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整理]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

[整理]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

举报
开通vip

[整理]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整理]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 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 发布时间:2011-10-13 信息来源:《舟山文化》 作者:金德章 舟山海岛的服饰与大陆内地一样,主要功能是护体、遮羞和装饰。应该说远在人类的初创阶段,服装的产生主要出于人的本能和生活的需要,即为遮身蔽体和防寒御暑,后来才逐渐萌发了装饰的观念和行为。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这里,马克思把“衣”放在第一位。然而,服饰发生又与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有关,为此,因地域和环境之异就...

[整理]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
[整理]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 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 发布时间:2011-10-13 信息来源:《舟山文化》 作者:金德章 舟山海岛的服饰与大陆内地一样,主要功能是护体、遮羞和装饰。应该说远在人类的初创阶段,服装的产生主要出于人的本能和生活的需要,即为遮身蔽体和防寒御暑,后来才逐渐萌发了装饰的观念和行为。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这里,马克思把“衣”放在第一位。然而,服饰发生又与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有关,为此,因地域和环境之异就产生了各自的服饰习俗。 说起海岛人的服饰,考究起来,起源较早。《山海经》中说,远古时代,在我国东南沿海有个捕鱼氏族,称之“玄股国”。玄股国的国民“善长用鱼皮制衣”。这类同于我国北方狩猎民族,“多以兽皮制作方服”。另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18000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早已懂得用兽皮制作简易的“衣裳”,可见这种服饰习俗发生之悠久。 当然,若以古代的服装材料论,在江南地区,先有葛,后有麻和丝,最后才是棉花了。其间捻线织布是最原始的纺织术,而纺轮则是纺纱的主要工具。为此,近年在定海白泉和大衢岛孙家山等地,考古发掘的一件扁圆形石纺轮和一件陶纺轮,以及骨针、骨锥等物,足以证明远在新石器时期,舟山已有纺织和缝纫之术,服饰习俗也随之产生了。而这个时期,距今约6000余年。 由于这种浓厚的历史渊源,对海岛人的服饰习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明代编纂的《舟山志》中云:“僻居海中存淳朴之风。凡居、服、饮食尚节省蓄力,勤而俭,比户皆然。”