍有着无穷魅力,深受观众的喜爱。 在这时期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虽然他只写了一步歌剧《费德里奥》,但是它还是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社会现实和伦理题材的巨大热情。他的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化装成男子,化名为费德里奥,来拯救她被囚禁的丈夫的故事。这种题材是典型的表达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内心世界——“英雄”的模式,正义最终一定战胜邪恶。这样的题材也同时反映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他们既对古典时期的歌剧做了完美的收场也为后来的浪漫主义歌剧掀开了序幕。 德国歌剧的繁荣与创新阶段 19世纪的德国歌剧在歌剧发展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821年被人们誉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歌剧,韦伯的《魔弹射手》诞生了。这部作品不仅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产生而且也是整个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先声。韦伯的歌剧既体现出了浪漫主义又体现出了民族主义。韦伯出现在德国歌剧舞台上之前,歌剧是一种国际性的艺术。亨德尔用意大利的传统形式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而格鲁克则先是意大利派而后把风格转为法国式的,莫扎特和贝多芬更是把当时所有的歌剧风格融会贯通。韦伯却有意识地要改变这种歌剧国际化的现象,打破歌剧总是以古典传说为题材的旧框框,把它变成一种民族的艺术形式,一种以德国自己的民间故事为题材,以德国的民间音乐风格为其特点的艺术。韦伯的音乐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瓦格纳,而且,瓦格纳把德国的歌剧发展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理查德?瓦格纳的名字在欧洲音乐史上十分响亮,但他是一位有很大争议的伟大的作曲家。瓦格纳是通过自学、交友和具体实践来获得音乐知识及艺术修养的。直到1832年他才开始尝试写歌剧,他一方面借工作之便指挥各种风格的歌剧,一方面构思创作自己的早期歌剧。他的第一部成功歌剧是《黎恩济》,次年他完成了另一部佳作《漂泊的荷兰人》,这部歌剧预示着以后他的歌剧风格改变,并从此歌剧走向乐剧的道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纽伦堡的名歌手》这两部歌剧标志着瓦格纳乐剧理想的实现和成功。《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对后世的作曲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多方面体现了瓦格纳成熟的风格。《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和弦的复杂的半音变化,加上调的不断转移,解决的重叠,用留音和其他和弦外音模糊进行,产生了一种新颖独 特而模凌两可的调性。它是走出了标志着1890年以后的音乐发展的那种和声体系的第一步。为后来的十二音体系和和声风格奠定了基础。 瓦格纳要求自己的乐剧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品。他非常重视自己每一部作品的脚本,他的歌剧脚本都是他自己亲手创作的。瓦格纳主张音乐的功能是为戏剧表情服务的。他为了追求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的“综合艺术品”发挥到淋漓尽致。他综合了韦伯的“主导动机”、柏辽兹的“固定乐思”、李斯特的“主题变形”等思路。瓦格纳的动机大都短小、精练、设计的恰当好处。瓦格纳的作品既洋溢着后浪漫主义的激情,又体现着19世纪的“综合艺术”和“标题化”的音乐潮流。李斯特曾赞美瓦格纳“以音乐来描绘情绪、悲伤和狂喜的作曲家,瓦格纳无人能及。”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是理夏德?施特劳斯。他一生歌剧创作最著名的三部:《莎乐美》、《埃勒克特拉》、《玫瑰骑士》。他的歌剧中有显露出世纪末文艺的某些颓废倾向,寻求感官的刺激,表现变态的情欲,渲染残暴的凶杀等,但是他的写作技巧是非常高超的。在这些作品中,音乐的造型性很强,情节描写生动而逼真,戏剧效果突出。音乐语言手法运用自如;旋律突破对称结构,非常自由流畅;和声显露多调性趋势,色彩艳丽;配器新颖精巧,音响丰满;乐队声部密集交错,线性复调丰富多彩。 20世纪初期德国还是盛行浪漫主义音乐,后期就出现很多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作品了。这里出现了一位作曲家,他把浪漫主义的强烈情感和最严格抽象的形式主义相结合,他就是贝尔格。他歌剧的音乐大多使用无调性,它预示了某些十二音的手法和继承了传统调性音乐,把自然音阶、半音阶和“音列”有机的结合起来。