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形测量规范

地形测量规范

举报
开通vip

地形测量规范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地形测量规范地形测量规范地形测量规范--------------------------------------------------------------...

地形测量规范
Fourshortwordssumupwhathasliftedmostsuccessfulindividualsabovethecrowd:alittlebitmore.------------------------------------------author------------------------------------------date地形测量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地形测量规范地形测量规范----------------------------------------------------------------------------------------------------地形测量规范--------------------------------------------------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总则.......................................................................................................................................(3)4平面控制测量......................................................................................................................(4)5高程控制测量........................................................................................................................(6)6基础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9)7图根控制测量........................................................................................................................(11)8数字测图..............................................................................................................................(14)9基础数字地形图要素的表示................................................................................................(15)10基础字地形图基础要素的分类与代码..............................................................................(19)11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21)12图幅拼接、整饰、检查和资料整理.....................................................................................(22)13基数字地形图测绘成果的提交..........................................................................................(23)附录A(资料性附录半测回高差互差及测回间高差互差限差△H允速查表..................(24)附录B(规范性附录)房屋建筑结构分类表....................................................................(25)附录C(规范性附录)基础要素数据分类(大类、中类).................................................(26)附录D(规范性附录)基础数字地形图基础要素分类与代码..........................................(27)附录E(规范性附录)辅助要素类型编码........................................................................(41)附录F(规范性附录)基础数字地形图元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42)附录G(资料性附录)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44)附录H(资料性附录)1:1000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45)附录I(资料性附录)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例样..........................................................(46)考文献.......................................................................................................................................(47)DB33/T552-2005II前言本标准是在我国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有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近期科技的发展和生产的需求,并根据我省现阶段和今后一定时期国内外所采用的1:5001:10001:2000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而制定的。内容涉及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大比例尺基础要素的分类与代码。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G、附录H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浙江省测绘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浙江省第一测绘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一挺、赵水泉、宋陶丹、胡有顺、景军郎、沈正中。DB33/T552-20051:5001:1000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1:500、1:1000、1:2000比例尺基础数字地形图的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内容与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919-2002公路等级代码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CJJ8-99城市测量规范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总则3.1测量基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若采用地方坐标系,应提供与国家坐标系换算的参数。