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苏州昆剧院简介 

苏州昆剧院简介 

举报
开通vip

苏州昆剧院简介 苏州昆剧院简介  苏州昆剧院简介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上海民锋苏剧团,为民间职业剧团,并于1953年落户苏州。为了进一步繁荣戏曲事业,更好的发展孕育于苏州的苏剧,昆剧事业,在党的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正式批准为国营性剧团,定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苏剧昆剧兼演。今年(2006)将迎来剧团50周年生日。 2001年5月18日,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作为昆剧发源地的苏州市党政领导和广大民众,对昆剧的“保护、继承、创新、发展”寄以更大的关注和支持。由此,经苏...

苏州昆剧院简介 
苏州昆剧院简介  苏州昆剧院简介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前身为成立于1951年的上海民锋苏剧团,为民间职业剧团,并于1953年落户苏州。为了进一步繁荣戏曲事业,更好的发展孕育于苏州的苏剧,昆剧事业,在党的关怀下于1956年10月正式批准为国营性剧团,定名为江苏省苏昆剧团、苏剧昆剧兼演。今年(2006)将迎来剧团50周年生日。 2001年5月18日,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作之一”,作为昆剧发源地的苏州市党政领导和广大民众,对昆剧的“保护、继承、创新、发展”寄以更大的关注和支持。由此,经苏州市委、市府批准,于2001年11月改团建院,更名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 建院(团)五十年来,先后演出了昆剧《牡丹亭》、《长生殿》、《白兔记》、《钗钏记》、《荆钗记》等和苏剧《花魁记》、《五姑娘》等百台大戏和继承演出了二百余折苏剧、昆剧折子戏。 建院(团)五十年来,相继培养了“继”、“承”、“弘”、“扬”四代昆剧演员。其中尤以著名昆剧艺术家“梅花奖”得主张继青、王芳为佼佼者,更为可喜的是王芳出色塑造了《长生殿》的杨贵妃形象,又于2005年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二度梅殊荣。 改革开放后,剧院(团)先后参加了历届昆剧汇演及第二届、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全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全国昆剧新剧目展演及首届和第二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和全国昆剧优秀青年评比演出中,共获得二十多项奖励。现有一级演职员10人,二级演职员20人。 剧院多次招待国内外贵宾,并先后出访美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德国、法国、韩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深获好评。 剧院于2001年10月和昆山市、周庄建立合作关系,在周庄旅游景点——古戏台每天展演昆剧。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坚持“古老的传统样式。纯正的昆剧风貌”之特色。一贯以抢救、继承传统昆剧为己任。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立志创新,并“抢抓机遇”、积极推进“职业剧院”“经营剧院”建设。2004年,在苏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剧院和台湾石头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上、中、下三本昆剧《长生殿》,在2004年2月台湾首演,并于2004年、2005年在香港、北京、上海、南京、及上海交通大学演出引起轰动。更引起世人注目的是昆剧院又紧紧抓住机遇,和著名华人作家白先勇等海内外文化菁英诚挚合作,精心打造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三本全剧。一批青年演员在汪世瑜、张继青等名师悉心培养下,脱颖而出,引起广泛关注,凸现出苏昆事业后继有人的可喜景象。该剧于2004年4月以及5月份相继赴台、港首演,又在澳门、上海、北京、杭州、苏州、佛山、深圳、北大、南大、南开、复旦、同济等地演出最近又赴美国访问演出又一次掀起昆剧的热潮,剧院获得广泛的赞誉和较高的评价。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在省、市宣传文化主管部门支持、关怀下,在以品牌项目推动艺术传承、人才培养、剧院建设中作出有益的尝试和显著的进步。 2006年,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资助项目中,由郭启宏编剧,杨小青执导,王芳领衔主演,排演了八场昆剧《西施》,参加第三届昆剧艺术节展评演出。获优秀剧目奖殊荣,这次本院品牌剧目《长生殿》作为初选剧目,参加2005——2006年度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审演出,也是2007年1月出访比利时前的一次预演,同时也是纪念本院成立五十周年的庆贺演出。 