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终doc93

【精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终doc93

举报
开通vip

【精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终doc93【精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终doc93 UICS UICS P 备案号:××××,201× S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335,201× 替代SL335,2006 L L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 Regulation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 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l—...

【精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终doc93
【精品】水土保持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终doc93 UICS UICS P 备案号:××××,201× S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335,201× 替代SL335,2006 L L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 Regulation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 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l—2002)~对《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进行了修订~将标准名称改为《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共15章37节153条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基本资料~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总体布局~预防规划~治理规划~监测规划~综合监管规划~实施进度及近期重点项目安排~投资匡,估,算~实施效果分析~实施保障措施等。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增加了对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内容的技术要求与深度相关规定~以适应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 2.修订第一章总则中的标准适用范围、一般要求等部分规定, 3.根据修改后规范内容调整了第二章术语, 4.第三章规划概要改为基本规定, 5.第四章基本情况改为基本资料, 6.增加第五章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规定, 7.原第五章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改为第六章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 8.原第六章水土保持分区及总体布局改为第七章总体布局, 9.原第七章的综合防治规划分解为第八章预防规划、第九章治理规划、第十一章综合监管规划, 10.取消原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 2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 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黄河流域上中游管理局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鲁胜力 王治国 闫俊平 姚孝友 朱党生 黎家作 王 莹 裴新富 张小林 付贵增 杨德生 陈浩生 韩凤翔 纪 强 乔殿新 张玉华 张春平 凌 峰 冯明汉 杨亚娟 张 超 范建友 朱 文 回莉君 孟繁斌 张立强 范建荣 陈文贵 王正杲 沈 波 刘 卫 尤代强 张海涛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3 目 录 前言 ............................................................................................................................................................. 2 目 录 ........................................................................................................................................................... 4 1 总则 ......................................................................................................................................................... 6 2 术语 ......................................................................................................................................................... 8 3 基本规定 ................................................................................................................................................. 9 3.1 一般规定 ..................................................................................................................................... 9 3.2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 ................................................................................................................... 10 3.3 水土保持专项规划 ................................................................................................................... 10 4 基本资料 ............................................................................................................................................... 12 4.1 一般规定 ................................................................................................................................... 12 4.2 自然条件 ................................................................................................................................... 12 4.3 社会经济条件 ........................................................................................................................... 13 4.4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 13 4.5 其他 ........................................................................................................................................... 13 5 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 15 5.1 一般规定 ................................................................................................................................... 15 5.2 现状评价 ................................................................................................................................... 15 5.3 需求分析 ................................................................................................................................... 17 6 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 ....................................................................................................................... 19 6.1 一般规定 ................................................................................................................................... 19 6.2 规划目标和任务 ....................................................................................................................... 19 6.3 规划规模 ................................................................................................................................... 20 7 总体布局 ............................................................................................................................................... 21 ................................................................................................................................... 21 7.1 一般规定 7.2 区域布局 ................................................................................................................................... 21 7.3 重点布局 ................................................................................................................................... 21 8 预防规划 ............................................................................................................................................... 23 8.1 一般规定 ................................................................................................................................... 23 8.2 项目布局 ................................................................................................................................... 23 8.3措施体系及配置 ........................................................................................................................ 24 9 治理规划 ............................................................................................................................................... 26 9.1 一般规定 ................................................................................................................................... 26 9.2 项目布局 ................................................................................................................................... 26 9.3 措施体系及配置 ....................................................................................................................... 27 10 监测规划 ............................................................................................................................................. 30 10.1 一般规定 ................................................................................................................................. 30 10.2 监测站网 ................................................................................................................................. 30 10.3 监测项目 ................................................................................................................................. 31 11 综合监管规划 ..................................................................................................................................... 32 11.1 一般规定 ................................................................................................................................. 32 4 11.2 管理体制与机制 ..................................................................................................................... 32 11.3 规划管理 ................................................................................................................................. 