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蚀变岩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研究

蚀变岩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研究

举报
开通vip

蚀变岩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研究蚀变岩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研究 ( ) 文章编号 : 1000 - 2634 200706 - 0051 - 04 3 史 115浊积扇的展布规律及其控制要素 1 1 1 2王亚青 ,林承焰 ,董春梅 ,邢焕清 ( ())1.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61;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 东营 257015 摘要 : 针对目前浊积扇的沉积模式主要借鉴 W a lke r扇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没有考虑外部因素 ,如海平面升降变 化 、构...

蚀变岩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研究
蚀变岩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研究 ( ) 文章编号 : 1000 - 2634 200706 - 0051 - 04 3 史 115浊积扇的展布规律及其控制要素 1 1 1 2王亚青 ,林承焰 ,董春梅 ,邢焕清 ( ())1.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 东营 257061; 2.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 东营 257015 摘要 : 针对目前浊积扇的沉积模式主要借鉴 W a lke r扇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没有考虑外部因素 ,如海平面升降变 化 、构造作用等对浊积扇的控制和影响作用 。以东营拗陷中西部的史 115浊积扇为例 ,分析了构造作用 、湖平面升降 、 沉积物供给 、古地貌等要素对浊积扇的发育的控制作用 。研究发现 : 构造作用 、湖平面变化控制了可容空间的产生 , 沉积物供给导致可容空间减少 ,从而控制了浊积扇的发育 ;浊积扇的展布也受到沉积时古地貌的重要影响 ,各种要素 的综合作用控制了浊积扇的形成与展布 。对构造运动频繁的陆相断陷盆地的浊积扇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浊积扇 ;扇模式 ;构造作用 ;湖平面变化 ;沉积物供给 ;断陷盆地 中图分类号 : TE122 文献标识码 : A 浊积岩主要形成于水下环境 ,是重力流机制下 鼻状构造向利津洼陷倾没处 。整体构造为一向东北 ,向西南倾没的鼻状构造 ,南部边界发育控制沉 抬起 沉积物再次搬运的结果 。从浊流的研究来看 , W a lk2 积的河 4大断层 ,内部断层不发育 。研究区沙河街 [ 1 ] e r R G, No rm a rk建立的扇模式影响很广 。但后来 组沙二 10亚段是一套深水浊积扇沉积 ,从物源方向 W a lke r R G否定了他自己的扇模式 ,强调了外部因 来看 ,主要来自南部河 4 大断层的上升盘 。沙二 10 素特别是构造作用对扇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但是并 亚段从下到上可以细分为由 10到 1共 10个小层 。 [ 2 ] 没有建立新的相模式 。M ako to I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了扇模式与 [ 3 ] 海平面升降以及与层序地层之间的关系 。Mo io la R J 根据不同的构造背景和扇体发育的不同程度划 2 沉积学特征 分出主动陆缘扇 、幼年被动陆缘扇以及成年被动陆 [ 4 ] 2. 1 岩石学特征 缘扇等类型 。 R icha rd s M , Do rrik A V , Boum a A H 岩性为灰色 、灰褐色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细砂 等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地浊积体的特征 ,强调了沉积 [ 5 - 8 ] 岩 、中砂岩和黑色泥 、页岩互层 。砂岩成分成熟度较 物粒度对扇体形态的影响 。总而言之 , 目前越 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构造作用 、海平面变化 、 低 ,多为泥质支撑的孔隙 - 基底式胶结 ,分选较好 。 沉积物供给等外部因素对扇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对 砂岩中发育平行层理 、交错层理和斜层理 ,泥质粉砂 于陆相浊积扇研究而言 ,目前主要是借鉴 W a lke r扇 岩发育水平层理 ,黑色泥岩质纯 ,呈块状 。灰色细 、 [ 9 - 12 ] 模式 ,而这个扇模式没有考虑扇体发育的控制 粉砂岩和暗色泥岩在垂向上构成许多不完整的鲍玛 要素 ,本身有一些不足之处 ,不能适用目前油气藏勘 序列 ,多为 BD E、BCD E组合类型 。 探开发的要求 。本文以东营拗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史 2. 2 沉积微相类型 115区块为例 , 分析了构造 作用 、湖 平 面变 化 、沉积 从史 115井单井沉积相分析可知 , 史 115 区块 古地貌以及沉积物供给对陆相浊积扇发育的控制作 沙二 10亚段主要发育中扇和外扇亚相 。其中 ,中扇 用 ,并研究了浊积扇的空间展布特征 。亚相主要发育 辫状 水 道 、水 道 间 、中 扇 前 缘 等 微 相 () 图 1 。本区浊积扇体的发育可分为 3 个时期 , 早 1 地质概况 期为 7,10 小层 ,中期为 3 ,6 小层 ,晚期为 1 ,2 小 层 。