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举报
开通vip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位置与方向(一)(例1)》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页例1。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习难点: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描述方向。学习准备: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天安门广场主题图及示意图。师:同学们,...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位置与方向(一)(例1)》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页例1。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习难点: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描述方向。学习准备: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天安门广场主题图及示意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谁愿意来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周围的著名建筑物?2、设疑,引出左右矛盾。听完他们的描述,你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要组织一次“天安门广场一日游”的活动,约定在广场的右侧集合,你知道具体的集合地点在哪里吗?学生回答,答案不一。3、引入新课。为什么大家理解的“右侧”位置各不同?怎样才能不出现这种误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4、提问:你们谁认得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用教材的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提出问题后回答不统一,出现矛盾,刺激学习新知的需求。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傍晚,太阳在什么地方落山?引出东、西。2、组织全班活动:起立,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3、和同桌说一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4、讲述前、后、左、右和东、西、南、北的关系。5、观察例1示意图,完成课本填空。问: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院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配合完成教与学的活动。 由身边事物引发东和西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体会南北;根据已有的上下左右的认知,体会东西南北,便于理解和记忆东西南北的分辨方法。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教室的门朝什么方向?2、操场在教室的什么方向?办公楼在教室的什么方向? 学生积极回答。 学习过东西南北后,以身边的例子和数学知识相联系,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1、演示家和学校的图片(家在学校的东边),教师说出家在学校的东边,提问,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2、演示图书馆和学校的图片(图书馆在学校的北边),教师说出图书馆在学校的北边,提问,学校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3、关于东和西,南和北你发现了什么?明确:东和西是相对的,南和北是相对的。 学生配合教师提问,进行回答。 通过例子来说明东和西的相对性,南和北的相对性。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指一指,教室的东边是哪边?教室的东边有什么?教室的西边、北边、南边有什么?2、完成练习一第2题。(1)先观察,你从对话中知道了什么?(可以确定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一说哪边是北?哪边是南吗?(2)说一说,你的房间是怎么布置的。3、指一名同学起立,让其他同学说出站立同学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是谁,并说一说谁和谁是相对的。4、读儿歌。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学生练习。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还知道了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同学们还以教室为参照物找到了自己家的位置。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现在的问题: (1)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2)你怎样记住××市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归纳、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位置与方向(一)(例2)》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2。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平面示意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看平面示意图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根据描述的物体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学习难点:运用指向“北”发现信息,解决问题。学习准备: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学校示意图主题图。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学校,你能在纸上画一画教学楼、体院馆、图书馆、大门分别在哪里吗?学生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画图。根据学生的描述,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展示平面图。3、引导学生注意平面示意图的“北”。提问:教学楼在操场的哪个方向?生:北。问:你怎么知道?生:太阳在东边,然后就判断出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4、总结。平面示意图上一般都标志“北”,这里指向北边。根据北的方向?怎么确定其他方向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学生动手画图,体验学习的乐趣 通过学生生活的校园,来引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充分展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确定平面示意图上的其他方向。1、出示带有“北”的平面示意图师: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我们一起来说说其他方向在哪里好不好?学生回答。2、制定空间中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让学生判断方向。师:我指其中一个方向,请同学们快速说出是东西南北哪个方向,好不好。教师指,学生答。 学生跟随老师的问题配合完成教与学的活动。 师生活动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在平面示意图上辨认其他方向的能力。 根据平面示意图,描述位置。1、教师提问。教学楼在操场的哪面?体育馆在操场的哪面?操场在图书馆的哪面?图书馆在体育馆的哪面?教学楼在大门的哪面?大门在教学楼的哪面?学生回答。2、同学之间相互提问。师:你和同桌合作,你问××在○○的哪面?你的同桌回答,然后角色互换。学生相互交流。 根据教师的问题,学生回答。同学间相互提问。 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教材中的问题。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议合作的意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 根据方向,判断位置。出示没有标出楼名字的平面示意图,提问。师: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教学楼在哪里?学生回答。师:大门在教学楼的南面,大门在哪里?学生回答。师: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院馆在操场的西面。图书馆和体育馆分别在哪里?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补充平面示意图。 通过根据描述物体的方向,让学生说出物体的位置练习,巩固对东、西、南、北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 做一做1、出示天安门广场完整示意图。师: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哪面。2、出示天安门广场不完整示意图。教师描述空缺部分的事物的方向,学生填写。 配合教师完成练习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怎么在平面示意图上的如何分辨东西南北;还知道了如何根据描述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你是怎样根据平面图上的“北”。