33 11.4 监督管理 ................................................................................................................................. 33 11.5 法律法规与政策建议 ............................................................................................................. 34 11.6 科技支撑 ................................................................................................................................. 34 11.7 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 ..................................................................................................... 35 12 实施进度及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 36 12.1 实施进度 ................................................................................................................................. 36 12.2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 36 13 投资匡(估)算 ................................................................................................................................. 38 13.1 一般规定 ................................................................................................................................. 38 13.2 投资估算的编制 ..................................................................................................................... 38 14 实施效果分析 ..................................................................................................................................... 39 15 实施保障措施 ..................................................................................................................................... 40 附录A:水土保持规划编写提纲 ........................................................................................................... 41 A.1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编写提纲 ................................................................................................... 41 A.2 水土保持专项工程规划编写提纲及要求 ............................................................................... 46 标准用词说明 ........................................................................................................................................... 52 条 文 说 明 ..................................................................................................................................... 53 5 1 总则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的要求~明确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国家、省、市、县级及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特定区域的水土保持专项工程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其他相关规划的水土保持规划章节的内容可参照执行。水土保持专项工作规划可参照本规范相应章节编写。 1.0.3 水土保持规划应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1.0.4 水土保持规划应以相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并与流域、区域相关规划相协调。 1.0.5 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应注重调查研究~充分收集、整理、分析规划区域基本资料~吸纳利用相关规划和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1.0.6 修订水土保持规划应在对原规划进行回顾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按新规定进行编制。 1.0.7 编制和修订水土保持规划~应反映新的规划理念~重视技术创 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1.0.8 本规范主要引用以下标准: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 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 16453),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072,, 《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 1.0.9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需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 2 术语 2.0.1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是指以县级以上行政区或流域为单位~根据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需求~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而作出的总体部署~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预防、治理、监测、监督、管理等。 2.0.2 水土保持专项规划 special planning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根据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对水土保持专项工作或特定区域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而作出的规划~可分为专项工作规划和专项工程规划。专项工作规划如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科技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专项工程规划又可分为专项综合防治规划和单项工程规划~如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规划、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坡耕地综合治理规划、淤地坝规划等。 2.0.3 水土保持分区 division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n special area 在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技术体系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对特定区域进行的分区~目的是因地制宜~分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8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适度前瞻原则, ——统筹协调原则, ——分类指导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 ——广泛参与原则, 3.1.2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的基本资料应来源可靠~数据准确~并具有代表性。 3.1.3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应以水土保持区划或分区为基础拟定规划总体部署或布局。 3.1.4 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综合规划的原则。 3.1.5 水土保持规划的规划水平年宜与相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可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水平~并以近期为重点。 3.1.6 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在规划中应简要说明规划区水土流失现状~初步分析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总体要求和对策措施。 3.1.7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报告提纲可参考附录A.1执行~水土保持专项工程规划可按附录A.2执行~专项工作规划和其他规划可根据附录A.2~结合规划区域实际情况和规划任务要求适当取舍或调整。 9 3.2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 3.2.1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应体现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突出其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约束性和控制性。 3.2.2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开展相应深度的现状调查及必要的专题研究, 1 2 分析评价水土流失的强度、类型、分布、原因、危害及发展趋势。根据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进行水土保持需求分析~确定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和目标, 3 开展水土保持区划~根据区划提出规划区域布局,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布局, 4 提出预防、治理、监测、监督、综合管理等规划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6051445758_0。 5 提出实施进度及重点项目安排~匡算工程投资~进行实施效果分析~拟定实施保障措施。 3.2.3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的规划期宜为10a,20a~最长不超过30a,县级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不宜超过20a。 3.3 水土保持专项规划 3.3.1 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应以水土保持综合规划为依据~确定规划任务和目标~提出规划方案和实施建议。 3.3.2 规划范围应根据编制的任务、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工作基础、工程建设条件等方面分析确定。 3.3.3 水土保持专项规划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开展相应深度的现状调查~并进行必要的勘察。 10 2 分析并阐明开展专项规划的必要性,在现状评价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规划任务、目标和规模。 3 开展必要的水土保持分区~并提出措施总体布局及规划方案。 4 提出规划实施意见和进度安排~估算工程投资~进行效益分析或经济评价~拟定实施保障措施。 3.3.4 水土保持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宜为5a,10a~最长不宜超过20a。 11 4 基本资料 4.1 一般规定 4.1.1 基本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以及相关规划、区划成果等。 4.1.2 基本资料主要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遥感调查、研究成果分析等方法获取。典型小流域或片区调查可参照《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规范》执行。 4.1.3 基本资料的时效应符合规划基准年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应采取相关方法进行修正。 4.1.4 基本资料内容可根据规划的级别做相应调整。 4.2 自然条件 4.2.1 地质资料主要包括能反映规划区域地质构造、地面组成物质及岩性等方面的资料,地貌资料主要包括地貌类型、面积及分布的有关文字、相应比例尺的图件、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等。 4.2.2 气象、水文资料包括能反映规划区气象、水文特征的有关特征数据~其系列年限应基本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气象资料主要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年降水量、最小年降水量、降水年内分布~多年平均蒸发量~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年活动积温、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冻土深度~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于起沙风速的日数、大风日数、主害风风向等, 2 水文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域所属流域、水系~地表径流量~年径流系数~年内分配情况~含沙量~输沙量等水文泥沙情况。 4.2.3 土壤资料主要包括能反映规划区土壤有关特征的土壤普查资料、土 12 壤类型分布图等。 4.2.4 植被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植被分布图~主要植被类型和树,草,种、林草覆盖率~以及有关的林业区划成果等。 4.2.5自然资源资料主要包括土地、水、生物、光热、矿产等资源。 4.3 社会经济条件 4.3.1 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最小统计单元的有关行政区划、人口、社会经济等统计资料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相关成果。 4.3.2 土地利用资料主要包括能反映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规划的相关成果。 4.4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4.4.1 水土流失资料包括规划区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土壤侵蚀模数等及相关图件~水土流失危害等相关资料。 