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

举报
开通vip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所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即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现代科技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工匠精神”更是淡出哲学思想视野。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理想实现,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能工巧匠。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在古代可称其为手艺人,意为熟练掌握一门手工技艺并赖此谋生的人,如铁匠、木匠、皮匠、钟表匠等;在现代则可泛指家庭作...

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
所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即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现代科技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工匠精神”更是淡出哲学思想视野。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理想实现,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能工巧匠。契合时代发展需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在古代可称其为手艺人,意为熟练掌握一门手工技艺并赖此谋生的人,如铁匠、木匠、皮匠、钟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匠等;在现代则可泛指家庭作坊、工厂工地等生产一线动手操作、具体制造的工人、技师、工程师等。如果说“求知”(acquire)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追求的话,那么“造物”(create)就是工匠精神的伟大使命。“造物”的精神追求就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构成要素表现为工匠技艺在经验、知识、器物和审美四个层面的相互统一,其历史形成过程表现为工匠行业的伦理关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规范和文化模式演变。工匠精神可概括为以下五种精神特质。1.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不管是手工作坊里的“子继父业”或是手工业行会里的“师徒相授”,工匠间技艺的传承方式多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完成。尽管这种技艺的传授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即技艺传承面临着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失传断代”的风险,但它依然是过去工匠学习技艺的重要方式。一方面,学徒能否掌握技术、学到本领,自身的才智、悟性以及刻苦练习程度成为能否学成技艺的决定性因素,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徒必须尊重技艺,才有可能学会技艺;另一方面,学徒对待师傅的态度也成了能否学成技艺的关键性因素,学徒为了学到技艺,必须做到恭敬师傅、尊重同门。中国历来就有“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说,工匠精神就在这种尊师重教的师道传统中得以发扬光大。2.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人们通常认为,“制造”就是严格地按照技术标准和生产要求,批量生产某种技术制品的过程,甚至认为“制造”就是重复和模仿。然而,对工匠而言,制造器物的过程不同于标准化工艺下的大规模机器制造,“制造”意味着对其技术目的的再次创造。工匠制造器物主要是凭借其技艺,按照近乎严苛的技术标准和近乎挑剔的审美标准,不计劳作成本的追求每件产品的至善至美,通过大繁若简的制作手法赋予每一件产品生命。要达到这种制造境界,除了工匠所掌握的熟练的技艺经验外,还要求工匠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和的制造心态,也只有做到了这些,工匠才能心无旁骛的制造出一件又一件的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李宏伟1,别应龙2(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重庆科技学院合作与发展部,重庆沙坪坝401331)摘要:传统工匠的社会历史地位较低,现代科技时代工匠似乎远离我们而去,工匠精神更是淡出思想家、哲学家的视野。然而,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能工巧匠。工匠精神所涵括的师道精神、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工匠精神的当代培育既要注重传统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更要契合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关键词:工匠精神;历史传承;当代培育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5-2-11作者简介:李宏伟(1963—),河北任邱人,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文化;别应龙(1983—),湖北沙市人,哲学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合作与发展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会员编号:I0100230012。