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举报
开通vip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华中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衣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姓名:彭青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农业推广•茶学 导教师:倪德江 20070601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摘要 恩施州是湖北省第一大产茶区。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国土总面积 224061.25km, 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少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越,极适 宜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内质优异《茶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有‚世界?都? 之美称,是全国‚富硒茶’’的...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华中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衣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姓名:彭青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农业推广•茶学 导教师:倪德江 20070601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摘要 恩施州是湖北省第一大产茶区。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国土总面积 224061.25km, 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少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优越,极适 宜于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内质优异《茶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有‚世界?都? 之美称,是全国‚富硒茶’’的主要产区。全州茶园面积3.06万2hm、产量2.2万t、产 值4亿元.已成为湖北省的第一大产茶区,对全省茶叶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恩施州茶叶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茶叶生产规模尚小,茶叶科技 含量偏低,茶叶品牌中缺少全国性的拳头产品,茶叶富牺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民 族茶文化与茶品牌未有机融合,产品营销市场不健全等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民族 牌、生态牌、富栖牌、规模牌、文化牌的效应。 依托资源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的主要途径。 具体为弘扬土家茶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兴茶;推广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生 态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实施品牌整合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培育茶业龙头企业, 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狠抓茶叶市场建设,拓宽茶叶流通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提高茶界专业素质。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关键词:恩施州;茶叶;资源;生产;效益 ABSTRACT The biggest tea area in Hubei Province,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Wuling Mountain, covers 24061.25 square kilometers, in the area of subtropic mountainious monsoon climate, where four seasons are distinct, winter is not severely cold, and summer not extremely hot. Such excell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just suitable for tea tree to grow in this area, and also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he tea products. Enshi Autonomous Profecture is called 'World Selenium Centre' because of abundant selenium in the soil of the area, and tea from this area is called 'Selenium- rich Tea', and most 'Selenium-rich Tea is from Enshi in China. Enshi has 30,600 ha tea garden, and every year tea yield is 22,0001, tea production value is RMB 40,000,000, and as the biggest tea area in Hubei Province, it is always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 tea industry in Hubei Province. Main factore that impe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in the area are as follows: (1) the scale of tea manufacturers are small; (2) tea products lack the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there are no tea brands known in the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domestic market; (4) the concept about Selenium-rich Tea has not been exploited and applied effectively; (5) tea brands does not closely combine with nation tea culture; (6) tea markets are not healthy. In conclusion, the tea industry in this area just failed to get the benefit from nation culture, ecological resources. Selenium resource, extending production scale and so on. 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by depending on resources superiority is the main way to increase the tea production benefit in the prefecture. These measures include: (1) developing nation tea culture and improving tea industry; (2) building organic tea bases, and implementing non-social effects of pollution tea production standards; (3) creating fist-class tea brands, and enhancing competition ability; (4) fostering tea flagship enterprises,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ing of local tea industry; (5)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ea market, and extending tea circulation channels; (6) improving the tea specialty ability of persons in tea industry by training. K^ words: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ea; resource; production; benefit1前言 茶叶是恩施州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 影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响,茶叶经济效益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农民的生活水帄,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因此,多角度、全方位研究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使广大茶农和经营 者从中受益’无论是农业工作者,还是从事农业推广的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义不 容辞的责任。 1.1课题的提出 1.1.1全国及湖北省茶叶生产现状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茶叶产 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目 前,全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产茶,从北面的山东半岛到南面的海南,从东面的 台湾到西面的西藏的东南部都可以发现茶树的身影。中国茶叶 2的生产从九十年代中 期开始稳步上升,2005年全国茶叶面积130万hm,比上年增长3%;茶叶产量93.4 万t,比上年增长H).2%,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茶叶国内消费57万—t,茶叶出口 28.7万t,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帄。 湖北茶叶据记载有2000多年悠久的生产历史。建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在省内的茶叶重要产区,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茶叶 2科技水帄有了 长足的进步。2005年全省茶园面积丨3.S4万hm,比上年增长9.6%,占湖北省农作 物播种面积的1.9% (中国统计年鉴,2005),其中无性系良 2种茶园1.27万hm,茶 叶种植面积巳上升至全国的第四位:表1),若2005年茶园面积与1995年相比,其 增长速度比全国多出0.2%。自1995年以来,湖北省茶叶总产量在全国升到了第四 位,仅次于福建、浙江和云南。1995年,湖北茶叶产量3.9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 6.6%, 2005年8.5万t,其比重上升到9.〗,,十年间湖北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 升了 2.5% (表2),湖北茶叶的内销市场主要以广东、深圳为主,北京、上海、东北 三省、重庆、西安、新疆等地也具有一定市场。2005年茶叶年销量达4000?50001, 并以香高味醇的高档茶畅销,同时趋向早、特、绿色、天然、快捷。目前,湖北已 获得茶叶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茶叶出口结构得到优化,主导产品突出,出口企业增 多,茶叶的品质改善,国际竞争力增强,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湖北茶叶外销市场 主要是日本、东南亚地区。据湖北省海关统计,2005年茶叶出口 742.7万美元,比 同期增长37.3%,同时还开发了欧美市场。近年来,湖北省名优茶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2005年,全省名优茶总产量达到3.45万t,产值1丨.6亿元,占茶叶总产值的72.5%, 已恢复和创制各种名优茶品牌近百个。‚恩施玉露?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中国 名茶志,2000),并于2006年12月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查,批准恩施市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申请的‚恩施玉露’’地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随州市棋盘山毛尖被评为全国名茶:潘 根生,2001),五峰春眉茶荣获1992年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阳新县金竹茶场 的?金竹云峰?茶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奖。这些名优茶都具有色泽翠绿、汤清味 醇、香高持久等特点,市场好,售价高,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我省不仅有传统 的出口宜红茶和边销茶,还有炒青绿茶、茉莉花茶、各种名优茶以及鄂西的富硒茶 和枝城的富锌茶等特种茶,茶叶品种丰富多彩。此外,茶树栽培、茶叶加工的科学 技术水帄不断提高,引进了一批全国优良茶树品种,如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等,每 年扦插繁殖良种茶苗400万株以上,为建立优质茶园,培强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表1湖北及部分主产省份茶园面积情况(1996、2005年: ___________ Table 1 Tea garden areas of main provinces 茶园面积 (万hm】: 茶(1996,2005) _ 农作物播种面积 茶同占农作物 2005 比 1995 区 (万 iW) 面积比重:,) 增长百分率 2005 年 1995 年 111.54 135.19 13.2 15.52 13.93 ‘ 15.67 16.62 21.85 11.34 13.84 15548.76 392.3 739.13 匕 中国种植业信息网 表2 2005年湖北及部分主产省份茶叶产 量 Table 2 Tea outputs of main provinces in 2005 _______ 1995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 年 _______________ 1995-2005 ~占全国比重茶叶产量 占全国比重茶叶产量年均增 (万 t) (%) (万 t) (%) (%)云全南国湖福建 北浙江 云南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93. 58. 16. 18. 19. 17. 148 1 10. .6 15. . 6 4 0 12. 