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菇栽培新技术

平菇栽培新技术

举报
开通vip

平菇栽培新技术平菇栽培新技术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按固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缺低,色泽约深。(1)高温型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

平菇栽培新技术
平菇栽培新技术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按固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缺低,色泽约深。(1)高温型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出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的效益并不高。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灰褐色类,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出菇温度12—36?,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实践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这类品种,尤其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最多可出8潮菇。(2)中高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12—30?,适温20—26?,菇体色泽灰褐色,单生型多,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上市,因出菇周期短,产量偏低,只有少数南方地区种植。(3)广温偏高型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灰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4?,最适温度6月结束,因生长周期长,产量能完全发挥出来,又因早秋菇价高,10—29?,这类品种从早秋出菇至次年头潮菇就能收回成本,避开了“烂市”风险。缺陷是,抗黄菇病能力较差,如管理不善,头潮菇后易生黄菇病,冬季虽能出菇,但出菇量及菇形美观度均稍次。?灰黑色类,出菇温度为6—33?,其共同特点,抗黄菇病能力特强,属硬柄,菌袋发菌结实,不生菌皮。突出优点:早秋8月底产菇到11月底,春季产菇可持续到6月。当中不发生黄菇、死菇。(4)广温偏低型?黑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32?,适温10—26?,黑色品种因韧性强、味鲜、菇质厚,已被众多消费者所喜爱,但这类品种出菇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温度过高,易产生菌皮,菌袋不现蕾;温度过低,虽然出菇,但柄长、盖小、高品价值降低。?深灰色类,出菇温度2—32?,均属硬柄,子实体丛生柄短,菇色随气温变化而变化,15?以下色浅,12?以下色深,这类品种抗黄菇病能力特强,能稳出6—7潮菇,加之菇形好,菌褶纹细、产量又高,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浅白色类,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30?,适温8—25?,这类品种产菇适温范围广,种植时间回旋余地大,华东地区最早出菇时间为9月上旬,出菇期历经秋、冬、春三季,且每个季节的菇质、菇型均优,虫害少。又因浅白色品种在自然生态条件下具有极强抗病和适应性,因此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或最有发展前途的菌种。(5)中低温型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26?。26?以上菇体发生量少,优点是特耐低温,0?以上菇体均可生长,且肉厚、质佳、尤其在北方地区更为适应。要获得高产,选准当家品种很重要,在引种时,必须根据市场菇色需要和当地气候而定,以市民喜爱白色菇的上海地区为例,必须选择浅白色类型的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黑色菇的青岛地区为例,必须选择灰黑色类高产菌株;以市民喜爱的灰色菇的保定地区为例,应选择深灰色高产品种。二、平菇栽培料的种类一、主要原料又称主料,是指以粗纤维为主要成分,能为平菇菌丝生长提供碳素营养和能量,且在培养料所占数量比较大的营养物质。?