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举报
开通vip

《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 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GE()GRAPHYCHINATHREEG()RGESC()NSTRUCT10N03/2004 ?三峡探奥?之四十一 《山海经》与三峡: 《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刘不朽 春风又绿长江岸.长江今岁逢春,别有一番新景象.不 禁想起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诗中的这条江当然不是长江,更不是长江上游的 川江,峡...

《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 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GE()GRAPHYCHINATHREEG()RGESC()NSTRUCT10N03/2004 ?三峡探奥?之四十一 《山海经》与三峡: 《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 刘不朽 春风又绿长江岸.长江今岁逢春,别有一番新景象.不 禁想起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诗中的这条江当然不是长江,更不是长江上游的 川江,峡江.但是,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当时光流至1200余年 后的今天,江南的春日美景也有幸重现在长江三峡,千里峡江 两岸不仅有红胜火的江花盛开,而且冬去春来竟也喜见三峡 水绿如蓝了,这真可谓是中华民族改造自然征服长江而创造 的奇迹!春江水暖,两岸山花绽放的时节,笔者曾泛舟游览高 峡平湖,放眼水阔江宽,风平浪静,碧波涟涟,远上天际……自 开江劈峡以来,历千年万载,长江三峡终有澄清之日,能不令 人憾慨! 然而,我们这一代从三峡的险滩,恶浪和羊肠,栈道上走 过来的老人,心中装的多是三峡的旧时模样,总也抹不掉昔日 三峡的亲历感受;三峡水势险峻,山路崎岖的情景,仍然长久 长久地留存在历史和人们的记忆里.千百年流传在三峡的那 “青滩,泄滩不算滩,腔舱才是鬼门关”,”白帝城下足风波,五 月瞿塘谁敢过?”的歌谣和诗句,至今听来仍令人心寒胆颤! 长江三峡是天府之国出川的一条重要通道,峡路之难如同蜀 道之难.三峡人出峡进峡时,抬头望见峡江两岸高危狭险的 栈道,总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诗歌《蜀道难》,诗仙李太白 袭用古乐体所写的《蜀道难》,也正是古时三峡自然环境闭塞, 交通艰险的真实写照: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里,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诗人笔走龙蛇,气吞山岳,从蚕丛氏开创蜀国到蜀王派五 丁开山;从神话”六龙回日”到子规夜啼……尤其是”蜀道难难 于上青天”那充满强烈情感的反复咏叹,象激越的主旋律般震 荡着我们的心弦.《蜀道难》的文化内涵深厚,它向人们展示 的不仅是蜀地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与自然可歌可泣的斗争, 更重要的是诗人深情地追忆了蜀民族在蜀先王的领导下,在 这险山恶水之间创造了辉煌的古蜀文明.”蚕丛及鱼凫,开国 何茫然!?,生活在公元8世纪的李白,对古蜀国建国的历史已 感到茫然而难以考证,可见蜀民族文明历史之悠久.据《华阳 国志?蜀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始称 王……次王日柏灌.次王日鱼凫.”这就是所谓的早期”三代 蜀王”.其后继任的蜀王有杜宇(望帝)和鳖灵(开明帝).学 62 者多认为三星堆文化遗址可能便是古蜀国早期的文化遗存. 古蜀文化与三峡地区的巴文化和荆楚文化有着很深远的 渊源关系.三者之间谁是源谁是流虽难以考究,但相互之间 的文化交流,吸收乃至融合,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三代蜀 王”是,代之名,是三个氏族部落的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在三峡地区,我们 可以寻觅到蚕丛,鱼凫以及后继蜀王杜宇族,鳖灵族的踪迹. 《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帝王世纪》亦载:”(黄帝)元妃西陵氏女日嫘祖.”传说嫘祖是 养蚕的始祖,有学者认为”西陵氏”即三峡西陵峡一带人氏,西 陵一带是古代着名”垭丝”的故乡.《史记》还载称:”黄帝采首 山铜,铸鼎于荆山下.”这说明黄帝确实在西陵峡北岸活动过. 史料证实,鱼凫族的一支曾聚居在夔峡一带,现今之奉节即秦 设巴郡之鱼复县(复,凫同音,鱼复可能由鱼凫而来),为春秋 时之鱼国,鱼邑.