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温州市测绘志送审稿第六篇:城市测量

温州市测绘志送审稿第六篇:城市测量

举报
开通vip

温州市测绘志送审稿第六篇:城市测量362温州市测绘志361第六篇城市测量第六篇城市测量城市测量指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等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量、城市航空摄影测量、城市专题地图编制、城市市政工程测量以及城市建筑物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等,城市测量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国家建设部制定了《城市测量规范》。第一章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布网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视城市建设的主次缓急,可分批分期局部布设。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一般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和GPS卫...

温州市测绘志送审稿第六篇:城市测量
362温州市测绘志361第六篇城市测量第六篇城市测量城市测量指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等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城市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量、城市航空摄影测量、城市专题地图编制、城市市政工程测量以及城市建筑物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等,城市测量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国家建设部制定了《城市测量规范》。第一章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布网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视城市建设的主次缓急,可分批分期局部布设。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一般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和GPS卫星定位测量,特殊工程控制网有采用边角网。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应力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并确保质量。城市平面控制网等级依次分为二、三、四等,一、二级小三角和GPS,一、二、三级导线。各等级平面控制网根据城市的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第一节温州市区城市平面控制测量(一)温州古城温州历史上最早建城是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越王勾践后裔驺瑶建东瓯王都城,位于瓯江北岸。东晋明帝太守元年(323)相传郭璞为选城址,登西郭山(今郭公山)观看地形,望周围诸山错立似北斗星座,故兴建郡城名“斗城”。相传建城时,有鹿衔花之瑞,故又名“鹿城”。测量古城周围18里,东西宽7里,均用砖石砌筑而成,城高3丈5尺,宽1丈2尺,长2977丈,据此计算,城区面积3.8平方千米,筑7座城门,城门外增筑一道半圆形城墙,叫做“月城”。五代后梁开平年间(907—910),温州刺史钱元瓘征用民工加固外城,称“鹿城”,亦称“罗城”。内城称“子城”,经步测周围3里15步,通4门,为府治所在地。北宋宣和二年(1120)方腊义军围攻温州城,统治者曾征调民夫,取甓加筑西南城墙3947步。南宋建炎三年(1129)温州增置楼橹马面。明洪武十七年(1384)倭寇侵扰江浙,汤和奉旨在浙东南沿海筑城设防,增筑温州外城,并先后建成乐清磐石、蒲歧,永嘉宁村,瑞安海安、沙园,平阳金乡、蒲门、壮士等卫所,并大修温州府城。万历二十五年(1597)知府刘芳预增筑敌台。清顺治十五年(1658)、雍正七年(1729)、乾隆二十八年(1763)、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年(1871)均曾修筑过。宣统二年(1910)城墙各段均有损坏,均经过测量修筑。1927年,因建造中山公园,拆除积谷山一段城墙,后因抗日战事爆发,至1945年,温州旧城拆除殆尽,现仅存华盖山一段遗址。温州各朝代古地图绘测的“温州府境图”均表示温州不同时期的城市面貌。(二)平面控制测量概况温州市区平面控制网的建设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城市规模和建设需要进行。1951—1956年,温州建设局测量队在温州市区布设小三角点21点,控制面积20平方千米。浙江省工业设计院测量二队在温州西郊翠微山至梅岙、双岭、前陈一带布设四等点11点(相当于一级小三角),等外点110点(相当于二级小三角)控制面积12平方千米。1960—1961年,建筑工程部综合勘察院华东分院在藤桥测区布设小三角锁共计14点,在仰义测区布设线形锁计12点。1961年8月,在梧田测区布设小三角点6点,在永强布设小三角点12点,控制面积26平方千米。1979—1994年,随着温州市经济建设的发展,温州勘察测绘院等测绘单位在温州经济开发区、瓯海县府、蒲鞋市、瑶溪、水心小区、温州机场、车站大道、瞿溪、潘桥等23个测区完成一级小三角点112点、二级小三角点190点。1983年,经上级批准建立温州市独立坐标系,市区范围内布设三、四等三角网,共布三等点29点、四等点14点,三、四等三角加密点33点。1992—2000年,完成三等GPS点165点,四等GPS点128点,完成三等导线16点,计57千米,四等导线15点,计26.1千米。1985—2000年,在温州城市测量中共完成一级导线2733点,二级导线2450点,以及GPS一级点307点。2004年,布设温州市GPS二等全面网和三等加密网,控制面积2000多平方千米。1951—1956年温州市区小三角网(独立坐标系)1951年10月完成10点,由10个图形组成,由西山营盘山组成基线网并在广化陡门南公路上设基东,在太平寺西公路上设基西,用普通钢尺实量起始边、测区坐标以基东为起算点,假设纵坐标2000米,少于2000为负,横坐标800米,少于800为负,方位角以磁北方向为准,其点位东至灰桥、划龙桥,南至樟树下,西为营盘山。