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第二编 中国十大名园三、苏州留园 位于苏州阊门外上津桥下塘,今留园路338号(原有9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留园原是明嘉靖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宣怀购得后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一直沿用至今。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曾被清代学者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第二编 中国十大名园三、苏州留园 位于苏州阊门外上津桥下塘,今留园路338号(原有9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留园原是明嘉靖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宣怀购得后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一直沿用至今。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曾被清代学者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二零一零年,留园作为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留园)扩展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日留园 (一)留园园史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治别业于金阊门外二里许,益台园圃,后人称之谓“东园”。此时园中杂莳花竹,有堂名“后乐”,环以周廊,“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俞樾《留园游记》)。由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叠奇石为片云奇峰,堂后叠石屏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玲珑峭削,无断续痕迹,“如一幅山水横披画”,其中有亭一座,步自亭下,由径右转,有池盈二亩,清涟湛人。堂皇侧有垅甚高,多古木,垅上有太湖石一座,名瑞云峰,层灵叠秀,高三丈余,俞樾称之为“妍巧甲于江南”。相传朱勔所凿,乃北宋花石纲之遗物。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今日东园 徐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屡屡易主,一度废为踹布坊。乾隆四十五年(1780)园内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之作瑞云峰被亦移入江南织造成府行宫(今苏州第十中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刘恕在“东园”故址改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时人称之为“刘园”。园有内园、外园之分,内园即刘恕住宅部分,外园即园林部分。中有传经堂皇、还读馆、卷石山房、明瑟楼、听雨楼、寻真阁、绿荫、曲溪楼、掬月亭、含青楼、垂杨池馆、个中亭、餐秀轩、半野草堂皇等。刘恕又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为此绘《寒碧庄十二峰图》。道光三年(1823),外园对外开放,来游者无虚日,轰动一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濠濮亭” 咸丰十年(1860),李鸿章率淮军围攻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据守的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惟“寒碧山庄”得以幸存。太平天国乱后,园遂荒芜。同治十二年(1873),园为常州盛康(旭人)购得,再加缮修构筑,于光绪二年(1876)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袁枚“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同治未年,住宅部分售给予程氏,旋于同治十三年(1874)改建成成二程(宋代理学家程颐、程颢)夫子祠。(今留园大门东侧新售票房、生态停车场、办公楼等,即是在其遗址上建成) 同治十二年(1873),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盛对留园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1876)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比昔盛时吏增雄丽。因前园生姓刘而俗呼刘园,盛康乃仿袁枚“随园”之例,仍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园内除祠堂住宅外,有绿荫、涵碧山房、明瑟楼、恰杭、闻木樨香叶、半野草堂、自在处、远翠阁、濠濮间想、清风池馆、汲古得修绠、五峰仙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又一村、亦吾庐、心旷神怡之楼、石林小院落、揖峰轩、洞天一碧、还读我书斋、鹤亭、学圃、绣圃等。后又于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1888——1891)增辟东、西两面两园,东园即东山丝竹、冠云峰、林泉耆硕之馆(奇石寿太古轩)、仙苑停云(云满峰头月满天楼)、待运送庵、浣云沼、冠运送亭、亦不二。西偏小蓬莱、至乐亭、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亭、月榭星台、活泼泼地、君子所履、南花房、北花房、十景花坞、菜畦果圃胜。山石之奇以冠军运送、岫运送、瑞运送(非今苏州十中之瑞云峰)三峰为最,巍然挺立,尤以冠云峰为最巨。其时园林祠堂住宅广袤约四十余亩。1911年,辛亥革命起,因园已归盛康之子盛宣怀,革命军将园没收,后经盛宣怀四方活动,于1912年底终于由袁世凯下令发还。民国年间留园“可亭” 1927年北伐军到苏州,第21师司令部一度驻在园内。1929年3月7日,园又被国民党政府以盛宣怀生前贪污、侵蚀国帑之罪加以杳封,由吴县县政府派员管理,同年6月18日,园经修葺后对外开放,供人游览。