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讲座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讲座

举报
开通vip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讲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讲座 大 纲 ?1、基坑工程监测实例分析 ?某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制 ?某基坑工程监测报告的编制 ?2、基坑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监测工作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监测点现场的设置及保护 ?测斜管 ?水位管 ?基准点及位移监测点 ?确定监测频率应考虑的因素 ?关于监测资质及计量认证 ?目前江苏省或全国范围内尚无基坑监测专项资质 ?不少地方建设行政主要部门有当地的管理要求 ?计量认证工作必须做 ?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于基坑类别 ?要重视巡视检查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讲座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学习讲座 大 纲 ?1、基坑工程监测实例分析 ?某基坑工程监测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的编制 ?某基坑工程监测报告的编制 ?2、基坑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监测工作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监测点现场的设置及保护 ?测斜管 ?水位管 ?基准点及位移监测点 ?确定监测频率应考虑的因素 ?关于监测资质及计量认证 ?目前江苏省或全国范围内尚无基坑监测专项资质 ?不少地方建设行政主要部门有当地的管理要求 ?计量认证工作必须做 ?当前存在的问题 ?关于基坑类别 ?要重视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是规范提出的创新亮点 ?巡视检查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仪器监测的重要补充 ?巡视检查要由有经验的工程师去做 ?要重视基坑监测方案的编制 a.监测方案是重要的技术文件,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进行 b.质安站监督检查的依据 各位同仁,晚上好。有幸受南京地基基础测试协会的委托,今天与大家一起学习规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大家知道,从《规范》的角度,基坑工程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如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等均由基坑工程设计方提出,那么,作为监测单位,他做些什么呢,我们认为,监测单位主要的工作有: 一、编制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 二、根据监测方案实施监测 三、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以日报表、阶段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建设方及相关 单位,指导信息化施工。 四、监测工作结束后,编写并提交监测总结报告。 因此,我要讲的主要内容为: 1.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如何编制监测方案,如何编写日报表及总结报告。 2.基坑监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基坑工程监测实例分析 1.某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编制 一、 工程概况 ??广场拟建地下车库位于??城区中心。地下停车库建筑层数为一层,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5422?。地下室顶部拟修建露天体育场地,供市民健身活动。基坑大致呈梯形状,基坑面积约为18500?,基坑周长604m,开挖深度7.10m,8.35m。. 本基坑支护结构采用如下型式:基坑东侧和局部西南角采用Φ850@1000钻孔灌注桩加一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其余区域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土钉的复合式土钉墙作为挡土结构。坑周利用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坑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结合深井降水。 二、 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1. 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中除?层素填土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滨海、河湖相沉积物,由粘性土、粉土、粉砂组成,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场地内有一条暗浜,自地下车库西侧延伸至车库东侧支护侧壁,暗浜的土质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暗浜底部埋深自东向西位于自然地面以下10米,19.4米左右。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表1 2. 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渗透系数 固结快剪 天然重度 层序 土层名称 层厚(m) φ(?) kN/? K(cm/s) C(kPa) 素填土 0.90,3.30 1 18.3 粘土 0.00,2.00 2 7.98E-07 20 11.5 18.4 淤泥质粉质粘1.40,18.0 3 1.04E-05 12 8.0 17.8 土 粉质粘土 2.00,6.00 4 2.10E-07 45 10.5 19.0 粉土夹粉砂 2.40,10.30 5 18.5 粉土 0.00,1.50 6 18.5 粉土 未钻穿 7 拟建基坑东侧为居民小区,距最近6层住宅约9m;北侧距游泳馆最近距离约20m,距单层游泳馆附房最近约3m;基坑南侧距已有小区约50m,但沿基坑边线外侧为临时主要施工道路;基坑西侧为在建市政工地,较开阔。基坑周边环境如图1所示。 施工便道 游泳馆 施 空工 6层居民楼 便 地 水平支撑道 基坑边线6层居民楼 道 便 工 施 图1 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 三、 监测目的和依据 1、本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施工道路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通过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指导施工,实行信息化施工管理。 2、监测依据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 6) 本基坑设计文件、图纸、本工程总平面图 四、 监测内容和项目 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的监测对象为:基坑支护结构、场地地下水及周边邻近的建筑(东侧A、B栋住宅及一层平房,北侧游泳馆)、临时施工道路。 依据本基坑围护设计方案,本基坑类别为二级。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设计要求及本地区工程经验确定本基坑工程的监测内容和项目如下。 1、 仪器监测 1)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2) 支护结构外侧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3) 支撑轴力 4) 地下水位(坑外) 5) 周边邻近建筑的竖向位移 2、 巡视检查 作为仪器监测的补充,本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将作巡视检查。 1) 巡视检查内容 a. 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 支撑有无较大变形; 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围护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砂、 管涌。 b. 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层高度、开挖分 段长度是否与设计工况一致,有无超深、超长开挖;基坑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 否正常,基坑降水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c. 周边环境:地下管线有无泄漏,电缆有无破损;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施工工况;基坑 周边建(构)筑物、地下设施、道路及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d. 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有无破坏现象;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保护情 况。 2) 巡视检查方法和记录 主要依靠目测,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录像机进行。每次巡视检查应对 自然环境(雨水、气温、洪水的变化等)、基坑工程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 时通知施工和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当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以便准确地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基坑的工作状态。 五、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1、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 1) 本基坑工程监测拟埋设3个基准点,用于监控工作基点的变形,分别埋设于远离基坑的外侧,编号为JZ1,JZ3;在远离基坑外侧的地方设置水准工作基点3个,编号为SZ1,SZ3,用于竖向位移测量;在离基坑尽量远的地方设置水平位移工作基点4个,编号GD1,GD4。其中水平位移工作基准点在监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校核。 2)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测点布置:在基坑顶部沿周边共设水平位移测点31个,编号为W1~W31;竖向位移测点共设11个,编号为C1~C11,借用水平位移测点。 3)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测点布置:沿基坑周边关键部位布设8个侧向位移监测孔,编号为CX1,CX8,测斜孔高度与地面高度相当,孔深20m。 埋设方法:在基坑围护墙外侧2m内利用钻机成孔至设计深度;将测斜管逐节压入孔中,并保证测斜管各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及管底应密封,并使测斜管的一组导槽与围护墙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将清水注入测斜管内,防止其上浮,并用泥球密实填充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 4) 支撑轴力测点布置:共布置轴力计7对,共14只,编号为ZL1,ZL7。 5) 坑外地下水位测点布置:沿基坑周边外侧2m范围内关键部位布设6个地下水位观测孔, SW1,SW6。 主要用于地表潜水位的监测。埋设深度8m,编号为 埋设方法:用钻机成孔至8m深度后清孔,将管底加盖的水位管放入孔内。