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

举报
开通vip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高职高专:(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 2 (一)行业背景 ....................................................... 2 (二)人才需求 .....................................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
高职高专:(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 二?一一年十月 目 录 一、专业建设基础 ........................................................ 2 (一)行业背景 ....................................................... 2 (二)人才需求 ....................................................... 3 (三)专业现有基础与优势 ............................................. 3 (四)不足与差距 ..................................................... 7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 7 (一)专业发展目标 ................................................... 7 (二)人才培养目标 ................................................... 8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 9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 9 (二)在交通系统内或工程机械行业内探索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通道 10 (三)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 ...... 13 (四)转变培养方式,构建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模式 ...................... 20 (五)打造一支创新型“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20 六)构建“多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 22 (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23 四、保障措施 ........................................................... 23 五、绩效指标 ........................................................... 25 六、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 33 1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 责任系部:机电工程系 项目负责人: 沈 旭(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考评员,副教授) 项目组成员: 米永胜(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考评员,副教授) 张春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考评员,副教授) 陈燕飞(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丁成业(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考评员,讲师) 高彩霞(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工) 董彬(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 刘成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 韩敏(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国筑机学会副理事长,正高) 张革(CAT利星行机械有限公司,高工) 宋之银(徐工科技人力资源部部长,工程师) 李清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工) 吴金龙(苏州嘉天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高工) 倪新利(南京科源机械有限公司,高工)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装备制造业是江苏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小型向大型转变,轻型向重型转变,使行业规模和效益继续保持省内领先、全国首位。为实现全国创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化基地奠定基础。 自1986年以来,江苏机械装备工业的总量已连续24余年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工程机械行业更具有“三高一全”的特点,即产品水平高、市场份额高、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品种全,在全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十二五”时期,江苏的交通运输行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发展,呈现出又一个黄金期。根据全省交通工作会议资料,2010年计划完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0多亿元,比2009年计划数增长10.5%。今后5年,江苏将新增高 2 速公路约1000公里,形成“五纵九横五联”的高速公路网,里程达5200公里;规划了11个过江通道;新建改建国省道干线公路28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0公里,实现公路“村村通”。此外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全面推进,以上规划建设都离不开工程机械。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统计,近三年,全国工程机械销售总额都在2000亿以上,而江苏省市场每年占全国市场的十分之一,2011年预计比2010年销售收入17%。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销量前十位和全国前十位的工程机械品牌都在江苏设立销售总部和制造基地,主要包括国内品牌徐工集团、常林股份、柳工、三一和国际品牌小松、卡特、英格索兰、现代、沃尔沃等,并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这为江苏的工程机械后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人才需求 1.服务江苏工程机械行业,人才需求旺盛 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及增长幅度与GDP、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行业景气度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基本上呈同步正相关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商机。根据工程机械行业协会近年的统计分析,工程机械行业每增加1亿元的费用,工程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就要增加72人(设计、制造、操作、销售、维护等岗位)。据调查统计,江苏对工程机械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年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14%。预计未来若干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江苏的工程机械高技能人才需求仍将继续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江苏交通的发展与工程机械息息相关,更离不开高端技能型工程机械的专门人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程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的优劣,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影响至关重要。 2.省内设置本专业的职业院校较少,人才供不应求 迄今为止,江苏高职院校中设置该专业仅有2所(另一所院校2010年刚开设此专业)。目前我院工程机械专业的年培养能力不到200人,到2013年,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为重点专业的工程机械专业群年培养能力也只达400人左右,而江苏职业院校中只有镇江交通技校、徐工集团旗下的徐州工程机械技工学校、常州技师学院及部分社会培训机构设有工程机械类专业,且培养目标均为中职人才。这些学校年培养能力之和不到1000人,远远不能满足江苏工程机械行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不能满足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在2010年院内校园招聘会上,该专业的毕业生遭到用人单位的“哄抢”,供需比达1:10,江苏教育电视台为此还作了专门报道。据权威数据统计,2010年至2020年江苏需要高技能工程机械专门人才约40000人。 (三)专业现有基础与优势 1.办学规模 为了顺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服务于装备制造业、交通建设及其它 3 建设行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在校生269人。 2.专业建设成效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专业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院级特色专业和院级试点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紧依托合作企业和地方优势资源,实施分段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民族品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开设了“柳工班”。 现有校外实习基地5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专利2项,科教研论文30余篇,院内外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30余项,其中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和交通厅课题15项,获奖2项;交指委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3门,主参编教材近10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校企共编校本教材5部,省级优秀毕业设计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 3.课程及教材建设 按照“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建设思路,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学习内容、核心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并根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目前,该专业的“机械基础”(综合化课程)、“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工程机械内燃机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 、“工程机械电器设备与维护”等核心课程已开始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素质。与此同时,精品课程建设力度逐步加大,促进了课程建设。“ 传动”于2008年被评为交通教指委精品课程。 该专业结合现有条件,以工学结合为课程改革突破口,校企合作积极开发、建设校本教材,使专业教材建设逐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结构的要求。与柳工合作编写了《工程机械电器》;与江宇集团合作编写了《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与苏州嘉天利合作编写了《液压与液力传动》和《工程机械营销》;与利星行合作编写了《工程机械内燃机构造与维修》等5部校本教材。同时自编综合化课程任务引领式校本教材《机械基础》,编写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工程机械施工》;主编《液压与液力传动》和《液压与气压技术》高职高专统编教材;主编江苏省《企业内机动车驾驶培训教材》(初训、复训)2部社会培训教材;主审《工程机械专业 英语 关于好奇心的名言警句英语高中英语词汇下载高中英语词汇 下载英语衡水体下载小学英语关于形容词和副词的题 》等等。除使用的自编教材之外,选用的教材均为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最新教材。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核心课程的考核中,按照课程中的各个任务、项目及课程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依据课程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提供具体的评定办法。做到了以下几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有以 4 考核技能为主的操作考核,又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核;仿真与现场结合,既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核,又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核;结果与过程相结合,既重视最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又重视学生能力形成的整个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均保留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成绩单和工作质量、个人素质、合作精神的评价表原始材料等等。 在《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中,采用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即以“注重技能操作,兼顾知识运用,贯穿素质考核”为原则设计考核指标、标准及分值。由于课程的知识点较多,故设置了期末考试环节,形式为闭卷(笔试),试题内容侧重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最终成绩评定方式为:课程总成绩=项目过程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 通过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综合素质均得到了很大提高。 5.师资队伍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现已建成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该团队2010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团队中院内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交通部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1人,院级专业带头人1人,交通部工程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交通部行业职业技能筑养路机械竞赛裁判员1人。其中副高以上(含高级工程师)5人,占36,;工程师和讲师(含高级技师)8人,占57,。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 ,,学院教学名师1人。专任教师大部分具有生产一线工作经历,具有双位以上,占60 师素质教师9人,占68%,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积极实施“人才强系”战略,加大了人才稳定、吸引、培养和使用力度,尤其在人才引进工作上,按照“学历+职称+企业经历”的标准挖掘引进人才,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断提高。实施“青蓝工程”计划,同时加大兼职教师库的建设,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担任主要实训课程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目前该专业兼职教师已达26人。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培训和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同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使教师成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6.教学条件与实训条件 该专业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和优良的实验实训条件。2005年,学院投资1500多万建成了机电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成为机电工程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三者结合的基础平台。近三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在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还为该专业投入近300万元用于添置各类实验实训教学设备。为了进一步提升该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建设示范性高职院,在系部的带领下,该专业全体教师 5 群策群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紧跟行业新技术,共引进企业资金(设备)1150余万元,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目前,该专业已建成整车拆装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喷油泵实训室、底盘实训室、液压实训室(院级示范实验室)、电器设备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PLC实训室及柳工专项实训室等10个专项实训室,1个GE控制技术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分组率高,项目开出率达100,。建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一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拥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叉车及摊铺机等各类大中型工程机械设备10余台,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1700余万元。实践条件优良,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另外,将要建成的省级“交通土建实训基地”中的筑路机械实训中心为该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更加坚强的支撑。 此外,依托学院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可以进行工程机械维修工、工程机械操作工、钳工及CAD等各类职业技能的鉴定和考核,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7.社会服务 近三年来,先后担任了苏州市、昆山市交通系统筑路机械技能大赛的裁判工作;分别对景山重卡和江宁西部路桥公司部分职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对南京市政施工单位2000名三类人员(共22期)进行了继续教育培训;参与南京赛夫特职业培训学校近千人的培训指导工作并与其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对镇江高级技校的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鉴定工作,作为考核单位组织了江苏省建管局首届特种行业厂内驾驶技能培训考核,对南京消防武警学校的液压教师进行了短期培训等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积极地开展社会服务,扩大了专业知名度,促进了专业服务能力。 8.办学特色 (1)服务交通建设,行业特色明显 多年来,依托公路交通行业,该专业为江苏交通行业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成为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的“独特”专业。截至2011年7月,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272名,开展行业企业职工岗位培训2000余人次,为江苏交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9%以上。近三年生源稳定,毕业生就业率高,位居学院前列,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 (2)校企合作成果显著 该专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早在2002年,全球工程机械最大制造商美国的卡特彼勒公司(CAT)华东地区总代理昆山利星行机械有限公司就与该专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捐赠了20余万的工程机械设备,成为该专业首个校外实训基地。