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举报
开通vip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学习指导(1) 复习过程中,大家需要格外注意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和重点掌握的部分,这些内容是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考核中大约占据70%—80%的分值,终结性考试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基本出自这两部内容。下面就对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做简要的介绍。 绪论 古代小说戏曲的创作手法的异同: 1、叙事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叙事文学,都以讲述故事为核心。(2)不同点:小说是叙述体,小说文本是叙述者的话语,其中总有一个或隐或显的、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戏曲是代言体,其中没...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学习指导(1) 复习过程中,大家需要格外注意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和重点掌握的部分,这些内容是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考核的主要内容,在考核中大约占据70%—80%的分值,终结性考试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基本出自这两部内容。下面就对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做简要的介绍。 绪论 古代小说戏曲的创作手法的异同: 1、叙事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叙事文学,都以讲述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为核心。(2)不同点:小说是叙述体,小说文本是叙述者的话语,其中总有一个或隐或显的、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戏曲是代言体,其中没有一个叙述全部故事的人,只有将戏曲中各个人物的行动、对话贯穿起来,才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人物刻画的异同。(1)相同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戏曲共同的使命。(2)不同点:小说刻画人物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行动描写等等;戏曲肖像描写主要靠化妆,心理刻画多通过演唱和表情,语言行动描写表现出鲜明的表演性和直观性。 3、情节安排手法的异同。(1)相同点:小说和戏曲的情节安排都讲究奇异性,常用巧合误会手法推动情节发展;都注重场面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细节的描写;都擅长运用道具作为贯穿作品的线索;都注意细针密线,起伏照应。(2)不同点:戏曲有逻辑高潮和情感高潮之分,而小说便没有这一说。 古代小说、戏曲人物形象的不同: (1)塑造手法不同。小说用语言文字通过第三人称叙事来刻画人物,戏曲凭借剧本和戏曲舞台,靠演员通过唱、说、念、打、做的表演,来塑造形象。(2)审美效果不同。小说人物比较丰富,具有复杂性、含蓄性,而且赋予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戏曲人物具有立体感和直观性,一般不需要想象和联想。 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相同点:(1) 通俗性。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主要阅读对象的审美需要。(2)趣味性。如戏曲中的科诨艺术则是表现语言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4)语言的精练、干净、流畅也是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共同特征。 戏曲语言的独特性:(1)音乐性是戏曲语言的固有品性,是与戏曲艺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征。(2)语言的动作性则是古代戏曲语言的又一特点。(3)戏曲的曲词比较雅致。 古代小说、戏曲的审美特征的异同: 1、古代小说、戏曲共有的审美特征:(1)综合性。戏曲是以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合成的综合艺术;口耳小说则由说、唱、表演等诸因素组合,文本小说除情节叙述之外,又包括诗、词、曲等诸多元素。(2)教化性。都继承中国古代文学“寓教于乐”的传统。(3)愉悦性。都通过艺术形象令人愉悦,给人以快感,进而教化读者、观众,这就是寓教于乐。(4)通俗性。接受主体主要是无文化群体,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希望在文艺领域得到表现的要求。(5)典型性。即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相对完整的艺术片断,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能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 2、古代戏曲独有的审美特征: (1)直观性。就是通过演员在观众面前当场表演具有完整情节和矛盾冲突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戏曲因此较少含蓄蕴藉,审美主体的参与空间不大。(2)程式性。戏曲从剧本、导演、音乐、舞台调度、舞美到演员表演艺术等,都各有规则,即程式。(3)节奏性。戏曲表演中,由剧情发展、人物唱词、情绪、行为的变化运动过程中轻重缓急、松紧起伏等交替更迭和对比关系所构成的形式因素,就是戏曲节奏。(4)抒情性。曲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而诗歌有侧重抒情的传统,这就决定戏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古代小说、戏曲文化内涵的不同:(1)中国古代小说小说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史家的传统,叙事性是其根本的特征。(2)戏曲戏曲属于诗歌文化范畴,更多地表现了诗歌的抒情性本质。 上编 第一章 小说的起源 古代小说概念的内涵:(1)先秦时期指片断的言论。(2)魏晋六朝时期指芜杂的笔记, )唐代指完整的故事,以唐传奇为代表。(4)宋元时代指以人物以魏晋笔记小说为代表。(3 为主的故事,以话本为代表。 现代小说概念的内涵: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环境的描述来概括地表现生活”,必须具备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 古代小说与神话、寓言、史传的关系:(1)神话是小说的渊源,是小说中某些艺术因素的载体,是小说的萌芽阶段。(2)寓言虚构手法直接影响到了后代小说的虚构因素,推进了小说的发展进程。(3)史传文学在叙事方式、情节安排、刻画人物诸方面都给小说以巨大影响。 第二章 汉魏六朝小说 笔记小说的概念:“笔记”是与诗歌骈俪之文相对而言的。魏晋以后人把注重辞藻,讲究声韵、对偶的文章称为“文”;把散行撰写的文章称为“笔”。小说是散行单句、无韵的文字,故称笔记。 