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举报
开通vip

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来源:学术月刊2007.9 作者:陈 恒 (上海师范大学 都市文化E研究院,上海200234) [摘要]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

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来源:学术月刊2007.9 作者:陈 恒 (上海师范大学 都市文化E研究院,上海200234) [摘要]人类的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苏美尔文化、巴比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化文化、阿拉伯文化,等等。这说明,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封闭自守,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今日世界在急剧地缩小,人类各文明之间的不断交往,已势必将汇合为一个共同的人类文明。 [关键词]西亚 中亚 文明 汇聚 传播 [作者简介]陈 恒(1968—),男,安徽省怀远县人,历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都市文化E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古代希腊史、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07)09—0117—07 一 人类自身的历史就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接触、碰撞、交流的整体史。这种不同的文化用文化地理学家的话来说就是不同的文化圈(亦称文化区或文化地域),即人们根据生产方式、语言、宗教、政治形态、日常生活、房屋构造、风俗以及对自然适应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差别所划分的地域。?伴随地理大发现而来的殖民大扩张,使得欧洲人对自身以外的诸文化研究热心起来;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惊醒了西方人关于进步的理想之梦,使人们不得不以新的眼光对待欧洲以外的历史与文明,思考诸如人类文明是怎样产生的,每个文明自身的发展过程如何,各文明之间是如何交流的,等等。为此,各家各派提出了观点迥异的说法,试图为纷纭复杂、变化万千的世界历史构筑体系,揭示规律。关于文明的起源问题,有“埃及源流说”、“西亚源流说”、“中华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文奎主编:《人文地理学概论》,第326页,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流说”等主张;关于文明发展的情况,最具代表性的是“文明生态史观”,德国的斯宾格勒把世界上的各种文化视为有机体,它们都要经历一个起源、生长、衰落与解体的过程。至于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问题,由于欧亚内陆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也 1 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里所谓的欧亚内陆地区,是指现代人眼中的西亚、中亚地区。不过,作为地理概念的“西亚”、“中亚”一词,由于历史的关系,很难有一个让众人认同的确切定义。一般来说,“西亚”(又称为“西南亚”)指的是中国西部边疆以西,直到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一大片土地,西北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南包括阿拉伯半岛,东北有靠近中国的阿姆河流域的很多地方,东南有靠近印度河流域以西的很多地方,北边靠近里海,南边即是印度洋。?这一地区大致包括现代的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等国。?“中亚”主要是指现代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及中国的蒙古、西藏、新疆三个自治区。? 如果说西亚、中亚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上单纯起着桥梁的作用,那有些简单化了。事实上,西亚、中亚的古代国家在传播其他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独特而灿烂的文化——有被称为“苏美尔文化”者,有被称为“巴比伦文化”者,有被称为“波斯文化”者,有被称为“希腊化文化”者,有被称为“阿拉伯文化”者,也有被称为“蒙古文化”者,不一而足。因此,我们要想探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真实情况,就不能跳过或忽略这些文化的存在。这些“桥梁”传送了东方文明到西方,反过来又传送了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两面又各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本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互融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是古代世界的两大主要文明,从发展阶段来看,在多数地区,如中亚,是游牧文明先于农耕文明;在少数地区,如西亚,据近年来的研究,是农耕文明先于游牧文明。?于是,这个“桥梁”中的两个世界之间就发生着千丝万屡的联系,进行着和平的、有时也是暴力的交往。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升华的过程,形成了世界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这一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 以西亚、中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文化交流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限于篇幅,笔者只想就这一地区传播文明的情况作一分期,并简要分析各时期内的大致情况。 (一)前古典时期的东西方文明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些年来,中国学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问题,出现了几篇较有价值的论文。