近几年,又先后与苏州嘉天利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南京科源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共建了校内部分工程机械实训室(2家公司分别捐赠了价值50万和20万机械设备);与民族品牌-广西柳 6 工机械股份公司签署了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协议;与世界五百强美国的GE公司共建了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校内GE先进控制技术实训中心(GE公司捐赠1080万元);与南京伟亿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校内工程机械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另外还与常州天和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韩国现代工程机械代理商)和南京江宇集团景山工程机械维修中心等5家企业共同建设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在该专业现有设备固定资产1800万中,来自企业捐助总额达1150万,约占总数的2/3。通过积极地开展校企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四)不足与差距 1.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2.双师素质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3.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产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服务江苏现代装备制造业大交通为宗旨,依托交通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打造一支创新型“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与企业合作建设共享实训室,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为服务江苏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成为融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工程机械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 2.具体目标 (1)校企对接,创新合作运行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主线,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校企对接,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方针,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运行新机制。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责权利对等”的前提下,拟建立董事会等制度,建立双方参与、共同评价、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新机制。 以“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为原则,以区域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并完善“分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在交通系统中职学校或工程机械行业内中职学校探索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通道 7 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在省交通系统内(如江苏交通技师学院、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或行业内(如徐工集团技校)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探索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3)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采取企业捐建、学校投资、校企共建、行业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大专业实践条件的建设。通过2年的建设,使校内外实训基地能完成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和技术升级、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认证等功能,服务周边区域经济建设。 (4)转变培养方式,加快专业教学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手段 在原有5门课程实施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基础上,再增加2门专业主干课程“工程机械专业英语”和“工程机械营销”,分别实施任务驱动和案例式教学从而在本专业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校企合作优质教学资源。拟开发”工程机械4S校企传输课堂”搭建校企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企业的生产过程、服务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共同 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5)打造一支创新型“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打造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加快双师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大专业带头人、名师建设和骨干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2年内,使双师素质达到90%以上。同时通过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工程机械专业教学团队。并通过与国内外工程机械知名企业合作,利用交通职教集团行业资源、学院的技能鉴定所和交通节能减排工程中心,共同开展社会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质量。 (6)构建“多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以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作为核心指标,以毕业生就业率、创业成效等作为重要指标,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完善院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系统,建立职业技能评价体系,构建“多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卡特、小松、柳工和徐工等国内外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在江苏的工程机械公司、 8 销售代理商和江苏交通系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联合办学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专业特长明显、创新意识强、责任心强,特别是熟练掌握现代大型工程机械产品的使用、维修、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和技术管理一线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利用交通行业优势、学院地理优势和师资优势,采用企业捐建或校企共建等方式,学院提供场地、企业自主经营管理、教师挂职等方式,积极探索和实施在校内筹建“双主体”工程机械实训基地(6S店形式),将工程机械品牌企业引进校园,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长效机制。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责权利对等”的前提下,拟建立董事会等制度,建立双方参与、共同评价、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新机制。尤其要注重最后“0.75”学期“顶岗实习”运行机制的创新,为学院创新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提供依据。 积极实施和完善“1+1+0.25+0.75”的“二结合一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与做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相融通。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施校企合作“分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第一个学年(1-2学期),主要培养专业基础能力;第2学年(3-4学期), 在“校中厂”工程机械6S店 或周边企业“厂中校”中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和案例式教学;第3学年的前半学期(约10周),主要进行与企业接轨的部分拓展课程的训练和岗前培训;第3学年的剩余学期(约30周),到“校中厂” 或“厂中校”里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完成来自企业实际的毕业设计和论文,进而完成企业订单培养全过程(如图1)。 9 图1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意图 (二)在交通系统内或工程机械行业内探索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通道 积极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江苏省交通系统内选择开设有本专业的中职学校(如江苏交通技师学院、南京交通技师学院等),或在行业内选择一家开设有本专业的中职学校(如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技校),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中、高职该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广泛深度调研,从中高职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内涵(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教学条件等诸方面进行研究,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中、高职的延续与衔接,探索本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图2)。 图2 中高职衔接培养通道示意图 1.课程体系的构建 该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企业岗位工作需求为依据,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构建了职业基础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和职业综合技能模块。依托“校中厂”或“厂中校”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图3)。 2.课程建设 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作为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根据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依托校内工程机械6S店和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适时修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和教学活动方案。以工学结合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校企共同开发、建设和完善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以《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为例。本门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 10 培养学生对液压元件的检修、试验、操纵和故障处理的专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液压系统常见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完全依据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的现有典型机型和设备和元件,对原有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其设计思路与理念如图4;学习情境的编排考虑到各种能力培养的过程性,学习难度由易到难(见图5)。 11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 岗位 工程机械销售员 工程机械维修员 工程机械管理员 搜集工程机械的技术数据 调查地区工程机械的分布状况 考核企业员工工作业绩 分析各类工程机械的构造特点 了解工程机械客户的实际需求 编制企业各类工作文件 定期对保内工程机械例行保养 整合各类工程机械的技术数据 报销员工外出和医疗费用 制定工程机械的维修方案 分析国家有关工程机械的政策 接待客户洽谈业务 工作任务 准确排除工程机械故障 建立客户的合作关系 编制一线人员派工单 编制工程机械的维修计划 定期召开工程机械产品展示会 制定仓库配件计划 填写工程机械零件的索赔表 编制工程机械销售计划 定期举行人才招聘会 计体工思思军实机机金电工工工工工工企应公公工工顶毕就算育程政政事用械械工工业程程程程程业用路路程程岗业 业机机基概理英制基实电健机机机机机管文概工机机实设 指应械础论论语图础训子康械械械械械理写论程械械习计 + + CAD + 导 学习领域 用电技与发底营诊作机专专)液 军企 基器术安动盘销断械业业论压 事业础设全机构技化英综文与 训文强备 构造术施语合)液 辅练化 化维造与工技力 助讲修与维能传 设 座 维修实动 计 修训 项 目 课 程 教 学 素质模块 职业基础模块 职业通用能力模块 职业核心能力模块 职业拓展能力模块 职业综合技能模块 模块 模块 模块 模块 图3 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构建示意图 12 先进职教理念行业柳工和培养模式方法:问卷、方法:研讨访谈、研讨参与参与 融入 地点:学校地点:学校职业岗位行业标准工作过程构建学习领人员:各相分析域人员:各相职业资格关企业的工关企业的工标准程技术人员典型工作程技术人员任务分析与维修人员、与维修人员、课程内课程内教师、课程教师、课程容选择容序化专家等专家等 构建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图4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课程设计思路框图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 液压 基础 装载机 推土机 挖掘机 压路机 液力 千斤顶 试验台 系统 系统 系统 系统 变矩器 系千压流泵故控柱系叶故系安故 统力 斤量 及障制塞统障统装障片组顶马阀 分分设调 分泵 泵 分成 拆达 析 析 析 计 试 析 装 由易到难 图5 《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内容重构框图 (三)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 以“职业、共建、共享”为理念,以建设主体多元化为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设校内工程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6S店形式)。利用工程机械著名企业(如柳工、徐工及其代理商)的资源优势,采取企业捐建、学校投资、校企共建、行业投资等多种形式,对现有实训室进行改造,拟开发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中心、培训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工程机械6S店),集销售(Sale)、配件供应(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产品展示(Show)、专业培训(School)六位一体。将校内工程机械实训基 13 地建成具有开放式、综合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利用大学城与周边企业的地理优势,寻求“厂中校”的共建,使学生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顶岗实习全部在“校中厂”或“厂中校”中完成。基地建成后,能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和技术升级、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认证等工作,更好地服务周边地区及行业和企业。实训条件规划图和完成后的校内外工程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见图6、图7和图8。表1为6S店实训室建设一览表。 14 整车拆装 发动机 液 压 工程机械操底 盘 电器设备 PLC 喷油泵 传感器 GE自动控制技术实训作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室室 已 有 校内 南京伟亿精密机械制造实训基地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机械操作整车拆装 利星行工程机械销售有限公司 实训室 实训室 扩 建 工程机械专业群 校外 液 压 发动机 江苏通源机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实训基地 实训室 实训室 常州天恒伟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电器设备 底 盘 实训室 实训室 新 建 苏州嘉天利设备有限公司 新建校内工程机械6S模式公司(校中厂) 配件与营销 故障诊断 电液综合检测 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图6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训条件建设规划图 性能检测 装卸搬运车辆 港口电气 技能鉴 技术服 营销与服 实训室 实训室 实训室 定中心 务中心 务中心 15 图7 校内工程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6S店)平面规划图 16 装载机 挖掘机 部件 路面机械 配件仓库 修理区 修理区 测试区 修理区 办 公 及 生 整机展示区 活 服 务 区 图8 “厂中校”-科源实训基地平面规划图 17 表1 为6S店实训室建设一览表 实训室名称 序 面积所需资金满足功能 现有设备 待购设备 备注 (?) 万元 号 专业实训室 6S企业工位 推土机2台 二手挖掘机1台 工程机械整车工程机械6S模式修满足学生工程机械整车拆装的需压路机1台 检测仪器及工具等 1 350 10 拆装实训室 理厂 要,包括实训及考工培训等。 装载机2台 传统柴油发动机10台 发动机检测设备4套 满足发动机方面的实验,构造拆共轨柴油机1台 传统柴油机4台 2 发动机实训室 6S发动机修理工位 230 30 装,认知实习等方面的需要。 共轨柴油机4台 履带式后桥1台 手动变速箱2台 液力换档变速箱2台 离合器4台 满足底盘方面的认知实习、拆装80(其中企3 底盘实训室 6S底盘修理工位 280 液力变矩器4台, 传动轴2台套 实习及性能检测 业捐助40) 手动变速箱2台 后桥箱2台套 轮式驱动桥4台 自动变速箱4台套 泵10台 马达4台 泵10台 马达10台 液压 满足液压系统方面的认知实习、50(其中企油缸3台 阀10台 油缸10台 阀10台 4 6S液压修理工位 280 拆装实习及性能检测 业捐助20) 实训室 实训台3台 自制实训台2台 蓄电池、发电机各8台 快速充电机1台 起动机8台 传感器3种 电器设备实训满足电器设备方面的认知实习、5 6S电器修理工位 140 30 室 拆装实习及性能检测 手提充电机2台, 实验台2台 电器实验台2台 检测设备若干 300 挖掘机新1台 挖掘机新1台 室内 装载机新1台 装载机新1台 工程机械操作满足学生工程机械操作的需要,85(其中企6 6S整机测试工位 实训室 包括实验,实训及考工培训。 业捐助40) 3000 推土机1台 平地机1台 室外 压路机1台 压路机1台 18 实训室名称 序 面积所需资金满足功能 现有设备 待购设备 备注 (?) 万元 号 专业实训室 6S企业工位 旧挖掘机1台 新建 实训故障诊断 旧装载机1台 满足学生工程机械整车故障的40(其中企7 6S故障诊断工位 290 室 检测与维修的需要 业捐助20) 实训室 旧压路机1台 检测与维修设备 挖掘机电液系统1台 新建 实训装载机电液系统1台 电液综合检测满足学生工程机械电器与液压方8 140 无 30 室 实训室 面的性能检测与维修的需要 压路机电液系统1台 电液检测工具1台套 6S部件性能测试工普通柴油机1台 新建 位 实训共轨柴油机1台 室 满足学生工程机械发动机、底盘液压挖掘机底盘部份1台 性能检测实训9 140 及电液方面的性能检测与维修的无 30 室 推土机底盘部分1台 需要 装载机底盘部份1台 各种检测设备若干 电脑5台、配件管理软件5套、新建配件与营销 满足培养学生工程机械配件管理配件若干、4S模拟间 实训10 6S配件管理及仓库 700 无 15 知识及销售知识等方面的需要 实训室 室 叉车2台 新建装卸搬运车辆港口机械操作及维满足港口机械学生操作的需要,90(其中企装载机2台 11 300 无 实训实训室 修工位 包括实验,实训及考工培训。 业捐助40) 电动轮胎起重机1台 室 整机产品3台 满足培养柳工订单学生在柳工产100(其中柳工系统化实柳工订单班专用实发动机2台 13 300 品的认识,整机的修理,配件管无 企业捐助训室 训室 理知识及销售知识等方面的需要 40) 总成8台套 合计 590万(其中企业出资200万) 19 (四)转变培养方式,构建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模式 1.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 在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全面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过程,精选项目、任务和案例,主要以项目化原理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场所,做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化,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样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成果”等学习活动,体现真实工作过程、体验真实工作内容、体会真实工作氛围,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建设期内完成和完善《工程机械液压传动》、《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营销》等7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任务,使“教、学、做一体”课程覆盖率达到专业课程的90%以上。 2.