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屈原列传解读课件

屈原列传解读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屈原列传解读课件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流芳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2、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三、教学时数:三课时背景简介: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

屈原列传解读课件
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流芳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2、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三、教学时数:三课时背景简介: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本文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1)也。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3),楚国王族担任闻:学识,名词。志:记,记忆力。名词明于治乱(4),娴于辞令(5)。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了解对于的道理娴熟应酬的语言对内就商议来发号施令对外入、出:作状语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6)之。接待应付各国信任上官大夫与之同列(7),争宠而心害其能(8)。怀同在朝列(他)为了争得(楚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才能害:作患讲。王使屈原造为宪令(9),屈平属(10)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11)之,制定法令写的没有定下来见到了想篡改他的造为:同义,制定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稿子答应就讲屈原的坏话说大家没有法令与:给与,答应。谗:讲坏话,名作动。出,平伐(12)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13)屈平制定出来夸耀认为除了没有谁能制定法令发怒因而疏远了屈平。曰:衍词,不译。屈平疾王听之不聪(14)也,谗谄之蔽明(15)也,邪曲之痛心听信谗言不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聪:明。谗谄:说好人的坏话,形作名。明:形作名。邪曲:同义,形作名。害公(16)也,方正之不容(17)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容纳忧伤愁闷沉郁沉思因而写了公:形作名。方正:形作名。“疾”后面四句都是原因宾语,“之”取消独立性。骚》。“离骚”者,犹离忧(18)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就是遭遇忧愁是起源根本离同罹:遭遇。人穷则反本(1),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处境困难就追念本源(人们)在劳累辛苦困倦极度疲惫的时候没有喊的反同返:返回。劳苦倦极:同义复用,极:作病讲。疾痛惨怛(2),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生病痛苦内心疼痛(的时候)道德端正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直行(háng):行,道路。直行:道路端正,喻行为正直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3),忠而被谤,能无和智慧小处境困难诚信被忠贞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4)。上称帝喾(5),下道怨恨是从怨恨引起的(《离骚》中)远古提到近古齐桓(6),中述汤、武(7),以(之)刺世事(8)。明道德之广崇(9),治用(它)来讽刺当时没有贤君阐明广博崇高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10),其辞微(11),其志洁,条理性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的文字简练辞句含蓄志趣高洁条贯:作宾语。其:代屈原。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12),举类迩而见义远(13)。行为端正它引用文字琐碎但旨趣举的近事但体现意义很深远指同旨。类:事物。迩:近。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4);其行廉,故死而不容(15)。自《离骚》引用的都是美人芳草到死也不被世道所容纳自动不容于世疏濯淖污泥之中(16),蝉蜕于浊秽(17),以浮游(于)尘埃之远离污泥浊水象蝉那样从污秽中蜕皮(而不被污染)而在尘世疏:疏远。濯同浊。淖:泥浆浊秽:指黑暗社会。外,不获世之滋垢(18),嚼然泥而不滓者也(19)。推此志也,虽沾染尘世污垢洁白纯净能出污泥而不染根据这种志向判断即滋同兹:污泥。嚼然:洁白的样子。泥:从污泥中出来,名作动。滓:污黑,名作形。与日月争光可也。使同也是可以的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不论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不论是贤能的还是无用的寻求忠臣来自无:连词,不论。为(9),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1),而圣君治国累已做好国君选拔贤能来辅佐自己的事实一件连着一件好国、家:对立见义,诸侯封地叫国,大夫封地叫家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多世代都见不到那是他们所说的忠臣并不忠贤人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知道职分在内迷惑被在外欺骗被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2),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军队被挫败土地被侵占失掉了自己被人耻笑客死:死在异地。此不知人之祸也。这就是了解人导致的祸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5)(于)泽畔,颜色憔悴,形来到边披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一边吟唱脸色身体被同披。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6)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面容消瘦整个父:(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又作甫。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7)。”渔父社会都只有我一个是清白的因此被流放曰:“夫圣人(8)者,不凝滞于物(9),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聪明贤良的人被事物拘束世俗一道转移其流而扬其波(10)?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11)?何故怀瑾握瑜(12),那潮流推波助澜吃酒糟饮薄酒怀抱着美玉般的节操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13),使自己被放逐呢这样的话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弹去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14),受物之汶帽子上的灰尘抖抖们有愿意用洁净的身体去蒙受污浊的身之察察:定语后置句;物之汶汶:定语后置句。汶(15)者乎?宁赴常流(1)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2),脏物呢我宁可跳进江中葬身在之高洁的品德常流:长流。皓皓之白:定语后置句。而蒙世之温蠖(3)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4)以死。`受人世尘垢于是制作这首就怀抱跳进自杀了于是:相当于“乃”。屈原既死以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5)而以赋见已经死了这一类人爱好文学并因为写赋被人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6),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称颂效法文章的从容风度和善于辞令始终这以后一天祖:效法,名作动。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比一天削弱后终于被灭掉了课文分析: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离骚》。