棉子壳棉子壳是脱绒棉籽的棉皮,为油料加工厂的下脚料。棉壳占棉籽总重量35%左右,我国年产棉壳约1200万吨以下,绝大部分用于食用菌生产。据研究,棉籽壳不仅营养丰富,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加水浸透或加压时,不板结,透气性好,含有一定的空气,可提供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氧气,是适宜平菇栽培的最理想的原料。棉壳也是多种,有粗壳、中粗壳、细壳之分,有绒多、少之分,有含棉籽仁多、少之分。一般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发菌好于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但细壳、绒多壳、仁多壳产量又高于粗壳、绒少壳、仁少壳。建议用户在购壳时要两者兼顾,灵活机动。(1)?玉米芯脱去玉米粒的玉米棒称玉米芯,也称穗轴。干玉米芯含水分8.7%,有机质91.3%,其中粗蛋白2.0%,粗脂肪0.7%,粗纤维28.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58.4%,粗灰分2.0%,钙0.1%,磷0.08%。经粉碎发酵,加其他氮源和辅料,可袋栽平菇。?木屑锯木加工厂产生的下脚料称木屑,也可用树枝加工粉碎而成。适合平菇生产的阔叶树木屑为佳。?其他、稻草、甘蔗渣、黄豆秸花生壳经粉碎成小颗粒状作为碳源,添加氮源等,也是栽培平菇的好原料,但这类原料种植产量不高,本资料不作详细介绍其栽培方法。二、辅助原料辅助原料又称辅料,是指能补充培养料中的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且在培养料中比例较少的营养物质。敷料除能补充营养外,还可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状。常用的辅料可分两大类:一是天然有机物质,如麸皮、玉米粉等。主要用于补充主料中的有机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其他营养成分的不足。另一类是化学物质,以补充营养为主,如尿素、复合肥等。(1)麦麸麦麸是小麦加工面粉时的副产品。含有16种氨基酸,尤以谷氨基酸含量最高(占46%),营养十分丰富,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良好。但易滋生霉菌,故用作培养料,需严格挑选,变质发霉不宜采用。(2)玉米粉玉米粉又称玉米面,是玉米籽粒的粉碎物。一般含水分12.2%。有机质87.8%,由于营养丰富,维生素B2含量又高于其它谷类作物。在食用菌栽培料中,加入5%—10%,可以增加菌丝活力并显著提高产量。?尿素尿素是一种有机氮素化学肥料,白色晶体,含氮量为46%,在食用菌生产中,常用作菌体培养料的补充氮素营养,其用量一般为0.1%—0.5%,添加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氮气对菌丝的毒害。?石灰在平菇生产中,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石灰,主要作用是提高培养料的酸碱度,杀死杂菌或抑制杂菌的生长,防止杂菌的污染。其次是增加培养料中的钙质,改善培养料的营养状况,促进平菇菌丝的旺盛生长,对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一般用量为1—4%。?复合肥复合肥是指氮、磷、钾三种元素高含量的复合肥,呈灰色颗粒状,增产潜力大,一般进口复合肥比国产复合肥营养含量高,如进口复合肥磷酸二铵,用于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为0.6%,国产复合肥品种很多,因含量低,用平菇培养料配制使用量可加大到1—1.5%,本资料配方中涉及到的复合肥是指国产复合肥。?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因长期使用一种杀菌剂,杂菌易产生抗药性,有个别用户反映因使用多菌灵作抗菌剂,现在无论发酵还是熟料栽培,杂菌总是控制不住。因此,在此情况下,建议改用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克霉灵和克霉增产灵两种产品防霉剂药效成份作用基理均相似,按0.1%的用量拌入培养料中,对绿霉、黄曲霉、链孢霉等有极强的预防和消杀功能,且高温消毒不分解。三配套材料?筒膜平菇原种和栽培种的容器可选用高压聚丙稀袋,规格为14cm×28cm×5丝或17cm×5丝聚丙烯筒膜,裁成40cm左右长度,用于平菇生产出菇的容器是低压聚乙烯筒膜,规格为:18—25cm,单面厚度1.5—3丝不等。?气雾消毒剂该产品对食用菌中各种杂菌和病原菌,杀伤率达100%,且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气雾剂用于接种箱消毒,每立方米2—4克熏蒸半小时,即可杀死箱内全部杂菌,无气味和刺激性,是替代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最理想的药剂,且操作方便,用火柴点燃即可,就可喷出大量气雾,从而达到杀菌目的。?