加强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平台建设 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两年建设期内,举办面向本专业的校内综合技能竞赛不少于2次,每次技能竞赛开设的项目不少于4项,参赛人次不少于200人次;加大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适当增加毕业设计团队项目的比例,本专业院级优秀毕业设计不少于10项、院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不少于3个、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不少于2项,力争申报成功1个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加强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院级及立项以上或奖励不少于4项。 3.进一步拓展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完善资源库的建设 在现有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加大网络课程建设的覆盖率,完善校企联合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的网络化;到2012年底,专业网络课程覆盖面达到100%,教学资源库建设水平达到省级共享型资源库的水平,惠及本专学生面达到100%。 4.搭建工程机械校企数字传输课堂 利用数字网络、现代流媒体技术,拟与柳工或徐工集团共同开发“工程机械4S校企数字传输课堂”1个,搭建校企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企业的生产过程、服务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五)打造一支创新型“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双师”和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依托区域内国内外工程机械知名合作企业,利用交通职教集团行业资源、学院的技能鉴定所和交通节能减排工程中心,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与合作企业开展科技开发、技术 服务等方式以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并通过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工程机械专业教学团队(表2、表3、表4)。具体内容如下: 1.二年内,通过国内外培训等各种方式,培养在工程机械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4名,同时聘请行业领军人物1名作为该专业的院外专业带头人(双带头人)。 2.继续通过校企合作,互兼互聘,充实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到2013年,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来加强“双师”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实现团队内“学校人”到“企业人”的转变。通过引进和培养,在2年内使双师素质达到90%。 表2 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表 结构类别/计划时间 2012年 2013年 专任教师人数 15 18 工程机械运 专业带头人 2 2 用与维护专 骨干教师 4 5 业教学团队 兼职教师库教师数 28 35 表3 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 建设目标 培养措施 培养后应具备的能力 1. 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1. 主持专业建设和教研教改工作 训 2. 主持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2. 参加专项实践教学等3. 完成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能力培训培训 制订专业发展规划 3. 参加全国高职教育研4.负责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实施,通过 校内高水平专业讨会、专业培训与交流会传帮带培养团队内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 带头人1名、 和年会 5. 承担省级以上科研或教研项目 校外企业专家14. 到德国、美国等国家学6. 主持1门市厅级以上精品课程的建设 名 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7. 主持2项社会服务项目 5. 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8. 主编1本工学特色教材或在核心期刊新技术培训 发表专业论文2篇 6. 平均每年到企业工作9. 取得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2个月 10. 开发企业培训项目 7.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工作 表4 双师素质教师建设规划 建设目标 培养措施 培养后应具备的能力 1. 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和1. 参加专业建设并承担院级以上科研教学能力培训 或教研项目 2. 参加专项实践教学等能力2. 主持实训室建设工作 培训及高职教育研讨会 3. 骨干教师每人主持1门核心课程建3. 分批到德国、美国等国家学双师素质设,参与建设3门精品课程建设 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达到90% 4.主持或参与1项以上社会服务项目 4. 参加行业、企业组织的新技5. 主、参编1本工学特色教材或在专业术培训 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5. 平均每年到企业工作2个6. 具有工程师或技师职业资格 月 7. 主持企业培训课程开发 6. 参加企业技术开发工作 (六)构建“多方位、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建立本专业就业(用人)单位(包括国企、外企、私企等)、工程机械行业协会、往届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如麦肯思评价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核心指标)、企业满意度(核心指标)、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教学质量的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提供科学依据(图9)。 图9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第三方评价过程示意图 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依据学院教学督导制度,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以下措施:以院系二级教学督导组、院系领导听课、教师相互评课、学生评教、校外实训基地督导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为基础,对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一步构建并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处理、教学质量评估与诊断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2.建立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规范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有效鉴定学生职业技能等级。二是职业能力测试,如尽职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三是职业人格测试,如敬业精神、情绪调控能力、服从倾向等。 3.建立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系统 此系统分为学生实习、实训情况和就业后工作情况的能力评价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两个部分。本系统信息的采集主要依托就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覆盖率达到40%以上,就业(用人)单位调查覆盖率达到30%以上。以本专业服务的装备制造业大型企业为主,通过此系统的建立,充分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弥补;对所具备的能力素质表现出色的方面加以总结,并进一步提升。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调整创新、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校内工程机械6S店实训基地、专业优势、交通行业的资源及学院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等社会服务工作。将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顶岗实习、企业售后技术服务与企业或行业的职工培训等紧密结合,作为企业顾问或员工互兼互聘,共同参与企业(6S店等)的经营、管理,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在师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职工培训、社会化考评、职工技能比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具体目标如下: 1.为交通行业现有工程机械维护和使用人员开展再培训工作1000人以上。 2.为企业下岗工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工程机械技能培训500人以上。 3.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200人以上。 4.完成企事业单位横向课题2项以上。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为保证“国家重点专业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顾问委员会,对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成立学院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教务、人事、科研、财务、相关部门及系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统筹、监督和指导重点专业建设工作;设立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检查和日常管理;设立子项目建设小组,责任落实到人,具体负责任务的实施和管理,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专家和学院共同组成的项目建设监控小组,研究和论证项目建设进展,进行阶段性建设目标的检查和验收,加强项目建设的质量与进度。 2.制度保障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制定了《学院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学院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项目实施、考核、监督、责任等相关的制度,并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3.资金保障 (1)积极争取省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2)依托交通运输职教集团,探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学院办学,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分担办学成本; (3)增强学院自身的“造血功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和资源优势,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有偿服务;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与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途径,广泛吸引企业和社会机构的资金注入; (4)积极开展老校区置换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与联系,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帮助,力争老校区置换取得良好效益。在中央财政投入200万元基础上,除江苏省财政配套相应资金外,学院主办方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及相关企业200万元,学院自筹200万元,合计600万元。 4.行业支持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将采取切实有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措施,与省教育厅、财政厅一道,帮助和指导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按计划、高质量建设国家重点专业。 (1)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为学院“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2)指导学院建设江苏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促进全省交通系统企、事业单位积极构建江苏交通职业教育体系,引导全省交通系统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充分利用,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3)保障学院“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足额、按时到位; (4)加强项目建设监控,严格按照建设计划实施项目建设,与省教育厅、财政厅共同组成项目监控小组,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实施、高质量完 成,建立科学、规范、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厅的统筹协调作用; (6)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做好“十二五”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学院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端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撑。 五、绩效指标 表5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绩效指标及预期成果一览表 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新实施并完善新机制下“分段式” 机制。创建并实施校企合作“分段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完善的人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才培养方案和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1)机制创新1.模式的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 与人才培养体验收要点: ?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制方案优化 ?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改革人?校企合作“分段式”工学交替人才机才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实施成果及评价。 制?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创?双证书获取率达100%。 新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与校企合作初步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完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人学资源库,初步建成专业网站,共享教?完善专业网站,共享教学资源。 才学资源。 验收要点: 培验收要点: ?提供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记养?提供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网络课录,包括网络课程、专业教学标准、模(2)教学资源程、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信息文献库、专业信息文献库、专题特色资源库、式库建设 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改图片库、试题库、案例库等资料; 案例库等; 革 ?主干课程运行记录; ?核心课程运行记录; ?专业教学资源库已实现共享,能满足?网络教学平台稳定运行记录; 师生教与学的需求。 ?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共享,满足师 生教学需求。 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 和形式,广泛深度调研,以人才培养方标,初步建立系统内或行业内中、高 2.中、高职人才 案为载体,找出中、高职专业内涵建设职学校系统培养的延续与衔接制度。 系统培养探索 的异同点。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完成中、高职学校系统培养制度的 ?中、高职相关学校的调研及人才培养撰写; 方案的相关资料; ?系统设计和修订中、高职学校系统 ?完成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调研报告; 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按照企业车间标准,与企业联合规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 划建设工程机械拆装实训室;制订实训满足学生工程机械整车拆装的需 室建设方案和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办法。 要,包括实验,实训及考工培训。 部分满足学生工程机械整车拆装的 (1)工程机需要,包括实训及考工培训。 械整车拆装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实训室 ?实训室面积达到350?以上; ?购置检测仪器若干; ?购置二手挖掘机1台; ?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验收。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95%?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 以上。 95%以上; ?实训室实现全天候开放。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3.按照项目化课程对工程机械发动机具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 实拆装及维修技能的要求,仿照企业车间满足先进共轨柴油机的实验实训,训标准,与企业联合规划建设工程机械发构造、拆装与维修,认识实习等方面条动机实训室;制订实训室建设方案和开的需要。 件放性实训室管理办法。 建(2)工程机满足传统柴油发动机方面的实验, 设 械发动机实构造拆装与维修,认识实习等方面的需 训室 要。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实训室面积达到130?以上; ?购置1台共轨柴油发动机; ?具有10台以上的普通柴油机,保证?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验收; 实践教学的需要;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95%95%以上; 以上。 ?实训室实现全天候开放。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3)工程机针对工学结合对工程机械液压拆装具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完全满 械液压实训及维修技能的要求,与企业联合规划建足液压系统方面的认识实习和项目化室 设工程机械液压实训室;制订实训室建课程教学,能进行部分液压元件性能 设方案和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办法。 检测。 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满足液压系统方面的认识实习、拆 装实习及性能检测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实训室面积达到230?以上; ?购置泵、马达等一批液压元件,满?签订校企共建实训室协议; 足实训需要; ?购置一批液压元件,满足实训需要?实训室实现全天候开放; 上;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95%95%以上; 以。 ?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校企共同验 收。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针对工学结合对工程机械底盘拆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 装及维修技能的要求,仿照企业车间标满足底盘方面的认识实习、拆装实准,与企业联合规划建设工程机械底盘习及性能检测。 实训室;制订实训室建设方案和开放性 实训室管理办法。 (4)工程机满足底盘方面的认识实习、拆装实 械底盘实训习及性能检测。 室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实训室面积达到260?以上; ?购置手动变速箱等总成10台,满足?具有后桥、液力变矩器等20台以上实训需要; 的底盘总成,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实训室实现全天候开放;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95%?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以上。 95%以上; ?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验收。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针对工学结合对工程机械电器设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 备拆装与维修技能的要求,仿照企业车满足电器设备方面的认识实习、间标准,与企业联合规划建设工程机械拆装实习及性能检测。 