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转载 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

转载 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

举报
开通vip

转载 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转载 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 原文地址: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作者:涉浦寒烟一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师事萧颖士,为门人冠。刘晏管盐铁,表主 运湖南,至云安,杨惠琳反,驰客劫之曰:"归我金币,可缓死。"叔伦曰:" 身可杀,财不可夺。"乃舍之。嗣曹王皋领湖南、江西,表在幕府。皋讨李希烈, 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民岁争溉灌,为作均水法,俗便利之。耕饷岁广, 狱无系囚。俄即真。期年,诏书褒美,封谯县男,加金紫服。齐映、刘滋执政, 叔伦劝以"屯难未靖,安之者莫先于兵,兵所藉者食,故金谷之司不轻易人。天 下州...

转载 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
转载 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 原文地址: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作者:涉浦寒烟一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师事萧颖士,为门人冠。刘晏管盐铁,表主 运湖南,至云安,杨惠琳反,驰客劫之曰:"归我金币,可缓死。"叔伦曰:" 身可杀,财不可夺。"乃舍之。嗣曹王皋领湖南、江西,表在幕府。皋讨李希烈, 留叔伦领府事,试守抚州刺史。民岁争溉灌,为作均水法,俗便利之。耕饷岁广, 狱无系囚。俄即真。期年,诏书褒美,封谯县男,加金紫服。齐映、刘滋执政, 叔伦劝以"屯难未靖,安之者莫先于兵,兵所藉者食,故金谷之司不轻易人。天 下州县有上、中、下,紧、望、雄、辅者,有司铨拟,皆便所私,此非为官择人、 为人求治之术。其尤切者,县令、录事参军事,此二者,宜出中书、门下,无计 资序限,远近高卑,一以殿最升降,则人知劝。"映等重其言。迁容管经略使, 绥徕夷落,威名流闻。其治清明仁恕,多方略,故所至称最。德宗尝赋《中和节 诗》,遣使者宠赐。代还,卒于道,年五十八。录自新唐书本传 二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既是唐代的一名政绩卓异的官吏,又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伯(大诗人)。金坛城西乡南瑶(南窑)村人,小时跟随身为学者的父亲刻苦攻读,稍大一点便拜著名文学家萧颖士为老师。他记性好,悟性高," 。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他随亲友逃难到江西鄱阳。一诸子百家过目不忘" 路上哀鸿遍野的惨景,引起他心弦的极大震颤,促使他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诗篇。765年考中进士。766年到户部尚书诸盐铁使刘晏幕下任职,很受刘晏赏识,刘常对人说:"博访群伦,揖对宾客,无如戴叔伦"。三年后由刘晏举荐,戴叔伦做了湖南转运留后,在从四川涪州押运钱粮回湖南的路上,遭到了泸州刺史杨子林叛军的抢劫。戴叔伦大义凛然育斥叛军,骂得叛军无话回答,羞惭而退。 780年,戴叔伦到浙江东阳当县令,他一到任便抑制权贵,关心百姓,勉励栽桑养蚕。把盗贼扰民、地荒民困的东阳治理得士民富庶,社会安定。787年戴叔伦调任江西抚州刺史。抚州地方多年来不断发生百姓为争水灌溉而斗殴仇杀的事,戴叔伦实行"均水法",解决了矛盾,平息了冲突,使得抚州一时民风淳清,狱无犯人。朝廷表彰了他的卓著政绩,封他为"谯县男",加"紫金服"(三品以上的官服)。由于他施行"均水法"而削除了权贵豪富伞的部分特权,曹到抚州豪强奸佞的诬陷而蒙冤下狱。因士民竭力保释,才得出狱归隐家乡。一年后又被唐德宗诏为广西容州刺史。戴叔伦抱着济时之志,为民操劳,又无端遭诬加害。到此时,他已经是一身染病,满心创伤了,却还要远涉他乡,漂泊为官。尽管朝廷对他又加封了"御史中丞"、"容管经略史"等头衔,他实在已力不从心了。这年4月他向朝廷请求让他归隐道观,6月13日在返回家乡的途中客卒在成都北面的清远峡。第二年正月安葬于家乡金坛城南郊。后人曾为他建立了"诗伯夜台"(即大诗人之墓)碑。有《戴叔伦诗集》传世。他的诗现实意义很强,抒情婉转真挚,词清句丽。他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强调诗应该有余味远韵。这对后来神韵派的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说字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大历时,曾应刘晏之召,在其盐铁转运使府中任职。建中元年(780),任东阳县令。此后几年,在唐宗室李皋的湖南观察使、江西节度使幕中。后任抚州刺史。贞元四年(788),改任容州刺史,兼容管经略使,在任上去世。他在任地方官期间,较能关心农业生产,史称"清明仁恕",有一定的治绩。 在大历、贞元间的诗人中,戴叔伦诗是以反映当时农村生活见长的。《女耕田行》写封建压迫下妇女从事田间劳动的艰苦情况;《边城曲》写兵士远戍边城之苦,并以都城长安的豪华生活相对比;《屯田词》表现了诗人对处于苛 即事名篇",采取七言歌重压迫和剥削之下的劳动者的同情。