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最新)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举报
开通vip

(最新)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最新)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概述 第一章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财政的概念及财政的一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及财政的三大职能,了解财政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及财政产生与发展,本章的重点为财政的概念及财政的一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和财政的三大职能,难点为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和财政的三大职能。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2、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政的概念...

(最新)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最新)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 财政概述 第一章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财政的概念及财政的一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及财政的三大职能,了解财政分配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及财政产生与发展,本章的重点为财政的概念及财政的一般特征,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和财政的三大职能,难点为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和财政的三大职能。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教学目的要求: 1、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2、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政的概念 2、财政的一般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传授新课: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一)财政现象 1、财政收入 (1)征税(2)发行公债,国库券(3)交纳各种费用 2、财政支出 (1)工厂,矿山,铁路,农业建设。 (2)军队,警察,国家机关,学校科研,医院,文化团体 (3)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下岗人员。 3、从财政现象看,财政是个分配问题,与国家收支活动密切相关。 (二)财政问题 (1)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 国财政收入比重适度。 (2)解决“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加快税制建设,以及税收体制。 (3)合理安排名项财政支出比例 (4)在国债问题上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二、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 (一)财政的概念, 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的 分配。 (二)财政的一般特征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1)财政分配以国家为前提。 (2)在财政分配中,国家处于主动,支配地位。 (3)财政分配是全社会范围内进行集中性分配 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 (1)对剩余价值的分配 (2)对用于劳动力再生产部分V的分配 (3)对补偿价值的分配。 (4)对国民收入的分配 (5)对社会产品的价值的分配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 (1)保证国家职能的需要 (2)大型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 (3)半社会公共需要 2、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1)由政府集中安排的公共需要。 (2)无差别地由社会成员共同同享用,不具排他性。 (3)享用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无偿的 (4)来源只能是剩余劳动,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 4、财政体现特定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这种分配方式不仅以财产占有为依据,更主要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据。 2、财政体现着性质不同的分配关系 小结 学校三防设施建设情况幼儿园教研工作小结高血压知识讲座小结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幼儿园师德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财政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与现实生活 中财政现象与财政问题。 作业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3、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我国财政是国民经济财政 2、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财政的概念 2、财政的一般特征 传授新课 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资本主义国家 特点:取之于民,用之于已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存在和资产阶级统治 (2)社会主义国有 特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实质:鲜明的人民性 二、我国财政是国民经济财政 (一)我国财政是具有生产,建设性特征 用于生产建设,主要是经济建设和发展科教文工等各项事业并承担大量的关系 国计民生的基础产生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活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二)我国财政具有宏观调控特征 1、财政对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实施宏观调控,以调整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的平衡。 2、调节社会财富在不同成分的分配,不同生产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 3、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三、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 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 1、财政收入来自公共。 2、财政支出用于公共。 3、政府职能转向公共。 4、社会公众意识发生变化。 (二)我国财政为何是公共财政 1、市场失灵决定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市场失灵的表现。 (1)公共产品 (2)外部效应 (3)垄断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与失衡 (6)信息不充分 2、市场经济条件下,非盈利性财政具有“公共”性 非盈利性财政是由“公共选择”的,满足“公共需要”的,为公共提供服务。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作业: 第三节 财政分配与经济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财政分配与经济改革关系 2、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 3、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 2、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我国财政是公共财政 3、我国财政是国民经济财政 传授新课: 一、财政分配支持经济改革开放 (一)财政分配支持经济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后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2、对国有企业改革,财政从减收和增支两方面支持 (二)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财政分配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统收支的财政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分级财政体制 二、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 1、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决定着财政分配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财政分配的规模和速度,这是一般规律和总的趋势,但经济效益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二)财政分配制约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 第一,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制约经济发展规模。 第二,通过确定财政投资中的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比例,影响经济发展规 模。 第三,通过财政信用筹集社会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一)财政分配同生产的关系 1、生产决定财政 1)生产的成果决定财政分配的对象 2)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财政分配的水平 3)生产的部门结构决定财政收支的结构 2、财政分配制约的生产 1)财政资金积累的规模和资金的使用效果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2)财政分配结构制约着社会生产结构 (二)财政分配同商品交换的关系 1、商品交换制约财政 2、财政制约商品交换 (三)财政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1、财政制约的消费 2、消费影响财政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财政分配与经济改革的关系,财政分配 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作业: 第四节 财政的职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配置资源的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配置资源职能 2、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财政分配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2、财政分配与经济规模,速度,效益的关系。 3、财政分配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 传授新课 一、配置资源职能的含义 1、定义:指通过财政收支变资源配置,以保证社会的人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 利用。 2、财政作为资金的分配枢纽,其职能就是通过对资金的分配促进人力资源和物 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二)财政配置资源的职能 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3、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各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4、在政府活动领域分配资源 (三)当前我国财政资源配置的战略重点。