杜字族以杜鹃鸟(子规鸟)为图腾,峡中秭归 县名的由来,就同这里古时生活的崇拜子规鸟的部族有密切 关系.至于鳖灵更是”荆人”,他是逆三峡而上入蜀的.据《华 阳国志?蜀志》载:”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日?醴?,乐日 „荆?,人尚赤,帝称王.”(有的学者断句为:”乐日《荆人》,尚 赤.”)这说明鳖灵已把荆楚文化和民间习俗引进入蜀地,对蜀 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反映了生物生命力的顽强, 也造就了古代聚居在西南地区各民族勤劳,坚韧,勇敢,剽悍 的素质特征.不仅在蜀道难的蜀地有蚕丛,鱼凫等众多氏族 部落在那里建立国家,创建文明;同样,在峡路难的三峡地区, 也聚居有许多个氏族部落,有的甚至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 20世纪末,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而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大发 掘,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各类文化遗存. 考古学家根据出土的石玉器,陶器,青铜器……等器物特征, 以及墓葬形制,土层年代等诸多综合因素,来推定各类型文化 遗存的族属.古籍中有关三峡地区原始氏族部落活动的文字 记载,具有重要的参考研究价值,有的甚至可以成为确定其族 属的主要依据之一.古代在三峡及周边地区聚居与活动的氏 族部落很多,学者管维良先生指出:”到新石器时代,这一大片 山地氏族林立,部落棋布,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1)并 非夸张形容之词.据《尚书?牧誓》载称:追随周武王伐纣的 有”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8个西南部族,学者考证, 这些部族多数在三峡及其周边地区.濮有”百濮”之称,同三 峡地区的许多部族有着渊源关系.巴族也有多个分支,《华阳 国志?巴志》载:”其属有濮,责,苴,共,奴,猿,夷蛋之蛮.”可 证”氏族林立,部落棋布”之说.本文主要是根据《山海经》中 有关三峡地区氏族部落和方国的记载,探寻其聚居之地与活 动踪迹,并藉此追索古代三峡地区多元原始文化的起源与演 广 三峡地理中国三峡建设03/2004 进历史.考查《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主要有巫人 部族,巴人部族,鱼凫部族.巫载民;称国者有巴国,巫咸国, 氐人国,载民之国等现据经文载述分别予以探讨. “西南有巴国” 关于”巴”,《山海经》中有4种不同的载述,分别见于《海 内南经》和《海内经》.蒙文通先生认为排列在《大荒经》四篇 后面的《海内经》”应当是《大荒经》的一部分.”并指出:”《大荒 经》五篇,曾四次提到?巫山?,这也是《山海经》其余两部分所 不见的;同时,《山海经》中有关?巴国?,?巴人?的记载,也仅见 于这部分(《大荒海内经》).因此,我认为《大荒经》部分可能 就是巴国的作品.”(2)研究《山海经》的着名学者袁珂先生,认 为《大荒经》”保存的神话资料最多,也最原始朴野,是研究古 代神话的瑰宝——它的写作时间,可能比《山海经》其他各部 分都要早,推测起来,当是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的作品.”(3) 了解《大荒海内经》产生的年代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对巴 部族和巴国悠久历史文化和特征的探讨与研究.下面,我们 首先来解读《海内经》中这则珍贵记载—— “西南有巴国.(郭璞注:”今三巴是.”) 太嗥生成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 人.”(郭璞注:”为之始祖.”) 这则记载向我们透露了两条重要的信息:古代在西南地 区存在着一个”巴国”;”巴人”属太嗥氏世系,太嗥的后人”后 照”便是巴人的始祖.如果《山海经?海内经》确如蒙文通先 生所说是出自巴国的作品,那么这则载述可理解为巴人自叙 的族谱,应该是可信的.这对于我们研究巴民族的起源和巴 国建国的历史,无疑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先来解读”巴国”.《说文解字》释日:”国,邦也.从口从 或.”《周礼》注日:”大日邦,小日国”,”邦之所居亦日国.”国之 名始见于夏代,史载夏禹时代即有”万国”之多.《海内经》共 记载了16个国家,其中有1O个国家在西南地区.当然,这时 的国家可能是以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出现的一个民族统治集 团,并不具备完整的国家机器据史料记载,巴国具有十分悠 久的历史,从夏代起便是一个屹立于西南方的古国.在夏,商, 周三代,便可见巴国频频出现在华夏的政治舞台之上.晋?常 琚撰《华阳国志?