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文言文句式

语文文言文句式

举报
开通vip

语文文言文句式语文文言文句式 1、状语后置(介宾后置)句 格式: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放在谓语前面。而在古代汉语中,介词于、以、乎+宾语,通常后置,翻译时请将该介宾短语提前至谓语动词前。 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覆之以掌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2、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格式:中心词(名)+之+定语+者,...

语文文言文句式
语文文言文句式 1、状语后置(介宾后置)句 格式: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放在谓语前面。而在古代汉语中,介词于、以、乎+宾语,通常后置,翻译时请将该介宾短语提前至谓语动词前。 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覆之以掌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2、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格式:中心词(名)+之+定语+者,翻译时请将定语置于中心词前面。 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求人可使报秦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宾语前置句 动词或介词所带的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的句子,包括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类型。 (1)动词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战国策》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动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 项王曰:“沛公安在?”——《鸿门宴》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之”、“是”不用翻译。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介词宾语前置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安”、“孰”、“谁”等作介词宾语时,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②介词宾语是方位名词,放介词前。 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③为了强调介词宾语,将宾语放介词前。 一言以蔽之。——《论语》 4、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判断的句子。 (1)、……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也。 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3)、……,……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4)、不用助词,直接由名词对名词(或代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用“乃”“为”“则”“皆”“是”等词表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表示否定判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非”、“莫”等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论》 5、被动句——一个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2)、用“见”、“见……于”表被动,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3)、用“为”、“为…所…”表被动,用“为”引进动作的主动者,或用“…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4)、用“被”字表被动。与现在的被动句一样。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 (5)、没有任何标志,在句意中表被动。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6、主语后置(主谓倒装)句 主语一般放在句子开头,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把主语放在谓语后面,这叫主语后置,也叫谓语前置。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7、省略句 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1)、省主语 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张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2)、省谓语。 也有“承前省”、“蒙后省”和“对话省”等形式,还有“共喻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不若长安君之甚。”——《战国策》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 (3)、省宾语(包括动词宾语与介词宾语)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项伯……私见张良,具告张良以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介词“以”后省略了宾语“之”,指“衣食所安”。 (4)、省介词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左传》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练习 一、状后 1、请其矢,盛以锦囊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3、长于臣 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5、能谤讥于市朝 6、而相泣于中庭 二、定后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6、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7、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8、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2、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13、将军大势可以当操者,长江也。 14、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三、宾前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宋何罪之有? 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6、惟余马首是瞻。 7、惟你是问。 8、父母唯其疾之忧。 9、大王来何操? 10、是以后世无传矣。 11、夜以继日 12、君何以知燕王?” 四、判断句 1.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梁,吾仇也……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一言以蔽之 D.臣本布衣 2.下边“是”表判断的句子有() A.是年谢庄办团练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D.惟命是从 E.海瑞言俱是 F.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G.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3.下列各句中,属于判断句的是()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②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 ③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④晋鄙嚄唶宿将。 ⑤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⑦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⑧环村居者皆猎户。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主谓倒装 1、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7、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10、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案: 判断句 C CG ①③④⑤⑧⑨⑩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语文文言文句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8-05
浏览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