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举报
开通vip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19:30(北京时间)开幕,2月20日闭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北京冬奥会开幕时,正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A.立春B.雨水C.小寒D.大寒2.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A.北京昼长夜短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C.北京日出越来越晚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3.北京冬奥会开幕时...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北京冬季奥运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于2022年2月4日19:30(北京时间)开幕,2月20日闭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北京冬奥会开幕时,正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A.立春B.雨水C.小寒D.大寒2.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A.北京昼长夜短B.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C.北京日出越来越晚D.地球公转速度变快3.北京冬奥会开幕时,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25°43′S,28°11′E)某中学操场上的旗杆影子朝向()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答案】1.A2.B3.D【解析】【分析】【1题详解】二十四节气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24个节气,每相邻的两个节气相差大约15天,3月21日为春分日,2月4日与3月21日相差大约45天,相差三个节气,即立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2月4日一2月20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北移动,B正确;北京昼短夜长,A错误;北京白昼时间在变长,因此北京日出越来越早,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是1月份,因此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变慢,D错误。故选B。【3题详解】北京时间(东八区)与比勒陀利亚(28°11′E)相差5小时08分,北京冬奥会开幕时,比勒陀利亚时间为14时22分,比勒陀利亚为南半球地点,因此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向,旗杆影子朝向东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二十四节气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A.水流汇集快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D.地质条件复杂5.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A.a处B.b处C.c处D.d处6.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4.A5.A6.C【解析】【4题详解】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5题详解】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6题详解】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一般形成山洪泥石流的地形特征是中高山区,相对高差大,河谷坡度陡峻。表层为植皮覆盖有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降雨激发山洪的现象,一是前期降雨和一次连续降雨共同作用;二是前期降雨和最大一小时降雨量起主导激发作用。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体系略图及武汉市产业集聚区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武汉城市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城市外围,其原因正确的是()A.远郊环境优良,便于吸引人才B.主要分布于东北方向,利于环境保护C.占地面积大,地租价格相对较低D.接近原料地,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8.据大数据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极高.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下列解决此问题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调整区域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B.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C.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重组D.承接沿海和国际产业转移,淘汰传统制造业【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环境优良不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不会导致产业集聚,A错误;在城市外围对于城区居民影响小,利于环境保护,不是仅仅在东北方向,B错误;产业集聚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城市外围地区地租价格相对较低,适宜产业集聚区布局,C正确;武汉的产业类型不是原料导向型的,所以受原料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8题详解】调整区域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错误;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减少区域内部竞争,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错误;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重组,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错误;目前沿海地区或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为主,不利于区域的发展,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点睛】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战略定位是: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图为我国某地古滑坡纵剖面图,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云贵高原与川西南山地过渡带,滑坡体位于河流左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符合该河谷地理环境特点的是()①河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②河谷形成前有火山活动③河谷东南侧有向斜构造④西北侧河岸多泥沙堆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0.古滑坡堆积体内的风化物主要来自于()A.粉砂岩B.泥页岩C.灰岩D.