1932年“1.28”淞沪抗战暴发,园亦随之关闭,其间曾为宁沪警备司令张治国的”高级教官室”和对外“野营办事处”。1932年6月1日,园经整理后,又行开放。1933年10月13日,经盛宣怀之子盛恩颐四处奔走,辗转反复,终于将留园义庄及其附属房屋田地区性,由吴县政府受命发回。抗战时期,留园经日军蹂躏,“尤栋折榱崩,墙倾壁倒,马屎堆积,花木萎枯,玲珑之假山摇摇欲附,精美之家俱搬取一空”,园从此荒废。 抗战胜利后,园又成为国民党部队驻军养马之所,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的梁柱被马啃坏。五峰仙馆地上马屎堆积有一尺余厚,门窗挂落,破坏殆尽,残梁断柱,破壁颓垣,几乎一片瓦砾。 1949年解放后,苏州市人民政府于1953年拨款抢修,至年底全部竣工。除部分建筑物由于当时无法恢复,暂时种树绿化外,由于专家们参与了修建工作,绝大部分恢复了原样。园中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基本保持了以往古园的风貌。1954年园林管理处成立,园由文管会移交给园林管理处,并于元旦对外开放,供人参观浏览。来游者日以万计,无不交口赞赏,遂被誉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 1961年3月4日,留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前后的留园“小蓬莱” 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1966年文革开始后,红卫兵在“扫四旧”中,碑石几乎全部被毁,现在的碑文乃是文革之后按原有断碑拓片重刻。其内园改为医药公司仓库。在“红海洋”浪潮中,甚至还打算将园内的江南名居的特色粉墙漆成红色。外园改名为“红卫”公园,阊门内盛府到阊门外留园之间的“石路”也改名为“延安路”。石路上盛家大片房屋亦被烧毁。文革中的苏州留园在1966年1967改名“红卫公园” 1991年,留园收复原盛家祠堂及部分住宅,次年3月动工整修,年底竣工,经整修后建筑其本保持了原先的模样。从此,留园集园林、祠堂、住宅为一体,更趋完整。 1997年124日,留园和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为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8年4月2日,留学生园和美国纽约寄兴园缔约结为“姐妹园”。2003年7月31日,留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A级旅游区(点)。  (二)历代园主简介 1、徐泰时(1540—1598),原名三锡,字大来,号輿浦,明长洲武丘乡人。生而颖异,美丰姿,白皙如好妇人,有子房之誉。明万历八年(1580)进士,赐进士第,为中顺大夫,观政於大司空,委输饷金。后授工部营缮主事,在修缮皇后居住的慈宁宫时,因徐“区画精详,巨细毕举,暑月不坐,乘不张盖,立赤日中,指挥匠者。被万历皇帝看到而“心嘉之”。竣工后以劳绩进营缮郎中。 万历十二年,明神宗为兴建寿陵(即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命大学士申时行知建造事、兵部工部二名尚书总督工程,徐泰时也被派到工地总理寿宫,皇帝念徐前劳,晋俸二级,加衔光禄寺少卿。徐泰时一到工地,就“相土宜,定高下,鸠工役,量经费,聚财用,裁冗滥。”由于徐的认真管理,工程进展迅速且“所省金钱动逾数十万缗,工不豫计而事办,材不宿购而力完”。在定陵告成之时,万历皇帝车驾临视表示满意,特恩赐麒麟服,以彰显宠异,进秩太仆寺少卿,仍掌部事。后因徐平时慷慨任事,自持才高,得罪了上司与同僚,被弹劾,受控为“受贿匿商,阻挠木税”,于万历十七年冬回籍听勘,虽“多所谣诼”,四年后查实“无庇商之私”,但仍罢职不用。 徐泰时是建定陵的功臣,后因诬陷遭到罢官,因此感慨到:“人生如驹过隙耳,吾何不乐哉。”于是“归而一切不问户外,益治园圃,……置酒高会,留连池馆。”所会的好友有著名文学家、吴县县令袁宏道和长洲令江盈科,二人把徐氏园林分别记入《园亭纪略》和《后乐堂记》中。江、袁二人在万历二十三年到苏州任职,一年半后袁即辞官,因此徐氏园林建成时间当在万历二十三年至万历二十四年之间。由于徐氏仰慕范文正公,取《岳阳楼记》义,题园中主体建筑名“后乐堂”。堂前有楼,楼下左右隅植牡丹芍药,又在堂右数步外植野梅一林,在堂后请叠山高手周时臣(丹泉)垒石屏作普陀、天台诸峰峦状,山上梅岩相得,势若拱遇,袁宏道说这座高三丈,阔可二十丈的石屏美似一幅“山水横披画”。堂侧有池盈二亩,池旁垄上竖有著名的太湖石瑞云峰。池堤上红杏垂杨间植,堤尽有亭一座,亭之阳有建筑名逃禅庵。徐氏园林中的简洁疏朗和自然野趣,反映了禅宗美学思想的超凡脱尘原则,而疏朗与野趣正是明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2、刘恕(1759—1816),字行之,号蓉峰,又号寒碧主人,花步里人,一十二峰啸客等。吴县东山人。其父刘金省任刑部云南司主事。刘恕早慧,弱冠能文章,声誉著於乡里。乾隆五十一年(1786)中举,后五赴礼闱不第。适朝廷以川楚用兵,不次用人。刘恕纳资以道员身份分发广西,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又先后代理过柳州、庆远两府事,皆有政声,邦人颂之。因水土不服,得疾而归。刘恕归里后移家至苏州城西花步里,自筑寒碧山庄,饶泉石花木之胜,意匠经营,擅胜吴下。搜罗奇峰怪石为寒碧庄十二峰,平时无声色之好,惟性嗜花石,著有《牡丹新谱》、《茶花说》、《石供说》,又喜藏法书名画,仿清河书画舫之例,集成十卷,曰《挂漏编》,又集古今石刻,环所居壁间,朝夕相对以自娱,现在留园的三百八十多方书条石,绝大多数是刘收集的。刘恕还刻印明末以来名人制义(应试八股文)一千五百余篇,用以嘉惠后学。 刘恕素喜石,因故居在东山芙蓉峰下,即以蓉峰自号。早年曾废为踹布坊,许多房屋已散为民居,比屋鳞次,湖石冠云峰因位于石林小院东民居之中。在修葺寒碧庄时,刘恕始终没能把此峰纳入寒碧庄中。而“瑞云峰”早已于乾隆四十四年移入江南织造府行宫内。但他仍千方百计罗致奇石十二峰,按石之形态题名为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并请昆山王学浩作画,潘奕隽等人题诗。十二峰中除干霄峰为斧劈石外,其余峰石都是太湖石,一时传为美谈。刘恕觅得十二峰后,兴喜之余自刻闲章“寄傲一十二峰之间”,又自号“一十二峰啸客”。这些印章至今还能在留园历代书法石刻上看到。刘恕后来又在书馆庭院内散布了独秀、段锦、竟爽、迎辉、晚翠五峰及拂云、苍鳞二支石笋,称其地为石林小院。除此之外,园内日花、簖霞等峰亦为刘恕罗致。得石之后,刘恕还写下了很多关于峰石的诗文,有《石林小院说》、《晚翠峰记》、《干霄峰记》、《芙蓉峰识》等。