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doc】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doc】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举报
开通vip

【doc】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doc】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2009年l1月 NOV.20o9 天津外国语学院 JournalofTianjinFomignStudiesUniversity 第16卷第6期 V01.16No.6 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张春芳 (江苏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一贯以创新的叙述方式为评论界 所称道.她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突破以往的叙述手法,改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doc】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doc】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2009年l1月 NOV.20o9 天津外国语学院 JournalofTianjinFomignStudiesUniversity 第16卷第6期 V01.16No.6 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张春芳 (江苏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一贯以创新的叙述方式为评论界 所称道.她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突破以往的叙述手法,改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创造了多重悬 念.直接引语用于描述人物对话,自由间接引语用以描写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其独特的视角和 叙事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文体色彩,展现了作家细腻的笔触及其艺术手法上的高深造诣. 关键词:叙事策略;叙事视角;叙事语言 Abstract:KatherineMansfield,arenownedBritishshortstorywriterinthe20thcentury,iswel lacknowl— edgedforherinnovativenarrationstyleinthecriticalworld.InhershortstoryADillPickle,ali mitedthird personviewpointinsteadofthefirstpersonviewpoint,herpreviousnarrativepointofviewisa doptedand lotsofsuspensionsarecreatedtodrawthereaders'interests.Directspeechisemployedtodepic tthe speechofthecharactersandfreeindirectspeechisusedtorevealtheheroine'Spsychologicala ctitivies. Mansfield'Suniquewritingstyleinthechoiceofnarrativeperspectiveandnarrativespeechre flectsher exquisitewritingandsuperbartisticstyle. Keywords:narrativestrategy;narrativeperspective;narrativespeech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5x(2009)06—0061—05 一 ,引言 新西兰籍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Ka,}lerineMansfield,1888—1923)是20世纪初 英国着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一贯以创新的叙述 方式为评论界所称道.在短短十几年的写作生 涯中,她共创作了88篇短篇小说,在不同的创 作时期,采用不同的叙事方法,为现代短篇小说 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就所起的指导性影 响而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之于短篇小说艺 术,犹如乔伊斯之于长篇小说.在乔伊斯和曼 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与以前就 迥然不同了."(Gordon,1963:105)《莳萝泡菜》 是曼斯菲尔德写于1910年前后的短篇小说,虽 算不上是其代表作,但也绝不逊色于她的其他 收稿日期:2008—12—29 作者简介:张春芳(1965一),女,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62 作品.