巴志》对巴国早期历史有概括性的记叙: “《洛书》日: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 为九囿……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 蜀矣.” “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 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着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 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武王既 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 子,故吴,楚及巴皆日子.” 这说明远在天下分理九州之时,巴国已出现在华山之南 的地域.夏禹在会稽大会诸侯,巴国作为诸侯国曾前往参加. 公元前l1世纪,巴国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并因有战功 “以其宗姬封于巴”,成为巴子国.《左传?昭公九年》载称: “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周成王之世,大会 诸侯于东都洛邑,四方贡献方物,《逸周书?王会》载”巴人以 比翼鸟”作为贡品.这些都可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西南方的巴国已属于西周 的诸侯国之一.古籍中未见有殷商时代巴国活动的记载,但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弥补了这一空白.”巴方”和”虎方”(巴人 崇虎,故又以虎代巴)曾多次出现在甲骨文上,殷王武丁和皇 后妇好数次率兵征伐巴方见之于卜辞. 《殷契粹编》1230: “壬申卜,争,贞令妇好从{止盾戈伐巴方,受有又.”(辞意 为:壬申卜,争问,命令妇好统率址戤伐巴方)受到保护吗?) 《殷墟文字丙编》313: “贞王勿佳妇好从{止截伐巴方,弗其受有又.”(辞意为: 王不命令妇好统率址成伐巴方,不受到保护吗?”) 《殷墟文字乙编))2948+2950;辛未卜,争,贞妇好其从址 成伐巴方,王自东……陷于妇好立.”(这次是武丁与妇好一 同出征,武丁率兵击败巴军,并把巴军引人妇好布下的埋伏之 处.)(4) 从上述古籍和甲骨文的这些记载来考证,殷周王春秋之 世,巴国活动的中心地区在江汉之间的汉水流域,与楚国是近 邻正因为巴楚两国接壤,故相互争夺十分激烈,《华阳国志 ? 巴志》载:”巴,楚数相攻伐”.便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巴国 开始的力量还可与楚抗衡,公元之前789年巴人攻伐楚之那 处(在今荆门那口);翌年败楚师于津(在今江陵县境);公元前 377年,蜀,巴伐楚取兹方(今松滋县),这说明巴的势力范围 曾经达到江汉平原一带.但是,随着楚国的日益强大,巴已沦 为楚之附庸.公元前6l1年,巴人从楚师灭庸国并分得庸国 之鱼邑(今奉节)后,便被楚国逼人三峡,川东地区.史籍中自 此少有巴的记载.《左传?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孔颖达 疏云:”文十六年(即公元前6l1年)以后,巴遂不见,盖楚灭 之.”当然,此时巴国并未被楚所灭.董其祥先生指出:”古人 称迁徙国都就是灭亡的意思.实则巴人离开江汉流域,向西 南迁徙,经清江流域,到达四JII盆地东部,重新建立了巴国.” “巴子人川,建都江州(今重庆市),当在春秋末年,即公元前五 世纪左右.”(5)这一推断符合历史的真实,是可信的.此时的 巴国,按照《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其所辖地域仍然十分广 大:”其地东至鱼复,西至焚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这说明 战国时期巴国的中心在三峡地区,其四境东抵峡东的奉节,巴 东,巫山以及南岸清江流域恩施一带(《十道志》:”施州清江 郡,春秋巴国.”)西达嘉陵江,涪江之间至泸州一带,北至汉 中,大巴山之南一带,南抵贵州,湖南交界的楚属黔中郡一带. 当然,这是巴国最强盛时期的疆域,后来随着战争形势的变 化,其领地不断缩小,其活动中心也不断转移.故《华阳国志 ?巴志》载称:”巴子时虽都江州,或治垫江,或治平都,后治阆 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枳即今之涪陵)这段文字记载勾画 出巴国晚期所走过的坎坷足迹由于被东邻强楚的不断攻 伐,已如强弓之末的巴国无力与之抗衡,只得节节后退出三峡 地区,其活动中心先后迁移至丰都,垫江,涪陵以至远上川I北 之阆中.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骄将兵 循江北上,略巴,蜀,黔中以西.”(按《楚国编年资料》(6)此事发 生在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军对巴国发动了大规模 的进攻,不仅夺取了江州以东的巫郡,而且攻占了巴先王陵墓 的所在地枳.