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ァ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ァ

举报
开通vip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ァ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核心提示: 1、 科学能否安顿心灵 2、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 3、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内涵 4、 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 教学目的: 1、 知道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善”的追求与对“美”感悟。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经典“人文精神”定义之不足及当下人文精神的延展。 课时: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第一课时:科学能否安顿心灵 在讲课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一是科学能否安顿人类的心灵,二是据报载,2003年北京SA...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ァ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ァ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核心提示: 1、 科学能否安顿心灵 2、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 3、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内涵 4、 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 教学目的: 1、 知道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对“善”的追求与对“美”感悟。 教学难点: 1、 如何理解经典“人文精神”定义之不足及当下人文精神的延展。 课时:4课时。 教学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讲授、讨论。 第一课时:科学能否安顿心灵 在讲课之前,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一是科学能否安顿人类的心灵,二是据报载,2003年北京SARS期间,某军医将其研治的抗非典药物在其女儿身上做实验,这种作法是否人道,与之相关的问题是,人类总是在各种动物身上做药品实验,这些作法是否符合人文精神, (播放古筝《彩云追月》,问同学是否知道曲名)这是中国十大名曲之一《彩云追月》。有一次在论坛上看到一位理工科背景的网友写的贴子,他的贴子讨论的正是这首歌名。这个网友是个较真、爱钻牛角尖的人,整个帖子的指导思想建立在科学的分析之上。他的主要观点为:彩云追月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所谓云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是笼罩在地球身上的一层外衣,而月球与地球属于不同星体,两者相距遥远,根本就不存在云追月的情况。按照他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应该是一层厚薄不一的大气环绕在地球上,构成了大气层,我们透过大气层看到月球,形成了假相,月球围绕着地球转,于是人们误以为是彩云追月。这个帖子句句都说的是真理,是科学真相。但后面的跟贴几乎没有一句溢美之词,只有一片骂声——“脑残”、“无趣得很”、“木头脑袋”、“审美杀手”。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真话反而不讨好了,难道大众习惯在谎言中生活吗,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为什么真相还令人反感,可以用袁枚《随园诗话》卷七第29则的一段话来解释:七夕,牛郎、织女双星渡河,此不过“月桂”、“日乌”、“乘槎”、“化蝶”之类,妄言妄听,作点缀词章用耳。近见蒋苕生作诗,力辨其诬,殊觉无谓。尝调之云:“譬如赞美人‘秀色可餐’,君必争‘人肉吃不得’,算不得聪明也。”袁枚是非常聪明有灵性的诗人,他深知人文与科学思维方式的不同,对那些动辄以实求之、自诩为有科学精神的作法大为不满,因为这样的解读,实为“解毒”,将艺术之美进行了阉割,使人顿觉索然无味。宋代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过一句话:“大抵读诗须胸次玲珑活络。”也是反对事事对号入座,执真于艺术作品是否“真实”的偏执做法。作为文学艺术,在语言、音符、色彩等艺术要素的组合下,只要能表情达意,能让受众觉得美,能为人们捧上一碗心灵鸡汤,这就够了,因为读者在作品中得到了温暖与感动,那一颗颗在尘世间奔竞的灵魂得以片刻的憩息,甚至净化和升华。这就是人文作品的功用。但是面对作品,有人不是从直观体验与情绪感受出发,而要执着于科学解读,虽然条条有理,头头是道,但却破坏了美好的情调,使人扫兴,说了很多“煞风景”的话,比如前面提到的这位网友。再比如,好莱坞有一 1 部经典的爱情片《人鬼情未了》,其故事大意是:山姆与未婚妻莫莉搬进了由朋友卡尔帮忙换来的一套漂亮公寓,年轻的银行职员山姆与未婚妻莫莉相爱至深。一天晚上他们看戏归来时,却受到了歹徒的抢劫。在搏斗中山姆中枪身亡,莫莉悲痛欲绝。而山姆变成了一个幽灵。他很快就发现原来是朋友卡尔竟然是导致他死亡的主谋。为了窃取银行里的巨款,他想要获得山姆所掌握的密码。如今他又对莫莉展开了追求。山姆渐渐地学会了如何使用力量。他常常游荡于莫莉的周围,时刻保护着她,但却无法交流。为了制止卡尔,他找到了一位能与幽灵沟通的灵媒奥塔,并通过她与莫莉取得联系。起初莫莉并不相信。但事实终于使她感受到了山姆的存在。然而深深相爱的两个人却无法直接接触和交流。为了保护莫莉,惩罚凶手,山姆对卡尔展开了报复。他取出了被卡尔窃取的巨款,并且使卡尔的几个手下遭到了报应。气急败坏的卡尔想要伤害莫莉。幸亏奥塔和山姆及时赶到。面对充满了仇恨的幽灵,卡尔终于自取灭亡。完成了心愿的山姆终即将前往天堂。在消失之前,莫莉终于见到了显出身形的山姆。这是一部20世纪90年代初风靡全球、赚尽影迷眼泪的经典爱情片《人鬼情未了》(Ghost),从故事结构上来看,《人鬼情未了》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生死别离的爱情故事,但编导却能够别出心栽,将故事的发展设置在一个独特的边缘地带——阴阳界之间。因而这又成为一部鬼片、一部幻想片。男女主人公苦苦相爱,但终因阴阳陌路不能相见互吐衷情。影片正是借鬼魂幽灵产生了一系列的悬念和曲折离奇的情节,观众沉浸在虚幻与真实之中,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时而为正义所鼓舞,最终被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所感动。