万消灵出菇后防止黄菇病必须药品。强力快速杀灭各类细菌、芽孢,治疗平菇因各种病原引起的发黄、发软褐斑病等现象,效果奇特。?细菌杀和黄斑消本品是针对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发生的黄菇病褐斑病研制开发的一种专用杀菌剂。具有无公害、无残留、对病菌、细菌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杀伤力等优点,同时对食用菌有防病治病并有增产作用。?菇大壮本品为浓缩、高效复合营养素,每袋135克,内含食用菌生长各类微量元素,能促进平菇菌(2)丝生长,并使菌丝粗壮、浓白、提早现蕾,适合半生料、发酵料、熟料栽培,每吨干料添加5—6袋,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0%。菇大壮是所有拌料型增产素中,增产效果较奇特的一种。?菇虫净或敌菇虫菇虫净是结合食用菌害虫的科目类型和为害规律而研制的食用菌专用杀虫剂。本品活性高、穿透力强、广谱高效,同时对菌蚊、菇蝇、瘿蚊、螨类、跳去、活喻、线虫等害虫都有极强地杀灭效果。使用后不影响出菇,菇体不畸形,不卷边等特点。?补水针系采用铜管制成,不易弯曲,可重复使用,铜管一头是尖端,便于插入袋料内,管身洞眼分布均匀,有利于营养水从这里输出,铜管另一头固定螺帽,可和农用喷雾器龙头连接。?水幕喷带引进韩国技术生产的最新喷雾工具,将水幕喷带直接和潜水泵相连,布置在大棚中央人行道上,也可吊在棚内顶部。开动电机,因水幕佩带上布有许多规则的特制缝眼(肉眼不易看出),有水压后,水从特制缝眼内射出。整个大棚内可形成毛毛雨水雾,空气相对湿度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95%,一个750W的潜水泵可带50——150米水幕带喷雾,如水泵功率增大或水幕带长度减小,形成的水幕宽度将变大。利用水幕带进行湿度管理,具有节水保湿、省时省力、降温防病、节支高效、增产增收等五大特点。三、平菇菌种的生产技术菌种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母种制作配方?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配方?小麦500克、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维生素B13片,琼脂20克,水1000毫升。以上配方均适应平菇菌丝生长,现介绍配方?制作方法:选择质量好的小麦500克,放进锅内,加水1500毫升,水烧开后,煮沸10分钟,然后用千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若滤汁不足1000毫升,则加水补足,然后将琼脂、蛋白胨、糖等全部加入,加热至全部溶化后,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分装时,注意勿使试管口沾附培养基,装好后,立即用棉花塞口,用绳子每10支一捆缚好。然后竖直放入高压锅内消毒,在1.2公斤/米3压力下,维持40分钟,灭菌后的培养基要趁热把试管倾斜,使之凝固成斜面,倾斜度以斜面达到管长1/2长度为宜,冷却后即成试管斜面培养基。母种转扩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保证继代母种的纯正,一般科研单位出售的均为一级母种,它可以进行再次转管扩接以满足原种生产的要求,每支可扩接20—40支,但转管次数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2次,以免削弱菌丝生活力和减低出菇率,无条件转扩的,也可引进一级母种直接转扩原种,则效果更好。?原种制作?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25%多菌灵,水135公斤由于棉籽壳吸水较慢,拌料后须整理成小堆,待4小时充分吸湿后,再进行瓶装,装好瓶后,在料中央打一个直径2cm、深3cm的洞穴,有利于接入的母种块加快萌发、生长,以棉籽壳为主培养基原种菌龄约为25天左右。?小麦、棉籽壳培养基小麦40公斤、棉籽壳60公斤、石膏粉1公斤、水适量制种用的小麦要干燥、色鲜、无霉变,先将麦粒浸入1—2%的石灰水和0.2%多菌灵混合水溶液中,浸泡时,水面要高出麦粒10—15cm,浸泡时间大约需浸18—20小时,15?左右时需浸30—36小时,将浸好的麦粒捞出,倒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吹凉,待麦粒表面水分适度干后,可与棉籽壳、石膏粉等混合拌匀,接着装入瓶中。麦粒培养基分装时,要上下震动,以利基质结物,塞上棉塞,然后进行消毒灭菌。由于麦粒培养基透气性好,营养足,菌丝17—22天即可发满,且质量也最好。?