《岱山镇志》亦日:“岱山风俗,向称质朴。”这就构成了海岛服饰第一个特点,即“古朴风”。 若说舟山服饰的第二个特点,即与海洋环境和海上劳作方式有关。钟敬文在《民俗学概论》中说:“海产渔民多穿短裤,便于撒网捕鱼。”杨志林在《海岛民俗》一书中亦云:“东海渔民因大多时间在海上生活,衣着易被海水打湿而腐蚀,穿着寿命短,因此,为了耐穿,所穿的外衣都用栲胶染过,染成棕红色,俗称‘栲衣’。”舟山情况亦然。在舟山,旧时渔民所穿裤子也用栲胶或栲皮染过,染成酱色。裤子较短,但裤脚特肥大,穿起来好像提着两盏大灯笼。俗称“笼裤”。“栲衣”和“笼裤”是舟山服饰的一大亮点。这就构成海岛服饰第二个特点,即称“海派风”。 关于舟山服饰的第三个特点,则是由岛外服饰的融人和渗透所致。这是因为舟山临近我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以及宁波等著名港口城市,交通便利,来往频繁。或售鱼、或经商、或购物,接触颇多,深受其影响。如民国《定海县志》中曰:“海通以后,商於沪上者多奢靡之习,由轮舶运输而来,乡风为之丕变,私居燕服,亦被绮罗,穷乡僻岛,通行舶品,虽小家碧玉亦无不佩戴金珠者矣。”又云:“往往时式服装始流行于沪上,不数日乡里之人即仿效之,较鄞(鄞县)、镇(镇海)等邑,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构成海岛服饰的第三个特点,即“时尚风”。 由此可见,舟山服饰应具有怎么样的一种个性化风格?从上文所述看,“古朴、海派和时尚”,则是它的三大特点和标志。而且,尤为可贵的是这三个特点十分鲜明的贯穿在海岛服饰的民俗事象中,具体的又有三个层面。 一、海岛服饰构成五要素 所谓服式的五要素,是指服饰的原料、样式,色彩、饰物和图案。常用质、形、色、饰、画五字概括之。就舟山服饰而言,除极个别海岛产棉区,自纺、自织、自制土布外,大多数岛屿的布料都从大陆沿海港口城市购买。清末民初,舟山盛行的是土白布和兰花布。色彩以靛蓝为主,妇女则加以红绿两色,渔民则用土布在栲胶中染成粽红色。俗称“栲布”。夏天,有的用蓝丝之类在栲皮中染成酱色的称之“栲纱”。民国中后期,舟山盛行罗纺、丝绸等布料、服装的色彩和服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并有花纹和图案装饰。 据《定海县志》记载,舟山诸岛的日常服饰近百年来迭经三变。起初,海岛人的日常服饰,凡衣袖袄裤裙,皆“小而长”。尔后渐改“大而长”,尔后又变“小而短”继而改成“大而短”。民国初年,舟山的妇女服饰也很特别。所谓“袖袄裤脚,大至盛尺。”袖见肘,裤露膝”。其中,妇女的衣领,“始无领,后行低领,渐兴高领,迩年则不特去领并袒胸矣!” 民国初年,舟山盛行的布料是棉布和芋蔴衣布。要求冬厚夏薄、冬暖夏凉。至解放后,舟山才用机织布,化纤布等布料为服装面料,继而,毛料、泥绒和皮货等衣料也极常见的了。可见变化之大。 衣料的服色,舟山习俗以年龄作界定。民国初年,成年男子服色单调,多为黑、白、蓝三色。未成年的略穿花色。女孩喜穿花色和红绿衣服。结婚时,姑娘必穿红袄和红裤,一身红装,以示喜气。婚后,服色稍淡,以示庄重和沉静。到了老年,妇女们以穿玄色或深蓝色衣服为主,若有守孝寡居者,更是切忌花衫红袄。不过,在解放以后,尤其是近几年的改革开放,海岛人的服色打破了单调、原始的格局,变得色质鲜艳、五彩缤纷的了。 至于海岛服饰中的服式、佩戴、图案及其装饰美,因内容较多,下面专辟一小节,作较为详尽的描述。 二、舟山海岛服式类别与装饰美 舟山的服式有日常生活服式、劳动服式和婚嫁童年服式等。而日常形式与大陆内地无多大区别。故最有特色的,则是劳动服式了。但是,这种服式必须与特定的海洋性环境相适应,并与海上劳作方式相关联,其他的服式都是在此基础衍生或变化。 