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图洛书探秘2

河图洛书探秘2

举报
开通vip

河图洛书探秘2河图洛书探秘2 (一)河、洛综述 古籍对河、洛的记载 《易传?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做 学问是慎重的,他说此话,可能他见过这两张图。史籍最早有记载的 是《尚书?顾命》,说在成王逝世的葬礼上,陈列了许多宝器、用具, 其中“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列。”与河图并排的“天球”是 否就是《洛书》,这还有待于研究。河洛之说在先秦典籍中就多有记 载: 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澧泉, 山出器车,河出马图。(《礼记?礼运》) 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

河图洛书探秘2
河图洛书探秘2 (一)河、洛综述 古籍对河、洛的记载 《易传?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做 学问是慎重的,他说此话,可能他见过这两张图。史籍最早有记载的 是《尚书?顾命》,说在成王逝世的葬礼上,陈列了许多宝器、用具, 其中“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列。”与河图并排的“天球”是 否就是《洛书》,这还有待于研究。河洛之说在先秦典籍中就多有记 载: 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澧泉, 山出器车,河出马图。(《礼记?礼运》) 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 见有者。(《管子?小臣》)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 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之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阳动而进, 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 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皆合于十五。(《易纬?乾凿度》) „„。 这些论述说明,《河书》、《洛图》渊源甚古! 河、洛之争 宋代《河图》、《洛书》、《先天图》、《太极图》一面 世,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出现了“疑古派”和“图书派”的大论战, 这一战就是九百年! 首先发难的是“疑古派”先驱、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他在《童子问》 中说: 敢问八卦之说,或谓伏羲已授《河图》,又俯仰于天地,观取于 人物,然后画八卦尔。二说虽异,会其义则一也,然乎?曰不然。此 曲学之士牵合附会,以苟通其说而遂其一家之学尔„„《河图》之出 也,八卦之文已具乎?则伏羲授之而已,复何所为也?八卦之文不具, 必须人力为之,则不是为《河图》也„„呜呼!这斯说者,王制之所 宜诛也。这简直是一篇讨敌的檄文! 针对“疑古派”的挑战,“图书派”当仁不让,奋起还击,舌战 笔伐,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公元1977年! 1977年,在安徽阜阳县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出土的《太乙九宫占 盘》(此占盘后篇将详细介绍),给这场争论暂时刬上了一个句号。 此盘正面按八卦位置和属性(水火木金土)排列,九宫的名称和各宫 节气的日期,与《灵枢经?九宫八风篇》首图布局完全相同。小圆盘 过圆心刬四条等分线,在每条等分线两端刻“一君”对“九百姓”, “二“”对“八”,“三”对“七将”,“四”对“六”,这与《洛 书》完全符合,也验证了《易纬?乾凿度》所说的:“故阳以七,阴 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 六,亦合之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 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 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这说明,《洛书》至迟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不是宋人伪造,从而平息了这场争论。 河、洛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对待历史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要慎慎,不能采取简单否认的作法。我们的祖先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给我们留 下了这些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珍昔它。就是有文字以后,一些典籍 都掌握在统治者手里,别人是很难见到的。就拿《尚书》来说,它是 国家文书档案,很少有人能接触到它,秦始皇焚书时伏生藏在墙壁里 的《尚书》,有可能是根据记忆刻在竹简上的,有些地方就不免与原 文有误,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它。《逸尚书》说是伪作,可其中确实记 录了商周时的许多史实;如果是伪书,它也反映了造伪者的思想,还 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足,还是留给后人去考证,更 何况出土文物不断发现,将会有个交待的,我们不宜忙于作否定性的 结论。 河、洛是何人所得 这是更为复杂的历史遗案。孔子说:“河出 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可他没有说这个“圣人”是谁,这就留下 了一个悬念,后人众说不一。 汉?孔国安为《尚书?顾命》作传说:“《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以画八卦,谓之《河图》。”《汉书?五行 志》说:“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 也。”《三坟?天皇伏羲氏皇策辞》:“河龙马负图,神开我心,子 其未生,我画八卦,自上而下咸安其居。”都说是伏羲得《河图》, 画八卦。 《竹书纪年》载:“五十七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彖字,以授轩辕。”《洛史?黄帝纪》: “黄帝有熊氏,河龙图发,洛龟书成„„乃重坤以为首,所谓《归藏 易》,故曰归藏氏。”此说黄帝受《河图》、《洛书》,作《归藏易》。 《竹书纪年》引《宋书?符瑞志》说:“帝在位七十年„„修坛 场于河、洛„„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缘坛而上,吐甲图而去。 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柙,泥以黄金约以青绳。检文曰: ‘闿色授帝舜’。”此说帝尧得龙马图。 《竹书纪年》引《宋书?符瑞志》说:“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 事,至于下昃,荣光休至,黄龙负图,长三十二尺,广九尺,出于坛 畔,赤文绿错,其言当禅禹。”此说帝舜得黄龙负河图。 《竹书纪年》引《宋书?符瑞志》说:“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 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 图》,言治水之事„„禹治水既毕„„乃受舜禅,即天子位。洛也龟 书,是为《洪范》。”《汉书?五行志》:“禹治洪水,赐《洛书》法 而陈之,《洪范》是也。”此说大禹受《洛书》。 《竹书纪年》引《宋书?符瑞志》说:“汤乃东至于洛,观帝尧 之坛,沉璧退立,黄鱼双踊,黑鸟随之止于坛,化为黑玉。又有黑龟, 并赤文成字。”此说殷商成汤得赤文 还有的说是周文王、周武王得到了河、洛。 这个问题看起来相当复杂。我们能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些,是 否可以设想:上面这些“圣人”都得到过《河》或《洛》,这里有个 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上面这些说法多是引用《宋书?