其观测值取至秒后一位。1954年5月在原有控制网基础上向西北扩展7点分别为郑桥村、卧旗塗、翠微山、牌楼山、君子峰、瓯浦垟、江心寺,其中江心寺、瓯浦垟为交会点。1956年6月因测图需要又在网的西南方向扩展4点,即横塘山、西堡、管屿三点和杨岙交会点。温州市区1951年开始布设三角网,在全国城市测量中可谓领先地位。图5-011951—1956年温州市区小三角网(三)三、四等控制网加密1984年,温州市勘察测绘处在七里、黄华扩展四等点共8点。1984年4月,龙湾经济开发区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处利用三等点前岩山、黄石山插入四等插点龙湾炮台山和朱宅两点,组成四边形。角度观测9个测回,采用典型图形进行平差,平差后朱宅点位中误差±0.017米,炮台山±0.037米。1987年,温州市测绘学会科技咨询部在永嘉清水埠进行地形测量,先后在温州首级控制网上扩展四等三角5点(联测三等点3点),平差后测角中误差为±1′66,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0万,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为±0.027米,经验收评为“良级”。1989年,为满足温州市南片和龙湾片测图需要,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利用三等点黄屿山、外岙和徐岙进行四等插点2点。平均边长2.4千米,采用J2经纬仪9个测回,测角中误差±0.8″,点位中误差±0.01米。此外在梧田和老殿后插入3点。上述5点按规定埋石,未造标架。1991年2月—6月,温州综合测绘院在天河测区布设四等三角点5点,测起始边2条。三角网从3个已知点引出,图形结构稳固。四等点高程用四等水准引测后计算各点高程。1991年2月—6月,温州综合测绘院在茶山镇布设四等三角网。由7点组成,李王尖、徐岙、东庄为起始点,增测陀头山—睦洲垟边,保证网的精度,各点高程按四等水准精度联测。(四)三、四等导线网测量1984年12月—1985年5月,温州市勘察测绘处在盘石—黄华测区三等三角网内加密四等导线网。导线总长为33.3千米,12个导线点埋设混凝土标石。精度满足城市测量规范要求。1989年7月,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在龙湾布设二条四等导线,全长11.0千米,计8点,导线测角中误差分别为±0.53″和±2.33″,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0万,最弱点中误差为±3.53厘米。1989年,温州勘察测绘院在七都岛至乌牛布设四等导线1条,共计4点,全长8千米。1992年4月,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在仰义布设四等导线一条,由叠石山起经龙娘山、大桥、后京东3点至礁下丁山,全长7.1千米,测角中误差±2.3″,相对闭合差为1∶106209。(五)温州城市三、四等GPS加密1995年,温州市勘察测绘院购入GPS接收机,推动了温州市GPS的应用。1995—2005年,应用GPS测量方法共布设四等控制199点。温州城市主干道路GPS加密1996年7月,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在市区东片布设四等GPS控制网共21点。1998年10月—1999年6月,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在市区西片共布设三等GPS点3个。1998年10月,增设文明桥、郭公山、地质桥等四等GPS点6个。以上点均为主干道路一、二级导线做加密控制。温州市工程测量三、四等GPS加密1998—1999年,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在温州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利用三等点徐岙、外岙加密湾底、三垟、山北、三郎桥、状白01、东风头等7个GPS四等点。1999年4月—2000年7月,增补19点。1999—2001年,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以三等三角点杨府山、外岙、梧埏起算,加密三维集团、桃花岛、江滨花苑、杨府山涂、旺增桥、垟田、新汤家桥、东艺鞋厂、下蒲拆船厂、华士西服等11个四等GPS点。2001年10月,温州综合测绘院在三垟南湖测区、瓯海经济开发区布设后垟、湾底、张严鸿、三垟路口、南湖、前程、灯笼浃、南堡、沙滩头、涖头等10个四等GPS控制点。2002年1月—6月,温州综合测绘院施测瓯海区仙岩、丽岙、海城片三、四等GPS控制测量,完成三等GPS点19点,四等GPS点8点。其高程为三等精度的GPS点有白门、凤池、沈岙、三甲浦、一甲、五溪沙、天河盐场东7个点,四等精度的GPS点有丁山、永清2个点。2002年,温州综合测绘院受温州市鹿城区特色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完成鹿城区西部三等GPS点15个、四等GPS点4个测量。2002年10月,温州综合测绘院在郭溪测区,以首级控制网屿头山、仙门山、诸浦山南加密GPS四等点塘下1点。2004年,温州市瓯海测绘工程院在泽雅测区以三等GPS点石柱门、麻芝川、大潭、林岙进行加密,布设鹤岙、潘宅、小源、外岙这4个四等GPS点。2004年,温州市温瑞塘河整治工程指挥部为温州市市政排水管网普查探测需要布设四等GPS点2个。由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完成。2006年8月至2007年,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作为基础测绘项目在市区范围内进行GPS加密三等3点、四等46点,联测二等水准38.3千米,埋设二等点3座、三等点80座,观测三等总长281千米。温州市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四等GPS加密1999年至2005年,市区开展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共完成测图面积为450余平方千米,该项任务由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为主完成,并已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2004年开始,有计划地分片进行温州市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更新测量。