故事描写的是女主人公薇拉(Vera)与 其分手六年的男朋友"他"在咖啡馆的一次短 暂相遇. 国内对《莳萝泡菜》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本世纪,有学者从文学批评角度人手,探讨了 该小说产生的背景(李国银,2002),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思想 教师资格思想品德鉴定表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员工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论语教育思想学生思想教育讲话稿 (杨亚涛,2004),象征意义及其社会影响(廉晓 婷,2005;曾秀烨,2007).陈洪富(2007)从合 作原则,话轮转换原则,礼貌原则这三种语用学 理论解读了作者如何巧妙地安排对话,以揭示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韩玉平(2007) 运用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析了文本的及物结构, 语气结构,主位结构系统和衔接系统.相比之 下,对其叙事学方面的分析就少多了(吴静, 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2002;陈敏,2004),这对一部成功的叙事作品而 言不能不算是一个遗憾.本文拟以现代叙事学 理论为依据,从作者对叙事视角的选择以及叙 事语言的巧妙运用,从具体叙事元素人手,阐释 该文本的叙事策略,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 间的关系. 二,叙事策略 1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并不断制造悬念 叙事视角亦即叙事角度,又称叙事视点. "视角是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申丹, 2004:52—61)"观察的角度不同,同一事件会 出现不同的结构和情趣."(胡亚敏,1994:19) 叙事视角是叙事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西方叙事 角度理论以叙事文学概念为前提,认为故事与 叙述者是叙事文学的基本要素.叙事者与故事 之间的关系,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 是叙事方式,即究竟谁在叙述;二是叙事人称, ~UJJ,说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三是叙事聚 焦,即叙事视角是内部聚焦还是外部聚焦,是置 于故事之内的人物还是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其 中内视角是指叙述者以小说中某一人物为"视 点",跟随人物视点的移动而前进,通过人物的 "视点"去观察和感受周围的事物,它不揭示人 物感受范围之外的事物.同时,叙述者有意模 仿人物的语言风格,而且尽力使自己的语气,情 感和人物保持一致.由于叙述者与人物之间视 点相同,语域相同,因而存在一种互相依附的关 系.尽管叙述者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转述给读 者的,可是由于他的模拟性,读者仍可心领神会 地意识到这是人物的感受.叙事视角的选择 "决定了作者对情节的组织,意蕴的传达和结 构的构建等,体现了作者很强的文体风格"(王 菊丽,2004:58).在创作初期,曼斯菲尔德常 采用第一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叙述者 往往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 物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解释,对发生的事件进行 评价.虽然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对故事情节及 人物形象随意地进行加工处理,但过多的干预 和介入会使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 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为了使自己的作 品更加客观,不带任何偏见和个人喜好,曼斯菲 尔德后来改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以提高作者 的客观可信度,增强作者的权威性.《莳萝泡 菜》即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作者从女主人公薇 拉的视角出发,用她的思维方式,她的眼光来观 察和思考,融入她的内心,很少评论和干预,不 断地制造悬念,读者随着她的视角来逐步认识 男主人公"他".这种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叙 述方法虽比第一人称全知叙述方式更客观,但 不足之处是,读者易受到叙述者思维的影响. 但正是因为该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点来 观察,"体现出了小说现代性的另一面——善 于调动读者的能动性"(吴静,2002:32).