史籍中多处载有”楚子灭巴”之说,《十道志》载: “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人黔中.”《舆地纪胜》引《益部耆 旧传》日:”昔楚襄王(学者多以为是楚威王之误)灭巴子,封废 子于濮江之南,号铜梁侯.”楚子所灭之巴在何处?董其祥先生 63 r.r GE0GRAPHYCHINATHREEG0RGESC0NSTRUCT10N03/2004 说:”楚子灭巴,应是清江的巴国.”(7)而蒙文通先生却认为: “秦灭的巴在阆中,楚灭的巴在枳.”“秦先已灭巴,楚襄王又灭 一 巴,这就是《秦策》苏代说的?楚得枳而国亡?.”(8)这说明巴 国曾先后两次被秦,楚灭亡.史学家多以秦灭巴为巴国最后灭 亡的标志.巴国为秦所灭可谓引狼入室,其事发生在公元前 316年.《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了其起因与过程. “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日葭萌焉.苴 侯与巴王为好,巴与蜀仇,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 于秦……周慎王五年秋(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 秦大夫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从石牛道伐蜀.蜀王于葭萌拒 之,败踱.王遁走,至武阳,为秦军所害.其相,傅及太子退至 逢乡,死于白鹿山,开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冬十月,蜀 平,司马错等因取苴与巴.” 这说明巴国系求秦兵伐蜀而导致自己的灭亡.《巴志》对 秦灭巴之事却只有很简略的载述:”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 执王以归.”综上所述,巴国是一个历史上十分悠久的西南古 国.其建国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是夏禹 大会诸侯时”执玉帛者万国”之一;夏后启的臣子孟涂便是来 自巴地的大巫师;至公元前13世纪的殷武丁王朝时期,巴国 曾与殷王朝在军事上进行过激烈的抗衡;西周至春秋末,巴国 的活动中心在鄂,陕交界的汉水流域;战国时期为强楚所逼进 入三峡和川东地区,并建都在江州,此时为巴国的强盛时期, 并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战国末期,巴国屡遭楚 国的征伐而退出三峡,活动中心转移至涪陵一带,并建都于垫 江,国力已日渐衰弱,最后于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巴国之 衰亡虽早于楚国近百年,但它存在的历史远远长于楚国,楚国 只不过800多年历史,而巴国的历史按甲骨文记载已在1000 年以上,若按夏禹,夏后启时代计算,巴国当有1700多年的辉 煌历史!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事实,更是一个可以载人 中国史册的赫赫巴王国! 列宁说:”国家是阶级统治机关.”巴王国的灭亡,不仅意 味着巴民族的统治者由本族的巴王易为异族的秦王,更意味 着巴人氏族集团的解体和他们社会政治地位的下降,对巴民 族和巴文化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当然,巴国的消亡并不等 于巴民族的消亡.巴人是一个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民族,这与 巴人的起源源远流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太嗥生成鸟……后照是始为巴人” 关于巴人的起源问题,学术界见解不一,至今未有定论.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巴人系黄帝的后代;二是 认为巴人的始祖是太嗥伏羲氏;三是认为巴人乃廪君之后裔, 而廪君种又出自巫诞.这三种巴人起源说,源于古籍中有关巴 人的三则记载.其一源出晋?常琚的《华阳国志?巴志》: “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武王既克殷, 以其宗姬封于巴……” 其意是说巴蜀系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代为黄帝之侯伯. 至周武王时又”以其宗姬封于巴”,把巴人的祖先与华夏族的 三皇五帝联系在一起,有学者据此认为巴人是华族的一支. 童恩正先生指出:”《华阳国志》这种观点,出现于晋代,明显地 是在封建的唯心主义历史观支配下的产物,其目的在于将各 种少数民族的传统,全部纳入中原文化的体系之中.因此我 们认为这也是不可靠的.”(9)其二是《山海经?海内经》中关 64 于巴族世系的原始记载: “太嗥(吴)生成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昭),后照是 始为巴人.” 对于《山海经》这段经文,董其祥先生在《巴史新考》中作 过一番解读:”《山海经》所说的?