1、劳动服式。海岛渔民的劳动服式,旧时上衣惯穿大襟布衫或直襟衫,外加背单。背单有 季节之分:冬穿棉背单,夏穿单背单,俗称“领郎”。春秋两季穿夹背单。背单还有棉绸之分。绸背单上绣有龙的图案。俗称“龙背单”。一般情况下,渔民的上装以大襟布和背心为主。冬天也有穿玄色大棉袄的。 大襟衫。《浙江民俗简志》中日:“东海渔民常年在海上生产,风高浪大。但他们自有一套抗风斗浪的‘宝衣’。这宝衣的上衣又叫大襟衫。布料为龙头细布或白帆布,经久耐磨。大襟衫,是一种大襟左衽的对襟外衣,衣襟向左开式,避免右手对风时与网纲、绲线相勾缠。”同时,为了耐风化、日晒和海水浸触腐烂,此衫在制作后,放在盛满薯莨根皮(即为栲)煎煮的大锅汁液中熬煮,至色呈深褚色时,捞起晒干则成、俗称“栲汁衣”,又称“栲衫”。这就是说,“栲衫”服式的形成,不论是染栲耐腐,还是大襟左衽都是由海洋性环境所决定。另外,根据学者考证,“左关之襦”即“左衽”之俗,原为古越人的一种服式。《战国策?赵策》上说:“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风也。”在这里,所谓“左衽”,即为上衣的对襟从左边开档,其服式完全与“栲衫”相似。至于“栲衫”之外再加上背单,则因海上劳作,风大天寒,为防寒保暖之需要,但因季节不同,寒暑交替,故背单也有厚薄之分,更显得机动灵活,按时适用。 “笼裤”。“笼裤”是渔民服饰中的特殊裤式,也是昔日服饰中最有特点的服式。舟山男子多穿XX裤,腰头另出,便于系扎。一般裤脚较短,裤筒较大。但“笼裤”的制作又有特点:一是单裤,用土布制成。质地厚实,耐磨耐穿,经济实惠。二是直筒大裤脚,形似灯笼,故而名之。而且,裤腰宽松并左右开衩,前后叠皱成纹;在腰的开衩处缝有四条带子,便于穿时束缚,不仅十分简便,更显紧身干炼。尤其是冬天,渔民在海上劳作时,把棉背单往腰裤里一塞,四条裤带一束,两只裤脚缚紧,风丝不透,十分暖和舒服。三是裤裆宽大,双腿下蹲上抬都无障碍,显得十分灵活。还有,当风大手冷时,双手往裤腰衩口里一塞,既暖和又可挡风御雪,一举多得。正因此理,清末民初直至建国前,舟山的渔民普遍盛行此类裤式。当然,昔日的笼裤之所以被渔民钟爱,还有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装饰美。旧时,嵊泗渔民多用崇明、南汇产的印花蓝布制作笼裤,故裤色多为深蓝色和玄青色,普陀沈家门一带受闽南渔民的影响,多用栲皮染成,故裤色多为棕红色或酱黄色。在浙南的洞头和玉环渚岛,“渔民用栲汁染制笼裤,其色深赭”。可见笼裤的色彩十分丰富而美观。 再如图案和纹饰的装饰性。嵊泗的笼裤在裤的衩口两旁,绣着各种花纹图案,有“龙凤呈样”、“八仙过海”和鸟鱼花草等。岱山的渔民在裤脚圈和插兜处缀绣着牡丹、山茶、海泥鳅和大头鱼等。以上这些都示吉祥和喜庆。但浙南的温岭石塘渔民,他们却爱在笼裤的两侧插袋,用银丝绣上两个特大的如意葫芦瓶。这葫芦又意味着什么呢?值得人深思。据考证,葫芦在古代不仅是最原始的载人渡水工具,而且还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为此,具有一种神灵性的辟邪功能。在古神话中,有葫芦使女娲兄妹成婚育人的神话,还有在洪水泛滥年代葫芦救人的故事。而上述这些,恰恰与渔民的生存环境和劳作方式有关;为此,渔民们把它绣在笼裤的插袋边,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他们对平安和丰收的企盼。在舟山,还有一说,说“笼裤”又叫“龙裤”。理由有三:一该裤是帝王之身的南宋赵构,在舟山遇难脱险后赠予渔民的御裤,即为皇帝的裤子,名为“龙裤”。二是裤形似龙灯中的筒裤式龙体。三是龙裤衩口两旁绣有飞龙图案。