玄武岩【答案】9.A10.D【解析】【9题详解】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云贵高原与川西南山地过渡带,图中指向标指向东南方向,滑坡体位于河流左岸,因此河流向外流动,河流流向从东北向西南流动,所以河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故①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谷发育在玄武岩、砂岩等河床上,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说明河谷形成前有火山活动,故②正确;从形态上来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河谷东南侧有背斜、向斜构造,故③正确;图中指向标指向东南方向,根据材料和图示,滑坡体位于河流左岸,因此西北侧为右岸,观察图片,河流右岸泥沙堆积较少,故④错误;故A①②③正确,ACD错误。因此本题选A。【10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古滑坡堆积体东南侧海拔稍高处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岩石是玄武岩且有剪切节理(岩石受剪切应力破裂形成的裂隙),背斜顶部玄武岩被侵蚀,因此古滑坡堆积体内的风化物内风化物主要来自于玄武岩,故D正确。古滑坡堆积体东南侧海拔更高处为向斜构造,主要为粉砂岩、泥页岩和砂岩,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ABC错误。因此本题选D。【点睛】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沟谷。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交通部制定的《公路自然区划标准》,将中国大陆的自然区划分为七个一级自然区。下图示意中国大陆自然区的一级自然区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这种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层次性12.图示一级自然区划的主要指标包括()①地势阶梯界线②季风非季风区界线③内外流区界线④1月均温0℃等温线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3.关于图示各区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f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B.e区的地形以山地、山间盆地为主,沟壑纵横C.d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草原D.b、c区的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答案】11.B12.C13.D【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建设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所以一级自然区是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为基础划分的,体现了区域间的差异性,B正确;没有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和层次性,ACD错误。所以选B。【12题详解】据图可知,一级自然区划的主要指标包括地势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界线以及1月平均0°C等温线,故①④正确;季风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内外流区界线大致和4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当,在图中没有体现,故②③错误。所以选C。【13题详解】f区为西南潮暖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匮乏,A错误。e区地形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沟壑纵横,B错误。d区典型植被自东向西随着降水的减少,依次是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C错误。b、c区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D正确。所以选D。【点睛】为使自然区划便于在实践中应用,结合我国地理、气候特点,将全国的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区划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全年不冻三大地带,再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干旱和高寒七个大区。我国华北某滨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为缓解土壤返盐问题,该地探索出了结冰灌溉的措施,即冬季抽取地下咸水灌入盐碱地,低温下的咸水在盐碱地表面结冰,春季冰层融化,对土壤起到淋洗的作用,从而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一般条件下,土壤在冻结时水分由较高温处向较低温处运动。下图示意该地区某年12月10日至次年3月31日,未灌溉土壤和结冰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含水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表示未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含水量和结冰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含水量变化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④①D.②④③①15.咸水结冰灌溉后,冬季地表含盐量的变化及原因是()A.变小;土壤表层温度升高,盐分向上运移减弱B.变小;土壤表层温度降低,盐分向上运移增强C.变大:土壤表层温度降低,盐分向上运移增强D变大;土壤表层温度升高,盐分向上运移减弱【答案】14.C15.A【解析】【14题详解】结冰灌溉后,土壤表层的含水量逐渐增加,而含盐量在逐渐减少。春季,气温回升,结冰融化,土壤表层水分蒸发加强,含水量快速减少,随着蒸发加强,土壤表层含盐量上升,故结冰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图示④和①曲线。未灌溉土壤表层随着含水量减少,含盐量不断上升,故未灌溉土壤表层含盐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分别为图示③和②曲线。故选C。【15题详解】冬季,表层土壤气温低,下层土壤温度高,土壤在冻结时水分由较高温处向较低温处运动,下层水分向上运动,携带下层盐分向上富集,咸水结冰灌溉后,由于表层冰的覆盖,减少了表层土壤热量的散失,表层土壤温度相对上升,上下层土壤温差减小,下层土壤水分和盐分向上运移减弱,所以地表含盐量有所减小。所以选A。【点睛】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河南省淅川县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后,当地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处于“守水守穷”的困境。随着丹江口水库蓄水,大面积耕作层将被水淹没。耕作层富含有机质和氮磷矿物,是不可再生的耕地精华,而水中的有机质、总氮磷含量超标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2013年淅川县采取移土培肥措施,在库区蓄水之前,将水库淹没区坡度6°以下40cm厚的耕作层剥离,转移至库区周边裸露的瘠薄坡地之上,改造形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道道山梁披绿装的美丽景观。移土培肥等措施的实施使淅川县逐步从“守水守穷”走向“生态富民”。下图为淅川县和丹江口水库位置示意图。(1)说出淅川县被确定为水源地后“守水守穷”的原因。(2)分析移土培肥多选在平缓地带进行耕作层取土的主要原因。(3)说明移土培肥给丹江口库区及淅川县带来的有利影响。(4)请为淅川县从“守水守穷”走向“生态富民”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为保护水质,产业发展受限:矿产开采和工矿业发展受限;库区水产养殖业受限;耕地面临被淹没,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耕作业受限。