某某生某某?者,依照郭璞的 解释?诸言生者,多谓其苗裔,未必是亲所产?.就是说?某某 生某某?的意思,就是某某是某某的苗裔,也就是指古代部族 发展的时代先后顺序而已.”宋?罗《路史?后记》中也有 巴人世系的记载,但与《山海经》有少许不同: “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厘,是司水土,生后熠,后熠生顾 相,(降)处于巴.” 太嗥氏属东夷集团,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部族,据《左传 ? 昭公十七年》记载:”太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巴人 属苗蛮集团,他们的祖先为何又属东夷集团?这与古代人类 起源的神话传说有关,在春秋末期,太嗥与伏羲的传说就合而 为一人,成为传说中人类的始祖.《吕氏春秋?孟春纪》云: “其帝太嗥.”高诱注:”太嗥,伏羲氏.”有学者指出:”大约在西 汉时期,太嗥氏的传说传到西南地区,与巴人传说的祖先伏羲 结合起来,称为?太嗥伏羲氏?,成了巴人最早的祖先……原 来,?伏羲?本是巴人的祖先.”(10)伏羲与女娲为南方民族神 话传说中的始祖,现代考古发现的汉代巴蜀石像中多有他们 的造像,这证明伏羲氏为巴人祖先的传说,在巴蜀地区流传广 泛而悠久.经文中的”成鸟”的解读,对我们了解巴人的起源 与世系至关重要.董其祥先生认为”咸鸟应当就是凤鸟,也叫 „玄鸟?……?玄鸟氏?咸鸟fc.传说继太嗥王天下的一个东方 部族?少嗥氏?……是以风为图腾.”(11)《诗辞?商颂》有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屈原的《天问》亦有”玄鸟致遗女何 嘉?”之问,且楚民族也是以凤鸟为图腾的,若按此说,则巴族 先祖与殷商,楚民族可能有些历史渊源关系.任乃强先生对 此有新解,他说:”看来?太嗥生成鸟?一句,是表达巴人族源的 省文.从?咸鸟?起,才是巴族祖先可知者的开始.”“咸鸟的咸 字,就是古代咸味的本字,应与盐有密切联系.也就是说与巴 东盐泉有关系.”(12)笔者认为任乃强先生此说可谓真知灼 见,对我们研究巴民族的起源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事 实确实如此,巴族的起源与兴起,无不与三峡地区的丰富盐矿 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巴人起源于三峡巫巴一带的 “巫蛋”,”巫载”,还是三峡南岸清江流域的”廪君种”,两地都 是盐泉产地.所以研究巴史的学者得出”巴得盐而兴,失盐而 衰亡”的结论.管维良先生在《巫山盐泉与巴族兴衰》一文中, 对任乃强先生的见解作了进一步阐述和发挥,兹录如下: “咸即盐,咸鸟即盐鸟,巴人驾着装载巫盐的舟船,驾轻就 熟地在江河之上象鸟一样快捷如飞的行进,故被称为?咸鸟?; 乘厘,乘是乘载的乘,厘为治理之意,即治理乘载之事,可解释 为管理运盐之人;后照,后即首领,后来引申为国王,如夏后 启,后羿等,照或许就是灶的讹写,表明这时巴人不仅运盐,也 聚众设灶煮盐,以取得丰厚的收益;后灶,即管理盐灶的头领. 从上述三位巴人首领的名称,明确地告诉我们,巴族的起源与 初兴的盐直接关联着的”(13) 这也许是人们见到的对《山海经》所载巴人世系的最具体 的诠释,尽管其中不乏想象和推理,但思路是对的.盐,有可 能是破译巴人起源之谜的一把钥匙.由于《山海经》的记载十 分简炼,而巴民族又起源于上古之世,距离现代十分遥远,要 三峡地理中国三峡建设03/2004 破译这段文字,唯有从文字本身提供的信息去思考.董其祥 先生的研究正是从此人手的.他指出:”„乘筵?应当就是?廪 君,,传为巴族的始祖.?乘筵?两字联读合音就是?廪?,?君? 为部族酋长之号.?廪?有仓廪之意,表示农产品有了剩余,需 要加以储存,故有廪君之号……?雄?是雄牛……?乘荤?就是 驾牛和服牛的意思,同样说明廪君时代,巴人的农业生产已经 相当发达.”“„后照?也应当是巴先君之号,后为帝后之后.”他 认为照可作昭,与楚之贵族屈,景,昭三姓有历史渊源关系. (14)董其祥先生的见解也很值得重视,不失为《山海经》巴人 世系的另一种解读. 其三为起源于清江流域廪君种,即巴人是廪君的后裔. 此说主要依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之记载: “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晖氏,相氏,郑氏.皆 出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 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 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 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 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神女,谓廪君日:?