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举报
开通vip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和打造世界铜都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质监系统以“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全市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动员和组织全市质监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质监职能,促进质监...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和打造世界铜都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市质监系统以“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为第一要义,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全市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动员和组织全市质监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质监职能,促进质监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的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鹰潭市质监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快质监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充分发挥质量监管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共谋发展,为鹰潭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成绩 1.实施名牌战略工作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江西铜业公司生产的阴级铜和江西三川水表责任公司生产的水表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称号,全市12家企业的21个产品获得江西名牌称号,三川水表等2家企业的2个产品被列为国家免检产品,12个农产品通过质量认证。 “余江夏无天”获得原产地产品保护,鹰潭市亿丰磷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6个产品被列为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有15家企业获得江西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由于名牌产品的带动,使我市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2.打假治劣工作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5600人次,立案查处642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790万元,捣毁制假窝点25个,与公安机关联合办案8件。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0%,食品、电器、建材、化学危险品等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95%,强制产品检定率95%,无生产许可证产品查处率达到90%,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率达95%,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完好率达100%,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5%,合格率达9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合格率75%,不合格企业后处理率达95%,集贸市场设置的公平秤受检率达100%,税控加油机的受检率达100%,合格率达92%。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3.两大安全监管工作平稳。“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实施了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全市共有115家企业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十一五”期间全市特种设备4600台,压力管道6千米都全部进行了普查摸底备案,并进行了网上动态管理,建立了动态管理网络,落实安全责任制并结合本地实际实行了日常巡查和专项监管 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使各类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过渡,未发生过重、特大事故。 4.服务经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30%以上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建立社会共用计量标准27项,涉及长度、力学、电磁、无线电、物理化学、光学、声学等七大类别。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执法监督等主要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覆盖率达到90%。指导2家大中型和重点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同时,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重要行业的主要工业产品国际标准的采标率达75%;还有4家企业的5个产品获得采标产品标志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赋码率达到95%以上;完成3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收集了35家企业的967个产品的相关执行标准信息。150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促进鹰潭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服务。 5.技术机构发展步伐加快,计量所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7项,开展计量检定项目涉及长度、力学、电磁、无线电、物理化学、光学、声学等七大类别。检定人员检定项目资质和经费保障能力分别由2006年的43项增加到2010年的71项和50万元上升至80万元。完成实验室环境改造和二等砝码、三等砝码、精密压力表标准的更新改造,固定资产也由50万元增加到73万元。产检所检验范围也进一步扩 展,增加了空气质量、钢筋、磁砖、电线电缆、家具、木工板等6大检验项目,一个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人取得了工程师职称,固定资产增至为85万元。 6.自身建设进一步巩固。全系统年经费总收入到“十一五”末达1100万元,是2006年的2倍,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75万元,是2006年的近1.6倍,技术设备总值达到200万元,比2006年增加1.5倍。全系统建筑面积3057平方米,并实现了市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由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启用和开通了省市县三级预算单位财务国库集中支付网上支付系统,使全市质监系统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同时,市局连续四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二)“十一五”时期宝贵经验 1.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已任、全心全意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主线。“十一五”期间,全市质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的质监事业发展第一要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了《“质监促发展、服务构和谐”—围绕项目抓服务、关注民生强监管主题活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鹰潭市质监局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并以建设政府满意、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社会赞誉的质监队伍为目标,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质量服务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诚信、质量提升企业品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使鹰潭市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良好的氛围。 2.坚持以质量振兴、安全把关、技术提高、改进服务、推进工作向先进单位看齐为重点,是搞好鹰潭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关键。针对鹰潭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制定的发展战略,提出筹建国家级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检验中心。并明确以质量振兴、安全把关、技术提高、改进服务、的质量工作思路,由于定位准确,思路对头,执行有力,使我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保持了鲜明的特色和旺盛的活力,工作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3.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推动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力量源泉,是质监系统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十一五”时期,在全市质监系统先后开展了讲政治、顾大局,争做质监系统好干部、好职工和开展“科学发展、加速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多项主题活动,使大家牢固树立“观念就是财富,思路决定出路”的新观念。