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的含义 定义:通过调节国家,企业集体和个人之间分配,实现收入的公平目标公平分配, 经济公平,社会公平。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 1、调节企业利润水平 2、调节地区收入水平 3、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转移性支出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一)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 指财政所具有的通过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调整,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的功能。 (二)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 1、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调节。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三)经济发展职能的积极意义 (1)定义: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利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的功能。 (2)财政实现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a、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结合。 b、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和安定环境。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介绍,使学生掌握配置资源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作业: 第二章 财政收入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组织财政收入应坚持的三大原则,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国债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了解我国财政收入的具体内容及我国国债的主要形式和特征,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重点是国家税收和国债收入, 难点为为国债收入。 第一节 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及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 求 1、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 2、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2、财政集中率 3、剩余产品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配置资源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传授新课 一、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 (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类 1、税收收入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人和单位强制地,无偿地取 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2、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指因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理各种国有资产,按规定上缴国家财政收益 3、债务收入 国家采取有偿方式取得的国内外款。 4、其他收入 a、规类收费 b、事业收入 c、罚没收入 d、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e、公产收入 (二)按财政收入来源于不同的经济成分分类 1、国有经济2、集体经济3、个体经济4、其他经济 (三)按财政收入来源于不同的经济部门分类 1、农业2、工业3、交通运输业4、商业5、建筑业6、其他服务业 二、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 (二)兼顾国家,企业和公民个人三者的利益 要实现三个方面的兼顾,关键是合理确定收入的数量界限,财政收入规模,指 一定时期财政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影响因素: 1、财政集中率 2、剩余产品率 财政收入规模=财政集中率X剩余产品率 (三)合理负担,区别对待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组织财政收入的 原则。 作业: 第二节 国家税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我国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税制构成要素 3、我国现行税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我国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我国现行税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我国财政收入的分类 我国组织财政收入的原则 传授新课: 一、国家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定义: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取 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特点: (1)生疏面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 (2)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 特征: (1)强制性:税收征收依靠的是国家政治权力,采取法律手段,任何个人和单 位必须依法进行纳税,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2)无偿性:国家征税后,税款的所有权从纳税人手中转入国家手中国家取得 税收收入不击破向纳税人支付报酬。 )固定性:第一种税在实施征税前,国家必须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纳税人,(3 课税对象,征税数额和纳税时间等,未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和国家所属机构及个 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二、税制的构成要素 税制: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税办法的总称,税制的核心内容是税法。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 (四)纳税期限 (五)减免税 (六)违章处理 三、我国现行税种 (一)流转税类 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税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1、增值税 2、消费税 3、营业税 4、关税 (二)所得税类 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额。 1、企业所得税收2、个人所得税 (三)资源税类 资源税是对开发利用国有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的一类税收 1、资源税2、土地使用税3、农业税4、土地增值税5、耕地占用税 四、财产行为税 财产税是以纳税人的财产数量或价值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类税行为税是以 某一特定行为征收的一类税。 财产税:房产税,契税,车船使用税,遗产与赠予税。 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屠宰税,筵席税,证券交易税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国家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和基本特征 及税制构成要素我国现行行税种。 作业 第三节 国债收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国债的概念和特征 2、国债的分类 3、国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种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国债的概念和特征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种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国家税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税制构成要素 3、我国现行的税种 传授新课 一、国债的概念 是国家以债务人身分,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的方式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二)国债的特征 1、自愿性 2、有偿性 3、灵活性 二、国债的分类 1、按发行地域分 (1)国内债务收入 (2)国外债务收入 2、按偿还还期限划分 (1)短期 (2)中期 (3)长期 3、按国债流动性 (1)可转让 (2)不可转让 三、国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弥补财政赤字,实现经济建设需要 (二)迅速筹集财政资金,满足经济建设需要 (三)调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种类 (一)国库券 (二)重点建设债券 (三)国家建设债券 (四)财政债券 (五)保值公债 (六)特种国债 (七)转换债 (八)特种定向债券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国债的概念和特征,国债分类,国债在 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种类。 作业: 第四节 国有资产收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2、国有事业资产收入 3、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和变价收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2、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和变价收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国债的概念和特征 2、国债的分类 3、国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发行种类 传授新课: 一、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1、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向经营国有资产的企业和单位收取的一部分税后利润或纯收入。 2、国家是社会管理者 3、国家是国有资产所有者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权归国家经营权归属国有企业。 (一)上缴利润 指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通过上缴利润的形式,从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取得的一部分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二)承包费收入 国家将国有企业的经营权,通过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形式承包给单位或个人,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向国家上缴的承包费。 (三)上缴租金 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的身份,对实行租赁经营的国有企业税后利润收取一部分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四)股息和红利收入 国家将国有资产转换为肌份,投资于股份制企业,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分配的股息和红利。 