4.4.2 水土保持现状资料包括规划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分布、面积、数量、保存情况、防治效果、治理经验及教训~以及监测、监督、管理等现状。 4.5 其他 4.5.1 规划区域涉及的自然保护区、名胜风景区、地质公园、文化遗产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水功能区划、重要水源地等分布、规划、管理办法等相关资料。 4.5.2 相关规划资料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林业区划与规划、草原区划与规划、农业区划与规划、国土整治规划等资料。 13 4.5.3 规划区内少数民族聚集区、文物古迹及人文景观等方面资料。 14 5 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5.1 一般规定 5.1.1 现状评价应包括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适宜性评价、水土流失消长评价、水土保持现状与功能评价、水资源缺乏程度评价、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面源污染评价、生态状况评价、监测与管理评价等。 5.1.2 现状评价应遵循客观公正、有针对性、实用可行等原则。 5.1.3 需求分析应在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等~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用水安全、水土保持功能维护、宏观管理等方面~分析不同规划水平年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5.1.4 国家、流域、省级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宏观角度简化评价和需求分析内容。 5.1.5 专项规划可根据规划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评价与特定工程的需求分析。 5.1.6 修编规划应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5.2 现状评价 5.2.1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应评价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析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程度~提出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5.2.2 土地适宜性评价应根据水土流失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分布情况~从土层厚度、理化性质等方面~评价土地适宜性~确定宜农、宜果、宜林、宜牧以及需改造才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和分布~为规划用途的确定提供依据。评价方法可参照GB/T 15772-2008中“表B.1 土地资源评价等 15 级表”。 5.2.3 水土流失消长评价应根据不同时期水土流失分布~结合土地利用情况~对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和特点。 5.2.4 水土保持现状与功能评价应分析水土流失治理度、治理措施保存率、水土保持效益~结合现状区域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水土保持功能变化情况及特点。 5.2.5 水资源缺乏程度评价应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评价植被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用水的缺乏程度。 5.2.6 饮用水水源地面源污染评价应根据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规划~评价水土流失对面源污染的影响。 5.2.7 生态状况评价应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与建设等相关生态规划~从生态功能重要性、植被类型与覆盖率、生态脆弱程度等方面~评价水土流失对生态的影响。 5.2.8 监测与管理评价应对水土保持监测体系的完备性及运行情况~监督管理的法规体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完善情况进行评价。 5.2.9 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现行规划批准以来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规划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经验~提出规划修编的方向、重点和改进的建议。现行规划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规划编制、实施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2 规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包括规划目标及其主要规划指标执行情况、规划调整和修改情况、重点项目落实情况, 3 规划实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4 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分析~包括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参 16 与情况, 5 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6 改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建议。 5.2.10 应在5.2.1,5.2.9分析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明确评价结论~提出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意见。 5.3 需求分析 5.3.1 不同水平年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以及有关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缺少中长期发展规划时~可根据规划区历史情况~结合近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合理估测。 5.3.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利用规划~结合水土流失分布~分析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和变化趋势~提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方向, 2 对土地利用规划已确定的指标~可直接采用;对土地利用规划未明确的~建设用地需求可采取以人定地法、以产定地法、结构比例法、趋势分析法、定额法进行预测,农用地需求可采用目标产能法、结构比例法,生态用地的需求应在调查评价基础上~按照保护自然生态和保障生态安全的要求确定。 5.3.3 生态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应根据生态状况评价结果~提出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等的任务和措施布局要求。 5.3.4 粮食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应根据粮食安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区的人口及增长率、粮食生产情况、畜牧业发展等~提出坡耕地改造及配套工程、淤地坝建设和保护性农业耕作措施等的任务和布局要求。 17 5.3.5 防洪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应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防洪规划~从涵养水源、消减洪峰、拦蓄径流泥沙等方面~提出沟道治理、坡面拦蓄等的任务和布局要求。 5.3.6 饮用水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应根据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结合水资源缺乏程度和面源污染评价结果~提出水源涵养林草建设、湿地保护、河湖库及侵蚀沟岸植物保护带等的任务和布局要求。 5.3.7 水土保持功能维护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应根据水土保持现状及功能评价结果~提出不同水土保持功能维护对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需求。 5.3.8 宏观管理对水土保持的需求分析应根据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评价结果~提出水土保持监测、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需求。 5.3.9 应在5.3.2-5.3.8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水土保持需求。 18 6 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 6.1 一般规定 6.1.1 综合规划应根据水土流失现状评价、需求分析确定规划目标、任务和规模。 6.1.2 专项规划应按照现状评价和特定工程的需求分析~结合投入可能~确定规划任务、目标和规模。 6.2 规划目标和任务 6.2.1 综合规划目标应分不同规划水平年确定~应从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减轻山地灾害、减轻风沙灾害、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维护水土保持功能等方面~结合区域特点分析确定定性、定量目标。近期以定量为主~远期以定性为主。 6.2.2 综合规划任务应从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维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结合区域特点分析确定。 6.2.3 专项工程规划主要任务可结合工程建设需要~从以下方面选择并确定主次顺序。 1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入河入库,湖,泥沙, 2 蓄水保土~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粮食增产, 3 涵养水源~控制面源污染~维护饮水安全, 4 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减轻山地灾害, 5 防治风蚀~减轻风沙灾害, 6 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6.2.4 专项规划目标应分不同规划水平年确定。主要包括与任务相适应的 19 定性、定量目标。近期以定量为主~远期以定性为主。 6.3 规划规模 6.3.1 综合规划的规模主要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含综合治理面积和封育保护面积,~应根据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状况、区域社会经济、资金投入保障等情况按照规划水平年分近、远期分别确定。 6.3.2 专项规划的规模应根据规划任务和目标、治理的难易程度、轻重缓急、资金投入保障~拟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对于水土保持单项工程应初步拟定建设范围或建设工程数量。 20 7 总体布局 7.1 一般规定 7.1.1 水土保持规划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充分协调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对规划区域内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出总体布局。 7.1.2综合规划中的总体布局应在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定的基础上~根据现状评价和需求分析~围绕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目标和规模进行~包括区域布局和重点布局两部分内容。 7.1.3 专项规划中的总体布局应根据规划的任务、目标和规模~结合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按水土保持分区进行。 7.2 区域布局 7.2.1 区域布局应根据水土保持区划~分区提出水土流失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统筹考虑各行业的水土保持相关工作~拟定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和措施格局。 7.2.2 专项规划应明确相应水土保持区划确定的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根据综合规划的区域布局~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分区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技术途径。 7.3 重点布局 7.3.1 综合规划中的重点布局应根据规划区涉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分析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格局和范围。结合水土保持主 21 导基础功能~提出重点布局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 7.3.2 专项规划可结合工程特点~提出重点布局方案。 22 8 预防规划 8.1 一般规定 8.1.1 综合规划中的预防规划应突出体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主要针对重点预防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以及主导基础功能为水源涵养、生态维护、水质维护、防风固沙等的区域的预防措施和重点工程布局。 8.1.2 预防专项规划应符合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针对特定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主要问题~结合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的维护和提高~提出预防措施与重点工程布局。 8.1.3 其他专项规划中的预防规划参照综合规划中的预防规划编写。 8.1.4 预防规划应明确预防范围、对象、项目布局、措施体系及配置等内容。 8.2 项目布局 8.2.1 预防范围宜保持行政区、自然单元及流域的完整性,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 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 3 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外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 4 水土流失轻微、主导基础功能为水源涵养、水质维护、生态维护、防风固沙等的区域, 5 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以及对国计民生影响严重的区域。 23 8.2.2 在确定的预防范围内选择预防对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天然林、植被覆盖率较高的人工林、草原、草地, 2 植被或地貌人为破坏后~难以恢复和治理的地带。 