(2)地形平缓易堆积,土壤肥沃,取土品质高;坡度小,剥离土层后不易产生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小,不易出现坡体滑塌现象,有利于湖岸稳定;施工难度小,成本较低。(3)保护耕作层资源,保证粮食产量,提高农业收益;减少进入库区的有机质和氮磷含量,降低水质污染;剥离40cm土层,增加库区库容量,提高丹江口水库蓄水能力;提高库区周边坡地的土壤肥力,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库区泥沙淤积。(4)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发展生态林果业;建设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收益;利用丹江口库区和梯田等景观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河南省淅川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农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小问1详解】材料中提到河南省淅川县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后,当地原有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处于“守水守穷”的困境;说明为保护水质,产业发展受限;由于需要保护水质,污染重的工业发展受阻,矿产开采和工矿业发展受限;耕作层富含有机质和氮磷矿物,是不可再生的耕地精华,而水中的有机质、总氮磷含量超标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库区水产养殖业受限;随着丹江口水库蓄水,大面积耕作层将被水淹没,说明耕地面临被淹没,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耕作业受限。【小问2详解】地势平缓地带是河流泥沙沉积之处,形成肥沃的土壤,在加之当地常年耕种,耕作层富含有机质和氮磷矿物,在平缓地带取土转移至库区周边裸露的瘠薄坡地之上,效率高,节省化肥的使用量;平缓地带坡度小,在此取土,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平缓地带坡度小,后不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平缓地带取土,难度小施工成本低。【小问3详解】有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壤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提升水质;能够缓解水库的坝前淤积;为该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肥沃土壤,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的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将水库淹没区坡度6°以下40cm厚的耕作层剥离,转移至库区周边裸露的瘠薄坡地之上,改造形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增加了耕地面积以及就业机会,剥离40cm土层后,库区面积扩大,有利于增加库区容量,植被增加,绿化环境,同时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小问4详解】建议:加强自然环境保护;依托自然资源开发旅游业资源;引进生态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发展生态林果业;建设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收益;利用丹江口库区和梯田等景观资源,吸引游客观光,推动旅游业发展。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中科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3°-15°坡耕地,占黑土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4%。60%以上的旱作农田发生了水土流失问题,黑土层正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探讨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该地位于北纬48度。材料二:以下是小组实验获得数据,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三: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1)分析东北黑土广布的气候因素。(2)据题目信息判断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该作物控制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3)分析并比较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异同(4)针对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现状,有不同观点,观点一:应该停止开发北大荒;观点二:为保障粮食产量,要继续开发北大荒。你支持哪个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量大;②冬季寒冷漫长,植物生长期短,有利于有机质积累;③纬度较高,气温低,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从而逐年累积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④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慢。(2)农作物:玉米;判断依据:同等降雨,玉米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最小;原因:①玉米根系发达,有支撑根,根系固结土体;②叶片宽大分成多层,吸收截流大量降水;(3)相同点:各耕作方式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峰值都会出现在60min这个时间,然后再逐渐减小;产流量较降雨开始时间有个滞后的过程。不同点:①各耕作措施下的产流起止时间不同,小雨强产流时间晚,大雨强产流时间早;②过程线陡缓不同,小雨强过程慢,大雨强过程快;③雨强越大时段产流的强度和总量越大;④退水过程不同,雨强越大的过程越陡。原因;①土壤的入渗作用,产沙产流时间较降雨时间有一个滞后的过程,当土壤的入渗能力大于降雨强度,降雨全部渗入土壤中,地表不产生径流;②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大,地表土壤受雨滴打击作用及细颗粒物质填充土壤孔隙的影响;③土壤入渗能力迅速减小至低于降雨强度,达到超渗产流,坡面开始产流;④秸秆覆盖,增大地表糙率,减少了降雨动能;⑤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和地表板结,改善土壤渗水、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4)观点一:①黑土流失导致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②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③生物多样性减少。观点二:①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②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耕地面积减少;③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下降,粮食产量下降;④东北地区粮食品质高。【解析】【分析】本题以东北黑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东北黑土广布的气候因素、水土流失的原因、径流量过程线的判读、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可从夏季、冬季气温差异来分析东北地区黑土广布。