笔记小说的类别:1、杂录小说。又称志人小说。包括(1)人物轶事,以刘义庆召集门客编撰的《世说新语》为代表作。(2)历史琐记,以葛洪《西京杂记》和宗懔《荆楚岁时记》 、志为代表作。(3)笑话解颐,以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晋代陆云的《笑林》为代表作。2怪小说。“志怪”即记述怪异。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3、民间讲故事。 《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1)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暴虐和穷奢极欲,如《汰侈门》“人乳饮屯”。(2)真实反映乱世知识分子的生活,用艺术形象诠释魏晋风度,如《任诞门》“刘伶纵酒”。(3)歌颂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如《自新门》“周处”。 《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1)善于运用人物的一言一行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个性。如《汰侈门》“石崇邀客宴集”。(2)心理描写颇为出彩,如《汰侈门》“石崇与王恺争豪”。(3)善于运用细节刻画和对比手法,如《德行门》“管宁分席”。(4)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比如《言语门》“过江诸人”。 魏晋志怪小说内容:(1)优美的神话传说和科学幻想故事。如《搜神记》中的“嫦娥”、 “女化蚕”。(2)借助神鬼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表现进步理想。如《搜神记》“三王墓”(3)不怕鬼的故事。如《列异传》“宋定伯捉鬼”。 魏晋六朝小说的特点:(1)在创作上讲究“真”。崇尚记实,即使志怪小说,编撰者也是把神鬼怪异当做实有之事记载的。(2)在内容和体制上显得“杂”。内容上纷繁复杂,体制上包含了神话、随笔、小品、论说文、叙事散文等文学样式。(3)表现形式上显得“散”。不把事件和人物性格的描写放在构思的中心位置,而往往以编撰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表达方式上有记叙、议论,很少描写。 第三章 唐宋文言小说 中唐其他文体对传奇的影响:(1)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如诗歌的抒情写意、散文的叙事状物、辞赋的铺张扬厉影响传奇创作,丰富了传奇作品的文学内涵。(2)歌行与传奇相互配合,诗歌小说两种文体共写同一事件,提高了传奇的文学地位。 唐代传奇的思想内容: 1、批判礼教、描写爱情。(1)出现了描写才子佳人的“郎才女貌”的新模式,如蒋防《霍小玉传》。(2)唐代传奇的爱情婚姻作品批判封建门第观念,矛头直指反动的门阀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如白行简《李娃传》。2、揭露社会黑暗,如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3、描写豪侠形象,如《虬髯客传》、《红线》。4、神鬼怪异的故事,如李复言《续玄怪录》等。 唐传奇婚姻爱情作品的情节的模式: (1)融合式。男女青年的爱情婚姻虽然也有曲折,但基本一帆风顺的。沈既济的《任氏传》。(2)分离式。男女相爱但没有能坚持到最后,如《霍小玉传》。(3)复归式。男女爱情婚姻中一度分手,但最后又得以破镜重圆,如《李娃传》。 唐传奇的特点: 1、唐传奇改在创作上出现了艺术虚构,标志着古代小说的成熟。(1)唐代人们开始把神仙鬼怪的传闻故事当着“资谈笑”的材料,从而恢复了它们虚构的本来面目。(2)唐传奇中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不再拘泥于真人真事,打破了纪实的旧传统。(3)有些唐传奇的作者背离小说必须“依托”的传统,全靠凭空构想结撰作品。 2、在体制上,唐代传奇已经从笔记体发展为传记体,即采用传记形式描写人物故事,标志着唐代传奇日益接近现代小说的内涵。传记体的传奇有明显的特点:(1)改变了多数魏晋六朝小说没有题目的状况,大多借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篇名。(2)把人物及其故事作为描写对象,,改变了魏晋小说有事无人或有人无事的现象。(3)始把故事情节放在构思的中心,改变了多数古代小说类似于散文式的结构形式。 3、在题材选择、艺术构思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非常讲究奇异性。(1)题材奇异。首先,指人物故事的新颖;其次,指人物故事的稀有和偶然;第三,指故事不合常理常情。(2)讲究主观构思的精巧。(3)语言既“散”又“文”,一方面吸取了“文”的长处,大量运用了描写性质的形容词和骈偶语言;另一方面更加通俗,更加广泛地运用了市井间的俗言、口语。 、从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和艺术技巧方面来看,唐传奇婉转委曲,描写细致多样。唐 4 代传奇将记叙与描写有机结合了起来,叙述和描摹的内容主要有背景、情节和人物等三方面。(1)从背景方面来说,开始出现了社会背景的轮廓和生活场景的形象描述。(2)从情节的叙写和描摹看,唐传奇纹理细密,描写细腻。(3)人物形象描摹细致生动,在言论、行动之外,已经出现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等。 第四章 宋元话本小说和明清拟话本小说 话本的概念: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书的底本,属于通俗文学、市民文学。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包括(1)小说,多写下层民众生活内容,其话本一般称为“小说”,是成就最高的话本,如《小说张子房慕道记》。(2)讲史,即是演讲历史故事,其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3)说经,是宣扬佛经故事,其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拟话本的概念:明清时代很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 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1、描写爱情的篇章最具有进步意义和艺术魅力。(1)择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3)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4)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弱者。2、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1)揭露封建司法制度腐败及各级官吏残酷、虚伪、无能。(2)刻画了少数正直廉明而有才智的清官。3、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方面内容。4、歌颂赞扬劳动人民美德的作品也是优秀话本、拟话本的又一重要内容。 话本和拟话本的特点: 1、常以前代书史作为蓝本,是一种富于新鲜主题思想的新的创造。 2、体制上具有特殊形式,一般都有(1)题目。(2)入话头回,是故事的前奏,又名“得 胜头回”。(3)正话,就是话本正文,正式的故事,说书的主要内容。(4)结尾,一般有收场诗和结束语,其作用在于总结概括全文。 3、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之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1)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人物形象的描绘成为小说的主要使命。