电器设备实训室;制订实训室建设方案 和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办法。 满足电器设备方面的认识实习、拆 (5)工程机装实习及性能检测。 械电器实训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室 ?实训室面积达到室内60?以上; ?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验收; ?具有2台电器实训台,保证实践教学?购置电器元器件一批,满足教学需的需要; 要; ?购置蓄电池等电器元件一批,满足教?自制1台电器系统实训台,保证实学需要; 践教学的需要; ?设备利用率95%以上,完好率95%以?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上。 95%以上。 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针对工学结合对工程机械整车维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 修技能的要求,仿照企业车间标准,与满足学生工程机械整车故障的检企业联合规划建设工程机械故障诊断测与维修的需要。 实训室;制订实训室建设方案和开放性 实训室管理办法。 (6)工程机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械故障诊断?实训室面积达到室内200?以上; ?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验收; 实训室 ?完成实训室建设规划; ?购置检测与维修设备一批,满足教 学需要; ?购旧挖掘机1台,改装成实训台; ?自制1台装载机和1台压路机故障?购置蓄电池等电器元件一批,满足教诊断实训台,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需要。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 95%以上;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针对工学结合对工程机械企业对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 电器系统和液压系统的修复与检测等满足学生工程机械电器与液压方先进新技术的提升需要,与企业共同规面的性能检测与维修实训的需要。 划建设,共建开放型工程机械检测实验 实训室,针对工程机械企业提供液压元 件的修复与检测1项技术服务。 (7)电液综初步建成工程机械检测实验实训 合检测实训室,使其基本具备工程机械液压元件的 室 修复与检测。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完成120?实训室的场地建设; ?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验收; ?购置挖掘机电液系统实验台1套; ?购置电液检测设备一批,满足教学?购置电液检测设备一批,满足教学需需要; 要。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 95%以上;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针对工学结合对工程机械柴油机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 和底盘检测、调试、维护、保养等技能满足学生工程机械发动机、底盘的要求,仿照企业标准,与企业共同规及电液方面的性能检测与维修的需 (8)工程机划建设高性能工程机械性能检测实训要。 械性能检测室,制定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办法。 实训室 满足学生工程机械发动机、底盘及 电液方面的性能检测与维修的需要。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完成120?实训室的场地建设; ?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验收; ?完成1台工程机械普通柴油机和1台?完成2台工程机械底盘实验台等设 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共轨柴油机实验台设备的采购、安装、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工作; 调试工作; ?购置检测设备一批,满足教学需要; ?完成实训室建设规划;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95%95%以上。 以上。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针对工学结合对工程机械配件与有良好的职业训练氛围。 营销培训的要求,仿照企业标准,与企满足培养学生工程机械配件管理业共同规划建设高性能工程机械配件知识及销售知识等方面的实训需要。 与营销实训室,制定开放性实训室管理 办法。 (9) 工程满足培养学生工程机械配件管理 机械配件与知识及销售知识等方面的需要。 验收要点: 营销实训室 验收要点: ?实训室职业氛围营造的验收; ?完成300?实训室的场地建设; ?完成6S模拟间配件管理软件的采?完成实训室办公设备的采购、安装、购、安装、调试工作; 调试工作; ?完成配件的采购、布置等工作; ?完成实训室建设规划;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95%95%以上。 以上。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新增1家工程机械企业作为校外实再增加1家工程机械企业作为校训基地,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增至6外实训基地,使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个。 增至7个。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10)校外?新增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协议?新增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协议 实习基地 书和有关规章制度; 书; ?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办法; ?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有?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的相关资料; 关资料,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和?开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试点工鉴定相关材料。 作。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基本建成以柳工部分产品为基础的建成以柳工部分产品为基础的集(11)柳工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及技术系统化实训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校内柳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校内室建设(校工专项实训基地。 柳工专项实训基地。 内实训基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地) ?完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 ?柳工及相关企业捐赠设备价值20 ?柳工及相关企业捐赠设备价值20万万元。 元。 ?实训室建筑面积增至800平方米; 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设备利用率95%以上,设备完好率 95%以上; ?柳工系统化实训室建设相关验收资 料。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基本建成以柳工部分产品为基础的建成以柳工部分产品为基础的集 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 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校内柳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校内柳(12)校中工专项实训基地。 工专项实训基地。 厂建设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完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 ?柳工及相关企业捐赠设备价值50 ?柳工及相关企业捐赠设备价值20万万元; 元。 ?校内实训基地的验收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基本建成以柳工部分产品为基础的建成以柳工部分产品为基础的集 集教学、培训和顶岗实习等功能于一体教学、培训和顶岗实习等功能于一体(13)厂中的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的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校建设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 ?完成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与相关企业签署共建协议。 ?实训基地验收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完善专业5门核心课程的任务驱动完善专业所有主干课程的任务驱 或项目化开发工作,新增2门课程实施动、项目化或案例式资料的修订工作, 课改教学。完成“工程机械虚拟4S店”完成“工程机械虚拟4S店”的建设并4.培养方式转变 设计方案。 投入教学使用。 建设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5门核心课程的任务驱动或项目化修?所有主干课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化 订相关资料和新增2门课程课改资料。 或案例式修订的相关资料。 ?“工程机械虚拟4S店”设计方案1?“工程机械虚拟4S店”建设成果相 套。 关资料1套。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5.通过国内外培训,培养1名专业带培养1名来自企业的专业带头教头人,提高其科研和实践教学能力,以人,成为省内或本行业较知名的技术学及把握专业发展和改革方向的能力。 权威;同时提高团队解决服务关键技(1)专业团 术的能力,强化团队的作用。 带头人 队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建?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通过国内外培训,培养专业带头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保障措施; 的相关资料; ?专业带头人进修培训、下厂挂职顶岗?带领团队在专业建设中的工作成效 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锻炼、企业培训、利用实训基地条件参记录; 与对外技术服务等记录; ?主持1,2项工程机械应用研究课?专业带头人主持科研课题和传帮带题或技术服务的相关材料; 青年教师的相关材料。 ?专业团队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作用的 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技术开师每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发和对外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务一线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年实现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100%的工作目标。 院内骨干教师培养的实施。 新增二名院内骨干教师。 (2)骨干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教师 ?“双师素质”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双师素质”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及相关证明材料; 及相关证明材料; ?教师基层锻炼证明材料及企业或基?教师基层锻炼证明材料及企业或基地等相关机构的评价材料; 地等相关机构的评价材料; ?教师所获职业资格证书及参加培训?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技术开的证明材料。 发和对外技术服务相关资料。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所有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参加所有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参加不少于1个月的实践轮训,鼓励教师承不少于1个月的实践轮训,鼓励教师接工程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参加行业承接工程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双师素质比例达 到90%。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3)双师素?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计划及相关证?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计划及相关证质 明材料; 明材料; ?教师基层锻炼证明材料及企业或基?教师基层锻炼证明材料及企业或基地等相关机构的评价材料; 地等相关机构的评价材料; ?骨干教师的个人总结及相关成果材?培训研修总结及相关成果材料; 料; ?参与科研项目与开展技术服务与咨?教师所获职业资格证书及参加培训询的工作总结。 的证明材料。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主要从合作企业聘请工程机械工主要从合作企业聘请工程机械工程师和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程程师和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程 (4)兼职教的教学工作,初步充实兼师库。 的兼职教师,完善兼师库的建设。 师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聘请熟悉工程机械装配、检测、调试、?继续聘请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并维护、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程师颁发聘书,兼职教师库达到40人; 和一线能工巧匠充实兼师库,并颁发聘?兼职教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 2012年 2013年 绩效指标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书; 学时数达50%; ?兼职教师主要担任实践性较强的专?实习生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答辩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模板下载毕业论文ppt下载关于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临床本科毕业论文下载 答辩中,每个答辩业课程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论组至少有1名兼职教师参与; 文)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工作; ?邀请兼职教师来校讲座4人次以?邀请兼职教师来校讲座2人次以上; 上。 ?兼职教师库达到30人。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初步确定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度,修订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近近3年往届毕业生信息采集。 5年往届毕业生信息采集及相关教学 活动信息化管理。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6.第三方评价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的相建设 规划及相关资料; 关材料; ?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体系的初步?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指标体系的确定建立及相关材料; 及成果相关材料; ?年度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调查报告; ?年度毕业生企业满意度调查报告; 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和教学信息数据库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和教学信息数据库的初步建立及相关材料。 的完善及成果相关材料 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 充分利用校内工程机械实训基地,成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中心,开建立一个由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展社会服务工作。 术人员组成的相对稳定、动态变化、不 断吸收新成员的技术服务团队,为社会 提供技术服务。 7.社会服务 验收要点: 验收要点: ?完成500人次社会培训;培训工程机?再完成500人次社会培训; 械技工,主要对象为下岗工人、农民工?为合作单位及周边地区各类学校或等; 培训机构培训300人; ?为合作单位及周边地区各类学校或?完成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等 )1项。 培训机构培训200人以上; ?完成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等 )1项。 六、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表6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资金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一览表 (单位:万元) 重点专业名称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其他投入 合计 建设内容 2011 2012 小计 2012 2013 小计 2012 2013 小计 2012 2013 小计 600 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2 2 2 1 2 1 人才培 养模式教学质量监控建设 2 1 1 1 1 改革 小 计 7 5 4 16 教学资教学资源库建设 6 2 1 源库建 小 计 8 1 9 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校企合7 3 2 1 研究 作体制 机制和社会服务 3 2 3 2 1 1 社会服 小 计 15 5 5 25 务 1(扩建工程机械整车 15 5 拆装项目化实训室 2(扩建工程机械发动 机 15 5 实训室 3.扩建工程机械液压 20 10 15 10 实训室 4.扩建工程机械底盘 10 5 5 实训室 实训条 件建设 5(扩建工程机械电器 5 5 15 5 设备实训室 6(新建工程机械故障 10 10 诊断实训室 7(新建工程机械电液10 10 5 5 综合检测实训室 8(新建工程机械性能 10 10 检测实训室 9(新建工程机械配件20 10 5 5 与营销实训室 10.校外实训基地建 5 5 5 5 设 11.柳工系统化实训 20 5 10 10 室建设 12.校中厂建设 20 10 10 10 13.厂中校建设 5 5 5 5 小 计 80 150 160 390 课程项目化建设 3 2 3 2 新培养方案设计开发 3 2 3 2 课程体 系建设 网络实时传输设备 6 14 小 计 20 10 10 40 专业带头人培养 5 10 3 2 1 1 骨干教师培养 5 10 3 2 1 1 教学团双师培养 5 10 3 2 1 1 队建设 兼职教师 2 3 3 2 2 2 小 计 50 20 10 80 评价制度研究 2 3 1 1 2 1 指标体系研究 2 3 1 1 2 1 第三方 评价 毕业生信息数据库 2 3 2 1 1 1 建设 教学信息数据库 1 4 2 1 1 1 小 计 20 10 10 40 合 计 200 200 200 600 ××工程职业学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 .................. 1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 1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 2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 3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 ..............................5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5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13 三、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 23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32 五、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 年).........45 ××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 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河北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一)优先发展原则 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 展。 (二)社会需求原则 专业发展要根据河北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发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原则 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 (四)创新发展原则 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设,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内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 2015 年底,完成下列具体目标: ——结合河北省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建成 6—8个院级特色专业。 ——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 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6—10个。