可是如果就在你为沉浸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之中,为主人公真挚的情感而动容之时,若有人在你耳边说上一句:“无稽之谈,这世界哪里有鬼,”,岂不是大煞风景,(播放《Unchained Melody》) 作为无神论者,我们当然不认为这世界有鬼魂的存在,这是一种典型的科学思维,但科学思维在欣赏影片时不起作用,因为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我们关注的是主人公生死相隔的真情以及生离死别后如何有效沟通情感的问题,这却是一种典型的人文思维。影片勾起我们内心沉睡的善良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们也并不在乎世界上是否有鬼魂这一类科学与哲学问题。换句话说,即使鬼魂并不存在,我们也不会觉得这部影片荒诞无聊,因为它关注普通人的心灵与情感,与万千观众产生了共鸣。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聊斋志异》中尽是谈狐说鬼的故事,但聪明的读者却不会斥其为愚昧、迷信。 说到对待情感的态度,世人的态度大约可以分为四种,概而言之,这四种方式也是我们把握世界的主要态度。试以对待爱情的态度为例,分别进行阐述: 一种态度是宗教的态度,禁欲是宗教的永恒主题,世界三大宗教只有伊斯教不太主张禁欲,但苏菲派兴起之后情况就不太一样了。佛教宣扬四大皆空,视妻子儿女为人生枷锁,视儿女欢笑为鬼哭狼嚎,得道高僧甚至还宣称,如果你看到一位美女,她不是美女,而是一堆骷髅而已,基督教的《圣经》也宣扬人类的开始就是一种原罪,这种原罪从亚当与夏娃那里就开始了,所以基督教宣扬远离女色,永不结婚的禁欲主义。 另一种态度是经济学的态度,事实上,爱情与婚姻在历经人世沧桑或者是稍微世故的长者们眼中,多多少少是一种投资行为,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总会出现基于家族与门第的政治联姻行为,其实在日本、与古代欧洲也存在这种现象。就是在今天,基于门第、出身、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困挠着爱情与婚姻,人们在爱情或婚姻的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双方的地位与财产进行对比,以确定双者是否般配。前些年有报纸报道一博士生娶了一位打工妹,这个故事之所以成为新闻,因为潜意识之中,人们还是遵循经济学观点:一个博士应该娶一个受到良好教育、有正式职业、稳定收入的女士,娶打工妹的傻冒行为才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一位诗人在爱情未果后痛定思痛,写下两句诗:我和你之间的距离,是农村与城市的距离。这两句诗反映的是恰恰是经济学眼中的爱情。 第三种态度是人文的态度。作家们站在尊重人性的立场,从人权观念出发,批判了宗教 2 说教和道学言论的虚伪。宗教认为真正的幸福在来世的天国,人世间的一切应该唾弃。但人文学者却说,天国不在来世,就是我们生活的现世。在西方文艺界,自文艺复兴以来,作家们将火力持续对准了僧侣阶层与神职人员,一次又一次嘲笑他们的伪善与荒唐。大家翻翻薄伽丘的《十日谈》,从头到尾都是人性解放的篇章,再如莫里哀《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弗,其实是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只是将商人奥尔贡蒙在鼓里,奉之若神明,但就是这样一个圣人,却图谋勾引奥尔贡的妻子并夺取其家财。真是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满口仁义,行若狗彘。在当代中国,要说将爱情的圣洁刻画到极致又将禁欲的反人性批判到了极致的要数金庸。他笔下的杨过与小女龙、萧峰与阿朱、张无忌与赵敏、令狐冲与任盈盈等人的爱情堪称惊天地泣鬼神。对于反人性,金庸先生有个经典寓言,《天龙八部》中有一出描写少林武林大会,一向以为自已是无父无母,殊不知生父竟是少林方丈玄慈大师,生母却是四大恶人之二“无恶不作”叶二娘。叶二娘倒也罢了,德高望重、功德圆满、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少林寺方丈却原来摆脱不了情感的纠缠。金庸这一笔也够损的,其效果丝毫不亚于鲁迅的投枪与匕首,这种写法对于人心灵的震撼也不亚于引发一场地震。人类的美好是因为人类有情感,承认并尊重这种情感是作家们反反复复叙述的主题,因为这份情感,白娘子宁可失去成仙的机会,也要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因为这份情感,所以舒婷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播放《神女峰》朗诵版) 附:舒婷《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群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流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第四种态度是科学的态度。外国的科学家告诉我们,爱情是一种化学物质,无论多么强烈,都会在9-18个月里消失。还有科学家指出,主管爱情的右脑中的一个神经中枢,他建议外科医生对这个神经中枢进行切除,这样世人就再也不会有一日不再、如隔三秋的感觉,年轻人再也不会陷入卿卿我我之中,而是一心扑在工作和学习上,到那时,一切的文学便失去了魅力,《知音》、《女友》之类专门经营情感话题的刊物也关门大吉了,什么“问世事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些美丽的诗句也没有了价值,因为人 3 们根本没有了感情。《红楼梦》中有幅对联,“厚天高地,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对于为情所困的人类来说,切除主管情感的器官倒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只是这样一来,人们来来往往,无喜怒哀乐,又与机器世界何异,我们也可以问问那些科学价值至上者,他是否愿意做这样的切除手术,真正剪掉一切烦恼丝, 可见,科学并不能安顿人类的心灵,人之为人,就在于我们除了科学的理性之外,还有着情感与直觉这些不依赖逻辑与理性的部分。失去了这一部分,人也就会变成不完全、生命也部分地丧失了意义。 最后,让我们在席慕容的诗歌中结束这一节课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 《盼望》 其实 我盼望的 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 我从没要求过 你给我 你的一生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 与你相遇 如果能 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 那么 再长久的一生 不也就只是 就只是 回首时 那短短的一瞬 第二课时: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上节课谈到了科学方法对审美遮蔽和对人性弱化的问题。关于前者,新儒学大徐复观有过精彩的论述,它认为艺术审美的一条途径是“不让心对物做知识的活动;不让由知识活动而来的是非判断给心以烦扰,于是心便从知识无穷的追逐中得解放,而增加精神的自由。”关于科学对人性的弱化,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粹的冲突,因为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本来应该叫科学和技术。科学是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真相和原理。