而且改变单一的“以事写人”的纵切格局,设计“因人设事”的横断模式。(2)情节线索趋于单一,写一个人物、一个故事,对情节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几乎滴水不漏的交代。(3)巧于场面设计。往往选择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事件设计成生动感人的场面,加以细致描写;并且发明了线索连贯法,即借助于富有特征性的肖像、器物来加以连缀场面。(4)精心构思“巧合”,提出“无巧不成书”的安排情节的新标准。 4、人物描写成就极高。(1)讲究常中见奇,注重人物描写的个性化。(2)描写人物形象的细致性十分明显。(3)人物描写方式的多样性值得注意。诸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等。 5、开创了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先例。(1)用白话撰写小说的同时,也吸收部分文言词语。(2)叙述语言粗犷明快、通俗流畅;人物语言个性鲜明;评论语言简明扼要又幽默诙谐。 第五章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 历史演义小说的概念:指敷演历史故事的古代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故事倾向性的转变:1、转变过程。三国故事在流传过程当中,倾向性发生过一定的转变,由“拥曹反刘”到“拥刘反曹”。陈寿的《三国志》拥曹反刘;一直到唐代,朝廷和民间对曹操的印象还不错;到宋代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拥刘反曹”倾向出现,元代三国戏中则基本形成“拥刘反曹”倾向。2、转变原因。(1)主要与封建正统思想的加强有关。(2)与北宋以后的民族矛盾加剧有关。因为中原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因为曹操是北方人,人们就将曹操象征北方少数民族侵略者的代表,刘备就成了受压迫的汉族统治者。 《三国演义》的内容: 1、勾勒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个情节阶段:(1)第一回至第三十三回,为第一阶段,四海纷乱,逐鹿中原。借讨伐董卓引出刘、关、张。(2)第三十四回至第五十回,为第二阶段,赤壁之战,三足鼎立。重点写刘备三顾茅庐和以诸葛亮为主导的赤壁之战。(3)第五十一回至第一百一十五回,为第三阶段,文治武功,兴衰变迁。重点写蜀汉集团。(4)第一百一十六回至第一百二十回的最后五回是第四阶段,分久必合,三国归晋。 2、描写了三国时期阶级对立的状况,表现了社会矛盾,描写战乱年代劳动人民的命运:(1)充当炮灰。(2)无辜受戮。(3)饥寒死亡。 3、暴露了社会黑暗,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反动本质。(1)统治阶级的本质在“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这个反面人物上得到充分体现。(2)对统治阶级本质的揭露在正面人物身上,如刘备,也有客观描写。 4、曲折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包括(1)渴望统一、向往安定的理想。对于破坏安定统一的人和事一律加以批判,正面人物刘备破坏孙刘联盟的行为也同样受到谴责,反面人物曹操有利于安定统一的善举也加以肯定。(2)圣君贤相的理想。刘备的爱民、敬贤、尚义,包含了劳动人民对圣君的理解。诸葛亮的形象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他是“忠臣的样板,智慧的化身”。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1、不仅写斗勇,而且写斗智,把智谋之士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穿插出奇的计谋描写。2、不是孤立地描写军事战争,而是结合政治、 外交、经济斗争,描写军事斗争。3、善于从每次战争的时间、空间、战略、战术等方面,把握不同特征,写出其个性。4、战争描写腾挪跌宕,富有戏剧性。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构思严密精致,结构宏伟庞大。《三国演义》则是板块式结构的开山之作,善于组织情节单元,集中铺写重大事件,构成全书主干。2、讲究情节艺术。(1)对比映衬的情节艺术。(2)运用虚实相生,以虚带实的情节艺术。(3)情节设置通盘流转,照应全书。3、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既注意历史真实性,又考虑其艺术魅力。(1) )在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反复进行渲染。(2 运用典型情节或细节刻画人物形象。(3)一定程度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注重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又努力保持人物性格的多元性和发展变化。4、语言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叙述语言简明整洁,议论则高度概括精当,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第六章 明代英雄传奇小说 英雄传奇小说的概念:指着重描写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的长篇小说。这类小说一般以历史上的真人为原形,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和作家自己的理解,进行大幅度的加工,虚构成分较多。《水浒传》是最为著名的英雄传奇小说。 百回本《水浒传》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情节阶段。1、第一回至第七十回七十回为第一大段,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1)抨击统治阶级的腐朽残忍,描绘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乱由上作”。(2)全面描述和热情歌颂高举反抗大旗的农民起义英雄。2、第七十一回至八十二回,为第二阶段,描写梁山起义军接受招安的过程,包括酝酿招安、征辽、征方腊。3、第八十三回到一百回,是第三阶段,写起义军瓦解覆灭,即起义军招安后被被利用、被消灭的命运。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1)塑造了一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写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变迁以及性格的相应变化。如宋江从官府小吏到走上梁山的性格变化过程。2、语言运用的成就。(1)人物语言个性化,语言直接展示人物性格。(2)人物语言口语化,代表了无文化群体的通俗语言风格。(3)叙述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明快,是提炼净化群众口语的结果。 宋江形象:1、众望所归的当然领袖。(1)“孝义”是江湖社会肯定的为人基本品质。(2)有远见的战略家,对梁山事业起了决定作用。2、思想局限。有忠君思想、正统观念等小吏特征,最后主导义军接受了招安,导致了覆亡的悲惨结局。 《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1)个人因素,如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封妻荫子、青史留名的人生追求目标。