为满足1∶500地形图图根控制加密需要,对部分测区进行四等GPS加密测量,完成工作量见表5-01。温州市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四等GPS布设表表5-01 测区 测区面积(平方千米) GPS点数 施测时间 说明 温州市东片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4.29 26 1999年4月—2000年7月 七都片 12.4 8 2002年11月—2003年2月 永嘉县勘察测绘院合作完成 临江、双潮测区 13.02 3 2003年6月—10月 灵昆测区 29.4 7 2003年7月—2004年1月 林里测区 7.95 4 2005年7月—9月 温州市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更新测量四等GPS布设表表5-02 测区 测区面积(平方千米) GPS点数 施测时间 鞋都园区片、高教园区片、新城区片、中心区片和老城区片 51.87 6 2004年6月—12月 滨海园区片、扶贫开发区片、状元片、炬光园区片、鞋都二期片 42.91 5 2005年7月—2006年1月 仰义片、新桥片、梧田片、永强片、岙底片 47.0 7 2006年7月—2007年3月2005—2006年,进行温州市二等GPS全面网建设和三等GPS加密控制网测量,有关内容见大地测量篇。第二节瑞安市城市平面控制测量瑞安县城相传建于南朝刘宋时,城周1里204步,高1丈2尺,厚7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改拓,周937.6丈。嘉靖三十一年(1552)再次重修拓建后,周长1140丈,面宽8尺,址宽1丈3尺,东西长314丈,南北313丈。1940年拆除。1958—1990年,瑞安城市平面控制采用常规的三、四等三角网布设,共完成三等15点、四等21点。1994—2007年,采用GPS共测量三等156点、四等268点。坐标系统曾出现过规划、房管、土地三套不同坐标成果同时使用。2004年温州市二等GPS全面网覆盖瑞安全市,2006年瑞安市三等GPS网布设之后,瑞安市的坐标系统一采用“温州城市坐标系”。(一)三、四等三角测量1958年,建工部勘察设计院华东分院第二测量大队在瑞安县布设了三角点,与国家仙居网大地点进行联测。二等点有沙园、下山根、黄岩山,三等点有西山、万松山、八十亩,但目前大部分点已破坏,仅存“八十亩”一点。以上点使用威尔特T3经纬仪观测。1959年,浙江省工业设计院勘察测量队在瑞安布设了四等三角点10点,采用《城市测量规范》1959版。目前大部分点位已被破坏。1983年7月—1984年1月,瑞安县城平面三、四等网(1987年撤县设市)由瑞安县城建局委托温州市规划管理处测量队施测,执行国家建委《工程测量规范(试行)》T126-78。先布三等三角插点“烟墩山”,用1个Ⅰ等锁点鲳儿基顶、2个Ⅱ等补点西太山和龙潭山作为起算点,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40带坐标。在此基础上布设了由7个点组成中点多边形的城关四等独立网,造混凝土寻常标9座、钢架标1座。四等三角网测角中误差0″99,控制城关镇测区约10平方千米。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经浙江省测绘局验收评为“良”。1990年夏,瑞安市规划土地管理局委托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测绘分队测量瑞安市三等三角网,执行1985版《城市测量规范》和1974版《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以Ⅰ等锁点鲳儿基顶起算,2个Ⅱ等点李山和哨子墩定向,共布设10个点,组成2个中点多边形,控制瑞安东部,面积约160平方千米。造寻常钢标7座,钢架标1座。用J2级经纬仪测角,用Red2L红外测距仪施测了两条起始边。把边长先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后,再投影到以120°35′为中央子午线的高斯平面上进行平差计算,平差后测角中误差为±1″31,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9.6万。网中鲳儿基顶、烟墩山和1983年布设的个别三、四等点为重合点,平差后烟墩山点坐标与原坐标值相差⊿X=-0.158米、⊿Y=-0.460米。为了顾及历史资料的利用,对整网作坐标平移,平移后烟墩山点坐标保持原坐标值不变,坐标系统取名为“瑞安城市坐标系”。1990年10月,瑞安市规划测绘队利用三等三角网的成果,对原城关镇的四等网进行联测改造。1992—1994年,瑞安规划测绘队分别在董田、罗凤、仙降布设四等点4点。图5-02图5-03(二)四等导线测量1993年4月,瑞安市规划测绘队在上望、肖宅布设四等导线点6点,平差后方向中误差为±0"37,点位中误差为±2.57厘米。1995年11月,在飞云、孙桥布设四等导线点8点,平差后方向中误差为±1"56。以上两处导线测量均采用J2级经纬仪测角、RED2L测距仪测边。(三)GPS控制网测量1994年,全国城市测量GPS应用研究中心布设温州市GPS网中瑞安市域内38点,计算了三套的成果。其中第一、第三套分别是以一个I锁和两个Ⅱ补点约束平差后的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和用120°35′为中央子午线投影边长的任意带坐标;第二套成果是以三等三角网中三点约束平差“大网套小网”的瑞安城市坐标系数据。1996年4月,温州市勘察测绘院为瑞安市梅头建立GPS四等控制网10点。1997年,瑞安市房地产管理局委托由国测二大队施测的四等GPS网,共有129个点。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以Ⅱ补、军控4点约束平差的1954北京坐标系40带的坐标成果。2000年,瑞安市土地管理局为23个乡镇1∶500地籍图测绘的需要作四等GPS加密,共83个点,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施测。选用1954北京坐标系40带的数据(即1994年的三等GPS网中第一套成果)。2004年,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实施温州市城市二等GPS全面网建设。瑞安市区域内有18个点,采用120°40′为中央子午线的温州城市坐标系。2005年11月—2006年4月,瑞安市测绘管理所委托浙江省第一测绘院测量瑞安市三等GPS网。三等GPS网在温州市二等GPS全面网下加密共90点,其中新埋22点,利用规划、国土、房管局点位49个,其余19个利用省GPS基础控制网、温州GPS二三等网和水准网、国家三角网点。