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老院的论文,.txt

养老院的论文,.txt

举报
开通vip

养老院的论文,.txt养老院的论文,.txt 于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将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老龄化比例为7.0%,2005年达到7.69%(老龄人口为10055万)。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亿,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成果,是社...

养老院的论文,.txt
养老院的论文,.txt 于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将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老龄化比例为7.0%,2005年达到7.69%(老龄人口为10055万)。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亿,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也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家庭、社会矛盾,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不良作用。老有所养解决的尚好的,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部队离退休老年人;企业退休职工的供养依据经济效益而定,有些企业较好,也有些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医疗费也保证不了;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给予老年人适当生活补助,还建有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老年人欢度晚年,也有一些农村老年人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寒假,我走访了一些老年人的家庭,参观了村里的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并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作了一些粗略调查。我国在,(,,亿老年人中,就有近亿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老龄工作,促进各方面关注贫困老年人,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当前,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使维权护老成为新世纪的一个社会性问题。而在老年人群中,农村老人约占80%。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对老年人的赡养纠纷案进行调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发现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不容乐观。 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很多老人的晚年呈现出不同于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方式单调 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种,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与子孙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儿媳决定,老人除干点家务活帮助照看孩子外,别无其他生活,生活比较单调;不分不离型是指老人与子女虽没有分家,但是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费用由子女供应这种类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分担赡养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担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独自生活型是指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单独生活,生活费用由自己承担,责任田里的重体力活由亲朋好友或子女帮助,这种类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帮助,这种类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单子女的老人。许多不分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庄周围低矮破旧的房子里,在有的地方,村庄周围甚至出现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赡养 与城镇老人呼吁精神赡养不同,农村老人虽然也希望儿女精神赡养,但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而不太注重营养保建、参加娱乐活动等。 生活来源单一,完全依赖子女,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极少,他们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丧失失劳动能力后,生活只能依赖子女,没有其他出路,这是农村老人与城镇老人的一个显著区别。 造成农村老人生活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子女间非正常攀比,使老人生活无着落。从调查的情况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纠纷案件占全部赡养纠纷案的80%以上。如78岁的张某有3个儿子,都已成家独自生活。老人自己则在旧草棚里。原来兄弟3人商量好每家都拿出一定的粮食赡养老人,可后来老二以父亲在老三结婚时花的钱比给他的多为由拒绝赡养老人;老三媳妇,则以结婚时老人怠慢了娘家人为由也不尽赡养义务。老大开始按时给老人送去生活费和粮食,后见两个弟弟不尽义务,也停止供应。老人遂把3个儿子告上法庭,法庭判决老人胜诉后,儿媳们则以老人败 坏他们名声为由,仍不尽义务,甚至发展到打骂老人,最终张某服毒自杀。 2、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绝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养,他们年轻时扶养子女,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到年老时在经济上便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别是个别儿媳视老人为负担,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3、部分子女道德伦丧,只知向老人索取,却不愿回报老人。有的儿媳视娘家人为自己人,公公、婆婆为外人,“内外”差别大,不赡养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使父母饱受委屈。据苍山县法院统计,1990年以来全县诉讼到法院的虐待老人案件达16件,而实际上没诉诸法律的虐待现象远大于这个数字,因为很多老人即使受到虐待也往往采取迁就忍让的态度,造成隐性虐待较多。 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将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农村,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必须将敬老爱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依法养老。目前,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更应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达1.49亿,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其中空巢老人达2400万,18%城市老人则常感孤独。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和"空巢老人"的增多,老人的赡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难题。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也成了摆在政府与社会面前的一件迫切任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现实情况越来越不适应的情况也愈发突出,该法在社会中的实施状况及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一)对老年人的特有权利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落实难。