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1年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举报
开通vip

2021年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2021年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教学进度表..........................................................................................................14第一单元变与不变.................................

2021年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1年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2教学进度表..........................................................................................................14第一单元变与不变...................................................................................................15第一课泥巴变形记........................................................................................15第二课蜡的有趣变化..................................................................................18第三课混合与分离............................................................................................21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25第一课蚕宝宝出生了........................................................................................25第二课蚕宝宝在长大........................................................................................28第三课蚕宝宝大变样........................................................................................30第四课昆虫的一生............................................................................................33第五课生生不息的动物....................................................................................35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37第一课动物与环境............................................................................................37第二课植物与环境............................................................................................41第三课互相依存的动植物................................................................................44第四课人类对生物的影响................................................................................46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48第一课认识岩石................................................................................................48第二课认识矿物................................................................................................50第三课岩石、矿物和我们................................................................................52第五单元电...............................................................................................................54第一课点亮小灯泡............................................................................................54第二课控制电路的通断....................................................................................57第三课设计电路................................................................................................59第四课导体和绝缘体........................................................................................60第五课电和我们的生活....................................................................................63第六单元房屋照明电路...........................................................................................64第一课安装房屋照明电路................................................................................64第二课改进房屋照明电路................................................................................66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 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访工作计划关于小学学校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中职财务部门工作计划下载关于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2021年春)教师:_____班级:__班本轮小学科学新教材使用已经到达四年级阶段,学生班普遍对科学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爱动级手,爱思考,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少部分基学生主动性不强,不能认真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探究性本学习层次不一,有差异。课外对科学的延续学习做得不情够,与生活联系也不够紧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需要加况强。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安排了6个单元、22课,共9个导人活动、41个主体活动、4个拓展活动.