这些作品,大多" 行的形式,可以看作白居易所提倡的新乐府体的先导。五律《除夜宿石头驿》等,则情景交融,真挚动人,颇为历来传诵。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曾援引过戴叔伦论诗的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对宋、明以后主张神韵、性灵的诗人产生过影响。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戴叔伦《述藁》10卷,已佚。《全唐诗》录其诗2卷,其中有别人之作羼入者。《全唐文》录其文两篇。今人蒋寅编有《戴叔伦诗集校注》。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及《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三戴叔伦墓 在金坛城区金坛米厂内。戴叔伦(732-789),唐诗人,金坛人。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存诗百余首,明人辑为《戴叔伦集》。墓碑由翰林学士梁肃撰。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知县张翰冲题其墓碑曰"诗伯夜台"。现墓已毁,诗伯夜台"题碑尚存,今已移置戴王府。 四戴叔伦(公元732-789):字幼公号玉屏,硕公第六世孙,戴氏迁金坛(金沙)城西乡南窑村始祖。谯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叔伦童年侍父苦读,稍长拜著名文学家萧颖士为师。"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曾以"文学政事见称萧门","门为人冠"。大历元年(766)左右,为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建中元年(780),出任浙江东阳令,他抑权豪,劝农桑,民赖富庶,政通讼简,奏课为浙东最。贞元元年(785),任抚州刺史。贞元四年,归隐故里,不久被德宗诏为广西容州刺史。贞元五年正月抵容州,加御史中丞,官终容管经略使。六月十三日在返回途中客死清远峡。翌年正月返葬金坛城南郊。叔伦工诗,尤擅五律,书法亦笔画疏瘦,婉丽劲疾,不在唐诸子下,其诗以反映当时农村生活见长。如〈〈女耕田行〉〉、〈〈边城曲〉〉、〈〈屯田词〉〉等,大多即事名篇,采用七言歌行的形式,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导。他论述诗境的一些名言,"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等,对 明代以后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影响。〈〈新唐书.艺文志〉〉录其〈〈述藁〉〉10卷,已佚。〈〈全唐诗〉〉录其诗2卷300余首,〈〈全唐文〉〉录其文2篇。 叔伦初娶永州长京兆韦采之女,韦氏逝后继娶侍御史博陵崔殷之女。二位夫人均贤淑闻名。(注:崔氏博陵之旺族,刘禹锡刘氏也博陵之旺族。刘禹锡虽然年纪比叔伦小,但成名甚早。因此戴、刘二人相识也不是不可能的。) 德宗皇帝诗"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唐贞元四年初置中和节,德宗皇帝大宴群臣。在宴会上德宗皇帝写诗一首,写本赐与戴叔伦。以诗的形式向千里之外的戴叔伦表达了君臣团结一心治理国家的愿望。戴氏家族世以为荣。 德宗皇帝诗曰: 东风变梅柳,万汇生春光。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五金坛戴叔伦纪念馆开工日前,戴叔伦纪念馆在金坛市城南风景区开工。该馆由金坛市戴叔伦研究会会长戴炳元倡议并捐资兴建。戴叔伦是我国唐代杰出人物,历任浙江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他为官清正廉明、爱国爱民,且素有诗名,人称"盛唐诗伯",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也反映人民生活的艰苦,大多即事名篇,采用七言歌行的形式,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导。其诗收入《全唐诗》、《全唐文》及《新唐书"艺文志》。戴叔伦出生于金坛城西南瑶村,后裔现分布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成为一大望族,世称"谯国郡望,诗礼传家"。 据悉,此次建馆,金坛戴氏后人都有参加,"世界戴氏宗亲总会"及"江西戴叔伦研究会"等宗亲团体也发来贺电。金坛市戴叔伦研究会还将续修"金坛诗伯宗祠"戴氏家谱,并发动各地戴氏宗亲收集有关戴叔伦的文史资料,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由戴叔伦研究会倡议,经金坛市政府批准,由加拿大华侨九牛实业公司董事长戴炳元先生热心捐资200万人民币兴建的戴叔伦纪念馆日前在 金坛市城南风景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建成后的戴叔伦纪念馆将与段玉裁纪念馆、华罗庚纪念馆等连成一片,成为金坛人文和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戴叔伦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也是一位勤政廉洁、爱国爱民的清官,史称他"清明仁恕,民乐其治,所至称最",被皇帝封为谯县男,加金冠紫袍,并御赐诗,对戴叔伦给予了高度的褒奖。