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

举报
开通vip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省国土资源厅等12个厅委《关于立即全面启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的通知》(宛政文〔2005〕18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矿山企业存在的矿权分散、采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和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结合矿山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
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修改储量评估)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前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和省国土资源厅等12个厅委《关于立即全面启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方案的通知》(宛政文〔2005〕18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矿山企业存在的矿权分散、采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和安全隐患大等突出问题,结合矿山管理工作实际情况,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依法加强和改善矿产资源管理,规范资源开发,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科学治理矿山环境,减少地质灾害损失,就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的文件要求,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与巴东县故县坪煤矿有限公司进行整合为巴东县宏大煤矿。又根据恩施州安全生产委员会以恩施州安办[2008]7号文下发的《关于调整巴东县部分煤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复为“根据鄂安[2006]24号批文,同意将保留的巴东县宏大煤矿的名称变更为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并关闭巴东县故县坪煤矿有限公司”。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炭资源由巴东县中茂玉矿业有限公司进行探矿,于2009年2月将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区块(煤)普查项目探矿权转让给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2009年3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对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区块煤矿勘查的探矿证。椐据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编制的《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沙坝煤矿资源储量分割报告》及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评审备案证明(鄂土资储备字[2009]15号),该矿保有地质储量为万吨。为了合理开发矿区矿产资源,沙坝煤矿将生产规模由3万吨/年提高到6万吨/年,特委托我公司编制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沙坝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山位置沙坝煤矿位于巴东县城南部,平距约37km,行政区划属巴东县绿葱坡镇管辖,北起井家垭—马儿岭,南抵水井湾,西起夏家湾,东至柏家坡、岔子坡一带。矿区南14km的简易公路与318国道相连,距野三关318国道、野三关火车站、高速公路站20km,北27公里与209国道相连,北距长江“黄金水道”巴东港77km;往南西距恩施州城、恩施机场140km,交通尚属方便(见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图)第二节矿区自然地理及经济条件地貌特征为岩溶组合形态,地表发育分布落水洞、溶槽、溶沟、残丘等,属构造溶蚀地貌类型。丘顶呈浑圆似馒头状。山脊走向北东向。矿区地势总体为中部低,两侧高,呈宽缓的“V”型谷。区内海拔标高一般在1200-1600m,最高点位于矿区北西角山顶,海拔标高为1785.6m,最低点为中西部杨桥河河底990.9m,相对高差794.7m,属中高山区深切割区。区内仅发育一条常年性溪沟杨桥河,从矿区中部自东北向西南流出区外,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枯季西部断流,其次为山间小溪,由山间泉水注入,为矿区生活用水的理想来源。沙坝煤矿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图℃℃(8月),最低-15℃(1-2月),平均年降雨量1763.68mm,其中4-9月为雨季,为降雨量的58-68%,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积雪期,雾天251天。区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主要为土豆、玉米,经济作物为烟叶、天麻,区内除小煤矿外,无其他工矿企业,经济水平较低。区内劳动力充沛,无重要工业设施,也无名胜古迹,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地理条件好。本区电网已与国家联网,当地居民用电通过农网改造,基本能够满足用电要求。第三节企业性质沙坝煤矿为一小型矿山,经济类型属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煤炭开采及销售。根据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沙坝煤矿属整合矿井。沙坝煤矿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所属资源,重新进行规划布局,生产规模由原来的3万吨/年提升到6万吨/年。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需重新编制开发利用方案,为此,特委托我公司重新编制该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第四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一、前期地质工作情况1、1956年—1960年,清江区测队于区内展开了1/20万巴东幅区域地质调查,为区内地层、构造提供了较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2、1961年—1972年,湖北省地质局第十一地质大队、第七地质大队先后在邻区新家矿区、枣子坪-水浒坪及麻沙矿区开展了对铁、煤、黄铁矿等矿产的普查与勘探,为区内积累了丰富的地质矿产资料;3、1981年—1985年,湖北省区调所开展了1/20万巴东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大致查明了区内的地层层序、构造特征、矿产分布及其远景评价;4、1994~1997年,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开展1:5万《培石幅》、《巴东幅》、《抱龙河幅》、《风吹垭幅》等四个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为本区地层和构造提供较系统的地质资料;5、1996年第二地质大队应巴东县绿葱坡镇政府的委托,对区内北东部2km2范围内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煤层进行地质普查工作,该煤层呈透镜状、藕节状产出,见煤工程煤两极厚0.40-,平均,煤厚变化率31.43%。