总之,笼裤的制作及其图案装饰,不仅体 现了海岛人的审美观念,更有一种深刻的寓意,令人玩味。 海岛妇女服饰。昔日的海岛妇女,上衣多为直襟衫或右侧开襟外衣。也有穿大襟衫的,斜襟至腋下,领下一横形布扣,肩部大襟上一直形布扣,腋下三只横形布扣。色彩,年轻的以艳色为多,中年的改月白、浅蓝等素雅色彩,老年以灰黑为主显得庄重。因海上风大,海岛妇女常去沙滩或船头补网、抬鱼,故以大襟衫为外衣,较为紧身保暖,不易寒冷,故习以为之。至于妇女裤子,多是直通式的,裤脚宽大而短。便于挽起裤脚下海淘鱼。或干其他船头生活。但是到了仲夏,即立夏以后,妇女的劳作方式主要是剖鱼鲞。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此时的服饰为之一变。年轻的渔姑短衫短裤,任凭太阳曝晒,更显青春活力。中老年妇女怕被太阳晒黑皮肤,反而穿着长衫、长裤,把身子裹得密密的。尤其是长裤必穿无疑。实在炎热难熬,把身子往海水中去浸泡一会儿,暂避酷暑之烈。 海岛的劳动服饰中,肚兜和布衫亦很重要。原因是渔汛旺季,海岛妇女特别忙碌。洗鱼、剖鲞,晒鲞、翻鲞都由妇女担任。往往是顶骄阳、踩热沙,弯腰起身,挥刀杀鱼,忙个不停,必定是热汗直淌。为此,渔妇多以肚兜护体,一来为护住乳房,减少摆动,劳作时感到利索轻快;二来体内的汗水逐渐为肚兜所吸收,一时间不使汗水流淌直下。可见,肚兜服饰的形成与海洋性生产方式有关。 关于肚兜的形状。所谓肚兜,实是块红色的棱形料子。它的原料有红布,也有红绸,形似一件单面背心,俗称“红肚兜”。“红肚兜”不仅为劳动所需,也是姑娘出嫁和婴儿出生的必备之物。肚兜的制作:红棱上端两角,钉上红绒线或银链子,系在颈上,垂于胸前,腋下两端腰带结于背后,从而起到遮胸露背的作用。究其形状和制作,大致与江南的内地风俗相似。但肚兜上的花纹图案,则就大不相同。如内地绣的一般是“鸳鸯戏水”、“牡丹”花卉之类,但海岛人所绣的图案往往与大海和鱼文化有关。如台州石塘妇女红肚兜的形状是大鲳鱼。而兜内的图案则是“双鱼戏水”。舟山的渔村,肚兜内还有个小口袋,口袋的周围画着海蜇和乌贼鱼,而小口袋是只大海螺。若是孕妇肚兜,肚兜的形状为婆籽鱼,即怀孕的大鲳鱼,意味着产子多多,多子多福。若是出嫁的新娘,肚兜上绣的是比目鱼,意为“比目鱼儿双双游”,夫妻恩爱和谐相亲。可见海岛肚兜形状及其图案大多有鱼,即为鱼余谐音,日日有鱼,年年有余,不仅显示出一种求吉的功能和愿望,而且画面清丽,制作精良,色彩鲜艳,颇具鉴赏性。 布褴。布褴在海岛又称腰巾,是海岛劳动妇女的又一服饰特征。这是因海岛妇女的劳动场所,主要在船头和滩头,系上布褴可保暖、防尘。另因妇女的劳作方式,多为织网拣鱼或晒鲞,若将布褴的两角扎起,可当盛器,有时手脏了还可揩手,更多的是保护衣裤免受磨损和玷污。由于布褴有众多的实用功能,所以,海岛的妇女几乎从早到晚都系着布褴,成为海岛服饰的一大标志。 布褴制作较为简单。一块方布,上系两条带子,围在腰间,在背后打个活结就行。但布褴的布料和色彩花样较多。如布料,有龙头细布、印花蓝布、绸缎、油布、皮货、胶塑布等等;心灵手巧的渔妇,还在布褴上绣着各种图案,有“喜鹊登枝”、“腊梅逐春”以及“鱼跃龙门”、“一 帆风顺”等吉祥图案”,俗称“绣花布褴”。但是,就海岛而言,大多以纯色为主,年轻的系花布褴,中年的系蓝布褴。老年的系黑布褴,各得其所。 其实,海岛布褴并非妇女所专用,捕鱼的渔民在海上作业时也要系布褴。但因起网或捉鱼时,常常是带水操作,故而布褴上要染上桐油称之“油布褴”。或系上防潮、防水的塑胶布褴或羊皮布褴,这就与海岛妇女所系的布褴有所区别。 海岛渔民的鞋帽也与渔业生产有关。冬天,尤其是捕带鱼季节,所谓“大雪大捕,小雪小捕”,渔民们常常冒着七至八级大风出海,雪花飘飘,寒风刺骨。渔民们为御寒,就带一种粽色呢绒制成的帽子,称之“罗宋帽”。