棉籽壳木屑培养基棉籽壳30公斤、木屑55公斤、麸皮15公斤、复合肥1公斤、水135公斤,该培养基因木屑成份比例大,制作好的菌种虽不够洁白,但含水量足,菌种质量好,且不易老化,笔者建议原种容器可以是900ml专用菌种瓶,也可以用500ml医院用盐水瓶代替。无玻璃瓶的,可以用14×28×0.05的(3)丙烯袋,袋口系无棉盖体,也可用颈圈加盖棉塞,原种栽培料的灭菌要同母种培养基灭菌同样严格,不同的培养基,其灭菌程度和时间亦有差异,棉籽壳或木屑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14—15小时即可;麦粒培养基在高压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2.5小时,麦粒培养基不要常压灭菌,否则菌丝生长细弱、无力。因为小麦内部有一种酶的营养物质,必须在高压下才能释放出来。母种接入原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消毒药剂采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接种时,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斜面培养基横割成4—5块,第一块要割长一些,因为培养基较薄、易干燥而影响发菌,然后连同培养基一起移入原种瓶内培养基中央洞穴内,每瓶接种一块,麦粒培养基没有洞穴,接种后最好抖动瓶身,使少量麦粒盖住种块,这样,菌种块在空穴内或培养基下,由于湿度高,能很快萌发,并吃料生长。原种培养温度以20—26?为宜,培养室的窗户要用黑布遮光,以免菌丝受光照的影响,造成原基过早出现老化。发现杂菌感染,就要及时淘汰。经过严格筛选,平菇菌丝延伸过程中,色白、粗壮、富有弹性、并布满全瓶,即为合格原种。?栽培种制作栽培种制作容器最好用高压聚丙烯塑料袋,因高压丙烯袋较透明,能明显观察内部菌丝生长情况,如果用一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33cm×5丝丙烯折角袋,如果采用两头接种法,就选用17cm×5丝丙烯筒料,栽培种配方主要有:棉籽壳、玉米芯、木屑培养基。?木屑、棉籽壳培养基木屑40公斤、棉籽壳40公斤、麸皮1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木屑最好选用相隔半年以上的陈木屑,麸皮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此配方培养的菌丝虽不如纯棉籽壳培养基洁白,但菌丝生长结合力强、紧密度高、耐老化,且不易出菇,存放时间长,17×40袋两头接种制作的菌种,菌龄为35—40天。?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先将棉籽壳预湿,然后把麸皮、复合肥(事先压成粉状)混入料内,加水拌匀,棉籽壳培养基17×45袋两头接种,菌龄为25—30天。?玉米芯培养基玉米芯80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8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0.5公斤、多菌灵0.2公斤玉米芯要粉碎成大豆大小的颗粒,在用1%生石灰水拌好,堆闷24小时后,拌入各种辅料,玉米芯培养基与棉籽壳培养基菌龄大致相同。制作栽培种除掌握以上配方外,还要使拌料水份恰到好处,含水量偏低,菌丝生长缓慢、纤弱;含水量偏高,料温随之上升,易酸败,菌丝生长受阻。常用感观测定,即装袋前手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但不下滴为宜,也可按照伸开手指,料在掌中能成团或掷进堆四分五裂或落地即散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其含水量较为适中。配制好的培养料,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装袋,每小时200袋以上,使用机器装袋,松紧均匀,省工省时,效率高。但劳力不缺的地方,也可用手工装袋,人工装袋应边装边压实,用力要均匀,要做到袋壁光滑、而无空隙,装好后,两头直接用扎线扎紧即可,常压灭菌时,锅内温度达到100?要维持12—15小时再停火,等温度自然下降到60?时,才能打开蒸锅取出料袋。待袋料温度降到25?左右时,即可接种,转接栽培种按严格要求,仍要在接种箱内进行,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离子风接种进行无菌接种。接种箱消毒一般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2克)熏蒸半小时,在箱内先将原种用长柄镊子搅碎,在无菌条件下,打开栽培种袋口,均匀倒入原种块,尔后,用塑料袋扎绳扎好。注意,扎线不要扎得太紧,防止菌种不透气、难发菌,也不要太松,以防袋口落入杂菌孢子,引起杂菌感染,松劲度掌握在“肉眼能看到缝隙或能吹得进气流为佳”,接入的菌种块要正好处于扎口中心位置,这样可有利于种块尽早封面,此种接种方法为线绳扎口法。