根据煤层露头推斜深114-250m求获C+D级资源储量51万吨。该项工作为本次普查提供较丰富的基础资料;6、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于2007年编制了《湖北省巴东县沙坝煤矿区资源储量检测地质报告(截止2006年12月底资源储量重算)》,该矿区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98千吨,其中已消耗煤炭资源储量61千吨,保有37千吨(122b:26千吨,333:11千吨)。7、2006年5月-2007年4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对矿区开展了普查。完成的主要工作量为1:5000地质草测2,施工控制揭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层硐探工程1290m(PD1、PD2),其中PD1沿煤层走向揭露长,施工地表槽探工程500m3,结果基本表明区内龙潭组煤层厚度极薄,最大厚度,最薄,基本不可采,且局部无煤。因此区内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煤层无进一步工作价值。8、2008年12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提交了《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以鄂土资储备字[2009]15号文核实认定。二、矿山历年开采现状矿井建于1996年7月,于1997年8月投产,生产规模为5千吨/年,矿井建立了以矿长为首的,安全矿长专职负责,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安全责任目标,自下而上有措施保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矿井已建立了各项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及特种作业人员均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原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设有两个井筒,一个主斜井,一个回风斜井。原属小煤窑开采,年产量较低,一般为3~5千吨/年,2006年8月至今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于2008年进行了3万吨/年的技术改造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历年来采出煤炭111b类61千吨,资源回收率大约为87%。三、周边矿山及矿权关系该矿区原有沙坝煤矿和故县坪煤矿两家采矿权,2006年关闭整合期间,沙坝煤矿和故县坪煤矿进行整合为巴东县宏大煤矿。又根据恩施州安全生产委员会以恩施州安办[2008]7号文下发的《关于调整巴东县部分煤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请示》,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复为“根据鄂安[2006]24号批文,同意将保留的巴东县宏大煤矿的名称变更为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并关闭巴东县故县坪煤矿有限公司”。故县坪煤矿于2006年12月进行了永久关闭,该矿区现仅存沙坝煤矿一家采矿权,无相邻矿井相互影响。见矿权关系图。第五节编制依据1、《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沙坝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委托书2、《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2008年12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编制3、《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沙坝煤矿资源储量分割报告》,2009年8月,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编制4、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评审备案证明(鄂土资储备字[2009]15号)5、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有限公司沙坝煤矿变更矿区范围相关事项的批复》鄂国土资变[2009]59号6、湖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恩施州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规划方案的批复》(鄂安[2006]24号)7、湖北省经济委员会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核桃树23家煤矿扩能改造矿井审查意见的函》(鄂经煤炭函[2008]05号)8、恩施州经济委员会关于《恩施州巴东县沙坝煤矿6万吨/年扩能整合技改项目立项的批复》(恩施州经煤[2008]58号)9、《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10、《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7月1日)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年11月7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1996年8月29日)15、《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年,国务院第296号)16、《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2003年,煤矿安全监察局第5号)17、《矿山安全术语》(GB/T15259-94)18、《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19、《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2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22、《煤矿井下安全标志》(AQ1017-2005)23、《湖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及审查要求》24、矿井地质地形、储量计算图、实测采掘工程平面图第二章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第一节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一、资源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据《世界矿产资源年评(2004-2005)》等资料,2005年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约为9800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为5100亿吨,次烟煤和褐煤为4700亿吨,按目前的开采水平,世界现有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可供开采约200年。