确定其他方向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归纳、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的表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位置与方向(一)(例3)》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页例3。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的意识。学习重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学习准备: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还记得它们在图上的方位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小明的学校去参观一下。(出示情境图)2、引导观察,复习旧知。(1)请大家观察这张学校示意图,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在哪里?你是怎么判断的?(2)谁能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分别在学校的位置?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用教材的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兴趣。提出已学过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自信。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例4。1、刚才大家能够正确找到教学楼、图书馆和体育馆所在的方位,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多功能厅在学校的什么方位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吧!2、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①我觉得是东北方向;②我觉得是右上方;③我觉得是北东方向。3、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这个方向既不是北方,也不是东方,到底是什么方向呢?我们请指南针来帮助我们吧!(出示指南针,并简单介绍指南针)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多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①大家看看,在北方和东方之间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东北)②看看指南针的西方和北方之间是什么?(生回答:西北)那你知道餐厅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③看看指南针的西方和南方之间是什么?(生回答:西南)那你知道科技楼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④看看指南针的东方和南方之间是什么?(生回答:东南)那你知道存车处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吗?4、引导学生归纳。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叫“东北”方向,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叫“东南”方向,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叫“西南”方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叫“西北”方向。5、观察这四个方向有什么特点?6、引导学生回到校园平面图,说一说建筑之间的位置。7、方向的相对性。科技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操场在科技楼的什么方向?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西南和东北相对;西北和东南相对。 根据教师的提问,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围绕校园示意图,展开新知的学习。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规律,总结知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制定方位图。练习二的第3题。给出北,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完成填空。2、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教师说××家在学校的什么方位,由学生讨论××家的位置。 学生练习。 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还知道了东北与西南、西北和东南是相对的,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现在的问题: (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习的快乐吗?(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遇到用方位的情况?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总结、归纳、将本节课所学知识系统的表述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学习目标:1.经历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究过程。2.掌握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可转化为表内除法的)、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策略。学习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学习难点:理解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先算一算,再说一说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是怎样计算的。80÷2=90÷3=800÷2=900÷3=8000÷2=9000÷3= 学生思考 回顾知识,将相关知识点链接出来,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引导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探究120÷3的口算方法。(1)独立学习。指名读例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写什么算式?(板书:120÷3=)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可以自己小声说一说,如果不会算,还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2)交流探讨。先让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再全班汇报。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这样想的,100张是10沓,加上20张的2沓,一共是12沓。将它们分成3份,每份里4沓,就是40张。(课件演示。)生2:我是这样想的: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所以120除以3等于40。(板书:12÷3=4,120÷3=40)生3:我是先不看120末尾的那个“O”,先算12除以3等于4,再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O”,所以120除以3等于40。师:为什么计算了12除以3等于4后,你要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o”呢?生3:因为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得到的是4个十,所以“4”的后面要添上一个“O”。生4:我是想的40乘3等于120,所以120除以3等于40。(3)算法优化。师:口算方法多种多样,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你觉得哪种方法最适合你,你用起来最简单?生:先算12除以3等于4,再在4的末尾添上一个“0”,比较简便。师:在用这种方法口算时,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的吗?生:不要忘记加上0呀。(4)专题练习,巩固方法。15÷5=24÷6=18÷3=56÷7=150÷5=240÷6=指名学生分别口算前两组题。后面的两组题让学生猜一猜每组下一个算式,出示后计算再说说有什么规律。同桌同学两人一组,互编一组这样的口算题,再交换做题。2.探究66÷3的口算方法。(1)读题审题。学生自由读例3,再指名大声读题。说一说: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写算式?(板书:66÷3=)(2)独立学习。想一想:66÷3应该怎样口算呢?先自己独立想想,可以小声说一说,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3)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4)小组汇报。师:哪组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这样想的,66张就是6沓加6张。将6沓分成3份,每份里2沓,再将6张分成3份,每份里2张,合起来就是22张。(课件演示。)师:请大家按他说的方法,摆一摆、分一分。生2:我是想22乘3等于66,所以66除以3等于22。生3:先把66分成60和6,分别除以3后,得20和2,再相加得22。(板书:60÷3=20,6÷3=2,20+2=22)(5)引导小结。