(2)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即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3) 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即作品产生的元明之交,人民群众对同仇敌忾、抵御异族侵略统治的期待和渴望。 第七章 明代神魔小说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1)第一回至七回为第一部分,写孙悟空出世、学艺和大闹三界的故事,反映了被压迫者反抗的愿望,也是劳动人民渴望砸碎枷锁,争取自由的理想体现。(2)第八回至十二回为第二部分,交代唐僧的身世和取经的缘起,在情节上起过渡作用。(3)第十三回至一百回为第三部分,写取经过程,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通过九九八十一难继续表现孙悟空敢于斗争,所向无敌的战斗精神,寄托劳动人民除暴安良的理想。 孙悟空的形象:(1)疾恶如仇、除恶务尽的精神。(2)坚韧不拔,顽强乐观的精神。(3)机智灵活,善于斗争的精神。 《西游记》的艺术性:(1)以现实为基础,以取经故事为基本线索,又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色彩。(2)塑造人物形象时,注意人物性格与动物属性的巧妙结合,两者和谐统一,汇 成一个有机整体。(3)通过复杂尖锐的矛盾与连锁曲折的情节,表现人物性格。(4)语言诙谐风趣,幽默自然,通俗简练。 第八章 明代世情小说 世情小说的概念:指古代以家庭盛衰、婚姻爱情以及各种社会世态为描写对象的中长篇小说,也叫世情书,或称为人情小说。明代的《金瓶梅》、清代的《红楼梦》为其杰出代表。 《金瓶梅》的内容:(1)第一至第十九回,为第一部分,写西门庆由破落户财主逐渐发 )第二十至第七十九回,为第二部分,写西门庆经商升官、为非作歹、迹,是故事开端。(2 纵欲亡身的过程,是全书的主体。(3)第八十回到一百回结束,为第三部分。西门庆家庭的败落和主要人物的种种归宿。 《金瓶梅》的艺术性:(1)开辟了一条长篇白话小说描写日常生活,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崭新的创作道路。(2)创立了一种揭露、反映社会黑暗面的全新方式,全书没有一个重要人物是正面人物,反面角色成了小说的主体。(3)出色的反面角色描写为古代小说构成了一个反面人物画廊。(4)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性格化,善于运用方言、俗语、成语、谚语、歇后语。 第九章 清代文言小说 《聊斋志异》的内容:1、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突破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传统窠臼,不再以财、貌、身份、地位作为衡量爱人的标准,而倾向于两情相悦,基本接近现代的爱情观。2、抨击科举制度的黑暗腐朽,不仅抨击了试官的昏庸贪婪、科场的黑暗,还对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举子也作了嘲讽。3、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4、折狱公案故事,揭露封建社会司法的腐败。(5)揭示生活哲理的寓言故事、记载奇闻逸事篇章。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1)通过披上狐妖外衣的《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1 形象,曲折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是现实主义的;(2)借助花妖狐魅的超现实力量,来实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而又是浪漫主义的。2、人物形象鲜明,富有个性。(1)善于抓住人物不寻常的举动,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2)善于通过人物的特殊癖好写活人物形象。(3)刻画出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3、善于运用矛盾冲突、细节描写,营造曲折离奇的生动情节,引人入胜。4、语言精练,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收、提炼口语、俗语。 第十章 清代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的内容:1、批判假儒,暴露黑暗。(1)批判科举制度,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其一,从根本否定了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的合理性,触及科举制的本质,这是其它小说无法相比的。其二,揭露了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其三,揭露封建统治者用功名利禄腐蚀知识分子,毒化社会风气。(2)批判封建礼教。其一,用反面人物揭露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其二,塑造正面形象批判礼教。(3)批判社会世态。其一,从批判科举出身的官僚入手,批判封建末世吏治的腐败。其二,揭露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2、歌颂真儒,表现理想。(1)塑造虞育德、杜少卿等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自己文行出处的道德规范和礼乐农工的政治信念。(2)通过文人化市井人物“四大奇人”寄托作者的理想,表现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1、提供了塑造讽刺艺术形象的完整经验。(1)讲究真实,讽刺艺术形象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生活真实。(2)讽刺的矛头只能对准反面的东西。(3)塑造讽刺艺术形象,要运用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语言精练,细节生动;运用夸张、对比和对照;要注意婉曲,即讽刺要含蓄,藏而不露。2、结构独特。小说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事件,而是围绕主题思想,把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连缀成篇。 第十一章 清代世情小说 《红楼梦》的版本:1、脂评本系统。脂评本简称脂本,均为手抄本,八十回,书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附有大量的脂砚斋评语。2、程刻本系统。程刻本简称程本,是由程伟元、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后,排版印行的刻本,全书一百二十回,书名为《红楼梦》,没有脂砚斋评语。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的描写为线索,全面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走向灭亡的必然性。1、第一回至第五回,小说的序幕,介绍故事背景、主要人物。2、第六回至二十二回是贾府的回光返照阶段,着重写了两件大事:丧事,秦可卿之死;喜事,元春省亲。意义:真实地再现了贾府盛极一时的光景,表现其挥霍无度,展示了贾府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预示贾府衰败的开始。3、第二十三回至八十回是贾府的死而不僵阶段。(1)经济上寅吃卯粮,后手不接。(2)政治上在在生事,防不胜防。