采用现代GPS技术,建立瑞安统一坐标系统并进行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控制范围为瑞安陆域和北麂、北龙等海岛。执行1999版《城市测量规范》和1997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使用GPS接收机天宝5700系列4台,徕卡530系列3台、徕卡1230系列4台。网的基线边长25.06-1.01千米、平均4.86千米。最大环闭合差12.6厘米(限差21.2厘米)。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新1954北京坐标系、温州城市坐标系三套坐标。平差后最弱点点位中误差±1.2厘米,最弱点大地高中误差±2.6厘米、正常高中误差±0.8厘米。该项目经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验收合格。GPS网的增设:1996—2007年,温州综合测绘院、温州市勘察测绘院、瑞安市规划测绘队共完成梅头镇、飞云镇、陶山镇、碧山镇及经济开发区南、北拓展区、三十四溪等7个测区GPS四等点50点。第三节乐清市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唐天宝三年(744),乐清县城初筑,周仅1里,高1丈2尺,阔1丈4尺。嘉庆元年(1796)修复城围8里,东西长1407丈,高2.3丈,南北长1402丈。1938—1939年拆除。(一)三、四等三角测量1984年12月,因七里黄华港区规划需要,温州市勘察测绘处利用温州市首级控制网三等点向北扩展。即由七都樟里、前岩山、黄石山扩展到国家二等点岐头山,共布设三等点8个,新埋石3个,重合点5个,造标7座,测定起始边一条(金光岙—岐头山)。其范围东起岐头山,西靠盘石西山,北起大港山、金光岙,南至码道、里隆及横河,质量符合规范要求。1986—1998年,因城市规划建设和房产部门管理需要分别在乐成、柳市、大荆、北白象、淡溪、七里黄华等9个镇布设四等三角点76点,其中柳市镇采用三等三角布设7点。布网方法是利用原国家二、三等点为起始点和方位定向点,建立各镇独立的自由控制网,新测边长为起算边,平差后为3°带坐标,中央子午线120°。三、四等网布设情况如下:1986年2月—1987年5月,乐清县房地产管理处委托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测量队施测,在乐城镇布设四等独立网,共5点,控制面积22平方千米。以Ⅱ等盐盆山IJK为起算坐标,以Ⅱ等盐盆山一白沙东山为起算方位,以白象山—乐中后山为光电测距边起算边,边长归算至黄海平均海水面上。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7年9月—10月,乐清县房地产管理处委托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测量队施测,在柳市镇布设一个中点多边形四等独立网,共7点。以凤凰山为起始点、马宅山为起算方位、三里—新华开关厂为光电测距边起算边。1987—1988年,乐清县房地产管理处委托浙江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测量队施测,在大荆镇布设一个中点多边形四等独立网6座。1992年6月—12月,乐清县城市建设指挥部委托浙江省测绘局外业测绘大队施测,在乐城镇布设双中点多边形四等独立网,共10点,以Ⅱ等点盐盆山为坐标起算,以Ⅱ等盐盆山—Ⅰ等马宅山为起算方位,以盐盆山至水库东、外峰门至求雨岩为光电测距固定边,基线边的边长归算至黄海平均海水面上。平面坐标系统为未经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中央子午线120°;平差计算采用间接平差法计算。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94年10月—1995年2月,柳市镇政府委托温州综合测绘院,布设三等三角网7点,测设二条基线,以大港山为起算点、大港至金光岙为起算方位,在温州市独立坐标系统上平差,然后利用三里与茗山两点转换至原柳市独立坐标系统。1995年5月—8月,乐清市芙蓉镇政府因城镇建设规划工作的需要,委托乐清市规划勘测设计室与温州综合测绘院布设四等三角网9点。1995年6月—9月,大荆镇政府委托温州综合测绘院施测该镇外围与水涨一带地形图,布设由两个三角形、一个中点多边形组成的三角网,包括起算点共计9点,控制面积15~20平方千米,观测两条起算边,采用PC-1500严密平差程序进行,平差后测角中误差为±2.31″,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6.3万。1996年9月,乐清市房地产管理局乐成镇盐盆办事处委托浙江省丽水地区勘察测绘院布设盐盆测区四等三角网3点,与Ⅱ等盐盆山组成一个大地四边形,以Ⅱ等点盐盆山为起算坐标,中央子午线为120°。后该院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将3个三角点施测GPS成果,以I等点、IV等点柳市为起算点,提供中央子午线为121°的坐标成果,该测区提供二套坐标成果。1997年6月—11月,乐清市房地产管理局与乐清市淡溪镇人民政府委托浙江省丽水地区勘察测绘院施测,布设淡溪测区四等三角控制网,菱形大地四边形,共4点,其中新埋3点,以Ⅲ等点石埭山为起算数据、石埭山至Ⅱ等点三江山为方位,测距边末经投影改正,测角中误差为±1.36″,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29.9万,最弱点点位中误差±1.36厘米。1997年6月,四都乡政府委托温州综合测绘院施测1:500地形图,布设四等三角点6个。(二)四等导线测量1984年12月—1985年5月,温州市勘察测绘处在七里黄华布设四等导线网共12点,共计33.3千米。1992—1994年,柳市镇委托江西省测绘局外业大队布设首级控制网以Ⅱ等白龙山为坐标起算数据、白龙山至三里为起算方位布设四等导线网,共15点,控制面积25~30平方千米。1993年5月,增12点与前次布设15点进行统一平差。1994—1995年,委托温州综合测绘院布设四等导线4点。1992年9月,虹桥镇委托江西省测绘局外业大队布设一条含9点的四等结点导线网,总长12808米。该导线网主要缺陷,以原控制网中的“工商银行”房顶标为起算坐标,由于建筑基础沉陷与倾斜,使用时已发生移位,导致该网起算成果偏差与起算方位的旋转。1992年9月,白象镇政府委托江西省测绘局外业大队布设四等导线7点。1992年,白石镇政府委托江西省测绘局测绘外业大队布设四等导线4点。1992年为翁垟镇布设四等导线网9点。(三)GPS控制网测量1993年11月,浙江省测绘局第一测绘院在乐城镇四等网基础上向东南方向扩展GPS两个四等点。1994年2月,温州市委托全国城市GPS研究中心布设温州市三、四等GPS扩展网。其中乐清七里片8点。