水位管与孔壁间用干净细砂填实至离地面约0.5m处,再用粘土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水位管应高出地面约200mm, 并用盖子盖好孔口。 6) 周边邻近建筑物竖向位移测点布置:基坑东侧邻近的A、B两栋住宅楼、一层平房和北侧游泳馆共布置竖向位移监测点21个,编号为CA1,CA6、CB1,CB6、CC1,CC4、CY1,CY5。 基坑周边的施工道路主要采用巡视检查方式进行监测。 本基坑工程的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 CY4 Y游泳馆C1 W2W1 CY1SW1W3 W31C11CY5CX1 W4CY2C2 W5W30 CX8CY3W6图示: CA5CA1CA3SW5CX2W29W7水平、垂直位移观测点 C3W10AW96层居民楼W--水平位移测点 W8ZL7C--沉降测点CA6CA2CA、CB、CY--周边房屋沉降测点CA4W28C10 ZL6ZL1W11ZL2 CX 测斜管C4CX3ZL3SW 水位管 ZL 轴力计W27 水平支撑W12SW2CB5图2监测点CB3CB1W26CX4布置平面示意图6层居民楼W13BC5CX7CB6ZL5ZL4CB2CB4W15C6W16C9W25W14W17CX6CC1SW3SW4CX5W18W24一层平房W19CC4 W20C7CC2CW23W21 W22CC3 C8 图7-2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2、 测点的保护 基坑工程一般施工工期较长,土方开挖、机械行走不当等很容易破坏已设置的基准点及监测点。因此,为了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测点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常用的测点保护措施有: 1) 测点的设置方法、用材应符合规范要求; 2) 测点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如涂醒目的红油漆; 3) 对测斜管、水位管可采用砌墩等方式加以保护,以避免人员、机械碰撞; 4) 应与现场监理、施工人员良好沟通,尽量做到文明施工。必要时现场应设专人保护测点。 六、 监测方法及精度 本基坑工程监测项目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及精度见表2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表2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仪器名称 精度 基坑顶水平位移 小角法(全站仪) 徕卡TC402型全站仪 ?2″ 1 苏州一光DSZ2型自动安基坑顶竖向位移 水准测量(二等) ?0.1mm 2 平仪+测微器 北京航天万新CX-03E型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测斜仪 ?0.25mm/m 3 测斜仪 支撑轴力 钢筋应力计 河海大学 频率仪 0.5%F?S 4 金土木 地下水位(坑外) 水位计 ?1mm 5 SWJ-90型水位计 周边邻近建筑竖向位苏州一光DSZ2型自动安水准测量(二等) ?0.1mm 6 移 平仪+测微器 七、 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在每个测试项目受基坑开挖施工影响之前,必须测得各项目的初始值。本工程监测期限为土方开挖至地下工程完成并土方回填。 现场仪器监测的项目及频率见下表3。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表3 监测项目 施工进程 建筑物竖坑顶水平位移、 坑顶竖向地下水位 支撑轴力 向位移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位移 ?3 1次/4d 1次/2d 1次2d 1次/2d 1次/2d 开挖深度 (m) 3,8 1次/3d 1次/1d 1次/1d 1次/1d 1次/1d ?7 1次/2d 1次/1d 1次/2d 1次/2d 1次/1d 底板浇筑 后时间 7,14 1次/3d 1次/2d 1次/3d 1次/2d 1次/2d (d) 14,28 1次/5d 1次/3d 1次/5d 1次/3d 1次/3d ,28 1次/7d 1次/5d 1次/7d 1次/5d 1次/5d 以上监测频率可根据现场监测情况而调整,遇报警或其它特殊情况时,可加密观测。 八、 监测报警值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1、 本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的报警值见表4。 本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 表4 日变化量 累计值 监测项目 (括号内为复合土钉墙围护区段) (括号内为复合土钉墙围护区段) 坑顶水平位移 3mm(5mm),且连续3天 35mm(50mm) 坑顶垂直位移 3mm(5mm),且连续3天 35mm(50mm)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3mm(5mm),且连续3天 35mm(50mm) 支撑轴力 / 设计值80% 地下水位(坑外) 50cm 100cm 建筑物竖向位移 2mm 30mm 2、 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1、 当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应进行复测; 2、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在分析原因的同时,应预测其变化趋势,并加大监测频率,必 要时跟踪监测。 九、 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监测工作提交的成果一般包括监测日报表、阶段性监测报告和最终监测总结报告。监测日报表对测试数据经计算机处理绘制图表后当日或隔天提交,如果现场发现监测值超过设计值或报警值,应立即校测,确定正确无误后向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报告,以便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提交监测总结报告。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应及时发出报警报表,及时采取加密观测措施,并对前期观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反馈框图见下图3。 现场测试数据 室内分析 监测报表 阶段性分析报告 总结报告 经相应审核 经相应审核 安监站 正常、签发 报警 技术负责人 建设方 监理方 设计方 施工方 依据报表,报告指导基坑施工 图3 基坑监测信息反馈图 十、 监测人员的配备 本基坑工程监测设立项目组,人员配备如下: 项目负责人:??? 现场测试、测量:???、刘晓瑜 数据分析审核:??? 十一、 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本基坑工程所用的监测仪器设备及相应的检定要求、使用有效期见表5。 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表5 序号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检定要求 有效期限 1 徕卡TC402型全站仪 837081 2″ 2008.4.9 2 苏光DSZ2型水准仪(附平板测微器FS1) 240885 DSZ1级 2008.6.12 3 航天万新CX-03E钻孔测斜仪 06039 0.25mm/m 2008.4.15 4 XP02型频率仪 6049 0.5%F?S 2008.6.13 5 SWJ-90型水位计 SWJ-90-1 1mm 2008.3.19 十二、 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存在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存在质量风险。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下列制度: 、 安全方面: 1 1) 进入工地测量人员须遵守现场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2) 开始作业前须对仪器设备检查、维修,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对架设仪器所用三角架做详细检查,确保其螺丝紧固。 3) 在基坑边缘架设仪器时,各个部件需要紧固,包括三角支架及仪器与支架间的固定。应注意平稳,不得猛跑和撒把溜放,架设仪器距基坑边缘不得小于1米。 4) 需在基坑边缘布设测点或观测时,观测人员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在基坑边缘作业时,防止将物体碰入掉进基坑。 5) 施工需要用电,一定是电工接电线。使用冲击钻时,电线、电缆必须完好无损,操作时,应戴绝缘手套,严禁私自拉线接线。 6) 在测量过程中,若需要在水平支撑上行走时须系安全带。 7) 在强光或雨天架设仪器时,需要遮阳伞对仪器进行保护。 8) 工作过程中布设钢筋应力计时需要焊接,必须由焊工进行焊接,非专业焊接人员严禁动用焊接设备。 9)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进行操作时必须戴好防护用品。 2、 质量方面: 1) 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每次观测后,应将经过检验证明是可靠的计算结果列表汇总。 2) 观测结果超出限差时,应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等相关技术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要求进行重测。 3) 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应及时处理,并应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4)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b. 监测记录必须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c. 监测数据应及时整理,经审核后上报施工、监理和有关部门; d. 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应由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监理、 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并加密监测频度。 e. 工程结束时应有完整的监测报告。 2.某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总结报告)的编制 当日报表 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 第 1 页 共 7 页 第 49 次 工程名称:??广场地下车库 报表编号: No.07-12-W49 天气:多云 观测者:??? 计算者:??? 校核者: ??? 测试时间: 2007年6月13日9时 水平位移量/mm 竖向位移量/mm 点号 备注 本次测试值 单次变化 累计变化量 变化速率 本次测试值 单次变化 累计变化量 变化速率 W1 0.3 0.3 23.6 0.3 / / / / W2 0.7 0.7 32.6 0.7 0.62 0.62 4.64 0.05 W3 0.0 0.0 25.7 0.0 / / / / W4 0.0 0.0 33.0 0.0 / / / / W5 0.0 0.0 46.6 0.0 0.78 0.78 4.96 0.06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6 0.0 0.0 52.0 0.0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7 0.0 0.0 53.3 0.0 W8 0.5 0.5 24.7 0.5 0.26 0.26 0.38 0.02 W9 2.1 2.1 7.8 2.1 / / / / W10 2.4 2.4 6.9 2.4 / / / / 未开挖 W11 0.0 0.0 0.0 0.0 0.00 0.00 0.00 0.00 W12 2.4 2.4 2.4 2.4 / / / / W13 2.4 2.4 3.6 2.4 0.16 0.16 0.16 0.01 W14 1.6 1.6 7.1 1.6 / / / / W15 1.8 1.8 8.4 1.8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16 0.7 0.7 41.0 0.7 0.29 0.29 6.19 0.02 工况 工程负责人:??? 监测单位:??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日报表 第 2 页 共 7 页 第 49 次 工程名称:??广场地下车库 报表编号: No.07-12-W49 天气:多云 观测者:??? 