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高程起算基准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3.2精度衡量指标本标准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指标,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3.3标准内容的系统性按本标准进行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并满足地籍图、房产图基础公共要素的基本要求,同时为数据建库作好准备,使之成为后续高新测绘产品的良好数据源。3.4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本标准鼓励各项测量工作积极采用高效、可行的高新技术和先进方法,但同时应满足本标准的基本精度要求。3.5依据标准的一致性1:5001:10001:2000比例尺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应符合本标准。对于本标准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最新版本的相关规定。DB33/T552-200544平面控制测量4.1一般规定4.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允许越级布设平面控制网。4.1.2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在平面控制网中,GPS控制网、常规边角组合网和导线网的等级划分均依次按二、三、四等与一、二级进行分级。4.1.3坐标系统的选择控制测量平面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坐标系统的归算、投影长度总变形值不大于±2.5cm/km为原则,并根据测区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确定该平面坐标系统的基本参数。4.1.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4.1.4.1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相对平面点位中误差Mij应满足Mij≤±5cm。4.1.4.2四等平面控制网以下各级网的最弱点平面点位中误差Mw相对于起算点应满足Mw≤±5cm。4.1.5平面控制点标石的埋设4.1.5.1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其中二、三等平面控制点普通混凝土标石应按CJJ8-99埋设上、下两层柱石和盘石,两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应小于3mm;四等平面控制点普通标石可不埋设下层盘石。4.1.5.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其他各类标石的埋设均按CJJ8-99执行。4.1.5.3平面控制点各类标志的制作宜同时考虑平面和高程测量的需要,将控制点标志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成半球形,球形顶部为标志中心,标志中心可用钻小圆孔或刻十字丝等形式清晰设定。4.2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指标4.2.1GPS测量4.2.1.1各等级GPS网相邻点之间基线长度精度用式(1)表示。σ=±开方【a2+(bd)2】式中:σ——基线长度标准差,单位为毫米(mm);a——固定误差,单位为毫米(mm);b——比例误差系数,(×10-6);d——相邻点间距,单位为千米(km)。4.2.1.2GPS网的各等级的平均距离、精度指标等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相邻点基线最小距离不宜小于平均距离的1/3;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距离的3倍。4.2.1.3其他有关的测量技术要求按CJJ73-97中相应等级的GPS网执行。DB33/T552-20055表1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0≤2≤1/120000三等5≤10≤5≤1/80000四等2≤10≤10≤1/45000一级0.5≤10≤15≤1/20000二级0.2≤15≤20≤1/10000当边长小于0.2km时,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当为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而进行GPS测量时,其平均距离可适当放长。4.2.2边角组合网测量边角组合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边角组合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测距测回数方向观测测回数等级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所用测距仪等级往返测角中误差(〃)DJ1DJ2DJ6三角形最大闭合差(〃)Ⅰ33二等9≤±30≤1/300000Ⅱ44≤±1.012≤±3.5Ⅰ22三等5≤±30≤1/160000Ⅱ33≤±1.869≤±7Ⅰ11四等2≤±16≤1/120000Ⅱ22≤±2.546≤±9一级1≤±16≤1/60000Ⅱ2-≤±5.026≤±15二级0.5≤±16≤1/30000Ⅱ1-≤±1012≤±304.2.3光电测距导线测量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平角观测测回数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总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1DJ2DJ6方位角闭合差(〃)三等153≤±18≤±1.5≤1/60000812≤±3n四等101.6≤±18≤±2.5≤1/4000046≤±5n一级3.60.3≤±15≤±5.0≤1/1400024≤±10n二级2.40.2≤±15≤±8.0≤1/1000013≤±16nDB33/T552-20056a)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之间或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3中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b)当附合导线的总长度短于表3所规定导线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c)在平坦、开阔地区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度和平均边长可根据表3的规定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d)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5高程控制测量5.1一般规定5.1.1高程控制测量分为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等。水准测量的等级依次分为二、三、四、五等。a)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一般不应低于四等水准,城市首级高程控制网不应低于三等水准。b)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或五等水准测量,若需要代替二、三等水准测量,则需作专门的技术设计。c)GPS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地以及建筑物上平面控制点高程的测定。5.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的高程,在平坦地区一般应用四等水准精度要求施测,平坦地区一、二级导线点的高程亦可用五等水准精度要求施测。