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凤祥读《芥子园》第四章山石谱

史凤祥读《芥子园》第四章山石谱

举报
开通vip

史凤祥读《芥子园》第四章山石谱第四章山石谱 石法11式 画石起手,当分三面法: 观人者,必曰气骨。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曰“云根”。无气之石则为顽石,犹无气之骨则为朽骨。岂有朽骨而可施于骚人韵士笔下乎? 是画无气之石故不可,而画有气之石,即觅气于无可捉摸之中,尤难乎其难。非胸中炼有娲皇①,指上立有颠末,未可从事。而我今以为无难也,盖石有三面。 三面者,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步伍高下②,称量厚薄,以及矾头菱面③,负土胎泉④。此虽石之势也,熟此而气亦随势以生矣。秘法无多,请以一字金针相告,曰“活”。 画石下笔法及层累取势...

史凤祥读《芥子园》第四章山石谱
第四章山石谱 石法11式 画石起手,当分三面法: 观人者,必曰气骨。石乃天地之骨,而气亦寓焉,故谓之曰“云根”。无气之石则为顽石,犹无气之骨则为朽骨。岂有朽骨而可施于骚人韵士笔下乎? 是画无气之石故不可,而画有气之石,即觅气于无可捉摸之中,尤难乎其难。非胸中炼有娲皇①,指上立有颠末,未可从事。而我今以为无难也,盖石有三面。 三面者,即石之凹深凸浅,参合阴阳,步伍高下②,称量厚薄,以及矾头菱面③,负土胎泉④。此虽石之势也,熟此而气亦随势以生矣。秘法无多,请以一字金针相告,曰“活”。 画石下笔法及层累取势法: 余所谓一字金针曰“活”者,尤须于三面未分,一笔初下,具有磊落雄壮气概。一笔须有数顿,使之矫若游龙。先用淡墨勾框,再以焦墨破之。石廓如左既勾浓,则右宜稍淡,以分阴阳向背。千石万石,不外参伍其法。参伍中又有小间大、大间小之别。画成依廓加皴,渐有游刃。虽诸家皴法不一,石体因地而施,即于一家之中,尺幅之内,或弁于山⑤,或带于水,甚夥其形⑥,总不外此一二法,则他无论。即米山,乃全是墨点晕成,不须勾廓者,然于不勾之中,亦未尝不具此法,于层层烘染处逼出,甚森严也。 聚一聚二聚三聚四聚五 画石大间小、小间大之法: 树有穿插,石亦有穿插。树之穿插在枝柯,石之穿插更在血脉。大小相间有如置棋,穿插是也。近水则稚子千拳而抱母,环山则老臂独出而领孙,是有血脉存焉。 1 王思善曰:画石之法,先从淡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为上。又云:画石之妙,用藤黄浸入墨笔,自然色润,不可多,多则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 大间小法。小间大法。 画石间坡法: 子久、云林画石多间土坡,望而可施坐卧,水边竹下正宜留此,以待幽人。非一味蛮山蛮石,使人畏心生也。 北苑、巨然石法: 此披麻皴也,北苑、巨然及松雪、大痴、仲圭皆画之。中有正开石面如鼻隼然⑦,号曰“石隼”,子久尤喜为此。 云林石法: 云林石仿关仝,然仝用正锋,倪多侧笔,乃更秀润。所谓师法舍短也。 吴仲圭石法: 仲圭披麻皴最为纯熟,且于熟处用生,为他家所不及。 王叔明石法: 此披麻带解索皴也,独黄鹤山樵画之,山樵为松雪甥⑧,画乃追踪松雪,而石有出蓝之誉。 黄子久石法: 子久,常熟人,有谓其画多作虞山石,层层骀荡者⑨,如王宰蜀产,多画蜀中山水,玲珑窳窆,□ 嵯巧峭⑩,各因所见,其语良是。故子久实本石法于荆、关,而自为减塑,笔如画沙,益见高简。 二米石法: 此米点而微间芝麻皴也,元晖父子于高山茂林中,时一置之,层层点染,以烟润为主,虽不露石法棱角,然视其框廓下手处,实披麻也。 诸家皴石详辨14式 四大家石及各种皴,余既约略言之矣。然法有专兼,皴分工拙,既引升堂,更当入室。