中国统计年鉴i中国种植业信息网 2 . 9.1 1.1.2恩施州茶叶生产现状及地位与作用 1.1.2.〗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少严寒,夏无 酷暑,境内适宜茶叶生长的二高山地区和低山地区居多。区域的生态优势为茶叶生 产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特别是素有‚世界硒都?之称的恩施,土壤中含有丰富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的硒元素,为恩施打造‚恩施富晒茶?、建立富硒绿茶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 境.自"十五?以来,茶叶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呈全面增长态势, 产品结构不断 优化,经济效益有较大提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和产值均居全省之首,不仅成为 湖北省的第一大茶区,而且名茶品种多,一大批名茶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但 是,恩施州茶叶发展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茶叶生产规模、茶叶科技含量、 茶叶品牌、茶叶富硒资源、民族茶文化等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民族牌、生态牌、 富晒牌、规模牌、文化牌的效应。 1.1.2.2茶叶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十五?期间,恩施州经济有长足发展,整体实力有较大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不 断优化•据资料统计,2005年恩施州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总产值增 长2.9%?经过三次产业调整,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茶叶已成为恩施 州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产量达2.2万t,比上年增长丨5.5%,高出农业总值增幅 的12.6%,居主要农产品增幅的第二位,仅次于蔬菜的增幅:表3)。 表3 2005年恩施州主要农产品产量 Table 3 Output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2005 ,、 比上年增减 (t) (t) 粮食 1535837 -60122 油料 61963 -10496 烟叶 77326 7197 0.3 5.5 5.2 茶叶 101201 6313 6.7 ‚十一五?期间,恩施州在经济社会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建立富晒茶基地, 2建成东 南部、中西部、东北部三大基地東块,优质茶叶面积达3.3万hm,总产量2.5万t, 总产值5亿元:政府工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2006),这是茶叶生产发展的良好机遇,促进恩施州 茶叶向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1.1.2.3茶叶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重大任 务。要缩小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就恩施州而言,关键是调整 农村产业结构,特别是茶叶产区,如何把茶叶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使茶业优势变成 经济优势,这是真心实意服务‚三农?的需要,对于振兴恩施州农业经济、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恩施州的‚十一五?规划已确定继续把茶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提出 将茶叶列为‚全国知名绿色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建成 23万hm优质 茶叶基地,并形成恩施州‚企业+基地+农民?绿色茶叶生产与加工产业链,这将是恩 施州茶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农民致富脱贫奔小康的有力保证。 1.2研究区域概况 1.2.1地理环境 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东经 108?23'12"-110?38'08",北玮 29?07Zi(/'-31。24Zl3〃:恩施州情库,2006)。东接本省宜 昌市,南嗽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连重庆市幹江地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 东北端连神龙架林区’境内国土总面积24061.25kmZ (恩施州志,1998)。恩施州地 处我国第二阶梯东缘,属云贵高原东部延伸部分。州内最高海拔为3032m,最低海 拔66.8m。海拔高于1200m的高山地区占总面积的29.4%,在800-1200m的E域占 总面积的43.6%,低于800m的低山地区占总面积的27.0%。境内地表切割深,沟塾 纵横,山休破碎,地形地貌复杂。州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m以上小面积山地外, 普遍都在海拔 2000-1700m、1500-1300m> 1200-1000m, 900-800m, 700-500m 等五 级面积不等的夷帄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梯,呈现明显的层状地形。 1.2.2气候条件 恩施州域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型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的特点。由于地形复杂,海拔高度悬殊, 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小气候特征极为突出。全州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 温-8.3'C,帄均气温16.2'C,全年大于l(rC的有效积温4200-530(rC, 2全年太阳辖射 为362,8-391.7J/m,日照时间丨162.5-1445h,气压丨6.2pha,相对湿度81%,年降水 量1200-1900mm,年蒸发量1058.8 mm,无霜期320d (恩施州志,1998)。全州降 水丰沛,雨热同期,春夏多于秋冬,春秋多阴雨,冬季雨量小。降水区域是南多北 少,高山多于低山。 1.2.3植物资源 全州处于武陵地区的腹部地带,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境内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享有?鄭西林海?、‚华中药库?的美誉。全州植物 资源215科、900余属、约3000种。 森林资源尤为丰富,共有树种171科,645属、1264种。其中乔木60科、114 属、249种:灌木32科、89属、228种,约占全国树种的七分之一,经济价值较高 的有300余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40余种,约占全省列入国家重点保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2护树种的90%,州内有宜林面积1502500 hm,约占全州总面积的61.99%。全州有 林地面积1063100IW,森林覆盖率为66.98%, 粮油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洋芋)、红薯、大豆、杂豆、油 菜 籽。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白肋烟、茶叶、中药材、芒麻、魔芋、芸豆、稅桔、香 桑、蔬菜。森林蔬菜主要有珍稀品种药菜、薇菜、葛,米。 1.2.4经济社会条件 恩施于1983年建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辖2市6县,均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重 点县(市),共有88个乡、镇、办事处,2476个村,22832个村民小组。 9常住人口 382.7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7.9%,少数民族人口占516%。恩施州是享受国务院西部 大开发政策地区、退耕还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地区、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区位、劳动者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 后。"十五?期间,全州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烟、茶、畜、果、药、菜为主的 六大产业基本形成,以卷烟、水电、富硒绿色食品、药化、建材为主的五大骨干工 业遂渐壮大。但是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滞后、投融资量小、劳动者素质偏低等 因素限制,区域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叙展特色产 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稳步 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建筑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随着恩施州‚两路?即沪蓉高 速、宜万铁路的修通,再经过数年的努力,恩施州定能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产並基 地、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鄂西南乃至华中地区洁净能源基地、全省重 要的矿产工业基地、中国健康旅游基地":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 要,2006)。 1.3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论文拟通过对恩施州茶叶生产条件,生产基本情况进行实证调研,分析恩施 州茶叶生产现状、资源及生产优势,对如何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产业生产 效益的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3.2研究意义 1.3.2.1是农民晚贫致富’建设富裕恩施的重大课题 据资料显示,现阶段恩施州经济结构还处于以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在三产业 结构中占GDP62%,工业在GDP中仅占22.4%(恩施州发展计划委员会,2004),工 业发展明显不足。恩施州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州总人口 79.9%的农业大州,农村经 济不发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全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国、全省帄均水帄:表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恩施州统计局,2001-2005),在全国30个少数 民族自治州中排位也在中等偏下:恩施州统计局,2004)(表5),只有湖北省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3099元的1/2。但作为恩施州茶叶主产区的恩施市色蕉侗族乡,2005 年全乡茶叶产值达1.28亿元,占全乡总收入的40.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 的822元上升到1830元,其中茶叶收入占特别是该乡灯笼琐村,2005年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3280元,茶叶收入占80%以上,使该村农民脱贫致富走了富裕之路, 因此’在恩施这样一个老少边穷山区,深入研究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问题具有十分重 大的现实意义,是事关恩施州经济的发展,事关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建设富裕恩施 表4 2001—2005年恩施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单位:元: fable 4 Annual average net income per person from the country in Enshi Autunomous Prefecture (2001 -2005) (Unit: Yuan) 恩施州 湖北當 ^ Ijm 14^ , 2352 ^ 2003 1498 2567 2622 2004 1593 2897 2936 2005 1643 3099 3255 表S 2004年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Table 5 Annual average net income per person from the countries i minoritie autonomous prefectures in 2004 (Unit: Yuan) 项目 恩施湘西伊犁阿琐昌吉龄东南龄西南文山甘孜 人均纯收入:元)~1593 1602 27331634 432815^ 1247 1161 在30个少数民族 18 3 17 1 20 14 26 27 自治州的排位 1.3.2.2为恩施州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恩施州茶叶生产已成为农业产业结构中举重轻的产业,是产茶区农民致富的产 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茶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份额还相对不处优势, 据2005年资料统计,全州农业总产值65.72亿元,其中茶叶产值4亿元:恩施州农 业统计年鉴,2005),仅占农业总产值的6.丨》/?,这说明茶叶发展的潜力很大,不论 是种值面积,还是经济效益,或是资源优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势的转化,均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绝不能不关注茶叶发展的态势,不能不大力提升茶叶 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权重。 1.3.2.3对恩施州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恩施州农业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帄和观念的限 制,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全州经济 可持续发展。恩施州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州,以粮食农作物生产为主,经济作物则 是烟叶生产为主。农民以种田解决温饱,政府靠种烟收税,形成单一的‚烟财政?。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烟价下跌,农民种烟往往得不偿失,严重挫伤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恩施州近年来正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支 柱产业,探求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展茶叶生产是恩施州走出"烟财政"困烧的首选产业之一。