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意识

意识

举报
开通vip

意识意识,它是哲学、心理学以及其它有关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或研究课题。究竟什么是意识,不仅它本身是一个一时难于说清楚的复杂问题,而且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很不一致,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 一、什么是意识 定义: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关于意识的定义和概念,一定要将其与精神、理性、真理等概念区分清楚。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心理状态—...

意识
意识,它是哲学、心理学以及其它有关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或研究课题。究竟什么是意识,不仅它本身是一个一时难于说清楚的复杂问题,而且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很不一致,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 一、什么是意识 定义: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关于意识的定义和概念,一定要将其与精神、理性、真理等概念区分清楚。 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人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心理状态——“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注意集中等。 心理内容——“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如对幸福的体验、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对往事的回忆等。 行为水平——“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哲学水平——“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由思想、幻想、梦等构成。 意识原意为精神活动。意,既是自我的意思。识,就是认知,认识。意识,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我们作为个体的独立性。是主观存在的独特坐标。意识,代表了我们可以认识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发生的事情。可以对立与不同于自己的存在进行对比。意识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认识和知道事物的存在的那个自我。意识本来就是精神同一种用法。理性从意识而来,真理是观念等同,跟心理无关。 如何理解意识概念?其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P168-169) 1、意识是一种觉知 ?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 ?觉察到某些内部状态 ?觉察到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等 ?一般地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对客体的觉知 1 ?把自己与其他个体相区分的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意识不只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层次,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个连续体;意识还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 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人的许多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行为(下意识行为):有时人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 ?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 ?盲视(blindsight):对刺激的无意识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 无意识现象:(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3)盲视 ?盲视(Blindsight)(1974) –无视力,但大致能描述眼前几何形状、空间位置。 机理:两条视觉通道。丘脑中枢。 盲视(blindsight)例子 ?韦斯克朗兹(Weiskrantz,1986)报道的案例 一个大脑视觉皮层(17区)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 他无法觉察到,也报告不出呈现于这个大黑点的刺激 但他可以对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进行区分,超过几率水平 这说明,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Bruyer(1991) –颞-顶叶受损病人,不辩亲人面孔,但有心率、皮电反应。 ?Jacoby & Kelley(1987) –Korsakoff病人听笑话。不记得听过,但不笑 二、意识的性质 1、意识是一种主观觉察 意识,是心理事件的主观觉知 意识是连续的思维、情感和知觉流 意识,包括自我意识 2、意识的功能 (1)监视 监视自我和环境 类似于时刻不停的摄像机,潜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2)控制 控制思维和行为 控制开始和终止 类似于工厂的质量检察员 (3)两功能交织,有效利用心理资源 3、意识、觉察和注意 (1)觉察:所有当前的知觉、思维、动机和情感,如果注意转向它们,它们就可以被意识到。 (2)注意:指集中意识,使得有限范围内的体验敏感性增强。注意是一个过滤过程。重要的信息才能通过过滤器。 日常意识流 意识流——意识流是心理学家们使用的一个短语。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他在1884年发表的《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吧。‖后来,他又在《心理学原理》(1890)一书的第九章中加以详尽的阐发。 詹姆斯提出的―意识流‖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不间断性,即没有―空白‖,始终在―流动‖;也强调其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因为意识是一种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纯主观的东西,它能使感觉中的现在与过去不可分 割。 体验取样研究 ?Csikszentmihalyi & Larson(1984) 与家人相处时,消极思维比积极思维多10:1;我妈太唠叨;我弟弟真笨 ?