例如,周谷城的《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张广达的《古代欧亚的内陆交通》(中国史学会编:《第十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北京,中华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局,1985)、胡道静的《第三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三向交流》(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中国传统文化的再估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彭树智的《阿富汗与古代中西文化交往》(载《历 2 史研究》,1994(2)]、陈方正的《从<大汇篇>谈现代科学起源》(按:此文提出了值得人们思考的阿拉伯人传播各文明的中介作用,但史实多有出入。载《跨文化对话》第1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等。 ?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见《周谷城学术论著自选集》,第51页,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辑部编;《最新世界地图集》,第8页,北京冲国地图出版社,1992;也有人认为,西亚指的是中国西部边境以西,直到地中海东部沿岸的一大片土地,西北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南包括阿拉伯半岛。东北有靠近中国的阿姆河流域的很多地方,东南有靠近印度河流域以西的很多地方。北边靠近里海,南边即是印度洋(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 ?汉布里主编:《中亚史纲要》“原序”,第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项英杰等:《中亚:马背上的文化》,第1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总序”,第19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笔者认为,整个古代世界结束时期应该以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为分界线,因为人类只是在此以后才从分散走向整体,融入资本主义的近代世界。 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相信,西方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工业文明一线独立发展演变的。其实在古代,米利都的赫开泰乌斯已经指出,希腊人长期以来就是埃及文明的子孙?。希罗多德指出,希腊的一个主要城邦底比斯的创建人卡德摩斯就是属于闪族的腓尼基的一个王子;并且指出,希腊的许多神名来自埃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古典学者约瑟夫?斯卡利杰(Scaliger,1540—1609)也指出,希腊人受益于非希腊人的成就。伟大的科学史专家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哲学家怀特海也说:“首批欧洲人接近了近东的思想火炬”,“希腊文化及希伯莱文化是近东的两大分支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那种认为“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就自成一个文明传统的观点开始从根本上遭到质疑,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西方”文明实际上“起源”于非西方——更确切地说是古代“东方”诸文明。? 事实已经证明,东方的各种文明——苏美尔文明、埃及文明、赫梯文明、巴比伦文明、希伯来文明以及印度文明等等——对古希腊文明都有较大的贡献,尤其是赫梯文明扮演了古代东方和古代欧洲的桥梁作用。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以前,在今日所说的近东一带,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区,就已建立了高度发达且严密的政治和文字系统国家。这一近东文化圈与邻接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往来关系,不仅有政治、军事、商业、技术上的交流,而且更有语言、文学、艺术上的互渗。因此,从文化交流角度来看,不是西方影响了东方,而是东方影响了西 3 方,尤其是古代近东文明深深影响着希腊文化。特别是从公元前750—前650年的一个世纪里,希腊文化深受近东文化的影响。因而,早在20世纪初期,一些学者就提出“东方化时代”(The Orientalizing Period)?这一概念,认为这个时期的希腊艺术深受东方世界的影响:一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安纳托利亚的影响,一是来自腓尼基、埃及的影响。主要是因战争、贸易、旅行以及希腊人对东方艺术主题与风格的喜爱而造成的后果。?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地中海世界,原先就存在过一种希腊因素和东方因素相汇合的文化。当然,这种汇合并不是简单的“合并”,双方的关系是互动的,并不是始终一方对另一方一边倒的强势影响,究竟是谁对谁的影响更大,是由不同时期各种具体而复杂的因素决定的。 (二)古典时期的东西方文明之交流 在西方,“古典”?一词用于历史时期时,有广、狭两种含义。从广义上说,有人认为古典时期在希腊是从公元前600—前300年,在罗马是从公元前300—公元300年;?也有人认为大致是指公元前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1分册),第6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希罗多德:《历史》,第34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第64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怀特海:《观念的冒险》,第10、95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早在1928年,西方就出版过Ramsay的Asianic Elements in Greek Civilization(1928)。西方世界最近出版的有关这方面的作品有:伯克尔特(Walter Kurkert)《东方化的革命》(1982)、伯纳尔(Martin Bernal)《黑色雅典娜》(第1卷出版于1987年,第2卷出版于1991年,第3卷出版于2006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出4卷)、魏斯特(M(L(West)《赫利孔的东方面孔》(1997)。尤其是伯纳尔的著作在古典学界引起了一场空前的争论,有人指责他没有足够证据就轻易下结论。也有人说这是赶修正主义派的时髦。但不管怎么说。他提出的希腊文化受北非、西亚文化的影响这个重大命题是无法轻易地置之不理的。