该井早期 9、10号小层主要发育辫状水道 ,以厚 史 115 区块位于东营拗陷中央隆起带西段郝家 3 收稿日期 : 2006 - 12 - 25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G1999075507 。 ( ) () 作者简介 : 王亚青 1982 - ,女 汉族 ,江苏阜宁人 ,博士研究生 ,从事油藏描述方面研究 。 层砂为主 ,夹层较少 ,向上逐渐过渡为外扇沉积 ,砂 体不发育 ;中期以辫状水道和水道间沉积微相为主 , 砂体减薄且层内夹层较发育 ; 晚期以中扇前缘沉积 为主 ,砂体进一步减薄但较均质 。粒度概率图为悬 浮和跳跃总体组成的两段式 ,悬浮总体含量高 。 2. 3 剖面相 从平行浊积扇走向的 AA ′联井剖面可以看出 ,靠 ( )近断层的井 115 - 16 辫状水道较发育 ,随着不断向 北方向的推进 ,过渡为中扇前缘亚相和深湖 - 半深 湖相 , 115 - 3井基本以深湖 - 半深湖相为主 。从砂 体连通性来看 , 底 部砂 体 变 化 较 快 , 连 通 性 相 对 较 差 ,顶部砂体连通性最好 。由下而上 ,砂体不断向北 () 推进 图 2 。 而垂直于浊积扇走向的剖面上中间储层发育较 好 ,以辫状水道和河道间沉积为主 ,向两边过渡为以 中扇前缘亚相 、外扇和深湖 - 半深湖相沉积为主 。 2. 4 平面相 构造作用 、湖平面变化 、沉积物供给和古地貌控 制了扇体的发育特征 ,且在不同阶段 ,这些控制要素 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 。 图 1 史 115井单井相图 图 2 15 - 16—115 - 1 —115 - 23—115 - 3联井剖面相图 ( ) 浊积扇沉积早期 7 ,10 号小层 ,构造运动较 ,扇体的发育范围略有增大 。 8 号小层沉积 面降低 为活跃 ,湖平面较高 ,可容空间形态较为深窄 ,沉积 时期 ,是早期浊积扇发育的鼎盛期 ,在 115 块东部出 物供给不充足 ,扇体的分布主要受古地貌控制 ,分布 现一个新的物源供给 ,并与中部的扇体对接 。 7 号 于古地貌的低洼处 ,扇体发育规模较小 ,但扇体发育 小层沉积时期 ,湖平面略有上升 ,扇体规模变小 。 ( ) 位置具有继承性 。 10 号小层沉积时期 ,主要在 115浊积扇沉积中期 3,6号小层 ,构造运动强度 () 块的中部和西部发育两个扇体 图 3 。 9 号小层沉减弱 , 湖平面开始下降 ,可容空间形态变得较为宽 第 6 期 王亚青等 : 史 115 浊积扇的展布规律及其控制要素 53 大 ,扇体平面分布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 ,主要沿分支 ,不 平面升降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等主要控制因素影响 水道最大主推进方向延伸 。古地貌对中部和东北部 同期次扇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 ,在横向上依次推进或 扇体发育影响很小 ,而控制了工区西南部扇体的发 后退的扇体展布形式 。究其原因 ,同沉积构造 、湖平 () 育 图 4 。 5号 、4 号小层沉积时期工区的中部和东 面变化导致了新可容空间的产生 ,在浊积扇体发育早 北部发育大规模扇体 ,在工区的西南部由于受古地 期 ,由于构造运动较为强烈 ,湖平面相对较高 ,沉积物 貌的控制 ,在古地貌低洼处发育一个小规模独立扇 供给不足 ,沉积速率小于沉降速率 ,浊积扇体发育规 体 。到了 3号小层沉积时期 ,湖平面略有上升 ,西南 模较小 ,同时扇体的分布也受到沉积时古地貌特征 部小扇体不发育 ,中部和东北部扇体规模缩小 。 的重要影响 ,主要分布于同沉积断层下降盘古地貌 ( ) 的低洼处 ,如图 6 a所示 。在浊积扇体发育中期 , 随着构造运动减弱 ,湖平面下降 ,沉积物供给增多 , 浊积扇分布范围明显增大 , 扇体主要沿分支水道最 大主 推进 方向 延伸 , 古 地 貌特 征影 响 减弱 , 如 图 6 ( )b所示 。在浊积扇发育晚期 ,构造运动停止 ,湖平 面进一步下降 ,沉积物供给充足 ,沉积速率大于沉降 速率 ,扇体发育规模达到最大 ,同时由于早期和中期 砂体填平补齐作用 ,古地貌特征影响很小 ,砂体的平 ( )面展布更加平缓 ,如图 6 c所示 。 10图 3 史 115区块沙二段 10小层沉积微相图 2 图 5 史 115区块沙二段 10小层沉积微相图 4图 4 史 115区块沙二段 10小层沉积微相图 ( ) 浊积扇沉积晚期 1 ,2 号 小层 , 构 造 运动 停 止 ,湖平面再次降低 ,随着填平补齐作用 ,可容空间 展布更为宽广 ,沉积物供给充足 ,浊积扇的平面分布 范围更加广泛 ,同时可能由于水体变浅 ,砂体的平面 () 展布较均匀 ,古地貌对扇体的发育影响很小 图 5 。 末期由于湖平面上升 ,扇体开始萎缩 ,再向上变为正 常的湖相沉积 。 2. 5 深水浊积扇的“叠置扇 ”沉积特征 本区深水浊积扇的沉积特征不同于 W a lke r扇模 图 6 深水浊积扇的“叠置扇 ”模式图 式中的深切水道 - 上置扇模式 ,在纵向上不同期次扇 体之间表现出“叠置 扇 ”沉 积 特征 。叠置 扇模 式 和3 结论 W a lke r扇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叠置扇模式不发育深 史 115浊积扇的沉积特征不同于 W a lke r扇模 切水道和次级上置扇 ,它是指由于受同沉积构造 、湖 tem s I: cha rac te riza tion and stra tigrap h ic p red ic tion [ C ]. 式中的深切水道 - 上置扇模式 ,每期扇体前面并不 M a rine and Pe tro leum Geo logy, 1998 , Vo .l 15: 689 - 717. 发育深切水道和次级上置扇 ,而是随湖平面和沉积 R icha rd s M , Bowm an M. Subm a rine fan system s II: cha r2 [ 6 ] 物供给通量的变化 ,呈现出在纵向上不同期次扇体 ac te riza tion and stra tigrap h ic p red ic tion [ C ]. M a rine and 之间相互叠置的“叠置扇 ”沉积特征 。