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举报
开通vip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课时 总述 一、明确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向预测及复习建议 A.考向预测 1、取材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2、答题仍会是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模式,分值上,8分是主导。 3、设题题量维系在2—3题,单首为主,比较阅读为辅,综合性设题,突出整体理解,设问 具体,切入口小。 4、品味语言将是首选,包括关键词的品评、诗眼的设置、重点句(包括标题)的赏析、描 绘画面的品评等。 5、情感的考查将是重头戏,主要集中在...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课时 总述 一、明确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向预测及复习建议 A.考向预测 1、取材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2、答题仍会是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模式,分值上,8分是主导。 3、设题题量维系在2—3题,单首为主,比较阅读为辅,综合性设题,突出整体理解,设问 具体,切入口小。 4、品味语言将是首选,包括关键词的品评、诗眼的设置、重点句(包括标题)的赏析、描 绘画面的品评等。 5、情感的考查将是重头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分析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某 首诗的内容,指出诗中的感情;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情感类别主要集中在思念劝勉、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昔盛今衰、寄情山水、思乡厌战、报 国无门、思远怀人、羁旅行役等方面。 6、表达技巧的考查将常考常新。主要围绕衬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对比比喻、夸 张拟人等展开,将从以下角度切入: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分析全诗的表现手法、比较两 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B.复习建议 1、广泛阅读,加强积累,依托教材,强化训练。 2、夯实基础,掌握各种鉴赏术语。 3、细析题目,研究鉴赏点。 4、构建模式,优化书面表达。 第二、三课时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了解形象的含义 诗歌中的形象指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人物形象不仅包括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的自我形 象,还包括诗人在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又包括景象和物象。 这里要注意的是那些融入了作者主观意念的事物,蕴涵着某种品质或思想的物象,称为“意 象”。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就 叫意境。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有关, 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二、鉴赏指导 1、要学会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的特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创 作的背景,进行分析。 2、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形象和意象。 3、掌握出题的角度。 如:人物形象的特点,形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景物的特点和塑造的方法或角度(近远、动静、色彩、各感官、大小等),景物的层次和作 用; 意象的含义和深层含义,意象组合而表现出来的意境 三、友情提醒 1、鉴赏人物形象要分析刻画形象的手法,注意分析形象的相关描写,分析形象所处的环境; 鉴赏景物要分析具体景物的含义,注意景物的特点和作用;注意意象的特定含义、隐性含义、 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注意不同意象表现出不同的意境。 2、了解一些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 A.人物形象类—— 问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思路和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B.景物形象类—— 问法:这首诗开头几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景物间有什么样的层次)?或从哪些角 度(运用什么手法)塑造景象形象的? 答题思路和模式:(1)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间体现什么样的层次(2)景物的特点(角度)如何(运用的手法如何),有什么深层用意(3)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C.意境类—— 问法: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答题思路和模式:(1)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问: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 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步骤三)。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2004年广东高考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6133014134_1试题) 【答案】:(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 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阵阵雷声汹涌 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 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 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 “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色。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 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雨明志洁,以人和望政通。泉水、 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04江苏)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本小题2分:没有举出边塞地名(至少一个)扣1分;仅引用原诗句不得分。 (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本小题4分:每个要点1分,答对3点得4分,合乎情理即可(得分点:时间长、调动频(练兵忙)、气 候恶劣、景色单调,1点1分,3点4分) 7、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 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5湖北)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 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 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 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螀: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 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4分) (2)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2分) 【答案】(1)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 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断、千结百转的愁绪。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江西) 绝 句 吴 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 种心理。 【解析】诗人选择典型的人和物,通过真切的体验,道出了季候与特点。桃花于仲春开放, 但“飞尽”,梅于夏初结子,显见是春夏之交。而“蛙声歇”“十日寒”,显示乍暖还寒的特 点。钱钟书的评论,重在“情味”,落脚点是“游子”。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 易感知,一个“试”写出了心理状态:因气温不稳而尝试。 {常识补充}: 诗词鉴赏常见意象和典故151例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 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 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 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 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 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 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 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 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 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 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 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 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 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 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 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 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 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 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 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 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 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 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 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 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 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 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 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 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 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 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 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 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 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 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 《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 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 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 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 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 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 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 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 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 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 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 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 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 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 起。李白诗云: “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 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 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 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 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 藤,老树,昏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 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 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 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 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 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 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多 写征戍离别之情。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 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 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 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 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 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 “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暗示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或盛衰兴亡的 变化;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还可以象征女性和爱情。