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0门左右。 ——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 1—2 个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 ——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 3—5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设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 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 (二)加大特色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 根据各特色专业建设的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技能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结合课程建设、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四)建立特色专业建设评估制度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第二部分 院级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根据河北经济发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一)专业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 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 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 高科技标志和发展趋势,为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 河北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 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企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机 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 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 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河北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确立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 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 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 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 3(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体现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发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坚持5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夯实 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设“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 (2)大力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内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内、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计划。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行内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结构优化。 (3)采取减少、限制课内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机会,为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创造条件。 (4)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基础理论与训练,规范,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基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交叉、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 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 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组织,一是基本技能模块(3个):分别为工程制图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外语应用模块;二是专业工作能力模块(3个):分别为机械设计模块、电气基本技能模块、机电设备控制模块;三是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模块(7个):分别为数控技术模块、CAD/CAM模块、先进制造技术模块、计算机控制技术模块、自动控制技术模块、测试技术模块、机电产品创新模块。 (2)实验教学方法上采用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 将设计性、综合性、应用性及部分基础性实验采用全开放方式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高职专业人才,建设具有良好条件、能够再现 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程训练基地的建设上以先 进性、实效性和前瞻性为原则,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 主旨,实现各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逐步建成在机电产品设计、数控 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CAD/CAM等方面具有行业科技先进水平,管 理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机电类学生工程实训环境,满足教学、 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需要,形成在制造技术领域和工业控制领域应用 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上,一方面在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并鼓励教师进行科研立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和自主开发实验仪器设备,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深入调查论证,新建具有技 术先进性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初步建成能够再现工程环境的工程训练基地,使学生通过在工程环境中的实践训练,把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的观察和判断、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制造的整个过程中。 (2)探索工程实训的新模式,逐步由单一实训型向生产实训型过渡,建设成为既面向学生又面向社会的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开放型训练中心,力争实现从校内实训基地到对外承揽业务的转变,从而实现和市场接轨,以产业带动专业。同时根据技术教育的特点和社会要求,争取成为我省的数控技术培训中心和技术等级证书考核中心。 (3)在建设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寻求企业支持,挖掘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生产第一线,参观和参与生产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拟定进程如下: 年份 20基地 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完成5个实训完成3个实验室 实调确定建设规进一步开 室及其配套的软件及其配套的软件建训室 研 划与建设方案 发试验项目 建设 设 校改善基础实建成数控加工拓展业务 调实现机加工中 内 习设施,增加实习中心和机加工实习范围,产学结 研 心的产学结合 基内容 基地 合进一步深化 地 校完成3-5完成2,3个基完成3-5个基地 调完成1,2个 外 地建设,实现订单建设,扩大订单培养个基地建设, 研 基地建设 基扩大订单培养培养 规模 地 规模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德才兼备、培养骨干、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 指导思想。积极作好专业学术带头人及专业学术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工 作,在满足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由 知识传授型向技术开发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改善教师队伍的职 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大力增强科研立项数量和水平,立足纵向课题,加 强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参与意识;使教师既注重学历水平 提高,又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既立足于课堂教学需要,又着眼于科技开 发需求,同时在数控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培养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专 家。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取以下措施: 1(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中具有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学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 2(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一批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课程带头人。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组织教师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工作。 4(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给新分配来校教师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和五年的培养目标,指定导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活动、编写专业教材,承担科研工作,并安排到实验室、企业等单位和技术短期培训班进行实践锻炼,拟定进程如下: 年 项目 2012012201320142015 份 1年 年 年 年 年 高职比例 1% 3% 5, 10, 20 研究生比例 30% 60% 70, 80, % 研究生引进1 4人 3人 2人 3人 数量 人 2人 技术培训 3人次 3人次 3人次 次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按照“紧跟现代工程科技,加快教材内容更新,重点编写特色教材,反映工程特点,形成系列应用型教材”的原则,严把教材选用关,确保教材建设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全部采用选择21世纪规划教材和行业推荐教材,针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组织教师编写一套能够反映应用型特色和课程整合的特色教材,把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及时纳入教材内容,拟定进程如下: 教材类型 2011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年 公开出版 1 2 2 2 教材 校内自编 3 5 5 5 教材 (五)精品课建设 按照企业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标准,结合任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突破口,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五年内完成开发4-6个包含课程核心内容的实践学习项目,与企业经理、专业核心课 程骨干教师合作开发配套教学课件和助学软件。院级精品课达到3-5门,力 争完成2-3门省级精品课建设任务,并逐渐辐射到其他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持续增加,如网络规划、网络实施及维护、网站建设、网站管理与运营、网络编程、网络硬件维修及软件维护、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等人才,成为社会招聘的热点。几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均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兴信息产业“物联网”、“三网合一”等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网络人才将供不应求。 据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网络工程师、网站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及网络安全系统工程师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1.2%。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党政机关、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等局域网整体应用系统建设将进入高增长期,年均增长将超过34%,而目前我国90%的企业网络工程师不具备系统的专业技能,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传统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国家信息产业部预测,今后5年,我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站应用及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还不足20万,新型网络人才需求量正在逐年增长。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结构合理、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名,兼职教师3名,专职教师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高级工程师1名,讲师5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33%,双师型教师共10人,占专职教师的67%,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占专职教师 总数的47%。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多媒体教室4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2 个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弱电工程实训室和网络互连实训室。其中弱电工程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双绞线的认识,做水晶头、打模块、绑定配线架及网络测试;综合布线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布线标准及管线搭配;光纤的认识及光缆的测试;光纤的敷设、融接及对光纤连通性和衰减/损耗等的测试。网络互连实训室内有交换机、路由器,锐捷网络设备交换机柜和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能模拟企业建立园区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网络安全实验,能够满足目前的专业班级规模(50人),分组进行实验;各组内能独立并行开展实验,以使所有上课学生能够充分地动手操作,各组可以协同实验组设备进行实验,每台设备支持多人访问,实现“一人操作,多人观摩”的功能。 此外,本专业已与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IT企业签订协议,实行了人才、技术及校外实训基地等多方面的合作。在学院领导重视和系部努力下,成立了青为网络公司,该公司负责校内各部门办公电脑的维护,各IT实训室电脑故障的处理、网络维护、网络安全处理等业务。校外实训基地和经济实体的建立为本专业的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拥有本专业相关图书 2万余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及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企事业单位IT领域中从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服务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站设计管理工程师和网络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 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标准可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素质结构三方面内容。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网络数据库的操作及网络编程语言的应用;掌握网页设计、美化及布局的技术;系统了解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的基本规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企业网站的设计、开发及制作能力;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能力;网络系统集成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素质,善于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团队协作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国家对各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做出具体分析,在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制订培养目标。从 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采取措施,体现先进性、科学性,与第二课堂、导师制、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就必须在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比例为67%,今后,在学院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保障下,进一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践、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并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在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中高级职称比例67%,双师型教师比例为100%,打造成一支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条件使更多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建立产学研在教学上的合作机制,探讨如何推进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的结合。提高实训室开放率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比例,制定提高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水平的措施。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督导检查考核制度 加大教学督导工作委员会的教学检查工作,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同时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 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 组织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是否开设相关专业。 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 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评估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 1(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把“工”和“学”实际的联系起来。 2(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培养目标。 3(以基本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 群)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4(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5(实践教学强调职业岗位实际工作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 6(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和真实职场环境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毕业生岗位适应期缩短。 