股息: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盈利,该盈利水平一般是预先确定。 红利:股份制企业分配完股息后的余利在股东中又一次分配它随股分公司盈利的多少变动。 二、国有事业资产收入 指国有事业单位向国家缴纳的业务收入。 (1)工,商业,交通部门的事业收入 (2)农林,水气象部门的事业收入 (3)文教科学卫生部门的事业收入 三、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和变价收入 指国家将国有资产产权通过拍卖,转让方式所取得的国有资产收入。 形式:拍卖,出售,转让 ,兼并 (1)经营过程中盘活资产而转让部分产权所取得的小收入,作营业外出。 (2)因经营不善,造成企业破产而转让产权,其收入除一部分清偿债务外,其余全部上缴国家财政。 :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国有事业资产收小结 入和国有资源产产权转让和变价收入的定义和内容 作业: 第三章财政支出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我国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支出的重点和范围,了解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理解安排财政支出原则区别,联系,建立社会保障的意义以及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联系难点为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拔款额的区别,联系和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联系。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财政支出的形式 2、财政支出的分类 3、财政支出的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政支出的形式 2、财政支出的分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2、国有事业资产收入 3、国有资产权转让和变价收入 传授新课 财政支出: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对通过财政收入而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有计 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 一、财政支出形式 (一)无偿拔款方式 (二)有偿贷款方式 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国家具体用途分类 1、基本建设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3、简易建筑费支出 4、地质勘探费支出 5、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6、流动资金支出 7、国家物资流通储备 8、支持农业支出 9、城市维护费支出 10、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1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其支出 12、国防支出 13、行政管理费支出 14、债务支出 (二)按国家职能分类 1、经济建设支出 2、科学文教卫生支出 3、行政管理支出 4、国防支出其他支出 (三)按是否与商品或劳务相交换 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 (四)按最终用途分类 1、补偿性支出2、消费性支出 3、积累性支出 (五)按预算管理支出 1、经常性支出 2、建设性支出 三、财政支出原则 1、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 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3、提高财政支出使用效益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财政支出形式,分类与原则 作业: 第二节 经常性支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2、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 3、社会保障支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2、社会保障支出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财政支出形式和分类 2、财政支出原则 传授新课: 经常性支出:国家以管理者身份,采用财政拔款方式安排财政资金,以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 一、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一)意义 1、定义 2、意义 (二)内容 1、教育事业费 2、科学事业费 3、文化事业费 4、卫生事业费 5、体育事业费 6、通迅和广播电视事业费 7、文物事业费 (三)管理 1、定员定额管理 (1)定员管理 (2)定额管理 2、财务预算管理形式 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3、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 指机关,社会罢休和事业单位用公款在市场购买供集体使用的消费,所支付的 货币而形成的购买力。 二、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 (一)意义 1、国防支出: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军队建设等方面的经费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为保证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 所必需的经费支出 (二)内容 (1)内容 1、国防支出 (1)国防费(2)国防科研事业费(3)民兵建设费(4)专项工程支出 2、行政管理支出 (1)行政支出 (2)公安支出 (3)国家安全支出 (4)司法检察支出 (5)外交支出 三、社会保障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意义 (1)定义 (2)意义 1)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稳定器。 2)有利于国家劝调控的实现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1、社会保险 (1)定义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区别 联系:社会保险要求投保人或受保人所在单位按期向社会保障机构交纳一定的费 用,并具有分担风险,互济互助的保险特征,与商业保险相同。 区别: 1、资金来源不同 2、给付标准不同 3、性质不同 项目: 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济 (1)定义 (2)特征 (3)项目 3、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与安置 (1)定义 (2)基本内容 1)牺牲病故抚恤费 2)伤残抚恤费 3)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 4)安置费 三、我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渠道 (1)筹措方式 1)国家企业单位个人三方出资筹集。 2)国家或企业单位出资 3)企业单位个人双方出资筹集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经常性支出中的文教科学卫生支 出,国际和行政管理支出及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作业 第三节建设性支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财政补贴支出 2、基本建设支出 3、国家物资储备和流动奖金支出 4、发展农业支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基本建设支出 2、发展农业支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2、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 3、社会保障支出 传授新课 一、财政补贴支出 (一)含义 1、定义:国家为了某一特定目的,提供给经营者或消费者无偿补助 2、特征:无偿性 3、性质:转移性支出 (二)内容 1、价格补贴 2、国有企业计划方损补贴 (三)作用 二、基本建设支出 (一)意义 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分类 1)竞争性项目2)基础性项目3)公益性项目 (2)原因 1、基础性投资项目为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投资回收性慢项目。 2、财政资金集中有保障,能满足大型工程的需要 (二)基本建设支出的分类 1、按投资构成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2)设备工具和器具购置投资3)其他基本建设投资 2、按用途分类 1)生产性投资2)非生产性投资 3、按性质分类 1)新建2)扩建3)改建4)重建 (4)资金供应方式分类 1)银行贷款供应 2)财政拔款供应 3)其他方式供应 三、基本建设支出的方式 1、基本建设投资拔款 2、财政拔款方式中的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拔款额。 基本建设投资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是反映基本建设规模的 综合指标,既可以宏观上反映基本建设规模,又可以微观上反映基本建设规模。 基本建设款额:是财政当年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支出,它是基本建设投资的资金 来源。 计划年度基本建设拔款额:计划气度基本建设投资额+为下年储备资金-上年度结 余资金。 3、基本建设投资贷款 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具体负责。 三、国家物资储备和流动资金支出 (一)国家物资储备出现 1、定义2、意义 (二)流动资金支出 四、发展农业支出 (一)农业支出的意义 1、定义: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发展的各项资金支出 2、资金来源 (1)农业集体单位和个人投入 (2)银行信贷投入 (3)国家财政投入 (二)农业支出的内容 1、财政安排用于农,林,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投资。 2、财政安排用农林的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 3、财政安排用于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出。 4、财政安排用于农村集体单位和农户个人的生产性支出 五、债务支出 1、定义:指财政用来偿还国家各种债务本息的支出。 2、国家债务收入主要是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属于建设性收入来源,相应的债务支出也属于建设性支出。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是学生掌握财政补贴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国家物资储备和流动资金支出,发展农业支出,债务支出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 作业: 第四章政府预算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了解政府预算与决算的概念,特点,理解政府预算的组成及内容,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其建立原则,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难点是政府预算的组成内容,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政府预算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政府预算的概念 2、政府预算的组成 3、政府预算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政府预算的组成 2、政府预算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财政补贴支出 2、基本建设支出 3、国家物资储备和流动资金支出 4、发展农业支出 传授新课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1)政府预算: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有计划地筹集和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2)对于收支计划:计划重收支一览表形式,并规定预算收支的项目内容,以及年度内预算收支应达到指标数及收支平衡状况。 )预算收入指标总数 (3 (4)预算支出指标总数 (5)政府预算与国家财政联系与区别 1)国家财政是在社会出现阶级出现剩余产品,随国家产生而产生,政府预算随财政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才产生。 2)国家财政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或一部分国家收入分配,政府预算将财政分配计划。 3)财政分配不体现分配数量范围和方向,政府预算通过其收支计划,体现国家集中性财政资金的来源规模去向用途,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之间比例关系。 二、政府预算的组成 三、政府预算的特点 1、集中性 集中政府各级政府统一支配的主要财力,保证预算服从国家整体利益。 2、综合性 具有以价值形式对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特点。 3、预测性 指整个政府预算在执行前所设计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都建立在预先测基础上。 4、年度性 指政府预算要求按预算年度编制,属于本年度预算收支的内容方能列入本年度的政府预算。 5、法律性 政府预算的制定,一旦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执行。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的组成及政府预算的特点。 作业: 第二节政府预算分类及我国复式预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政府预算的分类 2、我国的复式预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政府预算的分类 2、我国的复式预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政府预算概念 2、政府预算组成 3、政府预算特点 传授新课 国家实行的政府预算类型,将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 一、政府预算的分类 (一)按预算形式分类 1、单式预算 (1)定义:它是将一个预算年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不区分收支项目的性质, 统一编入一个预算收支表内 (2)优缺点 2、复式预算 (1)定义:将一个预算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入和支出,按经济性质的不同,分 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睥折预算收支表。 (2)分类1)经费预算2)资本预算 二、按预算编制方法分类 1、基数预算:在编制预算收支计划时,均以上年度已实际发生的预算执行数为 基础,同时考虑本年影响各项预算收支的增长因素来预算本年度的各项预算收支 指标。 2、零期预算:指各年度各项预算收支指标以零为基础来测算编制。 (三)按编制预算的政策分类 (1)平衡预算 (2)赤字预算 二我国复式预算 (一)我国实行复式预算必要性 1、是充分发挥财政双重职能的需要。 2、是直观反映财政活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需要。 3、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复式预算的内容 1、经常性预算 政府社会管理者身份,编制满足政府经常性开支,需要的预算。 (1)经常运算收入(2)经常性预算支出 2、建设性预算 政府综合反映建设资金来源运用的预算。 (1)建设性预算收入 (2)建设性预算支出 (三)我国复式预算改革的方向 1、政府公共预算 国家从社会管理者身份,凭借政治权力取得收入,并用于维护政府机构运转和发 展社会公益事业的预算。 2、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国家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取得收入,并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经营的收支预算。 3、社会保障支出预算 政府以行政手段筹集,分配和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 4、财政投融资预算 国家以准用形式对社会奖金进行筹集,使用和管理的预算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政府预算的分类和我国的复式预算的定 义和内容。 作业: 第三节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2、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3、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4、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2、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政府预算分类 2、我国的复式预算 传授新课 一、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1)定义:指国家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管理权的项 的根本制度。 (2)实质:处理预算资金分配和管理上的集权与分权 (3)财力:指经济实力,是财政部门掌握的资金。 (4)财权:指财政管理权限,包括财政规章制度的制定权,财政收支范围内的 管辖权, 财政规章制度的解释权。 二、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统一领导:体现在中央集中主要财权财力 分级管理:体现在地方也要掌握一定财权财力 (二)责权利结合 就是在国家财政分配中,各级政府和单位都立划给一定的财权,承担相应的责任, 享受应得的利益。 (三)与政治经济形式的发展相适应 三、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 (一)划分与确定预算收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 预算资金在中央与地方各级之间的正确划分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中心内容。 (二)地方预算的机动财力 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由地方自行支配的一部分财政资金内容, (1)地方预算的预备费 (2)地方预算执行中的支出节余。 四、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1、不同时期:统收统支体制,分类分成体制,财政包干体制。 2、趋势:连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向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发展。 3、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4、内容 (一)预算支出的划分 1、中央预算支出 2、地方预算支出 (二)预算收入的划分 1、中央预算固定收入 2、地方预算固定收入 3、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三)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规定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原则,内容及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的定义有内容。 作业 第五章金融概述 通过本章学习,主要掌握信用的几种基本形式及特点,利息的计算方法利率的作用,了解金融的概念,范围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理解市场经济中的利息率的因素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本章的重点为金融的概念及金融构成,利率的决定因素及计算的方法,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难点为利率的决定因素及计息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胜利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金融的概念 2、金融的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金融的概念 2、金融的构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 2、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原则及现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传授新课 一、金融的概念 1、凡是与货币与货币资金的借贷,票据买卖,债券和股票等证券的发行和转让 以及外汇的买卖,都属于金融活动。 2、货币的收付日益信用资金收支,银行资金收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构成密不可分的统一活动过程,形成金融的概念。 二、金融的构成 (一)货币 1、流通中的现金(货币表示) 2、支票存款 3、信用卡 4、货币,用M(狭义货币)表示,(现金支票存款,信用卡存款) 5、储蓄存款 (1)活期 (2)定期 6、货币:用现金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及所有活期,定期储蓄存款总和用M。 货币:指在商品交换中被广泛接受的作为支付货款和服务的手段 度量办法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支票存款+转账信用卡存款 现实购买力 M2=M1+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现实购买力+潜在购买力) (二)信用 1、信用的概念 (1)信用:经济上的一种供货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让。 (2)债权“提供信用一方 (3)债务:接受信用一方 2、信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1、债权人债务人 2、时间间隔 3、信用工具 形成与发展三个阶段: (1)以口头承诺,账面信用为依据,尚未使用正式的信用工具。 (2)以正式书面凭证为依据,构成真正的信用工具 (3)信用工具滚动化阶段:以各种信用工具,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转让,这是现 代金融市场发展以后的高级信用阶段。 (三)金融机构和银行 (1)金融机构 (2)银行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的概念及金融的构成。 作业: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 6、民间信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消费信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金融的概念 2、金融的构成 传授新课 一、商业信用 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形式:赊销商品,延期付款 1、特点是 (1)信用的借贷都是企业,反映不同的商品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因商品交易引起债权,债务关系。 (2)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资金来源是企业资金循环过程中的商品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一部分,而不是从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暂时闲置货币资金。 (3)商业信用是一种直接信用 2、局限 )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 (1 (2)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 (3)商业信用的范围受限制 二、银行信用 1、定义: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成提供的信用 2、银行信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通过吸收存款,集中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2)通过发放贷款及证券投资,对集中起来的闲置资金加以运用 3、特点 (1)银行信用资金来源广泛,规模较大 (2)银行信用不受提供信用方向上限制 (3)银行信用期限比较灵活 三、国家信用 (1)定义:国家作为债务人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2)实质:国家借债 (3)主要形式:国库券,公债券 (4)目的:弥补财政赤字和筹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 四、消费信用 (1)定义: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2)实质: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超前消费条件,促进商品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3)形式:商品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五、国际信用 (1)定义: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 的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信用形式。 (2)主要形式 1)出口信贷2)银行信贷3)国际租赁4)补偿贸易5)政府信贷 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六、民间信用 (1)定义: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个体经济和多种经 营方式的存在。 (2)方法:信用借贷;由中介人担保的贷款 (3)优缺点 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 信用,国际信用从民间信用的定义,特点及主要形式。 作业: 第三节 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利息的本质 2、利息率及其种类 3、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4、利率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利息的本质 2、决定影响利率的因素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商业信用 2、银行信用 3、国家信用 4、消费信用 5、国际信用 6、民间信用 传授新课 一、利息的本质 1、定义:利息与信用相伴随的一个经济范畴,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而从借 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是剩余产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着借贷双方共同分配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的关系,这种分配关系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条件下反映不同的生产关系。 2、本质:来源于利润 3、体现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涉及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 二、利息率及其种类 (一)利息率 (1)定义: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金额的比率。 (2)利息率种类,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3)单位:厘 (4)计算方法 (1)单利: (2)复利 (二)利率种类 (1)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3)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一)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 1)基本因素:平均利润率 2)利息率:只能在零和平均利润之间波动 (二)影响利率变化因素 1、货币资金供求状况 2、通货膨胀 3、国家经济政策 通过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影响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调节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 4、国际市场利率水平 四、利率的作用 (一)调节宏观经济作用 当资金供给小于奖金需求,中央银行调高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商业银行在借入成本增加情况下,为保持其利率,同时提高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调高,就会使借款人减少,借款规模压缩,存款利率的调高,就会使存款人增加,有款来源增加。 (二)约束和激励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 (1)必须改革传统的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的利益驱动和风险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对利率反应弹性。 (2)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原则,转换内部经营机制,从而提高对利率的敏感性。 (3)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加快金融市场立法:规范金融市场行为。 (4)建立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利息本质,利息率及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因素及作用。 作业 第四节 金融体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金融体系与银行 2、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3、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利息的本质 2、利息率及其种类 3、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4、利率的作用 传授新课 一、金融体系与银行 1、金融体系的概念 2、我国金融体系 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体系并存发展的格局 (1)中国人民银行 1)定义: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国务院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2)职能:发行货币,金融行政管理,政府的银行 2、商业银行 1)定义: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金融企业。 2)组成: 原国家专业银行转化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开放过程中创立的一般商业银行。 (3)政策性银行 1)定义:由政府设立,以贯彻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个人赢利为目的金融机构。 2)组成: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4)非银行金融机构 1)定义:不通过吸收存款筹集资金的金融机构 2)内容: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 (二)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银行是专门从事货币经营业务的机构,在保证经济与金融体系有效稳定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银行的产生 (2)银行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吸收社会公众的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要业务活动,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业务。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 2、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又有所不同 3、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又有所不同。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2、支付中介职能 减少现金使用,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加速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 3、信用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实质,是信用工具的创造,并不是资本的创造。 4、金融服务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指代表国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 性质: 1、中央银行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工具 2、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1)商业银行经营具体的货币信用业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2)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直接对象是工商企业,其他单位和居民等。 (3)中央银行享有发行货币的特权。 3、中央银行享有发行货币的特权。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的银行 (1)为中央银行提供资金来源,为中央银行调控金融和经济提供力量 (2)国家可以通过中央银行获得货币发行利益。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各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准备金。 (2)组织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间的清算。 (3)最后贷款人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1)定义:指中央银行同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为政府提供各种服务,并代表政府执行金融的管理。 (2)职能 1)代理国库 2)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业务 3)为政府提供资金金融能,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 4)作为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当局,执行金融行政管理。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金融体系与银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作业: 第六章 货币和货币流通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规律了解货币流通 形式,通货膨胀的概念与特征,理解我国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需求与供给在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现状及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货币形式的发展 2、货币制度的演变 3、我国人民币的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货币形式的发展 2、我国人民币的性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金融体系与银行 2、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3、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传授新课: 一、货币形式的发展 (一)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的最原始形式 (二)金属货币:主要由钢铁等贱金属和金银等贵金属组成 优点: 1、普遍可接受性 2、价值稳定性 3、价大量小携方便 4、耐久性 5、均质性和可分性 (三)代用货币:纸币 优点:成本低,易携带和运输,易辨认和计量 (四)信用货币 优点: 1、避免易丢失和损坏风险 2、减少运输成本 3、实收实支 4、支票在经收款人收讫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五)电子货币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 (四)纸币本位制 1、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货币制度是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 3、纸币本位币的发行与回笼通过银行信贷程序 4、存款货币流通,现金流通趋于缩小。 