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 《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 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 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 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 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 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 “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 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 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 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 《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 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 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 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 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 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 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 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 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 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 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 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 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 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 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 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 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 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 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 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 《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 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 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 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 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 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 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 其牢笼。”(太仓,人名) 4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 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 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 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 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 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 (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 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 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 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 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 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 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5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 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5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 或技艺的人。 58、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6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 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6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 家。 6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6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6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71、掣肘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 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 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73、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75、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7、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去访求人才。 78、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9、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80、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81、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 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 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 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 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 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 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 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 “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 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 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 “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 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 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 空郁钓鳌心。” 91、三尺 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 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 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 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93、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 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 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 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 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 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 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 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96、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 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 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 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97、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 •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 ,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 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 n,悲痛) 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98、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 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 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 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 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 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 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 “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00、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 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 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 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 情怀。 101、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 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 名爵?’遂命驾归。”菰(gū )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 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 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02、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 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 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 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 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3、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 适志与,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 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 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 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104、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 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 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 采薇。” 105、碧血 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 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 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 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 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窦娥冤》:“不 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 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10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 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 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 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10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 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 ‘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 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 “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108、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 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 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 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109、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 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 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 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 《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110、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 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 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 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 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 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111、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 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 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 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12、南冠 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 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 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 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113、东篱 表现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114、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 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 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 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借用其“行不得”的警告,抒 写逐客流人的无可奈何之情。 115、浮云 指飘泊不定的云。诗词中往往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另外,也比喻一切邪恶势 力。 116、绿窗 也称碧窗,表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或闺阁情景。 117、西楼 属泛指,是象征性概念。