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doc】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举报
开通vip

【doc】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doc】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中国农史l999年第l8卷第3期 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吴春梅 l9世纪末加世纪初,随着振兴实业口号的提出,农业的重要性避渐为人们所认 识和接受,并认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干农业生产是振兴农业的有效手段.清末 的农业改革在人才培齐,品种改良,土性辨别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努力扣者试.尽: 管由于诸多原因,取得的成蜻扔很有限,但它昭示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开始了中 国农业近代化的历程. 振兴实业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时期经济改革韵研究,论...

【doc】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doc】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中国农史l999年第l8卷第3期 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吴春梅 l9世纪末加世纪初,随着振兴实业口号的提出,农业的重要性避渐为人们所认 识和接受,并认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干农业生产是振兴农业的有效手段.清末 的农业改革在人才培齐,品种改良,土性辨别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努力扣者试.尽: 管由于诸多原因,取得的成蜻扔很有限,但它昭示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开始了中 国农业近代化的历程. 振兴实业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时期经济改革韵研究,论者大多侧重于工商业 的发展,未对农业改革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清末工商业的发展相比,农业改革取得的成绩虽很 有限,但改革本身体现的价值却不容忽视.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思想观念的转变 近代中国社会对西方的认识经历由浅人深的演变过程,与此相联系,19世纪中国社会 的思想观念也经历r相应的转变.6O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兵战"思想随之产生.当洋 务运动由军用工业发展到民用工业的时候,"兵战"思想开始被"商战所代替.甲午战后,有识 之士进一步认识到振兴实业的重要性.这种认识上的转变使农业的重要性开始受到重视. I897年张謇在《请兴农会奏》中对农工商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界定,认为在农工 商三者中,农 业是基础,是工商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他说:"立国之本不在兵也,在乎工与农,面农为尤要. 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应之势,理有固然"?.而且鉴于科学技术在农业 生产中的作用,张謇对农业生产的强调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对农业的整顿,面认为使用 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改遗,将是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他指出:"近日上海设立农务会, 传译东西洋农报农书,未始非中国农业大兴之兆".要求光绪皇帝在各省"专司犀,人.主持其 事,设立学堂,讲求土宜物性"?.张謇的这种态度从一个翻面折射出人们观念上的转变,农业 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以及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遥渐被人们所理解和疆受.l896 年上海就成立了农学会,宗旨是研究农艺,井在次年创办了《农》,宣传,推广农业知识. 1989年戊戌变法时光绪皇帝亦下沼,要求各地以新知识,新办法为手段,发展农业生产. 害{耋妻量喜: ? 43? 如果说19世纪末还只是少数有识之士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那么经历r庚子之役的重 刨,社会各界对振兴农业基本上达成了共识.1901年由张之洞主稿,绅商参与拟稿润色,刘坤 一 领衔,并成为清末改革纲领性文件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以下简称《三折》)对农业的重要 性给予j,充分的肯定.《三折》明确指出:"中国以农立国……富民足国之道,以多出土货为要 义,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改.它认为,中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气候条件也适合农业发展,应将农业放在首位,并提出j.几项措施:其一,发展农业 教育,培养农业人才."馥修农改,必先兴农学".其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官绅率先试 办,以开化社会风气."各省先将农学诸书广为译刻,分发通省州县,由省城农务总局将农务书 所载各法,本省所宜何镑,择要指出,令州县体察本地情形,劝谕绅董,依法试种,年终按照饬办 门目,填注一册,土俗何种相宜,何法已能仿行,何项收成最旺,通禀上司,刊布周知,有效者奖, 捏报者黜.并从财改上为生产技术的推广使用创造条件."将各种新器发给通省,令民间试 办,先则概不取价,有效则略举,价值务令极廉".其三,建立农业领导机构,发挥国家政权在经 济建设中的功能."在京专设一农改大臣,掌考求督农课桑之事,宜立衙门,颁印信,作额缺,不 宜令他官兼之,以昭示国家敦车重农之意"?.在各省省城设立农务总局,府州县设立劝农局. 其四,鼓励垦荒,发展近代大农场.《三折》对农业改革的意见反映l『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立足于 从农业近代化的角度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不仅是观念上的突破,而且也找到了农业 问题的症结所在.