其中“1变与不变”“2动物的一生”“3生物与环境”三个单元,以探究物体的特征教与变化为重点,旨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调查、搜集材信息、比较分析、模拟实验、阅读理解、推理判断等探究分活动,发现物理变化、动物的生长变化、生物与环境相互析影响带来的变化,主动探寻引起事物变化的成因或作用条件,培养证据意识;“4岩石与矿物”“5电”“6房屋照明电路”三个单元,以结构与功能为主要探究内容,以特征与变化为重点,从特征结构的角度认识不同类型的岩石、矿物,了解其相应的功能;从电路的结构、电器结构不同功能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展开实验,设计电路,制作开关,识别导体和绝缘体.四年级下册的基本框架第一单元“变与不变”,按“分(认识形状变化)→分(认识形态变化)→总(应用物理变化分离混合物)”的结构布设了3课、1个导入活动、4个主体活动.第1课“泥巴变形记”,以“情境导人→示例聚集(纸、吸管)→类比举证(黏土捏成的小泥人)→比较抽象[找相同与不同,抽象出“形状”变化,“组成”不变(还是黏土、纸料、塑料等)]→迁移判断”的流程,“扶”着学生初步建构物体发生形变时的“物理变化”概念(共同属性:物体形状变化,组成的物质性质不变).第2课“蜡的有趣变化”按同样的流程,引领学生初步建构物体发生形态变化时的“物理变化”概念.第3课“混合与分离”应用前两课提炼的概念,分离盐和芝麻,进而引领学生想更多的办法(如利用物体的轻重、大小、沸点等特征差异)区分生活动中的其他混合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设计了“1蚕宝宝出生了”“2蚕宝宝在长大”“3蚕宝宝大变样”“4昆虫的一生”“5生生不息的动物”5课.引导学生饲养蚕,让学生亲历养蚕的全过程,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动物通过繁衍后代得以生生不息.通过每日照顾蚕的饮食起居的琐碎活动,培养儿童关爱动物的情感,使他们体验饲养小动物的快乐;通过坚持观察、记录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较长时期的观察和记录的能力.在养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蚕进行一些小实验,培养训练学生以动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的能力.通过饲养动物了解其生命周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宜采用课外饲养、记录与课堂汇报交流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同时要结合季节时令变化和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将本单元的课时分散,穿插于其他单元之间.蚕的生长周期短,饲养过程无危险,特别适合小学生进行饲养.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了解它的生长过程,能够为认识昆虫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为了探究不同类别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单元划分成四个层次的研究主题,布设了4课,3个导人活动,12个主体活动.第1课“动物与环境”、第2课“植物与环境”引导学生探究如阳光、温度、水、气等环境要素对动物、植物的影响因素,观察不同环境下动植物的形态特点,了解这些特点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第3课“互相依存的动植物”、第4课“人类对生物的影响”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查阅、调查整理资料,了解鸟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的关系,发现导致白居豚和银杏濒危的原因、人类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保护动植物及环境的意识.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以“认识外部特征→观察内部结构→了解功能用途”的认知线索,布设了“1认识岩石”“2认识矿物”“3岩石、矿物和我们”3课,6个活动,通过观察、查阅资料、记录、阅读、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方式,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岩石和矿物,引领学生认识岩石和矿物的外部特征、成分与结构,了解岩石的用途、人类对矿物的利用以及很多矿物资源的开采现状,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发学生保护矿产资源的意识.第五单元“电”,按“认识电路→控制电路→设计电路→检测电路→电的应用→电从哪是来”的认知逻辑线索,布设了“1点亮小灯泡”“2控制电路的通断”“3设计电路”“4导体和绝缘体”“5电和我们的生活”5课,3个导人活动、9个主体活动、1个拓展活动,通过观察结构(电路、开关、小灯泡结构)、试验电路(尝试连接)、设计电路(开关、电路)、制作电器(开关、红绿灯)、检测电路(电路、导电性)、调查应用(电与生活、电的来源)等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试验、设计、制作等探究技能和创新能力.第六单元“房屋照明电路”,属技术与工程领域,是上一单元的拓展延伸.教材以上一单元“电”的探究结果为认知起点,按“明确需求→设计电路→安装电路→评估交流→调试改进→成果展评”的流程组织教材内容,布设“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改进房屋照明电路”2课,2个导人活动、4个主体活动、1个拓展活动,通过对话、呈现活动讨论场景图、学生设计电路图、安装制作图等,引导学生将上一单元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展开设计安装房屋照明电路活动,训练学生观察、设计、制作、试验、评估等技能,培训学生实事求是、客观评价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单元/课题课标点(科学知识)科学态度、STSE一、变与不变1.4利用物体的特征1.尊重事实,严谨求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1.泥巴变形记2.了解生活中有很多与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此类变化相关2.蜡的有趣变化。的现象和问题3.混合与分离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教。学目二、动物的一生11.1生物有生有死;1.坚持长期进行观察;标从生到死的过程中,1.蚕宝宝出生了2.观察细致、如实描述;有不同的发展阶段。2.蚕宝宝在长大3.乐于发现问题、表现出11.2生物繁殖后代的对动物的探究兴趣;尊重3.蚕宝宝大变样方式有多种。动物的生命4.昆虫的一生12.1动物和植物都5.生生不息的动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物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三、生物与环境7.1生物具有区别于1.乐于尝试用多种思路1.动物与环境非生物的特征.、方法进行探究。2.植物与环境8.3植物能够适应其2.乐于分享、表达自己的3.互相依存的动所在的环境.观点,同时尊重事实,用植物9.1动物通过不同的证据说话;4.人类对生物的器官与环境接触.3.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影响9.2动物能够适应季进一步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乐于采取行动进节的变化.行保护。12.1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12.2动物的生存依四、岩石和矿物14.4知道岩石是由1.表现出对岩石矿物的赖于植物,一些动物研究兴趣。1.认识岩石矿物组成的.观察花吃其他动物。2.观察细致、记录求真。2.认识矿物岗岩、砂岩、大理岩12.3动物会给植物的,3.