7(联系社会资源,以承接工程或工程外包的形式把实际项目带入教学课堂,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际项目中去。 8(成立实体服务单位,由专业组长牵头,带领学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报务。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计划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每年引进 2-3名高水平(高级工程师或高级知名企业认证资格)人才,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与培训青年教师,每年送出不少于30%的教师参加企业实际岗位培训;邀请校外专业专家和兄弟院校专家共同探讨,研究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召开教学研讨会等。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团队,建立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至少申请包括《网络设备》在内的两门院级精品课;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与社会需求统一的技能考核体系;所有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健全题库建设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包含图片、PPT、视频等。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选择国家级重点教材及优秀获奖教材;编写并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设备》、《服务器架设与管理》、《建站实务》四门专业核心教材。每门专业课程配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整理的网络资源、视频资源、图 片资源、技能库、试题库、优秀教材与参考书等。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移动通信实训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实务实训室。与大唐电信、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制造商达成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结合,让实训条件更贴近社会需求。与河北网讯等企业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更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做到每个班级学生百分之百参加校外实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学生必须满足所有课程合格、英语达标、计算机等级达标并获得一个以上专业要求的IT职业资格证书等4项硬指标,才能按期毕业。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专业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齐备,期末将教学文件按时归档。课堂教学严格按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执行,课前认真备课,把握重点、难点、课堂概念讲授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课后加强辅导和作业批改。 进一步加强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对任课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与督导,并结合院系、教务处提供的评价结果,对每位教师每学年的教学工作做出评价。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依托,加强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信息工程系主任担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计算机网络教研室专业课教师、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高级管理人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 (二)经费保障 学院制定《精品专业建设专项管理制度》保障精品专业建设的资金需要。 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多方筹措特色专业建设所需资金,包括合作企业捐赠等,确保各建设内容需要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如期完成。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开设时间长,办学质量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自2001年开始招生,已经招生12年,是我院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 (二)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能力强 锻炼了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年轻的师资队伍,在学院组织的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评比活动、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课堂评比、说课活动中,李喆时老师获得说课评比一等奖,尚文卿老师获得二等奖,还有许多教师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了以能力为本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组成,形成使学生完成从模仿到应用到创新递进式培养模式。 (四)学生参加的职业资格认证社会认可度高,通过率高 IT行业市场认证种类繁多,选择了社会认可较好的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CIW认证,网络设备调试员,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 (五)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状况良好 本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7%,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6%,就业率逐年提高;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绝大多数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六)社会声誉好 本专业2010级学生在河北珠峰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后,该企业的负责人说“你们随时来,我们随时要”。本专业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训受到了公司及客户的好评,反映该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较高。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工程造价专业是为国家建筑行业培养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其人才需求状况取决于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近几年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我国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 据河北省建筑业协会对全省108家会员建筑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2009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增长,新签合同额966.44亿元,同比增长37.37%;建筑业完成总产值787.75亿元,同比增长30.59%;企业收入729.4亿元,同比增长30.27%;企业利润25.64亿元,同比增长37.70%;固定职工从业人数26.16万人,同比增加25.20%,其中技术人员4.92万人,同比增加15.76%。从建筑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河北省建筑业企业生产和效益呈现同步增长态势。 (二)人才需求分析 1(在我国目前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把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作,作为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先后颁布《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两个纲要都非常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并做出了重要部署。住房建设部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十大目标之一,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着力加强。河北省委、省政府更是从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高度,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实施了“金蓝领”培训工程。党和各级政府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建筑业技能人才队伍的现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需 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历层次低、年龄偏大。二是特有工种技能人才总量偏少、分布不均、工种不全。新设备、新工艺还没有人能够操作。三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3(河北省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建筑业市场的需求。据河北省统计局调查,2010年,全省资质以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9个,从业人员128(6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从构成看,建筑工程产值2717亿元,增长27.2%;安装工程产值333.5亿元,增长26.6%,建筑工程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1%。按照河北省建筑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人才需求将逐年增长。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专业定位 1(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概预算能力,具备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专业就业岗位 毕业生可在工程造价公司、咨询公司、建筑企业、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事务所以及政府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代理、建设项目投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等工作。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专业建设基础 工程造价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从2009开始招生,生源数量逐年增加。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1)校企合作基础良好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与5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开发课程和教材、安排学生实习实训、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顾问和兼职教师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提升了专业的整体水平。 (2)具备“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目前,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已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未来将逐步建立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专业兼职教师引进机制。 (二)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一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目前本专业建有建筑工程试验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公共机房等实训室,为工程造价专业校内的实践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另外本专业还与河北省地矿局、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 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情况详见下表。 校内实验实习基地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设备数量 负责人 建筑工程试验室(一) 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 6 马晓鹏 混凝土冻融试验机、混凝土磨 建筑工程试验室(二) 48 马晓鹏 平机、汽油机混凝土钻孔取芯 机、水泥胶砂振实台等。 工程测量实训室 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 64 谢健 校外实验实习基地 专业 合作企业 备注 河北省地矿局 顶岗实习 河北顺安房地产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工程造价 ××市双友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 参观实习 献县中昌公路仪器销售部 顶岗实习 ××长安区中昌试验仪器经销处 顶岗实习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1(教学方面 加强和规范教学秩序,按照学院关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日常管理的各项规定,强抓落实,保障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充分发挥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职能,加大考核和鉴定成绩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挂钩和配套制度与措施。落实教学资料的检查、听课制度。不定期进行教学资料检查,并加大期中检查力度。系主任每周增加听课次数,专业带头人每学期听遍每位教师的课,各位任课教师每学期相互听课不少于八次。引入社会评价机制,重视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等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 2(学生方面 建立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实行师生“互控”, 并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评价、行业评价等第三方评价制度。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积极合作,建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监控制度,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到3年内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课程有效性、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年度分析报告,以确保人才培养评价和监控的质量。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在原有教师团队的基础上再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5名,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构建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任务体系课程。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案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确定过程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2)工程造价专业岗位需求(3)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4)通过工作任务,开展案例教学。 从业资格证 企业岗位需求 收集、提炼 专业岗位方向 学期综合任务 确定二级工作任务 案例教学 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习情景;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将岗位技能课程内容与执业资格标准,以及施工员、预算员等岗位职责融入课程,保证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达到岗位要求。 建设达到省级精品标准的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4门,特色实训课程2门,并建立完善专业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继续同企业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发适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案、课件、题库等教学资源。根据专业培养和课程改革的需要,计划编写6-8部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专业课程和校企合作教材争取列入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新建和扩建相结合,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室建设。包括建筑工程试验室的扩建,工程测量实训室的扩建等。新建满足工程造价专业必须的工程算量实训室,配备行业企业广为应用的配套软件,用于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工程计量的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合作对象的选择上是依托已有的5个校外实训基地,拓展6个校外实训基地。 (1)与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引入行业标准,共同构建专业技能学习模块及课程标准。 (2)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技术人员的层次、结构、岗位分布情况,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学习领域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依据。 (3)建立企业专业委员会,定期到学院进行专项讲座、讨论等,加深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的联系,搭建沟通渠道,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4)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使教学进程伴随施工过程开展,使施工现场成为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5)制定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包括制定校内指导教师顶岗实习工作条例及管理办法,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企业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编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技术指导书等。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现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我院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每年修订一次;课程教学计划齐全,每门课程都有完整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先进,90%以上教师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合理,85%教师可应用项目载体、任务驱动方法教学;教学监控与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体系,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与质量检查方案等,形成与建筑行业生产过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注重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管理的建设主要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部分的管理应特别加强。应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与实时监控系统,构建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建立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制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制度等。 