贝尔格的歌剧中声乐作品的形式多样,有类似德国抒情歌剧中的旋律,也有勋伯格在歌剧中使用的“念唱”音调,还有配乐说白。他著名的代表作有《沃采克》和《露露》(未完成)。 综上所述,德国歌剧从萌芽到发展最终至顶峰,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也诞生了许多为德国歌剧乃至整个欧洲歌剧史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作曲家。德国歌剧同时也是整个歌剧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意大利歌剧 意大利歌剧意大利是歌剧的故乡,它的歌剧发展史亦可称为意大利的音乐史。1600年,巴尔第、里努契尼和培利合作创作了第一部歌剧。经过蒙特威尔第、斯卡拉蒂、罗西尼、威尔第以及普契尼等一代代优秀作曲家的创造、丰富、革新和发展,意大利歌剧艺术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对欧洲各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剧是一门集“综合的艺术”,她集戏剧、音乐、舞蹈、舞美、服装、演奏、指挥等于一身。但简单的说,歌剧就是在舞台上用唱歌来表现的戏剧,通常配有连续不断的音乐。意大利歌剧-第一部歌剧 意大利歌剧《达夫尼》这部歌剧是由意大利作曲家佩里和诗人里努奇尼于1597年创作的。也就是说在16世纪末出现了歌剧这样的艺术形式。但这些仅仅是一个起源,与大家现在看到的歌剧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早期的歌剧只是在贵族和宫廷中才被上演,因此歌剧的起源是一种非常私人化和贵族化的艺术形式,直到后来不断进行了公开性的演出后,才使更多人看到了歌剧,喜欢歌剧,从而也使得一代代的作曲家们创作了无数伟大的歌剧作品,为歌剧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无数的作曲家都会将完成歌剧的写作来视为自己作曲生涯中最终和最重的选择,而无数指挥家也会因为能够成功的指挥歌剧而奠定其在指挥台上的地位。 意大利歌剧-音乐形式: 序曲 所谓序曲就是和我们平时看小说、传记一样,开篇时总有序言。因为歌剧是音乐所以我们用“曲”字,而不是“言”字。歌剧的序曲经常会影响到整部歌剧是否会吸引观众。其实序曲在刚刚开始生成的时候和歌剧本身没有很大关系,只是在歌剧开演前为了让观众能够安静下来,准备开始欣赏歌剧,而特别加设的。但是没有想到,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序曲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歌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作曲家们也会越来越注重序曲的可听性。 间奏曲也被称为世间最美丽的间奏曲,因此也经常会作为乐队的演奏曲目。而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也因为《乡村骑士》这部歌剧的创作,开创了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流。这部影片也受到国际影评人的高度评价,认为是最具创意和最符合画面的电影配乐。宣叙调又译作朗诵调,是歌剧中用来对话和叙述剧情的,其实就是“附有旋律的对白”,介于歌唱和朗诵之间的独唱段落。歌剧中要让故事进行下去,宣叙调是最好的音乐形式。重唱是一部歌剧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有咏叹调抒发情绪的成分,更兼有宣叙调发展剧情的功效,它分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六重唱、七重唱、八重唱甚至有九人简单重复的重唱。重唱在歌剧中是十分有效的手法,在舞台剧中,只要两个演员以上同时讲话,相信你几乎无法听清楚他们在说些什么,然而重唱曲它可以使几个人同时用各自的特性音调歌唱,透过和声与对位的技巧,来表现同一内容或完全不同的内容,造成生动的戏剧性和立体化的效果。合唱作为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特殊的表现功能,从审美意义上说,合唱的音 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一曲曲深沉优美的合唱歌声令人难以忘怀。许多歌剧舞台上的 合唱音乐,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激荡着听众的美感。 咏叹调 歌剧中的独唱段落,用来抒发人物情感的歌 曲。是用来表现演唱技巧的。是歌剧中最为重要的歌唱形式。更是吸引所有人的最佳卖点。
本文档为【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312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7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7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