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特点

举报
开通vip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特点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一、古希腊音乐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渊源。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科学、建筑、美术和戏剧一样,音乐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很少,但是丰富的文字记述和雕刻向人们描绘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风貌。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人们。 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色雷斯的歌手奥尔...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特点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一、古希腊音乐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渊源。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科学、建筑、美术和戏剧一样,音乐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很少,但是丰富的文字记述和雕刻向人们描绘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风貌。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人们。 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尤丽狄茜,后又得而复失。这个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特征,它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 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Lyre),又称诗琴。神话中的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在龟壳上蒙上牛皮,支起两只羚羊角,架横木拉起琴弦便发明了里拉琴。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中,里拉琴一直成为音乐的象征。里拉琴后来演变成形状较大的基萨拉琴(Kithars)。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Aulos),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里拉琴多用于独唱伴奏,史诗弹唱,它是祭祀仪式中的主要乐器。而在崇拜酒神的仪式中,及后来的酒神合唱和雅典悲剧合唱中,阿夫洛斯都是重要乐器。在西方现代文化观念中,里拉琴和崇拜的音乐与阿夫洛斯和崇拜酒神的音乐,已成为相互对立性格的两大类音乐的象征。前者平静而节制,后者狂喜、放纵。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音乐的论述,对于西方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毕达哥拉斯把音乐的音程与节奏的和谐与宇宙星际的和谐和秩序相联系,因而把音乐纳入他以抽象的数为万物之源的理论中。然而他对弦长比例与音乐和谐关系的探讨已经带有科学的萌芽。另外两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则以论述音乐的社会、道德作用而著称。 二、古罗马音乐 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古罗马的版图囊括了欧、亚、非的大片领土,先后征服了古希腊及小亚细亚的一些古国。罗马征服者将征服的大量塑像、浮雕和作为奴隶的舞蹈音乐艺人输入罗马。罗马人吸收同化于古希腊及希腊化东方的音乐文化。公元一、二世纪形成了古希腊——古罗马音乐盛期。 在古罗马的宗教仪式中音乐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崇拜古罗马战神、军神——玛尔斯(Mars)的仪式中,12名贵族组成的塞利(Salii)祭司团跳武士的舞蹈并歌唱。在小亚细亚传入的母神(Cybele)、女神(Isis)的崇拜仪式中音乐都是不可缺少的。 