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拓展质监工作新领域,建立质监工作新机制,为我局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和分析 “十二五”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也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的第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事关全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对于明确质监工作发展方向,推动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增强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对我市社会发展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时期也是鹰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实现鹰潭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鹰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面临的有利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监工作,为我们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质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的发展,为质监事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市委、市政府实施“四大一新”打造世界铜都战略,共创富民兴市大业,为质监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十一五”时期,我市质监事业在起点低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快发展,整体实力有了明显增强。综合管理、检测、执法等基础设施一定改善,现在全局上下形成了立足新起点, 谋求新发展的氛围,这些都为“十二五”时期实现鹰潭质量技术事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们在看到成绩和有利因素的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的质监工作事业起点比较低,水平比较落后,将来的任务还很重,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三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执法监督检查经费不足,技术检测后劲不足手段比较落后;四是各地发展不平衡,基层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整体事业的发展。 三、“十二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基本思路和主要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继续围绕“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第一要义,进一步理清质监事业发展思路,创新监管和服务理念,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着重解决鹰潭质监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进鹰潭质监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原则。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紧密围绕促进和加快鹰潭发展,找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职能,全面提高对鹰潭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和有效性。 2.坚持依法行政,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坚持一手抓扶优扶强,一手抓限劣治劣,使扶优与治劣相结合,监督与服务并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打造一流的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形象。 3.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不断推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实现各项事业又好有快发展。 4.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有力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质量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的原则。,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舆论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多管齐下,对质量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不断开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新局面。 5.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的原则。要重点突破人才、科技和体制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培养和选拔新形势下需 求的各类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保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快速发展。 6.坚持服务企业发展,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行业形象的原则。进一步转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能和管理方式,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行风建设和廉正建设,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三)基本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思路是:强化一项工作,确保两个安全,加强四项建设,健全五大体系。 1.坚持以质取胜战略、强化质量振兴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1)强化鹰潭扩大产业规模和竞争力提高。重点是铜材加工、水表、节能灯、农药、化肥等五大支柱产业,以及眼镜、微型元件、农业、养殖业、副食品加工业等。 (2)强化鹰潭产品实物质量提高,重点是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税利大户的产品、关系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和名、优、特、新产品。 (3)强化鹰潭服务质量提高,重点是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卫生保健、家政、维修、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养老托幼等现代服务业。 (4)强化鹰潭市场经济秩序规范,重点是打击假冒伪劣,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购物环境,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投资者创造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 (5)强化鹰潭质量文化建设,重点是营造“质量兴市”、“质量强市”“质量兴园”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建立质量信用体系,动员全社会参与质量振兴事业。 2.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两个安全。 (1)确保食品安全:继续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严格食品生产管理,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秩序,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2)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重点通过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突出使用环节,确保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等六个环节特种设备安全。 3.坚持固本强基、加强四项建设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定岗定责,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逐步建立一支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质监队伍。 (2)加强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网上行政审批申请、政务信息报送、12365维权投诉、法律法规咨询、名牌名企宣 传等信息工作,增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努力打造服务公众、便民高效、展示为服务企业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3)加强基层局建设,重点是提高县级局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改善县级局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执法装备、信息化装备、经费保障能力。 (4)加强行风建设,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考核奖励制度,进一步树立“科学、公正、文明、热情、廉洁、高效”的新形象,争取成为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4.健全五大技术基础体系。 (1)标准化体系:重点是建立健全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友好型社会有关的标准等,建立全市标准信息服务体系。 (2)计量体系:重点是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体系,建立市场化的计量校准体系,建立健全法制计量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工业计量服务体系。 (3)产品质量监控体系:重点是建立对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体系,建立产品质量监控信息平台,建立企业产品质量档案,建立和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体系。 (4)合格评定体系:重点是建立健全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许可技术评审体系、自愿认证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体系、认证认可监管体系和认证认可推进、咨询、信息服务体系。 (5)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战略,建设好三个中心即国家级铜及铜产品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省级电光源产品检测中心及省级流量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一步提升全系统检验检测能力。完善市、县两级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形成市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县级检验机构为基础的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的检验检测体系。 (四)“十二五”期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目标 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重点产业整体素质明显增强,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技术基础更加扎实,质监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体系。 1.质量振兴工作上新台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培育中国名牌产品4个、江西名牌产品25个,3个产品获得地理性标志保护产品;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85%,五大支柱产业中的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主导产品全部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旅游、商贸 物流、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通讯、社区服务等传统、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全面执行服务质量标准。 2.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80%,食品安全事故率比“十一五”期间下降20%,食品企业无生产许可证产品查处率90%以上,不合格产品后处理达到100%以上。 3.打假治劣取得新进展。建立食品、电器、建材、农资、钢材等涉及安全健康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监管制度,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覆盖率达95%,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市场准入管理和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生产企业全部做到持证生产,无生产许可证和无3C认证产品查处率达到100%,不合格产品后处理率达到100%。 4.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稳定,各类事故得到进一步遏制。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全部达到100%,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力争特种设备万台事故起数控制在每年0.38起以下,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每年1人以下,特种设备事故率比“十一五”期间下降20%。 5.技术基础进一步增强。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农业标准化示范乡“,制(修)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5个以上,地方标准20项以上,测量管理体系企业达到10家,取得“C”标志企业20家。强制检定工作计 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强制检定计量标准受检率达到100%。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级电光源产品检测中心,通过计量认证和质量认可。P2级微生物检验室建设取得验收。 6.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执法能力明显提升。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7.基础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质监系统预算总收入年均增长8%;新建办公楼和实验室,到“十二五”期末,建筑面积达到18500平方米,固定资产增加达到6300万元,市县两级局全部新建办公用房。行政机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达到90%以上,技术机构获博士学位人员1—2名,研究生人员4—6名,高级职称资格人员6—8名,中级职称人员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四、“十二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落实以质取胜战略,加快质量振兴步伐。 1.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推动市、县(市)两级政府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把质量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定期研究和及时解决质量工作中的问题,建立质量奖励制度,设立市政府质量奖,更好地动员、鼓励全社会投入到质量振兴工作中,努力提升质量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大力推进质量兴市活动,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建立质量兴市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引导各地进一步制定完善质量兴市工作规范,形成质量兴市长效机制,提高质量兴市工作的有效性。进一步拓宽质量兴市工作面,重点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开展质量兴市工作,指导和帮助一批工业园区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服务创一流,并取得显著效益。 3.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和产品竞争能力。以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发挥鹰潭的特色和优势,制定名牌产品培育和发展规划,培育一批对鹰潭经济发展影响大、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品牌、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4.大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提高我市地方特色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充分利用鹰潭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进一步挖掘我市地理标志特色产品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潜在优势,培育和壮大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5.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指数评价体系,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以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质量竞争力比较与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质量形势分析报告。推动和指导企业开展降废减损活动,降低成本,走资源节约型和质量效益型道路。 6.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步伐,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水平。改革完善“采标”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采标”组织与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有利条件。 7.开展质量状况分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加强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质量状况分析,有针对性地制订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具体目标和政策措施,帮助一批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采用更先进标准,创出达到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帮助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加强质量管理,创造优良工程。帮助一批重点服务企业建立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8.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质量兴市氛围。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职业道德体系。积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文化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和普及质量相关知识,弘扬先进的质量文化,增强全民质量意识,动员全市人民投身质量振兴事业,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从源头抓产品质量,严格产品质量市场准入关 1.完善和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利用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监督抽查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指标,开展监督抽查工作。按照“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批企业、提升一个行业质量整体水平”的要求,提高监督抽查的有效性,为政府决策和引导消费提供质量信息。 2.全面实施贯彻落实生产许可证制度,充分发挥许可证制度的市场准入作用。加强对获证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审工作,加强无证查处工作,严禁无证生产。 3.严格实施产品强制认证制度,充分发挥强制认证制度的安全把关作用。加强对列入强制认证目录产品的监督,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强制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强制性产品认证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督促获证企业按照发证条件进行生产,严禁无证生产、销售。 (三)整顿和规范产品质量秩序,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信用体系 1.建立打假治劣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打假治劣联动机制。初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打假治劣长效机制,并探索多种模式,完善工作机制,严格责任奖惩,全面建立覆盖全市乡(镇)的行政辖区责任制监管网络。建立与公安、工商、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 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沟通便捷、防范有力、查处及时的执法协作的工作格局。 2.突出安全重点,狠抓源头。以保护生命健康安全为主题,深入开展食品、特种设备、建材等打假治理。以维护农民切实利益为主题,深入开展农资等打假治理。以提高重点工程质量为主题,深入开展建设工程材料、设备等打假治理。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主题,深入开展加油站、燃气充装站、汽车配件、计量器具等打假治理。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能源建设产品、节能产品等打假治理。加大生产环节监督打假力度,依法取缔造假窝点。