世界煤炭资源相对集中于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这11个国家煤炭探明可采储量都在百亿吨以上,占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总量的91.5%,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属于煤炭资源大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都在千亿吨以上,三国合计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占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总量的52.6%。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煤资源在世界上的位次,以煤炭探明可采储量计,应是美、中在先,俄罗斯居后;以预测资源量计,估计中、俄在先,美国居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各国将会逐渐发现新的煤炭资源,如我国的山西、内蒙古和新疆等地新近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就非常可观。湖北省是国内少有的几个缺煤省份之一,据《截至2005年底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燃料矿产)》等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湖北省保有资源储量约为亿吨,全省共发现煤矿矿区271个,主要分布在恩施市、恩施州、荆门市和黄石市。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煤在冶金工业中是一种重要原料,有煤才炼铁;煤也是主要的动力燃料,火力发电(注:发电用煤几乎占原煤总产量的一半)、蒸汽机、火车、蒸气锅炉等都需要,它是我国主要能源之一;在化学工业上通过煤的焦化加工等过程,可获得许多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如煤气、煤焦油、氮肥、医药品、农药等;含油率较高的煤,还可用来提取人造石油;此外,煤矸石、灰渣可制一般建筑用砖或耐火砖。二、煤资源供需现状2004年全国煤炭总产量近亿吨,进口近500万吨,出口煤炭近8000万吨,国内外市场供给约亿吨。2004年湖北省煤炭产量1000万吨,恩施州产煤约300万吨。2005年,全国产量20亿吨,湖北省产量1200万吨,恩施州产量310万吨。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亿吨。2007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亿吨。2008年煤炭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煤炭的总需求量将达到亿吨,比2007年增长4.0%左右。虽然2008年我国HYPERLINK"http://www.chinabgao.com/05/report/coal.asp"\t"_blank"煤炭新增产能将达到亿吨,但需求增长将略大于HYPERLINK"http://www.chinabgao.com/05/report/coal.asp"\t"_blank"煤炭供给的增长,HYPERLINK"http://www.chinabgao.com/05/report/coal.asp"\t"_blank"煤炭供需处在紧平衡状态。三、需求预测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国能源供应总体逐步偏紧,加之从外省调煤运距远,采购费用高,价格上涨等因素制约,已严重影响湖北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湖北煤炭产量过低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缺乏,特别是湖北东部的煤炭资源已近乎枯竭,随着西部大开发机遇带来的交通条件逐步得到很大改善。因此,开发利用沙坝煤矿的煤炭资源,能给全省煤炭供应紧张局面起一定的缓解作用,也为巴东县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能源。2005年,钢铁、建材、电力行业一些新建、改扩建项目投产后,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大,预测国内需求量为~21亿吨,省内需求量为1~亿吨。2006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态势强劲,导致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幅度加大。从2005下半年至2008年仍然会有一些设计煤种为无烟煤、贫瘦煤的电厂陆续投产。湖北是一个缺煤省,工业和民用煤现年需求量在5000万吨以上,且逐年增加,但目前湖北煤炭的年产量不足1000万吨,75%以上的煤炭需从外省调进,煤炭供应偏紧。第二节产品价格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国内煤炭价格一般价300~490元/t,港口价415~440元/t,2005年预测煤价将上涨5~7%。巴东县地产煤价格根据煤质一般在150~380元/t之间,2005年平均售价230元/t,2006年售价为240元/t,资源开发后,2008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300元/t。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煤炭价格不断下降,2009年预计平均价格250元/t,沙坝煤矿煤质较差,含硫量高,预计平均价格为180元/t。湖北省煤炭资源贫乏,全省原煤产量不足1000万吨,境内密布建材、电力、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且多为能源消耗大户,煤炭年需求量为7000万吨左右,因此,仅靠省内煤炭企业自产的煤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大部分生产用煤需从河南、山西等富煤地区调入,煤炭市场需求量很大。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力度进行资源整合,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向正规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使得煤炭生产企业进入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同时使煤炭的供与求在总体上趋于平衡,煤炭价格也趋于合理,稳中有升。