清末的农业改革大体上按照《三折》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轨道运柞. 从19世纪末2O世篼初社会思期的走向看,它认为,实业的振兴是国家振兴的基石,而农 业又是基础之基础,故必须大力发展.当然,这时期对农业的重视与传统的重本抑束已有本质 的区别,它不是抑制,而是力图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是从推动工商业发展的角度强 调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时代主题在社会思潮中的反映,也是这时期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 目标所在. 二,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仅使西方农业取得了重大进步,也体现了农业发展的趋 势和期流.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即是与世界潮流接轨,以近代科学技术为手段,讲求土性 辨别,品种改良,尤注重A才的培养和农业组织的建立,以将农业推向一个新台阶. 人才培养近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运用,相应的它对 于人才的需求也就非常迫切.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强调是这时期农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特色. 刨办实业学堂,鼓励留学,建立艺徒学堂,半日学堂是清末发展农业教育的主要举措.从其构 思看,它不仅侧重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注重使一般民众掌握粗浅知识.当时人认为,农业 的衰落,其根源在于"乡民务农,而不知农之有学@.从而不仅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也导致了 农民的贫困,形成恶性循环.鉴于此,在1906年颁行的《通行各省举办实业学堂文》中,清政府 要求各地在筹设中等,初等实业学堂的同时,还必须多设艺徒学堂,.收招贫民子l弟,课以粗浅 技术,俾得有谋生之资……,务使全国人民知求学即所以谋生,欲得生,必先求学,庶国民不致 害璧絷辑,联*.年,第踟. ? 44? 袄求学为高远难能之事,而各能自振其业"?.同年请政府又接受给事中刘学谦韵赛请,要求 各地不拘年岁,不收学费,每二三百户即设立一所半日学堂,根据当地农街情况.灵活多样蟪开 展教育.以使一般民众掌握粗浅知识,并使用所学知识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推动农业向更高 层次的发展. 土性辩别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土壤成份,性质进行鉴别的工作也在各地先屠展开. 尽管自先秦以来就一直重视对土性的辨别,但在近代科学知识传播以前,由予受历代辩学水平 的限制.土性辨别知识还只是浅层次的经验科学知识,难以进一步发展上升为理性科学知识.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的化验方法对土性进行辨别成为可铂.当时人认为,土性 辨别的滞后是影响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索:"今中国农务曼痛之原,在乎不明土性,不辨土 质.任{可籽种,不适土宜,安有蓍滋之理.故日提倡新法,当以考验土宜为人手第一蔓着"圆. 《三折》也提出了辨土性的要求,并得到其后成立的商部的赞同.从当时情况看,土性辨男I主要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考验土性.第二,考土质.第三,考验土茵辨别土性的工作首先在 各地农事试验场进行.. 品种改良品种改良是邀时期农业改革的主要内窖之一.从当时情扰肴,搜集,引进和培 育良种及其裁墙实验,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其一,提高产量.其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碍c 辩,以便工业品在与洋货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以棉花为倒,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种植的棉花 由于棉种优良,种植得法,中国棉在与洋棉的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1904年中国出 口棉花24811595两,到1905年就降至12029236两@.中国棉花质量的低劣不仅影响了棉 花的出151,也髟响了棉纺织品与洋货的竞争.鉴于棉纺织品在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位,社会各 界逐渐认识到引进,改良棉种的必要.1906年农工商部开始着手考察美国钩椭种及其种植方 法.I908年请政府根据农工商部的赛清,颁布谕旨指出:中国辅花质悭较避予蚌国,种棉尤 不讲求,南北各省同有数处所产较胜,丽种植仍多卤莽,是必藏博求外孱佳种,栗取培莽良法, 料美工糖,自毹广行各省,保垒利权"0.要求各地积极做好I进,培育良神的工作. 为更好推动品种的引进与改良,1906年lO月农工商部还成立了劝整陈列所,将鲁地的农 产品陈列其中,以便比较,栗择.在1910年开办封有大部分省份以及美茸,日本等目毒加的南 洋劝业会上,在首先开设的教育,工艺,器械,卫生,武备,农业六馆中,农业馆即是其中之一,可 见社会各界对品种改良的重视. 农事试验场的设立品种的引进和改良,土壤的调查和检测等椰须首先进行饿藿,然后逐 渐推广使用,农事试验场的设立应运而生.1902年直隶和辫北率先设了玻事试壁蛹.j暂部 成立后对农事试验场的设立更给予了高度重视.l903年商部在《通饬各省振必农务》中指 出:"凡土质之化分,种子之割验,肥料之制造,气候之占涮,皆设立试验场,莲一考束.数人观 览,务使乡民心颁其意,成知旧法之不如新法,乐于变更"0.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备地先后开 始设立了农事试验场. 农墨公司的建立农垦公司的建立则表明,传统经营思路的开始转变.历史发展列近 ?(学部妻当辑要).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第为页. 固《考验土官以兴和说).'东方蛩志'第5卷,第4期.@C振兴华赞搜) .<南方杂意,第4卷第4期. ?'光绪朝东华录)(五).总第5B43页 @《光鳍朝末华录)(五).总第51o2页. 45? 代,中孱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解决土地问题往拄不是传筑的平 分土l蟾韵方式所能奏效的,而是需要发展农业资本主义,使地主转变为农业资本家,农民转变 为产业工人.