古罗马骨制的蒂比管(Tibia)是古希腊阿夫洛斯管的变体,它在宗教仪式和戏剧音乐中广泛使用。古罗马人认为,它可以驱除邪恶唤起慈善的神性。蒂比管演奏者在社会上颇有地位。古罗马人尚武,军乐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较大型的铜管乐器,如:直筒喇叭口的大号(Tuba)和G字型的库努(Cornu)。 1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古罗马盛期,有许多关于音乐节日、比赛等的记述。音乐具有娱乐倾向,许多皇帝是音乐保护人,其中尼禄甚至希望自己有一个音乐家的名声。 中世纪 西亚迁至北欧的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的“民族流动”最终导致公元4、5世纪的入侵。公元378年西哥特人憎恨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压迫,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几经战乱后,公元476年最后一个西罗马皇帝被废除,标志欧州封建社会的开始。 日耳曼人文化落后,知识浅陋,不懂任何艺术。公元6、7世纪,西欧大部分地区倒退至落后时代,异族的国王们完全没有能力管理他们篡取的权力。然而当西欧社会一派凋敝的时候,基督教却在向着它的巅峰发展。自从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基督教的活动由地下转为公开,它很快战胜了其他竞争的宗教,于380——392年间被认为是罗马帝国唯一的合法信仰。灭亡了西罗马的日耳曼人已皈依了基督教。西欧封建社会初期王权分散而弱小的时候,基督教却由于教皇统治的兴起权力日益集中强大。 一、基督教与中世纪音乐 在西方文明史上,“中世纪”一词意指欧州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公元5世纪以后的近一千年的漫长时间。尽管人类处于蒙昧状态,科学文化发展缓慢,但是中世纪也并非一片黑暗。伴随着9世纪加洛林文艺复兴,欧洲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文化复兴,11、12、13三个世纪,精神文化出现了新的发展。 基督教的统治深深地影响着中世纪艺术的发展。中世纪早期(约至1000年)病态的禁欲主义和对现世的蔑视,扼杀了艺术的人文精神,绘画和雕塑对人的描绘是虚拟的,音乐追求客观彼岸的风格。然而从西方音乐的历史的角度看,教会对于音乐的一贯重视,对于教仪音乐的统一作出的努力,对音乐发展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这些都明显促进了中世纪欧洲音乐的发展,也使音乐资料能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 二、格里高利圣咏 早期教会音乐受到古希腊、希伯莱特别是叙利亚音乐的影响。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又名君士坦丁堡,现称伊斯坦布尔),395年建立东罗马帝国。1054年它的教会与罗马基督教分裂,更名东正教罗马教会称为天主教。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占领,拜占庭一直是欧洲幸存的古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融合发展的中心地。叙利亚赞美诗的歌唱方法和赞美歌的运用,都是从拜占庭,经过米兰传入西欧。拜占庭还对完善教会调式体系起了重要作用。在西方,米兰的圣?;安布罗斯最早将叙利亚应答赞美诗的歌唱介绍到西方。安布罗斯编定的圣歌对法国、西班牙和罗马产生影响。 宗教音乐的发展与统治有赖于教仪音乐的统一,几代人的努力之后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在位)统一了宗教教仪圣咏,编定了教仪歌2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音乐,拉丁文词,节奏自由,男声歌唱。它成为唯一能在教堂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仪式中使用的音乐。 公元8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开始强盛起来,国王加洛林斯马格努斯通过征服战争成为西、中欧的统治者。公元800年圣诞节,他访问罗马,被教皇加冕为查里曼大帝,成为中世纪罗马帝国的领袖。他把当时最卓越的学者请入宫中,整理、抄写古集,形成中世纪一个短暂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查里曼热心宗教事务,他推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罗马弥撒仪式和音乐,促进了格里高利圣咏在欧洲的传播。现存的最早的圣咏有约11至13世纪的旧罗马本(Old Roman versions)和查里曼时代整理与编辑的大量抄本。 