计算者: ??? 校核者: ??? 测试时间: 2007年6月13日9时 水平位移量/mm 竖向位移量/mm 点号 备注 本次测试值 单次变化 累计变化量 变化速率 本次测试值 单次变化 累计变化量 变化速率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17 0.0 0.0 61.8 0.0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18 0.0 0.0 98.1 0.0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19 2.9 2.9 151.6 2.9 0.56 0.56 8.89 0.04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0 0.6 0.6 193.2 0.6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1 0.4 0.4 223.1 0.4 W22 0.6 0.6 42.0 0.6 0.98 0.98 6.22 0.08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3 2.4 2.4 123.2 2.4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4 3.4 3.4 120.4 3.4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5 3.5 3.5 114.6 3.5 1.12 1.12 7.31 0.09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6 2.1 2.1 61.3 2.1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7 3.7 3.7 89.9 3.7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8 3.1 3.1 106.9 3.1 0.68 0.68 9.18 0.05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29 0.4 0.4 106.2 0.4 / / / / 水平位移累计值报警 W30 0.5 0.5 68.7 0.5 W31 0.9 0.9 41.6 0.9 0.98 0.98 9.26 0.08 当日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 复合土钉墙段累计变形较大,大部分测点超出累计报警值; 灌注桩段坑顶位移较小(<9mm)。? 受前期降雨及基坑西侧堆土影响,本期基坑西北侧坑顶水平东南角开挖到底,西北角浇筑好基础底板,东工况 位移变化较大(W24,W28,其变化速率2-3mm/d)。? 各测点变化速率均未超出报警值。 侧开挖至水平支撑处。 工程负责人:??? 监测单位:??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房屋沉降监测日报表 第 3 页 共 7 页 第 24 次 工程名称:??广场地下车库 报表编号: No.07-12-CF24 天气:多云 观测者:??? 计算者: ??? 校核者: ??? 测试时间: 2007年6月13日12时 点号 竖向位移量/mm 备注 本次测试值 单次变化 累计变化量 变化速率 CY1 0.89 0.89 3.25 0.297 CY2 0.68 0.68 2.98 0.227 CY3 0.98 0.98 3.21 0.327 CY4 0.13 0.13 0.56 0.043 CY5 0.08 0.08 0.47 0.027 CA1 0.68 0.68 4.52 0.227 CA2 0.59 0.59 4.68 0.197 CA3 0.05 0.05 1.02 0.017 CA4 0.06 0.06 1.11 0.020 CA5 0.04 0.04 0.26 0.013 CA6 0.12 0.12 0.34 0.040 CB1 0.89 0.89 5.29 0.297 CB2 0.88 0.88 5.68 0.293 CB3 0.12 0.12 1.02 0.040 CB4 0.11 0.11 1.15 0.037 CB5 0.05 0.05 0.08 0.017 CB6 0.07 0.07 0.09 0.023 CC1 0.58 0.58 3.56 0.193 CC2 0.59 0.59 3.48 0.197 CC3 0.21 0.21 1.59 0.070 CC4 0.23 0.23 1.27 0.077 工况 东南角开挖到底,西北角浇筑好基础底板,东当日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基坑东南角开挖到底,周边房屋沉降量较小,日变化量和累计 侧开挖至水平支撑处。 变化量均未超出报警值。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日报表 第4页 共 7 页 孔号:CX7 第 21 次 工程名称:??广场地下车库 报表编号: No.07-12-CX7-21 天气:多云 观测者:??? 计算者:??? 校核者:??? 测试时间: 2007年6月13日10时 深度 本次位移增量 累计位移 变化速率 -1 /m /mm /mm /mm?d位移量(mm)1 13.58 83.44 2.26 02468101214162 13.58 91.04 2.26 0 3 13.04 95.26 2.17 24 12.72 97.40 2.12 5 12.04 98.00 2.01 4 6 10.84 95.66 1.81 67 9.62 88.52 1.60 8 8.34 77.98 1.39 8 9 7.64 69.8 1.27 1010 6.64 59.62 1.11 深度(m)11 5.64 47.34 0.94 12 12 4.48 32.62 0.75 1413 2.68 18.68 0.45 14 1.60 10.64 0.27 1615 0.78 4.96 0.13 16 0.30 1.62 0.05 18 17 0.32 1.68 0.05 2018 0.02 0.74 0.00 工况: 东南角开挖到底,西北角浇筑好基础底板,东侧开挖至水平支撑处。 当日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基坑东南角开挖到底,CX7#孔深层水平位移累计值超过报警值50mm,日变化量未达到报警值。 工程负责人:??? 监测单位:??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支撑轴力监测日报表 第 5 页 共 7 页 第 13 次 工程名称:??广场地下车库 报表编号:No.07-12-ZL13 天气:多云 观测者:??? 计算者: ??? 校核者: ??? 测试时间: 2007年6月13日11时 点号 本次内力/kN 单次变化/kN 累计变化/kN 备 注 点号 本次内力/kN 单次变化/kN 累计变化/kN 备 注 / / / / / ZL1 3416.39 246.64 3078.30 / / / / / ZL2 2454.99 347.73 2124.85 / / / 挡 / / / / / ZL3 / / / / / ZL4 1330.70 74.24 965.25 / / / / / ZL5 1742.97 -82.49 1241.89 / / / 挡 / / / / / ZL6 / / / / / ZL7 690.95 23.16 482.07 当日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基坑东南角开挖到底,支撑轴力较前期有所增加,均未 达到报警值。 工 东南角开挖到底,西北角浇筑好基础底板,东 况 侧开挖至水平支撑处。 工程负责人:??? 监测单位:??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地下水位监测日报表 第 6 页 共 7 页 第 27 次 工程名称:??广场地下车库 报表编号:No.07-12-SW27 天气:多云 观测者:??? 计算者: ??? 校核者: ??? 测试日期: 2007年6月13日 -1 备 注 组号 点 号 初始高程/m 本次高程/m 上次高程/m 本次变化量/m 累计变化量/m 变化速率/m?d SW1 -8.289 -12.324 -12.324 0.000 4.035 0.000 SW2 -4.755 -5.160 -5.260 -0.100 0.405 -0.100 SW3 -3.390 -6.760 -6.840 -0.080 3.370 -0.080 SW4 -11.560 -12.200 -12.200 0.000 0.640 0.000 SW5 -4.428 -6.652 -6.792 -0.140 2.224 -0.140 当日监测的简要分析及判断性结论:基坑东南角开挖到底,SW1、SW3和SW5累计水位下工 东南角开挖到底,西北角浇筑好基础底板,东侧降超过报警值100cm,本期变化稳定,未超出日报警值。 况 开挖至水平支撑处。 工程负责人:??? 监测单位:??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巡视检查日报表 第 7 页 共 7 页 第 30 次 工程名称:??广场地下车库 报表编号:No.07-12-XS30 观测者:??? 观测日期:2007年 6月13日11时 分类 巡视检查内容 巡视检查结果 备注 气温 29? 自然雨量 / 条件 风级 / 水位 / 良好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肉眼观察无明显裂缝 冠梁、支撑、围檩裂缝 支撑、立柱变形 肉眼无明显变形 支护止水帷幕开裂、渗漏 无开裂,无明显渗漏 结构 南侧经过卸土后,位移逐渐变小,无新 墙后土体沉陷、裂缝及滑移 裂缝出现。 无 基坑涌土、流砂、管涌 / 其他 西南角土质较差 土质情况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与设计一致 厚度 无地表水蓄积,地下水位本次变化正常, 地表水、地下水状况 累计变化过大 施工 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情/ 工况 况 西侧离基坑约30米是堆土区域 基坑周边地面堆载情况 基坑东南角开挖到底,西北角浇筑好基 其他 础底板,东侧开挖至水平支撑处。 无 管道破损、泄漏情况 无 周边建筑裂缝 周边 周边道路(地面)裂缝、沉无 环境 陷 西侧约25米处大量堆土 邻近施工情况 / 其他 CX8因注浆受损,ZL3和ZL6被土埋 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监测良好 监测元件完好情况 设施 良好 观测工作条件 工程负责人:??? 监测单位:??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阶段性报告 ××广场地下车库基坑监测阶段报告 一、工程概况 目前,基坑东南角正开挖到底,西北角浇筑好基础底板,基坑西南角在绑扎底板钢筋,东 侧开挖至水平支撑处。 监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部分测点被挡。基坑西侧和南侧变形速率明显减小,基坑整体 情况良好。 二、阶段报告时限:2007.6.1,2007.6.13 三、本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 1、监测项目: 1) 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2)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3) 支撑轴力 4) 地下水位(坑外) 5) 周边邻近住宅的竖向位移 2、测点布置示意图 CY4 Y 游泳馆C1 W2W1 CY1SW1W3 W31C11CY5CX1W4图1 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CY2C2W5W30四、各项监测数据统计、过程曲线及分析 CX8CY3W6截止2007年6月13日,主要监测成果见下表1: CA5图示:CA1CA3SW5CX2W29W7水平、垂直位移观测点C3W10 AW96层居民楼W--水平位移测点W8CA6 ZL7C--沉降测点CA、CB、CY--周边房屋沉降测点CA2CA4W28C10ZL6ZL1W11ZL2 CX 测斜管C4CX3ZL3SW 水位管ZL 轴力计 W27水平支撑W12CB5SW2CB3CB1W26CX46层居民楼W13BC5CX7CB6ZL5ZL4CB2CB4W15C6W16C9W25W14W17CX6CC1SW3SW4CX5一层平房W18W24W19CC4W20C7CC2CW23W21 W22CC3 C8 图7-2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主要监测成果表 表1 累计变化量各项目最大序号 主要观测项目 累计最大值 报警情况 报警值 值的测点 1 房屋竖向位移 5.68mm 20.0mm 未超出报警值 CB2 2 测斜 99.83mm 50.0mm 累计变化量报警 CX7(5m处) 3 水位变化 4.035m(下降) 1.0m 累计变化量报警 SW1 4 坑顶水平位移 223.1mm 50mm 未超出报警值 W21 5 坑顶竖向位移 9.26mm 50.0mm 未超出报警值 C11 设计轴力的6 支撑轴力 3416.39kN 未超出报警值 ZL1 80%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 与前期相比,本期基坑深层土体水平位移速率明显减小。 ? 基坑东侧开挖,该段深层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CX2,CX5)。 ? 本期深层水平位移及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CX7孔的-5m处:14.51mm、1.21mm/d。 ? 各个测斜管最大水平位移值统计见表2。 深层水平位移成果统计表 表2 序最大位移出现位置 测点 本期最大位移(mm) 累计最大位移(mm) 号 深度(m) 1 CX1 4.49 14.01 -3.0 2 CX2 5.38 5.38 -5.0 3 CX3 2.88 2.88 -1.0 4 CX4 8.90 8.90 -6.0 5 CX5 13.00 13.00 -6.0 6 CX6 8.01 11.36 -3.0 7 CX7 14.51 99.83 -5.0 损坏 8 CX8 注:上述测值为“,”表示测点向基坑外侧移动,测值为“,”则表示测点向基坑内侧移动。 ? 典型测点CX5、CX7的最大水平位移-时间曲线见图2。 CX5#孔最大位移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14.00 12.00 10.00 8.00 CX56.00 4.00累计最大位移(mm) 2.00 0.00 6.16.46.56.66.76.86.106.126.13 观测日期 CX7#孔最大位移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105.00 100.00 95.00 CX790.00 85.00 累计最大位移(mm)80.00 75.00 6.16.46.56.66.76.86.106.126.13 观测日期 图2 典型测点的最大水平位移—时间曲线 2、地下水位 ? 本期SW3水位下降1.48m,超过报警值。经巡视检查,该段基坑侧壁未发现明显渗漏情况。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大雨过后一段时间,潜水位上升后又恢复至正常状态导致SW3水位变化幅度较大。 ?SW1和SW5位于基坑西北侧复合式土钉墙段,该段开挖较早,坑内降水时间较长,同时该段区域西侧的城市河道正在进行清淤工程,坑内、坑外水位均受影响且下降,导致SW1和SW5水位累计变化值超出报警值。 ?本阶段水位测量成果详见表3和图3。 水位测量成果表 表3 水位测量 监测日期:2007.06.01,06.13 本期变化值累计变化值序号 测点 本期水位 (m) 备注 (m) (m) 超过报警值 1 SW1 4.01 -0.13 3.49 2 SW2 0.41 0.34 0.32 超过报警值 3 SW3 3.37 1.48 3.21 4 SW4 0.64 0.40 0.63 超过报警值 5 SW5 2.22 0.43 138 注: 1、“-”表示测点上升,“+”表示测点下降。 0.00 0.50 1.00 1.50 2.00 2.50SW23.00SW3地下水位(m)SW43.50 SW14.00SW54.50 5.00 6月1日6月3日6月5日6月7日6月9日6月11日6月13日6月15日 监测日期 图3 地下水位时程曲线 3、坑顶位移 ? 受前期降雨及基坑西侧堆土影响,本期坑顶水平位移变化最大处在基坑西北角。即 W28点,其水平位移为26.3mm。 ? 本阶段基坑东侧仅开挖至水平支撑处,坑顶水平位移变化不大。其它侧本阶段坑顶位 移的监测成果见表4、表5、及图4、图5。 坑顶水平位移测量成果表 表4 坑顶水平位移 监测日期:2007.06.01,06.13 序号 测点 本期位移(mm) 累计位移(mm) 位移速率(mm/d) 备注 1 W1 2.9 23.6 0.24 2 W2 4.9 32.6 0.41 3 W3 3.5 25.7 0.29 4 W4 1.9 33.0 0.16 5 W5 3.5 46.6 0.29 累计值报警 6 W6 3.3 52.0 0.28 累计值报警 7 W7 6.6 53.3 0.55 8 W8 15.3 24.7 1.28 9 W9 7.8 7.8 0.65 10 W10 6.9 6.9 0.58 11 W11 0.0 0.0 0.00 12 W12 2.4 2.4 0.20 13 W13 3.6 3.6 0.30 14 W14 7.1 7.1 0.59 15 W15 8.4 8.4 0.70 累计值报警 16 W16 7.3 41.0 0.61 累计值报警 17 W17 2.5 61.8 0.21 累计值报警 18 W18 2.9 98.1 0.24 累计值报警 19 W19 11.3 151.6 0.94 累计值报警 20 W20 7.7 193.2 0.64 累计值报警 21 W21 5.5 223.1 0.46 22 W22 4.2 42.0 0.35 累计值报警 23 W23 11.0 123.2 0.92 累计值报警 24 W24 18.4 120.4 1.53 累计值报警 25 W25 21.6 114.6 1.80 累计值报警 26 W26 12.0 61.3 1.00 累计值报警 27 W27 20.6 89.9 1.72 累计值报警 28 W28 26.3 106.9 2.19 累计值报警 29 W29 19.8 106.2 1.65 累计值报警 30 W30 12.4 68.7 1.03 31 W31 6.0 41.6 0.50 注:1、上述测值为“,”表示测点向基坑外侧移动,测值为“,”则表示测点向基坑内侧移动。 坑顶竖向位移测量成果表 表5 坑顶竖向位移 监测日期:2007.06.01,06.13 序号 测点 本期标高(mm) 本期竖向位移(mm) 累计竖向位移(mm) 备注 1 C1 1928.97 0.62 4.24 2 C2 1951.07 0.78 4.96 3 C3 2955.85 0.26 0.38 新做 4 C4 2956.38 0.00 0.00 5 C5 2945.97 0.16 0.16 6 C6 1926.07 0.29 6.19 7 C7 1925.71 0.56 8.85 8 C8 4173.01 0.98 6.22 9 C9 1919.03 1.12 7.31 10 C10 2002.80 0.68 9.18 11 C11 1927.62 0.98 9.26 60.0 W755.0 50.0 45.0W5 40.0 35.0W2位移量(mm) 30.0 25.0 20.06.16.46.56.66.76.86.116.126.13 观测周期 图4(a)坑顶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基坑北侧) 250.0 230.0 210.0W21190.0 170.0W19150.0 130.0 110.0 90.0位移量(mm)70.0W1650.0 30.0 10.0 -10.06.16.46.56.66.76.86.116.126.13 观测周期 图4(b)坑顶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基坑南侧) W23120.0 100.0W29 80.0W28位移量(mm)W2660.0 40.06.16.46.56.66.76.86.116.126.13 观测周期 图4(c)坑顶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基坑西侧) 2.00 W7 1.50 1.00W5W20.50位移量(mm) 0.006.16.46.56.66.76.86.116.126.13-0.50 观测周期 图5(a)坑顶水平位移速率变化图(基坑北侧) 3.00 W192.00 1.00W16位移量(mm)W210.006.16.46.56.66.76.86.116.126.13-1.00 观测周期 图5(b)坑顶水平位移速率变化图(基坑南侧) 5.00 4.00 3.00W23 2.00 W26 位移量(mm)1.00 W290.006.16.46.56.66.76.86.116.126.13 -1.00 观测周期 图5(c)坑顶水平位移速率变化图(基坑西侧) 4、周边邻近建筑物竖向位移 ? 基坑东侧开挖至水平支撑处,东南角开挖至底,受此影响,靠基坑附近的建筑物出现 相应的竖向位移,变形较稳定,未超出报警值,CY1,CY4,CA1、CA2,CB1、CB2,CC1, CC4的累计竖向位移为2,6mm左右。 ?本阶段周边邻近建筑物竖向位移的监测成果见表6。 邻近建筑物竖向位移的监测成果表 表6 序点号 本期位移 (mm) 累计位移 (mm) 位移速率(mm/d) 备注 号 1 CY1 0.89 3.25 0.297 2 CY2 0.68 2.98 0.227 3 CY3 0.98 3.21 0.327 4 CY4 0.13 0.56 0.043 5 CY5 0.08 0.47 0.027 6 CA1 0.68 4.52 0.227 7 CA2 0.59 4.68 0.197 8 CA3 0.05 1.02 0.017 9 CA4 0.06 1.11 0.020 10 CA5 0.04 0.26 0.013 11 CA6 0.12 0.34 0.040 12 CB1 0.89 5.29 0.297 13 CB2 0.88 5.68 0.293 14 CB3 0.12 1.02 0.040 15 CB4 0.11 1.15 0.037 16 CB5 0.05 0.08 0.017 17 CB6 0.07 0.09 0.023 18 CC1 0.58 3.56 0.193 19 CC2 0.59 3.48 0.197 20 CC3 0.21 1.59 0.070 21 CC4 0.23 1.27 0.077 5、支撑轴力 ? 本期测量支撑轴力除ZL1减小之外,其他处轴力有所增大。 ? 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支撑轴力会继续增大。 ? 本阶段轴力监测成果见表7和图6。 轴力测量成果表 表7 点号 单位(kN) ZL1 ZL2 ZL4 ZL5 ZL7 日期 6月1日 3998.80 2199.27 453.06 499.48 208.88 6月4日 5902.88 3042.82 392.53 719.38 208.88 6月5日 5860.75 2519.00 665.84 868.66 410.31 6月6日 6178.59 2931.46 326.51 613.1 250.10 6月7日 6313.32 2783.45 532.21 1102.82 478.64 6月8日 4211.46 2177.75 431.28 687.89 130.79 6月11日 3180.44 2103.30 1025.77 1473.99 174.16 6月12日 3169.75 2107.26 1256.46 1825.46 667.79 6月13日 3416.39 2454.99 1330.70 1742.97 690.95 7000 6000 5000ZL1 ZL24000ZL4 ZL53000ZL7轴力(kN) 2000 1000 0观测日期 6月1日6月3日6月5日6月7日6月9日6月11日6月13日 图6 支撑轴力时程曲线 四、本阶段监测综合分析及建议 综上所述各个监测项目监测数据及巡视检查情况: ? 受近期降雨影响,基坑变形有所增大,基坑西侧和南侧复合式土钉墙部分基坑顶部累 计水平位移过大,需要各参建单位予以重视。现场应按应急预案要求准备相关抢险设备和机械。 ? 南侧出现险情部位采取坑内加固,增加斜撑,坑外卸土等措施后,变形速率减小。从 各个监测项目的变形速率来看,该加固段目前处于稳定状态。 ? 基坑东南角刚开挖,该处变形速率有所增加,但未超过报警值。 ? 基坑周边邻近建筑物出现6mm以内的竖向位移,变化速率和累计值均未超出或接近报警值。 ? 发展预测:基坑北侧复合式土钉墙部分开挖较早,且变形不大,后期随着垫层及底板施工,其坑顶水平位移速率将趋于稳定;基坑西侧由于前期堆载较多导致变形过大,在移除超载后,变形速率将会下降;基坑南侧在加固过后,应控制重型车辆的通行,才能使基坑变形趋于减小;基坑东侧处于开挖阶段,随开挖深度的加深,支撑轴力会明显增大,土体深层水平位移速率会增大,基坑东侧邻近的房屋根据其基础型式的不同,其竖向位移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建议及时修补基坑边裂缝,以防雨水渗入,基坑南侧应控制通行重型车辆。建议加快施工进度,基坑内应禁止超挖;开挖到底后尽快做好垫层及后续施工。 总结报告 ××广场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广场拟建地下停车库位于??市城区中心,地下停车库建筑层数为地下一层,地下室总建 2筑面积15422m。地下室上面拟建露天体育场地,供市民健身活动。 2基坑大致呈梯形状,基坑开挖面积约18500m,基坑周长604m。开挖深度为7.10,8.35m。 地下停车库东侧距已有6层住宅楼约9米;北侧距游泳馆最近距离约20米;距单层游泳馆附房3米;南侧距已有建筑约50米,沿基坑边线外侧为临时主要施工道路;西侧为在建工地,较开阔,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见图1。 图1 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 施工便道 游泳馆 施 空工 6层居民楼 便 地 水平支撑道 基坑边线6层居民楼 道 便 工 施 基坑支护结构平面示意图见图2。基坑东侧和局部西南角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加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区域采用搅拌桩加土钉的复合式土钉墙,典型设计剖面见图3、图4所示。