⑾若王右丞之石如飞白;郭河阳之石似云头;董北苑之石形娟秀,意在江南;李思训之石涌波涛,神飞海外。有诸家共习此一皴者;有一家能擅此众长者;有一家本不习此皴法,而于机法纯熟中,流出无心逼肖者,难为刻舟之见。今将诸家细皴石法一一晰举,以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如此一则中,皴法犹有未尽,当于后则画山头中补见之。 王叔明皴法。 黄子久皴法。 范宽、夏圭皴法。(按:夏圭可能曾经用过这种皴法。但不是夏圭画法的代表。)荆浩、关仝皴法。 马远皴法。 刘松年皴法。 徐熙皴法。 解索皴法。范宽常为之。 大斧劈法。马远、夏圭多画之。 乱柴、乱麻二石法。元人多用之。 小斧劈法:本自刘松年、李唐,唐寅学之,深得其奥。周东村、沈石田皆用之。披麻间斧劈法。王维每用之。 荷叶皴法:王右丞变体,全以骨法为主,色以青绿。 折带皴法:倪云林用之。 注释: ① 娲——女娲:神话中的女帝王。 ② 步伍——交互。参错相交;相互参证。 ③ 矾头——山顶的小石堆。形如矾石,故名。亦指类似矾石的山石。这里指后者。 ④ 胎——根源。 ⑤ 弁——放在最前面。加弁,亦为加冠的通称。 ⑥ 夥——多。同“伙”。 ⑦ 王思善——应为“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元代江苏常熟人。山水宗法董巨,水墨浅绛俱佳。著《写山水诀》。《写山水诀》:“画石之法,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 子久、云林——黄公望,字子久。倪瓒,号云林。 幽人——隐士。 北苑——董源,中主唐元宗时为北苑副使,故人称董北苑。 巨然——僧,江宁人。工画山水,笔墨秀润。 披麻皴——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披麻皴如麻披散也,有大披麻小披麻。大披麻笔大而长,写法连廓兼皴,浓淡黑一气浑成,淋漓活泼无一笔滞气。此法 始自董北苑。用笔稍纵,笔从左起,转过右收。起笔重重。笔笔圆运,无扁无方。石形多如象鼻。后清湘、八大山人,徐文长喜为之。至巨然、米元章、吴仲圭、董玄宰、王石谷辈,俱是小披麻耳。小披麻笔小而短,写法先起轮廓,然后加皴,由淡至浓,层层皴出,阴阳向背,或焦或湿,随意加擦,较大披麻为稍易。北苑亦多作此,后辈皆宗之,近世更喜学之。” 松雪、大痴、仲圭——赵孟頫号松雪道人。黄公望,号大痴。吴镇,字仲圭。鼻隼——鼻子凸起的部分。 ⑧ 关仝——五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画山水师荆浩,有出蓝之誉,时称“关家山水”。黄鹤山樵——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 松雪——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甥——外甥。 ⑨ 骀——劣马。骀荡——放纵,舒展。 ⑩ 王宰——唐代蜀中人,多画蜀山,玲珑巧峭。 玲珑窳窆——玲珑剔透,形容山石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嵯巧峭——山势险峻峭拔。 ⑾ 升堂——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 入室——比喻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进入佳境。 山法12式 画山起手法: 山之轮廓先定,然后皴之。今人从碎处积为大山,最是病处。古人运达轴,只三四分合,所以成章,虽其中细碎处甚多与皴法不一,要之取势为主。元人论米高三家先得吾心。 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即谓之无墨。