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

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

举报
开通vip

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 日语知识2D工D.工2 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 面南大学镰建JIf ‘— +.”.}”—+_”++’’+”+”+”+,+’+?+??+??+??+??+??+”+”+-+-?++一+,+”+?+??-4-”+?+”+..+”+”+..+”+..+”+..+. 在各国的语言文化中,人们对空间与距离的认知都是在无意识中获得的.早在学会写”这”与”那” 两个字前,中国人就已经知道它们各自代表的空间,也能以距离来判断如何使用.与此相对,!El语的空 间指示词比汉语多了一系列表达中间或是中...

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
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 日语知识2D工D.工2 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 面南大学镰建JIf ‘— +.”.}”—+_”++’’+”+”+”+,+’+?+??+??+??+??+??+”+”+-+-?++一+,+”+?+??-4-”+?+”+..+”+”+..+”+..+”+..+. 在各国的语言文化中,人们对空间与距离的认知都是在无意识中获得的.早在学会写”这”与”那” 两个字前,中国人就已经知道它们各自代表的空间,也能以距离来判断如何使用.与此相对,!El语的空 间指示词比汉语多了一系列表达中间或是中立距离的,J,且日语指示词的指示内容和用法与汉语 有很大不同,要在翻译中正确地处理指示词确实足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知道,日语的指示词用法大体分为两种,其一为现埸指示j,多用于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处于同 一 空间,以”远近”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离说话者较近的用二,,离听话者较近的用一J,离两者都远的用南 一j来表示.例如: (1)A:扎(尢?-寸’力,./那是什么? B:二扎e中国裂力尢’寸./这是中国产的包. A:南扎屯中国裂力尢一力./那也是中国产的包吗? B:,乏,南扎f日本c凡--Co守./不,那是日本产的. 从上例可知,在日语语境中,从空问指示词的使用就可以清楚知道指示对象离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可 能位置,但汉语翻译却无法分辨上例中的中国包和日本包的”那”有什么不同.值得注意的是,13语中的 现埸指示j的主要依据并不一定郡是物理距离,很多时候是心理距离.有些事物虽然物理上离自己很 近,但在心理上却属于对方范围,这个时候多用,指示.例如: (2)A:背中力痒0id”./我的背有点『L痒. B:边力痒?二’二?/哪儿痒?是这儿吗? A:圣.j,j,二/对,对,就是这儿. 在例(2)中,B给A挠痒,当A为日本人时,会使用{二j来指示感到痒的部位;而A为中国人时, 一 般会使用”这儿”.究其原因,在于中FI两国人在界定指示对象所属领域时对距离的判断不同.中国 人通常以自身为主轴去进行判断,对于感到痒的部位,由于只有本人知道感觉的正确位置,因此痒的部 位是属于自己的领域.而从日本人看来,挠痒的是对方,自己感到痒的地方是对方现在进行动作的位 置,虽然从物理上而言从属于身体的一部分,但是从心理上却属于听话者领域,因此日本人用二J来 指示. 另一方面,由于汉语中没有与,J相对应的指示代词,只有”这”和”那”这两种表达为远近对立 的指示代词,而且中国人一般以自身为轴心进行距离判断,所以在两个人近距离对话时,即使对属于对 方所持物品或身体部位,只要在自己可控的空问范围内,往往也使用”这”来指称.例如: (3)要是有可能的话,哪天你这身儿警服让我穿上,我也在马路中间比划比划./可能,), ,-o;0前墨警官服老着,}Lij十字路二c二立,),腕手老勤加L 0把. 在例(3)中,说话者对穿在听话者身上的衣服,使用了”这”来指示.而在日语中,除非这件衣服没 有穿在对方身上,而是放在距离双方都很近的地方(这个时候可以用二扎J指示),都必须用干一J来 指示.又如,中国人可以看着对方的嘴唇很自然地说:”你这口红可真漂亮啊!”但是,翻译成日语时,却 由于所指的口红属于对方专有的领域,必须说成口杠,素敝耙j.当然, 如果1:3红并不是 译事漫笔 涂在对方嘴上的,而是放在离听话者也很近的桌子上的话,在所属领域可以重叠的情况下,日语则可以 说成南二口糸工,素敝jJ.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日本人在可视空间内指示事物时,常常考虑听话者的立场,对于空间的判断 有时从L2,2~距离出发,即使是自己的身体部位也会因为听话者的立场而使用乇,J.而中国人判断指 示空间时,更多的是从自身角度来考虑,较少考虑听话者的立场和距离,一些即使属于对方领域的事物 也可以在自己能够控制的空间内使用”这”表示. 日语指示词的第二种用法为文脲指示J,即指示对象来自谈话内容或小说的叙述部分,它代表的 是抽象的距离概念,也被称为”语境指示”,其使用方法十分复杂.一般而言,说话者指示自己罔I|才提到 的以及即将提到的事物,并对其从主观上加以强调,使之成为信息焦点的时候,使用二,J系指示词;而 提及对方不了解或者不知道的事物,以及当对方谈到自己不知道或者双方都未共同经历过的事物时,一 般使用,J指示;对于双方共同经历或者双方都了解的事物,可用南一J来表示.例如: (4)A:二扎f何?/这是什么? B:l二扎?