而技术是变革现实,运用科学原理发明技术,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人类文明大约有六千年或者五千年,但前几千年来,人类始终在农业社会缓慢爬行,只是到了最近的二三百年,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特别是最近的十几年,以超级加速度迅猛发展,原因很多,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三百年以前近代科学诞生以后,人类干什么事情首先从事科学研究,在实验室里边,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揭示规律,然后运用这个原理从事于这个发明技术,然后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人类在这二三百年的成功足以让人类产生技术崇拜和科学至上的心理,以为只要科学技术上去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种心理在理工科的群体中特别明显。我曾经遇到一位研究监控技术的教授,他拿了国家一大笔钱,着力研究将全国各地的监控器纳入统一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因为现在各地监控器虽然很多,但不兼容,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大网络,所以各地的突发事件并不能及时被决策部门所了解。另外,他认为伦敦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据他讲,是因为伦敦街头的监控器最多,据说达到人均1点几个,也就是说,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国家就可长治久安,永久和 4 谐了。当然他说这些是为了突显其研究的意义。听了他的话后,心里倒吸一口凉气,因为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我只好含蓄地给他讲了一点道理:贞观年间,有一个关于政治清明的神话,不见于正史,笔记小说中有载,不见得是真的。说的是唐太宗在一次春节前夕,决定做一个善意的举动,就是将死囚放回家过年,并约定一个月之后再来服刑,其间也不派公人看管。对于李世民这种乌托邦式的做法,大臣们当然反对,因为死囚基本上都是杀人如麻的魔王,放虎归山,民间乡里岂不大乱,他们岂肯再自投罗网受刑,但李世民执意如此,有意思的是,一个月之后,这些死囚无一例外地都出来了,而且在这一个月期间,他们并没有作恶。这个故事不见得是真的,因为正史无载,但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广东徐闻县主政时,就将这个带有理想色彩的故事原原本本地上演了一遍。最后的结果也是所有的囚犯都回来报到了。这个故事可供我们思索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对于囚犯人性关怀以及对于他们的生命尊重。制度经济学有个逻辑起点: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罪犯,因此需要种种规章、名目繁多的法律的约束,因此,将监控器建得越多越好,除了上厕所之外,最好将每个人的行动都在监控之下。经济学家与科学家的联盟成就了当今世界最强势的思想霸权,可是,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就在我与这位教授见面后不久,被他誉为世界最安全城市的伦敦就发生了地铁爆炸案。 现在我们要追问的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关于二者的关系,学界有三种观点: 一种是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为代表的二分说。他认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分别代表着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而现代化的过程是个工具理性的过程,因此必然导致同价值理性的的冲突,也就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冲突。而我们所选课文正集中体现了这一观点。 另一种观点是与韦伯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提出的,他认为“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要求”和“自然科学的建立和扩展”,恰恰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人文精神的“内在的推动力”,可见,他强调科学精神对人文精神的推动作用,也即突出了两者之间的共同之处。 第三种观点以北大哲学家金岳霖为代表。他主认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不一定绝对抵触,科学理性中既可纳人人文精神的内容,也能导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因素。同理,今天倡导的人文精神也应包含科学理性。科学不是万能的,理性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反过来单靠感性、官能、非理性、直觉也不可能包办一切。如果说人文精神追求人的价值的实现,指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没有科学精神指导的人文精神只会造成残缺不全。 为了对二者的关系有一个正确与全面把握,有必要做一番理论上的梳理: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精神是什么,精神首先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然后是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一种勇气,那这就叫一种精神。 那么科学精神就是首先是指的一种科学的观念,就是我们不仅有这个观念,而且我们敢于坚持这种观念的一种勇气,所以它透着一个人的心理、性格和气质。 一般说来,科学精神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齐 一个叫探索精神。科学始于好奇。“天上星,亮晶晶,数来数去数不清”。它最早是好奇:为什么人生下来是人,猫生下来是猫,狗生下来是狗,好奇,所以人的好奇心是科学诞生的第一动力。所以我们经常说,在教育当中要保持我们孩子们的好奇心。那么随着这个好奇心,就是探索为什么为什么。物质是什么组成的,过去我们说金木水火土,那么我们就没有进一步地去探讨,那么近代科学发现金木水火土它又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质子、中子、电子又是最基本的电子,基本的电子由更基本的电子组成的,一直到现在发现了三对夸克,那么夸克又是什么组成的,科学家还 5 在不断地探索。如果我们不了解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就没有现在的化工产业,所以科学精神首先就表现为要去探索。齐乐乐社区 q+Y/P#E4d8X&c.V0e 6 第二个叫实证精神。科学源于事实,成于思维,一个是实一个是证,要多次重复的事实,找到规律,但是,还要思考。