第31卷第8期2015年8月自然辩证法研究StudiesinDialecticsofNatureVol.31,No.8Aug.,2015文章编号:1000-8934(2015)08-0054-0654精美器物。3.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对于绝大部分工匠来说,养家糊口是其从事工匠行业最直接的现实目的。如何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技艺来谋求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稳定其社会地位、巩固其社会关系,是工匠凭借其技艺立足社会后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于是创业成为工匠凭借其技艺成就事业的最好途径。历史上,许多知名的制造业企业,起初都是靠一个或者一批唯实笃行的工匠的艰苦奋斗奠定其日后发达的基础。例如,世界知名光学仪器制造企业———卡尔·蔡司(CarlZeiss)公司就是靠最初在耶拿创立了一家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车间并成功应用了创始人之一恩斯特·阿(Ernst·Abbe)的科学成果,其领先的技术深受行业推崇,其产品畅销全球成为行业翘楚。4.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工匠的“造物”能力和技艺不仅是衡量和决定工匠水平高低的先决因素,也是工匠智慧和灵感的集中体现,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然而,与爱因斯坦所说的那种科学研究中顿悟式“灵感”的创造性不同,工匠的创造性更多表现为累积式的渐进和改良。从工艺流程上看,工匠们不仅会从材质选料、毛坯定型、模具制作等“先天”方面进行塑造,还会从机械加工、成品打磨、喷涂抛光等“后天”方面对之加以改进。工匠根据自己长期的技术实践经验和对技术方法的思考,对前人的发明制品或技艺进行改良式的创造,以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技术制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就是工匠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表现。5.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工匠操持技术、制作器物和传授技艺的过程是“意会知识”(tacitknowledge)从隐性转化为显性的实践过程。工匠的技术实践活动不仅符合“意会知识”的种种特征,还可以从“知”、“行”两方面进行描述。工匠从学徒时起,就需要尽可能多的“知”,除了要向师傅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和操练技术环节中的关键窍门外,还需要在平时自己操持技术时,对师傅所授的技艺“心得”不断加以揣摩和领悟,并长年累月的坚持;在“行”的方面,工匠不仅需要对自己所制器物进行反复比较、总结,以期加以改进,更需要大胆实践自己的设计理念,勇于突破前辈的发明创造。可以说,“知”、“行”的结合程度是影响工匠技艺造诣高低的最直接因素,也只有在技艺的操持过程中做到了知行合一,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工匠的技艺水平。二、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在西方文化中,工匠(artisan)一词的本义源自拉丁语中一种被称为“ars”的体力劳动,意为把某种东西“聚拢、捏合和进行塑形”(toputtogether,join,orfit),后来随着这种劳动形式的逐渐丰富才演变为“技能、技巧、技艺”(art)的意思;而“artisan”作为一门特定的职业和特定的社会阶层,即工匠、手工艺人的意思是通过16世纪法语“artisan”和意大利语“artigiano”的含义才确定下来的,并于17世纪早期开始广泛使用起来。①词源分析不仅表明工匠与劳动的渊源,也为我们考察工匠精神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可能的历史研究路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人们对工匠劳动观念认知不断解放、工匠劳动价值评价不断提高以及工匠传统影响不断外化的历史渐进过程。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技艺经验是工匠精神得以形成的技术前提劳动是辛苦的也常常是被迫的,它们大多由工匠、奴隶承担;而理论是在衣食无忧之后的闲暇中完成,是有闲阶级的特权。对于劳动的厌恶和对于工匠的鄙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远离劳动的思辨和理论则被赋予至上的尊贵地位。古代中国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更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念直接表达。对于劳动和工匠的鄙视,杜威在《确定性的寻求》一书中给出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回答。劳动的对象和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劳动的成败就具有偶然性。这种成败得失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困惑、不安和危险,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现实劳动处境。正是为了逃避现实困境,人们到哲学、科学等理论构想中找寻确定性,寻求心灵的安慰,劳动、劳动者及其工匠精神淡出了哲学视野。