师:仔细观察第三种方法,想想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能发现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试一试。90÷3=40÷2=80÷4=30÷3=96÷3=46÷2=84÷4=36÷3=师: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说一说第二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应该怎样口算?小结: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解决。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策略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应用 1.红红苹果谁来摘。以学生抢答形式完成,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2.小小羊儿快快跑。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5~16页例1、例2。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2.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学习难点: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学习准备:课件等。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情境图,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学生用口算方法计算,引出问题:“应该怎样笔算呢?” 学生思考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对引入本节课学习知识有重要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出示笔算方法。左边出示小棒示意图,右边出示笔算竖式,每一步都相对应,让学生理解到真正的结合,要清楚知识到底是怎样来的。2.提出问题“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左边出示小棒示意图,右边出示笔算竖式,每一步都相对应,每一步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代表的是什么。3、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来验算。让学生进行验算,验算后可与原题进行对比,检验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巩固应用 1.算一算,想一想。2.数学小诊所。判断笔算竖式是否计算正确。3.解决问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整理和复习》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二是用除法解决问题。(2)在计算的整理部分,以师生对话的形式提示教师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总结概括,整体把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3)解决问题的整理部分,提供了三个数据特点和解答需求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进行提炼概括。在学生回顾、总结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进行提炼概括,使计算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关键“触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生讨论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计算法则概括为从“高位除”“商对正”“余数小”三条。通过简练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的方面。教材提供了可应用不同方法解决的问题,在学生独立解答后,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反思“在解答以上问题的过程中,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使学生发现:第(1)题根据数据特点,用口算就可以解决;第(2)题根据问题需求,用估算解决就可以;第(3)题则需要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的结果。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需求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意图(1)练习七共安排了7道习题,是配合整理和复习的内容,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第1~4题是巩固计算知识;第5~7题是灵活应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2)第1题是计算练习。在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要求:通过观察先估计出商的位数,再进行估算,最后精算。复习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3)第2题,通过新颖的形式训练学生估算的技能。(4)第3题和第4题,采用学生熟悉的形式,进行相应的一步、两步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形成技能。教学建议(1)注意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本单元结束前,通过复习和练习,一方面要使口算和笔算达到熟练,另一方要结合学情找出平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加以补充训练,达到课程标准正确率和运算速度的要求。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到出错的原因,并加以辅导,力求让全部学生达标,为今后的学习作好准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一位除两位数口算,3~4题/分;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三位数笔算1~2题/分。应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作过高要求。(2)善于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完成第1题、第3题和第4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对能又对又快完成的学生予以鼓励,通过颁发“红花”等形式,激励学生正确、迅速地完成计算任务。(3)对学生推理能力的要求要适度。第1题中求“商的位数”及第2题都不是要求学生计算,而是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练习估算。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如做完第2题后,可让做完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同时板书出商的首位,对首位相同的可进一步板书出个位,帮助学生理解和判断。编写意图(1)第5题,通过对话和插图呈现了丰富的信息,提出了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第6题与例9相似,都是求“够不够”的问题。解题策略十分多样,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多样化的解题策略。(3)第7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条件,让学生解决“求平均”及“比多少”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教学建议本页的练习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比较多样,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应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及不同的思维方法。例如,在完成第5题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第(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问题的。有的学生可能采用的“分析法”,从问题“4天卖了多少钱?”人手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想到:“卖的总钱数=每根的价钱×卖的根数”这一数量关系;然后去找相关的信息,“每根的价钱”在题目中能够直接找到,但是“根数”没有直接给出,只有“8箱”的数据,还要再去图中找到“每箱30根”的条件。还有的学生可能采用的是“综合法”,看到条件“8箱”“每箱30根”就想到可以求出“一共卖了多少根”,又根据“每根3元”可以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又如,第6题学生可能用乘法估算出一个月大约要多少粒药,再与125粒比较;也可用除法估算出这瓶药大约可以吃多少天,再与1个月的天数比较。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例1。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学习难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学习准备:课件等。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爱好。