作为中世纪的主体音乐,格里高利圣咏在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公元11世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宗教音乐基本统一。公元16世纪以前欧洲大量音乐作品都与圣咏相联系。尽管中世纪后期格里高利圣咏宗教功能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减弱,然而它所形成的音乐文化传统影响是深远的。 格里高利圣咏的词有取自圣经的,也有不是圣经的;有散文体的,也有诗歌体的。演唱方式有对唱式的(antiphonal,两组合唱互相交替演唱)、应答式的(领唱与合唱交替)和独唱或者齐唱的。在音乐与词的关系上有三种类型:(1)音节风格。一个拉丁语音节对一个音,多为宣叙性音调。(2)花唱风格。在一个音节上有长拖腔的。如弥撒中的垂怜经和阿莱路亚,后者为宗教欢呼歌,在歌中仅有的阿莱路亚一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往往有很长的拖腔。它是圣咏中音乐最富创造性的一种类型。(3)介于前两种之间的音组风格。 格里高利圣咏的调式有八种类型,多里亚、弗里基亚、利地亚、混合利地亚四种正格调式,以及它们分别派生出的四种变格调式,名称借用了古希腊调式,但与古希腊调式根本不同。 格里高利圣咏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演唱和应答演唱。 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根据歌词与歌声的结合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音节式——一字对一音;纽姆式——一字对一个多音;花唱式——一字对若干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 特征: 1、情绪:情绪肃穆、超脱,采用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排斥人世激情。 2、旋律:音调平缓,以级进、三度进行为主,是歌唱性的,音域经常控制在比较狭窄范围内,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有着密切关系。 3、节奏:自由而五固定节拍,一招歌词韵律长短抑扬而定。 4、织体:和希腊音乐一样,单声部音乐。而无明显节拍、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5、歌词:一拉丁文为歌词,歌词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 6、演唱方式:大致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四种。 3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7、较固定的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 8、调式体系:教会调式。 三、中世纪音乐教育和记谱法 中世纪主要的教育机构是寺院。中世纪大部分书籍是僧侣们写的。他们抄录古代的手稿,维持着中世纪早期就有的绝大多数学校与图书馆,和几乎所有的医院。僧侣们需要学习的七门课程被称为七艺。前三艺文法、修辞和逻辑被认为是知识的钥匙,后四艺包括的内容更实际——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圣托玛、达坎(1225—1274)甚至把音乐称为“七艺之冠”、“最高尚的现代科学”。中世纪把音乐看作是一种理性的学科,更甚于想象或感性的产物。中世纪著名音乐理论家伯伊修斯把音乐分为三类:(1)宇宙的音乐。研究音乐与星座,季节相互的对应关系。 (2)人类的音乐。与前者相对,是存在于人体的微观的秩序,它研究人体的比例及身心和谐与音乐的关系。 (3)乐器的音乐。指实践的音乐,包括如以张力发出音响的弦乐器,吹奏发声的管乐器和水风琴,以及敲击发声的打击乐器三类。 五、复调音乐的兴起 与哥特式的建筑以及绘画中透视科学几乎同时出现的,是在听觉上有立体空间感的音乐风格——复调音乐。 西方最早的有记载的复调音乐出现于9世纪末,称为奥尔加农(Organum),它是在格里高利圣咏下方一音对一音地加上一个平行四或五度的声部。12世纪又出现的一种华丽的奥尔加农(florid organum),圣咏的音符被拖得很长,在每一个圣咏音符的上方可以对许多音符,形成一个花唱的装饰性的歌调。其中被称为固定旋律(tenor)的圣咏旋律已很难辨认,而吸引人的是上方的花唱的歌调。 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以巴黎为中心的一些大教堂,兴起了一个复调音乐流派——巴黎圣母院乐派(Notre DameSchool)在一个多世纪里影响了西欧音乐的发展。