东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草原、森林等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量大,秋冬枯枝落叶量大,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寒冷漫长,植物生长期短,枯枝落叶量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纬度较高,气温低,抑制微生物活性,枯枝落叶及其他的有机质不易被分解,从而逐年累积最终形成了黑土的厚重的腐殖质层;气温低,植物新陈代谢弱,生长缓慢,吸收养分能力减弱,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慢。【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的图示信息,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判断依据是同等天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地的产流量和产沙量最小;原因:玉米根系发达,有支撑根、气生根等,根系在土壤中纵横交结成网,将土体固结在一起,增强其整体的稳定性,可以减轻洪水冲蚀的力度,减少产沙量;玉米叶片宽大分成多层,吸收截流大量降水,减缓地表径流,产流量小,侵蚀作用减弱,水土保持效果好。【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的图示信息,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的相同点:各耕作方式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峰值都会出现在60min这个时间,然后再逐渐减小;土壤吸收一定的水分,使产流量较降雨开始时间有个滞后的过程。不同点:①各耕作措施下的产流起止时间不同,小雨强,降水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前期降水全部渗入土壤,产流时间晚,大雨强,降水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易在地表形成径流,产流时间早;②过程线陡缓不同,小雨强,径流量较小且变化小,过程线缓,大雨强,径流量大且变化大,过程线陡;③雨强越大,不利于下渗,产流的强度和总量越大;④退水过程不同,雨强大,退水快,径流量变化大,即雨强越大,径流量的过程线越陡。原因: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上,进入土壤孔隙,被土壤吸收,补充土层缺乏的水分,并贮存水量,使产沙产流时间较降雨时间有一个滞后的过程,水向土中入渗的过程主要取决于供水强度和土壤渗吸速度,当土壤的入渗能力大于降雨强度,降雨全部渗入土壤中,地表没有形成汇水,地表不产生径流;前期土壤含水量小,下渗能力大,随着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大,地表土壤受雨滴打击作用及细颗粒物质填充土壤孔隙的影响,土壤孔隙变小,下渗能力减弱;土壤入渗能力迅速减小至低于降雨强度,雨水下渗少,达到超渗产流,在地表形成流水,坡面开始产流;秸秆覆盖,增大地表糙率,起滞水作用,增加下渗时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降雨动能;秸秆覆盖,减轻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减轻水土流失,减少因受降雨作用而导致土体结构破坏、土料分散,在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土壤板结现象;秸秆覆盖,可增加水分下渗,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渗水、蓄水、保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效含水量。【小问4详解】该题为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但须说明理由。观点一:根据材料“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可知,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下切加强,切过耕作土层,导致切沟的形成,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导致耕地不集中连片,妨碍机械化、大规模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影响居民出行;切沟形成后,随着流水量的增加,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进行搬运,土壤侵蚀量加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黑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观点二: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农业用地变成建设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种植粮食的耕地面积下降,粮食产量下降,使用化肥、农药多,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影响粮食安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粮食品质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某年冬季,青海湖附近经历了一场锢囚锋带来的暴雪天气。该锢囚锋的根源是来自北疆的冷空气,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股,一股是经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的“西路冷空气”;另一股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的“东路冷空气”。此时青海湖部分地区未完全封冻。下图示意青海湖锢囚锋的位置及范围。(1)本次锢囚锋是由“东路冷空气”主动锢囚“西路冷空气”形成的,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2)分析青海湖对促成本次暴雪的作用。(3)简述青海湖锢囚锋影响范围较小的原因。【答案】(1)“西路冷空气”受高大山脉的阻挡,势力较弱;“东路冷空气”经过地势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区,阻挡作用弱,且有峡谷效应,势力较强;“东路冷空气”移动速度快,主动向“西路冷空气”方向移动。(2)冬季,青海湖温度与陆地相比较高,能为“东路冷空气”提供热量,增大“西路冷空气”和东路气流的温差,加快相对较暖的东路气流爬升;青海湖能为东路冷空气”提供丰富的水汽,为暴雪的形成提供水汽条件。(3)地形复杂,受山脉阻挡作用显著;锢囚锋移动缓慢,影响范围较小。【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青海湖锢囚锋的位置及范围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锢囚锋的形成、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详解】(1)由材料分析,“西路冷空气”经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受高大山脉的阻挡,冷空气势力被削弱,势力较弱;“东路冷空气”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经过地势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区,阻挡作用弱,且有河谷的峡谷效应,风力加大,势力较强;“东路冷空气”风力大,移动速度快,主动向“西路冷空气”方向移动,主动锢囚“西路冷空气”,形成锢囚锋。(2)青海湖对促成本次暴雪的作用主要是提供了热量和水汽;冬季,由于湖陆热力性质差异,青海湖降温较慢,温度与陆地相比较高,能为“东路冷空气”提供热量,增大“西路冷空气”和东路气流的温差,从而加快相对较暖的东路气流爬升;同时青海湖湖面广阔,水量大,能为东路冷空气”提供丰富的水汽,为暴雪的形成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3)青海湖锢囚锋影响范围较小的原因与所在区域地形、锋的移动速度有关;由图可知,青海湖周边山脉多,地形复杂,受山脉阻挡作用显著,锢囚锋势力减弱;锢囚锋移动缓慢,势力减弱,影响范围较小。【点睛】
本文档为【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lyd136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
上传时间:2023-03-27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