初步形成节约、合理开3.、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矿物和生存带来影响.采矿物资源的意识。我们岩石的表面特征.知12.4自然或人为干扰道矿产是人类工农能引起生物栖息地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五、电6.4.1电路是包括电1.对电现象产生强烈的好1.点亮小灯泡源在内的闭合回路,奇心2.控制电路的通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2.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断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3.设计电路6.4.2有的材料容易3.知道电是一种能源,电4.导体和绝缘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5.电和我们的生易导电。学会安全用电常识。活6.4.3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6.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16.1人工世界和自然16.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世界的区别与联系。1.对安装房屋电路产生强16.2工程和技术的产六、房屋照明电16.2工程师依据科学烈的好奇心,并敢于大胆品能够改变人们的生路1.安装房屋照原理设计各种可资利创新、开拓思维。产、生活。明电路用的实际物品。2.认同创新设计能够改善17.2技术包括人们利2.改进房屋照明18.1工程是以科学和生活。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电路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3.体会人类的需求是科技、程序和产品工作。进步的关键。18.2工程的核心是设计。18.3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本册探究活动中,我们继续将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扶”和“引”。教材上的探究活动的编排设计,采用了以学生活动案例、学生讨论场景图、指南车提示、指南车信箱提供科技史、阅读资料等方式去引领学生展开活动。教材针对不同难度的活动任务,用不同的编写策略和呈现方式,指导、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对难度大的活动引导多,对难度不大的活动采用启发的策略,给学生自主、开放的空间更大,以体现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编写原则。教(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兴趣和习惯学四年级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制作等基本技能有措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也给他们提出施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本学期科学课教学,既要了解本学期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还要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心理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活动。1.问题情境导向,激活探究兴趣四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见过的、不了解的事物充满兴趣,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证据”等问题,这是科学课教学非常好的心理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既有教育价值,学生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科学课的热爱;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随着科学课的教学逐年增长,而不是衰退.为此,要尊重他们的探究兴趣,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给予及时、合理的反馈.学生之所以提出一些看似怪异的问题总有一定原因,有些原因是成人不理解的,对于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梳理、筛选等方法,或找到与现阶段学习内容的相关联系,发现问题的价值与意义;或巧妙地将其引导到学生力所能及的、可关注到的领域里,引发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学习。2.精心组织活动,把握“教扶放”时机爱观察、爱动手,仍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天性,为此,在四年级科学课教学中,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一是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开展教学,避免在长时间内单纯地采用讲述、讲解、问答的方法.二是可以适当选用趣味实验、角色扮演、科学游戏等方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在选用教学游戏时,要注意科学课的游戏是教学游戏,既要有游戏性,又要有目的性、科学性和教学性,不能单纯为了激发兴趣做游戏.二是四年级以“扶和放”为主,“教”为辅.教师指导时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时机,按照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先让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或模仿性较强的观察、制作、调查、实验等活动,随着能力的提高,再慢慢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处,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3.尊重个性发展,重视习惯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对科学学习态度、热情、兴趣等有所分化,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具备的相关探究技能也存在个体差异,坚持、耐心、细致、严谨、专注的科学品质大多还未养成,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不高,需要教师尊重个性,关注差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教师要重视小组团队建设,采用“同质异组,异组同质”的分组方式,通过对小组团队激励性评价,引导同伴互助,立标杆、学榜样,让每个学生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科学品质、学习习惯的培养还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进行策略性引导.