刘恕所筑寒碧庄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而园中三百多方书条石和大大小小几十石峰石同时也形成了园林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今日留园内刘恕画像 3、盛康(1814—1902),字勗存,号旭人,别号待云庵主,晚号留园主人,常州人。道光二十年(1840)中举,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初任铜陵令,后任庐州府、宁国府知府、和州直隷州知州。曾在那里治水赈灾。1852年太平军攻克安庆、江宁,盛康被派往帮办江南大营粮台。退入湖北后,巡抚胡林翼“以全省厘政委之”,然后以布政使衔掌湖北盐法武昌道,竭力为清军筹集军费。1867年丁忧,后改官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按察使,“固防裕饷,辖境晏然。”改任皋台后退休。在为政岁月,盛康反对恪守教条、专注制艺,仿照著名思想家魏源《皇朝经世文编》,也从吏政、户政、兵政、工政等八方面收录文选120卷,希望用经世致用的实学来挽救内外交困的清政权。 盛康告老后,在苏州购得刘氏寒碧庄,经修葺后改名“留园”,嗣又于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增辟东西二部,把冠云峰围入园内,又建戏台、鸳鸯厅、待云庵等建筑。园中建筑题名“花好月圆人寿轩”、“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心旷神怡之廔”、“少风波处便为家”等馆阁。他在“五峰仙馆“中自题联:“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休辜负清风明月;借他乡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皆反映了盛康退居林泉后的得意心情,这在以退隐官员宅园为主的苏州园林主人中是罕见的。留园的建筑经盛康缮修加筑,建筑增多且体量趋高大,装修华美,比昔日更增雄丽,一改昔时园中深邃的氛围。今日留园内盛康画像 4、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号次沂,幼勗,又号愚斋,晚号止叟,是盛康的大儿子,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一生抱定“办大事”、“做高官”的志向,在“洋务运动”中,成为中国第一代官僚资产阶级的领头人。在李鸿章的提携下,盛宣怀在清廷“富强要政”的大业中,先后创办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家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电讯企业——天津电报局;第一家近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条南北干线铁路——芦汉铁路;第一所工科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第一个正规师范学堂——南洋公学师范班,以及上海总商会、上海图书馆、上海华盛纺织厂、中国红十字会。经过甲午战争之痛的晚清朝廷,由于盛宣怀能办大事,对他格外器重,因创办上海华盛纺织厂、海防支应机器制造筹振等,授为商务大臣,补授宗人府府丞;庚子事变中因保护东南地方有功,赏加太子少保。在办理商税事务,筹设上海总商会擢授工部左侍郎;以承办大差周妥赏紫禁城骑马,最后授邮传大臣、国务大臣,诰授光禄大夫。 1902年盛康辞世后,盛宣怀成为留园园主。但盛宣怀的大部分活动是在上海、汉口和北京。辛亥革命爆发后,盛宣怀流亡日本,一年后回国,在招商局继续担任董事会副会长,又兼任汉冶萍公司会长。1916年在上海病逝。为了出殡,苏州方面,盛家特地拓宽了留园马路,上津桥水码头也整修一新。留园路也因此也成为苏州历史上最早比较著名的马路之一。留园园主盛宣怀  (三)留园园林特色 拙政园以大著称,留园相反,恰以小而闻名,面积既然小,风格当然与拙政园的大气、深邃不可比拟。但是,留园的特长就在于它更注重对空间的利用。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视觉原理,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走在留园中,你会发现,它的景致总是堆叠的那么巧妙。造园者很好的运用了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手法,将景物搞成多层空间,层层错落,相互借用,以小见大。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要营造空间,墙是很重要的一环。留园的漏窗、月洞,特别丰富,花形各异。在中国众多的园林之中,留园的花窗位列典范。透过这些花窗,景致似远不远,似断不断的,浓浓的人文情趣油然而生。留园的各式漏窗 留园的治园艺术,表现在建筑空间处理、理水、叠山、植物配置四个方面: 1、空间布局: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留园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三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建筑空间的旷奥、明暗、大小处理得颇为精湛,不论是从园门入园经古木交柯、曲溪楼、五峰仙馆至东园的空间序列,还是从鹤所入园经五峰仙馆、清风池馆、曲溪楼至中部山池的空间序列,都形成层次多变的建筑空间。其建筑空间的精致是江南其他园林所难以媲美的。有以下三个设计特点: (1)空间对比明确:其中从大门到古木交柯、花步小筑一段极好地利用了小天井、开凿在屋顶的明瓦、“之”字曲廊、漏窗等,形成富有光线变化、明暗对比的空间。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2)院落空间丰富:石林小院、五峰仙馆庭院、冠云峰庭院等院落,以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衬托丰富的景观效果,五峰仙馆庭院的狭长见厅山之高耸,石林小院的“院中有院”则突出了立峰之姿态万千,多而不乱,每个小天井皆有主题;冠云峰庭院则以开敞的空间,彰显冠云峰之空灵,前面五峰仙馆庭院、石林小院的较为封闭的空间,恰恰烘托了冠云峰庭院的开敞,是整个游览线路中的高潮所在。 (3)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框景、对景、漏景手法多变,全园曲廊贯穿,依势曲折,通幽渡壑,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200余孔。“之”字曲廊、空廊的应用与小天井的结合非常巧妙。利用空廊、小天井、漏窗、隔扇、洞门等形成富有变化的画面,用框景、对景、漏景等多种手法,来展示奇峰异石、名木佳卉。