3 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河流的两岸以及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 4 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及其以外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的生产建设项目, 5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区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 6 重要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果。 8.2.3 综合规划的预防规划应在确定预防对象的基础上~明确管理措施和必要的控制指标~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水土保持需求分析~提出预防项目。 8.2.4 重点预防项目应根据拟解决问题的轻重缓急选择确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 保障水源安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 2 生态、社会效益明显~有一定示范效应,。 3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有条件实施。 8.2.5 近期预防项目应优先安排实施重点预防项目。 8.3措施体系及配置 8.3.1 预防措施体系应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8.3.2 管理措施应包括管理机构及职责、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等。 8.3.3 技术措施应包括封禁管护、自然修复、抚育更新、植被恢复与建设、 24 生态移民、农村能源替代、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置设施及其他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以及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等。 8.3.4 预防措施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根据预防对象及其特点~进行措施配置。所选择的措施应能够有效缓解区域潜在水土流失问题~并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效益, 2 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应突出封育保护、自然修复和水源涵养植被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以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主~突出植物过滤带、沼气池、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置设施及其他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 重点预防区应突出生态修复、生态移民、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 以生态维护、防风固沙等为主导基础功能的区域应突出维护和提高其功能的措施。 8.3.5 预防措施配置应按分区和预防对象~各选择1,2条典型小流域或片区进行分析。典型小流域或片区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 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象、水土流失类型和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应与其代表的区域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技术体系协调一致。 8.3.6 根据典型分析结果~确定相应的措施比配~推算措施数量。 25 9 治理规划 9.1 一般规定 9.1.1 综合规划中的治理规划应根据总体布局~对水土流失区进行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流失治理。 9.1.2 专项工程规划应符合综合规划总体布局的要求~针对特定区域存在的水土流失主要问题~结合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提出治理措施与重点工程布局。 9.1.3 其他专项规划中的治理规划参照综合规划中的治理规划编写。 9.1.4 治理规划应明确治理范围、对象、项目布局、措施体系及配置等内容。 9.2 项目布局 9.2.1 治理范围宜保持行政区、自然单元及流域的完整性~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以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主要范围, 2 水土流失严重、具有重要的土壤保持、拦沙减沙、蓄水保水、防灾减灾、防风固沙等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的区域, 3 水土流失严重的老、少、边、穷等区域, 4 水土流失程度高、危害大的其他区域。 9.2.2 在确定的治理范围内选择治理对象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坡耕地、四荒地、水蚀林,园,地, 2 侵蚀沟沟坡、重力侵蚀坡面、崩岗, 26 3 支毛沟、侵蚀沟道、山洪沟道, 沙化土地、风蚀区和风蚀水蚀交错区的退化草地等, 4 5 石漠化、砂砾化等侵蚀劣地, 6 其他水土流失严重地块。 9.2.3 综合规划的治理规划应在确定治理范围和对象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水土保持需求分析~提出治理项目。 9.2.4 重点项目应有利于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选择确定~并符合下列条件: 1 水土流失强度大、程度高~迫切需要治理, 2 对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产生重大影响~急需治理, 3 水土流失危害大~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治理效益显著, 4 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需要实施的项目。 9.2.5 近期治理项目应优先安排重点治理项目。 9.3 措施体系及配置 9.3.1 治理措施体系应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确定措施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综合治理规划在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应根据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水土流失情况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制定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 2 专项治理规划~根据工程特点和任务~拟定相应的治理技术措施体系。 9.3.2不同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 27 1 东北黑土区以保护黑土资源和保障粮食安全为主~以防治坡耕地和防治侵蚀沟水土流失为重点~主要治理措施包括谷坊、沟头防护、塘坝、梯田、等高耕作、垄向区田、地埂植物带、林草措施等, 2 黄土高原区以蓄水保土、拦沙减沙为主~以坡耕地改造和沟道治理为重点~主要治理措施包括梯田、淤地坝、雨水集蓄利用、引洪漫地、引水拉沙造地、林草措施和经济林果建设等, 3 北方风沙区以保护绿洲农业和防止草场退化为主~以水蚀风蚀交错区以及绿洲农区周边的防风固沙为重点~主要治理措施包括轮封轮牧、人工沙障、网格林带建设、引水拉沙造地、雨水集蓄利用~以及以灌草为主的植被恢复与建设措施, 4 北方土石山区以保育土壤和保护耕地资源为主~以水源地水土流失治理、黄泛区风蚀治理以及局部区域山洪灾害防治为重点,主要治理措施包括梯田、雨水集蓄利用、拦沙坝、滚水坝、谷坊、经济林果建设、林草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 5 西南岩溶地区以保护耕地和土壤资源、防治山地灾害为主~以坡耕地综合治理为重点~主要治理措施包括梯田及坡面水系工程、岩溶地表水利用工程,塘坝、蓄水池,、岩溶落水洞治理工程、林草措施等, 6 西南紫色土区以保持土壤、防治山地灾害为主~以坡耕地综合治理为重点~主要治理措施包括梯田及坡面水系工程、塘坝、经济林果、复合农林业建设等, 7 南方红壤区以保持土壤、防治崩岗危害为主~以坡耕地、水蚀林地、崩岗治理和侵蚀劣地治理为重点~主要治理措施包括梯田及坡面水系工程、谷坊、拦沙坝、截流沟、林草措施、树盘、水平阶,沟,、经济林果建设等, 8 青藏高原区以生态维护、防灾减灾为主~以河谷农业区及周边水 28 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主要治理措施包括坡耕地综合治理、人工草场建设、径流排导、谷坊、拦沙坝等。 9.3.3 治理措施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根据治理对象及其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措施配置。所选择的措施应1 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并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2 不同区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根据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突出维护和提高其区域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 2条典型小流域或9.3.4 治理措施配置应按分区和治理对象~各选择1, 片区进行分析。典型小流域或片区选择原则应参照8.3.5执行。 9.3.5 根据典型分析结果~确定相应的措施比配~推算措施数量。 29 10 监测规划 10.1 一般规定 10.1.1 综合规划中的监测规划应在监测现状评价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监测任务和目标~提出监测站网布局和监测项目安排~并应遵循以下规定: 1 满足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监督检查和考核的要求, 2 充分考虑政府决策、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需求, 3 满足规划、科研、监督、示范等不同层次管理信息的需求。 10.1.2 监测专项规划应根据特定的项目和任务~按相关技术规定进行规划。 10.1.3 其他专项规划中的监测规划参照综合规划中的监测规划编写。 10.2 监测站网 10.2.1 监测站网规划应包括监测站网总体布局、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及设施设备配置原则。 10.2.2 站网总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统筹协调各类监测站点~分区、分类布局, 2 按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和重点工程区等监测的需要布局。 10.2.3 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应按《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规定执行~满足不同类型监测站点监测任务和目的。 10.2.4 监测站点设施设备配置应根据典型监测站点调查与分析~遵循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原则~按照《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30 ,SL342,规定执行。 10.3 监测项目 10.3.1 监测项目应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定期调查~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特定区域、重点工程区和生产建设活动集中区域等动态监测。 10.3.2 监测项目应根据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情况~满足定期公告的需要。 10.3.3 重点监测项目应根据水土保持发展趋势和监测工作现状~结合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进行选择~并应满足下列条件: 1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目标责任考核, 2 重要江河源头、饮用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及国家大型水库综合利用工程的上游区域动态评价, 3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的监测评估, 4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效果评估, 5 其他迫切需要监测的。 10.3.4 近期监测项目应优先安排重点监测项目。 31 11 综合监管规划 11.1 一般规定 11.1.1 综合监管规划包括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规划管理、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议、科技支撑及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等。 11.1.2 专项规划中的综合监管规划可根据特定的任务和规划内容适当取舍和调整。 11.2 管理体制与机制 11.2.1 管理体制与机制规划应主要包括流域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跨部门管理机制和综合管理运行机制。 11.2.2 管理体制与机制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和流域机构及地方各级水利水保部门的职责权限, 2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3 根据流域与区域管理的需要~提出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划分建议, 4 根据水土保持统一管理的需要~提出协商议事、联合决策、合作框架的跨部门管理机制的建议, 5 提出公众参与、信息共享、科普教育、应急响应等综合管理运行机制~满足水土保持社会管理的需求。 32 11.3 规划管理 11.3.1 规划管理主要内容应包括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审批、规划实施管理~以及涉及水土保持的其他规划的管理。 11.3.2 水土保持规划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明确规划体系分类、作用、任务及其从属关系, 2 提出各级、各类规划实施和中期、后期评估主体及有关建议, 3 根据重点项目安排~提出需编制规划项目的建议。 11.3.3 对涉及水土保持的规划~提出分级管理和落实规划征求意见制度的要求及意见。 11.4 监督管理 11.4.1监督管理规划应包括生产建设活动和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管理~违法查处和纠纷调处以及行政许可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监督管理等内容。 11.4.2 应根据现状监督管理评价和需求分析~提出监督管理的重点和措施~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生产建设活动和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应满足预防规划提出的预防目标和控制指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实施、验收的要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和监测成果质量评价、考核的需要, 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应满足评价工程建设和管理及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需要, 3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管理应满足水土保持公告、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等的需要, 33 4 违法查处、纠纷调处、行政许可和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等的监督管理应满足考核各级监督执法机构履行行政职责的需要。 