宝玉挨打,表现正统与叛逆两条道路的矛盾;红楼二尤,表现贾府统治者的糜烂腐朽;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尖锐激化以后的总爆发。4、第八十一回至一百二十回是贾府的烟消火灭阶段。(1)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死亡,如元春、黛玉、贾母、王熙凤;(2)抄家,这是贾府破败的重要标志。(3)贾宝玉出家,这也是贾府彻底败落的重要标志。 甄士隐、贾雨村在小说中的作用: (1)通过甄士隐、贾雨村荣枯沉浮的故事,作为前奏,概括揭示了小说的主题。(2)通过甄士隐、贾雨村的牵引,介绍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3)通过甄士隐、贾雨村把天上的 ),交代“将真事隐去”、“用假语存焉”的特殊艺术手法。 爱情故事搬到人间。(4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手法,是表现特殊内容的特殊艺术手法。(1)小说不同的名字各有其特殊含义。(2)背景描写上既千方百计地掩盖,又千方百计地透露。(3)结构处理上,对某些重大事件与次要事件进行特殊结构,故意藏头露尾。(4)故意用反语、反笔进行描写,掩盖作者的倾向。(5)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写法,欲言又止,余味不尽。(6)借助“真事隐去”,利用风月笔墨,爱情纠葛抨击政治。 2、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是《红楼梦》的最大成就。(1)刻画了人物矛盾统一的不同性格侧面,表现复杂性。如黛玉的既自尊又自卑、既多疑又笃实、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2)在人物塑造上善于对比、衬托,同中写异。其一,与性格迥异的人物进行对比,比如黛玉与宝钗、袭人。其二,与性格相同女性的对比,如黛玉和晴雯、湘云、妙玉。其三,将看上去不相干的人物、事件曲折对比,如香菱学诗等。(3)注意在情节的有序发展中描写人性格的演进。如黛玉的叛逆思想由萌芽、发展到成熟,最后以死抗争。从第三回进贾府到第三十四回题帕定情,是其是初恋、热恋时期,叛逆思想从萌芽到成熟。从第三十五回定情,到第七十六回联诗悲寂寞,是爱情的巩固时期,叛逆思想进一步深化。从第七十七回到泪尽而逝,爱情遭到扼杀,以死抗争。 3、语言具有惊人的表现力。(1)善于写出同样场景事件中人物的不同行动语言,表现不同的性格特征。(2)能够通过只言片语,乃至一个字,写出人物的差异。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1)具有诗人气质;(2)具有叛逆精神;(3)具有平等观念。 贾宝玉的人物形象:1、“富贵闲人”,处在富贵的生活条件与严格的礼教束缚之中。2、“混世魔王”,具有叛逆的性格特征。(1)反对封建礼教;(2)反对仕途经济;(3)反对封建婚姻制度。 下编 古代戏曲 第一章 戏曲的起源 戏曲艺术的本质因素:(1)戏剧冲突,即故事情节;(2)表演因素,即舞台性,包括演员与观众两个方面;(3)代言体,用第一人称,由演员担任生活中的某一角色。 戏曲的两个派系:(1)通俗的民间派系,其特点是浅易通俗,以动作表演为主,轻曲而重戏。(2)高雅的文人派系,特点是典雅华丽,以歌唱、舞蹈为主,重曲而轻戏。 第二章 古代戏曲的特征 戏与曲:戏与曲是戏曲的两大元素。戏,指故事情节,包括人物关系、宾白、科范等;曲,指演员演唱的曲词以及配套的舞蹈。 元曲的分类:元曲按体制划分,主要分两类:散曲和杂剧。(1)散曲,是金元时期吸收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和带过曲。(2)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吸收了其他多种表演形式,综合而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元杂剧的流派:(1)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剧作内容反映现实,语言朴素本色,以关汉卿《窦娥冤》为代表;(2)以马致远、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多写婚姻爱情,语言华丽,文采斐然,以王实甫《西厢记》为代表。 元杂剧的体制: 一、剧本要素:宾白和科范,称为剧本的三要素。1、曲词。(1)宫调,即乐曲的音调,如《正宫?端正好》。(2)唱词。每一曲就是一首小令,要求一韵到底,平、上、去三声互叶,没有入声,句句押韵,用大量的俗字、衬字。2、宾白,剧中人物的念白。3、科范,简称为“科”,是剧本中规定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二、元杂剧的结构。1、分“折”。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一折一般只唱一个套数,限用同一宫调的曲子。杂剧通常一本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题目、正名。每本末尾有两句或四句概括中心内容的诗句,前面的一句或两句为题目,后面的一句或两句为正名。3、楔子,是一场戏,篇幅短小,或在开头,或在中间,起开场或过场作用。 三、元杂剧的角色。1、分类:旦,女演员;正旦,女主角。末,男演员;正末,男主角。净,舞台上的花脸。杂,临时角色。2、演唱体制:一人主唱,即由主要演员(正旦或者正末)独唱到底,其他人都只有宾白,没有唱词。 第三章 宋元南戏 南戏的概念: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宋代杂剧基础上,结合南方地方曲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戏曲形式。因较早在南方浙江一带流行,故称永嘉杂剧、温州杂剧。 “荆、刘、拜、杀”:(1)《荆钗记》歌颂了王十朋、钱玉莲的坚贞爱情;(2)《白兔记》写五代是汉高祖刘知远和妻子李三娘的故事;(3)《拜月亭》写王瑞兰和蒋世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4)《杀狗记》写孙华、孙荣的兄弟情谊。 《琵琶记》主题:表彰子孝妻贤臣忠的传统道德。 《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形象:(1)有浓厚的忠孝观念;(2)表现了文人忠与孝的矛盾痛苦。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运用对比手法,将蔡家的贫困凄凉生活与牛府的豪华优雅享受形成对比,突出了戏曲冲突,而且加强了悲剧气氛。2、内心活动刻画细致。3、语言接近口语,本色而生动。 第四章 关汉卿 窦娥的形象:(1)被压迫妇女的典型,善良、正直、刚烈。(2)窦娥的“节”、“孝”观念。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2)结构安排上别具手眼,高人一筹。突出表现在第三折的艺术创新。(3)语言本色。 )誓言应验。(2)鬼魂诉冤。(3)清官平反。 《窦娥冤》的浪漫主义:(1 关汉卿的《救风尘》,剧情风越剧爱情戏:(1)特点:表现底层女性对自身处境的不满,曲折反映了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地下。(2)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 第五章 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故事的流传演变: (1)唐代传奇元稹的《莺莺传》,写张生和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故事。(2)宋代莺莺故事广泛流传,故事的倾向性有了转变。(3)金代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把崔张作为正面人物,写到他们团圆为止,倾向性彻底改变。(4)王实甫《西厢记》继承《董西厢》,用杂剧形式写崔张“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莺莺形象:(1)矜持、谨慎,本能地追求幸福的爱情,对自己的行为又有所怀疑和顾虑。