符瑞志》,《符瑞志》引自《古本 竹书纪年》,《竹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此书自北宋之后已经失佚。 今本《竹书》是在宋以前的古籍中辑得的佚文。可以认为,上面这些 话都是出自《古本竹书纪年》。 然而,为什么在一本书里,把同一个东西给了不同时代的人呢?从 “闿色授帝舜”、“其言当禅禹”、“乃受舜禅”这些语言来看,是 将这部“天书”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而且传的礼仪非常庄重,要“洁 斋修坛”,因为这两张图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涉及天文、地理 问题,而且还涉及到经济问题,甚至涉及到政治问题,谁得到这本“天 书”谁就可以王天下。郭璞《山海经》说:“伏羲氏得《河图》,夏 人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 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从传承和发展的关系来看,这 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些人都得到了《河》或《洛》,并将其不断发展。 (二)“龙图三变”说 陈抟得《龙图》,《宋史?艺文志》载,陈抟著有《易龙图》一巻, 现已失佚,仅存《龙图序》。陈抟在《序》中说:“且夫龙马始负图, 出于伏羲之代,在太古之先。”说明此图不是陈抟杜撰的,是太古伏 羲氏传下来的,是画八卦的依据。“然则何以知之?于夫子三陈九卦 之义,探其旨,所以知之也。”怎么知道是伏羲所作呢?是根据孔子 的论述,得知“是《龙图》者,天数而示之,伏羲合而用之,仲尼默 而形之。”“天数示之”,即是《易传》所说的仰观俯察所得的天地 之象;“伏羲用之”,即是伏羲用这些认识始作八卦;“仲尼形之”, 就是孔子用文字将其表述出来了。 陈抟说是伏羲得到了龙马图,其依据是孔子在《易传》中说的。 然而,孔子只是说伏羲“始作八卦”,并没有说伏羲得到了河、洛; “圣人则之”,没有说这个圣人是就是伏羲。这个谜待后我们再进行 讨论。 陈抟在《序》中提出了“龙图三变”之说,一变是“未合之数”, 陈抟说:“天之垂象,的如贯珠,必有差,则不成次序也。”即“散 而示之”,此时,“圣人不得见其象”,是天地未合的图形;二变是 “已合之序”,此时“圣人观象而明其用”,是天地已合之图;三就 而成龙马负图,即《河书》、《洛图》。 元代张理在《易学图说》中,对“龙图三变”作了详细说明和图 解,现一并介绍之。 龙图第一变 《序》说:“始《龙图》之未合也,惟五十五数。上二十五,天 数也。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尽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位, 后形一、六无位,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兹所谓‘天垂象’矣。下三 十,地数也,亦分五位,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焉。” 这是天地未合之图。以白圈为天,以黑点为地。此图上图天数排 列以五个为一组,即“天五”。横向三组,纵向三组,即“天三”。 横线点数相加为九,竖线点数相加也是九,即“天九”。横向和竖向 点数之和皆是十五,总数为二十五,这是天地未合之数。天数“一” 与地数“六”皆不配位,故起作用的数是二十四。 此图下图是地数。天数以五为单位,地数以六为单位,每六个为 一组,共分五组,总点数为三十。张理说:“上位天数也,天数中有 五,分为五位,五五二十有五,积一、三、五、七、九,亦得二十五 焉。五位纵横见二,纵横见五,三位纵横见九,纵横见十五。《序言》 中‘中贯三五九,外包之十五’者,此也。下位地数也,地数中于六, 亦分为五位,五六凡三十,积二、四、六、八、十,亦得三十焉。《序 言》‘(三)十分而为六,形地之象’者,此也。” 龙图第二变 在上图的基础上,演变成已合之图,这个图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呢? 此图的上图是天数变图,是在第一变的天图演变而来。未合之天 图共有五组,将上一组去四留一,左一组去一留四,右一组去二留三, 下组去三留二。中间不动。这样所余一、三、五仍为阳数,用?表示; 而二、四则变成了阴数,用?表示。 被去掉的这十个?到那里去了呢?它隐藏在下图的“十”之中。 下图为地数,在未合六组之地图中,上组六加天图左边去掉的那个 “一”则为七,左组六加天图右边去掉的“二”则为八,右组六加天 图下去掉的“三”为九,天图上去掉的“四”加在中间为十,下组不 动,这样天图减下来的十个?都有了位置。变化之后,上七、右九为 阳数,用?表示;左八、下六、中间十为阴数,用?表示。 这样的加减似乎很麻烦,其实,在上面的天图各组数目上各加 “五”,就成了此图的倒图。 这样变化以后,上图的点数是十五,下图的点数是四十,合而仍 为五十五。上图中的五组,即一、二、三、四、五之数,表示五行之 生数;下图中的五组,即六、七、八、九、十,表示五行之成数。张 理说:“一、、二、三、四,天之象,象变于上;六、七、八、九, 地之形,形成于下。上下相重,而有五行,则左右、前后生成之位是 也;上下相交,而为八卦,则四正、四隅、九宫之位是也。” 龙图第三变 在第二变的基础上,再经第三变就形成了《河图》、《洛 书》。变法有二: 一是两图相合,把上图倒过来与下图合,即天一与地六相重,地 二与与天七相重,天三与地八相重,地四与天九相重,天五与地十相 重,这就是五行生成数相合而成《河图》,是五行生成图。 二是两图相交,上图的中间“五”不动,下图的中间“十”不用, 将两图的奇数分居四正位,偶数分居四隅之位,这样形成的图就是《九 宫图》,即是《洛书》。 张理的“龙图三变说”是否就是陈抟的本意,后人有不同的看 法,因为陈抟所说的只是《河图》,没有涉及到《洛书》,这尚是一个 疑案! (三)“图九书十”和“图十书九”说 刘牧是陈抟的五传弟子,他得到了《龙图》,著有《易数钩隐图》 和《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两书载图六十四篇,其中与河、洛有直 接关系的三篇,刘牧认为,九宫图是《河图》,五行生成图是《洛书》。 因五行生成图奇偶各五、共十数,故说“书十”;九宫图共九数,故 说“图九”。右两图与张理的龙图二变之图是一样的,然刘牧没有完 成之演变。 南宋?蔡元定与刘牧的认识相反,认为“图十书九”,朱熹赞成 蔡说,在他们全著的《易学启蒙》中说:“河图主全,故极于十,而 奇偶之位均,论其积实,然后见其偶赢而奇乏也。洛书主变,故极于 九,而其位与实皆奇赢而偶乏也,必皆虚其中也,然后阴阳之数均为 二十而无偏耳。”这说法得到了易界的普遍认可,在《周易本义》公 诸此图时,就是采用“图九书十说”, 这是宋?朱熹《周易本义》载《河图》、《洛书》。 河、洛是易学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两张图。 图中白圆圈代表天(阳),黑圆点代表地(阴)。《系辞上》说: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 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 五十有五。”这指的是《河图》。“天数五”是指白圏一、三、五、 七、九,合起来二十五。“地数五”是指黑点二、四、六、八、十, 合起来是三十。天地数相加之和是五十五,这是天地之数。 《洛书》在《易传》中并未提及。朱熹说:“《洛书》盖取龟象, 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九和一、三 和七、中间五这都是阳数为天,居四正,两两相对,即天数二十五。 二和四为阴数,居上隅;六和八亦为阴数,处下隅,四隅之和为二十, 是地数,天地之数和为四十五。 (四)吴澄“龙马背负说” 《河图》、《洛书》的出现有个传说,说《古河图》是伏羲时代河 中有龙马背负的图象,《古洛图》是大禹时代洛水之神龟背负的图象。 元?吴澄《易纂言》认为:“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之 后毛,后一六,前三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 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以画卦生蓍。”(见左图) 吴澄又说:“洛书者,禹治水时,洛出神龟,背之拆文,前九后一, 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后之右六,后之左八。以其 拆文如字画,而谓书。禹则自其一至九之数,以叙洪范之畴。”(见 下图) 这些带有神话色彩说法没有得到易界的认同。然而,说《洛书》出于龟象还是有道理的。朱熹说“《洛书》盖取龟象。”古人占卜时 用龟,认为龟是可以通神灵的。