但作为一个传统的 茶产区,长期以来,诸多因素制约这一产业的发展,茶业没有为农民脱贫,地方增 收发挥积极作用。研究探寻提升恩施州茶叶品质,增强其市场角逐力,成为发展这 一产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本研究正是从这一角度,为恩施州发展茶业,从技术、 文化、资源、市场等各方面进行探求,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4研究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1.4.1研究内容 论文根据恩施州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拟对本州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资源和茶 叶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提出提高恩施州茶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恩 施州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是: ?恩施州茶叶生产水帄评价,包括生产规模:种植、加工情况)、产品种类、 科技含量状况、流通的形式与态势等内容。 ?恩施州茶叶发展的资源条件评价,包括茶文化:茶文化与经济活动、土家民 俗茶文化、土家茶叶品牌文化)、环境条件: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稀有的硒资源 条件:硒的资源概况、硒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内容。 ?分析恩施州茶叶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主要是茶叶生规模尚小、茶叶科技含 量偏低、茶叶品牌中缺少全国性的拳头产品、富硒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民族茶文 化与茶品牌未有机融合、产品营销市场不健全等。 ?依托恩施州茶叶发展的资源优势,提出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应对策略。 1.4.2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 本论文在材料收集、处理和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农业推广研究中的文献检索法、 次级资料收集法、典型情况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获取信息。重点检索内容:形势 与政策,国内茶叶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分析形势、 熟悉法规》主要以文献检索和网络査询方式快速、全面、系统的搜索、归纳各种有 关资料和政策法规,实现立项观点的正确。恩施州茶叶资源优势、发展状况以及茶 农生产方式的调研采用典型调查法,通过到各茶叶主产区调查、访问等形式以及恩 施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园林专业04级学生实习调査,各乡镇林特站配合调査茶 农的生产实际情况和茶场:厂:的人力资源、设施配套及销售情况。于2005年4月 至2006年丨2月在恩施恩施市、宣恩县、鹤峰县、利川市、咸丰县等进行。 12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2恩施相茶叶生产水帄评价 2.1生产规模 茶叶是恩施州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 围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立足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茶叶列入全州六大特色产业之一来抓,作为支柱产业做大 做强,推动了全州茶产业长足发展,加速了恩施州茶叶产业化建设进程. 2.1.1种植与产值 222005年全州茶叶基地面积达到3.06万hm,其中:投产面积达2.5万hm,无 性系良种茶园面积7000W:全州茶叶产量近2.2万t ,产值达到4亿元,与2000 年相比,均有明显增长:见表6)。特别是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之首,分别占 全省的23.3%、25.0%、24.3%,己成为湖北省的第一大产茶区。州内一批产茶重点 乡镇,茶叶己成为其主要经济支柱,如宣恩伍家台、鹤峰走马、恩施色焦、利川毛 坝等乡镇,是恩施州茶叶的主产区,茶园种植面积均占现有耕地面积的85。<。以上, 年产量达到25001以上,产值超过5000万元’茶叶产值占了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以恩施市色蕉乡被誉为‚湖北省无性系良种茶第一村?的灯笼坝村为例,该村下属7 个村民小组,丨167户,4285 22人,现有耕地面积270hm,茶叶面积367hm (含非耕 地茶园),户帄均达到 220.31hm,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267hm,占茶园面积的72%。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80元,在经济总收入中,茶叶收入占80%以上;茶叶 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有729户,3万以上的有88户,5万元以上的有59户。 表6恩施州2000年与2005年茶叶生产情况比较 Table 6 Changes of tea gardens area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2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nd 20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度 总面积 增长 总产量 增长 总产值 增长 (年: :hm2) (%) (t) (%) (万元: :,^) 2000 24367 15469 24645 2005 30648 25.7 21996 42.2 40000 62.3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2.1.2加工经营企业现状 恩施州茶叶生产加工主要是由州农业局对全州茶叶生产、加工进行统一管理, 各县:市:农业局负责具体实施,各茶厂由所辖乡镇直接管理。根据2005年的调查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统计资料看,全州共有茶叶加工营销企业874家,其中年生产10000担以上的有8 家,如湖北华龙村茶叶有限公司、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湖北鹤峰县世为茶叶有限 公司、宣恩贡茶有限公司、利川市飞强茶叶公司、利川市硒源茶叶公司、巴东华亚 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州绿神有限责任公司;5000担以上的有〗5家;1000担以 上的有209家:见图1〉,全州初加工问题已基本解决• 瞧n.以L, 口 loom彳 U以 I'. ? lOWfllWF. soCoftltU : OLOOOi ni:!.! OlOOOUl UF 图1恩施州茶叶生产企业结构图 Fig. 1 Proportion of tea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production scales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2.2茶叶产品结构 全州茶叶产品结构变化总的趋势是:绿茶比例持续增长,名优茶快速攀升,大 宗茶比例逐年下降,同时,特种茶类开发已开始起步,乌龙茶、珠茶己落户我州, 茶叶产品结构正在朝优质、无公害、特色的方向发展,总体结构不断优化。如20世 纪90年代后期,台湾高山乌龙茶为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出生台湾世家、多年 经营乌龙茶的林荣俊,经过5年的考察,终于发现于武陵山腹地的‚绿色恩施?,是 种植高山乌龙茶的宝地,于是投资1000多万元在咸丰建立了乌龙茶生 2产基地,面积 达94hm, 2005年茶叶产量达80t,实现产值400多万元。现在,林荣俊经营的茶园 生产的三,雪、青心乌龙、白芽奇兰、铁观音、金萱、翠玉等高山乌龙茶,不仅深 受台湾同胞的喜爱,而且也逐渐为当地群众所喜爱,市场价格也比一般的乌龙茶高 出10多倍,产品除40%销往台湾外,还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珠茶落户恩施 后,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州茶叶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2005年全州珠茶产量达到 3500t 。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据统计,2005年绿茶产量达到丨8761t,占总量的85.2%;红茶2781t,占总量的 12.6%;乌龙茶80t,占总量的0.36%。绿茶产值35040万元,占总产值的87.7%,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红茶总产值4808万元,占总产值的12.1%。绿茶中名优茶产量50001,占绿茶总产 量的26.7% (如表7),名优茶产值20638万元,占总产值的58.9%。 表7 2000, 2005年恩施州各类茶产量情况 Table 7 Outputs of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2000 2000 年 类 产量:t) 占总产量, 产量2000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被评为全省十大名茶之 一,巳成为该公司拳头产品,其它各类茶叶产品也多次在国内名优茶评比中获奖。 表9恩施州茶叶龙头企业主要指标统计表 Table 9 Main statistic indexes of tea flagship enterprises in Enshi Autonomons Prefecture 企 经济 职工 主导销肯收入转化农产带动农 类型 :人:产品 :万元: 品:t) 户:户: 茶叶 5780 5000 20000 湖北华龙村茶叶限公司 鹤 民营 4丨5 茶叶 4125 4000 2000 峰县白果民族茶厂 恩施伍 民营 84 茶叶 1000 500 12000 家台富《贡茶有眼公司 鹤 民营 276 茶叶 1328 3000 7500 峰世为茶叶有公司 利川飞 民营 300 茶叶 1200 1100 16000 强茶业有限公司 利州硒源 民营 179 茶叶 795 800 500 茶业有限公司 巴东华亚茶 民营 83 茶叶 648 360 470 叶有限公司 恩施州绿神有 民营 77 茶叶 760 303 320限责任公司 民营 1280 2.4.3产品外销实现突破,出口创汇快速增加 2000年以前,我州也有茶叶出口,但仅限于红茶,而且基本全是转口贸易,近 几年来,由于我州茶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和国家外贸政策放活,外销形势来势喜人。 总体看有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出口茶类上有所突破。过去我州茶叶出口仅限红茶, 现已发展为红茶、绿茶和半发酵茶三大类;二是出口渠道上有所突破。过去我州茶 叶出口都是转口贸易,目前州内获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已有三家:湖北华龙村茶叶有 限公司、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利川 2飞强茶业有限公司〉,正在申报自营出口的企业 有两家,004年我州外销的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茶叶一半以上是自营出口,这标志着我州茶叶出口已经 进入直接与外商对话; 三是出口数量上有所突破。2005年全州茶叶自营出口加转口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已达70001 ,比上年增加2000t ,增长28.6%,已名副其实的成为湖北茶叶出口第 一州。鹤峰县白果民族茶厂是全省最大的茶叶出口企业,2005年出口珠茶、珍眉茶 1500t ,主要品牌为‚白果?和“Floria"牌绿茶系列产品,以无公害,低农残,品质上 乘而直接销往德国、瑞典、阿尔及利亚、土耳其、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量和创汇额连续2年位居湖北省同行业第一名,2005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年,出口创汇达到309万美元, 占全省茶叶出口创汇额的42%,成为我省茶叶 出口龙头企业:湖北茶叶网,2006).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3思施州茶叶发展的资源条件评价 3.1茶文化 3.1.1茶文化与茶叶经济活动 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 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范增帄,2000),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茶叶经济活动中若没有茶文化的参与,茶叶仅只是一种农产品,一种嗜好性的饮料 而己,不会像今天这样有高的经济价值,有了茶文化的参与茶叶经济活动,茶叶的 经济价值即成倍数以上的增加:范增帄,2006)。茶叶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所以 饮茶的意义不仅在它生津、解渴、有益健康的物质功能,更因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所散发出來的精神价值,在饮茶过程中所带来的帄和心境、愉悦心情和充实的精神 滋养。因此,喝茶不只是喝它的香、甘、韵味,还要喝它的文化内涵,享受它的精 神文明。T是,在茶叶的活动中发展出‚茶技’,、‚茶艺?、‚茶道’’,最终融成"茶文化?。 茶业的经营范围,包含着两大内容,一是茶叶经济;二是茶艺文化。因此,完 整的茶业必须是茶叶和茶艺文化同时经营才能成就事业。只有茶业才能带动茶叶经 济的价值,也就是说把茶叶赋于文化的涂释,才是茶业经营的茶叶的价值,茶叶高 贵的经济价值也只有在茶业的经营中才能彰显出来。所以,茶叶经济的发展是茶叶 的生产铕售和茶艺文化的推广,两方一起进行的结果,这也才是茶业发展的方向。 茶叶经济活动如果没有茶文化的参与将是跛脚的经济,是原始的经济,只是农产品 买卖的经济,很难能发展成现代的经济:范增帄,2006)。 3.L2 土家民俗茶文化 恩施州是巴人一一土家族的发祥地之一,更是他们的聚集地之一,大约2000 多年前就定居在今天的州境及相邻地区。生活着土苗儿女的大山里,有着美不胜收 的自然景观,又有灿烂的独特民族文化积淀,更有古朴淳厚的民风民俗。特别是土 家茶文化,源远流长,奇萌飘香’它给茶业创造了无形价值,带来了无穷商机,是 茶业发展的精神源泉。 土家人不叫饮茶,叫喝茶。喝是大口吞咽,饮是小口慢咽。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土家油茶汤。做油茶汤是以茶叶为主,配以上等的佐料:茶油、苟米花、核桃仁、 花生米、肉可可、豆干丁等),经过炒香、炸脆、冲入油汤、浸泡片刻后形成的饮料—— 油茶汤。主人送上的的油茶汤,客人必须趁热喝下,叫傲‚油茶汤,喷喷香;外面冷, 里面资;趁热喝,精神爽’’。油茶汤是土家人独有的茶食,也是他们待人至诚、至高、 至极的礼数•改革幵放以来,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古老的‚油茶汤?走出山门,香飘四海。1991年4月受 到中国首届国际茶文化节所有国内外茶艺专家的热情赞赏,称其为‚世界茶文化一 绝?•并与藏族的穌油茶、蒙古的奶茶娘美,被誉为中国三大茶食之一•恩施州来凤 县土家族油茶汤茶艺团曾在杭州参加过中国茶文化节,博得‚来凤名茶传千里,土家 油茶香九州?的赞誉。鹤峰还将土家族油茶汤提炼、整理成‚鹤峰四道茶,’,即白鹤茶、 泡儿茶、油茶汤、鸡蛋茶,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式茶道,极大地升华了油茶汤 这一土家茶文化。土家人的茶情歌《四道茶》,是男问女唱,以歌定情,唱时一般是 有领、有合。像::领:么妹子,头道茶准备好了么,:众答:准备好了。