不过我们要反对的是那种“非洲中心论者”——这种观点早已以世界文明“埃及源流说”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不仅否定古代希腊人在哲学、科学、民主等方面的成就,而且竟说出了苏格拉底和克里奥帕特拉都是黑人,亚里士多德盗窃了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等等令人诧异的话[孟悦:《(泰晤士文摘);什么是西方文明》(载《读书》,1998(8);董乐山:《东方和西方,相会终有期》,载《博览群书》,1996(7)]。 ?一般认为,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促使许多学科取得了新的成就,“东方化时代”就是希腊艺术史领域内出现的一个概念。后来,这个概念才逐渐引入到其他领域。在艺术领域,“东方化时代”也有不同的分期。在科林斯(Corinth)主要有Early Proto-Corinthian(725—700BC)、Middle Proto-Corinthian(700—650BC)、 4 Late Proto-Corinthian(650—625BC)和Corinthian,Animal Frieze Style(625—550BC)四个阶段组成}在雅典,主要有Early Proto-Attic(700—675BC)、Middle Proto-Attic Black and Whito Style(675—640BC)、Late Proto-Attic(640—610BC)等三个阶段组成。笔者查了许多材料,难以查考是谁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以笔者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应该是英国学者霍尔(Harry Reginald Hall,1873—1930)在The Oldest Civilization of Greece:Studies of the Mycenean Age一书中提出的(London: David Nutt Philadelphia:J(B.Lippincott Co(1901,P(43)。现在,史学界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一概念了,比如英国学者0swyn Murray的Early Greece(Glasgow,Fontana Press,1980年第1版、1993年第2版)一书的第6章就名为“The Orientalizing Period”。 ?Laurie Schneider Adams,Art across Time,Mcgraw-Hill College,1999,P(142( ?在中国,“古典”乃指古代的典章法式,《后汉书?儒林传序》有“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 ?Robert E(Lerner,Standish Meacham,Edward MeNall Burns,Western Civilizations,vol(I,W(W(Norton , Company,1988,p(101( 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罗马的文化艺术?;还有人认为整个古代希腊文明(甚至包括罗马文明)都可称之为古典文明,因此,希腊—罗马时代被称之为古典时代或古典世界;?有人甚至认为,西方古典文明包括古代西亚、北非、南亚、中亚的传统?;西方(欧洲)古典时代应从公元前10世纪初古希腊文化算起,加之以罗马古代共和国至帝国,而结束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或延长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527—565)时代。这时,又因蛮族入侵,结束了欧洲古典文化。所以,西方(欧洲)古典时代,是介于先后两次大规模的蛮族入侵的历史事变之间,亦即古欧洲第一次和第二次黑暗时代之间。?从狭义上说,是指介于古朴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和希腊化时期之间的那段时期。在这个时代中,真正的古典阶段约出现于公元前460—前430年之间——阿提卡和伯罗奔尼撒出现一种生气勃勃、无与伦比的发展时期。? 一般来说,在希腊文化史上,公元前5世纪称为古典盛期,下一个世纪则称为古典后期,有时也以世纪为专名而分别称之为“五世纪”和“四世纪”(不加公元前字样)。严格地说,古典盛期在希腊是从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失败开始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为止,在罗马是从前1世纪开始直到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为止(这段时间也就是罗马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有人认为是从马拉松战役开始,而古典后期则在公元前330年结束,并不完全等于整个世纪。?本文所考察的对象则是狭义上的古典时期。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吸收主要是因希波战争的爆发而得到加强。如希波战争曾把“苜蓿”(Alfalfa)输入到希腊。苜蓿是喂马的一种很好的饲料,希腊人称之为Medike,因为大量种植于波斯境内的米底,而由希波战争时传人希腊的。中国音译为苜蓿,可能出自波斯境内靠近里海一个地方的土语būso。?这一时期,古埃及的文 5 化对于古典时期希腊文化的影响也很大:许多伟大的希腊学者这时前往埃及并在那里学习过,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摩克里特、希罗多德、柏拉图、梭伦、毕达哥拉斯、欧克多索(Eudoxus)、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和欧诺皮德斯(Oenopides)?,等等。当代学者虽然很少认为这些人全都在埃及旅行过,但也很少有人否定他们去过埃及。更加重要的是,很少有学者否认埃及文化对希腊文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一事实。 (三)希腊化时期的东西方文明交流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公元前355—前323年在位)东征以后所建立的地跨欧、亚、非的帝国,第一次统一了地中海东部、西亚地区,也由此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23—前30)。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唯中华文明例外。因此,整个欧亚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不过这时的西方,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由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转移到东方各地。我们可以列举出最卓越的四个来:尼罗河口的亚历山大里亚、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叙利亚的安条克和小亚细亚海岸外的罗得岛。