基坑采用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坑内采用轻型井点结合深井降水。 复合土钉墙 水泥搅拌桩暗墩 水平支撑 复合土钉墙 复合土钉墙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 图2 支护结构平面示意图 -0.40 60厚钢丝网水泥砂浆护坡 -2.50 100厚喷射混凝土面层 Φ48?3.0钢管 L=15m@1000 Φ48?3.0钢管 L=12m@1000 Φ48?3.0钢管 L=12m@1000-7.50 Φ48?3.0钢管 L=9m@1000Φ850三轴搅拌桩 图3 支护结构示意图(复合土钉墙部分) 复合式土钉墙段(局部坑内加固) -0.40 钢筋混凝土圈梁 800?1200 -1.50 支撑 300厚混凝土传力带 -8.15 -8.75 Φ850三轴搅拌桩 钻孔灌注桩Φ800@1000 图4 支护结构示意图(钻孔灌注桩+水平支撑部分) SMW工法桩围护段(内支撑) 二、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该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地中除?层素填土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滨海、河湖相沉积物,由粘性土、粉土、粉砂组成,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场地内有一条暗浜,自地下车库西侧延伸至车库东侧支护侧壁,暗浜的土质主要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暗浜底部埋深自东向西位于自然地面以下10米,19.4米左右。 2、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潜水分布在表层土体中,微承压水分布在10.5m深以下的土体中。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地表水、大气降水;地表水对地下潜水有补给关系,且在夏季影响 潜水水位明显;地下潜水主要有竖向和侧向排泄。承压水主要有侧向补给和排泄。本地区近3,5年的最高水位埋深0.5m。水位变化趋势:夏季达到最高,冬季达到最低;主要影响因素:下雨和日照。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表1 渗透系数 固结快剪 天然重度 层序 土层名称 层厚(m) φ(?) kN/? K(cm/s) C(kPa) 素填土 0.90,3.30 1 18.3 粘土 0.00,2.00 2 7.98E-07 20 11.5 18.4 淤泥质粉质粘1.40,18.0 3 1.04E-05 12 8.0 17.8 土 粉质粘土 2.00,6.00 4 2.10E-07 45 10.5 19.0 粉土夹粉砂 2.40,10.30 5 18.5 粉土 0.00,1.50 6 18.5 粉土 未钻穿 7 三、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 (6) 本基坑设计文件、图纸、本工程总平面图 四、监测项目 ??广场地下车库地处市中心,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监测项目应在充分考虑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类别、支护结构的特点及变形控制要求的基础上来确定。除了常规的通过目视及借助其他工具的巡视检查外,主要仪器监测项目为: 1)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2) 支护结构外侧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3) 支撑轴力 4) 地下水位(坑外) 5) 周边邻近建筑的竖向位移 五、监测点布置 基坑监测点的布置从周边环境监测和基坑支护结构监测两方面考虑。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同时考虑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1、周边环境监测 本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工作主要考虑东侧2栋居民楼、一层平房和东北侧游泳馆。共埋设21个竖向位移观测点,编号为CA1,CA6、CB1,CB6、CC1,CC4、CY1,CY5,观测各栋建筑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的竖向位移变化。基坑邻近道路、房屋裂缝等观测采用巡视检查方式监测。 2、支护结构监测 1)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监测 为了解基坑开挖、基础施工中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在基坑顶部布设位移监测点。在基坑坑顶共设水平位移测点31个,编号为W1,W31。竖向位移11个,编号为C1~C11。 2)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通过对埋设在支护墙外侧土体中的测斜孔进行监测,主要了解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支护结构不同深度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共布置8个测斜管,编号为CX1,CX8,测斜孔高度与地面高度相当,管深20m。 3)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在基坑外侧2m范围内共布设6个水位观测孔,埋孔深度8m,编号为SW1,SW6。 4) 水平支撑轴力监测 选取本基坑工程设计方案中主要水平内支撑,监测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轴力的变化。 共布置轴力计7对,编号分别为ZL1,ZL7。 本基坑工程监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见图5。 CY4 Y游泳馆C1 W2W1 CY1SW1 W3W31C11CY5CX1 W4CY2C2 W5W30 CX8CY3W6 图示:CA5CA1CA3SW5 CX2W29W7水平、垂直位移观测点C3W10AW9 6层居民楼W--水平位移测点W8ZL7CA6C--沉降测点CA2 CA、CB、CY--周边房屋沉降测点CA4W28C10ZL6ZL1W11ZL2 CX 测斜管C4CX3ZL3 SW 水位管ZL 轴力计W27 水平支撑W12 SW2CB5CB3CB1 W26CX46层居民楼W13B C5CX7CB6 ZL5ZL4CB2CB4W15C6W16C9W25 W14W17CX6CC1 SW3SW4CX5W18一层平房W24 W19CC4图5 监测点布置W20C7CC2C平面示意图 W23W21 W22CC3 C8 图7-2 监测点布置平面图 六、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本基坑工程监测项目所采用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见表2。 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表2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仪器名称 基坑顶水平位移 小角法 徕卡TC402型全站仪 1 基坑顶竖向位移 水准测量(二等) 苏州一光DSZ2型自动安平仪+测微器 2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测斜仪 北京航天万新CX-03E型测斜仪 3 支撑轴力 钢筋应力计 河海大学产 频率仪 4 地下水位(坑外) 水位计 金土木SWJ-90型水位计 5 周边邻近建筑竖向位移 水准测量(二等) 苏州一光DSZ2型自动安平仪+测微器 6 七、监测频率及报警指标 1. 在每个测试项目受基坑开挖施工影响之前,测得各项目的初始值。本工程监测期限为土方开挖至地下工程完成并土方回填。 2. 根据设计、基坑类别及本地区工程经验,本基坑工程现场仪器监测的频率见表3。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表3 监测项目 施工进程 建筑物竖坑顶水平位移、 坑顶竖向地下水位 支撑轴力 向位移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位移 ?3 1次/4d 1次/2d 1次2d 1次/2d 1次/2d 开挖深度 (m) 3,8 1次/3d 1次/1d 1次/1d 1次/1d 1次/1d ?7 1次/2d 1次/1d 1次/2d 1次/2d 1次/1d 底板浇筑7,14 1次/3d 1次/2d 1次/3d 1次/2d 1次/2d 后时间 14,28 1次/5d 1次/3d 1次/5d 1次/3d 1次/3d (d) ,28 1次/7d 1次/5d 1次/7d 1次/5d 1次/5d 3. 根据设计、基坑类别及本地区工程经验,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报警值见表4。 本工程监测报警值 表4 日变化量 累计值 监测项目 (括号内为复合土钉墙围护区段) (括号内为复合土钉墙围护区段) 坑顶水平位移 3mm(5mm),且连续3天 35mm(50mm) 坑顶竖向位移 3mm(5mm),且连续3天 35mm(50mm)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3mm(5mm),且连续3天 35mm(50mm) 支撑轴力 / 设计值80% 地下水位(坑外) 50cm 100cm 建筑物竖向位移 2mm 30mm 八、监测结果及分析 现场监测工作于2007年4月11日开始,2007年 10月17日完成所有监测工作,工期6个多月,获得了大量监测数据。 1、施工工况简介: 4月初,基坑西北角开挖; 4月底,基坑西北角开挖到底,同时基坑南侧中部开挖; 5月中旬,基坑西北角浇好底板垫层;西南角挖到底,南侧出现险情,并作抢险处理:回填土,做斜撑,坑外卸土; 6月初,基坑开挖至东侧水平支撑处;西北角浇筑好底板;基坑东南角挖到底; 6下旬,基坑开挖完毕;基坑西面地板浇筑完成; 7月初,基坑北侧部分回填;东侧垫层浇好;西南角拆完水平支撑; 7月底,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毕;地下室混凝土浇筑50%; 8月初,基坑东侧拆水平支撑; 9月初,基坑西面、北面回填; 9月底,基坑回填完毕;监测工作结束。 2、坑顶水平位移 (1)复合式土钉墙 基坑南侧复合式土钉墙顶典型测点 的水平位移时程曲线见图6。可以看出, 在2007年5月中旬,坑顶水平位移急剧增 大,测点W21处的累计水平位移最大达 238.2mm,坑边道路上出现明显裂缝,工 程出现险情。经过多方协作抢险,采取回 填、卸土等措施,最后避免了塌方。此处 产生过大变形主要原因有:a、南侧邻近道 路为施工主要通道,挖土、运输车辆均在 该侧道路上进出。在基坑开挖将要到底时, 在基坑边连续通行重型运土车辆,坑顶附 近的动荷载大大增加,超出了设计时考虑 的超载20kPa;b、该段开挖处于暗浜区, 为流塑状淤泥质土,土的工程性质很差。在重复动荷载作用下,土的蠕变加剧了变形。 250.0 W21 200.0 W19150.0 100.0 位移量(mm) 50.0W16 0.0 5.7 5.10 监测日期5.14 5.14图6 复合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南侧) 5.17 5.22 5.30基坑西侧复合式土钉墙顶典型测点的水平位移时程曲线见图7。结果表明,测点W23处的累计6.6水平位移最大值达157.7mm,超出了报警值。但该处变形相对缓慢,没有产生险情。其变形较大的6.12 6.15原因为:a、此处也处在暗浜区域,土质差;b、原西侧为空地,但后来因来不及出土,将其作为临 6.23时卸土点,大量的堆土形成了超载,导致基坑变形增大。 7.9 7.24 8.4 180.08.20 9.20150.0 W23 120.0W29 90.0 W26位移量(mm)60.0 30.0 0.0 4.11 4.23 监测日期4.28 5.7 图7 复合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时程曲线(西侧) 5.11 5.14基坑北侧复合式土钉墙顶典型测点的水平位移时程曲线见图8。可以看出,北侧段的坑顶最大5.16水平位移值为68.2mm,虽然也超出了报警值,但远小于其他侧的位移,且变形缓慢增加,没有产5.22 6.1生险情。 6.8 6.15 6.23 7.12 8.2 8.14 9.20 80.0 W7 60.0 W5 W240.0 位移量(mm) 20.0 0.0 4.11 4.214.26 监测日期4.30 5.85.11 图8 复合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时程曲线(北侧) 5.14(2)钻孔灌注桩,支撑 5.155.18基坑东侧桩顶圈梁典型测点水平位移时程曲线见图9。在土方开挖和地下室底板施工过程中,5.246.1水平位移变化不大,最大值不超过30mm。在8月初拆水平支撑时,圈梁水平位移速率急剧增大,6.76.13超过报警值,但在半个月内位移逐渐稳定。