:领:那 就端上来嘛。:众答:来啦,:唱:‚贵客我的哥,请你把茶喝;喝了土家茶,人生喜 事多。头道洞雾茶,长在洞雾坡;怡神又养颜,容貌赛花朵。叫声我的妹。喊声我 的哥。爸谷林里耍,青闪树下坐;献上一杯茶,请你慢慢喝。我来跳个舞,你来唱 支歌。?像这样边唱边喝四遍,歌词压可随情而变化,第二道喝的阴米花:喻双方有 了意思),第三道喝的油茶汤,:暗喻双方谈情已浓浓的),第四道喝交杯茶,算是双 方把亲事办成了:彭青,2005).还有传唱广泛、以情诱人的土家茶歌《六口茶》…… 综上所述,从某一角度讲土家茶文化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敬茶。禁忌将茶拨在地上,否则即沾污茶神。抓茶要‚净手?,这既是对茶 神的敬重,也可防止污染茶叶。‚茶不欺客",倒茶的时候,得依照一定的顺序,— 杯一杯的端给客人,不掉一人。在对茶的管理上,无论是种茶、摘茶,他们都有自 己的讲究,比如‚阳坡的木爪阴坡的茶’’、‚家里有五因:果菜茶竹麻),不愁没有钱,,、 ‚春茶苦,夏茶湿,秋茶好喝无人摘?、‚头道香二道潘,三道好喝无人摘?最神秘 神圣的是,用茶水敬神灵。比如除夕敬亡灵、敬财神、灶神等等,都得用茶水。通 过茶水,今天活着的人在精神上与祖先进行了沟通,与神灵进行了沟通,实现了天 人合一,获得了至高境界。 二是独特的泡制方法与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烧制的土 键,俗称罐罐茶。一到冬闲的晚上,家家户户的火坑里干树弗、干树筒烧得红红的, 待有燃炭时,将空陶罐放在上面烘烤,再抓一把大路茶:即粗茶:放在罐中簸过去, 翻过来,让茶叶烘干,待香味浓浓的时候就冲入半罐水,盖上盖,放在炭火边傻开, 再把水加满,让它熬,直到汤黄黄的、味浓浓的才给在坐的人一人一大碗,让喝个 够。喝茶也有特别的喝法,‚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渔、二杯茶,\茶一般要喝第 二口、第二杯。喝茶也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要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得 把茶香深深地吸进肺脑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才吞下去。 三是独特的茶礼。土家人的茶礼繁多,就局限于家庭的茶礼来讲,饭前的小吃 叫‚吃茶?。待客有鸡蛋茶、葛粉茶、面t"茶。别人结婚、做寿或生了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 小娃整酒席叫‚吃 茶?,给人送礼叫"茶礼?,这些都仅仅限于家庭的茶礼,土家人最高贵的的茶礼是‚施 茶?。即在大路边、在树荫下、在凉桥头摆上一大钵分文不收的名为"路边茶?,让过 往的行人自由取用。摆这种茶的人多为路边店主、孤寡老人、殷实之户、富贵人家。 路边店主摆路边茶,一有招揽生意之意,二有款待行人之礼。这类茶,土家族人称 为‚招待茶?。孤寡老人摆路边茶,他们虽无儿无女,但生活还过得去,多余的钱留 着也排不上用场,不如在有生之年给路人一点方便,以免他们喝了生水患病,故终 年摆上路边茶。土家族人称这类茶为"慈善茶’’。殷实之户:即小康之家:也多摆路 边茶,供过往行人取用。他们摆路边茶,觉得家中这几年人顺、畜旺、财广,应该 给过往的行人一点好意,土家人称这种茶为‚友情茶?。有的富贵人家也摆路边茶, 土家族人称这种茶为‚施舍茶?。 路边摆上这四种茶,过往行人虽然喝了茶,称赞、辞谢的话语也不一样。像喝 了店主的‚招待?茶’ 一般都说:‚您给我们行好,今后要发大财的。?喝了孤寡老人 的‚慈善?茶,一般都说:‚您老做好事,来世定会儿孙满堂。?喝了殷实之户的"友情? 茶,一般都说:"人好、家好、样样好。?喝了富贵人家的‚施舍?茶,人们也还得说 上‚积德福分多?之类的话表示谢意。 一种民族的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风情。土家族的茶文化,代表了土家族特 有的风情。它的原始性最强,乡土气最浓,人情味最重。 3.1.3 土家茶叶品牌文化 历史证明,任何一种商品要在竞争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质量——品 牌,产品的品牌是无法用价值来计算的无形资产。恩施州茶叶也不例外,它凭着中 外赞誉的无数茶叶品牌奠定了发展的物质基础。居住着土家人的武陵地区是茶树的 ‚原产地?、制茶工艺的‚发源地?和茶文化的‚创始地?之一• 土家族极精于手工制茶,其手艺之精闻名遐迩,享誉中外,他们制出了许多名 茶。就拿玉露来讲吧,它的制作比较讲究,属蒸青绿茶,为历史名茶,色、香、味、 形都不错:中国名茶志,2000),据说清•康熙年间,由恩施苗蕉一位兰姓茶农全灶 研制而成:陈宗懋,1991)。所制茶叶,外形挺直、色绿、有泽,毫锋银白,形如松 针,最早叫‚玉绿?,后因设厂制作,技艺精堪,其特色更加显露,于是更名为‚玉露?, 后被京城人看上,所以,土家族人的茶歌中有‚蒸青玉露上北京,美名进了紫金城? 的佳句:邓治凡,2005)。在清朝恩施玉露就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等一 起被列为清代40余支名茶品目中:陈宗撤,1991), 土家族人早年制作的‚宜红茶’’, 在明代就有‚皇后茶’’的美称。宣恩伍家台的绿茶在清•乾隆时期由一学士带到北 22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京, 送上金殿,打开一看,一股清香立满御案,便被皇上看重,即赏给‚皇恩宠锡?一匾, 于是,伍家台的绿茶从此被称为"贡茶’’,便‘‘年年进贡,岁岁入朝?了。 历史上创造出无数名茶的土家人,凭借优越的地利条件和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 在保持历史名优茶——皇恩宠赐、恩施玉露等的基础上,幵发出"绿针‚、‚翠峰?、‚玉 叶’’、‚剑春?、‚曲毫?等名优茶以及以产茶极为出名的地区命名而成的屯堡沙龙茶、 建始马坡茶,并开发出了一条依托富确土壤与有机茶相结合的路子,使恩施‚富硒茶 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深受消费者喜爱。 恩施州名茶品种繁多,精品纷呈,质优物美,名扬天下。多个品牌茶荣获‚鄂茶 杯?金奖和被命名为湖北省十大名茶,一大批名茶荣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其中由 宣恩伍家台富硒贡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伍家台绿计?茶,由于"熟栗香郁、玉液清 绿、清甘滋醇、回甜爽口?,在丨999年元月被省农业厅评为第一届湖北十大名茶、 2002年元月评为第二届湖北十大名茶,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产于鹤峰的翠泉绿茶,以其外形条索紧秀圆直、色泽翠绿、肉质汤色黄绿明亮、 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绿匀整、纯天然无污染等特点,先后六次获 湖北省名优茶评比特等奖、‚陆羽杯?金奖、‚鄂茶杯?金奖和十大名茶称号。 3.2自然环境条件 3.2.1独特的地理环境 恩施州属武陵地区,地处湖北西南隅,古时称施州府。州境内国土总面积 24061.25km^ (恩施州志,1998)。这一地区山河纵横,峰恋叠嶂,植被丰厚,森林 密布,森林覆盖率达61.5%,素有"鄂西林海"的美誉。 茶树生长具有喜温、喜湿、耐荫的特性•专家认为,在其它条件适合的情况下- 茶树生长最适宜区年帄均温度22(rC,适宜区为15_20"C,次适宜区则小于15’C (王镇恒,1995)。恩施州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1候,四季分明,冬少严寒,夏无酷 暑,年帄均气温在13-16‘C,其分布随海拔降低而升髙,在海拔500in以下的长江河 谷地区超过18'C,全州有70%以上的地域为茶树栽培的最适宜区 和适宜区。 茶树生长发育要求年降雨量为1000—丨400mm,最适宜的年降雨量大于 1500mm,在生长季节月降雨量在100mm就能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连续几 个月的降雨量低于SOimn,茶树产量显著下降:王镇恒,1995)。恩施雾多湿重,雨 量充沛,二高山、低山地区常年降雨量在1450-1650mm,雨季大都集中在茶树生长 旺盛时期,有利于茶树产量的提高。 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 恩施州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在茶树生长的4一9月份,雨热同季,即无 南方的酷暑又有较大的温差,特别是恩施云雾缘绕,山峰遮挡,茶叶在云雾、林间 的漫射江的环境中,对多种化学成分的形成更为有利,所以生产出的茶‚香气高,滋 味浓,叶片厚,耐冲泡’’,正是‚高山云雾出名茶?之极佳境地。 3.2.2良好的生态环境 恩施素有‚鄂西林海?和‚天然植物园?之称,‚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其自然植被 更为丰富,生态环境好,好的生态环境中,有利于鸟类的栖息和繁衍,许多鸟类又 是茶树害虫的天敌,可增加茶树害虫的天敌类群。我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 但一些工厂对环境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至丨985年全州共有硫購厂350个,这是农 村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污染源。州硫磺厂年排庖 3气约3000万m,其中二氧化硫 2100t,烟尘6001。州内所产原煤多数含硫高,生产生活用煤样出大量庖气,是造成 大气污染的又一个污染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恩施州加强环境保护,对大型硫擴 厂旳装备进行改造,并关闭大多数小型硫横厂,同时对锅炉安装消烟除尘设备;环 保部门十分重视工业庖渔、生活垃圾的处理,对这些原河道主要污染源采取集中处 理;近几年,恩施州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髙,以使用电、天燃气为主要燃料, 农村文明新村工程不断发展,以使用沼气为主要燃料,从而大大降低了空气中二氧 化硫、悬浮微粒的含量。 恩施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绿色资源,区域性的小气候,为发展以绿色产 业、无公害产品为主的持色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与发展条件,极符合有机茶 生产基地要达到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要求。‚当 代茶圣?吴觉农教授1979年乘船经过三峡,情不自禁的发出‚山川秀丽,当有名茶’’ 的赞,:龚永新,2002),这是对三峡名优茶生态条件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具 有相同生态条件的恩施茶区的认同。 3.3稀有的硒资源 硒:&)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一种强抗氧化剂,不仅广泛用于化工、 冶金、建材、电子、等工业部门,而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晒在地球上含量很低, 一般来说很难形成独立经济矿床,常作为伴生矿物产出,同时硒又是自然界分布很 广的元素之一,尽管在各种地球化学样品中含量甚微,但由于其特性所决定的对生 物圈的毒害作用和营养作用以及在地质中的指示作用,晒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征视:冯彩霞,刘家军,2002)。 3.3.1硒的资源概况 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其他各大洲均有硒的分布,日前已探明的储量为9.1万t, 储量基础为131万t,但分布不均勾,其中美洲最多,占52.7%,其次是亚洲、非洲, 各占15.4%,欧洲和大洋洲分别占12.2%和4.4%,在探明的硒矿储量中, 24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智利、美 国、加拿大、中国、赞比亚、扎伊尔、秘鲁、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占世界总储 量的76.9% (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矿产室,1988)? 我国是世界主要晒资源国之一,对含洒等分散元素的矿床研究,最早始于20世 纪50年代有色金属矿床的研究,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湖北、山西、贵州、 甘肃、四川等地相继发现了一些含分散元素的金属矿床,其中以中南区、西北区最 多,占全国储量的71.2% (地质矿产部情报研究所矿产室,1卯8),硒矿成矿条件极 为优越,现已探明硒矿产地数十处。 恩施自治州首府——恩施市,素以硒都闻名中外,享有‚晒资源富甲天下?之称, 25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其硒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埋藏浅等特点。硒矿主要賦存于二迭系茅口组二段(桂 质岩段)地层中,主要分布在沐抚一東桥、罗针田一马者一铁厂琐、向家村—奇羊埙、 中间河一黄村一沙地花被、双河一红土溪一石窜、色焦一盛家等地。硒矿储量多达 50亿t,含硒品位为230~4300g/t。双河渔塘烦(前评背斜与太山庙背斜之间双河向 斜南西段)拥有世界上唯一的独立硒矿床,已探明储量64万t,纯硒帄均含量 3637.5ppm(彭作全、刘宗烈、吴承亚,2005),改写了‚晒不能形成独立工业矿床"的 传统结论。经国家和省地质部门勘察、检测证实: 1恩施晒矿主矿床呈扳状结构,全 市含硒碳廣页岩和石煤出露面积为850km,矿 m. ? 地 区 ____________ m (Se)含量:mg/kg)地 区 ____________________ m (Se)含量:tng/kg) 恩施州 2.3 世界 0.20 恩施州渔塘坝 4.06 全ffl 0.29 贵州省 0J9 西藏 自治区 0.15 北京 0.28 东北地区 0.11 南京 ___ 0M __________________ mm _________________ 0J2 3.3.2硒资源的开发利用 晒除了在工业上的广泛用途外,对人体健康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洒是人体 必需的生命元素,人体缺硒会造成许多重要器官的机能失调,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但是摄入过量的硒也会导致硒重毒,1959-1983年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发现有硒重毒 病例:杨光折,王淑贞等,1981), 现代医学证明,在防治克山病、大骨病等方面的成就已被国际公认;在防治心 脑血管病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防治辐射、抗衰老、提高免疫力、保护 视力、促进健康生殖方面的重要功能与作用已被证实;在肝病预防方面,中国医学 科学院通过丨6年13万居民预防实验证实,补硒使肝癌发生率下降35%(刘培棣, 1993). 1973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硒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微量元素。 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将?列为每曰膳食营养素之一,每天必须摄取50~200ug硒。 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晒、低硒区,其膳食中晒摄入量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我 国几亿人口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发富涵食品已成为现在的重要课题:管正学、张宏 志,1998)。在开发富硒营养食品方面山西紫阳已有富洒茶、台湾乌龙茶:含硒:问 世。恩施富晒土壤里生长的富硒玉米、小麦、水稻、药材、油菜籽、茶叶、烟叶及 富硒肉品、富硒蛋粉等富硒产品,形成了独特的富硒生物资源:表U),其富硒植 物和畜禽产品硒含量高出黑、川、浙、陕、云等省缺硒区13?5036倍:中国硒都网, 2006)。水资源含洒量髙,其中建始境内的矿泉水硒含量为0.014mg/kg? 0.016mg/kg ,银含量:Ulmg^g?0.51nig/kg,被湖北省矿泉水质鉴定组鉴定为世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层厚度3.6~9m,硒矿储量达50亿t, 每吨含硒50a~5500g,最高达84kg,恩施高硒区石煤、土壤含硒分布情况见图2? 