(2)始终把情放在第一位,鄙弃门第和功名。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形象:(1)才华出众。(2)对爱情执着、专一、大胆。(3)软弱气馁、轻狂气盛。 《西厢记》的矛盾冲突: 表现了自由恋爱与封建礼教的矛盾。(1)崔张与老夫人的矛盾,表现了自由爱情与父母之命、门第观念的矛盾。(2)莺莺与张生的矛盾,表现了自由爱情与男尊女卑的矛盾。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精彩的喜剧冲突,如张生、莺莺、红娘间性格差异造成的误会冲突。2、成功的心理描写。(1)利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2)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应来描写人物心理;(3)运用夸张、对比手法描写心理;(4)借鉴古代文学艺术传统方法刻画人物心理。3、雅俗共赏的语言。(1)善于熔铸古典诗词进入曲词;(2)能够吸收群众口语。4、独特新颖的体制。打破了一本四折、一个角色独唱到底的通例,采用了五本二十一折的宏伟结构,主要角色都有演唱。 第六章 其他元杂剧作家 《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形象:带有市井女性的特征:(1)渴望爱情,大胆坚决地争取婚姻自主。(2)敢作敢当,毫不妥协地与封建势力抗争。 《梧桐雨》的主题:通过李、杨爱情故事,寄托故国之思、兴亡之感。 《梧桐雨》的艺术成就:(1)善于借景抒情,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2)艺术构思上,把李杨爱情的悲欢离合与梧桐联系起来,借梧桐意象蕴含的孤独、寂寞加强抒情效果。(3)文彩丰赡,清词丽句中不乏活泼自然。 《汉宫秋》的主题:借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批判了昏庸无能的皇帝和百官,抒写整个民族的屈辱苦难,概括了金、宋两代灭亡的教训以及命运戏弄人生的况味。 《汉宫秋》的艺术成就:1、浓厚的抒情意味,长于把外界景物描绘同人物内心感情抒发融为一体,借景抒情。2、语言准确凝练,文采斐然。(1)善于化用前人诗句。(2)善用重叠、顶针、回环等修辞手法。 《倩女离魂》的艺术成就:(1)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精心设计离魂的情节,既表现了 人物的反抗性格,又借以推开故事的情节。(2)富有浓厚的抒情意味,作品曲词清丽俊美,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第七章 汤显祖 “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牡丹亭》思想成就的时代特征: (1)强调“情”,认为情可以出生入死,感动鬼神。这在当时有着巨大的时代意义。(2)带有个性解放的色彩。杜丽娘的执着追求爱情理想、柳梦梅的反抗封建礼教带有明代后期市民阶层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时代特征。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1)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离奇的构思,安排了“梦而死”,“死而生”的幻想情节,表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2)写诗的手法写戏,善于用抒情诗描写人物内心隐秘复杂的情感。(3)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如杜丽娘之妖,柳梦梅之痴。(4)曲词优美,婉转精丽而又泼辣动荡。 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曲学主张包括:(1)“命意皆主风世”,就是影响社会道德风尚;(2)“本色论”,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3)“声律论”,注重戏曲形式,讲究音律。 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曲学主张是自由抒发才情,重视文采,而不重音律。 第八章 明代杂剧 《四声猿》:(1)《狂鼓史》写祢衡在阴间击鼓骂曹的故事,《翠乡梦》写玉通和尚破戒、轮回、度化的故事,《雌木兰》写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女状元》写黄崇嘏女扮男装考中状元。(2)内容表现出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 第九章 《长生殿》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1)通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描写,歌颂真挚的爱情。(2)通过开天宝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反映了时代的历史悲剧,流露出强烈的国破家亡之恨。 关于《长生殿》主题的观点: (1)政治主题说。(2)爱情主题说。(3)双重主题说。 《长生殿》的艺术成就:(1)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前面的描写主要是写实,是现实主义的;后面几出则依据民间传说,借助浪漫主义想象,描写作者和部分人民的理想。(2)以金钗和钿盒为线索来组织情节,其他事件围绕中心线索展开,前后呼应,交织成篇。(3)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曲文能声情兼备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和心理活动。(4)曲词清丽,较多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音律圆润,合律依腔。 第十一章 《桃花扇》 《桃花扇》的主题:“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通过李香君和侯方域两个情侣的悲欢离合,反映南明一代的兴亡。 李香君的形象:(1)身份低下。(2)忠于爱情。(3)憎爱分明,富于正义感、爱国情。(4)宁死不屈的斗争气概。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采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达到高度统一。2、具有卓绝精巧的艺术构思。(1)以男女主角爱情的悲欢离合来反映一代兴亡的历史事件。(2)发挥以物为线的传统叙事方式,以桃花扇串联故事线索。3、在语言上,在运用精致清丽的戏曲语言的同时,又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层面上达到相当的高度。 桃花扇的道具的意义: (1)象征侯李爱情。(2)表达对妇女命运的同情。(3)象征李香君刚烈的性格与反抗斗争精神。(4)抒发家国兴亡之感。(5)桃花、桃树还用来影射批判权奸。 第十二章 李笠翁曲话 李渔的戏曲创作论: (1)重视创作构思,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2)注重戏曲真实,要求符合“人情”、“物理”。(3)提出“奇”的审美标准,提出“新”就是“奇”的命题。(4)对戏曲语言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是尖新,要求剧作家注意练字、炼句;二是浅显,通俗化,口语化;三是机趣,强戏曲语言的趣味性。四是讲究音乐美,注意曲词、宾白的悦耳怡神。(5)围绕戏曲演出的实际,提出戏曲音律,提出九条音律守则。 