三我国人民币的性质 我国货币制度实行的是人民制度 特征: (1)人民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2)人民币是债务货币 (3)人民币具有强制性 (4)人民币的管理性质 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的性质。 作业: 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货币流通的概念 2、货币流通的形式 3、货币供给 4、货币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货币流通的形成 2、货币供给 3、货币需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货币形式发展 2、货币制度演变 3、我国人民币的性质 传授新课: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段形成的货币连续不断地运 动,用G--W--G 表现 二、货币流通的形式 (一)现金货币流通 1、定义:是以纸币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支付 2、现金发行 3、现金投放 4、现金归行 5、现金回笼 (二)存款货币流通 国民经济中货币流通总额,现金流通额+转账结算额 (三)广义货币流通 就是银行信用的投放与回笼所形成的货币运动,即包括存款货币流通,也包括 现金货币流通。 三、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1、货币供给 2、货币供给量 (二)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 1、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的总阀门和调节器。 2)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职能 (2)中央银行信贷收支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1)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能力。 2)央行对商业银行发放和收回垡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能力。 3)央行通过调控其黄金外汇储备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能力 4)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 2、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 四、货币需求: (1)定义: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 (2)供币需求量 (3)规律 (4)关系:M个PQ成正比关系,M与V成反比关系。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货币流通的概念,货币流通的形 式,货币供给及货币需求。 作业: 第三节 通货膨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货膨胀的定义 2、通货膨胀的类型 3、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货膨胀的定义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货币供给的定义和影响 2、货币需求的定义影响 传授新课: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1)定义: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现象。 (2)注意点: 1、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总水 平的上涨。 2、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 续上升,且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一)表现形式分类 1)公开型通货膨胀 2)抵制型通货膨胀 (二)根据物价上涨速度 1)温和型通货膨胀 2)恶性型通货膨胀 3)严重的通货膨胀 (三)根据成因分类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结构型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生产的影响 1、通货膨胀使社会生产的正常比例受到破坏。 2、通货膨胀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长期稳定发展。 (二)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 1、通货膨胀使流通领域原有的平衡被破坏,使正常流通受阻。 2、通货膨胀在流通领域制造或加剧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三)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 1、通货膨胀的过程是物价上涨过程,也是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即货货币贬值 过程。 2、通货膨胀对社会成员的影响还通过改变原有的财富的占有比例表现出来。 (四)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 四、通货膨胀治理对策 (一)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1、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2、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 (二)实施收入政策 (三)实施供应政策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及对社会 经济的影响和治理对策。 作业: 第四节 通货紧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货紧缩的概念 2、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通货紧缩的概念 2、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影响 3、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通货膨胀的定义 2、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传授新课 一、通货紧缩的概念 (1)定义:指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表现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现 象。 (2)表现 1)物价水平降水持续下降 2)货币供给量增幅不断下降趋势已相当严重。 3)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二、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紧缩使社会财富缩水 1、全社会财富的减少 2、物价下降,盈利能力降低 3、企业债务加重 4)失业债务加重 (二)通货紧缩对经济具有促退作用 1、物价下跌使产品价格降低,使生产者减产或停产。 2、物价下跌,利润减少,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和就业状况。 3、居民收入降低,使消费需求减少,加重社会总需求不足。 (三)通货紧缩缩减就业机会 1、投资机会减少,使就业机会减少 2、抑制生产者积极性,企业减产或停产,下岗人员增多 。 三、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产品出口营造良好环境。 1、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好环境在税收,信贷,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具竞争力。 2、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竞争,促使其进行技术创新,使我国产品彻底改变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靠出卖资源换取外汇的状况。 (二)大力进行产业结构高速削减过剩落后的生产能力。 关闭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的企业,同时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三)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 1、央行通过资产业务的扩展增加货币供给量。 2、向金融机构增发专项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增加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3、合理引导 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同时严格防范金融风险。 4、扩大出口再贴现规模,逐步使之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渠道 5、完善外汇管理加强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财政: 1、改善政府投资,拓宽非国有经济的投资渠道 2、打破垄断,收缩国有经济规模,促进国有和非国有经济竞争。 3、解除对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歧视,为非国有经济创造平等融资环境。 消费需求:增加城乡居民消费收入,降低人们通货紧缩期。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通货紧缩的概念,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作业 第七章金融业务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以及保险制 度的构成要素及保险合同的内容,了解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保险的概念, 种类,理解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保险的特征及职能。 第一节 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我国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 2、负债业务 3、资产业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通货紧缩的概念 2、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影响。 3、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 传授新课 一、我国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 中国人民银行,是实施货币政策,实施对金融业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特殊金融 机构 特点: 1、从经营目标 2、从业范围 3、从资金来源 4、从行使权力 二、负债业务 (一)货币发行 中央银行的债务成为无期限,无需偿还的债务,从而成为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 节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 原则: 1、要坚持存款定弹性,既要防上通货不足,又要防止通货过量 (二)各项存款 1、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 2、其他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 3、政策性银行的存款 4、邮政储蓄的存款 5、财政性存款 (三)自有资金 三、资产业务 (一)贷款业务 1、贷款种类 (1)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 (2)对政策性银行的贷款 (3)对其他银行与金融机构的贷款 2、贷款原则 (1)中央银行发放贷款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而只能以实现货币政策为目的。 (2)中央银行应尽量避免直接对个人或工商企业发放贷款,而应集中精力发挥其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3)央行放款应坚持以短期为主一般不得经营长期性业务,以防中央银行资产的高度集中性受到影响,从而碍其有效而灵活地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4)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提供贷款,也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 (二)再贴现业务 (三)金银外汇占款 (四)其他资产业务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我国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作业 第二节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我国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 2、负债业务 3、资产业务 传授新课 一、负债业务 指银行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前提和条件。 (一)自有资金 规范化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包括银行的股东和税后留存收益,我国商业银行的 自有资金主要来源原来的财政拔款和税后留利润补充的信贷基金。 (二)吸收存款 1、企业存款 2、储蓄存款 3、农村存款 4、外汇存款 5、财政性存款 (三)其他负债业务 1、向中央银行贷款和再贴现。 2、同业拆借 3、境外交债 4、发行金融债券 5、结算过程中的短期占用 二、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其资产的业务 (一)现金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交有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有放同业的存款和托收未达款项 (二)贷款业务 商业银行作为贷款按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 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 (三)再贴现业务 指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买进未到付款日的票据,或购进票据业务叫贴现。 (四)其他资产业务 1、投资 2、商业银行拥有的实物资产 三、中间业务 (一)中间业务的含义和特点 (1)定义: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 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特点 (2 1)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少 2)以接受客户委托的方式开展业务 3)创造新的信用形式 4)中间业务斩交叉性 5)充分利用于商业银行的资源 (二)结算业务 1、结算的原则和纪律 2、转账结算方式 (三)信托与租赁业务 1、信托业务 2、租赁业务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 和中间业务。 作业 第三节 保险业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保险的概念 2、保险业务的种类与内容 3、保险的特征及职能 4、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 5、保险合同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保险的特征及职能 2、保险制度的构成要互 3、保险合同的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3、中间业务 传授新课 一保险的概念 保险是一种以契约为基础的经济补偿制度,将集合起来的保险费建立保险基 金,对遭遇的约定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身伤亡提供经济补 偿,将少数被保险人有可能造成危险损失分摊给多数被保险人承担的一种社会互 助形式。 二、保险业务的种类与内容 按保险保障范围分类 (一)财产保险 是以物质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作为保险标的险种 (二)人身保险 是人的生命和身体机能作为保险标的,以被保险人的伤害,疾病,死亡作为保险 事件的保险。 (三)责任保险 是以被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险种 (四)保证保险 是以被保险人的信用行为为保险标的,由保险人担负信用风险的险种。 三、保险的特征及职能 (一)保险的特征 1、保险的双向性 2、保险的特定性 3、保险的有偿性 4、保险的互助性 5、保险的时间性 6、保险的损失性 (二)保险的职能 1、分摊损失 2、经济补偿 四、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可保风险 (二)多数人的结合 (三)保险费率 (四)建立保险基金 (五)订立保险合同 (六)保险机构 (七)数理依据 五、保险合同的内容 (一)保险合同的主体与客体 (二)保险合同的内容 1、保险责任:保险人承担的责任条款,是保险合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条款。 2、保险金额:合同中写明的保险标的金额。 3、保险期限:保险合同自成立终止的有效时间 4、被保险人义务 (1)交清保费,被保险人要加强对保险标的管理,接受保险公司检查和建议。 (2)保险标的一旦受损,被保险人应积极抢救并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3)被保险人应遵守国家法则,不得造假索赔。 5、赔偿处理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保险的概念种类与内容特征及职能,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保险合同的内容。 作业 第八章金融市场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金融工具的具体内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主要内容,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点理解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本章重点为金融市场构成要素,及功能,金融市场概念及典型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 金融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金融市场的概念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3、金融市场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2、金融市场的功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保险的概念,特征及职能 2、保险制度的构成要素 3、保险合同的内容 传授新课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1、广义:包括所有的资金融通的场所 2、狭义:指证券市场 3、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方式 (1)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经过金融中介环节直接进行票据或证券买卖, 以及货币的借贷以融通资金。 (2)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直接接触,而是由资金供给者将其资金先提供 给金融中介机构,再由金融中介机构将资金提供给资金需求者。 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一)金融市场参与者 金融市场参与者主要是资金供需双方即可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1、居民个人 2、企业 3、金融中介机构 4、政府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即金融商品是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 1、国家债券2、金融债券3、企业债券4、股票5、大额可转让存单 6、本票7、汇票8支票 (三)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 1、组织形式:交易所交易,柜台交易 2、交易方式: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 3、金融市场管理: 1)管理机构的日常管理 2)中央银行间接管理 3)国家法律管理 三、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融通资金功能 金融市场是一种多渠道,多形式,自由灵活的筹资与融资场所为资金供求者提供直接见面机会,促进资金从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实现资金余缺的调剂,满足投资者和筹资者需求,因此,融通资金是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二)宏观调控功能 由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必然成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多种货币政策影响市场供应量,达到调控的目的。 (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在资源需求无限和资源供给有限的条件下,最合理分配资源使其发挥最佳效 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用,晴雨表”,股票市场上价格指数的涨落,反映国民经济景气和萧条的程度。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功能。 作业 第二节 金融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金融工具的概念及特征 2、金融工具的分类 3、几种典型的金融工具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金融工具的概念及特征 2、几种典型的金融工具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金融市场的概念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3、金融市场的功能 传授新课 一、金融工具的概念及特征 (一)金融工具的概念 金融工具指那些在金融市场上以书面形式发行或流通,借以作为债权权利和债 务人义务的契约凭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融商品 (二)金融工具的特征 1、偿还性 2、可转让性(流动性) 3、安全性 4、收益性 二、金融工具的分类 1、以发行者的性质来分 1)直接金融工具 2)间接金融工具 2、按金融市场交易的偿还期 1)长期金融工具 2)短期金融工具 三、几种典型的金融工具 (一)商业票据 起源于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也是工商业者之间由于信用关系形式的 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 (二)债券 1、债券的概念 债券是债务人向俩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 证。 2、分类: 1)偿还期:短期,中期,长期债券 2)主体: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 3、债券收益率 1)票面收益率 2)本期收益率 3)到期收益率 4、债券发行价格 1)平价2)溢价 3)折价 (三)股票 1)股票的概念 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投资入股的凭证。 2)分类 (1)按股东权利义务的不同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按投资主体性质不同分为:国有股,发起人股,社会公众股。 (3)按票面是否记载股东的姓名或名称:记名股和无记名股 (4)按股以设置不同划分:内资股和外资源共享股 小结:通过本节的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金融工具的概念及特征金融工具的分 类及几种典型的金融工具。 