留园内“之”字曲廊石林小院立峰之姿态万千,多而不乱 2、理水: 留园的山水格局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将中部和西部的空间进行对比,形成疏密相同的空间景观。中部形成以水体为主、四周假山的开敞景观,而西部形成以山体为主、水体为辅的山林景观。东部则多采用象征的手法,用特置石峰来形成山景意境。留园中理水所创造的景观,截然不同。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1)景观与空间对比:利用理水形成不同的景观,西部形成溪流的景观,取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暗含了此溪的桃花源意境;中部形成较大的池面,池中设小蓬莱岛,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之一,以小岛喻神仙,以小池喻大海。也因此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中部旷而阔,西部奥而幽。 (2)疏水若为无尽:中部池山西南角设置水涧,池水仿佛有源头,涧口设对景石矶,以便游人观赏水涧,但尺度略大。涧上结合道路设置石梁,使水涧的景观层次较为丰富。“活泼泼地”水阁下也作凹入处理,仿佛没有尽头。 (3)浣云沼以小衬大:冠云峰前凿池,名日“浣云沼”。峰印水中,更显秀丽;峰后冠云楼越显高耸。浣云沼的尺度较小,能反射冠云峰的倒影,犹如美人对镜梳妆,此乃镜借之佳例。其水面尺度比较小,以此衬托冠云峰的窈窕与灵秀。“活泼泼地”水阁下也作凹入处理,仿佛没有尽头冠云峰前“浣云沼” 3、掇山:留园筑山叠石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中部假山为明末周秉忠叠置的“石屏山”,后经多次改建,成为黄石、湖石混叠,艺术价值不高。西部假山以土为主,叠以黄石,气势浑厚。山上古木参天,显出一派山林森郁的气氛。东部则多采用象征的手法,大量使用特置石峰,有以下六个特点: (1)特置石峰:园主刘恕酷爱奇石,多方搜寻,在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后来又寻找到独秀、段锦、竞爽、迎辉、晚翠五峰,以及拂云、苍鳞两支松皮石笋,并称其院落为“石林小院”。因园主的癖好而造就了留园以特置石峰见长的特点,这些特置石峰与驳岸、花台等相互映衬,尤其是特置石峰的对景、漏窗和洞门对特置石峰的漏景和框景,应用非常广泛。 (2)山石花台:山石花台主要用于抬高花卉的观赏视点,如古木交柯处的砖砌花台。园内较多采用湖石牡丹花台,如涵碧山房南院、汲古得修绠南侧小院,东园东南角院落,比较成功;还有遗存的青石牡丹花台,如在远翠阁南侧、佳晴喜雨快雪之亭西侧。这些牡丹花台用来防止较高的地下水位对牡丹生长的影响。 (3)云墙衬托与分景:在西部假山山腰的云端,露出的部分很低,从侧面烘托了假山的高度,是个佳例。云墙不但是具有分隔景区的功能,还将山分为两部分,山峰是西部山林的主山,山脚形成中部山池看似南北展开的副山,与池男东西向的主山形成“主山横则客山侧”构图。 (4)壑谷理景:西部山上的舒啸亭东南有壑谷蜿蜒而下,壑谷的深度不深,在1-1.5m左右,但情趣颇佳。 (5)山峦理景:西部土石假山山顶营造参差起伏之势,叠石不求高耸,但求错落有致,尤其是山顶堆叠有层次。 (6)麓坡理景:在中部山池爬山廊的土石假山上,山体余脉的处理利用了石头处理成不同高差上花台,结合植物种植,形成绵延的客山山麓,与池南的主山之间遥相呼应。留园中多处采用特置石峰的对景、漏窗西部山上的舒啸亭东南有壑谷蜿蜒而下 4、植物配置:留园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四个特点: (1)景以境出,营造意境:“又一村”处营造田园景象,因此,现广植竹、李、桃、杏等农家花木,而“缘溪行”处的溪水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意,种植了大量的桃花。西部假山、中部假山上茂密的树林,营造了山林意境。 (2)托物言志,借物喻人:“闻木犀香轩”具有浓浓的禅意,即是悟道之意。禅书《五灯会元》中记载北宋黄庭坚学禅不悟,问道于高僧晦堂,晦堂诲之曰:“禅道无德”,但庭坚不得其要。晦堂趁木樨盛开时说:“禅道如同木樨花香,虽不可见,但上下四方无不弥满,所以无隐。”修禅悟道是中国士大夫所追求的高尚行为,而当时的园主盛康也是如此,以“闻木犀香”的典故很好地把自己高洁的志向说了出来。园中大量的以“国色天香”的花中之王的牡丹作为观赏对象,同时比喻了自己高贵的品格。 (3)独立成景,兼顾季相:古木交柯砖砌花台上的古柏、山茶、天竹,花步小筑的古藤、绿荫轩旁的青枫、曲溪楼旁的枫杨、小蓬莱岛上的紫藤架桥都是独立成景的佳例。 (4)点缀山石、丰富景观:在小天井内、立峰旁、叠石间、驳岸旁,有植物进行点缀,丰富景观效果,如石林小院中的罗汉松、美人蕉,厅山上的六月雪等,岫云峰上的木香。“缘溪行”处的溪水取自陶渊明的桃花源之意留园“闻木犀香轩”  (四)留园三绝 太湖石冠云峰、五峰仙馆(楠木殿)和大理石天然画“雨过天晴图”被誉为“留园三绝” 冠云峰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林泉耆硕之馆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乃太湖石中绝品,相传这块奇石是宋徽宗花石纲中的遗物。宋徽宗为在东京城内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崇宁(1105)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冠云峰”即为苏杭应奉局主管朱勔所罗致。由于北宋为金所灭,徽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峰就成为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冠云峰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云”,另一说认为冠云之名出自郦道元《水经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有联赞曰:“此峰疑天外飞来,历劫饱风霜,夐绝尘寰谁伯仲;斯地为吴中最胜,后堂饶丝竹,婆娑岁月若神仙。”此地原有名石瑞云峰(原物于清乾隆四十四年春被移入苏州织造署西花园,今苏州市第十中学内),也有说法认为园主以冠云表达超过原来置石瑞云峰之意冠云峰高5.7米,底高0.8米,总高为6.5米,重约5吨,其高大为江南园林中湖石之最,与位于苏州市第十中学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中的玉玲珑、杭州江南名石苑中的绉云峰并称为江南四大奇石冠云峰 五峰仙馆 俗称“楠木殿”。“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显得宽敞明亮,宏丽而大气。厅内有薛时雨集园主盛宣怀句撰成的五峰仙馆对联:“迤逦出金阊,看青萝织屋,乔木干霄。