1998年3月,乐清市虹桥镇政府城建办委托浙江丽水勘查测绘院布设GPS四等控制网,共计9点,以Ⅱ等三江山、Ⅲ等石埭山为起算数据,控制面积50平方千米。作业仪器使用天宝公司生产的4600LSGPS接收机,共3台。平差软件为美国天宝公司提供的TRIMNETPLUS网平差软件。中央子午线为120°,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1998年5月,天成乡政府委托温州综合测绘院布设四等GPS点3点。1998年10月—1999年3月,乐清规划建设局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布设乐清市城市GPS控制网,共布设135点,其中新点131点,三等46点,四等89点。控制范围东经120°45′—121°15′,北纬27°58′—28°30′,控制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布设时山区边长8~9千米、城镇地区边长为2~3千米。使用仪器为三台套WILD200S单频接受机(标称精度10毫米+2PPm),外业使用一台便携机(IBM345C)。基线解算采用GPS接收机的随机预处理软件包SKI,将WGS-84坐标转换到三度带中央子午线L0=120°下,以国家一、二等点茗山、南尖山、白龙山、三江山四点作为已知点,进行强制约束平差,得到1954北京坐标。同时建立了乐清独立坐标系,即以国家Ⅰ等点南尖山为起算原点,以南尖山到茗山为起算方位,中央子午线为L0=121°,进行GPS网约束平差。2007年9月—2008年3月,乐清规划建设局委托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在浙江省GPS基础控制网以及温州市二、三等GPS网基础上,改造乐清市GPS基础控制网,平差后分别提供乐清独立坐标和温州市城市坐标、1980西安坐标和1954北京坐标并建立转换关系。按CJJ8-99《城市测量规范》,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标准完成GPS三等63点;GPS四等100点。第四节洞头县城市平面控制测量(一)三、四等三角测量1989年,洞头县城建局、土地局委托浙江省煤田物探大队测量队承担洞头县北岙镇测图工作。完成四等三角9点,控制面积20平方千米,边长0.9~2.3千米、平均1.57千米。使用蔡司010BG(T2型)经纬仪观测,起始边使用AGA112测距仪测定。起算点为国家Ⅰ等点霓屿山、并与Ⅲ等点烟墩山联测,按条件分组平差,平差后测角中误差±1.67″,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12.2万(二)GPS控制网测量1994年5月,洞头规划局委托北京华星勘探新技术公司为洞头县布设GPS四等控制网共23点,控制了洞头北岙镇、大门镇、元觉岛、霓屿岛、小门山、半屏山等区域,纳入温州市GPS控制网,采用温州市独立坐标系。2003年,洞头县规划建设局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布设洞头县GPS基础控制网,共完成三等GPS控制点32点,四等点52点,控制范围890平方千米。采用8台4600LSTrimble单频接收机进行观测,用TrimbleTGO1.6软件进行基线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为1∶27万~1∶19万;平差后最大点位中误差为±2.4厘米,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大为1∶27.77万。利用2003年浙江省基础控制网李王尖、白云山、洞头、大门岛、头岩岗作为本网起始点进行约束平差,中央子午线121°,投影面为大地水准面。其中在以洞头、大门两点约束平差后,以洞头至大门的方位角为起始方位将坐标换算到温州市独立坐标系。该坐标系统取名为洞头城市坐标系,项目经省质量监督检验站验收合格。第五节永嘉县城市平面控制测量(一)三、四等三角测量1987年永嘉县清水埠镇为适应镇的规划建设管理需要,尽快地开发浙南“金三角经济开发区”,委托温州市科技咨询服务公司承担测量任务,具体由市测绘学会科技咨询部负责组织实施。1987年12月,进入测区。1988年,提交成果有Ⅳ等三角点5点,联测Ⅲ等3点,执行《城市测量规范》JJ8-85和《国家三等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1974版。1993年瓯北镇黄田测区布设四等三角网4点和清水埠网组成统一网,见图5-04。图5-04瓯北黄田、清水埠四等三角网布设图1995年3月—12月温州综合测绘院在三江测区布设四等三角点3点。(二)四等导线测量1989年,永嘉县城建局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布设乌牛测区四等导线4点,全长16.09千米,执行《城市测量规范》CJJ-85。使用AGA112测距仪测定边长,由温州首级控制网点盘石西山起经龟山、芦山头,五牛码道、老塗附合至七都三等点。1995年3月,温州综合测绘院,完成三江测区四等导线6点。1996年7月,永嘉县测绘队在上塘镇西部布设四等导线5点、计6.5千米,经温州市测绘管理处验收合格。(三)GPS控制网测量1993年10月12日,温州市规划局下达“关于温州市GPS测量任务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文件,要求包括永嘉县部分区域,永嘉县测绘队承担永嘉区域内GPS控制网的选点和埋石工作,分别在上塘镇、瓯北镇(黄田、罗东、三江)、桥头镇、沙头镇、岩头镇、枫林镇、碧莲镇、七都镇、乌牛镇域内选定和埋设GPS点22点。1994年2月25日—3月10日,全国城市GPS应用研究中心承担观测、内业计算,共测量三等GPS点22点,另完成岩坦D级GPS控制网7点。1995年,永嘉县规划建设局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在七都镇布设D级GPS控制网5点。1997年3月,永嘉县规划局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在黄田三岙测区(现瓯北镇)布设D级GPS控制点2点。1998年6月,永嘉规划建设局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在桥头镇测区布设D级GPS控制点5点。2002年9月,永嘉县勘察测绘院购入美国Trimble400LSGPS接收机4台套,12月,七都镇测区东片布设D级GPS控制点4点。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测绘局验收。2004年,永嘉县勘察测绘院为村镇测量布设D级GPS点35点,2005年16点。2005年2月,永嘉县首级基础GPS控制网由永嘉县勘察测绘院和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合作完成。