监测结果表明,水平支撑拆除时对支护结构来说处于最6.18不利状态,成为悬臂桩,对圈梁的水平位移产生显著影响,应高度重视。 6.287.12 7.28 8.6 8.25 70.0 W1260.0 50.0W11 40.0 30.0 位移量(mm) 20.0 10.0 0.0 5.30 6.4监测日期 6.6 6.8图9 钻孔灌注桩顶部水平位移时程曲线(东侧) 6.12 3、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6.14 6.15由于在支护桩中埋设测斜管比较困难,采取了在支护结构外侧的土体中埋设测斜管,通过观测 6.19桩后土体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来间接反映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情况。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典型监测结果6.23见图10和图11。图10取用基坑东侧钻孔灌注桩+支撑处CX4的成果,图11取用基坑西侧复合土7.2 钉墙部位CX7的成果。CX4和CX7所反映的变形形状有明显不同:CX4处于钻孔灌注桩+砼支撑7.9 7.17 7.24 8.2 8.4 8.10 8.20 8.31 9.20 处,其顶部水平位移受支撑约束影 响明显,曲线呈“鼓肚型”特点, 随深度增加,水平位移最大值的位 置逐步下移,最大位移出现在4m 左右。另外由其位移—深度曲线图 可以看出,在深度为8m的位置存 在突变的现象,分析后可以看出, 该处位于基坑开挖底标高附近,受 被动区土压力的影响,水平位移相 应减小。CX7处于复合式土钉墙部 分,受到土钉的作用,其最大水平 位移出现在5m左右的深度,并不 是出现在坑顶。 位移值(m)位移值(mm) -150-100-50050-60.0-40.0-20.00.000 1 22 3 44 5 66 7 88深度(m)9深度(m)1010 11 1212 13 14145.35.28 155.196.23 165.217.12 166.48.20 176.239.20 8.251818 19 2020 图10 CX4深层水平位移(东侧) 图11 CX7深层水平位移(西侧) 4、坑外地下水位 SW1和SW5水位观测点处于复合式土钉墙部位,该段先于其他区域施工,其地下水位时程曲 线见图12(a)所示。可以看出,复合式土钉墙段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比钻孔灌注桩加三轴搅拌桩 段大,其止水效果较后者差。SW3测点位于复合式土钉墙和钻孔灌注桩结合处,其水位变化起伏很 大,可能是两种支护结构搭接处的止水效果差造成的,在基坑工程施工时应引起重视。 SW10 SW50.5 1 1.5 2 2.5 3 地下水位(m)3.5 4 4.5 5 4月22日5月12日6月1日6月21日7月11日7月31日8月20日9月9日 监测日期 图12 地下水位时程曲线(a) 0 1 2 3 4 5 地下水位(m)SW26 SW37SW48 5月12日6月1日6月21日7月11日7月31日8月20日9月9日9 监测日期 图12 地下水位时程曲线(b) 5、支撑轴力 支撑轴力时程曲线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各个支撑的轴力监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在基坑刚刚开挖至坑底的过程中,轴力增长速度较快,其中ZL1增至6200kN。在随后的基础施工阶段,轴力逐渐降低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7000ZL1 ZL26000ZL4 ZL55000ZL7 4000 3000 支撑轴力(kN) 2000 1000 0 5月17日5月27日6月6日6月16日6月26日7月6日7月16日7月26日8月5日 监测日期 图13 支撑轴力时程曲线 6、周边房屋监测 图14给出了基坑东侧A、B两栋居民楼靠近基坑一侧的竖向位移时程曲线。A栋居民楼最大竖向位移为5.99mm(CA3),与基坑开挖深度之比为0.07%,其各个测点的竖向位移量相差不大,最大差异竖向位移为1.12mm。B栋居民楼的最大竖向位移为15.51mm(CB2),与基坑开挖深度之比为0.19%,最大差异竖向位移为8.03mm。两栋楼的沉降均较小,表明基坑开挖施工对邻近房屋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沉降量曲线图 观测时间 4.114.245.156.187.258.319.2010.17 0.00 2.00 CA24.00CA4 CB16.00 CB3 CA18.00 CA3 CB210.00 CB4 沉降量()mm12.00 14.00 16.00 18.00 图14 东侧房屋竖向位移时程曲线 十、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得到以下结论及建议: 1、本工程基坑多处局部变形较大,超出了报警值,尤其是南侧,作了抢险处理。经采取合理 的措施后,基坑后期变形稳定,总体安全,基坑开挖施工对邻近房屋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2、本工程基坑南侧和西侧局部变形较大,远超报警值,其原因主要有: ? 支护结构形式。变形较大处均采用复合土钉墙形式,该种支护形式在软土地基中对变形控 制不利,易受施工、土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 工程地质条件差,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及开挖取土的实际情况,基坑西南大范围内是暗浜。 ? 基坑施工过程中,坑边通行和停放重型车辆(如重型运土车、材料运输车、砼泵车等)。 ? 基坑边大量堆载,把基坑西侧空地作为堆土点,导致水平位移增大。 3、根据本工程基坑监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基坑支护设计和支护桩施工是基坑安全施工的前提,建议施工单位在进行支护结构施工时 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保证施工的质量。 ? 不同支护结构搭接处的止水帷幕施工质量需要特别注意。 ?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严禁在基坑边堆放大量重型物品,控制基坑边重型车辆的通行。 ?2、基坑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监测工作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目前,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支护结构监测和基坑周边管线、道路、建筑物等周边环境监测,具体监测内容及监测项目视基坑类别而定。无论采用何种具体的监测方法,监测工作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 根据设计要求和基坑的实际情况,应制定详细、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案; ? 采用适宜的监测方法及监测设备;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等方面的综合知识,确保监测数据的精度、可靠性及分析质量; ? 监测数据的及时性,监测数据一般应在监测结束后及时处理分析、形成报表后上报相关单位; ? 应明确报警值,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时,应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全面正确地掌握基坑的工作性状,从而确定是否考虑采取补救措施; ? 基坑监测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基坑监测应有规范的、信息量充分的监测原始记录,并有据此形成的图表、曲线和监测报表,基坑监测结束后还应编写监测总结报告。 ? 合理的监测工作一般可按下框图进行。 接受业主委托 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 制定监测方案 确定测点布置与实施方法 仪器选购 现场测点布置、设备埋设 元器件标定 现场监测 施工 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 是 否 报警否 确认安全与否 采取补救措施 否 是 工程结束 编写监测总结报告 2.监测点现场的设置及保护 在基坑监测工作中,监测点现场的设置及保护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设置的不好或不能有效保护,将导致监测数据失真,无法对基坑安全作有效监测。 ?测斜管: a.埋深:测斜管埋深与基坑挖深、支护结构形式、土层条件等因素有关。若测斜管埋设在围护墙体内,则其埋深一般不小于围护墙的深度。若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此时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时,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实际操作时,监测人员为省时省劲,常常将测斜管底作为固定起算点;而埋设测斜管时,为了省时省钱,减小测斜管长度,使测斜管底不能进入“稳定”的土层中,影响了监测精度甚至得到不合理的变形曲线。 b.测斜管与钻孔壁间隙应用泥球填实,使之与土体共同变形。实际操作时往往被人忽略,也将 影响监测精度。 c.保护:常用的方法有:砖砌窑井并加井盖、外包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等,必要时现场派人专门看守。 ?水位管: a.埋深,水位管埋深与地下水位、承压水位埋深及土层条件等因素有关。对于量测一般的地表潜水水位,埋设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m,5m。在江南一带,一般6m埋深就可以了,对于量测承压水水位,此时水位管的滤管部分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并应有适当的滤管长度。 b.埋设水位管时,一定要按正常的埋设工艺,否则,常导致所测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c.正常的水位管埋设方法:用钻机成孔至要求深度后清孔,然后孔内放入管底加盖的水位管,水位管与孔壁间用干净细砂填实至离地面约0.5m处,再用粘土封填,以防地表雨水等流入。水位管应高出地面约0.2m,孔口用盖子盖好。承压水水位管埋设尚应注意水位管的滤管段必须设置在承压水层中,并且被测含水层间应采取有效隔水措施,一般用膨润土球封至孔口。 d.保护:保护的方法与测斜管类似。 ?基准点及位移监测点 均应规范设置,否则将影响监测精度。 3.确定监测频率应考虑的因素 监测频率的选择既关系到基坑工程的安全,也关系到费用的多少。任意提高监测频率会造成工程费用的浪费,但盲目降低监测频率项目则很可能因小失大,造成严重后果。 在确定监测频率时主要应考虑下述因素: (1) 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 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是科学地选取监测方案的基础。在我国,对深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的 )标准,各地区不尽相同,但一般主要是依据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的规模、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建(构筑物的重要程度及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划分。 基坑工程根据土质条件、基坑深度、环境要求,按破坏后果划分安全等级根据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其中包括邻近建筑物、地下市政设施、地铁等环境保护要求,一般可将基坑工程划分为3个安全等级。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涉及3个方面:?环境保护要求;?基坑深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主要指破坏可能造成的后果,也就是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的严重性。结合基坑工程特点,保证邻近重要建筑物、地铁、主要地下市政设施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作为一级。在深度方面,一般随着深度的增加危险性也增加,在《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中以1层、2层、3层地下室一般具有的深度划分为3种等级:一级为破坏后果很严重;二级为破坏后果严重;三级为破坏后果不严重。 在工程地质方面,《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对一般软弱土层均可适用,但在水文地质方面,当存在流砂、管涌时,应严格做好基坑降水或止水,即使在深度较浅时,其安全等级也应提高1,2级。 