好楼台旧址重新,尽堪邀子敬重游、元之醉饮;经营参画稿,邻郭外枫江、城中花坞。倚琴樽古怀高寄,犹想见寒山诗客、吴会才人”。上联中的“子敬”是晋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的字,他少有盛名,高迈不羁,书法和王羲之并称。他清高的游赏,也是无拘无束。《世说新语·简傲>篇说“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就是他的风范和品格。“元之”是宋代王禹偁的字。王禹偁是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右拾遗,翰林学士。因刚直敢言,屡遭贬谪。雍熙元年曾知长洲县。王禹偁在没有得到功名之前,曾发出“他年我若功成后,乞取南园作醉乡”的话。下联中的枫江指运河流经枫桥、江桥附近的一段河道。花坞指桃花坞,在阊门内,有唐寅故居。“寒山诗客”指张继,有《枫桥夜泊》诗。吴会才人指唐寅,吴县人。此联叙事中寓抒情,叙留园地理位置、巧构佳筑。园归盛宣怀以后,盛宣怀吸取苏州诸园之长,重加扩建,所以建筑布局在苏州诸园中首屈一指:既可宴客聚友、读书养性,也能清寒避暑、游息娱乐。北厅有陆润庠撰写的一幅长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抗战时期,楠木殿成了日本占领军的马棚,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下面照片左侧黑色柱子)。五峰仙馆(楠木殿) 雨过天晴图 在留园五峰仙馆内,为大理石天然图画。石直径一米左右,厚度为15毫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形成一幅自然山水画。图旁有梁谳集宋诗撰成的对联:“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出自北宋理学家邵雍的《安乐窝中酒一樽》。雨过天晴图  (五)主要景点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园林的精华,主要集中于中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西部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建筑师们在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建筑则错落于水池东南,形成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长达六、七百米,将全园贯穿。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为明代嘉靖年间吴江松陵人董汉策所刻,历时二十五年,至万历十三年方始刻成。留园内长达六、七百米的游廊蜿蜒曲折将全园贯穿 1、中部景区: 中部是原来涵碧山庄的基址,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为山北池南,假山的朝阳面对重要的观景建筑涵碧山房。以池水为中心,东南为建筑。园门至古木交柯、花步小筑处的建筑空间处理非常巧妙。 主要景点有: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汲古得绠处、远翠阁、闻木樨香轩、可亭、明瑟楼等中园景区 古木交柯 是位于留园中部山池主景区的入口,从园门进入,经过一段空间曲折变化的小巷,进入到“古木交柯”小院。院中原生有古柏,自生女贞与古柏相连理,故称“古木交柯”。现补种古柏、山茶、天竹,与其“交柯”之名略有出入。从古木交柯处有向北、向西两条不同路线。古木交柯北侧亦轩亦廊的建筑,用不同的漏窗形成漏景,漏窗的花格由东向西,由密渐疏,西侧与“绿荫轩”之间以空窗相隔,利用光影变化进行引导游人向西进入“绿荫轩”。 绿荫轩 建筑西侧原有一株古枫,小轩笼罩在树荫下,故名。明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此轩即仿此诗意。绿荫轩为硬山造,临水而筑,刘氏寒碧庄时已有。轩南庭院墙上有石匾嵌于其上,钱大昕书“花步小筑”。西侧枫树边有一石形如济颠,而俗称济仙亭。临水挂落与栏杆之间,涌出一幅山水画卷。以雕花隔扇将花步小筑天井和绿荫轩隔开,从绿荫轩中向南隔雕花隔扇漏景天井内的石笋,向北则视野开阔,望及中部湖面。不足是距水面略高。绿荫轩 涵碧山房 别有洞天 涵碧山房为留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取宋代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己变红”诗意。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涵碧山房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亦是指此。涵碧山房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屋顶,南北均置落地长窗。朝北是空间开阔的山水主景,厅前平台,碧池青山,香樟、银杏古木参天。厅南是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庭院较大,以满足日照。院中花木扶疏,自然古雅的湖石牡丹花坛位居庭院中央。春日玲珑透剔的太湖石与花色艳丽的牡丹互相映衬,形成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富贵图画。厅前荷池,水中种荷花,故通常又称荷花厅。苏州园林主厅与山水的布局,宜水池居中,厅位池南,山在池北,厅堂朝北隔水观山,可欣赏到阳光明媚、层次丰富的山水主景画面,留园“涵碧山房”即为此佳例。厅内“涵碧山房”和“胸次广博天所开”两幅匾额额为香禅居士潘钟瑞书写。 在涵碧山房西,有连接入西部的之字曲廊曰“别有天”。从别有洞天向北,经过一段廊之后,连接爬山廊。在山腰处设云墙,爬山廊不仅与云墙若即若离,单面空廊与双面空廊交替,形成一侧观赏与两侧观赏的交替游览,也形成了趣味性的小天井。同时也随山势高下起伏,明暗变化丰富。涵碧山房“别有天”曲廊 明瑟楼 恰杭 一梯云 取《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而名。位于绿荫轩西侧,涵碧山房之东。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有。明瑟楼 明瑟楼下方室称“恰杭”,杭在《唐韵》与“航”同,《说文》释为“方舟”也。此建筑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处看来有如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康时已有。恰航内抱柱上有园主张之万所撰的对联:“卅年前曾记来游,登楼看雨,倚栏临风,俛仰己成今昔感;三径外重增结构,引水通舟,因峰筑榭,吟歌长集友朋欢。”