批评、表扬要客观公正,因人而异,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尽量不公开批评,多找个别谈话沟通,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处着眼,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同时也要在低年级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观察、实验时,小组同学怎样分工合作,中年级有什么新的要求;教师讲述、讲解、演示时,怎样注意昕讲;观察、实验后,怎样收拾各种器材;野外考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汇报交流观察实验结果时,应该按照怎样的程序介绍(首先说观察对象、实验目的,然后说采用的观察、实验方法,最后说在观察、实验中有什么发现);研讨时,怎样发表自己的意见,倾昕其他同学的意见,怎样对其他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怎样对其他同学的评价进行肯定和辩解;归纳概括结论、判断解释问题时,应该按照怎样的逻辑表达; 教学反思 平行与垂直的教学反思班会课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科学我从哪里来教学反思平行与垂直教学反思 时,应该思考哪方面的问题,如果有评价 手册 华为质量管理手册 下载焊接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团建手册下载ld手册下载 应该怎样填写;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研究项目,应该如何完成……这一切,都要有计划、坚持一贯地训练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高阶段科学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优化科学探究课教学,重视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探究与交流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科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式,是形成科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中年级定位于引导性探究,将侧重训练借助工具或仪器观察、测量、描述、类比、归纳、抽象、概括、分析等单项技能方法,以及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等综合技能。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授课时数第1周3.1-3.5开学第一课1.泥巴变形记2第2周3.8-3.122.蜡的有趣变化3.混合与分离22第3周3.15-3.191.蚕宝宝出生了2第4周3.22-3.262.蚕宝宝在长大2第5周3.29-4.23.蚕宝宝大变样2第6周4.5-4.94.人类对生物的影响1.认识岩石2第7周4.12-4.162.认识矿物3.岩石、矿物和我们2第8周4.19-4.231.点亮小灯泡2第9周4.25-4.302.控制电路的通断2第10周5.3-5.7期中考试2第11周5.10-5.143.设计电路2第12周5.17-5.214.导体和绝缘体5.电与我们的生活2第13周5.24-5.281.安装房屋照明电路2第14周5.31-6.42.改进房屋照明电路2第15周6.7-6.11期末复习2第16周6.14-6.18期末复习2第17周6.21-6.25期末复习第18周6.28-7.2期末检测第一单元变与不变第一课泥巴变形记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形状改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3、科学态度、STSE了解生活中与物质变化、混合与分离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会发生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形状改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教学准备:白纸、吸管、陶泥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1、谈话:(出示大自然里春天和冬天景象对比图)寒假结束,冬去春来。我们周围的事物有变化吗?说一说(可引导学生说说校园的变化、身边的变化,让学生通过研讨意识到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一单元,在“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二、示例聚焦1、(出示图示)请四名同学上来分别将纸揉成一团或折成不用形状,将吸管弯折成三角形、四边形等。2、观察、比较、分析纸和吸管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共同点?3、小结:纸和吸管的形状发生的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三、实验举证1、提出活动任务:你能让一块泥发生类似的变化吗?2、活动:捏泥人出示活动要求——小组活动——汇报交流(1)观察、描述泥巴的样子。(使用环保的陶泥)(2)用团、挖、搓(cuō)等方法将泥巴捏成小泥人。(3)比较捏泥人的前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完成活动手册记录)3、小结:陶泥的形状或大小改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四、类比举证1、今天我们活动中,纸、吸管、陶泥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改变它们的形状或大小,物质本身没有改变。)2、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变化?(出示图片,引导类比举证)五、提炼概况1、今天我们研究了一些物体的变化,这些物体的“变与不变”有什么共同点。2、变化万千,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趣变化。板书设计:1、泥巴变形记变——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不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教学反思:第二课蜡的有趣变化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蜡熔化、水结冰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2、科学探究经历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状态改变,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通过归纳与演绎,了解和分析更多类似的变化。能正确地使用酒精灯加热。3、科学态度通过中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科技史的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如蜡熔化、水结冰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能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到物体的状态改变,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通过归纳与演绎,了解和分析更多类似的变化。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蜡烛、小刀、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火柴、实验夹、蜡星星模板、护目镜、口罩、手套、湿抹布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示例聚焦1、出示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融化)冰块融化成什么?(水)冰是什么物质变来的?(水)2、冰融化的过程,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变与不变”第2课4、还有哪些物体会发生像冰块融化这样的变化?(雪融化、雪糕融化、巧克力受热熔化等)二、实验举证(活动:研究蜡的变化)1、出示几种形状的蜡,观察描述蜡的样子。2、将蜡烛切割,观察蜡烛有什么变化?(请两名同学上台演示,注意小刀使用安全)3、交流小结:切割的蜡形状大小变化了,但还是蜡。这种变化跟上节课“捏泥人”的变化一样,是形状大小变化,物质没有变化。