这种帽子的外帽壳可上下翻动,后沿翻下来可遮住双耳和后头颈,十分暖和。有的在前帽壳挖两个小洞作为眼孔。这样,可把整个外帽壳罩住整个脸部,只露两个眼孔作为观察。这是海岛特有的一种帽式。不过,在夏天,渔民们戴的是凉帽。也就是蒲帽或草帽,凉爽透风,较为舒适。但是,海上风大,为防帽子被风吹走,往往在帽边上系一条有伸缩性的橡皮绳,套住下巴,较为牢固。至于雨天,当然是身穿蓑衣,头戴箸帽或笠帽了。 关于笠帽,竹子编造。它的帽边比一般的帽子宽大得多,形似小伞,可挡风雨。帽身很紧,套住上额不易摇动,还有一条帽绳套往下巴。原因是海上作业,风大浪急,船身摇晃幅度大,弄得不好帽子就要掉到海里去了。这样的帽式,也是与海洋性生产相适应。 妇女的头巾。头巾其实就是毛巾,式样划一,但色彩不同。有白巾、黑巾、蓝巾、花巾等等。按照惯例,老年的妇女戴黑巾或白巾,中年妇女喜戴蓝巾或白巾,只有年轻妇女喜戴黄巾或花巾。花巾上有各种彩色图案,其中有绣着金龙的,俗称“龙巾”,都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渔民的鞋履和跣足。《浙江民俗简志》中日:“东海渔民多跣足”。“跣足”即“赤脚”,尤其是乐清、温岭渔民,不仅夏天赤脚,冬天也赤脚,常年赤脚。舟山的有所不同。舟山渔民夏天一般穿草拖鞋或蒲拖鞋。春、秋两季穿草鞋或蒲鞋。冬天穿一种特制的芦花蒲鞋,又称“龙花蒲鞋”,鞋底厚,鞋身大,暖和又舒适,并且不会在带水作业中滑跌。在温州洞头还有一种棕鞋,俗称“笋鞋”,用笋箬叠为鞋底。这种鞋干燥、安全,暑天能吸脚汗。故《瓯江竹枝词》中曰:“结伴嬉春著屐行,棕鞋也似笋鞋轻”。此外,抗战期间,舟山海岛还盛行过木屐和一种厚袜,俗称“龙袜”。总之,船上作业的渔民一般不穿布鞋,尤其忌穿胶底鞋。上礁采螺更非草鞋或蒲鞋不行。这是因舱板湿水,礁岩多青苔,只有柔软并有吸水性的鞋袜才适应。否则将会带来种种的不幸。 舟山妇女虽说也有类似习俗,但她们毕竟生活和劳动在岸上,日常生活中还是“跣足”者少,着鞋者多。旧时,她们欢喜穿自制的布鞋,还在鞋头上绣上各种图案,称之“绣花鞋”。如台州石塘渔妇喜在鞋头上绣色彩斑澜的鱼和水波纹,还有白头翁鸟之类,意味着鱼水千秋、白头偕老。舟山渔村也有绣花的习惯,但鞋头绣的是牡丹、水仙等花卉,图案较为简洁,看上去,显得清秀和亮丽。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海岛的劳动服饰已有了很大改观。如过去盛行的栲衫、笼裤、蒲鞋等,无可非疑地被新型的雨衣,雨裤和长统雨靴所替代,并已成为服饰文化的遗存或称之老古董了。 2、婚嫁服饰与童饰。这是两种在海岛服饰中的特殊服饰,主要用于婚礼和婴儿满月仪礼中的礼服和装饰。因舟山受浙东习俗的影响,海岛上有“新婚娘子三月五”的惯例,新娘出嫁要头戴凤冠,俗称“珠冠”或“珠头面”。身披霞帔,即绣着凤凰花卉等图案的红绸披风,里面穿着苏缎缝制的红袄、红裤,还有红绣鞋,——身红装,吹吹打打坐着大红花轿去出嫁,在海岛视为极大的荣耀。新郎服饰,在清末民初,头戴瓜皮帽或红缨帽,在嵊泗列岛还有一种在礼帽上插两根孔雀毛的,称之“田雉帽”。身穿礼服或长衫,在冬天外加一件黄色或蓝色的花团马褂或棉背心,腰束大红绸带,显得英俊又潇洒。近几年,当然以西装革履为时髦了。 海岛婴儿的服饰也有讲究。满月的那一天,婴儿要戴狗头帽或虎帽、猫帽。狗头帽是一种用花布或绸缎做成类似狗头状的童帽。上面绣上眼睛花草,顶上缝上两只耳朵,耳朵边用皮毛,婴儿戴上更显精神。据传,这是外婆亲自缝制的。帽上还有竹叶、铜钱等吉祥物,意味着婴儿长大后,象小狗一般的活泼可爱,一年四季,无病无痛,视为吉兆。还有一种叫虎帽,洞头岛又称“猫帽”。虎帽状作虎头形,帽四周钉以银或铜片制作的“八仙过海”立像,象征孩子长大后具有闹海弄潮的本领。