董寿平书。对联反映了旧地重游,园亭增丽的今更胜昔之感。厅前壁上嵌有钱大昕《寒碧庄宴集序》书条石,为留园宝贵史料。恰杭 “明瑟楼”南侧有太湖石“一梯云”为镶隅,取郑谷诗云:“上楼僧塔一梯云”之意,假山西墙为明代董其昌手法“饱云”二字,湖石镶隅陡峭,显云之意境。一梯云 曲溪楼 濠濮亭 小蓬莱 曲溪楼在“古木交柯”北侧,留园的主要景观之一,原名“寻真”,清德宗光绪初年改名“曲溪”。《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沿用至今。曲溪楼始建于明代,刘恕曾名“攸宁堂”,楼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至今。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三米左右,南北长十余米,面积约一百一十三平方米,沿水池东岸展开。八角形门洞上刻有文征明手书“曲谿”砖额。曲溪楼点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尺度得宜。由于水池东岸,故而尽量减少尺度,形成面阔大于进深的狭长带行,采用了单檐歇山造,并且是单坡,也就是“半”个楼,以免在池东、南等处远观曲溪楼时感觉体量过大。二是粉墙漏景。一层以粉墙为纸,墙西配置奇石、植物,形成丰富投影与衬托。一层粉墙上多开大型漏窗,利用漏景、框景方法打破长直立面带来的单调性。 五峰仙馆之西有西楼,刘氏时曾名“西爽”,今俗称西楼。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和曲溪楼相通。 濠濮亭在清风池馆南侧,浮现于碧波之上的半岛上,与小蓬莱遥相呼应。取意自《世说》“梁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在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此处取濠濮之意,濠即濠上,濮是水名,古人以濠濮指代观鱼之地。亭旁有十二峰之一的奎宿峰。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亭”。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盛氏时名“濠濮想亭”。 亭内有佚名撰写的一幅对联:“天天圆月三人影;处处名花四时香。”上联出唐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指的是濠濮想池边那块稍微倾向水面的硕大臃肿的湖石,通体仅有一个对穿的圆洞,光线通过洞孔映入水底,俨然一轮明月倒影风雨晦冥,天天如此。曲溪楼、濠濮亭 小蓬莱 位于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其名取自《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种山者,在渤海中”的仙山之意。岛上有紫藤架的桥与两岸相连,引蔓通津,具有较好的围合感。岛上驳岸岩石参差,中间有较大的空间。上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盛氏时园中亦有小蓬莱者,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山。小蓬莱 清风池馆 汲古得绠处 远翠阁 清风池馆为单檐歇山造水榭,取意自《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楚辞·九辨》“秋风起兮天气凉”,又宋苏东坡《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句。刘氏时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池馆凉”。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西敞开,平临近水,环境舒适,借以为名。清风池馆四面墙的做法不同。西面开敞,临水凭栏可望池中小蓬莱岛;东面为镂花隔扇,漏景五峰仙馆;北为粉墙;南为窗,窗外绿树峰石可赏。清代杨沂孙有联:“墙外青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 汲古得绠处处于位于五峰仙馆北馆东侧的附属小轩,硬山卷棚屋顶,朝东三间,面向中花园。周围牡丹花坛、太湖石峰,花木掩映。这里原是书房,环境幽静,适宜攻读。匾额“汲古得绠处”和对联“汲古得修绠,开琴弄清弦”均讲治学之道理。取自唐韩愈《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意。《说苑》亦云:“管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钻研学问,须有恒心.找到方法,犹如深井汲水,必须得长绳(绠)一样,颇有理趣。轩内有清代浙西派词人朱彝尊撰写的一幅对联:“汲古得修绠;开琴弄清弦。”   远翠阁位于留园东北方,取方干诗意““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后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远翠阁”。阁实质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山造。楼下名“自在处”。宋代陆游有诗:“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花台,动物浮雕极为生动,相传为文徵明停云馆旧物。清风池馆远翠阁下“自在处”自在处前“朵云峰”,右下为青石牡丹花台 闻木樨香轩 可亭 闻木犀香轩位于中部西墙爬山廊的山顶位置,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木樨,即岩桂。轩为方形,后倚云墙,单檐歇山造,徐氏时称“桂馨阁”,刘氏时曾名“餐秀轩”,盛氏时改为今名。闻木樨香轩,是观秋景的佳处。此处山高气爽,环顾四周,满园景色尽收眼底,是对景池东曲溪楼的主要位置。轩内有郑文源集句组成一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上联化自晚唐诗人罗邺《费拾遗书堂》诗句“怪石尽含千古秀,奇花多吐四时芳”句,是说奇石含蕴着千古秀色。下联集明代谢榛《中秋宴集》诗句,“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是说秋风吹拂,万山浮动着桂花的香气。“动”字将香写活了。闻木樨香轩  2、东部景区: 东部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庭院重重,是园内各种活动的主要载体,以五峰仙馆为中心有书房还我读书处、揖峰轩庭院、冠云峰庭院等。院落之间以漏窗、门洞、廊庑沟通穿插,互相对比映衬,称为苏州园林中院落空间最富变化的建筑群。