除了同一般人所共有的权利外,老年人还有其自身的特有权利。那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对于老年人来说,正是这些权益需要法律作出切实的、明确的保障。(二)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一是对宣传贯彻该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虽然采取了一些形式的宣传,但真正受到教育的主要是有关领导、老年人和老龄工作干部,而没有广泛地向敬老养老的主体——中青年人进行宣传。二是宣传不够深入,有的地区和单位行动迟缓,边远地区和许多单位还有死角,在许多部门和单位的干部群众中,对其主要条文内容不甚了解。三是对在宣传贯彻该法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尚未进一步研究解决。(三)老年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导致一些情况不能及时处理。一是法制观念淡薄,观念陈旧。有的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更不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不愿意诉诸法律,怕家丑外扬而忍气吞声。(四)遗弃、虐待老人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法律保护不到位。有赡养义务的子女相互攀比,推诿、拒养老人的事件屡见不鲜,有 的老人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等问题也大量存在。同时,各级组织在抓老年人维护合法权益工作方面又缺乏具体措施和工作力度,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如何对待老人不但是家庭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对于家庭来说,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子女对待老人主要是一个字“孝”。传统中国非常讲究“孝道”,号称“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被设想为“孝道”的最高境界。孝不仅是生活上的瞻养,更是一种敬爱之情、精神沟通和心灵慰藉。真正的“孝道”,是使父母生前享受人生安乐,死后对之表达哀戚之情。提倡孝道不要求固守在父母身边,更不要求绝对听从父母的指挥与安排,只要求在父母丧失生产能力而社会保障又不健全的情况下对父母实行物质救济,保证老人自我生活娱乐的物质基础;在父母丧失自我生活料理能力时,或委托亲戚,或找保姆,或亲自照顾;尊重父母的人格与个性,不侮辱父母,不对父母施以任何暴力,常常给父母通通电话,有闲暇,常回家看看,在节假日陪父母玩玩,在精神上与父母达到一定程度的沟通,使老人得到精神慰藉与精神自由,从而身心健康的安享晚年。 对于社会而言,要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家庭关系。因此,必须将敬老爱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行动起来,大力弘扬和倡导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法制力度,使不善待或虐待老人者受到严历的制裁。老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与稳定,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更应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老龄工作。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财富,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过巨大贡献,是历史的功臣。农村老年人既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又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物质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关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决定》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敬老、养老、助老以及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指出要“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提高思想认识,贯彻“三个代表”,按照“六有”方针,切实做好老龄工作。 坚持家庭赡养为主,积极办好敬老院。尊敬和赡养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我们要从农村老年人众多、经济不够发达的国情出发,实行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者共同赡养,并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办法,使老年人继续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环境里,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同时要积极创建和办好敬老院、托老所,对老年人做到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缺医少药问题。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对落后,老年人看病难,就连吃药、打针和患病护理都有困难。我们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积极创建和办好医疗、保健室,努力做到良好的预防、医疗、康复,这是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办好老年活动中心。农村老年人既需要物质方面的赡养照顾,又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安慰。生命在于运动,老年人到活动中心,走走跳跳,说说唱唱,看看书报,讲讲故事,既交流了思想,又丰富生活,还能强身健体。 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法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农村老年人在社会中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比较容易受到侵害,加之许多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我们要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尊老敬老助老,给以适当生活补助。农村集体经济给予老年人适当生活补助,让农村老年人也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村集体经济对,,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补助一些钱。这种办法用钱不多,老年人月月见钱,幸福。 目前辽宁省的老年人口是800万,已经超过全国老龄化水平平均值的13,。而按照每年3.3,的纯增长率计算,辽宁每年至少增加20万老年人,保守估计10年后,辽宁省老年人口就将达到1000万,占人口总数的25,。这就意味着1980年后出生的人进入中年时,将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即1个人工作至少要负责供养两位老人。我国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社会。 根据沈阳市民政局统计,2007年年底,沈阳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5.3万,占沈阳市总人口的14.6%,这距离2000年沈阳市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只有7年时间。进入老龄化社会7年,老年人口增加近70% 今年,月,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公告,就《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对于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后,这部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 《辽宁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问候看望。国家工作人员如果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此外,该条例还明确,成年子女不得强迫老年人提供经济资助。 