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 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与内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 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与内容

举报
开通vip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 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与内容第六章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与内容一、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城市规划的编制是指城市政府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按照城市规划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围绕城市发展目标,对城市区域内土地和空间资源以及各项建设所进行的合理配置,并形成行政与技术文件的工作进程。我国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主要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工作组织角度讲,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组织领导、规划编制、市民公众参与和规划送审修改等项工作。二、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内容1.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规划是对城镇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 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与内容
第六章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与内容一、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体系的构成城市规划的编制是指城市政府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按照城市规划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围绕城市发展目标,对城市区域内土地和空间资源以及各项建设所进行的合理配置,并形成行政与技术文件的工作进程。我国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主要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从工作组织角度讲,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组织领导、规划编制、市民公众参与和规划送审修改等项工作。二、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内容1.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城镇体系规划是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合理地进行城镇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并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综合协调相互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城镇体系规划涉及全国、省域、市(县)域以及跨行政区域等不同范围和层次,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建设和发展条件区域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条件应包括历史背景、区域基础和经济基础等方面。历史背景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分析该区域各个历史时期城镇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揭示区域城镇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导致每个阶段城镇兴衰的主要因素,特别要重视历史上区域中心城市的变迁。研究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目的是解释当前城镇体系的形成的特点,从而为预测未来影响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提供启示。区域基础分析的目地是研究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它涉及到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劳动力、经济技术基础、区域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广阔的领域。经济基础分析则要深入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各城镇中主要部门的发展方向。通常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区域的工业发展方向,工业结构的调整及时序安排,主要城镇的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对城镇发展的影响;综合运输网的改善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城镇发展的关系;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等。(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所涉及的方面和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总人口的预测因资料丰富、方法成熟,相对比较简单。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则比较复杂,尤其是因我国城镇人口统计口径不一致,前后年份的城镇人口资料缺乏可比性,给城市化水平的预测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确定城镇人口的实际含义和收集每个城镇最接近实际的城镇人口资料,是准确预测城市化水平的关键。起码应该从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可能性和城镇对农业人口可能的吸收能力两个侧面进行预测与互校。(3)突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城镇在区域中承担的职能是影响城镇规模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城镇职能结构的规划首先要建立在现状城镇职能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各城镇之间职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城镇的职能分类。对重点城镇还应该具体确定他们的城镇性质,力求把他们的主要职能特征准确表达出来,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所依循。有必要指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类型也应考虑未来一定年限内的新设城镇,确定其职能类型,使其与城镇体系原有城镇协同发展。(4)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立在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城镇人口现模趋势和相对地位的变化分析,以及确定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新城镇,对新老城镇做出规模预测,制定出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应当建立在地域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以及城镇合理发展规模的预测的基础之上。(5)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是指体系内各个城镇在地域空间中的分布和组合形式。它是地域范围内经济和社会物质实体的空间组合形式,是地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条件在空间的形象体现。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是对区域城镇空间网络组织的规划研究。它把不同职能和不同规模的城镇落实到空间,综合审度城镇与城镇之间、城镇与交通网络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合理结合。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分析区域城镇现状空间网络的主要特点和城市分布的控制性因素;②区域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以揭示地域结构的地理基础;③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区域不同等级的城镇发展轴线(或称发展走廊),主要轴线穿越区域城镇发展条件最好的部分,连接尽可能多的城镇,特别是高层次的城市,体现交互作用阻力最小或开发潜力最大的方向;④综合各城镇在职能和规模的网络结构中的分工和地位,对它们今后的发展对策实行归类,为未来生产力布局提供参考;⑤根据城镇间和城乡间交互作用的特点,划分区域内的城市经济区,为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结合,带动全区经济的发展。(6)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区域基础设施是城镇体系中城镇之间各项经济、社会、文化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区域和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基础设施包括区域交通运输、供排水、电力供应、邮电通信以及区域防灾等,区域社会设施包括区域性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及市场体系等。