11.5 法律法规与政策建议 11.5.1 应根据经济社会及水利发展改革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新要求~结合流域、区域、部门综合管理权限~从水土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11.5.2 提出规划期内需要重点制定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建议。 11.6 科技支撑 11.6.1 科技支撑规划应包括科技支撑体系、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与示范、科普教育以及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11.6.2 应根据不同分区水土保持存在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及水土保持工作需要~提出科技支撑规划~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协作平台构建的需要~提出水土保持科研机构、队伍和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2 根据分区水土流失防治的需要~提出水土保持领域内的科学技术攻关的关键环节和内容, 3 根据分区科技示范的需要~提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布局和主要内容, 4 根据分区水土流失特点和技术需要~提出科技示范推广和科普教育的工作方向和主要内容, 5 根据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发展与需求~提出完善水土保持技 34 术标准体系的建议。 11.6.3 提出规划期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推广项目和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模。 11.7 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 11.7.1 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 11.7.2 基础设施建设与能力建设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根据水土保持科技和管理的需要~提出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2 根据监督管理任务和形势需要~提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体系、执法装备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和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的建议, 3 根据有关监测技术标准~提出不同类型监测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内容, 4 根据水土保持信息管理需要~提出信息管理体系、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和综合监管应用系统等建设内容。 11.7.3 提出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的重点项目。 35 12 实施进度及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12.1 实施进度 12.1.1 应说明实施进度安排的原则~提出近远期规划水平年实施进度安排的意见, 12.1.2 应提出近期规划水平年的实施进度安排。 12.2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12.2.1综合规划重点项目安排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按照轻重缓急、先易后难以及所需投入与同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应优先安排在下列地区: 1, 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2, 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系统有重大影响的江河中上游地区、重要水源区, 3,“老、少、边、穷”地区, 4,具备投入少、见效快、效益明显~示范作用强的地区, 5,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需要优先安排的其他地区。 2 应在分析可能投入情况下~合理确定近期水平年规划实施的重点项目规模, 3 概括提出近期水平年规划实施重点预防和治理项目区域范围和分布~简要说明其它重点项目的主要实施内容, 4 按轻重缓急对近期水平年规划实施重点项目进行排序。 12.2.2 专项工程规划重点项目安排应符合以下规定: 36 1 在规划方案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近期重点工程优先安排下列地区: 1, 当地政府重视~群众治理积极性高, 2,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有水土保持工作基础, 3, “老、少、边、穷”地区, 4, 投入少、见效快、效益明显。 2 应在分析可能投入情况下~合理确定近期重点工程治理规模和分布, 3 按轻重缓急对近期规划实施的重点工程进行排序。 12.2.3 专项工作规划在规划方案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根据水土保持近期工作的迫切需要~提出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37 13 投资匡(估)算 13.1 一般规定 13.1.1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专项工作规划宜按综合指标法进行投资匡算。 13.1.2 水土保持专项工程规划应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有关规定进行投资估算。 13.2 投资估算的编制 13.2.1 通过不同地区典型小流域或工程调查~推算工程单价~分析单项措施投资、工程总投资~测算分年度投资。 13.2.2 利用外资工程的内外资投资估算应在全内资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外资形式进行编制。 38 14 实施效果分析 14.0.1 实施效果分析应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以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分析~分析方法并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4.0.2 实施效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从蓄水保土、水土保持功能的改善与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生态效果分析, 2 从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进行经济效果分析, 3 从提高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进行社会效果分析,。 4 从公众参与、信息公开等方面进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分析。 14.0.3 专项工程规划应在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效益分析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执行~国民经济评价按《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072,执行。 39 15 实施保障措施 15.0.1 实施保障措施应包括政策保障、组织管理保障、投入保障、科技保障等内容。 15.0.2 实施保障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从政策和制度制定、落实等方面提出政策保障措施, 2 从组织协调机构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水土保持工作报告制度落实以及依法行政等方面提出组织管理保障措施, 3 从稳定投资渠道、拓展投融资渠道、建立水土保持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投资保障措施, 4 从科研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换等方面~提出科技保障措施。 40 附录A:水土保持规划编写提纲 A.1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编写提纲 本提纲可根据综合规划的级别、区域范围和特点、任务和要求~适当取舍和调整。 前言 规划概要或简本 根据综合规划的任务安排和要求~可对规划的内容进行概括~编制规划概要或简本。 A.1.1 基本情况 A.1.1.1 自然条件 说明规划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条件。 A.1.1.2 社会经济 说明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国民经济规划等情况。包括行政区划、人口与劳力、土地利用、农村产业结构、经济收入和群众生活水平等。 A.1.1.3 水土流失现状 说明规划区域的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和程度、分布、特征、危害等。 A.1.1.4水土保持现状 说明规划区域的水土保持现状、成效、经验等。 A.1.2 现状评价及需求分析 A.1.2.1现状评价及存在的问题 依据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对规划区域现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阐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A.1.2.2需求分析 在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用水安全、水土保持功能维护、宏观管理等方面~阐述不同规划水平年对水土保持的需求。 A.1.3规划的任务、目标和规模 A.1.3.1 指导思想 概述规划指导思想。 A.1.3.2 规划原则 说明规划原则。 A.1.3.3 规划水平年 概述规划水平年。 A.1.3.4 规划目标 阐述规划近远期目标,远期目标可进行展望或定性描述。 A.1.3.5 规划任务 阐述规划任务。 A.1.3.6 规划规模 说明近远期建设规模~远期规模可进行展望或定性描述。 A.1.4 总体布局 A.1.4.1水土保持区划 简要说明划定的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中规划区域涉及分区以及有关防治方略和水土保持布局要求。 简要说明区划的原则、方法和成果。 A.1.4.2区域布局 分区阐述各区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水土保持工作方向及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和技术体系。 42 A.1.4.3重点布局 阐述重点布局的原则和方案。 A.1.5 预防规划 A.1.5.1 预防范围与对象 说明规划区内重点预防区的划分情况~阐述预防范围与对象确定的原则~简述预防范围和对象。 A.1.5.2 预防管理与控制方案 阐述不同预防对象采取的预防管理要求、控制指标及具体方案。 A.1.5.3 措施体系与配置 分区说明典型小流域或片区选择与调查情况~总结说明预防措施体系与配置。 A.1.5.4 重点项目 说明重点项目选择原则、分布和主要内容。 A.1.6 治理规划 A.1.6.1 治理范围与对象 说明规划区内重点治理区的划分情况~阐述治理范围与对象确定的原则~简述治理范围和对象。 A.1.6.2 措施体系与配置 分区说明典型小流域或片区选择与调查情况~总结说明治理措施体系与配置。 A.1.6.3 重点项目 说明重点项目选择原则、分布和主要内容。 A.1.7监测规划 A.1.7.1监测站网 43 说明监测站网总体布局、监测站点的监测内容及设施设备配置。 A.1.7.2监测任务和重点项目 说明水土流失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的任务和重点项目。 A.1.8综合监管规划 A.1.8.1管理体制、机制,包括管理机构, 阐述区域内现行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和存在问题~说明完善措施和安排。 A.1.8.2规划管理 阐述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及各级各类规划的管理。 A.1.8.3监督管理 阐述监督管理的内容、管理重点和措施。 A.1.8.4法律法规与政策建议 提出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建议以及近期重点内容。 A.1.8.5 科技支撑 阐述科技支撑体系组成与内容~说明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与示范、科普教育以及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内容和重点项目。 A.1.8.6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 阐述基础设施与管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内容和重点项目。 A.1.9 实施进度与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A.1.9.1实施进度 说明实施进度安排的原则和近远期规划水平年实施进度安排的意见。 A.1.9.2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阐述选择近期实施重点项目的原则、条件~说明近期实施重点项目。 A.1.10 投资匡,估,算 44 A.1.10.1 编制原则、方法 说明投资匡算编制的原则、方法。 A.1.10.2 投资编制 提出规划匡算投资。 A.1.11 实施效果分析 说明实施效果分析原则和方法~阐述规划实施后生态、经济和社会 等方面的效果。 A.1.12实施保障措施 说明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内容。 附表、附图 下列附表、附图作为基本资料的整理应汇总成册~作为规划成果的组 成部分~可根据规划范围、任务与要求适当取舍和调整后附入正文。 附表 1气象特征表 2社会经济现状表 3土地利用现状表 4土地坡度组成表 5耕地坡度组成表 6水土流失现状表 7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表 8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表 9土地利用规划表 10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表 11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表 45 附图 1水土流失现状图, 2水土保持区划图, 3重点项目分布图 4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图 A.2 水土保持专项工程规划编写提纲及要求 本提纲适用于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规划~单项工程规划可适当取舍和调整。 前言 A.2.1 规划概要 概述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A.2.2 规划背景及必要性 A.2.2.1 规划背景 说明规划编制背景、任务来源、区域范围、依据以及规划编制情况。 A.2.2.2 规划必要性 分析区域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相关规划~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保持功能维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饮用水安全等方面论述规划的必要性。 A.2.2.3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简述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A.2.3 基本情况 简要说明规划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面积、人口等概况。 