重视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学习。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顶岗实习前对学生进行目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完成由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有关知识等。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制定兼职教师聘请与管理办法,明确承担各类教学任务的薪酬标准,为校企合作提供制度保证。 构建教学平台及资源库的使用制度、维护制度等,以保证其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共享性;制定定期更新资源、补充资源的规定,保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性等。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由院长亲自带队,教务处牵头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造力,促使专业教师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中来。专业建设方案由各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及工程造价团队教师和企业合作人员共同策划和实施,提供专业能力组织保障。 (二)经费保障 学院董事会对学院的建设发展全力支持,按专业建设发展规划进行费用的审批,保证特色专业建设能够顺利发展。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1(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会工作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府扶持推动多种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在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中,也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高层次会计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太高,而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所以会计教育任重而道远。 2(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京津冀地区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不同规模的企业对招聘会计人员的要求各不相同,大中型企业对学历的要求多为专、本科以上,而小型民营、外资、农村企业急需专科、中等会计人才。 (1)人才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去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工业企业、会计公司、非盈利性组织、医院、社团、保险业、私人企业、各类学校、学院自营企业等处,特别是城镇非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及村办企业、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计算机操作等工作。 (2)专业面向的岗位 会计核算岗位、出纳员岗位、财务经理助理岗位、统计岗位、企业纳税员以及会计代理和税务代理人员岗位、收银员岗位、采购核算岗位、销售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和往来核算等岗位。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学院在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发展、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始终给予政策和资金上扶持。会计电算化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以教授、副教授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以青年硕士、讲师为新生力量的优质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名,兼职教师2名。专职教师中教授 2名,高级职称的比例为 13%,双师型教师共12人,占专职教师的80%,具有硕士学位的为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7%。总体而言,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师资队伍机构较为合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企业培训和实践经历,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学团队中10余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模范)教师,5人在教学质量年活动中荣获奖项,“基础会计团队”和“工业企业业务实战团队”获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2(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操作平台)、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5 个实训操作平台,用于《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基础会计及实训》、《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等课程的学习。同时,本专业全部采用现代化授课方式,课程均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完成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课堂教学。此外,为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院又在2008年成立“××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使更多的师生有机会参与企业业务实践和社会真实项目,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管理的经验。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浚达财务公司为窗口,加强与外界单位的联系。在原有校外实训基地××中瑞司法会计鉴定中心、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有源会计师事务所、河北福隆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20家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立河北海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河北顺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众旺彩印有限公司、××市安源物流有限公司等近12家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与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丰富教学资源支撑着专业建设。学院拥有会计电算化专业图书 12000 余册,本专业自建图书资料2000余册。此外,还成立了读书兴趣小组、会计专业兴趣小组等多个学生课外活动社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 质提供学习和训练平台。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及学院发展定位,学院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掌握会计理论和实际技能,又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和会计软件运用能力及企业审计能力;面向会计岗位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认真剖析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会计电算化专业领域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技能标准为依据,确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任务和会计工作岗位群的特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融合职业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进行教学,实现岗证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巩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岗位主导、任务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实现专业培养方案先进,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理念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目标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电算化专业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力争在未来5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教授、 副教授的比重占到40%以上,硕士学位以上比例达到80%,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推进立体化教材的开发 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改革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实施平台,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实施保障条件。 本专业目前与××浚达财务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了多套实训教材,自编教材使用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下一步教材建设将依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6套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立体化教材,并采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时期建设”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并多与企业单位合作,计划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两大校内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融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身的,具有省内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示范意义的实训基地。 (五)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教学的全过程为对象,以教育产出质量为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根据社会需要、教师教学工作特点、人才培养标准和特定教学对象等因素来进行的。要不断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际,更全面、更准确、更合理地评价教师教学的各项工作。 (六)加强教学教改研究和为社会、行业服务 不断深化教科研工作,借助产学研平台,通过学院专题立项,社会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在教改的基础上推动专业教学特色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根据教改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广泛推广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依托本专业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资源,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发相关的培训项目,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积极面向社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服务项目,努力将本专业打造成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1(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目标 “有重点培养、高规格引进、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从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入手;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标准、高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2(师资队伍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专业带头人 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及教学实践,到知名高校访学、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2-3名专业理论功底深、实践操作水平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组织协调能力强,把握会计发展的前沿,能够负责研究会计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特色,制订专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专业建设方案,提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意见,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改革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 通过到高校进修、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工作岗位锻炼、参加“双师”培训等培养途径,每年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把握专业某一核心课程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理论,并具有该学科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该学科的实践教学,具有乐于教学、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协助专 业带头人做好会计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组织相关项目培训的会计专业骨干教师。 (3)双师素质教师 通过学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现有专业课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职业资格培训,社会资格考试,到企业顶岗挂职锻炼。两年内再培养2-5名双师型教师,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4)兼职教师 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有目的地从财政、审计、税务、金融和高等院校等部门或单位再聘请6名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且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审计师、企业总会计师等作为学院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参与教学改革、课程研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究等工作。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构建一套完备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兼顾专科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落实实践教学课程化,考证课程计划,考核方式多样化。开发以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体系,五年内完成2-3门优质核心精品课程建设;建成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岗位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库。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1)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计行动领域,归纳总结学习领域,确立核心课程教学标准,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坚持理论够用,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不低于专业总课时的40%。 (3)联合企业加强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 系还需不断调整和完善,特别是一些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切实要适应高职高专的特色。为了促进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突破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再建2-3门精品课程,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院级精品专业。 会计电算化专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时间 1 《财务会计二》 2013年 2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4年 3 《行业会计比较》 2014年 (4)打破专业壁垒,设置柔性课程学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展视野。做到每门学科在章节完后有分项实训内容,在整个学科授完后又有综合实训。 (三)教材建设与改革 1(教材建设目标 组织教师修订编写目前已有的6-7本教材,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任务化、项目化”为体现形式,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主干科目校本教材,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载体多元、内容充实、与时俱进的教材体系。并完成6-7门项目任务化课程配套建设,完善题库及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2(教材建设措施 利用较短的时间依据“任务化、项目化”模式,修订完成理论类教材《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项目型教材。理论课程教材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生学情、教学现状、任 务设置,适应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需求。 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组织骨干教师选购专业工具书、专业理论图书、文献、核心期刊与专业特色期刊、精选优秀会计论文集、专业相关报纸、国家、地区及行业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政策管理信息、标准文摘或全文等专业图书及电子数据资料,使会计专业拥有齐全先进、国内一流的专业参考资料。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目标 进一步完善校内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的建设,完善实训室的数量及功能,新建税务处理中心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不断优化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实训基地的数量,到2015年建成45家校外实训基础,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 同时,专业负责人主要在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师的配备、实训室全面开放、实训指导书(4门课程)编写、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等方面下功夫。 实训指导书编写计划 序号 课程名称 编写时间 1 《小规模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2 《一般纳税人业务实战》 2013年 3 《出纳岗位实训》 2014年 4 《工业企业综合演练》 2014年 2(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具体措施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012—2013年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室,新建模拟纳税大厅、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完善升级财务软件。 2014—2015年加强实训基地硬件更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通过同步实训、仿真综合实训、职场环境实操、顶岗实习四个过程层层递进,建设“四位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使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培养融会贯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四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创新产学结合育人模式。