(1--3)1、简介屈原。2、屈原被疏。3、述评《离骚》。第二部分:写屈原由“黜”到“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4--10)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客死于秦。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第三部分: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11--12)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屈原的性格特征:爱国、正直思想品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1、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司马迁在表现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时有两个方面与一般文章不同:(1)、把屈原的个人遭遇同整个楚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说明了屈原的遭遇与祖国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2)、把屈原的“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古代君主是国家的象征),通过他的“存君兴国”的思想集中表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2、屈原的正直集中在他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与之妥协的斗争精神上。课文的最后两部分通过屈原同渔父的比喻性对话,让屈原将自己以死保节的决心作了最终的表白,在那“举世混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唯独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清白”的品德节操使他“宁赴常流”“葬身鱼腹”决不“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决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之温蠖”。这种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屈原的死,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屈原的这种反抗终究是消极的,同时他这种孤芳自赏,傲世疾俗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他轻视群众,脱离人民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表现了他的“国无人莫我知”(《离骚》)的孤独感。记叙和议论的结合(夹叙夹议):本文是一篇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以记叙屈原生平事迹为主,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热情歌颂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政治才能和高贵品德,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的阴险,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记叙和议论结合在一起,好处是便于发表议论,更便于抒发情怀。由于屈原人格的伟大,也由于作者的身世跟屈原有些相似的地方,作者跟所有志士仁人一样对屈原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记叙中一直满怀激情,因此就要议论,亦即要作最高的赞颂。实词(一)通假字: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8、厚币委质事楚。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2、人穷则反本。(   )3、今背本而趋末(    )4、此之谓失其本心(  ) 5、本在冀州之南(   )6、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 )7、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A、伐:1、每一令出,2、其后秦欲伐齐()3、此五霸之伐也()。4、坎坎伐檀兮()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6、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7.平伐其功() C、离: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3、约从离衡(  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D、志1、博闻强志(  )2、其志洁,其行廉( )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6、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E、属:1、屈平属草稿未定(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3、有情人终成眷属(    )4、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举酒属客()F疏:1、王怒而疏屈平()2、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4、<<论积贮疏>>()5、仗义疏财()G、约1、其文约,其辞微()2、决负约不偿城()3、怀王与诸将约曰()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H、见1、信而见疑()2、靡不毕见()3、举类迩而见义远()4、夫子有何见教()5、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三)、古今异义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2、颜色憔悴3、形容枯槁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6、而高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7、然终无可奈何二、虚词为:1、以为“非我莫能为”也()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3、竟为秦所灭()4、化而为鸟,其名为鹏()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6、为其不可得而法()7、闻秦王善为秦声()8、我为赵将()9、为刎颈之交()以1、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以一仪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3、以其弟子兰为令尹()4、以啮人,无御之者()5、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6、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8、传以示美人()9、皆以美于徐公()1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乃1、乃令张仪佯云秦()2、怀王乃悉发国中兵()3、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4、今君乃亡赵走燕()5、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9、家祭无忘告乃翁()焉1、愿得张仪而甘心焉()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3、姜氏欲之,焉辟害()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5、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7、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三、翻译1、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4、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泥而不滓者
本文档为【屈原列传解读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斌斌而来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8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32
分类:
上传时间:2022-06-2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