东部景观 五峰仙馆 见“留园三绝”介绍。 石林小院 揖峰轩 石林小院是位于五峰仙馆和冠云峰两宏敞庭园之间,以赏峰石取胜。清代乾嘉年间寒碧庄(即留园前身)主人刘恕酷爱峰石,但当时著名的瑞云峰已被移到了苏州织造署中,而冠云峰又尚在园外,“尝欲置庄中未果”,所以便把精心搜罗到的十二奇峰置于寒碧庄内,并自号“一十二峰啸客”;又请昆山人王学浩画了《寒碧庄十二峰图》,并有诗题(现藏上海博物馆)。后来又陆续得到了“晚翠”、“独秀”等五峰二石,于是在嘉庆十二年(1807)特意借用了宋代词人叶梦得在湖州的“石林精舍”的名字,建造了“石林小院”。“石林小院”由五峰仙馆东侧进“静中观”半亭的月洞门进入,全院由揖峰轩、石林小屋、回廊和花木点缀的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七个峰石庭园空间组成,布局灵巧,景观雅丽。 揖峰轩为石林小院的主体建筑,取意宋代朱熹《游百丈山记》中“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意。并取“石痴”米芾揖峰拜石之典故而颜其书斋曰“揖峰轩”,原为园主读书、作画、抚琴、弈棋之所。建筑为硬山顶,外观二间半,实质只有一间半,刘氏时就有此名,沿用此今。室内家具陈设精雅,有红木藤面坑床、红木七拼棋桌、丝绣四季花鸟挂屏和嵌有四十块大理石的大挂屏。石屏上题有“仁者寿”和书联“商彝夏鼎精神,汉柏秦松骨气”。朝南长短窗上木刻梅兰博古和封神榜神怪图案。轩之三向庭园相围,南面主庭园峰石玲珑,花木丰茂。西北空间狭小,点缀竹石芭蕉。透过轩窗形成幅幅册页画景。轩中有清郑板桥作对联:“蝶欲试花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    洞天一碧 又称石林小屋,与揖峰园隔院南北相望。小屋卷棚歇山顶,内置金石小桌。石林小屋意为仿宋叶梦得的石林精舍。有清代著名版画家陈洪绶撰于石林小院窗两边木刻对联:“曲径每过三益友,小庭长对四时花”。此联与环境相符,联内每言一物,小院均有对照,在叙述庭院景观的同时,使人联想岁寒三友的花木比德、四时季相的时空交感,三个洞窗的虚、景物的实,令人回味无穷。庄怡孙亦撰有一联:“红树碧漪,溪山入画;淡云微雨,华竹含香。”该建筑刘恕时就有,盛氏时称“洞天一碧”,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内,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块碧玉,故名。解放后曾称“石林小屋”,今已恢复原名。 静中观 石林小屋的南北两峰,相对似镜中之峰,富有妙趣。“静中观”则取唐刘禹锡诗:“众音徒起无,心在静中观”意,此名刘氏时就有。静观院中内蕴建筑为亭, 建筑为小屋一间,由于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颇为罕见。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称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内,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块碧玉,故名。刘氏时此建筑就有,盛氏时称“洞天一碧”,解放后曾称“石林小屋”,今已恢复原名。 尺幅窗 无心画 “无心画”、“尺幅窗”为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说的“窗趣”。揖峰轩北侧狭长,北墙上装饰着三个形状相同的花窗,面对景天井内的芭蕉、竹、立峰等。三面方窗空间不大但景色各异,从“尺幅窗”中望去,形成一幅幅“无心画”。石林小院揖峰轩 还我读书斋 “还我读书斋庭院”在五峰仙馆北侧,是个独立封闭,自成天地的幽雅宁静的书房庭院,取意自陶渊明《读山海经》“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诗句。为硬山顶二重之楼。楼坐西朝东,前有回廊庭院,院中置湖石花坛,植有古朴乔木、古黄杨,树姿苍劲。院之西有廊院,点缀竹石,可作窗景。西面天井以十二峰之一的累黍峰作为对景。廊壁上嵌有珍贵的宋贤书条石65种,计一百零五石,又为书艺珍藏之所。斋悬匾额“还我读书处”。刘氏时称“还读馆”,盛氏时称“还读我书斋”,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处”,现已恢复原名。还我读书斋 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耆硕之馆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林泉耆硕之馆亦是东区的主要建筑,陈设之考究,不亚于五峰仙馆。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其特别之处在于双厅设计,又称鸳鸯厅。中间以雕镂剔透的园洞落地罩分隔南北各一厅,以中堂的屏风相分割,同在一个屋檐下,但设计风格却迥然不同:北厅的梁架扁方而精雕细凿,南厅的却圆厚而简朴。窗及地坪方砖、其他装潢、陈设摆件等许多地方,都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原来北厅是男主人会客之地,南厅则用于女主人。这是将不同角色的做人标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细节中了。馆内有两匾,南为“奇石寿太古”,北为“林泉耆硕之馆”林泉耆硕之馆中两侧红木银杏屏门上有两幅对联,一幅为张祖冀撰写的隶书:“餐胜如归,寄心清尚;聆音俞漠,托契孤游”,原为东山席氏松风馆中之物。另一幅为汪洵撰:“瑶检金泥,封以神狱;赤文绿字,披之宝符。”上联的瑶检指御书;金泥指玉玺。下联的赤文出《河图书》:“黄帝见鲤鱼,长三丈,身无鳞,赤文成字”;绿字出《晋书·地理志》“大禹观于蜀河,而变绿字”。馆内另有一楹联:“此峰疑天外飞来,历劫饱风霜,夐绝尘寰谁仲伯;斯地为吴中最胜,后堂绕丝竹,婆娑岁月若神仙”。朱霆清撰。馆为盛氏时所建。林泉耆硕之馆之北厅 冠云峰 瑞云峰 岫云峰 被誉为“留园三峰”。冠云峰居中,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据说三峰造型意境来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卷十一引《地理志》云:“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岫壑冲深,含烟罩雾,耆旧言:燕王‘求仙处’。”这里说的燕王即燕昭王。其中瑞云峰在清代被置于江南织造府行宫中(今苏州十中校园),今日留园只有冠云峰和岫云峰。冠云峰介绍见前“留园三绝”。 岫云峰在留园冠云峰的西北侧,是盛康时期从别处移来的。“岫云峰”即峰峦入云之峰,亦如乱云出岫,云雾缭绕的峰峦。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岫云峰亦以此得名。