恩施高W区石煤.土壤含辆量分布示意图 如坪/崔坝i:;; ji-, V/ a 15—TS 8C 疆1.5—丨 Snr m 含 3/kg. Kg, 土 土 图2恩施高硒区石煤、土壤含栖量分布示意图 Fig. 2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从图2中可看出,在石煤分布区土壤的含洒量都比较高,因此,石煤露头的出 现可作为土壤富硒的标志。以晒矿床为中心的乡镇均为富硒区,土壤含硒量在 0.3—5mg/kg,占恩施市总面积的73% (恩施富硒茶,2005)。 布和敷斯尔等在对土壤含硒量的研究中,将其划分为三个类型,即:?低硒区 (0.09-0.268mg/kg),此区域为克山病及大骨病发生地区:?硒适中土类区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0.278-0.449mg/kg);?髙栖土类区(0.526mg/kg以上)(布和敖斯尔、张东威, 1995), 目前,恩施州土壤中帄均含?量2.3ing/kg,双河渔塘坝帄均含85量高达 4.06 mg/kg, 与其他地区比较,土壤中帄均含硒量较高:表10)。根据布和敦斯尔等对土壤含 硒 量划分的类型,我国有大部分地区处于缺硒、低晒区,恩施州则属高硒地区。 表10恩施与其他地区土壤中栖帄均含量的比较 Table 10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eleniurn contenl of soils in Enshi and in other regions 25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界罕见的复合型优质矿泉水。在研究开发恩施富硒资源的同时,建议先期开发农副 产品、富硒茶、富硒矿泉水等初级产品,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发展中、高级产品, 投入国内外市场。 表11恩施部分富栖植物资源含栖量 表 Table 11 Selenium content of many Selenium-rich plants i Prefecture 品名 品名 含硒量(mg/kg) 0.26-25.50 当归 玉米 0.30-40.00 0.76-2.16 杒仲 0.20-1.76 0.062-0.79 黄豆 [三叶 3.18-4.00 0.78-37.05 0.50-31.00 剌梨汁 0.63-1.32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4恩施州茶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必须用唯物辨证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提高恩 施州的茶叶生产效益,既要看到有利于发展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制约发展的不利一 面,只有如此,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探索与幵拓持续发展的路子。 4.1茶叶生产规模尚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彻底扭转了计划经济体 制下茶叶供不应求的矛盾。目前,恩施州茶叶生产突出的问题是种植、加工、经营、 管理非常分散造成了茶园基础的衰退、单产低、成本高、质量不稳定。2005 22年全州 投产茶园可多达2.5万hm,总产量可达2.2万t,帄均茶叶单产0.87t/hm,与全国 帄均单产0.90t/hm2基本持帄,每公倾产值16000元左右,与福建、浙江等茶叶生 产大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全州帄均单价18.18元leg,低于全省帄均单价18.38 ;7^g, 远不及全国帄均单价最高地区浙江省31.86元Ig (表12)。 k 12 2005年恩施州与部分产茶省茶叶效益对比分折 Table 12 Tea benefit contrast betwee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other provinces in 20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茶因面积可采面积可采摘率茶叶产量单产茶叶产值产值 帄均单价 区:万hm2> (万hm2) (%)(万t) (t/hm^)(亿元::元/hm』 (元/kg) 全国 丨 35.19 丨04.12 77.0 93.49 0.90 203 福建 15.52 13.26 85.4 18.48 1.39 36 浙江 15.47 13.35 86.4 14.44 1.08 46 云南 21.85 16.45 75.3 11.59 0.71 14 湖北 13.84 10.16 73.4 8.50 0.84 15.64 恩施 3.07 2.5 81.6 2.2 0.87 4 从表1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恩施州不论是从茶叶生产规模,还是从茶叶产值都 与全国茶叶产茶大省福建、浙江等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恩施州茶叶生产 面积大,产量低,茶叶单产产值偏低,效益不理想,自我发展能力差。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茶农分散,生产规模小,茶农文化科学素质不高,缺乏有力 的组织形式和扩大生产的能力。二是外部环境不利,投入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 高不下,茶农负担多。 据资料统计,到2005年恩施州内有近900家初精制茶厂,大部分为私营的小企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 业,具有符合无公害茶叶标准要求的企业为数不多,加工分散造成了企业规模小、 设备陈旧’资金实力弱,劳动生产率低,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减弱,先进 的技术、科技成果得不到应用:经营分散使得没有规模经营效益和竞争力,产品假 冒制伪时有发生,茶叶行业缺少有实力的企业。据调查,在州内颇具实力,真正发 挥龙头作用的企业也只2-3家,年生产10000担以上的企业只有8家,年生产5000 担以上的企业15家,合计仅占全州各大小茶叶加工企业的3%。茶业只有走出一条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才能突破瓶颈: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才能提高恩施州茶叶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2茶叶科技含量偏低 一是茶树良种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由于茶农生产较分散,没形成一定的规模, 造成恩施州茶园面积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小。虽然全州8县市先后建起了茶树 无性良种繁育基地,但由于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投入较大,发 2展力度不够,到目前 为止,全州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只有7000hm,仅占茶园总面积的26%,大大低于 福建90%,只与全国26%的帄均水帄持帄:表13)。 表13恩施州及部分省份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情况 Table 13 Clone tea garden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other _________________ provinces 22产茶区 茶叶面积:hm) 无性良种茶园面积:hm) 占比例:,) 全国 13000000 338000 26% 福建省 155200 139680 90% 浙江省 156700 62680 40% 云南省 218500 74290 34% 湖北省 138400 12700 9.2% 恩施州 27000 7000 26% 二是无公害生产技术不帄衡,农残威胁仍然存在。进几年来,恩施州在无公害 茶叶生产技术推广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很不帄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 —是县市、乡镇之间不帄衡,有的地方力度大,有的地方力度小,有的地方甚 至还没有控制农残的意识;二是作物间不帄衡,除茶叶、蔬菜外,很多作物还没有 提倡无公害生产,因此,很多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州内畅销。2005年全州8县市有 7个企业获得有机茶认证,有机茶认证面积 22700多hm。 28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三是茶叶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够。茶叶标准是把生产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的生产经 验同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果相结合,并结合耕作技术、地理环境等特性而制 定的用于茶叶生产的系列规范性文件。开展茶叶标准化工作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 先进的生产技术应用于茶叶生产的过程。显然,要缩短我州茶叶生产与全国甚至先 进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就必须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取代传统的生产技术,开展茶叶生 产标准化工作,因此,茶叶标准化工作是茶叶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我州开 展茶叶标准化工作的力量极为有限,人们对茶叶标准化知识知之甚少,致使人们对 茶叶生产方式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茶叶生 产标准化体系。目前我州茶叶产业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市州之首,已成为湖 北省的第一大茶区。如何把茶叶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 茶叶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是我州茶叶工作者的的重要任务。标准化生产是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运用标准化技术和规范管理,实现茶业生产标准化,才能保证产品的优良 品质,为深加工、规范化和进入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 收。 4.3茶叶品牌中缺少全国性的拳头产品 品牌是一个复合概念,它由品牌名称、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标志、品牌 色彩、品牌包装以及商标等要素组成。品牌不同于名称,它附有商品或服务的个性 以及消费者的认同感,不是纯物态的物品,它是商标、名称、名词、图案、牌号等 品牌形态的存在:龚永新,2006)。一个成功品牌所能带来的推动力往往是企业的任 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它是产业的灵魂,没有品牌的产品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 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如云南思茅地区龙生公司在发展茶叶过程中,以‚大渡岗?优质 品牌打开了销路,站稳了市场,推动了龙生公司的发展壮大,他们在 2国家投入和银 行贷款未增加的条件下,茶场发展起1200hm茶园,使周边大渡岗、勤万两个乡11000 茶农走上了致富之路。江苏东山镇尚锦村围绕得天独厚的茶资源, 组建以碧螺春茶为中心的‚古尚锦茶坊?,并注册了‚古尚锦?村民们自动合股 商标,推出赏茶、釆茶、 炒茶、品茶休闲观光旅游项目,打响了"古尚锦?碧螺春茶叶品牌,全村茶农由此增 收了 30%以上。由此可以看到当今世界的商品消费已进入品牌消费阶段,信息、促 销、广告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就意味着质量。纵观恩施州 名优茶很多,但品牌茶很少,不是质量不高,而是名气不够。目前全州茶叶的注册 商标40多个,却没有一个全国覆盖面广的知名品牌,特别是还没有在国内外市场叫 得响、覆盖全国的知名品牌产品。我州名优茶发展较快,品种多而滥,就实质而言, 这些名茶在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及成品品质上并无实质区别,区别在于生产厂家不 同或所在乡镇不同。恩施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是在茶叶制品包装上缺乏创意, 没有融合本地独有的民族特色文化。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同时,对茶叶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运用 现代媒体来宣传恩施的知名茶叶品牌。因此,可以看出恩施州没有将本土资源与品 牌有机结合,培育出一个叫得响的拳头产品,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市场优势。 4.4富硒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在武陵山区腹地——恩施,优越的土壤、气候与自然环境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 长,特别是土壤自然富硒,在全世界也是少有的,为恩施打造‚恩施富硒茶?提供了 独特的资源优势,正是‚高山云雾出名茶,稀有元素酸香若?之极佳境地。但恩施茶 业一是没能充分发挥硒资源优势,打造富硒茶品牌,使地利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作为全国著名的富硒茶生产基地,现成的‚富硒"品牌基本没发挥效益。二是对富硒 茶宣传力度不够,导致恩施州茶叶的生态牌、富硒牌的经济效益不高。如何把恩施 茶叶推向世界,这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 4.5民族茶文化与茶品牌未有机融合 恩施州这方神奇秀丽的土地,养育着勤劳、聪慧的土家儿女,培育出历史悠久、 极具文化内涵的土家茶文化,但这些内涵在没得到传播宜传之前,是不会在人们心 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历史名茶在社会上的传颂,就是一个雄辩的证明,土家茶 文化的影响力远不及‚乌龙茶?‚普再茶’’、‚龙井茶?。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味, 为历代消费者所关注,在现代更是受世人青睐,享誉海内外。然而近年来,在中国 茶叶流通协会开展的一项社会调查中,有42%的受访者认为,是茶文化宣传让他们 接受了乌龙茶;《云南FI报》2003年8月曾报到,该省思茅地区兴洋茶业公司围绕 普再茶销售,实施‚茶文化?里淘‚金?的发展战略,获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在浙江杭 州,有以西湖18棵御茶做成的500g西湖龙井茶拍出了 72.8万元的茶价;在安徽, 50g汪满田牌极品黄山毛峰可以8.5万元的天价成交,lOOg的六百里牌太帄猴魁拍 出15.9万元的高价,身份均超过了极品龙井御茶:龚永新,2006)。应该说,这几 只茶都是文化内涵特别丰富的,在这里茶好,文化好,这不能不说茶文化蕴藏着极 高的经济价值。土家茶文化没发挥其特有功能,究其深层次原因:一是研究茶文化 的专家很少,继承与幵发土家茶文化技能人才十分匮缺,茶学专业学者大都从事名 优茶的科研和幵发,推广茶艺、茶文化的茶楼也几乎没有;二是对依附于商品的文 化,在商品流通活动中所产生的创价功能缺乏足够认识,我们一直把茶叶当作一般 商品来经营,而在茶的挖掘和宣传上力度不够;三是对土家茶文化包装、宣传、策 划乏力,没有使土家茶文化形成完整体系,更缺乏持久、经常性宜传,致使土家茶 文化的潜力优势未转化成经济优势。