加大包装环节监督打假力度,严厉打击印制假标识、假包装物的违法行为。加大运输、仓储环节监督打假力度,依法惩处储运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3.加快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以质量诚信制度为核心,以培育信用产品为重点,以质量信息电子化为手段,抓好质量信用信息记录、质量信用产品使用和质量失信行为惩戒三个关键环节,逐步建立起我市产品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四)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1.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切实落实市、县两级政府对当地食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将食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管理目标。切实落实生产单位对出厂食品质量安全负第一责任 人主体责任,切实落实质监部门对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认真落实“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等监管措施。要加强与药监、农业、工商、卫生等部门的联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监管的强大合力,保持对假冒伪劣食品监管的高压态势。 2.加强食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以质量监督管理员、政府协管员、企业信息员为基础的监管网络建设,完善人员的业务培训和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切实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能力。 3.全面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关。坚持准入标准,严格条件审查,严把食品企业市场准入关,加强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认真执行好巡查、回访、定期检验、监督抽查、年审等监管制度。把狠狠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以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重点任务,加大整治力度,使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秩序得到根本扭转。 4.狠抓薄弱环节,强化农村小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按照既要管好、又要便民的指导思想,研究建立农村小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从原材料进货控制,到产品出厂检验,建立一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低成本的质量承诺管理制度。 5.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处置突发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能力。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出现的突发质量安全状况,建立一套应急反应机制,从信息收集、危害评估、调查分析、现场控制、标准制定、执法检查、情况通报等方面,采取应对食品突发质量安全状况的措施,力求将食品安全突发状况引起的危害和损失降低到最低。 (五)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努力营造安全生产生活环境 1.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格局和动态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质监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政府督促协调、社会广泛监督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切实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和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安全全面负责的主体责任,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把关的责任和各级质监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建立特种设备省、市、县、乡(镇、街道)四级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形成一个市级监控平台为中心,3个县级局、2个检测技术机构、15个重点监控单位、50个乡镇协管站为节点的监控网络。 2.以使用环节为重点,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强化使用登记、现场检查等使用环节的监察工作,确保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事故结案率等指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严格实施生产单位行政许可,坚决取缔无证设计、无证制造、无证安装改造维修的违 法行为。强化许可后续监管工作,对特种设备制造过程和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实施监督检验,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加强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故处理能力。设立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建立特种设备专业应急队伍,完善事故应急队伍演练制度,提高应急救援人员水平,构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六)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为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1.强化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标准化工作新格局。紧紧围绕鹰潭发展战略和重点,制定一批我市经济建设急需的地方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2.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加快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的产品质量标准制订步伐,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生产需要的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继续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产品标准的实施。积极以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产品交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建立农业标 准化信息服务网和农业标准数据库,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 3.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组织优势企业进行标准化良好企业试点,建立企业标准化良好企业试点制度,在全市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食品生产企业中全面推广,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4.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服务业发展。在商贸、旅游、餐饮、城建、金融、电信、交通、社区服务等服务行业全面推行服务质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重点制订一批我市道教旅游、山水旅游服务标准以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质量标准,全面提升我市服务标准化水平。 5.加强鹰潭主导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配合鹰潭壮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做好铜加工、眼镜、微型元件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配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做好节能、节水、节材等领域标准化工作;配合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做好冶金、生物、化工等行业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标准化工作;配合生态产业发展需要,做好林业、绿色食品、生物资源、有机农业、无公害 农产品等领域标准化工作;配合环境保护需要,做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污染控制等领域标准化工作。 6.加强商品条码和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加速推进条码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建立全市商品条码数据库及对应的产品数据库,建立完善的条码系统成员数据库及应用服务体系。 (七)全面提高计量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1.完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加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与仪器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扩展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和服务领域,提高测量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提升现有计量基本标准水平和检测能力,加强在线检测能力,建立与我市五大支柱产业相适应的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 2.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较完善的、社会化、市场化的计量校准服务网络。努力适应国家量值传递体制的改革,全面开放计量市场,积极推进计量校准服务。 3.全面实施计量放心工程。加强对消费者和市场反映强烈的零售商品、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管理,集中抓好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集贸市场以及零售商店的计量监管。加强出租车计价器、电能表、水表、煤气表等民用四表 的监管,探索集贸市场计量管理新模式,实现集贸市场计量环境有根本性好转。 4.全面实施安全工程。引导医疗卫生领域加强行业自律,确保在用强检医用计量器具依法实施检定。开展眼镜制配场所计量专项整治,确保眼镜制配质量。开展与交通、矿山安全有关的计量专项整治,确保在用计量器具准确、可靠。 5.全面实施计量服务工程。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对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依法加强计量监督管理。