师:我们班男、女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呢?学生猜测,意见不一,引出主题——用统计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自由发散思维,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 1.复习与铺垫。(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师:这里有6项活动,现在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同学只能选一项活动。预设1:全班一同举手表决。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同,喜欢的活动差别较大,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请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略。)(3)分析数据。师:从这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表中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2.比较与体验。(1)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是相同的,但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2)制造冲突。用投影出示两张并排放置的统计表,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师:女生最喜欢看书的人数与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学生回答。(略。)师:男生最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学生回答。(略。)生:两张统计表这样放,比较起来有点麻烦,要是放在一张表上就方便了。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先议一议,然后发表你们的意见。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创造”统计表。学生介绍经验:将女生的表格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和“女生”;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3.完善认知,揭题。(2)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出示教科书第37页统计表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在分析数据时便于比较和可整体把握的优越性。(1)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女生呢?(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分析数据、统计数据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三、巩固应用 1.第37页“做一做”。(1)现场统计: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做助手,统计、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数据。(2)交流答案:四人小组交流答案。(3)解读信息:完成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2.练习八第1题。(1)结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阅读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表的结构,体会表中数据所传递的信息。(2)让学生继续观察统计表,说一说自己还有什么想法,再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说说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既学习了单式统计表,又学习了复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三年级下册第41页例1及相关内容。学习目标:1.是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方法。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使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的口算的方法。学习难点: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铺垫,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三组口算题:(1)3×4=20×4=12+80=(2)6×3=20×4=12+80=(1)3×4=20×4=12+80=学生口答。师:同学们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一道题,你有什么发现?生:每组第三道题就是在求前两题计算结果之和。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板书:口算乘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三组口算帮助学生回忆表内乘法、整十数乘一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2)汇报口算方法。师:你是怎么口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想法。(随学生汇报,板书学生的口算方法)预设1:15+15+15=30+15=45(盒)课件出示:小方块图演示计算过程,如下。假设2:10×3=30,5×3=15,30+15=45。引导学生说出每筐先算10盒,3筐就是30盒,再算每筐5盒,3筐就是15盒,最后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算出总盒数45盒。监控:说说你这样拆的原因?(将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另一个乘数比较简便,也不会因为有进位而出错。)课件出示:小方块图演示计算结果,如下,预设3:想竖式口算。预设4:9×3=27,6×3=18,27+18=45。监控: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口算的原因。(3)讨论各种方法的特点。师:第一种方法是用连加解决问题的,第二种方法是把15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3后再相加,第三种方法是想竖式口算,第四种方法是把15拆成两个一位数分别乘3后再相加。师: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口算方法,或者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方法的原因。预设:第一种方法烦琐,如果是计算13×6,一个一个的加,要加5次很麻烦;第二种方法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计算比较简便;第三种方法容易忘记进位;第四种方法有时候乘数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如23×3中的23不能拆成两个一位数。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注意强调条件及问题的完整性。 三、巩固应用 1、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做一做”第一行的口算题。(2)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算法,感受第二种口算方法的优势。2、专项练习,内化方法。(1)练习九第1题。(2)练习九第3题。注意让学生说一说“限乘21人”所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第(2)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及相关内容。学习目标:1.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3.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习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铺垫,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两道习题:学生计算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复习之前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并关联本节课所学知识。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1动画习题并展示解题过程。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3、动手操作,探究算理。(1)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2)汇报计算方法。师:你是怎么计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想法。(3)让学生思考本节课所学的笔算乘法和之前所学的笔算乘法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课,根据已知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注意强调条件及问题的完整性。 三、巩固应用 1、巩固练习。P46页“做一做”。2、专项练习,内化方法。(1)练习十第3题。