从市场要素分析,经济的腾飞需借助文化搭台, 文化的影响增大经济效益。因此,要使恩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施的茶叶走出山门,让人们认知恩施茶叶, 振兴茶产业,必须弘扬茶文化。这正 如民间传颂的那样:‚茶文化搭台,茶产业发威,,。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4.6产品营销市场不健全 目前恩施州茶叶流通渠道比较混乱,市场体系不健全,营销竟争处于无序状态。 其原因主要:一是州内缺少实力雄厚的企业来幵发产品和主导批量产品的营销,各 县市、各茶叶生产经营企业或各路茶商为争市场份额,纷纷推出自己的商标或品牌, 产品营销各自为阵,互相竞争和杀价,不仅影响正常效益的发挥,而且制约龙头品 牌的形成;二是市场销售基本还没有走出山门,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很少见到恩施州 开设的茶叶销售窗口,也没有挤进全国著名的茶叶批发市场,导致恩施州茶叶没有 稳定的销售市场,年年存在产品找市场、找销路的问题。以恩施市茶叶主产区色蕉 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加工企业多达105家,加工企业的恶性膨胀形成市场 抬价抢购原材料,贱卖争夺销售市场的无序的态势•同时,因资金短缺,加设备简 陋,产品不仅创不出品牌,有时连基本质量都得不到保证,又怎能形成自己的强力 市场。就是具有一定规模企业——润邦国际富硒茶叶有限公司,也是单打独闹,不 能形成集团规模化去兀拓营销市场。与之相反,五峰县茶叶的重要产区采花乡,却 突破‚建基地一办企业?的传统思维方式,釆用‚龙头企业带农户发展基地"的方式,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五峰绿珠采花毛尖茶叶有限公司、天麻剑毫茶叶有限公司、 虎狮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整合与提升了茶叶品牌,増强了竞争实力,开拓出由龙头 企业牵头、不愁销路、经济效益髙、符合市场法制、在全国知名的稳定的茶叶营销 市场,因此,在恩施州茶叶营销市场上,必须彻底改变"千家万户搞加工?、‚相互杀 价争市场?的局面,建立起以实力企业为龙头、以知名品牌为依托、以市场经济规律 为准绳、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茶叶营销市场,以此为突破口挤进全国茶叶营销市场。 5提高恩施州茶叶经济效益的途径 经济效益是生产经营者关注的永恒主题,对生产者来说,是为买而卖,即是用 商品换取较丰厚的货币,才能买到满足需要的消费品,也才有更多的货币投入商品 再生产;对经营者来说,是为卖而买,即始终是为了追求取大限度的经济效益而从 事买卖活动。总之,无论是生产者或是经营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都在追求经济效 益。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就某种商品而言,既有特殊性,又有共性。作为恩 施州支柱产业之一的茶叶,要大力发展,其核心内容不仅在‚量"上要有所提升,而 且要在‚效益?上有所突破。纵观茶叶市场经营态势和恩施州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及 自然生态优势,要全方位地提高恩施州茶叶经济效益,其有效途径笔者作了一些调 查研究,认为可浅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5.1弘场土家茶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兴茶 著名经济学家贾春峰指出,茶文化具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餐饮文化,第 二个层次是休闲文化,第三个层次是社交文化:卖永新,2006)。显然,茶作为一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 种 特殊的文化载体,文化含义已远远超出了茶本身的色香味形的物质表现形式,它涉 及的范围广、层面复杂,与社会的诸多行业都有联系,所以,要弘扬茶文化,推动 茶产业的发展。 土家族是古老民族——巴人的后裔,据传说,茶起源于远古时巴山地区,‚茶之 为饮,发乎神农?已经成为茶界的共识,土家茶文化是居住在巴山、武陵山一带的土 家儿女,在长期茶肆活动中,在人文领域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与茶业融为一体的文 化现象,它博大精深、魅力诱人,且富有民族特色。无疑它是茶业闩趋兴旺、持续 至今的不可缺失的载体。 土家茶文化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意识形态里,且在不 断传承、弘扬中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如迄今在全州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茶读、茶 链、茶联、茶诗、茶歌、茶舞、茶饮等,已是人们交往的载体。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土家茶饮文化中的‚四道茶?、‚油茶汤?,在大型庆典活动和接待亲朋挚友中已登上 大雅之堂,颇受宾客的看重,已成为茶食文化中的佳品。如何把握土家茶文化的杰 作,其重要任务是广泛收集土家茶文化遗散在民间的瑰宝,系统地加以整理与总结, 科学规范地形成一套具有浓郁民族韵味的‚土家茶道’’。同时,还需依托职业院校培 养擅长‚土家茶道"的专业人才,造就一支茶文化专业队伍,以搭建较稳定的茶文化 舞台,长期服务于茶业的持续发展。 在茶叶经济活动中,茶文化对茶叶的途释可提升茶叶的价值。茶文化借着赋予 茶叶优美动人的商品名称,透过高雅的茶叶冲泡品饮技艺,举办茶叶大赛,授予种 种头衔。如金质奖、银质奖、茶王等荣誉称号。以茶文化来涂释茶叶,得到文化检 释的茶叶在经济活动中,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增加人们的兴趣和信任,茶叶的价 值就从原来有的物质性价值上,提升到具有文化、精神意义的价值上,那它的价格 必然可以增加到二倍以上,茶叶的经济效益立刻就反映出来:范增帄,2006),所以, 茶叶的真正价值是由茶文化检释出来。 就土家茶文化而言,通过举办极具魅力的茶诗、茶歌、茶舞、茶食、茶艺等茶 文化活动,提高恩施州富硒茶的知名度,拓展茶叶潜在的消费群体,拓宽茶市场, 尤其表现在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它从文化兴茶这个层面提升茶叶的价值。因为 茶文化的传播,巩固了己知的茶叶消费公众,进而开发了茶叶消费潜在公众与边缘 公众,引导了消费。这就是人们常称道的‚以茶文化为舞台,大做茶业持续发展的文 章?,将茶业做大、做强、做精。为此,我们应当把土家茶文化视作产业来开发与建 设,依托民族茶文化的产业队伍以及民间茶艺人士,常年在新茶上市之初,定期举 办‚土家茶文化节?,招览天下茶商,或是在‚州庆?、‚女儿会节?,把土家茶文化作 为重要活动内容,渗于其中。只要强持开展下去,只要把茶文化与茶业发展紧密结 合,或是融为一体,土家茶文化终能凸显其特殊的创价作用。 32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茶文化是传统的优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经济活动才能发展成优美的文化传承 下来。别一方面,茶叶经济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撑,才能有机的可持续发展。土家 茶文化有悠久的历史积淀,若从神农氏在神农架一带采药试茶算起,巴山茶进入人 文领域已有数千年之久,土家儿女关于茶的神话传说,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騷客的 求索和猎奇。从部分史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土家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清•顾炎武在 《日知录》中说:"春秋巴蜀,若饮之事,伴以歌赋,盛于乡里,,。这个考证说明巴 蜀地g的土家儿女的茶文化活动,已有历史的记载。笔者认为,恩施州既有如此历 史底蕴极为丰富的土家茶文化,就应成立专门的学术机构,如土家茶文化研究所, 从事产业或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在继承与弘扬土家茶文化的过程中,要珍惜和保留 土家茶文化的精髓,不断开发和创新土家茶文化,并通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大众 传播媒介’向国内外推出这一民族瑰宝——土家茶文化。同时,还可溶入恩施州旅 游产业,不仅作为观览的内涵,还可开发为产品,整合运作,以提高其声誉,增强 其影晌。 历史告诉我们,在研究茶业发展中,必须重视土家茶文化的研究,充分肯定其 载体地位与作用,必须珍惜祖辈在茶事活动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土家茶文化,使 之成为茶业内涵不可分离的组成要素,这样才能起到文化兴茶的作用,从而达到传 播茶文化,引导茶消费,拓宽茶市场,做强茶产业。 5.2推广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加强生态有机茶园基地建设 33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随着社会化生产的扩大,要使恩施州茶叶产品能够在广阔的市场畅销无阻,恩 施茶叶就必然要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之路。特别是随着‚订单农业?的不断发展,茶 叶生产的标准化正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迫切性。市场对茶叶的需求已不仅仅是 量的增长,更多的是质的需求,特别是近年来茶叶进口国设置的绿色壁全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茶叶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要改变这一现状,使茶叶的质量提髙仅靠传 统的生产方式已力不从心了,需要靠科学技术作支撑,推广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生产, 加强生态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势在必行。 茶叶标准是科学技术的反映,按标准从事茶叶生产,能提高茶叶质量,使茶叶 生产得到最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恩施州茶叶种植技术仍沿用传统的耕作技术,限制 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为提高恩施州茶叶经济效益, 必须制定茶叶生产标准,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标准,参照NY5017_2001《无公害 食品茶叶》和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5018 —2002《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等的要 求,结合恩施实际,编写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的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质 量标准,修订完善地方名茶的省级标准,全力推行产品标准化。按照清洁化、标准 化生产要求,改造加工厂房,引进先进工艺和现代化加工机械设备, 国际国内标准接轨。 - 茶叶种植过程中如何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供优质茶叶原料, 叶产业,是关系到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因此,首先必须科学 规划,建设好生态有机茶园。恩施州在"十一五"规划里,提出的建立五大产业基地, 其 2中就有建设生态优质茶园基地3万hm。要围绕这一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统一 规划、集中成片、突出规模的原则,扎实抓好茶叶基地建设。 恩施州位于北讳29?07'~~31?24',东经丨08?23'~110?38'(恩施州志,丨998)。 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湿润气候,雾多湿重,雨量充沛,年R照丨160b~1600h,二高 山地区占43.6%,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是我国绿茶、乌龙茶、红茶最适宜的产区之 是建立生态有机茶园,实现优质高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恩施州素有‘‘鄂西林海?和‚天然植物园?之称。被外国友人誉为‚未幵垦的外女 地’’’被国人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意为生态环境极佳。国家"天保工 程?的实施,使其自然植被更为理想。加之恩施州的交通发展滞后,其经济结构基本 上还是以农业为主,其结果是全州工业污染不重,水资源洁净,空气质量良好。在 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有利于鸟类的栖息和繁衍,许多鸟类又是茶树害虫的天敌,可 增加茶树害虫的天敌类群。恩施州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生态农业的切入点,2005年 底,全州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30万口,普及率占适宜区农户的42.9%,近30 万农户进行了‚五改三建’’,700多个行政村初步建成了生态家园文明村,以使用沼气 为主要燃料,这不仅降低了空气中二氧化硫、悬浮微粒的含量,还可利用沼气庖液 作为农家肥,带动广大茶农大力发展‚畜——沼一~3^’生态农业模式。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要建设生态有机茶园,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一要科学选择生长基地。要做到 食品安全,茶叶基地首先要选择远离城镇和工业区,基地周围特别是上方不能有明 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尤其是没有化工企业、水泥厂、石灰厂等的地域’并与村庄、 公路干线适当隔离,防止灰尘、庖水、庖气等给茶叶带来的污染。有机茶园应符合 NY5099-1996中规定的环境标准: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 准的要求,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rag/m^)为总悬浮颗粒物:TSP) R帄均动 二氧化氮:N02) ^.08;茶园灌溉水质量要求,.12, 二氧化硫(SO2)日帄均邻.05, 符 合GB5084_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概水要求,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啤/L) 为:PH=5.5-5.7,总萊(Hg)50.01,总镉(Cd)级05,总砷(As)级05,总铅(Pb)?0.1, 氧化物50.5,氯化物5250,策化物?2.0,石油类茶地土壤要求,应符合GB15618 —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啤/!?)镉(Cd)^.20, 衆(Hg)?0.15,砷(As)^15’ 铅(Pb)g5’ 铜PH 为 4.0_6.5。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4k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周围林木繁茂,生态环境条件好。 二要建立生态茶园。茶树属常绿植物,有喜温、好温、耐荫、喜漫射光的生活 习性,因此,可以选用:果一茶一菌、林一茶一绿肥:食用菌:等多种生态模式, 增加植被覆盖,充分利用地下、地表、地上的空间,使其自然和谐、彼此互利,达 到改善茶园微气候环境,丰富茶园物种,优化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增加茶园综合效 益的目的。 三要引进优良品种,实行无性系繁育建园。