支持和帮助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指导和帮助中小型企业达到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保证规范要求。 6.全面实施能源计量工程。推广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和节能检测技术,对耗能高的企业,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依法指导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方面的作用。 (八)加快国检中心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科技兴检战略 1.加快国家级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设步伐,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前三年完成国家总局对其计量认证和质量认可的工作。后二年承担铜及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和新产品技术研发,集检测、科研和服务为一体,科研技术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国家级检验中心。同时,完成省级电光源产品及流量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实验至认 可并开展相关的业务,为建设我市电光源产品和(流量仪表)基地提供技术支撑。 2.加快市级产品质量检验所和计量所的建设,要围绕我市五大支柱产品,食品加工和特色产品的具体实际,扩大对建筑瓷砖、水泥等12个产品的检验授权。并新增固定资产202万元。新增实验室面积2000?。使之检测能力覆盖食品、饲料、眼镜、建材、化工和家电等产品。其中,机构管理、仪器设备与眼镜设备、专业技术人员、科研能力等方面符合总局对地市级检测机构的要求。计量所将围绕铜材加工、眼镜制造、医药化工三大产业及传统计量、民生计量,建立量值传递和溯源中影响面广和计量执法所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的计量标准和技术优势,建立填补我市空白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力争扩项7个,新增固定资产40万元,新增实验室1000?。同时,加快建立省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和完成P2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并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使用。 (九)继续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坚持“凡进必考,”严把准入关。加强对公务员关键岗位的监督,严格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和干部上挂下派制度,加强公务员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2.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执法规范、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行政执法队伍。严格按照条件考核、录用、聘任行政执法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建立行政执法激励竞争机制,坚持行政执法奖惩制度,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制。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速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合理配置现有人才资源,采用灵活的政策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实行评聘分开。 4.强化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将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 5.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创新质监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拔使用机制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遵循市场规律,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市场主体作用,促进质监技术机构通过市场自主择人和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同时,完善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人才保障机智,积极探索机关和事 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各类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社会保障关系转移和衔接办法,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 (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1.理顺行政执法主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理顺市县(市、区)两级行政执法管理体制,严格划分行政执法责任、责任岗位、责任目标和责任主体,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实行综合执法,避免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和多头执法。市级执法机构以承办较大案件和月湖区内案件为主,县(市、分)局执法机构以承办一般案件为主,形成职责明确、快速灵活、上下联动、运作有序、管理规范的执法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众评价机制,确保行政执法合法、合理、公正、公平、公开。 2.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健全行政复议工作机构,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切实加强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以及执法人员的层级监督,并自觉接受各级党政机关、人大、司法机关以及企业、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有关方面的监督,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和投诉举报,依法及时处理。 3.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明确各单位各部门落实惩防体系的主要任务,把责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继续下大力 气整顿“六乱”,继续落实“八严禁”的规定,规范权利的正确行使,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收。力争进入省级文明单位行列。加强理念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氛围。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振兴鹰潭”、“兴我质监”主体活动,引导全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身质监事业,加快鹰潭发展。 (十一)加强以县级局为重点的基层建设,不断夯实基础 1.加强基层局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精心配备好县级局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加快全员培训,开展竞争上岗,提高县级质量技术监督机构部门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每个县级局(不含分局)至少拥有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食品、特种设备、法律、计算机、文秘、财务专业人员各一名。贵溪、余江两局,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达到85% 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达到50%以上,技术机构至少3名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手段。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重点解决好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办公条件、执法装备、技术装备和信息化装备等问题。县(市)局,建筑面积1500—3000平方米,拥有5辆执法车辆,具备10项以上计量检测能力,建立局域网和视频会议室。 3.加强各项业务制度建设,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制定适应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食品监管、特种设备监管、执法打假等各项业务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有效指导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加强行风建设,努力使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工作面貌有一个较大改变。 4.加强经费保障能力建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经费保障问题、公费医疗问题、社保问题。贵溪局力争人均经费保障能力达到7万元以上;余江局力争人均年保障能力达到6万元以上;分局力争人均年经费保障能力达到5万元以上。 五、“十二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重大建设项目 (一)重大建设项目 1.鹰潭市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大楼建设。 2.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综合大楼建设。 3.贵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电光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大楼建设。 4.余江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质检综合大楼建设。 (二)重大业务项目建设: 1.鹰潭市国家级铜及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项目建设; 2.鹰潭市省级食品安全检验项目建设; 3.P2级微生物实验室建设; 4.鹰潭市量值传递体系建设; 5.建设江西省流量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6.鹰潭市农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六、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十二五”规划是我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二个五年规划,鹰潭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保障全市重点任务实施中应发挥质量技术基础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职责。