也可用塑料袋无棉盖体法培养栽培种,也可用塑料袋套环塞棉花法培养栽培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四川菇农常用的,将袋口系上出菇套环接入原种后,再盖上二层报纸,笔者认为以套环塞棉花法培养的栽培种,污染率最低,且质量最好。(4)接种后的种袋要及时移入培养室内培养,用线绳扎口法的还要用菇虫净粉剂将每个袋口进行喷施一下,其目的是让药粉吸收附在袋口,以防止菌袋培养过程中虫从口入。在培养过程中,还要防止塑料袋被硬物刺破,应经常检查杂菌污染和鼠害。特别是老菇场,为达到万无一失,防止菌螨、菌蝇进入袋口内部产卵,必须每隔7天对地面、窗户、周围环境用敌杀死或氧化乐果农药液进行喷雾一次。在菌丝生长后期,采用线绳扎口法的如果发现菌丝生长特别慢,可用手拉一下拉袋口,使袋口空隙加大,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袋内,以加速菌丝生长。栽培种的质量鉴别菌种质量的好坏,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方法,主要靠外观鉴定,一看长势,二看纯度,三看菌龄,菌丝长势要旺盛、浓密、洁白。菌丝纯度主要看无红、绿、黑等杂色斑点,菌丝上下一体,无抑制线。菌龄主要看菌丝无萎缩老化现象。所谓合格平菇菌种,其主要标准是,菌丝体纯白健壮,粗细均匀,菌落延伸整齐一致,尖端部位分枝清晰,不杂乱。成熟的菌种,菌丝浓密、具有光泽,有“回菌”或生出菌皮现象,有时还有水珠分泌,但基质清楚可辨,不收缩、不干涸。栽培种菌龄以菌丝发到底后5后至原基形成之前使用最好(出现少量原基也没有多大关系),这时挖出的菌种成块,菌丝量大,有弹性,移植后,菌丝萌发快,定植早。一般来说,低温下培养的菌种,只要不出菇时间延长一些,对菌种质量不明显影响。但在高温下培养,即使菌种不出菇,也不能随意延长时间,因在高温下,菌丝体生理代谢活动旺盛,它不但要大量消耗培养料中的养份,同时还会加快自身的衰老速度。凡菌皮过厚、老化干缩、菌丝生长稀疏或培养料结合松散,菇体已长出袋外的菌种,以及带有虫卵或杂菌的菌种,都不能当作菌种栽培。否则,应用到生产中,轻者减产,重者无收。四、室外大棚的搭制菌种接入袋后,从菌丝萌发到现蕾,这个阶段叫发菌,发菌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在室外大棚进行。室内发菌,各方面管理工作易于掌握,室外大棚发菌,由于太阳辐射热的作用,尤其要注意袋温升高,防止烧菌现象。但出菇场所,最好选在室外塑料大棚内,因大棚保温保湿好,又易于管理。因此,是最好的场所。?建造塑料大棚,具有造价低廉、温度稳定、保湿性好、冬暖夏凉,便于调节光照等优点。适宜大多数地区菇农使用。生产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栽培季节及场地内的温度等变化状况,本着“经济、方便、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自主选择。?半拱圆温室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秋冬季平菇栽培,北侧是一通土墙,跨度4.5—5.0cm,墙高1.2—1.3cm,厚0.5cm。后屋面有檀、柁支撑,进关面用竹竿或毛竹片拱架,形成半拱圆面,拱佳间距约30cm,拉立柱支撑拱架。立柱与拱杆间用CP6的钢筋或8号铁作拉线,拉线与立柱顶紧紧固定,后墙每隔几米留风孔,出菇管理时,只要将南边薄膜支起,即可和后墙风孔形成空气对流。?大拱棚直接在平地上用竹木搭制的大棚,棚外加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为模型图,出菇管理时,通风主要是通过大棚两边薄膜支开的大小而调节的。?拱顶形半地下菇棚施工时,在地面挖深40cm,把土填于两旁,拍实沟壁,筑成一个宽3.4米、沟壁高0.8米、长度不限的半地下大棚,再在地沟两边土墙上(地平面向上),每隔数米开一个通气孔,通气孔以30×20cm为佳,这样每两排袋墙之间都能使空气对流,畦底整成龟背形,并开好水沟。在地沟上架设竹木弓架,用线绳、铁丝固定横梁,然后覆盖薄膜,再在拱棚顶部覆盖草帘或稻草。建造半地下菇棚要注意三点:一是造棚场地的土质必须是黏土或壤土,二是菇棚四周必须挖排水沟,以防积水灌入棚内,三是菇棚宽度不可过大,以免造成坍塌。?场地消毒菇棚搭制好后,要在进袋前20天对发菌场所彻底杀菌、灭虫。可在地面和四周撒上石灰粉,用2000倍万消灵水液和1000倍万菌消水溶液交替喷湿2—3次,再用2000倍敌敌畏药液喷洒1—2次。在发菌或出菇场地进行定期消毒非常重要,尽量使环境杂菌及虫害降到最低点,以减少后患。五、平菇棉籽壳半生料栽培菌袋制作棉籽壳半生料栽培平菇就是不经过完全发酵或高温灭菌直接进行生料栽培的方法,次方法在我地已大面积(5)推广多年,江苏省射阳县通洋乡、阜余乡、藕耕乡、四明乡、千秋乡平菇生产,从开始100多户发展到现在4000多户。