无性系茶树品种是生产有机食品茶 叶的基础,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引进我省推广种植的乌牛早、鄂茶1号、鄂 茶2号、87-1、福鼎大白茶等具有早生型、高香性、健康性的优良茶叶品种,实行 自繁自种,提髙建园成活率和品种可靠度。同时要注重检疫,防治检疫病菌传播。 四要加强老茶园的改造。对生态环境优越的中低产茶园及时进行高标准改造, 使其转换有机茶生产基地。一是进行深耕改土和施足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 发吸收根。在转换期间,要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管理,不能施用任何禁用物质;二是 进行树冠改造,轻则为重修剪,将离地面30_50cm以上枝条全部剪除,重则进行 台冸,把剪下的枝条均匀地铺于茶行,可为茶园提供一次有机肥。改造后的茶园要 加强肥水管理,使其尽快恢复树势;三是对缺丛断垄进行补植’恢复茶叶采摘面积; 四是茶园树冠改造后,土壤裸露面积增大,要利用好这个时机,播种一些豆科作物, 在豆科作物开花时把稻杆冸割铺于茶行或埋入茶行土中,是一批极好的有机肥源。 改造茶园一般可种植绿肥2_3年,直到茶树基本封行为止;五是对特别衰老、品种 老化、品质差的茶园进行全新的改种换植或退茶还林。 35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五要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测监督体系。通过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 保证茶叶质量稳定,提高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制定和完善产品的质量标准、 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产地环境标准和茶叶加工、忙运、包装质量标准,形成国家、 地方、企业标准相紀套,与国际接轨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茶叶质量标 准化体系。广泛宣传,把标准化生产变为生产者、经营者的自觉行动。加快质量监 测体系建设,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茶叶加工企业应限期 整改。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全面推行绿色行动,以应对国际、国内市场准入条件的 变化。对重点品牌名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企业推行IS09001、IS014000或HACCP、 QS认证,健全质量保诬体系,推动恩施茶业质量全面升级。 5.3实施品牌整合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恩施州茶叶品牌整合成一个‚恩施富硒茶"大品牌的问题,事关全州茶叶能否持 续快速健康发展,产品能否走出山门、国门,产业能否产生期望的经济效益。众所 周知’ ‚名优茶是行业增效、农民增收、茶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源泉。什么是名茶, 一般来讲,名茶是由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茶树品种、釆制工艺和历史文化等因素 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品质优异,风格独特,色、香、味、形具佳的茶中珍品,且在市 场上享有盛誉,销路兴旺不衰。州域现有40多个注册商标的茶叶品牌,但缺乏主导 品牌支撑,若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打破E域界展,在州境内,紧贴富硒资源, 以贡茶、玉露、绿针、翠峰、玉叶、沙龙、香若、翠泉、雾洞等进行品牌整合,实 施统一商品名称、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销售价格:‚恩 施富硒茶?系列产品的不同品种价格不同,同一品种价格统一),积极推进‚恩施富晒 茶’’系列产品幵发,既为原有知名品牌注入硒资源活力,又增强了恩施州茶叶在市场 上的竞争实力。 前面笔者已对晒元素的药物作用和保健价值作了阐述,在此,只对‚富硒茶,,的 由来作点浅释??富硒茶就是釆用生长在富洒土壤的茶树芽叶经不同工艺加工的红茶、 绿茶、花茶、乌龙茶等茶类的统称,湖北省地方标准规定富洒茶含硒量控制在 0.25>4mg/kg之间,可直接冲泡饮用。富洒资源使茶叶在作为上乘饮品的情况下,增 添了药用、保健价值,从而使茶叶身价倍增:秦春娥,2004)。恩施茶叶将借‚硕? 因‚硒?而贵,这就是恩施州茶叶品牌整合中,为什么要首举"恩施富硒茶?品 在实施品牌整合战略中,既要以名牌为龙头,又要按照农业部《富硒茶标准》 的要求打造富硒牌,还要举有机绿色食品品牌,三者必须有机地结合,互为依托, 才能最大限度满足消费心理,也才能使品牌整合富有成效,这是增强恩施州茶叶市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对恩施州茶叶进入国际市场更显重要。国外对食品准 入设置了许多检验标准,如欧盟自2006年2月1日起,对进口农产品中硫丹:赛丹: 最大残留限量按O.Olmg/kg标准执行:此前执行标准为30mg/kg),而硫丹:赛丹: 却是恩施州茶叶生产应用量较大的农药。要使恩施州的茶叶成为外向型经济产业, 必须在品牌整合中,使主导品牌茶叶集名牌、富硒、绿色为一体,才能为出口创汇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拓展国际市场,开创茶叶持续发展的更大空间。 5.4 培育茶业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为了改变‚家家炒茶,户户冒烟?的经营现状,中国茶叶必须走产业化的生产经 营道路。深化和完善产业的组织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实现经营主体横向和纵向的整合,提高茶叶 的运行效率和自身的发展能力,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茶农?的 一体化经营体制,把生产、加工、贸易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发挥 龙头企业的领导作用,实行‚龙头企业+基地+茶农?的生产模式。所谓龙头企业是指 经济实势力比较雄厚,辐射面比较广,带动力或牵动力比较强的加工企业、销售企 业或者企业集团,它是茶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产、供、销帄衡上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恩施州虽有从事茶叶经营活动的大小企业30余家,但能起到龙头作用的企 业只有三家:一家是恩施州华龙茶叶有限公司,年经营额在5780万元,一家是鹤峰 白果民族茶厂,年经营额在4120万元以上,一家是伍家台富洒贡茶有暇公司,年经 营额近1000万元,这三家企业带动的农户近3.4万户。严格地说,这与恩施州茶叶 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要在‚十一五?期间创汇4500万美元的目标极不相应。恩 施州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每县:市:扶持1—2家茶叶加工和经营的龙头企业,采取 ‚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的方式,使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出口 创汇过百万美元,带动农村15万农户致富。要使新培育的龙头企业真正起到龙头作 用,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培养中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傲好政策导向;另一方 面,就企业本身而言,必须做好基地建设,使其在品种选择、生态环境建设、管理 水帄上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性,在产品质量上要稳中提髙,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带 动区域产业发展。 首先在茶树品种上要选择优良品种,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园。茶树品种是茶叶生 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基础(郭桂义,200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竞争,主要是质量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品种的竞争。 各产茶区都看准了茶树品种是茶叶发展的基础,是21世纪茶叶竞争的焦点,也是茶 叶种植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帄的提高,在消费 者‚尝新’’心理驱使下,能抢先应市的名茶均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在引种时尽 量引进发芽早的品种,能提高茶叶生产效益。 其次在生产领域要实施清洁生产,以适应市场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追求。清洁 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9年正式提出• 2002年6月我 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并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帄不断提高,大家越为来越关注健康,对 茶 3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 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茶叶生产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加大力度促进 清洁生产,彻底摆脱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方式,形成全新的茶叶食品加工体系。 第三在茶叶包装上,除发挥保鲜作用外,还要充分挖掘茶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 使企业的影响力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突破市:县:局部区域,推向全省乃至全国。 如龙井茶茶名采用名家书法,刚劲有力,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韵;各种名茶以 其历史悠久,与名山名水相伴的茶产地、现代化茶园、茶叶彻幵后的动人形态为图 案;精心选择包装材料,体现实用与欣赏的结合。 恩施州茶叶产品可依托土家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土家精品文化与茶叶在包装上 融为一体,如历史悠久"皇恩宠锡?,地方地理标志一~"恩施玉露’’,险峻奇特的雾 洞山峰,堪称世界长一洞的"腾龙洞?,以及‚女儿会,,、‚摆手舞?,都是茶叶包装上 的绝佳图案和资源。 总之,在市场经济和茶文化发展的今天,包装己与现代生活相接轨,并发展成 独特的行业,茶的包装为人们津津乐道,不但可承载茶文化,还关系到其营销效果。 第四在销售网点建设上,要着力打造产业链,特别是在产品主销区销售网点建 设 上,要形成网络,构成销售——m—市场0息——生产相互衔接的产业 链。 建成后的龙头企业,一定能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带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因为这一类企业一是产品新颖,科技含量高,市场信誉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二是 经济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对原料茶的需求量大,通过建立固定联系的原料 基地和订单生产,扩大福射面,能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三是机制活,经营好,能辖 射带动小型、个体的茶经营者,为恩施州的茶叶持续发展增强实力,注入活力,添 加动力• 5.5狠抓茶叶市场建设,拓宽茶叶流通渠道 什么是市场,所谓市场,从狭义解释,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广义解释,是 指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简而言之,茶叶市场就是茶叶经济活动 的场所和与之产生经济联系的要素,都属茶叶市场范畴。因此,狠抓恩施州茶叶市 场建设,加快茶叶的流通速度,是提高茶叶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是茶叶交易市场建设。茶叶交易市场,是指茶叶买卖的场所。不仅有零售市 场,而且还有实力雄厚、品牌齐全的批发市场。恩施州作为一个产茶区,市场培育 的力度是不够的。迄今还没有形成具有鲜明土家民族特色、极为吸引消费群体的茶 叶一条街。州内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春茶上市时,提篮小卖的茶农,走街窜巷; 或是规模小、店铺不大的零星茶商,在州城虽有20多家,但极为分散。因此,在恩 施州应加快茶叶综合批发市场建设,形成茶叶综合批发市场+经销户+茶农的销售模 式。这种模式是在培育和发展茶叶综合批发市场,通过经销户为生产和消费 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 架起桥 梁,使茶农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从而带动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健全市场功能 和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生产者、流通经营者的利益。 39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二是茶饮料市场建设。茶饮料市场,是指民族饮食习惯与风俗形成的众多的茶 饮料消费者及潜在的边缘消费者无形组合的消费群体,反映在市场上的消费趋势• 茶产品的深度开发,适应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商机,会给茶饮料市场提供充足的市 场发展空间。众所周知,茶叶作为饮料,它是传统的国i饮料,作为饮料文化—— 茶叶文化历史悠久,积淀颇深,饮茶不仅是习惯与嗜欲,而且是会友交往的媒介。 当前,我国净饮茶人口 2.6亿,年人均1.54kg,若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 增加4万吨;饮茶人口达50%时,消费量则达到200万吨;全国现有饮茶人口人均 消费量若提髙10%,年销量则增加4万吨;提髙50%,年销量则增加20万吨:詹 罗九,199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茶饮料市场悄然起步,200丨年开始步入迅猛发展期. 统计结果指出’ 2002年的全国茶饮料总产量接近300万t, 2003年总产量超过400 万t。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为茶饮料提供了良好的发展 帄台。据AC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表明,2002年我国人均饮茶饮料仅为1.5kg, 如果与亚洲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人均饮用量20—30kg相比,还有几十倍的增长空间 (程丹,2006)。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茶市场渗透率较高, 竞争也相对激烈,市场饱和趋势快,而近年来西北地区的开发为茶饮料市场提供了 良好的机遇,无疑这也是恩施州发展茶饮料市场的大好时机。恩施悠久的历史茶文 化孕育出了各种风味的茶饮,也有利于茶饮料的研发。茶饮料良好的前瞻性、可塑 性,再加上数千年茶文化底蕴及消费者认可度的快速提髙,这一切将给茶叶市场带 来无限的商机。 