然轻重向背却又不在皴满,而在轮廓初定之下。如构屋者,欲施榱桷①必先栋梁,栋梁如立,即有巧公输不能以榱桷异其承拱矣。 是之谓嶂盖,务期脉络连接,左右顾盼,即加至千重万重,不外此法。 形势峻拔者谓之峰。形势团转者谓之峦。 开嶂勾锁法: 凡人百骸未具,鼻隼先生,初下一笔,所谓正面山之鼻隼是也。遍体揣视,更重颅骨,结顶一笔所谓嶂,盖山之颅骨是也。此处起伏为一山之主,而气脉连络,并为通幅之一树一石皆奉为主,又有君相存焉。故郭熙为主山,欲耸拔,欲蟺蜿,欲轩豁,欲浑厚,欲雄豪而精神,欲顾盼而严重②,上有盖、下有承,前有据、后有倚,其法尽之矣。 脉络。 正面。 宾主朝揖法: 摩诘曰:画山先审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 山有高下,高者血脉在下,肩股开张,基脚厚壮,峦岫环绕,映带不绝,此高山也。必如是,始谓之不孤不什。下者血脉在上,其巅平落,顶额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深插莫测,此浅山也。必如是,始谓之不薄不泄。因欲使其轮廓分明,脉络井井,故不加皴,以便学者观其法。皴法多端,已具见于各大家峦头石法内。又宾主朝揖法。 主山自为环抱法: 前图犹藉客峰以成气象③,兹则特举主山自为环抱一法。以其昂首舒臂,众象包罗,无假外景;画中更为深郁,所谓直赋本事无暇衬贴者是。与前作较,前则大君临明堂,群侯朝拱,此则恭默思道,深宫独处之时焉。王右丞尝用此画主山。又主山自为环抱法。 山论三远法: 山有三远,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自近而望及远,曰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致冲融,此处皆为通幅大结。 深而不远则浅,平而不远则近,高而不远则下。凡山水中患此,犹之对浅人近习,舆台皂隶④,凡下之骨,山中人惟有弃庐抛卷,掩鼻而急走矣。 然远欲其高,当以泉高之,雁荡千寻,匡庐三叠,非高远而何?远欲其深,当以云深之。玉女青迷,明星翠锁,非深远而何?远欲其平,当以烟平之。冈明华子,谷冷愚公,非平远而何? 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又平远峦头法。 诸家峦头分图27式 主山之脉络既知,轮廓素习,则诸家皴法宜于谁先?曰:董北苑为集大成,其皴法苍老,当从此练笔。笔既老,诸体无难。且学画先恐学坏手,惟此皴法不坏手,余岂左其袒耶⑤。 董源 北苑峰峦清深,意趣高古。论者谓其水墨似王维,着色如思训,多用披麻皴,用色浓古。元四大家如子久、云林多师则之。子久晚年,虽变其法,自成一家,却终不能出其藩篱。 巨然 得北苑正传,笔墨秀润,善为烟峦。少年多矾头,中年则峻拔,晚岁则平浅趣高。又,其峰峦顶窦之外及林麓间,辄作卵石,不可不知。 荆浩 洪谷子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尝嗤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今 观其皴,真笔笔是笔,却笔笔是墨,故关仝北面事之⑥。 关仝 仝师浩,晚年有出蓝之誉。脱略豪楮,笔简而愈壮,景少而愈长,轮廓辙多,玉印叠素,雅秀无比也。李成师事之,郭忠恕亦宗其法。 李成 画师关仝,烟云变幻,水石幽闲险易,各尽其妙,议者谓得山之体貌,为古今第一。 范宽 始师李成,又师荆浩。山顶多用密林,水际好作突兀大石。常叹曰:师古人不若师造化。乃卜居终南、太华⑦,遍观奇胜,落笔雄老,真得山之骨者。名与关仝、李成并驰,但晚年用墨太多,土石不分耳。 王维 始用渲淡,一变勾斫法,文人之画自右丞始,是为南宗。