2005年这些乡农民种菇户平均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其生产技术全部采用半生料栽培,优点是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菇农易接受,缺点是每年或最多两年要更换场地一次,但对于广大菇农利用秋冬两季到大城市郊区租地种菇来说,再好不过了。半生料栽培要求华东地区播期为8—10月,早于8月或迟于10月均不适合搞半生料栽培。研究发现,玉米芯因材质不同而不适宜采用半生料栽培,因此,本章重点介绍用棉籽壳进行半生料培养方式。采用半生料栽培可选用广温偏高和广温偏低型平菇品种。生产配方(本资料配方中的复合肥均指国产复合肥,如用进口复合肥,则用量减半):?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粉1公斤,石膏1.5公斤,克霉灵0.12%?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15公斤,克霉灵0.12%?建堆、半生料处理将棉籽壳和其它辅助物加水搅匀后建堆,要求堆高1.5米、堆宽1.5—2米,长不限,在料堆上打上洞眼,盖上草帘。如发现蝇虫较多,可在草帘上喷湿敌敌畏药液。本技术要求堆闷12—18小时,达到原料半软化程度、含水适中,即可拆堆袋装。此种方法,由于不受发酵时间限制,头天下午搅拌,第二天上午即可装袋,较为实用,被大多数菇农所接受,需要指出的是,堆闷12—18小时后,一定要将料堆翻堆一次,并摊开冷却进行装袋,当天装不完的,还要重新建堆打洞,等第2天再进行装袋。否则,由于料堆缺氧,培养料的理化形状和营养条件不但未能得到改善提高,长时间会发生腐烂、劣化,严重的还会变酸、发臭。变质的培养料接种后,菌种只萌发,但不能吃料生长。相比而言,生料栽培其花工量及成本大大低于熟料栽培,技术性难度也低于发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实践证明,在气温20—30?之间,只要在发菌过程管理中,不发生烧菌,生料栽培成功率最高,可达100%,因为平菇菌丝危害大敌“绿霉菌”其孢子及菌丝的萌发生长力在15—23?时较为活跃,一旦产生,平菇菌丝无法抗衡。而在25?以上,绿霉菌活力明显下降,即使有少量发生,因平菇菌丝生长迅速、活动旺盛,也能将之吃透。因此,华东地区9—10月是平菇半生料栽培最佳安全期。笔者建议,假如你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将培养料全部进行半生料栽培,请在9—10月这两个月内,发动一切人力、物力将培养料全部播完,一旦错过了最佳安全期必是危险期,如迟于10月底播种,成功率将大打折扣。?装袋接种装袋前料的含水量以手握紧料有水印但不能渗出为宜,如指缝内有水渗出就偏多了,刚开始拌料时即建堆前,水份可偏大一点,掌握在手握紧料有水渗出,并往下滴了3—4滴,经15小时左右预热、挥发、下沉后,水份会自动减少。袋膜选用宽22cm、厚1.5丝聚乙烯塑料袋,可事先栽成45cm长,一头用线绳扎紧。装料时,先抓一把棉籽壳放在袋底部,然后放一层菌种,再装料,边装边压实,装至近袋口时,放一层菌种,再抓一把棉壳封面,用种量为15%,扎好袋口后,在2小时内用筷子粗的铁丝在袋两头各打4—6个透气孔,也可在自制一个多齿钉,直接在料袋两头整体打眼,更为方便,洞眼深度为5—8cm。培养料水份和透气孔是决定生料栽培的成功关键,装料前培养料的水份过大,日后菌丝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杂菌感染几率也大大增加。另外袋两头菌种就是通过透气孔吸取氧气而萌发生长的,没有透气孔,菌种层由于缺氧而闷死。透气孔少回过小,有两个缺点:一是发菌中期,菌丝生长速度滞缓,甚至停止,严重时还会感染杂菌。二是不利于菇蕾形成或生长;透气孔多或过大也不行,也会带来两个缺点:一是易引起虫害和杂菌浸染,二是形成菇蕾基数过多,给管理带来麻烦。另外,菌袋两头各放一把棉籽壳,是让菌种在适温环境下,迅速萌发吃料,早早封面,起到一种保护层作用,保护层厚度以1cm左右为宜。要使半生料栽培发菌成功率达到100%,每年换一个地方是重中之重,且新场地和旧场地要相隔300米,没有田间更换场地的也要在播种前两个月腾空发菌场所,对发菌场所要严格干燥、消毒,旧污染料不要就近乱丢,要运到1000米以外的地方。否则,用连续栽培两年以上场地再进行半生料栽培,发菌污染及发病率将会增加20%以上。(6)六、平菇发酵栽培菌袋制作棉籽壳和玉米芯均可采用发酵料栽培,播期必须掌握秋季8—11月进行,最佳黄金播种期为秋季9—10月,其余时间我们不提倡播种,否则,播种成功率会大大降低。生产配方:?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粉2公斤,多菌灵0.2%?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粉20公斤,多菌灵0.2%?