在河南舞阳贾湖一处距今约八千年的 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龟壳随葬,龟壳内放有数量、大小、颜色 不等的石子。安徽含山出土的“含山玉片”,出土时是夹在玉制龟的 腹甲与背甲之间与玉龟一同放置在墓主人的胸口上,这是否说明,在 五千年前、或许更早就有“洛出神龟”的传说。冯时在《星汉流年》 中说:“假如这个玉版真的能与神秘的图书建立某种联系的话,那么 它就将第一次把‘洛书’与神龟连在一起,我尤其应该注意,玉版夹 放在龟甲之中,这个事实和历来最令人难以置信神话般的怪谈却可以 相互印证起来,因为汉代的纬书中普遍流行着所谓‘元龟衔符’、 ‘元龟负书出’、‘大龟负图’的说法,这些说法竟也能找到它的事 实依据。”这还需要我们研究、探讨。 《河图》到底是什么,古人在向我们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与《洛书》一样,至今乃是个谜。一千年来,人们苦苦求索,企昐揭开《河 书》之谜。 诸家对《河图》的论述 陈抟首先得到了河、洛等图,按道理说,他对这些图的意思应该是明了的。可是,陈抟主张“不立文字”,让人们“嘿观其象”, “悟”出什么道理就是什么道理。伏羲时代没有文字,向我们打了一 个哑语;陈抟也是用哑语对哑语,他画了二十张图以演译天地变化之 数,但也没有文字,不知什么原因,最后连这些图也没有传下来。这 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悬念,后人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人更 不知所措了,不知到底谁说得对。现将易家对《河图》的主要观点介 绍如下。 《河图》五行说 南宋?蔡元定与朱熹合著《易学启蒙》,对孔 子“天地之数”作解说: 夫子所以发明《河图》之数也,天地之间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无不管于是焉。故《河图》之位,一与六共 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 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 以两其五行而已, 蔡元定和朱熹是以五行说来解释《河图》的。认为三、八居东为 木,二、七居南为火,四、九居西为金,一、六居北为水,五、十居 中为土。由东左旋,从东到南为木生火,由南到中为火生土,由中到 西为土生金,由西到北是金生水,由北到东是水生木,周而复始。认 为《河图》以生数为主,以五生数统五成数,即以“一二三四五”统 帅“六七八九十”,生数居于内,成数居于外,以中为主。 这种《河书》五行说对易界影响较大,诸家多从此说。 《河图》天地交说 明?来知德认为,《河图》的一、三、五、七、 九是奇数,相加为二十五;二、四、六、八、十是偶数,相加为三十。 奇偶总数为五十五,然偶大于奇。奇数是五位,偶数也是五位,这体 现了奇位与偶位相合之理。他说:“一、三、五、七、九,阳也,天 之象也;二。四、六、八、十,阴也,地之象也,即奇偶位次,而天 地之交见矣。” 在《易经来注图解》载有下图: 此图是说,白圈代表阳为天,阳气生于正北,长于正东,盛于正 南,极于正西。黑点代表阴为地,生于正南,盛于正西,极于正北, 终于正东。五、十居中,内为阳,外为阴。此是天地定位、阴阳相交 之图。 内方外圆说 清?万年淳在《易拇》中载有一图,见下图: 他说:“盖《河图》外方而内圆,一、三、七、九为一方,其数 二十也;二、四、六、八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 数。中十点作十方圆布,包五数在内,此外方内圆。而五数方布在中 者。中一圈即太极圆形,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十包五在内,仍 在圆中藏方、方中藏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之妙也。”此图左边六 合一为七,右边二合七为九,下边三合八为十一,是边四合九为十三, 中间五合十为十五。总数为五十五,皆为阳数。与《洛书》对位相合, 是《河图》包裹《洛书》之象。 这种说法不被易界所认可。但将其分成两图,却给人以启示:何 不将天与地分开呢?这样不是可以把问题说得更清楚吗!笔者后面所 绘之图,就是受此图的启发而来。 先天配《河图》说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载有下图: 此图是对宋?朱熹、蔡元定合著的《易学启蒙》中有关《河图》 论述的解释。朱、蔡说:“《河图》之虚五与十者,太极也。奇数二 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 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 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河图》中生数是一、二、三、四,各加上中间的“五”,即是 六、七、八、九,这就是老阳、少阴、少阳、老阴之数,为“四象”。 四象生八卦,分北方一、六之数为《坤》卦,分南方二、七之数为《乾》 卦,分东方三、八之数为《离》卦,分西方四、九之数为《坎》卦, 这样就将四正的位置定下来了;而《兑》、《震》、《巽》、《艮》则居四 隅,这就形成了八卦。左边由《坤》至《离》,则阳内而阴外,表示 阳长阴消;右边由《乾》至《坎》,为阴内阳外,则阴长阳消,阴阳 二气正反互根,循环不已。 此图是想说明,《河图》是画八卦的依据。 则《河图》画卦说 清?江永对《河书》、《洛图》进行了全面而 又深入的研究,著有《河洛精蕴》,此书中载有如下图: 江永认为:“《河图》之数,水北火南,木东金西,先天含后天 之位。而其所以成先天八卦者,乃是析图之九、四、三、八,以当《乾》、 《兑》、《离》、《震》之阳仪。分阳之二、七、六、一,以当《巽》、 《坎》、《艮》、《坤》之阴仪。”从上图横向看,是阳仪;纵向则是阴 仪。如果将其画成圆图,则就是“先天八卦图”,《乾》、《兑》、《离》、 《震》在左,《巽》、《坎》、《艮》、《坤》在右,中而分之就是两仪。 其表现在卦的下一画,横向四卦的下一画均是 ,纵向四卦的下一画都是 ,这就是两仪。 江永说:“方其生八卦,则一仪分为四;方其生四象,则一仪分 为二。”这是什么意思呢? 江永认为,两仪既不以奇偶为准,也不以生成数为准,而是以纵横排 列为准。横向是阳( ),纵向为阴( ),各分为二之组合就是“四象”: 太阳 、少阴 、少阳 、老阴 。如若将一仪分为四,则就组成了八卦。 其实,横向在“四象”下各加 ,就成为 、 、 、 四卦;纵向在“四象”下各加 ,就成了 、 、 、 四卦。江永认为:“不但八卦如此, 六十四卦亦然。左边三十二卦之下一画,可连为一阳;右边三十二卦 之下一画,可连为一阴也。”这样就形成了六十四卦。 江永否定了朱熹四象位和数分为二说,认为九、八、七、六固然是四 象数之实,而一、二、三、四亦是数之实,而不仅仅是次序之位。他 说:“太阳居一,藏于西方之九四,九减十为一,四减五为一,九为 太阳,而四亦为太阳。少阴居二,藏于东方之三八,八减十为二,三 减五为二,八为少阴,而三亦为少阴。少阳居三,藏于南方之三七, 七减十为三,二减五为三,七为少阳,而二亦为少阳。太阴居三藏于 北方之一六,六减十为四,一减五为四,六为太阴,而一亦为太阴。” 伏羲是怎样则《河图》而画八卦的呢?江永说,伏羲是先画一个“ ”, 以象阳,表示自西向东的九、四、三、八之横数;再画一个“ ”, 以象阴,表示由南到北二、七、六、一之纵数。然后,在“ ”上再 加一“ ”,以象太阳 ;在“ ”上再加一“ ”,以象少阴 ;在“ ”之上再加一个“ ”,以象少阳 ;在“ ”之上再加一“ ”,以象太 阴 ,这样“四象”就形成了。下面就简单了,在“四象”下各加一 “ ”,则成为《乾》 、《兑》 、《离》 、《震》 四卦;在“四象”下各加一“ ”,就组成《巽》 、《坎》 、《艮》 、《坤》 四卦,这样八卦就画出来了。 自《河图》问世一千年来,各家说法纷纭,立论众多,此节只介 绍了有代表性的论述。 《河图》五行说辨疑 上面提及,宋?朱熹、蔡元定的“五行造化”之说,在易界广为 流行,后人多是用五行来解释《河图》,其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胜相乘, 以生小周。(《汉书?律历志》) 五行之辨,始于图书„„河图之左旋而顺者,相生之机也。洛书 之右旋而逆者,相克之机也。生克即定,而五行具焉„„。(胡煦, 转引自《图典精华》) 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 木,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地以十成 之,此《河图》五行生成之数也。(清?陈梦雷《周易浅述》) 八卦五行,水火一而木金土各二,此后天一大节目,六十四卦之 分宫于此,其源自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地。即已翂清浊, 分气质,亦是《河图》四象之变化。(清?