其后得其传者,董、巨、李成、范宽为嫡子,及荆、关、张璪、毕宏、郭忠恕亦师其法,宋米氏父子、王晋卿、李龙眠、赵松雪皆从巨然得来,直至元四大家王、黄、倪、吴皆其正传,明之文、沈,则又遥接衣钵。 李思训 小斧劈皴也,笔极遒劲,是为北宗,号大李将军。善用金碧,为一家法,却肉中有骨,丰满中气势崚嶒。后人着色工画,往往宗之,总不能梦见。其子昭道,稍变其势者,昭笔力视父为未及,却亦足传,号小李将军。宋赵伯驹、赵伯骕、马远、夏圭、李唐、刘松年皆宗思训。元之丁野夫、钱舜举,及仇十洲俱仿之。得其工未得其雅。以至戴文进、吴小仙辈,日就狐禅⑧。北宗衣钵尘土矣。 李唐 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骋之,又变小斧劈而为大斧劈矣。宋徽宗云:近日李唐可比思训,时号“二李”。刘松年原师张敦礼,神气精妙,名过于师,后又将二李之大小斧劈而融为一家。 刘松年 松年师张训礼,旧名敦礼,避光宗讳故改今名,张学李唐。今人只知松年之画上追思训,而不知河源之溯,实赖乎张。 郭熙 山水寒林宗李成,得烟云隐见之态,布置、笔法,独步一时。早年巧瞻工致,晚年落笔亦壮。山辄作云头,颇觉雄丽。古人云:夏云多奇峰,天开图画,则熙实师造物矣。元人惟宗董、巨,曹云西、唐子华、姚彦卿、朱泽民则宗郭熙。 萧照 照画得北苑法,而皴以遒劲过之。犹喜为奇峰怪石,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⑨ 江贯道 师巨然,其皴法稍变,俗呼为泥里拔钉,以苔辄作长点如锥,亦有一种苍奥处。 李公麟 集顾、陆、张、吴诸家以为己有,作画多不着色。论者谓其山水似李思训,潇洒如王右丞,当为宋画第一。 李成 此咸熙匡庐东浙笔意也。书法中所谓瘦硬通神,熙得之矣。 米芾 襄阳用王洽之泼墨,参以破墨、积墨、焦墨,故融厚有味。人谓米氏善于用墨,而余独谓善于用笔。米笔施之书中,时有奴张,见于画内,惟觉圆厚。圆犹可熟习而成,厚则直从天分中出,天分薄者,学此犹商君之欲冒于叔度、颜回,终未可也。米芾虽学王洽,实发源乎北苑。近人学米太模糊与太明露,乃交失之。米明露处如微云河汉,明星灿然,今人则成铁线穿豆豉矣;米模糊处如神龙矫矫,隐见不测,今人则粪草堆壤,芜秽不治矣。然则何以学米?曰:用笔如锥,用墨如飞。又曰:惜墨如金,弄笔如丸。笔墨之迹交熔,乃是真米。 米友仁 二米岂大理石屏风哉?何今人之不善学米也。友仁盖变其父之家法,而于烟云奇幻,縹縹缈缈,若有楼阁层层藏形其内,一洗宋人窠臼,犹眉山之于老泉,不得不变,然却有不变者在。 倪瓒 倪、黄、吴、王号“四大家”。子久、叔明皆从北苑起祖,画多侧笔,而云林尤甚。云林之皴,水尽潭空,简而益简。在他家用笔烦(繁)缛,犹可藏得一二败笔,云林则于无笔处尚有画在,败笔总不能藏。且其石廓多作方解体势,依然关仝也。但仝用正峰,倪运以侧纵。所谓侧纵,又非将笔一味横卧纸上,又非只用颖尖按之无力,乃用笔活甚,故旁见侧出,无非锋芒,用笔捷甚,故豪尖锥末,煞有气力。此法最难,非从北苑诸家入手到神化时,将诸家皴法千陶百炼,未可到云林无笔处有画也。今人凡遇浅近丘壑,辄曰云林,是云林为人所略;而余独郑重以祥言之,分其体势,一为平远,一为高远,以见高远中尚是关仝,平远中未离北苑也。 倪高远山 倪平远山。 黄戴石插坡法。 黄公望 子久山似董源,能变其法,自成大家。顶多岩石,却有一种风度。凡作画俱要有凹凸,山之外轮极力奇峭。笔于直中有屈,一笔数顿,中则直皴,矗耸有势,此子久家法也。今举其峦头二则,一为戴石插坡,土石各半;一为纯石山,当审其地而用之。 黄纯石山法。 吴镇 仲圭山范巨然,率略中极其高妙,山多负石,点则攒点。 王蒙 叔明辄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钻镂石、鹤嘴划沙。虽师赵吴兴,实自出炉冶,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其摹唐宋诸家,无不一一逼肖,元季推为第一。 