你比方哥白尼当初提出日心说的时候,除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以外,他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因为当时还没有望远镜,所以观察还是很粗略的。因为根据地心说历法老不准,那么假如九大行星同时围绕太阳旋转,那么整个自然界的秩序有条不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正好365天,有点小小的误差,那就是2月份是28号或者是29号,就是观察、实验加思考。那么科学的思维方式呢,一般说来我们把它概括成为:一个是归纳的思维方法;一个是演绎的思维方法。当然还要加上想像、灵感、直觉等等。那么这样呢,所以科学精神就表明一个人善于去观察,而且呢,还要善于去怀疑,就叫有根据的怀疑精神。然后对观察的事物进行假设,然后再去慢慢地去证实它。 第三原理精神。就是干什么事情都要追求根本,最根本的原理。像我们的物理学,F=ma,就是我们就找到了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那么任何物体动则恒动,静则恒静,惯性的原理,加速度的原理,这样呢我们就解释了事物的一些最根本的东西。当然我这个思想如果再发挥一下,一样的,人类社会它有治理社会的基本原理,你比方市场经济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又是什么,我们只要弄清了基本原理,那么我们在构筑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就更加理性,那么就更加符合实际。 第四创新精神。任何一个科学理论它必须要能够解释现实,也要能够预测未来。当一个科学理论既不能解释现实,也不能预测未来的时候,它就要发生突破,发生革命。就像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家认为已经非常完美的经典物理学,甚至认为它就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小数点多少位的完善问题了,但是突然发现它解释不了光速不变的原理,这就是当时说空中飘来了两朵乌云一样,所以就给物理学确确实实带来了危机,那么这样就产生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来以后,它就是反传统的,当时许多经典物理学家,坚决反对,不赞成。他作为一个26岁的年轻人,敢于提出新的见解,所以他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当然这种创新精神呢,必须产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当中。就是说我们暂时不赞成你的意见,但是我们尊重你的意见,所以有这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当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大多数人都不赞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结果最后呢,诺贝尔奖还不得不授予爱因斯坦,所以他是在比较宽松的环境里边呢,它就有利于人的创造性。1h 最后一条就是独立精神。因为科学它是一种社会的事业,它研究的是自然界或者人文的社会的现象。但是它是有共同体,是社会行为当中的一部分,它必然就要受到社会的各种影响制约。那么一般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他必须要有独立的精神,不依附于某种权威或者权势,必须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像我刚才谈的这五条,就是体现着一个人的勇气,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国民的勇气。齐乐乐社区4J9k5U*Z"i.r 关于人文观念,如果我们说得非常通俗和简单的话,那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所以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9u0A.y;{9V 关于人文观念的诞生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文艺复兴。正如恩格斯讲的,就是欧洲的中世纪,黑暗的中世纪,它压抑人性,那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禁欲主义,那么压抑了几个世纪,所以到了15世纪,16世纪,人类受不了了,所以就爆发出一场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文艺复兴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那么从此以后呢,就是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那么文艺复兴呢,它更多的是通过文学和艺术、小说、诗歌、美术、音乐来表达,这个对人、对人的情感的一种抒发。 但是人文观念的产生还有另外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以至于对人文精 6 神与科学精神造成了种种误解。 大家知道,从哥白尼到牛顿,把颠倒的地心说颠倒过来,建立了日心说,就理顺了宇宙的次序,就是表现出一个井井有条的自然规律,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观念。这是科学史上了不起的大事。这种观念,给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深刻的影响,震撼了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呢就是约翰洛克。他是牛顿的好朋友,他比牛顿大十岁,但是是牛顿的莫逆之交,深受从哥白尼到牛顿所产生的这个规律意识的影响。他就想自然界如此有规律,如此井井有条,为什么人类社会如此混乱,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有规律。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混乱不堪,不是因为没有规律,而是因为规律没有被遵循。人类社会的规律之所以没有被遵循,是长期以来,社会的运行建立在传统观念基础之上。这个传统观念就是君本位的观念。以君王为中心,所有的人都是来赎罪的,既然是罪犯,赎罪的,当然就不能够有自己的欲望,那么他的个人的利益,他的积极性他的创造性都被压抑,所以社会混乱不堪,人们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他们被宿命地定义为赎罪。约翰洛克借鉴了科学界的成果来反思社会——君权从哪儿来,君权神授。既然日心说表明神不存在,授予君权的神不存在,所以君权也不存在,所以他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中心是人。如同哥白尼牛顿把颠倒的地心说颠倒过来,建立了日心说,他再把颠倒的君本位颠倒过来,建立了人本位的伟大学说。约翰洛克在用理性创建了人文观念这方面,应该说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人是社会的中心,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是保护人,创造财富和享受自由,享受幸福的自由。