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煤炭销售市场无论是近期或远期,其市场行情都看好。第三章矿产资源概况第一节矿区总体概况沙坝矿区现仅有一家采矿权人,即沙坝煤矿。无其它矿井与之毗邻。第二节矿山资源概况一、区域地质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矿区处上扬子台坪八面山台褶带恩施台褶东北缘,区内最显著的构造形迹是东西向褶皱和北东-北北东向弧形褶皱以及东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和北西向断层。北北东~北东向褶皱发育于西部,自西向东依次为茶店子向斜、黎家湾背斜、南坪向斜、花园向斜、长岭背斜及水东坪向斜,呈向北西突出,向南收敛的雁行弧形茶店子向斜带。组成东西向构造以香炉山背斜为主体,空间显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此项构造具有发展历史悠久,多期活动的特点,它曾一度与新华夏系联合,产生一系列弧形褶皱带,成为本区的主体构造。另一显著构造为茶店子弧形向斜带与香炉山背斜形成复合关系。茶店子向斜带由茶店子向斜、黎家湾背斜、南坪向斜、花园向斜、长岭背斜及水东坪向斜组成向北西突出,向南收敛的雁行弧形褶皱带。区内地层自寒武系上统三游洞群至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地层出露较完整,区域矿产主要有泥盆系中统的宁乡式铁矿、石英砂岩矿(硅石矿);石炭系的白云岩矿及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煤矿和上统龙潭组煤矿等。2、区域矿产地质特征区域矿产较为丰富,主要为沉积矿产,主要有铁矿、煤、硫铁矿。其次的有石煤、耐火粘土、石英砂岩矿及石灰岩、白云岩等,其中煤、铁、硫铁矿为区内的优势矿产资源,具有开发价值。(1)、铁矿铁矿赋存于泥盆系上统写经寺组紫色、黄绿色页岩中,称之为“宁乡式”铁矿,含矿四层,自上而下编号为Fe1、Fe2、Fe3、Fe4,其中Fe3为主要矿层,矿层厚0.80~4.33m,平均厚2.20m,工业矿体分布于龙潭坪,呈层状产出,矿石类型为鲕状赤铁矿和砂质鲕状赤铁矿,经详查,远景规模为中型。(2)、煤矿区内含煤层位有两个,一是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含煤1~3层,一般1~2层,于巴东绿葱坡万福河、麻沙一带含煤性较好。万福河煤矿含煤1~2层,其中M3煤层厚0~2.53m,平均0.83m,矿体呈透镜体状产出。巴东县麻沙煤矿区麻沙井田,含煤一层,属M2煤层,呈似层状,藕节状产出,煤层厚0~11.29m,平均2.45m,探明储量B级124.3万吨,C级1604.8万吨,D级521.2万吨。二是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以巴东新家一带成煤较好,含煤1~5层,M5可采,厚0.15~2.20m,平均0.73m,呈似层状产出,经勘探求获B+C+D级储量1942.97万吨,表外储量41.21万吨,地质储量222.25万吨,总储量2206.43万吨。(3)、硫铁矿硫铁矿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底部。由结核状砂包状及致密块状黄铁矿组成,厚0.09~3.52m,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其中以巴东县新家黄铁矿较稳定,厚0.09~1.35m,平均0.50m,两极品位8.38~41.70%,平均27.03%。经过详查的建始县双土坎黄铁矿厚0.77~3.52m,平均1.54m,呈透镜体状,似层状产出,含硫品位9.22~42.25%,平均18.42%,求获D级储量193.06万吨。二、矿区地质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有三叠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大隆组、下窑组、龙潭组,二叠系下统孤峰组、茅口组、栖霞组、梁山组,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及零星分布的第四系残坡积、崩积层。区内各时代地层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各组段岩性自新至老叙述如下:(1)、第四系(Q)      厚0—坡积、残积及崩积物,岩性为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及砂岩、灰岩岩块等。(2)、三叠系下统大治组(T1d)①三段(T1d3) 厚>200m上部为灰色薄层灰岩、间夹灰绿色泥质条带,具蠕虫状构造;中部为微红色夹浅灰色薄至中层状灰岩,局部层间夹翠绿色泥质条带;下部浅灰~灰色薄层状夹中层状灰岩;底部为薄层灰岩与页片状泥薄层泥质灰岩互层,夹中层状灰岩。②二段(T1d2上部为灰色中厚~厚层灰岩,微晶结构,缝合线发育;中部为浅灰色砾状灰岩,角砾由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次圆状无定向排列,其下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灰岩,下部为黑色中厚层状含炭灰岩夹含炭钙质泥岩,含炭灰岩含少量黄铁矿,具球状风化。③一段(T1d1)中上部灰色薄层泥质灰岩与灰绿色钙质泥岩互层,向上泥质灰岩相对增多。下为灰黑色钙质泥岩夹含炭泥岩条带及灰岩透镜体。(3)、二叠系上统(P2)①大隆组(P2上部为黑色薄板状含炭硅质岩与含炭钙质泥岩构成具韵律性的互层,偶夹含炭灰岩透镜体,下部为黑色板状含炭硅质岩夹含炭钙质泥岩。②下窑组(P2x)   上部为浅灰色厚层~块状含燧石结核灰岩,燧石结核呈团块状、疙瘩状横杂分布,顶部为1~2m浅灰色含白云质灰岩,白云质呈团块状,积云状。中部为深灰色薄~中层含硅质灰岩,局部含白云质,偶见燧石结核,下部夹含炭质泥岩薄层,底部为黑灰色~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含星散状黄铁矿。③龙潭组(P2l)    为本区的含煤岩系之一,其岩性组合自上而下为灰黑色含硅质结核炭质泥岩~煤层~炭质泥岩~泥岩~鲕状泥岩~细粒硬砂岩。见煤最厚0.19m,最薄0.07m。龙潭组煤层厚度极薄,大部分无煤产出,该煤层不具工业价值。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4)、二叠系下统(P1)①弧峰组(P1g)上部为灰黑色含炭钙质白云质泥岩,顶部含蠕虫状黄铁矿;下部为黑色薄板状含炭硅质岩,夹少量炭质泥岩,中部夹细粒白云岩透镜体,产瓣鳃类、菊石类等化石。②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盛产蜓类,及珊瑚、腕足类化石。下部为黑色厚层有机质瘤状灰岩夹厚层灰岩。③栖霞组(P1q)本组地层基本分布在杨桥河以东,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三段。A、上段(P1q3)厚77.66-深灰色中厚-厚层状泥晶、粉晶灰岩为主,夹灰黑色不规则薄层含炭钙质泥岩,含大小不一的硅质结核为其特征。富含珊蝴化石。       B、中段(P1q2)厚36.89-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晶粒灰岩,含较多灰黑色燧石结核或条带,基本顺层分布,局部夹黑色含炭钙质泥岩。含珊蝴化石、腕足类化石。C、下段(P1q1顶部深灰色、灰黑色薄层状含生物碎屑钙质泥岩,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中下部为中厚层状粉晶灰岩,底部为灰黑色薄层钙质泥岩,含珊蝴、腕足类化石。