5.1.3首级水准网等级的选择应根据城市面积的大小,城市的远景规划,水准路线的长短而定。四等以上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20mm。5.2水准测量设计规格各等水准测量设计规格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各等水准测量距离设计规格单位为千米设计项目地区/等级距离建筑区1~2水准点间距离(测段长度)其它地区2~4二等400三等45四等15水准环线或附合于高级点间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五等12a)水准网中结点与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水准路线长度不应超过表4规定的0.7倍;b)对高程精度有特殊要求时,可在有关专业技术设计书中专门制定的技术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DB33/T552-200575.3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5.3.1各等水准测量高差的基本精度指标一般以每千米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M△与每千米高差中数全中误差MW进行衡量。凡是进行往返测的每条水准路线均应按测段往返高差(或左右路线)不符值计算M△;当测区内水准网形成的水准环数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闭合差计算MW。M△和MW具体计算方法见式(2)和式(3)。41�6�3�6�3�6�4�6�2�6�0�6�0�6�1�6�9ΔΔ′±=ΔSLnM………………………(2)式(2)中:n′——测段数;LS——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Δ——测段往返(或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单位为毫米(mm);1�6�3�6�4�6�2�6�0�6�1�6�9±=LWWNMW………………………………(3)式(3)中:N——水准环数;L——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千米(km);W——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线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5.3.2各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各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单位为毫米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等级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测段、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测段、路线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平地、丘陵山地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二等±1.0±2.0±4Ls-±4L±6Li三等±3.0±6.0±12Ls±8Ls±12L±15L±20Li四等±5.0±10.0±20Ls±14Ls±20L±25L±30Li五等±7.5±15.0--±30L-±40Li注1:LS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水准符合路线或环线周长,Li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均为km;注2:山地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注3:当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注4: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按1km计算。DB33/T552-200585.4水准观测技术要求各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各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视线长度等级标尺类型仪器类型视距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的差mm基辅分划、黑红面或两次高差的差mm单程双转点左右路线转点差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mmDS1≤50二等因瓦DS05≤60≤1.0≤3.0下丝读数≥0.30.40.6-1.0双面DS3≤652.03.0-三等因瓦DS1DS05≤80≤3.0≤6.0三丝能读数1.01.51.53.0四等双面DS3≤80≤5.0≤10.0三丝能读数3.05.04.05.0五等双面DS3≤100≤10.0≤20.0-4.06.0--注: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5.5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5.5.1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以三角高程导线的形式进行布设和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可以代替水准测量。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代替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回数(中丝法)垂直角测回差及指标差较差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等级边长m高程导线长度kmDJ2DJ2(〃)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平地、丘陵山地四等≤10001537±40D±20L±25L五等≤30012210±60D±30L±35L注1:D为边长,以km计,不足0.2km按0.2km计算;L为路线总长,以km计,不足1km按1km计算;注2: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与直接水准交替使用时,路线闭合差仍按上表规定;注3:测边要求与同级导线测量相同;注4:垂直角对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精确读至1mm,当较差不大于3mm时,取用平均值。5.5.2五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可采用全站仪直接测定并读取其观测高差值,以取代常规垂直角观测,但测回数仍应按表7规定执行(正、倒镜依次各观测一次为一测回),其半测回高差互差以及测回间高差互差之限差值△h允应按式(4)计算(△h允的具体取值参见附录A)。DB33/T552-20059Sih�6�6′′′′=ρΔ允…………………………………(4)式中:ρ〃=206265;S——平距,其单位同△h允;i〃——指标差秒值,在计算同半测回高差互差之限差时,取i〃=30〃;在计算测回间高差互差之限差时,取i〃=10〃。6基础数字地形图的基本要求6.1图根点精度要求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表8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厘米测图比例尺等级与精度项目1:5001:10001:2000一级图根点位中误差±5±5±5二级图根点位中误差±5±10±206.2测站点精度要求6.2.1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9规定;6.2.2测站点高程中误差:a)平地不应大于1/10基本等高距;b)丘陵地不应大于1/8基本等高距;c)山地、高山地不应大于1/6基本等高距。