基坑监测应根据基坑安全等级,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频率,以保证基坑的安全施工与运行。 (2) 基坑的支护形式 不同的支护形式其受力、变形不同,应根据基坑的支护形式设置不同的监测项目,不同的支护形式监测项目的侧重点不同。 [11]张明中,李江依托北京西环广场基坑工程探讨了不同支护形式的选取原则、设计思路和实际支护效果。基坑南、西、北侧均紧邻交通繁忙的市内公路,地面动载较大。基坑西侧、北侧拟作为结构施工期间临设场地及钢筋、模板等材料的堆放场所。支护结构应有较强的刚度,能很好地控制地面变形。同时,基坑南北方向长达200余米,支护结构还应有较高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对这些部位决定选用护坡桩支护体系。根据不同的基坑深度,酒店地下车库北侧、西侧选择悬臂桩支护,写字楼、公寓楼地下车库西侧、南侧选择桩锚支护。由于南侧距边坡315m左右发现2条埋深3,10 m的电力、热力管沟,局部无法施工锚杆,因此,南侧东部约60 m范围内采用双排桩支护。对于酒店地下车库南侧和写字楼、公寓楼地下车库北侧部位,由于地面仅为工地内部一条人行通道,无大的动、静荷载,而且宽度近30 m,为降低工程成本,选择土钉墙支护。基坑东侧与城市铁路总站及城铁指挥中心大楼地下车库相连,无需进行支护。 在土钉墙坡面、桩顶连梁等部位设置30 个位移监测点,对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变形监测随挖土进行。2002年7月开始由北向南分步开挖写字楼、公寓楼地下车库,由于施工基础桩,中途停滞了3个多月,至2003年4月初挖完。2003年4月初开始开挖酒店地下车库,至4月下旬结束。图2.3.3为不同支护形式变形观测结果,最大变形量均在5,15 mm之间,并均已稳定。 图2.3.3 不同支护形式边坡位移曲线 可见,不同支护形式下,基坑在开挖和运行过程中的表现存在巨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基坑监测时,应根据监控支护形式调整监测频率,以使监测更为有效。 (3) 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重要程度、与基坑边的距离 基坑开挖后,支护结构都会发生些位移和变形,基坑外面的土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形,因此会引起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位移和变形,特别是支护结构止水帷幕没有做好,造成坑外水土流失,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影响会更大,因此,须对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掌握其位移和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可及时采取措施。 与基坑边的距离不同,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受基坑开挖的影响程度不同,地面变形随远离开挖面而逐渐减小、消失,通常把开挖期间将产生明显的地面变形并影响到建筑物安全的地带称为影响带,并把影响带内的建筑物称为邻近建筑物。经验表明,此影响带的宽度与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影响带宽度一般是开挖深度的1.5,2.0倍,软土地基比硬土地基的影响带范围稍宽。 临近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重要程度决定了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所能承受的影响程度,重要程度越高,就要求对基坑开挖的影响控制越严,反之,可适当宽松。不同的上部结构型式对基础变形的抵抗能力不同,也就是说,对基坑施工扰动的响应不同。一般情况下,砖混结构或年代较久 的木结构对基础差异变形反应较为敏感。不同的地基基础形式对变形的抵抗能力不同,一般情况下,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物对扰动反应较为敏感,建筑物易发生倾斜、沉降量不均匀等问题。若基础为片筏等刚度比较大的基础,基础对差异变形协调能力强,建筑物易发生整体倾斜。若采用桩基础(包括复合桩基等),当桩入土深度大于基坑开挖深度2倍时,房屋基础受基坑施工影响较小。当基础埋置深度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且基础边缘与基坑距离小于1倍基坑开挖深度,房屋基础受基坑 [12]施工影响较大;基础边缘与基坑距离大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基础受基坑施工影响较小。 因此,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重要程度、与基坑边的距离对基坑监测频率提出了要求,对于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重要、且与基坑边的距离较近的基坑工程,应采用较高的监测频率,反之,可采用相对较低的监测频率。 [13]南京某科技大楼二期工程位于南京市区中心,占地面积约1400 m2 。建筑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地上27层(高103.4 m),地下2层(深10 m),为超高层建筑。场地周围建筑物和管线密集,且有两条市内道路围绕(图2.3.4)。 基坑为52 m ?40 m 的矩形坑,开挖深度10,12 m。基坑采用长20 m,φ600@2000 的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作围护桩,各桩顶用圈梁相联系。支护桩桩间从顶部到坑底,用挂网喷浆形成的挡墙对桩间土形成支护,同时也兼作一道止水帷幕。基坑平面为对撑加角撑桁架型式,立柱为长11.5m,φ325 的钢管桩。基坑于2001年3月10日开始开挖,开挖用时33 d,整个基坑施工历时88 d。 该基坑的施工监测时间达六个月,监测频率为1,2次/2d。基坑开挖时段内天气基本为晴天,极少有降水,但开挖结束后进入5月时以阴雨天气为主,降水量丰富。 1 - 立柱隆起测点;2 - 坑外土体测斜;3 - 维护桩桩体测斜;4 - 土 压力及水压力测点;5 - 支撑轴力测点;6 - 桩顶圈梁水平水平位移; 7 - 水位观测井;8 - 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图2.3.4 基坑开挖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基坑开挖后周围建筑物沉降迅速增加,开挖结束后趋于稳定(图2.3.5) 。沿坑壁平行的不均匀沉降很小,差异沉降量不超过1mm。与土体类似,即基坑开挖影响1,2倍开挖深度距离的建筑和土体,距1倍深度处的建筑沉降量最大(图2.3.6)。 图2.3.5 周围建筑物沉降随时间的发展 图2.3.6 建筑物沉降量与距离的关系 可见,与基坑边的距离不同,临近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受基坑开挖的影响程度不同,其表现会有所差别,对基坑安全的指示意义也不一样。这就要求在进行基坑监测时,应根据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重要程度、与基坑边的距离调整监测频率,以使监测更为有效。 (4) 监测项目的特点 基坑工程施工现场监测的对象可分为自然环境及施工工况、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周围重要的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和周围主要的道路等七大类,相关的自然环境及施工工况主要包括雨水、气温、洪水的变化,以及基坑开挖、支护结构施工的工况等;支护结构包括围护结构、支撑或锚杆、立柱、冠梁和围檩等;地下水位包括基坑内外原有水位、降水或回灌后的水位; 构)筑物指的是在基坑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指的是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坑内、坑外土体;周围建( 开挖影响范围之内、邻近基坑的建筑物、构筑物;周围重要的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主要包括供水管道、排污管道、通讯、电缆、煤气管道、人防、地铁、隧道等,这些都是城市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周围主要的道路是指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内的高速公路、国道、城市主要干道和桥梁等。 对于具体的基坑工程,可以根据工程地质、结构、周围环境、监测经费等,有目的、有侧重地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相关规范、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与文献将基坑工程施工现场监测项目分为“应测项目”、“宜测项目”、“可测项目”三个监测重要性档次,其中“应测项目”表示每个基坑工程的基本监测项 “可测项目”则可视工程的重要程度和施工复杂程度考虑选用。 目,“宜测项目”和 基坑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的力学效应是从各个侧面同时展现出来的,诸如桩体挠曲、支撑轴力、地表沉降等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它们共存于同一个集合体,基坑工程内,同时又是该集合体在各个表现上的具体体现。如变形监测信息是控制被监测对象发生塌陷、开裂的主要信息,围护顶端水平位移过大,预示着围护系统将会倒塌;顶端差异沉降过大,将会使围护出现断裂;立柱桩发生过大的沉降或隆起,会给支撑产生附加轴力或横向力,给承受纵向压力的支撑带来失稳的危险等。 不同的监测项目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不同的,一些监测项目对于开挖和支护过程的过程较为敏感,如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基坑周边土体沉降对于开挖和支护过程的过程较为敏感,相对而言,支护结构的沉降则显得较为迟钝,他们对于分析围护结构或坡体的稳定和变形的作用亦是不同的。如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可以描述出围护结构或者土钉墙等坡体沿深度方向上不同点的水平位移曲线,并且可以及时地确定最大水平位移值及其位置,对于分析围护结构或坡体的稳定和变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基坑工程应测项目。对于“应测项目”,应采用较高的监测频率,对于一般监测项目,则可采用较低的监测频率,这样,有利于在有限的经费下,能反映和抓住基坑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的重要变化过程,以保证基坑安全。 (5) 监测部位 研究表明:不同部位的受力和变形特征是不同的,如矩形基坑,在基坑边角附近约L/4 处,由于另一侧围护结构的约束作用,水平位移增长较慢,在L/4,3L/4处约束作用减弱,位移急剧增长,在 3L/4,L处,位移增长到一定值后逐渐趋于稳定。即,基坑边角处围护水平位移较小,随后逐步增大至基坑中部达到最大值,然后又趋于稳定,至基坑边角处位移又较小。 杭州市金融大楼、湖滨公寓工程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延安南路75号,地下2层,地上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东侧金融大楼为7层,西侧湖滨公寓为9层。金融大楼基坑开挖深度为10.4 m,湖滨公寓为 8.7 m,局部深度达到 14.5 m,基坑平面净尺寸为 64 m?173 m。基坑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两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止水帷幕采用两排水泥搅拌桩,上部杂填土放坡卸土。为确保施工区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与围护体系的安全,为信息化设计、施工提供依据,开展了基坑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基坑周围环境、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压顶梁与竖向立柱沉降观测、坑外地下水位、水平支 [14]撑轴力监测等。基坑监测平面布置见图2.3.7。 图2.3.7 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 本工程大部分监测点的深度-位移曲线如图2.3.8所示,该深度-位移曲线图反映了大放坡与排桩内支撑组合的特点,上部位移呈明显的“发散”状,而下部位移“收”得较快,最大水平位移位置接近基底。