④梁山组(P1上部为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中部为炭质页岩、泥质砂岩夹煤层,含大量植物化石,煤厚0.32-2.34m;下部为褐红色泥质砂岩、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与下伏黄龙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5)、石炭系中统黄龙组(C2h)厚65m上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致密质纯;中部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灰质白云岩;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6)、泥盆系上统黄家磴组(D3h)厚>50m顶部为灰黑色砂质页岩夹灰白色石英砂岩;上部为灰黑色含砂质页岩;中部为灰黑色粉砂质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含铁石英砂岩夹一层厚约0.50m左右的鲕状赤铁矿;下部为灰色石英砂岩夹绿色粉砂岩。2、构造矿区位于北东—北北东向茶店子弧形复合向斜带次级构造轴向30-40°的水东坪向斜北东段南东翼,以中部杨桥河断裂为界将探矿权范围分为南、北两个块段,其中南块段地层倾向250-290°,倾角21-42°;北块段地层倾向290-340°,倾角18-25°。总体为倾向北西西的单斜构造。矿区发育有北东向(F4)和北北东向(F1、F2及F3)及北西西(F5)三组断层构造,各断层特征分述如下:(1)、北东向F4断层:该断层为区域性支井河~中坝断层的北东延伸部分,展布于矿区中部杨桥河的南西端(即矿区南西部),区域上延伸长达12km,由矿区西侧延入区内,展布长0.7km。断层倾向北西,倾角45°。区域上该断层具断裂角砾岩带,断面上见擦痕,表现为其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的正断层。矿区内断层覆盖严重,推测断距在矿区内约30m左右。(2)、北北东向断层①F1断层展布于矿区北东侧X3老隆南侧,走向长150m,断面平直,见有近垂直的擦痕,断面倾向120°,倾角73°。表现为北西盘梁山组厚层石英砂岩与南东盘黄龙组灰岩相接触,断距7米左右,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逆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性。②F2断层展布于矿区北东侧,走向延伸长150m,断面倾向110°,倾角77°,断层破碎带宽3.60m,其中为砂岩及灰岩挤压透镜体断层角砾,断层上盘黄龙组厚层灰岩与断层下盘梁山组厚层石英砂岩相抵,断距6m左右,表现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逆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性兼扭性。③F3断层展布于矿区南东部,由矿区南部延伸入矿区,于矿区中部东侧延出矿区外,展布长约2.0km,构成矿区的东部边界。断层走向由南部的近南北向逐渐变为28°左右延出矿区外。倾向280°~300°,倾角52°左右。普查东部边缘分布一断层,断层走向25-30°,倾向北西,倾角52°。断层面上具有擦痕、滑动槽、压碎角砾岩。由于覆盖,该断层破碎带宽不清,于矿区0线与1线之间见断层北西盘黄龙组灰岩与南东盘黄家磴组砂、页岩相接触,断距约30m。该断层向北东方向规模呈逐渐减弱趋势,表现为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的正断层。由于区内地层倾向北西,与断层倾向一致,断层发育在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和石炭系中黄龙组地层中,其产状和延伸方向仅对梁山组煤层浅部分布连续性有一定影响,对深部煤层无破坏作用。(3)、北西西向F5断层分布于矿区北东部,走向展布长125m,于老隆生产井中见断层破碎带宽0.5m,破碎带由压碎角砾岩、断层泥砾组成。断层倾向18°,倾角64°,断层上盘黄龙灰岩与下盘煤层接触,断距8.50m,表现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逆断层。综上所述,矿区处水东坪向斜的南东翼,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北东侧分布F1、F2、F5三条展布长度较短,小于10m断距的小断层,仅对浅部煤层有一定影响,对深部煤层无影响。F3断层分布于矿区南东部煤层出露附近,对矿区煤层沿倾向延伸无影响。F4断层虽为区域性断层,规模大,但仅展布于矿区南西部,对矿区工业煤体基本无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就矿区的构造而言,应归属为构造简单类型。三、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一)煤系矿区含煤岩系分布有二层,其一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另一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该含煤岩系呈仅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矿区中部。含煤岩系的底界始于细粒硬砂岩,顶界止于含硅质结核泥岩,矿区煤系结构简单,其厚度0.53~11.41m,平均厚6.51m,现以D17地质点剖面为例叙述如下:上覆地层:上二叠统下窑组生物碎屑灰岩。上二叠1、灰黑色薄层状含炭质泥岩,厚2、灰黑色炭质页岩,厚3、黑色半亮型煤层,厚4、灰白色粘土质泥岩,含星散状黄铁矿,厚5、灰黑色含砂质泥岩,灰白色石英砂岩,细粒状,厚下伏地层:下二叠统孤峰组,灰黑色含炭钙质云质泥岩。按其岩性组合序列为泥岩~煤层~泥岩~砂岩,相对应的岩相为河湖三角洲砂质相~湖泊泥质相~泥炭沼泽相~泻湖泥质相。从区域资料分析,整个含煤建造含煤五层,反映出五个小旋回,由于本区仅顶部一个含煤旋回发育,相对稳定,故此含煤仅一层,且不具工业价值。2、二叠系下统梁山组(P1l)梁山组含煤岩系是本矿主采煤层,为一套海浸型含煤建造,其底以厚层石英砂岩与下伏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煤系主要由石英砂岩、泥质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组成,含煤一层。矿区内煤系两极厚17.59-25.02m,平均厚17.24m。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垂直结构以老隆6和钻孔ZK30A剖面为例,自上而下描述如下:上覆地层:下二叠统栖霞组一段黑色含炭钙质页岩。下二叠1、灰黑色含粉砂质炭质泥岩,具水平层理,含星点状黄铁矿,厚2、灰色厚层石英砂岩,具花班状结构,厚3、灰黑色薄层泥质砂岩,厚m4、灰黑色薄层泥质砂岩与黑色炭质页岩交互成层,页岩中含大量植物碎片,厚5、黑色炭质泥岩,页理发育,富含植物化石,厚6、煤层:上部为条带状半暗、半亮型煤,下部为条带状亮煤夹少量暗煤,厚7、黑色炭质页岩,水平层理,厚8、褐红色中层含泥质砂岩,含星散状、结核状黄铁矿,厚9、灰白色、浅肉红色厚层状石英砂岩,具楔状层理,厚下伏地层: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厚层灰岩。从上述剖面上看,梁山组煤系仅基本具有一个沉积旋回,其岩性序列为含泥质砂岩—石英砂岩—含泥质砂岩—炭质页岩—煤层—炭质页岩—泥质砂岩—石英砂岩—粉砂质炭质页岩。相对应的岩相序列为湖泊泥质相~泥炭沼泽相~浅海泥质相。从区域资料分析,整个含煤建造含煤1~3层,反映出1~3个小旋回,由于本区仅具一个沉积旋回,含煤为M3煤层,煤层厚度与煤系地层呈正相关关系。(二)煤层矿区内含煤岩系分别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地层。均含煤一层,其层位稳定。1、龙潭组煤层矿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赋存煤层一层,产于含煤岩系中部,层位较稳定,结构简单。