条例共37条,以体现国家立法精神、充分吸纳保障老年人权益政策文件的有关规定和切实解决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为3大基本原则,在权益保障的力度、政府责任、优惠优待的内容及享受优惠优待的年龄范围等6大问题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同时,以立法方式唤醒年轻一辈的“精神赡养”意识,在当前十分必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据了解,老年人口比例和总量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老年人消费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占的比重加大,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生活照料、家政理财、精神慰藉、康复疗养等老年产业,将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 由于我国实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社会上形成了“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不少年轻夫妇既要抚养下一代,又要赡养双方四位父母。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在增加,而供养他们的子女后代人数却在减少,家庭赡养老人的能力也相对降低,家庭负担也相应加重。 沈阳市民政局表示,目前沈阳市累计投入5.9亿元用于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沈阳市将推动一批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到2010年,沈阳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将达到28800张,满足沈阳老年群体入住需求。 同时,沈阳市将利用5年时间新建20至30所民办养老机构,同时加大对国犋辖区内建立一所小型养老机构;使城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2万张,初步缓解入住养老机构需求压力。 此外,沈阳市还将在未来5年内发展社区日间照料站“托老所”900个,从生活照料、文体 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满足自理老年人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对享受低保和“三无”等不能自理的特困空巢老人免费提供上门照料服务,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得到初步的养老服务照料。 、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直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我国老龄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显著和受到“未富先老”国情的制约,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应对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而老年群体问题仍很突出。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 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调查研究就是获得真实全面情况的基础性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着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来确保调研的科学,准确。 (一)精神赡养 在大力提倡努力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今天,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求期望值越来越高,家庭消费的比例中,精神生活消费额越来越大,社会管理中,不断净化,开辟“精神食粮”的市场,以供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丰富老年人的物质精神生活,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安度晚年体现了社会文明、社会责任,赡养老人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对老人赡养的内涵已不再是温饱、尽孝、而应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丰富的物质精神享受,符合民族伦理道德为内涵的新的赡养观念。据此,精神赡养便成为晚辈赡养老人必须明确解决的问题,因为精神赡养主要是通过子女或晚辈在家庭中承担对父母或长辈的赡养义务而实现的。这种赡养义务的实现正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不可缺少的。 精神赡养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些规定都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对老人的赡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赡养,还包括精神上的赡养,才是全部赡养的内容。 所谓精神赡养是指对老人精神上尊敬、抚慰,生活上照料两项内容。精神上尊敬、抚慰是对父母一生辛劳地抚育子女成长的伦理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很多人在赡养老人时缺乏这种认识,只能提供物质上的需求,精神赡养往往被忽视,难以自觉履行全部赡养义务。精神赡养与物质赡养是全部赡养内容的两个方面,物质赡养是指满足老年人晚年物质生活的需要。精神赡养是指让老人在晚年享有的被照料的权利,精神得到慰藉和享受天伦之乐,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替代,不能偏废,晚辈应尽的赡养义务 人是有思想感情的,无论是从社会学或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精神方面上的慰藉都是使老年 人健康长寿必不可少的因素。目前,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老年人月工资收入、生活水准都远远超过晚辈,他们不勉强晚辈的物质给付,而希望的是子女常来看望他们,给以精神慰藉。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应当根据老人在社会的地位,原所从事的工作职业、文化素养、爱好的不同,因人因家庭而异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使老人感到年龄虽大,但社会、家庭、晚辈并未嫌弃;则能受到尊重,精神生活充实,真正感受了夕阳无限好的品味。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精神赡养应当是不拘方式,力求方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二)居家养老模式 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养老模式的已有经验并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就是这一探索的现有成果。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家庭历来是养老的一个主要的载体。家庭养老是中国居民的传统养老模式。当前,在中国特色的老龄化国情下,推广以居家为主、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养老模式无疑符合养老事业的趋势,是目前我国城市养老的必然选择。所以,养老建设的工作重心应该从注重社会养老机构建设转变到如何为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提供帮助上来,转变到尽快建立健全社区老年福利体系上来。除了给老年人以生活上的保障外,还要给他们以家庭的温馨。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群体,它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它给予老年人的亲切感和归属感,是其他任何机构所无法代替的。 所谓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方式是:老人虽然家住社区,但是享受的不是传统意义上自己照顾自己的居家养老,而是由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如同养老机构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提供的廉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这种新型的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方式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两方面优点,既减轻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满足了老年人“恋家”情结,又节省了养老的福利资金投入,是适应我国当前“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特点的社会养老新模式。 