此地 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辙来取宿,旦即 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 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 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 《后汉书》的记载实际上取材于《世本?姓氏篇》.神话学 家袁珂先生的《古神话选释》中关于廪君的神话传说,就直接 选自《世本》,与《后汉书》所载稍有不同现将不同之处抄录如 下,以供参照研究: “巴氏,巴子国,子孙以国为氏.” “廪君之先,故出巫诞”(后接”巴郡南郡蛮”) “(上接?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不知所向,七日七夜. 使人操青缕以遣盐神,日:?缨即相宜,云与女俱生,宜将去.? 盐神受而缨之.廪君即立阳石上,应青缨而射之,中盐神.盐 神死,天乃大开.” 被《后汉书》省略的这三段文字很重要,它透露出三个方 面的信息:一,巴国子孙以国为姓氏,否定了源于”姬周”之说; 二,廪君之先,故出巫诞,这说明廪君的祖先出自巫诞族;三, 廪君与盐水女神在争夺盐泉的斗争中,是用计谋将盐神射杀 的.据文献学家考证,《世本》乃是”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 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之书,”亦为司马迁所采用(《史记》)”, “在古史上是颇有地位的.”(15)其成书年代最少早于《史记》. 唐?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说:”秦,汉之际,有好事者,录 自古帝王,公侯,卿大夫之世,终乎秦末,号日《世本》十五篇.” (16)惜此书早在宋代已经失传,宋?乐史在撰写《太平寰宇 记》采录《世本》这段记载时就发出了”廪君种不知何代?”的感 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也采录了廪君的神话传 说,面对这个上古神话他也感到十分茫然,只得写下”事既鸿 古,难以明证”八个字.巴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在先秦时代就 广泛流传,郭沫若先生说:”传说里的氏族部落,一般都是从神 话中申引出来的,事实上氏族和部落比关于他们来源的神话 要古老得多.”(17)巴民族起源历史之久远可以想见. 有学者认为《山海经》关于巴人世系的记载”似也出于《世 本》”,因《世本》失传而无法验证.但笔者倒是觉得《山海经》和 《世本》的记载侧重点虽然不同.一个讲述巴族起源简史,一个 追忆廪君种崛赴盐水(夷水)”君乎夷城”的传说,但这两处记载 却具有内在联系和诸多共同点:首先,巴国的地点和巴人活动 的区域在祖国的西南部.”西南有巴国”和”巴郡南郡蛮”在地 望上是相吻合的,清江流域也正处在西南,为古代巴郡南郡所 属之地;其次,伏羲氏和”故出巫诞”的廪君都属于夷蛮集团的 少数民族;再次,”咸鸟”和”盐神”所处皆”鱼盐所出”之地,这表 明巴人的起源同三峡地区的盐泉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 或许,这两处记载都取材自巴地上古时代同一个神话传说,只 不过取舍不同而已.从巴氏族的神话传说出现如此之早来判 断,巴人的起源有可能早于中原的华夏族.袁珂先生在编选古 神话时,将廪君排列在盘古,女娲,伏羲之后炎帝,黄帝之前,也 可能有这方面的考虑.他认为:”伏羲,女娲传说都是人首蛇 身,他们原是以蛇为图腾的原始民族所奉祀的始祖神.廪君姓 巴氏,又居于以蛇为图腾的伏羲后裔所建立国家的西南的巴国 之地;故说廪君是伏羲的后裔是不会错的.”(18) 从”巴”,”巴蛇”测定巴地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古代巴民族聚居和活动的区域.实 际上这个问题前文已经涉及了,但还是有必要根据经文的记 载作出具体的测定.古籍中的”巴”字,是一个笼统而又复杂 的概念,它具有多元的内涵.正如段渝先生所说:”巴这个名 称包有地,人,族,国,文化等多层次的复杂内涵,是一个复合 性概念.”(19)《山海经》中的巴,除不具巴文化的概念外,其它 四种皆涵盖其中.巴字在《山海经》中先后出现五次,其内涵 既有巴人,巴族,巴国,巴地,也还有巴地出产之物.文字记载 虽然简短,但还是为我们点明了古代巴人生息繁衍的地域. “西南有巴国.”这句话明确地将巴国的所在地和巴人活 动的中心地区定在华夏的西南地区.郭璞注日:”今三巴是.” 《华阳国志?巴志》载:”建安六年……(刘)璋乃改永宁为巴 郡,以固陵为巴东,徙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永宁在四 川巴县至忠县一带,固陵在今云阳,奉节等地,巴西郡在阆中 地区.郭璞所说的”三巴”实际上是巴国后期活动的地区,所 以并不准确.”西南”的概念应结合《世本》”巴郡南郡”来理 解.秦汉之南郡,”辖境东到武昌,黄岗,西到四川巫山,北到 襄阳安陆,南到恩施等地.”(《辞源》南郡词条)这与巫人春秋 时期活动在江汉地区的事实才吻合.