大凡学一人,不可死在一人范围,如叔明者,其于诸家,真豪发无遗憾矣。 解索皴 此解索皴也,惟王叔明画之,神采绝伦。叔明于此皴却杂入披麻及矾头⑩。下此者习之,未解此法,便如刻板矣。举之以备一体。 乱麻皴 小姑抖乱麻团,一时张皇失措,无处下手,寻出头绪,亦得谓为皴法乎?曰:否,否。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学古人皴,全要凑得起,抖得碎,抖得碎又于碎乱中见有整严也。 荷叶皴 以其筋筋相属如荷叶状,即六书中所谓象形是也。北苑每用之,近日蓝田叔亦喜作此。 乱柴皴 前此一一书名于某人下系某皴,此则直书某皴,不系某人。且于书名方位中俨然如一人者,亦余书法之变,以乱柴、乱麻在皴法中为变调,不得不以变例系之。且诸家皆偶一为之,难专属之一人也。 画坡径石壁法11式: 坡有石坡,有土坡,有土石相杂坡。安置坡处,有上平下广稳覆如盂者;有上开下合亭立如菌者;有直插云表形如象鼻者,形势不一。而坡面宜如削平,坡侧皴宜勾搭缜密,像土石之久经风雪折剥,纹理天生,即披麻中亦宜稍杂入斧劈取峭。坡面如用石绿淡磦及草绿,则坡侧当用赭石;坡面用赭石中稍加藤黄,号“赭黄”者,则坡侧宜用赭石或赭墨,但于边上用淡赭以分层廓。 高坡法。 平坡法。 石面坡法: 黄子久最喜画坡,每于山头层层相加,笔笔取其生疏。 山坡路径法: 花忘晋魏,尚尔通人。室满蓬蒿,犹当开径。丘壑既以纷纶,径路还宜商酌。大抵宜委委曲曲,或隐或见,不得一味直如死蛇,折同锯齿。近手尽有佳画,只因开径欠妥,白璧微瑕,遂为通幅之累不少。故昔人有“有好山无好路”之语,盖路即山之点题处也。幽人韵士,于此栖隐,径路实其眉目,使人望而知为有道在焉。 又山坡路径法。 画山田法: 凿井耕田,山居本分,十字溪头,数重花外,最不可少。秧针麦浪,以备粢盛。盛子昭《豳凤图》⑾,平畴千里,纯以大绿敷绢上,以草绿染出方界,再以草绿 细点。层层分布中,想见两岐连颖山中人,无愁枵腹⑿。 画平田法 柴门临水稻花香,水田漠漠,平远中用此法最宜。如画春田,则用石绿或草绿矣;若画秋田,黄云甫《割稻孙满溇》,则用赭黄染方界内,田埂及土坡侧处则用纯赭以别之。⒀ 画石矶法。 画坡陀法。 石壁露顶法。 石壁露根法。 注释: ① 榱——古代指椽子。桷——方形的椽子。 ② 揣视——忖度,比照。蟺蜿——屈曲盘旋。轩豁——开朗。严重——庄重。 ③ 朝揖——宾主之间相见的礼节。摩诘——王维,字摩诘。气象——气概。 清浊——虚实。威仪——庄重的容貌举止。慢——松懈。不孤不什——不孤单不杂乱。不薄不泄——不单薄不松散。藉——凭借,依靠。同“借”。 ④ 兹——此,这。假——借助,凭借。直赋本事——直接书写正文。赋:写作。本事:文学作品主题所根据的故事情节。恭默——恭敬沉默。冲融——广布弥漫的样子。结——纽结,纽带。浅人——言行浅薄的人。 近习——近臣,君主亲近的人。 舆台——古代奴隶中两个等级的名称。古代十等人中,舆为第六等,台为第十等。后泛指地位低贱的人。 皂隶——衙役。 《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⑤ 雁荡千寻——雁荡:雁荡山。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雁荡千寻,形容雁荡山的高。匡庐三叠——匡庐:庐山。庐山有两条瀑布,东为马尾瀑,西为黄岩瀑。二瀑共源分流,又同泻一谷。 玉女青迷——玉女:华山玉女峰。玉女峰山气缭绕。明星翠锁——明星:华山明星峰。明星峰云雾掩映。冈明华子——华子:指仙人华子期。谷冷愚公——愚公:愚公移山的主角。《愚公之谷》:“齐恒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见刘向《说苑·政理》) 坏手——指初学者门路不正,养成坏的习气。 左其袒——左袒:袒护,不公正地维护一方面。