昆曲起源 中国戏曲,由宋元南戏到金院本、元杂剧、逐渐推进、衍变。元末农民起义,推翻了蒙古贵族的封建统治之后,广大的南方各族人民,在政治上摆脱了民族歧视的枷锁,生产有所恢复,商业渐趋发展。此时中国的戏剧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北剧”(元杂剧)没落,”南戏”复兴的现象。 当时南戏主要剧本是“传奇”,演唱传奇的声腔很多,其中最古老的是发源于浙江海盐的声腔,它流行在嘉兴、湖州、温州、台州一带,万历间复传人江西,流行地区较广的是弋阳腔,它分布在江西、南北二京、湖南、福建、安徽、两广、云南、贵州等地,多结合各地的语言、音乐而有所衍变,余姚腔流行于浙江绍兴,以及江苏的常州、镇江、扬州、徐州,安徽的贵池、太湖等地。此外还有四平腔、义乌腔、乐平腔等,皆影响不大。 南戏复兴也有着一个过程,明初的贵族士大夫这些上层人士还以北曲为雅乐正声,至于民间的广大群众则普遍爱好词调通俗、故事曲折而完整的南戏。等到“ 荆(荆钗记)、 刘(刘智远白兔记)、拜(王瑞兰闺怨拜月亭)、杀(杀狗记)”四大传奇及高明(则诚)的《琵琶记》从文词排场各方面都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相当的提高之后,引起了士大夫阶层的重视,南戏由广场走上了高堂华筵, 身价日上。 “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简称昆腔,它始于元代末年的昆山,是南曲的一个支派。据明?玉峰(昆山)张广德的《真迹日录》卷二载文记有“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词,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雅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昆山腔在明代万历之前,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这种“清柔婉折”的昆山腔之变革发展,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在嘉靖(1522一1566)、隆庆(1567一1572)年间,江西豫 章(南昌)人魏良辅(字尚泉、一字上泉)流寓太仓南关(元代时昆山所辖)。魏良辅原是个北曲清唱家,到吴中后,又致力于南曲。他认为当时的一些南曲唱腔“率平直无意致”(行腔简单,或节奏拖沓),于是以原昆山腔为基础,参考海盐、余姚等腔的优点,并吸收了北曲中的一些唱法(应即是“抑扬顿挫,索纤牵结,停声、偷吹、依腔、贴调”等有装饰色彩的润腔手法,以及用不同音色塑造人物性格、情感的演唱技巧),并与善吹洞萧的张梅谷,工(扌厌)管的谢林泉,以及张小泉、周梦山、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诸人结成在艺术上有共同见解和理想的创作集体,把昆山腔作了很大的改革与发展。魏良辅非常讲求唱法上的吐字、过腔、收音,每有所得必往南关老唱家大仓户侯过云适处请教,求得首肯,多次反复修改不厌。同时,河北的北曲弦索名家张野塘,以罪发配太仓卫,被魏良辅以善歌之女招为婿,他协助魏“更定弦索音节,使与南音相近。并改三弦(形)式,身稍细而其鼓圆,以文木制之,名曰弦子(即昆曲及弹词中所用的“南弦”)。它与曲笛、怀鼓、提琴(民族拉弦乐器),并为昆曲的特色伴奏乐器。这种新腔的特点是清柔婉转,“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匀,„„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成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新声,“腔曰‘昆腔’”,曲名‘时曲’”。但这时的昆曲仍是清唱,尚未能体现剧本,形诸舞台。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成为戏剧,则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开始。昆山梁 辰鱼(1519-1591)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著名戏曲作家,精诗词,通音律。魏良辅改腔的成就使他颇受鼓舞,他经常设特大坐榻和桌案,自己西向坐,教人歌曲,学者列序两旁。著名的歌儿舞女没有得到梁的亲授,皆自以为不祥。但他还觉得这样的新腔不应只局限于曲坛清歌,必须扩展到舞台之上占有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与精通音理的郑思笠、陈梅泉、唐小虞诸人,“考订元剧,自翻新作”,并发挥文学优势写作了以西施为主要人物的《浣纱记》传奇,从音乐方面弥补了水磨调“冷唱”的不足,同时把传奇文学与新的声腔。和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借锣鼓之势与舞台之场面形态,第一次将昆曲搬上剧坛。这种从原始的昆山腔发展成为昆曲,再进一步登上舞台,即是这个声腔定型和成熟的过程。自万历初年,昆曲很快地扩展到江、浙各地,成为压倒其它南戏声腔的剧种。随之由士大夫带进北京,与弋阳腔并为玉熙宫中大戏,当时称为“官腔”。从此,昆曲俨然成了剧坛的盟主,数百年来,对许多剧种的舞台艺术,产生过深厚的影响。
本文档为【苏州昆剧院简介 】,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