从已施工探矿工程18个,只有11个探矿工程见煤,见煤率61.11%,煤层两极厚0.00~0.50m,一般厚0.17~0.27m,总体该煤层厚度极薄,大部呈薄煤层或无煤产出,不可采。PD3号平硐在87.2m处见煤,煤厚0.08m,顺走向揭露长37.1m,见煤最厚0.19m,最薄0.07m。龙潭组煤层厚度极薄,大部分无煤产出,该煤层不具工业价值,故设计不进行开发利用。2、梁山组煤层(1)、煤层厚度变化特征矿区二叠系下统梁山组含煤一层,产于含煤岩系中上部,煤顶板为黑色炭质页——1.19m,平均厚0.85m,变化率46.86%。———2.34m,平均厚0.99m,变化率82.24%。统计结果表明,区内浅部煤层较稳定,变化较小,沿倾向向深部煤层厚度变化增大,且平均厚度同样具有增大趋势。全矿区煤层平均厚0.90m,全区煤层可采系数为89.68%。矿区煤层厚度各工程变化较大,根据老隆编录结果,煤层厚度变化与泥炭沼泽基底的起伏关系甚为密切,基底隆起部位,煤层显著变薄(见煤层底板凸凹起伏及煤层变化图)。区内煤层位于煤系的中上部,从剖面上看,煤系地层仅具一个沉积旋回。岩相古地理处巴东绿葱坡~建始渣树坡坪一线以南北的建始滨海区。总体来看,煤层厚度与煤系地层厚度成正相关关系,区内煤系、煤层厚度受基底地形起伏的影响和制约:基底的低凹区,煤系沉积厚度大,则煤层厚度大。煤系地层顶界普遍发育一层黑色含炭钙质泥岩,标志清楚。煤系煤层上覆岩层为炭质页岩、石英砂岩,其中石英砂岩分布不稳定,具尖灭现象,而炭质页岩普遍发育,分布稳定,特别是煤层顶板炭质页岩,为区内煤层对比标志层。煤层下伏岩层为炭质泥岩(或粘土岩)、石英砂岩、含泥质砂岩,分布连续较稳定。因此,区内煤层对比、岩性标志清楚、煤层分布稳定。(2)、煤层结构矿区煤层结构可归纳为简单和较复杂结构煤层。简单结构类型的煤质较好,发热量平均达4000大卡以上,以全亮半亮煤为主,夹条带状暗煤;较复杂结构类型煤层,其煤层下部已亮煤、半亮煤为主,无夹矸,煤层上部夹1~3层厚约0.15~0.50cm的炭质页岩,构成较复杂结构煤层。(3)、煤层的风氧化根据老隆编录结果,地表浅部煤层风化后呈褐色粉状,巷道延伸15~20m内煤层铁质污染明显,黄铁矿结核风化成褐铁矿。巷道延伸20m后,煤层铁质污染不明显,且见黄铁矿结核,推测该范围超过风化带。矿区以往采坑均在50~120m之间,掘进30-40m后,均沿上山采煤,坑道最深处已超过煤层的风氧化带。(三)煤质1、煤岩类型及特征本次未取煤岩样,根据邻区湖北省建始子母煤矿区类比,组成煤层的煤岩类型以全亮半亮型煤为主,半暗煤、全暗型煤次之,煤层呈黑色,沥青光泽~土状光泽,以条带状结构、似均一状结构为主,次为线理状结构和粒状结构,少量为透镜状结构,层状构造。按煤层结构构造上的特征,可划分为块煤及粉煤二种,以粉煤为主,一般底部粉煤为主,中上部块煤增多。2、煤化学特征据对16个探矿工程(包括6个钻孔、1个平硐、9个老隆)煤芯和煤层化学样分析结果,本区煤层含灰分为中灰—高灰分、高硫分、发热量中等。(1)、水分在自然风干状态下,水分0.40~1.34%,平均0.67%;自然状态下,水分2.24~4.02%,平均2.67%。(2)—94),为中灰~高灰分煤。(3)、挥发分含量低,一般为2.66~10.14%,平均6.50%。(4)、固定碳含量为39.81~81.37%,平均63.21%。(5)—94),属高硫分煤。(6)—94),为中高热值煤。(7)—0.018%,平均0.008%,依据《煤中磷分分级》(MT/T562—1996),煤中磷分为特低磷煤。煤层中含微量伴生元素,据ZK30A、ZK00A两个钻孔煤芯样和以前老隆刻槽样分析结果,其中C含量46.07~82.22%,平均68.01%,H含量1.79~2.41%,平均2.07%,N含量0.31~0.42%,平均0.37%,P含量0.005~0.01%,平均0.008%。综上所述,本区属中灰—高灰分、高硫分、中高热值煤,可作为动力和生活用煤。四、水文地质条件(一)、储水构造特点矿区处水东坪向斜的南东翼,野三河左岸二级支流杨桥河的上游部位,地层产状较陡,总体倾向北北西~北东,矿区内为一单斜储水构造。矿区东~南东侧,煤层出露于地表。工业矿层大部分埋藏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矿区西部外侧杨桥河标高990.9m)以上,地形上有利于矿床地下水自东~南东向北西方向排泄。根据地形地质图和资源储量估算图,矿坑水最低自然排泄面标高为1100m,而资源储量估算最低底界标高为880m,低于自然排泄面标高220m。(二)、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与特征1、含水层的分布与含水特征矿区含水层按其形成时代不同自上而下(由新至老)有:第四系全新统、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与三段、二叠系上统下窑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与栖霞组以及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共五层,其中对矿床充水有直接影响者主要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与栖霞组及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现分别叙述如下:(1)、第四系碎石夹粘土孔隙含水层(Q)主要分布于杨桥河河床和两侧,次为沟谷两侧缓坡地带和原采矿坑道口。由崩坡—残坡积、冲洪积成因的碎石土与含砾粘性土、人工填土组成,结构松散(软)。厚度在0~10.68m间,在水平方向和垂向分布具不均一性,尤其是水平方向上受地形条件局限而具不连续性。本层以透水、不含水为主,于河沟地带局部含孔隙水,靠大气降水和基岩含水层地下水补给,迳流途径短,大都就地排泄,随季节变化明显。在矿区范围内出露泉水3个,流量0.008~0.102L/s。属弱~中等透水、弱富水含水层。(2)、三叠系中下统大冶组二、三段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岩组(T1d2-3)大冶组灰岩出露于测区北西~南西,以薄~厚层状为主,总厚>250m,含裂隙溶洞水,地下水靠大气降水补给,本岩组处于向斜轴部地表分水岭处,属补给~迳流区。由于岩溶发育,因此大气降水能迅速转入地下,上部透水性强,局部隔水形成少量悬挂水。本组地下水多在下部有隔水层(T1d1)的向斜轴部富集,当含水岩组被沟谷切穿时而出露。如S12号溶洞泉流量达123.740L/s,属极强富水含水岩组。该含水层与矿床充水层无密切水力联系,故对未来矿坑充水无影响。(3)、二叠系上统下窑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P2x)出露于矿区中部,北东向呈“条带状”展布。岩性为含燧石结核灰岩、含硅质灰岩,底部为生物碎屑灰岩,厚47.55~213.19m。该层岩溶较发育,但以溶隙、溶孔为主。在矿区出露泉水4个,流量一般~L/s,总体属中等富水含水层。该含水层底板为相对隔水的龙潭组和孤峰组(P2l+P1g),局部发育有溶洞,泉流量较大,但对矿坑充水一般无影响,只有在导水断裂带切穿或为采矿巷道穿切、顶板张裂带影响地段,才会对矿坑充水有间接补给作用。(4)、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栖霞组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岩组(P1m+P1q)。矿区东部呈面状广泛分布。总厚度在189.86~379.66m之间。两者皆属碳酸盐岩类(灰岩),岩溶发育特征基本相同,且其间又无稳定的相对隔水层分布,并均为裂隙溶洞水为主,故构成具密切水力联系的统一含水岩组。根据1/5千矿区综合水文地质测绘结果,由于本岩组大片分布在地表分水岭处裸露于地表,岩溶强烈发育,地形有利降水的聚集、下渗,其补给条件好,故地下水丰富,于矿区范围内,共计出露泉水7个,泉流量一般0.039~318.814L/s,占全区流量的72.43%,属极强富水含水层。