A.2.3.1 自然条件 分别说明规划区域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情 46 况。根据规划工程的特点~有所侧重。 A.2.3.2 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规划区域经济社会状况。包括行政区、人口、农村经济状况及产业结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情况。 A.2.3.3土地利用现状 说明规划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A.2.3.4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说明规划区域水土流失类型、分布、面积、强度和程度、特征及危害。 说明水土保持现状、成效及经验。 A.2.3.5 主要问题及需求分析 阐述规划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 A.2.4 规划任务、目标和规模 A.2.4.1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说明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A.2.4.2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说明规划范围确定的原则、分布和面积及规划水平年。 A.2.4.3规划任务 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防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规划任务~并进行排序。 A.2.4.4规划目标 说明近远期规划的定性目标和定量指标。 A.2.4.5规划规模 阐述规划规模确定的原则和近远期规模。 47 A.2.5 分区及总体布局 A.2.5.1 水土保持分区 说明规划区域涉及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和其他各级区划的分区情况~阐述水土保持分区的原则、方法和结果。 A.2.5.2 总体布局和措施体系 分区提出规划的总体布局和措施体系。 A.2.6 综合防治 A 2.6.1 综合治理 A 2.6.1.1典型设计 说明典型小流域选择的原则及结果。分别说明典型小流域基本情况、治理措施配置模式及配置比例。典型小流域的措施设计按《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编制规程》,SL449-2009,执行。选择重点工程进行单项工程典型设计。 A 2.6.1.2措施配置 根据典型设计~阐述分区综合治理措施配置~提出措施数量~估算工程量。 A 2.6.2预防 A 2.6.2.1典型设计 说明典型小流域或片区选择的原则及结果。分别说明基本情况、预防措施配置及比例。 A 2.6.2.2措施配置 根据典型设计~阐述分区预防措施配置~提出措施数量。 A.2.7监测 A.2.7.1监测内容与方法 阐述规划区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方法以及设施配置。 48 A.2.7.2监测点布置 说明监测点布置的原则及点位分布。 A.2.8综合监管 A.2.8.1监督管理 阐述监督管理的内容、管理重点和措施。 A.2.8.2科技支撑 阐述规划的技术支持内容和方案,针对规划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提出拟开展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项目的方案。 A.2.8.3建设和运行管理 说明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机构、机制、模式等。 A.2.9 实施进度及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A.2.9.1 实施进度 说明规划总体实施进度安排。 A.2.9.2 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说明近期实施重点项目选择的原则、条件~阐述近期实施重点项目的范围、规模和建设内容。 A.2.10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A.2.10.1 工程量 汇总统计各类措施的数量及工程量。 A.2.10.2 投资估算 说明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依据、方法~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投资概估算编制规定》执行。提出总投资及各水平年投资。 A.2.10.3 资金筹措 说明资金筹措方案。 A.2.11 效益分析与经济评价 49 A.2.11.1 效益分析 说明效益分析的依据、方法~分析规划实施的蓄水保土、生态、社会、 经济效益。 A.2.11.2 经济评价 说明国民经济评价的依据、方法及结果。 A.2.12 实施保障措施 说明保障规划实施的组织、政策、投入、技术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附表、附图 下列附表、附图应根据规划范围、任务与要求适当取舍和调整后附入 正文。 附表 1工程特性表 2气象特征表 3社会经济现状表 4土地利用现状表 5土地坡度组成表 6耕地坡度组成表 7水土流失现状表 8水土保持措施现状表 9土地利用规划表 10水土保持措施规划表 附图 1水系、行政区划图, 2水土流失现状图, 3水土保持分区与总体布局图, 50 4重点项目,工程,分布图 5典型小流域分布图 6监测站点分布图。 51 标准用词说明 执行本标准时~标准用词应遵守下表规定。 标准用词说明 标准用词 在特殊情况下的等效表述 要求严格程度 应 有必要、要求、要、只有……才允要求 许 不应 不允许、不许可、不要 宜 推荐、建议 推荐 不宜 不推荐、不建议 可 允许、许可、准许 允许 不必 不需要、不要求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 SL335,201× 条 文 说 明 53 1 总则 ....................................................................................................................................................... 55 3 基本规定 ............................................................................................................................................... 56 3.1 一般规定 ................................................................................................................................... 56 3.2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 ................................................................................................................... 56 3.3 水土保持专项规划 ................................................................................................................... 57 4 基本资料 ............................................................................................................................................... 58 4.1一般规定 .................................................................................................................................... 58 4.2 自然条件 ................................................................................................................................... 58 4.3 社会经济条件 ........................................................................................................................... 58 4.4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 59 4.5 其他 ........................................................................................................................................... 59 5 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 60 5.1 一般规定 ................................................................................................................................... 60 5.2 现状评价 ................................................................................................................................... 60 5.3 需求分析 ................................................................................................................................... 61 6 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 63 6.2 规划目标和任务 ....................................................................................................................... 63 6.3 规划规模 ................................................................................................................................... 63 7 总体布局 ............................................................................................................................................... 64 7.1 一般规定 ................................................................................................................................... 64 7.2 区域布局 ................................................................................................................................... 64 8 预防规划 ............................................................................................................................................... 67 8.1一般规定 .................................................................................................................................... 67 8.2项目布局 .................................................................................................................................... 67 8.3措施体系及配置 ........................................................................................................................ 67 9 治理规划 ............................................................................................................................................. 69 9.1一般规定 .................................................................................................................................... 69 9.3措施体系及配置 ........................................................................................................................ 69 10监测规划 .............................................................................................................................................. 72 10.1一般规定 .................................................................................................................................. 72 10.2监测站网 .................................................................................................................................. 72 10.3监测项目 .................................................................................................................................. 72 11 综合监管规划 ..................................................................................................................................... 73 11.2 管理体制、机制 ..................................................................................................................... 73 11.3规划管理 .................................................................................................................................. 73 11.4监督管理 .................................................................................................................................. 73 13 投资匡(估)算 ................................................................................................................................. 74 13.1一般规定 .................................................................................................................................. 