作业: 第三节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同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 2、CD市场和国库券市场 3、资本市场的概念和债券市场 4、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5、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2、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金融工具的概念及特征 2、金融工具的分类 3、几种典型的金融工具 传授新课 货币市场:专门融通短期资金的市场 功能: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特点: 1、融资期限短 2、融资的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 3、参与者主要是机构的投资者 4、金融工具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一、同业拆借 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二、票据市场 1、票据承兑市场:指授予承兑保证,创造承兑汇票的市场 2、票据贴市场:包括,贴现,再贴现和转贴现 三、CD市场 指发行和买卖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的市场 四、国库市场 指一些国家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用来调节国库的季节性,临时性需要主要表现 为国库券的发行,推销和贴现。 二、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的概念。 1、资本市场是指融通1年以上长期资金的金融市场 2、特点:期限长,风险大,收益高 3、构成:长期信贷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债券市场 二、债券市场 1、指的是融资期限在1年以下的短期债券市场 2、发行主体不同 1)国俩市场 2)企业债券市场 3)金融债券市场 三、股票市场 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融资市场。 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1、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1)定义: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投资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 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的方式。 2)基金托管人力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中国人行批准的具有一定资格的金融机构。 (3)种类 1)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2)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 (二)投资基金的特点 1、投资基础的单位面值较低。 2、有专家理理财优势 3、投资基金实行组合投资,有风险功能 4、买卖投资基金便利 五、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 证券市场是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流通场所。 (一)证券发行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指资金需求者通过发行证券而筹措资金的市场。 1、证券发行市场的参与者 1)筹资人 2)投资人 3)中介机构 2、证券发行方式 (1)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包销,代销,联合发售 (2)公开发行和不公开发行 3、证券发行价格 1)面值发行2)溢价发行3)折价发行4)时价发行5)中间发行 4、证券发行程序 (二)证券流通市场 指包发行证券的交易场所。 1、证券交易的一般规则 2、证券交易的基本程序 1)开户:证券账户,资金账户。 2)委托:证券名称,买进或卖出证券价格数量,有效期限。 3)成交4)交割5)过户 3、行情显示 1)买入价 2)卖出价 3)最新价 4)涨跌 5)成交量 6)最高价 7)最低价 8)收盘价 9)开盘价 10)牛市 11)熊市 4、股票的基本分析 1)国民生产总值 2)利率 3)税收政策 4)国际国内政治因素影响 5)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5、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 1)分散投资法 2)摊平操作法 3)拨档操作法 4)以顺势投资法 5)以静别动法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CD市场和 国库市场,资本市场的概念,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 作业 第五节 外汇市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外汇市场概述 2、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 3、外汇交易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外汇市场概述 2、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 3、外汇交易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同业拆借市场和票据市场 2、CD市场和国库关市场 3、资本市场概念和债券市场 4、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5、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 传授新课 一、外汇市场概述 1、外汇市场:专门从事外汇买卖的市场 2、分类 1)有形市场:指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外汇市场参与交易的各方在每个营业日的规 定时间到交易所进行交易。 2)无形市场:指无具体交易场所的外汇市场交易各方依靠电话电传等,通讯场 所交易。 3)主要外汇市场: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香港 二、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 1、外汇供求者 从事出口贸易的工商企业,旅行者,投资者,留学生等都是外汇的最终需求 者或供给者。 2、外汇银行 是外汇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交易中介。 3、外汇经纪人 专门从事介绍或代客买卖外汇,从中收取手续费的公司或汇兑商 4、中央银行 1)为了执行外汇政策,影响外汇汇率,保持本市汇率的稳定。 2)为了管理,干预和监督外汇市场,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5、外汇投机者 利用不同货币在不同暑期不同地点外汇市场汇率 变动,进行技术获利活动。 三、外汇交易方式 1、即期外汇交易 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2、远期外汇交易 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双方先签订合同,待合同到期,按照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方式 远期外汇交易可以用来避险,也可以用来投机 3、套汇交易 指套汇者同一时期,利用不同的外汇市场,不同的货币种类,不同的交割期限在汇率上的差异,而进行的贱买贵卖的外汇交易方式。 4、套利交易 指当不同国家金融市场短期利率存在偏差时,投资者将利率低的国家转移到利率高的国家,以期增加收益的外汇交易方式。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外汇市场是外汇经营机构中央银行以及个人筹资从事外汇买卖和调剂的场所,外汇交易的四种方式。 作业 第九章 国际金融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汇率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具体内容,重点是外汇和汇率的概念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难点为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 第一节 外汇和汇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外汇的概念 2、外汇汇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外汇的概念 2、外汇汇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外汇市场概述 2、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 3、外汇交易方式 传授新课 一、外汇的概念 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一种支付手段 1、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 2、外汇必须具有可兑换性 1)自由外汇2)记账外汇 二、外汇汇率 (一)外汇汇率的概念 (二)外汇汇率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 (三)外汇汇率种类 1、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 1)基本汇率 2)关键货币 3)套算汇率 2、买入汇率,中间汇率与卖出汇率 3、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 1)即期汇率 2)远期汇率 3)两者关系 4、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 1)固定汇率 2)浮动汇率 3)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 四、影响汇率波动的基本因素 1、国际收支影响 2、利率影响 3、通货膨胀的影响 4、经济增长率的高低 5、其他因素 五、汇率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不利于外国商品进口。 2、国货币升值,不利于本国商品出口,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口。 小结 :通过本章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具可 兑换性,汇率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例,汇率的两种标价法,及汇率变化受多 种因素综合影响。 作业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国际收支 2、国际收支平衡表 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4、国际信用概念和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国际收支平衡表 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3、国际信用的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传授法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 1、外汇的概念 2、外汇汇率 传授新课 一、国际收支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一般通过编制国际 收支平衡表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1)定义:系统地记录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 (2)顺差:收入--支出 逆差:收入---支出 (3)构成: 1、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单方面转移 2、资本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 3、平衡项目:官方储备,特别提款权,错误和遗漏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一)不平衡的原因 1、周期性的因素 2、结构性因素 3、收入性因素 4、货币性因素 5、突发性因素 (二)不平衡的调节 1、利用经济杠杆 2、直接管制 3、国际经济合作 四、国际信用的概念 指国际间相互提供的信用,目的在于全球调剂资金余缺,克服国际收支不平衡 状况。 五、国际信用的内容 (一)国际信用的内容 是为某一特定项目而融通资金 (二)国际贷款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 2、世界银行的贷款 3、国际商业银行的贷款 4、出口信贷 (三)国际债券融资 1、国际债券融资概述 2、国际债券的等级评定 3、国际债券的发行方式 小结:通过本节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和理解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 收支平衡表的调节,国际信用概念和内容 作业
本文档为【(最新)高版教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71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9KB
软件:Word
页数:78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