在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秩序、提供社会服务,集中力量办大事上有作为,为全市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鹰潭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保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手段、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宏观战略研究,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省内外环境,准确把握质监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理清长期发展的思路,深入研究影响质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紧密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深入研究如何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等重点难点问题。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深入研究自身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实际,组织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抓紧研究重点课题,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努力取得有分析、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为促进质监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增强质监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加快事业发展。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争取上级部门、地方和社会多方面的经费支持。扩大业务,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在抓好技术机构的建设中,确保年度总收入的20%用于事业发展。 在系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抓好项目的研究,要突出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以项目促进各项目标的完成。以项目拉动经济指标的增长,以项目确保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监督检查,狠抓规划落实 为了保证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全市系统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发展规划,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追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市局将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督促,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 为了保证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根据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单位规划和地方规划,提出具体的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狠抓落实,市局将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促检查,出台相关的考评办法,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附件1: 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与事业发展目标 项目 2011—2015年事业发展目标 质 开展“质量兴市”的县(市、区)达到5个,争创3个中国名牌产量 品,30个江西省名牌产品,100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个农工 产品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强制性认证产品和许可证产品100%取作 得强制性认证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0家企业通过A级信用等级评价。 质量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家重点产品可监督 比性跟踪监督抽查的合格率达85%,出口产品的合格率达100%,涉及安工作 全健康、影响国计民生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得到有效控制,不合格 率企业后处理达95%以。 标准制(修)定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5化工个以上,制(修)订地方标准20项以上,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作 90%以上,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获国家级“标准化良好企 业”称号的企业不少于3家,获省级“标准化良好企业”称号的企业不 少于5家,组织机构代码赋码率达到95%以上。 计 “关注民生、计量惠民”实现四个100%的目标,关系国计民生的在用量 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5%以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合格率97%以上,工 在各行业树立2—3个诚信计量单位,通过测量管理体系企业10家,取作 得“C”标志企业20家。 特种杜绝特种设备较大或较大以上事故,事故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不超过设备0.38人/万台,事故率降到0.38起/万台以下,事故结案率100%,特种安全设备注册登记率100%,在用特种设备检验率100%,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监察100%。 工作 食品全面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档案,建档率100%,开展食品生产安全加工企业监督检查覆盖率100%,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食品生产监管加工企业公开承诺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举报调查处理率达100%。 工作 法制错案率不超过1%,结案率达到95%以上,“12365”举报投诉受理及工作 处理率100%,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100%,2个以上产品获得地理标 志保护产品。 事业全市系统收入达到120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300万元,建筑 发展 面积19900平方米,市局综合办公楼面积1600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10000 平方米。建成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集成互联信息化网络,一 类县级局达到2个。 队伍行政机关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90%以上,技术机构本科以上学历人与行员达到8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达到40%以上,全系统单位在市行风风建评议中评为满意单位,争取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设 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的原创公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副县长在2016年县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今年分管工作简要讲5个方面: 一、强化调度管理,着力抓好项目建设。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全县项目调度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项目调度会议,及时查改问题,抓好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管理和主要经济指标月度监测预警,确保全县经济运行健康有序,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抓争取。紧盯争取项目资金增长10%、谋划储备项目150项、向上申报80项以上、争取到位60项以上的目标,继续严格落实责任目标考核制,深谋细研国家、省市的战略意图和政策导向,用足用好政策,主动争抢,争取让更多项目挤进上级的大盘子。要赶进度。按照3月上旬全面开工,6月份完成一半以上实物工作量,11月底圆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总体要求,健全完善重点项目推进和督查考核机制,落实重大项目分析报告制度,特别是对4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县发改局要坚持每周一报告,每月一分析,每季一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全力加快建设进度。要严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基本程序,切实落实好立项、设计、评审、用地、规划、开工许可、竣工验收以及“四制”管理要求,主要负责同志要对项目质量、资金运行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管,跟踪问效,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特别要强调的是,项目建成后要在3个月内完成竣工决算,并按规定报请有关 部门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今后,凡建设项目未进行决算验收的,在资金拨付过程中将适当暂扣部分资金,直至决算验收;对擅自扩大投资规模、变更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的,超出部分的资金由单位自行解决,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另一方面,要着力抓好分管项目的组织实施。全面完成2015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成移民住宅280户,启动实施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建集中安置点11处~开工建设移民住宅733户~年内完成70%工程量,认真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50个村实施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个,全面完成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世行贷款可持续发展农业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各项任务。 