(2)练习十第5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笔算乘法(例2)》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例2,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先根据情境给出乘法算式48×37,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2)呈现两名同学通过估算讨论出乘积的大概范围的场景,体现估算的作用与价值。(3)给出竖式,探究笔算的方法。由于有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基础,学生完成48×7的计算应该没有困难。因此,教材在给出第一步计算结果后,让学生通过类推来补充后面的计算结果。(4)例2与例1的算理是相同的,只是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进位,计算任务稍复杂。由于在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时,学生已经借助点子图明确了算理,此处不再呈现点子图,而是通过酸奶箱的摆放体现算理,使学生再一步明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掌握算法。(5)例2教学后,教材提出小组讨论的要求,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步骤,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学建议(1)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的方法。列出48×37的算式后,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得数。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讨论和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倾听学生的交流,并参与对不同方法的评议。评议估算乘积的范围时,注意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各种方法。在对竖式计算进行评议时,可让学生结合竖式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了解学生掌握算理的情况;突出进位的过程,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把处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问题的技能,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2)在讨论中明确算法,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法则。小组讨论时,应结合之前所学习的不进位的乘法和本节课所学的进位乘法,讨论列竖式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一般步骤,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明确笔算乘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顺序。全班汇报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经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计算步骤和方法的全过程。编写意图(1)练习十一共安排了10道习题,用以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掌握乘法竖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2)第1题和第2题都是进位乘法的基本练习,用于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3)第3题是一组判断并改错的练习题,这些错误都是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教材安排这组练习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辨析,进一步强化笔算进位乘法的正确算法。(4)第4题是有多余条件的乘法问题,而且本题的多余条件和有用的条件写在一起,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才能排除多余条件,用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第5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需要学生认真审题,灵活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小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教学建议(1)竖式计算,巩固算法。练习第1、2题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醒学生:每一步计算都要细心。算完后,让学生组内互相检查,选出最好的在全班展示,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展示时,选两题让学生说出笔算过程及每一步的含义,以加深学生对笔算方法的理解。(2)正面强化与错例辨析相结合。针对学生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除了进行正面的强化训练(如基本练习、专项训练、综合应用等)外,还应注意收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辨析能力。(3)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第4题应引导学生从问题“一共卖了多少钱”出发,理解“每套有12张”为什么是多余信息。第5题,因为学生还没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引导学生用估算、猜想等方法分析问题。第(2)题,380-16=364,可引导学生思考“13”与哪些数相乘所得结果的个位数字是4,再结合第(1)题的结果得出足球的价钱是28元。编写意图(1)第6题,是巩固笔算乘法的练习。除笔算出、结果外,还可以利用估算、只计算个位的乘积等方法完成任务。在巩固笔篡乘法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2)第7~9题是都是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素材很丰富(载人航天器、世界杯足球赛等),文字提供信息、数据和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7题和第8题,可通过一步计算直接解决问题。(3)第9题的综合性较强,需要先计算出经过时间是6小时,再计算出6小时行驶的路程,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答案。旨在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4)第10题,探究几十五自乘的乘法规律:“几十五自乘,积的后两位数都是(25),前面的高位数是:乘数的十位数×(乘数的十位数+1)”。教学建议放手让学生探索规律,培养推理能力。本单元中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通过具体计算发现规律的题目,如练习九第9题、本页的第10题和练习十三第3题。安排这类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计算——分析——猜想”的过程,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在教学时,要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可采取课后探究,课上交流的方法。先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再在课堂上共同归纳总结规律。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规律,还要引导学生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可借助竖式或点子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积的各个构成部分,帮助学生理解规律背后的道理。例如,第10题可以设乘数的十位数是挖,乘法算式就是(10n+5)×(10n+5)=10n×10(n+l)+25。可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这些算式每一步计算出的是哪些部分,再通过移动第三步计算出的点子的数量,发现规律背后的道理。下面以15×15为例,给出图示。《解决问题》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例3,教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求列出综合算式,渗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2)在“分析与解答”环节,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由于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会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3)对于两种方法的呈现,教材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先以分步方式展现解题过程,并用文字说明每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第二步的列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也为后面列综合算式作好准备。第二个层次,通过小精灵的话,要求列出综合算式,教材给出了综合算式,让学生补充计算结果。(4)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借助两位学生的对话体现对结果的检验和对数量关系进行总结和概括,使学生感悟“总价=单价×数量”这一数量关系。