(7)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生态环境,同时,城镇的发展和各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又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建立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好区域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是保证城镇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8)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城镇体系是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重点城镇的发展对整个城镇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区域城镇体系的总体思路,提出基于区域合理发展的重点城镇规划对策。(9)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要使城镇体系规划得以实施,必须要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的配合,关键是政府的引导和控制。包括: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和区域城镇建设与发展的协调机制;通过权力与资源的分配,改变交通系统与其他基础设施系统;通过政府对工业与公共项目的直接投资,影响城镇体系的完善和发展。2)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其中,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应包括:城镇体系现状图、城镇体系规划图、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0-1:100000。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0000-1:10000。3)城镇体系规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评析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1我国东部地区某县城镇体系规划的方案(虚拟),规划期为2020年。该县县域面积450平方公里,基本为平原地区。县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规划县域总人口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万人左右。规划期末,县城城市人口10万人,重点镇3万人,一般镇1万人左右。带状县域向南北有较强的经济与交通辐射需求。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2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的红树林、湿地、沙滩及礁石。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市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化项目。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化工业和旅游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1)等级结构:分成A、B、C、D四级。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规划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码头。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请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主要理由和提出改进意见。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3某大城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图为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该市位于黄河之滨,某山脉东侧。黄河从市域东侧穿过,黄河在该市范围内的河道较宽,但航道很浅。全市总面积为3499平方公里,现状市区城市人口47.5万人,规划总人口89.38万人。建成区面积47.4平方公里,下辖三区两县,其中包括5个镇和21个乡,213个行政村。市域城镇体系由1个中心城市、2个市辖建制镇(县城驻地)、5个县辖建制镇组成。规划“H”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设置两条南北国道、一条高速公路和国家干线铁路南北向通过市域。机场位于黄河东岸(机场用地属于另外城市),在市区和机场之间设置一条等级较高的公路。试分析该市城镇体系规划在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优点。2.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与发展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根据当地的自然、历史、现状情况,通盘协调城市的各项用地和建设,确定实施城市发展的具体措施。根据《城市规划法》,设市城市和建制镇都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用地和各项建设事业都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有计划、按步骤逐步实施。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纲要编制和规划编制。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②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③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④研究分析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间题,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①文字说明简述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初步划出城市规划区范围;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的初步方案;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基础设施、防灾、环境保护、重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提出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重要措施的意见。②图纸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图纸比例为1:50000—1:200000,标明相邻城镇位置、行政区划。重要交通设施、重要工矿和风景名胜区。城市现状示意图:图纸比例1:10000—1:25000,标明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主要干道以及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规划示意图:图纸比例1:10000—1:25000,标明城市规划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大致范围,标注各类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干道、河湖水面、重要的对外交通设施。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③专题研究报告在大纲编制阶段应对城市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专题研究报告。例如人口规模预测专题、城市用地分析专题等。2)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1)城市总体现划的主要任务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合理发展。(2)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①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②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③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④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⑤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⑥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⑦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⑧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⑨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消防、防洪、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⑩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⑾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⑿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⒀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⒁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①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应根据规划内容要求,结合城市特点,拟定调查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最终形成资料汇编。调查城市各项用地的分布和面积,并要求经过实地踏勘,查明各种用地的界线,在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形成城市用地现状图。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要因地制宜,特别是抓住对用地影响最突出的主导环境要素,进行重点的分析与评价。例如,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必须重点分析水文和地基承载力的情况;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则地形、地貌条件往往成为评价的主要因素。