二、围绕提速提质,着力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10亿元~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6项~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瞄准国家政策导向搞规划。积极吃透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精神,做好与省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的对接,认真调研,科学编制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全力抓好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4个中心村庄风貌规划~**历史文化名镇规划,**两镇镇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和部分县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项规划,为争取国家对县城和小城镇支持项目打下规划基础。二要强化工程质量进度抓建设。按照“新区提速、老城提质、组团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全力抓好**开发、商品房开发、居民迁建安置、保障性住房建设、集中供热、路网改造、绿化亮化、市政设施维修改造“八大工程”20个具体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确保3月上旬所有 续建工程、路网建设、城区绿化亮化和市政设施维修工程全面开工~5月底前商品房开发、保障性住房和居民安臵楼建设工程全面开工~11月底前行政中心、多功能文化中心、法院审判庭、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污水处理厂、路网工程、绿化亮化工程全面竣工~集中供热工程确保投用。特别是要把城区居民搬迁安臵作为今年县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中台镇和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要克服困难~全力参与~各方齐用劲~拧成一股绳~务必于5月底前完成协议签订~并启动安臵楼建设~力争尽快建成搬迁~为县城建设腾开步子。三要整合执法力量抓管理。推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处罚权试点,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整合执法力量,扎实推进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政设施管理。深入开展“三项创建~六大整治”活动,即:示范街、文明个体户、文明工地创建和汽修汽配市场、市容环境、建筑市场、户外广告清理、城区校园周边环境、专业市场整治,~下功夫解决县城区废品收购、汽配维修、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要下硬手查处违建问题~坚决遏制乱修乱建、抢修抢建、谋取征迁私利的势头。四要延伸城市公共服务抓村镇建设。4个重点镇要抓住国家支持建制镇建设的政策机遇~找准功能定位~优化发展布局~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力实施好道路、给排水、集中供暖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23项~稳步推进小城镇提质扩容。其他乡镇在现有基础上~以完善功能、强化配套为重点~加强小城镇日常管理~合理控制城镇建设规模。坚持点面结合、以面为主、整村推进的思路~以优先保障住房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群众为前提~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年内完成危改2000户9万平方米~ 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特别是在危改对象确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一申二评三核四批”的程序~实行三级审批~三榜公示~做到公平、公正、阳光操作。 三、坚持征管并举,着力抓好财税工作。坚定不移地抓好收支调度、资金争取和财经监管,确保财税收入实现新突破,监管水平实现新提高。一要突出财政增收加强预算执行。继续严格执行部门和乡镇税收考核制度,完善征税激励机制,不断健全社会综合治税,扩大税源基础。建立月调度、季考核的财政工作机制和财政收入定期通报制度,避免工作上前松后紧、增幅大起大落,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双过半”,全年突破亿元大关,达到**万元。各涉税业务部门要积极配合开展代征代扣业务,确保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应收尽收。要切实保障好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文化等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规范会议费、差旅费和车辆管理,降低行政成本。二要突出资金争取狠抓财源建设。紧紧抓住上级投资导向积极论证申报项目,年内力争争取到位各类财政专项资金8亿元以上,比上年提高10%以上。加大财政对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牛果菜农村主导产业等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基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优先帮助申报项目资金,培育新的稳定财源。三是突出改革创新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推进金财工程一体化平台建设,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取消纸质凭证和单据流转。加快部门电子化预算进程,启动金财工程部门预算模块。健全预决算公开机制。认真实施营改增试点。继续扩大政府 采购范围和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大清理清查力度,严防流失。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大对民生项目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财政监管力度。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和结算。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四要突出金融改革破解资金难题。针对当前财力不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资金短缺的问题,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服务“三农”、助推扶贫攻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机制,探索开展“三权”抵押,量身订作符合企业实际的金融产品和产业链融资等信贷模式,积极支持全县经济发展。 四、严守耕地红线,着力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按照保红线、保发展的要求,严格耕地保护,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执法检查,确保国土资源管理科学有序。一要全力保护耕地资源。持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耕地保护红线不突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三权”确权和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争取立项土地整治项目1,2个,争取资金1000万元以上。全面完成**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和**等7个乡镇14个村6个土地整治项目~整理土地1161.69公顷。各乡镇要抓建较高标准的土地复垦整理示范点1处,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二要有力保障发展用地。按照“增量上努力争取、存量上积极盘活、利用上节约集约”的原则,积极盘活土地存量,优先保障重大建设项目、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用地,切实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保障住房建设等领域的项目建设用地需求。积极抓好土地资产运营,完成土地出让收益2000万元以上。三要着力保障发展环境。加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着力控 制未报即用、批少占多等违法用地多发的态势,严肃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有效保障土地开发利用秩序稳定,确保我县卫片执法检查“零通报、零问责、零约谈”。 五、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抓好审计等其他各项工作。审计工作要按照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民生专项资金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等为重点,加大审计力度,扩大审计覆盖面,深刻揭示突出问题,及时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建议,强化审计查出问题的督促整改,有效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统计工作要深入推进统计制度改革,切实搞好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监测服务。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和统计巡查监管,推进统计能力建设,提高统计质量。法制工作对县政府各类规范性文件从严审核,修订和废止一批现行文件,切实规范约束行政行为。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网点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运行,加强人员管理,健全服务制度,完善服务功能,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办理集中化和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最大限度缩短办理时间,提高政务服务效率。物价工作要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不断强化价格监管和服务。全力争取省级价格调节基金项目支持,在县城建设蔬菜冷贮配送中心1处。防震减灾工作要认真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实现工程抗震设防全覆盖。 全县抓农村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经验材料 ***县是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地处皖西南边陲~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总控制面积1357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118个村、17个社区~人口63.5万,党员28033名~其中农村党员23087名,基层党组织1217个~其中党委13个、党总支157个、党支部1047个。2014年~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全面进行建档立卡~全县识别贫困村60个、贫困户3.62万户12.74万人。2014—2015年共减贫1.13万户4.56万人~到2015年底~全县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已减至2.47万户8.14万人。