他这样一个观念实际上为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后来欧洲的启蒙运动、也为美国独立宣言、美国的宪法和法国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样的人本位的观念,就导致了民主政治体制的诞生,是他的最伟大的发现。我们既然说科学就是发现事物的真相和原理,那么人类社会最大的真相是什么呢,就是人是社会的中心,人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要尊重人的利益,而任何政府它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这是17世纪。 到了18世纪又出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一般把他叫做经济学家,或者是市场经济理论的鼻祖、创始人,叫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有一个伟大的发现:个人利益是每一个人的个人利益。亚当斯密之前,经济上是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就提出自由经济,要政府不要直接去搞经济,让每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反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那么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人人都为自己的利益,岂不天下大乱吗,亚当斯密在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发现,就是正因为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不是某一个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只有去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才能获得自己的个人利益。你越想获得自己的个人利益,你就越必须去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同时你越能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你就可能越获得自己的个人利益。所以他就发现这个个人利益的良性循环的制约,所以就提出了市场机制的这样一个思想。当时有这么一句话——诚然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利益而生产的,但是社会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他必须去满足社会的利益,这种虽然并非出于本意给社会所做的贡献,比那些口口声声说为公众谋幸福的人,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那么这是18世纪他在《国富论》里边的一句话。就是他的伟大发现,就是个人利益相互制约,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秩序,个人利益相互制约,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4e+@到了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又出现了马斯洛。那么他是属于心理学的第三思潮,进一步发现人的个人利益是多层次的,除了经济的利益物质的利益,或者生存的利益,那么还有得到安全、得到爱、得到尊重、归属感乃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又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所有的人跟动物不一样,人为什么一日千里的发展,那么动物界它还是始终停留在原来的样子呢,就是人有一个精神,有一个精神的世界。人本身除了物质的需求以外,有了一个精神的需求。而且对一人来讲他的幸福,物质是基础,而精神才是幸福的源泉,这就叫人的本性、人的规律。过去我们说为富不仁,当然少数人是有的,但是更多的人他往往物质得到一定满 7 足以后,他就要考虑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怎么样能够使自己这一生过得更有意义。请大家思考一下比尔盖茨的意义,他通过奋斗成为了世界首富,但退休后又将财富捐出,赚钱是实现了自我,捐钱则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他的这一举动我认为对于整个世界都是有启示意义的。这样一种价值观是市场经济逐渐逐渐产生的一种,导致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和完善。这种价值观又建立在人人都是平等的基础之上,在这个地方我为你服务,在另外一个地方你又在为我服务,所以这样彼此,所以它是一个社会机制,叫懂得承认个人利益。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并没有停留在自然科学或者少数科学家的范围,而是一种文化的形式,注入整个社会,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现代文化,就是包括两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而且呢,科学从理性的角度创立了人文观念,文学和艺术这种情感方面,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人类的灵魂之中。所以应该说科学、艺术、人文比翼双飞,那么人类才能够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 用一句话作总结:科学思想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科学给人以力量;而人文思想呢,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本来在我们人类精神世界当中,科学、艺术、人文,它是一个整体。那么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专业化了,艺术专业化了,人文专业化了,有时候往往反而把它割裂开来了。所以现在呢,我们就要提倡科学和人文的结合,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结合。这样呢,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完整,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科学它往往给人就是追求的一种真,人文给人是追求一种爱,就是我们能够懂得按规律办事,又懂得规律核心的问题,就是要使人类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这样一来呢,我们的社会就会走向美好的未来。 我们引述中科院发布的《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中的话为本课作结。宣言充分彰显了对“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精神”、“科学的道德准则”和“科学的社会责任”的探讨和强调。