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举报
开通vip

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作者xxxx------------------------------------------日期xxxx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作者xxxx------------------------------------------日期xxxx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种群密度A.明显下降B.保持稳定C.迅速增长D.越来越大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A.生态系统   B.群落     C.个体       D.种群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海拔高度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A.细菌和真菌B.所有动物C.微生物D.落叶和土壤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A.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B.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C.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D.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BACD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A.垂直分布B.水平分布C.结构的分区D.结构的组成时间/年种群密度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D.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彼此依赖,相互有利时间个体数ABCDE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时间K种群大小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④C.①③  D.③④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D.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到由弱到强到弱时间群落丰富度A时间群落丰富度B时间群落丰富度C时间群落丰富度D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的制约16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内斗争不利于种群的发展17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①某一个池塘边的一棵柳树②一片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和成熟无翅棉蚜③一片农田中所有的普通小麦④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⑤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⑥某草原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A.①④B.②⑤C.③⑤D.③⑥18.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39×34÷1519.与调节雪兔的种群大小无关的是A.以雪兔为食的猞猁的数量      B.雪兔能随季节变化换毛色C.栖息地青草的生长状况       D.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20.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21下表说明有一种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分别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混合培养,它们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红色酵母菌与毛霉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合成的释放物质生物必需的生长因子合成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2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五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23.下列各图中最能准确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丰富度的是24.当一条鲤鱼被钓鱼人诱骗上钩后,能迅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遗留在钓钩中,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鲤鱼。鲤鱼的这种习性是一种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种间斗争    D.种间互助25.如右图中的种群Ⅰ和种群Ⅱ分别代表两种鸟在某一地区的种群增长和变动情况,在这两种群落中都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试问:对这两个种群曲线的解释中哪一个可能最符合实际 A.种群Ⅰ表示没有限制的增长,种群Ⅱ表示有限制的增长B.种群Ⅱ增长所以受到限制很可能是因为筑巢的位置不当引起的C.在T年时种群Ⅰ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Ⅱ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D.在T年时种群I的数量没有超出其食物的来源,种群Ⅱ的数量已超出了食物来源26.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竞争在什么情况下最激烈?A.一个种群的数量大大多于另一个种群   B.两个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C.两物种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       D.两物种的生殖方式相同27.(8分)图4-54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___只。(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所起到的作用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间,该生态系统中雪兔的K值为_______左右。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_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注: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28.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A 98   B 121   C 112   D 129(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是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曲线               29.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_________状况。(2)图中纵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 结构,且具有明显的_________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________的影响。(3)图中横排表示该群落的_________ 结构,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_________种类往往也有差别。30.有甲、乙、丙、丁四株月季扦插枝条,分别作以下处理:甲株为带芽枝条,乙、丙、丁去芽,但丙、丁两株用两种不同浓度的人工生长素溶液浸泡插枝下端。栽植后,丙株生根很少,丁株生出大量的根。请回答:(1)甲株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乙株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株生根很少,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丁株生出大量的根,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实验说明:生长素是由_______分泌的;生长素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起抑制作用。31、图5–1为几组胚芽鞘向光性实验的示意图。试分析各级实验的结论(①~⑦),将编号填在适当的括号中。图注:1.不透光罩;2.切去尖端;3.不透水云母片;4.不透光锡纸小帽;5.不透光锡纸筒;6.琼脂块;7.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A()B()C()D()E()①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具有尖端的缘故。②胚芽鞘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③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向光性。④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⑤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⑥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⑦胚芽鞘尖端可能向下传递了某种物质。32.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mol/L,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2)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依次是。(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6)纵观三条曲线可见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DADCBDBDAABBCCBDCCBACDBBC35.(1)A140千或140000(2)可食的植物增加猞猁急剧减少(3)猞猁捕食一定数量的雪兔,使森林植被不致被过度破坏,从而维持了系统的稳定(4)60千只晚于34.(1)D(2)B、C(3)乙 稳定 甲 增长(4)C38.(1)分布  (2)垂直分层 温度  (3)水平 地形 阳光  水分(湿度)  植物24.(1)能正常生根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不能正常生根去芽后,不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能正常生根(2)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枝条生根生长素浓度适宜,促进枝条生根(3)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低浓度生长素高浓度生长素22(1)10-4;抑制生长(2)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3)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4)茎、芽、根(5)10-4(6)不同器官的作用程度不同;双重性25.A.③B.①C.⑦D.④E.⑥
本文档为【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rabbit
我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 有着丰厚的教学经验,曾经担任过学校教学教研组组长,撰写过很多论文和期刊
格式:doc
大小:540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1-15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