江永《河洛精蕴》) 这里有一个问题:五行之说到底始于何时? 五行之说最早出现于《尚书》,《洪范》中箕子说: 鲧陻洪水,汨陈其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 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 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大禹之父在治理河水时,采用“堵”的办法,没有遵循五行的规 律,所以失败了,鲧被舜帝放逐到羽山而死。禹继父业,上天赐给他 “洪范九畴”,其一就是“五行”,用此法治水取得成功。五行就是 水、火、木、金、土,这是宇宙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水向低处流, 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或伸直,金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形态,土可以 种植百谷。水可产生咸味,火产生苦味,木产生酸味,金产生辣味, 土产生甜味。这将五行及其属性就得很清楚了。有人据此说五行之说 始于夏代。 《史记?历书》说:“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 行,起消息,正闰月。”司马迁认为,神农氏之前太久远了,已无法 考证,他猜测是黄帝考定的星辰历法,建立的五行,这种说法有其可 信的地方。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中医理论专著,它是用阴阳五行学 说和“天人感应”的原理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的,可谓“中医学宝典”。是用黄帝与太医岐伯对话的形式全面而系 统地提出了五行学说与医学的关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获,以生寒燥湿风。”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 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 这里明确说明了五行的方位,东木、南火、中土、西金、北水,与《河 图》的方位是一致的。 问题在于:《素问》是否是黄帝时期的著作?这是一个历史遗案。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这其中有《素问》 九卷,《灵枢》九卷,合为十八卷。这说明,在汉之前就有此书。中 国医学渊源甚古,在新时器时代就有“神家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 载,黄帝论医是不奇怪的。黄帝与岐伯的论述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后 人整理成书有可能加入了一些新的观点,但必定会保留原貌。《素问》 通篇讲的就是“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这是该书的灵魂,这不可 能是后人加进去的。所以说黄帝时就有了五行说是可信的,当然,这 只是推测,司马迁也只是说“盖(大概)”,还有待出土文物的验证。 如果说黄帝时就有了五行说,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是从伏羲时代 继承下来的呢?伏羲到黄帝尚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要知道,越是在生 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的认识就越缓慢,从人的认识规律上来看,当 时还不可能掌握这种学说。八卦的取象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 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是当时人们所认识到 的宇宙间的八种物质,与“五行”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这是“五 行”的雏形,还是可信的。就是在新时器时代尚没有金属物的出现, 人们不可能对“金”有所认识。孔子在《易传》中并没有提到五行, 孔子说的“天数五”、“地数五”,是指“一、三、五、七、九”和 “二、四、六、八、十”这两组数,不是五行。《说卦传》“天地定 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说的是八卦的方位,也不 是五行的生克关系。所以,用五行之说解释《河图》,只能是后人用 当时流行的理论来解释《河图》,这不是《河图》的本义! 《河图》探秘 《河图》说的不是五行,那么,它到底讲的是什么呢?它在向我 们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先让再我们认识一下《河图》,见下图。 河、洛都是由黑点和白圈组成的,这可能是古人“结绳记事”的 产物,黑点是实扣,白圈是虚扣。 孔子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其意已经很明确,那 就是:白圏一三五七九是天数,黑点二四六八十是地数。《河图》所 反映的就是“天”和“地”。《易》与天文、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就是“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产物。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 的,根据“天圆地方”说,白圏者应该是圆图,代表天;黑点应该是 方图,代表地。笔者将天与地剥离开来,绘制成下图: 此图圆者是天,白圏分别是木、火、金、水、土五星。这是人的 肉眼能够看见的最亮的五颗行星,也是古人“仰观天文”首先认识到 的天文现象。这五颗星的运动与四时推移、昼夜变化以及世间吉凶有 着密切关系,理所当然被古人所关注。 此图方者代表地,黑点分别为东、西、南、北、中五方。 五星古称“五纬”,它们是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填星 (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这五颗星基本上是依次运 行,每星各行七十二天,五星合计是三百六十天。远古时曾有过十月 历治,即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月三个节气,全年三十个节 气。陈久金等先生在《彝族天文学史》中介绍,彝族远古时使用的就 是十月历,至今彝族霉素一代毕摩(巫师)还在使用,他们推测《河 图》是彝族先祖所作。所谓十月历,即根据每星运行七十二天,二而 分之,即每月三十六天,十个月三百六十天。古人用“十天干”记年, 这说明当时用的是十月历。 天和地是怎样相交的呢?邹学熹《中国医易学》对此作了深入研 究。 水星一年两次行经北方,分别是一月和六月,故在天图上用一个 白圏表示,地图上用六个黑点表示。同样,火星行经南方时是二月和 七月,用两个黑点和七个白圏表示;木星运经东方时是三月和八月, 用三个白圏和八个黑点表示;金星运经西方时是四月和九月,故用四 个黑点和九个白圏表示;土星运行在中央则是五月和十月,故用五个 白圏和十个黑点表示。这样就将一年十个月相交的具体时间标识出来 了。 五星的运行还是古代记日记时的依据。 水星于每天子时和巳时见于北方,每月逢一、六(初一、初六、 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日月会水星于北方。 火星每天丑时和午时见于南方,每月逢二、七(初二、初七、十 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日月会火星于南方。 木星每天寅时和未时见于东方,每月逢三、八(初三、初八、十 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日月会木星于东方。 金星每天卯时和申时见于西方,每月逢四、九(初四、初九、十 四、十九、二十四、二十九),日月会金星于西方。 土星每天辰时和酉时见于中央,每逢五、十(初五、初十、十五、 二十、二十五、三十),日月会土星于中宫。 我们将上面的论述归结起来,列成下表: 图的标识 时月星名 方位 相交日期 辰 份 天图 地图 初一、初六、水一十一、十六、子北 ? ?????? 星 六 二十一、二巳 十六 火二初二、初七、丑南 ??????? ?? 午 星 七 十二、十七、 二十二、二 十七 初三、初八、木三十三、十八、寅东 ??? ???????? 星 八 二十三、二未 十八 初四、初九、 金四十四、十九、卯西 ????????? ???? 