其中两位有记载的著名音乐家是雷翁南(Lé eonin, 1159—1201)和佩罗坦(Perotinus,1170—1236)。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有重要意义的复调音乐风格类型是狄斯康特(discantus),花圣咏的上方加一个有反行的曲调,两个声部注意音对音的节奏对应关系。它不仅具有复调创作思维,而且促进节拍记谱的出现。雷翁南创作大量二声部的奥尔加农,其中华丽奥尔加农与有清晰节奏记谱狄斯康特的段落交替出现。佩罗坦的奥尔加农发展至三或四个声部,狄斯康特写法更为成熟。 这一时期另外两种复调音乐形式是孔杜克图斯(conduc- tus)和经文歌(motet)孔杜克图斯为三个声部,是在一个自由创作的旋律上方加两个对位声部,它已是一种完全创作的复调音乐。经文歌原是一种用于天主教祈祷仪式的拉丁语词的复调音乐,低声采用圣咏固定旋律。然而后来演变出的法国经文歌,上两个声部是用风俗性法语歌词,与圣咏的拉丁语宗教歌词风马牛不相及地并置在一起。 12、13世纪欧洲的复调音乐发展虽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已对欧洲音乐风格发展形成奠定了基础。巴黎圣母院乐派之后的几个世纪中,复调音乐一直得到延续,4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致使复调思维获得高度发展。复调音乐必须把几条旋律线协调统一在一起,这也导致了节拍的出现。 中世纪有哪些复调形式, 1、奥尔加农:最早的复调形式,以格里高利圣咏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也叫平行奥尔加农。 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是以圣咏为基础,所不同的是,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后两个声部开始平行进行,结束于同音。 华丽奥尔加农:大约十二世纪左右,奥尔加农声部由原来的下声部转向上声部,音符增多,与低声部格里高利圣咏构成了多音对一音的关系,具有流动性,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 2、狄斯康特:在十二或十三世纪初,兴起一种新的复调形式,定旋律声部和对位声部以反向进行为主,是一音对一音的演唱风格,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机型式的松散的结构有很大区别。 3、孔杜克图斯:收到世俗音乐,特别是游吟诗人歌曲的影响,从十二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教会音乐中出现了分节歌式的歌曲体裁——孔杜克图斯。到了十三世纪上半叶,形成崭新的复调形式。孔杜克图斯的定弦是新创的,用狄斯康特风格写成,各声部基本上按照统一的节奏进行,类似于后来的主调和声风格。歌词大量是诗歌体的,内容常与时事政治有关,不受礼拜仪式的约束,音乐富于活力,逐渐走向世俗化。 4、经文歌:十三世纪一种重要的复调体裁,由克劳苏拉演变而来。克劳苏拉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在特定情况下用来替换礼拜仪式中圣咏的单声片段或复调乐段,一般加在花唱式奥尔加农中间。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声部本来是无歌词的,后来有人添加了歌词,这种上声部有歌词的克劳苏拉便成了经文歌。所谓经文歌就是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六、游吟诗人 中世纪后期除拉丁文学外,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等方言文学日渐普遍。12世纪以前方言文学都以英雄史诗形式出现,如法国的《罗兰之歌》,日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和西班牙的《熙德》。这些史诗的主题是英雄主义、荣誉和忠诚。骑士的最高理想是为封建领主在战场上建立功勋。12、13世纪由于文化的进步以及撒拉逊文明的影响,骑士文学出现了新的思想、行为准则。发源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吟诗人(troubadour)的歌曲是这时期骑士文学和音乐的主要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游吟诗人的艺术是封建贵族阶层的一种世俗艺术,他们既是诗人又是作曲者,有的还自己演唱。游吟诗人歌曲除了战争内容、日常风格生活内容以外,大多的是爱情歌曲。一度被僧侣和教会著作家视为罪恶化身的妇女成为骑士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颂扬的对象。游吟诗人对封建宫廷中妇女的爱情带有崇高、神秘感,以致成为一种崇拜。