又如,在地震区的城市,地质构造的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矿区附近的城市发展必须弄清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等等。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可分为三类。ⅰ)一类用地一类用地即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具有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被洪水淹没危险,自然环境条件较为优越等特点,是能适应城市各项设施的建设要求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其具体要求是:①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求;②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载力的要求;③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藏深度;④没有被百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⑤没有沼泽现象或采取简单的工程措施即可排除地面积水的地段;⑤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ⅱ)二类用地二类用地即基本上可以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由于受某种或某几种不利条件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其条件后才适于修建。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布置有一定的限制。其具体情况是:①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②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修建建筑物时,需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排水措施;③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不超过l~1.5m,需采取防洪措施;④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⑤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⑥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要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ⅲ)三类用地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一般说来用地条件很差,其具体情况是:①地基承载力极低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或流砂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才能修;②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布置建筑物很困难;③经常被洪水淹没,且淹没深度超过15m;④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工程费用Z⑤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属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军事设施等。在充分掌握了城市的基础资料和未来发展的有关资料,并对城市现状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后,就可以着手进行规划方案的制定。大体步骤是:确定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城市性质以及人口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网框架;确定城市各专项系统规划。②确定总体规划经济技术指标总体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③确定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的,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所体现。例如,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等。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主要是研究城市在全国或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基础上对城市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采用一定的技术指标,从数量上去确定主导的产业部门的性质。确定城市性质不能就城市论城市,不能仅仅考虑城市本身发展条件和需要。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地区乃至更大的范围着眼,根据国民经济合理布局及区域城市职能的合理分工,来分析确定城市性质。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城市由于建设的发展或因客观条件变化,都会促使城市性质有所变化。例如,邯郸市在“一五”期间,定为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后来,因附近地区发现了较大铁矿,利用其优越条件发展了钢铁和机械工业,从而该市的性质也随之改为以纺织、钢铁、机械工业为主的城市。④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Ⅰ)城市人口的构成城市人口的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通过对一定时期城市人口的各种现象,如年龄、寿命、性别、家庭、婚姻、劳动、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构成情况加以分析,反映其特征。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研究的主要有年龄、性别、家庭、劳动、职业等构成情况。年龄构成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一般将年龄分成六组;托儿组(0~3岁)、幼儿组(4~6岁)、小学组(7~11岁或7~12岁)、中学组(12~16岁或13~18岁)、成年组(男:17~60岁,女:17或19~55岁)和老年组(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为了便于研究,常根据年龄统计作出百岁图和年龄构成图。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包括:比较成年组人口与就业人数(职工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和被抚养人口比例,对于估算人口发展规模有重要作用;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字和趋向是制定托、幼及中小学等规划指标的依据;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的年龄数量是推算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依据。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关系,它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结婚率、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就业结构。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必须考虑男女性别比例的基本平衡。家庭构成反映城市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和辈份组合等情况,它对于城市住宅类型的选择,城市生活和文化设施的配置,城市生活居住区的组织等有密切关系。我国城市家庭存在由传统的复合大家庭向简单的小家庭发展的趋向。劳动构成按居民参加工作与否,计算劳动人口与非劳动人口(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劳动人口又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成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所以,城市人口可分为以下三类:基本人口: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它不是由城市的规模决定的,相反,它却对城市的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服务人口:指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被抚养人口: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它是随职工人数而变动的。研究劳动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调查和分析现状劳动构成是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第二产业工业、地质普查和勘探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讯业第三产业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金融、保险业、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期货业职业构成指城市人口中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即职业类型)划分各占总人数的比例。按国家统计局现行统计职业的类型包括3大产业和13类行业(见表)。表职业类型产业结构与职业构成的分析可以反映城市的性质、经济结构、现代化水平、城市设施社会化程度、社会结构的合理协调程度,是制定城市发展政策与调整规划定额指标的重要依据。在城市规划中,应提出合理的职业构成与产业结构建议,协调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达到生产与生活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Ⅱ)城市人口的变化一个城市的人口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它主要受到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影响,两者之和便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值。