在崇尚“思想至上”的古希腊,各种与“爱智慧”有关的探讨一直是哲学家、贵族和自由民等有闲阶级所热衷的脑力劳动,而一切与体力劳动相关的“形而下”活动则受到了他们鄙夷和嘲讽。尽管希波达莫斯和亚里士多德都把工匠作为支撑古希腊城①工匠(artisan)的释义见《牛津词源辞典》(OxfordDictionaryofWordOrigins)。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55第31卷第8期自然辩证法研究邦体系和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社会阶层之一,但工匠的劳动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而是被当作与奴隶、战俘、劳役一样任由主人驱使的劳动工具。尽管当时社会对工匠阶层充满了鄙夷和排斥,但无法抹杀工匠对古希腊城邦制社会运行和古希腊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正如科学史家乔治·萨顿所言,“在那时像现在一样,最出色的专家既不是博学之士也不是语言大师,而是手艺人———铁匠、制陶工、木匠和皮革工等,他们也许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民俗知识。”〔1〕173古希腊在几何学、宇宙学、地理学、生物学取得了突出成就,也为后来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始基,“但在希腊化和希腊—罗马文明存在的800年间,大部分生产仍是手工业,带有地域性,工匠们按照传统总是对他们的手艺严格保密,企图垄断自己的独门诀窍,他们的手艺也未从文字、科学或自然哲学中得到过任何好处。”〔2〕1022.中世纪宗教改革的劳动观念转变是工匠精神得以形成的思想条件马克思·韦伯说,“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手工业者的宗教,这是它的突出特征。”〔3〕612工匠是促使生活活动(拉丁语,vitaactiva)和宗教活动相结合并在他们的公众生活和私人生活中找寻宗教意义的人。某种确定的、虔诚的工匠文化是能通过工匠所固有的社会身份、职业身份和宗教身份这几个途径得以呈现的〔4〕521。因为宗教的介入,人们对劳动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更确切地说,宗教使劳动成为了一种救赎的可能。与经济、社会局势紧密相联,意识形态的格局使对于劳动、技术和手艺人的态度从一种蔑视与谴责的氛围向一种褒扬的倾向摇摆〔5〕138。11世纪的宗教改革加速了认识上的演变,使人们意识到参加劳动是一种服从上帝的自然表现,并有助于加强对上帝的忠诚〔6〕13。对于中世纪时期的工匠来说,劳作不再是迫于谋生的无奈和必须忍受的惩罚,而是满怀虔诚、敬畏之心从事技艺劳作的自我拯救。工匠在开展技术活动时更加的耐心和细致,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是对上帝忠诚度的一种体现,工匠所拥有的那种对技艺专注、对产品负责、对职业忠诚的职业伦理精神基本形成。在工匠精神开始形成的时期,手工艺理想主义者的手工劳动既是颂扬上帝同时也是拯救自己,手工劳动被看作是净化灵魂和精神的修行〔7〕92。中世纪时期建起那些气势恢宏的大教堂都是为了弘扬上帝的荣耀而建,无数投身其中的工匠也是出于对上帝的虔诚而自愿奉献。从12世纪起,修道院就是技术革命的先驱,这些革命最终改变了中世纪手工艺人的面貌〔7〕92。在中世纪后期的西欧世界,学问的中坚大多为大学中的经院派学者所占据;与之相对应,技术的中坚则主要是出于社会底层的工匠们〔8〕47。也正是由于中世纪宗教改革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洗礼,劳动不再有高低贵贱之分,工匠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商人和工匠不再被阻挡在真正的宗教生活之外,因为他们的财富和技艺,职业团体的礼拜仪式也出现在意大利和法国所有的教堂里了。”〔4〕5233.手工业行会制度及其技术繁荣是工匠精神得以外化的社会动因从12世纪上半叶起,各城市中按行业划分的手工业工匠的集合,即所谓同业行会建立起来。行会的宗旨是维护技术标准、保护手工艺人免受技术变化的影响、保护他们免受封建制度过重的压榨〔7〕96。到了13世纪,所有手工业者均被强制性地要求加入到行会当中。师傅对手下那些领薪俸的“工匠”和不领薪俸的见习“徒弟”们拥有绝对的权威。行会在拜师修行制度(从十二三岁开始,在师傅手下过2-8年的学徒生活后,又作为工匠,利用数年的时间,到各地的师傅手下去进一步提高技艺,最后才被认可升格为师傅的制度)的严格约束中运行。在这种体制下,与技术相关的经验性知识在工匠之间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传统〔8〕47。手工业行会成立直接促进了行业内的技术分工,“某些行业的分工甚至达到这样的地步:生产过程区分为一系列简单的动作,近乎机械地不断重复。这种高效的、高度分化的生产方式距离机器的运用只有一步之遥了。”〔9〕9而由此带来的工匠技艺水平的直线提高在当时社会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伽利略就曾高度赞扬过工匠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智慧,“你们威尼斯人在著名的兵工厂里进行的经常性活动,特别是包含力学的那部分工作,对好学的人提出了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因为在这部分工作中,各种类型的仪器和机器被许多手工艺人不断制造出来,在他们中间一定有人因为继承经验或利用自己的观察,在解释问题时变得高度熟练和非常聪明。”〔10〕1机械论哲学家将自然视为一架巨大机器,从当时工匠们的工具制作中受到启发,将创造自然的上帝看作是机械工和机械师的理想化身。学者们为了研究作为机械的自然,就必然首先去研究工匠们制56作的机械构造。制作空气泵、压力计、温度计、望远镜、显微镜、棱镜等一系列用于观察和实验的新器械的不仅仅是工匠,还有那些探究自然的学者们也常常亲自动手,并且在制作中追问那些器械的工作原理〔8〕47。贝尔纳指出:“现代科学具有双重起源,它既起源于巫师、僧侣或者哲学家的有条理的思辨,也起源于工匠的实际操作和传统知识。