74 13.2投资估算的编制 ...................................................................................................................... 74 54 1 总则 1.0.1 水土保持规划是对保护水土资源~防治水土流失的总体部署~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依据~为规范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2006年颁布实施了《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起到了指导作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强化了规划的作用~明确了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对水土保持规划地位、任务和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级各类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 335—2006)在内容、深度要求、部分章节编排等方面已不能适应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需求。为贯彻新法精神~根据水利部201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对原颁规程进行了修订。为更好地适应各级各类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的需要~本次修订将原规程调整为规范~增加了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1.0.2 本规范中特定区域的专项工程规划可能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专项综合防治规划~如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另一种是单项工程规划~如坡耕地综合治理规划、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 其他规划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规划。 55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本条阐述了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利、国土、农业、林业、交通、能源等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协调好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分析经济社会发趋势~合理拟定水土保持目标、任务和重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大~水土流失范围广、面积大~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风力、重力、冻融及混合侵蚀特点各异~防治对策和治理模式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区域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突出重点。 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规划编制中要充分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目的是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综合性和科学性,征求公众意见~目的是听取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利益~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广泛性。 3.2 水土保持综合规划 3.2.2 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 56 持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分别采取相应的生产发展布局(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的工作~主要用于综合规划中。 综合规划中的区域布局是针对整个规划范围进行布局~需说明规划区涉及的水土保持区划的有关情况及相应的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统筹相关行业的水土保持工作~分区提出水土保持工作方略和主要方向。综合规划中的重点布局是针对规划范围内的重点区域进行布局~需根据规划区域涉及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说明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格局和范围。结合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提出重点布局的区域水土流失防治途径。 3.3 水土保持专项规划 3.3.3 本条内容主要针对特定区域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专项工程规划提出的规定。专项工作规划可参照专项工程规划的相关内容编制。 专项工程规划措施总体布局的拟定~根据规划区域和范围的不同需求区别对待。对于规划范围较大、涉及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的~可直接沿用国家水土保持区划成果~确定措施总体布局,对于规划范围较小的~遵循“因地制宜”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可在水土保持区划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分区工作~据此拟定措施总体布局。 57 4 基本资料 4.1一般规定 4.1.3 现状基准年是预测和评价近、远期水土保持需求分析的基础~可选用规划编制期内资料较完整又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年份或某几年的平均值。不符合要求时~可根据相关资料分析~采用插补延长等方法修正。 4.2 自然条件 4.2.1地形地貌相关图件一般包括纸质图和电子图~尽量利用能够清晰准确表达所需信息的相应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4.2.3 土壤特征一般包括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含量等。 4.3 社会经济条件 4.3.1 人口统计资料主要包括总人口、农业人口、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文化程度、劳力及就业情况等。 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人均耕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情况。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应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资料。 4.3.2 土地利用资料主要包括土地总面积、利用类型、分布、面积、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等。 58 4.4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4.4.1 水土流失危害需通过收集、调查典型实例和统计数据等进行分析说明。 4.5 其他 4.5.1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属于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水源涵养型等的区域。 4.5.3 少数民族聚集区资料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构成、分布等,文物古迹主要指地面文物~包括文物名称、分布、保护级别等资料,人文景观包括构成景观的类型、面积、分布。 59 5 现状评价与需求分析 5.1 一般规定 5.1.4 国家、流域、省级水土保持综合规划根据实际情况从宏观角度简化评价内容~可不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5.1.5 特定工程主要包括坡耕地综合治理、崩岗治理、淤地坝工程等~其现状评价和需求分析需根据规划区域特点、工程建设任务等对内容及深度进行调整。 5.2 现状评价 5.2.1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程度主要是指顺坡耕种、陡坡开荒等不合理利用~以及超载放牧、大面积单一林种的林业开发等不合理经营~造成水土流失、恶化农业生产条件、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等。 5.2.4 水土保持功能指某一区域内水土保持设施所发挥或蕴藏的有利于保护水土资源、防灾减灾、改善生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水土保持功能包括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水土保持基础功能是指某一区域内水土保持设施在水土流失防治、维护水土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等方面所发挥或蕴藏的直接作用或效能。主导基础功能是指区域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一个或两个基础功能。 5.2.5 水资源缺乏程度评价主要针对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进行评价。 60 5.2.6 水土流失造成的面源污染主要是指以水土流失为载体~造成农药、化肥、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以及人畜粪便等对水体的污染。 5.3 需求分析 5.3.2 建设用地需求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预测: 1 以人定地法。主要用于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预测~即根据未来人口和人均用地计算相应的用地需求。其中~人均用地需在现状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综合考虑未来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居住出行方式对集约用地的影响确定, 2 以产定地法。主要用于工矿用地的预测~即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均用地计算未来用地的需求。产均用地应根据现状用地水平~依据行业用地标准~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确定, 3 结构比例法。主要用于交通等用地的预测~即根据交通用地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比例~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城乡人口格局、产业分布和区域交通发展战略确定, 4 趋势分析法。可用于各类建设用地的预测~即通过研究各类建设用地规模的历史变化及其与人口增长、建设投资、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等的相互关系~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 5 定额法。可用于新增建设用地的预测。 农用地需求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预测: 1 目标产能法。根据农产品的产能目标和单产水平预测用地需求~主要用于耕地、园地和各种生产性林地、草地的预测。对相关规划已明确提 61 出产能目标的~可直接采用作为预测的依据;对相关规划没有明确的~根据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确定产能目标, 2 结构比例法。根据各类用地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推算有关用地需求~可用于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其他农用地的预测, 生态用地的需求需在调查评价基础上~按照保护自然生态和保障环境安全的要求确定。 以上方法引自《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3—2010,和《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5.3.4 粮食安全对水土保持的需求主要是指对坡耕地整治、水源工程配套、中低产田改造、保护性耕作、淤地坝建设、土壤保育、耕地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62 6 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规模 6.2 规划目标和任务 6.2.2 综合规划目标的定量指标主要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减少土壤流失量、林草覆盖率、坡耕地治理率等。 6.2.3 本条是针对专项工程规划规定的~专项工作规划其任务根据工作内容、特点、要求等确定。 6.2.4 专项工程规划目标的定量指标可根据工程任务分析确定~如坡耕地综合治理规划可选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坡耕地治理率、人均高标准农田等。 6.3 规划规模 6.3.1 综合规划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是指对规划区域内存在水土流失的土地采取的所有治理措施面积,封育保护面积主要指水土流失轻微、潜在危害程度比较大的森林和草地~采取的生态修复、封禁等保护措施的面积。 63 7 总体布局 7.1 一般规定 7.1.2 区域布局是指规划区域内根据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指导思想~而作出全面的水土保持总体安排。重点布局是指在规划区内根据当前和今后,规划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需求~而选择重点区域并布局重点建设内容的安排。 7.1.3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是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指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其特征是:人为活动较少,现状水土流失较轻~但潜在水土流失危险程度较高,对国家或区域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有重大影响。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指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其特征是:人口密度较大、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现状水土流失相对严重,水土流失是当地和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7.2 区域布局 7.2.1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三级分级体系~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二级区为区域协调区~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一级区明确全国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反映水土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总体格局~体现地势构造和水热条件及水土流失成因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差异性,二级区明确区域水土保持布局~协调跨流域跨省区的重大区域性规划目标任务及重点~反映区域特征优势地 64 貌、水土流失特点、植被区带分布特征等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差异性,三级区明确区域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及技术体系~作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的技术基础~反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需求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差异性,三级区进行了水土保持功能定位~准确反映了区域水土流失防治需求~水土保持功能包括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命名反映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划分为: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北方风沙区,新甘蒙高原盆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山地丘陵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区,南方山地丘陵区,、西南紫色土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西南岩溶区,云贵高原区,、青藏高原区。 