自然增长是指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通常以一年内城市人口的自然增加数与该城市总人口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的千分率来表示其增长速度,称为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增长速度(或人口平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增长的速度,可用下式计算:根据城市历年统计资料,可计算历年人口平均增长数和平均增长率,以及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平均增长数和平均增长率,并绘制人口历年变动累计曲线。这对于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Ⅲ)预测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城市人口发展规模,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影响较为复杂的工作。一般要了解人口现状和历年来人口变化情况,并向国民经济各部门了解由于发展计划或相关政策而引起的人口机械变动,从中找出规律,确定较为接近实际情况的人口发展规模。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既应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考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城市的环境容量等。Ⅳ)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主要依据是人口规模。城市用地规模(A)等于城市人口(P)乘以人均用地指标(a)。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规划的城市人均用地标准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一般为人均100m2左右,用地偏紧的城市人均用地可控制在80m2以内,少数有特殊要求或用地比较宽裕的地区也不应超过人均120m2。城市人口每人平均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划分为四个档次:人均60.1~75.0平方米、75.1~90.0平方米、90.1~105.0平方米、105.1~120.0平方米⑤确定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反映城市各项用地和空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是通过合理组织城市用地和空间,保障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城市安全和整体运行效率,塑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形象。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确定城市总体布局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网的基本框架。ⅰ)城市总体布局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a)城乡结合、统筹安排城市布局与其周围地区有密切联系,应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协调、统筹安排。a)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各类产业用地的数量和布局与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农田保护、城镇分布与发展密切相关;b)城市生活居住用地组织和布局与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密切相关;c)城市绿地、水系的布局和周围地区生态绿地系统与水系应相互衔接、协调;d)城市道路系统和交通设施用地与布局和地区交通网络应相互衔接、协调。b)功能协调、结构清晰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类物质要素及其功能既有相互关联、互补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排斥的一面。因此,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既要考虑合理的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的用地彼此的包容性。基本原则是要保障城市各项功能的整体协调、城市安全和运转高效。①工业用地是城市,特别是工矿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的组织和布局应当考虑:a)有利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上下游产品企业间的衔接,以及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共享的可能性,性质相近的企业应相对集中的布置;b)大型企业,特别是用水量大、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的企业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提供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可能性;c)产生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的企业不得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水源上游地区,并应按规定设置绿化隔离带。②集中的居住用地和科研、高教用地应布置在城市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段,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应考虑和科研、高教用地功能的衔接,尽可能就近布置。③对外交通设施用地规模较大,并且和城市相互干扰,用地布局应考虑:a)机场对周围地区有净空要求,限制建筑物、构筑物高度,并且产生巨大的噪声污染,应保持和市区适当的距离,但又和市区有快速交通联系;b)大型铁路枢纽、编组站对城市有干扰,并且易分割城市用地,宜布置在市区外围的适当地段;c)港口的布置应考虑一定的陆域用地,并有方便的疏港运输条件。滨海和滨江城市在安排港口用地时都应留有足够的生活岸线。④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储等设施的布置,必须避开居民密集地区,保证足够的隔离地带,并符合针对不同情况的特殊要求和规定。⑤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应妥善保护,其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不得影响环境的协调。c)依托旧区、紧凑发展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旧区,往往功能混杂、人口密集,且历史文化遗产相对集中,在保护和更新过程中,需要对若干不适于保留在旧区的功能和过度密集的人口向外疏解,因此提出开辟新区的问题。加之随着城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许多城市在旧区外围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工业园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城市的新区。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从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应当遵循依托旧区和现有对外交通于线、就近开辟新区、循序滚动发展的原则。这是因为:①旧区、新区有方便的联系,有利于旧区若干功能和人口向新区疏解;②在新区开发的过程中,有利于解决职工工作和居住两地的矛盾;③可充分利用旧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有利于新旧区基础设施系统的衔接,节省新区开发建设费用;④有利于尽快形成新区、旧区协调发展又各具特色的城市面貌。d)分期建设、留有余地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保证总体布局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应留有一定的弹性和长远发展的余地,并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局部调整用地布局的可能性。要重点安排好近期建设和发展用地,力求集中紧凑、经济合理,不得打乱整体布局的框架。ⅱ)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城市用地布局模式是对不同城市形态的概括表述,城市形态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地理环境、发展进程、产业特点等相互关联、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a)集中式的城市用地布局。特点是城市各项用地集中连片发展,就其道路网形式而言,可分为网格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以及沿江、沿海或沿主要交通干道带状发展等模式。b)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用地布局。一般有集中连片发展的主城区,主城外围形成若干具有不同功能的组团,主城与外围组团间布置绿化隔离带。c)分散式城市用地布局。城市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组团,组团间被山丘、河流、农田或森林分隔,一般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ⅲ)城市用地布局的艺术问题城市规划不仅要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应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形象。城市空间布局应当是在满足城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城市自然和人文条件,对城市所进行的整体艺术加工和形象塑造。a)城市用地布局艺术城市用地布局艺术是指城市在用地布局上的艺术构思及其在空间的体现。城市用地布局要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组织的艺术要求,把山川河湖、名胜古迹、园林绿地、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等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城市景观的整体骨架。