三等网是在温州市二等GPS全面网基础上统一布设,共布设三等GPS点50个,联测6个省C级点;并在三等网控制下布设四等GPS加密网共计157点,覆盖了永嘉县全境,控制面积达2700多平方千米。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提交温州城市坐标,WGS-84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和1980西安坐标6度带、3度带成果各一套。第六节平阳县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平阳县城始筑于晋武帝太康(280—289)间,周长1里,高1丈2尺,厚8尺,后重筑城垣,周长3里80步,高1丈3尺,厚1丈3尺。明洪武七年(1374)增筑,周长632丈,高1丈6尺,面阔9尺,基宽1丈3尺,东西宽100丈,南北长258丈,堞580口。1945年3月全部拆除。(一)三、四等三角测量1992年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测绘队在平阳县布设三等三角网10点,由三个中心多边形和一个四边形组成,起始边连接龙港网,测蔡家山至九凤山、岗头至鸣山二条起始边,保证了三角网的精度。(二)四等导线测量1992年10月,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测绘队在鳌江测区布设四等导线4点。1994年,平阳县规划测量队在水头镇布设四等导线点4点。1995年4月,平阳县规划测量队与温州综合测绘院合作在昆阳镇测定四等导线点6点。1996年,平阳县规划测量队在萧江镇布设四等导线点2点。(三)GPS控制网测量1994年,委托全国城市测量GPS应用研究中心布设GPS网,共计25点,其中鳌江两岸的肖江、麻步、水头、腾蛟布设16点、县城万全一带布设9点。4月11日—16日,完成外业观测。2002年5月—10月,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受平阳县规划建设局委托在全县范围内布设GPSC级控制网16点、D级87点。第七节苍南县城市平面控制测量(一)三、四等三角测量1989年,苍南县规划土地管理局委托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测绘分队完成灵溪镇四等三角点13点,测区东起杨家甲,西至草田山,北起山东,南抵大后山。测量作业依据《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1974版和《城市测量规范》1985版。埋设混凝土上下标石。四等边长2~4千米,使用J2级010B经纬仪按方向观测法9个测回。三角平差在高斯平面上进行,中央子午线为120°,起始点为国家Ⅱ等三角点大后山,1954年北京坐标系3度带坐标,平差后方向中误差±1.09″,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8.77万。图5-05图5-061989年,苍南县规划土地管理局委托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测给分队在龙港镇布设三等点4个、四等点7个,执行《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使用J2级010B经纬仪用方向法观测。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1991年,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测绘分队在灵溪四等网基础上向桥墩镇方向扩展四等三角点9个,并进行重新整体平差,成果经省测绘局验收为合格。(二)GPS控制网测量1995年,苍南县建设局委托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温州综合测绘院在钱库镇布设D级GPS控制点6点。1999年12月—2000年10月,为了对全县平面控制网进行改造,满足城镇规划、土地、房产管理各项建设的需要,统一全县测绘资料避免重复测绘。决定在全县1261平方千米范围内布设GPS网共计126点,其中三等40点,四等86点,选点、埋石委托温州综合测绘院完成。由国家测绘局第二地形测量队和温州综合测绘院采用Ashtech单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用Ashtech公司提供的软件进行数据检查和基线解算,最后利用同济大学提供的TGPPS网平差软件进行平差,平差计算选择120°30′为中央子午线的三度带坐标。通过重合点把平差成果换算成原120°的灵溪坐标和龙港坐标,作为苍南县两套独立坐标,达到全县坐标系统的统一。第八节文成县、泰顺县城市平面控制测量(一)文成县控制网测量1996年7月,文成县规划建设局为建立以大峃镇为中心的全县15个主要乡镇的统一平面控制网,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布设三等GPS控制网28点,控制范围包括大峃、龙川、中樟、樟台、百丈漈、西坑、王宅、雅梅、玉壶、南田、东垟、孔龙、花前、李井、珊溪等15个乡镇,控制面积500平方千米。布设时考虑测区实际条件,在山地边长放宽到9~11千米,在县城和建制镇边长缩短在2~3千米,控制点点位分布在东北部玉壶镇3点,中部大峃镇、中堡、龙川、樟台7点呈东西带状,南部东垟、孔龙、李井、珊溪等镇为6点,西北部南田镇设4点,西部西坑、百丈漈设5点,西南王宅、雅梅布设3点。数据采集使用三台WILDGPS200S(单频接收机),仪器标称精度为±(10毫米+2ppm),数据预处理使用一台compag型便携机进行处理,基线处理采用软件为接收机随机SKI软件包,平差计算采用同济大学研制TGPPS软件。将WGS-84坐标转换到国家坐标系,用国家一等点大坳头为起算数据,以国家一等点大坳头至国家三等点马岩山为起算方位,进行二维约束平差,获得1954年北京坐标系,并以文成区域中心东经120°为中央子午线,先采用高斯正形投影统一3°带平面坐标,即建立文成县独立坐标系统。2007年,文成县水利局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局进行文成县陆地水域调查并布设D级GPS控制网96点,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2007年4月—12月,文成县规划建设局委托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布设文成县GPS基础控制网,完成框架点5点、三等GPS点39点、四等GPS点68点,其中利用省C级点和原文成三等GPS点16个重合点。三等点一般以0.7米×0.7米×0.8米规格埋设上下标志,四等以0.5米×0.5米×0.6米挖坑浇注,设警示牌。