岫云峰峰高4米半,宽约1.5米,厚约1米,底座高约0.5米,总高5米。该峰峰石高耸,肥瘦相宜,峰石上青而下白,峰奇若云绚,尤以透漏见长,石上孔洞若断若连,相互呼应,下面连成一弯曲深壑,曲折连贯,石上弹涡蜂洞众多,石体右上方携有“岫云峰”三字。据说石旁植一百年枸杞,枝条穿洞而出,每逢秋季果实成熟,石上果红点点,分外妖娆。岫云峰 冠云峰之前为浣云沼,周围建有冠云楼、冠云亭、冠云台等,均为赏识之所冠云峰庭院在东部园的最东北侧,为赏冠云峰而建。冠云楼盛氏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满天楼”。有清代肌理派诗人翁方纲撰写的一联:“清閟云林题阁;天光米老名高。”上联的清閟云林指的是元代画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家有清閟阁,为藏书楼。下联的米老即北宋书法家米芾。楼下名“仙苑停云”。建筑为三开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鱼化石两侧有陈鸿寿撰写的一幅对联:“鹤发初生千万寿;庭松应长子孙枝。”  冠云亭建筑呈正方形,单檐歇山造,六角攒尖,顶部饰有如意桔子。亭内有佚名撰写的一幅对联:“飞来乍讶从灵鹫;下拜何妨学米颠。”浣云沼、冠云峰、冠云楼、冠云亭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不二亭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位于林泉耆硕之馆院西侧,院之东则是不二亭。两者均是单檐歇山造,两亭妙在似连非连,以粉墙洞门和隔扇相隔,观景主题不同。佳晴喜雨快雪之亭的“佳晴”,出自南宋四大家范成大诗“佳晴有新课”;“喜雨”出自《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出于王羲之名帖“快雪时睛”。此亭名含义是说这里四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亦有重视农桑之意。此名刘氏时即有,盛氏时称此名。原来的“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后院西北方向(今为一排花墙)。解放后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不二亭之“不二”出自《维摩经》曰:“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应。文殊曰: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意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语言。建筑为半亭形式,后倚走廊,亭后廊墙上开有圆洞门,贯通东园一角。小亭正北,面对待云庵。亭内有浙西清代词学名家朱彝尊撰写的一联:“静观人事外;得句佛香中。” 此联化用了南宋四灵派诗人徐照(?~1211)《宿寺》诗句:“掩关人迹外,得句佛香中。”将禅境视作艺术生成的来源与触发灵感的契机。亭内亦有笪重光撰的一联联:“竹因虚受益;松以静延年。”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待云庵 此处是盛氏家庵,是园主参禅礼佛的一方净土。盛康别号待云庵主,故名待云庵。建筑为单檐歇山造。“待云”二字原为朝西砖细门宕上的砖匾。据园工杨一村讲,1953年整修时,他是工地负责人,其时砖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后经园林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待”应作“贮”,取自孟郊诗“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1988年南京工学院出版的苏州旅游丛书《留园》,即称贮云庵)。待云庵有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撰写的一幅对联:“何处白云归,有乡里古招提,步西郊不半日而至;前生明月在,是佛门新公案,言东坡为五戒后身。”有园主盛宣怀撰写的一幅对联:“儒者一出一入有大节;老僧不见不闻为上乘。”上联是说一个人既要能积极入世,也要能从容出世;下联讲人要有上乘修为,须把世界看得空无通透。似乎是盛宣怀的人生表白,也是他一生写照。待云庵  3、西部、北部景区: 留园的西区比较开阔,与中区的精致、紧凑截然不同,这里以池藻山林为主,几乎没什么建筑,比较独特的建筑为一阁楼,叫“活泼泼地”。此处景物少有修饰雕凿,颇具自然野趣。西部以假山为主,土石相间,浑然天成。山上枫树郁然成林,盛夏绿荫蔽日,深秋红霞似锦。至乐亭、舒啸亭隐现于林木之中。登高望远,可借苏州西郊的上方、七子、灵岩、天平、狮子、虎丘诸山之景,体现了《园冶》中“巧于因借”之远借。山上云墙如游龙起伏。山前曲溪婉转,流水淙淙。陆润痒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联:“ 红叶闭门山径静;白云留客草堂幽”西部景区 活泼泼地 西区一个可圈可点的景点。从假山廊向西南顺溪流南行,廊的尽头刻有“缘溪行”,取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意。“活泼泼地”位于溪水东北角,接近曲廊尽头,建筑为水阁形式,或称水榭。单檐歇山造,四面环有走廊。南边面临水面,其下凹入,宛如跨溪而立,令人有水流不尽之意。盛康时即有此阁。水阁取名于殷迈自励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主人大概认为在山林野地中,就应该活泼泼地。此处傍山面水,环境相当清幽。阁内的陈设,以隐逸为主题,挂着四副图画,内容分别为林和靖放鹤、苏东坡种竹、周敦颐爱莲和倪云林洗桐。很显然,这就是整个西区要表达的内涵。阁内有钱泳撰写的一联:“青含长吉草;秀结富春华。”潘钟瑞撰活泼泼地联为:“水转桐溪约秋禊,路寻花步赋春游。”上联的秋禊指古人于夏历七月十四日临水祓祭,以清除不详,称为“秋禊”,以别于季春上巳的“春禊”。下联的花步源于留园别称“花步小筑”留园活泼泼地 至乐亭、舒啸亭 留园西部假山为苏州园林中较大的一座假山,漫山枫林,高出云墙,山上建有“至乐”“舒啸”二亭,此处环境僻静,极富山林野趣,再现了苏州西部丘陵地带的自然风貌。至乐亭取意自《阴符经》“至乐性余,至静则廉”之
本文档为【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苏州留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天山书童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M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历史学
上传时间:2021-04-12
浏览量:2