b)城市空间布局要充分体现城市审美要求城市之美是城市环境中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综合,如建筑、道路、桥梁等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山势、水面、林木相结合,可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不同规模的城市要有适当的比例尺度,广场的大小,干道的宽窄,建筑的体量、层数、造型、色彩的选择以及其与广场。干道的比例关系等均应相互协调。城市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城市尺度的均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c)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城市中心和干道的空间布局都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前者反映了城市标志性的节点景观,后者反映的是标志性的通道景观,两者都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要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历史特点,运用各种城市布局艺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中心和城市于道的艺术面貌。要重视城市的外缘景观和城市鸟瞰形象的塑造,前者是指通过河流、铁路、公路或桥梁时所看到的动态的城市轮廓,后者是指从城市制高点上见到的城市全貌及城市空间构图的特点。两者都能反映出城市的整体美及其特色。d)城市轴线艺术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组成一个有秩序。有韵律的整体。城市轴线又是城市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在城市轴线上往往集中了城市中主要的建筑群和公共空间,因而也最能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和特色。e)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创造独特的城市环境和形象。要充分保护好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建筑群、历史街区,使其融人城市空间环境之中,成为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地方建筑布局形式往往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如南方的骑楼、江南的河街结合的布局形式等。对富有乡土味的、建筑质量比较好的、完整的旧街道与旧民居群,应尽量采取整片保留的方法,并加以维修与改善。新建建筑也应从传统的建筑和布局形式中吸取精华,以保持和发扬地方特色。确定城市总体布局应尽可能进行多方案的比较,综合各方案的优缺点,集思广义,归纳集中,探求一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综合方案。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确定以后,就可以进行城市各个专项系统的规划。(4)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①城市总体规划文本⑴前言:说明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⑵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点;⑶城市规划区范围;⑷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及用地规模;⑸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保护;⑺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⑻城市环境质量建议指标,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措施;⑼各项专业规划;⑽近期建设规划;⑾实施规划的措施。②总体规划说明书、有关专题报告及资料汇编③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⑴市(县)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0-1:200000;⑵城市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大中城市为1:10000一1:25000,小城市为1:5000;⑶新建城市和城市新发展地区应绘制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什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⑷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图纸比例同现状图;⑸城市总体规划图,表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图纸比例同现状图;⑹环境保护、防灾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⑺近期建设规划图;⑻各项专业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评析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1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型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2平方公里(包括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平方公里,五年来已建成1.5平方公里,另有约2.5平方公里已投入基础设施)。该总体规划方案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试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2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3右图为一组团式布局的港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该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60万人。港口所在组团为西区(省道以南为新发展区),东、北两个组团为新建区。有两条省道与该城市联系,其中一条为过境高速公路,另一条省道是以该城市为迄点的一级公路,通往省内其它地区。试评析该方案中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4某小城市依山临河而建。城北为风景区(含北山水库),该风景区按规划保护较好。水库库容属中型,用作灌溉和城市水源,南河水源丰富,西河为水库泄洪道。沿河的人工堤岸能满足城区防洪要求。为发展旅游和完善市政设施等,该市初步拟定建设如下项目。1)在西河的河滩地开发建设游乐中心及度假村;2)水厂在原址扩建;3)在北山风景区东入口南侧建旅游宾馆;4)在东溪村西南侧建田园式度假村;5)在城东北山脚下建2000立方米汽油库;6)在城区东南建污水处理厂。请指出哪几项在环境、安全和风景区保护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5图示为某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该市为南方一座中等城市,规划人口35万人。城市西侧为由山和湖组成的省级风景区,一条省道沿南北向经过该市。请指出城市布局和交通方面的主要问题。3.城市分区规划的内容和编制方法1)城市分区规划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大、中城市可根据需要编制分区规划。分区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2)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原则确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用地的容量控制。(2)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3)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4)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区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5)确定工程于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3)分区规划的成果(1)分区规划文本的内容①总则:编制规划的依据和原则。②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③分区内各片人口容量、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列出用地平衡表。④道路(包括主、次干道)规划红线位置及控制点坐标、标高。⑤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保护管理要求。⑥工程管网及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要求。(2)分区规划图纸①规划分区位置图:表现各分区在城市中的位置。②分区现状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内容包括.分类标绘土地利用现状、市政设施及公共设施现状。③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图纸比例一般为1:5000,内容包括规划的各类用地界线,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文物古迹、历史地段的用地界线和保护范围。④分区建筑容量规划图:标明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控制指标及分区界线。⑤道路广场规划图:规划主、次于道和支路的走向、红线、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怀、标高;主要道路交叉口形式和用地范围;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和用地范围,⑥各项专业规划图。