申 星 九 二十四、二 十九 初五、初十、 土五十五、二十、中 ????? ?????????? 辰 星 十 二十五、三 十 河图与日月时相交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之所以一个白圏和六个黑点组合在 一起,是因为,一、六月金星会于北方,并且每逢一、六日金星与日 月都会于北方。余此类推。古人把这种天文现象用结绳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记录下来, 便形成了《河图》。这个白圈和黑点,很可能是结绳记事,以此来表 示天体运行和天地相交的规律,这是“仰观俯察”的最原始、最真实 的记录! 至于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这是一年十个月天地相交的关系,一月和二月、三月和四月、五月和 六月、七月和八月、九月和十月,两两相对,天为奇数为阳,地为偶 数为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是五組共二 十五个,地数五組共三十个,它们运行时便产生了年、月、日、时, 真是巧夺天工! 有人会说,这不正是木、火、土、金、水吗?不是!这木火土金 水说的是五星而不是五行,这个星的命名是后来才有的,古时并不叫 这个名称,与现在所说的五行没有关系。 “《易》与天地准”(《系辞上》),《河书》既然是“此所以变化 而行鬼神”,那么,天地之间的一切事物都应该包括在其中。用五行 生克来解释《河图》是通的,就是今天用宇宙爆炸、量子力学、全息 理论„„来解释它也是通的,这就是《河图》的智慧魅力所在! 用五行生克来解释《河图》,将其内涵拓宽了,使易学的研究领 域更广了。笔者不是反对用五行来解释《河图》,而只是说这不是《河 图》的本义。 《河图》的预测功能 孔子说:“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可见,“星占”由来已久,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河图》首先是一部古代的历书。 历朝历代的公社首领和统治者都必须掌握历法,“历象日月星 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司马迁说:“雌雄(阴阳)代兴, 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 率天,又不由人,则凡事易坏而难成也”(《史记?历书》)。如果不 按天的运行规律办事,就会受到惩罚。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河 图》就是远古时代的一部历书,只要观察五星的运行,根据图上的标 识,就可以知道年、月、日、时,这在远古是何等重要呵! 《河图》又是预测吉凶的占卜之书。 天时变化与人之吉凶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种关 系。《素问》对金、木、水、火、土五星与人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论述, 现摘要如下: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 辟著,悉萎苍乾,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 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阴明,生气失政,草木再 荣,化气洒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旱。复则炎暑流火,湿性燥 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痈座,上应荧 惑、太白,其谷白坚„„。 天上五星是按一定的规律运行的,“太过”与“不及”都会给人 和草木带来灾难,从观察天象可以预测到吉凶祸福。 《史记?天官书》对此作了详细记载,现以填星为例,摘录如下: 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巳。黄帝主 德,女象也。岁填一宿,其所居国吉。本当居而居,若已去而复还, 还居之,其国得土;不,乃得女。若当居而不居,即已居之,又西东 去,其国失土;不,乃失女;不可举事用兵。其居久,其国福厚;易, 福薄„„。 意思是说,以北极星定填星的位置,填星居中央属土,斗柄指南 为夏季,干支是戊、巳。填星是黄帝之星,又是女主人的象征。填星 一年顺时针转一周,其所相应的国家主吉利。不应该居而居,或是已 经离来而又返回,回来后又停留,则其对应的国家将会得到土地,或 者将会得到女子。如果当居而不居,或者已经停留下来又向东或西离 去,则所对应的国家将要丧失土地,不然就丧失女人,该国不可举事 用兵。填星居留的时间越久,其对应的国家就越有福;停留时间短, 则福薄。 这种占法其实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我国农民在长期生产 实践是积累了许多气象农谚,如:“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叶半”, 初一要下雨初二则会晴,初三若下雨,可能会延续到十五。“春南夏 北,无水磨墨”,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少,有大旱 之象。“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锤”,二月初二这一天若打雷,则早 稻定丰收。“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大烧埔”,芒种这一天 若下雨,五月将是连阴天,六月则无雨,天热难当„„。这些都是从 “天垂象”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来的,是有科学道理的。 《洛书》之謎 与《河图》一样,《洛书》也是个未解之谜! 孔子在《易传》中首次提出“洛出《书》”,但没有文字说明。 朱熹在公布此图时说:“《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 三右七,三四为肩,六八为足。”这只是说《洛书》的布局是取自于 龟象,并没有说明其含义。一千年来,人们为解开《洛书》之谜作了 不懈的努力。 《洛书》综述 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洛书》,见下图: 这张图是从《河图》演化出来的。也是用白圈代表天,用黑点表 示地。天数仍然是二十五,所不同者,“九”和“七”换了个位, “九”居南而“七”居西。地数没有了中间的“十”,总数由三十变 为二十,其方位也由四正变为四隅,“二”在西南,“四”在东南, “六”在西北,“八”在东北。天地总数由五十五变为四十五。为什 么这样排列呢?易界有不同的说法。 《洛书》九宫八风说与《太乙九宫占盘》 九宫之说始见于《黄 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此《经》载有下左图,后人根据该篇论 述。 左图是《洛书》九宫与八风、八卦、节气、方位融为一体的图式。 图共分四个层次: 内层写有“中五招摇”四字,说的是中央五个白圈是北极星和北 斗星。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太乙(北极星)恒居北方,以此定位,以 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定四时,春夏秋冬依次推移。 内二层是八卦和四季节气,八卦是“后天八卦方位”。《坎》居 北方,主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艮》居东北,主立春、雨水、 惊蛰三个节气;《震》居东方,主春分、清明、谷雨三个节气;《巽》 居东南,主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离》在南方,主夏至、小 暑、大暑三个节气;《坤》居西南,主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 《兑》居西方,主秋分、寒露、霜降三个节气;《乾》居西北,主立 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这样,八卦和一年二十四节气都标识出来 了。 图的布局与上面所说的《九宫八风图》完全一致。 此占盘分正面和背面。正面中间的圆图,以八条幅射线标明了四 正和四隅的方位,其数从下左旋依次是“一八三四九二七六”,是 “后天八卦方位。” 四正标有“一君”对“九百姓”,“三相”对 “七将”;四隅是“二”对“八”,“四”对“六”,与《洛书》的 方位完全相同。 外层方圆,标有各宫和节气,与“九宫图”一样。所不同的是, 在方圆之间直接刻上了占辞:“当者有忧”、“当者病”、“当者有 喜”„„。 