其中特别指出,科学之所以能够赢得社会声誉,并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主要归功于“科学共同体把追求真理、造福人类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并致力于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表述,实际上明确揭示了科学本身所包含的人文内容,并将其作为整个科学价值的最终体现。有人提出,要真正理解和体现科学理念的宣言,就应该着重弘扬人文情怀和哲学情怀,因为科学的终极价值便是人文价值,人类最高的人文情怀也便是哲学情怀。 第三课时: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一 、韦伯简介。 马克斯?韦伯 (1864—1920)德国著名的经济学、社会学家、哲学家。 1882年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 1883年在斯特拉斯堡服兵役一年 1884年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在柏林大学教授法律 1894任弗莱堡大学经济学教授 1896年转任海德堡大学政治科学教授 1897-1903年精神崩溃,停止一切教学、研究 1903年重返学术界 1910年参与创立德国社会学学会 1913年因社会学方法论之争退出德国社会学会 8 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卒 他对社会学在德国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的知识范围和学术研究视野非常广, 从经济、政治、法律、宗教、音乐等社会生活领域,到社会科学方法论,都有重要成果。 二、关于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背景:一战之后,战败国德国的君主制度随战争的失败而终结。从1917年到1919年这段时间, 德国社会和政治方面剧烈变动。在这个戏剧性而又极端重要的时期, 韦伯在慕尼黑对大学生作了几次演讲。其中《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这两篇是学院性最强的演讲。包括六个方面: (一)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 德国大学里学术人才机制存在着一种现象:机遇而不是才干起着主要作用。而这是自然的难以避免的事情。想要从事学术的年轻人, 必须对此有思想准备。(以学术为志业需要勇气) (二)学术工作中的机遇和灵感。 对科学的热情在任何地方都逼不出一项成果来,但热情是“灵感”的前提。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灵感,取决于机遇,也取决于“天赋”。而天赋是个性化的,在科学领地,个性是只有那些全心服膺他的学科要求的人才具备的。(以学术为志业需要热情和灵感) (三)理智化的过程。科学的进步是理智化(祛魅)过程最重要的部分。历史上人们曾经认为科学是 “通向真实存在之路”、“通向艺术的真实道路”、 “通向真正的自然之路”、 “通向真正的上帝之路”、 “通向真正的幸福之路”, 但都被历史一一否定。(以学术为志业需要理智) (四)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以科学为业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应当作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科学没有给我们答案。因为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对于终极意义,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对生命所持的终极态度,或是接受,或是拒绝。 (五)学术与政治。 大学课堂里没有政治的位置。真正的教师不在讲台上将任何一种政治态度强加于学生。因为讲台不是先知和煽动家应呆的地方, 他们应当到街上去向公众演说,到能批评的地方去说话。 (六)价值的多元性。 世界上不同的价值体系有着相互冲突的立场,因此“从学术上”为实践方面的立场作鼓吹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一名正直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教会学生承认那些对于他们的价值观而言“令人不舒服的”事实。(以学术为志业不鼓吹价值立场) (七)教师不应是领袖。 在100名教授中间, 至少有99名不能做行动领域或政治领域的 “领袖”。杰出学者并不具有领袖人物的素质。如果听任老师在课堂上扮演领袖的角色,情况将会很糟糕,因为大多数以领袖自居的人是最不具备这种角色能力的人。(以学术为志业应远离政治) (八)科学对信仰所能做的贡献。科学对现实的和个人的 “生命”的作用有:提供一些实用的技术知识;教会并训练人们的思维方法;帮助人们头脑清明。 作为 “职业”的科学,不是派发神圣价值和神启的通灵者或先知送来的神赐之物,而是通过专业化学科的操作,服务于有关自我和事实间关系的知识思考。在课堂里,唯有理智的正直诚实才是最有价值的美德。(以学术为志业需要专业训练) 三、本课文在整篇演讲中的地位 演讲澄清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对科学的作用的种种不切实际的企盼和误解, 正面指出科学价值在于让人们承认“事实”, 并服务于人们对自我和事实间关系的理性思考。这正是科 9 学的精髓:尊重事实, 尊重逻辑(理性)。 从第三部分到第七部分从不同方面阐述科学不解决的问题:通向艺术,通向上帝,通向幸福,通向自然,人生的终极意义,政治,特定的价值立场„„ 演讲澄清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对科学的作用的种种不切实际的企盼和误解, 正面指出科学价值在于让人们承认“事实”, 并服务于人们对自我和事实间关系的理性思考。这正是科学的精髓:尊重事实, 尊重逻辑(理性)。 从第三部分到第七部分从不同方面阐述科学不解决的问题:通向艺术,通向上帝,通向幸福,通向自然,人生的终极意义,政治,特定的价值立场„„ 四、导语,澄清几个概念。 1.“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的“科学”是什么意思, 科学1=自然科学 科学2=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科学3=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 演讲词标题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课文第三行“以科学为业” 课文第二部分提到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现代医学、艺 术科学、法理学、历史和文化科学。 2.“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 的“终极关怀”是什么意思, ultimate concern(ultimate,最终的,根本的,基本的) 我们对人类命运与归宿、痛苦与解脱、幸福与完善的思索,属于终极关怀,因为 这些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 终极关怀是人类超越生死的基本途径。 哲学是对世界的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 意识中合理化。 “生命”是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价值判断,“生命”的现实关怀是终极关怀的“逻辑”起点。 