使用TOPCONHiper-pro双GPS接收机10台套观测,观测时段长度:框架网≥6小时、三等≥60分钟、四等≥30分钟,数据采样率间隔15″共计观测41个时段276站次,三四等平均重复上站率为2.51均高过规范要求。GPS网数据处理采用美国TrimbleTGO1.6软件解算,本次所施测的框架网平均边长25.2千米,三等网平均边长6.1千米,四等GPS加密网平均边长3.4千米。基线各独立环的闭合差,框架网闭合差最大绝对值:8.8毫米(允许353毫米),三等网环闭合差精度最大绝对值44.3毫米(允许108毫米),四等网环闭合差最大绝对值46.8毫米(允许83毫米),观测数据质量优良。GPS网平差计算采用武汉大学科学系统[COSA]系列软件进行计算,分别对框架网、三等网、四等网进行WGS-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温州市二等网为起算数据二维约束平差(分别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坐标下进行),同时进行温州城市坐标系的坐标计算,将文成基础控制网全面纳入到温州城市坐标系统中,成为温州大都市控制网范围的一部分。(二)泰顺县控制网测量泰顺县城明嘉靖九年(1530)始筑,周围3里,计900丈,基宽2丈2尺,高2丈。嘉靖三十八年(1559)增筑,高7尺,加宽6尺。万历二十年(1592)增筑敌台,周20余丈,高2.8丈。1952年拆除。1998—2007年,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和泰顺县测绘大队在罗阳、司前、泗溪、雅阳、百丈等5个镇布设GPS控制网点26点。采用8台套GPS-RTKFrimbie单频接收机进行观测,用美国TGO1.6软件进行基线处理,采用北京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执行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城市测量规范》,具体完成情况,见表5-03。泰顺县控制网测量情况一览表5-03 时间 测区名称 点数 时间 测区名称 点数 1998年 百丈镇 4 2007年8月 县城新城区 4 1999年 雅阳镇 3 2007年 司前镇左溪 4 2003年1月 县城老城区 8 2007年 松洋乡 3第二章城市高程控制测量第一节温州市区城市高程控制测量(一)近代塘河和陡门水准测量1916年浙江省水利委员会派第一测量队来温测绘瓯江地形,由徐宗达拟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借用该队测量仪器及人员对沿江各陡门闸槛高程和沿途洪水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门赶测,在1916年11月绘制内城河干道草图一张、标注有关沿江各陡门距程与高程及各地洪水位,并拟成治城河浚通办法。1946年徐宗达复归温州,在专员余森文的支持下开通象门、建造新陡门,同时拆建东门浦桥陡门,重修海坛陡门,并修建广化陡门和海圣宫陡门,完成徐宗达三进二出的疏浚方案。1932年5月7日,华东水利委员会第一测量队承担永嘉县兰田陡门、茅川陡门、西部陡门、下陡门、门城陡门、龙湾陡门、瑞安梅头陡门、海安陡门的高程测量工作。第三测量队负责永嘉上陡门高程测量。1933年,据永嘉县22年度建设概况记载:由省水利局派员测量永嘉疏浚城河,概算约12900元。1934年,据永嘉县23年度建设计划书:永嘉县疏浚城河及修筑有关陡门计划。城河之测量,整理河通,非先从测量入手,不为功。永邑既无测量机关,又无测量仪器,无法贯施。呈请建设厅转请浙江省水利局,并于5月间省水利局驻青田测流员到永嘉县城实地测定各河流纵横剖面和高程,共设立水准标志103点。大部分水平基点设在各桥面中部,用红漆绘制方形记号和编号,并连测了1088年镌刻的《陡门水则》,又以南门外永津宫门槛石。假定标高10米为起算数据,共测定11条线路:大街河(A线)自大南水门起沿南大街、北大街折沿永宁巷至海坦陡门止。府学巷河(B线)自大街河起至春草池止。小南大街河及道前河(C线)自小南水门起沿小南门大街,府前街经道后及仓桥街至大街河止。渔丰桥河(D线)自道前河起沿馒头巷及渔丰桥巷至大街河止。信河街河(E线)西头河起沿新河街,天雷巷至屯钱折沿瓜棚下至白莲圹上。西大街河(F线)门内青龙殿前起沿西门大街及百里坊至大街河止。沧河巷河(G线)自信河街起沿沧河巷至沧桥街河止。蛟翔巷河(H线)自新河街起沿蝉街至小南门大街河上。府城殿巷河(I线)自新河街起沿蝉街至小南门大街河止。蝉街河(J线)自新河街起沿蝉街至小南门大街河止。纱帽河(K线)自小南门大街河起沿登选坊及纱帽河至大街河止。1942年,华北水利委员会南迁,应邀测量温州塘河和陡门,以永嘉海坦山麓井圈石上第一号水准点,假定高程为10米起算,测定五福桥原《永嘉水则》开平闸时的水准高程分别7.06,6.84,6.74米,上陡门镌刻的“开平闸”三字字顶高程(二)1955—1985年温州三、四等水准加密测量温州市三等水准网布设1955—1957年,温州市建设局测量队首次布测温州市城市三等水准网,西自郑桥,东至下斗门,北沿瓯江,南达牛山、划龙桥。东西距10千米,南北宽4千米,控制区域面积约40平方千米。1955年冬埋设水准标石,在旧城区6平方千米共埋标石44点,标石间距为200~600米,郊区约36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含标石1.5个,间距为600~1200米。水准标石用白石凿成,高60厘米、面20厘米见方、顶上留一半径4厘米的乳头式半球,标志埋设与地表持平、标石底部基础用60厘米×60厘米×20厘米的片石、红土灰浆夯实。1956年7月开始施测,1957年终完成测量任务。共完成三等水准94点,全长122千米,布设为一总环、分6个小环,106个测段,67条线路。技术要求遵照国家城市测量规范草案执行。以华东水利委员会精密水准8号点(H=6.6432米)起算,首次采用吴淞高程系。温州市三等水准网增设1985年,温州市勘察测绘处布设一条三等水准路线由巽山I8-7-22起算至S62,共埋设三等点4点,编号为S201-205号,利用3点,路经南塘街,鱼鳞浃,黎明化工厂至化工仓库S62,按“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施测。(三)1983—2007年城市三、四等水准加密测量温州市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点四等水准联测1983年11月,温州市规划管理处测量组测量四等水准8条,个别为支线,共联测首级控制点32.5千米,联测11个三、四等点,分别为鱼旗山、翠微山、巽山、梧田、娄桥、干屿山南、朱坑、球山、下蒲、蒲洲北、下营山。测量结果每公里单位权中误差±0.01米,高程中误差最大±0.093米、平均±0.015米。