这个出土的占盘对易学界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之前,易界对 是否有《河书》、《洛图》尚有怀疑,河、洛一面世就引发了九百多年 的“河洛之争”。占盘的出土,至少说明了在西汉之前就有《洛书》, 不是宋代陈抟等人的伪造。 《易纬?乾凿度》九宫说 《易纬?乾凿度》说:“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十五,之谓道。 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之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之一也。阳动 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 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这是什么 意思呢?见左图: 巽 离 坤 四 九 二 震 中 兑 三 五 七 艮 坎 乾 八 一 六 此图数字所标方位正是《洛书》所居方位,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 同,又与《九宫八风图》完全相同。 《乾凿度》认为,太一取其阴阳之数,即从一到九的顺序运行于 九宫之中,九宫有四正四维,其数相加,皆为十五。郑玄注说: 太一(太乙)者,北辰(北极星)之神名也,常行于八卦日辰之 间,曰天一,或曰太一,出入所游,息于紫宫之内外,其星因之以名 焉。故《星经》曰:天一、太一主气之神。行,犹待也。四正四隅以 八卦神所居,故亦名之曰“宫”。天一下行,犹天子出巡狩,省方岳 之事,每率则复。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央,中央者北神 之所居,故因谓“九宫”。天数大分,以阳出,以阴入,阳起于子, 阴起于午,是以太一下九宫,从《坎》宫始,坎,中男,始亦言无适 也。自此面从于《坤》宫,坤,母也。又自此而从《震》宫,震,长 男也。又自此而从《巽》宫,巽,长女也。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 之宫。既又自此而从《乾》宫,乾,父也。自此而从《兑》宫,兑, 少女也。又自此从于《艮》宫,艮,少男也。又自此从于《离》宫, 离,中女也。行则周矣。上游自于太一、天一之宫,而返于紫宫。行 于《坎》宫始,终于《离》宫。数自太一行之,《坎》为名耳。出从 中男,入从中女,亦因阴阳男女之偶,为终始云。从自《坎》宫,必 先之《坤》者。母于子养之勤劳者。次之《震》,又之《巽》,母从异 姓来,此其所以敬为生者。从息中而复之《乾》者,父于子教之而已, 于事逸也。次之《兑》,又之《艮》,父或者老顺其心所爱,以为长育, 多少大小之行,已亦为施。此数者合十五,言有法也。 此注并不难懂,故全文摘录于上。 此“九宫说”在于阐明阴阳二气与八卦的关系,是与“明堂九室 说”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明堂九室说”《礼记》、《管子》、《吕氏春 秋》诸典籍中均有记载。《大戴礼记?明堂》说:“明堂者古之有也, 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将九室配以数目。郑玄是以九 宫来说明一年四季的变化。 《洛书》洪范五行说 南宋?蔡元定与朱熹合著《易学启蒙》认 为:“古今传记,自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河图》授牺,《洛 书》锡禹,《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 一,左三右七,三四为肩,六八为足,正龟背之象也。”体现了阳主 阴辅和五行相克之理,北面一、六为水,西面二、七为火,南面四、 九为金,东面三、八为木,中央五为土,从北始右旋为相克关系。水 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这是以 五行生克来解释《洛书》的。然而,其五行顺序排法与传统不同,“后 天八卦方位”是“南火西金”,此次序是“南金西火”,如若左旋就 没有相生关系了。 此说来源于《尚书?洪范》:“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洪范” 即大法九畴”是九种治国大法。《汉书?五行志》说:“禹治洪水, 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班固《五行志赞》也说:“《洛 书》赐禹,八卦成列,九畴由叙。”根据传承的关系来看,禹得《洛 书》是可信的,但是否就是“洪范九畴”,“九畴”是否就是“九 宫”。“九畴”第一是五行(水、火、木、金、土),第四是五纪(岁、 月、日、星辰、历数),这与《洛书》是有关系的。可其余七畴:五 事、八政、皇极、三德、稽疑、庶政、五福,是治国的方略,与《洛 书》并没有直接关系。 《洛书》天文说 在现代,易界对《洛书》的研究比较活跃,各抒己见,就法不一,多是以天文来释《洛书》的,现就影响较大者介 绍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翁文波教授在遗作《洛书推理》(见《羑 里易学》第一卷第三集)一文中说: 《易经》的起源有可能和《洛书》有点关系。《易经》的“易” 字可能由“日”和“月”二字组成。故推理:《洛书》是一种天体图 案,或星图。从‘月’字出发,可推理:这片星图可能在月球轨道, 暂称之为白道附近。 他绘制了《洛书和一段白道附近的星图》: 翁文波教授认为,《洛书》起源于黄河流域,这几颗很亮的星,可能在夏天的上半夜在中天容易看到。在我国的文献中提到的恒星约 有二十余个,包括这些星《洛书》的左上、左下、右下各有封闭的斜 方形图案。它们是双子星座、大犬星座、天兔星座。图中两幅图案的 封闭联线,都是《洛书》和星图中原来就有的,当然不实际存在,而 是哲学家和天文学家想象出来的。他推理说:“古之《洛书》,可能 和预测黄河洪水有关。” 邹学熹先生也是用天文来解释《洛书》的,他在《中国医易学》 中也绘制了一个《洛书九星图》(见下图)。 此图是据北斗星所指,从天体上找出九个最明亮的星为标记,配 合斗柄以辨方位,发现九星的方位与《洛书》的方位和数量相同。中 宫是帝星(北极星)五星,正下方是北极一星居北,正南是天纪九星, 正东是河北三星,正西是七公七星,东南是四辅四星,西南是虎贲二 星,东北是华盖八星,西北是天厨六星。 王介南先生在《洛书?宇宙模式图论》绘制了一个《中国古天文 数学模型》,见下图: 王介南先生将《尚书?尧典》四仲星及二十八宿精确地落在了《先 天八卦配洛书》图上,并认为,这种星象不是在尧帝时才有的,只是 尧帝进行了校正,统一了全国的授时制度。常秉义先生在评价这幅图 时说:“通过上图,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洛书’、伏羲八卦和无形 律的一致性可以描述天体运动„„按照图中时空框架,看图中所示的 28颗距星的排列顺序,真可说是天造地设,恰到好处了„„。由于 时空坐标有其严格的数量结构关系,距宿的排定有其与实际相符合的 规定性,所以观测人员对于这一‘网状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恒星,不 管星群距星的赤纬距离赤道远近如何,都能知道它们的准确位置,甚 至当它们在地平线以下看不到的时候,只要观察和它们栓在一起的极 星的上中天,也可知道它们的位置。”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孜孜以求,为解河、洛之谜做了不懈 的努力,贡献了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洛书》探秘 孔子在《易传》中提到“洛出书”,但对《洛书》并没有作文字 上的表述。陈抟的《龙图序》也没有提到此图。可恰恰出土文物却有 此图,这就形成了千古之谜! 笔者认为,研究历史问题,离不开产生它的历史时代和历史环境, 要将其放回产生它的那个历史年代,唯物地、辩证地去研究、解读它。 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自觉不自觉地去探索天、地之间的秘密,揭 示天体运动的规律。然而,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靠五官 来认识世界,而这种认识过程又是缓慢的、渐进的。他们可能首先认 识到了“日”和“月”,之后又认识了金、木、水、火、土五星及其 它们的运动规律,用结绳的方法将其记录下来,这就是《河图》。再 后他们认识了北极星和北斗星,掌握了二十八宿的运动规律,于是产 生了《洛书》。 四仲星和二十八宿 《尚书?尧典》记录了古人对天象的认识, 这是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天文书。