李渔的戏曲观: 1、以戏为本,一本戏曲要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围绕演绎故事,提出以下观点:(1)“首重结构”,注重整体构思。(2)“立主脑”。确定一人一事为中心。(3)“减头绪”。(4)细针密线,叙事注意针线细密、前呼后应。2、曲白并重,要求在戏曲创作中,一要加重宾白的分量,二要提高宾白的质量,三要注重宾白的舞台效果。3、当行本色。所谓本色,就是要求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准确真切地描绘事物的本来面目。所谓当行,则要求演员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主要表现为:(1)舞台性,讲究舞台演出效果。(2)综合性。强调了戏曲综合性特征,对戏曲创作和戏曲表演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3)趣味性。强调戏曲的愉悦功能,特别钟情于戏曲中的科诨。(4)通俗性。要求戏曲语言明白畅通,妇孺皆知,同时内涵丰富,寓意深长。 第十三章 清代其他戏曲 )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以曲为史的历史剧,采取了严格的 《清忠谱》:(1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2)描绘了明末统治集团内部尖锐的政治斗争,热情歌颂了东林党人的斗争气概和牺牲精神。(3)展现了明末市民运动的广阔画面,塑造了市民英雄的群象,这是其最大的成就和特色。 花雅之争:指古代戏曲史上花部和雅部此消彼长的发展变化。所谓花部,也称乱弹,是入清以来,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民间戏曲的统称,包括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地方剧种。所谓雅部,则指传统的以昆山腔为主的雅乐正声,即文人戏剧。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导学1 姚小林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内容分为各部分~教材上编是古代小说部分~下边是古代戏曲部分。 本课程开始一个学期~最终成绩有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形成性考核部分~请大家及时做完并上交纸质作业~一个是期末考试。 在学习过程中~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注意上网看一下责任教师上传的辅导文章~有问题可以在网上询问。 小说和戏曲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称为俗文学~与传统的雅文学诗歌、词、散文相对。不过古代文人并没有把二者很好的区分开来。比较二者的相同和不同~对两种文学形式的发展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相同点很明显。通俗性、综合性、故事性、表演性。通俗性表现在他们面对的对象是一般的百姓~综合性是指着两种文学形式都是需要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才能够完成。故事性是指中国的吸取和小说的情节都是有头有尾~十分完整。表演性在古代小说方面比如说书艺人~唱大鼓艺人就是将小说艺术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了。 古代小说、戏曲的差异是很复杂的。教材也对此做了十分细致的分析。作者沈新林先生一共涉及了十五个方面。从十五个角度对古代小说、戏曲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这十五个角度包括:概念角度、起源角度、作者角度、体制角度、传播方式角度、相互影响角度、创作手法角度、审美特征角度、文化内涵角度、人物形象角度、版本角度、语言角度、鉴赏角度、批评角度和理论相互渗透角度。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导学2 姚小林 小说的概念可以参看教材32页。这是本教材作者沈新林先生的观念。小说首先是在口头流传~然后进入文字阶段,口头讲故事与文字小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并辔而行的。古代小说的内涵从先秦到宋元时期不断变化~其不同内涵可以分别概括为:先秦时期指片段的言论~魏晋六朝时期指芜杂的笔记~以魏晋笔记小说为代表,唐代指完整的故事~以唐传奇为代表,宋元时代指以人物为主的故事~以话本为代表。 古代小说的起源~现在由于资料的缺乏~难以准确考证。大家对鲁迅先生的劳动说基本赞同。小说起源与劳动。从小说的发展历史来看~小说在发展过程中~与神话、寓言、师专文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比较来看神话与古代小说的联系尤为密切。比如中国远古时代出现的的《山海经》~就与中国古代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汉魏六朝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阶段。 汉代小说有三个类别:琐言类、野史笔记类、民间故事类。 魏晋六朝小说具有较高的成就。六朝时代中国文人的文学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个时期文学分类出现了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的说法。因此不讲声韵的小说为笔。故称笔记。这个时期的笔记小说分为三类:杂录小说、志怪小说、民间故事。杂录小说又称为“志人小说”~包括人物轶事、历史琐记、笑话 解颐。人物轶事代表作品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世说新语》都对后代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看教材42--45, 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张华的《博物志》。 魏晋六朝笔记小说的特点:第一~在创作上讲究“真”。小说在创作上崇尚纪实。当然有些作品已经表现出小说创作手法中的虚构因素。第二~在内容和体制方面~魏晋六朝小水显得很“杂”。内容纷繁~无所不包。二小说体制是包罗万象。教材中提到了“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等六类。第三~从表现形式上看~魏晋六朝小说显得很散~以所见所感为线~敷衍成文。这个时候创作者还没有把事件描述和人物性格的描写放在小说创作的中心位置。而且魏晋六朝时代的小说有记叙、议论~很少有描写。小说中“我”并非人物形象~而是编者本人。这个“我”是无所不能的。叙述、见证、议论都由“我”来完成。缺乏对人物性格的描写~是这个时期小说最明显的问题。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导学3 姚小林 唐宋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的发展阶段。唐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定型时代。唐代的诗歌和小说被并称为“一代之奇”。 唐传奇的繁荣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 唐代小说的空前繁荣是有其一定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原因和文艺内部两个方面来寻找。从社会原因上看有五个方面:第一~天下安定统一~政治开明宽松~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第二~人民生活安定~物质生活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就希望在精神文化上得到满足,全社会重视文艺~尊重文人。