构造作用 、湖 Pe tro leum Geo logy, 1998 , Vo l. 15: 821 - 839. 平面升降变化 、沉积物供给和沉积古地貌等控制要[ 7 ] Do rrik A V , Stow, M ike M aya ll. D eep 2wa te r sed im en ta ry 素的时空配置 ,控制和影响了史 115 浊积扇的形成 system s: N ew mode ls fo r the 21 st cen tu ry [ C ]. M a rine 和展布 。and Pe tro leum Geo logy, 2000 , 17: 125 - 135. [ 8 ] Boum a A H. Coa rse2 gra ined and fine2 gra ined tu rb id ite 参考文献 : system s a s end m em be r mode ls: app licab ility and dan2 ge rs[ C ]. M a rine and Pe tro leum Geo logy, 2000 , Vo l. 17: W a lke r R G. D eep 2 wa te r sand stone fac ie s and anc ien t [ 1 ] 137. subm a rine fan fo r mode l fo r exp lo ra tion fo r stra tigrap h ic 朱筱敏 ,查明 ,张卫海 . 陆西拗陷上侏罗统近岸水下扇 [ 9 ] trap s[ J ]. AA PG B u ll, 1978, 62: 932 - 996. ( ) 沉积特征 [ J ]. 石油大学学报 , 1995, 19 1: 1 - 6. 袁向[ 2 ] W a lke r R G. Tu rb id ite s and subm a rine fan s. In: R G 春 ,钟建华 ,高喜龙 ,等 . 埕岛东斜坡水下扇沉积 特征 [ 10 ] ( ) [ J ]. 石 油 与 天 然 气 地 质 , 2003 , 24 2 : 146 - ( ) W a lke r, and N P J am e s Ed s. , Fac ie s mode ls: re2 spon se to sea leve l change [M ]. Geo logica l A ssoc ia tion of 151. 李淳 . 单家寺油田湖相斜坡扇沉积特征 [ J ]. 石油大 Canada, St. John s, N ewfound land, 1992: 239 - 263. () ( )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 23 2 : 11 - 14. [ 11 ] [ 3 ] M ako to Ito. Subm a rine fan sequence s of the lowe r Kazu sa 饶孟余 ,钟建华 ,郭泽清 ,等 . 济阳拗陷牛庄洼陷沙三 Group , a P lio2 P le istocene fo rea rc ba sin fill in the Bo so 段三角洲前缘浊积岩特征 [ J ]. 高校地质学报 , 2004, [ 12 ] Pen in su la, J ap an [ C ]. Sed im en ta ry Geo logy, 1998 , 122: ( ) 10 4: 624 - 633. 69 - 93. ()编辑 :朱和平 助理编辑 :荀 威 Mo io la R J. 海底扇的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分类及储层 [ 4 ] 潜力 [ J ]. Ea rth2 sc ience review, 1988, 24: 383 - 428. R icha rd s M , Bowm an M , R ead ing H. Subm a rine fan sys2 [ 5 ] ()上接第 33页 ( ) [ J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5 38 : 323 - 330. 黄述旺 ,窦齐丰 ,彭仕宓 ,等 . B P神经网络在储层物性 [ 4 ] 3 结论 参数预 测 中 的 应 用 ———以 梁 家 楼 油 田 沙 三 中 为 例 ( ) [ J ]. 西北大学学报 , 2002, 32 3: 271 - 274. 结合多层前向网络和微粒群算法所具有较强的 杨丽娜 ,解国军 . 油气资源 丰度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 [ 5 ] 全局收敛能力及较强的鲁棒性而建立的网络模型 ,在 方法 ———以 济 阳 拗 陷 为 例 [ J ].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 ) 2007 , 29 1 : 55 - 58. 训练和预测中可以较好的克服 B 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 杨斌 . 非线性测井储层特性智能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 部最优的缺点 。同时将同一口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 6 ] [ D ]. 四川 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 , 1999. 预测结果与用 B P算法及文献 [ 7 ]中的 LMB P算法计 王文娟 ,刘诚 . 储层物性参 数和储层特性的预测模型 ( ) [ J ]. 工程数学学报 , 2005, 22 8: 25 - 28. 算出来的值比较 ,在精度上有了很大地提高和改善 。 [ 7 ] Kennedy J , Ebe rha rt R C. A d isc re te b ina ry ve rsion of the p a rtic le swa rm a lgo rithm [ C ]. P roceed ings of the IEEE [ 8 ] 参考文献 : congre ss on system s, m an, and cybe rne tic s. p isca taway, NJ: IEEE Se rvice Cen te r, 1997 , 4104 - 4109. [ 1 ] 吴大奎 ,李亚林 . 