为了便于讨论,现抄录于下:(帝尧)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 曰旸谷,寅宾日出,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夏,厥民析,鸟 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 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润月定四时,庶绩咸熙。”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尧舜时就已经有掌管天文的官,并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当时设立了五个天文官,羲和是总管,坐阵中央,羲 仲、羲叔、和仲、和叔是分管东、南、西、北的天文官,他们居住的 地方很遥远,“嵎谷”是日出的地方,“昧谷”是日落的地方,“幽 都”是最北方,“南交”是最南方。他们的分工是:羲仲是春官,负 责测定春分(二月)的时间;羲叔是夏官,负责测定夏至(五月)的 时间;和仲是秋官,负责测定秋分(八月)的时间;和叔是冬官,负 责测定冬至(十二月)的时间;然后将测的结果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给羲和,由他进 行调整确定。他们预测的依据是星鸟、星火、星虚、星昴四仲星所在 的位置。 四仲星即是在赤道和黄道附近的四个星座,它们是“星鸟(朱雀)”、“星火(青龙)”、“星虚(玄武)”、“星昴(白虎)”, 每个星座各有七颗星组成,四七二十八颗星,又称二十八宿。这二十 八宿是:东方青龙含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含斗、 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含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含井、鬼、柳、星、张、翼、轸。二十八宿以斗柄所指“角 虚”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北极星是恒 居北方的一个星座。以北极星定位,看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就可 知道一年四季的具体时间,这就叫做斗柄授时”。《鹖冠子?环流》 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皆 秋;斗柄北指,下天下皆冬。”上图就是斗柄指东时,四仲星和二十 八宿所在的位置,此时正是春季。 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发掘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衣箱上, 绘有彩色的二十八宿天文图,箱盖顶中央书写一个篆书大“斗”字, 四周书写着二十八宿的名称。这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了这种天文现 象。河南濮阳西水坡M45号墓出土的四具古尸及其肢骨,据专家考证, 墓主人头南足北,按北斗星方向安放,四周是按着青龙、朱雀、白虎、 玄武和二十八宿规律排列的,这是沉睡在地下的古代天文图。 二十八宿分野说 古代有“二十八宿分野”之说,将二十八宿分 别与地域相对。“二十八宿分野”之说渊源甚古,《周礼?春官》载: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吕氏春秋》亦说:“天 有九野,地有九州。” 在《尚书?禹贡》中详细记载了大禹治水后 将大地分为九州,详见下图(此图复制于《辞海》)。大禹分九州的原 则是“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即顺着山势砍削木头作标 记,以高山大河为分界线。把山脉依照由北向南的次序划分进行划分, 划大地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 梁州、雍州。之后,又增加了并、幽、营三州而为十二州。《尚书?尧 典》载:“肇十有二州”,“十有二牧”,“州十有二师”,这说明, 在尧时不但分疆域为十二州,还在每州设立了官吏,并有军队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十二州的名称有所变化。《史记?天官书》载 “十二州分野说”: 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牵牛、 婺女,扬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州。 昴、毕,冀州。觜海、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 三河。翼、轸,荆州。 《逸周书》、《吕氏春秋》也有相似的记载。把地上的十二州与天上的 二十八宿相对应,用天象来断地之四季变化及吉凶。 十二州是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表示。 我们将上面谈及的二十八宿和十二分野归结起来,列成下表: 《洛书》是一个天地合一图 笔者认为,与《河图》一样,《洛书》也是一个天地合一 图,根 据“天圆地方说”: 此图是洛书仲夏日天地交图。白圈一、三、五、七、九是天数, 故用圆图表示;黑点二、四、六、八是地数,故用方图表示。 图现在的位置是仲夏之日。图中白圈表示阳,阳气由北始生,故 用一个白圈表示;至东阳气渐长,为三个白圈;至南阳气正极,为九 个白圈;至西阳气渐消,故用七个白圏;接着返回正北,周而复始, 但阳气始终没有消尽。 仲春之月,四方之星,各居其位,故星火在东,星鸟在南,星昴 在西,星虚在北。仲夏之月,则“鸟”转而西,“火”转而南,“虚” 转而东,“昴”转而北。仲秋之月,则“火”转而西,“虚”转而南, “昴”转而东,“鸟”转而北。仲冬之月,“虚”转而西,“昴”转 而南,“鸟”转而东,“火”转而北。四仲星的推移(实则是地球在 转动)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中为北斗星,用以校正四时。北斗星 是人的肉眼天天都能够观察到的一个星座。《史记?天官书》说:“斗 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 定诸纪,皆系于斗。”古人认为,北斗星是天体的中央,外有四仲星, 以其相互运动来定四时。 方图是大地示意图。四组黑点分列四隅,代表阴。阴气始于西南, 故用二个黑点表示;长于西北,用六个黑点表示;盛于东北,用八个 黑点表示;至东南阴气渐消,用四个黑点表示。根据二十八宿分野, 便可知道地上的年、月、日、时及四季的变化。 圆图是以四仲星为标识的,从中间以扇形分列二十八宿。以北斗斗柄 所指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这就与 地的方图相交。从示意图可以看出,四仲星和二十八宿,一半在地上, 一半在地下,只有在南方才能考定。 河、洛产生的年代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河、洛的产生时间了。 “河出图,洛出书”,明确说明,《河图》诞生于黄河流域,这是 伏羲时代活动的地方;《洛书》产生于洛河流域,这是黄帝时代所辖 区域。这里我们用了“时代”一词,是想说明一个历史的断代问题。 “伏羲始画八卦”,这在易界没有异议。八卦的方位与《河图》 是一致的。综上所述,《河图》是以天上的五星作为标记,以定十月 历,历象日月星辰,这是伏羲时代的产物。伏羲时代延续了一千二百 多年,这个《河图》或是伏羲所画,或是伏羲后代所为,终不能超越 那个时代。 伏羲时代后五百年而有黄帝(中为神农氏)。《竹书纪年》载,黄 帝之母“见大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而生帝。黄帝之 孙颛顼之母“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已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 水。”“枢星”和“瑶光”都是北斗七星之一。《竹书》又说,北方 和南方有三颗星相连,“凡三星,皆黄色,以天清明见于摄提,名曰 景星。”“摄提”是二十八宿中的亢宿中一个星。这说明当时人们已 经认识北斗星和二十八宿,这与《洛书》有关。“帝祭于洛水”、“龟 书出洛”,说明黄帝得到的是《洛书》,或说《洛书》出自于黄帝时 代。 黄帝之孙颛顼建都于帝丘,即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县,属洛水流域。 M45号用人体摆放二十八宿的墓坑就出土于濮阳县境内,并与颛顼的 时代相同。“太乙九宫占盘”和“含山玉片”都出土于安徽省境内, 这当是远古时颛顼的管辖区。