南郡所辖地区大部分也 可纳入”西南”范畴. “夏后启之臣日盂涂,是司神于巴……居山上,在丹山西, 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此处之?巴?,当作巴地解.郭璞 注:”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即盂涂所居也.”这说明在 夏后启时代(公元前21世纪).巴人的活动中心在峡东巫郡, 带.《山海经》载: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在犀牛西.” “旄马其状如马,四节有毛.在巴蛇西,高山南.” 前文中之”巴蛇”作动物解,即巴地能吞食象的大蛇.后 文中的”巴蛇”作巴地解,即巴地之西,《山海经》中有关巴蛇的 记载,也为我们提供了巴人活动地域的重要信息.我们先来 研究作为动物的巴蛇.宋?陆佃《埤雅》释巴蛇日:”巴者,食 象之蛇,其字象蜿蜒之形.其长干寻,青黄赤黑.”郭璞《山海 经图赞》诗:”象实巨兽,有蛇吞之.越出其骨,三年为期.厥 大何如,屈生是疑.”(屈原《天问》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之 疑问)所谓巴蛇,实际上就是蟒蛇.我国蟒蛇科动物主要分布 65 rr ABSTRACTCH1NATHREEG()RGESC()NSTRUCTION03/2004 在南亚热带地区.属东洋型.秦岭,大巴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属 动物地理学上划分的东洋界.考古发现表明,在大溪文化时 期,长江三峡及其周边地区气候温润,森林茂密.适宜蟒蛇科 动物的生存环境.考查古籍中所载之巴蛇出产地主要有两 处:一在古云梦泽洞庭湖一带.《淮南子?本经训》载:”尧之 时……封,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断修蛇于洞庭.” 修蛇即长蛇,亦即巴蛇.六朝宋?庾仲雍《江记》云:”羿屠巴 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日巴陵.”古巴陵在今湖南岳阳.这说 明上古时期巴人活动的地域已南达洞庭湖一带.《战国策? 魏策》载称:”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巴人 当是苗裔.巴蛇的另一产地在大巴山.大巴山古时亦称蛇 山,巴岭山,《山海经?中次九经》载:”高梁之山……又东四百 里日蛇山.”这座山因有巴人在这一带聚居而又盛产巴蛇而得 名.据《水经注》和《蜀中名胜记》记载,大巴山山北有”神蛇 戍”,山南有”巴蛇洞”,皆古时出产巴蛇之遗迹.出产巴蛇和 流传巴蛇传说之地.也正是古代巴人生息繁衍和曾经生活过 的地区. 现代研究巴史的学者,有人根据巴人活动的地区与图腾 信仰不同.将巴民族分成若干个分支(部落).如汉水流域和云 梦泽的龙蛇巴,清江流域的白虎巴,峡江一带的鱼鳖巴等.巴 国自见诸文字记载以来.曾经历过许多次迁徙.其活动中心也 不断转移.巴民族这个庞大的氏族集团因分解而分布在多个 地区也是正常的.但总的活动范围当如《华阳国志?巴志》所 载.除古文献记载外.现代考古发现也为古代巴人活动的地 域提供了可信的验证.自2O世纪5O年代以来,尤其是2O世 纪末因配合三峡工程兴建而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大发掘.在三 峡地区发掘出了一大批石器时代和先秦时代的文化遗址,墓 葬(包括悬棺).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器物.对研 究巴人的起源与活动区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在三峡库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计有8O多处. 仅西陵峡一带便形成了具有文化传承关系的发展系列:城背 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其年代距今 7000—4000年左右.这批文化遗存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与 巴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或者说内涵有巴文化因素.有 学者将其”初步定为早期巴文化”,邓少琴先生通过对巫山大 溪文化遗址出土石器的分析研究,认定其为”新石器时代巴人 之所遗也.”(20) (二)三峡库区内夏商周三代的巴文化遗存分布广泛,文 化内涵丰富.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有西陵峡的中堡岛,三斗坪, 白庙……巫山的大昌坝,双堰塘,云阳的李家坝,忠县的管井 沟,涪陵的小田溪,陈家坝子等.据《发现与淹没?三峡文物 备忘录》称:其发现有”1O0多处古代巴的遗址和墓地,包括夏 商周时期巴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和战国晚期至秦代 前后的巴王墓地,是解开古代巴人历史之谜的主要地段.” (21)不久前去世的着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对三峡地区的 巴文化遗存和巴人活动区域的相互关系,作出了精辟而具体 的分析,他指出;”在三峡地区,巴人最初大约是在西陵峡地区 最先发达起来,后来因受楚人之迫,逐渐向巫峡及其以西地段 转移.