(3)分区规划应收集的基础资料总体现划对本分区的要求;分区人口现状;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区居住、公建、工业、仓储、市政公用设施、绿地、水面等现状及发展要求;分区道路交通现状及发展要求;分区主要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4、控制性详细规划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细分地块并现定其使用性质、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具体地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点:(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2)确定各地块建筑容量、高度控制及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1)地块规定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①用地性质: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可根据用地分类标准小类进行标注。②用地面积: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③建筑密度: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④建筑控制高度:即由室外明为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⑤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即建筑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⑥容积率:即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总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⑦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规划地块面积的比率。⑧交通出入口方位: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⑨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停车泊位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车位数。其他设施的配置包括:居住区服务设施(中小学、托幼、居住区级公建),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电力设施(配电站、配电所),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等。(2)指导性指标一般为以下各项①人口容量:即规划地块内部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②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③其他环境要求。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土地使用土地使用控制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土地使用相容性环境容量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居住人口密度绿地率空地率建筑建造建筑建造控制建筑高度建筑后退建筑间距城市设计引导建筑体量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其他环境要求建筑空间组合建筑小品设置规划控制指标体系设施配套市政设施配套给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交通设施其他公共设施配套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行政办公设施文娱体育设施附属设施其他行为活动交通活动控制交通组织出入口方位及数量装卸场地规定环境保护规定噪音震动等允许标准值水污染允许排放量水污染允许排放浓度废气污染允许排放量固体废气物控制其他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1)文本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应包括土地使用与建设 管理细则 人民医院6s管理细则学校安全工作管理细则建筑工程管理细则公司车辆停放管理物业公司员工考核细则 ,以条文形式重点反映规划地段各类用地控制和管理原则及技术规定,经批准后纳人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具体内容如下;①总则:制定规划的且的、依据及原则,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②各地块划分及规划控制的原则和要求。③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适建、不适建、有条件适建的建筑类型)。④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⑤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⑥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⑦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⑧奖励和惩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应附地块控制图则。(2)图纸内容(图纸比例一般为1:1000~1:2000)①用地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②用地规划图:规划各类用地的具体范围(地块)和使用性质、主要交通出人口。绿地和公共设施位置,标明地块编号(和文本中控制指标相对应)。③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确定道路走向、线型、横断面、各支路交叉口坐标、标高、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位置及用地界线,各地块室外地坪规划标高。必要时可分别绘制。④工程管网规划图;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必要时可分别绘制,分为给排水、电力电讯、煤气、管线综合等。5、法定图则的编制1)法定图则的定义法定图则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包括了规划编制、审批、执行、咨询、监督、检讨以及修订在内的一套规划体制,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公众参与和更广泛的部门协调,来实现规划编制的科学化、规划决策的民主化和规划管理的法制化。法定图则是指在已经批准的全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的指导下,对各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公共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城市设计等方面做出详细控制规定。重点是对分区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深化和落实,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法定文件。2)法定图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比较(1)与控规比较,法定图则不仅有规划技术支撑,而且具有一整套包括编制、审批、公众咨询、定期检讨和修订等严密的法定程序,审批后将成为公布于众的法定文件;(2)与控规比较,法定图则更加标准化、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化、法律化;(3)与控规比较,法定图则更强调具有法律化的土地权属手续程序的依据和公众参与意识。法定图则是在控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规制定的,是控规的法律表现形式,控规的演绎和转化,是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实施规划意图的主要手段。控规由于其图纸、文字繁多,其图纸和解释性说明本身并不能直接成为法定图则,只宜作为技术文件,成为法定图则的说明和技术支撑。法定图则是规划编制、立法和实施管理三者的结合点。6、修建性详细规划(非法定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井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建筑的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2)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1)规划说明书①现状条件分析。②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③用地布局。④建筑空间组织和环境景观。⑤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⑥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⑦竖向规划。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⑨工程量及投资估算。(2)规划图纸①规划地段位置图: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以及和周围地区的关系。②规划地段现状图:标明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工程管线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质量等。图纸比例为1:500~1:2000。③规划总平面图:标明地形地貌、规划道路、绿化布置及各类用地的范围和建筑平面的轮廓线、用途、层数等。图纸比例为1:500~1:2000。④道路交通规划图: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道路断面,交通设施。图纸比例为1:500-1:2000。⑤竖向规划图:用等高线法或标注法表示规划后的地形地貌等。图纸比例为1:500~l:20000⑥市政设施规划图:标明各类市政管线的布置,市政设施的位置、容量,相关设施和用地。图纸比例为1:500~12000。⑦绿化景观规划图:标明植物配置的种类、景点的名称。图纸比例为1:500~1:2000。⑧表达规划意图的透视图或鸟瞰图(一般应做模型)。
本文档为【《城市规划原理》第七章 法定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与内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3.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倒翁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8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理学
上传时间:2021-09-27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