由现实关怀出发进而解决终极关怀问题,使人类的文明生生不息,得以形成哲学、宗教的文化形式。 五、导学,解答如下问题。思考如下问题: 1(“以科学为业的意义”指什么,科学研究本身能提供答案吗, 指的是:科学研究对于择业者的生活意义 科学(学术研究本身)不为“科学研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提供答案。 因为“学术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不是学术研究本身所要解决 的。 2(作者提出“科学是否有些用处”,是否意味着科学没有用处, 纯粹的科学研究不是为了我们研究者自身现实生活的目的而设置的。 3(科学“没有预设的前提”是什么意思, 学科基础、科学规律、学术法则都是科学研究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 科学是有预设的前提的。 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否有价值,虽然值得知道,却不能预知。 10 4(“这样的假设不能用科学方法来证实”中“这样的假设”指什么, 科学研究本身对于研究者自己有何意义。 5(“因其结构而有很大差别”中的“其”指什么, 科学研究(学术工作) 6.《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一文为了支持“科学本身不能证明它自己的价值”的观点, 举了哪些学科的例子作为论据, 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现代医学、艺术科学、历史和文化科学。 7(医学事业的矛盾体现在哪里, 医生天职是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但他维持病人的生命时,有可能在制造或延续 痛苦。 8(艺术品与上帝是否有关的问题为什么不是艺术科学所涉及的内容, 艺术学科的学术研究,只关注艺术品产生的条件; 不涉及艺术品是否应该产生。 9(历史文化科学如果不考虑文化现象的存在价值,那么它的价值在哪里, 在于研究者通过研究,参与文明人的共同体。 第四课时:发展视野下的人文精神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典籍里就有“人为万物之最灵最贵者”这样一种思想。在《尚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上》),天地是万物之母,而人则是万物之灵。先秦的儒家思想家荀子曾经把天地万物分成四类,他说:“水 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就是说水火有气但是没有生命,这是一类。“草木有生而无知”,就是说草木虽有生命,但它没有知识、没有智慧,这是第二类。第三类是禽兽,所谓“禽兽有知而无义”,就是说禽兽有认知方面的功能,但是它没有义。这里的“无义”实际上是指禽兽没有礼义廉耻所确立的伦常关系。第四类就是人了,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是什么都具备了,既有气又有生命,又有认知功能,还有礼义,所以是万物中最贵重的。不仅如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还被认为是直接参与到天地的变化中间去的。天地万物,如果没有人参与的话,那么这个天地的万物也是无序的。所以天地跟人并列为三,称为天地人三才。那么天地人各有什么样的功能呢,荀子曾经这样来讲,他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天有其时”,就是说天有四时的运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么地呢,地能提供各种各样的东西,使得生命能够延续,所以“地有其财”。人呢,人参与到天地中间去治理万物,使得万物有一个秩序,所以说“人有其治”。这一观念与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如出一辄。我们所认为的人文精神也是关注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也即通常所说的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人为万物之灵的观念有时已经被扭曲为人是世界的中心,人类高于自然万事万物、以人为尊它物贱等错误观念。我觉得今天的人文精神,应当发展为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辛弃疾有诗云: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鸟好弟兄。我以为这是古代文人最宽广的人文胸怀。人文胸怀可分为四个层次,一般文人只是觉得本族人的生命可贵,对异族生命却满不在乎,所谓对同志象春风般温暖,对敌人象秋风扫落叶一般凶狠,第二个层次是将异族生命也看作同等的人来尊重,李白、杜甫的一些反战诗中就有这样的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将对生 11 命的尊重推广到动物界,最高的层次则是推广到了植物界。一草一木真朋友是将草木当作与人同等的对象来描写的,这一点很了不起。今天走在我们的校园,或者走在公园里,总会看到草坪上树有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请绕道面行“、”小草微微笑,请君绕绕道“、“请脚下留青”之类提示话语,客观点说,相对上个世纪,请勿践踏草坪、践踏草坪罚款五十之类的话语,无论从行人还是管理者的文明素质与人文精神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稍微品味一下,这类告示还是将人看作凌驾万物之上的种群,小草是在乞求人类的施舍,比不上辛氏的诗句,将人与草木同等看待,平起平坐。我想,我们湖北经济学院哪一天用他的诗作告示,那时我们的人文境界就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湖北经济学院图书书馆里,我读过一篇最令人震憾的文章,大家也可以找来看看。在二楼英文库,有一本英语八级的训练题,第一篇阅读文章。讲的是有个FBI的特工,用植物还做实验,检测测谎仪的效果,他将探头夹在植物的叶上,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的运动情效忠,当他将开水倒在植物的根上,发现植物细胞运作并没有大的改变,但是当他想用开水去浇植物时,这个念头一闪,显微镜显示植物细胞就开始急烈无序地运动,特工非常惊讶,开始他以为只是偶然现象,后来他又重复了多次,每次当迫害植物的念头一闪时,植物的细胞就会感应到,细胞开始巨烈的运动。他被这个发现惊呆了,对任何生命从此多了一份尊重之情,以致他家院里的草坪都不忍心去修理。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谈,但绝非虚构,大家可以到图书馆找书看。如果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想可能从此心中多了一份悸动,在你决定抄捷径时,对脚下的草地多一份怜悯之情吧。 对于动物,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令世界不解的恶习:吃野生动物。非典期间,大家因为吃果子狸受到了惩罚,《小说月报》曾刊登过一篇小说,讲的是中国一些富豪流行吃猴脑,于是东北的农民捕猴成了一种职业。猴脑的吃法非常恶心和野蛮:将猴头固定在桌中央的一个小洞,用一种类似圆规的两脚刀具,在顶门定好圆心,团团一转,猴的颅骨便被切下一个盖子,揭起。