(5)“做一做”是连乘问题的巩固练习。教学建议(1)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由于本节主要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强调,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一定要仔细分析数量关系,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虽然教材中给出了综合算式,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三年级上册也接触过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列综合算式,适当给予指导。(2)注意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例3时,应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尤其是在教学例3下面的“做一做”时,可以让学生找到要求解决的问题、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自己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而列式算出结果。在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熟悉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的方法,并获得欣赏自己和同学的愉悦心理体验。编写意图(1)例4,教学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例4的编排思路与例3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没有给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自己列出,体现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第二种方法(乘、除两步计算)的综合算式中要用到小括号,难度比第一种方法(连除)大。(3)在“回顾与反思”环节,不仅给出了进行检验的方法,即“将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带回原情境,检验由此推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原有的条件”,而且给出了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4)“做一做”是巩固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1)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4的教学活动过程与例3相仿。这里可以更放手些,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2)注重指导学生正确列出综合算式。例4要求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列出综合算式,这是第一次出现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解题。第一种方法的综合算式难度不大,但第二种方法要合理使用小括号。为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到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不用可不可以?”以使学生正确列出综合算式。完成“做一做”时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综合算式中的小括号所起到的作用。(3)重视回顾与反思,凸显其重要性。对解答过程的反思,不仅可检验解答结果正确与否,还可检查解答过程是否合理,且对于不同解答方法过程的检验,还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解答策略的多样性。因此,应重视这—环节的教学。《整理和复习》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二是用乘法和除法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第1题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表格,让学生计算并填空;接着通过两个问题全面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口算和笔算知识;最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突出本单元的难点,帮助学生复习列竖式计算的法则。(3)第2题整理的是如何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能从题目收集有用信息;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会正确列出综合算式;能根据题目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回顾和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学建议(1)整体建构,用好表格形式系统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由于整个表格计算量较大,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整理表格,然后在全班汇总整理。展示整理的结果时,应让学生结合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让全体学生在交流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对所学知识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建构。(2)对解决问题的整理要关注方法和策略。教学时,可结合解决第2题的每个步骤,适时追问:“你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你能说说每一步的含义吗?”“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让学生不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也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写意图(1)练习十三安排了6道习题。这些题目是在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后进行练习的。因此,综合性都比较强,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2)第1题和第2题是全面考查学生能否根据本单元所学的乘法知识进行正确计算。(3)第3题通过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算式得数的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每一组乘数的个位数相加都得10,且两组对应的乘数的个位数都相同,第2组的每个乘数都比第1组的乘数大20;第2组的积都比第1组的大1600。(4)第4~6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会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5)“成长小档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帮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建议(1)变换形式,激发练习兴趣。第1题可直接以开火车的形式完成。第2题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列竖式完成,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的指导,可选择部分题目让学生板演,重点讲解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第3题可分男、女练习,男生完成第1组的四道题,女生完成第2组的四道题,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共同探究规律。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建立学习自信。要结合第4~6题检查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和反思检查的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还应结合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学习准备:比赛用图、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1.师(呈现下图):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面积。(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2)比一比,知大小。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3)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大小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1.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sallyan120411
从教17年级,耐心细致,擅长整理资料
格式:doc
大小:29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20-03-17
浏览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