现在.在三峡库区已找到了百余处三代时期的巴人遗址 和墓地.其中巫山县双堰塘,云阳县李家坝和忠县曾井沟一带 的遗址群,规模巨大,内涵丰富,是当时巴人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大约在战国末至秦代,巴人首领的墓地已西移至涪陵市 66 的小田溪.”(22)这些考古发现正好印证了《巴志》的记载. (三)在川东,陕南,鄂西,湘西等地零星出土了不少具有 巴人特征的青铜制兵器,乐器以及印章等巴文物.也印证了巴 人不同时期活动的地区与迁徙的路线.虎是巴人的图腾.也 是巴族族徽.在巴人的青铜兵器,礼乐器中最显着的纹饰就是 虎的图案,如巴式柳叶剑,虎纹铜戈,铜钺,虎纽锌于,铜钲, 巴式编钟等.研究巴史的学者有据其出现之地而追踪古代巴 人的足迹:”古代饽于记载其出土地点,多属湘,鄂,巴蜀地区 …… 于此可窥古代巴人的活动范围兼及四川东面之鄂西,湘 西.”(23)1960年在荆门东桥大坝地区发掘的一座竖穴土坑 墓中.出土了一支柳叶形巴式剑和铜戚,戚的两面铸有共同的 图案.中有一人首鳞身的人像,还有四字铭文,有学者释为”大 越兴兵”.这既证实了巴人有文身的习俗.也印证了史籍中巴 人叛楚而”伐那处”之记载(“那处”即今荆门附近之那口).在 宜昌市前坪M23墓出土的一戟刺上有”枳”字.此”枳”当是 《巴志》载”其先王陵墓多在枳”的枳,即今之涪陵.兴建葛洲 坝工程时,在M4墓出土了一枚铜印,上刻有”蹲偻”二字, “蹲”即巴子五姓中的”睥”姓.可证廪君之传说出自鄂西清江 流域.为配合清江隔河岩工程而发掘的清江香炉石遗址中, 出土了两枚罕见的陶印章.将我国印章的起源时间上溯到 3000多年前.以致在2003年秋在四川举行的”三星堆与长江 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中国大陆上最早使用 印章的民族是巴族”的推断. 此外.在考古发掘中还发现了一大批铸刻在青铜器上的 象形文字(学者们称之为”巴蜀符号”),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上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仅西陵峡柳林溪遗址(距今6至7 千年)陶器上确认的刻画符号便有232个之多.这对于现代 人来说无疑是”无字天书”.对这些神秘符号的破译,当能解读 巴人千古历史之谜. 注释: (1)管维良《巴族史》天地出版社1996年版 (2)(8)蒙文通《古巴蜀史论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3)袁珂《山海经全译?前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4)(5)(7)(10)(11)(14)所引甲骨文及译文均采自董其祥《巴 史新考》重庆出版社1983年 (6)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楚国编年资料》(内部 版)(9)童恩正《古代的巴蜀》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12)任乃强《四川上古史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管维良《巫山盐泉与巴族兴衰》(内部论文) (15)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华书局2002年新版 (16)刘知几《史通》岳麓书社1993年版 (17)郭沫若《中国史稿》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18)袁珂《古神话选释?廪君》之解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19)段渝《巴蜀古代文明研究……》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20)(23)邓少琴《巴蜀史迹探索》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1)《中国文物报/)2000年8月30日 (22)俞伟超《长江三峡出土文物精粹?序》中国三峡出版社1998年 本文参考着作 1,郭璞注《山海经》;2,袁珂注《山海经全译》;3,刘琳注《华阳 国5-》;4,董其祥注《巴史新考》.口(编辑:张立先) 收稿日期:2004—04,27 作者简介:刘不朽,宜昌市文联.
本文档为【《山海经》与三峡:《山海经》所载之古三峡氏族部落和方国探踪(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22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1-12
浏览量: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