4、提出活动任务:如果把蜡加热,蜡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5、出示活动材料,介绍材料名称。复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指名学生演示,大家观察评价)。6、视频播放实验方法和步骤。7、讨论安全事项。(特别提醒:实验中戴口罩和手套外,还要佩戴护目镜,目的都是防止在加热过程中有受热不均的蜡液从蒸发皿中飞溅出来伤人。此外,还要强调每一个实验小组都要备好湿抹布,并提醒学生在实验中万一遇到点燃的酒精灯被撞倒的突发情况,就要及时用湿抹布来盖灭火焰。)8、出示活动步骤及要求:(1)用酒精灯给蜡块加热,仔细观察蜡在加热前、加热中、加热后的变化并进行记录。(2)将熔(róng)化的蜡倒入纸制的星星模板里。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3)遵守实验操作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注意实验安全。9、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10、汇报交流。蜡受热变成蜡液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蜡液在模具中凝固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是不变的?”将结论填写在活动于册中。11、讨论小结:蜡在加热过程中,物体状态发生了变化,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变化。三、类比举证1、出示图示案例,了解生产生活中更多类似的变化。2、“指南车信箱”科学阅读:青铜器的生产3、播放视频:介绍青铜国宝“四羊方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四、提炼概况1、说一说冰、蜡、巧克力、铁水、青铜器等物体变化的共同点。2、通过本周的学习,谈谈对“变与不变”的学习收获。(有些物体的形状、大小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改变。)板书设计:2、蜡的有趣变化变——物体的状态与不变——构成物体的物质教学反思:第三课混合与分离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一些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2、科学探究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3、科学态度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众多与混合和分离相关的事例。教学重点: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教学难点:过滤实验和蒸发实验的正确操作。教学准备:烧杯、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蒸发皿、火柴、酒精灯、芝麻、盐、湿抹布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人(出示情境图片)琳琳在厨房给妈妈帮忙,不小心碰倒盐瓶,盐混进芝麻了。二、聚焦问题1、(出示盐和芝麻混合物)怎样将它们分离呢?2、谈话:要分离两种不同的物质,我们先要分析这两种物质不同的特性,才能根据它们不同的特性想办法进行分离。3、分组观察讨论:盐和芝麻的不同食材的特性及分离办法。(如颗粒大小不同;样子不一样;盐在水中可以溶解,芝麻在水中不溶解)4、汇报交流,优化方法。(分两步进行分离:第一步用过滤方法分离出芝麻,第二部用蒸发方法分离出盐。)5、出示分离方法步骤图,学生填写好活动手册。三、实验操作1、谈话:科学实验是非常严谨的,操作必须安全规范。让我们先来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2、学习过滤操作的正确方法(微课视频介绍或教师演示)过滤的操作要领是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盛混合物的烧杯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下端紧靠滤纸三层处;(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3、学习蒸发操作的正确方法(微课视频介绍或师生合作演示)(1)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加热时用三脚架或铁架台固定。(2)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3)加热蒸发皿时要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4)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剩下的水分。(5)要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4、重温强调规范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如正确点火和灭火,如果不小心打翻酒精灯要迅速地用湿抹布盖灭火焰等。5、小组分工合作实验,教师巡视。(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当学生对实验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都能了然于心后,才给各科学小组分发实验器材,并让他们根据在活动手册上所填写的实验方法及步骤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6、收拾好实验器材,小组交流实验心得,总结经验。(如操作是否安全和规范;成员合作是否愉快有效;实验是否成功;今后实验还需注意什么等)7、师总结评价各组实验情况。四、提炼概括1、谈话:我们成功分离出了盐和芝麻,看来生活中动动脑筋,使用科学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2、思考讨论:如何分离铁屑和沙粒?如何分离绿豆和大米?3、概括:一些物体混合在一起后,还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性质特征,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分离。五、拓展应用1、科学阅读:生活中混合物的分离。先让学生进行科学阅读,再教师补充讲述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利用材料特性进行混合物分离的各种事例,如:利用好坏种子的密度不同原理进行分离的“盐水选种”方法;利用风力筛选谷物中较轻杂质(如纳谷、杂草等)的风谷车;元代古人利用水和酒精沸点不同的原理分离水和酒精的白酒蒸馏技术,等等。从而让学生增长见识,并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对人类社会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板书设计:3混合与分离分离盐和芝麻过滤法——分离出芝麻一贴、二底、三靠加热蒸发法——分离出盐混合后还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性质特征,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将它们分离。生活中的运用:盐水选种;风谷车;蒸馏白酒技术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一课蚕宝宝出生了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我国劳动人民早在3000—4000年前就知道如何养蚕。知道养蚕需要的一定的环境与条件。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密切相关,蚕卵孵化受温度的影响,蚕卵在适合的条件下会孵化成蚁蚕。知道蚕的一生是从蚕卵开始的,描述蚕卵、蚁蚕的样子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2.科学探究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制定养蚕计划。