近年来,***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主战场~把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落细、服务落小、考核落准作为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的着力点~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目标引领~把责任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大会后~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将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六大攻坚战”之一~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围绕这一目标~层层压紧压实包保帮扶责任。建立了县、乡镇、村、组四级党员干部联系包保责任制~把责任扛在肩上。目前~39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联系1-3个贫困村~全县7155名党员干部、职工共包保帮扶14124个贫困户~其中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6户~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4户~一般干部、职工每人帮扶 2户~学校、医院行管人员和教师、医生中的党员每人帮扶1户~驻望条管单位干部、职工每人帮扶1户~村级干部每人帮扶3户。2015年~各级包村帮扶单位共向贫困村捐款90.54万元~安排项目帮扶资金112万元。强化驻村扶贫工作队建设~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二,坚持问题导向~把措施落细。针对贫困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实行分类施策~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五大”脱贫计划~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实施产业扶贫。以创建全国木本油料重点县为契机~推进油茶、薄壳山核桃等特色种植业~全县计划发展20万亩~2015年已发展4万亩,有力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如~鸦滩镇望马楼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并通过村党总支牵头、村干部领办、村民入股等方式~成立了油茶合作社资金互助部~截至2015年底已累计为本村农户提供互助资金1750多万元~村集体也因此年增收近60万元。按照“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的要求~在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漳湖镇回民村发展黄牛、青年鸭、薄壳山核桃等种养产业~并依托“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二是实施就业扶贫。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产业优势~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牵线搭桥~先后吸纳贫困劳动力1200多人到申洲针织、童装产业基地就业。三是实施光伏扶贫。实行60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全覆盖~建成5000户贫困户光伏电站~并通过农业发展银行融资推进光伏项目向非贫困村延伸。四是实施电商扶贫。利用电商扶贫试点县平台~依托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特产中国1号店〃***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五是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扶贫。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如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党组织的引领推动下~流转土地2.6万亩~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坚持机制搞活~把服务落小。一是打造农村党员干部助力脱贫攻坚“一公里”服务圈。全面推行以打造脱贫攻坚“一公里”服务圈为目标的农村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确保贫困户在“一公里”范围内有贫有人扶、有困有人帮、有难有人救、有问有人答、有事有人解。与此同时~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一些贫困户的信访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化解~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信访维稳工作也进入了全市先进行列。二是落实村级干部助力脱贫攻坚各项保障。在全县135个村,社区,全面建成规范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2016年县财政及县管党费将投入4200多万元~用于提升村级保障水平。2016年~村主职干部的报酬待遇将达到3.4万元~一般干部的报酬待遇达到3万元,确保3000人以下的村基本运转经费不低于5万元、3000-5000人的村不低于7万元、5000人以上的村不低于9万元,继续实施村级干部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激发村级干部助力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从2016年开始~每年评选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重点向脱贫攻坚工作实绩突出的倾斜~对特别优秀的~安排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并比照副乡镇长工资水平确定其报酬。 ,四,坚持导向鲜明~把考核落准。突出精准考核~制定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加强乡镇和县直部门扶贫工作考核~对扶贫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对未能完成年度扶贫开发目标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对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不予评先评优~3年内不提拔、不重用或调离。加强对行业扶贫和定点帮扶工作的考核~对工作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长及时进行调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问责。推行村级干部、普通党员、村民组长“千分制”或“百分制”量化考核~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全面进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各乡镇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村级班子“回头看”活动~对抓脱贫攻坚不力的村级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处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少数贫困村党组织观念陈旧~缺乏发展意识~依赖思想较重~在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思考不多、谋划不够,部分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不能有效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少数村级干部在集体资产处臵、管理使用民生工程资金和政策性涉农资金上存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现象。此外~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1、乡镇村撤并力度大~基层组织管理服务难以有效覆盖。***乡镇、村撤并力度大【由原来的21个乡镇359个村,社区,撤并至10个乡镇135个村,社区,】~在有效精简机构和人员的同时~也 导致基层党组织服务管理的半径过大~其辐射带动能力受到制约~一些便民利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难以实现及时有效覆盖。 2、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实力不足。***作为大别山扶贫开发片区县~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级组织在开展公益事业、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资金保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农村基层组织对贫困户留守儿童关爱不到位~极易引起贫困的代际传递。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及群团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职责没有很好落实~对贫困家庭特别其中的离异家庭的留守儿童关爱不到位~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往往存在心理缺陷、安全隐患、学习成绩滑坡等问题~极易引起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几点意见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建议针对基层实际~进一步下沉教育培训资源~突出现代农业、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运行的制度建设。针对脱贫攻坚中容易发生腐败的领域~切实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运行的制度机制建设~防止农村基层干部在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确保每一分“造血钱”、“救命钱”都真正用到贫困村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上。 3、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建议在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规划、立项审批、运行指导、金融支持、政 策激励等方面~出台一些更具刚性的政策措施~并对***这样乡镇村撤并力度较大的贫困县~在资金和项目的安排上给予倾斜照顾。 4、要进一步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的能动作用。探索创新相关工作机制~着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留守儿童中~切实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本文档为【鹰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和“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63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5KB
软件:Word
页数:34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08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