直到现在,人们重视科学的前一方面远远超过后一方面,结果,科学的整个发展就显得比实际情况更富于奇迹色彩。”〔11〕18科学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工匠传统起源,现代科学过去是一门技术科学,到如今仍然是一门技术科学。如果说工匠技艺是其存在的“筋骨”的话,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工匠阶层得以传承延续的“风骨”。工匠的劳动价值在得到充分肯定和尊重之后,稳定和壮大了工匠阶层,刺激了他们的创造热情,中世纪欧洲兴起的技术革新运动(水车、风车、农具、马具、帆船、纺车、冶金高炉、机械时钟等),是跨越几个世纪的工匠们经验技术积累的产物〔8〕47。与工匠技艺相关的手工业行业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成品质量得以确定,工匠们也逐渐养成了一种精益求精、以质取胜的制造理念。工匠师傅在钻研技艺,向徒弟、雇工亲身示范技艺,传授诸如“秘诀”、“窍门”和“心法”之类与技艺的意会知识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把专注、细致、耐心、冷静、果敢等精神品质和忠诚、诚信、友善、仁爱、务实、奉献、敬业等伦理价值传承给了他们;而学徒、帮工在耳濡目染师傅钻研技术问题、勤修技艺本领、追求臻美的“造物”精神后,也自然而然的在相互间掀起了刻苦求学、比试技艺、竞争上游的优良学习风气以及尊师重教、恭勤养德、以技治业的职业伦理。三、工匠精神的失落及其当代培育随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生产方式以及职业伦理精神悄然转变,中世纪工匠们那种带有宗教奉献和自我拯救的劳动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工匠及其工匠精神开始逐步走向衰落。首先,一方面是自15世纪以来,在家工作的工匠(chambrelans)数量稳步增长,他们没有当过学徒工,也不可能成为短工或师傅。由于政府的容忍,他们越来越活跃地与普通的师傅展开了竞争〔9〕137;另一方面是“行会规则越来越严,许多工匠不堪忍受奴隶般的且不稳定的漫长学徒期,逃离了城市。”〔9〕65手工业行会对手工业的发展不再具有统筹力和凝聚力,对行会内工匠的约束力也越来越薄弱。其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革新不再单纯依赖工匠的长期实践经验总结,科学知识武装的自然哲学家、实验主义者逐渐成为技术革新的主力军;再次,由于新兴产业资本家的出现,工匠们作坊式生产模式在与工场批量生产模式中逐渐处于劣势,手工业逐渐向机械工业化转型。不少工匠因为生计所迫,无奈转入工场谋生,曾拥有精湛技艺的工匠变成了工场车间流水线上的计时计件工。最后,科学知识和传统技艺的结合萌生了技术教育的新形式,出现了以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工匠技师和技术官员的国营技术学校,这对传统工匠技能传习的行会师徒制带来致命冲击。中国的工匠文化深厚而悠久,对于文明创造始祖和历代能工巧匠给予高度评价,如历史传说中的黄道婆、庖丁、鲁班、欧治子等等。中国工匠群体古代称其为“百工”,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指的主要是各行各业的工匠群体。古代工匠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服役于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官匠,另一类是为主家制作取酬或者是为自己制作交换用以谋生的民匠。不论是官匠还是民匠,都要严格遵守职业伦理操守,对于技艺要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炉火纯青”就是源自于冶炼锻造而后泛指高超技艺的表达。中国以实用技术见长,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也是中国古代工匠高超技艺的表现。但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兴起,工厂化机器化等近代工业制度削弱了传统工匠伦理,某些传统工匠技艺走向衰落乃至失传。无可否认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然而中国却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我们的制造工艺、产品质量、品牌价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今的后工业革命时代,追求个性、特色的差异化生产的手工定制成为新宠和时尚,由工匠们手工打磨制作的名包、名表成为世界名牌,作为奢侈品受到中国消费者的竞相抢购。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虽然后来说这些马桶盖本来就是中国制造,但还是反映出国人对于国内产品质量缺乏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创新支撑,也需要千千万万能工巧匠的亲手打造,我们需要唤醒、培育工匠精神。1.打破就业体制,改革就业观念,提高工匠职业威望。中国具有悠久的农耕传统,农业是华夏文明繁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57第31卷第8期自然辩证法研究衍的文化内核。对农业的高度重视,自古就有“农本工末”的职业偏见,工匠的发明创造也常常冠之以“奇技淫巧”。我国改革开放后走上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道路,现代化流水线生产不仅对于传统工匠,对于传统工人也形成巨大冲击。工匠师傅的技能被生产线分解取代,沿袭多年的师徒制走上末路,工人工匠的社会地位衰落。古代中国流传下来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及现阶段中国国情所固有的体制机制障碍,我国大学生就业首选公务员国营企事业单位,成为体制内的人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原则。