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这些地方一直是欧、亚、非文明的汇聚地。希腊化时期与前面所讲的东方化时代以东方对西方的影响为主正相反,这一时期以西方影响东方为主,充分地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扩张性。不过,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还是不可忽略的,于宗教信仰、科学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文明交流的范围也大大拓展了,从印度到西西里,从咸海、里海到印度洋、麦罗埃(Meroe),各种不同的传统、不同层次的文化都参与了希腊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典艺术》,见《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I),第1页,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朱龙华:《世界历史》(上古部分),第430—431、430—431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日知:《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第17页,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日知:《论中西古典学》,载《世界历史研究动态》,1993(10)。 ?《古典艺术》,见《世界艺术百科全书选译》(I),第1页。 ?M(C(Howatson,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L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137( ?周谷城:《古代西亚的国际地位》,见《周谷城学术论著自选集》,第54页。 ?Diodorus Library of History(1(96(2( 在印度,希腊文明经由西亚地区传入,形成了世界美术史上著名的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后随佛教向外传播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日本、印度支那和印尼的佛教艺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期的佛教壁画就是犍陀罗艺术的移植——天山南路发现的古代西域画大都是附属于建筑物中的木版画、壁画和藻井(天花板)图画,单独成幅的 6 有纸本、绢本、麻本和棉本图画。在前一类中的木版画和壁画中,运用最多的是水粉画,多属于希腊—罗马风格,与藻井图画、单幅绘画主要属于波斯、印度及中亚系统有显著的不同。?另一条史料也说明了这一时期的艺术交流:羌以东米兰遗址出土的壁画,是公元4世纪以前汉晋时代鄯善佛寺的遗物。其中有一套太子须大拏本生故事画,有一个画面是须大拏将大白象施舍给人。在白象的胳肢窝上有一小段关于画家的 (Tita)一字就是罗马文字中怯卢文题记:“蒂特作画,值三千包马卡(Bammakas)。”蒂特 经常使用的Titus一字,意为“仿罗马皇帝提图斯式的画像”?。 (四)罗马帝国与汉帝国时期东西方文明之交流 自从一些文明中心演变成庞大的帝国以来,人类各共同体间的交往一般是通过帝国的盛衰、更迭获得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化的。帝国仿佛是人类各共同体间交往的凝聚点。希腊化时期的结束也就是亚欧大陆三大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东方的汉帝国、南方的贵霜帝国建立的时期,而欧亚大草原就是联系这三种古代文明的孔道,所谓“欧亚大陆的动脉”?。公元2世纪,在世界的东西方分别耸立着两个庞大的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当时人类各共同体之间的重大交往活动几乎都与这两个帝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之庞大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当时,作为帝国一个内陆湖泊的地中海,把亚洲海岸、非洲海岸和欧洲海岸连成一个统一的世界。?地中海沿岸各省形成了一定发展程度的专业分工,稠密的海陆商业贸易网维持着整个帝国的经济生活。如作为帝国中心地区的意大利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不在本地消费,而罗马本土则需要埃及每年供给它四千万加仑的麦子。?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方的制陶涂釉方面的技术就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传人中国的。罗伯特?路威曾以制陶技术为例系统地阐述他关于“文明是一件东拼西凑的„百衲?”的思想。他说,在中国也和他处一样,简单的手制陶器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其后的岁月里,中国人在他们的制陶术上又加进了另一种西洋花样即涂釉。但他们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者。这一观点后来又由日本学者三上次男作了进一步的考证。他把涂釉技术分为灰釉技术和绿褐釉技术,认为后者“可能是由罗马地区传来的”,因为在公元2世纪,“西方的罗马地区和东方的中国之间有了通商关系”。? (五)中世纪时期东西方文明之交流 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在这一地区的融会内容最为多彩、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强烈。因为阿拉伯—唐宋元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波斯文化、古叙利亚文化、古印度文化、古中国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在空间上处于东、西要道所使然。阿拉伯人与各民族的交融,促成了帝国的经济、文化大发展。而这一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鼎盛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长安空前繁荣,各国使臣、商人云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发动了“圣战”,持续了近一个多世纪。军事扩张基本停止后,局势日渐安定,文化生活也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阿拉伯语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7 因此,阿拔斯封建统治阶级迫切希望汲取先进文化,希望把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学术遗产译为阿拉伯语,以满足帝国各方面的需要,因而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年 翻译 阿房宫赋翻译下载德汉翻译pdf阿房宫赋翻译下载阿房宫赋翻译下载翻译理论.doc 运动”?。