正如 华莱士(1991)所言:"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 品中,正是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 至情节本身." 悬念1:他们是谁?身世,年龄,职业,背 景?两人的关系?六年前发生了什么事?这次 的结局如何?这是读了小说开头两句话:"后 来,即六年之后,她又见到他了.他……"时, 读者会产生的一些好奇心. 悬念2:她爱"他"吗?当"他"谈到六年前 在公园里"他"说真希望自己喝下了毒药,就在 此时此地死去."他"太爱薇拉了,可她永远永 远都不会爱"他".从表述中可以看出,那时 "他"很爱她,那么她呢? 悬念3:"他"很爱她,为什么六年前她要写 那封绝交信?这是"他"讲到薇拉给他的那封 两人分手的书信时,读者会产生的困惑. 悬念4:她为什么要破天荒地打断"他"的 话?当"他"刚一谈及其"俄罗斯之行"的话题 时,一直静听的她突然打断了该话题,问道: "你真的去俄罗斯了?"那么,"俄罗斯之行"与 她有什么联系吗? 悬念5:她为什么卖掉了自己的钢琴? "他"会给她买个新钢琴吗?看到下列对话: "'你那可爱的钢琴呢?'她答道:'几年前就卖 了.''可你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啊.一我现在没 有时间去管它了'."读者不禁会浮想联翩,并 对"他"充满希冀.因为分手六年来,薇拉生活 日渐窘迫,甚至不得不卖掉心爱的钢琴,而 "他"现在事业成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过 着考究的生活(Smokingisn'tahabitwithme; it'Saluxury.)(我没有抽烟的习惯;吸烟只是 63 天津外国语学院2009年第6期 个奢侈品.)"他"会给她买架钢琴吗? 悬念6:他们会重新和好吗?"他"的甜言 蜜语:"我所期望的是,最终,变成一块魔毯,载 着你到你所渴望去的国土……"使薇拉再次动 了情,而且被问到是否和过去一样没有交朋友, 她脱口而出:老样子,仍孑然一身时,读者对他 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期待. 在《莳萝泡菜》中,薇拉是贯穿整部小说的 主导性内聚焦人物,在她的故事中,没有完整的 情节,连贯的叙述或传统的发展模式,展示给读 者的只是一连串日常生活的细小片段,作者故 意留下诸多空白,使读者对故事的结尾产生无 限的期待.虽然作者给予"他"足够的话语权, 但始终拒绝以"他"为内视点对故事进行讲述, 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提到,也几乎没有描述 他的心理活动和外表形象.这种一直远离男主 人公的内心世界,"足以窥见作者与人物之间 的价值的裂隙"(陈洪富,2007:92).故事的结 尾是"她毅然离去,留下'他'如遭雷击般,诧异 莫名地坐在那里",并就此戛然而止. 2直接引语与自由间接引语的有机结合 人物话语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 是小说艺术的"专利",因为在小说中人物话语 "需要处于另一时空的叙述者转述给读者"(申 丹,2004:306).同样的人物话语采用不同的表 达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文体效果.在描述男 女主人公的对话时,曼斯菲尔德用直接引语 (directspeech),而对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大量 使用叙述者干预适中,兼具多种文体功能的自 由间接引语(freeindirectspeech).直接引语是 指"采用人物本身为基准的人称(在英语或其 他外语中还包括时态),不杂掺叙述者的介入" (罗钢,1994:223),人物的语言,意识和思想完 全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自由间接引语是展示人 物说话和思想的一种话语类型,其自由程度介 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在人称和时态上 与正规的间接引语一致,但不带引导句,转述语 本身为独立的句子.第一,自由间接引语既有 间接引语的简洁性与流畅性,又有直接引语的 直接性与生动性,与叙述者保持着适中的距离, 不但能较独立地表达人物话语,而且在一定程 度上保留了叙述者的声音,并且由于叙述者声 音的存在,往往能达到拉近读者与叙述者乃至 人物的距离,增强读者对其同情的效果;第二, 自由间接引语由于摆脱了从句的束缚,以独立 句的形式出现,因而具有较大的自由性;第三, 对于第三人称与过去时的运用,可以避免直接 引语可能产生的由于引语与叙述语的人称与时 态之间的切换而导致的突兀感,能达到增加文 本语意密度的文体效果;第四,在自由间接引语 中,"叙述声音不能采用疑问,感叹,插话,重复 等非叙述的措辞或修辞手段,那样会强化读者 对叙述中介的注意,强化读者对叙述者本人情 感的注意,破坏隐蔽的叙述效果"(同上:224). 自由间接引语"能使人物的意识更自然地与叙 述者的话相混合","有利于表达人物仅感受到 ,2004: 但并未形成语言的心理活动"(申丹 304).因而,许多作家都喜欢用自由间接引语 摹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这种用自由间接引语表 达的思想,又被称为"间接的内心独白",为现 代作家们所青睐,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重要特 点之一. 