他从政之地的百姓为纪念他,在他离任后都为他刻碑立传、歌功颂德,甚至把他的碑立到孔庙里,与孔子一同礼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山、河、湖、桥乃至县名并一直延用至今。戴叔伦的诗名尤重,位于"唐才子传"中十大才子之列,甚至被誉为诗伯。他的书法也为后人所称道,"笔画疏瘦,婉丽劲疾,不在唐诸子之下。" 戴叔伦生于金坛城西南瑶村,他的后裔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成为一大望族,世称"谯国郡望,诗礼传家。"此番奠基,"世界戴氏宗亲总会"发来了贺电。(金坛市侨联推荐) 六戴叔伦家族世系表*戴野(?--前176年,汉将军,台定侯,在候位25年。子午嗣,?--前154年,在候位22年。定侯之玄孙长陵嗣侯)。戴德(汉宜都王太傅),*戴仁*戴圣(汉九江太守)。*戴涉(?--44年,上党太守、大司徒、关内侯)。*戴硕,*戴绥(金城太守),戴逵(326--396),戴勃,戴颙(378--441),戴述,*戴逯(彭城太守、沛郡太守、龙骧将军、大司农、广信侯)。*戴明宝(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南清河太守、宣威将军、南东莞太守、前军将军、晋陵太守、安陆太守、宁朔将军、游击将军、骁骑将军、武陵内史、宣城太守、骠骑司马、太中大夫、湘乡县侯),戴敬(扬州从事),戴暠(尚书左丞)。*戴好问(德州司士参军), *戴修誉, *戴昚用, *戴叔伦(夫人韦氏、崔氏),*戴郅,戴寂,戴识,戴偃,*戴子罕,*戴宏(后周礼部尚书,公元921年从金坛迁句容谷城始祖)…。 七中唐诗伯戴叔伦戴叔伦(公元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 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至德元载(756年)岁暮,为避永王兵乱,25岁的戴叔伦随亲族搭商船逃难到江西鄱阳。在人生地疏的异乡,家计窘迫,于是他开始探寻仕途。 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得到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大历三年,由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辞官归隐,六月十三日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明万历46年(1618年),金坛知县张翰中为疏通城内漕河,将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门面粉厂南围墙前),并亲自题立"诗伯夜台"墓碑,即"大诗人之墓"的意思。 戴叔伦的诗,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而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最有价值、最富有社会意义的,还应该说是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例如:《女耕田行》:"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新泥。""姊妹相携心正苦, 写尽农家妇女劳作之苦;《边城曲》:"人生莫作远行客,不见路人唯见土。" 远行莫戍黄沙碛,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百草衰。"写远戍边城士兵的艰辛;《屯田词》开始写:"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后来在遇到天旱、蝗灾、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官吏还强迫去砍伐南山树木,赶着耕牛去,耕牛也因"霜重草枯"而冻死,诗人禁不住发出"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的慨叹。这些诗,不仅从正面描写封建压迫与剥削下劳动者的痛苦生活,而且语言平易畅达,描写细腻委婉,感情充沛连绵,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戴叔伦还给后人留下了颇为有名的论诗名言,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对宋明以后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八盛唐诗伯戴叔伦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既是唐代的一名政绩卓异的官吏,又是一个才华出众的诗伯(大诗人)。创是金坛城西乡窑村人,小时跟随身为学者的父亲刻苦攻读,稍大一点便拜著名文学家萧颖士为老师。他记性好,悟性高,"诸子百家过目不忘"。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他随亲友逃难到江西鄱阳。一路上哀鸿遍野的惨景,引起他心弦的极大震颤,促使他 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诗篇。765年考中进士。766年到户部尚书诸盐铁使刘晏幕下任职,很受刘晏赏识,刘常对人说:"博访群伦,揖对宾客,无如戴叔伦"。三年后由刘晏举荐,戴叔伦做了湖南转运留后,在从四川涪州押运钱粮回湖南的路上,遭到了泸州刺史杨子林叛军的抢劫。戴叔伦大义凛然育斥叛军,骂得叛军无话回答,羞惭而退。 780年,戴叔伦到浙江东阳当县令,他一到任便抑制权贵,关心百姓,勉励栽桑养蚕。把盗贼扰民、地荒民困的东阳治理得士民富庶,社会安定。