1984年温州市航测图四等水准联测1984年温州市勘察测绘处承担温州市1:1000、1:2000航测成图平地高程注记点的测定工作,共计185幅,具体范围分瓯江南北二部分。江南部东起龙湾黄石村,西止双屿温州化工厂,长达35千米,宽度3~5千米;江北由盘石起向东至黄华,共计45幅。江北由省工业建筑设计院勘测队承担,江南江北分别于1985年2月20日和5月25日完成。江南以一级导线四等水准连测点为起算,江北布设四等水准后再测定高程注记点。一级导线点水准联测1985-1988年,温州市勘察测绘处对一级导线高程进行连测,共有177点,其中采用四等水准连测的118点,用等外水准连测有18点,采用三角高程推算有17点。在山顶、屋顶进行高程连测共24点。水准测量采用南京1002仪器厂生产的S3型水准仪与3米木质区格式红黑面水准标尺进行。1976年和1979年布设的三等水准个别地区点位密度不够,温州市勘测处补充埋设四等水准标石共计8点,共组成24个环线,总距66.98千米。其环线闭合差有一环在规定的1:3外,其余均在1:3内,每千米高差中误差平均为±2.1毫米,均达到《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直接水准连测外,采用间接高程连接的共计17点,分别组成四条线路。并选择了6个三角高程点和水准高程相连接,结果其中一点差0.022米,其余5点平均在0.007米以内,精度满足要求。二级导线点水准测量1987年11月—1988年7月,温州市勘察测绘处采用水准联测二级导线5个片区,即老市区、沿江东区、市郊南区、双屿-广化、西山带状区,共计四等水准总长79.97千米,连接二级点369个。其中老市区采用单一路线连接为9条、双结点2条,共计21.76千米,连接点数104点;西山带状区以2条单一水准路线,合计路线距离9.138千米,连接点数33点,双屿广化区采用1个单结点和2个结点网进行连测,路线长为15.19千米,连接点数67点;沿江区以结点网形式连接,路线长为21.4千米。高差闭合差均在标准规定的1:3以内。温州市南片1:2000地形图一级点水准联测1988年9月-1989年2月,温州市勘察测绘处分别完成南片1∶2000测图一级控制点上的四等水准联测61.09千米,埋设四等水准标石2座。其中干屿-牛山联测56点,结成7个结点网,合计22.19千米;单位权中误差为±6.4毫米,牛山-梧田联测36点;单位权中误差±7.7毫米;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8.8毫米,其中一点为间接高程。梧埏-外岙结成5个结点网联测四等水准39个点,合计22.4千米,单位权中误差±8.6毫米,最弱点高程中误差±13.02毫米。其中有4点为图根水准精度,3点为间接高程。温州市龙湾片1:2000地形图一、二级导线点水准联测1989年4月-1990年5月,温州市勘察测绘院在龙湾1∶2000测图布设一、二级控制点联测四等水准74.2千米,三角高程3.4千米,其中瑶溪片结点网线长为31.69千米,实测线路闭合差均在限差的1∶3内,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8.8毫米。三郎桥片测定单一结点和附合水准各一条,线路长度合计12.08千米,最弱点中误差为±5.9毫米。梧蜒片为结点网,线路长为20.23千米,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为±3.9毫米。山北为单一结点,线路长为10.21千米,最弱点中误差为±12.59毫米。采用间接高程连接高程共计7条符合线路,合计8.39千米,高差闭合差均在限差的1∶3内。主干道路一级导线点水准联测1998年12月—1999年5月,温州市勘察测绘院按四等水准精度完成市区西片主干道路一级导线点的高程测量,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国家水准点Ⅱ杭温022、I杭温、I温福001,郭巷79-1四点和勘察测绘研究院1997年布设温州市三等水准点III温02、III温慈02为起算点共测四等水准路线79.93千米。构成附合水准路线两条、结点网一个,新布设四等水准点8个并联测GPS四等点东风、文明桥二点。采用瑞士威尔特公司生产K2型S3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木质区格式3米水准标尺观测。1996年12月,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研究院测量东片主干道路一级导线水准三等水准线路0.654千米,四等水准路线8条,线路总长为52.39千米,共完成测段122段。从II-8-7-72起点向东经十里亭、火车站鱼鳞浃、下吕浦、物华天宝、汤家桥、上江、石坦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毛竹岭、白楼下、金岙、山岙、至南站线路上I级点进行联测,部分点采用GPS间接高程推算。1∶500基础地形图控制点水准联测1999年3月—2004年9月,完成包括温州市三个区在内1∶500基础测绘地形图454.72平方千米,后增至520平方千米,折合图幅8395幅。由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瓯海测绘工程院、温州综合测绘院及永嘉勘察测绘院等五家单位完成,工程量见第三篇温州市基础测量1:500地形图完成情况统计表。温州市基础地形图修测高程控制测量2004年6月,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开始对温州市基础测量的1:500地形图进行修测,各控制点均联测了水准或三角高程。见表5-04。温州市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更新测量三、四等水准加密布设表表5-04 测区 测区面积(平方千米) 四等水准(千米) 施测时间 鞋都园区片、高教园区片、新城区片、中心区片和老城区片 51.87 96.6 2004年6月—12月 滨海园区片、扶贫开发区片、状元片、炬光园区片、鞋都二期片 42.91 179.64 2005年7月—2006年1月 仰义片、新桥片、梧田片、永强片、岙底片 47.0 180.33 2006年7月—2007年3月 市区片、瑶溪片 66.2 202.1 2007年7月—2008年4月温州市二等GPS控制网高程测量2002年7月&mdash
本文档为【温州市测绘志送审稿第六篇:城市测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733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MB
软件:Word
页数:106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8-09-18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