社会化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会化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它是以社区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民的自建自发性是基础,政府行为的主导性是决定性力量。居家养老的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老年人不脱离自己家庭这一熟悉的环境。作为有子女的家庭,仍接受其家庭其他成员对其晚年生活的照顾。居家养老的载体是家庭。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并逐步向精神慰籍领域拓展,以最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集中服务照料为目标。 岁月易逝,人生易去,转眼青丝变白发,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使每一位老者都能愉快地安度晚年,并且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每一位为子女者,既应对老人尽“物质赡养”的义务,同时也应尽“精神赡养”的义务。 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建立完 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 康宁社区位于铁西区西南部,东至齐贤街、西至保工街、南至十三路、北至小十二路,占地面积0.105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居民2718户,6950人,其中党员215人,下岗失业人员657人,60岁以上的老年1118人,残疾人13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92户182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740平方米,一楼为一站式服务大厅,二楼设有休息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康复站、医疗室、活动室、会议室等多功能服务场所。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社区从设施和功能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构建平安和谐社区,我们在抓特色、创品牌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省、市、区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2007年全国孝亲敬老模范社区 2008年辽宁省和谐社区 2008年辽宁省创建充分再就业先进单位 2006年沈阳市零暴力家庭示范社区 2007年沈阳市敬老养老金榜奖 2007年沈阳市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2008年沈阳市社区就业工程达标社区 2008年沈阳市科普大学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沈阳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 2009年铁西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颁发“十大特色社区” 2009年沈阳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即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颁发的“沈阳市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示范 社区” 2009年沈阳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颁发“充分就业示范沈阳市铁西区保工街道康宁社区有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近200名。为了让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舒心和幸福,该社区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建起了74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站里卫生室、休息室、健身房、娱乐间、阅览室等一应俱全,还有专门的社区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日间照料站每天都吸引了许多老年人,他们在这里免费参加各种活动,把这里当成了家。该社区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模范社区”。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是10:1,2003年则是3:1. 在这20多年里,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并开始养育下一代。于是,由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构成的“421”家庭数量激增。在这样的家庭里,在职职工供养退休人员的巨大压力表现明显。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与现实情况越来越不适应的情况也愈发突出,该法在社会中的实施状况及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一)对老年人的特有权利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落实难。除了同一般人所共有的权利外,老年人还有其自身的特有权利。那就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对于老年人来说,正是这些权益需要法律作出切实的、明确的保障。(二)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一是对宣传贯彻该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虽然采取了一些形式的宣传,但真正受到教育的主要是有关 领导、老年人和老龄工作干部,而没有广泛地向敬老养老的主体——中青年人进行宣传。二是宣传不够深入,有的地区和单位行动迟缓,边远地区和许多单位还有死角,在许多部门和单位的干部群众中,对其主要条文内容不甚了解。三是对在宣传贯彻该法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尚未进一步研究解决。(三)老年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导致一些情况不能及时处理。一是法制观念淡薄,观念陈旧。有的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权益,更不懂得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二是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不愿意诉诸法律,怕家丑外扬而忍气吞声。(四)遗弃、虐待老人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法律保护不到位。有赡养义务的子女相互攀比,推诿、拒养老人的事件屡见不鲜,有的老人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等问题也大量存在。同时,各级组织在抓老年人维护合法权益工作方面又缺乏具体措施和工作力度,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如何对待老人不但是家庭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对于家庭来说,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子女对待老人主要是一个字“孝”。传统中国非常讲究“孝道”,号称“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被设想为“孝道”的最高境界。孝不仅是生活上的瞻养,更是一种敬爱之情、精神沟通和心灵慰藉。真正的“孝道”,是使父母生前享受人生安乐,死后对之表达哀戚之情。提倡孝道不要求固守在父母身边,更不要求绝对听从父母的指挥与安排,只要求在父母丧失生产能力而社会保障又不健全的情况下对父母实行物质救济,保证老人自我生活娱乐的物质基础;在父母丧失自我生活料理能力时,或委托亲戚,或找保姆,或亲自照顾;尊重父母的人格与个性,不侮辱父母,不对父母施以任何暴力,常常给父母通通电话,有闲暇,常回家看看,在节假日陪父母玩玩,在精神上与父母达到一定程度的沟通,使老人得到精神慰藉与精神自由,从而身心健康的安享晚年。
本文档为【养老院的论文,.txt】,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13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