然后就推来一个小车,车中有热勺,勺中有热油,据说勺的周围可看出烧得红红的~此时猴子正因颅骨的疼痛在“叽叽叽叽”地叫,脑髓正在随着血管的搏动一跳一跳,热油便灌入脑中,猴子便发出很惨烈很大声的一叫,便再也听不到声音,只是身体和四肢还会抽动——低级运动神经还没有完全死亡。然后用勺子伸进猴脑壳中只一搅,搅成一团糊状,什么调料都不要,开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对人类用酷刑是反人类的举动,伊拉克的萨达姆之所以被钉在人类的耻辱柱,原因之一就是在文明社会里,他还在用非常野蛮与残暴的方式统治人民。但是对动物的残忍就不是反文明、反人类吗,人真的需要那么骄傲愚妄吗, 《世说新语》中有个令人凄怆的故事。说有一只船过三峡,船工在山挖了一只小猴,扣在了船上,后来纤夫们又上路了,可是,一路上母猴在岸上哀鸣,随船追了上百里。船停下来的时候,母猴知道也斗不过人类,从悬崖上踏在船上,重重摔死,人们剖开其腹,只见肠已断成一断一断,每断只有寸许长。这就是后世肝肠寸断的由来。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一些把人感动涕下的动物世界彼此关爱的新闻。 例如,现代快报报导的一则新闻,9月4日凌晨,南京市江宁区的十字路,一辆疾驰的轿车压死了一只花猫,另一只花猫守在它的尸体前,不住地哀号,给它舔干净血迹。让围观市民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则关于猫的新闻描写的非常详细,夜里1点,在南京市江宁区广播电视大学附近一个十字路口,两只花猫正在嬉戏。正在附近吃夜宵的孙先生说,“听到嘎吱一声刹车响,我们再一看,就只剩下一只小猫了。”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所有的目击者动容。死去的猫身下血迹渐渐干涸,而它的同伴却迟迟不肯离去,一会儿舔舔同伴的尸体,一会儿昂起头对着夜空哀号几声,“那种叫声,我这辈子都没听过,太悲惨了,真的像哭一样。”动物的行为不禁让人想起报纸、网站上经常报道的人不如动物的新闻,譬如有些开车人有意或无意中把人撞倒 12 了,却来回碾压,直到此人死亡为止;上千上百的人挤到高楼下数小时,观看无法生存的人跳楼,甚至有人高声催促快点跳下来。 好莱坞电影《金刚》是少有的将人文关怀推及动物的佳作。一群探险家与纪录片导演出发前往一个靠近苏门达腊半岛的神秘小岛,准备在此寻找传说中名为“金刚”的大猩猩。抱着半信半疑态度前往的这群人,在抵达之后才发现原来传说中的“金刚”居然是真的。最终,“金刚”被当中一位金发美女吸引住,决定束手就擒。爱上金发美女的“金刚”被送回纽约,却成了被关在笼子里供人观赏的玩物。“当野兽看到美丽的面庞,他就停下了杀戮的手。从那一天起,他就等于死掉了”,这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它是为美人而死的。”这是影片《金刚》的最后一句台词。因此,我们无须“猜中了开头,没猜中结局”,因为情节早已是死死的设定好的。但金刚与安那种感情,绝对不是男女之间的简单爱恋,而是一种超越异族的亲近,一种原始而博大的爱。它带着安去最高的山上看美丽的夕阳,到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顶上去看晨曦。艳红的云彩,激起了生灵对美好的共鸣。当落日的余晖反射在哈德逊的水流上,一片潋滟的金色。只有阳光是共同的,让金刚想起在自己居住的洞穴上和安一起看的辉煌日落。“美丽的”,安缓缓对金刚吐出这个词。我想,金刚爱的就是世间的美丽,包括安,包括夕阳。这也是影片中充满了温暖的美感的唯一的两个镜头,和神秘岛周围的凄风苦雨以及丛林的晦暗截然不同。伴随着恬美悠扬的音乐,我们宁愿时间在那一刻静止。 金钢双饱经沧桑的眼睛,让所有的观众都试图从中解读出什么,比如美丽,比如真纯,无论是它看到的,还是我们看到的。正如男主角曾在片中说的那样:一切尽在不言中。最终的悲剧,在银幕上撕碎了这份美好,也正因这样,再度唤醒了我们冷漠的心灵和对美丽的追寻。这份凄美的感觉,将永远留在心间,经久难以释怀。 (播放《金钢》片断) 在网上看到一个发生在西藏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几位解放军战士闲来无事,请假去野地里采摘雪莲。行前,他们做了充分准备,水壶、于粮、药品,一应俱全。哪知转悠了一上午,也没发现雪莲的影子,几个人很是扫兴,正准备返回,仿佛是来提神助兴似的,一只小狼出现了。这只小狼的腿不知为何受了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小狼也发现了他们,想跑,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几位军人没想到竟然逮到了一只狼,也算不虚此行。然而当他们发现小狼受伤之后,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当即拿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为小狼细心地包扎。刚把这个不够专业的活干完,远远地就跑来一只老狼。不用说,它是来找孩子的。几位军人刹那间没了主意,烧香引鬼,救小狼竟然把老狼给招来了。大家都知道,老狼看见孩子在别人手里,一定会拼命的。军人虽然不怕死,但也不免惴惴然。无计可施之时,他们赶紧将小狼放了,然后若无其事地赶路。老狼将自己的孩子收到身边,并未立即投入战斗,而是不紧不慢地尾随着他们。几位军人想,老狼肯定是在选择下手的时机,反正我们有好几个人,对付一只狼不在话下。于是就保持着高度警惕,做好了与狼进行恶战的准备。然而老狼迟迟不下手,一直与他们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弄得几位更加忐忑不安。当走到一处悬崖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棵硕大的雪莲。军人们是为寻找雪莲出来的,这时却没有一点要去摘那棵雪莲的心思,老狼在后面盯着呢~况且,那雪莲长的地方太陡峭,根本上不去。正想着,只见那只老狼一个飞跃,众人还没缓过神来,老狼已经将那雪莲叼在了嘴里~ 老狼将雪莲往地上一放,带着孩子往回走了。 都说狼是凶残的,然而我从这只老狼的身上,分明看到了狼其实也有善良的心地。我们常把有良心、有善心说成是“人性”,好像这种东西只有自称为“高级动物”的人才配承担似的。岂不知,这种“善心”其实是一种“动物性”,世间的大多数动物,都有一种向善之心、报恩之心,只不过我们人类不去注意,不去研究罢了,反而把这种共有性强夺过来,反正动物们也不会和人类辩论,摇身一变就成了人类独有的美德。 13 除了关注人与植物、动物之外,人文精神也应该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电影《变形金钢》让你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想象力和高科技,但同样令人佩服的是,美国人对于机器世界的关注,对于人类与机器世界伦理与情感的关注,电影里的汽车,不仅能变形,还有着人类的情感,正义、勇敢、智慧、热情,人类与汽车人的联手,最终战胜了霸天虎,正义得以胜利,和平和幸福得以再次降临。科技观念与人文精神在这部影片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现在我们可以对课前的三个问题作出回答了。(师生互动,播放《变形金钢》片断结束) 14
本文档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ァ】,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161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10-28
浏览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