在这期间(约从8世纪中叶到10世纪),阿拉伯人把当时可以得到的希腊、叙利亚、波斯、印度的哲学、医学和科学等方面的著作大多译成了阿拉伯文。阿拉伯学者们对待外来知识的态度并不是亦步亦趋的,他们在汲取波斯学问和希腊文化遗产方面,都使之适合自身的宗教信仰和特殊需要,并开始了创造性的活动。正如艾尔?比鲁尼在《塞伊达那集》中所说:“凡世界各地的科学被译成了阿拉伯文;它们获得修饰而深入人心,其文字的优美在人们的血管里川流不息。”?乔洽?萨顿也说:“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10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石源华主编:《中外关系史三百题》,第13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布尔努瓦:《丝绸之路》,第118页,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见《大英百科全书》,Willianm H(McNeill所撰写的欧亚大草原文章。 ?克洛德?德尔马:《欧洲文明》,第18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第6、1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三上次男:《陶瓷之路》,第12页,北京,文物出版杜,1984。 ?艾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2册),第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转引自伯纳?路易:《历史上的阿拉伯人》,第14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1096—1291年的十字军东征,严重破坏了西亚和东罗马的社会产生和文化,但在客观上却沟通了西方和东方的商业关系,也使西方人从东方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这一东征运动也加快了阿拉伯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元朝,有二十多个国家与之建立了通商关系?。元世祖时,有关阿拉伯天文仪器和天文学的书籍传人中国,中国的天文学家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元代郭守敬在编制《授时历》时,采用了从伊斯兰世界传人的数学知识;阿拉伯的医学对中国的医药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就有阿拉伯的药物和治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当元代的中华文明经过西亚、中亚源源西传时,西方文明也于这时经过这一地区传入中国。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学者托勒玫的《天文大集》被译为《麦者司的造司天仪式》?;据1272年统计,仅回回司天台就申报该台有经书242种,其中有欧几里得几何学的阿拉伯文译本。在医学上,元代开始设立管理“回回医药”的机构;伊本?奈迪木《书目》中记载,有个中国人在阿拉伯著名医生拉齐的家中住了一年,学习了五个月的阿拉伯语后就讲话流利,书写熟练,走的时候还用速记法记下了拉齐和他的学生朗诵格林(按:格林即古希腊名医盖伦)的医学著作。?这一点正如奥地利学者瓦尔特尔?霍利切尔所说:“东方民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以及中亚、南亚和东南 8 亚的民族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此,中世纪欧洲的自然观决不仅是„西方世界?的产物。”? 三 从总体上看,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特点是彼此的认识还较朦胧,看法也不够客观,搀杂着许多传说。这是因为,当时人们所知道的有关对方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中东地区诸古国辗转而来。例如,波斯人和印度人相信,水老虎是世界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变来的。波斯人的许多述异著作,就称亚历山大为“双角的亚历山大大帝”。而印度的巫师则相信,亚历山大的前生,是一只熟悉亚洲热带丛林生活的老虎,所以,他闻名世界的远征,注定了要到达那里。在印度某边远地区,传说树林中有两棵神树可以预言未来,其中一棵说的是印度语言(也许是汉语、广东话),另一棵就把前一棵的话译成希腊语给站在两棵树之间的亚历山大听。而这些传说又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了中国。不过到了宋代,人们对西方的认识就比较清晰了。赵汝适在《诸蕃志》中的“遏根陀国”说道:“相传古代异人徂葛尼,于濒海建大塔,下凿地为两层,砖结甚密,一窖粮食,一储器械,塔高二百丈,可通四马齐驱而上。至三分之二,塔心开大井,结渠透大江以防他国兵侵,则举国据塔以拒敌,上下可容二万人,内居守而外出战。其顶上有镜极大,他国或有兵船侵犯,镜先照见,即预备守御之计。近年为外国人投塔下,执役扫洒数年,人不疑之,忽一日得便,盗镜抛沉海中而去。”?这里的“徂葛尼”,便是亚历山大的阿拉伯文音译;“大塔”,就是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赵汝适在“遏根陀国”中所记述的事情,大概是根据阿拉伯人所谈的材料写成的。而马苏第在《黄金草原》一书中也曾谈到类似的事情?。可见,赵汝适的记载并不是虚构的。另一个特点是关于这一时期的资料比较少,也较分散,就是对同一资料也是见仁见智,得出不同的结论。如关于黎轩,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以至成为一大公案。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一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并加以改良,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一些新结果。如果一定要讲究文化的“纯正性”,那么反而会因世世代代近亲交配而有退化淘汰之虞。比如,希腊、希伯来隶属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分别以哲学、宗教为其精神特征,然而亚历山大东征后的地中海世界却使这两种不同文化走到了一起,从冲突到融合经历了几百年时间,其间充满了军事冲突、政治斗争、宗教折冲、文化碰撞和哲学争论,最终产生了世界性的宗教——基督教。故不同文明间的适当融合往往会产生一种和谐文化,给社会成员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当然,社会群体对交流、融合会持不同的态度,有自由派、保守派之分。一般说来,文化素养高、受过教育的人更乐意接受文明间的融合。?