白日梦:意识流的主要成分 ?Klinger(1992)——大学生有一半时间做白日梦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1、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 2、意识的局限性:意识经验不是外部世界的镜像 (1)有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波长超过一定范围的光,频率低于特定范围的声音 (2)当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时,通常对其他事情会视而不见 3、意识的能动性: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 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它们的意识内容 (1)有时人们还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和意识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东西,产生幻听、幻视等幻觉 (2)人眼中的盲点 但在大多数条件下,外部世界仍限制着意识经验的内容范围 四、生物节律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自然变化。 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如荷尔蒙的分泌、体温、血压等的变化 一般,这些生理活动在下午或傍晚达到最高水平,在凌晨水平最低。大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经历和心情在一天中的波动和变化超生物钟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像一个“超生物钟”,令其他的内部“生物钟”互相保持同步。 (1)视交叉上核促进或抑制松果腺(pineal gland)的活动; (2)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melatonin); (3)褪黑激素是一种影响很广的荷尔蒙,起镇静剂的作用,可以降低机体的活动,增加疲劳感。 脑白金的成分——褪黑素 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很敏感,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我们在白天会感到精力充沛; 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我们在夜里感到疲倦 当视交叉上核受损伤或它与眼睛的神经通路被破坏时,这种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会消失 五、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与梦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个体差异 ●睡眠时间长短不同 ●何时睡眠不同 ●共同点 ●遵循“睡眠-清醒”这样的模式 ●与昼夜交替相吻合 睡眠时间与死亡率 睡眠剥夺后果——注意难集中;免疫下降;知觉障碍;幻觉。 我们应该睡多长时间? 研究结果1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实验得出了个耸人听闻的结论:“每天睡8小时会让你死得更快。” 这项实验长达六年时间,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药学院和美国癌症学会联手进行。他们对一百万名年龄介于30岁和102岁的对象进行了观察。在这项实验中,研究对象的年龄、病史、健康情况等都已被考虑进去,他们是跟与自己身体状况相似的对象作比较的。 研究发现,每天仅睡6、7个小时的人,比每天睡超过8小时,或少于4小时的人死亡率要低很多。其中,每天睡7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而即使是只睡5小时的人,这个系数也要低于睡够8小时的人。 人类睡多长时间对身体最有益呢?最近的研究表明,睡眠七小时左右的人死亡率最低。如超过七小时,死亡风险也会提高。 研究结果2 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副教授玉腰晓子,在美国睡眠学会发表了题为《睡眠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的论文。该研究分析了名古屋大学等24个研究机构关于生活习惯和癌症等的调查结果。在1988至1990年间,调查了全国45个地方约11万人的平均睡眠时间等生活习惯,并跟踪调查了10年。 根据调查结果,在这10年内死亡的人中,男女都是睡眠时间为“七小时(6.5至7.4小时)”的人最少,因此睡眠时间在七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 对于“睡眠时间短,死亡率高”,人们不难理解,但是饶有兴趣的是,如果睡眠时间超过七小时,死亡率也会增加。 玉腰副教授指出:“以前就知道睡眠少会使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上升。但是对于睡眠时间长导致死亡率上升,今后还有必要弄清其生物学机理。” 研究结果3 到底一天睡多少时间才算科学呢?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的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健康,最佳睡眠时间应控制在每日7至8小时之间。 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专家简·费里斯对10308名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的人进行调查表明,每日习惯睡6至8个小时的人,如果睡眠时间减少,其因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有可能增加110%;而对那些每日习惯睡7至8个小时的被调查者来说,如果睡眠时间增加,他们因患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有可能增加110%。 睡眠障碍: 失眠:自陈与实验观察差别较大;安眠药 ?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现象。约40%的成人报告自己有失眠的经历。 ?规律:失眠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女性比男性更为常见;生活中的压力是暂时性失眠最常见的原因;一般发生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或场合;考试前夜,初到一个新环境。 失眠症:有些人长期失眠,并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失眠成为一种病症,称为失眠症。 ?失眠症是指有效睡眠量减少,也可以说真正睡着的时间短于预期的时间。 ?失眠症的表现形式:入睡困难、中途醒转、早醒,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脑电记录常出现α波。而α波在睡眠中一般不会出现。 ?失眠症诱因:境遇性,以社会应激事件引起的最为常见;各类“神经症”患者及有慢性躯体性疾病的人。 失眠感:失眠感是一种主观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病态观念。 在睡着的时候已经获得了充分休息的效果(已有足够的睡眠),而本人不知道。失眠感是因为人― 为睡眠而睡眠‖ 所出现的一种保护心理反应。 有个别人规定自己睡眠时间8 小时,万一完不成这个“任务”,第二天就打不起精神,并在“量”上大做文章,从不考虑“质”的存在。因此到处求医问药。 