太郎秸婚式写真./这个?太郎婚礼的照片. A:之一),太郎力秸婚L?南,,),弓畴e把./什么,太郎结婚了?这家伙,真看不出 来! B:j大学睛代教授}:褶介L毛6一)允j./是啊.听说是大学时代的教授介 绍的. A:教授}二感谢L/手招./非感谢那位教授不可了. B:田中教授e,知,)否L,士./是田中教授.你也认识的吧? A:南南,拐教授./哦,是那位教授啊! 在对话开始部分,A和B都以’二扎J来指定B手上的照片,表示A将自己的视点与B重叠,用于指 示同一空间中的近距物体.A使用南?j来指示太郎,表示太郎是双方的朋友,随后当B提到太郎大 学时代的教授时,A对于对方谈到的自己不认识的人,使用了J来指示,但是当知道教授也是自己 记忆中存在的人物时,便改用南J,表示与B有共同的记忆. 从具体的翻译而言,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容易出错或者翻译得不地道的第一个地方便在于”中称” 一J指示词的中文翻译.因为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乏,J指示词往往会根据情况出现不同的翻译 方式.例如在叙述文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5)隅客e圭话L合,)0,6.69檬子c耋,加『J觏L./坐在角落里的客人 还在说话.那样子看起来很亲密. (6)顺子c南L生墨6扎J匕言,),.顺子令e耋他人男子供老2A 屯麈尢0舀./顺子说过:”没有你我就活不了.”可是,偏偏这个顺子啊,现在却给别的男人 生了两个孩子. 在例(5)中,奄,J指示前文出现的人,事物或场所,汉语也有类似用法,翻译者一般不会出错.但 是在例(6)中,尽管日语仍然用毛—j来指示前文出现的人,但是由于中国人在讲述自己熟识的事物 时,往往从心理上将其纳入自己可控的领域之内,习惯使用”这”来进行主观强调,以引起对方关注,因此 翻译时译成”这个”更为自然,更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另外,在会话文中,r一J指示词的翻译也可 能会出现以下情况: (7)A:李芑尢屯明日用事来札,,)./听说小李明天因为有事也来不了. 日语知识2D工D.工2 B:之,}}匕弓?扎f困./什么?真的吗?那可真是伤脑筋啊! (8)A:0,屯二待,)为土拐力动招,)./与其老这么等着还不如你主动去 看看呢. B:匕尊,Lj.括扎力行<./好吧.就这么着.我去. (9)A:圣手,寺L./你这手怎么了? B:昨日试合怪我L./昨天的比赛中受伤了. 在会话文中,表示对方提到的信息或事物,汉语的”那”基本上可以与乏一J相对应(如例(7)). 可是,在汉语语境中,当接受对方的建议,或者表达自己的意愿的时候,基本上使用的是”这”,因此例 (8)中,日语用jL,土J,而汉语译为”就这么着”才更为自然.另外,如前所述,中国人在指示听话 者的身体部分或者随身携带,穿着的物品时,是经常使用”这”的,因此例(9)中日语必须使用乏手J 来指示属于对方的身体部分,而汉语译为”你这手”要更自然一些. 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翻译中另一个掌握得不好的地方在于汉译日过程中对圣一J和南一J两系 指示词的处理问题.由于中文的”那”可以对应用法截然不同的圣一J,南—j指示词,因此将汉语翻 译为日语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 (10)A:你知道一个叫松鹤楼的饭店吗?(松镰楼,)弓店知,)弓?) B:啊,那里呀,我去过的.(南南,圣l二岛行二匕南弓.) A:那里既好吃又便宜哎.(×二(O南圣二)c土安<挡L0,把.) 在例(10)中,B提到对方刚刚说过的地点,汉语的”那里”翻译为圣己J是没问题的.但是,当A知 道自己所提的饭店也是对方所熟知的地方时,如果受到汉语影响继 续将”那里”译为l二J的话,就不 符合日语表达方式了.又如: (11)在父亲的朋友中有个叫铃木的人,听说那个人成了目本有名的演员./父古,友逵中 翁木匕0,专人06,×南人(o人)c耋日本有名俳馒I二一)圣_j. 在提及对方所不知道的事物时,日语只能用一J,而不能用双方共识的南一J,但是在汉语中都 是用”那”来指示,所以容易出现翻译错误.另外,在现埸指示j时也会出现误用.例如一个中国学生 对日本人想表达”把你的那本书借我瞧瞧”的意思时,往往会说成南南本,贷LJ,而正确说 法应该是易允圣本,贷LJ. 除此之外,如例(4)中的南J译为”这家伙”一样,对于日语中指示共识的人或事物的扔一J, 中国人有时候习惯使用”这”来强调自己与指示对象的亲密关系或者熟知程度,这也体现出汉语指示词 的文脲指示j用法也有以自身为主轴去进行判断的特点,值得特别注意. 通过比较汉日指示词的对译,我们可以发现指示词的差异并非简单地体现在语法层面,更重要的还 体现在中日文化的深层差异上.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出现翻译错误的原因之一在于未完全掌握日语指示 词的性质与用法,另外也在于中日两国人对空间认识的差异.汉语语境中只有”这”,”那”指示词,体现 出中国人习惯将自己与听话者分别置于空间的两极,通常以自身为主轴去思考事情的特点.而在日本 人的空间认识中,说话者将听话者置于中间位置(即”中称”),而在听话者之外还有距离更远的空间. 并且,日本人通常要考虑对方的情况再判断指示物的所属领域.因此,我们在进行指示词的汉日互译 时,除了要根据语法解释来选择正确译法之外,更重要的还要运用相关文化知识进一步深刻分析具体语 境,使译文尽量符合汉日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不同思维方式和空间意识.
本文档为【漫谈指示词的汉日互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7-10-26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