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习组织管理工作,在2013年建立30家校外实习基地,2015年达到45家。同时,结合实际探讨新的实践教学途径,以满足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需要。 (3)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完善细化专业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编写,并积极组织学生探究创新、技能竞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五)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质量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专业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建立教学标准,组建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构,共同负责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建立包括项目实训卡、岗位工作记录、自我鉴定、过程控制记录等内容组成的管理档案。通过以上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保障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措施 (1)探索评教主体多元化,以学生为主,同行为辅,兼顾领导和企业专家,以培养发展教师业务素质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 (2)改革学习考核模式,探索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水平为主,兼顾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并重的,考核方式多样、考核主体多元的课程教学评价模式。 (六)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1(教学管理目标 通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建设,全面构建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2(加强教学管理具体措施 (1)创新专业管理制度 一是按照学院统筹、系部建设、项目负责的建设思路,完善专业管理办法;二是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三是建立课程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2)优化专业动态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建立学院与企业、专职与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跟踪监控机制。 二是关注毕业生群体与个体职业发展状况,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机制,提高毕业质量。 三是采取有力的教学监控措施,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建立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社会、家庭全员参与的监控制度。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项目实施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行业企业专家、教务处处长及相关部门成员组成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实施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教务、财务及系主任为主要成员,统筹规划和组织专业项目建设。 (二)经费保障 学院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按时拨付专业建设经费。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实施专款专用制度,加强对专业建设各项教学资源的成本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六、专业特色建设说明 (一)专业开设时间长,积淀深厚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2001年统招至今,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绝大部分毕业生已成为河北各行各业财务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几年来,该专业在招生人数和新生报到率等方面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具有“双师”优势的专业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该专业基本形成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知识深厚,有一定行业背景,实践工作经验较丰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构建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 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立足行业、服务企业”的办学定位,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体现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努力构建能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学结合密切,并把各行业会计融入课程体系,开拓学生的就业之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形成 “课岗证融合、教学做合一,技能逐级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 根据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参加全区或全国统考科目考试通过率和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以及学院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认可和肯定的。 1(本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3%,工作一年后专业对口率达到60,以上。 2(根据用人单位信息反馈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综合能力普遍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 (一)社会和行业背景 近年来,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室内设计师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职业,被媒体誉为“金色灰领职业”之一。随着房地产经济的持续走旺和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人才需求旺盛,室内设计师就业前景看好。国家对装饰行业的管理规范化,对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装修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相当大的社会需求量。从全国来看,装饰行业群体数量庞大,但总体素质还需不断提高,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室内设计人才正好能适应装修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行业发展要求。我院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具有行业社会背景的设计人才,符合社会大环境对装修人才需求的现实。 (二)专业建设基础 1(师资力量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建于2006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三年制高职学生。创办5年来,累计招生近千人,目前在校生人数为三百多人。该专业拥有专业基础深厚的教师队伍,许多教师在设计理论及设计教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全国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多年来,建立了适应室内设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许多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较大型的室内装饰与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如:××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楼体建模工作、××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元氏县××学院分院校园规划图设计、××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江南春城别墅设计、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闻喜小区居室设计等。 2(教学条件 专业有多媒体教室 12个,用于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基地一个,能完成学期综合任务的所有二级工作任务,可以导入真实的工作项目、 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职业素养。校外实训基地有四个,均为××地区中小型装饰公司,可以满足每次50人的顶岗实习,这些实践教学条件为专业开展教学和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室内设计原理运用、施工图的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设计方案、效果图设计制作、装饰工程报价、装饰材料配置及实施管理等方面能力,能够较快适应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任务带动教学,用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任务,结合任务所支撑课程进行教学,学生独立或成组进行训练,通过二级工作任务对应的课程单元学习完成基本的单元任务,再在单元任务的学习上完成综合任务的设计和制作,从而提高职业能力。体现实践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培养的“双基地”条件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即以专业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建立起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有紧密型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目标 (一)形成一套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市,服务河北,力争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在国内领先的专业。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过去五年的建设,学院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基本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教研能力的双师队伍和一支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热爱教育事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水平,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学团队。采取自我培养和社会聘用相结合,为本专业配备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选拔若干优秀拔尖人才组成骨干教师3名,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大力提高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力度。 2(“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不少于1个月,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 提高专业整体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安排教师参与技术性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市场实践,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完成更高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同时,通过完善教学团队建设,使教师较长期地负责某些课程,形成专业侧重点。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加强学院与校外实训基地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产教结合的室内设计与装饰工作室。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推行“双证书”制度。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改革,保障人才培养有效运行。 1(建立室内设计技术工作室,把行业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教育专家引入校园,并建立工作室。 2(企业公司进入工作室,鼓励专业教师自主办设计公司、或选择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进入校园。 3(学生到企业公司给设计师(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助理,与建筑装饰装修企业合作,从学校中选拔优秀学生到公司顶岗,给设计师或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当助手。 4(在推进校企对接过程中,学校共享了公司的设备、人才、管理和文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在整个学 习实践过程中,能“以终为始”,缺什么,学什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岗位标准与综合职业能力标准并举的质量目标结构体系,把高职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四)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扩大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力度,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探索“校企共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教学评价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行业企业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与企业共同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每个单元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结束后,请行业、企业专家来点评,有些实际工程项目可以由客户评价,以此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及评价体系。 2(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研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室内设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实施毕业生质量调查制度。 3(创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每门课程的评分是固定的,但有很多课程不是单独完成作业的,而是叠加于设计课作业之中完成的。由于将课程打包,很多课程都是捆绑于主干课程之上的,它们被叠加在一起总体打分,然后再归入相对应的各门课程。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之中,完善双证书认证体系。 四、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革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改革 为了强化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重在职业教育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培训系统,通过岗前培训、资格证书培训、下企业学习等制度进行培训,本专业具备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能力和企业实践经验两方面素质的教师数超过60%。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1(课程建设与改革目标 课程综合细分,进行更有目标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把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分析,并按专业特点进行整合。 从学生毕业出口反推学生所需的课程,根据社会上行业公司的设计师与相关职业岗位的综合要求来安排课程,注意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并注重人文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建立以职业或技术岗位群所需要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突出技术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 2(课程建设与改革具体措施 本专业在课程结构方面,设计了三大教学模块和五个学期任务,这三大教学模块分别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设计课。课程结构合理、科学。这五个学期任务是:第一学期的室内设计方向美术基础训练、第二学期居室设计、第三学期别墅设计、第四学期酒店设计、第五学期项目综合训练。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任务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参与过的项目 序号 项目作品名称 参与者 负责人 ××赵陵铺警务系统项目 09环艺2班 1 *** ——楼体建模工作 09环艺4班 2 ××北国超市快餐厅设计与施工 08环艺1班 *** 3 ××元氏县××学院分院 08环艺2班 *** 校园规划图设计 4 ××浪漫情缘婚纱影楼设计与施工 09环艺1班 *** 5 ××江南春城别墅设计 08环艺1班 *** 09环艺1、 6 佳泽物业有限公司多功能厅设计与施工 ***、** 2、3、4班 “项目带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可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运用实际案例辅助理论教学;第二种方式是运用案例组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操作和部分课程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改革主线;实行启发式教学,课程教学中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采用情境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 (四)建设教学团队 1(组建教学团队 组建一支适应每个学期综合任务教学、生产、技术服务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式教学团队(行业专家、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本院专业教师),构建结构梯次合理的教师团队。 2(建立符合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 室内设计属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范畴,需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的“学”,尝试着建立一种符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工作室制教学”新模式。 在加强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将实际项目带入工作室,力争实现项目制教学模式。 (1)专业基础课教学(教室、画室) 艺术学教育注重训练学生的再现塑造能力,而设计教育更加倾向于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两者要求学生对形象刻画到什么深度、对物体的认知达到什么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别。 (2)专业课教学(实训室) 专业设计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重视设计过程,引导学习任务能力训练。通过学期综合任务,分解成若干个二级工作任务,形成若干个工作能力。把真实项目导入到这些任务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从而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共享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设计图库(100套)。其中包括室内居住环境、办公环境、商业环境的经典设计案例,家具、陈设艺术品等图例以及装饰材料等500G以上的电子图库。
本文档为【高职高专:(江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537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3KB
软件:Word
页数:9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1-07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