同理,满月这一天婴儿还要穿虎头鞋,腰系绣花的红肚兜,红兜上绣着“哪吒闹海”等图案。由此可见童饰是一种物化了的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来表达海岛人对美的追求和理想。 三、海岛服饰的佩饰与变迁 无疑,服饰构成不仅仅是指布料、色彩、图案和服式,更重要的是指饰。所谓饰,是指海岛人佩戴的饰物;如头饰。海岛妇女的头饰,首先是发型几经变化。清末民初,舟山妇女的发型披髻如蝉翼,曳于脑后,谓之“假后鬓”。后改为蝉翼缩短,俗称“真后鬓”。继而学沪上之风,改为蟠髻,谓之“上海头”。辛亥革命后加髻前额,谓之“兴汉头”。还有一种编辫子于脑后不加簪谓之“懒头”。建国前三十年,海岛上还盛行过“爱司头”、“刘海”等俗,直至近几年盛行的“烫发”类各种发型,可说是气象万千。发上的装饰物,舟山惯制是扎发髻的网袋套头,上插银钗、金簪,珠簪、骨簪等物,光彩耀眼,煞是好看。总的特点:少女以长发垂辫为美,劳动妇女以挽髻盘发为实用。这是因为,旧时妇女日夜不停地忙碌在网场、船头和晒鱼场,没有更多时间去梳妆打扮。而且,挽髻盘发干净利落,头发不易被海风吹散。以免披头散发不雅观。为此,平日一般不插花,只有到了节庆才在发辫上插花装饰,如清明簪柳叶,端午簪午时花,六月簪香气扑鼻的玉荷花等。据悉,在温岭石塘渔村,妇女的发饰似乎比舟山更讲究。不论走到那里,她们都不会混同于其他村落的妇女。她们的发髻梳得净光锃亮,并盘成各种美丽的花样,好像多姿多彩的海螺。其间还穿插着一段彩线或发亮的簪钗,而上面必定插着一朵当天采摘的鲜艳野花,渔忙渔闲,均是如此。所以,石塘妇女的发饰成为她们区别于其他妇女的标志。还有,旧时的海岛,姑娘未嫁,习惯梳一条扎着红绒丝的大辫子;一上花轿,就盘上发髻,上插“珠针”。家遇 喜庆事,发髻上插红绸缎花。若遇丧事,改系麻线、白线或白布条。 海岛婴儿的头饰也有特点。满月时,婴儿习惯剃光头,头颈上要挂长命线、长命锁、长命袋、银项圈等装饰物。长命锁多为银质,也有碧玉制的。长命线是五色丝线扎长,取阴阳五行学说。长命袋是只小小的黄布袋,内装一枚“洪武”皇帝的钱币,也有装着小贝壳的。唯有项圈除了银质外,还有海贝壳串成的贝壳项圈,为海岛特有装饰。若是女孩,到了七、八岁,耳朵要戴上金耳环。过了十七、八岁,颈上要挂金项链或银项链,都是头饰组成的部分。 再如胸饰,海岛妇女昔日系红肚兜,现今都改用绣花锦簇的奶罩。还有腰饰,海岛男子昔日腰间都有一条白罗纺腰带,有的上面绣着金龙图案,为舞龙和海上作业必备之物。手足饰,富裕人家的海岛妇女习惯用金戒指、金手链、银镯或玉镯来装饰;婴儿的惯制是佩戴银手镯、银脚镯、摇铃镯,纹线镯等,目的都是镇邪求吉。总之,海岛服饰的装饰美,总的趋向是质朴,实用、华丽,并具有强烈海洋色彩。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海岛的服饰初为古朴,后较奢靡。如民国后期刘根凯编著的《奋进中的嵊泗列岛》一书中曰:“嵊泗渔民衣则易,女多短裙,衣料非绸即布、洋货极少”。浙江风俗简志》中亦云:“宋后,服饰渐趋侈靡”。《岱山镇志》中说:“东沙角一带,五方杂处,人烟辐辏,男女服饰,较为奢靡。”藉此发展到今天,舟山人以西装、皮裘装和悠闲装为时尚,实乃时代发展之必然,亦是海岛服饰审美观的——大转变。
本文档为【[整理]舟山海岛的服饰习俗与装饰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81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3-28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