法国南部留存下的2600首游吟诗和260多首游吟诗人歌曲,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nvere),留存下2130首诗和1420首游吟诗人歌曲。 5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七、新艺术 西方音乐史“新艺术”(Ars nova)一词一般指“14世纪的复调音乐,与意指13世纪的复调音乐的“古艺术”(Ars An-tiqua)相对而言。法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维特里(1291-1361)在一篇题为《新艺术》的论文中,虽然主要阐明的是一种新的记谱法,然而这种记谱法与新的音乐表现有直接的关系。 教会一直把音乐视为它的附属物,使它为教仪所用;从早期教父们开始,音乐也被看作是一种科学。然而在游吟诗人艺术的冲击下,宗教音乐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动摇。音乐作为艺术的观念在萌动着。法国新艺术时期的主要代表玛受(Guillaume de Machaut, 1290—1377)先后担任神职和廷臣。他创作了宗教音乐作品,也创作了大量的世俗的音乐作品。他不仅是有才能的作曲家也是出色的诗人。他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指出:真正的歌和诗只能出自于心灵。玛受的经文歌更加世俗化。他把宗教的复调技巧,用于世俗体裁的维勒莱(virelai)、回旋曲(rondeaux)和叙事曲(ballade)。他的音乐探索了偶数节拍的新的音乐表现方法。他还是人们所知的第一个写了完整的弥撒曲——《圣母弥撒曲》的作曲家。 14世纪的意大利(trecento)与法国不同。意大利没有经历法国那种复调发展时期,记谱的方法也落后于法国。意大利文化中心地弗罗伦萨的三种世俗音乐体裁反映出14世纪意大利音乐少学究刻板,多世俗生活情趣的面貌。 牧歌(madrigal)是以抒情、田园、爱情或讽刺诗谱写的二声部歌曲。猎歌(caccia)词受猎诗的影响,生动描绘狩猎生活。三个声部中,上两声部为卡农式模仿,下声部是较自由、节奏缓慢的乐器声部。叙事曲(ballata)是由民间单声舞蹈歌曲演变而来的二或三声部的声乐曲。兰第尼(landini,1325—97)虽然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但他在音乐和诗歌创作、音乐理论和演奏方面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使他成为这一时期意大利重要的音乐家。 (1)法国马肖:法国新艺术最著名且最具代表性人物,诗人兼音乐家。他主张音乐应该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他的创作中,既运用宗教音乐的复调技巧,将单音的游吟歌调提高为多生的浮雕音乐,又将世俗音乐的活力注入宗教体裁的作品。将经文歌用法国歌谣曲的曲调来代替圣咏,调式运用升高七级的导音,以导音来进一步加强主音的倾向,从而增加旋律的表现力。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中世纪法国音乐的全部成果,为即将诞生的尼德兰乐派奠定了基础。 作品:四声部的《弥撒曲》,回旋歌《美好和慈祥的面容》。 (2)意大利兰第尼:所使用得终止式在和声历史上被称为“兰第尼终止”。 八、文艺复兴 (一)主要流派 1、勃艮第乐派:全盛时期的重要作曲家有杜费、班舒瓦。特征:(1)三声部的复调乐曲较常见;(2)旋律和节奏的发展集中在高声部;(3)旋律的进行常以三度音程进行;(4)假低音的技巧(即三度和六度的平行进行)常被采用;(5)乐曲的各声6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部常用和弦法处理,而不常用对位化处理;(6)兰第尼终止式更为普遍地采用;(7)少用固定调作为持续调。 2、法—佛莱芒乐派(尼德兰乐派):著名作曲家有奥克亥姆、奥布瑞赫、约斯堪、拉索。这个乐派创立了一种新的复调风格:复调的每一声部旋律都有相同的重要性,以及爱好丰满的音响、简单的和声的功能和流畅的节奏。常带有宗教色彩。这个时期传统势力与伴随寻求人文主义而生的新事物在和弦进行风格、半音体系、音型主义、复合唱等方面有对抗。 3、罗马乐派:最早代表作曲家有高斯登索?菲斯大、乔凡尼?阿尼穆契亚、帕勒斯特里那。帕勒斯特里那的风格特点:歌词不再为复杂的声部进行所掩盖,各个声部都有清晰的表现,声部进行得平稳流畅、和谐清晰,避免不协和音程的交错,没有尖锐的不协和音,词曲原则是一词一音,形成一种崇高、诗意的所谓“帕勒斯特里那风格”。他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通过深入的探索,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他的无伴奏合唱为后来的宗教音乐创作提供了新的榜样。 4、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乔凡尼?加布里埃利。