在养蚕的过程中,在放大镜、尺子等工具的帮助下,细心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的孵化过程,做好记录。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3.科学态度、STSE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够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了解中国养蚕悠久的历史文明,具有民族自豪感。对于观察和饲养蚕有兴趣,愿意分享养蚕的收获。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卵、放大镜、尺子、冰箱、盒子;教学课件。学生准备:事先查阅的有关养蚕的资料卡,或者采访录、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课件展示单元页,读小诗:出生、成长、繁育……最终迈向死亡。每一个动物,都要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将进入新的单元学习——动物的一生。首先我们从养蚕开始。(3)介绍养蚕历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中记载:“三月……摄桑,……妾子始蚕。”早在3000—4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知道养蚕。(4)引入:我们也来养蚕,观察蚕一生的变化。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二)新课学习1.了解怎样养蚕(1)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养蚕呢?(2)学生汇报课前任务的成果(老师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并将信息记录下来)。(3)教师列举养蚕采访示例并讲解:采访时间:4月10日采访对象:养蚕专业户徐姐姐采访记录:问:蚕宝宝吃什么?答:蚕宝宝最爱吃桑叶。问:蚕宝宝爱清洁吗?答:蚕宝宝爱清洁,要经常打扫它们的家,桑叶也要新鲜干净。(4)交流:怎样才能把蚕宝宝养好呢?(5)小结:养蚕的环境:温暖、通风、干净、舒适。蚕的食物:新鲜桑叶。(6)制定养蚕计划: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并展示。(7)教师展示计划示例:养蚕计划a.准备养蚕用具。b.给蚕宝宝一个舒适的家。c.每天为蚕宝宝准备好食物。d.仔细观察蚕宝宝怎样长大。e.做好观察日记。(注:为了更好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还可以准备放大镜、尺子……)2.布置养蚕任务(1)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最好按家庭住址就近分组),便于实验后续交流和观察。(2)明确要求:a.密切关注蚕卵的孵化,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b.观察和描述刚出生的蚁蚕,并将它的模样画下来。c.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3)教师分发蚕卵,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形特征。(4)各组制定“探究温度对于蚕卵孵化速度的影响”的实验计划。(三)整理,下课。第二课时(一)教学导入(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的蚕卵孵出蚁蚕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其中的发现吧!(二)新课学习1.蚕宝宝出生记(1)交流1:通过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的外形特征。(2)小结:卵的形状是鼓的,中间陷,有的卵白色,有的黑色。(3)交流2: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4)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汇报结果。(5)小结:蚕卵的孵化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6)交流3:孵化出来的蚁蚕是什么样子的?(7)学生汇报并展示:蚁蚕整体黑色,有一道白色条,有好几截,每截下面有黑点。(8)布置新任务: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写好观察日记。(三)整理,下课。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二课蚕宝宝在长大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蚕宝宝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知道蚕作茧前要蜕皮四次,每蜕一次皮,蚕就会长大很多。知道从幼虫期到蛹要蜕皮五次,蚕的一生总共要蜕皮六次:蚁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蛹→蛾。知道桑叶是更适合蚕的食物,蚕能够吐丝与吃桑叶有关。知道蚕宝宝的饲养和护理方法: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保持通风,杜绝蚕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2.科学探究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设计表格,记录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能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究自己提出的问题。3.科学态度、STSE在养蚕的过程中,爱护蚕宝宝,照顾好蚕宝宝,从而形成关爱动物,关爱小生命的意识。坚持长期观察,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养蚕心得。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蚕宝宝、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纸盒、尺子、其他养蚕器具、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蚕、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引入:蚕宝宝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二)新课学习1.观察蚕的生长与变化(1)提问:蚕宝宝出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发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2)现场分组再次观察:学生用尺子和放大镜辅助观察,并记录。(3)班级交流:a.说一说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b.说一说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以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c.说一说你的其他新发现。(4)问题探讨:班级交流养蚕的发现和心得,提出遇到的问题大家探讨。(5)列举示例:分别展示“第3小组养蚕中的发现和问题”发现:a.蚕的前面有6只小脚,隔了几截后有8只大脚,身体分成好多截。b.蚕总是不停地在吃桑叶,当它不吃的时候,就要蜕皮了。c.蚕的粪便是黑色的,很像五角星形。d.蜕下的皮卷成了很小的卷。问题:a.蚕有耳朵吗?它能听到声音吗?b.蚕一共蜕几次皮?c.蚕只吃桑叶吗?(6)针对蚕的饲养与护理进行小结: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保持通风,杜绝蚕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7)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饲养过程中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小实验呢?