第三~唐代的科举考试有行卷、温卷制度。许多举子纷纷以传奇作为行卷作品。第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第五~古文运动的影响。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是以传记体写奇怪事。这种文学形式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传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唐、盛唐时期~是传奇的发轫期。第二阶段~中唐时期~为传奇的繁荣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白行简、元稹、蒋防三位大家。白行简的代表作品是《李娃传》~元稹的代表作品是《莺莺传》~蒋防的代表作品是《霍小玉传》。第三阶段~晚唐时期~是唐传奇的衰微时期。 唐传奇作品的内容大体上分为四个类别:一个是爱情作品~一个是批判现实作品~一个是豪侠作品~一个是神鬼作品。唐传奇中最精彩的篇章是批判礼教的爱情作品~其代表作品具有区别于其它爱情小说的显著特点。最值得称道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唐代传奇爱情作品中出现了描写才子佳人的新模式。这个才子佳人式的爱情与六朝时代门当户对式的爱情有着明显的不同。一是唐代传奇的爱情婚姻作品批判封建门第观念~矛头直指反动的 门阀制度。 唐代传奇的艺术特点对后世的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唐传奇的艺术虚构。唐代传奇作家不再把神仙鬼怪的故事当成真事~恢复了它们虚构的本来面目。在创作中作家也不再拘泥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有一些作品是对真人真事的加工。在表现现实的政治斗争时~常常假托鬼神。用艺术虚构的方法撰写作品是唐传奇的一大特点~也是传奇区别于“志怪”和“杂录”的明显标志。二是唐传奇的体制特点。“传奇”二字的含义是传记的形式~奇异的内容~以人物为中心。从体制上看~唐代传奇改变了多数魏晋六朝小说没有题目的状况~大多借用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篇名。另外传记体的唐传奇看是把故事情节放在构思中心~改变了多数古代小说类似于散文的结构形式。他们一般都有完整的情节~出现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阶段。三是唐传奇的“尚奇”特点。有题材之奇~艺术构思之奇~语言之奇。四是唐传奇的艺术技巧与艺术形象。从艺术技巧和塑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方面看~唐代传奇婉转委曲~描写细致多样。从表达方式那个面看~唐代传奇将记叙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出对社会背景和生活场景的描绘。再从情节的叙写和描摹看~唐代传奇纹理细密~色彩斐然。其实唐代传奇细致多样地进行描写~主要还不在篇幅的长短方面~而在于它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在对生活进行提炼和概括中~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导学4 姚小林 宋元话本的出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地位很重要。鲁迅称之为“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此时期由民间讲故事形成的话本小说盛况空前。 宋代话本小说主要分为三类:话本、传奇只怪和历史琐闻。其中以话本为主流。 话本~就是说书艺人说书的底本~属于通俗文学、市民文学。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谓~从现在能见到的话本来看~小说的话本一般称为“小说”~讲史的话本一般称为“平话”。说经的话本有时称为“诗话”~有时称为“词话”。宋元话本数量相当可观~但绝大多数亡佚。宋元话本成就最高的是小说。话本成为小说的主流~标示古代小说的繁荣。 明清时代~很多文人模拟话本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被称为“拟话本”~话本与拟话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话本并不是供人阅读的案头作品~而是说书的底本~拟话本则是仅供人阅读的案头作品。 与前代小说相比~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有一定的进步。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一些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其一~就择偶标准而言~话本、拟话本的爱情故事开始 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这反映了市民阶层对爱情与生活关系的理解。这种观念也带有宋元两朝的时代特征。其二~小说话本、拟话本中爱情作品描写的对象---小说的主角与宋代以前的小说大不相同。市民阶层作为主要的描写对象登上了文艺舞台。其三~话本、拟话本爱情篇章的主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另外以断案折狱为题材的作品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内容。在这类小说中~有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个是作者刻画了少数正直廉明而有才智的清官。第三个值得肯定的内容是很多作品能够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第四是有些作品表现在劳动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话本、拟话本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借鉴古代的作品~注入时代内容~这是话本、拟话本小说的第一个特点。话本、拟话本在体制上都有特殊形式。这是他的另一个特点。从创作上看~话本、拟话本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方面较前代小说出现了飞跃~这是话本、拟话本的第三个特点。这个特点有以下的内容:一个是话本、拟话本表现生活的时间大大缩短。一个是话本、拟话本的情节线索趋于单一。一个是话本、拟话本精于场面设计。一个是话本、拟话本精心构思“巧合”。话本、拟话本的第四个特点是人物描写具有特殊性、细致性和多样性。首先话本、拟话本小说的人物描写特殊性十分明显。这主要是人物描写的个性化。作者能够抓住社会环境和人物经历来刻画“这一个”~其次 话本、拟话本描写人物形象的细致性也十分明显。作者结合环境、人物身世等特点~利用矛盾冲突描写人物的行动~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通过想象、夸张塑造带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形象。话本、拟话本小说的第五个特点是开创了用白话转写小说的先例。当然作品中也吸收了不少文言词语~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本文档为【古代小说戏曲专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4850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27
分类:高中英语
上传时间:2017-10-10
浏览量: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