监测点CX4的基坑边存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梁与混凝土地坪,因此该部位的上部位移相对较小。图2.3.9是监测点CX4的位移,深度曲线图,曲线走势相对陡峭,“D”字形的上下较陡,犹如一把弓。图2.3.10是监测CX6的位移深度曲线图,其上部位移明显的“发散”,最大水平位移值在地表下4 m 的位置,主要原因是(1)CX6紧贴运土车道,重车对土体造成挤压等影响;(2)车道出土口有两个冲洗装置,在挖土期间该部位水位较高; (3)车道土方最后开挖且速度较快,后道工序跟进也较快,且该点位于两对撑中间,空间效应较小。 图2.3.8 CX5深度-位移曲线 图2.3.9 CX4深度-位移曲线 图2.3.10 CX6深度-位 移曲线 可见,基坑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不同部位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对基坑安全的指示意义也不一样。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应重视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监测对象的表现,如位移、沉降与支撑轴力差异,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与观测频率,并根据基坑变形与受力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控措施。 (6) 基坑工程监测的阶段 研究表明:不同施工阶段的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征是不同的。基坑的开挖与运行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坑工程开挖至基础底板完成,在此阶段,随着土层开挖卸荷,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发展较快,第二阶段为基础底板完成至地下室结构出?0.00后回填土,为基坑维护运行阶段,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发展缓慢。为保证基坑的安全开挖与运行,必须采用与基坑监测对象各类表象及其发展趋势相符合的监测频率。 上海绿地大厦和浙江外经贸联建用房工程为五层裙房和两幢24层的塔楼,地下室为两层半,其中半层为停放自行车的夹层。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大部分为10.5 m,两幢塔楼下各有电梯井深坑,实际开挖深度为13.9 m。基坑平面形状近似矩形,开挖面积为80 m?62 m。采用φ900,φ1000的钻孔灌注桩围护,围护桩迎土面用双排φ500水泥搅拌桩止水。坑内设上下两层桁架式内支撑。自2月10日开始开挖,6月中旬开挖至坑底。为了保证地下室施工期间基坑的稳定及周围道路管线、建筑物的安全,针对本工程围护结构实际情况,实施了监测。图2.3.11为测点I 6(西侧)位移时程 [15]曲线。 图2.3.11 测点I 6(西侧)位移时程曲线 从图11可以看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有明显的阶段性,基坑开挖初期(0,50天),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较小,且随时间的变化较为平缓,采用相对较低的监测频率即可捕捉到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基坑开挖中后期(50,110天),随着基坑的下挖,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较大,且随时间的变化较为急剧,采用相对较高的监测频率方可捕捉到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发展变化情况,而在基坑的维护运行期,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虽有所发展,且随时间的变化较为平缓,采用相对较低的监测频率亦可捕捉到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发展变化情况。可见,根据基坑工程监测的阶段调整基坑监测频率具有意义。 (7) 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过程就是土体卸荷的过程,常规的基坑开挖往往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这就意味这每一层开挖,基坑将承受一次急剧的卸荷作用,在此过程中,基坑的受力与变形将面临一次剧烈的调整,基坑的安全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及时捕捉该过程基坑的发展变化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16]例如,东花市九区商住楼基坑就表现出明显的开挖卸荷效应。东花市九区商住楼位于北束火车站南面,地上18层,地下3层。基坑面积约45 m?220 m,基坑埋深11.00,14.20 m。经降水后采用土钉墙护坡。该工程变形监测使用了水准仪、经纬仪和多点伸长计,测试结果见图2.3.12。从图中不难看出,每一层开挖,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将急剧增加。可见,强调在每一层开挖前后对基坑进行一次监测是十分有必要。 图2.3.12 水平位移曲线 (8) 环境的变化 洪水、暴雨倒灌基坑,对基坑的安全十分不利。地表水的渗流,增大了基坑土体的水土压力、减小了土体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增大了土体的变形,会恶化基坑的安全性。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基坑的安全性。 [17]某信息楼工程位于广州市达道路西侧,地下3层,地上16层,高68.4 m,框架剪力墙结构,基坑长 65.4 m,宽40.2 m,开挖深度12.5 m。基坑北侧 12 m有17层办公楼1栋(1层地下室,高6m,挖孔桩基础) ,南侧5m有2层办公楼1栋,东侧 9 m为城市主干道路,西侧20 m内无建筑。基坑支护采用桩锚加喷锚网复合支护体系。主要采用测斜仪监测。监测频率:每开挖一层观测2次,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每10d观测1次,雨天或情况异常时加密观测。西区基坑北侧6号测孔位的土方仅挖至- 7 m处,该孔- 5.5m处的水平位移达到 26.2mm(图2.3.13)。经勘察分析,发现原因有:(1) 8月下旬广州地区有2次较大降雨;(2) 6号孔位北侧尚有部分地面没作混凝土硬化;(3)既有17层办公楼的排水管堵塞断裂,雨水、生活污水侵入基坑北侧土体,增加了支护的主动土压力,降低了土的内聚力,致使该孔位移速率加大。根据位移成因分析,采取了以下应急措施:(1)尽快疏通修复既有17层办公楼的排水管;(2)完成基坑北侧地面混凝土硬化;(3)在基坑北侧地面钻孔,打入,50 mm钢花管压浆固化土体;(4)在基坑北侧两道混凝土腰梁之间增设一道钢腰梁;(5)加密基坑支护的水平位移观测。到9月29日该处土方挖运已经完成,该测孔水平位移基本稳定。 图2.3.13 6号孔累计位移曲线 [18]某深基坑为一跨江特大桥锚碇工程,采用嵌入基岩的矩形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围护方案。图2.3.14为支撑的轴力与温度随时间变化。支撑轴力与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温度变化为影响支撑轴力变化的主要原因。实测统计表明,支撑温度升高 20 ?,支撑轴力的增大超过了150 %。 图2.3.14 支撑轴力与温度随时间变化 实测结果表明,支撑的温度变化主要由气温决定,开挖深度在4.0 m以内,基坑深度对支撑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土方开挖导致支撑内力重新分配所造成的荷载变化可以忽略,温度变化是影响支撑轴力的重要原因。温度对支撑轴力的影响不可忽视。如果支撑施工在冬春季,轴力高峰值在夏季时,这种影响更加明显。在进行支撑设计与施工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从以上两个工程实例不难看出,基坑在开挖和运行过程中的表现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遇恶劣的气候条件,适当提高基坑监测的频率具有意义。 (9) 工程费用 工程费用是任何工程建设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监测频率所需的费用不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合理选择监测频率,有助于减少工程监测费用。 4.关于监测资质及计量认证 ?目前江苏省或全国范围内尚无基坑监测专项资质 ?不少地方建设行政主要部门有当地的管理要求 ?计量认证工作必须做 目前大量从事基坑监测的机构均来自岩土工程勘察企业,勘察企业在控制质量方面主要执行ISO体系认证,由于监测工作由第三方承担,必须要求其出具的检测数据是公平、准确的,要具有法律效力,尤如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而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的计量认证考核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因此,建议监测机构所从事的监测项目通过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是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省技术监督局)根据《计量法》的规定,对产 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公正性进行的考核。这种考核统一依据《评审准则》、遵循规范的程序并通过注册评审员和技术专家所进行的第三方评审。经计量认证合格的检验机构所出具的数据,可作为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的公正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5.当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逐渐成为了一个岩土工程的边缘行业,监测队伍已日益壮大,但当前监测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 监测单位重经济效益,轻监测责任。不少监测单位只重视报警,但对于这个报警值的来龙去脉、原因何在很少说明,根本没有意识到监测结果是指导施工的依据和事故判定的重要依据。 ? 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对监测工作不重视,不能自觉保护监测点,对“信息化施工”视若罔闻。甚至野蛮施工,破坏测斜管、测点、电缆等,致使监测工作陷入“困境”。 ? 业主与监理不善于利用监测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多时候监测对于业主和监理来说是走形式,政府有规定,不得不做。有时甚至为了省钱,业主诱使监测单位减少监测项目,宁愿受一次教训。 ? 监测单位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的频率不能全面考虑工程的特点。有时基坑工程局部塌陷了,监测数据却无任何预兆。 ? 监测单位越来越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缺失或监管力度不够,导致监测市场无序竞争,影响监测质量。 ? 人员培训不及时。基坑工程监测涉及到岩土、结构、测量等方面的专业,监测技术快速发展,不少监测技术人员知识面不够或知识老化,因此对人员的培训考核显得尤为重要。 6.关于基坑类别 7.要重视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是规范提出的创新亮点 ?巡视检查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仪器监测的重要补充 ?巡视检查要由有经验的工程师去做 8.要重视基坑监测方案的编制 a.监测方案是重要的技术文件,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进行 b.质安站监督检查的依据 讲座中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本文档为【《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学习讲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16
浏览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