(例如:蚕只吃桑叶吗?蚕宝宝要蜕几次皮?)2.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1)提出问题:蚕吃莴苣叶吗?如果吃,桑叶和莴苣叶,哪种更适合蚕宝宝?(2)介绍材料:新鲜莴苣叶和新鲜桑叶(3)设计实验:分组设计实验,然后班级交流,完善实验方案。(4)课后实验并观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3.观察蚕宝宝换“新衣”(1)观看录像:观察蚕宝宝“蜕皮”的录像,提问:它们这是怎么了?(2)小结:这是蚕宝宝在“蜕皮”,是蚕重要的生长变化现象。(3)课件展示教材P15蚕宝宝蜕皮过程的四幅图片,比较蜕皮前后蚕宝宝的变化。(4)任务布置:a.仔细观察蚕宝宝每次蜕皮前后的活动、模样变化,把它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b.把观察结果记录在养蚕日记上,并统计蚕作茧前要蜕几次皮。(三)整理,下课。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三课蚕宝宝大变样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蚕通过四次蜕皮之后,便要吐丝作茧,先蜕变成蛹,最后蜕变成蚕蛾(蚕一生蜕皮六次),破茧而出后,雌蛾和雄蛾交配后产卵。知道蚕蛾的外形特征:蚕蛾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是昆虫家族中的一员。2.科学探究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过程,做好观察日记记录。通过观察多只蚕作茧的过程,发现蚕作茧的共同点;能够比较蚕蛾和蚕宝宝的外形、生活习性的不同;能区分雌蛾和雄蛾。3.科学态度、STSE坚持不懈地饲养并观察蚕,有探究兴趣,乐于分享。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硬纸板或稻草等制作“蚕山”的工具和材料、剪刀、刀片、放大镜、蚕茧、蚕蛾、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蚕茧、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观察蚕宝宝“蜕皮”的任务。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说一说,蚕作茧前要蜕几次皮?(2)学生汇报(3)小结:蚕作茧前要进行四次这样的“蜕皮”。当蚕进行完第四次“蜕皮”后,再过一段时间,蚕宝宝就又不吃桑叶了,浑身通明透亮……这是它要吐丝结茧了。(二)新课学习1.观察蚕宝宝“作茧自缚”(1)思考并交流:观察蚕喜欢在什么地方吐丝结茧。蚕吐丝结茧的地方有什么特点?这些地方对蚕的作茧有帮助吗?(2)小结:蚕熟之后,它们会本能的向上攀爬,以寻找一个适合结茧的立体空间,这种现象叫做“上山”。南宋画家楼璹画的《耕织图》中,记录了古人用稻草扎成“蚕山”,帮助蚕宝宝吐丝结茧。(3)继续思考:在平面上的蚕会吐丝结茧吗?(不会)(4)制作“蚕山”:那我们也可以做个“蚕山”,帮助蚕宝宝结茧。教师指导做“蚕山”。(5)阅读资料: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缫丝工艺从蚕茧中抽出蚕丝,再用蚕丝织成丝绸。这些美丽的丝绸通过陆路和海上运到中亚、非洲和欧洲,成为著名的丝绸之路。2.揭开蚕茧里的秘密(1)猜一猜:蚕茧里面的蚕有什么变化吗?(2)明确实验方法:蚕结茧3—4天后,轻轻剪开几只蚕茧。观察蚕茧里蚕的身体外形、表面颜色、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将蚕茧盖子盖上,继续观察蚕蛹会发生什么变化,做好观察记录。(3)交流:a.说一说蚕蛹是什么样子的?b.雌蛹和雄蛹有什么区别,如何辨别?(4)小结:蚕刚蜕了皮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雌蛹一般肥大,大腹便便。雄蛹个体比较瘦小,但很结实。第二课时(一)教学导入(1)谈话引入:把蚕茧放在通风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蚕蛹就会蜕变成蚕蛾,破茧而出。1.观察破茧蚕蛾(1)观看录像:观察“破茧蚕蛾”的录像。了解蚕蛹破茧而出变成蚕蛾的过程。(2)观察并交流:a.蚕蛾是什么样?它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它是昆虫吗?b.比较蚕蛾和蚕宝宝的外形、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c.能区分雌蛾和雄蛾吗?它们有什么不同?(3)小结:蚕蛾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是昆虫家族中的一员;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用足在地面爬行,不能飞翔,此外蚕蛾不吃任何食物;蚕蛾有雌蛾和雄蛾之分,雌蛾肥大,大腹便便,行动缓慢;雄蛾瘦小精神,行动较快。(4)讲述:当雄蛾嗅到雌蛾的气味后,会更加好动,主动向其靠近并与其交配。(5)交流:蚕蛾要产卵了,我们要做哪些准备?(6)任务布置:观察蚕蛾交配,以及观察雌蛾产卵的情景,看一看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三)整理,下课。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四课昆虫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蚕、蝴蝶和蜜蜂的一生都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知道蚕、蝴蝶和蜜蜂等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并且经历了“蛹”这个阶段,这样的生长发育过程叫作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蜻蜓等昆虫不经历“蛹”这一阶段,这样的生长发育过程叫作不完全变态发育。2.科学探究能有效整理并处理养蚕的资料,分析并总结出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能查阅资料,了解蝴蝶和蜜蜂的一生,进而比较蝗虫和蜻蜓的一生,辨别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相同和不同。3.科学态度、STSE有对昆虫的探索欲望,尊重事实,乐意分享自己的发现。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昆虫资料卡、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提问:上节课我们布置了观察“雌蛾产卵”的任务。现在,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2)学生汇报(3)小结:一只雌蛾大约可产200-500粒卵,新生的蚕卵,扁扁的,颜色呈淡黄色。(4)讲述:在养蚕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养蚕的资料,整理这些资料,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今天,先让我们来整理养蚕日记。(二)新课学习1.整理养蚕日记(1)资料整理:整理我们的养蚕日记。可从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温度对孵化的影响,刚孵化出蚁蚕的日期、样子,蚕怎样吃桑叶、怎样行动,蚕蜕皮的几个日期、样子,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样子,蚕蛹的样子,蚕蛾破茧而出的日期、产卵的日期等方面进行整理。(2)汇报交流:分组汇报,说一说有哪些发现。(3)重点分析:分析我们的养蚕日记,看一看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4)小结: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期22-28天,蛹期10-12天,成虫期9-12天。(5)课件展示蝴蝶和蜜蜂的一生。