玉米芯85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5公斤,尿素0.2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玉米芯850公斤,麸皮10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尿素2公斤,复合肥10公斤,石灰30公斤,多菌灵0.2%?发酵处理先将辅料混匀加入棉籽壳或玉米芯中,再用清水调湿,不易吸湿的原料,如复合肥,应事先单独浸泡或压成粉状加入,培养料经调湿拌匀后,便可建堆。料堆一般建成1.2—1.5米、高0.8—1.2米、长度不限的长堆,每个料堆的容量不低于250公斤干料,最好能达到5000公斤左右或更多一些,建堆时,料堆四周要轻轻拍实,堆边呈墙式垂直状,或略有倾斜,以不蹋料为准,堆顶拱起呈龟背形,料堆建好后,用直径5cm的木棒先在料堆顶部垂直向下打1—2行透气孔,再在料堆两侧的中部和下部各横向斜打1行透气孔,间距30cm左右,孔道深度要分别到达料堆底部和料堆中心部位,随后在料堆中插入长柄温度计,再用草帘、麻包、蛇皮带等能透气的覆盖物将料堆覆盖好。料堆覆盖后,根据气温高低,约2—3天,在表层25cm左右深处,料温升到55——60?时,开始计时,维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推,翻推要领是,把料堆外层(干燥冷却层)培养料与内层(好气层发酵层)和底层(厌气发酵层)的培养料互换位置,翻堆后,重新建堆,打气孔和覆盖的要求,与初建堆时基本相同,当料堆温度再次升到55——60?时,仍保持8——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重新建好料堆。平菇培养料堆积发酵,一般需要翻堆3次,堆期依气温不同约5——7天,当培养料色泽均匀转深,质地变得柔软,料内出现较多白色防线菌、闻不到氨、臭、酸味时,便可拆堆终止发酵。拆堆后,等料温降到30?左右时,就可装袋播种。?发酵过程注意事项:?气温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很大,当气温在20?以上时最有利于发酵,若气温低,发酵时间要延长,应特别注意保温。?培养料的含水量对发酵过程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当水分高于70%以上,培养料会发粘发臭或腐败变酸,料温上升缓慢;当水分低于50%时,会出现烧堆的“冒烟现象”。出现以上情况时,要马上散退调节水分后再重新建堆。?培养料发酵期间,不要让太阳直射和雨淋。?堆的形状大小也影响发酵过程,一般堆积发酵一堆不能少于250千克培养料。堆的形状以梯形长堆为好。料多时增加堆的长度,这样建堆可以保持堆内外差别小,发酵比较均匀。?调整发酵料的水份将发酵前的水份掌握在培养料有水渗出且有3—4滴为宜,因发酵过程中水份自然减少,发酵后装袋的水份应掌握在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间有水印、但无水渗出为宜。注意,在装袋前调整水份含水量时,要以“宁干勿湿”为原则。?装袋接种装袋接种方法同半生料栽培完全一样,不需任何灭菌消毒,采取就地露天开放接种。三层菌种播种法:如果老场地杂菌基数较多或迟于10月底播种,可采用微孔通气三层军种播种法,用这种方法袋栽发菌速度快,比两层菌种方法快10—12天,减少了杂菌污染机会。但有两个缺点:一是出菇期洞眼内会出小菇,给管理造成麻烦,二是不利于补水,因补水后滞留在袋底的水会从洞眼流出,对整个产菇期的产量将有影响。具体微孔通气方法为:装料时,在袋中间多放一层菌种,除两头放菌种、打洞眼均按常规外,还要在中间菌种层上用细针沿一圈菌种部位均匀刺10—12个小孔,另外在料袋堆发菌时,要成井字形放,即使是低温,也不能采用“袋靠袋”码堆发菌。否则,袋与袋之间会堵住针眼,影响中间层菌种透气或造成菌种缺氧死亡,严重的还会造成菌袋生绿霉。(7)七、平菇熟料栽培菌袋制作1、熟料栽培的好处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制后先经高温灭菌处理,然后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栽培方法,春夏、晚秋、冬季半生料或发酵料袋栽不易播种时期以选用熟料方式较为理想,熟料栽培还有下列好处:?高温灭菌后的培养料排除了杂菌和害虫的干扰,促进了料内营养物的分解,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繁殖量大,对培养料的吸收利用率高,可以获得稳定高产。?熟料配方增产潜力,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各种营养贫瘠的培养料,如木屑、稻草、污染料等,为平菇培养料的广泛选择和合理搭配使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熟料栽培使人工控制能力得到加强,它即能够在低温下加温发菌、正常出菇,又能避免高温下非熟料栽培时经常发生的“烧菌”现象,因而提高了单位种植面积的收益率。?熟料栽培用种量少,一般为培养干料5%左右。?熟料栽培出菇早,这在早秋出菇尤其明显,因熟料栽培菌丝生长缓慢、产温低、所接受的光照、环境变化时间长。