另外,一种文明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它总是在与各种外来文明的冲突中来调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纯武、寿纪瑜等编著:《简明世界通史》,第24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 1981。 ?郭应德:《阿拉伯史纲》,第205页,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交流史话》,第11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郭应德:《阿拉伯史纲》,第197页,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霍利切尔:《科学世界图景中的自然界》,第38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赵汝适;《诸蕃志》,第123页,北京,中华书局,1996。 ?马苏第:《黄金草原》第33章《亚历山大城的历史,其创建、国王、名胜和有关这一内容的其他细节》,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瓦戈:《社会变迁》,第19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译文有改动。 对待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既要有博大的胸怀,也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中心主义;不仅反对“西方中心论”,也要反对“东方中心论”。近年来,在学术界盛行一种“东方主义”。这个概念一般指西方作家、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家、艺术家对近东、远东和大部分亚洲国家文化诸方面的模仿与描述,亦指西方学者对这些地区社会、文化、语言和民族的研究。就后者而言,居住美国的阿拉伯裔学者赛义德(也有译作萨义德, Edward Said,1935—2003)的同名著作《东方主义》(1978)促进了这一问题的研究。但是,他所代表的后殖民批评在彰显鲜明的世界主义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赛义德认为,欧洲人创造了“欧洲”和“东方”两个对立概念:欧洲是一个积极、强大的形象,东方是没有活力、令人不悦的负面形象(尤其是穆斯林世界):——柔弱、颓废、腐败、奢侈、专制、缺乏独立发展与创造能力的形象。这种根深蒂固的“东方”概念,决定了大多数中东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基调,自然也就塑造了学术分析框架。尽管赛义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18—20世纪,但他认为这种根深蒂固的东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早期希腊文献所塑造的形象,如希罗多德的著作、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等。?此书的出版,导致了一些古典学家重新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对东方化时代的希腊艺术、希腊悲剧、波斯帝国时期、希腊化时期的重新释读。最极端的代表就是美国学者伯纳尔(M( Bernal,1937—)的专著《黑色雅典娜》。这是西方近几十年来所发表的有关古代历史最有争议的著作,其著述目的、方法、逻辑、假设都遭到人们的质疑(作者甚至认为,希腊是非洲黑人和腓尼基人的殖民地)。虽然他提出的这个并不新鲜的“古代希腊文化受西亚、北非诸古代文明影响”的重大命题是无法轻易地置之不理的,但笔者仍然要对那种“非洲中心论”提出批评,因为这种观点已以世界文明之“泛埃及主义”、“泛巴比伦主义”诸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不仅否定古代世界其他民族的成就,而且认为自身就是文明的唯一发源地。这种在文化研究中从否定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除了可以制造耸人听闻的效果外,很难具有什么科学性和历史价值。 (责任编辑:常山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Simon Hornblower、Antony Spawforth编辑的 10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Civilization,Amélie Kuhrt:“Orientalism”辞条, Oxford IJniversitv Press 1998。 Diffusion and Fusion of Civilizations: On Communication of the Ancient World Civilizations Chen Heng Abstract: Humanity?s association is a process witnessing the fusion and sublimation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Middle Asia or Center Asia,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plays a"bridge" role, which not only delivers the eastern civilization to the west and vice versa, but also imprints its own marks on the process as well. Moreover, the exchange within the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of the Middle Asia is also interactive. The cultural exchange of the ancient world as centered by Middle Asia is an intricate and intermingled process, which can hardly be tackled in a single paper. My aim in this article is to give a periodization and a brief analysis to this process. Key words: Middle Asia, Center Asia, civilization, fusion, diffusion 11
本文档为【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0KB
软件:Word
页数:18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26
浏览量: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