表9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厘米测图比例尺精度项目1:5001:10001:2000点位中误差±5±10±206.3地物点分类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地物点总体上按三大类进行划分:a)一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道路、街道、巷道两侧明显建筑物拐点。b)二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明显建筑物拐点及农村居民地明显建筑物拐点。DB33/T552-200510c)三类地物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它地物点。6.4地物点平面测定精度6.4.1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单位为厘米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1:5001:10001:2000地物点类型点位间距点位间距点位间距一类地物点5.05.08.08.015.015.0二类地物点7.57.512.012.025.025.0三类地物点25.020.050.040.0100.080.0注:间距中误差为同类邻近地物点间距的中误差。6.4.2不同类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应超过式(5)的计算结果。2mmm2Dj2Di+=间±……………………………(5)式中:m间——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mDi——一、二、三类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mDj——一、二、三类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不一定与mDi同类)。6.4.3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10规定值放宽50%或按式(5)的计算结果放宽50%。6.5地形图高程精度6.5.1城市建筑区和基本等高距为0.5m的平坦地区,其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15m。6.5.2其它地区地形图高程精度应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6.5.3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地形类别项目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高程中误差(等高距)≤1/3≤1/2≤2/3≤16.5.4对于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根据表11中的规定值放宽50%。6.6地形图基本等高距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表12的规定。a)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种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此时不同地形类别的等高线DB33/T552-200511插求点高程精度要求,可按相应的地形类别应采用的基本等高距分别推算;b)同一幅图不应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表12地形图基本等高距单位为米测图比例尺地形类别1:5001:10001:2000平地0.50.50.5、1丘陵地0.50.5、11山地0.5、112高山地11、227图根控制测量7.1图根平面控制测量7.1.1图根控制点布设基本要求7.1.1.1在完成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加密图根控制网。图根控制可采用附合导线和结点导线网布设方法、GPS测量方法(包括GPS-RTK测量方法)施测,也可用图根三角网(锁)形式进行测设(应作具体的技术设计)。7.1.1.2根据当前的实际测量条件,图根控制布设的主要形式为附合导线和结点导线网,个别导线无法贯通的地区,采用支导线形式补充,局部地区可采用全站仪解析极坐标法测定(必须有校核条件),也可采用其它能达到本标准基本精度要求的测绘方法。7.1.2图根导线基本技术要求为确保地物点的测定精度,施测一类地物点应布设一级图根导线,施测二、三类地物点可布设二级图根导线,同级图根导线允许符合两次,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3图根光电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测角测回数图根级别适用比例尺附合导线长度m平均边长m导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测距中误差mmDJ2DJ6测距测回数(单程)测距一测回读次数1:5001:1000一1:20001500120≤1/6000≤±24n±1512121:50010001001:10002000150二1:20003000250≤1/4000≤±40n±15112注:表中n为测站数。a)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b)一级图根导线,当导线较短,由全长相对闭合差折算的绝对闭合差限差小于±13cm时,其限DB33/T552-200512差按±13cm计。c)一级图根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应≤±26cm。d)二级图根导线长度较短,由全长相对闭合差折算的绝对闭合差限差小于图上0.3mm时,按图上0.3mm计。e)1:500、1:1000测图的二级图根导线,其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宽至1.5倍,但此时的绝对闭合差最大不超过图上0.5mm。f)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7.1.3图根点标志的设置7.1.3.1图根点标志尽量采用固定标志。位于水泥地、沥青地的普通图根点,应刻十字或用水泥钉、铆钉作其中心标志,周边用红漆绘出方框及点号。7.1.3.2当一幅标准图幅内没有有效埋石控制点时,至少应埋设一个图根埋石点,并与另一埋石控制点相通视。图根埋石点一般要选埋在第一次附合的图根点上。7.1.4图根点布设密度7.1.4.1图根点的布设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数字地形测图图根点的密度不宜小于表14的规定。表14数字测图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密度测图比例尺项目1:5001:10001:2000图根点密度(点数每平方千米)641647.1.4.2城市建筑区及地形复杂、隐蔽地区,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适当加大密度。7.1.5图根导线观测7.1.5.1水平角观测使用不低于J6级的经纬仪或全站仪,按方向观测法观测。7.1.5.2边长测量用不低于Ⅱ级的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实测边长一测回。7.1.5.3一级图根导线测定边长时,须测定仪器常数、棱镜常数等边长改正参数。上述参数可在电子手簿中记录,也可直接在全站仪中进行设置并改正。