地震 、测井资料联合反演的神经网络 曾建潮 ,介婧 ,崔志华 . 微粒群算法 [M ]. 北京 : 科学出 ( ) 算法研究 [ J ]. 天然气工业 , 2004 , 24 3 : 55 - 57. 陶淑版社 , 2004. 娴 ,肖慈 , 杨斌 , 等 . 神经 网络在测井解释中的 应用 ? [ 9 ] [ 2 ] ()编辑 :宋艾玲 助理编辑 :赵丹丹 ( ) [ J ]. 石油物探 , 1995 , 34 3 : 90 - 108. 刘争平 ,何永富 . 人工神经网络 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 [ 3 ] Jou rna l of Sou thwe st Pe tro leum U n ive rsity No. 6 ?5? SE ISM IC D A TA D R IVEN RESERVO IR EVAL UA T IO N A ND PRAC T IC E IN BEAC H A REA ( WAN G YouΟjing, L IN ChengΟyan, DON G ChunΟm e i, ZHAN G X ianΟguo, ZHAN G W e i Co llege of Geo Οre sou rce s ) and Info rm a tion, Ch ina U n ive rsity of Pe tro leum , Dongying Shandong 257061 , Ch ina . JOU RNAL O F SOU THW ES T ( )PETROL EUM UN IV ERS ITY, VOL. 29, NO. 6, 47 - 50, 2007 ISSN 1000 - 2634, IN CH IN ES E A b stra c t:A cco rd ing to cha rac te ristic s and reque st of re se rvo ir eva lua tion, a s we ll a s the lim ita tion of info rm a tion in beach a rea, the m e thod and wo rkflow of in tegra ted re se rvo ir eva lua tion d riven by se ism ic da ta is p u t fo rwa rd in th is p ap e r. Tak ing the se ism ic da ta a s re stric tion, th is m e thod m ake s combina tion of a se t of techno logy including setting sequence stra tigraphic frame, 3D fine structure inte rp reta tion, seism ic attribute analysis, stocha stic simulation seism ic inversion, geo logica l modeling ba sed on seism ic da ta, and numerica l simula tion. The results of struc ture interp retation and stochastic simulation seism ic inve rsion are the input of 3D quantita tive geo logical mode l. The integrated p redictive mode l is set through revising by dynam ical da ta. The app lica tion to Zhangdong deve lopment zone in beach area of Da2 gang O ilfie ld gene rates a be tte r effec t. It also p rovides the reference fo r the ana logica l area in re servo ir eva lua tion. Key word s: beach a rea; se ism ic; in tegra ted re se rvo ir eva lua tion; Zhangdong deve lopm en t zone; geo logica l mode l D ISTR IBUT IO N A ND CO NTROL FAC TO RS O F TURB ID ITE FA N IN THE SH IΟ115 BLO C K 1 1 1 2 ( WAN G YaΟq ing, L IN ChengΟyan, DON G ChunΟm e i, X IN G H uanΟq ing1. Co llege of GeoΟre sou rce s and Info r2 m a tion, Ch ina U n ive rsity of Pe tro leum , Dongying Shandong 257061 , Ch ina; 2. Geo logica l Sc ien tific R e sea rch In stitu2 ) te, Shengli O ilfie ld Co. , L td, Dongying Shandong 257015 , Ch ina. JOU RNAL O F SOU THW ES T PETROL EUM UN I2 ( )V ERS ITY, VOL. 29, NO. 6, 51 - 54, 2007 ISSN 1000 - 2634, IN CH IN ES E A b stra c t: The existing sed im en ta ry mode l of tu rb id ity fan com e s from W a lke r fan mode l, wh ich ha s som e deflec ts w ithou t con side ring such exte rna l fac to rs a s sea leve l fluc tua tion, tec ton ic se tting. Tak ing Sh iΟ115 tu rb id ity fan in m idΟwe