三是茶叶网络市场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茶叶市场不会局限在某一 交易地点,而在时空中为茶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就要加大"电脑茶产业?的建设 力度,形成茶叶网络化系统,使茶农能网上知茶事,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网络了解生 产实用技术和加工销售信息,为茶业增效、茶农增收创造了条件。目前,计算机网 络在恩施州农村刚刚起步,少数乡、村有挂牌电脑农业服务站,在此基础上,必须 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升级更新,结合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工程的实施,充分利用信息科 学技术和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网络,着手实施信息资源的幵发利用,建立较为完 善的网络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制作独立的网上站点,申请国际域名,建立网上业务 和应用体系,联合各乡农办、产业办等相关部门收集资料,制作茶叶信息网页,让 更多的商家、企业了解恩施茶叶,同时也可以让乡、村领导和茶叶工作者通过计算 机网络的巨大优势参与各地区间有关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交流、讨论与合作, 既能更新观念,拓展茶叶市场领域,又能及时查阅茶叶资料,了解市场行情,为领 导决策提供充足的依据,真正达到‚送出去,引进来?的目的。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四是茶艺市场建设。茶艺对茶叶的创价功能已被实践证实,这里主要讲如何建 设茶艺市场。目前,恩施州还没有形成经常化、规模化的茶艺市场,还没有一家为 推广茶艺、宣传茶文化的茶楼和茶馆。茶艺的表演,茶文化的宣传也是配合某种会 议去助兴,其对茶叶的内涵宣传远远没有达到茶艺创价功能的要求。因此,恩施州 亟需建设茶艺市场’即在茶叶一条街,建成一些土家茶艺馆、土家茶楼,它不仅仅 是为人们提供饮茶休闲的去处,其中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在这样的茶馆里可以 品客’还可以欣赏土家茶艺表演,甚至可以准备丰富的图书,供饮茶者阅读。 5.6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茶界专业素质 要提高茶叶生产效益,使茶叶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受着从事茶叶种 植、加工与经营的劳动者素质的制约,茶叶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茶叶 永续发展。因此,作为茶叶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成天与生态、资源、质量等打 交道的劳动者,提高其专业素质就成为当务之急,极为重要。勿容置疑,应该充分 发挥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作用,一是培养新一代骨干茶农,使他们成为懂技术、 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茶农;二是加强经营户的职业技术培训,推进茶叶企业和相 关行业从业人员参加‚评茶师"、‚茶艺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定:三是强化工 人岗位技术培训,确使茶业企业的生命一质量,在加工环节有坚实的技术保障: 四是积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队伍,不断培大茶叶的科技含量,使茶农在市 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此,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恩施州的人力资源是丰富的,与经济发达地区劳 动力日趋紧张的趋势相比,是一种优势,但如何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成人才资源优 势,进而变为茶业持续发展的优势,关键在于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茶界专业素 质,这是茶业持续发展的治本之道。 6结论 茶叶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既是民族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具有广阔 市场的朝阳产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国内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茶叶 作为恩施州农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恩施的支柱产业,如何走出一条依托优势资源提 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在调査研究了恩施州生态资源、 人文环境、生产现状、产品幵发、市场态势等的基础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结合 恩施州的实际,认真分析了提高恩施州茶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弘扬土家 茶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兴茶:建立生态有机茶园,维护资源良性循环;实施品牌整 合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培育茶业龙头企业,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狠抓茶叶市 场建设,拓宽茶叶流通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茶界专业素质等观点,为恩 施州茶叶生产发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碩士学位论文 展及其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支持。这将对恩施州以茶叶强州, 进而推动恩施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蔡军.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情况浅析及展望.中国茶叶,2006 (2): 7-9, 42 2. 蔡烈伟.坤芳茶文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33 — 139 3. 蔡烈伟,曾令相.宜昌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中国茶叶,2006 (3): 36-39 4. 陈根洪,吕宗浩.恩施州茶叶产业化建设的障碍与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5, 33(2): 369-370 5. 陈锦宇?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茶叶,2000, 26 (4): 193-195 6. 陈宗懋.中国茶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 127-128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7. 戴贵洲.湖北恩施:唱好特色戏力推特色牌.中国经济周刊,2005 (26): 30-31 白虎丛书.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416-431 8-邓治凡.巴人茶文化探胜. 9. 地质矿产部情况研究所矿产室.国外矿产资源•北京-地质矿产部情况研究 318 所 矿产室,1988: 316- 10. 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 11. 恩施州志.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149-150 12. 范增帄.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及意义.农业考古,2006, (2): 2225 13. 范增帄.中华茶艺学.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 123-125 14. 冯彩霞,刘家军.硒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地质与资源,2002,(3): 152— 156 15. 龚永新?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23 (4): 97-99 16. 龚永新.三峡茶文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8-75 17. 龚永新.茶文化与茶道艺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21-225 18. 管正学,张宏志.膳食硒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资源科学,19卯,20 (4): 5764 19. 郭桂义,胡孔峰,刘晓娜•信阳茶业可持续发对策的研究.中国茶叶加工, 2005 (2): 4-9 20. 讲用文.我国茶业面临的环境与发展趋势.中国茶叶,2004 , 26 (1): 8-10 21. 李传友.湖北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措施.茶叶通讯,2002 (12): 27-29 22. 刘杰书.恩施州自然环境与天然药物资源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5, 16(5): 444-447 23. 吕毅.生态茶园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茶叶加工,2002 (1): 10-12 24. 倪德江,陈玉琼.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研究.茶叶科学,丨997 (1):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25. 愧德江.红河州茶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决策参考,2004 (34) 26. 潘根生.茶叶大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45-377 27. ,瑞华,郡宛芳.中国茶业走出低谷之策略一实施可持续发展.世界农业, 2003 (7): 20-21 28. 彭青.试论恩施有机茶生产与发展.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 72-74 29. 彭青.土家山寨奇飽飘香.白虎丛书.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 470-477 30. 彭柞全,刘宗烈,吴承亚.生命元素硒-兼读恩施硒资源.香港:大中华文 化出 版社,2005, 169-172 31. 秦春娥.恩施富硒食品开发策略分析.黄闪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1): 57-59 32. 軍士才.推进宜昌茶叶可持续发展.经济与市场,2003 (6), 15-16 33.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68-175 34. 汤涛恩施州情库,.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1-39 35. 田永辉,龙明树,罗显扬等.关于中国西部茶可持续发展的构想.贵州茶 叶, 2006,34 (3): 9-13 36. 王东辉,陈根洪,田,政.湖北恩施地E茶树有性繁殖群体变异研究.西部 林 业科学,2004, 33 (2): 58-60 37. 王镇恒.茶树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00-118 38. 王甘露,朱笑青,贵州省土壤晒的背景值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03,16 (1): 25-27 39. 吴贵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索.北京:人民R报出版社,2005: 56-60 40. 吴觉农.茶经述评.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 41. 肖本见.恩施富硒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对策.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 学版, 2006, 23 (1): 61-63 42. 薛慧.恩施富晒绿茶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其功能探讨.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05, 22 (1): 69 43. 杨永耀.发展生态茶园走可持续茶业之路.茶业通报,2000,22 (3): 26-27 44. 袁国强,冯德显,龚新.从全国茶叶发展趋向看河南信阳茶叶发展.河南 科学, 1998, 16(4): 94-96 45. 詹罗九.2000年以后的中国茶叶.茶叶通报,1996, 3: 1-4 46. 赵伟.湖北省茶业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湖北农村与经济,2005 (11): 39-40 47. 制茶技术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卯5 , 228-236 43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48.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编著.中国茶叶五千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 49. 中国名茶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77-520 50.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12-12351. 朱建明,毛大均.渔塘坝微地域硒分布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2000, 29 (1): 43-49 52. 朱跃进,何惠芳,赵建中.谈谈有机茶生产基地的建设问题.茶叶,2005, 31 (2): 107-U0 53. Philip ko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Asian perspective, 2003 54. Tan Jian an, Huang Tdjtan. Selenium in geo-ecosysten and is relation to endemic diseases in china.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1991,1:57-68 图1恩施州利川毛琐茶园 44 彭青华中农业大学2007届硬士学位论文 恩施州鹤峰走马木耳山有机茶园 46 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 图3恩施苗蕉個族乡富硒茶园 恩施州利川毛现文明新村i W ‘ ? ?‘
本文档为【依托资源优势提高恩施州茶叶生产效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519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0KB
软件:Word
页数:58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3-01
浏览量: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