表1人物与对话旬式数目 话语段落对话陈述句疑问旬祈使句感叹句人物 段(%)旬f%)旬(%)旬f%)旬(%)句(%) 女主人公22(42.3%)28(19.9%)24(22.6%)3(12.5%)O1(20%) 男主人公30(57.7%113(80.1%)82(77.4%)21(87.5%)2(100%)4(80%) 总计521411062425 表1显示,全文共68段,以直接引语的形 式(对话)有52段(占76.5%),"他"的话语有 30段(占57.7%);薇拉的话语有22段(占 42.3%).在141个对话中,"他"113句,1274 个单词,薇拉只有28句,132个词.在所有的 句式中,陈述句106个("他"82个,薇拉24 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 个),疑问句24个("他"21个,薇拉3个),祈 使句2个("他"2个,薇拉0个),感叹句5个 ("他"4个,薇拉1个).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2000) 认为,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进行意义的 交流,建立并保持适宜的社会联系.人们在进 行语言交流时,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如影响他 人的态度或行为,向他人提供信息,将自己的态 度或行为向他人作出解释,或使他人为我们提 供信息等.语言所具有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功能被称作人际功能.语气系统是体现人际 功能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情况下,某一语气 往往与特定的言语功能相对应,疑问句的功能 是求取信息,疑问语气体现提问功能;陈述句的 主要功能是作陈述,陈述语气体现陈述功能;祈 使句体现了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表现说话者 的身份和地位,即说话者的一方处于权势地位, 祈使语气体现命令功能;感叹句在小说中起着 抒发情感和加强语气的作用,感叹语气体现感 叹功能."在语气结构中,某一语气成分或某 一 种语气的高重现率以及在某些情景中的低重 现率,都可成为有效的突出方式"(张德禄, 2005),表达某一人际意义的突出特点. 由此,从两人说话的句数和字数以及使用 的句式上反映出:(1)"他"在两人的对话中掌 握着"话语权",占主导地位,薇拉处于被动地 位.首先,虽然从段落上看,两人的"话语权" 差别不是非常大,但实际上"他"说话的句数和 用词的数量远远超过薇拉.其次,从陈述句的 数量上看,大多数时间都是"他"在说;从疑问 句的数量上看,"他"是话题的主要引导者;仅 有的两个祈使旬出自"他"之口,体现了"他"的 "地位"高于薇拉.(2)"他"使用的四个感叹 旬(Howstrange!Whatamarvellouslisteneryou are!HowwellIrememberonenight…HowIun? derstoodthat…)表明"他"是一个口是心非,自 私,虚伪的人. 两人刚见面时,"他"并未认出薇拉,虽用 '你变了,变了许多,看上去气色很好,以前从 未见你如此容光焕发'来掩饰其尴尬.而事实 上她过得并不好,"他"明知这一点,却仍用如 此公式化的客套语言来恭维她,显然作者一开 始就在暗示两人之间曾关系亲密,但心理距离 遥远,为下文揭示其性格做了铺垫.接着,薇拉 从"他"的问话"你的确吃过午饭了"读出了暗 含的意思:"你不必再吃了",因此,就拒绝了 "来点水果"的提议,"他"则顺势说:"那就这样 吧",可见其无诚意,虚假客套的一面.在拼命 倾诉自己这六年来的经历时,"他"不让对方打 断自己,偶尔问她一两个问题,也是围绕自己的 话题.薇拉自始至终紧随"他"的思维,被动地 接受信息,寥寥片语也不过是回答"他"的提 问.她用的最长的2个句子只有11个词,最短 的5个句子,仅有1个词,其他的句子则是2, 7个单词.谈话清楚地显示,薇拉对于两人六 年前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甚至清楚地记得 "他"儿时的那只狗的名字.对于"他"滔滔不 绝的陈述,薇拉只有4次表现出"反驳"而非 "认同".第一次是当"他"刚一提到"俄罗斯" 这个词时,她立刻问他是否去过那儿(因两人 曾相约一起去那儿),现在听到"他"已去过,不 免失落;第二次是"他"忆起童年往事,她打断 "他"的话,说出了那只狗的名字,而"他"自己 竟然完全忘了有那么一只狗的存在(Which dog?Hadyouadog?Idon'trememberadogat al1.);第三次是"他"把当初两人的分手当成一 件趣事来回忆叙述时,说那封信当时几乎要了 他的命,可那天再读这封信时却忍不住笑了起 来,往f3的真情竟成了"他"的笑料,使得薇拉 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以无声的"语 言"打断了"他"的回忆——将领口扣上,拉下 面纱,准备离开,这显然是对其行为的无声谴 责,"他"竭力挽留,决非出自真心,而是因为 "无人可倾诉,并且今天还没有倾诉完";第四 次是"他"自说白话:两人都没有朋友是因为他 们都是利己主义者,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心里容 不下他人.这时,薇拉心中对"他"仅存的一丝 希望彻底幻灭了.