代表性泉水点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结果,矿化度94.70毫克/升,属HCO3--Ca2+型水。(5)、石炭系黄龙组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层(C2h)分布于矿区东侧外围一带,灰色厚层状灰岩,厚65m。地表无泉水出露,但当孔深(ZK30A孔)揭露至该含水层后,出现自流涌水现象,孔口自流量达3.00L/s,静水头超出孔口高度7.50m(据两次接高孔口管测流量反算),承压水头高度为187.95m,而其它钻孔均未出现涌水现象,甚至为干孔(ZK00A、ZK10A),说明该含水层含溶洞承压水,富水性具不均一性,但亦应划为极强富水之列。2、隔水~相对隔水层的分布与特征矿区内分布的隔水和相对隔水层自上而下主要有三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组泥灰岩、钙质泥岩段与二叠系上统大隆组硅质岩段,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炭质页岩煤层粘土岩与孤峰组硅质岩,二叠系下统梁山组页岩、砂岩、泥质砂岩夹煤层。现分述如下:(1)、三叠系下统泥灰岩、钙质泥岩段与二叠系上统大隆组硅质岩段隔水岩组(T1d1+P2d)。T1d1上部为泥质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下部为灰黑色钙质泥岩夹泥质条带,厚38.32~,隔水性良好。P2d为含炭硅质岩与含炭钙质泥岩互层,厚5.00~,相对隔水。岩性和赋存条件决定了本层属弱透水、不含水层。局部风化裂隙发育地段,偶可见泉水点出露,但最大流量为/s,总体属隔水层。(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炭质页岩含煤段、下统弧峰组硅质岩隔水岩组(P2l+P1g)。P2l上部为含炭泥岩夹煤层,下部为硬砂岩,厚0.53~,隔水性能良好。P1g~,地表所见硅质岩构造节理发育,但与上覆煤系合并,仍不失为一较好的隔水岩组。上部下窑组溶洞、溶隙的底界多止于其顶部,反映了该层具有弱透水和相对隔水性的特征。(3)、二叠系下统梁山组煤系隔水层(P1l)呈条带状分布于矿区东侧外围,上部P1l(3)含炭质泥岩、泥质砂岩和炭质页岩,局部发育有石英砂岩呈透镜状产出,在自然状态下,显示为弱透水~相对隔水性质。然在主要煤矿层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坑顶板张裂带的存在和扩展,这一相对隔水状态必将被破坏,从而使顶板含水层(P1m+P1q)水力联系增强,构成顶板直接充水的统一含水层。因而,其相对隔水性乃是针对煤矿大规模开采前的现状条件而言;中部P1l(2)为煤层;下部P1l(1)为泥质砂岩、石英砂岩,此层石英砂岩厚度较稳定且与石炭系中统黄龙组灰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为较好隔水层。(4)、泥盆系上统黄家磴组相对隔水岩组(D3h)出露于图幅东南角,岩性为砂质、粉砂质页岩、粉砂岩和石英砂岩,厚度大于50m,含少量基岩裂隙水,与下伏志留系地层组合成为区域上稳定的隔水层。(三)、岩溶的分布与发育特征矿区碳酸盐地层分布面积大,岩溶发育,其地表形态主要为溶沟、溶芽、溶洞、落水洞、溶槽等,主要发育于大冶组、下窑组和栖霞组灰岩中。矿区共计施工的6个钻孔中,遇溶洞9个,洞高0.50~9.58m,地下溶洞的发育地层为栖霞组及黄龙组灰岩,且溶洞均分布于地下静止水位以上,并充填黄色粘土,呈流塑状,说明溶洞与地表有密切的水力联系。上述落水洞、漏斗、溶蚀裂隙岩溶形态极其有利地表水补给,而溶洞、裂隙通道又极其有利于地下水的运移和赋存,而本区岩溶发育,多伴随地质构造产生地下溶蚀通道,乃是未来矿坑充水的重要对象之一。(四)、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矿区降水量丰富,地下水补给方式:一是通过含水层的露头,地表裂隙呈面状渗入补给,二是通过漏斗、落水洞等汇流并经垂直岩溶通道“注入式”流出泉口就全部渗入地下,而流量为0.091L/s的S14泉水在流出泉口不到20m就转为潜流,仅听见水声。区内含水层容水空隙(岩溶管道、构造节理、层面空隙)即为地下水的径流通道。地下水受地形、径流通道、含隔水层控制。径流方式有二种:一种以岩溶管道径流为主(T1d2-3、P1m+P1q、C2h);一种通过节理裂隙面空隙径流为主(P2x、P1g),各含水层中地下水径流方向既有共同特征,又具有差异性,其浅部接受大气补给后以垂向渗流为主,进入含水层后径流方向大体由南西向北东方向径流,含水层受当地侵蚀切割基准面影响,而呈下降泉排泄。(五)、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及其动态变化特征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特征矿区内具常流性地表水为杨桥河,流经中茂玉矿区中部,发源于两峰台林场南部的石槽水,源头标高约1720m,全长约10000m,于矿区西部外侧于鱼泉河交于二叉河口合为后河(支井河上游),其交汇口标高900m,落差820m,平均坡降0.082(4.69度)。河床宽度以2——3.00m之间,流速随降雨多寡和河断面不同而异。据访问在极其干旱年月,杨桥河东部无地表水流,沿途接受的泉水全部渗入地下,而中部四季不枯的S7~S9泉水流径不到200m就转为伏流,直到S10以下杨桥河断反映为常流水性质,此次(2008年11月8日)调查,河流上断面流量580.632L/s、中断面流量564.194L/s、下断面流量750.600L/s,反映河水具漏水特征,上中断面间漏失量为55.799L/s;中下断面间漏失量达532.489L/s,漏失率达41.5%。现状条件下,在杨桥河河谷两侧,工业矿层地下水位标高与河床标高(1100m)基本相同(ZK50A孔终孔静止水位标高1101.16m、ZK30A孔为1094.34m),再者从河流上、下断面流量(本次测定)来看,流量呈增大之势;同时亦存在漏失现象,均反映地表水与其中的地下水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特征,大致可以1100m水平为界,以上主要体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而以下则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鉴于该河河床穿切工业矿层顶板含水层,且在近3勘探线及以东河段,河床与工业矿层最低处垂距达220m。对河床标高以下煤矿的开采无疑会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当地下采矿工程活动引起顶板上覆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和矿山应力平衡状态受到严重破坏,以致河床地段出现开裂、塌陷变形时,河水将会倒灌涌入矿坑,使矿坑涌水量剧增,从而引发严重的水患事件。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对防止杨桥河河水倒灌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为妥。2、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动态变化特征共建立地表水流量的长观断面2处,分别设在杨桥河进出工业矿层的上、下部位。各断面观测及调查访问结果反映,地表水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控制,其流量动态变化迅速、变幅大,一般在降雨后数小时即可出现峰值,雨后1~2天即很快消退,反映出流量具暴涨、暴跌的变化特征。通过对3号和7号泉流量的动态观测结果,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同样与降雨量的多寡正相关,但属流量较稳定的泉水类型。