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杆系结构Ansys分析

杆系结构Ansys分析

举报
开通vip

杆系结构Ansys分析杆系结构Ansys分析 第3章 杆系结构的有限元法 3(1连续梁问题的有限元法 为了对有限元位移法有一个粗略而又清晰的了解,我们通过连续梁来作为有限元法的入门向导。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离散化——单元分析——整体分析——解方程——计算结果 我们首先按照这个步骤用位移法计算一个简单的连续梁,然后从中了解有限元位移法 的一些基本概念。 图3-1所示为一个连续梁,在铰接点处分别作用有力矩载荷,,求连续梁MMM312的内力。 图3-1受力矩载荷作用的连续梁 3(1(1离散化 在杆系结构中,因为各杆具有自然...

杆系结构Ansys分析
杆系结构Ansys分析 第3章 杆系结构的有限元法 3(1连续梁问题的有限元法 为了对有限元位移法有一个粗略而又清晰的了解,我们通过连续梁来作为有限元法的入门向导。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离散化——单元分析——整体分析——解方程——计算结果 我们首先按照这个步骤用位移法计算一个简单的连续梁,然后从中了解有限元位移法 的一些基本概念。 图3-1所示为一个连续梁,在铰接点处分别作用有力矩载荷,,求连续梁MMM312的内力。 图3-1受力矩载荷作用的连续梁 3(1(1离散化 在杆系结构中,因为各杆具有自然的划分,所以,进行杆系结构离散化划分单元,通常将每一个杆就取为一个单元,成为杆单元,记为e。图3-2所示的连续梁可划分为两个单元,分别称为单元?、?,各个铰接点称为节点,统一编码为l、2、3称为节点总码,而,M1 ,称为节点力矩载荷,如图3-2所示。 MM32 图3-2 离散化后的连续梁 3(1(2 单元分析 单元分析就是对已划分的单元进行力学分析,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单元都进行分析,而只需要对一个典型单元进行分析即可。为此,任取一个单元e进行分析,首先对该单元的两个 eei,jm端点重新编码为称为局部码。在该单元的两个端点分别作用有和两个力矩,称为mji i,j杆端力矩。在这两个力矩的作用下杆发生变形,如图3-3所示,在节点处分别产生了转 ee,角和,称为节点转角。 ,ji 图3-3 连续梁单元分析 由力学只是可知: e1)当单元e仅在i点作用力矩时,如图3-4所示。 mi 1 e图3-4 单元仅在点作用力矩 imii,j在点的转角为 emlei, , (2-1) ii3EI emlei,,, (2-2) ji6EI l式中——杆长; ——弹性截面; E ——截面惯性矩。 I ejm2)当单元仅在点作用力矩时,如图3-5所示。 j ejm如图3-5单元仅在点作用力矩 j emlje,,, (2-3) ij6EI emlje,, (2-4) jj3EI eeeei,ji,j,m当单元的点同时作用有力矩和时,根据叠加原理,两点的转角和就m,jjii 应为1),2)两种情况的叠加。 eemlmljeeei,,,,,,, (2-5) iiiij3EI6EI eemlmljeeei,,,,,,,, (2-6) jjijj6EI3EI将上述(2-5),(2-6)写成矩阵形式为 lL,,ee,,m,,,,,,ii3EI6EI , (2-7) ,,,,,,Ll,mjj,,,,,,,6EI3EI,, 2 有 ee,m,,,,ii,1,,,f (2-8) ,,,,m,jj,,,,其中 11114EI2EI,,,,,,22,,,,,,1112EI,13EI6EI3EI6EIllfadjf,,,,,,,,,,,,,,22211112EI4EIf,,lll,,,,,,,22226EI3EI6EI3EIll,,,,,,9EI36EI EI记i,,则 l 4i2i,,,1 (2-9) f,,,,,2i4i,, 若记 ekk4i2i,,,,iiijek,, ,,,,kk2i4ijijj,,,,则有 eeee,,mkk,,,,,,,,iiiiiije,,k (2-10) ,,,,,,,,kk,,mjijjjjj,,,,,,,,或简写作 eeem,k, (2-11) 其中 em,,iem, ,,mj,,称作单元e的杆端力矩向量。 e,,,ie,, ,,,j,,称作单元e的节点转角向量。 ekk,,iiijek, ,,kkjijj,,称作单元e 的刚度矩阵。 ek由此看出,单元分析的只要任务就是求出单元刚度矩阵。 ek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 3 eeekkj,,11)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刚度系数。