因此,比半生料或发酵料栽培更容易提早出菇。2、熟料栽培可周年进行平菇适宜的栽培时间主要是根据平菇菌丝和子实体发育需要的环境条件而确定,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气候也不相同,同一季节不同地区气温差别也较大。又因为国内平菇品种较多,高温、广温、中低温等各种温型的品种都有,这也决定了平菇能周年栽培出菇,一年四季可连续供应市场。3、品种的合理选择以华东地区为例,夏季出菇品种应选择高温型品种,早秋及春季出菇品种应选择广温偏高型菌株,秋冬出菇应选择广温偏低型菌株。4、菌种的准备平菇的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菌龄为7—8天,棉籽壳原种菌龄为25—30天,棉籽壳栽培种菌龄为20—25天,料袋播种后从播种至出菇为30—35天,出菇周期(即从头潮—尾潮)约为3—6个月。因此,在栽培之前,菇农应推算时间掌握时机,适时制种。5、菌袋规格的选择熟料菌袋制作工序较为复杂,搬动次数多,袋膜被损坏的可能性极大,此外,培养料经高温熟化后极易染菌,所以,袋膜要有一定的厚度,通常低压聚乙烯袋膜厚度一选择3丝左右为宜,筒膜过厚,既不经济,也无必要;如果过薄,容易造成破损,致使污染率上升。筒袋宽度和长度的选择取决于季节,一般夏季、早秋应选用宽20—22cm×长40cm×厚3丝为宜,以防止料袋大、积温高、难出菇。中秋及晚秋选用22—25cm×45cm×3丝为适宜,料袋大,营养足,出菇期长。6、熟料栽培配方:?棉籽壳100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棉籽壳95公斤、麸皮或玉米面任一种5公斤、复合肥10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棉籽壳100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30公斤、多菌灵0.2%?玉米芯85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面5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公斤、石灰3公斤、多菌灵0.2%?玉米芯85公斤、木屑400公斤、麸皮15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20公斤、多菌灵0.2%?棉籽壳45公斤、木屑45公斤、麸皮12公斤、复合肥1公斤、石灰2公斤、多菌灵0.2%?玉米芯400公斤、木屑400公斤、麸皮150公斤、玉米面50公斤、菇大壮5—6袋、复合肥10公斤、石灰20公斤、多菌灵0.2%以上配方中,多菌灵用量为0.2%,是指1000公斤干料加入2公斤多菌灵,如场地污染严重的也可用0.1%的克霉灵或克霉增产灵替代多菌灵,防霉效果更好。有人要问,既然熟料栽培,为什么还要加入多菌灵或克霉增产灵,因为多菌灵遇高温不会分解,菌丝(8)发菌过程中,会抑制杂菌的滋生,加入多菌灵对提高料袋发菌成品率大有好处。在熟料栽培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杂菌的污染料袋(利用半生料和发酵料袋培时也会产生),我们认为只要没有出菇,即使是绿霉污染袋,也可进行再利用。最关键一条,是要把污染袋料及时倒出晒干,贮藏起来备用。经试验,用坏料再进行熟料栽培,生产出来的平菇质量及产量均比用好料下降20—30%。坏料利用配方为:?半生料或发酵料产生的坏料(玉米芯或棉籽壳)97公斤、麸皮或玉米面3公斤、石灰1公斤?熟料产生的坏料(玉米芯或棉籽壳)93公斤、麸皮或玉米面7公斤7、拌料按照选定的培养基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和清水,因为玉米芯或棉籽壳较难吸水,开始拌料时,水分适当大一些,混合搅拌,先把堆成“山”形的干料从尖端中间挖向四周,使其形成凹陷形,再把清水导入凹陷处,用锄头或锨把凹陷处逐步向四周扩大,使水分逐渐渗透,当水份被干物质吸收后,把铺平的料用锨重新整成“山”形料堆,并再次将料堆挖开,按此法反复搅拌3—4次,然后把拌匀的料打成堆,仿照半生料栽培培养料的处理进行堆闷12—18小时。堆闷二个好处,一是利用发酵热使培养料熟化并得到软化,二是使料中水份吸均匀,并将多余水份自然流入地面,有条件的可用拌料机进行拌料,可大大提高工效和拌料质量。考虑到高温灭菌要消耗培养料中的一部分水份,装袋前的水份控制要比半生料或发酵料栽培料的水份偏多一点,即手握培养料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本文档为【平菇栽培新技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3KB
软件:Word
页数:2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2-18
浏览量: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