(六)、主要断裂构造破碎带的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发育有北东向(F4)和北北东向(F1、F2及F3)及北西西(F5)三组断层构造,各断层水文地质特征如下:1、北东向F4断层:该断层为区域性支井河~中坝断层的北东延伸部分,展布于矿区中部杨桥河的南西端(即矿区南西部),区域上延伸长达12km,由矿区西侧延入区内,展布长。断层倾向北西,倾角45°。区域上该断层具断裂角砾岩带,断面上见擦痕,表现为其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的正断层。推测断距在矿区内约30m左右,该断层漏水现象严重,杨桥河河水在此段漏失达41.3%,断裂近乎垂直于矿区地下水流向,与侵蚀作用叠加,沿途有大型泉水出露(如S8~S10、S12),虽无深部工程对其控制,分布上对工业矿层开采基本无影响。2、北北东向断层F1、F2北西西向F5断层:展布于矿区北东侧,均为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逆断层,力学性质为压性或压性兼扭性。为阻水断层,对矿坑充水几无影响。3、北北东向断层F3:分布矿区东部边缘,断层走向25-30度,倾向北西,倾角52度。断层面上具有擦痕、滑动槽、压碎角砾岩。由于覆盖,该断层破碎带宽不清,于矿区0线与1线之间见断层北西盘黄龙组灰岩与南东盘黄家磴组砂、页岩相接触,断距约30m。该断层向北东方向规模呈逐渐减弱趋势,表现为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升的正断层。由于区内地层倾向北西,与断层倾向一致,但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基本不会沟通地表大气降水与黄龙组含水层间的联系。(七)、老窿及生产巷道的水文、工程地质特征勘查期间对柏家坡一带的PD2、PD4坑道和沙坝煤矿的原生产坑道进行了水文地质调查访问,伴随顶板变形顶棚见有渗水、滴水地段,在采空区或低洼处形成积水巷道,其水文地质特征见下表。老窿水文地质特征表老窿编号坑口标高(m)坑道掘进方位水文地质特征备注PD217~224°0~110m顶板局部滴水,110~320m硐干燥,坑口无水排出。0~110m围岩为栖霞灰岩,110~320m围岩为梁山组砂岩及石英砂岩PD414~32°0.0~20m干燥,局部有小量滴水;20~110m硐干燥,坑口无水排出。0.0~20m围岩为栖霞灰岩,20~110m梁山组砂岩及石英砂岩,  345~130°坑内顶板滴水,并有积水,坑口无水流。坑道顶底板为梁山组炭质泥岩。SBZJ1268300°为斜井(坡度25度),152m时矿坑水用水泵抽出,坑口涌水量最大为20m3/h,一般为10m3/h;深部溶蚀裂隙发育,矿坑水经溶洞、溶隙渗漏。煤层顶板浸、滴淋水,水量大小随降水多少而变化。原沙坝煤矿的生产主斜井(顶板斜井)区内沿梁山组露头线一带见有主要的小煤窑多处,属季节性小规模开采,现已全部封闭停采。据调查访问均系全空场法开采,顶板管理为自然冒落。设置主平硐进入矿层,采掘巷道一般沿矿层走向延伸,巷道壁均较完整。矿坑进水方式多为顶板直接进水,主要充水含水层组(P1m+P1q)地下水经采空冒落裂隙进入坑道,形式多为巷道顶棚淋水、滴水、渗水,积聚形成矿坑水。(八)、矿井涌水量依据《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煤矿地质普查报告(普终)》及湖北省巴东县中茂玉矿区水文地质图,结合原沙坝煤矿实测水文地质数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1100m水平以上矿井正常涌水量10m3/h,最大涌水量为20m3/h。五、开采技术条件(一)、煤层顶底板特征煤顶板为黑色炭质页岩。底板为黑色炭质泥岩(或粘土岩、泥岩),含星点状、结核状黄铁矿。(二)、工程地质类型根据矿区内岩、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岩性与结构及工程地质性能不同或差异,可划分为以下8个工程地质岩组。分述如下:1、结构松散的碎石土夹粘性土岩组(Q):由残坡积、崩坡积、冲洪积和人工堆积层构成,前者由亚粘土、亚砂土、卵石、岩石碎块等组成,分布于区内缓坡、洼地、河谷两侧等,由地表垂直向下,呈松散~稍密~密实,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边坡、岸坡的局部坍塌,但对煤矿开采影响小;后者由采煤矸石堆积于探矿坑道坑口斜坡处,结构松散,透水性强,不稳定,局部形成顺沟流失现象,污染水系环境。2、层状坚硬薄~中厚层碳酸岩盐类工程地质岩组(T1d2-3)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斜坡大部地带,坚硬岩为主夹少量的次坚硬岩石;岩体分布连续性好,岩体总体力学强度高,岩石质量好,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切割,在沟谷两侧呈常形成陡崖地貌,临空面和卸荷作用发育,为矿段内危岩发育的主要地层。3、层状软弱~中等坚硬薄层碳酸岩盐类、碎屑岩类工程地质岩组(T1d1+P2d)层状结构,以软弱~中等坚硬岩为主,该岩组地表差异性风化明显,尤其是钙质泥岩泥化现象显著,岩石质量差,因多分布于缓坡地带,目前未见明显不良的工程地质现象,整体上岩体的稳定性较好。4、层状坚硬薄~中厚层碳酸岩盐类工程地质岩组(P2x)岩性主要上部为厚层~块状含燧石结核灰岩,中部为薄~中层含硅质灰岩,局部含白云质,下部为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厚度较稳定。层状~块状结构,坚硬岩石为主,夹少量次坚硬岩石。岩石抗压、抗软、抗剪力学强度高。稳固性好,岩石质量好。5、层状软弱~中等坚硬薄层状碎屑岩类及坚硬薄层碳酸盐类工程地质岩组(P2l+P1g)岩性为黑色含硅质结核炭质泥岩~煤层~炭质泥岩~泥岩~细粒硬砂岩(P2l),和含炭钙质白云质泥岩,含炭硅质岩等。层状结构,上部以软弱~中等坚硬为主,下部为坚硬岩石为主。地表部位岩石风化强烈,其中泥岩易风化脱落,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弱,出现解体现象,此外泥岩吸水膨胀泥化,其稳定性、岩石质量差。沿倾向随着深度的增加而稳定性,质量有所增强。下部硅质岩段,岩石坚硬而性脆,夹少量次坚硬岩石,地表部位岩石由于长期风化,其风化性裂隙发育,裂隙一级呈闭合状,少量充填有黄色泥质薄膜。6、块状坚硬碳酸盐岩类工程地质岩组(P1m+P1q)块状构造,岩石致密坚硬,岩溶发育但不均一,与下覆岩层的差异风化作用下,常形成陡崖,在地貌上多形成陡坡或陡壁,RQD值为45~96%,岩体质量平均为好的,岩体完整性好。7、层状软弱~坚硬碎屑岩为主的工程地质岩组(P1l)主要由炭质泥岩、钙质泥岩、石英砂岩夹煤层组成,裂隙较发育。其中泥岩易风化,强度降低后易形成相对软弱结构面,坑道揭露后,更易产生冒落、底鼓现象。8、厚层状坚硬碳酸盐岩工程地质岩组(C2h)为厚层状灰岩,岩溶发育,属坚硬岩石类别。(三)、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4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m3/t,该矿瓦斯等级经鉴定为低瓦斯矿井。2、煤层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沙坝煤矿煤尘爆炸鉴定结果表试样编号采样地点工业分析(%)爆炸性试验鉴定结果鉴定单位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
本文档为【巴东沙坝煤矿开发利用方案(修改储量评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千与千寻
十年从业经验,高级工程师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15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23-02-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