再次认清"他"依然像六年 前那样,是个只关心自己的人,于是她再次以无 声的"语言"表示抗议,决然地离开了"他". 作者大量引用男主人公的直接话语的目的 是为进入女主人公的内视点提供观察和思考的 对象,随着"他"的话语,薇拉的内心经历了 期盼——感情复苏——犹豫——失望——期 65 天津外国语学院2009年第6期 望——破灭的历程,读者了解了她复杂的心情 后,逐渐理解她六年前的离开以及再次离开男 主人公的原因,不知不觉地对她产生同情. 作者在8处使用了自由间接引语来描写薇 拉的心理变化.如"想到当时的阳光明媚,另 一 扇记忆的大门被打开了.她仿佛看到自己坐 在草坪上,"他"躺在她身边;她记得她过去常 弹的那首船夫曲,就在此时,乐曲已经开始在她 脑海中荡然回旋;当"他"谈起独自去俄罗斯旅 行的话题时,她感到体内的懒虫在蠢蠢欲动,伸 展着腰身,打着哈欠,竖起了耳朵,……双目渴 望,贪婪地注视着远方……仿佛自己已经置身 于伏尔加河那艘船上,耳边回荡起那首她常常 弹奏的伏尔加河船夫曲.作者形象地刻画出此 时薇拉对爱情的渴望,但其内心充满了感伤,以 致美妙的船夫曲变得"高亢而又悲怆",就连河 两岸的树也是忧郁的.在"他"说到"我所期望 的是,最终,变成一块魔毯,载着你到你所渴望 去的国土",她抬起了头,好像饮了琼浆一样. 那只怪兽开始在她的心中咕哝.作者用了大量 的疑问句(是不是太迟了?该不会太迟了吧?) 和感叹句(啊,上帝!她究竟做了些什么!她 怎么能敢如此地抛弃她的幸福呢!),这些自由 间接引语生动,逼真地模仿了薇拉的内心活动, 恰似她心声的自然流露,把她那种细腻的感情, 敏感而忧郁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博取了 读者认同的态度,增加了读者对人物的理解,达 到了作者刻画人物的预期效果.而"他"则全 然不知薇拉的内心感受,其自私自利的一面暴 露无遗. 叙事视角是构成故事的一部分以及表现故 事的一种手段,独特的视角选择可使人物形象 与众不同.自由间接引语以独立句的形式出 现,具有生动,逼真,表现力强的特点.作者运 用现代主义艺术技巧,将探索的笔触深入到人 物的内心深处,发掘那些貌似平凡的深刻内涵. 分析这篇小说仍然可以洞见曼斯菲尔德独具的 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Gordon,IanA.KatherineMansfield[A].WritersandTheirWorkSeries[c].London:Long mansGreen,1963,105. [2]Halliday,M.A.K.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Beijing:ForeignLanguag 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Mansfield,Katherine.ADillPickle[A].Bliss,andOtherStories[C].NewYork:AlfredA. Knopf,1920. [4]陈洪富.五味杂成的泡菜与失落的恋情——曼斯菲尔德小说《泡菜》的文体色彩[J].闽江学院,2007,(1):89—92. [5]陈敏.AD//lP/c/de的叙述声音,距离及判断[J].重庆大学,2004,(2):77—80. [6]韩玉平,李燕飞.试用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析《莳萝泡菜》[J].聊城大学,2007,(6):72 —75. [7]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8]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9]康晓婷.由《莳萝泡菜》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西安外国语学院,2005,(4):60—62. [1O]李国银.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解读[J].许昌师专,2002,(6):77—78. [11]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223. [12]申丹.视角[J].外国文学,2004,(3):52—61. [13]王菊丽.叙事视角的文体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0):58—61. [14]吴静.从《莳萝泡菜》看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J].宜宾学 院,2002,(4):32—33. [15]杨亚涛,区林.在"无情节"与"心理瞬间"中刻画人物——解读曼斯菲尔德所着《泡菜》[J].云南民族大学,2004,(3) 123—125. [16]曾秀烨.浅议《莳萝泡菜》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2007,(7):231. [17]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档为【【doc】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叙事策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0428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3-22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