作曲风格:喜爱写经文歌,其对位法的处理是吸收了法—佛莱芒乐派和罗马乐派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声部的处理上更趋于自由,最为突出的是他的主题发展常打破各种约束,从音乐本身去发展旋律,来同歌词内容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声乐与器乐的结合上,他大胆地确定了在管弦乐音响效果下协奏的新风格,常产生震人心魂的音乐效果。 从14世纪开始,中世纪的封建主义社会政治制度,骑士制度,教皇统治的权威都逐渐地衰落,哥特艺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文明的时代被称为文艺复兴(西方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约指1430年——1600年的时期)。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通常是指14世纪人们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重新发生兴趣,或是指漫长的中世纪之后的文化繁荣运动。1393年君士坦丁堡的一位著名学者曼纽尔?;克莱索洛拉斯出使威尼斯,请求西方支援拜占庭帝国对土耳其人的战争。作为希腊古代文化的使者,他立即受到意大利人的称颂,被挽留在佛罗伦萨大学教授古典文化,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占后,大批希腊学者逃往意大利。然而文艺复兴人的对古典文化的热情并非突然产生,早在中世纪后期,西塞罗、维吉尔、塞内加和亚里士多德就已是文学家,甚至大教堂寺院学校中的崇敬的对象。文艺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对古典文化长期向往而达到的高潮。 古典著作中对人的重视,古典雕塑对人各部分比例和面貌的忠实表现,古典悲剧中人与命运的斗争,这些都启发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者不接受专门研究神学和逻辑学的经院哲学,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艺术中以优美流畅的风格表现人性中的美感。 然而宗教的统治并不是很快消退的,文艺复兴的大量艺术作品仍然是宗教题材。但是艺术家们在宗教作品中融入了世俗的形象和情感。他们同时也创作出许多世俗内容的作品。在他们看来,人生与来世同样是吸引人的,表达情感享受欢乐不再被认为是邪恶。他们力图使作品为人所理解,也为上帝所接受。 7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文艺复兴精神在音乐中的表现,与直接受到古典作品启发的文学、绘画和雕塑相比,要来得迟缓。音乐家仍然要在教堂中受到训练,并服务于教会或宫廷。但是世俗音乐的价值已为人们所认识。音乐不再仅仅作为宗教仪式的附属品,它同时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九、勃艮弟乐派和法国——佛兰芒乐派 从15世纪早期到16世纪中叶,欧洲大陆北部的低地区形成了一个对欧洲文艺复兴音乐风格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流派。他们由勃艮第乐派和两代法国——佛兰芒乐派延续发展而成。 勃艮弟乐派在包括比利时、荷兰和法国东北部的勃艮第公爵领地内兴起,位于第戍的宫廷是当时西欧的文化中心,这一乐派的主要音乐家是杜费(Guillanme Dufay,1400—1474)和班舒瓦(Gilles Binchois,1400—1460)。 勃艮第乐派抛弃了中世纪后期巴黎音乐家刻板僵硬的复调音乐风格。他们吸取了英国邓斯泰伯尔和意大利音乐的因素,与法国复调传统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种自然、柔和、明亮的音乐。三度音程成为主要的旋律音程,作品有明确的旋律和鲜明的节奏而不是过去那种漫无中心的状态。弥撒曲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型的复调声乐套曲,它既具有宗教仪式的功能,又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智慧。玛受是对弥撒曲早期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作曲家。他有的弥撒曲以世俗歌曲为主旋律,并以世俗歌名命名。杜费的经文歌各声部不再是各唱各的词,而是上两声部统一的拉丁语词,下声部为乐器而不再用定旋律。班舒瓦创作的世俗歌谣曲旋律优美清晰、色彩明亮。 继勃艮第乐派之后,15世纪下半叶活跃于欧洲的是法国佛兰芒乐派。他们活动的地区是当时尼德兰南部的省份佛兰芒和法国北部。 奥克冈(Johannes Ockeghem, 1430—1495)是男低音歌唱家、作曲家和著名音乐教师。他的弥撒曲和经文歌重视低音声部,音响丰满而各声部连绵不断,使音乐气质更接近格里高利圣咏。