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举报
开通vip

奇妙的对联梳理探究课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 2、欣赏对联艺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会欣赏对联,并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2、学会拟写对联。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出一些对偶诗句的上半句,请同学们说出下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老师和大家共同吟诵的这几句诗...

奇妙的对联
梳理探究课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 2、欣赏对联艺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会欣赏对联,并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2、学会拟写对联。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出一些对偶诗句的上半句,请同学们说出下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老师和大家共同吟诵的这几句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明确:对偶工整 没错,这几句诗的对仗无论是在用词上,还是句式上都十分严谨。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以对仗工整为最基本的特点,那就是对联。对联是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在历史的长河上时刻闪烁着光辉,直至现在也鲜活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兴趣引导 在老师正式向大家介绍对联的相关知识之前,先要看一看大家对于对联有什么样的了解。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在课堂上给我们出过上联,让我们试对。他给的上联是这样的: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走。” 此联出自《王安石捡联获妻》的典故。传说王安石二十三岁那年去赶考,晚上上街闲逛,见马员外门口的走马灯上有一联语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显然是在等人下联。王安石看后,不禁拍手连称“好对!”他的意思是说这上联出句妙。站在旁边的马家家人误以为王安石的意思是容易对,立即禀告员外。 这上联是马家小姐为择婿而出的,因此员外急忙出来找王安石,王却夸了一句就走了,两下里没见着面。 在科场上,王安石第一个早早交卷,主考官见他交卷快,想试他的才艺,就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出下句说:“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不假思索地用马员外门前的“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来对,自然又快又好,令主考官惊奇不已。 回头想起走马灯给他的机缘,忍不住又来到马家门前。马家家人认得是日前说“好对”的人,便请他到府中应对。有了主考官的飞虎旗,自然就好对了,马家当即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并择吉日成婚。正在举行婚礼时,报子来报“王大人高中,明日请赴琼林宴。”果真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王安石捡来两联,上应主考,下获贤妻,一时传为美谈。 我们语文老师将原句略改一字,更加深了难度。我们都冥思苦想没有任何头绪,但有一个平时十分调皮的学生却随口说上了一句: “恋花蝶,蝶恋花,蝶死花失恋。” 我们只顾笑,也没有仔细分析他所对的下联究竟如何,现在同学们就结合一下你们已经了解的对联知识,一起来分析一下他的下联有什么可取之处,又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走 恋花蝶,蝶恋花,蝶死花失恋 讨论回答: 可取之处——上下联字数相等 词性相当 结构相似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没有重复 不足之处——种类内容不太相关 音律上不符合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同学们的回答。 看来同学们对对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一下对联的相关知识。请同学自读这一部分,把书上介绍对联知识的地方划下来。 三、介绍基本知识(以教师讲解为主) 1、对联的来源与发展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又叫“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2、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这种分类方法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四、分析对联的要求(师生共同分析) 结合书上《笠翁对韵》的一则文字,并以兴趣引导部分王安石的原对为例来分析:“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1、对联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2、对联要求二:词性相同种类相当 例: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和风吹柳绿 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细雨润花红 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3、对联要求三:结构相当 例: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以上三条总的来说是指对仗工整。 4、对联要求四: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例: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5、对联要求五:围绕同一主题,种类内容要相关 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 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意境不同。 6、对联要求六:仄起平收 本条要求教师重点讲平仄知识。 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 传统习惯“仄起平落”,上联末句尾字用仄,下联末句尾字用平。 所谓平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划分是不同的。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汉语则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汉语 平——平声 仄——上、去、入三声 现代汉语 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只有个别方言中还有入声的痕迹 平——阴平、阳平 仄——上声、去声 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对联看起来并不是仄起平落,那是因为现代汉语有些字的读音比起古代来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它们原是属于入声字的,比如:八、刮、缺、发、白、大等等。 同学一起读出下列诗句的平仄: 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仄仄平平仄仄平) 云带钟声穿树去(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仄平仄仄仄平平) 春蚕到死丝方尽(平平仄仄平平仄) 蜡炬成灰泪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光是写对联,读对联也是有讲究的。 应该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 概括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五、介绍对联的写作方法: (1)联想法 A、相似联想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旧习”“新风”“大”“小” C、相关联想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万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 六、练习与欣赏 P78 第2题(1)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 对“者”工整。考生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2)名词对得工整,以祖对孙,有合“祖孙”之妙。梁羽生在《名联谈趣》 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 (3)动词对得工整,以“退”对“行”。退之,是唐代韩愈的字。苏轼诗 云:“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 (4)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 训诂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第3题 子夜、春蚕 P78 对联欣赏背景 1、(1)李秀峰题白鹿洞书院联;(2)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曾在他们讲学的无锡东林书院 用一副对联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 2、(1)眉山县三苏祠,苏洵、苏轼、苏辙;(2)韩城司马迁祠,司马迁。 3、(1)郭沫若题成都市武侯祠联,诸葛亮;(2)杭州岳王庙联,岳飞。杭州岳飞庙前也 有一联云: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 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 4、(1)赵蕃题成都武侯祠联;(2)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七、知识拓展 1、猜人物对联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龄)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下,挂弓扶桑;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李白、杜甫) (3)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韩信) (4)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项羽) (5)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白居易) (6)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鲁迅) 2、根据内容确定各行各业所贴对联 (1)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 (2)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 (3)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 (4)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 (5)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 (6)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3、对联寻亲: (1)人梯巧搭登攀路A、水深不乏破浪舟 (2)学海无涯勤可渡B、阵阵渔歌卷春风 (3)山高自有人行路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D、书山有径志能攀 (5)点点轻舟腾巨浪E、心血勤浇栋梁材 (1)—E、(2)—D、(3)—A、(4)—C、(5)—B 八、总结 对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学形式,明清以来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到了顶峰,无论是名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药房酒店……皆可看到对联。对联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千言万语道不尽,只有走进它,走进语文,走进生活,才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加关注生活,更多地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在生活学习中尝试写对联,感受对联的奇妙。
本文档为【奇妙的对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1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9-05-30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