(6)交流:说一说蝴蝶、蜜蜂的一生有哪几个阶段?它们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7)小结:蚕、蝴蝶和蜜蜂的一生都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成虫之后,雌雄交配、产卵,生育新的一代。(8)课件展示蝗虫和蜻蜓的一生。(9)交流:说一说蝗虫和蜻蜓的一生有哪几个阶段?它们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10)小结:蝗虫和蜻蜓的一生都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11)思考并交流:蝗虫和蜻蜓的一生与蚕、蝴蝶和蜜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2)总结:蚕、蝴蝶和蜜蜂等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并且经历了“蛹”这个阶段。像它们这样的生长发育过程叫作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蜻蜓等昆虫不经历“蛹”这一阶段,像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叫作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是昆虫一生变态发育的两种类型。(13)任务布置: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昆虫的一生,并了解它们属于什么发育类型。(三)整理,下课。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第五课生生不息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长大、衰老和死亡。知道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卵生,另一种是胎生。知道有了繁殖,动物才能生生不息。2.科学探究观察了解鱼、鸡、熊猫的一生,能发现动物共同的生命历程,经历出生、长大、衰老和死亡四个阶段。通过比较动物的繁殖方式,能够区分卵生和胎生的不同,进而辨别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3.科学态度、STSE对于探索动物的生命历程及繁衍后代有兴趣,感受生命的生生不息。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动物生命历程及繁殖方式的资料,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昆虫的一生,说一说蚕、蝴蝶和蜜蜂的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蝗虫和蜻蜓呢?(2)学生汇报:蚕、蝴蝶和蜜蜂的一生都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蝗虫和蜻蜓的一生都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3)讲述:昆虫的一生经历了不同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的一生。(二)新课学习1.观察其他动物的一生(1)课件展示教材P23“鱼、鸡、熊猫”的一生的图片。(2)交流:说一说,鱼、鸡、熊猫的一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小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长大、衰老和死亡。这是所有动物的一生相同的地方。(4)思考:每一个动物都要从出生走向死亡,但为什么动物没有绝迹?(5)讲述:动物的一生除了捕食和躲避被捕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繁衍后代,使自己的种群得以延续。(6)继续探究:课件再次展示“鱼、鸡、熊猫”的一生的图片。比较一下,它们繁衍后代的方式一样吗?为什么?(7)小结:a.鱼的繁衍是通过产卵的方式;鸡的繁衍是通过鸡蛋孵化的方式;熊猫的繁衍是通过熊猫妈妈怀胎孕育的方式。它们的繁衍方式不一样,有卵生和胎生的区别。b.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卵生,另一种是胎生。c.哺乳动物通过怀胎孕育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为胎生。通过产卵的繁殖方式为卵生。(8)讨论: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哪些是卵生?哪些是胎生?两种繁殖方式有什么不同?2.比较卵生和胎生的不同(1)课件展示教材P24的四幅图片。(2)交流:说一说海龟和马的繁殖方式有什么不同?(3)小结:海龟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海龟是卵生动物。马的繁殖方式是胎生,马是胎生动物。(4)全课总结:各种动物寿命有长有短,具体生命过程也不尽相同,但一生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有了繁殖,动物才得以生生不息。(5)练习:完成活动手册P9“给动物找妈妈”。并说出其中哪些是卵生的动物?哪些是胎生的动物?(三)整理,下课。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动物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动物有基本的生存需要,例如空气、水、温度、食物等。知道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例如换毛、迁徙等。知道动物具有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类动物,会有不同的形态结构,例如不同的鸟喙和鸟爪。2.科学探究针对蚯蚓雨后钻出土壤的现象提出问题,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入水后空气是否被挤走、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回想饲养动物的经验,能总结出动物的基本生存需要。以若尔盖草原为例,观察随着季节的变化,黑颈鹤和狼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季节的变化,动物的不同生活方式,从而认识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观察比较不同形态结构的鸟喙和鸟爪,猜想其作用并尝试建立对应关系,能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和验证它们与生活环境的关系。3.科学态度、STSE乐于探索动物与环境的联系,领略动物生存本领的神奇。意识到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蚯蚓、土壤、水、水壶、纸盒;若尔盖草原的季节变化以及黑颈鹤和狼的改变等资料;不同形态结构的鸟喙和鸟爪图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看单元页画面,读小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水葫芦浮在水面,骆驼刺扎入土里。植物向光又向水,动物冬眠或迁徙。各种现象找根底,环境与生物啥关系?(2)讲述:本单元我们将进入《生物与环境》的学习。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动物和环境的关系。(3)提出问题:课件展示教材P26页上方情景图。下雨后,很多蚯蚓从土壤中钻了出来,这是为什
本文档为【2021年春湘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6.9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大浪淘沙
一线教师,区级兼职教研员
格式:pdf
大小:766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0
分类:小学科学
上传时间:2021-09-28
浏览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