“高”是其特点,常表悠悠的愁绪。 118、凭栏 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 119、新亭 源于“新亭对泣”的故事,表示怆怀故国,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 120、落红 “红”在诗词中常是“花”的代名词,指凋残之花。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 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又是不幸者命运的写照。表现了无限的惋惜和无奈的感 情。 121、翠微 多借指环境美好,犹如仙境一般。 122、楼兰 汉代西域的国名。诗文中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 志。 123、阑干 ?古代建筑附加的木制栅栏;?横料的样子。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形 容泪水纵横或纵横散乱的样子。 124、舟 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 125、迟日 即春日,相对冬日短而言,杜甫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诗句。后人 多用来表示“融和的阳光”。 126、落日 一般用指暮年“落日心犹壮”(《江汉》杜甫) 127、秋风落叶 常塑造悲的气氛,烘托悲的情绪。 128、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 129、折腰 指屈身事人。 130、三径 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131、劳歌 送别歌的代称。 132、五柳 隐者的代称。 133、风骚 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134、雕虫 喻微不足道的技艺。 135、黍离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136、桑榆 原指日落余光所照之处, 后喻垂老之年。 137、梅花落 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 138、霓裳羽衣曲 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 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139、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140、杨柳曲 乐府曲调,即折杨柳。以伤心之 词写军旅生活,怀念征人。 141、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 《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142、梅子的成熟 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43、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 意》)。 144、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145、周公吐哺:求贤 146 望帝啼鹃:哀切的思念 147、塞上长城:守边将领 148、封狼居胥:建功立业 149、六月飞霜:指冤案 150、结草衔环:报恩 151、请缨:请军报国 第四、五课时 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诗歌语言的特点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和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炼、 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 二、考查内容 1、分析关键字(多为诗眼)的作用;——炼字型 2、理解关键句(多为名句)的含意;——关键句型 3、品味整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总体特色型 三、鉴赏方法指要 1、鉴赏语言首先要了解一些特殊词语 有多重含义的动词、表现心情的形容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 2、还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结构特点: (1)语序颠倒。 (2)叠词对句。 (3)特殊结构。例如多个意象名词的连用,省去常规的动词,能让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营 造出特定的意境;再如词语错位、语句的跳跃、成分省略、改变词性等。 3、联系全诗的主旨,注意其中的修辞,从而理解作者用词的高妙,体会其表达效果。 4、记住一些常见的语言特色的用语 四、友情提醒 了解一些常规问法和答题模式 1、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 地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 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运用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2、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 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主旨和结构上所起的作 用)+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分析名句型 提问方式:诗句“„„”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一诗句为人们传诵的原因。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运用所学的有关诗歌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有关知识,揣摩诗句表 情达意的妙处,以整首诗为答题背景,具体分析诗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什么的思想感 情。 [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其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 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及其表达效果。 4、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应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 言风格。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思路和模式:第一步用一两个词(一般为双音节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 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17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考标准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 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4福建)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 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 “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 面上,(描图景)|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析效果);|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点情境) 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2全国)(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 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 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5.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ó):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 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1)?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这十个名 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 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 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 —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 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 析一下。 【答案】“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被誉为“造语之奇,构思之巧”,“奇”在 古人常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 样,会在深夜睡去,因此,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真是痴语。同时,也化用了李 商隐的“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照残酒” (《花下醉》)却又无斧凿之迹。故这首绝句 流传千古。暗示出作者幽寂孤独的心理。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 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 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 {常识补充}: 一.正确理解字句的含义: a理解词句的意义(情景结合); b理解诗眼蕴涵的情思(诗眼是诗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健词或句,它足以使全 篇生姿添色,使诗意隽永含蓄,使诗句灵动飞扬。抓住诗眼,就可弄清诗歌的情感脉络,领 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诗眼或为一字,或为一词,或为一句。其位置并不固定,但总是全诗 的点睛之笔); c注意词序倒置,突出重点的作用d把握谓语动词(理解语句的关键)、形容词和特殊名词(领悟意境,理解意象的关键)的妙用。 二、总体的语言特色 总体的语言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一) 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 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以下一些人诗中。一是大 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 相对比较清新。 1、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 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 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 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 迪》等。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 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 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 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 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 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 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 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 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 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 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 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 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 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 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 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2、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 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 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 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 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 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 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 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 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 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 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这里有清新的泥土味;这里有强烈的生活感。这里“淡到看不见诗”(闻 一多《孟浩然》),但是深深融在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的不乏恬淡的艺术美更不乏淳朴的生活 美。孟浩然在这里仿佛寻找到了一种皈依的感觉。诗人终于将那政治追求中遇到的挫折,名 利得失全部忘掉了,甚至连那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彻底丢开了。思绪终于舒展了,甚至 诗人的举措也都灵活自在了,自然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四句诗是孟浩然艺术境界 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俨有释迦 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孟浩然这两句诗里面也有一种极大极深的感情蕴涵着。“他的情与 万物的情有一种共鸣”,有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厚的同情。这首诗表现最高的玄心,亦表 现最大的风流。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孟浩然是幸福的,他把自己的人生境界由功利 境界化到了天地境界,由我达到了无我,尽管这期间他甘苦备尝,但终于苦尽甘来 平淡: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是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 情味的,所以说往往平淡而有思致。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李煜的词绝对不是平淡,相反,带有一 种强烈的感发的力量。 绚丽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 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初学古文。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并从学骈文。开成二年 (837),以令狐之力中进士。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王爱其才,以女妻之。 因此受牛党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终身不得志。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其中政治诗感 慨讽谕,颇有深度和广度。其咏史诗托古讽今,成就很大。这类诗往往讥刺前朝或本朝君王 的荒淫误国,也有的则借咏史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类诗多用律绝,截取历史上特定 场景加以铺染,具有以小见大、词微意深的艺术效果。名作如《隋宫二首》、《南朝》。他的 抒情诗感情深挚细腻,感伤气息很浓,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诗 抒情,较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其诗往往寄兴深微,余味无穷。但刻意求曲 有时也带来晦涩难懂的弊病。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 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作者的情怀。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 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 亦难”二首。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来月已低”和“何处哀筝随急管” 二首。还有一些诗寄兴难明。