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培植吕姓的势力。吕后死,太尉周勃夺取吕氏的兵权,就在军中对众人说:“拥护吕氏的右袒,拥护刘氏的左袒。”军中都左袒。(见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后来把偏护一方叫左袒。 ⑥ 董源——字叔达,五代进贤(今江西进贤)人。擅画江南山水,意趣高古。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矾头——山顶堆积小石,形如矾石,故名。顶窦——顶端。林麓——山脚下的林木。洪谷子——五代荆浩,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吴道子——吴道玄,字道子,唐代河南阳翟(今禹县)人。善画,后人称其为“画圣”。项容——唐代天台(今属浙江)人。山水师法郑虔。 北面——尊人为师的意思。 事——做,治。 ⑦ 脱略毫楮——不受纸笔拘束,随心所欲。 卜居——择地而居。 ⑧ 张璪——字文通,唐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善画山水松石。撰《绘境》。毕宏——唐代河南偃师人,善画松石。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 王晋卿——王诜,字晋卿,宋代太原(今属山西)人。居开封,妻为英宗女蜀国 公主,官驸马都尉。擅诗词书画,尤工山水。李龙眠——李公麟,号龙眠居士。 赵松雪——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王、黄、倪、吴——王蒙、黄公望、倪瓒、吴镇。文、沈——文征明、沈周。 衣钵——泛指老师传给学生的学业、知识。 日就——形容积少成多。 狐禅——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后亦指异端邪说。 ⑨独步——指超群出众,无与伦比。 巧瞻——应为“巧赡”。精工富丽。 曹云西——曹知白,字又玄,号云西,元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善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画风清疏简淡。唐子华——唐棣,字子华,元代吴兴(今属浙江)人。官至吴江知州。山水师郭熙。朱泽民——朱德润,字泽民,元代吴郡人。擅诗文,工书法,山水宗郭熙,多作溪山平远之景。著《存复斋集》。 萧照——宋代人,字东生,能诗,画师李唐。 屯——聚集;积聚。 ⑩江贯道——江参,字贯道,宋代衢(今浙江衢县)人,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山水学董源、巨然,多写平原清旷景色,笔墨细润。眉山——苏轼,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老泉——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苍奥——苍茫旷远。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宋代舒城(今属安徽)人,官至朝奉郎。工书画,精鉴赏。顾、陆、张、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 范——师法。赵吴兴——赵孟頫,吴兴人,故称。矾头——山顶的小石堆。形如矾石,故名。 ⑾ 粢——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类。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旬邑一带。 ⑿ 两歧连颖——一枝麦梗上长出两个穗儿,指五谷丰登。东汉时,张堪为渔阳太守,开稻田八千万顷,劝民耕田,以致殷富。民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枵——空虚。枵腹——空腹。指饥饿。 ⒀甫——开始。稻孙——刈稻后,其根得雨再生余穗,谓之“稻孙”。 溇——水沟。陆容《菽园杂记》卷五:“如溇字本雨不绝貌,今南方以为沟渠之名。” 画流泉瀑布石梁12式各法: 石为山之骨,而泉又为石之骨。或曰:水性至柔,焉得称骨?余曰:排山穿石,力撼巨灵,莫刚于水,故焦赣称有“水生骨”之语。且细而流飞沫溅,巨而河润海涵。涓与滴,何莫非天地之血与髓?血所以坯胎骨者,髓又所以滋养骨者。骨无髓则为枯骨,骨而枯与土壤等,即不得谓之骨,是山之为骨,水实成之。故古人画泉,甚为审顾郑重,致有“五日一水”之语。今以泉法分图各见,而先之以子久全体俱露之泉,一条贯破青山陡峭处,又安得不谓之骨? 子久画泉法。 乱石叠泉法: 乱石叠泉,欲使其磈磈有声,须将泉力向石之虚处致、乱处积。 垂石隐泉法: 摩诘谓画泉,欲其断而不断。所谓断而不断者,必须笔断气不断,形断意不断,若神龙云隐,首尾相连。 云流泉断法: 画泉,古人多用云锁,然画云时不可露出笔墨痕迹,但以颜色轻轻渍出,方为妙手。 山口分泉法。 悬崖挂泉法。 画泉两叠法。 画泉三叠法。 画细泉法。 画平泉法。 画石梁垂瀑布法。 水云法4式 画江海波涛法: 山有奇峰,水亦有奇峰。石尤怒卷,巨浪排山,海月初溶,潮如白马,是时,满目皆多崇冈峻崿①。吴道玄画水,终夜有声,不惟画水,且善画风;曹仁希万流曲折,一丝不乱,不惟画风,而且能画不假于风之层波叠浪,画水之能事毕矣。 画溪涧涟漪法: 山有平远,水亦有平远。风恬浪静②,云去月来,烟光淼渺,目不可极。大而江海,小而溪沼,一时寒肃无声,水之本体见矣。 云乃天地之大文章,为山川被锦绣,疾若奔马,撞石有声,云之气势如是。大凡古人画云,秘法有二: 一以山水之千岩万壑相凑太忙处,乃以云闲之。苍翠插天,倏而白练横拖③,层层锁断,上岭云开,髻青再露④,如文家所谓忙里偷闲,反使阅者目迷五色。一以山水之一丘一壑,着意太闲处,乃以云忙之。水尽山穷,层次斯起,陡如大海,幻作层峦,如文家所谓引诗请客,以增文势。余画山水诸法,而殿之以云者⑤,亦以古人谓云乃山川之总,亦以见虚无浩渺中,藏有无限山皴水法。故山曰“云山”,水曰“云水”。 细勾云法。 画云纯用色渍,望若堆起,实无墨痕者为上。若画青绿山水及工细皴法,欲其相称,当以淡墨勾出,淡青染之。又,唐人画云有二种:一为吹云法,乃将薄粉轻染绢上,势若层云,随风流动,轻清可人,最为雅调。一为勾粉法,于金碧山水中⑥,将粉照墨痕细勾。小李将军多用此法,气势雄壮,亦助辉煌。 注释: ① 崿——山崖。 ② 恬——安静。 ③ 倏——极快地,忽然。 ④ 髻——梳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青——即青丝(头发)。 ⑤ 殿——在最后。 ⑥ 金碧——指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叫做“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勾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
本文档为【史凤祥读《芥子园》第四章山石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4771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31
浏览量: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