我们可以推测:《洛书》产生于黄帝时 代,它是对《河图》的继承和发展,之后,连同《河图》传给了尧、 舜和大禹,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河书》与《洛书》的关系 天上有行星和恒星,木、火、土、 金、水“五星”是行星,五星以黄道和赤道两侧绕行于天,依次右行, 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七十二天,年计三百六十日,这是《河 图》产生的基础。二十八宿是恒星,实因地球自转,二十八宿相继出 现再以北极星、北斗星为标志,用以测时,这是《洛书》产生的基础。 上面已经谈及,《河图》是以“十天干”作为标识的,《洛书》是以“十 二地支”作为标识的。《吕氏春秋?勿躬》说:“大桡作甲子。”大 桡是黄帝的大臣,他将天干、地支两两相组合,天干循环五次,地支 循环六次,便形成了“六十甲子”(见下表)。《素问?六微子大论》 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这种纪年、 纪月、纪时法,一直延续至今,五千年矣! 《河图》是《易》之根本,是最原始的天图。《洛书》是用作预测 的。 上面介绍的《太乙九宫占盘》和《九宫八风图》都是占盘。图 以太一(北极星)定位,共分为九宫。此盘可以预测二十四节气的变 化和人的吉凶祸福,怎样预测呢?《灵枢?九宫八风》说: 太乙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风美民安少病矣。 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 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 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 所以在出土的占盘上刻有“君、百姓、相、将”字样。今天看来, 这种预测方法是不科学的,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 平。 孔子说:“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可见,“星占”由来已久,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古人在长期的生产 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诗经?豳风?七月》说:“七月 流火,九月授衣。”这个“火”就是指四仲星的“星火”,此星仲夏 日在正南,大地天气最热,六月以后就向西“流”去,预示着秋天将 要到来;到了九月就该准备冬天用的棉衣了。除用天文知识安排生活 生产活动外,也用于预测吉凶。《诗经?十月之交》说:“十月之交, 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并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 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意思是说,十月初一早辰,天 上出现了日蚀,不久前曾经出现过,这次又来了。日月都不按自己和 轨道运行了,预示着灾难就要降临到老百姓头上了!可见,这种预测 方法在民间也是很流行的。这是古人认识自然、求生存的一种手段, 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明。 《河图》和《洛书》仍然是个谜,笔者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还有待我们去探讨。 六十四卦方圆图探秘 六十四卦方圆图是易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图。陈抟说:“易学,意、 言、象、数四者不可缺一。其理具见于圣人之经,不烦文字解说,止 有一图,谓《先天方圆图》也,以寓阴阳消长之说,与卦之《生变图》, 并非创意所作,孔子《系辞》述之明矣”(《杨升庵全集?希夷易图》)。 此语是说,易学只有这一方圆图就可以了,它包括了易学的意、言、 象、数和阴阳消长之说,其理合于孔子的《系辞》所述。 方圆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力,它的秘密在哪里呢? 认识六十四卦方圆图 此图又称《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始见于朱熹《周易本义》。朱 熹说:“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 之穆修伯长,伯长得之华山西夷先生陈抟图南者,所谓先天之学也。” 这说明,此图与《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 次序》一样,都是出自于陈抟之手。请见右图: 这实际就是我们在上面介绍的《先天六十四卦次序》。朱熹说: “此圆图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 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 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在东南,其阳在北,其 阴在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 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 们再一一介绍。 (一)“圆者动而为天” 将外面的圆图单列出来,如左图所示。 其方位与先天八卦相同,重卦与三划卦相同,《乾》《坤》分居上 下,《离》《坎》各列左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逆数,巽五坎六艮七坤 八顺行,自然地将六十四卦分成了八宫。左半圈从《复》到《乾》, 共三十二卦,一百十二个阳爻,八十个阴爻,阳由少渐多,为“阳升 阴消”过程。右半圈从《姤》到《坤》,共三十二卦,一百十二个阴 爻,八十个阳爻,阴由少渐多,是“阴升阳消”过程。其它卦皆生于 《复》、《姤》两卦,“刚交柔而为《复》,柔交刚而为《姤》”,所 以此图又称“复姤小父母”。《观物外篇》说:“无极之前,阴含阳 也。有象之后,阳含阴也,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长男而 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是以阳起于《复》,而阴起于《姤》 也。” (二)“方者静而为地” 我们再看一看方图。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方图是先天六十四卦 次序的倒图。先让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的结构。 易界普遍认为,此图是对《说卦传》“天地定位”一节的解释。 由四个层次组成,中间巽、震、恒、益为第一个层次。其外十二卦以 坎、离、未济、既济为四隅是第二层。再外二十卦以艮、兑、咸、损 为四隅是第三层。最外二十八卦以乾、坤、泰、否为四隅为第四层。 从大方图来看,从西北角至东南角是条斜线,以先天八卦的次序排列 着八纯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将六十四卦分成了 两半。这样,四层对角卦象相反,第一层震、巽相对,表示“雷风相 薄”;第二层离、坎相对,表示“水火相射”;第三层兑、艮相对, 表示“山泽通气”;最外一层乾坤相对,表示“天地定位”。这是一 个古代大地的方位图。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动地静”,所以一个是圆图,一个 是方图。朱熹说,圆图“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图“其阳在北, 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即天与地、阴与阳在图中相交。 这里有一个问题:天的方位与地的方位是否是一致的? 《系辞》开篇就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如《伏羲八卦方位》 所示,《乾》在上为南,《坤》在下为北;然而,方图却是《坤》在上 而《乾》在下,天尊却屈居于下,地卑反高处于上,这是与易理不通 的。《文王八卦方位》是《离》上为南,《坎》下为北,然而内二方图 却是《坎》在上而《离》在下,为什么会倒过来呢?这都是谜。
本文档为【河图洛书探秘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45KB
软件:Word
页数:37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7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