元素表示当点产生单位转角时,j e其它节点位移为零时,在点产生的杆端力矩。 imi e,,k,,iieek2)在中,第一列向量的两个元素是当点产生单元转角时在两个杆端i,,1,,iek,,jj,, 分别引起的力矩。 eeek,,kk3)在中,第1个行向量的两个元素是当两个节点产生单元转角时在点产iiiij e生的杆端力矩。 mi eeekk,k)由于,因此是一个对称矩阵。 4ijij 3(1(3整体分析 整体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单元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整体刚度矩阵。在图3-1所示的连续梁中,各个节点上作用有节点力矩为,,,产生的节点转角为,,如图M,MM,,3312122-6所示。 图2-6 连续梁受力矩作用分析 节点力矩向量M M,,1,, MM,,,2 ,,M3,, ,节点转角向量 ,,,1,,,,, ,,2 ,,,3,, ,由节点转角向量求节点力矩向量M,有 ,M,,KKK,,,,,,11111213,,,,,,,,,MKKK, (2-13) ,,,,,,22122232,,,,,,,,,,KKKM,31323333,,,,,,,, 或 M,K, (2-14) 式中K——整体刚度矩阵,有 4 KKK,,111213,,K,KKK (2-15) 212223,, ,,KKK313233,, ej,,1 K中的元素称为整体刚度系数,它表示仅当节点产生单位转角时,在点Kiijj需加的节点力矩。 Mi 根据叠加原理,整体刚度系数是由有关单元的单元刚度系数集成的。具体的作法如下: ek 分别考虑每个单元变形的影响,因此可以利用已知的单元刚度矩阵来推导整体刚度 矩阵K。 12kk(1)对单元?、?分别求出单元刚度矩阵和,得出单元刚度方程如下。 11,,,,,M4i2i,,,,,,ii11 单元?:,,,,,,,112i4iM,,,,,,,11jj,,,, 2,,M2,,,4i2i,,,,,,i22单元?:, ,,,,,,22M2i4i,,,,,j,,22j,,,, (2)虽然结构的总变形是两个单元变形的叠加,但整体刚度矩阵K并不是两个单元刚 12kk度矩阵和。的简单叠加。这是因为: 1)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元素是按节点局部码排列的,而整体刚度矩阵K中的元素是按节点总码排列的。 ek2)两类矩阵的阶数不同,是2×2阶,而K是3×3阶。 因此,在进行叠加之前,需要对单元刚度矩阵加以改造: ek第一,把由2×2阶扩大为同整体刚度矩阵同阶的矩阵3×3阶。 ek第二,把中的4个元素按照总码的顺序在扩大后的矩阵中重新排列,并在空白处用零元素填补起来。 根据改造后的单元刚度矩阵可写出刚度方程如下: i,1,,单元?:局部码总码 ,,j,2,, ,M420ii,,,,,,1111 ,,,,,, ,Mii240,,,,,2112,,,,,,,,000M,33,,,,,, i,2,,单元?:局部码总码 ,,j,3,, 5 ,M000,,,,,,11 ,,,,,, ,Mii042,,,,,2112,,,,,,,,024iiM,2233,,,,,, 上面各单元的扩大刚度矩阵也叫做单元的贡献矩阵,它们表示每个单元单独变形时对 整体刚度矩阵提供的贡献。 (3)将各单元的贡献矩阵叠加,即得出整体刚度矩阵,如下所示 ,M4i2i0,,,,,,1111,,,,,,,M2i4i4i2i ,, (2-16) ,,,,211112,,,,,,,,02i4iM,2232,,,,,, 整体刚度矩阵是直接利用单元刚度系数集成的,这个方法叫作刚度集成法。 对于图2-7中的连续梁n个节点,n,1个单元,利用刚度集成法,可得出整体刚度矩阵K(n×n阶),如下面方程所示。 图2-7 节点连续梁 M,,,,,42ii,,1111,,,,,,M2422iiii,,221122,,,,,,,,,,M,,2442iiii,?,332233,,,,,,M244iii,,,,,,44334,,,,,,,,,???,,,,,,,,,,?442iii,Mnnn,,,322nn,,22,,,,,,,,,2442iiii,Mnnnn,,,,2211,,,,nn,,11,,,,,,,244iii,M,,,,nnn,,11nn,,,,, (2-17) 可以看出,矩阵K的非零元素都集中在主对角线及其两侧另外两条对角线上。三条对角线上的元素分布有以下规律: 主对角线上的元素 ,K4i,111,K4i, (2-18) ,nnn ,K4i4i;(j2,3,4,?,n1),,,,jjj,1j, 另外两条对角线上的元素 K,K,2i(j,2,3,?,n) (2-19) jj,1j,1jj,1 3(1(4支承条件的引入 在有限元法中,通常是在整体刚度矩阵K建立以后,引入支承条件。 下面结合图中的连续梁进行讨论。