7.1.6图根支导线的测设7.1.6.1因地形条件的限制,布设附合图根导线确有困难时,可布设图根支导线;7.1.6.2支导线总边数不应多于4条边,总长度不应超过表13中二级图根导线规定长度1/2,最大边长不应超过平均边长2倍;7.1.6.3支导线边长采用光电测距仪测距,可单程观测一测回;7.1.6.4支导线水平角观测首站时,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J6级经纬仪观测一测回;7.1.6.5支导线除首站以外其他测站的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40〃;采用全站仪时,其他测站水平角可观测一测回。DB33/T552-2005137.1.7GPS图根控制测量GPS图根控制测量应满足下述要求:a)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GPS快速静态测量作业模式进行测量。b)图根GPS点的精度等级可参照GPS二级控制测量,对最小距离、平均距离的要求可适当放宽。c)布网应有非同步观测基线构成多边形闭合环(或符合路线),每一闭合环(或符合路线)边数不超过10条。少数困难地区可采用散点法测定GPS图根点。d)GPS图根点测量的观测时间以能确保准确测定出点位坐标为准。一般双频测量型GPS接收机不少于5min;单频测量型GPS接收机不少于10min。e)其余有关的测量技术要求按CJJ73-97的GPS二级网执行。7.1.8GPS-RTK图根控制测量GPS-RTK方法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应满足下述要求:a)GPS-RTK基准站至少应连测3个高级控制点;b)高级点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应对相关的RTK流动站点有足够控制面积,并对GPS基准站坐标系统进行有效检核;c)进行GPS-RTK测量时,对每个图根控制点均应独立测定2次,在2次测定时应重新对中、置平三角架或对中杆。d)2次测定图根点坐标的点位互差不应大于±5cm,符合限差要求后取中数作为图根点坐标测量成果。7.2图根高程控制测量7.2.1平地图根点高程用图根水准测定;山地或建筑物上的图根点高程可用图根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7.2.2图根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可代替图根水准高程测量,并可与图根水准测量交替使用。7.2.3图根水准路线及图根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应起闭在不低于五等水准的控制点上。图根三角高程路线可起闭于图根水准点。7.2.4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路线长度视线长度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附合路线km结点间km支线km仪器类型视距m前后视距差m平地或丘陵mm山地mm864DS3≤100≤30≤±40L≤±12n注1:山地是指每千米图根水准测量超过16站的路线或环线所在区域;注2:L为路线长度,以km计,n为测站数;注3:图根水准测量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黑面一次读数),估读至毫米。支线按往返测。DB33/T552-2005147.2.5图根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代替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6的规定。表16图根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代替图根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测回数垂直角指标差之差垂直角测回差附合路线总长km平均边长mJ2J6J2J6J6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路线闭合差mm≤5≤3001215〃25〃25〃≤0.02S≤L40±注1:S为边长,以hm(百米)计,不足1hm按1hm计算;注2:L为路线总长,以km(千米)计,不足1km按1km计算;注3:与图根水准交替使用时,路线闭合差允许值也为L40±(mm);注4:当L大于1km且每km超过16站时,路线闭合差允许值为n12±(mm),n为测站数;注5:觇标高、仪器高量至毫米;注6:高程计算至毫米,取至厘米。7.3外业数据记录图根控制外业数据采集记录使用电子手簿方式或其他记录方式。无论采用何种记录方式,均应提交图根控制记录资料。7.4平差计算图根控制网的平差计算使用计算机,采用正确、可靠的平差软件进行。平差所用的原始数据,宜由电子记录手簿与微机通讯接口传输而得,相关数据及成果由计算机统一输出并装订成册。8数字测图8.1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8.1.1图幅分幅地形图图幅宜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或矩形分幅40cm×50cm。8.1.2图幅编号图幅编号一般以图幅西南角坐标(以千米为单位)为基础,纵坐标(X)在前,横坐标(Y)在后,中间以“-”隔开。8.1.3图幅命名图幅命名可采用地名、山名、单位名等有关名称。空旷地带、无名地区可不取图名。8.2数据采集8.2.1数据采集基本要求外业地形要素的数据采集包括地物、地貌等要素的全野外数字采集。地形要素点一般应实测坐标。少量隐蔽建筑物无法实测拐点时,可采用交会法或勘丈法补充,但应注意勘丈数据的几何相关强度,并有多余观测,以加强校核。8.2.2仪器使用要求野外数据采集主要使用全站仪,也可使用能够满足本规定技术要求的其它仪器。对实测采集的外业DB33/T552-200515数据应实施自动传输,并在有关测图软件中进行内业成图的编辑处理。8.3测注高程注记点8.3.1地形图上的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但须在地貌特征点和地物基础概括点上测注高程注记点。丘陵地区的高程注记点基本间距宜符合表17的规定。表17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基本间距单位为米测图比例尺项目1:5001:10001:2000高程注记点基本间距153050a)平坦地区及地形简单地区的高程注记点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当加密;b)进行1:500测图时,一般一块水稻田应测注1个高程注记点。8.3.2当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测注至厘米;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高程注记点可测注至分米。8.3.3城市建筑区和不便于勾绘等高线的区域,可不绘等高线,但应测注高程注记点。9基础数字地形图要素的表示9.1测量控制点所有控制点应统一采用坐标(没有坐标的水准点测图时按地物点测定坐标)输入形成基础控制点文本文件。9.2居民地和栏栅9.2.1房屋测绘以勒脚以上墙外角连线为准。测绘基本要求如下:a)1:500与1:1000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并注记建筑结构和层数。b)1:2000测图,房屋可适当综合取舍,在其轮廓线内,可根据需要采用只填绘晕线或只注房屋层数进行表示。c)房屋建筑结构分类及简注见附录B。d)房屋层数及注记:1)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0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
本文档为【地形测量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人生旅程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0KB
软件:Word
页数:58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7-1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