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丽中时带沉郁,流美 中不失厚重,对后世的诗坛和词坛影响很深。其诗继承面较广。其七律成就最高,继承了杜 甫精严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艳和六朝民歌的清丽,以及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 李贺: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前人有的评,那就是奇诡瑰丽。李贺诗歌美学的别一个特征是 艺术形式上的鲜明创造性、独特性、陌生化美学效果的追求。这主要表现在用词求生、求冷 求硬,立意新奇不俗,章法奇突跳荡,境界惝恍朦胧四个方面。李贺诗歌中,少有前人用过的熟词熟字,他的选词用字,总是务求给人以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即体现在他多用许多冷色调的字和 带有硬性基质的词汇。一些字如“泛”、“凝”、“幽”、“泪”、“冷”、“苦”、“惊”、“血”频频 在诗中出现。色调的冷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在冷色调字眼的使用中,我们见出诗人的力避陈言的用心和独特的诗情。这种独特即是表现了他的凄惋哀愁的思考,使得诗歌总能使人体会到诗人情思的冷僻,清冷的意象使得诗歌境界异常清幽。 (二) 明快 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 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 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例如: 1、简洁又表述为: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畅达 3、词藻华丽 4、明快:明白通畅。 5、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还有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三、语言内容 (一)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 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 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其他常见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 (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 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 写江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还有熟悉的苏轼《题 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等。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孔 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 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 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 《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有以下一些词需要关注: 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 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如有送别相思之情的诗作常常会出 现柳、酒、月、雁、楼等意象。如赵嘏的《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游子心中蕴 积的愁情,因秋而触发,化作无边的乡愁;孤雁从南楼飞过,凄哀的呜叫,使乡愁更加上一 层“雁归人未归”的感伤。情景交融,含蓄而耐人寻味。 2.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 重含义”的。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 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中“随”“抱”都炼得很好,鼓是进军的号,只有“随”字最合适,只有“抱”字才能显示出枕戈待旦的紧张 来。 3.形容词:这些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 感情。尤其是颜色词,大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如“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日出江 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红„‘绿” “火”“蓝”这样包含绚丽色彩的词语把江 南美景写得色彩鲜亮,令人难忘。 4.副词: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 昌龄《闺怨》),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登翠楼时兴冲冲, 而因闯入眼帘的柳色却想起了丈夫,生发出伤感,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仅一“忽”字就传达得 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5.数量词: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一中“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落下一片 花瓣都要减掉一层春色,而今,万点飘坠,落花纷纷,更使人烦恼愁闷。通过描写一片飞花, 春残之始,风飘万点,春残欲尽的残春景色,抒发诗人满腹的怨愁。许浑的《自楞伽寺晨起 泛舟道中有怀》“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中,“一声”“万点”,一“鸣”一“栖”, 一闻一见,入微地描述了清晨景色,别具一番赏心悦目的风韵。 四、语言特点 (一)风格特点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 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 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 字,毫无难解之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 《饮酒》)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 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 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 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 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 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 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 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 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 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 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8、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 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 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 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 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 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 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 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 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9、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 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 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 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 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 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 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 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 "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 【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 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 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10、 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 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 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 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 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 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 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 郁的力作。 【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 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1、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 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 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 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 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 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 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悲壮慷慨: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 时,或时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2、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 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 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 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 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 13、冲淡: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 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 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 水花鸟的生机。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 淡的心情。 14、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 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 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 (二)结构特点 在诗文中,有一些特殊结构形式的词,常能出现特殊的表达效果: 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李煜《浪淘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2.倒装:一般表强调。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正常表述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正常表述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3.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常识集锦】 1.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2.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豪 放:苏轼、辛弃疾 婉 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从作者看: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朓、谢灵运 清新飘逸:李白 沉郁顿挫:杜甫 雄浑悲壮:屈原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雄壮豪迈:王昌龄 豪放磅礴:曹操 旷达俊爽:杜牧 【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放词;苏轼以“大江东去”的豪放著称,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缺月挂 疏桐,漏断人初静”这般凄惋之作。】 从内容上看: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语言风格:淡雅高远 平淡自然 明快浅显 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 简洁洗练 沉郁顿挫 浑厚雄壮 多用口语 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 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 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3、创作风格方面的术语。 (1)不同作家的独特风格。 杜 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李 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 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 王维诗:含蓄生动,恬淡优美。 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 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 李贺诗:奇诡变幻。 义山(李商陷)诗:清丽俊逸。 杜牧诗:含蓄绰约。 “花间派”词人温庭筠、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人的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 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 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 永叔(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 希文(范仲淹)词苍凉悲壮。 晏殊词明朗疏淡。 苏轼词雄健豪放。 柳永词缠绵悱恻。 山谷(黄庭坚)词流畅自然。 秦观词情真意切。 易安(李清照)词婉约凄切。 诚斋(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姜夔词精心刻意,清妙秀 远 小太白陆游的风格雄浑奔入,明朗流畅。 陶渊明诗淡远闲静。 第六、七、八课时 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分类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 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 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 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在复习时,应了解其具体的内容,才能运用得心应手。