在节点1和2处,转角和是未知量,节点力矩,,12 6 ,是已知量,等于给定的节点力矩载荷,。而节点3是固定端,节点力矩是MMMPP31212 未知量,转角是已知量。即,0。 ,,33 图2-8 连续梁 计算时,我们分两步考虑。 1) 暂不引入支承条件和载荷情况,先建立整体刚度矩阵K,写出M与,之间的转换 关系,即 ,M4i2i0,,,,,,1111,,,,,,,M2i4i4i2i,, (2-20) ,,,,211112,,,,,,,,02i4iM,1133,,,,,, 2) 在节点1和2引入载荷值,在固定端引入支承条件,将上式修改为 ,,03 ,P420ii,,,,,,1111,,,,,, (2-21) 2442iiiiP,,,,,,,112122,,,,,,,,024ii0M11,,3,,,, 为了求解未知转角、,我们将式(2-21)展开有 ,,12 ,,,,4i2iP,11121 (2-22) ,2i,,(4i,4i),,P121222, 写成矩阵形式有 ,P4i2i,,,,,,1111, (2-23) ,,,,,,2i4i,4i,P112,,22,,,, 上式就是引入支承条件和载荷情况后得到的位移法基本方程,由此可解出基本未知量、。 ,,12 将式(2-23)和(2-21)比较,可以看出:如果在式(2-21)中把K的第3行和第3列划去(即把与零转角对应的行和列划去),同时把右边向量中的相应元素划去,就可直接得,3 出式(2—23)。因此,引入支承条件的问题就归结为划去对应的行与列的问题。 为了便于编写计算程序,我们希望修改后的矩阵仍然保留原矩阵K的阶数和排列顺序。为此,可将式扩大成如下形式 7 ,420Pii,,,,,,1111,,,,,,,24,42, (2-24) iiiiP,,,,112122,,,,,,,,001,0,,3,,,, 式(2-24)完全等效于基本方程(2-20)和支承条件。 ,,03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起来,为了把刚度方程(2-21)修改成位移法基本方程(2-24),首先,把节点力向量M换成节点载荷向量P,然后再根据支承条件进行修改。修改办法是: 1)在矩阵K与零转角对应的行列中,主对角线元素改为1,其他元素改为0。 2)在载荷向量P中,与零转角对应的元素改为0。 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将支承约束条件精确引入,这使其具有显著的优点。但它需修改K与F矩阵,且修改所涉及的元素比较多,故机时耗费也较大。 3(1(5非节点载荷的处理 以上讨论了连续梁在节点力矩载荷作用下的计算问题,现在进一步讨论在非节点载荷作用下的计算问题。 图2-9为一连续梁,载荷如图2-9所示。 图2-9受力连续梁 1(变形分析 在图2-9所示的连续梁的节点2上,先固定一个可以随着节点2自由转动的附加连接,然后施加载荷P,则连续梁的两个单元将发生第一次弯曲,附加连接也随着节点2转过一个小角度;接着,在附加连接上施加载荷M,此时节点2随着附加连接又转过一个小角度,则节点2最后产生转角连续梁的两个单元也最后弯曲成图2-10a所示的形状,按叠加原,2 理,这与P、M同时加在连续梁上所产生的变形是完全一样的。 将上面的加载过程改为如图2-10b、c所示的两种状态的叠加,即:在单元?上施加载荷P的同时,在附加连接上加上一个力矩,使节点2保持成为一个固定端,这时只M02 有单元?发生弯曲变形,而单元?没有变形,节点2也不发生转动,如图2-10b所示。然后在附加联接上施加力矩,此时节点2产生了一转角,两个单元也同时发生弯曲M,(,M)02 变形,如图2-10c所示。由图2-10a、b、c可以看出,图2-10b和图2—10c所加载荷的效果与图2-10a完全相同,因此,图2-10b的变形加上图2-10c的变形也应当与图2-10a的变形完全一样。所以图2-10c中节点2的转角应当等于图2-10a中节点2的转角。由上面的分,2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即:可以用图2-10b、c的分析代替对图2-10a的分析,这样问题就变得简单而明确,图2-10b中只需计算一个两端固定梁单元?,这在材料力学中早已解决,图2-10c中只需计算一个只受节点力的连续梁。M已知,是单元?作为两端固定时的M02 固端反力。由此可以看出,等效节点载荷由非节点载荷引起,其值为非节点载荷所在单元的 8 固端力矩的“,”值。 图2-10 连续梁变形分解 2(求等效节点载荷 以图2-11受非节点载荷的连续梁为例。 图2-11 受非节点载荷的连续梁 单元?、?产生固端力矩(加脚标0表示固端力矩,杆端采用单元局部编码)。 12MM,,,,ii00 (2-25) ,,,,MMii00,,,, 各节点的约束力矩(节点采用整体编码)分别为该节点的相关单元固端力矩之和。 