st a rea of Dongying dep re ssion a s examp le, the con tro l of the fac to rs to the deve lopm en t of tu rb id ity fan, wh ich a re tec ton ic movem en t, sea leve l fluc tua tion, sed im en ts supp ly and p a le geomo rp ho logy is ana lyzed. R e2 sea rch show s tha t tec ton ic movem en t and lacu strine leve l fluc tua tion con tro l the fo rm a tion of sed im en ta ry sp ace, and the sed im en ts supp ly re su lts in the dec rea se of sed im en ta ry sp ace, so a s to con tro l the deve lopm en t of tu rb id ity fan. The d istribu tion of tu rb id ity fan is seve re ly imp ac ted by p a le geomo rp ho logy existed in the tim e of sed im en ta tion, the in tegra tion of the fac to rs con tro ls the fo rm a tion and d istribu tion of tu rb id ity fan. Key word s: tu rb id ity fan; fan mode l; tec ton ic se tting; lacu strine fluc tua tion; sed im en ts supp ly; rift ba sin RESERVO IR CHARACTER IST ICS O F INTERLAM INATED COCCOL ITH L IM ESTO NE AND M UD STO NE 1, 2 1 3 3 3 ( DON G ZhaoΟxiong, CH EN M ing, HUA ShuangΟjun, H E YongΟm e i,WAN G ShuΟxiang1. R e sou rce s and Envi2 ronm en t In stitu te, Sou thwe st Pe trom e lum U n ive rsity, Chendu Sichuan 610500, Ch ina; 2. Sta te Key L abo ra to ry of O il and Ga s Re se rvo ir Geo logy and Exp lo ita tion, Sou thwe st Pe tro leum U n ive 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Ch ina; 3. R e sea rch )In stitu te of Exp lo ra tion and D eve lopm en t D agang O ilfie ld Comp any, Tian jin 300280, Ch ina. JOU RNAL O F SOU TH 2 ( )W ES T PE TROL EUM UN IV ERS ITY, VOL. 29, NO. 6, 55 - 57, 2007 ISSN 1000 - 2634, IN CH IN ES E A b stra c t: In the E s1 Fo rm a tion in Q ikou Sag, the in te rlam ina ted cocco lith lim e stone and m ud stone deve lop s exten2 sive ly, in som e lite ra tu re, it is c la ssified a s“o il sha le”becau se of the o il bea ring. P redece sso rs have done m any re sea rche s on the hyd roca rbon accum u la tion po ten tia l of cocco lithop ho rida, howeve r, the re se rvo ir cha rac te ristic s re sea rch of cocco lith lim e stone is still no t taken se riou sly. So, th rough scann ing e lec tron m ic ro scop e, density meas2 uring, the irregular samp le po ro sity mea suring and we ll logging inte rp re ta tion e tc. , the autho rs of the pape r ma inly re2 search the rese rvo ir characteristics of cocco lith limestone. It is discove red that the inter granula r po re s and intra granula r po re s of cocco liths develop extensively and distribute evenly in cocco lith limestone, and the ave rage po ro sity of interlam i2
本文档为【蚀变岩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及变形特性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994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0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8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