具体讲,表达技巧(有时也称表现手 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辞手法 常用的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对偶、双关、顶真等 易混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二)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 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 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 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 (三)其他表现手法 1、赋、比、兴(创作方法) 2、寄托、讽喻、联想、想象、铺陈、象征、含蓄、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小中见大等 3、首句标目、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总分结合、开门见山、层层深入、伏笔照应、过渡铺 垫、承上启下等(篇章结构) (四)风格 ?解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解诗词曲的总体风格——诗庄、词媚、曲谐 ?解词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解作家自己的独特风格 ?解不同类诗的不同风格 二、鉴赏指导 1、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 如“艺术手法”多侧重艺术构思和创造,“写作特色”要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上考虑, 表现手法多要考虑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运用,问写景方面的则多考虑景与情的关系。 2、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歌形象、语言和内容等结合起来分析,不能仅罗列 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3、有多种表达技巧存在,则尽可能多角度来写,尽量写出你能看出来的全部内容。 三、友情提醒 了解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和答题模式 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等。 答题思路: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 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具体的何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技法,写出了 (某种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或 效果。 四、典型题例 1、读下面的诗和相关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完成第1~3题。(8分)(05上海)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庐山瀑布 徐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 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 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谪仙: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 字为例,加以赏析。(2分)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2分) 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古长如白练飞: 【答案】(1)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 形态。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全国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 赏析这首诗。 【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 “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 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 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露出一种伤春、凄凉之情。 3、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江苏)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 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 虚中有实。 (3)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 者强烈共鸣。 [常识补充]: 一、鉴赏技巧 (一)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反衬,烘云托月,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 静,以静衬动,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 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对偶,对比,夸张,设问,反问,反诘,反复, 排比,引用,顶真,回环,互文,婉曲,通感等。 (二)鉴赏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两个方面,即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又包括两大内容,即修辞手法和 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1)表达方式:?抒情: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 言志、怀古伤己);?描写:直接(正面)、间接(侧面);?咏物(叙述);?议论(议论往 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2)艺术手法 : A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夸张、拟人、 通感;?结构类(作用:强调突出)排比、对偶、反复;?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设问、 反问。 B表现手法: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绘声绘色、虚实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 ?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性为有形:对比、反衬、象征、铺陈、托物言志等;?边 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 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 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等。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 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第九、十课时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考纲解读 “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所表 现出来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评价时要着眼于:(1)理解诗歌的内容与主旨;(2)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明确诗 歌的社会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积极意义和局限性);(4)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高雅还是庸俗,奋发还是颓废;(5)分析评价作者对人事的看法、倾向。 分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情感素以含蓄蕴藉见长,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情感类别: 闺妇幽怨、怀才不遇、怀古伤己、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 适、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哀怨、憎恶、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 伤今等 2、情感载体: 前面提到的诸多形象和意象往往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杨柳代表离别,菊花代表清高,圆 月代表思念等。 3、抒情方法: 见前面的表达技巧里提到的,主要有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二、鉴赏指导 1、古典诗歌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感情的,因而分析感情不能离开形象(意象)和 意境空谈;分析概括的依据——标题、序言、关键语句、注解。分析概括的七个角度——人、 事、景、物(以上从属于“写作内容”角度)、情、理、趣(以上从属于“写作目的”角度)。 2、对诗歌作品的观点和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更不能用 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不能拔高?不能曲解。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可模式化,不能随便套用一些现成的词语,使评 价不中肯,似是而非。 三、友情提醒 这一部分的答题要根据所问回答,有几个问要答出几点来。 答题模式: 1、问题:这首诗有人这样评价,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回答:第一步先要回答同不同意,第二步说出自己的理由和观点,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自 己的观点正确性。 2、问题:请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首先回答出你理解出来的诗歌内容(逐句理解,相同的归并),然后回答具体思想感 情的类别。 当然还有其他的问法。 四、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4辽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 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案】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 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 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 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04浙江)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 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 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案】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 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 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 思。 3、读下面的诗,完成?—?题。(4分)(04北京)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 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 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 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 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 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4全国1)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 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 封补写。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06山东)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 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世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 上。 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 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 “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 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表现出来。 [常识补充]: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 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 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 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 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 诗即景抒情 ?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 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 味无穷。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思想内容 ?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 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思人、 爱情诗; ?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 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 1.有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 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 兵黩武。 2.有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热忱报国的激情, 赤诚献身的心声。 3.有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 思亲念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 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革命战友的思念、难舍难分的惜别。 4.有寄情伤逝: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 凄美惆怅的记忆、悠长山水: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 居的自在。 5.有感时寂寞的思念。 6.有热情赞美:对英雄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祖国的赞美、对亲情爱情的赞美。 7.有人生梦幻:青春的梦幻、理想的追寻。 8.有吟唱自然:自然的美妙、大地的景观。 ?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 ?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 ?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 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二、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要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 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 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 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 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 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 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 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 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 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 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 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本文档为【古代诗歌鉴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997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3KB
软件:Word
页数:8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5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