从世界范围看,明治维新时期13本政府确立了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 经营,从而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3本近代化的成功,除r其它原因外,一 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农业资本主义获得j.充分发展,从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市场 和原料0随着新政时期农业改革的展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垦公司开始出现. 农业组织的建立近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动力,也需要政府的有效领 导和 社会的联络组织,从而在资金,人力筹资源方面取得优势.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建立即是这 一 需要的体现.1903年成立的商部虽然是从总体上负责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贯彻实施,但农业 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06年商部扩充为农工商部后,农业更筏放在首位.为发挥 集体的优势,1907年底农工商部奏请在各省省城和府厅州县设立农舟l总会和分会.农工商部 指出.建立农会有利于开通知识,改良种植,联合社会.农工商部的奏请很快得到淆廷的批准. 实际上早在谕旨颁布前,有的地方便根据形势的需要,自发成立了农会.如1906年甘肃省在 省城兰州成立了农务总会,而在1905年直隶农会即宣告成立.谕旨颁布后各地加快j_筹设 农会的速瘦. 三,成绩与局限 以近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的呼声虽在l9世纪末就开始出现,但太规模有组织 的实施却是在靖末新改时期,由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绅商的积撮参与清束的农业改革在农业 学堂和农事试验场,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以及土性辨别等方厩都取得了,初步成绩.从而出现了… 丝中国农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曙光. 农业学堂从无到有,获得定的发展,其中江苏,湖北,山东直隶等省成绩较为显着.到 1909年全国共有高等农业学堂5所,学生530人,中等农业学堂31所,学生3226人,栅等农 业学堂59所.学生2272人.到辛亥革命前夕,全国约有农业学堂总数250所左右键). 农业教 育的发展初步蒲足了农业改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使农业知识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02年直隶设立的农事试验场和湖北农务学堂试验场是两个最早的从事农业科学试验 的机梅.随后山东,福建,江苏拳天等地亦纷纷设立.据统计,到1911年仅四川省就有农事 试验场74处,规模较大的农事试验场,垒国约有20余处农事试验扬的设立为土壤,品种和 裁培等实验提供j.有科条件,从而有利于嘉谷新种及新方法的推广使用. 在良种引进方面,美国棉种的引进较为成功.自1908年清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试 验种美棉后,各地开始引进美棉,井在一些省份如山东,陕西取得了初步成功.据载陕西引进 新棉种后,产量比以前大为提高@., 新舶耕作器械也开始被引进.山东农事试验场从美国购买20余种,从日本购买IO余种, 奉天农事实验场从日本和欧美亦购买j_新式农具如洋犁,刈麦器,刈草器,干草切割器等.化 害蠢羹挚矗零目盏霭袭噩鑫5馨;愚{出颤..盯年,第.60页. @'全国农台联音会第敬纪事,.台湾支海出版社第17I贞. ? 46? 蕊1 学肥料亦开始使用,据海关统计,到1911年进口化肥达761519担?. 农垦公司也从1902年的4家发展到1912年的171家0.农垦公司的建立标志着传统农 业中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此外,农会的成立也奠定了1913年全国农会联合会第 一次会议的 r _ 基础. 清末的农业改革虽然使中国农业丹蛤了_痢近代的转变,但从当时情况看.由于时间,精力, 财力等方面的原因,这种转变才l|簟耐起步,还没有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靛.以财力而言,大规 模的农业改革需要巨额的资金,但清政府的财政状况却是捉襟见肘.1901年财政赤字3OO0 余万两,与财政危机同时出现的是财改支出日益加大,各项改革都需要财改拨款.据1911年 预算,清政府岁人29696万两,岁出38135万两,赤字8439余万两.就各省财政状况看,也 大多支大于收.1907年浙江岁人包括所借外债436万两,支出449万两.山东每年亏空150 余万两.奉天,吉林,黑龙江人不敢出也十分严重.1909年奉天岁人580万两,岁出94O万 两.吉林岁人180杂万两.岁出450万两.黑龙江岁人90万两,岁出20O万两.支大于收在 百万两以上的有贵=HI,江苏,安徽,福建,广西,湖南,云南,江西,湖北,四川0.几乎所有的省 份都受到财政窘迫的困扰,严重的财政赤字使"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官在论及财致伺慧时不用 '支绌'二字的?.这就严重影响了农业改革的顺利展开. 在财政状况不断恶化的同时,清政府对农业改革虽相当重视,但维护其统治的本能又使其 将主要精力放在军事改革上.据1911年预算.清政府军事改革的费l用占财政开支的一半以 上.军事改革的庞大支出,相应地亦减少了对其它项目的投资,从而使农业的发展璺弱制约. 此外,农业改革是一项庞大工程,不可艟在短期内完成,清末新袭仅存在短短的十年时闯, 麓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政府的垮台,清束新政缱之终铬.因而难以取得突蕞性进展. 但是,不论怎样,清束农业改革的发生表明它已将改革的蚀角伸何最基本也是丞需改革的 行业上,它开启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历程.清末农业改革的构思与傲法对我们今天的农业改 革仍不无鉴意义. 作者筒介:昊春梅,女,博士,1965年生.现为安徽大学l历史系踟曩授.研兜方向主要为清柬 新政和中国近代化. ?郑废 0半文治 零嚣 ? 47?
本文档为【【doc】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7K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5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