1,,MM,,0i01,,,,,,12M,M,M (2-26) ,,,,020j0i ,,,,2MM03,,,,0j,, 图2-11中的节点力矩载荷称作原来非节点载荷的等效节点载荷,即 1,,,MP,,0i1,,,,,,12P,,M,M (2-27) ,,,,20j0i ,,,,2P3M,,,,,0j,, 3(求各杆端弯矩 连续梁在非节点载荷作用下的杆端弯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杆的固端弯矩;另一部分是在等效节点载荷作用下的杆端弯矩。第二部分的计算方法在前面已经详细讨论,即先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求出节点转角,然后利用式(2-17)求出杆端弯矩。 将两部分杆端弯矩叠加起来,即得出非节点载荷作用下各杆的杆端弯矩 eee,MkkM,,,,,,,,iiiiij0i, (2-28) ,,,,,,,,kk,MMjijjjj0,,i,,,,,, eeeeee,,,,kk4i,kk2iiijjijji由于 ee,,,,,,ieje,1 9 可写成 ee,,M,4i,2i,M,10ieeeei (2-29) eeM,2i,,4i,,Mjeeee,10j 这就是通常的转角位移方程。 2(1(6解题步骤与例题 用有限元位移法计算连续梁的步骤如下: (1)整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 (2)求在非节点载荷作用下的固端力矩及等效节点载荷。 ek (3)形成单元刚度矩阵。 (4)形成整体刚度矩阵k。 (5)引入支承条件。 (6)解方程,求节点转角。 (7)求各杆杆端弯矩。 例2-1 求图2-12所示连续梁的内力。已知,,,,,。 I,6i,1I,6i,1I,16i,2331122 图2-12 受力连续梁 解: (1)原始数据及编号,见图2-12。 (2)求固端弯矩及等效节点载荷。 1)对于部分均布载荷固端弯矩(见图2-13) 22,,Gccc,,M,6,8,30i2,,12ll,, (2-30) 3Gcc,,(4,)Mc0j12ll 2)对于垂直集中载荷(如图2-14所示)。 图2-13 部分均布载荷 10 图2-14 垂直集中载荷 22M,Gcd/li0 (2-31) 22M,,Gcd/l0j 3个单元的固端弯矩分别为 123MMM,,,,,,,1200,5000,,,,,,0i0i0i,,,,, ,,,,,,,,,,,,MMM120050000j0j0j,,,,,,,,,,,,等效节点载荷向量为(应用式(2-27)) 1,,,M0iP1200,,,,1,,12,,,,MM,,P,700,,0j0i,,,,2,, ,,,,,,23P,500MM,,30j0i,,,,,, ,,,,,,20P,,4,,M,0j,,(3)求单元刚度矩阵(应用式(2-12))。 42,,1单元?: k,,,24,, 84,,2单元?: ,k,,48,, 42,,3单元?: ,k,,24,, (4)求整体刚度矩阵(应用式(2-19))。 4200,, ,,24,840,,K, ,,044,82 ,,0024,,(5)引入支承条件。 先将基本方程写成 K,,P 然后按支承条件修改。 在图2-12中, 支承条件为,。因此应对矩阵K的第1,第4行与列进行修改(主对角线元,,0,,014 11 素改为1,其他元素改为0),同时载荷向量P的第1,第4个元素应改为0,因此,基本方 程为 ,42000,,,,,,1,,,,,,,21240,700,,,,2,,, ,,,,,,,04122,5003,,,,,,,,,,00240,,,,,4,,(6)解方程。 解上面的基本方程就求出节点转角如下。 ,0,,,,1,,,,,,50,,,,2, ,,,,,,253,,,, ,,,,0,,,4,,(7)求各杆杆端弯矩(应用式(2-29))。 1M,,420,1200,1300,,,,,,,,i,,,单元?: ,,,,,,,,,,M24,5012001000j,,,,,,,,,, 2M,,84,50,500,1000,,,,,,,,i,,,单元?: ,,,,,,,,,,M48,25500100j,,,,,,,,,, 3M,,42,250,100,,,,,,,,i,,,单元?: ,,,,,,,,,,M2400,50j,,,,,,,,,, 由此可做出弯矩如图2-15所示(单位为kN?m)。 图2-15 弯矩图 12
本文档为【杆系结构Ansys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3743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4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4-24
浏览量: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