失眠感主诉多为——睡眠不安不实;醒来感到身体软弱无力,疲劳未能解除;其心情闷闷不乐,精神不振;头脑昏沉,反应问题迟钝;健忘等失眠感的原因:究其原因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的,以“神经质”性格的人最常见。 “神经质”性格的人的特征:对一些小事纠缠不清,且墨守成规。有时一两个晚上未能睡好,就耿耿于怀,且认为大脑出了毛病,并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梦魇:梦魇是人睡眠时发生一过性脑缺血引起的,发生在有梦的眼快动睡眠阶段。因为眼快动睡眠在后半夜的睡眠中占的比例较高,所以梦魇在后半夜发生的机会更多,做恶梦的当时,心跳和呼吸可能会增快,但是不会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反应。儿童从梦魇中醒来,常常会哭,会说害怕,家长的安慰能使他安静下来继续入睡。 凡是容易发生脑缺血的身体虚弱、过度的恐惧、服用会引起低血压的奎尼丁、以及睡眠时枕头过高或睡姿不正导致颈部受屈、受压血流不畅等的人,夜里睡眠深时就会相应地做胸部被某种可怕的恶魔压住或追捕,又喊不出、跑不了的医学上称之为梦魇的非常可怕的恶梦。 夜惊(尖叫、醒来后莫名其妙;delta(第三)阶段、小孩) 梦话(REM和N-REM都可能出现) 梦游(2-5岁,上半夜,阶段3或4---N-REM阶段) 睡眠窒息(窒息时间长达10秒,经常醒来;肥胖者) 嗜睡(白天在活动中进入REM睡眠;遗传性;病人总觉得疲劳) 睡眠的阶段 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电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通过精确测量这些脑电的变化并绘成相应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揭示睡眠的本质 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睡眠存在一个生物节律,大约在90~100分钟的时间内经历一段有5个不同阶段的周期。 第一阶段:入睡期睡眠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10分钟) 混合的、频率较低和波幅较低的脑电波。 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但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 在睡眠的第一阶段,大脑发出比较弱的脑电波,有时是―α波‖,有时是另外一种―θ波‖。α波也被称为―醒态波‖,因为人在发出这种脑电波时仍然是清醒的。 在这个入睡阶段,从昏昏欲睡开始,逐渐入睡,不再保持觉醒状态。这时候,人的身体放松,肌肉张力下降,呼吸和心率开始变慢,大脑变得放松,思维开始漫游,这一个阶段是睡眠的入门阶段。 此时属于初睡状态,入睡不久,睡眠不深,很容易入睡也很容易醒,这一阶段中眼睛的活动很慢,肌肉活动也很慢。对外界的环境仍能保持一定的反应,较易被外界声音或触动所唤醒。即使不醒来,也能保持一定的反应。有些人诉说自己―整夜未睡‖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在这种浅睡中间仍能听到房子里钟摆的声 音,就以为他整夜未睡,这就像我们平时听报告时打瞌睡或者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的情况一样,报告人或老师说话的声音仍能听得到,但是他却在打瞌睡,确实是在睡觉。 从睡眠第一阶段觉醒的人往往有断断续续的印象,许多人还会有突然的肌肉抽动,这叫睡眠中肌阵挛。往往有要跌倒的预感,这些抽动开始以后,就像―惊跳‖一样。 第二阶段:浅睡期 第二阶段(约20分钟) 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sleep spindle)的脑电波,它是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个体很难被唤醒。 在第二阶段,人的脑波会经历―Sleep spindles‖(睡眠锭)和―K-Complexes‖(钾化合物)的模式。这两个模式是突然来到的。科学家相信这标志着大脑正在逐渐尝试着关闭它自己。在这个阶段,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已经―睡着了‖,但是,人仍然是清醒的。在睡眠实际过程中,大多数人在第二阶段被叫醒后会说:―我还醒着呢。‖ 第三和第四阶段:熟睡期和深睡期 第三阶段(约40分钟)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也有“睡眠锭”波。 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δ波。 深度睡眠: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 可能出现梦游、梦呓、尿床。 在第三和第四阶段,脑电波处于最低的频率,这时脑波称之为―δ波‖。大脑在ε波和δ波的状态来回更替。进入深度睡眠后,人的血压,呼吸和心率都达了一天中的最低点。血管开始膨胀,白天存储在器官里的血液开始流向肌肉组织,滋养和修复它们,以恢复精力(例如,运动后的疲劳)。 第三和四阶段统称为深睡眠。第三阶段占睡眠时间的7%左右,最深的睡眠期——第4阶段约占睡眠时间的15%。 第3和4阶段没有眼动,睡眠的人处于深睡眠期,不容易觉醒,如果被叫醒,往往在一段时间觉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有些儿童在睡眠期间可能出现夜惊和梦游等。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 约5到10分钟 脑电波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 睡眠者在这个时候醒来通常会报告说他正在做梦 似乎眼睛的移动与梦境有一定关系 心率和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促,如同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而肌肉却依然放松 第五阶段也被称为―快速眼动阶段‖,或简称为―REM‖。也许是最有趣的阶段,但是科学家仍然不清楚这个阶段究竟有什么用。 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Nathaniel Kleitman (纳撒尼尔克莱特曼)发现:当人在处于这个阶段是,眼睛向各个方向快速的移动,故由此而得名。 当人在这个阶段被弄醒后,他们称都正在做梦。因此,这个阶段也被称为―梦境睡眠‖。通常认为,人做梦的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这个阶段。 当人处于REM时,脑电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可能会以为:脑电波在这个阶段频率更低了。 但是,事实相反。脑电波的频率快速升高,和人在醒着的时候活动模式是一样的。这就解释了一个事情:为何我们在做梦时感到如此真实而分不清到底是在做梦还是真的。当然了,醒了就知道了,而且有时人还往往希望梦里的是真的。 每天晚上人都在做梦,并非每个人在醒了以后都能记得。 睡眠周期 睡眠周期:四个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周期约90分钟 每晚重复几次睡眠周期 深度睡眠(第四阶段睡眠)的时间在前半夜要远多于后半夜 大多数快速眼动睡眠发生于睡眠的后期,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第一次:约10分钟;最后一次:1小时
本文档为【意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2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5-18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