787年戴叔伦调任江西持州刺史。抚州地方多年来不断发生百姓为争水灌溉而斗殴仇杀的事,戴叔伦实行"均水法",解决了矛盾,平息了冲突,使得抚州一时民风淳清,狱无犯人。朝廷表彰了他的卓著政绩,封他为"谯县男",加"紫金服"(三品以上的官服)。由于他施行"均水法"而削除了权贵豪富伞的部分特权,曹到抚州豪强奸佞的诬陷而蒙冤下狱。因士民竭力保释,才得出狱归隐家乡。一年后又被唐德宗诏为广西容州刺史。戴叔伦抱着济时之志,为民操劳,又无端遭诬加害。到此时,他已经是一身染病,满心创伤了,却还要远涉他乡,漂泊为官。尽管朝廷对他又加封了"御史中丞"、"容管经略史"等头衔,他实在已力不从心了。这年4月他向朝廷请求让他归隐道观,6月13日在返回家乡的途中客列在成都北面的清远峡。第二年正月安葬于家乡金坛城南郊。后人曾为他建立了"诗伯夜台"(即大诗人之墓)碑。有《戴叔伦诗集》传世。他的诗现实意义很强,抒情婉转真挚,词清句丽。他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强调诗应该有余味远韵。这对后来神韵派的理论有很大的影响。 戴叔伦画像唐天蓓作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至德元载(756年)岁暮,为避永王兵乱,25岁的戴叔伦随亲族搭商船逃难到江西鄱阳。在人生地疏的异乡,家计窘迫,于是他开始探寻仕途。 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得到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大历三年,由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 )四月,他上表辞官归隐,六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贞元五年(789年 月十三日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明万历46年(1618年),金坛知县张翰中为疏通城内漕河,将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门面粉厂南围墙前),并亲自题立"诗伯夜台"墓碑,即"大诗人之墓"的意思。 戴叔伦的诗,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而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最有价值、最富有社会意义的,还应该说是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例如:《女耕田行》:"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新泥。""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写尽农家妇女劳作之苦;《边城曲》:"人生莫作远行客,远行莫戍黄沙碛,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百草衰。"写远戍边城士兵的艰辛;《屯田词》开始写:"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后来在遇到天旱、蝗灾、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官吏还强迫去砍伐南山树木,赶着耕牛去,耕牛也因"霜重草枯"而冻死,诗人禁不住发出"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的慨叹。这些诗,不仅从正面描写封建压迫与剥削下劳动者的痛苦生活,而且语言平易畅达,描写细腻委婉,感情充沛连绵,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戴叔伦还给后人留下了颇为有名的论诗名言,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对宋明以后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塞上曲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附录:戴明宝,南东海丹徒人,亦历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孝武时,带南清河太守。前废帝即位,权任悉归法兴,而明宝轻矣。明帝初,天下反叛,以明宝旧人,屡经戎事,复委任之。后坐纳货贿系尚方,寻被宥。位宣城太守。升明初,年老,拜太中大夫,病卒。南史本传 戴明宝,南东海丹徒人也。亦历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世祖世,带南清河太守。前废帝即阼,权任悉归法兴,而明宝轻矣,以为宣威将军、南东莞太守。景和末,增邑百户。太宗初,天下反叛,军务烦扰,以明宝旧人,屡经戎事,复委任之,以为前军将军。事平,迁宣威将军、晋陵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四百户。泰始三年,坐参掌戎事,多纳贿货,削增封官爵,系尚方,寻被宥。复为安陆太守,加宁朔将军,游击、骁骑将军,武陵内史,宣城太守,顺帝骠骑司马。升明初,年老,拜太中大夫,病卒。宋书本传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本文档为【转载 戴叔伦传记资料汇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0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