同一代人的奥布雷赫特(Jacob Obrecht, 1452—1505)的音乐却是不同的另一种风格。他的创作明显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世俗音乐的影响,音乐主题较鲜明,乐曲结构较清晰。 奥克冈的学生若斯坎(Josquin des Pres,1450—1521)是第二代佛兰芒乐派的代表。他的音乐中明显地表现出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创作有18首弥撒曲、87首经文歌、72首世俗歌曲。马丁?;路德称“他是音符的主人。他能随心所欲地运用音符;而别的作曲家只能听凭音符指使”。他的前辈们多关注解决对位法的技巧问题,而若斯埃则在歌词内容表现的更高层次上运用技巧。以一种自由的连续不断的主题模仿的手法,使乐思得到富于想象力的发展。他被认为是“在迷蒙的历史中显现出来的第一位个性完满的作曲家”。 十、宗教改革与音乐 8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后期发生的一场宗教运动。1517年发生的新教革命,结果使欧洲北部大多数国家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与前者相对应的是大约于1560年达到高峰的天主教改革。由于新旧双方对于教仪音乐的重视,改革推动了欧洲宗教音乐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天主教会腐败的日益严重,教皇利奥十世竟出售两千多个教会职务,教会还出售宗教特许和赦罪券,因而激起人民的不满。此外欧洲民族精神的增长和对中世纪后期形成的神学体系的反叛都促成这场改革运动。1517年德国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起草的95条论纲,张贴在城堡教堂的大门上,并印送其他城市,攻击贩卖赦罪券的行为,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路德1520年被罗马教廷逐出教会。但是他被日耳曼人拥戴为领袖,致力于建立一个独立的日耳曼教会。 路德是一个十分有修养的音乐爱好者,能歌唱,懂得些作曲技巧。他还是若斯坎音乐的崇拜者。他深信音乐的教育和道德作用。他把《圣经》译成德文,认为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同样,他认为教仪音乐应感染信徒,或由信徒直接参与。他在新教音乐中部分地保留了天主教的音乐和其中的拉丁词,同时他又主持创造出有时代特点和民族气息的德语词的众赞歌(又译新教圣咏),新教众赞歌最初只是单声部的,被作曲家按文艺复兴的流行方式写成复调音乐。16世纪下半叶,演变旋律置于高声部的四部和声的众赞歌,它符合了路德的音乐要易于被人们理解的原则。路德打破音乐在宗教与世俗之间的绝对界限,将大量优秀的世俗曲调融入宗教音乐,使新教音乐在以后很长时间的发展中,保持着与民众的联系,因而具有生命力。他的所提倡的普遍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德意志后几个世纪音乐文化的繁荣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新教改革时期,天主教为了纯洁教会,遏止新教的发展,也进行了改革,这一运动也称为“反宗教改革”。罗马天主教会整顿教廷,铲除弊端,恢复早已废弃的宗教裁判所,制定“禁书索引”,检查书籍,防止异端思想侵蚀。1545年至1563年间教皇保罗三世于特兰托城召开过几次会议,重申天主教信仰的教义。会上批评了许多音乐家对宗教音乐采取不虔诚的态度,过多采用了世俗音乐,破坏了教堂音乐的纯洁性。复杂的复调对位使歌词难以听清,弥撒曲达不到真正的宗教目的。极端的意见甚至要废除复调,恢复格里高利圣咏式的单声音乐。 帕莱斯特里纳和拉絮斯 帕莱斯特里纳(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1525—1594)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拉絮斯(Orlande de Lassus,1532—1594)是16世纪后半叶与帕勒斯特里纳齐名的另一位重要作曲家,法国——佛兰芒乐派的传统在他的音乐中达到了顶峰。他生于9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及作曲家 佛兰芒的蒙斯城,足迹遍及意大利、法国、英国,1556年后的大部分生涯服务于慕尼黑巴伐利亚公爵的宫廷。他的两千多首作品广泛包容了欧洲各国、各地区的音乐体裁风格。宗教体裁的作品中,大量的经文歌内容丰富,《忏悔诗篇》也是名作。世俗作品中,法国歌谣、德国歌曲和意大利的维拉内拉为各国音乐家所叹服。与帕莱斯特里纳音乐的静穆和超脱相比,拉絮斯的音乐更为生动和富于情感,更带有动态的气质。 10
本文档为【巴洛克时期之前的音乐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4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