如果大学生未能成功进入国家体制,在他们自身、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看来,就算不得就业,就是某种失败。在德国,一个优秀的工匠和一个出色的科学家没什么两样,同样受到社会的尊敬。在美国,一个铺地砖的工人或者一个端盘子的餐馆服务员,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职业而感觉低人一等。中国职业等级观念划分由来已久,既有历史文化原因,更有当今体制原因。改革开放,国企改革打破的只是下岗工人的铁饭碗,公务员事业编制的金饭碗还没有打破。随着我国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在生产一线真正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人工匠价值将会逐渐凸显,工人工匠的职业威望将会不断提高。2.树立杰出工艺大师、工人技师榜样,引领工匠精神示范。首先我们要保护传承传统技艺、工艺,抢救挖掘那些濒于绝技失传的独门绝技,请“大师”、“名匠”著书立说、留下影音资料,为他们撰写人物志和传记,发扬光大传统技艺和工匠精神。其次,我们要培养年轻人对于传统技艺、现代技术的热爱,打造一支年轻的工匠大师、技师队伍,给予他们新时代的荣誉称号如五四奖章劳动模范等,积极树立当代手工业制造中的优秀工程师、优秀技工的典型,让那些能催人上进、激发热情的事迹能更好地感召和吸引工匠从业者勤奋工作。再次,要给予这些技师、能手较高的社会承认,不仅是精神荣誉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要使那些乐于传承、肯于钻研的大师、技师真正成为年轻人乐于学习、效仿的榜样。最后,我们还应该针对工匠阶层的职业伦理观念特点,开展相关伦理研究,编制特色教材,供大学课堂、相关入职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机构使用。把手工业制造所形成的刻苦钻研、敏而好学、勇于创新等实践精神,在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师徒传授中所形成的爱岗敬业、守时守法、敢于担当等职业素养,以及在手工业长期发展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意志坚强、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道德品质传承、发展下去。3.保护工匠、技师合法利益,借用现代手段拓展技艺传承。首先,继承传统师徒制的优势所在,注重“手把手”、“一对一”的言传身教,在动手实践中感悟技艺、提高技能、养育精神。变革传统师徒制的家庭化、家族化弊端,破除师徒之间的人身依附隶属关系。其次,针对传统工匠技艺传习“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传大不传小”等排他性和单一性问题,加强与工匠相关的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保护工作,通过运用法律、制度等形式对工匠的技艺进行专利注册,最大程度的保护传统工匠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再次;抢救性保护那些濒临失传断代危险的民间手工业技艺,通过影像、走访、录音等形式保全匠人技艺的相关资料。加强对诸如“老字号”、“百年老店”等一些传统手工业的那些靠“口传心授”、“心领神会”等才能领会的“诀窍”、“心法”的“解码”工作,在注重知识技术产业保护的同时,“打开黑洞”提高工匠技艺传习的效率,扩大他们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4.通过传统手工艺生产演示与精美产品展示,传达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理论的空话,而是贯彻在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生产过程中,凝结在巧夺天工的精美产品上。首先,在某些传统产品产地、传统技艺发源地,结合当地旅游宣传当地特有的物产文化,不是单纯一味地推销产品,而是要弘扬地域传统文化和物产生态文化。其次,为增加工匠对于其作品产品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借鉴古代社会“物勒其名”办法,利用条形码、二维码等等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对工匠、技师的每一件作品、产品实行责任追究,强化工匠职业伦理精神建设。再次,要对精美作品产品实行奖励制,就像当今建筑界的“鲁班奖”或者是工艺美术界的“金奖”“银奖”,树立标杆鼓励赶超。5.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双元制、双导师制培养工匠技师。传统“师徒制”传习技术、通过行会认定从业资格的旧式技术教育模式,其优势在于切身性、实践性,弊端在于其经验性和封闭性。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它规避传统师徒制与现代教育不足,将这二者各自的优势和强项并有机结合。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58ASpiritofArtisan’sHistoricalInheritanceandModernFosteringLIHong-wei1,BIEYing-long2(1.SchoolofMarxism,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2.Cooperation&developmentSection,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Chongqing401331,China)Abstract:Thesocialconditionoftraditionalartisanislowerthanotherclasses,theybeyondusintheeraofmodernscienceandtechnology,thespiritofartisanisoutofthinkerandphilosopher’shorizon.IfChinawantstobecomeapowerfulmanufacturingcountryratherthanabigone,itnotonlyneedsscientistsandtechnologists,butalsoneedsengineersandartisans.Teacher-pupil’srelationship,entrepreneurship,creativityandpracticalspiritarecontainsinthespiritofartisan.Weholdthatthespiritofartisancanprovideusmanyinnerresourcesandpowerfulspiritualmotivationincon-temporaryera.Fosteringthespiritofartisanshouldnotmerelyneedsrespectingartisan’straditionalcustoms,butalsomeetingeconomyandsociety’sdevelopment.Keywords:aspiritofartisan;historicalinherit;modernfoster(本文责任编辑:董春雨)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所谓双导师制,就是学生既有其在学校的基础课老师,也有其在联合办学的企业实习单位导师。双导师制既有师徒制经验优势,也有现代教育的效率优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快培养工匠、技师的有效路径。6.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实行职前宣誓,将工匠精神社会化、具体化。以19世纪的德国为例,当时除了建立和扶持一大批技术学校开展技术教育外,德国还变革了工匠认证制度,并从法律的高度确立和保障了技术教育的顺利开展。1849年,普鲁士修订职业条例,规定共建考试、师傅考试和学徒修业年限。1885年符腾堡实行商业学徒结业考试,1892年德国药商工所实行学徒结业考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职业教育举行国家考试,使全国的职业培训标准统一,有效地制止有关机构滥发文凭,提高职工培训的质量。对于我国而言,除了要加强现行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和执法力度外,要特别强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职业资格水准和职业荣誉感。《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波克拉底警戒人类的古希腊职业道德的圣典,也是全社会所有职业人员言行自律的要求典范。当今时代,我们就是要对职业抱有一份敬畏之心,心怀虔诚和感恩,实行入职前庄严宣誓制度,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参考文献〔1〕乔治﹒萨顿.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M].鲁旭东,译.河南:大象出版社,2010.〔2〕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哈罗德多恩.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M].王鸣阳,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3〕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第一卷)[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Sabrina﹒Corbellini,Margriet﹒Hoogvliet.ArtisansandReligiousReadinginLateMedievalItalyandNorthernFrance(ca.1400-ca.1520)[J].JournalofMedievalandEarlyModernstudiesNorth,Carolina:DukeUniversityPress,2013(Fall).〔5〕雅克﹒勒高夫.试谈另一个中世纪----西方的时间、劳动和文化[M].周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6〕罗贝尔﹒福西耶.中世纪劳动史[M].陈青瑶,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爱德华﹒露西-史密斯.世界工艺史:手工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M].朱淳,译.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8〕古川安.科学的社会史: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M].杨舰,梁波,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9〕G﹒勒纳尔,G﹒乌勒西.近代欧洲的生活与劳作(从15-18世纪)[M].杨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0〕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M].武际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59
本文档为【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4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云峰
人民教师
格式:pdf
大小:581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3-15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