区域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方向和措施格局依据以下方略分区拟定。 1 东北黑土区:以保护黑土资源为重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设东北森林带~加强漫川漫岗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农林交错区的退耕还林、农田防护和西部地区的风蚀防治, 2 北方土石山区:以保护城市供水水源地为重点~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河湖滨海植被带建设和平原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加强山丘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3 西北黄土高原区:以淤地坝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为重点~拦沙减沙~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强坡耕地改造和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加强西北部风沙地区植被恢复与草场管理~加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植被恢复与土地整治, 4 北方风沙区:以建立绿洲防风固沙体系、保护绿洲农业、优化配置水土资源为重点~加强水源地预防保护、牧区草场管理以及农牧交错地带 65 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5 南方红壤区:以河湖库沿岸及周边的植被带和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为重点~加强山丘区坡改梯及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和局部地区的崩岗治理~控制林下水土流失~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6 西南紫色土区:以坡改梯及坡面水系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退耕还林和植被建设~提高土地承载力~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防治山地灾害~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7 西南岩溶区:以坡改梯及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强工程型,性,缺水区域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承载力~恢复和保护山地森林植被~加强滑坡泥石流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8 青藏高原区:以“一江两河”高原河谷及柴达木盆地周边农业区水蚀和风蚀防治为重点~促进河谷农业发展,加快退化草场改良~防治鼠害虫害~促进牧业生产~保障江河源头水源涵养功能。 66 8 预防规划 8.1一般规定 8.1.1 预防规划是为维护水土保持功能~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对预防区域采取的管理与控制措施的规划以及重大水土保持预防项目的安排,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如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等,生态敏感区是指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其对较大区域具有生态保护的意义~一旦受到破坏将很难有效恢复~如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 8.2项目布局 8.2.3 综合规划的预防规划控制指标主要是指对禁止或限制生产建设活动和生产建设项目的区域而提出的控制指标~如河流两侧一定范围、极度脆弱区的范围、饮用水源地一定范围等。 8.3措施体系及配置 8.3.4 具有其他水土保持功能的区域维护和提高其功能的含义是指: 1 以生态维护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为主, 2 以防灾减灾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加强山洪、泥石流、滑坡预警监控和治理等, 67 3 以防风固沙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保护基本农田和草地为主, 以土壤保持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 4 5 以蓄水保水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主要以保持和集蓄利用降水和地表径流为主, 6 以农田防护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减轻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对农田的破坏, 7 以拦沙减沙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减少入江、河、湖、库泥沙为主, 8 以人居环境维护为主导功能的区域以维护城市和经济发达区域居住环境为主, 68 9 治理规划 9.1一般规定 9.1.1 治理规划主要是指为维护水土保持功能~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现有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治理措施的规划和重大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的安排。 9.3措施体系及配置 9.3.1 水土保持治理具体措施可根据不同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拟定~综合治理规划措施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措施: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等, 2 林草措施: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造林等, 3 耕作措施: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植物覆盖、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土壤蒸发的保水保土的耕作措施。 9.3.2 根据水土保持区划阐述分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所确定的主导基础功能、防治途径、技术体系为基础~结合规划区的具体情况~确定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9.3.3 不同区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与水土保持区划确定的主导基础功能相匹配~突出措施配置的重点。 1 水源涵养:一般位于江河湖泊的源头、供水水库上游区以及国家已划定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调节径流、改善水质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采取林草措施和封育管护等措施, 69 2 土壤保持:一般位于山地丘陵综合农业生产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保护土壤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采取坡改梯、保土耕作和植物篱等措施~配套坡面水系工程、田间道路、植物地埂等, 蓄水保水:一般位于干旱缺水地区及季节性缺水严重地区~水土保3 持措施配置应突出保持、集蓄利用降水和地表径流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采取修建蓄水池,窖,、覆盖耕作措施等, 4 防风固沙:一般位于绿洲防护区及风沙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阻滞风沙运动和改良土壤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采取防风固沙造林、固沙种草、草格沙障等措施, 5 生态维护:一般位于大面积森林、草原、湿地等集中分布的区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屏障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采取植被建设和封育管护等措施, 6 防灾减灾:一般位于山洪、泥石流、滑坡易发区及工矿集中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减轻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的作用~主要采取拦挡、排导、停淤等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等林草措施~划分危险区、监测、报警等预警预报措施, 7 农田防护:一般位于平原地区和绿洲农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保护农田~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风沙、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作用~主要采取建设农田防护林、完善田间排灌沟渠等措施, 70 8 水质维护:一般位于河湖水网、饮用水源地周边面源污染较重地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减轻面源污染、有利于维护水质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采取建设沼气池、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垃圾的集中处理等措施, 9 拦沙减沙:一般位于多沙粗沙区及河流输沙量大的地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拦截和减少进入江河、水库、湖泊泥沙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采取建设淤地坝、谷坊、拦沙坝等设施, 10 人居环境维护:一般位于人均生活水平高的大中型现代化城市集中分布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应突出维护城市和经济发达区域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主要采取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环境绿化美化、城市降水蓄渗等方面的措施。 71 10监测规划 10.1一般规定 10.1.2监测专项规划的监测任务根据规划的目的~可从摸清水土流失消长情况~预测水土流失变化趋势~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掌握人为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小流域水质变化~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状况等方面确定。 10.2监测站网 10.2.2 各类监测站点包括可以利用的科研院所、水土保持试验站、水文站~根据监测任务可分为国家提供基础数据的监测点、水土流失抽样调查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监测点,根据监测和建设内容可分为综合观测场、坡面径流场、小流域控制站等。 10.3监测项目 10.3.1特定区域主要指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监测的区域。 72 11 综合监管规划 11.2 管理体制、机制 11.2.1、11.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五条的规定~规划需结合水土保持法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提出流域机构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在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监督和监测等方面的水土保持综合监督管理事权和职权划分等的具体意见~以及跨省级区域水土保持综合监督管理的领导体制、省际及跨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等平台建设的有关建议。 11.3规划管理 11.3.2 规划体系的从属关系主要包括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上级规划和下级规划的关系~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11.3.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水土保持法》第15条规定~涉及水土保持的规划是指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涉及水土保持内容的规划。规划管理征求意见制度是指上述规划应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11.4监督管理 11.4.2 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应注重“三同时”制度建设~及重点预防区管理制度化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应注重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建设。 73 13 投资匡(估)算 13.1一般规定 13.1.1全国及省级大型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可不进行投资匡算。市、县级及中小型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规划进行投资匡算~可类比同地区同类项目~分区测算单位面积治理投资~按综合指标法进行投资匡算编制。 13.2投资估算的编制 13.2.1对于设计深度接近项目建议书的专项规划~根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有关规定按工程量进行投资估算。 74 75 76 77
本文档为【【精品】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征求意见稿终doc9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573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2KB
软件:Word
页数:66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01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